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tuwenwuguan昨天上午,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三个新型研究机构揭牌成立,将建设成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据介绍,北建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强化服务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建筑业发展,聚焦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聚力优势学科方向,打造面向世界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中心、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和建筑大数据研究中心。北建大国际化发展研究院将实施国际创新平台、国际合作网络、国际人才培养三大发展计划,并打造“1+N”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即以“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创新中心、未来水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时空信息国际创新中心、防灾减灾国际创新中心、医疗建筑多学科国际创新中心、新能源国际创新中心、寒区工程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北建大文化发展研究院将以特色文化资源助推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计划围绕“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北京红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建大精神与文化形象展示”五大发展方向,搭建服务北京文化发展的平台。昨天,《北京建筑大学面向未来城市的科技创新研究计划(2020-2035)》公布,涵盖城市设计与建成遗产保护、绿色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生态修复与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城市与精细管理、城市治理政策与制度创新五大计划,36个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北京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与利用、本土城市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与技术、城市智能体检与精细化管理等国家和北京市城乡发展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北建大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三个新型机构将用新思维、新机制、新模式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生态;将“高、精、尖”作为基本标准和价值取向,坚持“踏实干、重实用、求实效”的基本态度和实践路径,聚焦城市规建管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创新发展。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任敏流程编辑:吴越
2020年8月6日上午,北京国际交往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组建研究中心是外交部支持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外交部、北京市共建国际交往中心智库的重要成果。研究中心聚焦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北京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紧紧围绕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理论和政策研究,切实发挥好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北京市外办主任熊九玲在致辞中表示在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一周年之际,组建研究中心,就是要顺应新时期发展要求,以新姿态和新作为,当好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识。国研院院长戚振宏在致辞中表示成立研究中心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王毅国务委员批示要求和外交部党委决策部署,支持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深化部市合作的重要成果。国研院将竭尽所能,勇担重任,为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高质量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研究中心作为一家主要服务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非营利性新型智库,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管主办。(供稿:市外办秘书处)
7月12日,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三个新型研究机构同日揭牌成立。三个新型研究机构是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创新探索。北建大科学发展研究院将把握国家、首都北京和建筑业发展形势,强化服务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建筑业发展,聚焦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聚力优势学科方向,创新驱动城乡建设科技快速发展,打造面向世界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中心、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和建筑大数据研究中心,全方位提升学校科技硬实力。会上,《北京建筑大学面向未来城市的科技创新研究计划(2020-2035)》,涵盖城市设计与建成遗产保护、绿色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生态修复与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城市与精细管理、城市治理政策与制度创新5大计划,36个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北京城乡建成遗产保护与利用、本土城市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策略与技术、城市智能体检与精细化管理等国家和北京市城乡发展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北建大科发院除科研管理服务机构外,设有长城文化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院、土木工程与绿色建造研究院、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院等研究院所。北建大国际化发展研究院将实施国际创新平台、国际合作网络、国际人才培养三大发展计划,并打造“1+N”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即以“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创新中心、未来水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时空信息国际创新中心、防灾减灾国际创新中心、医疗建筑多学科国际创新中心、新能源国际创新中心、寒区工程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孵化与产业转化、技术与产品输出和培训。北建大文化发展研究院将聚焦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发展,以文化建设助推学校发展,以特色文化资源助推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发挥建筑文化研究特色,围绕文化发展主题,致力成为文化领域的研究高地与智库机构。未来,该研究院将围绕“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北京红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建大精神与文化形象展示”五大发展方向,注重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融合、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搭建服务北京文化发展的平台。今天的成立仪式上,北建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等专家学者为学校战略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三个新型机构是我们找准‘小切口’实现‘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北建大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未来,学校将逐步打造学校面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师德师风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形成人重于才、以德为先和真心爱学生的价值导向,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为学生成长倾注心血的良好环境;并持续增强科技硬实力,着眼学科建设、国家级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级竞争性项目、国家级成果与奖励、知识产权、科技影响力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编辑:蔡文清流程编辑:王梦莹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宋亦桐)9月8日,作为北京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建设最新发展成果,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rontier Institute of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Technology,简称FIRST)(以下简称“北京前沿研究院”)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宣布成立。