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揭秘军民融合“黑科技”!等红灯时也可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河沿儿

揭秘军民融合“黑科技”!等红灯时也可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未来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朱延生)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驾驶着电动新能源汽车的你,再也不必为寻找一个可以充电的停车位而担心,在等待红绿灯的路口、在几十米高的立体车库里,一台台小小的自动对准智能无人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你随时待命。无人电动汽车充电桩应用概念图。 受访者齐可鑫提供。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技术已经诞生了。11月14日,由中国国防邮电工会、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国防邮电产业2018军民两用产品"长缨杯"工业设计大赛(以下简称“长缨杯设计大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航天二院职工文化中心举行,39项职工优秀设计作品脱颖而出。无人值守,自动寻位给电动汽车充电在发布会上,来自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设计师齐可鑫向未来网记者介绍,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智能充电桩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这款自动充电桩取代原有固定式充电桩,具有无人值守、自动寻位、收放自如、占用空间小等特点。自动对准智能无人电动汽车充电桩获得“长缨杯”军转民组二等奖。未来网记者 朱延生 摄齐可鑫表示,这款产品目前还在开发完善中,产品采用了军转民技术,包括在充电装置中引入图像识别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机构自动插拔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可以实现充电桩对车型和位置的判别、对汽车充电口的定位、根据位置信息的自身驱动运动、充电机构的自动插拔等。同时可以根据场景布局实现上级指挥通信分布和接受任务,完成充电的任务配置。中国智造,质优价廉售后完备除了自动对准智能无人电动汽车充电桩,吸引众多关注的还有纯电动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以下简称“无人驾驶自卸车”)。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王飞宇说:“目前,无人驾驶自卸车尚在包头某露天矿场实验中。”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至少可以节省20万元的费用,这些费用原本用在雇佣矿车司机上。王飞宇表示,使用这款无人驾驶自卸车,还可以节省管理成本,由于是机器控制,什么时候该加油,都能保证精确控制,大大减少了成本,也延长了车辆使用寿命。“不过,这项技术还没成熟。”王飞宇表示,但实验成功后,可以推向世界。“特别是在国外人力成本高的国家,虽然国外也有类似产品,当我们的性价比更高,售后更好。”据悉,这款无人驾驶自卸车,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应用模拟,5G通行技术等技术。产品基于军转民矿用自卸车底盘,结合军民融合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并结合军方在双目视觉和激光雷达探测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据了解,长缨杯设计大赛自8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18个省份486份参赛作品,其中,军转民组122份,军民通用组251份,概念设计组作品113份。参赛作品涉及兵器、兵装、航空、航天、电子、船舶等军工行业以及众多民用工业领域。获奖作品展板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讨论。 未来网记者 朱延生 摄经过专家评审,最终,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深海型高精度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荣获军转民组一等奖,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瓢虫便携式仿生球形飞行器”荣获军民两用组一等奖,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飞鱼-空潜一体无人侦察系统”荣获概念设计组一等奖。“长缨杯”取名于“长缨在手,勇缚苍龙”。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杨军日表示,本次大赛旨在切实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激发职工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能。通过大赛,挖掘优秀军民两用产品,交流先进设计理念,提升军民两用产品设计水平,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助力。

善导

推荐名单公示!

