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北京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深化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京产改发〔2020〕1号)通知要求,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首都“高精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核心地位,激发全市职工创新潜能,持续推动全市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北京市总工会开展了2020年度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 认定暨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征集、评选、推广活动。经各企事业单位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北京市总工会决定认定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管伟创新工作室等20家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以领军人名字命名的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汽车博物馆王亮创新工作室等60家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授予于海臣——朱美蓝等100对师徒“名师带徒” 称号;认定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灯塔’环视全景智能安防监控摄像机”等10项成果为2020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一等奖,首钢机电有限公司“全自动取料筛分称重机的绿色开发及应用”等20项成果为2020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 二等奖,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轻型曲面种植屋面关键技术”等30项成果为2020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三等奖。2020年度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名单2020年度“名师带徒”名单2020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认定名单编辑:宁林林
客户服务质量如何?客户服务过程如何监管?如何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这是在日常企业管理中,对客服部门的3个灵魂拷问。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客户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是企业的重要KPI,因此,对客服工作的监测评估,精确查检客服服务状态及服务水平尤为重要,促使企业通过质检方式全面了解企业服务现状。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服务量大幅增加,传统人工抽检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应用需求,但随着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智能质检系统获得了广泛关注。顶级研发成就硬核产品,一路硕果累累帮我吧新一代全渠道智能客服平台,专注客户服务领域。2020年,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成熟,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张焕强博士为代表的中国顶级研发团队,在帮我吧产品基础之上,匠心推出「AI智能质检」功能。新功能一经面世,迅速获得来自一线伙伴和用户的肯定和赞誉。目前,该功能已广泛应用在金万维6000伙伴和500万终端客户中,助力企业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客户口碑,为企业降本增效。帮我吧智能质检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对客服工作进行自动化、数字化全量质检,辅助管理者考核,优化绩效管理,充分把控投诉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1、AI赋能帮我吧质检,100%全量检测、准确率高达95%帮我吧质检全量覆盖客服的工作,包括呼入&呼出通话,进行客观的、统一标准的全量质检,检测坐席在服务过程中有无违规或非标准话术行为,如骂人、嘲讽、推诿、过度承诺等,以规范坐席人员行为。帮我吧AI质检依托ASR、TTS等核心技术,准确率高达95%,大幅节省人力质检成本,提升客户服务质量。2、支持定制化质检,更加贴合业务应用场景帮我吧质检支持多维度设置质检模型,充分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质检能力的丰富程度。而且帮我吧可以根据企业业务场景,支持规定话术、规定业务流程、禁用语、礼貌用语、语速、静音、抢话等,大大提升质检的应用范围。3、风险预警,遏制事态进一步恶化系统全时段在线风控,对话中若出现关键词(如敏感词、违禁词等),系统自动识别并预警给管理人员,通知责任人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将潜在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减少公司损失。4、全方位数据分析,反馈结果系统可对质检结果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准确分析客户以及坐席个性化行为特征,发掘客户潜在需求,提取有价值数据,助力客服及客户管理更加客观公正。AI质检赋能客户服务管理,为企业降本增效解放人工质检,降低人工成本开支帮我吧智能质检全方位解放人工质检,减少企业质检人员,大幅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通过智能质检,帮助客服团队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保证客户忠诚度,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抓手”。3、降低企业潜在风险帮我吧智能质检及时、快速的处理冲突,能有效降低客户投诉率,减免不良事件发生,持续优化企业口碑,促进企业良性增长。智能质检不仅是提高质检效率的工具,更是帮助客服中心进行不断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手段。帮我吧智能质检可以保证每个座席客服的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是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中的标配应用。帮我吧新一代全渠道智能客服是北京金万维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战略级产品,通过在线客服、呼叫中心、工单系统、智能机器人、远程协助、移动客服、现场服务、开放平台、BI等功能和模块,帮助企业快速连接客户,降低服务成本。如今,帮我吧凭借全国各地25家本地化服务机构,6000余家渠道伙伴,共同服务100000+企业客户,快速推动中国企业服务升级。目前,帮我吧拥有国药器械、金蝶集团、中船绿洲等50多家500强企业客户,在共享服务中心、医疗器械、机械设备、家电等行业或场景领域,以领先技术、高品质客户服务,正全面覆盖智能客服的市场高地。