未来,北京前沿研究院将发挥协同效应,促进金融从业机构和科技公司利用合规科技手段大力创新。近年来,北京坚持把金融科技作为首都金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突出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监管科技等重点,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金融科技生态不断完善。正是以“助力北京建设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为使命,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北京前沿研究院筹建成立。北京前沿研究院致力于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科技前沿创新理论研究,以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为主题,搭建一个监管者与创新者沟通对话的平台,实现金融、监管、科技之间的“多赢”格局。发挥协同效应,推动科技赋能金融与监管,未来,北京前沿研究院将发挥协同效应,促进金融从业机构和科技公司利用合规科技手段大力创新,同时基于国际化发展、政产学研创融合发展等方面积累的优势,为构建与金融科技相匹配的监管模式,实现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有效监管建言献策。监管科技的内涵是金融监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其发展源于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双向推动。北京前沿研究院将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设立小微金融、财富管理、普惠金融、投融资监测等多个工作组,开展不同金融场景下科技赋能金融与监管的实践交流与理论探索。构建国际性合作平台,丰富国际交流内容和形式,据悉,北京前沿研究院还将联合全球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企业、科技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共同发起设立“全球监管科技百人论坛”,旨在构建一个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与国际性的合作平台。
中国日报7月16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暨瑞路中国大学百强榜周三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包含综合榜、进步榜2项榜单,排名对象均为中国内地高校。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Top10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Top10依次为:外交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据介绍,该榜单设置师资力量、学术成果、科研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育5个一级指标,下设25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全面涵盖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数据,指标评分均来自政府或第三方机构的客观统计结果。其中,进步榜将2020年与2010年数据进行比较对照,分析上榜高校10年来的动态发展趋势。据了解,中国大学百强榜2017年以“瑞路中国大学百强榜”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引起广泛关注。2020年起,中国大学百强榜首次形成“3+N”内容体系,每年定期发布综合榜、进步榜和效率榜三项基础性榜单,再根据社会关注热点与国家政策导向发布若干子榜单,旨在构成综合性、立体式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回应社会的关切,为教育主管部门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供参考。据悉,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成立于2016年,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需要,重点面向科技创新评估、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制定、机制设计、人才保障等关键领域深入开展理论与对策性研究。基地设立了大学评估与科技评估研究中心,专门从事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的评估评价研究工作,中国大学百强榜即是该研究中心的成果之一,旨在打造一套均衡、客观、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评估评价体系,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未来,研究中心还将持续发布多项子榜单,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排行榜、高校高端师资实力排行榜等等,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聚焦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分析和建议。来源:中国日报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原标题:发明专利量五年翻番 科研产出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北京稳步打造全球科创中心本报记者 张航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张照片被摄像头随机拍下,科研人员轻点鼠标,仅仅30秒后,这张照片就被“安全”地呈现在了用10多公里光缆连接的另外一台计算机屏幕上。“用量子光传送,极难被第三方窃取。”量子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自豪地说,这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的经典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量子通信,凭借出色的防范窃听能力,受到各国用户的青睐。目前,国际上将量子保密通信分为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量子直接通信三种主要理论。其中量子密钥分发和秘密共享都是先用量子信道协商密钥,再用经典保密通信传输信息,最后再用密钥实施解密。“按照传统方法,经典保密通信的信息极难破解,但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量子计算机技术,极大提升了破密速度,传统计算机上千年才能解密的密码,如果用4000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几分钟就能搞定。”龙桂鲁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4000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在未来20年内有望实现,这意味着很多信息到时候将无密可保。未雨绸缪。早在2000年,龙桂鲁就带领团队创新提出了“量子直接通信”理论,量子直接通信无需密钥分发,直接在量子信道传输信息,“直接用光量子进行信息传输,可以感知和阻止窃听。”龙桂鲁说,与经典保密通信的原理不同,在量子直接通信中,窃听者取不走加密信息,因而无密可破。如今,龙桂鲁团队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样机,实现了10公里光纤链路每秒4千比特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电话,推动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实用化发展。预计明年,团队将在北京建设世界上首个量子直接通信电话示范系统。未来,量子直接通信将与量子计算机连接,组建全量子互联网络,进一步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和民众个人隐私。龙桂鲁团队是量子院一批科学家科研攻关的缩影。自2017年成立以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瞄准世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科技前沿,在量子物态科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材料与器件、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已经在量子直接通信技术、超导量子计算研究等领域取得成果。“我们组建了由10位国际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院相关负责人说。