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结果出台,如果不仔细看确实不让人发现问题,但是比较下2020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参评名单和参评结果来看,确实让人寻味。根据评估结果来看,共有6个中心被评为优秀,40个中心被评为良好。但是从这两份名单来看确实发现不少问题。#大学#一、参评名单和评估结果名单有出入参评名单共有59个工程研究中心,而这次公布的结果中仅有46所,但是在这46所名单中,还有的工程研究中心并不在起初的参评名单中,例如华侨大学的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二、在公布的评估结果中并没有列出不合格和要整改的名单在这次评估结果来看,只公布了优秀和良好的名单。可能是为了给这些不合格或者存在问题的工程研究中心留下面子而没有公布。根据参评单位和评估结果来看,在这些名单中如下研究中心和大学可能存在不合格或者要求整改:【1】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2】制造管理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3】液压振动与控制 安徽工业大学【4】节能增效智能化技术与装备 清华大学【5】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 东北大学【6】先进矿山装备 湖南科技大学【7】复杂轨迹加工工艺及装备 湘潭大学【8】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 重庆工商大学【9】 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 大连理工大学【10】仿真测试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11】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 河北工业大学【12】航运仿真技术 上海海事大学【13】创新科学仪器 复旦大学【14】新型光源技术及装备 东南大学【15】伺服控制技术 东南大学【16】精密电子制造装备 华南理工大学【17】先进驱动节能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从以上名单来看,不凡像我们的一流大学,如我们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也在名单中,这这个17 个名单中最多的是双一流大学和985工程大学,有的学校还不止一个工程技术中心存在不合格或者整改当中,如东南大学。当然也有三流的学校,例如湖南科技大学等省属重点大学。在当前中国教育事业不断日新月异,如果你不进步,那么你就在退步,进步少了还是你在退步,在这些工程技术中心,那是对比的国家先进水平,如果占着茅坑不拉屎确实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希望这些工程技术中心能够发挥自身引领作用,能够有高的姿态领引其他高校发展,形成一片欣欣向荣的科研氛围。
现代社会,自动化技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生存所必需的一种技术支持,增强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国家科技水平的显著标志。10:50自动化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设立的工矿企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60年来,学院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已发展为具有多学科群、全层次的教学科研及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7000余名优秀人才,刘玠院士、范长龙上将、费爱国少将等一大批国家栋梁和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目前,学院拥有5个教学机构和5个研究机构,下设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人工智能3个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自动化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基金委优青、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计划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优秀教学团队。自动化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高质量的科教平台,建有四大科研团队,涵盖19个研究方向。60年来,学院共承接千余项国家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千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重要科研奖励。设立工业过程知识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三大科研基地,涌现出一批以孙一康、涂序彦、余达太、尹怡欣等为杰出代表的科研领军人才。自动化学院注重以高水平教研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设计并实践了多层次、立体化、递进式、不间断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CDIO与OODA相结合的工程教育模式,构建全程导师+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小班主任“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三维牵引”(校友领航、朋辈辅导、赛教融合),坚持“三个导向”(科教协同、内外联动、以文化人),创建优良学风。近年来,自动化学院本科生课程通过率、竞赛获奖率均位居全校前列。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奖章”、北京科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奖励,超过60%的学生以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知名高校、研究院所继续攻读研究生。自动化学院搭建“一体化、两融合、三交叉、四结合”的“三创”能力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学生在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年均获奖200多人次。学生团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竞赛中屡创佳绩。其中以“AeroBand空气拨片”、“睿羹CalmSpoon防抖餐具”为代表的学生竞赛团队,斩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特等奖等奖项,荣获“感动北科”十大新闻人物。02:0502:15自动化学院近三年本科生国内深造率50%、出国率15%,本科生总就业率95%以上,均位居学校前列。就业领域:IT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设备、信息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内深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外深造: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2019年自动化学院包揽学校总就业率、本科生深造率、研究生签约率和就业市场建设4项优胜奖,位居全校第一。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两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基础,主要学习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感知、智能控制、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国际化视野,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控制、智能装备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所属的唯一本科专业,我校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资助,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合格毕业生取得仪器仪表专业见习工程师资格。主要研究智能感知技术,实现信息的自动获取、网络传输与分析处理,研发信息装备与系统。学习传感器、光电子、电子电路、计算机网络、信号及图像处理、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仪器和测控系统开发等专业知识。培养能够在智能信息装备领域从事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和应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我校是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35所大学之一,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人工智能专业以信息科学和智能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智能感知、认知与计算为目标,主要学习智能感知、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理论等人工智能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国际化视野,在智能机器人、感知与理解、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拥抱未来,实现梦想!欢迎广大学子报考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我们在这里等你来!
