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2021心理学考研专业方向目录

北京大学2021心理学考研专业方向目录

腾学网校scholarpath.cn是知名的考研在线教育品牌,腾学考研教研组为同学们提供2021年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专业方向目录,欢迎持续关注腾学网校class.scholarpath.cn官网及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学考研院校信息,包含考研大纲,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等。详情可咨询线上课程顾问老师。2020年9月18日北京大学官网发布了最新的2021硕士招生政策。腾学网校scholarpath.cn腾学考研教研组整理21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硕347考研招生目录。其中最大的变化为:①应用心理专硕只招收非全日制②总招生人数增加③学费上涨!下面看详细目录和解读。应用心理专硕只有非全日制,招生55人,学制3年,学费6.6万元/年,共计19.8万元,定向就业培养。注:以上信息来源于院校官网

野良犬

2021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考研备考指导汇总

一,北京大学应用心心理学专业介绍应用心理硕士全日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自2012年起招收攻读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并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领域的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为非全日制授课,学制3年。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方向师资团队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培养。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教育部首批高校心理咨询示范中心,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首批审查合格的注册实习机构。该中心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咨询的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方面是带头单位之一。应用心理硕士(MAP)旨在将有志于从事高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工作者,以及正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或担任学生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工作者培养为可以为高校、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学习内容涉及人格的发展、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等。学生将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在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接受心理咨询的实践培训,并接受督导,深入院系学习实践。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大学心理咨询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工作。二,应用心理学考研专业目录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三学费应用心理全日制学费总额为7.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2.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需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需自理。应用心理非全日制学费总额为16.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5.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须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须自理。三,应用心理学近三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5 55 180 3902020年进入复试45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0)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全日制录取18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4) 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非全日制录取14人(最高分415 最低分393)2019年复试分数线;55分、55分、180分、总分375分。2019年统考录取全日制21人(最高分308,最低376)2019年统考录取非全日制15人(最高分403,最低375)2018年复试分数线;50分、50分、190分、总分330分。四,应用心理学考研参考书《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格心理学》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心理学》 车丽萍、秦启文 武汉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学出版社五,应用心理学3472020年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小题20,共180分)1.婴儿客体永恒性发展2.长时间盯着黄色圆盘,之后注视白色表面,会出现后像,你会看见什么?用什么理论解释?3.社会支持的含义,社会支持对人的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4.效应量和统计假设显著性的关系?5.双盲设计是什么?有什么优点?6.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的优点和缺点?7.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8.认知疗法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策略?9.二、实验设计和论述( 每小题40分,共1201.研究表示,人对于熟悉的面孔更容易知觉为积极情绪,设计实验研究性别对此效应的影响2.论述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结合实验或者企业案例说明如何提高创造力3.启发式是判断决策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启发式造成的影响六,应用心理学2021年专业课备考指导阶段一:基础(3-6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阅读和理解北大心理学考研的教材。主要的科目有:《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管理心理学(刘永芳),《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现代心理与统计教育学》(张厚粲或甘怡群),《实验心理学》(朱莹或郭秀艳),《心理测量学》(戴海琦或甘怡群)。这一阶段学习重点是要把所有专业课知识打好基础,目的是做到对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了尽快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我找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然后我按规律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学习,比如:管理,社心,人格有很多知识交叉的部分,可以放在一起学;变态,咨询都是临床的科目,有天然的共通性,也可以放在一起学;统计,测量,实验都偏理科,知识点有大量交叉,建议放在一起准备。经过这样的分类,学科之间就有了联系,不再是孤立的学科,学起来就更系统,更高效!阶段二:强化(7-8月)这一阶段我主要是做笔记并开始记忆学科的框架。做笔记很重要,因为北大考试题目全是主观题,所以背笔记就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我的笔记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背书,一种是自己做笔记。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是如何高效率的完善我的学习笔记的。第一:我直接背书的学科:普心。这是最重要的学科,为了避免讲义知识点不全面,直接把书作为我的笔记本,勾画出其中的知识点,从头到尾背。后来也证明我的策略很正确,因为考题都是书上才有的细小知识点,因此建议大家普心更多依托教材。第二,其他学科,我在参考了教材和市面上出售的讲义基础上,自己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笔记,因为书上的内容太多,而且很多内容是非知识点,不需要逐字背诵,所以我通过自己把重要知识点单独整理成笔记,为我后期背书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整个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理解和掌握。阶段三:提升(9-11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就是反复多次的背书和刷题。我背书有两个小技巧。第一是每一门都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类似思维导图,先背概括版本的,再不断往下背更细的知识点,越背越详细,同时还对整体知识结构有一个把握,这样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背书效率,降低遗忘。第二,重复,每天晚上都将今天背诵的内容的框架画一画,或者快速浏览默读一遍,也是为了增强记忆效果。但是背书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坚持一轮接一轮不停的背,我们都不是超人,之所以记得住不过是不停的重复罢了。做题的话,是在背书后期,推荐北大真题和非统考院校的真题集(非统考院校比如人大,北师大,南开,华东师范大学的真题,和北大题型相似,更具有参考意义),多做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考试出题侧重点,反过来也促进我们背书时有侧重,提高效率。阶段四:冲刺(12月)这一阶段没有别的,就是不停的重复背书,把书背薄,每天把知识框架画一画,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尽可能的多背几轮,不要临考就松懈休息了,千万不要。即使每天背的不多也要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保持一个最佳的记忆状态。此原文来自公众号【PKU燕园考研联盟】,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黑玫瑰

