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招生动态好兄弟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招生动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紧缺专业性比较好的人才。随着在职教育是逐渐的火起来,在职人员就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很多人觉得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的课程是很好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招生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北京师范学是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重点大学,并且该校也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以及该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近80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有哲学、易学两个专业有招生,开设了国学、易学、管理哲学等3门课程,这些课程都在北京上课,另外国学和管理哲学在重庆也有上课地点。这些课程在北京上课需要缴纳学费8.8万元,在重庆上课的应交学费5.8万元。  这些课程的报名条件是有硕士研究生、研修生、进修生、研修班学历或学位,还要有3年以上或管理经验,但有MBA、MPA、MPM或EMBA教育背景者优先录取。在报名后,学员不用参加入学考试,只要经过学校对报考人员个人资料的审查,通过后就能够进校参加课程学习。  当学员学完所有需要学习的课程,修满一定学分,通过学校对课程的考试,按照学校要求提交研修班结业论文,然后,就可以拿到北京师范大学颁发的相应证书。

禅说

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就业率居然这么低,和本科毕业生都没法比

作为985工程和双一流A类的北京师范大学,终于在2019年1月20日发布了2018年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虽然发布时间没坐上副班长的位置,但这也足够晚了。对于师范大学来说,家里有女孩子的家长,大多喜欢孩子去读师范,这样的话,孩子毕业以后就可以当老师了,过上安稳的生活。为了让家长们能了解学校的就业情况,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共有毕业生652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486人,本科生就业率为98.11%,公费师范生和非公费师范生分别占本科毕业人数的17.62%和82.38%,公费师范生就业率为100%;硕士毕业生为3384人,就业率为96.72%;博士毕业生为657人,就业率为92.24%。(注:本文就业率和就业数据的统计截至时间是2018年10月31日,下同)毕业生总体去向:本科生生中,公费师范生全部为签就业协议就业,非公费师范生以升学和出国为主,占比高达62%。硕士和博士生生则是以签约就业为主,占比分别高达66.25%和66.06%。国内升学:国内升学的本科毕业生就读的高校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或科院院所出国/境:除境深造的本科毕业生分布在2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去向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英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日本、荷兰、葡萄牙等。主要深造大学有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波士顿大学、慕尼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就业行业分布: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本科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须到中小学任教,所以签约单位所属行业为教育领域。本科非公费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行业主要为教育科研,IT/互联网/通信/电子,金融/银行/保险和政府/非营利机构。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行业集中在教育科研,政府/非营利机构,IT/互联网/通信/电子和金融/银行/保险。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属行业集中在教育科研,政府/非营利机构,广告/传媒/印刷出版和医药生物/医疗保健。就业单位性质:按照国家政策,本科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须到中小学教育领域服务。因此,本科公费师范毕业生的签约单位性质全部为中初教育单位。2018年本科非工费师范生签约单位主要有中初级教育单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主要有中初级教育单位、机关和国有企业。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主要有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机关。签约地域分布:018届毕业生签约地位东部的毕业生占64.84%,签约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毕业生占总签约毕业生的40.61%。签约地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分别占签约毕业生的9.94%和25.22%。本科毕业生中,公费师范生有81.51%签约到了西部地区,非公费师范生中,有72.24%的毕业生选择的是东部地区。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则是以高就业率留在东部地区,比例分别为72.88%和75.35%。待就业分析:截至到2018年10月31日,该校共有209名待就业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各院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就业率:通过就业率你会发现,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普遍非常好,而博士生则是两极分化,有的就业率非常好,有的就业率非常一般,这和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关系吧!总体数据来说,北京师范大学的就业率已经很不错了,作为师范类的头牌,学科实力国内几乎没有同样的学校可以匹敌的。好了,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就业情况,我们就说到这,对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就业率,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父母心

博士新生被搬新校?北师大回应:开学前具备入住条件

7月17日,一篇题为《巍巍师大,想说爱你不容易》在社交平台传开。文中学生反映,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的2018级博士新生在未被征求意见的情况下“被决定”在秋季开学(10月8日)搬往昌平校园G区。新校区不仅离本校有近3小时车程,有学生15日实地查看时还发现新校区仍在施工。一名2018级博士新生向澎湃新闻表示:“博士生还是都很想留在本部。”北师大官方微信公众号18日发文称,为解决2018级博士新生入住昌平校园G区的学习生活需求,学校对相关教师、学生在课程安排、通勤班车、餐饮医疗、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进行了统筹安排。目前,昌平校园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各项验收工作,开学前具备全面入住所需的条件,2018级博士新生将如期在10月8日报到。北师大宣传部向澎湃新闻证实,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为此事的官方回复,对2018级博士生新生入住昌平校园G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针对学生们普遍担心的通勤耗时,无法正常上课问题,北师大方面表示:“2018级博士新生课程尽可能在G区开设,目前公共外语、政治已完成课表调整;专业课(除实验类无法在G区开设的以外)由学部院系和研究生院协商,鼓励在G区开设。”而对于新校区学习资源短缺情况,学校回应称,图书馆将为昌平校园G区分馆入藏基础纸质文献20余万册,开通主馆与分馆文献通借通还服务,读者可在网上预约主馆文献,在分馆完成借还手续。此外,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等全部开放使用。在学生关心的通勤安全问题上,学校在校本部和昌平校园G区之间安排免费通勤车辆。澎湃新闻看到,从昌平校园到校本部每天从早上6:30到晚上8点共有8趟班车,而本部到新校区有10趟,时间延长到晚上11点。另外,昌平校园G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进出通过人脸识别或校园卡认证;校园安装有技防视频监控系统,学校安保部门24小时巡逻值守。学生宿舍楼门装有门禁系统,刷校园卡进入。对于空气质量安全,新校区甲醛超标问题,北师大则指出,昌平校园G区教室、宿舍的家具近日逐步进场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会邀请第三方专业权威环境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正式检测报告将向全校公开。对于学校的回复,博士新生群中424名博士新生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93.2%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迁往昌平校园,坚决留在本部,1.4%的学生表示愿意迁往昌平校园G区。(原标题:北师大回应“博士新生‘被搬’新校”:开学前具备入住条件)

