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是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皇女

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是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的题词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聚医杰)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和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等领导专家于1988年支持创办的一所专为基层中医,民间中医服务的中医药学术机构。开始是由国家卫生部报国家科委批准设立的科研学术机构,后来由于机构变迁、体制改革,2006年2月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重新注册后工作至今;33年来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的主要工作是:1、为基层中医们构筑学术交流平台; 2、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基层中医发展政策建议; 3、弘扬中医药特色医疗优势,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 4、甘当伯乐培育基层名中医; 5、研发推广中医药科研学术成果; 6、为民间中医增加正能量,反映民间中医的诉求。江淑安院长出席科学家论坛大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扎实努力的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进,赢得了基层中医、民间中医的欢迎,被誉为“民间中医之家”、“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医科技推广先进单位”、“中医药科研创新先进单位”、“传承文明·自自主创新”等荣誉称号。中医事业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曾题词:“北京聚医杰是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成立33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不仅为基层中医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热心帮助基层中医提高技术水平。近十几年该院先后为基层中医举办了45次特色医疗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而且还先后举办了“中医诊所中药师培训班”、“中医确有专长人员技术培训班”、“真想学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班”等专题中医适宜技术及基础理论培训班二十多场次,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基层中医人员的欢迎。2020年初,武汉市暨湖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淑安带头捐款并组织干部职工共捐款12万多元,分别捐赠给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革命老区黄冈市支援抗疫。近期又组织了几位中医专家专程到革命老区大别山免费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和乡村中医,为老区的基层中医药人员、民间中医送去实用技术,以简便验廉、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充电。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培养了1万多名基层中医,其中有许多成为著名的中医专家,如国医大师唐祖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原院长庞国明,直肠滴入研发人王洪才,现代穴位埋线研发人任晓艳,中医钩活术的研发人魏玉锁及著名中医专家王英、沈峰、张安林、朱华春、苏振州等都曾参加过“聚医杰”的学术活动,北京聚医杰先后创新完成中医药学术成果、特色医疗成果200多项,其中有些成果还填补了国内外中医药学术研究的空白。2016年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特邀江淑安院长代表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出席并作主题交流发言,大会授予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授予江淑安院长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今年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江淑安院长带头讲党史,宣传我党的光辉岁月和战斗历程,教育广大职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文/耿直)

苟得于道

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送中医技术到革命老区

江淑安院长讲课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等支持创建的中医药学术机构。成立32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不仅为基层中医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热心帮助基层中医提高技术水平。近几年该院先后为基层主办了45次特色医疗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而且还先后举办了“中医诊所中药师培训班”、“中医康复技术培训”、“中医皮肤病防治技术培训班”、“确有中医专长人员技术培训班”、“真想学中医培训班”等专题中医适宜技术及基础理论培训班,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欢迎。学术部李莹莹主任讲课继今年年初,武汉市暨湖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组织干部职工及会友捐款12万多元,分别捐赠给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革命老区黄冈市支持抗疫,经费虽然不多,但体现了聚医杰人血浓于水的真情实意。郑晓辉博士讲课最近,在院长江淑安教授的带领下,又组织了几位中医专家专程到革命老区大别山的河南省新县、潢川县,湖北省的红安县、安徽省的金寨县等地分别主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免费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老区的基层中医、民间中医送去实用技术,以简便廉验,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充电”。江淑安院长不顾年过花甲,带头讲课,倾囊而授传播技术,受到各地老区人民的好评。培训班开班仪式该院学术部主任李莹莹、培训中心主任叶续宗都是中药方面的专家,针对大别山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现在扶贫攻坚,许多县市种植了大面积的中草药,为了帮助当地,他们精心地为“中药师培训班”学员讲课,传授中药的栽培、种植、采集、加工炮制、保管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受到当地乡镇和村民、学员们的欢迎。几位专家在授课之余,还为当地人民诊疗疾病,受到大别山老区人民和基层医疗机构及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普遍赞扬。他们说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的中医药专家,就象当年的红军一样关心帮助老区人民。培训班场景培训班场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限于条件,虽不能像有些大企业大单位那样捐巨资巨款支援革命老区,但他们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己的方式和最大努力为革命老区送去党的温暖和中医适宜技术。近年该院还组织干部职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湖北省红安县和明代医圣李明珍、万密斋的故里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罗田县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学习医圣前辈们“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大医精诚精神,教育干部职工们要爱党爱国,为中医药事业而奋斗终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019年被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作者:余治平 国家卫健委健康报社原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副社长。)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绝不让你失望!

