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回曰

北京林业大学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刘尧)12月6日,北京林业大学成立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召开了第一次咨询会议。11位两院院士作为与会委员,就北京林业大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着力推动和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咨询论证。咨询会上,北京林业大学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6方面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立项建议:一是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格局,构建适于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体系;二是加强黄河流域典型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和稳定性研究,提出典型森林资源构建、修复、改造和提效关键技术,做好黄河流域森林资源保育;三是针对黄河流域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水土流失与荒漠化严重、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研究;四是聚焦黄河流域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目标,开展城镇空间格局构建和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技术研究,提升黄河流域人居景观系统质量;五是围绕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开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体系支撑研究,为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六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现状,进行流域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决策能力。委员们一致认为,北京林业大学在黄河流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在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委员们希望北京林业大学能更好的围绕黄河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重大科学问题,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创新思路、协同攻关,为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据介绍,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目前已有46位相关学科领域院士担任委员,他们将根据学校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咨询活动。(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亲而行之

京校外迁中元气大伤的北京林业大学

受当时紧张的国际环境和混乱的国内环境影响,始于1969年10月26日的“京校外迁”,当时北京的学院路共有13所顶级大学迁出北京,对北京高校乃至于对于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有些大学经历“外迁”之后,元气大伤,其中就包括现在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京师大学堂的农林科林学目。当然,北京林业大学的真正独立建校,应该始于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1952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正式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北京林学院。1960年,北京林学院被列为全国63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64年,北京林学院的园林专业在“园林教育革命”中首先受到冲击,1965年园林专业宣布停办,园林系被撤销。1969年10月26日受战备疏散“一号命令”影响而准备外迁云南。然而,北京林学院师生到达云南后,师生被陆续下放到各林场和林业局参加劳动,因此,名为外迁,实为解散,后经国院务过问,北京林学院才免于被撤销的噩运。1969年11月,北京林学院迁往玉龙山下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西南部的文笔海边建校,更名“丽江林学院”。当时,林业系在大研镇以南的白桦村、文笔山下的丽江二中,森工系在大研镇西北的丽江师范学校和丽江农校,教职工和家属散布于纳西族群众家庭中。北京林学院这样的搬迁,跟逃荒差不多。丽江现在是旅游胜地。当时的丽江,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办学条件实在是太差了。1972年4月,北京林学院迁到云南下关市(今大理市),再次更名为“云南林业学院”。1973年4月,学校又迁到昆明市安宁县温泉镇楸木园村,更名“云南林学院”。同时,云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并入云南林学院。迁入时,学校既无教学楼,更没有学生宿舍和运动场地,生活服务设施缺乏,水源不足,还经常断水断电,师生员工经常为生活奔波,苦不堪言。安宁县温泉镇因境内的温泉而得名内,有明代状元杨慎所题石刻“天下第一汤”五个大字。要知道,杨慎就是贬到云南的。而且,杨慎虽有高才,最终还是终老云南贬谪之地。1977年10月,借全国林业院校相修订林业专业教学计划会议在昆明召开之机,与会代表联名上书林业部和教育部,建议云南林学院迁回北京。此后,又有专家建议恢复北京林学院。最后,在多方努力下,到1979年,云南林学院迁回北京复校,恢复校名“北京林学院”。北京林学院外迁云南10年,从丽江到下关再到昆明,三次辗转搬迁,仪器图书资料大批散失毁坏,人才流失严重,办学条件也很艰苦,虽然后来通过争取,返回北京办学,但学校已经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迁回北京后,北京林学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85年,北京林学院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现在,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杉铃