关于对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推荐名单进行公示的公告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推荐评选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区推荐的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名单如有异议,请于2019年3月22日17时前以书面、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向自治区总工会经济部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阿吉泰路18号邮编:010090受理电话:(0471)5109220,5109221;电子信箱:nmglaomo@163.com受理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2:30—5:00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2019年3月18日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推荐名单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7年,在岗职工2231人,专业技术人员19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博士11人,硕士生导师66人,硕士345人,开放床位1580张;2017年服务门诊患者65万人次,治愈出院患者5.5万人次。医院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全国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满足广大农牧区人民的需要,医院注重新农合建设,牢固树立百姓健康、为民服务的思想。三年来,医院组织医疗义诊37次,诊治患者近13万人次,开展手术2000余例,捐赠药品、设备、救护车等100多万元。荣获全国“医疗扶贫贡献奖”;包头市重点帮扶固阳县先进集体、包头市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包头慈善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健康包头行动”先进单位。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经过近26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先后获得了中国调味品行业新工艺奖、“酱渍卜留克工业化生产新工艺”和“应用优良菌种生产豆酱的新技术”两项科技成果以及盐水的循环利用、厌氧乳酸盐渍酸菜、卜留克加工工艺三项发明专利,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科技名牌企业。公司打造的高品质健康产品已出口到41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企业上缴税金468.8万元,产值10250万元,其中出口销售274.39万美元。公司分别在阿尔山、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等3个国家级贫困县地建立卜留克、水稻等种植基地共10万亩,带动了当地农户30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35户。2018年直接吸纳就业人数404人,其中农民工23人。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兴安盟经济发展和农户的增收都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乌拉特中旗大公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乌拉特中旗大公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4.83亿元完成了集中供热工程、关停区域小锅炉房、升级改造旧供热管网等项目工程,新建29座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热站,供热面积达到315万平方米,为海流图镇全镇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热力服务。公司为全旗提供的集中供热,在改善城镇环境、完善乌拉特中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始终坚持职代会制度,坚持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公司职工每年收入以不低于10%的幅度递增。凡在企业工作满一年的职工可享受住房补贴7000元,补贴期为十年。公司每年在供暖结束后,都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安全培训再教育活动,努力提升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自成立以来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公司先后获得全区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推荐名单陈九连,男,蒙古族,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口蹄疫中心经理陈九连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生产、检验及研发工作近20年。在种毒分离选育、新产品研发、产品检测与诊断新方法的建立、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升、产品升级与品质国际化等方面成果显著,为企业增效及行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001-2008年,口蹄疫灭活疫苗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两个新产品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2014年带领攻关团队开发出国内首创的高效价、高纯度口蹄疫疫苗,促使国内口蹄疫灭活疫苗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疫苗效价高于国家标准13.3倍,防控效果显著。2014-2016年兼任生产部经理职务,全面协调与统筹管理,取得“稳定生产、技改扩产”双丰收,公司口蹄疫抗原年产能达到国内第一、全球领先水平。2017-2018年,针对国内最新流行猪塞内卡病毒病研发的疫苗已取得成功,目前正在申请新兽药证书,为及时有效防控该疫病奠定了重要基础。孟丽霞,女,汉族,包头市公交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公司5路线驾驶员孟丽霞是一名公交公司5路线驾驶员,她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与同事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为车队职工树立了榜样。在公司开展的“星级服务”达标活动中,孟丽霞不仅自己的各项指标排在前列,在她带动下,5路线上还涌现出了许多的“星级服务”达标先进个人。孟丽霞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老幼病残孕上车,她主动搀扶;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孟丽霞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孟丽霞提醒他们注意乘车安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她时常把微笑挂在嘴边,把安全放在心间。在多年的驾驶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行车规定,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驾驶,从未发生过机械性故障、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王剑红,男,汉族,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连续检修车间副主任王剑红带领车间工友们团结一心,攻克难关,和大家共同创建了“王剑红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被华能集团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命名表彰。他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解决了半连续生产系统各项技术难题,消除了系统多处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充分发挥了半连续系统的生产能力,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完成煤炭生产任务1000万吨左右,占伊敏露天矿原煤产量近50%,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多年来针对半连续系统进行百余项改造,他参与的“一种带式输送机下调偏装置”、“一种料斗溜槽或溢料刮板的防冻粘装置”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其改造项目及专利均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为半连续系统稳定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王艳辉,男,汉族,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质检中心计量科主管王艳辉是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计量主管,主要负责仓库管理、物流协调、计量管理等工作。他工作精心细致,方法得当,通过他的协调管理,锦联公司现场秩序井然,施工进度得到明显加快;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工作期间没有任何失廉贪腐现象发生;他勤于分析、善于抉择,在锦联公司项目建设及生产运营期间,在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计量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为公司出谋划策,提出了多条可行性建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不懈的付出与努力,王艳辉2013年被评为通辽市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2017年被评为通辽好人。焦凌丽,女,蒙古族,赤峰新新杰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焦凌丽于2007年7月应聘到赤峰市新新杰果菜保险公司脱水蔬菜加工车间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工作中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并且与车间班子成员以及技术骨干一道细心研究、消化、改善工艺,因地制宜制定员工包工计件方法,取得一项又一项成果。在选别工段任工段长期间,创新了人人都是质检员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牢牢把住产品出厂前最后一关,在焦凌丽以及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脱水蔬菜产品口感、色泽、微生物指标控制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其中微生物指标控制达到国家标准的1/100,成为国内最卫生安全的脱水蔬菜产品,为公司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2016年焦凌丽被提升为车间主任。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外,她对车间员工生活嘘寒问暖,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困难。焦凌丽先后获得赤峰市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崔继平,男,汉族,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继平出资成立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兰格格乳业现已成为一家集乳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作为自治区优秀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崔继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农牧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周边8000多人从事奶业相关产业。利用土地入股、产业托管、扶贫车间等模式实施精准脱贫,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公司每年投入扶贫资金100余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465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崔继平先后荣获乌兰察布市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食品安全优秀管理者和中国奶业大会奶业功勋人物等殊荣。斯庆如拉玛,女,蒙古族,鄂尔多斯市双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中控工斯庆如拉玛任鄂尔多斯市双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二分厂四车间炉台中控仪表工。2014年至2018年其所在班组每天核定日产量为207吨,单耗指标每吨3180度。在以她为主的中控班组调控下,其所在分厂每月都能将单耗降至每吨3160度,并且超额完成产量25吨左右,5年来累计为公司增收80余万元。无论设备上的问题、还是数据上的问题,她总是第一个发现并及时处理;运行不正常时,也是她第一个和领导探讨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工作中是她密切关注炉况,作科学调整控制,入职以来所在分厂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2016年3月23日早晨出炉时刻,炉况不稳定,氢含量偏高,塌料频繁,她及时判断是炉内漏水,果断以紧急停电处置,防止了一次大塌料事故,保障了工人的安全。常拴拴,男,汉族,乌海三美国际矿业有限公司机修班长常拴拴是三美公司机修班班长,负责全厂设备的维修和维护。2011年公司重组,重组后公司6台电炉全部由普通硅锰合金转生产为特种铁合金高硅硅锰,为做好高硅硅锰,公司要求以常拴拴为代表的检修班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对6台电炉进行技术改造。在他的专业技术指导下,新建配料系统;改造炉盖冷却系统;改造锻造铜瓦等各项技改。在此期间,为了有更好、更快的改造方案,他经常早到晚归,最终完成了6台电炉的改造。目前,公司高硅硅锰的产能可达12万吨,位居全国首位。在他的建议和实践下全厂实现了余热供暖。2014年,由于生产需要检修班在他的组织下对电炉循环水系统进行了改造。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企业创新标兵;2018年被评为企业优秀管理人员。阿拉嘎,女,蒙古族,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内儿科主任阿拉嘎1985年大学毕业,自愿来到阿拉善工作,一直从事蒙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现任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内儿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蒙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智库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名蒙医、第二批名老蒙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等。历年来主持完成多项科研项目,获中国民族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阿拉善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主编医学著作4部,参编4部。任晓彤,女,满族,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任晓彤从教12年,先后承担本科生的古代汉语、训诂学、中文工具书概论等课程,硕士研究生的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语语法学、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虚词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完成6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均在读)。在教学之余任晓彤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元杂剧语气词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汉语言接触背景下的《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语法研究”,主持厅局级项目“从语言接触看阿尔泰语对元代汉语语法的影响”,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曾作为特邀嘉宾走进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天天向上”栏目,与主持人对话,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李成,男,汉族,克一河林业局莫冷格林场主任李成先后在阿龙山林业局、克一河林业局工作。在阿龙山林业局福利厂工作期间让处于瘫痪状态的福利厂改变了以往的落后面貌,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空,成为阿龙山唯一一家“残疾人再就业基地”。克一河林业局工作期间,他带领团队组成QC小组,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先后研发钻井机钻头、桥桩桩靴、挖掘机单钩、平地机铲刃、宿营车等技术革新成果,极大节省了作业的时间、人力,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平均每年为企业节省5万多元。他大力扶持职工自主创业,请专业人员为职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以义务献工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在他的带领下,莫冷格林场在2016年成功培植出灵芝新品种,填补了本地区此项技术的空白。许雪峰,男,汉族,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一间房养护所办公室主任许雪峰默默扎根养护一线,一干就是11年。11年来,他巡路、施工作业徒步走过的里程超过6000公里。在日常养护作业及巡路中,他勇于保护国家财产,两次制止并抓获偷窃高速公路隔离栅的窃贼。在历年的桥涵调查工作中,有一次许雪峰徒手钻进高度不到1米的涵洞,爬行十几米,发现了某盖板涵洞盖板断裂的重大险情,避免了重特大险情的发生。许雪峰考取了养护工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技术等级证。他通过培训及自己揣摩实践,熟悉掌握了公司新引进科莱福灌缝机的操作规程及作业工作要求,发现掌握投料数量及加料时机,能大大缩短路面修补时间、降低油耗,工作效率能翻一番,他的方法在全所得到了推广。许雪峰自学了一套舒通输油管路、清洗化油器滤芯、清除火花塞积炭油污的方法,动手运用到所内小型机械维修中,不仅节省了维修经费,也减少了因机械小故障导致施工作业停滞带来的损失。李掌收,男,汉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四十一所副总工程师李掌收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工作21年,从设计员成长为一名研究员,他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不畏艰辛,积极倡导并投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攻关中,在承担的国家多个国防和军工项目研究中,解决了许多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及应用方面的难题,掌握了高性能喷管设计技术,为多个型号导弹武器的固体动力研制提供了多项的技术支撑。作为型号研制技术主管,对型号技术把关、专业技术发展、带队伍培养人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型号研制培养出了一只技术过硬、功底扎实的队伍,实现了专业技术和专业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年的航天事业征途上,他已将个人的进步和发展,与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防建设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贺永,男,汉族,内蒙古能源发电准大发电有限公司电气检修主管贺永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在电力生产一线,虽然电气检修工作复杂繁琐,但是通过对专业技术的不断钻研,他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备检修和维护管理经验。2010-2017年先后完成了引风机、一次风机、凝结水泵、电动给水泵共13台高压电动机变频节能改造工程;并多次对所管辖设备进行技术创新和性能优化,如励磁系统控制回路改造,自动调压装置参数优化等。2018由他主导的“火电储能调频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机组AGC调节能力,不但可以为电网提供优质高效的AGC调节服务,而且每月可以为公司创收100余万元。作为专业技术骨干,贺永多次在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16年在“中国梦·劳动美”全区电力行业职工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杜海宽,男,汉族,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杜海宽现任包头西机务段包头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在34年的机车乘务工作中他坚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精心养护机车,累计防止各类机破100余件,防止各类安全隐患310余起,截至2019年1月31日已实现安全行车5178趟,累计安全行车200多万公里。在2009年至2018年连续10年被评为包头西机务段先进生产(工作)者,2012年在集团公司“大学习、大练功、大提素”活动中取得电力机车司机工种第一名,并荣获集团公司技术标兵称号;2013至2015年以及2018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2016年荣获全路火车头奖章;2018年被评为集团公司首席机车司机、零违章优秀职工和精彩呼铁·亮丽人生年度人物。皇甫玉玺,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消防车司机皇甫玉玺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带领团队完善基础建设工作,规范现场管理,形成消防车辆使用、维护、保养的闭环。同时,积极响应机场公司创新发展理念,在多个项目中实现突破。2015年5月,自行研发一套外接式加压泵,解决了彪马主力消防车无法启动的问题,节约维修成本12.7万元;2015年7月,水牛主力消防车突然出现车顶部水炮操作无响应问题,通过自行修复齿轮,排除了故障,节约维修成本21.02万元;2016年,创新研发的新型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压缩空气充气装置、车辆驻车系统等3项技术完成了国家专利申请;2017年上半年,积极推动2项专利有偿转让;2018年,完成公司应急救援实训基地航空器模拟机的制作研发方案和消防员综合训练射水器,有效提高消防员的应急救援能力。他先后完成技术革新19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夏医君,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夏医君从医30年来,完成各种手术上万例,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在繁忙的医疗和科室管理工作之余,还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及继续教育项目等大量教学任务,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老师。2003年非典期间,在上海出差的他第一时间返呼请战,和同事们一道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病房非典病人死亡率为零。2001-2003年被评为内蒙古卫生系统模范共产党员。2005年,卫生部开展的万名医生下基层、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活动中,被任命为太仆寺旗医疗队队长、专家组组长。一年多共完成各种手术300多例,深受群众欢迎。同年,荣获中国医学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2007年,成为内蒙古肝胆微创外科方面的专家,先后开展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肝肿瘤切除术。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复杂胰腺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三、全国工人先锋号推荐名单呼和浩特市苏鲁锭皮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团队不断突破传统技艺,利用新工艺,实现了公司效益与发展双突破。讲游牧故事,传播民族符号。一用现代设备与传统技艺结合,凹凸立体造型与卷轴结合,使卷轴皮画成为内蒙古特色文创品;二用蒙镶工艺与蒙古族服饰结合,代表作《梦回元古》获中国旅游商品金奖以及国家旅游局“中国十强旅游商品”称号;三将传统技艺融入生活。车载户外系列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四是开发召庙文创品,代表作《佛心》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金奖;五是多次代表内蒙古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好内蒙古文化形象。开展民族技艺传承培训活动项目。一是已实现自治区内、外近7万多名中、小学生传承;二是已培训全区各盟市青年教师,并指导其在校区开展教学课程,发展形势良好;三是建立院校大学生孵化基地,帮助大学生创新产品。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项目部蒙草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项目部,是蒙草集团生态治理的排头兵。项目部从2012年起先后完成了大青山万亩草原恢复建设工程,有效解决了草场环境植被退化严重,环境恶劣的现状,通过以人工干预的自然修复,选择符合本土地情,驯化本土抗逆性植物以草种混播和地被植物相搭配的原则进行生态修复,达到生态修复建设的目的,实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观,同时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自然草原观光区。2017年,项目部团队克服困难,历时77天,累计栽植各类乔木约575万株,灌木454万株,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交付的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工程一期主体项目。项目部的努力不仅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还带动就业、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北方安全生态屏障贡献了力量。包头市泉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采矿场包头市泉山金矿有限责任采矿场是公司优秀班组,主要从事黄金开采工作,自建立以来,采矿场坚持以创新带动发展,以奉献社会为己任,并以科学发展观为企业发展指导,认真贯彻党的领导方针路线,严格遵守国家各项生产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采矿场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不断推进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对于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始终进行不断地改进提升。采矿场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同时也为社会解决了部分工人就业问题,为国家税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采矿场在努力做好本企业内的工作外也积极主动支持九原区政府的工作,努力为九原山区搞好绿化,还主动参加过九原山区森林救火行动,挽回了企业及周边居民的经济损失。呼伦贝尔市中鹏汽车救援有限公司救援部呼伦贝尔市中鹏汽车救援有限公司救援部是呼伦贝尔市最早从事专业汽车救援服务的机构之一。2011年,救援部从事道路交通救援服务以来,已承担了海拉尔、牙克石、博克图、大杨树、满洲里、根河、东旗、西旗、额尔古纳、扎赉诺尔、扎兰屯、阿荣旗等城市的道路救援服务。中鹏救援用于公益救援资金达98万余元,累计交通公益救援1280余车次,出动救援人员2890余人次,累计行驶30余万公里,挽救生命近20人,溺水事故搜救30余起,打捞溺水死亡尸体9具,帮助人民群众减少财产损失8000余万元。兴安盟公安局交通管理巡逻支队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所兴安盟交巡支队车管所以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发挥公安窗口单位服务工作职能,不断开拓创新,丰富服务内涵,为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管理和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是立足岗位有亮点。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规范业务办理三方面入手,出台“警邮”“警保”“警医”“警法”合作,在全盟内开通社会服务机构近60家,切实做到了“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二是为民服务有担当。在工作中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延时服务制”“一次性办结制”,坚持做到不送走最后一个办事群众不下班,克服了人员少,业务重的实际困难,做好了全盟近60万机动车车主和驾驶人的服务工作,得到了广泛赞誉。内蒙古老哈河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郑凤坤劳模创新工作室郑凤坤劳模创新工作室几年来扎实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5年对年产20000吨植物油加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对年加工10000吨荞麦米(粉)生产线进行改造2项,共完成创新成果7项,开展创新课题5项、攻关项目5项。2016年对年加工30000吨小米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大米生产线中稻壳、稻糠自动化生产2项。2017年开发研制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新产品。2018年开发研制稻米油产品,实验种植旱地水稻100亩并研究开发用稻壳制成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经过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发展。2018年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内蒙古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维修车间车间成立伊始就挑起了这个公司生产的大梁,从安全运行“零”起点到如今安全运行1400余天,成功与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身为生产流程的带头者,他们始终用自己特有的“坚韧不拔”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带领着其他兄弟车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车间积极贯彻和落实公司领导及铺层工段的各项会议精神。坚持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坚持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树立零违章理念。他们把产品质量作为车间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过程管理,从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入手,不仅要让职工掌握工艺,更要让职工理解工艺。坚持开展传帮带活动,对新员工进行重点帮助,做到带一个成熟一个。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段镶黄旗地方道路管理段面对特大暴风雪形成的白灾,危急时刻,全体干部职工不畏严寒,以雪为令,日夜奋战在抗雪除冰保畅通的第一线。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抱着对全旗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不分昼夜、毫无怨言地进行着抗雪救灾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县、乡、村道各条路段在整个雪灾期间无一起交通安全事故,无一起人员伤亡事故。仅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三个月抗雪灾期间,该段共出动抗灾人员1000余人次,机械600余台次,疏通了50多个嘎查,300多个浩特的公路,救助受困车辆300余辆,救援被困人员800余人,充分显示了该集体在关键时刻的非凡战斗力,确保了全旗人民安全出行和抗灾物资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及时调运。内蒙古港原化工有限公司原料烘干车间内蒙古港原化工有限公司原料烘干车间是由技术骨干、专业人员以及电石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组成的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车间连续4年获得公司年度先进车间荣誉称号,先后共有14名(次)员工获得星级员工荣誉称号。一直以来,该车间以落实生产任务为己任,以安全环保零事故为目标,从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强化班组建设、夯实基础管理,依靠科学创新,推进技术改造方面着手,稳扎稳打,不骄不躁,每年均超额完成生产任务。2018年,车间共烘干原料23万吨,技术改造14项,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为公司节约资金300多万元,并实现全年无事故的预期目标。内蒙古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气化车间气化车间的气化炉运行周期从原来110天运行周期,逐步优化延长至170天的长周期运行,烧嘴由原来60天更换周期延长至80天,最长101天使用周期,达到了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目标。通过运行近7年来,先后进行了捞渣机排渣管技改、激冷水泵机械密封技改、蒸汽冷凝液回收、渣水耐磨管线技改等52项技术改造,既优化了生产工艺,又保障了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为公司创经济效益约1200万元。2017年优化气化炉倒炉模式,减少半负荷生产运行时间,每年为公司可创约480万元效益。车间建立隐患排查奖励机制,加大班组隐患排查力度,大幅度降低了检维修工作量,降低了检维修费用及生产运行影响时间,每年为公司创效益约150万。内蒙古东升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5000t/d选矿厂磨浮三班5000t/d选矿厂磨浮三班承担着该选矿厂最重要的选矿任务,长期以来,该班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班组工作的核心。坚持体现“团结、协作、安全、奉献”的管理及工作理念,做到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树立零违章理念。近几年,该班组未发生一例安全生产事故,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榜样。该班组坚持团结与协作相结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公司员工面前树立了“一支敢打硬仗”队伍形象。该班组不断精益求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始终能按照公司制定的生产计划,严格要求班组人员依据指标设定,在生产过程中,严抓指标管理,强化标准化操作提高设备运转率。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升级,圆满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生产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各班组的前列。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老石旦煤矿洗煤厂洗煤厂严抓安全管理工作,以不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为厂的安全奋斗目标,为此厂里制定了强有力的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和措施,加大了不安全行为考核力度,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等方式,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近10年以来从未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重大机电事故、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2017年7月洗煤厂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后,职工人数从460人减少到现在的191人,大大提高了全员功效,组织老工人对新入成员进行传、帮、带,切实提高了新入人员的实操技能,确保了产品质量合格。2018年以来煤矿产量增加,原有的三班生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经过研究讨论,将厂三个班生产人员进行兼岗并岗,抽调人员增加了一个生产班,确保了产量增加时也能完成入洗任务,取得了近几年单班入洗量最高的成绩。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纯碱厂制碱车间重碱班组纯碱厂重碱班组是纯碱生产的“核心”班组。将它称为“核心”,是因为纯碱厂所采用的纯碱生产工艺为《氨—碱法》纯碱工艺,而重碱班组就包含了其中的压缩、碳化、吸收、蒸馏四个最为主要的工序,其管理和操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全厂产量、质量、消耗的完成情况。近年来,厂蒸氨塔低压蒸汽消耗持续偏高,为了降低蒸汽消耗,重碱班组在2017年对蒸氨塔出汽冷却器、蒸氨塔精馏段塔盘和预热母液温度进行大胆的改造,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7年,蒸氨塔平均蒸汽消耗降到1446.6Kg/吨碱,每吨碱节约蒸汽200Kg左右,使厂吨碱成本降了19.6元左右(一吨蒸汽98元计算)。全年纯碱产量333709.305吨,全年节约纯碱成本600万元左右,并且此项技改永久性受益。内蒙古工业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研究所是自治区第一个雷达技术与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填补了自治区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空白。研制成功了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地基微变监测雷达系统,并在多次重大地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所参与了某新体制卫星的仿真论证工作,是自治区高校第一次进入国家成像雷达卫星研究体系;针对直升机导航与观测性能提升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弧形阵列雷达成像新体制,获得了第三届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青年创新奖及基金项目支持,并于2018年获批国家高分重大专项项目;针对高精度、快速军事测绘需求,发展的微波三维成像处理方法,获得IET国际雷达会议优秀论文奖。团队成员共主持了国家级项目10余项和其他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20项。实现成果转化1项,成果推广5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内蒙古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根河林业局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原是从事木材生产的工队,现转型成为集森林管护、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工队。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工队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助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工队全体管护人员落实森林管护、森林调查、森林病虫害监测方面购买服务的主体责任,在夏季植树造林、春秋防火季加大监管力度,全年无一起火灾发生。组织讲解员对生产工序和老物件进行介绍,使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又感受了森工文化的魅力。工队加大基础建设,打造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相继承接了林区首届劳模疗休养,香港华润青年走进大森林体验活动,天地之美、和乐中国肖邦音乐节夏令营等服务工作,是根河林业局在经济转型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方面的一张响亮名片。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飞行部飞行中队飞行部飞行中队作为飞行部生产的“主力军”,飞行中队坚决贯彻执行服务生产、保障运输的任务要求,对安全、训练等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持续强化飞行员安全意识,着力培养合格的飞行队伍。飞行中队目前设有中队长1名、飞行员61名。2018年持续保持了平稳的安全态势,总计安全飞行15711.05小时,起降8250架次,截至2018年底,执飞6架B737型客机,完成了生产和安全考核指标。圆满完成春运、两会、中秋、国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节点的飞行保障任务。2018年,飞行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飞行员代表,受到了公司和自治区各级的表彰,在飞行队伍里树立起先进榜样,发挥了优秀党员、团员模范带头作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锡林郭勒盟分公司二连浩特市中心营业厅二连浩特市联通公司新华街营业厅,以公司窗口单位承载全业务受理、销售和服务工作,这支女员工占比达到83%的队伍,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稳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营业厅近三年的经营生成服务中在全盟自营线服务、净收入、利润及终端销售毛利均排名第一,在分公司营销网格中服务、收入、利润及业务发展均排名第一。店长先后被评为全区先进工作者、全区优秀小“CEO”,营业厅获得全区百强营业厅、优秀门店称号,营业厅2018年度被授予中国联通集团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翁牛特旗供电分公司桥头镇供电所国网翁牛特旗供电公司桥头供电所时刻牢记总理嘱托,为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2018年,供电所以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低电压治理工程为抓手,完成低压台区改造6个村落共计12个台区,受益人口达1700余人。同年又对喇嘛沟、二趟字两个村延伸架设10Kv线路12.5公里,大大缓解了当地旱情,保障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完成全年售电量3900万千瓦时,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桥头供电所始终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周到、热心的服务。营业厅内便民设施齐全,服务实行“一口对外”制度,做到进一次门,找一个人,交一次费,确保一次办成,并做到“只要一个电话,余下的事情由我来办”,大大方便了用电客户。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客运段包京车队包头客运段包京车队担当着包头至北京间的K263/4次、Z317/8次和包头东至包头东间的环城K7931/7次列车的旅客和行包运输任务,2018年实现了“三零两高”(即安全零违章、工作零违纪、服务零差错),树立了红旗列车起点高、标准严、管理细、作风实、服务优的全新形象。车队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坚持以热心、诚心、细心、温馨、耐心为旅客服务,不断开拓思路,在“四项服务法”(即当盲人的眼睛、做残疾人的拐杖、做小朋友的阿姨、做普通旅客的朋友)的基础上,创立了“硬席车厢机舱化、硬卧车厢营房化、软卧车厢宾馆化、行李车厢库房化、班组管理规范化、台帐资料系统化、文明服务礼仪化”的全新服务法,为旅客提供优质、高效的草原列车特色服务。仅2018年车队共收到旅客表扬信37封、锦旗51面。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鄂伦春自治旗支公司鄂伦春自治旗支公司现有人员10余人,各渠道已经成功布局,员工积极奋进,努力向上,经过短短的四年时间,实现了在鄂伦春保险市场的大跃进,并一直保持市场排名第二的份额,2018年创造了千万公司的奇迹。续保率全区排名第一:人寿财鄂伦春支公司业务部续保率一直保持在76%左右,在公司内110余个四级机构的业务部门中排名第一。超额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目标:年初上级公司所分配的保费任务,每年都能提前完成。多渠道拓展业务:渠道维护顺畅、培训员工有方法,业绩不仅稳建发展,而且团队越做越大越做越多,并持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维护各种渠道和业务来源,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得到上级公司的认可,是2018年呼伦贝尔市唯一家突破千万保费的旗县支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面服务分公司旅客服务部怡心飞班组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地面服务分公司旅客服务部“怡心飞”班组成立于2010年,担负着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除国、深航以外的全部国内、国际航空公司的旅客出港登机、进港引导、中转过站、特殊旅客以及不正常航班的保障服务工作。班组从“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工作宗旨出发,围绕安全与服务民航工作两大主题,将争创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岗位,积极开展服务明星评选、技术比武等争创活动,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自治区工人先锋号;“怡心飞”班组所在的党支部被评为集团公司五好党支部;荣获呼和浩特机场公司颁发的旅客服务奖;荣获厦航、南航及山东航空公司颁发的最佳合作伙伴、最佳地面服务代理单位和最佳合作伙伴等荣誉称号。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大同

