北京清华北大研学旅行后的感受和收获!中小学生来北京参加研学旅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基本上都是必须去的,北大、清华一个集梦想与榜样一体的地方,一个能够激发学习核心驱动力的地方。通过参观、体验、学习,让每位学员在完成多元化任务和研学报告的同时,从不同层面感受大学精神。树立“清华并非遥不可及,人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清华精神”的坚定信念。北京研学旅行之清华大学介绍: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尝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北京研学旅行之北京大学介绍: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营员坐在未名湖畔,绿柳垂地,清风拂面,博雅塔屹立于小丘之上,隔水相望。这是北大最好的景致——“一塔湖图”。“未名湖是一方砚台,博雅塔是一支神笔,图书馆则记载了北京大学厚重的历史。”给营员讲述北大校史,讲蔡元培校长“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讲这里当年云集了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朱光潜等一批大师,讲北大人在自由平等宽容的氛围里,书写着一桩桩让后人景仰的故事,让“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圣地。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名校?听听家长怎么说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常常看到陪孩子游校园的家长,偶尔会听到“等你长大了就来这里读书”的殷切期许。也有很多家长带孩子逛名校,为了接受名校的熏陶,让孩子往这个方向努力。参观名校为了学习什么?@你说:参观名校,一是让孩子接受文化的熏陶,二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三也可以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因此许多家长才会乐此不疲带孩子参观名校。@雪二:个人认为,参观名校主要是学习一下这些学校的校训,了解名校里的名人和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品质,从而鼓励自己。@小太阳:参观名校,确实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真正的教育不是形式上、追风式的随大流。作为家长,不仅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孩子身心发展,注重生活习惯和做人基本品德的养成及引导。北京清华北大研学旅行后的感受和收获!走进国内顶尖学府,感受学术气息、品味大师风范,漫步于荷塘月色或未名湖,感受大学静怡、厚重之美,品味沧桑历史,体会厚重人文。走进中国高等学府,感受浓厚学术氛围,开启名校之门,让营员深入探索,学会学习,勇于创新,规划美好明天,感受满满的榜样力量。
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学生赴北京参加研学旅行,能亲身体验北京丰富的人文景观,而且将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研学旅行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研学旅行中发现的问题,也会在相关学科教学和学习中得到深入的分析和整合。万里长城居庸关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之万里长城居庸关居庸关长城是个环形的长城,线路曲折蜿蜒,游览面广,旅游过程中不需要折返。居庸关长城为“天下第一关”,气势雄伟,景色宜人。而且居庸关长城景区的人文气息比较浓重,关帝庙等等有这深厚的民族风情,还有就是中华儿女的定情之地,好多定情锁和长城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万里长城的关隘中,“九关第一数居庸”。在著名的燕京八景里,“山城薄日照居庸,抗岭回峦紫翠重”。千百年来,居庸关的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而今它成为中外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之万里长城研学感受来居庸关的目的,自然是征服长城,长城蜿蜒曲折,从山脚建到山顶,从山的这边建到山的那边,东连大海,西接荒漠。小心翼翼地踩着一级级阶梯,慢慢地向上爬着。闭上眼,静下心,用手轻轻摸着那沧桑的石壁,我仿佛感受到了建造者跳动的脉搏。长城的台阶很陡,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我不得不死死地抓住唯一的依靠——铁栏杆。我们登上了万里长城还没过一会儿,我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抬望眼,离峰顶还有好长一段距离。无意间,我回头看看后面的同学,他们还在奋力地爬着。我转过身去,一抹发丝间的汗珠,眼神中充满了坚毅,暗下决心,不到顶峰不罢休!我一咬牙,一狠心,一鼓作气,又爬上几个台阶。最后一个台阶……我登上峰顶了!站在居庸关长城的最高处,看着一座座烽火台,隐约间,我仿佛穿越回古代,看杨门虎将,金戈铁马,一路烟尘,挥王者之师,策马征西。你每一座箭楼里,都刻着岁月的霜剑风刀,载满世纪的风雨飘摇。陆海沧桑,星移斗转,但却不曾衰老,你一次次在狼烟和废墟中重生,雄风再振,旌旗不倒!
