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孟中发文称,河北大学2005届硕士毕业生石晓庚的学位论文《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疑似抄袭自己2003年硕士毕业时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引发关注。据他介绍,由于北影2003年的学位论文没有上传网络,所以自己专门委托校方找到了自己2003年论文的底稿,并请学术委员会进行对比,确认构成抄袭。北影科研处处长刘军介绍,经仔细对比,石晓庚2005年硕士论文与孟中2003年硕士论文“从目录、正文、结语到注释和参考文献,内容完全一致,只有极微少删节。” 7月20日,记者从河北大学教师工作部了解到,目前该校已接到相关举报并展开调查。工作人员透露,石晓庚目前在该校经济学院任教。论文查重时意外发现被抄袭17日凌晨,北影副教授孟中在朋友圈发文称:“忍无可忍了!近来因整理之前论文结集出版,赫然发现我大幅度抄袭了2005年毕业的石晓庚同学的硕士论文,翻出他的论文一看,石同学几乎一字不差地抄袭了我2003年的硕士论文,胆色之大令人生畏。”很快,消息引发关注。据孟中介绍,自己之所以发现抄袭一事,源于学校宣传部门近期的一次约稿。“当时宣传部门来找我约稿,一篇是谈最近网课的心得,另一篇则希望学术性强一些。所以我就在最近完成的一篇论文中挑了一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论文提交后不久自己却接到通知说,查重不过关,“说是我们论文重复率比较高,希望我能改一下。”孟中表示,接到通知后,自己虽然不解但也十分理解,“学校对抄袭一事很重视,我们作为老师也都很支持。”孟中说,自己十分确定论文写作过程中没有抄袭,但考虑到自己早年的部分论文并没有上传到网络,且近年来时常有网友将他人论文上传到网络却不署名,“学校选的查重机构在查重时也选取了公开网络,所以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可能是因为公网有人传了我的论文没有署名而产生的误会。”然而仔细查看时他发现,自己的文章竟与河北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有高达21%的重复率。孟中告诉记者,事实上,自己一开始已经准备改写最新的这篇论文,但越想越疑惑,“明明是我自己写的,怎么会这么巧,重复率这么高?”于是,他专门从万方数据库下载了上述硕士论文,即河北大学2005届硕士毕业生石晓庚的毕业论文《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仔细阅读论文后,孟中意外发现:“完全就是我的毕业论文,几乎没有改动。怪不得会重复率那么高,因为我这次投稿的文章是传承了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向,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最新研究成果,但部分避无可避的基础确实是引用了当时的论文。加上每个人行文的习惯,重复率就会比较高。”北影学术委员会证实构成抄袭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孟中的论文在前,目前知网、万方等学术论文却仅能查到石晓庚的文章。“因为北影2003年的毕业论文当时还没有上传到网上,所以仅以网络数据为准的话,反而成了好像对方论文先完成了。”因此,孟中专门联系了北影研究生院,调出了自己的硕士论文原始文件。并将论文与河北大学毕业生石晓庚的《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一文一起提交给了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报备。7月17日晚,记者从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处了解到,经学术委员会工作人员仔细比对,河北大学2005届石晓庚同学的硕士论文《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与北影文学系孟中老师2003年的硕士论文《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从目录、正文、结语到注释和参考文献、内容完全一致,只有极微少删节,“石晓庚涉嫌严重的抄袭行为”。刘军处长表示,目前学术委员会已经就上述情况出具了情况说明,“相信这是抄袭者的个人行为,所以我们暂时没有和河北大学进行对接。但对于孟中老师个人的维权,校方一定会坚定支持。”记者注意到,孟中的《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一文主要分为:电影艺术与“潜意识”的关系、电影创作者的“潜意识”活动、剧中人物的“潜意识”活动三个章节,其中又包括中国电影与“潜意识”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对“潜意识”理论的认识等主要内容。而石晓庚的毕业论文则分为电影艺术与“潜意识”的关系、中国电影与“潜意识”理论、中国电影创作者的“潜意识”活动,剧中人物的“潜意识”活动、中国电影创作如何能动的运用“潜意识”提升国产电影艺术的魅力五个部分。在摘要部分,两篇文章均以“中国电影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步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并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搭建出了自己的电影学框架雏形。但是,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还是严重滞后于中国电影的整体创作,(总体上说)在解决创作实践(方面)问题上还存在许多空白。”开头,仅括号内部分不一致。涉嫌抄袭者目前已留校任教孟中告诉记者,自己毕业那年学校硕士论文的要求是3、4万字以上,而自己的论文最终成稿在8万字以上,“是导师带着我,用一年多时间一点一点完成的。可以说,我能够留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篇论文完成的比较出色。这样大篇幅的抄袭不仅是对我,也是对当时所有指导老师的不尊重。” 令他十分气愤的是,涉嫌抄袭者目前也已留校任教,“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凭借着我的论文成功留校。”记者注意到,据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官网显示,该院区域经济研究生确有一名名为石晓庚的在岗教师,但官网并未其相关资料。据河北大学教师工作部证实,该石晓庚即孟中副教授所举报的论文作者。