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王勇带领团队科技人员赴基地旬阳县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2021年新一轮的品比试验及示范推广工作进行前期安排与筹备。 试验基地所在旬阳县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食用菌年栽培规模可达400万袋,生产能力强,十分有利于试验工作开展。2021年计划在该基地进行12个优良选育品种的对比试验,研究这些品种在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的表现水平,为选择新的推广品种打好基础,目前已完成这些品种的接种工作,进入养菌环节。另一方面继续推进自选香菇品种“安香1号”的示范推广工作,今年计划在该基地推广200万袋,预期产值1600万元,进而辐射在周边地区的推广发展。 通过前期的一系列谋划布局,确保新一年的试验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利用所企合作方式,各取所长,将实验室研究所得在实际生产中检验应用及示范推广,争取获得切实有效的研究成果,助推我市食用菌产业稳步前进。 【来源:市农科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央广网南阳11月6日消息(记者 胡晓辉 通讯员 封德)11月4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揭牌在西峡县产业集聚区举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吴宝新、副院长王之岭,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河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郭遂臣,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卫文星,南阳市委副书记曾垂瑞,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华,西峡县长马俊出席。仪式由西峡县委副书记周清玉主持。吴宝新在讲话中指出,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国的领头羊,无论是从规模、香菇品质、出口、产业链等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特别是“西峡香菇甲天下”更是在全国响亮,成为“中国好香菇”的国际代言者。在院县共建上,已与西峡县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解决西峡食用菌科研能力不足问题,目前已开展了香菇种质资源保藏、鉴定、评价、筛选优良菌株及提纯复壮和技术交流、培训及咨询等多项服务。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院县合作和联合研发创新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协作水平,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促进西峡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马俊在讲话中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建设项目是京宛合作的重点支持项目,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西峡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食用菌科研水平,服务南阳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重大举措。西峡县将持续加大科研中心科研、办公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科研中心正常运行,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科研人员能安下心、沉下去,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是一所主要承担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任务,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为北京及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引领和支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近年来,该院坚持院县合作机制、资源信息共享原则,充分发挥人才、设备、资源等方面优势,为地方提供服务,优先支持种植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深化种植业改革,加强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科学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引领和支撑。参加揭牌仪式的领导、专家还实地参观了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的办公和科研设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5日讯(记者 张尚武)小蘑菇撑开“脱贫伞”。省食用菌研究所把科研成果与产业扶贫精准对接,帮扶50多个贫困村发展食用菌,脱贫奔小康。最近,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组织专家评审,省食用菌研究所荣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授予集体记大功,表彰他们“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眼下,秋季灵芝收获归仓。龙山县洗洛镇红石村的灵芝生产基地,今年灵芝孢子粉产量达300多千克,按照每千克1000元的价格计算,产值超过30万元。