金霞:“疫”线上的“雷锋”志愿者

当前全区各类基层干部正慎终如始,持续用力,确保筑牢社区(村)一线“防控墙”。卢沟桥街道民岳家园社区的志愿者就是其中一道靓丽风景线,他们用爱心和奉献鼓舞人们战“疫”斗志,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党员初心使命,为筑牢基层疫情防线挥洒自己的热情与汗水,温暖着默默坚守的一线阵地。“疫情不见面,雷锋依然在” 62岁的金霞是民岳家园社区一位退休的老同志。正月初三一大早,社区就收到了她的请战书:“我是社区志愿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社区需要请找我,我时刻准备着!” 社区先安排她做楼院民情信息的收集工作,后来她又执意要去门岗防疫一线工作。从2月17日开始,她在民岳家园西区行人出入门岗志愿服务,坚守至今没有调休。除了值守大门,她还利用社区“老人”人熟优势,积极参与保障独居老人等社区困难群体和返京居家观察人员的生活的“邻里守望”行动,成为“跑腿队”的一员。社区好多老人不会网购,他们就把需要买的东西通过语音发给她,她收集整理后和工作人员一起买好东西再送到老人家门口,同时,还定期为密接者和返京居家观察人员送去新鲜的蔬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东西放到门外,她隔着门喊一嗓子,听见居民的回音,不等开门我们就走了。尽量减少接触,有利于防控。”与金霞“搭班”的志愿者很满意。“疫情不见面,雷锋依然在”,接受金霞等志愿者服务的居民也如是感慨。奉献践初心,精神感众人退休不褪色,夕阳更生辉。金霞2013年从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退休,之后开始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重要节假日、“低龄帮高龄”等志愿服务工作她从不缺席。2019年8月,她不满足于参加社区公益服务,还加入了多个志愿服务团队项目。每周四上午参加居养老服务中心关爱服务老年人;每周一、三上午参加环保文明宣传和捡拾垃圾活动等等。“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一定要行动起来,投入战‘疫’。”她自豪地说。金霞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仅鼓舞他人、感动他人,也影响他人。如今,居民们纷纷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他们当中既有年轻人,也有七旬老人,既有退役军人,也有私企员工,既有党员,也有普通群众。他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志愿同行,并肩战“疫”,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有人逆行,有人坚守,有人冲锋在前,有人支援后方。让我们致敬所有“疫”线奉献者,正是他们汇聚成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来源: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丰台报》通讯员:杨新武编辑:荣文静

鄙哉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排行

NO.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运行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由246个工业企业、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和事业单位组成,主要承担核动力、核材料、核电、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轴矿勘察采冶、核仪器设备、同位素、核技术应用等核能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与生产经营。中国核工业在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就。研制成功了“两弹一艇”,为加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大力开发核能的和平利用,继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建成后,正在进行4个项目8台机组的核电工程建设。核电正在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技术产业。核燃料形成了完整的循环体系。民用核技术和各类民品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六十一,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八十三。NO.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源于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过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公司研制的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近百次发射,将近百颗卫星送入太空,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有7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企事业单位180多家,公司目前共有职工1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万人,包括1300多名研究员,30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名国家级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着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8个以航天产品经营为主的产、研结合的经济技术实体和一个外贸公司以及若干直属研究所、咨询机构、公司等,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具有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经验。已经控股的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型材料与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NO.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成立于2002年3月1日,是经国家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在信息产业部直属的46家电子科研院所及26家全资或控股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陕西等18个省市区。集团公司注册资本63.5亿元,总资产658亿元,2001年实现总收入97亿元,出口额达到5563万美元。现有职工5.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3.3万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国家级技术、管理专家63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有135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326人。公司所属单位长期服务于国防、通信、航天、金融、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开发成功航天测控系统、航天指挥中心安全系统、联合信息发布系统、导航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铁路车站信息综合处理系统、金融网络系统、社会劳动保障系统、城市照明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公共安全报警联联网综合系统、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汽车电子系统、能源电子控制系统等,并面向市场提供各类雷达、计算机、通信网络产品、集成电路、数字视频产品、新型元器件(PDP、液晶显示等)、专用设备仪器、基础材料等。现拥有1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与9个部级质量检测机构,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形成了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NO.4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103家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民用飞机和相关的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以及各种民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科研院所31个,直属专业公司及事业单位22个;共有员工24万人,资产总额1000多亿元。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军用航空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等。歼击机有正在成批生产的歼7、歼8系列;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6系列;教练机有歼教7、轰运教等。航空发动机形成了涡喷6、涡喷7、涡喷13、“昆仑”、“秦岭”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了霹雳5、霹雳8等系列;航空机载设备基本满足整机配套需要。民用飞机有中短程运输机运7及其改进型和新舟60。目前还有“枭龙”、“山鹰”高级教练机等一大批在研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具有先进水平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已展开研制。非航空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和摩托车、机械、材料、IT、制冷与环保设备等7大类共1000多种产品。集团公司还经营飞机租赁、通用勘察设计与承包等业务。NO.5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79家企事业单位。包括:研制生产直升机、飞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等的工业企业54个,科研院所3个,其它企事业单位22个。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四,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一。公司注册资本126亿元,总资产780亿元。拥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在国内上市的6家A股公司控股权,持有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50%股份。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和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均诞生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企业。50年来,所属企业累计生产各种飞机6250架(其中含直升机708架)、航空发动机23800台、战术导弹10006发,并生产了数以百万计的汽车,年产汽车数量已达全国汽车总产量十分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科研生产基地,并开发生产了摩托车以及其它各种民品,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中国、巴基斯坦合作研制K8飞机,中国、法国、新加坡合作研制EC120直升机,中国、巴西合资生产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项目均获得成功,K8飞机、Y8飞机、Y12飞机、Z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批量出口多个国家。NO.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SC,简称中船集团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CSSC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江南造船厂等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CSSC研制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民船方面。CSSC能够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产品种类从普通油船、散货船到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化学品船、客滚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轮(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类民用船舶与设施,船舶产品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NO.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华中等地区的骨干造修船厂、船舶配套厂和科研院所以及外贸、物资等一批持股公司,共99个企事业单位,职工17万余人。建国以来先后建造各类船舶2700余艘,其中舰船43个型号818艘,被誉为“海军舰艇的摇篮”。八十年代初,在国内船厂中率先打入国际船舶市场,产品远销欧、美、亚 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的三十多个第一。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开发力量,可承担30万吨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各种军辅船舶、水中兵器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建造和修理任务。自行设计、建造的上百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机电产品,出口到包括日本、韩国等发达造船国家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利用造船和军工技术开发的数百种非船舶产品进入国内航天、冶金、轻工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NO.8 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应对挑战和危机的战略性团队,集中了中国兵器工业的骨干研制和生产能力,代表着中国兵器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集团公司拥有研发、流通和生产企业140余家, 并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百家海外分支机构。至2006年底,资产总额近1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逾千亿元,员工30万人。公司拥有成员单位133家,承担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导弹、炮弹等军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开发民品,在机械、化工、光电特别是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动务传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制造能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武器装备制造集团,面向陆、海、空、天以及各军兵种研发生产精确打击、两栖突击、远程压制、 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积极致力于军工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充分利用军品技术和资源优势, 成功培育开发了重型车辆与装备、特种化工与石油化工、光电材料与器件等一批具有军工高技术背景的主导和优势民品,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和石油矿产战略资源开发两大海外事业,已形成军贸、技术引进、国际工程、战略资源、民品出口五位一体, 互动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格局。面向未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全力打造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军工集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二,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NO.9 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csgc)组建于1999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团公司拥有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集团公司拥有50余家研发、生产和贸易企业及其他成员单位,建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及代表处,建立合资企业60家,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知名企业进行了成功而深入的合作,其中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德尔福集团、伟世通公司,日本铃木汽车公司、马自达汽车公司、本田公司、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富士集团、三国株式会社,泰国正大集团,澳大利亚邱瑞斯集团公司、国际空调公司、等世界数十家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中的着名公司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成功合作,培育出了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建设雅马哈、嘉陵本田、北方易初等60余家知名合资合作企业。瑞典HIGHLAND、瑞士DGM公司、美国天合公司等企业也纷纷与兵装集团展开合作设想、交流合作计划,签署相关协议。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中国国民经济繁荣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是一支重要力量。已形成特种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新能源、光电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一批汽车零部件和光电生产企业已具规模,培育出了“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建设摩托”、“大洋摩托”、“天兴仪表”、“冰山光学玻璃”等一批着名品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国家重要战略性威慑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集团公司拥有研发、生产、贸易企业近60家,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均超过1200亿元,员工12万余人。NO.1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营各类导弹武器系统及其他航天产品,兼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计算机及其应用、卫星应用、交通运输设计、医疗器械及建筑等多种民用产品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营各类导弹武器系统及其他航天产品,兼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计算机及其应用、卫星应用、交通运输设计、医疗器械及建筑等多种民用产品.

