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从小到大上学都是可以住宿舍的,为什么到了研究生怎么突然就不行了呢?别急,分析我们放在后面,还是先看看有哪些不提供宿舍的院校吧!不然好不容易考上研了,等到开学时才发现没地方住,你只能哭唧唧了~0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实行住宿申请制,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02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地点在北京的专业学位硕士生不解决住宿;培养地点在珠海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在珠海安排住宿;定向就业的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不解决住宿。03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为全日制125100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以及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除少数民族骨干、强军计划)的考生,不提供宿舍。04复旦大学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面向西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等专项外,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05南开大学对于只面向非应届生招生的专业学位(一般指的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律不提供住宿。06清华大学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解决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或者录取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住宿。 08厦门大学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类别的研究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和定向新疆高校培养博士学历师资计划的新生除外)不安排住宿。09暨南大学录取类别为非全日制定向,考生档案不转入学校,学校也不接受户口转入、不提供奖学金、住宿、公费医疗和就业派遣。10安徽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后,不享受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助研津贴,原则上学校不安排住宿。11深圳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这些高校为什么不提供住宿呢?1、政策上的改变①随着国家政策的接连出台,专硕越来越受到考生和社会的认可,因此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也逐年增长。②扩招已经是大趋势,往年通常控制在5%左右。从20年开始扩招比例高达20%多。而且扩招以专硕为主,导致专硕人数势必井喷增长。2、一线城市报考人数多出现宿舍不足的情况多数是一线大城市,那里寸土寸金,盖宿舍楼的成本很大。在短时间无法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僧多粥少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报考人数多,扩招多,房价贵,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宿舍急需不足。怎么看目标学校是否提供住宿?提不提供住宿一般会在招简里面说明!举个例子:想知道北京林业大学提供宿舍不?在浏览器搜索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找到2021招生简章!拉到最下面住宿安排,就可以看到了~想要考研的小伙伴们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招生简章关于住宿的说明。如果不提供住宿的话,还要考虑一下经济成本这个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投资型的东西,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前期多花点钱也还是值得的。你们觉得呢?图文来源于:中公考研网
要想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保研这条路可走。保研,即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前提是本科母校具有推免生资格。全国2600多所普通高校,具有保研资格的本科高校共366所,这些大学基本上是原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这是部分双一流大学2018保研率数据。为什么有的大学,如中科大、上海交大保研率30%以上,上海大学、辽宁大学却不足10%?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各大学的推免生名额:(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三)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从教育部文件规定可以看出,一所大学是否获批设立“研究生院”是该大学保研率高低的关键!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保研率15%左右,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保研率5%左右,非211高校则更少,只有2%。被批准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及批准时间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即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1、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二、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22所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2、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合并8、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4、清华大学研究生院5、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7、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9、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1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1、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2、南开大学研究生院13、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14、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5、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合并17、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6、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18、南京大学研究生院19、浙江大学研究生院20、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1、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3、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以上为首批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3-2=21所三、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第二批试办研究生院的10所高校:22、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3、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4、同济大学研究生院25、东北大学研究生院26、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7、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8、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9、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31、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四、1986年4月,教育部批准全国第三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32、北方交通大学研究生院33、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34、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35、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36、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37、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8、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3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40、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41、山东大学研究生院42、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3、湖南大学研究生院44、中南大学研究生院45、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46、四川大学研究生院47、重庆大学研究生院48、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49、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1、兰州大学研究生院52、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53、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五、2002年5月27日,教育部批准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54、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55、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六、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1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注:1、1999年11月26日成立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成员单位有34个,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原33所高等学校正式研究生院合并为31所。3、因为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实际上早已形成(教育部批准)两地分别独立办学的格局,所以,到目前为止,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为56所+3所=59所。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提醒:设立“研究生院”是要经教育部批准的,目前只有上面59所。其他未经教育部批准的,应该叫“研究生部”。个别大学将自己的“研究生部”改名为“研究生学院”。这些研究生学院,虽然是合法的,但保研率极低。“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学院”,天壤之别~