东部低碳创新研究中心成立

海外网3月28日电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东部低碳创新研究中心日前在京成立,该中心由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和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山东产发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旨在服务地方低碳创新和绿色发展。该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围绕我国东部碳汇和低碳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业务活动,为国家和地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在中心成立当日举行的东部低碳创新和绿色发展专家研讨会上,中关村绿色发展智库专家、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说,当前,中国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事件表明,生态安全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徐锭明强调:红线为警戒,承载是上限。因此,要坚守“生态红线”、“森林红线”,做守护红线的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徐锭明说,人类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坚持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能源开发利用需要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时制宜,梯级利用。中关村绿色发展智库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国家重点森林经营学科负责人、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小贤说,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我国的国情和林情急需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文化功能和碳汇功能,发挥森林多效益。目前我国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的条件已经具备,只缺顶层设计和具体行动。建议完善森林经营政策,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研究和实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多功能经营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中关村绿色发展智库专家、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良在“绿水青山价值实现途径与碳汇交易”的专题报告中,建议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总思路,以创新低碳技术,开发绿色资源、创造绿色财富、促进绿色发展为总对策,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开发绿色低碳生产新技术、减少生产经营碳排放,开发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林业碳汇,研制湿地碳汇方法学、开发湿地碳汇,发展森林康养(疗养)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开发林下经济,挖掘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促进东部低碳绿色发展。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是专门从事林业碳汇、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非营利性科研单位,现已成为由37位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团队组成的“中关村绿色发展新型智库”。(张佳欣)

猎天下

2020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硕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听说要写考研经验分享,我想我应该是可以一气呵成写完的,但是几次提笔都无从下手,简单梳理了一下只有一些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分享给大家。我是学林学的,本科学校是所普通二本,考研方向报的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林业专业硕士。这里大概排一下,林业专硕方向全国前三的是北南林(即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加林科院。这三个院校无疑都是硬骨头,没人会建议一个普通本科的学生去考这其中的一个,毕竟还有其他排名相当不错的农林院校可以选择。我在省外上学,刚开始我的选择是考回省内的一所211学校,方向是林学学硕。我周围的同学考研选择院校都考虑了以下几点:以后想发展的城市、所考专业学校的排名、男女朋友的去向。我考回省内211大学的想法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省内上学离家近,方便以后毕业发展;二是所考专业虽然排名一般,但学校是个211。通过新祥旭考研我联系了之前上岸的师兄师姐询问了一些信息,在官网查看了去年的初试科目,按往年录取名额一般为6个左右。招的人虽然较少,但因为它属于综合性大学,报考林学专业的人很少,大多数属于调剂选择,学校还保护一志愿,加上只要初试分数超国家线二十分左右就能上,所以我基本算是胜券在握。确定学校以后我在七月份就开始留校复习,这期间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对我说过,以我的水平去考这所学校确实有点可惜。但是我从头到尾丝毫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我坚信就要考回去,直到九月中旬各高校考纲发布。我想所有要考研的同学在复习之前都希望目标院校不要更换考纲,一路通畅复习下去。很不幸,我考的学校就换了。它把其中的一门专业课换成了农学数学。我当时就傻眼了,数学一直是我的短板,我到底是选择继续和数学死磕到底,还是放弃重新选择学校?如果我继续,我大概算了一下我数学至少要考及格才能保证上线,如果我放弃,意味着我从七月份到九月中旬的专业课准备都付诸东流。考纲出来我立马向同学借了一本农学数学复习资料,翻到第二页我就看不下去了,我决定换学校。首先我要找不考数学的专业,其次尽量不和本班同学相重合,减少竞争。思来想去我选择了北林的林业专硕。我打开北林的官网查看考纲,简单衡量了一下,我英语四六级已过,七月份到九月份英语一真题我也已经刷了一遍,政治课也听了一遍,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专业课的复习。我比对了一下发现我之前复习的一门专业课和北林林业专硕的考纲吻合,查了一下过去五年北林专硕的报录比和最后一名分数,总分超国家线近40分才有机会进入复试。其他要求如初试英语得考过50分,再看一下招生人数近三年都在39到49之间,我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就毅然选择换考北林林业专硕。同时通过新祥旭考研又联系了北林读研的两个前辈,告诉我说北林招生不存在院校歧视,学校择优录取。于是,不到两天的考虑时间,我换了学校,从学硕换到专硕,从专业排名无人问津到全国前三,重新买资料换书,投入复习。此时我的考研压力变得更加巨大,考研把握从之前的百分之九十下降到百分之五十。压力最大的便是对专业课的复习:北林林业专硕专业课考两门,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参考书目李俊清主编《森林生态学》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孙向阳主编《土壤学》2005年中国林业出版社)、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沈国舫主编《森林培育学》2016年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这四本参考书目包含五门课程,试卷分数平均分配。其中,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试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而现代林业理论与实践试卷题型全是论述题。从考试题型来看,林业基础知识综合需要注重细的知识节点,而现代林业知识综合需要注重大的知识框架。选资料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们班的一个姑娘从七月份就在复习北林的林业专硕,我改学校后我俩就成了竞争对手。她专业课复习用的是向北林师兄师姐买的资料,我换学校后也拿去复印了一份,我大概翻看了一下,就放那再也没有翻阅过。原因是资料上总结的都是重点,内容固然比书本上少,也比书本上凝练得多,但如果光靠背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在考试中,特别是在全考论述题的现代林业知识综合中,一定会吃亏的。背资料走的是捷径,它失去了整个逻辑的知识网,我想,全考论述题的这张知识网,只有自己把书看透以后总结出来,才是老师改卷最想要看到的。因此我把四本参考书每本看了不下十遍,来回背了也不下六遍,重难点则根据考纲要求分别侧重。初试结束以后,我政治和英语都考了近70分,专业课也考得不错,整体排名靠前,顺利进入了复试。这里简单对比一下,我那位一直背专业课资料的同学,专业课考得很不理想。北林复试差额比是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今年由于疫情特殊原因,整个复试采用云复试方式,复试内容为专业课笔试一个小时开卷,英语听力和口语考试每人五分钟,专业素质考察每人十五分钟。这三项最难的,莫过于那五分钟一百分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考试,这不是简单的只要能说出来就给分的问题,复试结束后有很多同学因为英语口语听力没考好,失去了上岸的机会。这里要提醒一下,985和211高校复试一般对英语口语和听力有较高要求,复试难度重点也在这里,初试高分被刷掉的同学比比皆是,同学们复试也一定不要掉以轻心。最后总结,考研是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和日复一日的坚持,但选择也同样重要。首先我们要客观的评价自己,避免好高骛远,也避免高能低报;其次要多方收集和打听所考学校专业的报录比情况、单科分数要求等。希望大家都能给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潜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在此之上坚持不解,下一个上岸的人,就是你。