星崎

北师大回应“博士新生‘被搬’新校”:开学前具备入住条件

7月17日,一篇题为《巍巍师大,想说爱你不容易》在社交平台传开。文中学生反映,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的2018级博士新生在未被征求意见的情况下“被决定”在秋季开学(10月8日)搬往昌平校园G区。新校区不仅离本校有近3小时车程,有学生15日实地查看时还发现新校区仍在施工。一名2018级博士新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博士生还是都很想留在本部。”北师大官方微信公众号18日发文称,为解决2018级博士新生入住昌平校园G区的学习生活需求,学校对相关教师、学生在课程安排、通勤班车、餐饮医疗、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进行了统筹安排。目前,昌平校园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各项验收工作,开学前具备全面入住所需的条件,2018级博士新生将如期在10月8日报到。北师大宣传部向澎湃新闻证实,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为此事的官方回复,对2018级博士生新生入住昌平校园G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针对学生们普遍担心的通勤耗时,无法正常上课问题,北师大方面表示:“2018级博士新生课程尽可能在G区开设,目前公共外语、政治已完成课表调整;专业课(除实验类无法在G区开设的以外)由学部院系和研究生院协商,鼓励在G区开设。”而对于新校区学习资源短缺情况,学校回应称,图书馆将为昌平校园G区分馆入藏基础纸质文献20余万册,开通主馆与分馆文献通借通还服务,读者可在网上预约主馆文献,在分馆完成借还手续。此外,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等全部开放使用。在学生关心的通勤安全问题上,学校在校本部和昌平校园G区之间安排免费通勤车辆。澎湃新闻看到,从昌平校园到校本部每天从早上6:30到晚上8点共有8趟班车,而本部到新校区有10趟,时间延长到晚上11点。另外,昌平校园G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进出通过人脸识别或校园卡认证;校园安装有技防视频监控系统,学校安保部门24小时巡逻值守。学生宿舍楼门装有门禁系统,刷校园卡进入。对于空气质量安全,新校区甲醛超标问题,北师大则指出,昌平校园G区教室、宿舍的家具近日逐步进场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会邀请第三方专业权威环境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正式检测报告将向全校公开。对于学校的回复,博士新生群中424名博士新生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93.2%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迁往昌平校园,坚决留在本部,1.4%的学生表示愿意迁往昌平校园G区。

其一能鸣

2020届艺考推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毛美娜老线上助力艺考生!

2020开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着全国上上下下的行业、区域。同样,此次疫情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上至教育部、各级教育厅和教育局,下至各高校和中小学,再到每一位家长和学生,都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为控制疫情发展,安全起见,原计划年后开展的艺考也随着疫情的蔓延,被迫推迟。近日,各大艺术院校纷纷发布艺考时间推迟公告。同样,延期开学的各大培训机构也纷纷将开展线上教学……目前数所学校都未接到具体通知。为了同学们不受疫情影响,在家也能安心备考,保持专业进度,中影人特别邀请各大院校教授专家开启线上公益课,课程不收取任何费用!!为在家的你专业保驾护航,并且也联合各大著名影星,教授助力2020届艺考生考出好成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毛美娜老师线上助力艺考生!毛美娜老师,菲律宾太历国立大学博士、泰国博仁大学社会科学与传媒学院外请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国内高校访问学者、北京联合大学表演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00:14万众一心,以艺抗疫!中影人收到来自众多名校专家教授以及业界明星大咖的祝福助力,愿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影人线上课程能够帮助各位艺考生凝心备考,实力迎考!

蜀山传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事宜的通知

北京师范大学关于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相关事宜的通知根据北京市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实际,为切实保障考生和涉考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降低感染风险,我校决定对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做出如下调整:1.非“申请-考核”制学部院系初试采取网络远程笔试方式进行,使用双机位进行远程视频监考。各单位将于6月1日后陆续发布网络远程笔试方案,请考生关注所报考学部院系网站,查看相关通知。2.“申请-考核”制学部院系考核工作将陆续开展,请考生关注所报考学部院系网站,查看相关通知。3.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具体招考方式由学部院系另行通知。4.复试将于6月中下旬开始,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进行,具体要求请考生关注所报考学部院系网站,查看相关通知。【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今有饥色