来源 | 北京科技大学、材院新声、学子星光编辑 | 学术君从北科开启自己的科研之路,到六年的硕博生涯结束,他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总影响因子49.027,担任Materialia及Materials Design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从实验室小白到学弟学妹们眼中的大师兄,他刚开始接触科研茫然无措,再到寻找到研究方向的内心坚定,这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徐伟,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总影响因子49.027;担任Materialia及Materials Design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用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终生学习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崭新的未来~徐伟作为第十四届"校长奖章"获得者,同时也是新材院首位"校长奖章"获得者。曾获校优秀三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吴佩芳奖学金、超越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校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2019年12月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国立皇家骨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交流访问。努力用心克服一切困难 2014年9月,徐伟来到北京科技大学,有幸成为路新教授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他仍记得刚进实验室时"打碎培养皿"、"弄坏实验仪器"的囧事,当时路老师的鼓励和教导仿佛还在耳边。成长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这位实验室的一名"小白"慢慢进入了状态,经过两年的训练,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思维,注重在理论与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一排(左)导师路新 (右)徐伟硕士毕业后,徐伟决定继续深造,再次成为路老师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正如科学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和生活也是一样,不安于现状,知道不足、努力前进。在刚开始接触动物实验时,为了尽快上手,徐伟没日没夜地查文献、看书本,尽快弥补短板,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徐伟首次独立完成了动物植入实验。他认为,不管什么事情,只需努力和用心,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博士期间,徐伟担任先进粉末冶金钛材料研究室研究生梯队班长及实验室学生负责人,协助导师做好实验室安全培训、设备维护等各项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指引师弟师妹,做好实验室大师兄。导师介绍路新,1979年生,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兼职教授。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90余篇,申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图源: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自我调整保持最佳状态路新教授经常问学生们在组里"开心不开心",徐伟认为,老师其实是想让他们每个人在学习、工作中都能找到最佳状态。从研一新生到现在的实验室大师兄,徐伟感觉自己成长成熟了很多,从只知道埋头于实验和查阅文献,到现在会主动思考课题、规划设计方案,他努力用自己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回顾研究生阶段学习,也许会遇到困难、荆棘;会产生焦虑、彷徨,每当这时候,他会多同导师交流、多与同学谈心,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对他来说跑步与美食就是他自我调整状态的方式。徐伟深知读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面对读博路上遇到的种种焦虑和困难,我们要学会如何排除这些负面情绪。他通常会用跑步来消除这种负面情绪,在他看来,跑步和做论文其实非常相似,都是一个持久发力的过程。跑步的时候,徐伟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跑得越多发得论文越好,跑十圈仿佛自己就已经发了一篇Acta Mater.,跑二十圈算一篇Adv. Mater.,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磨炼自己的耐心。正如电影《om shanti om》中的一段经典台词所说:就像电影,我们的人生都会圆满结局,皆大欢喜;如果结果还不够好,那就是还没有剧终,电影还在继续,直到它完美的那一刻。树立目标肩负时代使命 就像研究院"顶天立地"的发展方向,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路老师常对徐伟他们说,这一代人肩负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他们塑造什么样的人格、树立什么样的信念,对以后相关领域、甚至社会国家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路老师的指导下,徐伟将研究方向确定为粉末冶金钛基合金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围绕生物医用钛合金发展需求,基于生物力学、组织相容性及功能化特性的多元钛合金设计新思路,结合高通量模拟计算来实现成分孔隙结构优化,研发出了多种新型高性能粉末冶金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为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及技术基础。2019年6月,徐伟有幸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并于2019年12月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及英国国立皇家骨科医院进行一年的交流访问,目前也正在UCL-RNOH继续开展生物医用钛合金相关的研究工作。此外,徐伟在博士期间也积极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学术水平,先后参加了国内外的多项科学会议,分别于2017粉末冶金钛国际会议、2018中国材料大会会议、2019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等会议做口头报告,并在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获得"优秀墙报奖"。自2014年9月在北科大开启科研之路以来,徐伟砥砺奋进,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就。离开北科,走向未来,我们祝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能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梦想还在远方,这位追梦人也始终在路上。本文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材院新声、学子星光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近期,根据《关于开展2020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推荐和资助工作的通知》,经北科院归口推荐、市级专家评审,北京市计算中心主任刘彤研究员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刘彤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云平台架构与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多项,发表著作7本、论文50余篇(SCI/EI 16篇)、研究报告20余项、软著和专利10余项。近年来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国发明奖等4项重要奖项,带领团队不断完善提升“北京工业云”平台,用户已覆盖27个省市,是活跃用户数最多的区域性工业云。在大数据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研发方面形成了多项知识产权和新技术新产品,与合作伙伴在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环境治理监测、药用植物数据资源开发等领域形成多个已落地的应用,为北京市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提供支撑,获得了多个有影响力的资质。