公开期刊论文显示,2001年石晓庚曾与他人联合署名,发表过一篇名为《中日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对比分析》的论文,当时的署名显示其在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供职,该所同样也是属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7月18日,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日本研究所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石晓庚在调往区域经济研究所之前,确曾在日本研究所供职,至于期间为什么会去考取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7月19日,记者尝试联系了石晓庚《论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潜意识”》一文的指导老师,时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的姜敏教授。姜敏教授表示,自己已退休好几年,对于十几年前的学生久未联系,也并不清楚对方毕业论文是否涉及抄袭,“带过的学生太多了,时间又过了这么久,不清楚。”7月20日,孟中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向河北大学寄去了实名举报信,对方已经签收。傍晚,记者从河北大学教师工作部了解到,河北大学校方已经收到相关举报,并于当天召开会议展开了调查。工作人员透露,由于调查刚刚开始,目前尚未接到石晓庚本人对于抄袭一事的说明。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那些拿着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人,是不是以为研究生已经成为过去时了,可以谈起人生,畅想诗和远方了?远远没有,毕业意味着你的研究生资格审查才刚刚开始。你可能会问,“研究生资格审查?这是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啊”,所谓的研究生资格审查就是你的毕业论文随时面临抽样检测,如果不合格,你将面临的是学位撤销,至此和硕士学位说再见。所谓审查,它的起因和发展又是什么呢?关于毕业后还会撤销学位这件事,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犹如泼出去的水,没法再收回来。但随着我国高校中学术造假现象的日益严重,为严肃学术圈的氛围,提升教育的尊严,越来越多的“问题论文”开始浮出水面,秋后算账的大幕已经正式拉开。相关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2019年11月,南京理工大学一名应用数学专业2017届硕士毕业生被撤销学位,紧接着,北京科技大学又传来撤销2016届博士毕业生学位的消息,关于撤销原因,两个时间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抄袭他人学术论文,进而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为严肃科研风气,予以撤销学位的处罚。被撤销学位的同时,还面临着“从决定之日起3年内,不再接受该生博士学位申请”。而除了学校开出的罚单,被处罚学生的工作也会受到波及,用人单位当初看重的很关键一点就是你的诚信度和科研力,结果发现当初的一切都是假的,除了辞退没有别的方式能够消弭用人单位心中的隐痛。被处罚学生的灰暗人生,从此开启。这样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难道这些严重抄袭的论文,当年不查重吗?很显然,这些人用文笔骗过了查重检测,之后审查的老师也是相信了机器,就没去在意论文是真的没有抄袭还是假的没有抄袭,只是单纯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论文。而导师,可能也没有太过对学生的论文“较真”,就这样,一篇抄袭的论文走向了合格的彼岸。这些天真的同学以为,骗过了机器,逃过了导师,就能万事大吉。然而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所以这样的新闻还会层出不穷,因为几年前,十几年前的论文都会一点点被扒出来,没有人能逃过正义的审判,这是还教育一个尊严,也是还我国科研界一个明天。假如你是一个正在读本科的大学生,或是一个正在读研的研究生,面对越来越高的毕业要求,面对越来越严的管理条件,不要想着走歪门邪道试图蒙混过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请你记住以下三个建议。能力没有全白费,拿到学历又如何?读研的目的是什么,读博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果你只是为了一个学历,那么你一定会误入歧途,或者中途迷路。当你看不到未来的时候,你只会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你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应付眼前,所以时间对你来说就是白白流逝,不会沉淀出任何的能力,也不会积攒下任何的财富。唯有你认识到,你读研读博的目的,你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什么样的提升,你想要未来到达什么样的高度,你才能真正有机会收获教育带给你的机会。水货硕士,水货博士,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上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只想学历,却从没有想过能力。为了一纸文凭,搭上青春,赔上金钱,最后的意义究竟又是什么呢?积极主动迎挑战,综合素质多磨练高中有父母和老师在后面推着你,来到了大学,唯一的推力只能源于你自己。所以积极主动是读好大学的终极秘籍,甚至是做好工作的终极秘籍。只要你做了,你就向前走了一步,无论对与错,你都会有所收获。对了,你能继续前行,错了,你能积累经验,而人的综合素质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人生规划提前做,幸福生活欢乐多我们身边很多厉害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聪明,只是因为他们更有远见,他们看到了未来想要的生活,他们提前规划好了路线。人生这段路并不是没有方向的,只有你知道去哪儿,你才知道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线。早点吃苦,你就能早点享乐。人生永远是平衡的,你在该奋斗的年纪享受,注定将来你会为今天的行为买单。学术造假的背后,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是对高等教育的不尊重,更是对国家发展的不支持。