大学辅导员都要博士?那么,北师大硕士能有机会进大学当教师吗?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按照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通常大学的教学岗都是招收博士毕业生。从最近两三个月的2019届毕业生的招聘情况来看,博士已经成了大学任教的基本门槛,除了这个学历要求,好一点的大学往往还需要附加条件,比如博士毕业的学校层次,博士文章情况,乃至第一学历情况等。一句话,进入大学任教,门槛越发高了。甚至,一些高校招收辅导员也要求博士,比如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虽然是一所不错的大学,但还不是211,招收辅导员都要求博士。其实,江湖流传,不少二本院校辅导员都开始要求博士了,并非重邮一家而已。想一想,如果是211甚至985呢?重庆邮电大学校园那么,北师大硕士能有机会进大学当教师吗?北师大作为师范类中少有的985名校,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其中以优秀教师居多。无论从品牌、生源、培养质量等方方面面而言,北师大都是我国师范类大学之执牛耳者,也是内地大学中的一流名校,毕业生就业当然是很好使的。从毕业生的走向来看,北师大不少毕业生进入了教育类单位,主要进入中小学,也有小部分进入大学。根据《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有792人进入了中小学,占比35.33%,而进入大学的人数是158人,占比7.05%。北师大2018届硕士生签约单位统计也就是说,该校的硕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工作是并不少见的,虽然总比例不算高,但可行性是很大的。然而,按照当前的“行情”来看,北师大固然是一流大学,但硕士要进入高校工作,恐怕最大可能是进入不错的普通本科院校当辅导员,能不能当教师都够呛。当然,在普通本科院校这个体系,也是有较大差异的,不同院校的招聘要求也会有一定差异。北师大硕士应该有机会进入部分普通二本院校任教,当然,进三本院校当教师机会更大。其实北师大硕士更多的是进入了各地很不错的中学任教,包括国家级重点及省重点,担任高中科任老师。比如,在成都的一些中学,这几年就不断地有北师大的硕士毕业生进入这些中学任教,有些中学就是国家级重点中学或者省重点,比如双流棠湖中学,比如成都十二中(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等,进去都是很不错的教学岗位。你觉得大学辅导员该要求博士吗?北师大研究生毕业进入大学还是中学更好?

复来求之

本科+博士只需6年,北大试点的博士培养计划:真香还是加速内卷?

近日,知乎上一则题为「如何看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强基计划 6 年本博连读的火箭计划」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收获了超过 100 个回答。一如问题的火爆,这个被大家关注的「火箭计划」确实也十分劲爆,具体而言,这次被网友们热议的北大物院强基计划「3+X」培养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加速计划,本博共计 7 年;另一种是火箭计划,本博共计 6 年。两个计划的共通之处便是本科缩短为 3 年,保研申请从大三结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结束的暑假,区别在于火箭计划拿到博士学位只需要 3 年。试想一下,大家本科毕业需要 4 年,再读个硕士需要 3 年,加起来一共七年,而坐上火箭的北大物院学生,已经喜提博士学位。听起来,可不是真香吗?本博计划「真香」的背后,却是强基计划的遇冷6 年时光,拿到两个学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求之不得,但与看起来「真香」的培养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校「强基计划」的集体遇冷。2020 年 1 月 15 日,《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自 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将招生专业局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且探索本硕博连读,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即便存在上述这些优惠政策,试点高校「强基计划」的首届招生还是遭遇了大范围「的遇冷」,不少大学都发布了强基计划的补招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补招 9 个专业共 46 人,补招比为 21.9%;北京理工大学:补招 4 个专业 67 人,补招比为 44.6%;西安交通大学:补招 5 个专业 71 人,补招比为 33.8%;兰州大学:补招 6 个专业 65 人,补招比为 30.9%;南京大学:补招 6 个专业,补招人数不超过 69 人......然而,没有补招的高校也不等于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信息介绍,该校今年强基计划指标 120 人,但只录取了 64 人。至于北京大学这样的「世一大」是否招满了人数,由于没有公布招生计划,我们并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可以从 842 这个数字中自行品味一番。在「强基计划」招生遇冷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制定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培养计划也未尝不可,要是对来年的招生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止「火箭计划」,这些年来加速的博士培养对于博士培养而言,「火箭计划」无愧于火箭二字,6 年完成本博,喜提学位,除了北大物理学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也有类似的政策。根据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介绍,「鹿鸣书院强基班」将打通本硕博 3 个教育阶段,通过「3+5 本博直通」项目探索我国自主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方案,虽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是考虑到生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8 年也算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对于「鹿鸣书院强基班」的本科生而言,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实验室轮转;大二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学院提供相当于硕士生的研究和学习条件以及奖学金;大四通过博士开题报告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享受优越的博士奖学金。事实上,不止是「强基计划」的各种政策,近些年来,我国的博士培养计划一直在加速,硕博连读、直博生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硕博连读: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一般在硕士二年级时进行选拔。复旦大学直博生:全称为本科直博生,指在应届本科毕业后,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相比于本科毕业(4 年),再读完硕士(3 年),申请博士(4/5 年)而言,硕博连读(5-6 年)和直博(5 年)在培养时间上已经大大缩短。除了通过直博、硕博连读缩短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一些高校还明文缩短了博士生的最长有效修业年限。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今年 9 月份,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具体而言,自 2021 级起,将博士生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 8 年改为 6 年。随着「强基计划」培养计划的出炉,博士培养进一步加速,结果孰好孰坏,仍未可知。新学制:「真香」?还是加速「内卷」?制定培养方案是学校或者学院的职责,但是读本、攻博的还是学生本人,对于这样一个火箭般的培养计划,选择之前,着实需要好好权衡一番。毕竟,计划虽然香,但是真的可以按时毕业吗?可能,但是不要太过于乐观。在美国,博士生入学后十多年才毕业也是很正常的事。图片来源:NSF而在我国,根据一项调查数据,2011 年以来,北京大学每年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率均超过 40%,更有甚者,根据厦门大学 2015 年的官方数据,博士生延毕率超过 60%,这意味着许多博士生没有办法在规定的基本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除了可能的延毕问题,将 8 年乃至 10 年的本科、博士培养压缩到 6 年完成,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可想而知。近年来,博士生的心理状况一直是一个被大家热议的话题。2017 年,Science在线报道了一项精神健康调研的结果,发现 51% 的研究生存在轻度心理压力,32% 的研究生有罹患常见精神疾病的风险;图片来源:Science2019 年,Nature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 6300 名研究生中,有 36% 的研究生曾因为压力导致的抑郁寻求过外界的帮助,中国学生存在抑郁的比例甚至超过 4 成。对于「强基计划」培养的本科生而言,过大的学业压力是否会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虽然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依旧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来的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英才。抛开可能的延毕、抑郁问题,「火箭计划」的快速培养或许可以在未来的数年里培养出一批 23 岁、24 岁的博士,相比于其他培养渠道培养出的博士,这些「小博士」们争出了 3-4 年时间。要知道,对于就业而言,无疑是很大的优势。以厦大南强青年拔尖人才为例,计划明确对应征者的年龄做出了规定,B 类人才不超过 33 周岁。图片来源:厦门大学还在为毕业苦苦挣扎的诸位,闻到内卷的气息了吗?