“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围绕首都重点学科和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北京市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工程。自2014年起,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选拔培养200名左右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市级工程”人选,形成与“北京学者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相衔接、与我市各行业、系统人才计划、工程相补充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体系。遴选标准为:潜心基础研究,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思维、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和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在业内具有良好声誉并得到认可,能够紧跟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取得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45周岁以下中青年人才为主。北科院始终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院领导和相关处室支持指导下,刘彤研究员的入选是计算中心落实北科院“人才强院”战略的标志之一,也是北科院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成果。
由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的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9年度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技术创新工作室获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技术创新工作室依托北科院批复的“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科委批复的“智慧健康养老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基地”开展技术攻关。系统工程中心刘建兵研究员作为带头人,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创新领域以“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完整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目标,形成了“老年人综合评估和风险预测分析模型技术”“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自检及社区快速筛查评估技术”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工作室共有10名成员,其中高级职称2人、博士3人。系统工程中心将依托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技术创新工作室继续围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深入开展创新研究、示范及应用工作,力争获得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
他们多被称为“大神、牛人”,他们多在各自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他们就是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奖章获得者。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四届校长奖章获得者正式发榜公示,作为奖励在校生的最高荣誉,校长奖章评选始终发扬“学风严谨 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践行“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选树学生学习楷模和标杆,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校长奖章评选答辩在线上进行,共有10位本科生,9位研究生,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突出的科研业绩,脱颖而出,成为我校第十四届“校长奖章”拟获奖人选,他们分别是:10名本科生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刘一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陆君瑜机械工程学院 潘云帆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党昊自动化学院 翟昊自动化学院 徐佳乐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都圆圆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薛晶晶数理学院 张明高等工程师学院 吕晨9名研究生外国语学院 闫煜菲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正录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刘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凯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蒋滨繁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王艾马克思主义学院 耿品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徐伟国际学生中心 古清★ 本科生 ★刘一青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刘一青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86校友奖学金;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两次)、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二等奖等奖项;曾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她在学期间共参与4项科研活动,发表SCI论文1篇。曾参加第17、18届北京科技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创新国际交流活动,并作口头报告。她担任安全1602班学习委员一职,曾任北京科技大学贷款办公室学生助理、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学业辅导团讲师。目前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王陆君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纳米材料与技术道路上布满鲜花与荆棘,我一直在成长王陆君瑜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两次)、86校友奖学金、人民一等奖学金。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两次)、“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摇篮杯”特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两次)、北京科技大学数学竞赛二等奖等奖项;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三次)、标兵宿舍长(三次)、体测之星等30项奖项与荣誉。1篇第一作者论文已收到核心期刊《物理与工程》的录用函。曾担任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负责学院路家教项目。一直担任寝室长,所在寝室多次获得标兵宿舍、文明宿舍、勤学模范之家等荣誉。连续三年半稳居专业第一,60%的必修课成绩在95分及以上,81%的必修课成绩在90分及以上。专业GPA为3.99,专业加权成绩96.5分,“本专业必”和“学科基础必”两类16门课程均在95分及以上,必修加权为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历届最高。目前已保送至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潘云帆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潘云帆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冠之奖学金、新生人民一等奖学金;在社会实践中,所在团队荣获首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本科期间有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开1项。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4项,校级奖项10余项。曾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等竞赛奖项。