这两天,高校学生正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报到。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今年秋季开学和往年相比有所不同,高校推出了一些防疫之举。不过,有人担心,新生如果没有家长陪同能否顺利完成报到,军训改在校内进行科目会不会有所调整,师生在校内的日常生活又如何保障呢?今天我们就请高校相关人士来一一解答。问题1:今秋高校怎么迎新?高校迎新是新生入校的第一印象,但今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学校的措施可能比较严格,比如,有的学校不允许让家长送孩子进校门。那么,学校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让迎新工作既热烈又能确保学生安全呢?迎新突出“暖”主题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王逸鸣进入9月,我们学校本科和研究生新生陆续报到。为了给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让家长放心,今年学校的迎新工作特别突出“暖”主题。此前,各院系已提前点对点联系到了每一位新生,指导新生做好健康监测和入学报到准备。各院系为每一名新生指定了专门的老师作为联系人,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做好到校前的准备。今年,学校通过燕园云战“疫”信息报送平台和新生报到系统,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每日健康状况和入学报到的防疫信息,简化新生报到当日的手续。学校基于学生的健康状况、所在地和主要轨迹,审核学生到校报到条件,核验学生到校前7日内的核酸检测结果,为学生生成绿色的到校报到通行证,学生持绿色到校通行证入校。因疫情原因无法按时到校报到的新生,院系老师会指导学生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注册。根据学生在新生入学报到系统中填报的信息,学校会安排工作人员到相应的机场、火车站接学生到学校。学校设立一站式报到站和缓冲区。一站式报到站突出“暖”主题,现场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布置,营造出热情、欢快的气氛。受疫情影响,今年随行的新生家长,需要在缓冲区停留,让学生自己前往所在院系展位办理报到注册,领取校园卡、洗澡卡等物品。在报到展位,有新生班主任、第二班主任、院系辅导员和学生志愿者迎接新生。届时,校园卡服务中心、动力中心等部门会在一站式报到站设立工作台,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9月1日,学校设立了新生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等助学金到卡后再交学费。学校招募了百余名迎新志愿者,设置了数十个迎新服务站和党员工作站,可以确保11292名本科、研究生新生顺利完成报到。新生报到时,有老师、学生志愿者现场协助新生搬运行李,办理住宿相关事宜,因疫情不能陪同孩子到校报到的家长们完全可以放心。如果所带生活物品不全,新生可以到校内生活超市购买被褥、床单、脸盆、暖瓶等必需品。问题2:今年高校军训有何变化?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今年高校军训都在各自校内进行。与往年相比,在校内开展的军训有何不同?取消人员聚集训练科目北京化工大学武装部部长学工部副部长 韩悦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校军训最大的变化是改在校内进行。我们学校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按“严格防控、按纲施训、科学设计、增强体验”原则,制定了专门的军训方案。今年我们学校的军训时间是8月18日至31日,涉及2019级的3589名学生。去年同期,学校承担了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开天辟地”方阵训练任务,为了集中承训力量高质量完成国庆任务,故决定将2019级学生军训推迟至今年进行;2020级学生军训计划于2021年5月进行。训练场地为昌平校区主体育场(含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与昌平区南口镇规划三路。考虑到军训时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与南口镇政府沟通,在军训期间对此路段实施封闭管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今年军训场地面积比往年扩大了2.5倍。参训学生在密集阶段要求戴口罩,在训练间距达到1.5米以上时方可摘口罩。今年,在遵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学校的军训取消了开训仪式、结训仪式、队列行进等可能产生人员聚集的科目,取而代之的是各连分散性地进行军训动员,同时,增加了战场医疗救护、基础战术、核生化防护、军事定向等体验性科目。此外,军训强化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的学习,通过内务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干净整洁的校园居住环境。另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变化是,往年由北京市军训办派遣教官承担训练任务,今年的承训任务由我们学校73名退役的在校大学生士兵承担。他们提前返校,并接受封闭式培训。他们在返校前14天均未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军训开始前,全体参训师生都填写了身体情况普查表,不宜参加军训的学生予以免训或者缓训。军训期间,学校安排了96名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师、学院辅导员、校医院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在现场驻训处置突发情况。学校严格实行“持证参训”制度,所有人员必须持训练证或工作证进入训练场,临时出入人员必须进行实名登记,严格审查。全部参训师生每天都要进行体温“晨午晚检”,并如实上报。训练区域、饮水点、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学校每日会派专人进行消杀。问题3:师生日常生活服务如何保障?高校师生人数较多,快递、就餐等生活需求大,学校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师生日常生活服务呢?设置快递收发集散区北京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林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我们学校将全力做好师生员工生活服务保障工作。学校后勤部门加大了校园卫生清理力度,对校园内教室、办公室、学生公寓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对校园内公共区域物体表面及空调等设备设施进行预防性消毒。同时,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做到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学校延长了浴室使用时间,鼓励师生错峰洗浴,校内浴室、卫生间等区域要进行多次消杀并及时通风。此外,校园运行班车每日会消毒两次,并根据乘客人数变化随时调整车次。学校餐饮部门从就餐、人员、采购、食品加工、销售、后厨、清洗、消毒等多个环节入手,制定了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通过设置定点食堂就餐方式,有效实现师生就餐与家属、员工就餐分离,避免人群交叉。为保障师生员工就餐环境安全,学校采取了体温检测、适度限流、消杀清洁、设置一米线、增加隔离板、定时通风、增加食品化验频次等多种措施,同时,禁止校内食堂采购海产品、销售生冷食品,增加食品器具的消杀频次,有效阻断病毒输入校园。由于师生员工接收快递的生活需求较大,学校允许快递员进入校园,但在校内设立了快递收发集散区域,每天会对快递货品及存放区域进行全面消杀。所有进入校园的快递员需要进行信息登记备案,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和登记制度。快递车须有序摆放,确保道路畅通。校内超市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顾客进行体温检测,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同时积极补充各类货品,尤其是口罩、消毒湿巾等防护及消杀用品,为广大师生、家属提供充足物资保障的同时,创造安心的购物环境。校内菜市场积极拓展采购渠道,做好鲜肉、粮油、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解决在校居民吃菜问题;严格落实“厂场挂钩、批零挂钩”协议,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做好食品安全台账登记工作;建立商户每日登记制度,严格做好卫生清理和消杀工作。问题4:开学后文化生活丰富吗?开学后,高校实施“相对封闭式管理”,提倡学生“非必要不出校”,在这种要求下,学校会组织学生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呢?学生活动很精彩北京林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姚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在京高校迎来特殊开学季。为了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营造温馨美好的校园氛围,我们学校将结合上半年疫情防控经验,立足校园疫情防控与学生学习生活,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充实精彩。开学后,学校将在云端发力,持续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引领。通过组织团支部、学生骨干以线上方式参与相关网络主题教育、“青年大学习”、微团课等,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坚定抗疫必胜信念。受疫情影响,教学“一课堂”与活动“二课堂”的开展面临挑战,我们学校将积极探索创新常规活动模式,利用线上平台的交互性优势,开展内容多样、趣味精彩、安全可行的线上活动。学生社团将持续开展,同学们乐于参与的“缤纷社团季”等涉及校园文化、创新实践、志愿服务的各类活动也将延续,通过原创推送、创意H5、漫画、互动页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予以呈现。立足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学校还将通过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校团委和学生会将继续引导各类学生社团进行线上打卡等活动,组织学生们以“自律+他律”的互动方式开展互助学习、锻炼督促、规律作息、笔记分享等,帮助大家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总之,在“相对封闭式管理”的新要求下,我们学校会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常规活动进行创新性改进,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们安心、舒心、放心地学习、生活。问题5:遇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在学生返校、开学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比如,学生在当地没有做核酸检测,或者,有些学生会因为普通感冒或其他原因出现发热症状。遇到这些情况,学校有何预案进行快速处置、科学处置?开辟“临时健康观察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医院院长 王晓红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特殊情况,我们学校建立了《新冠肺炎突发病例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医学观察点管理规范》等相关应急和管理制度,并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开学证明查验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如果学校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各部门第一发现人(知情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报校医院和所在部门,而校医院和所在部门也要立即上报学校防控办。届时,学校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升级校园防控管理措施。同时,由校医院负责上报区卫健委及区疾控中心,并在区疾控中心专业指导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密切接触者,所涉及区域终末消毒,对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及宣教。针对一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在当地进行核酸检测的外地返校生,我们学校会统一安排学生完成这项工作,以减少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前往医疗机构检测带来的风险。学生也可以到学校联系的由卫健部门认可的医学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目前,学校已准备了百余个房间用作“临时健康观察区”,满足师生健康观察所需。学校要求在校师生每日监测体温,如果出现咳嗽、发热、腹泻、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报告,并由相关单位安排其有序就诊,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校医院专家组将对有可疑症状人员进行有无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评估。经评估无风险的,可以在校医院正常就诊,就诊后居家或在学校的健康观察区居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至症状消失。对于体温达到或超过37.3℃的人员或不能排除感染风险的,学校将启动相关工作应急预案,将发热人员立即安排至临时健康观察区观察,并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按要求转运至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当日接诊医生或值班人员负责追踪诊断情况并详细记录。如经诊断为非新冠病例,返回学校后将在学校的临时健康观察区居住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返回宿舍。
每个学生都要经历非常多的考试,一生大考、小考不断,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一次提升,有的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月考,水平测试。还的直接决定你以后的发展方向,例如:中考、高考,研究生生考试。每一次考试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高考之后很多人都觉得松了一口气,终于解放了,但是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学历是相当重要的。后来又有人选择了考研,考研难度与高考相差无几,但是考研的优势在于你对大学已经有了了解,填报志愿更加的得心应手。考研择校不可小看,今天给大家要说的就是报考难度“最小”的两所研究生院,凭借位置超神,考上就业很有福。这两所研究生院的名字是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和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位于经济发达的北京海淀区,并且在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是首批成为211工程的建设大学。学校的前身由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地质系组成实力相当不错。北京林业大学属于我国的211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成为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并且还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发展迅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高级人才。这两所大学的研究生院实力都相当不错,但是由于名气的原因,每年的报考分数线不是很高,相比于其他重点大学研究生院,这两所研究生院性价比是相当高的。在考研路上,也要努力哦!