飞升

盘点船舶领域不可不了解的科研院所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一、七院简介:1961年,海军组建舰艇研究院并正式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七院属国防部建制,在国防科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其党政工作和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由海军负责。1965年转隶第六机械工业部。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武器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中船集团在经历分分合合后,现在又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其下属各研究所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众多的船舶设计研究院,为中国的军船和民船的顶层设计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作为船舶圈不可不了解的科研院所。二、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研究院所:12所 热加工工艺研究所76所 船舶档案馆701所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702所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703所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704所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705所 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707所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709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710所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711所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712所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713所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714所 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715所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716所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717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武汉)718所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9所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22所 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723所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724所 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5所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726所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760所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750试验场 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602所 中船建筑工程设计院三、原中船重工各研究所简介:※中国舰船研究院:主要从事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舰船系统顶层技术研究、系统集成及系统工程管理、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承担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工作。与各研究所有机构成完整的舰船系统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技术体系。我院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包括研究员、教授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院士1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泉路堡甲2号※12所(热加工工艺研究所)第十二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船舶行业唯一的热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所,水中兵器及舰船动力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的专业研制机构,船舶动力国家工程实验室制造技术主任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针对舰船武器装备“大、快、远、准、深、隐”的发展趋势,对零部件提出的 “大型化、轻量化、功能结构一体化和恶劣环境长寿命”的制造要求,开展与其适应的先进材料及工艺研究,重点发展大型复杂铸锻件热成形技术、非金属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轻合金材料和高温合金成形技术、表面工程技术、材料测试分析及可靠性评估技术、工艺仿真及数字化验证技术、3D打印及智能制造技术等八个专业方向。围绕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要求,根据科工局对研究所定位,按照“一代平台,一代材料,一代工艺,一代型号”的建设原则,建设五个实验室、三个中心。大型复杂件精密成形技术实验室、非金属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成形技术实验室、表面工程技术实验室、轻合金材料及高温合金实验室等五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材料分析及可靠性评估中心、工艺仿真及数字化验证中心、增材制造应用推广中心。地址:陕西省兴平市西城区 邮编:713102 电话:029-38316156Email: chwti@chinahotwork.com网址:http://www.chinahotwork.com/index.asp※76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档案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档案馆地处陕西省兴平市,技术档案馆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担负着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提供利用船舶工业各类档案资料的任务,主要为船舶行业服务。近年来,技术档案馆在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了档案工作局域网络,配备了现代化管理设备,运用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馆藏档案计算机检索。技术档案馆成立以来,几代档案工作者“情系兰台、开拓创新”,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为促进船舶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九五”以来,档案业务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先后荣获了市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机电兵船档案学会“先进会员单位”、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技保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1月,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随着技术档案馆基础条件改造项目的立项批复,基础设施建设将得以彻底改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优化了人才结构,提高了知识层次;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全体职工上下一心,积极进取,为建设“馆藏丰富 技术先进 功能完善 服务高效”的一流专业档案馆而努力奋斗!地址:陕西省兴平市金城路100号邮编:713100电话:029-38821400传真:029-38821401邮箱:csic76@163.com网址:http://www.csic76.com※701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自1961年建所以来,我所以舰船的研究与开发为己任,为保卫祖国的海疆、护航护渔、打击走私、海难救助、出国访问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在海洋工程、电磁兼容、噪声控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及院颁发的成果奖280多项。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汇集了众多的科技英才,由多学科、多专业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部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专家、学者和科技精英。他们都在各研究室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所内建有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噪声振动试验室等部级试验检测中心。自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总体所的地位更加凸现,国家对我所的投资强度进一步加大。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现代管理,成为我所的真实写照。2003年我所通过了ISO9001和国家军用标准GJB/Z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268号网址:http://www.csic701.com/※702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七○二所,1951年建立于上海黄浦江畔,1965年总部搬迁至无锡,设有上海分部和青岛分部。数十年来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整的大中型科研试验设施近30座,设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一个国家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占地1300余亩,现有职工1500余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万人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2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2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名。建所以来,七○二所遵循“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78年以来共获国家级等各级科技成果奖600余项,1997年起连续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七○二所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七○二所坚持科技创新,成功研制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掠海地效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水翼船、援潜救生设备、Z型全回转推进器、高速游艇、水上游乐设施、环保型保温棉生产线、以蓝藻打捞与处理、生态清淤装备为代表的水环境治理装备等系列产品,开发了SHIDS船舶性能设计系统等专用软件。许多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船舶设计、建造和标准规范的编制中,为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事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222号邮编:214082电话:86-0510-85555311传真:86-0510-85555193邮箱:cssrc@cssrc.com.cn网址:http://www.cssrc.com.cn/※703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组建于1961年,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的大型动力设备研究所,主要从事船舶与工业用蒸汽与燃气动力装置及设备、电站、热能工程、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设计。共有十一个研究室、一个生产工厂、三十多座大型试验台架,可进行燃气轮机整机及柴燃并车、全台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锅炉燃烧器、轮盘超速及低循环疲劳、叶栅吹风、阀门管道进排气系统、机械传动与元件、强度与振动等方面的试验及测试分析。地址:哈尔滨红旗大街108号网址:http://www.csic703.com※704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1月。主要从事船舶特辅机电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总成。现以形成特种装置、船舶综合供电系统、船舶特辅机电设备、特种测试及环境条件与可靠性实验研究五大船舶专业板块,涉及到特种机械、甲板机械、输送机械、特种推进、减摇装置、舱室机械、电机与电站、环保设备、海水淡化、特种阀门、热工空调、液压、减震降噪等30多个专业门类,先后为150多型船舶以及海洋工程、厂矿企业提供了3000多项配套设备产品。研究所是国务院批准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船舶行业液压技术归口单位,船舶标准化归口单位,上海市工业扭矩仪计量单位,持有国家颁发的军、民品质量体系认证书,多年来还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有关活动。现有员工近800人,其中科技人员500余人,含正高级职称50余人、副高级职称150余人、中级职称200余人,17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省部级专家多人。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10号※705所(西安精密仪器研究所)50年来,七零五所先后获科技进步奖4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0多项,两大国家重点型号连续两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该所被国家授予“重大贡献单位”光荣称号。七零五所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科技人员1000余人,设有硕士、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全所研究领域涉及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水声工程、流体力学、自动控制、惯性制导、精密仪器、光纤通信、液压技术、热电机技术、仿真技术、测试技术、可靠性技术等30多个学科、60余种专业,建有20多个技术先进、设备配套的大型实验室和一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拥有3000多台、套国内外先进设备和仪器仪表,既满足了高性能水下武器装备研制的需求,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地址:西安市高新开发区高新一路18号网址:http://www.705.com.cn/※707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历经五十余年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船舶导航与操控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和系统设备供应商,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制造中心以及获国家和国防认可委认证的计量检测中心,通过了GB/T19001-2008和GJB9001-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90余项,拥有专利授权百余项。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航海仪器设备,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主要产品有:综合船桥系统(IB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电子海图系统(ECS)、桥楼航行值班报警系统(BNWAS)、驾控信息显示系统(Conning)、监测与报警系统、航迹控制系统、多功能系统、船用光纤罗经系统、磁罗经、自动操舵仪、计程仪、多功能数显终端和航海显示器,产品通过了中国船级社和德国劳式船级社型式认可,广泛应用于远洋渔船、油轮、散货船、粮食船和海警船、海监船等各型公务船舶。地址:天津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268号电话: 022-26557925传真: 022-26557930※709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融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控制于一身,以舰船作战指挥系统为主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发应用为目标的国家重点研究所。主要从事大型系统集成与控制、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工业过程控制、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珞喻路※710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水下特种装备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是我国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防磁学计量站定点建设单位。下设8个专业研究室、1个情报研究中心、1个装备生产部、2个试制工厂和1个CAD工作站,拥有亚洲一流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我国室内最深的现代化试验水池等一系列先进的科研设施。在水下多功能平台、水下浮体定深、海洋智能拖曳、高抗流水下机器人、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磁检测与应用等方面,掌握着核心技术优势,引领着该行业的发展。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胜利三路58号网址:http://www.csic710.com.cn/※711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七一一所创建于1963 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5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七一一所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齐全的专业配置,拥有柴油机及气体发动机、热气机及特种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电气及自动化系统、能源装备及工程、分布式供能与新能源服务、海外业务等七大战略业务,其核心技术与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具国际影响,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服务、工程承包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服务于机械、石化、能源、交通运输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3111号 邮编:201108电话:021-51711711传真:021-31310888Email:711@csic-711.com网址:http://www.csic-711.com/※712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主要从事舰船电力推进系统和装置研究。主要承担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设备、特种电池研制任务。专业范围涉及电力推进系统、电机、开关电器、化学电源和化工材料等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有电机、开关电器、自动控制、电力传动、电力电子、化学电源、绝缘化工材料等,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 1963 年组建以来,共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 300 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科技进步奖 40 余项,现有职工 800 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及以上 126 名,省(部)级专家 8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6 名。拥有一些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等。其中,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实验室为国防重点实验室、开关电器实验室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实验室,永磁电机推进系统联调实验室为国内一流实验室,拥有大型科研试验设备 300 多台(套),在科研试验和研究开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南湖汽校大院电话:027-68896889传真:027-88035934网址:http://www.csic712.com/※713所(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第七一三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4月,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是专业从事机电成套设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国家重点研究所。七一三人不舍追求,攻关克难,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为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委、省部级等各类科技奖励4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进入新世纪,七一三所在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全面实现了三个跨越:产品构成由配套设备向系统总体的跨越;能力建设由单一能力向数字化综合能力的跨越;体制建设由传统研究所向多种经营、协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跨越。近年来,七一三所按照“军民融合”战略要求,在确保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作。目前民品产业已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动力与机电装备、海洋装备、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四大板块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光伏发电配套装备、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全门、智能立体车库、特种车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建筑系统等,可实现系统成套集成化、型号系列化以及差异化定制。地址:郑州京广中路126号电话:0371-67132072网址:http://www.csic713.com.cn/※714所(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中国船舶信息中心成立于1963年,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心设有9个研究部(舰船技术信息研究部、信息资源部、声像技术部、技术基础部、信息技术部、编辑出版部、展览展示工程部、舰船数字制造研究中心、船舶经济研究中心),3 个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工程信息网船舶行业网控中心、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网管中心),2个办公室(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展览办公室和中国国防船舶科技报告管理办公室)和1个秘书处(ISO/TC8中国秘书处)。目前,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已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数据库为核心、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化工作模式;形成了以船舶工业技术、军民两用技术、行业发展战略、船舶市场经济等为龙头的优势研究领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及船舶行业内知名度很高的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双泉堡甲2号邮箱:sicc@sicc.org.cn网址:http://www.csic.org.cn/default.htm※715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第七一五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是我国专业从事声学、光学、磁学探测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所内建有声纳技术重点实验室、水声一级计量站、水声产品检测中心、杭州无线电计量二级站等重要技术机构,拥有大型室内消声水池、变温变压声学测试装置和国内一流的湖上试验基地,具备一流的总装总成科研生产条件,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声学技术委员会水声分委会(ISO/TC43/SC3)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7分委会(IEC/TC87)在国内的技术对口单位。第七一五研究所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公司为科技产业发展主体、以研究所为主要技术支撑的创新体系,形成“一所两平台”的组织架构。重点发展海洋仪器与海工机械装备、超声电子与节能环保、光纤传感与智慧交通和智能装备四大新兴科技产业板块与现代服务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屏峰715号邮编:310023网址:http://www.715.com.cn/※716所(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本所创建于1965年5月,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个以军为本,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两大业务方向,建有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总部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著名风景区花果山脚下,下辖十余个控股子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现有从业人员31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0余名,拥有11个省级技术中心、一个机电产品制造中心,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兵器系统工程联合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单位。通过了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GJB5000A三级软件研制能力评价、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江苏省质量信用AAA级认证,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圣湖路18号邮编:222061电话:0518-85981716传真:0518-85983716网址:http://www.716.com.cn/※717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已成为一个集研发、规模制造能力于一体的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学科建设配套、学术交流活跃的国内一流科研水准的光电技术研究单位。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现有员工九百余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六百余人,拥有一流的光电探测技术、天文导航技术、光电系统集成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和光电通信技术,有一批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处理、信息处理、控制工程等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建所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与专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与国家专利注册。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多波段红外探测实验与检测系统、国内一流的光电技术研究实验室、光学膜系研究基地和天文导航、光电对抗重点实验室;拥有CAD中心、计量检测中心、环境试验中心和华中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数控精密加工基地等。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981号※718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七一八研究所创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集军民产业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全所现有职工近2000人,其中科技人员870多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30人,研究员84人,高级工程师39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420多人。建所以来,为用户提供了500多种先进可靠的装备及产品,陆续建立了中国船舶工业化学物质检测中心、中国船舶工业化学计量测试检定站,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高能化学工程、电解水制氢、气体净化、分析检测等现代化实验室,并装备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科研试验设备580多台(套)。持有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和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具备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资格,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火炬计划邯郸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新材料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骨干企业。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展览路17号网址:http://www.peric.ac.cn/index.asp※719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称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成立于1965年,地处武汉,是中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级专家13名、省部级专家30多名、研究员级专家60多名,所科研力量雄厚、科研设计任务饱满,科研经费充足,拥有综合仿真、剂量监测防护、高温高压、空调、液压、电气及自动化等现代化实验室。建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450号※722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武汉船舶通讯研究所主要从事综合通信系统和设备的研制。成立于1968年,地处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一条街,占地面积二十余公顷。全所现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研究员49人,高级工程师180余人,工程师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等专家29人。本所具有综合通信系统、天线与电波传播、收发信机、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光纤综合信息传输网络、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管理、程控交换、信息安全与保密通信、机电一体化、无线电测量、机械设计、科技情报和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等专业,建成了综合通信系统联调实验室、数字光纤环网实验室、数据传输及网络实验室、C31通信网络及互通互联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天线及天线测试实验室、EDA实验室、机电产品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中心、无线电计量测试中心等科研开发专业实验室。建所以来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200多项。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312号※723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建于1968年,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主要从事电子工程系统与设备的研制。多年来,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系统与设备的研制工作,13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部(省)奖励。目前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研究员50多名,高级工程师2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近60名。有19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等,产品涉及医疗仪器、船用电器、通讯电子、机电设备等诸多领域。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南河下26号网址:http://www.yz723.com.cn/※724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是国防电子信息系统技术重点研究所,地处南京,占地6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元,现有职工1000余人。主要从事海用探测技术研究和系统装备研发,先后研制出大批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的系列化电子信息装备以及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百余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为国防装备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具有先进、完善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生产组织体系。设有总体、信号处理、微波天线技术等六个专业研究室,拥有环境和可靠性试验、微波测量、高功率试验等六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试验基地。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346号网址:http://www.china724.com/※725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隶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舰船材料与工艺及应用性研究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七二五所是海军各型号的材料技术责任单位,构建了海军武器装备的基本材料体系,有效保证了装备工程对材料技术的需求,为海军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技术支撑,是我国舰船装备发展的中坚力量。科研涉及船体结构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特种材料、焊接工艺、自然环境试验等多个重点领域。目前,七二五所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海洋试验站,1个国家级大型构件焊接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检测认证中心,16个省部级技术中心;并拥有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滨河南路169号电话:0086-379-67256326传真:0086-379-67256777网址:http://www.725.com.cn※726所(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第七二六研究所是国内较早主要从事水声电子、超声设备、海洋开发和船用电子设备的应用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现有职工70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4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00余人,其中研究员30余人;具有博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约200人。726所是水声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点,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批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所内拥有较为先进的综合消防试验楼、实验楼、消声水池和一批声学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通过质量体系达标,获得国家二级、国防三级计量机构证书;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证书;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等重大科技进步奖,荣获了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治安安全合格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称号,并连续十一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七二六所秉承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理念,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培养了一支富于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的技术专业人才。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5200号电话:021-51587260邮箱:726@stn.sh.cn网址:http://www.726.com.cn/※750所(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七五零试验场是我国水中装备唯一的集科研、生产、试验三位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由科研区、试验区和生产区组成;科研区位于繁华的昆明市中心(船舶大楼),试验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高原明珠”——抚仙湖畔,生产区位于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测试技术与测试方法的研究,目标模拟产品、水下探测与打捞测试设备(设施)的科研、试制、生产;水中产品的试验及试验技术与试验方法的研究;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网络应用、环保设备等通用技术研发。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3号(船舶大楼)邮编:650051※760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及海上试验技术服务的科研事业单位。下设研究室、软件开发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测中心、海上试验船队及所属民品集团公司。建所以来,圆满完成多项科研和试验任务,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上百项,部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滨海街16号※602所(中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中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5月,是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资格审定委员会审查认定、建设部颁发证书的甲级设计院,具有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工程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项资质及业务能力。建院四十多年来,完成设计的工业、民用建筑项目遍及全国,为军工行业、船舶行业、机械行业、纺织行业、食品行业、轻化工行业以及民用建筑等领域的厂、所、院、校进行了设计咨询服务工作,其中20多项分别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科技进步奖。承担辽宁省船舶工业园、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山东胶南船舶工业基地、葫芦岛修船工业区等的规划、设计;承担过杭州715所、宜昌710所、宜昌612厂、昆明750试验场、705所西安分部、上海726所迁建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承担过301医院心血管研究所、航天部207所航天测试中心楼、中国美术馆画库、昆船物流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天津707所超净试验室、西北工业大学水声试验室、杭州715所中低频消声水池、候马874厂精密仪器加工、装配试验工房和热动力站、重庆468厂大型机械加工车间、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研发大厦及集团公司下属研究所、工厂的高新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工程设计。地址:北京朝阳区双桥中路北院1号四、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下属研究院所※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成立于1970年4月,是我国较早以“系统工程”命名的国防科研机构,也是国内最早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进行军工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单位之一。多年来,船舶系统工程部主要承担了舰船发展战略研究、舰艇作战系统、武器电子系统等研究与开发。现已形成了大系统集成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大系统顶层设计、系统设计与研制和技术协调能力,在综合电子信息工程、舰船武器电子系统、综合通信与导航系统、船舶总体配套工程等技术领域享有国内较高的地位和声誉。系统工程研究院以建设强大海军、服务国家为己任,凝聚多专业、多领域科研能力和多地布局的子公司产业化力量,立足海军、聚焦海洋,形成了从研发、设计、试验到产品生产及售后的全产业链架构,覆盖体系研究和顶层规划、系统综合集成、系统核心设备研制三个层次,以军工主业带动科技产业,以应用业务集群为科技产业重点,向船海业务集群和船海服务集群延伸,形成军工主业与科技产业相互支撑的局面,成为海军装备建设和国家海洋装备事业的中坚力量。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16号邮编:100036电话:010-59518822传真:010-59517959Email:clients@shipbuilding.com.cn网址:http://seri.cssc.net.cn/※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船舶行业唯一的综合性国防军工技术基础研究单位。中船综合院秉承“支撑国防工业发展,运筹船舶行业未来”的发展使命,以建设“一流行业智库、一流基础院所、一流央企党校”为愿景目标,以“软实力助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科研支撑海军战斗力生成”为战略主线,统筹发挥专业领域优势,努力打造集行业智库、科研试验、创新应用产业和央企党校(三平台一党校)为一体的一流智库型基础科研院所,奋力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助力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0号邮编:100081电话:010-62177744传真: 010-62183696 网址:http://cimtec.cssc.net.cn/※611所(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专门从事船舶、海工以及各种钢结构建造工艺研究的综合性应用研究所,创建于1964年,现有职工400余人,拥有1个研发中心(7个专业方向)、4个子公司、1个工程中心。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以促进船舶工业工艺技术发展为目标,主要开展舰船及海工总体工艺研究;船体焊接工艺及装备研究开发;大型数控切割和自动化装备生产线研究开发;涂装工艺及装备研究开发;船用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工艺研究开发;造船软件系统和信息技术集成平台开发;金属材料无损检测,非金属材料技术检测等。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人秉承“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企业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国家发展、引领先进制造技术进步”为使命,为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集团而不懈努力。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851号邮编:200032电话:021-64685120网址:http://stri.cssc.net.cn/※708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11月,是中国船舶行业成立早、规模大、成果多的研究开发机构,是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国际船舶结构会议(ISSC)的成员单位,是流体力学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建所60年来,主要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自主开发出多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类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船用装备,为我国 船舶工业、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GJB9001A-200、GB/T1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了国家档案管理一级评审。地址:上海市西藏南路1688号邮编:200011邮箱:webmaster@maric.com.cn电话:021-63161688 传真:021-63161212网址:http://maric.cssc.net.cn/※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成立于1964年,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目前我国民船设计领域规模最大、船型最丰富、市场占有率最高、人才队伍最稳定的研究设计单位之一。SDARI拥有一个全资子公司上海斯达瑞船舶海洋工程服务有限公司。SDARI现有员工500余人,各专业人才齐全,具备三维设计平台和各种先进软件。SDARI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前期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直至生产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产品主要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液货船、矿砂船、滚装/ 客滚船、多用途船、特种工程船、海洋工程辅助船、海洋工程作业船、海洋平台等。SDARI牵头组建智能船舶创新联盟,建立智能船舶实验室仿真中心,实现了联调实验室、船舶性能大数据中心、船舶性能监控和服务中心的建成。产业化产品涵盖扇形导管、节能毂帽、舱柜节能系统、螺旋桨设计打包、装载计算机、高效舵、侧推管口盖、对外消防系统集成和可调桨节能系统等产品。自建院以来,SDARI累计开发新船型1,000型。多次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研制任务,截至2018年底,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和学会科技成果330项。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633号电话:021-38139388传真:021-64040001网址:http://sdari.cssc.net.cn/※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5月23日,是由原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改制而成,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5月1日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2007年1月22日改制成立“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与中船科技重组,资产整体装入上市公司。公司是一家多专业、综合技术强的大型工程公司,主要从事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项目总承包及投融资业务,在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承担着践行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船舶工业规划设计“国家队”的角色。公司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百强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技术中心”、“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取得了国家及有关部委批准的船舶、军工、机械、水运、建筑、市政、环保等领域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以及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多项甲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资质,具备了对外工程总承包、境外设计顾问及施工图审查的资质。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303号邮编:200063电话:021-62549700 传真:021-62573715网址:http://www.ndri.sh.cn/※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是中船集团公司系统唯一一家工程勘察单位,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53年。本院是国家综合甲级工程勘察单位,同时具有工程测绘、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和对外承包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等资质,本院拥有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工程监理、工程测试、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工程总承包、地球物理勘探、勘察设备制造与维修、勘察技术研究与咨询等专业。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302号网址:http://www.csei.cn/※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74年10月15日,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SSC)在华南地区的唯一一家舰船总体科研设计院,属中央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拥有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的各类设计和工程资质证书,专业配套齐全。本院主要业务领域为军用舰船、民用船舶、海洋工程的科研设计以及港口与航道、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的监理。在高性能船舶方面具备一流的设计研发能力,拥有穿浪船型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在海洋工程单点系泊、多点系泊和输油终端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在工程监理方面,拥有三项甲级资质。建院以来,先后设计了各类船舶产品400余型,包括成品油船、三用工作船、公务执法船、观光旅游船、1500吨级起重船和消防船等,承接海洋工程科研设计项目60余项,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又在LNG动力船舶研发和FPSO改装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地址:广东省广州海珠区革新路126号邮编:510250电话:20-84371498传真:20-84128428Email:office605@vip.163.com网址:http://gumeco.cssc.net.cn/※6354所(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是从事精密测试、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的综合科研机构,目前有37000平方米的科研区,总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全所的资产总值达亿元,置有1600余台计量、测试、加工、计算机等设备(其中进口设备100余台),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实力。我所建所四十多年以来形成了机、光、电、计算机为主的多种专业的科技队伍,现有在职职工450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1人,研究员8人,高级工程师65人,技师6人,中初级职称人员165人,技术机构设置有一个研究中心、一个试制中心、一个专业研究室、四个事业部、一个校准实验室,累计完成科研项目140余项,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50余项。主要经营惯性导航测试技术研究及设备制造、运动仿真设备研制、振动与平衡技术研究及设备制造、精密加工工艺研究、精密测量和测试技术研究、精密元器件设计制造和环保设备技术开发研究等业务,其产品广泛用于我国各行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工矿企业。被认定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并且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单位常务委员和江西省环保产品认定检验中心。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九瑞大道83号邮编: 332000电话:0792-8369671传真:0792-8369670 Email:office@jjjmcs.com网址:http://jjjmcs.cssc.net.cn/五、其他相关研究院所※长江船舶设计院:长江船舶设计院是国内大型专业船舶设计研究单位之一, 1951年成立于北京,1965年迁址武汉,2001年作为中央所属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成为科技型企业。CSDI作为国家级专业船舶和港机总体设计和水运工程咨询单位,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CSDI 主要从事各类海洋及内河民用船舶、军辅船舶和港口起重机械的研究与设计,以及水运工程大型设备制造安装的监理,并从事船舶通用机械、环保工程及设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CSDI坚持“精心设 计、优质守信、求是创新、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服务理念,建立了完善和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国际 ISO9000标准的认证,并已被湖北省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半个世纪以来,CSDI开发研究和设计了各种海洋型、内河型船舶近千型,已投入运行的达5000多艘,船舶种类包括了客船、干散货船、豪华旅游船、推拖船、消防船、高性能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各类工程船(含起重船、打桩船、挖泥船、救捞船、溢油回收船、浮船坞等)以及液货船(含LPG运输船、 沥青船、化学品船);开发研究了300多台港口起重运输机械(含大型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多用途门机、龙门起重机、台架式起重机、全互转起重机等)这些设计科研成果,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或超过国外领先水平,近二十年来,就有一百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有的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别是近几年来,CSDI高度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深受市场的好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临江大道387号邮编:430062电话:027-88210816传真:027-88223528邮箱:csdi@csdi.com.cn网址:http://www.csdi.com.cn/※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中国长航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国最大内河航运企业——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CSC)下属二级单位。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为加快推进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促进内河航运科技进步,在专业设置上特别强调结合水运交通行业特色,专门设有市场营销部、项目管理部、航运经济研究部、航运技术研究部、造船工艺研究部、船用产品研究部、船舶工程研究部、港口工程研究部、能源技术研究部、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部等专业研究部门。主营业务包括:为水运行业用户提供船舶工程、内河船型的研究与开发、水上运输方式的研究论证、船舶性能与发动机测试、航运物流系统研究以及港口装卸工艺及设备、船用机电产品、航运信息与自动化工程、造船工艺及技术、航运经济与技术等科研设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船用机电产品和港口装卸设备的交钥匙工程、船舶性能与船用节能技术产品的检测及节能技术服务等。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2749号电话:027-82311588※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东部,占地总面积130余亩,是我国最大的交通运输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目前主要的研究开发领域有:新船型及运输系统、舰船自动化系统、环境工程及环保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开展新技术、新装备及系统工程的论证、设计、开发、生产、经营,以及环境评价、工程承包、施工监理、技术咨询等业务。作为国家最大的交通运输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基地,船研所拥有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和航运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船研所专业特色突出、技术力量雄厚、试验设施先进,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行业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的开发研究。船研所在舰船自动化、智能交通、环境工程以及船舶水动力业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领域包括:舰船自动化设备研制、智能交通系统机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工程、船舶水动力及海事技术试验研究等;开展主营领域新技术、新装备和系统集成的论证、开发、设计、生产以及工程承包、技术咨询等业务。地址:上海市民生路600号电话:021-58856638传真:021-58855073邮箱:cys@sssri.com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欧洲海上风电,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诡八楼