持枪者

胸怀大爱洒天下 仁医仁术济世人

——记原山东省政府机关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泰斗沈峰主任医师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英汇大厦111-2号有一所装饰古色古香、典雅朴素的沈峰中医馆,每天就诊者络绎不绝,甚至人流如潮,他的主人就是原山东省政府机关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泰斗,现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副会长、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峰主任医师。刻苦自学成名医沈峰先生1942年出生于江苏如皋,自幼热爱中医,拜江东名医佘秀峰为师,侍诊几年,边学边干,深悟医家之道,沈峰掌握了老师真传绝技,为日后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在青中年时期未能进入公立医院工作,一直是在民间行医,以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诊疗效果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大,中医药加速发展的春天终于来临,也给沈峰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良好机遇。2001年,他已年近花甲参加了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获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后被山东省政府机关医院聘任为中医科主任和主任医师。由于他热心、细心、精心地为广大机关干部和市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在齐鲁大地赢得了好评。仁医仁术济世人沈峰擅长运用中医膏方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他打破只有冬季吃膏方的惯例,一年四季都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病种,结合他的验方,定向制作成膏剂,不仅使用方便,而且疗效甚好,受到广泛的赞誉。他还精读中医四部经典著作,长于运用经方治病,被誉为“经方名医”。2016年8月以后,沈峰告老还乡,回到家乡江苏省南通市,办起了沈峰中医馆,为家乡人民服务至今,沈峰一直以唐代名医孙思邈为榜样,怀有一颗济世为民的菩萨心肠,对来就诊患者有求必应,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干部还是农民,不论是富豪还是贫民,他都一视同仁,一样热情服务。对有困难的病人,他主动减免药费,对没有吃饭的病人及亲属都帮助安排吃饭,视同客人。前几年,他每年总要挤出时间到西藏或西北的老少边穷地区巡诊一段时间,为那里的民众免费治病,还要提供十几万元的药费,赢得了藏区和边区人民的赞誉。近些年由于年事已高不能前往,但他还是每年要向有关单位捐款捐物,支持扶贫工作。对于前来他处求学者。他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免费提供吃住,广东有一位叫李忠渝的学员,经人介绍前往沈峰处学习中药制膏技术,他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吃住,使其学成而归。德高望重好楷模沈峰作为一位非党人士,他始终坚持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指示和路线方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副会长、中医药学术活动积极分子、中医泰斗、优秀民间中医大师等荣誉。2018年7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中国医疗卫生人才信息网、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联合在南通举办了“庆贺沈峰老中医从医6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发展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专家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单位都派代表参加会议,高度评价了沈峰从医60周年,为传承发展中医为民服务做出的巨大贡献,称赞他是德艺双馨的杏林楷模。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为他题词“大医仁德”。沈峰还十分注重参加中医药学术活动,他常说:干中医,要干到老,学到老,方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参加学术会议是提高自己,帮助别人,尽管每年的工作再忙。他总要挤出时间参加聚医杰的中医药学术活动,并捐款赞助中医学术活动,每年她还要写出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他带了两位学徒作为自己的学术传承人,还将自己的小女儿送到中医学校去学习,以便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位卑未敢忘忧国,一枝一叶总关情”。沈峰虽为一名普通的民间名老中医,但他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2020年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他响应号召,带头捐款一万元,资助武汉抗疫,后又献方献计支持抗疫,年底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评为“最美逆行者”和“抗疫捐款先进个人”。 (耕夫)

太虚

第14届聚医杰全国中医百佳名医暨好中医好诊所论坛在开封市召开

江淑安会长发表会议主旨演讲风雨过后现彩虹,疫后重逢在开封。聚医杰人重初心,“回家看看”情更浓”。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北京聚英杰国际文化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人才信息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4届聚医杰全国中医百佳名医暨好中医好诊所论坛大会,已于2020年11月26日-27日在河南省开封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专家、名老中医、优秀民间中医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中宣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中央组织部机关局原党委书记杨进福,国医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唐祖宣主任医师,国医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兼特色医疗分会会长江淑安主任医师,中医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副会长王英、沈峰、陈柏林、朱华春、黄连根、苏振州、张安林、袁伟东、梁国川、卢静、王保辰、朱军、何洪生、王平及珠海市中医文化研究学者候定元老师等出席了会议。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为会议发来贺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医大师唐祖宣作学术讲座大会开幕式由特色医疗分会副秘书长吴玲主持,王英副会长致大会开幕词。全体会议代表为武汉抗疫中牺牲的医务人员和疫情中去世的同胞及刚刚去世的健康报原总编、民间中医的知音、中医事业发展的支持者余治平教授默哀一分钟。特色医疗分会秘书长李莹莹作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学术工作计划的报告; 江淑安会长发表主旨演讲;中组部机关局原党委书记杨进福传达领学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唐祖宣国医大师为会议致词并作了学术报告。会议表彰了特色医疗分会2020年“优秀副会长、优秀常务理事、优秀理事”和学术活动积极分子,还表彰了聚医杰2020年度优秀人才和“好中医好诊所”。大会上还举行了《中华中医药特色医疗优秀文集》(第三辑)首发式,向部分入编论文作者赠送了样书。江淑安会长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民间中医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力量,自古以来民间出名医。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发展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将来中医药的发展也少不了民间中医”。江淑安会长提出了六点建议和要求:一是要当好中医人,做“苍生大医”;二是应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功底; 三是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宣传民间中医中的先锋模范人物; 四是继续研讨疑难病,办好品牌学术会;五是开展争创“好中医好诊所”活动,树立民间中医良好形象; 六是继续办好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 杨进福冯复加会议盛况会议历时两天,认真进行了专家讲座和学术交流。沈峰副会长作了“争做好中医,经营好诊所”的发言,袁伟东副会长做了“当好一个中医人”的发言;候定元老师作了“甲骨文中的疾病信息研究”讲座;副会长王英、张安林、朱华春、黄连根、梁国川、王保辰等分别作了有关专题讲座; 中医专家李长太医师、郑晓辉博士、羊汝琴博士、王玉湘医师、李振山医师、北京皇城股骨头坏死专科医院黄宏院长等都分别作了学术讲座。在27日下午的总结会议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教授作了讲话,高度评价本次会议,认为达到了“学习政策、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展望未来的目的”,江淑安会长作了会议小结。(路飞)会议代表合影长按点赞、关注,有我陪伴不走丢!