新生们,收好这份“大学生活攻略”【迈好大学第一步】开栏的话闯过高考,又一批新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在这里,他们将面对与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舞台、更宽的视野,也将遇到从前生活中未曾有过的烦恼与困惑。大学第一步,该如何迈好?大学怎样读,才能不负自己不负韶华?本报今起推出《迈好大学第一步》专栏,通过问卷调研等形式全方位梳理大学新生在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时的担心、困惑、不安或是忧虑,从学业发展、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生涯规划等角度,邀请新生班主任、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学长学姐以及宿管老师们答疑解惑,为大一新生提供最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大学生活攻略”。在大学校园,拿什么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成为不少大一新生心里的问号。“大学新生,想问你几个问题”,近日,光明日报教育部·光明微教育向大一新生发起线上调查和问题征集。关心专业学习、担心宿舍关系、憧憬校园恋爱……一个个留言,充满了年轻的韵律,也写满了选择的焦虑。我们约请新生班主任、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宿管老师和学长聊聊他们眼中的大学第一年,告诉你美好而充实的大学生活究竟什么样。新生班主任说:遇到问题别憋着,学会问学会打听“大学是一个过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问题。具体到大一这一年,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的调适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师于超已经是第三次担任新生班主任了。在他看来,调适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大学以什么样的姿态度过。“比如说学习上,大学更需要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有一些孩子比较习惯于被管着被督着,如果再内向一些、不太愿意交流,就会很茫然、陷入懈怠情绪中。大学课程一环扣一环,后续再想发力,难度比较大。”于超说。于超坦言,大一本身就是不断试错、调适的过程,要树立“遇到问题不可怕”的心态:“从学校到学院、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从对个人学业上、经济上的帮助,再到心理方面的疏导,都有着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同学们出现问题不要憋着,也不要哭着跟爸妈打电话,而是要想办法找到合理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人。”“踏入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是一个‘织网’的过程,学会织学习的网、人际关系的网。”对于如何找到正确的人,于超给出两点建议,“要学会问、学会打听。一是同学们都愿意跟同龄人交流,要多找几个同龄人、多听几个人的意见,生活轨迹不只是一种,要学会甄别、选择适合自己的意见。二是不要只问同龄人,还要找到对口的负责人员,比如专业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他们的经验更多,可能看问题透彻一点,也会给出不同角度的建议”。专业课老师说:规划好每一天的生活,尽一切可能纵深探索该怎么合理选课、如何适应专业学习、挂科了怎么办……新生的困惑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专业学习上。“大学生活精彩纷呈,但学业专业仍是绝大多数同学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大家要规划好每一天的生活。”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王嫄建议,在专业学习上,新生们应建立由“广”到“精”,由“横向”到“纵向”的概念,“对于学业和兴趣,要尽一切可能地纵深探索、学精学细、做真做实。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深入,可以从参加和备战重要的学科竞赛开始、可以从进入导师实验室打杂开始、可以从积极参与所有学术报告与报告人交流开始、可以从去图书馆把专业课相关书籍读三遍以上开始、可以从向每一位任课老师请教自己感兴趣或听不懂的知识点开始,甚至可以从与一位学霸的交流沟通开始。”“对于生涯长远规划,要开阔眼界,结合社会实践、学业学习、广泛阅读、学生活动等多元生动实践,逐渐找到与个人兴趣契合、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交汇点,以此为基础,尽早进行生涯规划,动态优化生涯规划。”王嫄说。辅导员说: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是大学必修课高考失利了,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学的专业是被调剂的,我并不喜欢;很担心开学后新的环境,不知该如何和大家相处……问题征集过程中,“挫败感”成为一些新生挥之不去的阴霾情绪。“不管你即将进入的是否是你理想中的学校或专业,只要进入校园,就要忘掉曾经的自己,重新开始。”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李玚建议,“大学和中学有很大差异,第一次学习从未接触过的专业课、第一次离开父母温暖怀抱过集体生活,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希望同学们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成功或失败情绪中,尽快适应新环境。”在李玚看来,自主学习,独立生活非常重要:“大学并不像同学们想的那样轻松,面对厚厚的课本、看不懂的专业名词、快速的授课进度,大家可能会产生些许挫败感。这是大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请不要担心,在大学里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大家的必修课。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越努力越幸运,希望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希望同学们能学会理解,懂得宽容:“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都不相同。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希望大家能换位思考,做到三思而后行,有任何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可以联系自己的辅导员。对你们来说,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样很重要。”宿管老师说:学会利用学校资源,积极融入校园生活大学生活很重要的一个场景是“宿舍”。在这里,新生们会遇到要相处四年的室友,将面临新的生活环境,也可能遇到未曾想过的生活摩擦。“从高中走向大学,全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会让不少新同学有一个不断适应、调适的过程。”在清华大学学生社区中心学生公寓区事务科副科长谢晨看来,除了学业挑战外,大一新生们在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在生活上,除了部分有住校经验的新生外,很多新生在独立生活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宿舍卫生如何打扫、个人衣物怎么洗,都需要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有的新生还会遇到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问题。而在社会交往方面,大学会遇到新的老师、同学,还有要朝夕相伴四年的室友,如何建立亲密的社会关系,也是新生们需要面对的。”如何提升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谢晨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快速熟悉。每年在入校前,很多学校都会给新生发放生活指南,并在学校相关公众号上对一些校园生活场景等进行介绍,清华在入校后还会给每位新生赠送一本《我是新生》的书籍。