盘点19所最好的军工院校

兵器类专业有哪些和兵器类专业介绍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兵器类包括如下7个专业(T代表特设专业):821兵器类82101武器系统与工程82102武器发射工程82103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82104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82105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82106装甲车辆工程82107信息对抗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前国家兵器工业部直属高校,国家“985工程”大学之一,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主要负责爆破,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陆军科研项目。学校现有28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 学校致力于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曾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等。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  学校充分发挥国防特色优势,积极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校友中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等35位院士以及航天、兵器、电子、信息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  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为国防特色专业。南京理工大学前国家兵器工业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大学之一,主要负责火炮,装甲等陆军科研。学校拥有4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费用分析方向)、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是国防紧缺专业。  武器系统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北大学作为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的中北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兵器类本科专业最全的高校。本专业培养具备武器系统及其子系统综合设计、产品研发、实验测试和工程管理等能力,以及具备机械工程等相关民用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本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能在国家有关部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部队、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火炮、自动武器以及机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实验测试和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和管理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学校拥有“十一五”国防特色学科4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28个省份实现了一本招生,其中25个省份全部一本招生。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前国家航空工业部直属高校,国家“985工程”大学之一,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主要负责战机等航空科研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国家航空工业部直属高校,国家“985工程”大学之一,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主要负责导弹,战机等航空科研项目。学校现有28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学校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空天信融合正逐渐成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  自动化专业为原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为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前国家航天部直属高校,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九校联盟”(简称C9)之一。主要负责卫星,导弹,火箭,飞船等航天科研项目。 学校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保持航天特色。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快舟二号”卫星,创下了国内高校研发小卫星四战四捷的纪录。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号系列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  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的高校单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专业方向是国防重点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器专业方向培养航天、国防等现代工业技术领域的电器技术人才。  自动化专业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2010起按大类招生,下设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1959年,为国防重点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  学校脉源三支,强强融合,文化厚重,特色鲜明。  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该校。  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学校参与了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主持和深度参与了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多个型号研制任务,多项科技成果助力“辽宁号”航母、新型战机、北斗卫星等国家重大工程,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拥有9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建有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  9个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后备军官学院组建于2006年4月。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国防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和全校国防教育工作。后备军官学院实行分散教学、集中居住、统一管理的日常教育管理模式。国防生的专业课和基础课在原学院学习,国防生学籍管理以原学院为主,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以后备军官学院为主。国防特色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前国家船舶工业部直属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主要负责海军装备,船舶制造等科研项目。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  当前,学校是“深海空间站工程”六个系统中三个系统的牵头单位,是“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国产化的装备提供方。  学校具有“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拥有国防特色学科11个、国防特色专业7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学校拥有3个国防特色学科。  学校在激光、光电仪器、检测、通信、先进制造、计算机应用、光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领域拥有雄厚科研实力。  2010年,学校入选上海合作组织中方项目院校。西安工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之一,主要负责战机,直升机等空军科研。 学校形成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与国防型号研制并驾齐驱的科研工作格局。自行成功研制了28种型号的飞行器,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首颗星——“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2013年底,南航新型航天技术助力“嫦娥三号”成功奔月。  学校拥有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方向)9个。  自动化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国防特色重点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为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校拥有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主干学科;现已形成了以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巡航导弹技术与工程、航空航天推进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加工工程等为研究特色的“航空航天设计制造”和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突防技术与防御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为研究特色的“信息与控制”两大学科群。  本科专业中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十一五”国防重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合材料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热加工三个专业方向)是“十一五”国防重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航空特色。  飞行器工程学院现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三个本科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为国防重点和紧缺专业。南华大学南华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具有56年办学历史的综合大学。学校由原隶属中国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座落在湖南省衡阳市市区。  学校有30个国家级特色、国家国防重点、国防紧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设有国防科学技术学院;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等20个科研机构,有10个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东华理工大学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11个国防军工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  学校在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7个专业开展“卓越计划”试点工作。  学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地质、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东亚地区同位素水文数据库主办单位。燕山大学。2006年,原国防科工委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2010年,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2014年,河北省、工信部和教育部共建燕山大学。  学校拥有4个国防重点学科。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流体传动与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与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属于军工事业单位,是我国较早成立的一所以信息科技(IT)学科为主导的高等院校。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07年12月学校成为浙江省与原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是浙江省唯一一所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高校,也是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中第一所信息技术类高校。2011年,浙江省与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协议,明确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共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有下沙、文一、东岳、下沙东及信息工程学院临安新校区共五个校区。  本科专业中,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2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

蓍草

「融融」第二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主题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

原文标题:智能· 转型· 协同——第二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主题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2020年11月26日,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关村科创智慧军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融融网承办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第二期主题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企业智能制造整体规划方案及案例分享”的论坛,共有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航空工业哈飞、航空工业洪都、航空工业计算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一工厂、中航光电科技、中航电测仪器、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曙光航空电气、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武汉航空仪表、兰州万里航空机电等60+企业,100+位国内知名智能制造/信息化领域专家和行业学者远道而来,共襄盛举,围绕数字化转型落地方案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会议伊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原主任-罗建国致开幕辞。罗主任表示,此次会议智慧军工产业联盟和融融网将共同发挥作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强强联合,打造客户、平台和供应商的生态模式,产生军工智慧,服务军工企业。随后,融融网创始人&总经理-邢磊向与会嘉宾进行了开场致辞。实业兴国,科技强国,如何用科技知识赋能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行业的发展升级,是融融网平台创立的初心。未来,融融网将继续保持这份初心,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赋能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接着,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物流中心-王丹玥向大家了介绍型号物资供应商协同电子商务平台方案。她指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通过统一与供应商交互数据标准、设计数据交互方式,保证信息共享及时和准确。针对供应链协作平台,融融网运营总监-郭征坤为大家补充讲解了供应商的数据联通及协同模式。郭总监表示,为了给行业提供更好地服务,融融网会提供全数字的质量监控、数字化供应商评价和智能询价等相关服务,更好地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助力整个行业的升级与发展。接着,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宋晶主任悉心讲解了军工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及应用案例。宋主任分析了新环境下军工企业制造模式,提出了军工企业智能制造规划思路,阐述了自控所智能制造建设和制造模式演进方法论,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在智能制造领域,为推动行业转型和升级持续探索和发力,融融元器件副部长-刘倩以“以目录管理为基础的通用产品管理评价模式”为主题,为嘉宾带来了旨在提供行业企业供应链效率的供应链协作平台以及以目录管理为基础的通用产品管理评价模式。她表示,融融网会一直为国防军工领域企业提供专业的工业软件、服务与解决方案等服务。下午的首场分享,由融融网的特邀专家-沈鹰尔进行了全数字化工厂的实践路径及案例,包括ERP案例企业资源计划,FDF项目规划和组织架构数字化等系列内容,长达2小时的精彩讲解,知识点满满,让场下嘉宾纷纷表示收获颇多。随后,拥有20年智能制造信息化服务经验的华天软件总裁-刘军,结合行业的宝贵经验,向与会嘉宾带来了主题“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军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演讲,详细分析了研发、工艺、生产和服务等工作流程,为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随着会场学习氛围的愈发火热,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磊讲解了达梦数据库如何助力智能制造。结合达梦数据库发展路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新基建与智能制造,数据库市场模型及平滑过渡的解决方案:国外系统与达梦的协同。最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融融网主数据部负责人-张康华发表主题为“基于集团统一代码的数据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演讲,为大家分享了数据治理工作的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悉心阐述了统一代码在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为军工企业提供了一种数据治理的模式参考。精彩、实用的内容让现场的嘉宾无不感慨收获满满,行业代表性的企业机构及专家学者带着宝贵的经验,共享盛宴。通过主题演讲、答疑交流等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思想碰撞与融通,共商军工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划,为后续在智能制造相关业务的探索和开展提供借鉴。致力于为装备制造业服务的融融网,以高端装备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依托,在本次会议中,为国防军工领域从事数字化、智能制造的管理者、领域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搭建经验交流和对接合作的平台。未来,融融网将在“智能化”方向持续探索和发力,为各企业打造一个“良币驱逐劣币”、自主良性循环的健康工业生态,实现标准引领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产业升级。