一张图搞明白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可是心理现象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出来,比如愤怒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所以有的教科书也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心理现象属于精神范畴,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物质现象,所以会觉得让人难以说清楚,比如人格、性格、情绪、气质、脾气等等都属于心理现象,但是这些概念之间又觉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心理现象的构成比较模糊,那么心理现象究竟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意志。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借助感觉器官认识外界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属性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是伴随认知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显然情绪情感是基于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意志则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相对趋于灵活,易变,缺乏稳定性,比如情绪的善变。人格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积极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状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比如追求某种人或事物,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 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聚焦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譬如说: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遗传的影响程度很大,属于心理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指表现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外向、内向,性格正如森田正马所说:“人们精神生活上的圆满周全,生动活泼,全靠这种内向和外向的协调形成的。”

鬼故事

国内心理学专业排名,你的母校在其中吗?

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国内有230余所大学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共有32所开设了心理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以下是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具体排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成立的第一个心理学院,下设认知与测量心理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教育与学校心理学研究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所。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隶属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心理学的学府,早在1900年即开设心理学课程。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按综合大学规格进行全面的学科建制,从事多方面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涵盖心理学各主要方向,是中国最著名的心理院系。心理学系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973课题组长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1人)。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是由原心理学系和正在建设中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联合组建而成的新学院,现任院长周永迪。现有教职工58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 16人。原心理学系历任系主任为王亚朴、李名英、缪小春、杨治良、耿文秀、李其维、宋正国、吴庆麟。

表演者

让我悄悄的告诉你——心理学都在研究什么

今天,D先生问你们一个问题:心理学能做什么?我估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心理咨询,可能会有少部分小伙伴知道的多一些,比如在家庭教育、个体成长、人际交往、性格塑造中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为一门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科学,心理学能做的有很多,今天就让D先生为大家全面系统的阐述心理学都能做什么,换而言之,就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一、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的地位。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它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换而言之,普通心理学就是一切其他分类的基础,想研究其他的,先从普心开始吧!普通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心理学这两门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吗?为什么会感受到背叛的痛苦吗?一切尽在生理心理学!大脑各部分名称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就是从人从出生开始,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人生各个阶段中是如何一步步过度而来的。可爱的小婴儿是如何变成叛逆的青少年,又如何变成了热血的青年人,到了中年怎会变得如此睿智成熟,晚年却是一个老小孩,这一切都会在发展心理学中找到答案。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各种关系。为什么有的人是学霸,有的人却是学渣,真的是智商的关系吗?教育心理学会告诉你如何人人变学霸,人人都能上王者,人人都能今晚吃鸡。五、医学心理学它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医患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学好医学心理学,有助于减小医疗矛盾,缓和医患关系,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看看,是不是很重要呢?愿这样的事以后少一些六、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美剧《西部世界》中描述了人工智能反噬人类的场景,将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机器人占领公交车七、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大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社会情绪、阶级和民族心理、宗教心理、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等;小团体中的社会现象,如团体内的人际关系、心理相容、团体气氛、领导与被领导、团体的团结与价值定向等。老太太当街摔倒为何无人来扶?丈夫公众场合暴打妻子为何无人来劝?男子公交车上当众猥亵少女竟无一人来管。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让社会心理学为你来解答。心理学很多其他小的旁支,如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放上一张图让你们感受一下心理学家族是多么的庞大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小伙伴们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是想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来讨论,共同进步。