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他曾担任学校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讲师团计算机组讲师,机械工程学院2016级年级长、机械1608团支部书记、机械1908班小班主任。潘云帆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1(1/195),综合加权96.711,GPA3.93,目前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党昊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付出多少,自然收获多少党昊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86校友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制冷空调选拔赛二等奖,以及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标兵宿舍长、优秀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等多项荣誉,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目前,他担任能动164班学习委员、5#835宿舍长。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热物理系攻读研究生。翟昊 自动化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志在鸿鹄,行于砥砺翟昊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新生人民特等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冠之奖学金;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自动化学院院长奖章等荣誉称号;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北京赛区C/C++程序设计大学A组一等奖等国赛大奖。他曾带领项目组“Intellevators智能高流量电梯”斩获科技创新奖项6项,包括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三等奖等。曾任自动化学院索奥科技中心主席,创办“索奥创新创业论坛”,举办“第八届单片机应用大赛”、“第四届传感器创新大赛”,致力于搭建更广阔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现已保研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继续深造。徐佳乐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徐佳乐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86校友奖学金和人民二等奖学金。获得“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工业信息赛项华北赛特等奖、国家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离散行业运动控制赛项华北赛特等奖、国家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比赛三等奖等奖项。曾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曾担任自动化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现任自动化1601班团支书,任职期间班级获得“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称号。大三上学期赴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交流。现已保研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都圆圆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物联网不遗余力 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都圆圆同学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人民一等奖学金。获得“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国家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华北赛区团队省级一等奖,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等奖项。曾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获得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校offer,最终保研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薛晶晶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向阳而生薛晶晶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晋一等奖学金、人民一等奖学金。曾获2018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季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A类三等奖,北京市机器人竞赛三等奖、北京市“大唐杯”移动通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竞赛奖项;曾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张明 数理学院 应用物理学上下求索,笃学不倦张明同学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冠之奖学金等,获评北京科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专业类)中荣获全国一等奖、位列全国第15名;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荣获综合组二等奖;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在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暨创新设计)中荣获论文组一等奖。他还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曾在学院老师指导下与同学一起参与关于布朗运动对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影响的课题实验,在2019年6月,该项研究成果成功发表在《大学物理》杂志第38卷第6期上。吕晨 高等工程师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不负韶华,逐梦前行吕晨同学连续三年获得人民一等奖学金,荣获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次,北京市级奖项3次。曾担任北京科技大学英语协会会长,在大一暑期实践参与完成高工学院与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的志愿服务基地签订工作。他立足专业、热爱所学、潜心钻研、深入实践,在校期间参与多项科研训练,主持院级SRTP项目1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清华大学主办的《物理与工程》期刊上发表文章。他大学三年半加权成绩91.516,专业GPA为3.96,位列专业第一,获得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暑期夏令营入营资格,现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半导体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生 ★闫煜菲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闫煜菲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人民一等奖学金、优秀三好研究生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她以初复试第一的成绩考入我校外国语学院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两年来,刻苦钻研,善思善学,成绩斐然,综合总评成绩名列第一。她过得了一个“勤”字关:勤动脑,勤动手,定方法,定目标,主动和老师沟通学习,主动向师兄师姐汲取经验,跟时间赛跑,跟时间要成绩,跟时间要效益。闫煜菲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主动参与校外研究学习,并成功发表七篇论文。其中,四篇书评被国外核心期刊录用,两篇研究性论文于国内专业期刊《海外英语》发表,一篇与导师合作的论文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发表。她过得了一个“苦”字关:废寝忘食,早出晚归是常态;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看的最多的是文献。闫煜菲说,在这样一个老师认真教、学生拼命学的氛围当中,不多学点东西,不多汲取点营养,怎么能对得起“求实鼎新”的北科大校训?