侥幸可以让你一时快乐,但是一旦败露,你的人生将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2019年12月4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外发布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名单,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971项。在人才辈出的北京地区高校获评优秀毕业论文非常难,也是对自己本科生涯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肯定。那么这971项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都出自哪些莘莘学子之手呢?各高校的表现如何?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统计分析。1.经统计,这971项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作者来自全市的62所高校。其中北京联合大学的最多,为50项,各高校入选的毕业论文(设计)项目数如下表所示。2.经统计,这971项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获评个人类奖的963项,团队类奖的7项,中国传媒大学的廉伟老师获评指导教师奖。3.经统计,这971项的作者没有重名的,他们的指导教师大部分为1人,但是也有部分作者的指导教师为2人,部分院校存在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4.经统计,这971项作品涉及50多个专业类别,其中工科最多,有356项;管理学次之,有118项;理学95项,外国语言文学类85项,法学67项。5.经统计,这971项作品具体涉及到专业名称多达300多个,由于各个高校在部分专业的叫法上不完全统一,因此显得专业特别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最多,为31项;法学、英语、自动化、会计学、工商管理、通信工程分别有18项、18项、18项、18项、18项、16项。6.经统计,大致有50个项目采用了副标题,这一方面可以限缩研究范围,另一方面可以让主题更突出。7.具体的获奖名单过多,本文仅摘录法学专业类别下的选题,如下图所示。更多学科建议到官网查看。以上就是我们的统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请问你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了吗?
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源:交汇点讯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最近,南京仙林某高校15级生物学博士生唐盛(化名)吃不下,也睡不着。她没想到自己修改了8个多月的论文,又一次没通过盲审。“这意味着一切要翻倒重来,而半年后能否通过仍然是未知数。”不仅仅是小唐,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感受到论文关卡难过。“盲审”“查重”猛于“虎”在微博、网络论坛上,有同学用“史无前例”来形容今年愈发严格的论文审查,“早知道有‘翟博士’这回事,我应该抓紧毕业的!”2019年初,随着翟天临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被列入教育部当年的重点工作,并投入800万的教育经费,抽查应届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其中博士的抽检率约为10%,硕士约为5%。而相应的,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唐盛告诉记者,过去只有少数院系抽检盲审,现在大多数院系要求毕业论文在答辩前,必须经过“盲审”关。盲审专家也从三个,变成了五个,但凡有一个给出“不通过”的意见,论文就要被打回重写,且修改率需达到50%以上,才能重新送给该专家再次审核。江苏各高校今年也陆续发布了“盲审”的相关办法或通知。比如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100%“盲审”制度。南京医科大学要求全体博士研究生、同等学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100%盲审,同等学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进行盲审。各高校在论文查重方面也更加严格,查重甚至包括了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部分。虽然不同学科在查重比率上要求的不一样,但在今年查重率要求普遍都有所下降。复旦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小柳告诉记者,查重率要求从往年的20%降低为10%。介于10%-20%的,需要院系组织专家鉴定,认为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嫌疑下,修改论文后才可以进入论文送审的程序。“查重”“盲审”关卡严峻,让不少学生在提交论文前倍加慎重。南京某双一流大学16级商学院博士生小潘本准备年底预答辩,却被导师给劝了回来。“就这一年之内,导师的三个博士论文都被盲审给‘毙’了,每隔三个月,送一个挂一个,连老师都怕了!”小潘说,问题最严重的一位师姐,今年是学制第八年,如果修改后仍然通不过盲审,这意味着师姐将拿不到学位。“严进严出”杜绝“人情牌”严格审核,让“混日子”的学生不得不 “延期”“结业”甚至“退学”。今年以来,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延边大学等全国十多所高校陆续发布通告,对研究生做退学处理。杜绝打“人情牌”,严格学籍管理,江苏省高校近两年开始逐步淘汰清退那些不再适合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据统计,2018年全省高校总共淘汰清退研究生682名,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758名。该两年的数据中均有超过一半的研究生是因为超出最长学习年限而被淘汰清退的。其实不仅是应届生,已经毕业的硕士博士也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因硕士学位论文存在严重抄袭,南京理工大学近日在官网上公示,撤销了一名2017年毕业生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跟随你一辈子”并不是停留在老师口中的一句空话。