上有五管

心理学研究:你真实的样子,至少比镜子中丑至少30%

首卷语不知道你跟不跟我一样,每次照镜子的时候感觉自己还挺好看的,甚至每个角度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是拿出手机准备自拍时,就发现自己和照镜子时完全不一样了,好像比镜子里的自己逊色很多,甚至脸好像还是歪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早已解释过了:真实的自己比镜子里丑至少30%。那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们的眼睛在照镜子时会有自动美颜功能?下面让我们深究一下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什么原因。一. 心理学家认为,不上镜是“冻脸效应”在影响你。冻脸效应一开始是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教授——罗伯特·博斯特(Robert Post)提出的。他们经过一番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动态的脸会比静态的脸好看。平时我们照镜子都不会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左看看、右看看,不断地更换角度和动作,面部肌肉也会随之活动,表情也不会是单一不变的。我们会微笑和眨眼,只是这些微小的表情都会让我们比静态的自己好看很多。相反,照相拍出的照片是静止不动地,这是我们很难感受到自己的魅力,自然就会没有镜子中的自己好看。并且在相机里也不能完全还原我们五官的立体度,这也是为什么比较胖的人在镜头下会看起来更胖的原因,所以女明星们才会进行严格的身材管理,避免上镜显胖这个问题。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会调整焦距,会寻找不同的光线来最大程度地还原人们本来的样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摄影师的技巧,也并非所有时候都有合适的光线。所以说,一个不上镜的人虽然没有镜子中那么好看,但绝对也没有照片中那么难看,我们每个人的真实颜值是介于照片和镜子之间的。著名的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列研究出了一个新奇的公式:我们人类在沟通中展示的所有信息=7%的语言传递信息+38%的声音传递信息+55%的肢体语言信息。互联网上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公式并不可靠,虽然这个公式的可信度还有待研究,但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我们想赢得他人的好感,最好是面对面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将语言、声音和肢体语言展现在他人眼前。真实的你更能让人发觉到你的气质所在。二.“光环效应“导致我们美化自己的长相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通过十年的研究,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我们照镜子时会有一种光环效应(Halo Effect)存在,这种效应会影响我们看到的自己。光环效应会让我们美化自己的形象。这种效应也就是大脑给镜子中的自己做了“自动美颜。”镜子中和相机中的我们是有一些差距的,在不同状态下,我们面部呈现的状态也不一样。拍照时如果所处环境的光线不太好,照片里的我们状态也不好,可是当我们照镜子时会自己给自己打光,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开始“自恋“了。这就是光环效应在作祟,这个效应就相当于我们为自己戴上了“有色眼镜”。真正自恋的人会认为自己在各种角度各种光线下都很美,更别说是在这种效应下了。三.“左脸效应“:我们的左脸比右脸更好看。“左脸效应“是科学作家山姆·基恩(Sam Kean)提出的。他认为左脸和右脸相比,我们的大脑在表情控制方面,在左脸控制得更多。所以我们的左脸的表情比右脸丰富,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每次拍侧脸照时,会优先展示自己的左脸,这个效应同时佐证了我们每个人的五官都是不完全对称的,可适当照镜子的时候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左脸上,侧面角度既能让我们看见自己挺拔的鼻梁,也能让我们忽略自己左右脸不对称的缺点。在这种效应下我们也会认为自己在镜子里很好看。小结以上三点,为我们解决了前文提出的问题,并且让我们知道了,镜子中的自己和照片中的自己都不能完全展现自己的长相,但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真正的样子,可以和镜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周围是自然光,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真实颜值。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色,不要太过于在乎外表,毕竟足够的知识与涵养才能让决定我们是否能成功,这不是长得好看能决定的。- The End -今日话题:你对你自己的长相满意吗?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参考资料:《Decoding of Inconsistent Communications》