孤儿院

锚定高质量,不待扬鞭自奋蹄

三年来,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加快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战略性转变。图为日新月异的济南汉峪金谷。□记者 卢鹏 通讯员 兰文鹏 报道 1月9日,山东港口青岛港QQCT(前湾集装箱码头)巨轮云集,5条366米以上大船同时在港作业,其中两条400米大船在港装卸箱量均超万箱。■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在山东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标注目标定位,指明前进方向。2018年3月8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山东明确提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不负深情厚望,勇于担当作为。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加快培育壮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谋划融入新发展格局,攻克了很多新的老的发展难题,破解了很多有形无形的瓶颈制约,积累了很多点上面上的有益经验,塑造了很多显在潜在的比较优势,推动全省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今天起,本报推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专题蹲点调研系列报道,聚焦山东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反映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民生福祉、干部队伍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赵洪杰 王建 赵丰春和景明,万物吐绿。海右春风又一年,激动人心的场景仿佛仍在眼前。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为山东擘画了“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美好蓝图。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高质量发展须臾不可偏离。从“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到“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再到“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年来,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决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经受住了经济负重转型的阵痛、多重矛盾交织叠加的压力、各种重大风险的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冲击,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发展环境、经济结构、体制机制得到脱胎换骨的系统性重塑,初步蹚出一条符合山东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扭住“牛鼻子”,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2月27日,东营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内首台水下油气生产设备正在进行发货前的最后检测,这一打破国外4家企业垄断的高科技产品,由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代表着山东石油装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最新成果。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总要在新与旧的更迭往复中寻找生机和突破。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在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全国一样,山东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和矛盾。出路何在?作为中国经济极具代表性的省份,山东“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坚定不移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向着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阵痛在所难免。面对重重困难,山东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宁可牺牲一些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要把发展方式转过来,把质量和效益提上去。三年来,山东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关停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1/10,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多个,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境内外上市企业增加55家、总数达334家。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去年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并以坚若磐石的定力和奋勇攻坚的姿态,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年GDP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展现出经济全面向好、逆势上行的发展后劲。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2020年,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30.2%,投资占比51.3%;三次产业调整为7.3:39.1:53.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1%,好于全国15.6个百分点……“山东经受住了‘促转换’和‘稳增长’双重考验,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费洪平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在于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过的潍柴集团,近日再传捷报:潍柴WP2.3NG非道路用发动机完成了所有测试项目,在全国率先通过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认证。而就在去年,潍柴发布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商用车柴油机,满足国六/欧Ⅵ排放要求,使中国重型柴油机技术领跑世界。其背后是,潍柴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聚集全球高端人才,不断对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潍柴是山东科技创新提速赶超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10%,同时专项设立100亿元重大科技创新资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济南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平台相继落户;机制更加灵活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相继揭牌;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三年翻了一番多,产值占比提高10.1个百分点、达到45.1%;住鲁院士达86位、国家级领军人才880名,三年分别翻了一番多……科技创新正成为山东发展主引擎,推动经济产业变革性跃升。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咬定“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大力度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战略性转变。聚焦“主战场”,“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初步测算,去年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300亿元,增长了约30%。”春节刚过,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勇带来一个好消息:通过培育引进一批发展快、规模大、实力强的生物医药企业,济南高新区形成了集聚企业超过4000家、产业链条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高素质的产业。山东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5大新兴产业和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5大优势产业作为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十强”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需要集中关键力量和优势资源。为此,山东创新推进办法,建立协调推进体系,逐一构建“十强”产业“6个1”协调推进体系,即由1名省级领导牵头、1个专班推进、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联盟(协会)助力、1只(或1只以上)基金保障。在这一机制推动下,山东“十强”产业加速壮大。2020年,“十强”产业增加值(海洋产业尚未发布)增长超过6.6%,高于GDP增速3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9.6%和9.0%,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5、14.6和4.0个百分点。2月4日,来自股市的一则消息引发关注:万华化学市值达到4082亿元,成为山东首家市值突破4000亿元的上市公司。尼龙12完成全产业链中试、MDI成功研发出第六代制造技术、POCHP技术和PO/SM技术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万华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增强自身领军实力。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万华化学等企业为龙头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正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加速迈进。产业升级和发展规律表明,塑强现代产业优势,很重要的就是培育优良产业生态,营造既有参天大树、又有森林,既有灌木、又有小草的“热带雨林”。聚焦“十强”产业,山东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甄选105家“十强”产业领军企业,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遴选确定7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7个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特色园区”的“十强”产业推进态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齐鲁大地再次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2月26日,全省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812个重大项目中,产业项目超过半数,共有417个,总投资达3181亿元。重大项目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乘数效应。三年来,山东在省级层面累计谋划推出556个省重大项目、1577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200个“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796个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其中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占比超过60%。山东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和跟踪服务,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产业扩容倍增、传统产业蝶变升级。“十四五”开局之年,率先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当务之急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山东把优化产业生态作为塑强现代产业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对装备制造等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进行解剖梳理,每个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全面推行“链长制”;加大对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支持力度,启动新一轮中小企业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领航型”企业的协同创新、配套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建产业链、互通供应链……“主战场”上,万马战犹酣。统筹兼顾“弹钢琴”,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只手吹笛子容易顾此失彼,“十个指头弹钢琴”才能统筹兼顾。近年来,山东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注重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以前,我们这里招引人才很难。现在,济淄同城化发展,周村区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区对接济南‘中国氢谷’建设,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来应聘。”3月1日,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高峰感慨。高质量发展必定是协调的发展。山东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构建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以都市圈带动经济圈发展,2020年,济青烟“三核”引领作用突出,占全省GDP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紧扣“一体化”“高质量”,经济圈发展大招频出:2月6日,省会经济圈确定了一体化发展“369”行动方案,加强交通互联互通、省会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共享、社会保障联动提升、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等;去年底,胶东经济圈到北京组团推介,搭建资源对接新平台;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市一体推进济南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2020年12月17日凌晨,“连钢创新团队”以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第6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的世界纪录。面对疫情影响严重、全球港航业普遍低迷的形势,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建设“五个国际领先港口”,202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7.5%,完成集装箱量3147万标箱,同比增长6.5%,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按照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山东深入实施“十大行动”,集中打造青岛船舶、烟台海工、潍坊动力装备等产业集群,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4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91.5%,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必然是绿色的发展。山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展开生态环保“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37%,优良天数比例提高14.2%。今年,山东将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上求突破见实效。一个地方一个行业,只有下压风险“底线”、上冲发展“高线”,才能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山东坚持底线思维,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实施“金安工程”,构建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全省“一张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树牢抓安全就是抓大局、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勇攀登,铆足劲、抓落实、求突破,向着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目标笃定前行,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蹚出一条新路子。(□ 本报记者 赵洪杰 王建 赵丰 参与采写 张蓓 从春龙 李广寅 王健 段婷婷 姜斌 刘磊 肖芳)