或使则实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锤炼求学真本领 开创求知新境界——在北京林业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北京林业大学校长 安黎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欢迎6165名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成为北林大家庭的新成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20级全体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成为这座精致美丽校园的新主人!同学们,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之后,你们又经历了过关斩将的重重考验,最终如愿收到了“教科书式”的北林录取通知书。今年录取通知书的主题为“大觉”,主图案原型取自大觉寺正殿屋脊俯瞰图。大觉寺是什么地方?70年前,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部长梁希先生向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议,希望在全国成立三所林业院校,以支持发展我国的林业事业。1952年10月16日,北林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应运而生。大觉寺既是北林的诞生地,也是新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对北林而言,“大觉”是一道门,无数北林人在此步入林家大院,走进这所全国最高绿色学府;“大觉”是一扇窗,无数北林人在此开启绿色梦想,一幅幅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在此展现;“大觉”更是一种使命,无数北林人在此厚植家国情怀,将绿色的希望薪火相传。从新中国绿色事业蓬勃发展,到如今生态文明思想传遍中华大地,一代代北林人从这里出发,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挥洒汗水,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奉献力量,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贡献智慧,更为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奋斗。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北林因国家战略而生;改革开放以来,北林因国家战略而兴;进入新时代,北林必将因国家战略而强。长期以来,北林始终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理念,践行“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誓言,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栋梁之材,其中包括16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管理人才和商业精英,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你们即将从这里接过历史的交接棒,为美丽中国建设事业接续奋斗,我相信,伟大的事业将因你们的加入而更具活力、更加辉煌!同学们,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今天,在你们踏入北林校园,开启求学新征程之际,我也想向你们分享北林人求知的三境界,与大家共勉。第一层境界,“书山有路勤为径”,努力培养“先知先觉”的求学洞察力。求学需要有勤劳的付出,也需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发现者、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正是长年累月的刻苦学习,造就了他扎实过硬的理论功底和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才使得他在发现苹果掉到地上时,敏锐地洞察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坠下,继而发现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而这引力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最终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时间简史》作者霍金等蜚声世界的科学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同学们,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求学生涯里,不畏艰难困苦,全身心地投身到学习中,以扎实的学识作为你们的立身之本;同时,希望你们时刻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求,时刻关注国际科技前沿,不断增强学术敏感性和洞察力,争取早日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创新性的成果。第二层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掌握“善知善觉”的求学主动性。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质。从《论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到《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圣人先贤坚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谱写了浩如烟海的鸿篇巨制,也创造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奇迹。同学们,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求学生涯里,能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甘于寂寞、勇于探索,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同时,也希望你们坚持学习、愉快学习,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不断提升自我,收获人生的成长与进步。第三层境界,“山登绝顶我为峰”,努力锤炼“大知大觉”的求学真本领。求学需要有崇高的目标,也需要锤炼过硬的真本领。今年是北林建校68周年。68年来,一大批名家大师伴随着北林从大觉寺一路走来。这其中,有水土保持学科开拓者关君蔚院士,有观赏园艺学科开创者陈俊愉院士,有“三倍体毛白杨之父”朱之悌院士,还有森林培育学科奠基者沈国舫院士、风景园林学界泰斗孟兆祯院士、林业战略科学家尹伟伦院士,等等。他们立志投身新中国林业事业,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用毕生精力锤炼了丰富的学识,创造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一个又一个创举。老一辈北林人以家国情怀、矢志奋斗和卓越成就铸就了学校厚重的历史底蕴,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以老一辈北林人为榜样,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掌握过硬的知识和本领,用臂膀扛起如山的使命与责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努力成为一个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在永远奋斗中铸就无悔的人生。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在北林留下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谢谢大家!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新媒体联盟 党政办摄影 | 高大为责任编辑 | 张薇 高霞审核 | 刘广超