另一面

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简析,大学生现身说法篇

专业介绍:学什么——学习与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与机制,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注意:北大心理学系仅招收理科生)。人类科学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认识意识与物质或心智与大脑的关系。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以人(和动物)的外在行为以及认知、情感、意志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精神世界和行为模式的科学,是一门综合使用行为测量和最先进技术手段的、文理交叉的科学,是一门进可研究艰深科学问题、退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学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得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关心人际关系和公平正义;心理学帮助你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如何影响他人、他人如何影响自己。心理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是职场升华的技能和保障。心理学让你知道生活的意义,知道“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何在。做什么从事科研(要读博士,北大心理系本科毕业生每年有1/3-1/2会出国读博,在国内保研毕业后的也有一部分继续去国内或国外读博的,做学术是北大心理系最强势、最主流、最受鼓励的出路)从事能至少部分应用心理学知识的相关工作(一般要读硕士,北大心理系本科毕业生除了出国深造之外大部分会在国内保研,硕士毕业后工作方向的不完全举例:人力资源、用户体验、商业咨询、消费者研究、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非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很少,工作内容多与专业关系不大)课程设置:主要专业课——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 、变态(异常)心理学等;其他——数学、物理、算法与数据结构、SPSS等。你专业中你觉得有趣的事情?心理学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可以学习和在科研中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有趣规律;临床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则有助于自我了解和成长。有什么想吐槽的?参见《如何让一个心理系学生吐血身亡》北大是研究型大学,所以学的和做的主要还是科研、学术、理论,会比较微观、细节,大部分内容很难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如果想学以致用,主要需要自己下功夫学习和思考,系里不会有太多直接的鼓励和辅导。如果想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至少要读硕士心理学专业必修物理学,生理学实验似乎也变成必修了(生理心理学实验至少是必修),前者跟专业基本毫无关系(培养科学思维我觉得也完全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后者会很挑战那些很不忍心伤害小动物(如小白鼠等)的同学们的忍受力,因为实验通常是要伤害它们甚至让它们付出生命的——虽然这是它们为科学研究做出的贡献,但是真的有必要每个学生都去经历这些么,那些不做学术的、学术内容与生理学关系不大的同学,就不能放过他们和这些小动物么……北大心理系很小,小有小的好处,如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很容易熟悉,但也有小的坏处,如缺乏存在感(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心理学是什么,常以为心理学就是催眠、读心术之类的,不过现在慢慢应该在改善了),觉得跟其他大院系比势单力薄,容易有受压迫和不受重视的感觉(其实都在于心态,应该也有改善的)。本科毕业还好,读硕和读博一定要在选择导师之间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导师和研究的内容,多向导师现在的学生了解情况,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尤其是导师的厚道程度!严师有严师的好,但要看你受不受得了……),否则后果很严重(比如延期毕业神马的……)院系的氛围如何?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有的特别团结、积极向上,有的一盘散沙、颓丧,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科研氛围很浓,“很学术”是对人最流行的褒奖,“不学术”则接近贬义词……但是这种氛围是把双刃剑,对学术的同学有福,对本来兴趣就不在学术、但在社会实践上有才能的同学则具有不良的影响,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学术和非学术活动平等对待。大学四年怎么规划?大一适应环境,学好专业基础课,摸索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未来想干的,考虑大二要不要开始修双学位; 大学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对出国深造影响最高,其次是国内保研,最次是国内工作,不要完全相信“大学看重能力不看重成绩”的说法——本系确实有一些成绩很差甚至肄业的传奇人物,让人非常佩服,不过你要想想自己有没有他们那样足够NB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是否修双学位,如果本科毕业就想工作,大二毕业的暑假最好找一份公司实习(通常第一份实习很难找到大牌公司,主要在家乡或者小公司找,获得一定的经历);大二大三的专业课很重,也是最关键的时候,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基本在这段时间里定型,后期要开始和完成保研和出国的申请阶段;北大社团活动很丰富,大一大二比较有时间玩社团,如果不往社团骨干发展到大三大四可能就没这个精力了;大四的人通常忙着申请出国或找工作,保研成功的人这时候是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还可以说说:哪些证对你的专业很重要?最好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起?如果想在高校或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硕士一二年级时最好考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也最好考个教师资格证,最好尽早入党(这个不限于此行业,对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均适用)——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一定有要求的,但是某些单位会有要求,每年的岗位本来就很少,这个单位要咨询师证你没有,那个单位要教师证你没有,那个单位要求是党员你不是,最后能去的地方就很少了……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是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多选择,就尽量让自己少因为硬件缺失而失去机会吧。你会推荐那些专业方面的书或视频等资料给学弟学妹?专业书上课后自然会接触,就不多说了;对看穿别人心理感兴趣的推荐《每天学一点行为心理学》,但是告诫一下,书里面的东西在心理系里学得很少;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感兴趣的推荐《登天的感觉》;对心理成长、幸福感感兴趣的推荐哈佛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在优酷上搜索“哈佛幸福课”即可,网易公开课里也有。但是如果想了解心理学专业学些什么,最好看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课程(渠道同上),至少北大心理系是没有哈佛幸福课这种课的,其他院校我估计也没有,但可能有一些生命教育、心灵成长类的课程或讲座。