以最大的兴趣苦中求乐,苦中享乐,在功能语言学的经纬度中做一棵有韧劲的竹,做一束不畏寒冬的梅,做一个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苦的“独孤侠”。朱正录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冶金工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朱正录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学术之星(院级),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在学期间学习努力,热爱科研,具有良好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硕士期间主要从事电化学冶金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三篇,中文论文两篇,参加国内会议两次,国际会议1次,受理发明专利一项。刘辉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刘辉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研究生、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院学术之星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铁电压电体的物理机制,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中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1年。目前,共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TOP期刊7篇,总影响因子约70),包括国际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篇,Acta Materialia,Materials Horizons,Chemistry of Materials 等各1篇。受邀参加2018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用户学术会议并作邀请报告,参加2018年日本联合铁电国际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及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曾先后8次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开展实验及交流合作。目前已留校任教,担任数理学院特聘副教授。张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追求卓越、求实鼎新 贝壳骄子勇挑民族复兴使命张凯同学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宝钢优秀学生奖、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优秀三好学生等奖项和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MOF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张凯博士共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论文9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90。对他而言,科研是探索创新,教育则是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传递知识与感悟,赋予其生命,使之鲜活而有温度。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张凯一直保持着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始终保持着对学术求知若渴又孜孜不倦的态度。博士毕业之后,张凯博士进入北京化工大学任职见习副教授,继续着探索创新之路。蒋滨繁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蒋滨繁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获评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荣誉称号。9年北科大求学生涯,5年硕博连读生活,1500多个日夜,她致力探寻能源清洁利用的有效方法,分析空气雾霾的形成机制,坚定而执著的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还曾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 次,担任会议分会场主席 1 次,论文获奖 1 次,入选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Water and Environment Systems 科学委员会;参与 2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1 项国家标准编制;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 4项,已授权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9 篇(其中一篇为硕士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其中一区及二区期刊 8 篇,发表一作 SCI 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40。王艾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王艾同学在学期间均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院级学术之星,连续三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担任第十三届研代会常任代表。于2019年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现留学美国。已发表及录用论文18篇,并在美国华盛顿学术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已参加12次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英国ISAHP2016知名学术会议分会场主席。参加10项科研项目,其中航天部项目获优秀论文奖。不仅如此,学术出众的她心怀理想,信仰坚定,对祖国、对党充满了无限深情,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远大的理想;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遵章守纪,诚实友善;多才多艺,身心健康,曾任校书画协会会长,积极热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带领团队获得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一等奖。耿品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心怀梦想 ,脚踏实地耿品同学在学期间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曾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经济日报》等主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多部著作编写。她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多篇会议论文获奖,多次作为代表在会议上发言。注重国外学生事务管理研究,2018年赴美参加“第十届学生事务管理国际研讨会”,2019年参加“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国际学术交流会”并作主题汇报。曾多次赴乡镇和企业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和基层党建调研,并加入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讲团、学校“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讲团,到高校、国企、社区、农村开展系列宣讲,覆盖2000余人,获得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讲团“十佳讲师”荣誉称号。她担任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履职尽责,带领党支部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支部、研究生标兵党支部、优秀基层党组织活动一等奖等奖项与荣誉称号。徐伟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如果结局还不够好,那就是还没有剧终徐伟在学期间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 China-Materials、Corrosion Science等国际权威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二区及以上Top期刊论文7篇,总影响因子之和49.027,研究方法及成果被Nature子刊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期刊主编Nick Birbilis教授等多位领域专家正面引用,并任Materialia(Acta Materialia子刊)及Materials Design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他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在PM-Ti2017国际会议、2019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等多个会议中做口头报告。