不主常声

网课半年后,我妈说:这辈子,我就没这么期待过上班

11月7日,第十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变与不变——让云端的孩子拥有美好童年”为主题,邀请了海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观察者及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以寻求后疫情时代下家庭教育发展的变与不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教学将孩子的学校生活逼进了家庭,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了不少,但我们能看到无数父母的吐槽:“希望赶紧开课,把这魔猴儿给送回学校......”“我再也不想陪孩子上网课了......”“以前觉得上班好辛苦,陪孩子上网课半年,我好想上班。”......可以看到,疫情之下,父母开始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时间、状态、习惯,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学界乃至社会关于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声音——童年经历和人生发展有些什么样的隐秘关系?疫情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挑战是什么?后疫情时代的家庭教育新趋势?家庭如何面对不确定性超越确定性?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届论坛邀请了数位海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学专家和知名人士共同展开深度研讨。主论坛:7日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及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共话“教育的本质”。朱永新对话俞敏洪:教育的本质从左至右为湖南卫视主持人张丹丹、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及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朱永新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人能够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俞敏洪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一个人成功和快乐,是让一个人有良知和良心。而关于疫情之下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朱永新说道:“在学校教育产生之前,尤其是在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之前,人们大部分是在家庭里面接受教育的,所以几千年的教育历程,主要发生在家庭。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以后,它把社会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到一个被称之为叫学校的地方,教师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所以很多父母亲退居二线,拱手相让了教育权。但这次疫情的出现证明了家庭教育正在王者归来,尽管孩子们通过网络,通过线上接收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和课程,但是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父母的陪伴、监督、指导、关心下在进行的。”俞敏洪认同了朱永新的观点,但也补充道,“这一次疫情其实只是让家长更加意识到了在家庭教育中间的问题。但家长们自己,也包括社会本身,并没有为家庭教育提出一整套的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方法。很多家长只是在焦虑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孩子相处,该怎么样跟孩子建立一种更加亲密的关系,也是一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能够确信的是,家庭教育一定是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闭环的。”除了圆桌对话,还有四位嘉宾围绕相关话题,做了精彩的主旨分享,旨在帮助家长开启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大门,让孩子在后疫情时代拥有更美好的童年,让孩子看到成长的意义,从容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解琪:《2020年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总经理解琪疫情对每个人都带来了影响,对于父母和孩子而言,可能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在一起,但这个相处的时光到底是美好还是挑战?当孩子不能去学校上课,在家里进行线上上课的时候,对这些家长来说是考验还是幸福?针对上述问题,新东方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内,通过18000份家长问卷及部分家庭的定性调研,最终输出了这份《2020年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从解琪的分享中可以看到,疫情这段经历让每一个家长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重新审视亲子关系。“我们乐观地发现,大部分家长不再以简单的“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69.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优秀最重要的含义,还有65%的家长认为乐观积极是优秀非常重要的标志。”杨雄:AI时代,我们如何做家长?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00后的社会化过程,父母、老师权威不断下降,由此也体现了我们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在AI时代做父母的人必须要认知到孩子认知上的一些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之下,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分享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父母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再去死记硬背。人脑容量有限,我们提倡是有效学习。不要让孩子做非常愚笨的、重复的动作。第二,虽然人类的深度思考现在机器赶不上,但是有朝一日可能会赶上,所以在AI时代,我们主张ACE学习法。A是审美,C是创新,E就是我们移情、共情的能力。ACE的学习法是对抗电脑机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在AI时代要鼓励孩子自己多做决定。在后疫情文化时代,共同交流、共同成长是符合正向发展的理论。第三,高技术时代我们必须要用高情感来平衡。因为现在人脑和电脑,科技和人性的这种发展比赛,家长是跟着考试走,逼着孩子回答问题做作业会更加精准,甚至0.1分都会决定你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AI时代用一种高情感来对抗它,使得孩子心理的平衡,就不会出现高坠。王殿军:重塑评价系统,回归教育本质清华附中校长、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在《重塑评价系统,回归教育本质》主题演讲中,王殿军谈到了自己对评价体系的看法,在它看来,重塑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撬动中国教育,朝着正确方向走的一个支点。应该改变只用分数评人、选人的单一评价体系,不要让分数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必须要建立多维度、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体系。“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全面成长,回归教育本质,拔尖创新人才辈出,中国才能够决胜未来。”