唯唯否否

朱剑明:高压共轨是皇冠上的明珠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朱剑明,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原所长。1956年,朱剑明出生在江苏宜兴县,6岁开始上学。1979年考取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毕业,被分到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1989年至1993年,担任无油所中试厂厂长。1995年,无油所改制,加入一汽集团。2017年10月,无油所和锡柴厂合并成立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1993年,朱剑明被提为无油所副所长,1997年升任所长,成为无油所第五任所长。到2016年退休,他在任近20年,殚精竭虑自主研发高压共轨系统技术,打破跨国公司垄断,使我国成为继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攻克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其中前10年,攻克世界级难题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喷射系统,让柴油发动机拥有“大脑+心脏“;后10年,以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喷射系统产业化为导向,牵头国家04重大科技专项,联合汽车、内燃机、机床三大行业攻关,致力于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最终摘取两颗“皇冠上的明珠”:一颗是高压电控共轨技术,一颗是精密加工机床国产化。2020年4月22日上午和4月23日上午,朱剑明分两次在无锡接受访谈,第一次时长1小时,第二次时长近3小时。太湖之畔,清茶两盏,他在时光倒流中开始这段讲述。无油所改制1956年我出生在江苏宜兴县,6岁开始上学。小学还没毕业,就赶上文化大革命,老师挨批斗靠边站。五六年级开课就不正常,初中和高中一共四年基本没正常上课。高中毕业后,我到宜兴下面一个山村插队。尽管文化程度有限,我还识得一些字,算是知识青年。农民大都是文盲,农村女孩子一般都不念书,男孩念得也不多。那个年代都是这种情况。插队期间,我做过木匠,做过建筑工人,也做过公社农机厂车工。在乡下的最后一年(1977年),我到农业学大寨工作队,蹲点贯彻落实大寨精神。在农村四年多,我感觉农民们大都很朴实。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农耕精神,相对来说目光不太长远,可能还会为一些小利益而斤斤计较,主要看天吃饭。人与人之间关系不那么复杂,直到现在,我还跟一些农民朋友有联系。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我本来想认真复习参加高考。但当时工作队思想还有些左,他们会认为,你是不是想脱离农村,不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国家已经开始调整方针,只不过还没传播到基层。我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找当地中学老师借一些复习资料,完全用业余时间自学。1979年高考前请一个多月假参加高考,五门考试,语文、政治、化学三门不及格,数学和物理各考了90多分,后两门成绩加起来超过前三门总和。我一直喜欢数学。那个年代时兴趣味数学,我从小就解这些题。下乡这几年,也经常计算数学,主要出于对数学的爱好,所以容易入门。物理跟数学联系紧密,只要把概念弄清楚,就消化得很快。当年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是300分,我远远超过了这个分数线。因为在农机厂干过,就报考了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江苏理工大学前身,现为江苏大学)农机专业,1978年它是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上学时我被调到师资班。何谓师资班?高校刚恢复招生,学校里师资紧缺,十来年没有培养年轻老师,老师们年纪普遍偏大。所以从1977年起,连续三届每所学校都设师资班,毕业后定向留校做大学老师。我所在师资班是工程热物理专业,20多位同学全是江苏人,从数学和物理两门分数较高的同学中挑选而来。大学读到一半时,主张学校新开设这个专业的老师到美国读博,获得博士学位后去了上海。我们班就被改成内燃机专业。1983年毕业,我被分到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无油所)。无油所的成立有个大背景。根据当时政策,只要国家从战略层面分析认为是需要扶持发展的重点行业,就必须成立研究机构,因此汽车、坦克、装甲、军舰、船舶等行业都设有研究机构。有的延续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机构,有的为新中国成立后新成立。1979年,项南同志担任农业机械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科委和农业机械部商量建立无油所,经国家科委和国务院批准成立,作为机械工业部直属的行业唯一归口研究所。1980年开始建设。为什么这么晚?解放后一段时间,国家并没有把油泵油嘴行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后来研究认为,油泵油嘴行业太重要,如果不成立研究所,就会制约汽车、农业机械、船舶、内燃机等行业发展。我到无油所时,正在搞土建,房子还没建好。无油所第一任所长是朱文斌,当过新四军,临近解放时,组织把他调往大苏南,担任常熟县县委书记兼太仓县工委书记。解放后,担任上海柴油机厂厂长。文革中挨批斗(文革期间王洪文是上海柴油机厂革委会主任(厂长)),文革后恢复工作,担任无锡油泵油嘴厂(无油厂,现为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长,同时让他筹备无油所。开始一两年,无油所从全国各地调来的老同志居多。当时大学生很稀缺,往往被分到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国有企业和边疆等地,一般工厂没有大学生。我到无油所后,跟着老同志们一起筹建。计划经济时代,研发归研发,企业归企业。研发是独立机构,企业只管生产,国家给什么技术就做什么。机械工业部本身不做具体研究和生产,而是进行资源配置。资源分配决定权集中在上面,研究所相当于一个科研工厂,企业是一个产品工厂。国家需要什么就交给研究所,研究完后调配给其他企业做产品。无油所原来吃皇粮,上面派什么就做什么。我们也去争取一些国家项目,当时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等都有项目。后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要求全部市场化。1985年国家开始科研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从1986年起,把原来财政部划拨经费每年以20%速度递减,到1990年减到原来的20%为止。到1980年代后期,国家项目越来越少,其他经费需要研究所自筹。无油所要自谋出路。以前技术是国家资源不能卖,以后研究所可以开工厂卖技术,完全市场化运作。企业放开后,哪些产品有市场需求,有市场前景,它就生产什么产品。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研发的一些技术,并不全是企业所需。由于开放得太快,大家都不太适应,磨合了十几年后,才慢慢相互适应。为创收效益,头几年很困难。以前考核主要看技术,现在更强调经济效益,技术再好,卖不掉也没用。研究所要活下去,就要想办法挣钱,不挣钱就只能自生自灭。虽然当时上面没这么说,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危机感和紧迫感,都感受到生存压力,这反而激发了我们的生存斗志。从1989年到1993年,我担任无油所中试厂厂长。中试厂怎么来的?研究所有技术,要把技术变成市场产品,需要一个中试过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试厂,但目的很明确,技术掌握后,马上生产,变成产品,获得一些经济效益。1993年我被提为无油所副所长,1997年成为无油所第五任所长。期间在任19年,超过前四任所长任期总和。加入一汽1994年无油所开始跟一汽集团接触,1995年1月加入一汽集团,成为最早转制的科研院所。加入一汽集团,主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当时无油所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变成一个企业活下去,但技术做不到国内领先,跟国外先进水平比也有较大距离。另一种意见是加入一个大企业,比如一汽集团,它有发动机方面的需求,也需要人才,而无锡地理位置还不错。其实无油所和一汽集团双方都有需求,只不过我们从技术角度考虑得更多,想实现建研究所的初衷。加入一汽集团,能避免改制初期的垂死挣扎,也能避免残酷的竞争压力。机械工业部刚改制时,无油所活得最好,其他单位都很羡慕,也都认为应该加入一个大企业。跟我们同一批的机械部64个研究机构,后来都艰难地生存下来,到现在都活得很好。但改制初期很痛苦,某种程度上,改变思想观念比提升技术还难。加入一汽集团,也有一个偶然契机。1994年年初,机械工业部在北戴河举行科研体制改革会。有一天晚上,我正好看到《新闻联播》里,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邓楠(后担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在电视里讲,科研机构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她讲话的主要精神是,科研的主战场是企业,而不是研究所。以前科研的主战场是科研单位、研究机构和大学,那时候研究机构庞大,资源和人才远远超过大学。怎么改?邓楠接着讲,研究机构有三种选择:一是联合大企业或者加入大企业,二是变成一个科技型企业,三是成为公益研究机构,为社会公共服务。对邓楠的讲话,我很敏感。当时毛履平和我住一个房间,毛总是一汽副总工程师,协助一汽副厂长、总工程师徐兴尧管技术。我们聊起研究所的出路,认为邓楠的讲话可能代表上层意思。毛履平回长春后,向徐兴尧汇报了情况。我回无锡后,向时任无油所所长林圣光做了汇报,达成一致意见:无油所要在市场上求生存,压力很大,毕竟所里还有100多位同事,加入一汽是最好的选择。此后不久,我们到长春跟一汽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我们谈成的条件是:无油所划归一汽,成为一汽直属研究机构,所有人头费、科研经费由一汽负责。对外挂两块牌子,一块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一块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但要经过机械工业部审批就有些难办,折腾好几个月都没批下来。机械工业部旗下有60多个研究机构,无油所归工程农机司管,工程农机司下面有5个研究所,一来大家都没这种想法,二来有些领导可能还站在本位角度思考,认为无油所划拨后,部里就没这个研究机构了。这时机械工业部也在推动科研体制改革,中央精神已经下达,具体工作由副部长李守仁抓。科研体制改革归科技与质量监督司管,司长是练元坚,他是胡启立的妹夫,其夫人胡启恒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我们又找机会去跟练司长汇报情况。不久,李守仁副部长在北京召集一次专门会议,讨论无油所划拨情况。参加会议的有机械工业部八个司十几个人,大部分是司长参加。汽车司司长张小虞因出差,派副司长苗圩参加,林圣光和我代表无油所参会。李副部长让大家讨论,结果其他人都反对,只有苗圩说,无油所加入一汽集团,他举双手赞成。当时一汽归汽车司管,无油所加入一汽,无非是从机械工业部的这个部门跑到那个部门,仍然没有离开机械工业部。2007年我到武汉见到苗圩时,他已是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我们还聊起这段往事。开完会后,我和林圣光商议,再向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汇报。那时候去趟北京不容易,我们找酒店住下,一边写汇报材料,一边找人做工作,等着和何部长见面。见面当天,我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为什么加入一汽向何部长做了汇报。何部长没有表态,让我们先回去。后来我们才知道,何部长对这事极力支持,他还打电话给一汽厂长耿昭杰,让一汽全力支持。1995年1月,机械工业部批准无油所加入一汽。当时全国有两家研究机构加入企业,另一家是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洛拖所)加入洛阳拖拉机厂(洛拖厂)。审批通过后,正式办资产划转手续时,无油所是第一家,洛阳那边出了些问题。洛拖厂隶属河南省,洛拖所隶属机械工业部,人员关系已经划转,但资产进不去。把国家资产划转到地方,当时没有可操作的文件。洛拖所第一次操作没成功,等国家正式下文后,才把资产划拨到洛拖厂。无油所加入一汽是先有机械工业部的批文,但国家各部委还没正式商量,国有资产要划转,相关人员不知如何操作。因此,1995年8月,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四个部委专门到无油所调研,起草资产划转文件。总结起来,无油所改制较早,源于两个偶然机会:一是看到邓楠的电视讲话,二是跟毛(履平)总讨论研究所改革。当时的所谓改革,就是吃皇粮与不吃皇粮的关系,资产仍属国有,只是机制改革,还不是体制改革。现在的体制改革,已经推进到混合所有制或者私有化层面。在科研体制改革方面,无油所起到了示范效应。1995年10月,机械工业部在无锡召开科研体制改革会议,邀请部属研究所所长参加。无油所是东道主,其实就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何光远部长临时有事,委托时任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张德邻参会,张德邻后来担任重庆(直辖)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张德邻副部长在座谈会上说,他现在还是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受何光远部长委托,代表何部长来开会。但离开无锡,他就是重庆市委书记,任命书就在身上。他还讲,大家要开始找婆婆了,自己找到婆婆,部里都会同意。1998年,科技部在无油所开现场办公会,邀请华东地区研究所所长参加。这时无油所已加入一汽三年,作为改革试点,我们受邀到现场介绍经验。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发文,全国第一批10个国家局242个科研单位都要改制时,改制已经水到渠成,该找婆婆的都找好了。大脑+心脏一汽对无油所也有强烈需求。当时一汽正处于卡车柴油化的关键时刻,一汽第一发动机厂主要生产汽油机,大柴(大连柴油机厂)从1986年开始与一汽紧密联营,锡柴(无锡柴油机厂)1992年加入一汽,但大柴和锡柴两者所占份额加起来还没有汽油机多。随着卡车向柴油化、重型化方向发展,一汽在柴油机方面筹备不够,需要有个研究机构。长春汽车研究所主要研究汽油机,无油所研发柴油机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加入一汽正好派上大用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直制约柴油机发展的核心技术——油泵油嘴燃油系统,后来是电控共轨系统,这是无油所的强项。电控共轨系统由高压油泵、共轨管、喷油器和电控单元组成,是柴油机中加工难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系统。什么概念?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油泵油嘴燃油系统就是发动机的心脏,电控共轨系统就是发动机的大脑+心脏。大脑+心脏这种说法是我最先提出。这里有个小插曲。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竺延风总经理(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在北京开会,他打电话问我,如何最简单表达电控共轨系统这个概念?我就解释说,原来油泵油嘴是发动机的心脏,现在电控共轨系统是发动机的大脑+心脏。加入一汽后,无油所开始研发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当时国外企业已经着手研究,但国内对这套系统意见不一致,都不是特别了解,没有一个明晰判断,但都很关注,尤其是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们。柴油机燃油系统有好几种方式,电控共轨系统只是其中一种,它既能让柴油机节能减排,又能用电脑控制性能。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尝试破解这一难题。但很多研究者越往后做,感觉难度越大,甚至认为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实现,便陆续退出研发,换做其他燃油系统。无油所则一直坚持。我们认为,电控共轨系统虽然最难,但必须要做,否则我们就会受人制约。电控共轨系统的难度体现在方方面面,难度最大的一是控制系统,二是制造技术。尤其是后者,全球制造业中电控共轨系统加工精度要求最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超越它。举个例子,电控共轨系统有几对耦合件,要承受2000多公斤压力,还要灵活运动,不泄漏,间隙只有2-3微米。相当于两个杯子都是圆的,直径公差要小于100纳米,要做到完全一致性,这在机械加工里是绝对挑战。在1990年代,博世公司也做不到这个精度,但前几年他们做到了。为突破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找过国外合作伙伴,也请过一些专家顾问。全世界号称电控共轨系统之父的,我认为有两个人,都给无油所做过指导。其中一位叫贝克(N.JohnBeck),美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代初开始研究电控共轨系统,是全世界电控共轨系统第一位发明人。他担任过两届美国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主席,后来开了一家私人研究所,主要研究电控共轨系统。贝克研究的Servojet系统属中压共轨技术,美国方面没有接受这项技术,他就到中国找合作伙伴,跟我们合作。高压共轨系统加工精度高,而中压共轨系统加工精度有所降低,贝克当年做开发时,共轨系统是为满足柴油机性能要求,可以做到电子控制,但还没对发动机提出排放要求。十几年后,汽车排放要求越来越高,中压共轨系统就达不到要求。尽管如此,贝克给我们做了启蒙,培养了人才。1999年在上海国际内燃机展览会上,我们和锡柴联合研发的中国第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面世,用的就是贝克的方案。他提出方案,我们实现方案,双方合作。另一位名叫藤泽英也,曾担任日本电装燃油系统总经理。日本电装研发的高压共轨系统比美国先进,但也是样品,没有批量生产。如今贝克已去世。90岁那年,我还邀请他来过无锡,他当时说,这是最后一次到中国,以后就出不来了。藤泽英也夫妇80多岁时来过无锡,2015年我还去日本看过他,他夫人去世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但是不管怎样,中国高压共轨系统应该感谢贝克和藤泽英也这两位前辈,他们在方法和加工工艺方面给我们提出指导性意见。这也说明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并非完全闷着头干,但在具体技术上还得靠自己。博世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电控高压共轨技术,但贝克和日本电装的研发都走在博世前面。1990年,博世从菲亚特手中购买了高压共轨技术,菲亚特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idgenssische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合作研发高压共轨系统,几位教授设计了高压共轨系统方案。当时博世虽然认为高压共轨技术是方向,但也没有完全吃准。博世有庞大的研发体系,有强大的试验能力,具备非常强的加工制造技术。只要有一个方案,一定有一帮工程师和工艺专家来实现它。其实菲亚特也是一个早期简单方案,博世购买知识产权后,开始从事高压共轨攻关研究和市场化运用,而且推进速度很快。高压共轨系统用于卡车,在日本和美国较早,而博世的高压共轨系统首先用于欧洲轿车。日本高压共轨系统应用跟电装的客户有关,电装的主要柴油机客户是卡车厂商。日本轿车柴油机研发相对落后,轿车大都使用汽油机。而德国和欧洲发达国家轿车普遍使用柴油机,开始还不是高压共轨系统,而是分配泵,博世原来就生产电控分配泵。分配泵匹配柴油机震动噪声大,高压共轨系统很好地解决了震动噪声问题。举个例子,早先坐柴油车,感觉像坐在拖拉机上,震动噪声大,很难替代汽油轿车。安装高压共轨系统后,震动噪声降下来,几乎跟汽油机一样,柴油机就开始大量替代汽油机。加之柴油机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都不错,在欧洲柴油机占比最高时超过50%。最大技术突破就是高压共轨系统,没有高压共轨系统不可能实现。博世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商机。高压共轨系统开发出来后,他们甚至放弃了成熟的电控分配泵技术和生产线,做这个决策需要勇气和决心。放弃中压,确定高压其实无油所1999年展出中压共轨系统样品前,就已经开始研发高压共轨系统,相当于重新确定技术路线。1998年我们从德国、日本购买了最新高压共轨系统发动机样品进行研究,发现中压共轨系统技术已经落后很多,而且无法满足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标准。我们再去请教藤泽英也,他说,中压共轨不行,一定要做高压共轨。起初我们还有些怀疑,毕竟贝克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1999年,无油所绘出高压共轨系统设计图纸。经过试验,确实高压共轨系统性能更好,但加工精度难度太高,而中压共轨系统,国内油泵厂基本都能做出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就想去看看欧洲共轨系统发展方向是什么?德国高压共轨怎么做出来的?也知道加工工艺难,设备精度要求高,但既然德国人能做,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因为遇到的这些技术难题,2001年我带队到博世考察。我们去了5个人,包括两个教授、两个博士和我。考察了很多地方,有研究机构,有企业,还有加工设备和试验设备厂等。往往是白天考察,晚上开会,把白天看到的东西,经过回忆和分析记录下来。或许欧洲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高压共轨系统,所以对我们全都开放。我们在博世参观了一整天,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发现博世在菲亚特方案基础上做了些改进,不完全站在技术角度,也不完全站在节能减排角度。节能减排是必要条件,必须做到,同时还考虑到可实现性,博世方案是追求效益最佳化,找到最佳平衡点。我请教过博世高级技术专家和首席科学家,他们承认博世方案在技术上并非最好。博世有庞大研发体系,有雄厚技术实力,他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做出的最优方案。我们可以做比博世更先进的方案,但市场竞争不仅仅比技术性能,还要考虑现有生产能力和制造技术。所以,这趟欧洲行最重要的是,我们认定柴油机未来方向是高压共轨,中压共轨必须放弃。同时要像博世那样取得最佳方案,也就是效益最好、最有竞争力的方案。2000年,无油所成立专攻电控单元的团队,经过半年多攻关,实现对高压共轨系统样品控制,并装车成功。2002年,中国第一套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电控共轨喷油系统在无油所诞生,之后安装到解放卡车上试运行。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家。高压共轨系统具有批量大、高精度、高一致性特点,对加工工艺要求特别高。样品出来后,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加工精度。无油所本身没有加工制造能力,国内所有柴油机厂都达不到制作要求。当时国内企业还在生产机械式油泵油嘴,如果要转做高压共轨系统,必须先购买进口设备,再进行工艺研究,最终能不能实现产业化谁心里都没底。正好2003年非典前,何光远部长到无锡考察,因非典留在无锡一个月。我们就一起研究高压共轨系统加工工艺,他给我介绍了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机床研究所(原属机械工业部)原所长徐性初,国内精密加工及超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徐性初对油泵行业非常熟悉。以前无油所接触更多的是柴油机和油泵油嘴方面专家,跟他没接触过。非典过后,我邀请徐性初到无锡,把外国样品拿给他看,说明图纸要求后,他说,国内油泵厂都做不了,军工行业也做不出来。为什么?军工要求没有油泵油嘴行业高,相对油泵油嘴来说,枪炮武器要求更粗糙。怎么办?徐性初建议道,要么不干,要干就自己干,自己想办法。他还说,找博世也不行,因为博世是竞争对手。这下我就铁心了,决定自己做。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当时国内实力最强的威孚公司有这方面的能力。威孚公司前身是无油厂,老厂长就是无油所第一任所长朱文斌。之后,李荣融接任,李后来担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2019年12月逝世。无油所和无油厂本是亲兄弟。我们双方本来已经签订协议,无油厂上市募集10亿元,跟无油所合作生产高压共轨系统。其中,无油所以技术入股占20%,无油厂占80%,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变化出现在2005年。博世分别邀请我们去看产品,之前博世正跟无油厂谈合资,知道无油厂和无油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无油厂内部,一帮人主张跟我们合作,另一帮人认为自己干不行,不如跟博世合作轻松。而在无油所,也有少数人更希望跟博世合作。博世主动邀请我们去参观,其实是想让我们知难而退。这是我第二次参观博世,它已经感觉到我们是潜在竞争对手。无油厂负责人跟我们私人关系还不错,参观回来后,马上给我来电话讲,朱所长,我们不要自己干了。跟我们取消合作后,无油厂跟博世合资,其中博世占2/3,威孚占1/3。这个合资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后来以何部长为首的几位老部长联名上书,大意是,国内龙头企业被国外跨国公司收购、控股影响到国家安全,必须经过中央批准。联名书拿到政治局常委会上讨论,一些合资项目就此刹车,比如徐工集团。两次重大机遇从2005年开始,我们用十年时间来突破高压共轨系统工艺加工问题。无油厂跟博世合资后,无油所电控共轨项目组成员有二三十人被挖走,但挖走的毕竟是少数,核心骨干基本还在。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发动机、燃油系统人才无锡很多,这也是博世选择无锡建厂的重要原因。如何突破工艺精加工技术?首先,我们邀请一些国内外专家担任顾问,比如徐性初,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到无锡来检查工艺方向对不对。其次,自己培养人才。相对来说,中国制造业对工艺加工人才不如设计人才重视。我们聚集了方方面面的加工工艺人才,从重设计、轻工艺,变成两条腿同时走路。原来是一条腿硬,一条腿软,走路摇摇晃晃,现在两边都必须硬,而且还更重视工艺加工。第三,工艺和设计形成联合机制,这非常重要。设计人员老站在自己角度,提出设计性能最优,但并非最具竞争力的方案。我们要求工艺人员和设计人员必须共同完成目标,工艺是突破口,工艺突破后,设计就要满足工艺要求。工艺做不出来,就不要去设计。设备是瓶颈之一。我们联合国内机床厂和装备企业,一起研究工艺。以前我们跟机床厂不打交道,不但不打,还老给他们压任务,机床厂解决不了,就让他们买进口设备。其实进口只是解决手段,不是解决方法,而工艺就是方法。购买了设备,是不是找个工人师傅就能把产品做出来?显然不是。还要有工艺,有工艺技术人员用进口设备攻关,才可能变成产品。在徐性初指导下,我们开始买设备。但不是进口大批量生产线,而是勒紧裤腰带,把所有积蓄砸进去,进口一些关键工艺设备。再由高级技师手工操作高档设备,用一把一把大牛刀,杀一个一个小鸡,把一个一个工艺做出来。工艺突破后,我们在行业里慢慢有了些名声。到了2009年,电控共轨系统制造中难度最高的偶件配珩、凹端面超精密加工、表面涂层、预应力强化、量孔精密加工等技术壁垒均被攻克。无油所电控共轨系统产品,在公交车、卡车和发动机领域得到充分验证。而无锡公交车装上自主研发的高压共轨系统运行,甚至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这个过程中,无油所获得一次重大发展机遇。2006年,新华社江西分社副社长到无锡采访,方向是谈人才,无锡市领导认为无油所在人才方面做得不错,安排我接受采访。采访完后,我说,高压共轨系统关系到国防安全。她问,怎么回事?我解释道,以后装甲车、坦克、军车、军舰等军事装备,只要用到柴油发动机,就要用到高压共轨系统,如果没有自己的高压共轨系统,只是购买国外产品,就会威胁到国防安全。她专门写了一篇“电控共轨系统技术影响国防安全”,发表在新华社内参上,这篇文章引起高层关注。没过多久,解放军总装备部政委打电话给我,了解高压共轨系统情况。紧接着,安排陆军科研订购部一位少将带队到无锡调研,后来总装备部又派其他专家来调研。前后共调研六次,最后得出结论:支持无油所研发高压共轨系统,否则会影响到国防安全。2007年总装备部立项,将高压共轨系统技术进一步升级,应用到新一代中型战术军车上。这不仅解决了无油所的资金难题,还为高压共轨技术产业化奠定基础,并拉动了锡柴和一汽解放的军品业务。2009年,无油所建成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喷射系统中试车间,具有年产军车5000套能力,当年通过验收定型。2012年,30多辆搭配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军车完成道路试验。2013年完成生产定型,进行批量供货。之后,我们的高压共轨系统还中标军用重型车、高功率密度特种车辆、超重型军车、坦克和舰船等军品开发项目。在军品项目推进过程中,无油所又获得一个重大发展机遇,这就是我后10年做的事情:以高压共轨系统产业化为导向,牵头国家04重大科技专项,联盟汽车、内燃机、机床三大行业,致力于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获得军品经费支持后,还要解决进口机床禁运问题。原来做民品,购买进口设备一般都要签署协议,承诺不会用来做军品。现在做军品,购买进口设备时,西方国家都要求签字,这就引起了我的警觉,把情况向上面进行汇报。正好国家开始重视科技重大专项,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有十个方向,其中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列在第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在第六。开始我们不知道去申报04科技重大专项。张小虞(曾担任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局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2014年11月去世,享年69岁)建议道,你这牵扯到禁运,加工机床精度要求最高,而且徐性初也是精密机床专家,你们申报的时机正好。2010年无油所正式申报04重大专项——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制造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和应用课题,张小虞(时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帮我找苗圩(时任工信部常务副部长),苗圩批示支持立项。2011年工信报批准立项,课题总经费2.4亿元,是当年工信部科技专项中最大课题。如果再算上04重大专项二期攻关课题,两期总经费达4.6亿元,其中拨付资金占1/3,自己配套2/3。其中,一期课题主要解决关键设备自主化问题,二期课题则是将一期的国产设备在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上做提升。这就又创造了一种研发模式,以用户单位牵头,联合三方攻关,研发高档数控机床。我们采取的技术路线是,以无油所为主,列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和工艺方案,提供相关样机和参数,由相关厂家进行设备研发和制造,无油所进行设备测试和验证,最后组成电控共轨生产线。2014年,04重大专项课题通过国家验收(卢秉恒院士担任验收组组长),包括12台超精加工设备、“五轴”加工中心、亚微米精度数控硬切削机床等达到国外同等水平。高压流量试验台、喷油器综合性能试验台打破国外垄断。这些设备售价大都不到同类进口设备的1/3。此外,课题还形成67份研究报告,46项专利技术,18项技术规范与标准。“要是再给我10年”但到批量化生产时,又遇到技术问题。2014年,我极力推行智能制造工厂。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技术人员不理解,工艺专家也不理解。我认为智能化不是自动化,两者有着本质区别。自动化是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和工资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产品一致性,产品质量最优,自动化做不到。而智能化其实是一个跨越,智能制造不是为解决劳动生产力问题,而是要消除生产中的人为因素,确保质量最优。我强制性拍板上智能化生产线,采用工业机器人。这个过程中,有人悄悄地把方向改回去,我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尽管方向已经确定,而且已经按照决策实施,但我心底还有一丝犹豫。正好这时,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要组织行业重点企业领导出国考察,我主要去看了博世、宝马、道依茨和几家柴油机厂。这是我第三次去博世。高压共轨系统没让看,只看了为参观者建立的示范线。参观时我就发现,博世采用的正是智能制造思路,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从设计、工艺、加工、试验,到售后服务全系统智能化。智能制造工厂包括7个方面:智能车间的总体设计与工艺流程仿真与优化;产品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造执行系统建设;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建设;DNC系统与工业以太网建设;自动化生产建设和智能仓储与自动物流建设。其中机床智能加工和智能检测都很重要。智能加工需要自动检测,否则无法判断零件好坏,中间监控检测环节也很重要,有了智能检测,才有智能制造。生产线是我们跟机床厂和大学合作,智能检测是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团队和我们一起做。到2016年,我们基本实现智能化批量生产。2016年我退休,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研究所从当时10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规模,其中博士、硕士400多人,中共党员380人,1998年建立了我国汽车和内燃机行业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了一大批一流的科研人才。我花20年时间来做高压共轨系统,前10年研发,后10年制造,一直没停止过探索。直到现在,军品方面还一直在供应,可惜国内民品市场没大批量供上,基本被博世垄断。要是再给我10年,或许就能推动民品发展。最后谈谈比较深的两个感受。一是知识产权。研发高压共轨系统时,我们非常注重知识产权。没有知识产权,做得再好,国外要制约你也没办法。怎么做?常见做法就是搜集资料,申请专利,但怎么建立知识产权体系,我们不清楚。在这方面,我们拜段瑞春为师。在中国加入WTO时,作为吴仪副总理的助手,段瑞春担任中美等知识产权谈判首席代表。他曾担任过一汽集团监事会主席,是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著名专家。我们邀请段主席到无锡讲课,给无油所几百个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针对实际情况,段主席给我们提了不少建议,我们着手建立真正的知识产权体系。毛主席说过,党组织建立到连队,我们的知识产权就建立到部门科室,要求每个部门科室都要有知识产权小组。将知识产权体系建立在基层,扎根在下面,建立不被人家制约的知识产权,这样来实现知识产权体系化。以前总感觉知识产权高高在上,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也只停留在战略层面,没有落到战术层面。而我们是把知识产权战术基础上升到高层,我只把握方向,具体落实全在下面,申请专利给大家评奖,让所有参与者既有激励,又有荣誉,形成知识产权荣誉感,申请了很多专利,形成了知识产权体现。博世曾派人调查过我们的共轨系统,但我们没有侵犯博世专利。研发早期,日本电装的专家曾辅导过我们,我们对它的样品做过测绘分析,但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所改动,所以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想想也挺有意思,博世跟电装本来是竞争对手,但后来博世还提醒电装,他们坐到一起商量办法对付无油所。无油所虽然是潜在竞争对手,但还没有对他们构成威胁。2005年后,博世就开始关注知识产权,说要制裁无油所。我心里知道这不可能,刚开始研发时,我们就注意规避,否则后面就很危险。期间,在武汉的一次国际汽车论坛上,我发言时有意说,我们不会侵犯任何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相当于正面回答博世的问题。从此,博世再也没提制裁之事。第二个感受,在无油所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铭记的人物,为我们把控方向,并给予巨大支持,他就是史绍熙。史老先生是中国内燃机学科创始人,中国第一个内燃机博士、内燃机界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宜兴人,1935年考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1945年公费留英,1949年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辗转回国,到天津大学任教,创建内燃机专业。我年轻时就跟史老先生相识,拜他为师。每次行业开会,他都会向别人介绍说,我是他的“小老乡”。我担任无油所所长后,1998年邀请他担任名誉所长,这是他生前唯一担任的名誉职务。研发共轨系统时,老先生认为这是方向,其他单位没条件做,但无油所必须做,否则对国家的贡献在哪里?所以,技术方向和共轨系统方案是他拍板确定,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史老先生平时一直住在天津。85岁那年,有段时间他感觉身体不舒服,胃口不好,其实当时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他本人不知道)。我邀请他和老太太回家乡无锡住了一段时间,回到天津不久就去世了。我们都非常怀念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汽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灵蜥爱