2018年的中国研学旅行市场可谓是非常火爆的,什么是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收获体会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同学关系更融洽了,社会公德意识加强了,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教师方面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学生也会主动关心教师了。很多学生希望像这样的活动每学期都能举行一次,以此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更好地体验公共社会道德。北京研学旅行之航空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收获体会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研学旅行,让学生觉得很兴奋,出发前,每一个走出校门、准备登车的学生的步伐都是那么轻盈而有活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路途中,车里的学生们唱着歌,气氛非常活跃。2、亲身体验,拓宽知识视野。勿忘国耻,不忘初心,了解历史。大家都说这是一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历史课。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学旅行中,学校将学生每10人分成一组,设带队老师一名,负责每次活动点名,组长一名负责协助带队老师的工,出现问题及时向带队老师反映。因游人多,学生走散,组长自发找人;有的同学初次坐车晕车呕吐,同组同学帮助照顾。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感想4、提高了学生公德意识。上下车时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吃饭时自觉排队领取食物。观看演出,能主动鼓掌欢迎,随意乱跑的少了。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有的同学还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杂物。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公德意识,此次活动对此起到了强化作用。5、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方面做得很成功,没有出现一点事故。学校领导最怕的就是安全问题,集体外出,食宿、行车、意外事故等,每项都令人担心,但由于组织到位,事前有预案,每辆车有带队老师教师敦促教育,安全方面没有出任何问题。另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较强,能听从指导教师安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亲爱的小菲:你好!上周,你离开家,和老师同学们去往滁州参加研学旅行。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没有妈妈的陪同,还在外住了一晚。妈妈很担心,当看到你的笑脸,更多的是欣慰。因为我知道了,你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欣慰的同时也有几句话和你说说。首先,很感谢皖新传媒和菲尔特研学,你才有这样的机会走出校门,去体验“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乐趣。看到你和同学们去往滁州的途中,欢声笑语,我也很羡慕啊!你告诉我,你们进入基地后,就与客家文化来了次亲密接触。你们还学习了凤阳花鼓,同学们在鼓点声中跟着导师翩翩起舞,体验古老艺术的魅力。我更羡慕了。你说去看了琅琊山,“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立刻在我脑中浮现,我小的时候没机会去看“天下第一亭”,心里一直有个遗憾。你幸运多了,去到了实地,重走了太守走过的路。不知你是否了解了“太守之乐其乐”的内容呢?导师带你们参观了建筑艺术和历史:江南水乡、蒙古包,浸透着迷人的地域风情;乾清宫、大明宫、大政殿,见证王朝的兴衰与变迁;还参观了黎族的船屋、傣族的吊脚楼、泰国的大皇宫……听你的描述,我知道你被震惊了,因为每一座建筑无一不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无一不体现人类的美学智慧。这也是研学的意义,感受不同的风景,你收获了。你说最开心的是篝火晚会,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团队活动。篝火晚会在土楼中间,灯光五彩缤纷,活动时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你给我讲诉过程,但我看到的是青春激情,是你和同学朋友们一起时的快乐。感觉你和同学间的感情更深了一步,也感觉到你团体意识加强了。研学结束,看到你安全地回家,妈妈心里想“孩子长大了,可以稍稍放手了”。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会积极放心地支持你去参加,因为我知道你是开心的,有收获的,成长的。谢谢你,小菲!因为这次也让妈妈成长了,学会了放手,学会了对你的信任。爱你的妈妈
“研学之旅”#夏季亚龙湾海底世界浪起来#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2020年的暑假,海口寰岛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式毕业,告别小学生活,暑假终于到了,小朋友们早已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想要嗨一嗨了!成长的路上也要不断寻找快乐的童趣,海口寰岛实验小学选择在亚龙湾海底世界举行了一场毕生难忘的毕业旅行,从这里起航,踏上新征途。打开海底世界的新大门登上海上栈桥后,所有学生似乎已忘记一路奔波劳碌,卸下所有包袱,释放所有压力,揣上一颗充满好奇、容易满足的童心,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沙滩,一片蔚蓝的大海,动人的海浪拍打着栈桥,感受眼前的美景,你们想要的快乐,我们来准备,这个假期让我们放肆玩尽情嗨!一起在这片神秘的海底世界度过快乐的童年之旅。海底世界半潜观光欢迎乘坐“海底半潜观光游览船”,这是一艘为游客量身定制用于海底观赏水下珊瑚景观的海底半潜观光游览船。设有60个座位,空调,专职讲解员。船底两侧是透明的钢玻璃窗,身处水中,视野开阔,学生纷纷拿出手机尽情地拍照和摄像。无论男女老少,不论熟悉水性与否,不需做任何准备即可亲眼目睹斑斓的海底森林公园,欣赏海底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海底世界玻璃观光船欢迎乘坐“玻璃观光船”,玻璃船属于特制的船艇,特制的玻璃底舱。无论男女老少,不论熟悉水性与否,均可乘坐玻璃船,不仅能将海面风光尽收眼底,还将通过透明的玻璃底船观赏海底世界美丽的珊瑚礁群,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透过玻璃观赏珊瑚礁群和热带鱼寰岛海底世界酒店中餐厅海上项目结束后,旅行游览完景区的自然美景,寰岛实验小学开始返回寰岛海底世界酒店中餐厅用餐,酒店的中餐厅为了你们的到来准备了美味的自助餐食和温馨的服务。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都是厨师长的精心烹饪,在食材选购上要求极高,并用心做好每一道菜。学生吃的也是津津有味,这些不但菜五香俱全,颜值还高,香鲜味美,真是越吃越爱吃。井然有序排队取餐火热暑假,激情四射,跟重重压力说Bye-bye,快来亚龙湾海底世界研学旅行吧!带你的孩子逃离喧闹的城市,远离拥挤的人群,参与到一场说走就走的研学之旅。让孩子收获快乐、学会感恩、激发自信、自我发现、找到目标……在研学旅行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还有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不只是旅游,更多是研学。景区地址:三亚市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龙海路2号