逆教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724经验:如何理解考研

导语:真正的好的考研人,绝不是把自己埋在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苦苦挣扎。带着信念与希望前行,一边体验能力的提升,一边总结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我理解的考研。差不多8月份开始正式安稳的复习,时间的紧迫感想必考过研的同学都有所体会。倒霉的是9月份的时候,北师大出了考研大纲,脑所和心理学院专业课合卷,复习科目又增加了三科,这让本来复习时间就很紧迫的我又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时间压迫下,勤思的作用就很明显了,我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看课本,讲义,理解知识点上去,才能有这么高的专业课成绩,另外马老师作为一个课程顾问,是真的很有耐心且温柔,不厌其烦地听我说一些或好或坏的消息,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在每个焦虑的同学心里点起了一盏明灯。这张图是当时在图书馆看书,突然发现阳光穿过杯子的水面散射成了彩虹,人生总是充满了惊喜,即使身处逆境,依然要充满希望。专业课与公共课复习建议公共课我考的并不是很高,由于时间比较紧迫也确实没怎么复习,所以就不分享这方面的经验给大家了,我主要在后续的篇幅里介绍一下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把专业课复习的比较扎实把,但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希望大家理性借鉴。(1)善用手机和媒体工具。我不玩微博和知乎,但是我喜欢看一些微信上的文章,网上有很多与心理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会经常推送一些和心理学还有脑科学相关的论文或者是科普知识,大家可以没事多关注关注,看看别人的论文发现了些什么样的结果,有些哪些领域是你比较感兴趣的,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大家后续复试对相关领域的导师进行选择。(2)多读论文并看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北师大的题目除了课本上包含的内容,还会涉猎一小部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考试中每年涉及的效果量的计算。毕竟是选拔研究生,这样略微超纲一些的出题方式也不奇怪,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操作。考虑到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时间去做专项上的科研训练,但是平时复习累了找一些论文看看,浏览一下,也许考试的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3)科目安排和勤思课程的使用。北师大的考试科目有7科,但是显然普心实验和统计是考试更有侧重的,而且统计中会有一些计算性的题目加大试题的难度。所以我的复习方式是,去仔细的看普心实验统计的课本,并且做出更为细致的笔记,其他的几个以背诵记忆为主的科目可以考虑用勤思的讲义,我觉得基本够用,但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大家还是能看看课本。在看完书背诵以后,我会比较喜欢默写大纲,然后坐在那里脑补,想想每一小标题下面都有哪些东西。当然脑补的过程中还是很容易漏掉很多东西,而且这个过程很累,有的时候脑补可能需要脑补一两个小时。另一个是关于视频的使用,我当时只报了视频班,我觉得基础课的视频有些老师讲的还是很不错的,比如王老师的统计学视频,尽管在统计知识的深度上有所欠缺,但是确实通俗易懂易于让新手接受和学习,算是做的不错的一门考研课程。另外就是不要把所有的视频全看了,时间和精力有限,当你看完某一个视频课觉得意义和收获不是很大的时候就不要接着往下看了,及时调整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自己复习策略才是最有效的复习方式。要以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作为标准而不是把课程的完成程度当作标准来复习。(4)时间规划与状态的调整我的正式复习大概有5个月的时间,期间加上研究生报名的现场确认还有一些杂事大概一共休息了5天时间,基本每个月一天。每天的日程安排,基本是早上去看看专业课背点书,下午花1-2个小时默写一下大纲,回忆一下小的知识点,然后抽很有限的时间去看看英语和政治,晚上花两个小时去做一些专业课的习题,我觉得勤思的习题集做得还可以,基本够用,没有买别的习题,但是题目很多,难免会有所疏漏,习题集里面有些答案是错的,还有些答案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分析问题的方式有问题,这些希望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及时的自己去改正。最后聊一下心态的问题把,每个人在考研的时候都会遇到比较崩溃的那几天。有的人做题错误太多觉得自己考不上,有的人由于男朋友女朋友等一些场外因素而受到影响,还有的同学报考的学校比较好觉得压力太大等等。我记得我退学的时候我们院院长找我聊天,问我退学的一些原因还有我未来要考哪里,我说我想去考北师大764(724脑所的原来考试科目编号)的认知神经方向。老师问我说你觉得你有大多概率能考上,我说我不知道,我不在乎有多少人去考这个学校,但是我觉得我想去考,这个概率就是一。现在想想这个想法当时显得很盲目自信,但是这样的盲目自信当时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勇气让我退学并且将自己的注意聚焦于手头自己的事。个人觉得一个考研的人只要做好自己手头的事,足够专注,你应该已经赢了大多数人了。如果你焦虑那就去复习,用行动来解决问题才能更有效地缓解焦虑。考研不是只为了获取一个研究生的资格,相比之下,这个过程背后能力的提升还有心智的成长显得更加重要。未来的路还很长,不是每个关口都会有人来帮你,每个人都应该学着独自前行。勤奋,自律,专注,谦虚,自信,祝愿每个学弟学妹都能得偿所愿。本文是勤思2020年考研成功学员经验,分享给备战考研的同学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禁止违法使用。

