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文中王璇、李韵、苏铭为化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外闻名院校,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目前该校为了满足职场人员进修的需求而开设了在职研课程班,吸引了许多职场人员的目光,但有学员对其分数线不了解,那么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是多少?据了解得知,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高级研修和专业硕士,高级研修参加结业考试,而专业硕士参加入学考试,但考试分数线均不固定。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下文将逐一介绍一下。专业硕士分数线以此方式就读,学员在报名成功后是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此考试分为初试以及复试,初试成绩优异者才可继续参加复试,均采用择优录取的形式,通过考试后该校招生部门会根据学员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入学,所以分数线不固定。高级研修分数线以高级研修就读,在报名成功后无需参加入学考试,但学完课程并修满学分需要参加结业考试。此考试属于院校自主考试,主要对所学课程内容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分数线由院校自定,所以分数线也是不固定的。以上文章均是对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分数线的详细介绍,大家通过阅读已经对此有了相应了解。还在犹豫的学员在了解清楚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报考,毕业后的收获对事业发展有一定帮助。
近些年,随着社会问题的逐渐显现,心理学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主要学习以下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截止目前,国内招收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多达120多所,具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只有24所。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心理学专业实力最强的五所大学依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学科排名位于世界第47位。历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北大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同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基础心理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本科阶段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从2017年起,心理学院招收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0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2005年,成立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心理学院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心理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是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心理学部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进入 ESI 世界前1%。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在2009年、2012年连续两届均排全国第三名,在2012年全国“211工程”三期建设验收中,心理学科“学习与人的素质发展”在全国人文社科大类100多个项目排名前四名(3.36%),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华南师大心理学科与北师大心理学科、北京大学心理学科并列被评为A+,2017年、2018年心理学科在上海软科学科排名中均位居第二。华南师大每年招收心理学专业基地班、心理学专业心理辅导与咨询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测评方向等本科生120人,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200人左右,在职兼读研究生200人左右。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1956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79年成立心理学系,是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2008年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华东师大设置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四个二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个教育部心理学特色专业。心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应用心理实践教学平台。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1986年设立心理学专业,1988年成立心理科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心理学系,2003年设立心理学院,2011年12月组建心理学部。心理学部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即重庆市重点学科),同时拥有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硕士授权点;设有心理学(非师范)、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心理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际公认的qs排名是北大心理第一,北师大心理第二,北大心理学位列全球50到100名,北师大位列100到150名之间,这个排名已经持续好些年了,而且esi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排名也是这样。总的来说,北大的人均sci和高影响力文献都是北师之上。小伙伴们,这样的排名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紧缺专业性比较好的人才。随着在职教育是逐渐的火起来,在职人员就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很多人觉得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的课程是很好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招生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北京师范学是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重点大学,并且该校也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以及该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近80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有哲学、易学两个专业有招生,开设了国学、易学、管理哲学等3门课程,这些课程都在北京上课,另外国学和管理哲学在重庆也有上课地点。这些课程在北京上课需要缴纳学费8.8万元,在重庆上课的应交学费5.8万元。 这些课程的报名条件是有硕士研究生、研修生、进修生、研修班学历或学位,还要有3年以上或管理经验,但有MBA、MPA、MPM或EMBA教育背景者优先录取。在报名后,学员不用参加入学考试,只要经过学校对报考人员个人资料的审查,通过后就能够进校参加课程学习。 当学员学完所有需要学习的课程,修满一定学分,通过学校对课程的考试,按照学校要求提交研修班结业论文,然后,就可以拿到北京师范大学颁发的相应证书。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近日,澎湃新闻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尤其是北京地区压力大,更多的在职人士想要通过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身能力和学历。下面,小编来为大家整理一下:北京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和招生专业有哪些?一、招生院校北京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多,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科院心理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等。还有很多外地院校在北京开设了课程,例如吉林大学北京班、吉林大学北京班、南开大学北京班等等。 二、招生专业北京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多,有法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MBA、会计学、新闻学、计算机、英语等等招生专业。北京在职研究生报考容易,只要满足本科学历有学士学位三年及以上的条件就可以报考。想要了解院校详细招生信息,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