生态体验已成为德育现代化的新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千年大计的新高度。习近平深刻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教育也是如此,要从原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圆融互摄的哲学观,自觉反思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德育新体系。研学旅行是典型的体验教育方式,是近年来开始在国内兴起的新兴活动,研学旅行传承了中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也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相契合。研学旅行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馆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地方,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为他们未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将研学旅行市场开发与生态体验教育结合,应该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推陈致新,教育需要生态体验日本儿童文学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在世界上引起无数人的共鸣。作者因此于1984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7位、也是亚洲第一位亲善大使。联合国官员评价说“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窗边的小豆豆》中提到的巴学园是一个理想的校园,小豆豆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正是这样一个如梦似幻般的地方,使小豆豆的童年充满了美好韵律,也使她从曾经的“淘气包”,成长为一个可爱、懂事、善良、快乐的好孩子。小豆豆的故事和情境中所流淌的教育思想,暗合了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生态体验教育理论和模式。二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天然的生态血缘关系,需要做一番实践的透视和理论的反思。有两个事实颇值得关注:一是在“巴学园”里的师生和校长,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二是在生态体验现场,时时处处人人全息沉浸、感动生命,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教师享受职场幸福。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次课程与教育改革,每次都在探索怎样克服学生学习的厌倦情绪,如何消除教师职场倦怠感。但令人困惑的是,迄今仍不同程度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教育不在于哲学上的穷究,而在于生命中的体验。随着人们生命意识的凸显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教育观必将完成从机械论到生命论的转化。基于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新认识,可以尝试冲破固化德育的樊篱,对学生进行生态体验式教育,即: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德育的生命成长出发,以活动为载体,用智慧与行动引导,促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断生长、发展、提升自己的生态道德素养,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态体验理论的教育价值理念,倡导生命成长的生态多样性,强调体验是教育的本体,通过三重生态因子的圆融互摄,优化师生生命样态。强调生命有多精致教育就应多精致,好的教育应像原始森林而非人工林,每个学生都应享受到适性、适切的教育。犹如生态农业中,只有充分关注土壤、水分、温度等是否适宜,才能让庄稼茂盛、成长、丰收。生态体验教育实践倡导顺应学生天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生命成长意念。若想求得学生智能的健全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其他相关身心素养的结构性培养,如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刺激,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质的培养等。体验,我们非常熟悉,但又时感陌生,似乎只可意会,正如文化。德国现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也许我们知道文化和自己息息相关,然而倾自己所知也不见得足以讲出文化是什么。”伽达默尔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既然和自己息息相关,那么它(文化及体验)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我国古代早就有关于体验的解释。《淮南子·范论训》中说:“圣人以身体之。”《荀子修身》中说:“笃志而体,君子也。”其中的体都是指实行和体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体验的解释为:“①亲身经历,实地领会。②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体验是指一种亲历及亲历中获得的经验。显然体验不仅以身体之,而且以心悟之。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也给体验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体验就是人们以一种从本质上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体验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老子、孔子、王阳明等古圣先贤的思想源流之中,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西方思想家卢梭、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与观点之中。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识到教育领域中生命所固有的价值,在个体的生命面前,教育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的,教育必须听听生命的发言,甚至是借助于生命力量的显现。他指出宗教蒙昧主义和神学思想对人理性的窒息,使人愚昧无知,并从其“自然神论”的哲学观出发,提出他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充分体现出教育人性化的本质特性。