仅灵芝一项,全村贫困户每家分红逾万元。“脱贫不忘引路人。”红石村贫困户张天明高兴地说,今年灵芝种植过程中,多低温阴雨天气。省食用菌研究所的王春晖、姜性坚两位专家驻村指导,及时解决灵芝防霉变的难题,才保住了菇农的“钱袋子”。近3年,省食用菌研究所派出科技扶贫小分队,帮扶绥宁县小乡村发展产业脱贫。针对小乡村多竹林的资源优势,专家指导村民利用竹屑等边角废料种植竹荪,实现亩产鲜竹荪700公斤,产值3万元。全村12个贫困户通过种植竹荪,摘掉“贫困帽”。在会同县七溪村,该所科技骨干黄晓辉、冯立国指导贫困户,科学种植平菇。通过现场示范、连线指导、驻村解难等方式,村民种植平菇,低产变高产,贫困户喜开颜。该所以喻初权副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驯化出芦苇菇,带动沅江等地的百姓增收脱贫。“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科研成果与农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脱贫攻坚主战场。”省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彭运祥介绍,“十三五”以来,该所牵手“大后方”“湘蕈”“果秀”等龙头企业,打造食用菌产销联盟,在50多个贫困村建立食用菌基地,推广灰树菇、芦菇等新品种,示范羊肚菌、灵芝、竹荪等珍稀菌商品化栽培技术,带动1000多户贫困农民发展食用菌,累计新增产量逾万吨,增收5000多万元。[责编:谭思敏][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原标题:中国蘑菇进入一带一路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沿线各国间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合作空间越来越大。我国食用菌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该如何借助“一带一路”红利,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蘑菇节上,与会专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推动食用菌消费国际化近年来,特别是在各路资本涌入下,中国食用菌行业洗牌速度加快:2012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达到历史高峰,全国共有788家,随后逐年递减。据统计,2017年这一数字已减少至529家。由此来看,在国内食用菌市场几近饱和的状态下,借助“一带一路”市场的红利推动“一带一路一菇”的发展或将能为整个食用菌行业带来一片新的生机。正如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所说,食用菌企业不只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更需要深思在推动产品“走出去”的同时逐渐推动产业“走出去”,即建立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海外一体化发展模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郭倩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受市场拉动,在当前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形势下,不断走向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海外市场不失为一条出路。不容忽视的是,海外市场的食用菌主要消费群体仍然是以华人为主,因此,海外的食用菌消费总量与华人的数量和中餐馆的数量密切相关。“这就要求食用菌企业在扩大包括‘一带一路’市场在内的海外市场时,要去研究如何把食用菌消费与当地餐饮相结合。”郭倩说,尤其是我国食用菌的多品种发展,要应对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海外单品种市场,这对技术储备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向我们传递出企业需要加强这一方面人才培养的信号。”此外,郭倩提醒“走出去”的食用菌企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属地国的环保、劳工、设备、建筑用地、水电等法律法规,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澳大利亚市场,木腐菌是否对森林产生伤害、产生寄生作用等,都需要做前期的研究工作,也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加强产业链技术研发近十多年来,我国食用菌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度已大幅提高,但食用菌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依然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郭倩表示,食用菌产业由科技推动,不过目前国内的食用菌科研机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尤其是科研单位的科研方向与食用菌产业需求方向如同平行线,缺乏交叉点和结合点,这是由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考核指标与企业需求完全不同所造成的。“还需要深思的是,我国食用菌设备生产企业与栽培技术结合都不够。”郭倩说,其主要体现在设备生产企业不懂食用菌栽培技术,尤其是与制冷相关的设备生产企业对食用菌环境控制原理缺乏认知,这也是造成食用菌生产企业常走弯路的重要原因。连云港国鑫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寿海在会上也表示,单靠设备“走出去”却不懂得如何种菇,这样并不能走远。“要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走出去’。”此外,郭倩说,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咨询机构,当前大都依赖国外的技术专家以及业内有实践经验的栽培技术人员。