2019年12月受CSC资助前往英国伦敦大学-英国国立皇家骨科医院(UCL-RNOH)进行为期一年交流访问。他曾担任先进粉末冶金钛材料研究室研究生梯队班长及实验室学生负责人,协助导师做好实验室安全培训、设备维护等各项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古清 国际学生中心 管理科学与工程日积跬步,厚积薄发;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古清同学自201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保健供应链管理。博士学习期间,态度端正、勤奋认真,完成了申请博士学位所要求的全部课程,成绩优良,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坚实广泛的理论基础。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态度认真严谨,撰写的学位论文立论准确,结构清晰,理论方法应用得当,很好地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已在专业领域内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篇,成果均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及实际价值。其科研工作的过程和成果表明,古清同学已经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他的论文《医疗保健供应链管理研究——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实证研究》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对埃塞俄比亚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是无数晨雾,无数雨夜,无数骄阳、无数酷暑谱写的崇高诗节,是无数梦想,无数努力,无数跌倒,无数汗水换取的青春加冕。日日夜夜的积累与沉淀,是求实的态度,让他们沉下心来夯实基础,是鼎新的精神,在向上的路上突破自我。“校长奖章”是荣誉,也是对努力的嘉奖,品德高尚、学习优异、表现突出,北科学子用实践证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 来源:学生工作部 封面:王书凝 文案、编辑:向晓佳 责编:杜嘉庆
11月26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成立揭牌暨岳清瑞院士聘任仪式在办公楼306会议室举行。党委书记武贵龙、校长杨仁树、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毛新平、岳清瑞、党委副书记权良柱、副校长吴爱祥、臧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和教授代表参加了仪式。仪式由臧勇副校长主持。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经过前期多方沟通洽谈,学校正式引进岳清瑞院士到北京科技大学工作。杨仁树校长代表学校向岳清瑞院士颁发了终身教授聘书。权良柱副书记宣读了机构成立及干部任免文件。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持续推动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四个面向”要求,学校决定成立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挂靠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任命岳清瑞院士为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会上,武贵龙、杨仁树、岳清瑞、吴爱祥共同为“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揭牌。岳清瑞院士在发言中表示,今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他对学校对他的信任表示感动,对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表示感谢,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学校作出积极贡献。随后,岳清瑞院士对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并期待与学校相关学科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毛新平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岳清瑞院士的加盟,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领域,成为学校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他期望未来能够与岳清瑞院士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谢建新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学校支持岳清瑞院士成立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符合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需求,是学校高瞻远瞩的决定。岳清瑞院士从事的社会发展科技研究,将与学校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大安全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一起形成合力,助力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武贵龙书记代表学校对岳清瑞院士调入北科大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岳清瑞院士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在科技创新与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方面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实践能力。岳清瑞院士正式加盟北京科技大学工作,将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将进一步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为高层次人才潜心学术提供支持和保障,号召和引领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乘势而上,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遵循“四个面向”要求,积极谋新篇、开新局,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不断努力奋进。据悉,面向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为持续深化城镇功能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智能化运维管理、灾害风险防范和性能提升、文建保护与传承利用、城镇支撑系统等领域研究,岳清瑞院士牵头组建了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研究院将秉承以人为本、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为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幸福感、为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奉献北科智慧与北科力量。岳清瑞院士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结构专家,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住建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家委员会主任等;长期从事工程结构诊治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标准编制、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工作,在工业建构筑物结构可靠性检测评价、结构加固改造修复、纤维复材等高性能结构材料土木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为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基础设施安全、推动纤维复材的土木工程应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完成国家级各类研发项目10余项,主持编制20余部国家及行业标准,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各类省部级科技奖十余项等。