以行求知,体验中学,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点。体验为王,创建生态德育模式从生态体验哲学的视界审视教育,小豆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天性,并以科学的理念、模式和生态圈呵护其健康成长,谨防以教育之名行损害孩子天性之实,压抑或消磨其生命潜能。黑柳彻子说:“怎样才能使孩子与生俱来的素质不被周围的大人们损害,而让这些难得的素质得以发扬光大。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那么就“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显而易见,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有着重要的新时代教育与生命成长价值。因为与体验相对应的是知识、理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是知识教育,强调知识,强调理性,走进了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丢弃了学习的主体,远离了生活和实践,冷漠了情感,闭锁了心智。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途径狭窄,甚至不会学习,不会主动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过程和途径,丰富情感和经验,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其价值不可低估。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非常注重实践教育。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到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知行合一”,再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体验教育的重要性。近两年,我们也在组织一些体验教育。以我们曾经组织的周秦汉唐文化研学旅行为例,学生们“检阅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军队——兵马俑;漫步在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古城墙上,追忆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英雄。让一件件历史的遗存,来讲述前世的辉煌。有学生在日记里写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兵马俑让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折服,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爱我的祖国!”羊肉泡馍、饺子宴,特色浓郁的地方饮食也引起学生们极大兴趣,通过饮食文化,学生们可以了解当地的气候物产、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在我国德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德育现代化并非一帆风顺。其深层阻力来自片面知识灌输及学科化的路径依赖。根据国际德育大数据显示,回归生态、关注生命、凸显体验、基于网络,是德育现代化的时代基因。生态体验教育模式是全息体验、互动滋养、群集共生。这是一种回归生态,回归生命,回归生活世界,凸显愉悦体验的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体验教育已经不断完善和成熟,不断深化和拓展,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实践教育模式,正朝着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研精致思,体验生命温暖的旅程我们生活在体验中,生活中处处有体验,但不是有生活就有体验,有经历就有体验。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有深度的体验。那么体验教育如何进行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加强中小学实践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必须看到,社会观念在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在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教育环境条件在变化,无论从教育系统,还是社会系统看,支撑和保障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日益成熟。国内外30多年的大样本科学实验、现场扎根性研究反复证明,通过生态哲学观、德育哲学和实践模式创新,实施兼具体验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生态体验模式,能够切实有效地破解立德树人的实效难题。分析发现,在生态体验过程中,体验者和导引者一起渐次实现了性命合一的生命状态,自觉融通三重生态关系,享受德育过程,并日渐臻于每天诗意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体验一路赏风景、一路欢歌笑语的生命成长境界。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生态体验包含有自然生态体验、类生态体验和内生态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是体验者在自然之境中的生态体验,它侧重于对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领悟。类生态体验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概括来说就是“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内生态体验是我们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领悟,如何把领悟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完善自我,是三重生态体验的最高境界。“生态体验教育”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实践环节:聚焦真问题+营造体验场+全息沉浸+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和理论提升。即通过有生命感动的体验活动和生命阅历,导引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讲述体验活动的现场感受,开启学生在三重生态下的不同感悟;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把不在现场的资源调入当场,进行反思性对话,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过程中,不断进入“体验之思”的道德境界。比如营造一个体验场,创设好体验氛围,是使体验者顺利进入体验之境的关键。没有体验场的营造,开放式对话缺乏氛围,体验者没有诉说真实感受的情绪。比如,给学生营造的场景是正海洋上航行的轮船“泰坦尼克”号,船不幸触礁,还有15分钟就要沉没了,但救生艇有限,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获救,谁应该获救?通过这些体验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集体建立需要的要素,如得力的领导、统一的规则、成员间团结协作、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并学会关爱集体,关爱他人。生态体验教育凸显生态在教育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凸显体验在教育过程和实践效能中的作用,因此设计、组织好体验活动是生态体验教育成败的前提。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体验式教育活动,它是现代教育智慧的结晶,践行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品质,用先进的文化、发展的理念、宽阔的视野和多彩的活动去拓展生态德育空间,让教育充满诗意。