莫不入焉

“研热”来袭!参试人数或再创新高 自习室已挤不下考研族

岁末严寒已至,与严寒一起到来的将是一场“大热”——考研热。据估计,2021年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创下历史新高。眼下,距离2021年考研倒计时已不满30天。书上标红标黄一大片、桌上笔筒装有三五条咖啡、蜷坐在自习室外一角、膝上裹着毯子埋头背出声来——自称“考研狗”的考研一族正经受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顶着不时袭来的焦虑、倦怠与迷茫,在拼尽全力的同时,还要时刻做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心理准备……山东师范大学自习室内,备考学子们在抓紧时间做最后冲刺。“研热”来袭>> 考研大军吹响集结号报名人数即将创新高山东政法学院的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心设在地下,下坡路有六七十米长、十几米宽,就如同我们常见的地下车库入口。不同的是,在这宽敞的下坡两侧,有着一层层小阶梯,上面摆满了马扎、书本、零食,乃至棉被。战役的号角即将吹响,“考研党”将在这里拼尽全力。11月29日入夜时分,济南长清大学城数个考研辅导中心门外,路边角落里大批考研生借着路灯的光亮在复习、背诵。近两日强寒潮入侵济南,济南郊区的最低温达零下三到四摄氏度,寒气逼人。但考研生们为了能够更好地背诵复习资料防止干扰别人,他们宁可在寒潮夜色里独处一隅,早就忘记了什么是寒冷。记者梳理发现,自2015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相比六年前增加了176万人,涨了两倍多。据非官方考研机构预计,2021年的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国内多所高校的官宣数据也显示,2021年考研报名的上涨幅度均在14%以上。举例来说,截止到10月31日,报考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的总人数为4388名,相比2020年增加了14.6%。无独有偶。北京林业大学2021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据该校研究生院消息显示,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报考该校的考生共有9243名,相比去年增加了15.8%。值得一提的是,来自31个省市的考生,基本都是普通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此外,选择西南石油大学作为考点的人数已突破6000人,相比往年增加了57%。而在今年考研当中,报考该校的人数直逼八千大关,增幅42%。具体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今年依然维持了较高的报考人数,考点考试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上述几所学校是考研报名热的缩影,透露出考研党之间激烈竞争的浓浓“火药味”。眼下,距离2021年考研已经不足30天。自称“考研狗”的考研一族正经受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顶着不时袭来的焦虑、倦怠与迷茫,在拼尽全力的同时,还要时刻做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心理准备。长清大学城一考研辅导中心门外,一备考生借着微弱灯光抓紧时间复习。“研热”背后>> 求职门槛越来越高海归也来“抢饭碗”考研人数持续走高的背后,是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这是一场不平凡的“大考”,在疫情影响和求职门槛水涨船高的双重压力下,874万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实而急迫。此前,网上曾有人感慨,“应届生想要拿高薪offer,正在面临三座大山。”这并非耸人听闻。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国际疫情影响下,大量留学生回国就业。活跃求职的留学生,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高达65%,且相当比例就读于海外名校,这大大加剧了应届生整体求职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在金融类、互联网技术类岗位中,留学生相比国内应届生,就业竞争力尤为明显。梧桐果数据更加印证了这一现象。2020年以来活跃求职的归国海外留学生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目前,每7名留学生中就有5人回国,此前,有媒体将当前的海归潮评价为“一个民族史上罕见的人才回流潮”。由于海归前来“抢饭碗”,再加上疫情影响下求职门槛的拔高,越来越多毕业生感到,找工作难,找到如意工作更难。累积起来的这些压力,迫使他们将目光再次投向了校园。但考研并不容易。对于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其实是就业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对此,他建议大学生一定要理性报考,要整体权衡自己要不要考研,而不是随大流、被裹挟。专家“解热”>> 切莫只是“逃避当下”人生更应“着眼未来”“如果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就暂且读研,就要考量学术、学科是不是有可能在两三年后给你提供好的就业平台,而不是一定会给你提供好的就业平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选择考研之前,要想清楚通过这两三年学习能收获什么,而不仅仅是能为你提供比较好的就业机会。考研党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僧多粥少”的录取比例。全国数十所高校发布的考研报名情况显示,2021年报名人数再创新纪录。