问:我是一名高校老师,想报读教育学在职博士,想咨询一下目前国内有哪些院校招收在职博士,难不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你想报读的是教育学博士还是教育博士,二者是有差别的。教育学博士顾名思义,是“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博士,等同于国外的PhD,是学术和研究取向的,全日制3-4年,奖学金全覆盖。只要你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以上,就可以申请或攻读教育学博士。教育博士是“教育”的博士,英文是EdD,是职业和实践取向的,在职4年左右,因为是在职,所以也没有奖学金。教育博士目前只面向那些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学费也相对较贵。从难度上来讲,二者因为面向的人群不同,所以也不好比较。不过,对于同一个人来说都有资格申请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博士,只是教育学博士要全职读,如果你无法脱产,同时又想深造博士学位,那教育博士更适合你。目前,国内招收教育博士的院校北京地区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下面就详细的说一下这三所院校在职教育博士的招生情况,希望能对你有帮助。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有2个专业是在职博士,一个是教育管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和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历年的招生情况1、2016年招生15人(教育管理综合),2017年招生13人,2018年招生19人 。2、2016年实际录取的考生包括15名统考考生,1名港澳台考生。2017年实际录取15人,其中包括3名专项计划录取学生。3、教育管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招生对象为从事教育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的考生。4、报考北大教育学院博士的考生如果没有能够证明英语能力的材料需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北京大学教育考博专业课参考书1.《现代教育学基础》,(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教育哲学》,张楚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高等教育理念》,(英)罗纳德. 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教育政策研究基础》,杜学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大学运行模式》,[美]伯恩鲍姆,别敦荣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6.《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高等教育系统》,[美]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博的参考书以国外的著作居多,教育学院的导师大部分有出国经历,比较注重对国外的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运行模式等学术理论的研究,所提供的参考书都是比较著名的教材及参考书籍。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的教育博士(Ed.D)是每年9月份进行申请制招生,第二年9月份入学。历年招生情况1、2015年招生10人 ,2016年招生11人,2017年招生11人,2018年招生11人。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招考实行“申请——审核”制,考生需先提交相关材料,材料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参加笔试、面试。3、笔试:时间为3小时。笔试科目及成绩评定:包括教育管理概论(占总分60%)、专业英语(占总分40%)。4、面试:时间为30分钟,考核组由5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组成。包括群体面试与单独面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推荐阅读书目参考书目1.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2.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989年。3.陈桂生著《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近代教育学史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4.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陈列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8.徐辉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9.周奉年等著《中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蔡克勇主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其综合效益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1.陈玉琨著《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12.郝克明、汪永铨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注:考试时,笔试考教育管理概论,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对前沿问题的了解,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年招生及报考情况1、分数线,2017年外语55分,专业课60分,总分190分。2018年外语40分, 专业课60分,总分180分。2、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旨在培养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3、招生专业领域及招生对象1.教育领导与管理下设两个方向:中小学学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各类初等或中等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高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各类高等院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学生发展与教育招生对象为高等院校从事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领域的教师或管理人员。4、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具有硕士学位;3.有5年以上相应教育领域全职工作经历;4.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5、考试形式主要为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潜力、综合素质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考博专业课部分参考书教育学: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黄 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张斌贤:《外国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以来《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卷发展心理学: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雷 雳:《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厚璨:《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管理学: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考试的范围是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考试不指定参考书,以上参考书是由北师导师及在读博士整理推荐。以上是国内北京地区教育博士的招生情况。一般来说国内的在职博士学制都是比较长的,毕业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你时间相对充裕的话,可以报读国外教育博士。菲律宾国父大学教育博士(EdD)全日制注册在职报读,学制比较短,回国教育部认证,享受海归留学待遇,无雅思、托福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即可报读。报读在职博士难不难读?这个怎么说呢,由于院校的在职博士招生时间和具体要求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报考在职博士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读起在职博士却并不那么轻松,而且会越来越难。一方面,报考人员越来越多,招生院校却越来越少,而且高校对博士生导师可以招生的博士名额进行了多方限制,这就使得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更倾向于招生全日制博士生,在职博士的名额非常少。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在职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方说,打破了博士教育的零淘汰制。南开大学就曾经将28名延期也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博士生淘汰,这样他们在毕业的时候只能拿到结业证书,而这里面很多都是在职博士。所以,如果如果你打算报读在职博士,想要顺利毕业就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学业,只有能在学业和科研上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的人,才能收获更多。
在职研究生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三种方式,其中,同等学力申硕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由学校自主招生的,主要分两个招生季节:春季和秋季。从7月份开始,在职研究生就开始进入秋季招生的阶段,可报考的院校有哪些?专业是什么?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的在职研究生,可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先考后学的在职研究生,但免全国统考,仅参加学校的面试,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国外学位。一、2019年在职研究生秋季招生院校:▼同等学力申硕: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科院心理所、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拿大女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杜兰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除了以上院校还有很多学校可以报考,具体可进入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汇总页查看,还可进入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栏目页查看。二、2019年在职研究生秋季招生专业:▼同等学力申硕:法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经济学、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MBA、会计学、新闻学、计算机、英语、设计艺术学、MPA、行政管理、统计学等。▼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金融硕士、金融管理硕士、能源管理硕士、MBA、项目管理、全媒体新闻硕士等。想了解在职研究生具体各校都招收哪些专业?学费、学制、上课方式等问题?可在下方“小程序”查看具体简章。
教育学一直是考研中的热门专业,而且现在学校的招聘条件不断提高,很多人只能通过考研这条路,才有机会进入高校任教。那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几所适合教育学考研的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上几所师范类的学校都很有实力,同时考试难度也不小大,大家如果报考这几所学校的话,还是要早点复习,多下点功夫才可以。来跟小编说说,你想报考哪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