李明舜:新时代家庭观与儿童的家庭保护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法学教授李明舜家庭保护和教育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儿童的家庭保护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儿童家庭保护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而我们在对儿童家庭保护中要注意:一个是家庭保护的基础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再一个注意保护权益的全面性和人身保护的优先性。在上午的论坛中,几位专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家庭教育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及超越确定性,怎样守护孩子美好童年,帮助孩子寻找成长意义、从容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下午的平行论坛则分为了儿童发展论坛、父母成长论坛、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三个分论坛。多位专家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助力孩子成长,支持孩子在后疫情时代拥有别样的童年。儿童发展论坛:在儿童发展论坛中,演讲嘉宾们从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依托,引导观众读懂孩子,用发展的眼光陪伴孩子成长,探寻孩子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沈奕斐: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副教授沈奕斐沈奕斐主任在分享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后喻时代”,她谈到,“中国正在快速地进入到后喻时代。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父母去教育孩子,甚至父母会受孩子影响。”现在父母们会发现,孩子的物质需求已经被极大的满足,他们更注重精神的需求,更在乎社交,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在加强。他们会求新求变,最后他的价值观非常多元。但与此同时他为了寻找自我,又很容易站立场。这是年轻一代在后喻时代容易出现的特征。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无法助力孩子成长的。孩子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父母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很多时候是社会带来的问题。我们的确无法改变整体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今天所努力的方向是我们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喘息的空间。我们每一个人去打开那个小口,能够让他看得到未来,万物有缝隙,那是光之来处。陈默:读懂孩子,从走近孩子开始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陈默专家分享了自己对现在家庭教育里最大问题的看法:“有人问我,现在家庭教育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跟他说,焦虑。九个焦虑的妈,一个焦虑的爸,他说妈妈为什么焦虑呢?宏观来看,是因为有一个观念在作祟,这个观念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问过很多孩子,你印象当中对妈妈讲的哪句话印象最深?孩子说:抓紧点,快一点,抓紧点,快一点。人如果长期被催逼会有两端表现。一端就会成为强迫性,什么事情都要追求一个完美,做得不好拉自己头发的小孩也有,写字要写得像印刷体一样;到了高中定了很高的目标,但是高目标往往伴随高焦虑,最后学校去不了,高考前情况变得一塌糊涂。这种情况实在太多了。另一端就是没动力,什么都不干。”王小骞:用发展的眼光陪孩子一起成长原央视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王小骞专家分享了“用发展的眼光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四字方法:听、塑、教、爱。听。父母应该懂得倾听自己的孩子,如果一个人没有被听到,没有被理解,没有被尊重,时间久了之后孩子就不愿意再跟你聊了。塑。有人说性格是天生的,其实只有天生的气质秉性,性格是在后天父母塑造出来的。只有把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调动起来,才能省大心。教。左半边底下一个小孩,上面有两个叉。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大人手持教鞭打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所以我们很多的中国父母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爱。父母觉醒,成为孩子最强大的支持系统。繁体的“愛”,是用手捧着一颗心。用善意的态度养育我们的孩子,去爱我们的孩子,去输出有健康度的爱。刘文利:儿童教育与性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利什么时候开始性教育?关于这个问题,刘文利教授有自己的见解:“当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就会说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了,当你告诉他他是从哪儿来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给他讲这些知识了。男女生第二性征的出现,我们也需要事先告诉孩子青春期有这些变化。这里也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性教育一定不是妈妈的专职,对女儿的性教育也不是只有妈妈才能去说,爸爸也要去说,而且有研究证据表明,如果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都跟孩子谈性这件事,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你想让你的孩子安全吗?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吗?你想让你的孩子幸福吗?那你就跟他谈‘性’,这是一个可以拉进亲子关系的重要黏合剂。”父母成长论坛父母成长论坛是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教养等多角度探讨了当下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关凌:育儿是一场自我的修行中国内地女演员、主持人关凌关凌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故事:“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我也想一碗水端平,但根本就端不平,因为我觉得每个孩子想要的不一样。二胎的家庭更像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当中他会学会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去处理冲突,缓和关系。所以没必要着急端平,我们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矛盾,毕竟他们相互陪伴的时间远远超过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席瑞:自我价值感的培养——浅谈儿童失败教育奇葩说辩手席瑞席瑞在演讲中分享了三个亲子关系沟通的方法:1、 自我说服配套认知协调。最高级的说服,往往都是自我说服,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说服者,孩子长到一定地位,不可能不明白事理。2、 不带情绪地沟通情绪。情绪会点燃情绪,你可以非常冷静地告诉他,“我不带情绪,但是我很生气”。3、自私让你的理由更可信。沟通的方式不应该是继续套上为你好这种修辞,更可能是可以直接跟孩子说。比如穿秋裤这件事,我们可以说“妈妈不知道你冷不冷,但是妈妈觉得今天挺冷的,你可不可以穿秋裤,你穿秋裤不是为了你自己暖不暖和,你可以为了不让我担忧,为了不让我记挂你,把秋裤穿上”。王龙玺:家庭视角下的性与性别平等教育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性教育技术顾问王龙玺在《家庭视角下的性与性别平等教育》主题分享中,王龙玺提到了良好的性与性别教育三原则:第一个原则,多样性。如果你多去看国外儿童性教育的绘本的时候,你会发现国外很多绘本都会出现残障孩子,比如说推着轮椅,或者拐杖的形象,这就是一个多样性的展现,让孩子从小理解人是多样的,有残障群体,有非残障群体。第二个原则,普遍性。