事亲以适

13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也许对你有用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心理学研究论文发表,其中包括儿童发展、抑郁、焦虑、社交媒体、贫困、不平等等研究在内。然而,由于2019年是许多心理学发现的突破之年,因此它在任何其他时间段都显得与众不同。首先,精神病学家终于开始讨论抗抑郁药的广泛使用,以及它们是否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益。过去一年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社交媒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负担终于得到了科学的证明。除此之外,孤独感的蔓延也促使科学家们认真研究在这个不断联系的时代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疏远。因此,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9年最突出、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希望今年能为仍然没有答案的问题带来答案。也许,只是也许,其中的一些会帮助你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你的人生选择,并激励你最终放下手机,就像你妈妈一直告诉你的那样。关注生活技能训练营,了解更多。一、直升机育儿会导致孩子乱发脾气以及行为失控所谓直升机育儿,就是家长像直升机一样一直徘徊在孩子头上,包办孩子左右的事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花了8年时间调查过度控制的父母与孩子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孩子2岁时就开始直升机育儿的父母,会导致孩子5岁时情绪调节和抑制控制能力差。除此之外,这些5岁的孩子还报告了情绪和学校方面的问题。老师们注意到他们10岁时社交能力和学术创造力都很差。简单地说,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可能很差。研究表明,他们对应付压力毫无准备,容易对别人大发雷霆,这导致社交能力差,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地交朋友。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妮可·B·佩里说:“孩子们不想和其他无法控制自己愤怒情绪的孩子交朋友,一旦有意见分歧,他们就会打他们。”。在她看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培养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二、少刷朋友圈可增加你的幸福感抑郁,自尊心差和社交媒体之间的联系已经讨论了多年,但是,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前从未得到证实。去年,心理学家梅利莎·亨特(Melissa G. Hunt)进行的一项研究首次证明,Facebook,Snapchat和Instagram的使用会降低幸福感。在实验过程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143名本科生被随机分配,一组限制其Instagram,Facebook和Snapchat使用,每天不超过10分钟;另一组像往常一样使用社交媒体。结果显示,在三周后,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受到限制的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显着降低。研究结果强烈表明,限制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以及任何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每天使用30分钟左右,可能会大大改善健康状况。研究背后的心理学家梅利莎·亨特(Melissa G. Hunt)说: “使用比平时少的社交媒体会导致抑郁和孤独感的显着下降。对于进入研究时更加沮丧的人们来说,这些影响尤其明显。” 结论?好吧,我们都应该放下手机,享受更多的现实生活。毕竟,科学证明对您有好处。三、多参加广场舞等活动可以极大地降低50岁以上人群的抑郁风险在12月发表的研究论文中,黛西·范库特(Daisy Fancourt)博士提出了抑郁与从事文化活动之间的联系。在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中,跟踪了2000人(年龄在50岁以上),以查看他们每个月参加了多少文化活动。每几个月参加一次戏剧,艺术展览,电影和其他活动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了32%。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活动的人,患该疾病的风险降低48%。该研究的作者指出,它描述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但是结果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且有益。Daisy Fancourt博士补充说:“一般来说,人们知道少吃多餐和锻炼对身心健康有好处,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文化活动也有类似的好处。四、睡眠不好的人更孤独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埃蒂·本·西蒙和马修·P·沃克决定研究睡眠不足与孤独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邀请了休息良好和困倦的受试者进行脑部扫描,同时观察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结果发现,疲惫的参与者更容易被陌生的人排斥,希望他们远离自己。除此之外,他们还报告说比休息良好的人更孤独。在随后的一项实验中,这位科学家还发现,其他人倾向于避开瞌睡的人:“那些对实验环境一无所知的人却认为睡眠不足的参与者明显更孤独,他们选择不与他们进行社交或合作。”更重要的是,据研究人员称,与睡眠不足的人接触的人会因此感到更加孤独。因此,睡个好觉会让你更具同情心,减少我们的偏见,让我们不容易被拒绝。五、与过去的信念相反,在彩票中赢得大笔金钱可以提高你的生活满意度40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人们普遍存在误解,认为彩票中奖会让人痛苦不堪。这种信念可能基于对较早一代彩票中奖的研究。但是,去年八月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了完全相反的证据。该研究的作者要求瑞典统计部门对该国三大彩票的获奖者进行长达十年的调查。然后,他们使用政府记录来跟踪获奖者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家们还为那些进入彩票但迷路的人检查了相同的指标,除了获得了小奖的人。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些结论:首先,赢得大笔奖金会带来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先前的研究仅显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其次,赢了很多钱的人并没有立即兑现大部分奖金,相反,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花掉自己的财富。第三,许多人甚至不辞职,尽管他们的确工作量少一点,退休也早些。因此,这项研究证明了不那么浪漫的事实-虽然金钱无法买到真正的幸福,但它无疑可以提高您的生活满意度。六、电影中的暴力画面不会影响孩子的暴力行为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与普遍的看法相反,PG-13级电影不会使孩子变得暴力。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PG-13电影在1985年至2015年期间变得更加暴力,而谋杀和暴力的总体发生率却下降了。