道不可壅

江淑安:绵绵情思永不断 心中想念崔月犁

今年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诞辰100周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京召开了“纪念崔月犁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我因出差在外,接到通知已晚,未能参加此次座谈会,感到非常的遗憾!崔月犁部长是我的忘年之交,他像父亲一样支持我的工作、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转眼间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22年了,我时常想念他,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想起他,我就泪眼模糊,历历往事浮现眼前——1、中医使我和部长成了忘年之交中医为媒始相识。1975年-1980年10月,我担任全国中医函授教学试点单位——湖北省麻城县中医函授站的工作,探索出了“三加强一坚持”的中医函授教学及管理方法。在1980年4月由国家卫生部中医司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医业余教育座谈会上认识了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的崔月犁。崔部长听了我对开展中医函授工作的作法和经验后,特别是我提出要重视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建议非常感兴趣,在他的本子上认真的记下了我的发言。会议结束后又留我单独谈了半小时,指示我要在基层积极探索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的新路子,为全国的农村中医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并说有事可直接找他联系。自那次会议以后,我和崔部长的书信往来不断,不仅在工作上共同对中医药工作情有独钟,而且友谊也在加深。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卫生部长,日理万机,他不管工作多么忙,总是要亲自给我写信或复信或打电话,使我这个在基层工作的“小人物”倍受鼓舞(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崔部长的来信和题字)。为不辜负崔部长的期望,我在1984年3月担任麻城县卫生局副局长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实行中医工作目标管理,这个管理方法当时还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中医管理软科学成果鉴定,并获得了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也是湖北全省第一个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单位(在全国也是第一批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后,当时的医政司司长占文涛和农村处长陈珞珈同志特地邀请我进京参加起草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建设方案,并于1996年邀请我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专家组组长到山西曲沃、广东罗定、阳春、辽宁沈阳的新民等县市验收评估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的建设成果,这些工作我都得到了崔部长的及时指导和帮助。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在与崔部长的交往中,不仅能学习他的领导艺术,而且还能学习他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记得第一次到他家中拜访时,我带了点土特产,他批评我,说这样不好,我这里什么都有,你用不着花钱。他当时还说他每月的工资有1200多元,老伴也有工资,老两口每月的工资都花不完,孩子们又都有自己的收入,也用不着资助。有一次,黄冈卫校托我请崔部长题写校名,要我转交1000元的润笔费,崔部长坚决拒收,还批评了我。自此以后,我每次看望崔部长都是空着两手去,他都很热情,每次临走时他还要送些纪念品给我。至今我还保存着崔部长送我的高级领带。以崔部长为榜样。我在基层担任近20多年的县市、地市两级卫生局长,也始终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接受别人的礼款和财物。但对有求于我的人,只要要求合理,不违反原则的事我都热情帮助解决,从不收取报酬或酬谢,至今在我工作过的地方,干部职工们还是经常念叨我。我之所以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崔部长的言传身教。1987年底崔部长退居二线后,还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对中医药工作仍然是关心倍至,大力支持!我每次来北京到他家中看望他时,谈话的主题仍离不开中医药。崔部长对中医药工作的执着,深深感染了我。我在本职工作之余,帮助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等学术团体承办一些中医药学术活动,特别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做一些工作、解决一些困难。有许多活动都及时得到了崔部长的指导和支持!1993年11月,我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崔部长不仅亲自题词祝贺,而且还写信给当时的湖北省卫生厅厅长,要求其支持这次会议。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1986年崔部长拟调我到卫生部工作,我知道这是别人求之不得的事,可我却因热爱家乡,不愿离开老区麻城、不愿离开我精心耕耘的基层中医药事业而谢绝了。他说表示理解,并要求我在家乡继续好好干,多为老区卫生事业作贡献。我在担任麻城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期间有四项工作名列全国第一,崔部长非常满意。1998年我勤学苦研,获得博士学位,崔部长闻知后为我高兴,还欣然题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作祝贺!在我因坚持原则、不畏强暴、遭人诬陷、工作不顺利时,他不仅倾听我的衷肠,还以他在“文革”中遭受八年牢狱迫害来开导我,要我真金不怕火,心底无私天地宽。崔部长对我的关怀永世难忘,限于纸笔是难以表述的。崔部长离开我们已22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仿佛他还在指导着我、还在为中医药事业操心。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2、对中医的问题看得准,指点迷津崔部长当年对中医发展中的问题是看得很准的,提出的办法和观点至今仍是正确的,仍可指导当前的中医药工作,仅列举几个方面:2.1 积极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决中医管理体制上的从属问题。