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好,都可以变得更好,都可以去享受生命里非常美好的东西。第三个原则,流动性。我们的一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今天这个时代,有人能把孩子一生都关在笼子里,保持他不受任何的污染和不经历任何的挫折。我们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最核心的让孩子知道即便是经历过痛苦,也可以从中走出来,并且重新面向未来的勇气。银娟:如何开启孩子的屏幕智慧中国文化部特聘心理学专家银娟关于网络使用成瘾,银娟认为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屏幕智慧模范,她建议:1、 和孩子有电子世界的交流和对话。作为孩子网络使用的一个督导者,不仅是帮助孩子控制使用时间,更要和孩子有电子世界的交流和对话。父母可以名正言顺地跟孩子说,我会时常了解一下你在网络上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了解孩子,而且是和他有密切关系的同学,那么他在网上干什么,我们都是一起去了解,同时对这种网络行为进行探讨,并且导入一个正向的认知。2、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之美。我们有意识地去安排生活,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一起去看博物馆,一起去参加画展等等,甚至在家里一起吃一顿饭,这些生活事件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温度。通过你的付出,孩子发现了时间与空间的风景,无形中,孩子学会了感知人和世间的关系,人和现实的关系,感受现实的热情和家里这个优美环境的一种调和。这也是我们说的精神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人在社会中生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在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中,嘉宾们探讨了面对“风险社会”,学校和社会如何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佟新:面对“风险社会”,我们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佟新在佟新教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她的建议:“适应信息社会教育的出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回到生命本身——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这是人最基本的生物性。另外就是要成为一个有助人能力的人。人是要有社会性的,通过社会性他才觉得自我有价值。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己的能动性,能够在家里获得一种自主,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能够有助他人的,能够有思想创造的能力,他就是一个未来不害怕任何风险的人。社会的转型到今天信息社会,它一定是有未来的。它的未来远比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要大。只要孩子的内在动力被发掘出来,他未来的潜能就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孩子,给他更充分的信任,给他更多的空间,让他真正发现自己内在渴望。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黄辛隐:中小学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苏州大学教授黄辛隐苏州大学教授黄辛隐分别从纵和横两个部分给大家介绍了心理健康的三级网络:“在纵向方面,首先出场的是第一个层次——中小学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这个层级走到第二步,就是中小学专门的心理辅导室,还有一大批专职和兼职的心理老师们;再朝上走,还有一个特别的、区域性的专业机构。横向方面,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在街道和社区有很多苏老师的分站,这使得家长们如果有一些对心理关注的需求,或者有一些困惑烦恼的时候,在很近的地方就可以找到能够帮助你的人;再朝上,就是各个县市区都有指导的分中心。”古典:如何助力孩子的每次成长跃迁中国职业生涯教育专家、新精英生涯执行总裁古典π是个无理数,它叫无限不循环。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无限不循环的,我们怎么样在无限不循环的世界穿过迷茫,持续得越来越好,把不确定性从风险变成一种机会,那就是π的技能。未来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除了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热情技能。这个技能能帮助他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些可能性,让他在切换人生重大的节点时有一种苍蝇的勇气。这样的人在不确定的时代会涌生,这就是π型人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和技能找到自己的可能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要做的事情吗?代颖:用青春陪护童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线上教育公益组织成员代颖代颖通过自己的线上教育公益项目,对教育有了更多维度的理解:“首先是时间维度,我作为一个个体,我过往的教育经历塑造成了现在的我,然后我再把我的价值和理念传递给其他的人,让他们在未来的时候也能成为更好的大家的样子。第二个是空间维度,我们说教育就是在学校上课,或者说自己看书,或者怎么样,我更倾向于把它理解成家庭、学校、社会各个主体去同时进行的一个系统化的东西。第三个是情感和价值维度。教育的核心是人,它的对象、进行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人,所以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是他们自己想去学,而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学,然后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学生,像要求学生一样要求自己。”作为教育行业领军企业,新东方始终关注并努力推动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自2008年举办首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至今,新东方一直坚持投入,利用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将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的先进理念和教育观点传播到千万家庭。迄今为止,历经十二年连续发展的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已成为国内家庭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论坛活动之一。在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节点,新东方依然大力投入举办第十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试图将更多唤醒更多中国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推动不同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我们期待全社会共同发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孩子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于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成立于2008年10月,隶属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通过家庭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培训、智慧父母课程、儿童青少年素质培养、亲子体验营、专业测评及辅导等项目提升父母科学养育能力,为中国家庭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服务。THE END