一系列的举措也在给导师和学校带来压力。省内一所名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校有两篇论文没有通过此次教育部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相应的,指导老师无法继续招生,当年立即停招。研究生们正感受到一系列的变化。南京仙林某高校硕士生尹雪(化名)告诉记者,最近院里的老师还将期末课程作业一一进行了查重,发现不少同学作业的查重率都在30%以上,有的同学甚至达到了60%。“学院坚决取消了他们的课程成绩。”变化也并非一朝一夕,小潘认为,实际上,教育部对于学术论文的审查正在逐年强化。“导师说2010年以前按期毕业的很多,现在延期的才是大多数。”南京大学一名老师这几日参加了C9高校研究生院老师的交流,会上大家都有个共识,“2019年是研究生质量年”。“在很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研究生占比都超过了半数,考研人数更连连上涨,研究生规模化培养带来的质量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和应对的时候。”独创性缺失,研究生质量是系统工程“过去碍于人情面子,闭着眼睛放水的情况时有所闻,今后老师们更要严格履行职责,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关。”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说。王教授是该校外语一级学位点和翻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对研究生教育深有感触。他认为,学位论文的抽检虽然被外界认为是“最后的稻草”,但其威慑力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学生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倒逼师生严格把关论文质量。但查重和盲审并非万能,为了避免查重“压线”,学生们也是各出奇招,绞尽脑汁,有的将中文参考文献先翻译成英文,再翻译回中文;还有些在引用原文的时候改变表述方式,论文查重检测已经成了一大产业。王银泉认为,要整体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技术性查重也只是一方面的问题而已,如何走出本科满堂灌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这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否则,只掌握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所谓优秀本科生,到了研究生阶段,还是经常会陷入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尤其是在论文写作中,根本无法提出独到的见解,更谈不上独创性。“很多研究生到了最后一年,论文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题目。”王银泉说,这跟本科教育停留在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有关,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以至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缺失。他举例说,有本科毕业于211高校的学生读研之后,很迷惑地对自己的导师说,“老师你让我从知网上下的三十篇论文我看了,但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会从文献中总结归纳提炼观点,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写作能力严重不足,无论是形式规范还是内容规范,都有诸多短板,怎么可能做出优秀毕业论文呢?”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导师指导密切相关,导师与老师看似一字之差,实则相差甚远,导师更重要的是指导,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知识点。“不能仅仅将研究生导师当作一顶好看的帽子,一种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关系到人才质量,而人才就是高校的产品,市场化的社会是不能容忍存在质量瑕疵的产品的。”某211高校研究生院老师透露,目前各高校评聘硕导、博导的标准,主要是发表多少篇论文,到账多少课题经费。该校有些相对弱势学科的导师招生年度审核,经常出现一半老师无法通过的现象,这还仅仅是从课题论文“数数字”的角度评判,“我们应该要让真正有水平,也愿意指导的老师去培养研究生。”不对学位授予“放水”,也要给研究生更多关注和帮扶。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大学已经建立了研究生院、院系、导师三方面构成的研究生学业三级预警机制。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介绍,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院系和导师会在博士生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的时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业预警,并针对性地帮扶。“早在博士生第三学期,学生必须参与资格考核,学生最多可参加3次资格考核,未通过将终止学业。”张亮表示,中期考核和学业预警的制度核心,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敦促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按照标准完成学业,如期答辩,学习状况不理想的学生有退出机制。研究生“严出”的趋势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翟天临觉得很冤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届研究生章胜玉的硕士学位论文《培训投资回报评估理论研究》,全文抄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05届研究生李洁的硕士学位论文《培训投资回报评估理论及其应用》。根据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虽然章胜玉的硕士论文没有在知网查重上找到,但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网站上找到了章胜玉的硕士学位论文《培训投资回报评估理论研究》。