同时,部分食用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基本的技术知识,尤其是综合全面的技术知识。“总体来看,我国食用菌企业还要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方面下功夫,只用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2020年9月1日上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技脱贫北京行动”主题采访团走进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东村,“蘑菇专家”刘宇正在村里的蘑菇棚里解答食用菌种植户郭秀云的一个问题,几个香菇菌包已经在大棚里静静等待了几个星期,掂掂分量,水分充足,棚温适宜,可就是不见出菇的一点儿迹象。从北京市区赶来的刘宇研究员传授给郭秀云一个“秘籍”:“找出两个不出菇的菌包,相互敲打,这叫‘惊醒菌包’。”随手指指旁边露出小蘑菇的菌包,刘宇说:“这就是我的秘籍!”爽朗一笑。图为 北京食用菌协会会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宇向郭秀云传授“惊醒菌包”的秘籍(曹雪/摄)2005年,房山区蒲洼乡东村为了保护环境,不再挖煤,可全村的青壮年闲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手停口停。但村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降,村党支部书记暗下决心,四处奔走,“我们养过狐狸,养过蜗牛,但是这些都没有成功。到2006年底认识了刘老师,种蘑菇这个事儿才试验成功。现在我们村的食用菌基地有300亩,一共有109个棚,2005年关闭煤矿的时候,村民人均年收入是3000多元,到2019年底,经过统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9600元,已经全部脱低(低收入群体)。”村党支部书记孙广亮说。2020年,蒲洼乡东村的的食用菌基地已根据刘宇研究员的规划,依据春夏秋冬四季温度的不同,种植包括榆黄菇、灰树花、玉木耳、灵芝、桑黄等十余种适合观光采摘的珍稀食药用菌。2006年至今,刘宇通过电话、微信(图文、视频)、面对面交流三种方式对村里种植户进行指导,基本确保了村民投入稳定增收。刘宇说:“食用菌投入很高,一亩地大概要投入2至4万块钱,这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的三高行业,我得竭尽全力确保村民不能赔钱,否则第二年还有谁愿意投入?”在刘宇研究员的“技术护航”下,参与食用菌种植的村民收入大幅增长,不仅本村村民都积极参与其中,扩大林下菌菇大棚的规模,而且这项事业还吸引了周边的村民来给基地打工赚钱。图为 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广亮(曹雪/摄)蘑菇多了,直接售卖给蔬菜批发市场,利润其实非常微薄,村民又找到了刘宇问:“这个蘑菇,我们也不会做,咋弄都不好吃,您给想想办法?”刘宇又联系到了餐饮协会的专家一同深入到蒲洼乡东村,餐饮专家根据村里的食用菌资源开发出了14道菜的蘑菇宴。村里逐渐吸引了来吃“蘑菇宴”的游客,吃完饭的游客还能在村民的引导下去山里采摘蘑菇,传统的农家院扩建成20栋独立的观景小木屋供游客留宿。外出打工的东村村民们纷纷回到村里,各家各户的农家院红红火火地开张了。由此,蘑菇可是扎扎实实地在蒲洼乡东村落地生根了。村民看刘宇的眼神里充满发自内心的感激,但14年来,刘宇从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从不在村里留住,不给村民添麻烦。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东村的食用菌示范基地取得的显著成效为更广泛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打开一扇窗。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郝家营乡、承德市丰宁县等地的村支书带着贫困户也找到刘宇,请“蘑菇专家”给看看当地能不能也种些蘑菇,帮助贫困户脱贫?每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气候特征都不一样,一地一方案,刘宇为河北的贫困户制定了最佳的栽培食用菌策略。2017年至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420个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试验示范的平菇优良品种及袋式打孔栽培技术,平菇单袋产量较常规品种提高22%,亩均增收6500元;试验示范的香菇优良品种及立体栽培技术,优质菇比例较常规品种提高35%以上,亩均增收7000元。2018年到2019年张北县贫困户417户,户均增收3500余元。刘宇说,现在找他帮忙指导食用菌种植的地方越来越多,靠他一个人全年无休也忙不过来,但是从起步阶段他就在各个村着力培养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员们逐渐发挥了作用。有经验、有文化的郭秀云就在蒲洼乡东村承担起这样的作用,村里遇到小问题,大家先问有经验的郭大姐。就像成熟的蘑菇会在周围的土地里播撒孢子,来年就会有更多的小蘑菇从土里钻出来,刘宇就在祖国的大地上播撒科技的孢子,用“蘑菇”攻克“贫困”。【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5日讯(记者 张尚武)小蘑菇撑开“脱贫伞”。省食用菌研究所把科研成果与产业扶贫精准对接,帮扶50多个贫困村发展食用菌,脱贫奔小康。最近,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组织专家评审,省食用菌研究所荣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授予集体记大功,表彰他们“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眼下,秋季灵芝收获归仓。龙山县洗洛镇红石村的灵芝生产基地,今年灵芝孢子粉产量达300多千克,按照每千克1000元的价格计算,产值超过30万元。仅灵芝一项,全村贫困户每家分红逾万元。“脱贫不忘引路人。”红石村贫困户张天明高兴地说,今年灵芝种植过程中,多低温阴雨天气。