未信

翟天临事件背后的电影教育:表演班博士班频现,高学历明星崩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刘远航2003年,周传基跟自己曾经的学生张会军通信,谈电影教育问题。当时,周传基已经78岁,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老教授,曾经带出过张艺谋和陈凯歌等知名导演,张会军则刚刚被任命为北京电影学院新一任院长。艺考生离开北电之后,周传基坚持四处讲课,也自己办学。进入到新世纪,这位老先生感觉到了某种变化,社会上对于明星的追捧更加热烈,各类的表演培训班应运而生。性格鲜明的他在给新任校长的信里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下电影学院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教育质量下降,特别是表演系,已经成为社会名利场的前站。“一些普通影迷水平的家伙,居然想染指电影教育事业。君不见现在到处是那些表演野鸡班、博士野鸡班。”周传基言辞激烈,并将矛头直接指向北电。“现在人人都在办那赚钱的野鸡表演班,这不能不说北京电影学院是罪魁祸首。”时间转眼过去16年。今年2月,青年演员翟天临在一次直播中表示自己不知道知网是什么,这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招来了外界的普遍质疑。“高学历明星”一直是翟天临公共形象的一个支点。而明星的“人设”崩塌背后,是公众对于教育公平和学术规范的隐忧,由此牵扯出艺术教育的问题。周传基那封言辞激烈的信被重新找了出来,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问题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翟天临“表演型人才和高端学术之间存在这种矛盾性,艺术教育的规范度还需要更好地提升。从教学角度说,这几年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急功近利和学术失范的问题。还有就是如何看待人才培养的艺术性和综合性,以及文化水准等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著名导演、北电退休教授谢飞也发表了文章,对比国外的专业院校,并对艺术创作专业开设理论研究型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北京电影)学院多年来的博士教学实践不仅没出现什么杰出优秀的理论人才,博士论着被出版和引用的也属极少数。低劣、抄袭的现象倒是常有发现。”风起青萍回过头看,2003年的确是一个关键的拐点。好莱坞和港台影视剧借由多种渠道参与了大陆流行文化的塑形,张艺谋的《英雄》则为持续低迷的国产电影市场点燃了“大片”时代的序幕。电影究竟是艺术还是商品的二元论争被文化产业的属性所取代。在电影工业和流行市场的驱动下,明星和偶像的生产机制开始成型。这一年对于翟天临来说同样重要。年仅15岁的他被杜琪峰看中,主演了后者监制的青春文艺片《少年往事》。翟天临随影片剧组参加了当年的金马奖和法国南特电影节,算是有了一个足够耀眼的演艺起点。外部环境的变换,使得电影工业对于专业教育提出了要求。事实上,校园内部的波动同样剧烈。在此之前,北京电影学院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实践它的精英教育模式,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在20~30人。但随着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在这一年的正式毕业,大众教育开始显露出它真正的面目。以北电表演系为例,1999年,在本科班之外,开设高职班,招收40人,对于文化课的要求更低。2003年,北电成立高职学院,表演系的高职班人数井喷式增长,多达190人,是第一次开设高职班时人数的近5倍。人数的井喷背后,是社会上对于艺考的持续升温。文化课的要求低,许多学生在高考无望后,选择走艺考的“捷径”。到了2006年,也就是翟天临参加考试的那一年,北电表演系的报考人数已经突破6700人,比前一年增长20%。后来翟天临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高考时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激增的招生人数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既有的办学方式形成了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师资问题,当时学院里的一位老教授就曾透露,学院的在职教师人数严重不足,78级只有20多个学生,既有的师资加上外请的各个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足以保证教学质量。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戏剧影视学这个领域有点陷入无序状态,大家千军万马都要往这挤,在这个领域要占有资源,占用学位资源,就出问题,良莠不齐,并没有把精英化的人真正地推上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正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除了师资问题,还有教学场地、排练场所、课程安排、教学实践、学生管理等诸多问题。同时,大批学生的未来去向也成了表演教学必须要顾及的因素。张会军在上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之初就带着团队到美国进行考察,访问了九所大学和传媒学院。进行总结的时候,他也提到了教学形式的改变和硬件设备的升级。一方面是怎么教,但另一方面,教授的对象已然发生变化。做“为人民服务的表演艺术家”,这曾是北京电影学院对于表演系学生的期待,但现在,这些学生们对未来的期盼是成为明星和偶像。与扩招几乎同步开始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想象与实践。2003年,“985”工程二期建设开始启动,创建一流和先进院校成为笼罩在众多高等院校头顶的核心命题。与此同时,国内许多综合院校纷纷上马,成立了影视专业。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一所专业院校,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在当时的语境下,也响应国家号召,迈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电影专业院校的步伐。这一年,北电被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然而,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学院刚刚提出要开展博士教学的时候,谢飞是反对的,他认为北京电影学院还不具备教学基础。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主管单位的要求下,博士越招越多。谢飞虽然只有本科学历,但也只好开始招博士。后来翟天临的博士生导师陈浥也属于这种情况。他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82届本科毕业生,而表演系第一次招收硕士生是1991年。“至于学位,由于特有的‘一刀切’,电影学的教师被要求和其他领域的教师一样必须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才能获得高级职称,因而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电影创作博士的学位教育,常常令来访的外国同行目瞪口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这样写道。