新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前熟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积极融入。入校后,我们的社区德育助理和公寓管理员会进行新生住宿安全教育、开展楼宇间的素质拓展活动等,使新生快速了解公寓生活安全技能,并融入校园生活,大家可以和舍友积极参与,同时也塑造了宿舍间的良好关系。三是要学会沟通。新生入校,难免会遇到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不要害怕,积极跟管理员、相关老师沟通,相信适应期很快就会过去。”学长学姐说: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能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总有一些话题属于同龄人。我该如何选择社团?宿舍室友如何和谐相处?所爱之人在哪一个转角才能遇到……一个个充满选择焦虑的问题,成为新生们最想跟学长学姐交流的话题。“不少‘才艺小白’加入了社团,在师长前辈的教导下,成了社团达人,拥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之前‘大门不出、两腿不迈’的宅男宅女,在大学图书馆、实验室中,‘宅’出了一份又一份科研成果;被家长念叨‘满脑子就想着玩’的同学在大学中也能玩出花样,创业当上老板,带着一大帮人在‘玩’中赚钱。”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苏晖阳看来,大学其实是一个踏入多元社会的“换乘站”,无论是哪一种选择,细细躬耕、脚踏实地,都照样能够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若是自怨自艾、沦为‘佛系少年’,看似‘躲过了一劫’,实则是抛弃了自己的选择权,变成了一根随波逐流的‘海草’。”苏晖阳笑言。如何摆脱这些焦虑?过一个充实自在的大学生活?苏晖阳说,和“不再焦虑”的学长学姐交谈,大家都会谈到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坚定、拼搏和不服输:“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无论走的道路是否如原先设想一致,只要坚定信心,不断奋斗,定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奋斗出精彩无悔的大学生活。”(本报记者 邓 晖 晋浩天)【编辑:田博群】
刚刚,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公布了!具体如下:分数线说明:北京林业大学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形式及要求等内容,将视疫情发展,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进行安排,并通过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微信和各招生学院网站及时对外发布;北京林业大学拟接收调剂考生的学科专业信息也会根据工作安排通过上述方式及时进行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耐心等待后续通知。各位考生复试加油! 我们在北林等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2021年春节期间,共有41.63万学子留校过年。各高校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施策,做好留校师生生活服务保障与关心关爱工作,让师生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春节。2月2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了各地和高校关心关爱春节留校师生有关情况。一起来看各高校的暖心举措——细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安全一是加强校园管理与值班值守。高校加强领导带班与部门单位值班值守,随时做好应急处突准备,注重与各部门联防联控。把好校门关,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校内各重点场所严格进出登记、体温检测,确保应急情况下活动轨迹全过程可追溯。坚持校园安全、消防巡查,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对校园公共场所及物品进行环境采样和科学消杀,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及隔离场所准备。开展冬春季常见传染病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天津大学建立“应急处置岗”、“人员状态监控岗”、“防疫培训管理岗”三类岗位人员管理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在校园人流量大的场所配置了防疫应急包,内含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必要应急物资。二是做好师生员工健康状况监测。高校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督促师生每日填报个人健康状况,对留校师生重点人群加强监测,确保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动态实时掌握,做到留校师生底数清、情况明。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分析学生食堂就餐、宿舍出入、在校情况,精准、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华中农业大学坚持晨午晚检,要求学生每天三次提交体温等健康数据。周到细致做好生活服务保障让师生生活学习无忧一是吃得暖心。高校根据留校师生人数,开放足够的供餐区域,食堂菜品供应丰富,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订餐,确保饭菜质量及浓浓的“年味”,满足师生节日需求。二是住得舒心。校园宿舍水电、暖气、网络、保洁、维修等服务保障不断线,值班员24小时在岗值班,留校学生集中住宿、统一管理。中南大学留校师生成立临时党支部,辅导员与学生同吃住,宿舍设置公共移动图书角、共享运动器材区,为留校学生提供图书、瑜伽垫、握力器、哑铃、跳绳等在宿舍内使用。新疆大学在公寓楼为学生配备饮水机、微波炉、电饭煲等设施,购置春联、中国结、窗花等迎新春物品,为留校学生精心筹备新春佳节。三是学得安心。学校图书馆、教室、公共自习室、公共科研平台、实验室等科研学习场所假期保持正常开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组建留校学生学习互助小组,开展学习打卡活动,组织导师开展在线辅导,指导留校学生学习和科研。四是动得随心。学校开放体育馆、操场等运动场所,满足留校师生锻炼需求。北京林业大学开放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和田径场等室外场馆及健身器械,晚上6点至10点田径场开放灯光。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体育打卡类活动,线上组织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活动。五是买得顺心。校园超市保持开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活物资和年货,保障师生假期快递收发顺畅。东北林业大学开设快递收放消毒专用柜(箱),对外卖快递进行2次消杀。清华大学力保学校超市、菜市场、理发店、快递等服务场所不停业,并加强进货渠道和价格管理,稳定校内市场供应和物价。六是医得放心。高校医院门诊保持假期每日开放,保障留校师生员工的日常医疗服务需求。中国政法大学校医院完善医疗保障各项措施,方便留校学生进行各项检查及慢病取药,医药护在岗提供24小时急诊值班,发布防疫及科普宣传文章进行宣教。华中师范大学与属地政府和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常态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与定点医院建立应急处置绿色通道,及时响应学生就医需求。七是玩得开心。高校组织系列文体活动,丰富留校学生生活。东华大学推出“寒假十课”线上课程、《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会等“云上”课堂,组织社团联合开展舞蹈教学、武术训练、书画练习、歌曲演唱等线上线下文体艺术活动。武汉理工大学在集中住宿区设置休闲娱乐室,配备电视、音响等设备,满足学生文娱活动需要。关注思想与心理动态引导师生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一是关注心理状态。