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指出,尽管孩子们可能会重演他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会倾向于变成暴力,例如欺凌。但是,其他研究人员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电影中暴力场面的刻画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具有麻木作用。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暴力越多,受到的暴力影响就越小。波士顿儿童医院媒体与儿童健康中心主任迈克尔·里奇博士指出,这项研究试图简化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七、当你的手机不在视线之内时,与人聊天会更有趣科学终于证实了,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看手机会让你觉得没那么有趣。这项研究调查了智能手机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研究人员邀请了300多人在咖啡馆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吃饭。有些人把手机设为静音模式并把它们放在一边,而有些人则把手机放在桌上。饭后,参与者填写关于他们经历的调查。然而,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令人震惊——把手机放在视线之外的人比没有手机的人更快乐,也更喜欢这顿饭。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得出了一个简单但坚定的事实:当你的手机不断侵入时,和人在一起并没有那么有趣。八、5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乎自己的形象大约二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直到9岁的儿童才能获得复杂的维护形象行为。但是,2019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在5岁时,孩子们就开始了解形象在社交中的重要性。设置,并积极参与复杂的印象管理。该文章的共同作者艾克·西尔弗(Ike Silver)指出:“幼儿将根据观看者的不同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例如他们有能力读书或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项研究是通过将儿童置于与名誉相关的情况下进行的,该研究表明,儿童可以以“令人惊讶的,有时是欺骗性的或战略性的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是否正在积极地欺骗他人,或者当他们通过炫耀获得一些好处时,他们只是更加友善。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理解父母和老师应如何与儿童接触,以鼓励良好的行为。尚不清楚儿童是否正在积极地欺骗他人,或者当他们通过炫耀获得一些好处时,他们只是更加友善。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理解父母和老师应如何与儿童接触,以鼓励他们表现良好。九、朋友圈的频繁使用与年轻女性的抑郁症症状,低自尊心和外貌焦虑有关instagram(国外的朋友圈)是使用最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检查了自尊心低下与频繁使用Instagram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确定,使用上述照片共享应用程序可能会导致女性产生负面的心理后果。科学家对119位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了调查,调查了她们对Instagram的使用,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状况。他们发现,平均而言,频繁使用Instagram可能导致自尊降低,抑郁症状,对外表的焦虑以及更多的身体不满。十、处于稳定的关系中的人会有体重增加的机会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发现,与单身人士相比,夫妻的体重往往增加更快。即使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夫妻俩比单身人士吃的食物更健康,但研究表明,夫妻俩的饮食也更多。人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恋爱关系的人不再“在市场上”了,所以他们不太在乎自己的容貌。而且,正如该研究的作者之一所说:“虽然家庭进餐可能包括更多的健康食品,例如水果和蔬菜,但与其他人相比,人们经常在别人的陪伴下消耗更大的份量和更多的卡路里。 ” 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孩子的人由于倾向于吃完孩子的饭菜和零食而体重增加。十一、童年时期的贫穷可能对老年人的认知技能产生持久影响根据这项研究,在贫穷中长大或在社会和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在认知技能测试中得分可能比其他人更低。这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20,000多名老年人(平均71岁)接受了测试。结果发现,在儿童时代经历过社会经济不利因素和困难的人,在认知测试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老年人。这项研究增加了“不良童年经历”对儿童的破坏性影响的证据。该研究的作者补充说:“应该为面临社会和经济挑战的儿童提供更多资源,以应对他们面临的不利条件。”十二、不可信的八卦对个人评价有很大影响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八卦和谣言是否影响了人们的观点,偏见和判断。在实验中,有关他们不认识的人的不道德行为的社会情感信息被口头传达给实验者。在第一个实验中,信息被表示为可信赖的事实(例如“他欺负了他的同事”),而在第二个实验中,通过使用某些单词(例如,据称)将信息标记为不可信的八卦。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即使信息来自不可靠的来源,谣言和八卦也都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观点。该研究的作者指出:“我们的发现表明,即使有意基于不清楚的证据,也倾向于进行强烈的情感评估和人为判断。媒体经常以表明信息的可疑性,从而避免可能的错误指控。十三、学生交朋友比成人快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杰弗里·霍尔(Jeffrey A. Hall)承担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即找出一个人交朋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是同类研究中的第一次,因为它不仅研究了哪些活动使我们更加亲密,而且确切地了解了相识成为朋友的时间。在大学的前九周中,霍尔每三周对1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然后,他给了355个成年人的一次性问卷,这些成年人在过去六个月中搬到了新城市。在调查中,参与者选择了一个或两个朋友,并报告了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间,他们进行的活动以及友谊的密切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大约需要43个小时,成年人大约需要94个小时才能将熟人变成休闲朋友。要从休闲的朋友过渡到朋友-学生需要57个小时,成人-164个。要使朋友成为好朋友或亲密朋友,学生需要119个小时左右,成人大约需要两倍的时间才能实现。研究人员认为,学生结交朋友的时间更少,因为他们与同龄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而且他们很可能高估了他们的友谊有多深。