失落的剪辑系2003年春天,老教授周传基的支气管炎发展到了肺气肿,只好听从医生的建议,离开北京,在云南养病。那时候,他已经在云南艺术学院任教,安于一隅。对于高校里的许多变化,他有自己的态度。周传基感到愤怒。在表演系持续火热的时候,他一直主张设立的剪辑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早在1981年,他刚刚到北京电影学院任教的时候,就开始为此发声。剪辑当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直接影响着一部电影的节奏、运动、空间和时间,在周传基看来,这几乎是电影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的关键,也是其区别于文学和戏剧的原因所在,它甚至与演员的表演也有关系。熟悉电影剪辑是国外许多演员的基本素质。当时,北京电影学院没有剪辑系,也没有训练学生掌握实际剪辑艺术技巧的课程,只开了一堂蒙太奇理论课。但在国外,情况大不相同。美国设有电影学院或系科的大学,都有剪辑系或课程,南斯拉夫和澳大利亚的影视院校对此同样重视。周传基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影创作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剪辑的重要性,也是因为中国的制片制度允许导演参与剪辑,由此降低了剪辑师的存在感。他曾经到国外跟电影教育界的同行交流,对方听闻中国的电影专业院校没有剪辑系的时候,大为惊异。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也就是北京电影学院初创的时候,民族电影事业把好莱坞电影逐出了国内市场,消除了它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此后,前苏联教育模式引入中国,直接影响了电影学院的科系建制,表演系就是一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提到,国外大部分电影学院都没有表演系,或是相关专业。因为,在美国学表演,其实默认的就是舞台表演,所以美国绝大多数的表演专业都设在戏剧学院内,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舞台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影视演员不是一个与学科、学历挂钩的行业,大量演员都非科班出身,两夺奥斯卡影后的朱迪-福斯特虽是耶鲁毕业的学霸明星,但在成为学霸前就作为童星出道多年。美国多所高校设立影视表演类专业,但并无博士学位可供攻读,一般都是硕士到顶。而北京电影学院则选择了别样的路径,1955年11月,由前苏联专家主持授课,以培养师资为重点,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学员都是各电影制片厂的在职干部,学制二年。第二年6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专业设置为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和放映师范专修科。摄影系的老师郑国恩后来回忆,56级学生入学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师资。学校党委安排他担任老师,但当时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太少,很是为难。组织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先顶上,“技巧部分基本按苏联专家的原样讲”。最后,他临危受命,走上了讲台。到了80年代初,北京电影学院的科系设置基本沿袭了五六十年代的架构。然而,电影创作和理论领域的快速进展,包括“第五代”导演的出现和电影语言现代化的讨论,让剪辑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1981年,电影局召开了全国首届电影剪辑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尴尬的创作博士2010年,国产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增幅超过60%。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建校60周年校庆,周传基被授予“中国电影教育贡献奖”。与此同时,翟天临从表演系本科毕业,并作为免试推荐生,继续攻读研究生,专业是电影艺术创作及理论。他的演艺事业也开始进入正轨,在电视剧《孽债2》中担任主角。也是在2010年,艺术学学科建设迎来了关键的节点。国务院学科目录调整工作组即将把艺术学从文艺学中脱离出来,使其升级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关的专家学者研讨升级方案,前后开了不下十次的会。门类下面如何设置一级学科,当时就有争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正阳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姑且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张道一和仲呈祥这样长期研究艺术学的老教授,另一派是像谢飞这样从事具体的艺术教育的专家。分歧有很多,比如要不要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之外,设置一个统一的艺术学理论。其中在东南大学召开的那次论证会上,争论尤为激烈。周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也参与了讨论。在他看来,当艺术学开始走向成熟、变成学科门类的时候,理论的建树作为一个顶梁柱,和各个艺术形式,包括电影、音乐、美术等等,和这些形式的技能技巧是相互支撑的。“事实也证明,没有综合性的艺术理论,那么这一学科发展长远来说就会堕入到偏见里头,人们会觉得艺术不就是表演、唱歌和跳舞么?”周星说。“以表演来说,它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因为大部分的演员是靠观察生活和悟性得来的,和理论性的学历研究有区别,体系性的理论提升可能需要高手。”赵正阳的观点与此类似。“比如像翟天临这个人,主要依靠的还是经验,他要完成一个两级的思维升级,把自己的表演经验先给它碎片化,形成碎片,然后再把这个逻辑往上升到二级的逻辑,从技术和技巧上升到理论。这个过程中,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东西,所以难度其实更大。”经过不断的论证,艺术学学科的顶层设计因此确立,2011年,它正式成为中国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分别是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表演和电影学作为二级学科,隶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事实的发展造成了一定数量的人,根本没有学过艺术,最后却成了艺术学博士。”赵正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另一方面,是有创作经验的人成了艺术学博士,但却很难形成有效的理论成果。“从创作领域来获取博士学位的人,他们做出的一些成果,大部分不具有非常大的令人公认的这种学术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院校的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周星认为,学校还有教育指导部门必须严格地控制和要求。“如果你只是让画家来评学画画的,用演员来评学表演的,虽然他画得好,表演也好,但是忘了学理层面的标准,就会偷工减料,学生也会陷入自我满足,就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