研学旅行,让每一个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从国家政策不断对教育升级,研学旅行这个词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对于这个词来说,大部分的家长并未真正地理解,认为这只是学校组织的旅行游玩而已,其实研学旅行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今天我们就研学旅行这个主题来为大家简析一下,让家长和孩子们对于研学旅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简单来说研学旅行就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并且是走出校园,离开课本的一种方式。研学旅行中的“研学”是带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快乐地获取知识。每一次活动都是由学校和研学机构统一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且每一次研学活动都是带着目标问题出去,把课堂的内容带到户外。以内容和体验的方式去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习围墙外的生存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群体做准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还是乐于探索,比较好动的,喜欢不被约束的。课堂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气氛不是很活跃,激发不了孩子学习的乐趣。容易变成读“死书”不能灵活运用。而户外活动相对有趣和新奇,能够更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进而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而研学的根本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连,以传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其方法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以户外研究的形式去让孩子们自主去学习并培养兴趣,最后再返回到课本上将自己的认知与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理解效果。研学旅行途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爱好,放松身心。还可以将一些学校学习内容的延伸,增强学习兴趣,扩展知识。让孩子们身心得到全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校内的知识学习,还是校外的社会体验,两者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这一理念而前行的,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为了培养自身对学习的热情。
04:00北京天文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于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当时亚洲大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建馆六十多年来,北京天文馆以其独特的演示手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已经成为国家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开展天文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基地。游学假期的研学导师会带领小营员,从望远镜的起源开始讲起,回顾了伽利略制作望远镜、使用望远镜的历史,向小营员们讲述十六世纪以及之后的一百年里望远镜的发展过程,讲述了望远镜在时间计量以及经度测量上的重要运用。同时研学导师会辅导同学们参加宇宙时空穿梭机的知识预备、选拔考核、体验穿梭等研学活动。通过互动环节中的团队合作和比分排名,让小营员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和竞争的感受。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浩瀚星空,日月经天、斗转星移、昼夜更替、寒来暑往,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认知,让同学们联想到宇宙之大,自身之渺小,从而勉励小营员要心胸宽广,有所包容。体验天文知识,探索宇宙奥秘,北京天文馆将给同学们带来最真实、最震撼的星空体验。
学生去北京研学旅行,能够深切体验首都北京的悠久历史,真实感受北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根据课题参加各种研学活动,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生存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的研学景点很多,故宫、天坛、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颐和园、圆明园、鸟巢水立方、中国科技馆等。下面小编重点讲的是关于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之万里长城研学。万里长城之居庸关万里长城之居庸关登长城,做好汉!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居庸关的中心,有一过街塔基座,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公元1342年一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营员登长城,了解长城历史及功能。登览天下第一雄关“万里长城之居庸关”,让我们一起感受毛主席气吞山河的诗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登长城,做好汉,参与“不到长城非好汉”师生联合签名活动和“万里长城永不倒”体验活动;让营员们在活动中掌握有关长城建筑的知识,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艰辛,历史文化和军事知识,增强团队意识和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爱国主义精神。登长城做好站在居庸关长城的最高处,看着一座座烽火台,隐约间,我仿佛穿越回古代,看杨门虎将,金戈铁马,一路烟尘,挥王者之师,策马征西。