十八所具有国防背景的高校值得关注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近五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98%以上。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 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建校78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12月,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覆盖38个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工程硕士涵盖26个工程领域;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坚持创新引领,科技优势突出。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高效毁伤、光电信息、远程压制、智能无人平台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着国家水平。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设立了8个校外研究院,发挥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用爆破、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智能熔敷焊、印鉴真伪自动鉴别系统等技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北大学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省重点学科24个,山西省“1331工程 ”一流学科1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支持学科2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点6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5大类别,13个领域,本科专业85个。工程学、材料学、化学学科群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B+。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409项,各类项目总数485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32.6亿余元,其中2019年科研经费达6.52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2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52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90余部。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大武器型号等,共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系列工程。2017年以来,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余项,与航天科工集团共建“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院”;与太重集团签订军民 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与阳煤集团合作建成3D打印研究院;与晋中市合作转化紫苏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与阳煤集团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共建“铝镁合金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于水下武器装备应用的水听器技术项目已经成功转化为医用听诊器技术。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建校以来,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基地)。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校,学校以光电为核心的特色学科在专业领域具有优势地位和核心影响力,构建了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完备的光电特色学科体系,主干学科光、机、电、算、材均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2个、一流学科B类5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2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1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建校之初,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科研工作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着力推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新路径,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名列吉林省省属高校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沈阳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署了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2016年获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成为省局共建的国防特色院校。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高等院校。有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45个二级学科(学科方向);有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有5个国家级国防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4个学科列入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是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学校现有15个教学单位,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5个学科获批国家国防特色学科,1个学科入选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数位于省属高水平大学前列。6个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12个专业列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和培育计划,6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学校目前承担着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军兵种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项目千余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连续三年排在全国高校前列,2017年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所高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先进单位,并列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高校试点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溯源于1940年创办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建有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43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主导建设了我市首批五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之一的“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12个市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等4个国家级、市级众创空间,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24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累计承担包括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00多项。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5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个、大数据智能化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示范性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校曾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等荣誉。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建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4个学科群为牵引,构建主体学科优势突出、通用和基础学科支撑配套、文管学科独具特色、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重点学科11个。现有本科招生专业38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29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获得A+和A-等级,一级学科博士点排名全部进入全国前30%。科研工作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先行力量,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减振降噪、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评估、高性能舰船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学校是我国首座数值水池虚拟实验系统的联合牵头研制单位,是我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设计研发单位,是“蛟龙号”7000米载人、深海勇士潜水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国产化的装备提供方,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所在地北京,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占地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突出学科基础地位,构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交叉、医工结合的一流学科体系,形成珠峰引领、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良性学科生态。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六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在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建校60余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航空动力、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颈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项标志性成果直接应用于国防建设。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学校牵头设计研制的某型无人机定型并执行重要任务,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位居无人机方队阵首。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 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揭示了人T细胞受体复合物的结构、在免疫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发现,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研经费总额和国家科技三大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连续6年有7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工大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 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拥有66个本科专业,35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2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上,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我校。近五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百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了我国第一个无人机技术与整条生产线出口,拥有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现设有16个学院和174个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建校以来,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1556项,其中国家奖78项,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三号”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技术工程研究基地”。学校始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决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共建沈航。2017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沈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航空发动机学院。“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台,成功研制了三款新能源飞机,其中,我国首型电动双座飞机“锐翔”(RX1E),是世界上仅有的按照美国ASTM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四款飞机之一,是国家民航管理局颁发“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证书”的第一款电动轻型飞机。南昌航空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等学校。学校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航空国防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航空、国防类相关专业25个,占学校所有专业的38.5%,拥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表演(空中乘务方向)等航空特色专业。学校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步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学校与航空、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业单位和近30个地方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公司。学校连续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南华大学南华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2月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学校拥有核能与核安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筑环境气载污染物治理与放射性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30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科研基地16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3个;拥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东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历史使命,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内涵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为国防军工事业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3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门领导、商界精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学校形成了核燃料循环系统9个特色优势学科群,核地学及涉核相关学科所形成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拥有国家核资源与环境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目前唯一一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技术应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20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燕山大学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学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0年,河北轻工业管理学校并入燕山大学。学校有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工程专业国家认证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观摩考察,支撑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学校现有11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志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同,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8个学科获得B类以上评估结果,其中机械工程为A类,全国排名前10%,材料科学与工程为B+,全国排名前20%。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流体传动与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与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布局建设“三个研究院、三个中心”,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种运载装备研究中心。2013年和2014年,学校连续有2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被誉为“IT企业家摇篮”和“卓越会计师沃土”。学校拥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来华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9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设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审计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及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推免权和雅思考点。拥有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7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办学规模、水平、质量和效益等各项指标均位于浙江省属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