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全天候在线提供心理支持服务,指导留校学生做好心理调适。辅导员密切关注留校学生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对留校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深度辅导和谈心谈话,缓解留校思乡情绪,疏导因学业困难、生活突遭变故、失恋等特殊情况造成的心理压力,及时解决学生想法和诉求。留校学生春节期间能够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络,与师长交流思想,进行适当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心情愉悦。宿舍室友之间的相互照料,学院老师的关心问候,后勤人员的周到细致,让留校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浓浓温情。总体上,留校学生心理状况平稳,人际交往和谐,表现出乐观舒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关注思想动态。高校通过网络、电视、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积极引导师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民生、合理规划假期生活。留校师生为自己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抗疫大局做出贡献而自豪,看到国家防控举措得当、全国疫情形势好转进一步激发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师生中产生热烈反响,纷纷表示“三牛精神”深入人心,“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愿以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留校研究生春节期间大多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尽快弥补2020年因疫情耽误的科研进度。高年级学生留校期间主要关注毕业论文撰写及就业实习相关信息。低年级学生留校期间更关注自身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总体上,留校师生整体思想状况乐观向上、健康平稳,心系祖国家乡,主动关注、客观理性看待国内国际重要事件和社会热点,明辨是非、积极发声弘扬正能量。精心暖心组织春节活动让师生欢乐祥和过春节一是精心准备除夕年夜饭和春节用餐。高校为留校师生提供免费除夕年夜饭及丰富春节用餐。东南大学除夕至年初二为留校师生免费供应三餐,为春节留校学生发放生活及餐费补贴。广西大学推出年夜饭包厢和外卖服务,精心设计特色菜谱,每天供应一百多个类别餐饮品种。内蒙古大学用红灯笼、新年寄语、气球、贴画等装饰布置餐厅环境,增添用餐的节日氛围。二是暖心组织慰问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春节前夕走访慰问留校学生和春节坚守岗位的教职员工,通过发放慰问信、餐券、购物券和礼品礼包等形式送去学校的关心,并致以暖心问候和新春祝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贴,增设勤工助学岗位,做到精准资助。浙江大学校领导除夕与留校学生座谈,派送春节慰问礼包。南京农业大学为留校师生发放了7天免费用餐、免费上网、赠送电费等慰问礼包。华南理工大学为近千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返乡路费补助和冬衣补助。三是营造浓郁春节氛围。高校在确保安全基础上为留校学生精心谋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春节活动,让师生感受到春节的喜庆和温馨,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春节。北京大学线上线下举办302场主题活动,包括书写春联、观看春晚、宿舍走访、暖心谈话等。西南大学开展新春“牛乐坊”沙龙、线上云拜年、年味寝室评选、春节特色售卖、除夕送饺子等多彩年味活动。中国药科大学设立留校党员“先锋示范岗”,举办留校师生迎新春联欢会、“墨香四溢迎新春”写春联剪窗花、“最美宿舍迎新春”劳动教育、“光影流年”观影等春节活动。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师生同拍“全家福”、传统文化展演等新春文化活动,分批次组织全体留校学生参加新春团圆宴,现场连线家人亲朋共祝春节。周到细致、精心暖心温暖不断线关心不断档让留校师生体会如在家般的温暖为各高校的暖心守护点赞更多教育信息
导语: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不仅仅是对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自己以后基本上有基本的条件可以在社会上打拼,也代表自己比别人少走一些弯路。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全国排名前五的林业类大学,其中北京林业大学排名第一,不知道这五所高校中有没有你的学校?排名第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在实力上:有教授238人、副教授525人,博士生导师229人,硕士生导师65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1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评价:非常好的学校,距离北大清华很近,可以利用北大和清华的资源,学校很自由,老师基本不管,校园活动非常丰富,比周围的农大,矿大,语言大学都丰富。排名第二——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教育部三方共建高校。学校的实力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评价:211院校,找工作的时候有加分。校园环境很好,住宿条件一般,本科八人寝室。排名第三——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高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院士7人,江苏特聘教授14人,正高职称240人,副高职称410人,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实力: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评价:环境好,交通方便,但是学术水平很一般,尤其是交通工程专业,其实老师的整体水平都挺高的。排名第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湖南省的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湖南省第一个拥有研究生院的省属高校,也是一所以林业科学为特色的综合型大学。学校的实力有:有教授248人,副教授668人,博士生导师82人,硕士生导师535人,1个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有2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1个湖南省重点一级学科。评价:学校环境很好,在长沙的中心 ,学校一本院校专业在全国都排名前几。师资力量雄厚,餐厅6个,有的上下楼。排名第五——西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发展的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的实力:教授100人、副教授299人,研究生导师有7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6人,硕士生导师650人,6个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评价:学校环境好,教学设备好 ,教师队伍好,学校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总结:这五所林业类高校是全国排名前五的大学,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北京林业大学,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科建设都比很多的211高校强,并且地理位置也好,在志愿填报中是比较受考生青睐的。最后,对于今天的全国排名前五的林业类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排名第一,有你的学校么,你们有什么看法,评论区留言评论!