省食用菌研究所的王春晖、姜性坚两位专家驻村指导,及时解决灵芝防霉变的难题,才保住了菇农的“钱袋子”。近3年,省食用菌研究所派出科技扶贫小分队,帮扶绥宁县小乡村发展产业脱贫。针对小乡村多竹林的资源优势,专家指导村民利用竹屑等边角废料种植竹荪,实现亩产鲜竹荪700公斤,产值3万元。全村12个贫困户通过种植竹荪,摘掉“贫困帽”。在会同县七溪村,该所科技骨干黄晓辉、冯立国指导贫困户,科学种植平菇。通过现场示范、连线指导、驻村解难等方式,村民种植平菇,低产变高产,贫困户喜开颜。该所以喻初权副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驯化出芦苇菇,带动沅江等地的百姓增收脱贫。“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科研成果与农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脱贫攻坚主战场。”省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彭运祥介绍,“十三五”以来,该所牵手“大后方”“湘蕈”“果秀”等龙头企业,打造食用菌产销联盟,在50多个贫困村建立食用菌基地,推广灰树菇、芦菇等新品种,示范羊肚菌、灵芝、竹荪等珍稀菌商品化栽培技术,带动1000多户贫困农民发展食用菌,累计新增产量逾万吨,增收5000多万元。[责编:谭思敏][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来源:新湖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的考验,经历成长之礼的喜悦,通过义无反顾的拼搏,鼓起乘风破浪的勇气,安惠人用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2021年1月初,记者在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惠)的网站年终专题中,看到这段话的第一感受是寒冬中暖意浓浓。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些企业高层人士觉得原本的工作计划被打乱。但是安惠人却始终以稳打稳扎的态度,在食用菌研发、公益事业、新品发布、分公司布局与管理、员工培训、经销商表彰等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喜获大奖 用科技实力推动产业升级安惠公司是中国食药用菌行业的领军企业,曾经三次承办有行业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国际药用菌大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安惠公司董事长陈惠多次在行业重大会议上提出“以产业为根、以创新为魂”的发展规划。据悉,在公司“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该公司完成了从产学研学习、参与到主导的角色转变。2020年初,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正式下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预警与现代监督执法技术的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9YFC1606400))项目立项通知书,由安惠等15家科研院所及高校联合承担。2020年3月,由安惠公司参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承担的食用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个奖项是含金量十足的科技奖。安惠公司董事长陈惠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揭示了食用菌加工物性和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探明了食用菌多糖、蛋白等功能成分的作用与机理;建立了我国首个食用菌加工数据库;创制了食用菌专用的真空低温脱水技术、挤压预糊化交联技术、物理场耦合酶解破壁提取技术等3项核心关键技术。为食用菌精深加工提供了方向指导和开放性数据共享,推动了食用菌从农产品到即食食品、主食食品、功能性食品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的提质增效,推动了我国食用菌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随着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新品陆续上市。安惠公司吸引了更多食用菌行业的实力研发院校与之合作。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的带领下,该院及食用菌研究所的10多位领导和专家来到安惠公司,实地参观中华灵芝文化馆、GMP车间、水醇酶综合提取车间、蕈菌生态园、珍稀食药用菌智能化培育试验中心、党员政治生活馆、知识产权展馆和通商之家。在参观与交流之后,安惠公司董事长陈惠,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共同签订了成立联合科技创新中心的协议,标志双方将在研发平台、研发队伍、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更深度的合作。不走寻常路 18周年盛典凝心聚力“安惠是灯塔,是宝藏,是圆梦工场……”2020年,恰逢安惠公司成立18周年。18年风雨兼程,铸就了安惠国际化品牌,也锻炼出了一支团结向上,弘扬民族文化,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队伍。在2020安惠公司优秀经销商表彰盛典上,与会经销商的激情演讲,再次点燃了安惠人的心中的梦想和希望。安惠公司董事长陈惠介绍了食药用菌产业的伟大之处:小蘑菇,大产业;小蘑菇,大健康;小蘑菇,大家庭;小蘑菇,地球村。让全球70亿人都因食药用菌及其产品而健康,是每一个安惠人永恒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就需要一群人,愿意去推广,愿意去体验食药用菌及其产品。这一群人,就是团结向上的安惠人。在这次盛典上公司高管以及3000名安惠事业伙伴齐聚一堂,总结表彰鼓干劲,凝心聚力谱新篇。