他之前的历届卫生部对中医药工作虽然关心,但真正重视是不够的。崔部长认为国家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中医药工作。在他任部长期间就以卫生部党组名义向党中央、国务院写出报告,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并每年给中医安排一个亿的专款。如果没有当时作为卫生部部长的崔月犁积极争取,是不可能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正如当年的卫生部中医司司长田景福说:如果不是崔月犁当卫生部长,给中央的报告是出不了卫生部的。现在有些人因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后当了官,提高了个人地位,如果不真心实意为中医发展说话办事,将是有愧于崔部长的。2.2 最早提出中医药要立法、要靠法律来保证中医药长久的发展。记得有一次在崔部长家中交谈中,他说中医药事业要长久发展,必须应立法。光靠领导人个人的重视是不够的,如果领导换人了,新的领导人不重视中医药工作了,那还是不好的,要想长久发展中医药,就必须制订《中医药法》。在他的倡导下,当时的卫生部就成立了中医药法起草小组。立法艰难,不想经历了30多年才出台,但这还得感谢崔部长的先见之明。2.3 强调中医医院要突出中医特色,要求中医院不能西化。崔月犁在担任卫生部副部长、部长期间不仅重视中医医院的机构建设,更是关心中医院的内涵建设。1982年他在主持召开的“衡阳会议”上就强调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是建设中医院的根本方向问题。要求各级中医医院必须要突出中医药特色。但因种种原因,中医院的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1987年他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在一些地方,为农村服务的中医药事业走上了西化的道路,西医基本上代替了中医,大半不是认为中医不科学,就是感到中医院用中医一套诊治方法,捞不到钱,这样逐步就由西医消化中医,使一些县建立的中医院还是像衡阳会议所说的:挂着梅兰芳的牌子,唱着流行歌曲的调子。这样农村基层老百姓,看中医就更难了”。这虽然是早在30多年前崔部长就指出的问题,但仍适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医院工作啊!2.4 民间中医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应予大力支持帮助发展。纵观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发展史。历代辈出的名医和当代的许多名中医,大都是来自民间、出自民间。崔部长不仅是在位时还是退居二线后,都很关心民间中医的发展。在他任卫生部部长时的1985年,亲自支持发起成立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1995年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10周年时,他又抱病亲自参加以示支持!他和吕炳奎司长还支持创办了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专为体制外的民间中医提供科研、学术交流的平台。他曾向我说:民间中医大多是跟师学习或世代家传的,都具有传统的中医一技之长,他们没有受西化的影响,也没有西化的条件,老百姓很相信这样的中医。在他们那里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中医医疗服务。他们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应予大力支持帮助发展。他还说要多开方便之门,鼓励多办个体中医诊所。让老百姓看中医方便。有一次还说到他离休后要办一个崔月犁中医诊所。这句话我印象特深!由于崔部长突然病逝,子承父愿,他的儿子张晓彤成立了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并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旁边开设了一家“平心堂”中医门诊部,为传承和光大中医作出了贡献。我也响应崔部长当年的号召,在家乡也开设了一家中医诊所,由我老伴常年坐诊(我老伴是中医主任医师),我也定期前去坐诊,现在很受周围居民的欢迎,小小的诊所正体现和发扬着中医的特色医疗优势。如果全国有成千上万的有特色的中医诊所,这不也是传承中医药的力量吗?我二十多年来,经常组织和参加一些民间中医药的学术活动,这也得益于崔部长的教诲,同时我也确实在民间中医们的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医的力量。2.5 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形式,主张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兴办中医教育。崔部长在职时就发现当时的中医教育一直把眼光盯在正规教育上。他说正规院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我们的中医院校规模有限、培训能力严重不足,当时全国每年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总数为8000人左右,按这个速度发展,中医要恢复到解放初的中医人数,至少要70年。因此,发展中医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培训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中医人才。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财力办中医教育的情况下,采取中央、地方、个人一起办学的方针。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兴办中医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继续实行中医带徒。崔部长曾多次指出: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保持中医特色的重要教育方法,这是中医的独特性。中医带徒不仅是历史习惯,而且因为中医这门科学的实践性很强,尤其是某些专科、一技之长的绝招、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和手法更适合于口传心授。学徒出身而且学有成就者,在理法方药各方面都继承了各代中医的医法、医风和流派特长。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独到的实践性。因此,中医带徒学习的办法并非一时性的权宜之计和应急之计,应该从长计议。他还说中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把师带徒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否定了,都走培养硕士、博士生这条路(完全是西医教育的一套)就培养不出具有实践能力强的中医人才,中医的成长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作者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兼特色医疗分会会长)长按点赞、关注,有我陪伴不走丢!