开栏的话闯过高考,又一批新生即将步入大学校园。在这里,他们将面对与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舞台、更宽的视野,也将遇到从前生活中未曾有过的烦恼与困惑。大学第一步,该如何迈好?大学怎样读,才能不负自己不负韶华?本报今起推出《迈好大学第一步》专栏,通过问卷调研等形式全方位梳理大学新生在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时的担心、困惑、不安或是忧虑,从学业发展、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生涯规划等角度,邀请新生班主任、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学长学姐以及宿管老师们答疑解惑,为大一新生提供最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大学生活攻略”。在大学校园,拿什么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成为不少大一新生心里的问号。“大学新生,想问你几个问题”,近日,光明日报教育部·光明微教育向大一新生发起线上调查和问题征集。关心专业学习、担心宿舍关系、憧憬校园恋爱……一个个留言,充满了年轻的韵律,也写满了选择的焦虑。我们约请新生班主任、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宿管老师和学长聊聊他们眼中的大学第一年,告诉你美好而充实的大学生活究竟什么样。新生班主任说:遇到问题别憋着,学会问学会打听“大学是一个过程,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问题。具体到大一这一年,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的调适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师于超已经是第三次担任新生班主任了。在他看来,调适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大学以什么样的姿态度过。“比如说学习上,大学更需要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有一些孩子比较习惯于被管着被督着,如果再内向一些、不太愿意交流,就会很茫然、陷入懈怠情绪中。大学课程一环扣一环,后续再想发力,难度比较大。”于超说。于超坦言,大一本身就是不断试错、调适的过程,要树立“遇到问题不可怕”的心态:“从学校到学院、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从对个人学业上、经济上的帮助,再到心理方面的疏导,都有着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同学们出现问题不要憋着,也不要哭着跟爸妈打电话,而是要想办法找到合理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人。”“踏入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的社会,是一个‘织网’的过程,学会织学习的网、人际关系的网。”对于如何找到正确的人,于超给出两点建议,“要学会问、学会打听。一是同学们都愿意跟同龄人交流,要多找几个同龄人、多听几个人的意见,生活轨迹不只是一种,要学会甄别、选择适合自己的意见。二是不要只问同龄人,还要找到对口的负责人员,比如专业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他们的经验更多,可能看问题透彻一点,也会给出不同角度的建议”。专业课老师说:规划好每一天的生活,尽一切可能纵深探索该怎么合理选课、如何适应专业学习、挂科了怎么办……新生的困惑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专业学习上。“大学生活精彩纷呈,但学业专业仍是绝大多数同学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大家要规划好每一天的生活。”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王嫄建议,在专业学习上,新生们应建立由“广”到“精”,由“横向”到“纵向”的概念,“对于学业和兴趣,要尽一切可能地纵深探索、学精学细、做真做实。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深入,可以从参加和备战重要的学科竞赛开始、可以从进入导师实验室打杂开始、可以从积极参与所有学术报告与报告人交流开始、可以从去图书馆把专业课相关书籍读三遍以上开始、可以从向每一位任课老师请教自己感兴趣或听不懂的知识点开始,甚至可以从与一位学霸的交流沟通开始。”“对于生涯长远规划,要开阔眼界,结合社会实践、学业学习、广泛阅读、学生活动等多元生动实践,逐渐找到与个人兴趣契合、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交汇点,以此为基础,尽早进行生涯规划,动态优化生涯规划。”王嫄说。辅导员说: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是大学必修课高考失利了,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学的专业是被调剂的,我并不喜欢;很担心开学后新的环境,不知该如何和大家相处……问题征集过程中,“挫败感”成为一些新生挥之不去的阴霾情绪。“不管你即将进入的是否是你理想中的学校或专业,只要进入校园,就要忘掉曾经的自己,重新开始。”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辅导员李玚建议,“大学和中学有很大差异,第一次学习从未接触过的专业课、第一次离开父母温暖怀抱过集体生活,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希望同学们不要沉浸在过去的成功或失败情绪中,尽快适应新环境。”在李玚看来,自主学习,独立生活非常重要:“大学并不像同学们想的那样轻松,面对厚厚的课本、看不懂的专业名词、快速的授课进度,大家可能会产生些许挫败感。这是大多数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请不要担心,在大学里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大家的必修课。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越努力越幸运,希望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希望同学们能学会理解,懂得宽容:“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都不相同。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希望大家能换位思考,做到三思而后行,有任何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可以联系自己的辅导员。对你们来说,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样很重要。”宿管老师说:学会利用学校资源,积极融入校园生活大学生活很重要的一个场景是“宿舍”。在这里,新生们会遇到要相处四年的室友,将面临新的生活环境,也可能遇到未曾想过的生活摩擦。“从高中走向大学,全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会让不少新同学有一个不断适应、调适的过程。”在清华大学学生社区中心学生公寓区事务科副科长谢晨看来,除了学业挑战外,大一新生们在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在生活上,除了部分有住校经验的新生外,很多新生在独立生活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宿舍卫生如何打扫、个人衣物怎么洗,都需要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有的新生还会遇到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问题。而在社会交往方面,大学会遇到新的老师、同学,还有要朝夕相伴四年的室友,如何建立亲密的社会关系,也是新生们需要面对的。”如何提升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谢晨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快速熟悉。每年在入校前,很多学校都会给新生发放生活指南,并在学校相关公众号上对一些校园生活场景等进行介绍,清华在入校后还会给每位新生赠送一本《我是新生》的书籍。新生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前熟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积极融入。入校后,我们的社区德育助理和公寓管理员会进行新生住宿安全教育、开展楼宇间的素质拓展活动等,使新生快速了解公寓生活安全技能,并融入校园生活,大家可以和舍友积极参与,同时也塑造了宿舍间的良好关系。