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启动仪式在江苏举行我校材料学部三位院士谢建新、毛新平、张跃荣获“‘十三五’钢铁工业科技成就奖”“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大批钢铁科技人才立足岗位、思考实践,开拓创新,为行业科技进步发挥积极作用,其中,新晋两院院士作为行业学科带头人,科技杰出代表,为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提供坚强支撑。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研究决定,授予王运敏、毛新平、刘正东、李卫、张跃、邵安林、岳清瑞、唐立新、谢建新(按姓氏笔画排序)等9位院士 “‘十三五’钢铁工业科技成就奖”。院士简介谢建新,1958年6月14日出生,男,汉族,湖南省双峰县人,材料加工工程专家。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1991年日本东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十三五”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主要从事金属凝固、加工和热处理及其关键装备的研究,在交通运输与航天航空关键铝材挤压加工,高性能特钢、铜合金和铜铝复合材料短流程加工新工艺及其关键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较多重要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专利实施企业20余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1965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鄂州,男,汉族,湖南省常德市人,压力加工专家。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现北科大教授,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长期从事先进钢铁制造流程和高性能钢铁材料研究。主持规划、设计了我国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国家“七五”重点工程)—珠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以及我国第一个以半无头轧制工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代表工程—涟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主持研究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微合金化技术、开发出系列高性能产品,构建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产品体系。实现Ti微合金钢工业化生产,探索出具有我国资源特色低成本高性能钢制造技术路线。研发薄规格热轧板带成套制造技术,阐明薄规格热轧板带从中间产品向最终产品转化的发展方向。提出高品质特殊钢板带制造新的技术路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出版专著2部,分别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魏寿昆冶金青年奖和首届杰出工程师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跃,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出生于湖南郴州。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2月-1987年9月,为武汉科技大学助教。1987年9月-1993年10月,为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10月-1995年10月,为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副教授。1995年10月至今,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95年)、博士生导师(1998年)。2000年10月-2000年12月,由Anthony Mason Fellowship资助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研究,2001年1月-2002年2月由JSPS资助在日本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2002年10月-2003年4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材料技术中心访问教授。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再次热烈祝贺我校三位院士获“十三五”钢铁工业科技成就奖!让我们一起为他们打call吧
蓟门巍巍传薪火,满井苍苍铸栋梁。诞生于国家初创之际,举矿冶之星火;成长于百废待兴之时,育强国之栋梁。如今,创立于1952年的北京科技大学已经走过六十七载风雨。67年来,学校在历史发展与变迁中以为中华之崛起、为祖国培养栋梁人才为己任,以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为指引,为祖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期推送,让我们一同了解北京科技大学的七宗"最"——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高校之一实力强劲,表现亮眼。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用坚定的步伐书写了壮丽篇章。· 1960年,学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4年,学校成为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 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奉科技立校,加快发展,并沿用至今;· 1997年5月,学校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学科数全国排名26位;· 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学校位列内地高校22位,211院校第一。中国学科实力最强劲的高校之一综合性强,特色明显。北京科技大学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其中,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等4个国家一流学科实力强劲,科研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科学技术史、冶金工程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根据2019年5月ESI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科技大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总发表论文数达19008篇,高被引论文数达216篇,全球排名上升26个位次。其中,学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前1‰学科,全球排名60位。此外,学校计算机、材料、机械、数学、化学、物理等8个学科进入QS 世界前500名,排名大陆地区高校第22位;材料、工程、计算机等15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实力强劲,学术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大学之一科技强国,铸就一流。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同时,北京科技大学还成立了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融合创新研究院、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面向前沿科技的研究院。在这些科研平台的助力下,学校参与、解决了多个国家重大问题,创下多个第一——· 教育部直属高校里第一个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高校;·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诞生于北京科技大学;· 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枚洲际导弹的壳体材料;· 第一台国产工业机器人;· 完成中国第一台十万次/每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 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高原缺氧的世界难题,为创造高原建设零死亡世界奇迹奠定了技术基础;· 参与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天宫一号:关键部位材料安全;嫦娥四号:超级机械臂);· ……据教育部统计,在1978~2011年,学校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位列全国高校第4;在1978年至2018年12月底,学校共申请专利7812项,授权专利4630项,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76项。