臣无所见

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是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的题词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聚医杰)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和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等领导专家于1988年支持创办的一所专为基层中医,民间中医服务的中医药学术机构。开始是由国家卫生部报国家科委批准设立的科研学术机构,后来由于机构变迁、体制改革,2006年2月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重新注册后工作至今;33年来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的主要工作是:1、为基层中医们构筑学术交流平台; 2、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基层中医发展政策建议; 3、弘扬中医药特色医疗优势,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 4、甘当伯乐培育基层名中医; 5、研发推广中医药科研学术成果; 6、为民间中医增加正能量,反映民间中医的诉求。江淑安院长出席科学家论坛大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扎实努力的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进,赢得了基层中医、民间中医的欢迎,被誉为“民间中医之家”、“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医科技推广先进单位”、“中医药科研创新先进单位”、“传承文明·自自主创新”等荣誉称号。中医事业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曾题词:“北京聚医杰是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成立33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不仅为基层中医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热心帮助基层中医提高技术水平。近十几年该院先后为基层中医举办了45次特色医疗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而且还先后举办了“中医诊所中药师培训班”、“中医确有专长人员技术培训班”、“真想学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班”等专题中医适宜技术及基础理论培训班二十多场次,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基层中医人员的欢迎。2020年初,武汉市暨湖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淑安带头捐款并组织干部职工共捐款12万多元,分别捐赠给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革命老区黄冈市支援抗疫。近期又组织了几位中医专家专程到革命老区大别山免费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和乡村中医,为老区的基层中医药人员、民间中医送去实用技术,以简便验廉、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充电。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培养了1万多名基层中医,其中有许多成为著名的中医专家,如国医大师唐祖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原院长庞国明,直肠滴入研发人王洪才,现代穴位埋线研发人任晓艳,中医钩活术的研发人魏玉锁及著名中医专家王英、沈峰、张安林、朱华春、苏振州等都曾参加过“聚医杰”的学术活动,北京聚医杰先后创新完成中医药学术成果、特色医疗成果200多项,其中有些成果还填补了国内外中医药学术研究的空白。2016年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特邀江淑安院长代表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出席并作主题交流发言,大会授予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授予江淑安院长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今年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江淑安院长带头讲党史,宣传我党的光辉岁月和战斗历程,教育广大职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文/耿直)

老同学

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送中医技术到革命老区

江淑安院长讲课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等支持创建的中医药学术机构。成立32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不仅为基层中医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热心帮助基层中医提高技术水平。近几年该院先后为基层主办了45次特色医疗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而且还先后举办了“中医诊所中药师培训班”、“中医康复技术培训”、“中医皮肤病防治技术培训班”、“确有中医专长人员技术培训班”、“真想学中医培训班”等专题中医适宜技术及基础理论培训班,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欢迎。学术部李莹莹主任讲课继今年年初,武汉市暨湖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组织干部职工及会友捐款12万多元,分别捐赠给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革命老区黄冈市支持抗疫,经费虽然不多,但体现了聚医杰人血浓于水的真情实意。郑晓辉博士讲课最近,在院长江淑安教授的带领下,又组织了几位中医专家专程到革命老区大别山的河南省新县、潢川县,湖北省的红安县、安徽省的金寨县等地分别主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免费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老区的基层中医、民间中医送去实用技术,以简便廉验,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充电”。江淑安院长不顾年过花甲,带头讲课,倾囊而授传播技术,受到各地老区人民的好评。培训班开班仪式该院学术部主任李莹莹、培训中心主任叶续宗都是中药方面的专家,针对大别山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现在扶贫攻坚,许多县市种植了大面积的中草药,为了帮助当地,他们精心地为“中药师培训班”学员讲课,传授中药的栽培、种植、采集、加工炮制、保管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受到当地乡镇和村民、学员们的欢迎。几位专家在授课之余,还为当地人民诊疗疾病,受到大别山老区人民和基层医疗机构及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普遍赞扬。他们说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的中医药专家,就象当年的红军一样关心帮助老区人民。培训班场景培训班场景“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限于条件,虽不能像有些大企业大单位那样捐巨资巨款支援革命老区,但他们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己的方式和最大努力为革命老区送去党的温暖和中医适宜技术。近年该院还组织干部职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湖北省红安县和明代医圣李明珍、万密斋的故里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罗田县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学习医圣前辈们“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大医精诚精神,教育干部职工们要爱党爱国,为中医药事业而奋斗终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019年被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作者:余治平 国家卫健委健康报社原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副社长。)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绝不让你失望!