三是要学会沟通。新生入校,难免会遇到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不要害怕,积极跟管理员、相关老师沟通,相信适应期很快就会过去。”学长学姐说: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能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总有一些话题属于同龄人。我该如何选择社团?宿舍室友如何和谐相处?所爱之人在哪一个转角才能遇到……一个个充满选择焦虑的问题,成为新生们最想跟学长学姐交流的话题。“不少‘才艺小白’加入了社团,在师长前辈的教导下,成了社团达人,拥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之前‘大门不出、两腿不迈’的宅男宅女,在大学图书馆、实验室中,‘宅’出了一份又一份科研成果;被家长念叨‘满脑子就想着玩’的同学在大学中也能玩出花样,创业当上老板,带着一大帮人在‘玩’中赚钱。”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苏晖阳看来,大学其实是一个踏入多元社会的“换乘站”,无论是哪一种选择,细细躬耕、脚踏实地,都照样能够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若是自怨自艾、沦为‘佛系少年’,看似‘躲过了一劫’,实则是抛弃了自己的选择权,变成了一根随波逐流的‘海草’。”苏晖阳笑言。如何摆脱这些焦虑?过一个充实自在的大学生活?苏晖阳说,和“不再焦虑”的学长学姐交谈,大家都会谈到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坚定、拼搏和不服输:“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无论走的道路是否如原先设想一致,只要坚定信心,不断奋斗,定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奋斗出精彩无悔的大学生活。”(来源:光明日报)
“请求考虑一下需要做实验的理工科硕博士们吧……”听到“大学开学时间继续后延”的消息,生物科学专业研三硕士生陈子旭(化名)所在的同学群里又一次“炸”了。想到自己被疫情搁置的实验、论文,陈子旭垂下头,再一次陷入焦灼。之前,看到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陈子旭原以为,离回校不远了。然而,3月13日,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谈及高校开学问题时,明确表示,由于高校开学涉及大量跨省流动,因此开学时间要继续后延。对于文科、商科的学生来说,延期开学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对像陈子旭这样面临毕业的理工类硕博生(需做实验)来说,可能意味着,他们会错过最佳的实验时间,从而导致论文受到影响,无法按时毕业……在这个“加长版寒假”里,这些“学霸”们也曾焦虑,也曾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寂静的黑夜中寻找曙光。不过,有学生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焦虑期”后,心态逐渐淡然,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段难得的反思、积累和沉淀的时间。“也许被耽误的东西会有很多,实在不行就再来一年”。“错过一季再等一年”的园林实验两个月以来,思祺每天都在惦记自己学校实验室那些花儿。她是园林科学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两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研究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这是一项生物技术实验,我要寻找导致其自交不亲和的关键基因,并验证该基因功能,为植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据了解,这项实验只能在植物花期的时候才能进行。思祺的实验材料是她去年八月亲手种植的两个苗床的花卉。两个苗床大约1000盆,平时需要浇水施肥,这个过程通常需要花费思祺一上午的时间。栽培过程中,土壤的条件、浇水施肥的多少,都会影响到花朵的质量及实验成败,一个实验重复五六次、七八次,都已是常态。1月19日,思祺发现一些苗子已经开了花,她担心开花太多会消耗植物的营养,特意在春节回家前剪掉了一些花朵,期待在2月2号返回实验室时,看到盛开的花卉。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回到家没几天,思祺就接连收到了推迟开学和实验室关闭的通知。当时她就慌了。“我的苗怎么办,谁来给它们浇水施肥?”思祺的同学群里也“炸了”,大家都在担心自己实验室的苗子。从不失眠的思祺一连几天难以入睡。不幸中的万幸,学校还有“守花人”。目前,思祺的导师会去实验室帮她照看苗子,剪下一些花朵,尽量延长植被的花期。导师还会给她发来苗子的照片,让她安心。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沈应柏也在扮演“守花人”角色。“导师帮学生照顾苗子,不是这个假期才有的事情,以往学生们回家过年,都是老师在帮忙照看,只是今年这个‘假期’格外长。”近段时间以来,沈应柏每周都会去实验室两到三次,给学生的植物浇水、施肥,如果有苗子长得不好,还要配制一些营养液,为植物补充营养。此外,他还负责检查实验室的设备,看看低温冰箱内有无异常、各个电源接口有没有发热现象等,避免疫情期间出现其他问题。“有部分同学的实验受影响还挺大的。”沈应柏说,有些学生在回家前就把种子播下了,原计划等过完年重返学校的时候,植物正好能长到适合做实验的程度,现在都被疫情耽搁。一些植物花期有限,对于这部分植物,沈应柏会帮学生收好种子,等学生能返校的前几周,再帮他们把种子种下,尽量缩短学生的实验周期。渴望回归实验室“从导师发来的照片看,现在花朵还很旺盛,但不知道两三个星期后,它们是否还活着。”思祺说,她养的花卉是二年生植物,花期很短,只在二三月份开放,到了夏天,由于不耐热,花朵会枯萎。”如果这批花卉枯萎,思祺过去半年为实验做的一切准备都将付之东流。她需要在八月重新种植一批花卉,等待来年花开。“我现在做的实验都是直接跟毕业挂钩的,而这种花卉只能在特定的时候种植,特定的时候开花,一耽误就是一年。”那个时候,延期毕业可能将是思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和思祺一样陷入困境的硕博生不在少数。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在学研究生(包含硕士和博士)共计286.4万人。其中,园林、生物、化学等专业成了受实验室关闭影响的“重灾区”。“可不可以让具备防疫条件的硕博士生先回去做实验啊?这次疫情太突然了,好多人在家没条件,连毕业论文都写不了,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学生……”陈子旭的同学群里,悲观情绪弥漫。记者从多位硕士博士生处了解到,研究生毕业会参考其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长时间的延误,对今年、明年毕业的硕博生,尤其是需要做实验的,影响最大。课题实验无法开展,而时间紧,任务重,研究任务完不成,可能直接影响到毕业。“他们的课题可不是和本科毕设一样,说改就能改的。”“博士小论文返修的情况是最惨的。再不进实验室就黄了……”陈子旭听说自己的学长中,有人博三了文章还要返稿,“他们已经延稿一次了,现在实验不能做,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打击。”在“高校开学时间继续后延”这条新闻下,记者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这样一条评论:“请考虑低风险地区硕博生先回低风险地区实验室,尤其家校同在低风险地区的硕博生可以先回实验室,拉动实验进展正常化。”这条评论获得了2000多个点赞。记者了解到,针对今年的特殊状况,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已发下通知,今年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有两次机会可以答辩,六月一次七月一次,六月份实验完不成的学生还可以参加七月的答辩。“已经听说今年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会有两次答辩机会,但我是明年毕业的学生,还不知道明年的状况会如何。”思祺说。沈应柏也希望,在学生的安全状况不受影响、不妨碍防疫成果的条件下,能够陆续安排科研状况紧急的毕业生回到实验室。无法返校的日子里,沈应柏要求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多看论文,手里有数据的学生多看数据,没有数据的就好好制定开学后的研究计划,想想每一步怎么做,提高开学后的科研效率。除了这些,沈应柏没有给学生布置太多任务。“二十来岁正是活泼的时候,疫情期间困在家里,难免会焦虑,这个时候老师就尽量不要加重他们的焦虑。”