你每一座箭楼里,都刻着岁月的霜剑风刀,载满世纪的风雨飘摇。陆海沧桑,星移斗转,但却不曾衰老,你一次次在狼烟和废墟中重生,雄风再振,旌旗不倒!居庸关下。远望长城古道,长城像长龙,又似巨蟒,蜿蜒在崇山峻岭间,一望无际,我们的祖先耗费了多少汗水与鲜血,才铸就了如此宏伟的巨大工程!千年来,你屹立不倒,万年后,你岿然不动!你守护了华夏千年的文明与黄土地,你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018年4月1日上午 ,河南省沈丘县研学旅行团一行200余人,走进郑州科学技术馆,开始了为期一天的以“传承中国好家风,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此次研学旅行公益活动是由河南省教育网、共青团河南省黄丝带研学旅行研究院、共青团河南省黄丝带传承好家风办公室、研学旅行内参、沈丘县纪委、沈丘县妇女联合会、沈丘县义工联合会、河南科技报科普小记者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第一站,郑州科技馆。同学们一下车就迫不及待的来到郑州科技馆门前排队进场。郑州科技馆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涵盖天地自然、声学、数学、光学、生命科学等26个门类的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学科。同学们认真观看,亲身体验,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在参观中启发了科普创新意识,开阔了大家的科技视野。来自沈丘县赵德营董小庄小学的龚硕小朋友说他最感兴趣的就是郑州科技馆里面的声学馆,他在里面了解了很多关于声音的知识,而且还测试了自己声音的分贝值;他接着说,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三楼的生命科学展区,看完了一个生命的诞生过程之后,从一个月的胚胎到十个月的出生,让他心里百感交集,很不是滋味,觉得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到了规定时间集合,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这次参观让同学们开拓了眼界,感受到科技带来了乐趣,激发出同学们科技探索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生命的来之不易。第二站,郑州大学。中午,研学旅行团来到郑州大学食堂就餐。看到郑州大学古老又粗大的树木,宽阔又干净的街道,大学食堂里花花绿绿的餐盘餐碗和丰富的饭菜,很多同学都显得异常兴奋,但是他们依旧排好了队,有秩序的打饭买菜。而且在用餐前,还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餐前感恩仪式,把自己对祖国,对父母,对师长感恩的话都大声的说出来: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恩大众信任支持,感恩所有付出的人。当他们从师长手里接过餐盘去打饭的时候,每个人都对着师长深深地鞠了一躬,以示感恩。虽然每个同学们只是鞠一次躬,但是师长却要几十上百次。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只有在研学旅行中切身感受到才会觉得震撼,是书本上永远触摸不到的。午饭过后,大家一起穿越有着浓厚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的郑大校园,来到郑州大学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第三站,中原英烈纪念馆。下午两点多,四月份的第一天,天气已经很炎热,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研学旅行团的脚步。他们又来到了河南省青少年励志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英模馆,感怀先烈,培养爱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首先,研学旅行团来到了烈士陵园革命先烈纪念碑前准备进行宣誓活动。宣誓开始之前,河南省黄丝带社会帮教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杨天峰在宣誓会上做了讲话,他表示热烈欢迎沈丘县研学旅行团的到来,并且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为传承中国好家风,支撑社会好风气,做出表率和贡献。随后,河南省研学旅行特级导师、河南省黄丝带社战略合作单位沈丘县工作委会主任、沈丘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杨依森也上台做了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传承中国好家风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在沈丘县义工联合会副会长徐浩的带领下,大家齐齐的举起自己的右手,郑重宣誓: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热爱祖国、热爱家庭、振兴中华,再创辉煌!宣誓活动结束后,研学旅行团来到国防教育园,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陈列的国防机械,看到真实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大家异常兴奋。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增长了见识,激励了大家要更加认真学习,热爱祖国。从国防园出来,大家接着随着志愿讲解员的步伐,来到了中原英烈纪念馆,同学们专注的观看抗战图片、英雄塑像和抗战时期所留物品。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吉鸿昌等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更是让同学们受益颇多。来自沈丘县三年级的小女孩王玉欣说,这些英雄都是打敌人的时候牺牲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些英雄的事迹一直在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还有一个男同学表示,长大后也要当兵,保家卫国。下午五点钟,沈丘县研学旅行团即将结束一天短暂又漫长的的研学之旅。研学旅行的最后,沈丘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杨依森、副会长徐浩为每个同学都颁发了结业证书,同时也为每位支持研学旅行的优秀家长也颁发了优秀家长证书,以及为参加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沈丘骥才学校和赵德营镇董小庄小学颁发了“传承中国好家风暨研学旅行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最后,沈丘县义工联合会会长杨依森向所有的同学都布置了作业。研学旅行不是单纯的出来游玩,要真听真看真感受,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写出来,做一个总结,这便是研学旅行的意义和精髓。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同学们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帮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增长见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文图丨研学君统筹丨郭新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