一德一心

胸怀大爱洒天下 仁医仁术济世人

——记原山东省政府机关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泰斗沈峰主任医师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英汇大厦111-2号有一所装饰古色古香、典雅朴素的沈峰中医馆,每天就诊者络绎不绝,甚至人流如潮,他的主人就是原山东省政府机关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泰斗,现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副会长、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峰主任医师。刻苦自学成名医沈峰先生1942年出生于江苏如皋,自幼热爱中医,拜江东名医佘秀峰为师,侍诊几年,边学边干,深悟医家之道,沈峰掌握了老师真传绝技,为日后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在青中年时期未能进入公立医院工作,一直是在民间行医,以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诊疗效果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大,中医药加速发展的春天终于来临,也给沈峰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良好机遇。2001年,他已年近花甲参加了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获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后被山东省政府机关医院聘任为中医科主任和主任医师。由于他热心、细心、精心地为广大机关干部和市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在齐鲁大地赢得了好评。仁医仁术济世人沈峰擅长运用中医膏方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他打破只有冬季吃膏方的惯例,一年四季都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病种,结合他的验方,定向制作成膏剂,不仅使用方便,而且疗效甚好,受到广泛的赞誉。他还精读中医四部经典著作,长于运用经方治病,被誉为“经方名医”。2016年8月以后,沈峰告老还乡,回到家乡江苏省南通市,办起了沈峰中医馆,为家乡人民服务至今,沈峰一直以唐代名医孙思邈为榜样,怀有一颗济世为民的菩萨心肠,对来就诊患者有求必应,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干部还是农民,不论是富豪还是贫民,他都一视同仁,一样热情服务。对有困难的病人,他主动减免药费,对没有吃饭的病人及亲属都帮助安排吃饭,视同客人。前几年,他每年总要挤出时间到西藏或西北的老少边穷地区巡诊一段时间,为那里的民众免费治病,还要提供十几万元的药费,赢得了藏区和边区人民的赞誉。近些年由于年事已高不能前往,但他还是每年要向有关单位捐款捐物,支持扶贫工作。对于前来他处求学者。他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免费提供吃住,广东有一位叫李忠渝的学员,经人介绍前往沈峰处学习中药制膏技术,他不仅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吃住,使其学成而归。德高望重好楷模沈峰作为一位非党人士,他始终坚持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指示和路线方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副会长、中医药学术活动积极分子、中医泰斗、优秀民间中医大师等荣誉。2018年7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中国医疗卫生人才信息网、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联合在南通举办了“庆贺沈峰老中医从医6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发展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专家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单位都派代表参加会议,高度评价了沈峰从医60周年,为传承发展中医为民服务做出的巨大贡献,称赞他是德艺双馨的杏林楷模。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为他题词“大医仁德”。沈峰还十分注重参加中医药学术活动,他常说:干中医,要干到老,学到老,方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参加学术会议是提高自己,帮助别人,尽管每年的工作再忙。他总要挤出时间参加聚医杰的中医药学术活动,并捐款赞助中医学术活动,每年她还要写出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他带了两位学徒作为自己的学术传承人,还将自己的小女儿送到中医学校去学习,以便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位卑未敢忘忧国,一枝一叶总关情”。沈峰虽为一名普通的民间名老中医,但他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2020年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他响应号召,带头捐款一万元,资助武汉抗疫,后又献方献计支持抗疫,年底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评为“最美逆行者”和“抗疫捐款先进个人”。 (耕夫)

勾魂手

第14届聚医杰全国中医百佳名医暨好中医好诊所论坛在开封市召开

江淑安会长发表会议主旨演讲风雨过后现彩虹,疫后重逢在开封。聚医杰人重初心,“回家看看”情更浓”。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北京聚英杰国际文化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人才信息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4届聚医杰全国中医百佳名医暨好中医好诊所论坛大会,已于2020年11月26日-27日在河南省开封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专家、名老中医、优秀民间中医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中宣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中央组织部机关局原党委书记杨进福,国医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唐祖宣主任医师,国医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兼特色医疗分会会长江淑安主任医师,中医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副会长王英、沈峰、陈柏林、朱华春、黄连根、苏振州、张安林、袁伟东、梁国川、卢静、王保辰、朱军、何洪生、王平及珠海市中医文化研究学者候定元老师等出席了会议。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为会议发来贺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医大师唐祖宣作学术讲座大会开幕式由特色医疗分会副秘书长吴玲主持,王英副会长致大会开幕词。全体会议代表为武汉抗疫中牺牲的医务人员和疫情中去世的同胞及刚刚去世的健康报原总编、民间中医的知音、中医事业发展的支持者余治平教授默哀一分钟。特色医疗分会秘书长李莹莹作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学术工作计划的报告; 江淑安会长发表主旨演讲;中组部机关局原党委书记杨进福传达领学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唐祖宣国医大师为会议致词并作了学术报告。会议表彰了特色医疗分会2020年“优秀副会长、优秀常务理事、优秀理事”和学术活动积极分子,还表彰了聚医杰2020年度优秀人才和“好中医好诊所”。大会上还举行了《中华中医药特色医疗优秀文集》(第三辑)首发式,向部分入编论文作者赠送了样书。江淑安会长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民间中医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力量,自古以来民间出名医。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发展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将来中医药的发展也少不了民间中医”。江淑安会长提出了六点建议和要求:一是要当好中医人,做“苍生大医”;二是应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功底; 三是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宣传民间中医中的先锋模范人物; 四是继续研讨疑难病,办好品牌学术会;五是开展争创“好中医好诊所”活动,树立民间中医良好形象; 六是继续办好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 杨进福冯复加会议盛况会议历时两天,认真进行了专家讲座和学术交流。沈峰副会长作了“争做好中医,经营好诊所”的发言,袁伟东副会长做了“当好一个中医人”的发言;候定元老师作了“甲骨文中的疾病信息研究”讲座;副会长王英、张安林、朱华春、黄连根、梁国川、王保辰等分别作了有关专题讲座; 中医专家李长太医师、郑晓辉博士、羊汝琴博士、王玉湘医师、李振山医师、北京皇城股骨头坏死专科医院黄宏院长等都分别作了学术讲座。在27日下午的总结会议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教授作了讲话,高度评价本次会议,认为达到了“学习政策、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展望未来的目的”,江淑安会长作了会议小结。(路飞)会议代表合影长按点赞、关注,有我陪伴不走丢!