经过仔细比对发现这两篇硕士学位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正文几乎完全雷同,而参考文献更是100%雷同。如果说翟天临论文查重有40%的相似度,那么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100%的抄袭丝毫不加掩饰,翟天临一定会觉得很冤,只是他的明星光环太过明显,如果他换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那么他会顺利得到北京大学的博士后职位,然后被冠以学霸的称谓!中国人大已经开始调查通过澎湃新闻记者的调查,并且电话采访了章胜玉的论文指导老师周文霞,目前周文霞现为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根据周文霞给予的答复是:“2006年时还没有论文查重,现在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学生提交论文前必须提交查重报告。当时并没有这个要求,但是不管当时有没有(查重要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一情况属实,我们会认真查处。”这样的答复有些细思极恐,周教授回复的信息表示,在论文未公开查重之前,其实存在大量的学术造假现象,如果真的要重新翻旧账,那么会有大量的硕士和博士被撤销学位!国内著名医学专家被撤销博士学位随着国家开始严抓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2019年陆军军医大学在官网发布《关于撤销黄留玉博士学位的决定》,根据决定通报得知,经过军队学位与研究教育发展中心认定,原第三军医大学2004级军队统招的博士研究生黄留玉抄袭2000级博士研究生史兆兴学术论文内部部分重复,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做出撤销黄留玉博士学位。而黄留玉目前是生物安全和军队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专家,曾担任解放军疾控所所长的职务,这是最近多起毕业十多年,然后被人举报秋后算账的学术不端案例。科研不造假,造假不科研,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任何的学术不端都会被曝光
来源:北京日报资料图。 图源:东方IC最近,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检约谈会召开,2017年和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连续2年出现“存在问题论文”且数量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被集体约谈。会上,被约谈单位针对本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主要整改做法和预期效果进行了汇报。市教委给下一步整改工作提出三个“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各单位党委、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硕士研究培养质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要找准问题。各单位应针对近年来本单位存在问题学位论文进行全面分析,倒查硕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中的薄弱环节,形成问题清单和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三要加强管理。各单位要对照教育部的有关政策要求,全面梳理和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检查。市教委表示,要严格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对招生遴选、培养过程、论文完成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健全导师评价机制,明确导师岗位聘任要求。约谈会后,各单位要立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幅降低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刘冕)原标题:《出现“存在问题论文”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被约谈》
图源:图虫创意芥末堆讯 据澎湃新闻消息,近日有网友反映称,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刘光耀学位论文涉嫌抄袭。9月25日,北交大官网发布声明指出,经核查,刘光耀学术不端行为属实,校方决定撤销刘光耀硕士学位并注销其硕士学位证书,同时向刘光耀所在单位发函告知。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官网据澎湃新闻报道,刘光耀涉嫌抄袭的论文《地下互通立交隧道上下层主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提交于2008年7月,导师为刘保国。这篇论文与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颜勤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互通式地下立交隧道施工力学研究及方案优化》有大篇幅相似。图源:澎湃新闻芥末堆到知网、万方等论文网站核实时,发现这篇论文已经被删除。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到网友反映称,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刘光耀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颜勤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澎湃新闻比对发现网友反映属实。9月24日下午,澎湃新闻致电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已收到相关信息正在核查,届时会给记者回复。澎湃新闻注意到,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光耀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地下互通立交隧道上下层主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导师为刘保国。