同时,沈应柏还安慰学生“实验品没了可以再种,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后来,在学校开通了远程数据库资源后,思祺常常登录知网、施普林格、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等网站查找文献、处理数据,试图通过这些方式补充知识,缓解疫情期间所要面对的科研停滞压力。“我自己也会重新分析一下之前的实验数据,确实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但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思祺形容,每次想做实验而不能做的时候,都想给自己配上一个土拔鼠尖叫的表情包。浇不灭的科研心还有一部分硕博士、科研人员不甘心,想方设法把实验进行了下去。和大家一样,由于疫情突然,没来得及把数据从办公室带出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的实验和研究都陷入停滞。“这个数据也没有,那个数据也没有,工作怎么进行啊?”卢静主要从事古鱼类学研究,她手里有项任务比较要紧——一个新发现的古代鱼类标本,原本计划年后开始着手研究。而在家没有设备、没有仪器,没法扫描,后续研究根本无从谈起。“这完全是一个新的东西,可能之前没有人发现过。我很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细节和特点?”卢静告诉记者,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虽然没有“KPI”的压力,但本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驱动着她把研究进行下去。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卢静联系到外地一家已逐渐复工的提供扫描和三维形态数据获取的公司。她思考再三决定,把这个珍贵的古鱼标本寄给对方,“远程把实验给做了。”即便如此,卢静还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因为需要看标本内部非常细节的结构,对精度和对比度的要求会很高,那么哪台仪器的精度和对比度适合扫描这个标本?确定仪器后,标本怎么扫描?需要什么样的实验条件?应该设置什么参数、曝光多少秒、曝光多少张图像……对方拿到标本之后,双方就开了一轮视频会议,讨论这些问题。正常情况下,卢静在实验现场,能够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参数设置和实验条件,而“远程实验”中,只能通过多次视频会议去调整实验,以保证效果。直到确认完所有的数字“切片”能够基本满足要求,拿到几十个“G”的实验数据后,卢静才松了口气——研究终于能继续下去了。和卢静不同,得益于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偏软件和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李天一的科研不需要特殊设备,在这个“超长版假期”,他也开启了远程科研。与往常不同的是,远程科研下的他首先需要将自己的电脑连接上实验室电脑。“和直接在实验室还是不一样,会出现延迟、甚至看不到图形界面的情况。”而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三年级的张阳阳需要解决的则是更为基础的问题。这些年,他所从事的研究是团簇全局最优结构的搜索与电子结构、化学成键分析,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模拟。张阳阳家住江西南昌一个小山村。早上六点半,天刚蒙蒙亮,张阳阳匆匆吃过早饭,裹上棉袄,来到楼顶天台开始一天的忙碌。“我家条件不好,家里没有网,疫情期间都是蹭邻居家的网。”但大多数时候,在张阳阳家里接收的信号都不好,楼顶天台则能达到满格。那里几乎是一片废墟,之前施工留下的瓷砖瓦片碎了一地。两个月来,这片破旧的小天地就是张阳阳的科研地点。张阳阳“蹭网”进行科研的天台,他在这里完成了多篇论文写作。天台没有合适的书桌和椅子,张阳阳索性在那里放了张木质小板凳,工作的时候就把笔记本电脑放在双腿上,不停敲代码,进行编程计算。“一天从早到晚,敲键盘的手都是冰凉的。腰酸背痛,双腿麻木,经常感觉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这样的条件,张阳阳并不以为苦。只要能够做科研,他心里就是兴奋的、踏实的。等待柳暗花明的时刻实际上,除了实验无法进行、硬件设施不完善之外,“居家科研”的硕博士们还要面临心态上的挑战。效率低下是首要问题。卢静描述自己在家的状态:“刚刚工作了一会儿,突然看到什么东西就想去收拾一下……”加上疫情刚暴发那段时间,卢静每天都关注新闻中疫情变化情况,看着数字的跳动,情绪会受到极大干扰,紧张、焦虑一股脑涌来。北京林业大学的硕士生张桐也有类似的焦虑。张桐说,不同于在实验室的状态,在家工作会比较容易分心,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打断思路。“父母动不动就送来牛奶或水果,问我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或者是同学来了个微信,我回复一条,接着就聊起来了,再刷刷微博抖音,很快一个小时就过去了。”“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张桐集结了有着相似问题的队友,开始在手机上一起“种树”。“我们一起下载了一个应用程序,学习的时候,大家一起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将会慢慢地长成一棵大树。我们一般会将学习时长设为90分钟或120分钟,在此期间,如果有队友忍不住离开这款应用去刷微博打游戏,这棵树就会枯萎。”卢静的方法是强迫自己远离手机。此外,她发现还需要有外力去助推自己进入工作状态。于是,她就强迫自己收发邮件,“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收到同事或合作伙伴的反馈,更容易专注在工作上,通过这种反馈来帮助对方调整好状态。” “每周一上午,我们会开一次在线组会,汇报各自的科研进度。”对于李天一来说,每周的组会都是一次自我复盘,激励他以周为单位完成任务量,“要是完不成,在导师同学面前也会没面子”。李天一还是副班长,疫情期间,通过抗疫情主题班会、党支部交流会等活动,同学们都会就提高科研效率问题相互鼓励。也正是在同学的相互鼓励下,李天一的科研小组的工作效率跟在实验室里基本没有差别。“就我而言,我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每天上午9-12点科研,中午会进行一些室内运动,下午2点到6点继续工作。不忙的时候,睡觉前会打局游戏。”而对张阳阳来说,居家科研期间,他经历了太多“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他关心研究工作的质量,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论文,追求科研工作中精益求精。“连续多次测算出来的结果都不对,心情特别沮丧,感觉就要算不出来了。”这段时间,张阳阳基本上每天都会产生“我太难了”的想法。在进行一项分子化学键理论分析时,他进行了三四次计算实验,每一次运行都需要几周时间。“做这个计算不是把数据扔到计算机里,算完就行了,需要考虑各种理论方法的优缺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有一次,因为软件版本过低问题,导致张阳阳进行了很多次尝试,但算出来的结果都是错的。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才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软件更新完毕,他再次进行了测算,当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已经是凌晨两点多。当时,望着漫天的繁星,他长舒了一口气,“终于算对了”。“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我们要探索的未知就如同浩瀚星空。”张阳阳说,解决科学难题,可能会经历成百上千次失败的尝试,但总有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在前方守候。而在楼顶天台那片“废墟”中,经过两个月的反复尝试,张阳阳的科研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关论文已经在投稿中。最近几天,春天的气息愈发浓郁,武大的樱花已经盛开。随着春天的来到,思祺的焦虑也在逐渐缓解。她每天会阅读大量的文献,再修改下手里待发表的论文,做好能做的事,等待疫情彻底结束。用她的话来说,“如果换一种心态来看这段假期,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沉淀’,我们可以把之前的实验思路再捋一捋,可能会发现还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还可以做得更好。”新京报记者 冯琪 戚望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