量子院的建设发展又是北京不断夯实科技创新中心根基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北京围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建设了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中心、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了薛其坤、姚期智、王中林、王晓东等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如今,北京已经拥有包括超算中心、全球算力500强的超级计算机以及凤凰工程、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一批大科学基础设施,为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自然》杂志“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北京的科研产出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北京推出一系列改革攻坚举措,发布实施“科创30条”、《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全球首屈一指的创新生态。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北京评分名列全球第28位,超过东京。独角兽企业在京数量达93家,居全球独角兽城市榜单第一位。如今,北京这片“创新高地”已经迅速崛起。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2233.6亿元,比2014年增长76.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31%,位列全国第一。五年来,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分别是2014年的2.71倍、2.29倍、2.74倍。数字经济发展全球领先,占本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存量每百万人842件,居全球首位。今年9月19日,施普林格·自然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2020》显示,北京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4位,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商报讯(记者王晓然 实习记者 赵驰)6月18日,在2019北京餐饮品牌大会暨国际美食在北京主题沙龙/2018年度(第十届)北京餐饮十大品牌活动期间,北京商报社旗下北商研究院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联手成立北京本地生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由北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文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副总裁郭立为中心揭牌。据了解,这是北京传媒与互联网行业中首个针对“本地生活”消费和服务组建的研究机构。中心由北京知名学者专家、产业领域协会组织领导、企业高层共同组成顾问团,由多年从事经济报道的媒体从业人员为专业的研究团队。主要聚焦本地生活服务和新零售的数字化变革,洞察线上线下的最新消费趋势变化,基于“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宗旨展开一系列项目选题的采访调查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提供消费指南,推动改善线上流程及线下消费服务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本行业数据报告《2019北京餐饮消费趋势报告》在活动当天同期发布,这也是北京首份餐饮行业大数据报告。
昨天,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三个新型研究机构揭牌成立,将建设成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官网截图据介绍,北建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将强化服务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国家建筑业发展,聚焦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聚力优势学科方向,打造面向世界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中心、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和建筑大数据研究中心。北建大国际化发展研究院将实施国际创新平台、国际合作网络、国际人才培养三大发展计划,并打造“1+N”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即以“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创新中心、未来水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时空信息国际创新中心、防灾减灾国际创新中心、医疗建筑多学科国际创新中心、新能源国际创新中心、寒区工程国际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国际创新中心。北建大文化发展研究院将以特色文化资源助推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计划围绕“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北京红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建大精神与文化形象展示”五大发展方向,搭建服务北京文化发展的平台。北建大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三个新型机构将用新思维、新机制、新模式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生态;将“高、精、尖”作为基本标准和价值取向,坚持“踏实干,重实用、求实效”的基本态度和实践路径,聚焦城市规建管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创新发展。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任敏流程编辑:TF017
北京市成为人才聚集地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名单公布,为了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2019年杰青人选规模扩大50%,有200人的规模扩大到300人,然而在扩大支持的力度下,全国还是有9个省份没有杰青入选,而在北京则有102人入选杰青名单,占据全国比例的34%,全国排第二的是上海市,有41人入选杰青名单,排在第三的是江苏省,有25人入选杰青名单,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梯队差距较大,北京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显示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其中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北京分院各大研究所。人才优势带动高校发展从2019年国内大学高水平论文情况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的优势明显,自然指数北京大学高居全国第一,中科院一区论文和JCR5%顶级论文数量,中科院大学的数量全国第一,凸显出北京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虽然上海市也拥有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但是高校数量和科研机构对比北京市还差很多。江苏省则是靠南京大学独立支撑,其中南京大学的自然指数高达397.29,位居全国第二,说明南京大学拥有强大的理科实力,虽然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A+学科仅有3门,但是整体的A类学科实力较强,2019年自然指数就是最好的体现。北京大学优势最明显杰出青年基金主要是支持基础科研青年学者的一项荣誉,因此北京大学借助强大的基础理科实力,收录了大量的基础理科人才,因此在杰青人数全国高校排名中高居第一,而且优势明显,清华大学最近几年基础理科进步也非常大,尤其是在国家高端人才政策下,海外清华校友施一公等人的回归,在生命科学基础领域已经超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2019年的自然指数虽然名列全国第三,但是和排名第二的南京大学相差不多,而且在工科应用学科的强大实力,未来自然指数如果继续提升,将有希望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高校!
北京商报讯(记者王晓然 实习记者 赵驰)6月18日,在2019北京餐饮品牌大会暨国际美食在北京主题沙龙/2018年度(第十届)北京餐饮十大品牌活动期间,北京商报社旗下北商研究院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联手成立北京本地生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由北商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文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副总裁郭立为中心揭牌。据了解,这是北京传媒与互联网行业中首个针对“本地生活”消费和服务组建的研究机构。中心由北京知名学者专家、产业领域协会组织领导、企业高层共同组成顾问团,由多年从事经济报道的媒体从业人员为专业的研究团队。主要聚焦本地生活服务和新零售的数字化变革,洞察线上线下的最新消费趋势变化,基于“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宗旨展开一系列项目选题的采访调查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提供消费指南,推动改善线上流程及线下消费服务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本行业数据报告《2019北京餐饮消费趋势报告》在活动当天同期发布,这也是北京首份餐饮行业大数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