伪造案

江淑安:绵绵情思永不断 心中想念崔月犁

今年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诞辰100周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京召开了“纪念崔月犁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我因出差在外,接到通知已晚,未能参加此次座谈会,感到非常的遗憾!崔月犁部长是我的忘年之交,他像父亲一样支持我的工作、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转眼间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22年了,我时常想念他,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想起他,我就泪眼模糊,历历往事浮现眼前——1、中医使我和部长成了忘年之交中医为媒始相识。1975年-1980年10月,我担任全国中医函授教学试点单位——湖北省麻城县中医函授站的工作,探索出了“三加强一坚持”的中医函授教学及管理方法。在1980年4月由国家卫生部中医司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医业余教育座谈会上认识了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的崔月犁。崔部长听了我对开展中医函授工作的作法和经验后,特别是我提出要重视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建议非常感兴趣,在他的本子上认真的记下了我的发言。会议结束后又留我单独谈了半小时,指示我要在基层积极探索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的新路子,为全国的农村中医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并说有事可直接找他联系。自那次会议以后,我和崔部长的书信往来不断,不仅在工作上共同对中医药工作情有独钟,而且友谊也在加深。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卫生部长,日理万机,他不管工作多么忙,总是要亲自给我写信或复信或打电话,使我这个在基层工作的“小人物”倍受鼓舞(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崔部长的来信和题字)。为不辜负崔部长的期望,我在1984年3月担任麻城县卫生局副局长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实行中医工作目标管理,这个管理方法当时还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中医管理软科学成果鉴定,并获得了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也是湖北全省第一个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单位(在全国也是第一批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后,当时的医政司司长占文涛和农村处长陈珞珈同志特地邀请我进京参加起草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建设方案,并于1996年邀请我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专家组组长到山西曲沃、广东罗定、阳春、辽宁沈阳的新民等县市验收评估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市的建设成果,这些工作我都得到了崔部长的及时指导和帮助。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在与崔部长的交往中,不仅能学习他的领导艺术,而且还能学习他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记得第一次到他家中拜访时,我带了点土特产,他批评我,说这样不好,我这里什么都有,你用不着花钱。他当时还说他每月的工资有1200多元,老伴也有工资,老两口每月的工资都花不完,孩子们又都有自己的收入,也用不着资助。有一次,黄冈卫校托我请崔部长题写校名,要我转交1000元的润笔费,崔部长坚决拒收,还批评了我。自此以后,我每次看望崔部长都是空着两手去,他都很热情,每次临走时他还要送些纪念品给我。至今我还保存着崔部长送我的高级领带。以崔部长为榜样。我在基层担任近20多年的县市、地市两级卫生局长,也始终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接受别人的礼款和财物。但对有求于我的人,只要要求合理,不违反原则的事我都热情帮助解决,从不收取报酬或酬谢,至今在我工作过的地方,干部职工们还是经常念叨我。我之所以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崔部长的言传身教。1987年底崔部长退居二线后,还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对中医药工作仍然是关心倍至,大力支持!我每次来北京到他家中看望他时,谈话的主题仍离不开中医药。崔部长对中医药工作的执着,深深感染了我。我在本职工作之余,帮助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等学术团体承办一些中医药学术活动,特别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做一些工作、解决一些困难。有许多活动都及时得到了崔部长的指导和支持!1993年11月,我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首届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崔部长不仅亲自题词祝贺,而且还写信给当时的湖北省卫生厅厅长,要求其支持这次会议。关心我的工作和学习。1986年崔部长拟调我到卫生部工作,我知道这是别人求之不得的事,可我却因热爱家乡,不愿离开老区麻城、不愿离开我精心耕耘的基层中医药事业而谢绝了。他说表示理解,并要求我在家乡继续好好干,多为老区卫生事业作贡献。我在担任麻城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期间有四项工作名列全国第一,崔部长非常满意。1998年我勤学苦研,获得博士学位,崔部长闻知后为我高兴,还欣然题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作祝贺!在我因坚持原则、不畏强暴、遭人诬陷、工作不顺利时,他不仅倾听我的衷肠,还以他在“文革”中遭受八年牢狱迫害来开导我,要我真金不怕火,心底无私天地宽。崔部长对我的关怀永世难忘,限于纸笔是难以表述的。崔部长离开我们已22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仿佛他还在指导着我、还在为中医药事业操心。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2、对中医的问题看得准,指点迷津崔部长当年对中医发展中的问题是看得很准的,提出的办法和观点至今仍是正确的,仍可指导当前的中医药工作,仅列举几个方面:2.1 积极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决中医管理体制上的从属问题。