爱二笔

这些其实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我接触过的人对心理学大致有这样几种看法:第一种:心理学等同于心理疾病,就是在精神医院里面做着的那些医生或者是在心理诊所里坐着的心理咨询医生。无一例外,他们的后缀都是“医生”这两字,所以这一类人把心理学研究对象定义为了“病人”。第二种:研究心理学就是研究怎么跟人打交道。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学习心理学的人就像会读心术一样,总能做出你想要的事情、说出你想听的话,所以在职场上、交际场上四处逢源。心理学变成了人们为了提升交际体验,获得人脉和财富的工具。第三种:很多人都问我,星座算不算心理学、占卜跟心理学有没有关系、梦到底预示着什么。毫无疑问,这一类人把心理学当成了一种预测工具,通过媒介去解读自己或未来。以上三种应该是比较普遍的认知了。除此之外,有几种心理学的研究科目也是让大家耳熟能详,比如幸福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这是最近几年国家、社会非常强调并且推崇的心理学科目。与之对立的,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也是非常流行,但是似乎关注这一类的人更多的是兴趣,而前一种更多的是应用于商业活动。人格理论家乔治·凯利(George Kelly)曾经这样说:“我们都是空想心理学家。”我们不停地去探索、去努力追究的对象在事实来看都是不存在的或者至少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比如是什么使得我们的朋友、家庭成员、恋人和陌生人彼此不同,是什么让我们对身边的人有了不同距离的划分,那道横跨于我们之间的距离那么明显,却看不到。我们一直都努力地想知道,大家为什么想做这件事、却不愿做那件事,为什么爱着这个人、却对那个人无动于衷。心理学的世界似乎到处都是问号,似乎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维度都会存在。它可以是我们的浪漫关系、可以是说翻就翻的友谊之船,也可能是记忆缺失、情绪爆发这些负面问题,而睡眠问题和考试成绩,还有适应困难其实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始终伴随我们左右。除此之外,有关大脑发展、父母养育、成长教育、性的成熟、智力测验、记忆、犯罪、吸毒、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等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题,都存在心理学的领域。这就是心理学,是我们以后会一直讨论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