本次表彰盛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50多万名海内外安惠伙伴在安惠教育看点直播平台,与现场的伙伴们一起共襄盛典。安惠18年的发展道路有哪些与众不同?行业权威研究专家胡远江从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之路”,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蓝色之路”,健康、持续、稳健发展的直销“绿色之路”,以传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的“金色之路”,这四条“道路”进行了解答。谈到安惠未来的发展潜力,他总结为三大核心发展潜力:整合资源深耕产业,成为食药用菌行业的领跑者;顺势而为,把握机遇,推动安惠向伟大的企业迈进;安惠事业平台,让更多的伙伴在这个平台上打造不朽的事业。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安惠对经销商和相关业务员培训一直没有间断。比如,在优秀经销商培训研讨会上,参加培训研讨的经销商们以小组形式围绕“信念对事业的重要性”“达成乐享之旅的重要性”“如何设立目标和行动计划”等话题进行讨论,并选取代表上台分享心得。这些安惠的营销精英们拥有丰富的市场开拓经验和先进的团队管理心得,他们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教训和营销技巧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安惠国际食药用菌健康顾问培训会上,安惠公司董事长陈惠表示,大环境下,健康是未来,食药用菌健康顾问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的力量,将食药用菌健康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食药用菌产业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途径之一,食用菌正在被更多的人认可,有着光明的未来。尤其在免疫力就是竞争力,免疫力就是战斗力的时代,我们要夯实专业知识,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将健康带给更多的人。弘扬食用菌文化 从娃娃抓起“疫情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免疫力的重要性。健康产业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涌现了越来越多像安惠一样的优秀企业,率先走出困境,业绩不降反升,逆势增长,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希望。”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说。据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具体记述食、药用菌最多的国家,也是有关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已成为中国农业中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的第六大类产品,超过了茶业与桑蚕业。食用菌对于提高国民免疫力也具备了很大的作用,而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些美味的食用菌产品,除了需要技术升级之外,就是要加上宣传力度。作为老牌食用菌研发、生产企业,安惠公司承担着弘扬食用菌文化的重任。记者了解到,公司除了定期举办公益讲座之外,还会敞开大门,吸引学校、社会团体、合作机构等到公司参观和体验食用菌文化。2020年7月17日,2020中华灵芝文化节暨安惠“菇菇侠”蘑法学院暑期夏令营在安惠生物科技园内的蕈菌园里开幕。据悉,该活动一直持续到9月28日,以“灵芝美,嗨一夏”为主题,旨在通过这场祥瑞吉祥的灵芝文化之旅,让大众走进安惠,在零距离领略灵芝文化的同时,了解灵芝等食药用菌为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益处,从而推动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2020年10月21日,灵芝科普知识公益讲座第二讲在安惠国际会中心举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杨宝学教授为大家带来《灵芝护肝与防病治病》的公益讲座。200多名安惠优秀经销商代表在现场聆听学习,本次讲座全程网络直播,据统计,共有180万人次在线收看。还有2020年12月12日上午,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四年级八班的学生和家长们迎着冬日暖阳来到安惠园参观。在中华灵芝文化馆,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灵芝的名字起源和在自然生态中的生产与释放;聆听灵芝在各个时代不同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惊叹灵芝的神奇。在蕈菌园,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灵芝让同学们好奇不己,纷纷竖起小耳朵听讲解员介绍灵芝的生产习性。在菌菇房,大家看到了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新鲜蘑菇,非常开心。孩子们从小认识到食用菌对身体的好处和营养价值,未来他们将是高科技“加持”的食用菌保健食品的体验者和分享者。从娃娃抓起,弘扬食用菌文化,安惠品牌已经在这些“小粉丝”心中安营扎寨!来源:营讯社编辑:知识传播者