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教育部采取了研究生扩招政策,但这与庞大的考研大军相比,研究生招生规模依然小得多。尽管很多考研党是为暂时缓解眼下的就业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功上岸”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逃避当下”,实际上可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贺贺就职于一家水处理工程公司,目前主要做水处理工艺设计,这与读研期间专攻的金属废水深度处理方向,基本没什么太大关系,因为实际工作更需要丰富的现场经验。有时她也在想,如果不读研,工作三年可能收获更多。但如果不是研究生,她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从事设计岗。贺贺认为,读研确实为她带来了很多,其中就包括对科技论文写作的培养。比如工作中遇到新工艺,或者设计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她都要去查文献,看看论文上有没有相关知识。“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数据也会有想法整理成简单的论文,在公司内刊上发表。”对于不少应届生的焦虑,储朝晖建议尽可能找到与自己优势潜能相一致的工作。总体来说,有很多事情需要一辈子不断去做才能把它做好。“比方说我们做教育研究,如果在学生时代就喜欢,那么用一辈子的精力来做这件事儿,跟别人半途参与进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专业度高的工作,储朝晖建议大家及早参与,及早去付诸行动。要真正找到社会所需,而不是碰上社会的需求。(来源:齐鲁晚报)【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契嵩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王晓芸)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12月22日,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参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现场。校方供图会上,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涛表示,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使命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光荣职责。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问症把脉,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据了解,此次会议共设立主会场和两个分会场。参会专家、学者围绕“对生态文明的理论认识”、“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 等议题进行了发言交流。据悉,本次会议由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伦理视域中的生态公民研究”课题组、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振兴专项重点项目“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哲学”课题团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中心、绿色发展与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改革开放40年生态哲学发展历程、当代意蕴、时代精神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黑崎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作为一名在北林生活了两年的学生,特地赶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北林给答主的感受就是小而精致,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此特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可以堪称北林地标的建筑物分享给题主。首先是北林的学研中心,这可是堪称北林最为高大上的一个建筑物,也是功能最为齐全的一个建筑物。学研中心主要由A座、B座和C座三部分组成。A座主要是教室和实验室,B座主要是一些阶梯教室,A座和B座主要是同学们(多以研究生为主)上课的地方。C座主要是办公区,以院系老师的办公室为主,也包含了一些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的入驻。地下更有综合性的报告厅和咖啡屋,以及大型室内停车场。集多种功能与大气外观的学研中心已然成为北林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物。再来说一下北林的图书馆。北林的图书馆外观简约而富有儒雅的气息,内部有众多的自习室和大量藏书。答主在这里度过了很多与作业奋战的日子,对这里有深深的执念。对了,内部有一个小型书店,各种教材、辅导书在这里都可以买到,简直不要太方便。最后想要说的是北林的主楼,即北林正门进来所看到的建筑物。主楼楼顶悬挂有“北京林业大学”六个大字,楼前的阶梯上已经成为毕业班拍照打卡的必选之地。因此,主楼也可称得上是北林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物。谢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更欢迎你来北林参观呀~

蛇杀手

“网红院长”单霁翔做客北京林业大学 谈“匠者仁心”