他之前的历届卫生部对中医药工作虽然关心,但真正重视是不够的。崔部长认为国家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中医药工作。在他任部长期间就以卫生部党组名义向党中央、国务院写出报告,建议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并每年给中医安排一个亿的专款。如果没有当时作为卫生部部长的崔月犁积极争取,是不可能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正如当年的卫生部中医司司长田景福说:如果不是崔月犁当卫生部长,给中央的报告是出不了卫生部的。现在有些人因成立中医药管理局后当了官,提高了个人地位,如果不真心实意为中医发展说话办事,将是有愧于崔部长的。2.2 最早提出中医药要立法、要靠法律来保证中医药长久的发展。记得有一次在崔部长家中交谈中,他说中医药事业要长久发展,必须应立法。光靠领导人个人的重视是不够的,如果领导换人了,新的领导人不重视中医药工作了,那还是不好的,要想长久发展中医药,就必须制订《中医药法》。在他的倡导下,当时的卫生部就成立了中医药法起草小组。立法艰难,不想经历了30多年才出台,但这还得感谢崔部长的先见之明。2.3 强调中医医院要突出中医特色,要求中医院不能西化。崔月犁在担任卫生部副部长、部长期间不仅重视中医医院的机构建设,更是关心中医院的内涵建设。1982年他在主持召开的“衡阳会议”上就强调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是建设中医院的根本方向问题。要求各级中医医院必须要突出中医药特色。但因种种原因,中医院的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1987年他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在一些地方,为农村服务的中医药事业走上了西化的道路,西医基本上代替了中医,大半不是认为中医不科学,就是感到中医院用中医一套诊治方法,捞不到钱,这样逐步就由西医消化中医,使一些县建立的中医院还是像衡阳会议所说的:挂着梅兰芳的牌子,唱着流行歌曲的调子。这样农村基层老百姓,看中医就更难了”。这虽然是早在30多年前崔部长就指出的问题,但仍适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医院工作啊!2.4 民间中医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应予大力支持帮助发展。纵观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发展史。历代辈出的名医和当代的许多名中医,大都是来自民间、出自民间。崔部长不仅是在位时还是退居二线后,都很关心民间中医的发展。在他任卫生部部长时的1985年,亲自支持发起成立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1995年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10周年时,他又抱病亲自参加以示支持!他和吕炳奎司长还支持创办了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专为体制外的民间中医提供科研、学术交流的平台。他曾向我说:民间中医大多是跟师学习或世代家传的,都具有传统的中医一技之长,他们没有受西化的影响,也没有西化的条件,老百姓很相信这样的中医。在他们那里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中医医疗服务。他们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应予大力支持帮助发展。他还说要多开方便之门,鼓励多办个体中医诊所。让老百姓看中医方便。有一次还说到他离休后要办一个崔月犁中医诊所。这句话我印象特深!由于崔部长突然病逝,子承父愿,他的儿子张晓彤成立了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并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旁边开设了一家“平心堂”中医门诊部,为传承和光大中医作出了贡献。我也响应崔部长当年的号召,在家乡也开设了一家中医诊所,由我老伴常年坐诊(我老伴是中医主任医师),我也定期前去坐诊,现在很受周围居民的欢迎,小小的诊所正体现和发扬着中医的特色医疗优势。如果全国有成千上万的有特色的中医诊所,这不也是传承中医药的力量吗?我二十多年来,经常组织和参加一些民间中医药的学术活动,这也得益于崔部长的教诲,同时我也确实在民间中医们的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医的力量。2.5 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形式,主张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兴办中医教育。崔部长在职时就发现当时的中医教育一直把眼光盯在正规教育上。他说正规院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我们的中医院校规模有限、培训能力严重不足,当时全国每年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总数为8000人左右,按这个速度发展,中医要恢复到解放初的中医人数,至少要70年。因此,发展中医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培训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中医人才。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财力办中医教育的情况下,采取中央、地方、个人一起办学的方针。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兴办中医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继续实行中医带徒。崔部长曾多次指出:中医带徒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保持中医特色的重要教育方法,这是中医的独特性。中医带徒不仅是历史习惯,而且因为中医这门科学的实践性很强,尤其是某些专科、一技之长的绝招、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和手法更适合于口传心授。学徒出身而且学有成就者,在理法方药各方面都继承了各代中医的医法、医风和流派特长。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独到的实践性。因此,中医带徒学习的办法并非一时性的权宜之计和应急之计,应该从长计议。他还说中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把师带徒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否定了,都走培养硕士、博士生这条路(完全是西医教育的一套)就培养不出具有实践能力强的中医人才,中医的成长必然受到严重影响。(作者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兼特色医疗分会会长)长按点赞、关注,有我陪伴不走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