近五年来,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8年发布数据,2017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1位和21位。中国最具开放意识的高校之一交流合作,对接国际。北京科技大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目前,学校每个专业均聘请国外专家学者为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全英文课程,每年超过2000名学生选修。此外,学校每年邀请外国高水平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超过1000人次,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同时,学校积极与国外院校联合举办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先后与美国耶鲁、英国牛津、伯明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18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海境外学生交流学习项目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全部年级。2018年,学校出国(境)学习交流的学生比例达到21.6%中国人才培养模式最多元的高校之一因材施教,精英育人。北京科技大学设有多种培养方式,助力学子成长成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采用"3+3服务学生模式",学生一入校就可以加入导师带领的团队,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大学理想、进行生涯规划、提升学业水平、破解发展难题;专业自主选择度高,除特别约定(外语保送生、提前批录取)的学生均科在大一或大二学年末提出转专业申请,不设限制,每年近300人成功转专业,申请成功率达80%。联合培养模式全方位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拓展学生经历。有3+1+1本硕连读,也有2+2双学位学士,合作院校包括昆士兰大学、滑铁卢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多所全球前200高校;本硕一贯制培养模式(矿业类、冶金工程专业)能够在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提前1年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六年可获得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双份学历;包括理科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班、应用物理"黄昆班"在内的精英人才培养项目助力学子成长为被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中国第二课堂最丰富的高校之一多姿多彩,绽放光芒。北京科技大学有"中国材料名师讲坛"、"名家讲坛"、"大学生艺术节"、贝壳青年文化节、柿子文化节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科技人文活动,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校园戏剧三部曲之《绽放》剧照高水平艺术团同时,学校尊重并重视学生的创意、想法,提供平台帮助学子成就梦想。60%的本科生参与到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校学生组建的智能车队至今已夺得4个世界总冠军和18个全国总冠军,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机器人队、航模队也不甘落后,均在全国赛事中获得过一等奖。成绩优异,傲视群雄。同学,学校积极鼓励学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精品课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 学校禾欣夏令营· 远水解近渴,实践云南行· "外来无业妇女帮扶实践团"· 社会实践微直播中国校友群最给力的大学之一人才济济,桃李芬芳。建校六十七年来,北京科技大学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栋梁和骨干。一大批校友担任中国一重、鞍钢集团、宝武集团、中国黄金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校友群体最给力的大学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满井边,一学堂,求实鼎新,熔基锻梁。从钢铁兴国到科技强国,风雨兼程,不辍弦歌。如今,北京科技大学正充满信心,脚步坚定,豪迈地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素材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2020年5月15日,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在全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中,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33位(较2019年提升6位),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位列榜首!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京科技大学位列内地(祖国大陆)高校第20位,较2019年世界排名上升38位,并列第462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简称THE)公布的“2020年THE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科技大学排在内地(祖国大陆)高校第43位!2020年US New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京科技大学位列内地(祖国大陆)高校第35位!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近些年的发展可以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2011计划”入选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仅10所)研制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和第一枚洲际导弹的壳体材料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高原缺氧的世界难题完成中国第一台十万次每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结构设计“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全国共20个)“超级机械臂”助力“嫦娥四号”着落月球背面开展深空探测近两年,北京科技大学共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拥有包括国家科学中心、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和50个省部级基地先后成立了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学校发挥科研优势,鼓励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项目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全部对本科生开放,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学校位于海淀区学院路,名校聚集,学院路共同体,学习资源丰富位于鸟巢和中关村之间,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本科四年均在学院路校区就读材料、冶金、矿业、科学技术史等4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材料、计算机、工程、化学、环境科学学科ESI评价居全球前1%1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分别是:材料、材料物理、计算机、环境、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能源、通信、自动化、冶金、采矿、矿加12个专业通过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分别是:机械、测控、材料、冶金、通信、自动化、计算机、土木、采矿、矿加、环境、安全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材料、冶金、通信、近三年本科生深造率近60%本科生保研比例超23%(全国排名前20)出国学生中超过50%的海境外深造学校为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根据第三方的中国大学生毕业生质量排行,我校全国排名为第34位。更多精彩,等你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