10月26日至27日,参加2020年“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的院士专家们,分为城市规划、汽车产业及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卫生、农业农村、文化旅游、高校共7个组,深入我市各企事业单位“传经送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倪明来到市太和医院神经肿瘤疾病诊疗中心,针对颅底脑干外科手术技术难点进行指导,提出以“患者诉求”为主导的治疗理念;参与教学查房,对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引流管拔出时机、早期康复理念及措施进行讲解;参观该院神经疾病诊疗中心手术室,针对手术患者的切口、体位、手术难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指导;作了关于听神经瘤手术的专题讲座,结合手术案例介绍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理念、技巧和心得。 北京歌剧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室编导、一级导演何晓彬先后深入十堰市艺术学校、房县等地实地考察,为我市艺术文化事业发展 “把脉开方”。何晓彬建议,市艺术学校要高度重视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文化单位要进一步深挖地方传统文化,将之与现代表演形式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舞曲,以便更好地宣传弘扬地方文化。 北京市环科院高级工程师马健驹先后深入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市电镀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地考察指导。针对污水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马健驹建议,企业要在设备运行自动化、精准控制加药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污水处理综合效益;政府应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涉污企业集中进园、统一处理污水,降低污水处理单位成本,促进污水处理企业良性发展。在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健驹为师生们作了题为 《废水处理技术与案例分析》的专题讲座,并与师生进行亲切互动交流。 畜牧专家陆军深入房县武当原生态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就白羽乌鸡养殖中的笼养实现、产业化发展等问题提出宝贵意见。茶叶评审专家吕贤军实地参观武当道茶茶叶基地,就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北京食用菌协会理事、高级农艺师王兰青与十堰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探讨了食用菌的育新培优等问题,在如何提高香菇多糖含量等方面提出科学意见。食品专家车有荣和马挺军先后来到十堰真武酒业有限公司、湖北益群时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就如何提升产品生产工艺建言献策。(记者 徐正国 李平 刘旻 纪枫波 吕鑫 叶楚榕)【来源:十堰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9月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技脱贫 北京行动”主题采访团一起走进房山蒲洼乡东村看看刘宇提供技术指导的“蘑菇”产业如何为村民增收脱贫。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刘宇是北京食用菌协会会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17-2019年带动丰宁县农户500余户,其中贫困户420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8-2019年带动张北县贫困户417户,户均增收3500余元。扫码观看现场专题报道,《科技脱贫 北京行动| “蘑菇专家”有办法》。
小蘑菇撑开“脱贫伞”省食用菌研究所带动1000多户贫困农民发展食用菌,增收5000多万元华声在线11月15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尚武)眼下,秋季灵芝收获归仓。龙山县洗洛镇红石村的灵芝生产基地,今年灵芝孢子粉产量达300多千克,按照每千克1000元的价格计算,产值超过30万元。仅灵芝一项,全村贫困户每家分红逾万元。“脱贫不忘引路人。”11月15日,红石村贫困户张天明高兴地说,今年灵芝种植过程中,多低温阴雨天气。多亏省食用菌研究所的王春晖、姜性坚两位专家驻村指导,及时解决灵芝防霉变的难题,才保住了菇农的“钱袋子”。小蘑菇撑开“脱贫伞”。省食用菌研究所把科研成果与产业扶贫精准对接,帮扶50多个贫困村发展食用菌,脱贫奔小康。近日,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组织专家评审,省食用菌研究所荣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授予集体记大功,表彰他们“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近3年,省食用菌研究所派出科技扶贫小分队,帮扶绥宁县小乡村发展产业脱贫。针对小乡村多竹林的资源优势,专家指导村民利用竹屑等边角废料种植竹荪,实现亩产鲜竹荪700公斤,产值3万元。全村12个贫困户通过种植竹荪,摘掉“贫困帽”。在会同县七溪村,该所科技骨干黄晓辉、冯立国指导贫困户,科学种植平菇。通过现场示范、连线指导、驻村解难等方式,村民种植平菇,低产变高产,贫困户喜开颜。该所以喻初权副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培育出芦苇菇,带动沅江等地的百姓增收脱贫。“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科研成果与农民需求精准对接,服务脱贫攻坚主战场。”省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彭运祥介绍,“十三五”以来,该所牵手“大后方”“湘蕈”“果秀”等龙头企业,打造食用菌产销联盟,在50多个贫困村建立食用菌基地,推广灰树菇、芦菇等新品种,示范羊肚菌、灵芝、竹荪等珍稀菌商品化栽培技术,带动1000多户贫困农民发展食用菌,累计新增产量逾万吨,增收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