4月16日下午,北京林业大学首届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暨北林文化大讲堂首场报告会在学研中心报告厅举行。2018年“影响中国”年度文化人物、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先生,受邀参加北林文化大讲堂,为北林大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匠者仁心——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首场专题报告。单霁翔与安黎哲共同为北京林业大学首届校园文化节揭幕单霁翔为北林文化大讲堂作首场专题报告单霁翔为北林文化大讲堂作首场专题报告安黎哲为单霁翔颁发北京林业大学名誉教授聘书开幕式上,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为单霁翔颁发了北京林业大学名誉教授聘书,两人共同为校园文化节揭幕,通过“浇灌”动作点亮了象征北林文化建设的“生命启动树”。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单霁翔为北林师生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他以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主题,围绕公共服务、文物修复、文物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以渊博的学识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全面介绍了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用精美的图片与生动的案例带大家走近了故宫博物院这座瑰丽辉煌的宫殿。“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 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单霁翔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对于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单霁翔说自己最深刻的体会有两点:“一是什么才叫把文物真正保护好,不是把它锁在库房里叫真正的保护,一定是让它有悲喜、有魅力、有尊严地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才叫真正地保护好;什么叫一个好的博物馆,只有人们把这个博物馆看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爱走进博物馆并流连忘返,才叫好的博物馆。”“所以,一定要让文物活起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单霁翔以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北林学子,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北林师生表示,“听了单霁翔院长的报告很受触动,正如他所说,执掌故宫院长7年来发起了一场‘管理革命’,这为广大文化遗产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思维。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单院长非常敬业谦虚,自称‘故宫的守门人’,是600年来第一个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的人。”北京林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全海表示,单霁翔的报告让北林师生充分感受到紫禁城这座瑰丽辉煌宫殿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故宫领导团队的传承和“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细致展现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的建设情况和跨越式发展历程,让故宫这将近600年的文化走近北林师生心中,搭建了传承文化经典与繁荣校园文化的桥梁。北林文化大讲堂首场报告拉开了北京林业大学“锦绣山河 林绘丹青”首届校园文化节的序幕。文化节将陆续开展交流研讨、主题活动、文化展演、线上互动、文化征集、项目培育等六大类活动。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李祺瑶 通讯员 刘尧 张薇流程编辑 TF003

老虎塔

Cetys大学研究生学习中心

研究中心外部自1961年成立以来,Cetys大学一直致力于塑造一种新的文化,以便在整个下加利福尼亚州扩展和分享知识。研究生研究中心是该机构领导和创新愿景的象征,创建了一个专注于社会连通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独特建筑。入口处大厅该建筑位于Mexicali干旱的沙漠气候中,沿着圣安德烈斯断层线,是一个防御地震和高温的城堡。建筑的坚固质量环绕着东南两侧,外层采用分层外壳,并建有与太阳隔绝的土质地形,而在北方,结构和景观可以与中央校园四边形相连。厚厚的外墙容纳了建筑物的抗震结构,有助于隔离内部和外部温度,并且从周边偏移的扩展铝质屏幕包围建筑物,创造了一个额外的层,允许自然空气循环减少热量。中庭走廊建筑物的内部组织以两个不同空间区域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创造了公共和私人空间的结合。办公室和研究区域与一个由各种社交空间组成的开放式公共区域相互联系,整个建筑三层楼的走廊呈螺旋状,可以使行人上升同时方便空中流通。中庭不仅是一个主要的社交中心,也是各种热中心中最大的一个,通过位于楼梯和其他多个高度空间上方的太阳能烟囱系统收集和冲洗热空气。外立面铝板建筑的私人区域通过一系列立方体和切口与其公共空间和校园相互作用,这些立方体和切口显示了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以及内部的框架视图。就像在不同深度的河床中投下的石头一样,立方体刺穿,膨胀并暴露出坚固的墙壁。学习和会议的私人空间与建筑物的噪音隔离,但在视觉上是开放的,允许内部的光线和能见度。虽然建筑物的厚度源于防止太阳辐射的需要,但允许光纤透明度而不会过度曝光,从而在整个过程中产生视觉效果和热连接。夜晚的研究中心外部通过将被动热策略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相结合,与同等规模和传统建筑相比,能源需求减少了50%。研究生研究中心标志着Cetys大学未来发展的新先例,推动了Baja和南加州干旱气候的能源被动建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