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颜勤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互通式地下立交隧道施工力学研究及方案优化》,导师为靳晓光。颜勤硕士学位论文提交时间比刘光耀硕士学位论文早一年。澎湃新闻经完整比对发现,刘光耀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颜勤的硕士学位论文。例如,刘光耀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有1绪论,2北京城区地层条件概况,3近接隧道施工一般力学原理,4正交隧道施工力学研究及方案优化,5结论与展望等章节。颜勤的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有1绪论,2工程介绍,3近接隧道施工一般力学原理,4正交隧道施工力学研究及方案优化,5斜交隧道施工力学研究及方案优化,6结论与展望等章节。上述两篇硕士学位论文章节名称大体一致。再比如,刘光耀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中的第一段写道,人类世界进入21世纪,发展仍然是各国的主题和重心。世界范围内的工程界曾经传言〔1〕:19世纪是长大桥梁发展的时代,20世纪是高层建筑发展的时代,21世纪将是长大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大力开发利用的时代。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人均土地资源贫乏,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城市可利用空间显得相对狭小。这样,地下空间的利用就显得很有必要。实际上,受益于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课题。我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21世纪是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年代”〔2〕。日本则提出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的设想……而颜勤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第一段则为:人类世界进入21世纪,发展仍然是各国的主题和重心。世界范围内的工程界曾经传言[1]:19 世纪是长大桥梁发展的时代,20 世纪是高层建筑发展的时代,21世纪将是长大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大力开发利用的时代。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人均土地资源贫乏,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城市可利用空间显得相对狭小。这样,地下空间的利用就显得很有必要。实际上,受益于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课题。我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21 世纪是隧道及地下空间发展的年代”[2]。日本则提出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的设想。上述两段完全一致。刘光耀硕士学位论文(左)涉嫌抄袭颜勤论文(右)部分。刘光耀硕士学位论文(左)涉嫌抄袭颜勤论文(右)部分。此外,刘光耀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节“正交隧道施工力学研究及方案优化”中的第一段写道,近距离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已有不少经验公式和解析公式,隧道结构内力计算也有解析公式,但这些公式多是在诸多假设后基于线弹性理论得出的。实际上近距离施工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地层与衬砌的接触、土体的固结、隧道间的弹性、弹塑性变形都涉及到力学非线性问题。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数值模拟计算,在岩石力学有关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中,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有限单元法(FEM)、边界单元法(BEM)、离散单元法(DEM)、拉格朗日单元法以及块体理论等,或者是上述几种方法的耦合分析。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上下两正交隧道在不同施工顺序下的力学行为规律,从而推选一种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颜勤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正交隧道施工力学研究及方案优化”这一章节的第一段写道,近距离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已有不少经验公式和解析公式,隧道结构内力计算也有解析公式,但这些公式多是在诸多假设后基于线弹性理论得出的。实际上近距离施工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地层与衬砌的接触、土体的固结、隧道间的弹性、弹塑性变形都涉及到力学非线性问题。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数值模拟计算,在岩石力学有关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中,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有限单元法(FEM)、边界单元法(BEM)、离散单元法(DEM)、拉格朗日单元法以及块体理论等,或者是上述几种方法的耦合分析。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上下两正交隧道在不同施工顺序下的力学行为规律,从而推选一种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上述两段完全一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