随着人工智能的一体化和机器人技术的改进,机器人技术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显著提高其性能。作为一种潜在有前景的通用技术,其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机器人技术是否会影响生产过程,以及如何影响生产过程,尤其是在制造业等全球贸易领域。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FIT)发布《机器人技术与生产和工作的未来》(Robotics and the Future of Proction and Work)报告。该报告阐述了机器人技术和相关生产技术的性质和前景,回顾了有关机器人采用的最新数据,推测了机器人的未来趋势和制造业的地域分布。下一波生产系统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比较“自动化”一词最早是在1945 年提出的,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的工程部门用它来描述其新型转移机器的操作,这些转移机器从车身压力机上机械卸载冲压件并将其放置在机床的前面。如今,它指的是由机器控制的任何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或几乎没有操作员的输入就可以以高度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有许多技术可以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而机器人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没有“机器人”的确切定义,但该术语通常是指可以编程以执行各种不同任务并与环境进行某种程度的交互作用的物理机器。机器人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工具。迄今为止,大多数机器人的采用都发生在制造业中,机器人比人类更有效,更一致地执行各种手动任务。但是随着不断创新,机器人的使用正扩展到其他领域,从农业到物流再到酒店业。机器人变得更便宜、更灵活、更自治,部分原因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一些机器人代替了人工。其他机器人(与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的“协作机器人”)对此起到了补充作用。随着这一趋势的继续,机器人的采用将可能成为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并有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下一波生产系统对于生产率的需求机器人的采用可能会成为生产力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并有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从1993年到2016年,机器人投资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人均GDP增长的10%。Graetz和Michaels 发现,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机器人致密化技术在17个国家(地区)中使GDP 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分别提高了约0.37% 和0.36%,占GDP 总增长的10%,而预计的总贡献为0.35%。他们随后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3年到2016年,经合组织国家对机器人的投资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同一项研究发现,机器人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研究定义为每百万小时工作的机器人数量),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0.04%。就业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从2004年到2014年的10 年中,机器人的采用使德国的人均GDP增长了0.5%。Koch,Manuylov和Smolka发现,西班牙制造公司引入工业机器人可以在四年内将产量提高20%-25%,并将劳动力成本降低6%。下一波生产系统对于的生产力潜力随着机器人的功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它们对生产率的潜在影响将更加显著。至少有六种技术似乎构成了下一波创新浪潮的引领:物联网、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区块链、新材料、自主设备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也许是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具有许多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学习、理解、推理和互动。易于编程、灵巧且价格相对合理的机器人可以实现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一系列功能的自动化。尽管这些技术已经投放市场,但它们通常都过于昂贵且效率低下,无法被广泛采用以推动整个经济范围内生产率的提高。例如,为什么我们感觉“工业4.0”技术有潜力,但它们似乎并未被大规模采用。部分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制造商似乎正处于采用的早期阶段。同样,为什么机器学习软件系统尽管一些有希望的早期应用程序令人感觉很有前景,但它们当前的功能仍然相对有限。到2030年甚至2040年之前,完美的机械手不太可能出现在市场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学家RodneyBrooks 写道:拥有想法很容易,将它们变成现实很难,将它们变成大规模部署更加困难。如果这些技术真的“准备就绪”,人们将有望看到更高的生产增长率。但是,用Robert Solow 的话来说,除了生产率统计数据之外,下一个生产系统随处可见。下一波生产系统采用机器人的模式即使面临这些挑战,下一代生产系统技术仍在开发中,并且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进入使用中,其中之一是机器人技术。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是各国在采用机器人方面如何进行比较,最常用的指标是工业机器人在制造工人中所占的比例。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全球每10000名制造业工人的工业机器人平均值从2015年的66个增长到2017年的85个,韩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采用国,每10000名工人拥有710个机器人,随后是新加坡、德国、日本和瑞典,美国以每10000名工人200个工业机器人排名第七,俄罗斯和印度排名最后,每10000名工人分别只有4个和3个机器人(见图1)。图1 2017年每10000名制造业工人中的机器人数量较高工资的国家比较低工资的国家在采用机器人方面更具经济优势,因为对机器人的投资通常可以通过节省劳动力成本来规划和计算,这就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估计发展中国家使用机器人技术节省的劳动力成本要低得多的原因。因此,更贴切的问题是:考虑到工资水平,各国在采用机器人方面的立场如何,要对此进行评估,必须计算安装机器人的估计投资回收期(以月为单位)。在给定补偿水平与实际工资差异的情况下,比较预期机器人采用率的排名,出现了几种模式。首先,东亚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在排名前7位中占据了6位:韩国的机器人采用率比预期高2.4倍,而新加坡、中国、泰国和台湾紧随其后,日本排名第七。相比之下,英联邦国家则明显落后,加拿大排名第14位(比预期采用率低44%),英国排名第23位(比预期采用率低73%),澳大利亚排名第24位(比预期采用率低80%)(参见图2)。图2 实际机器人采用率与预期机器人采用率的比例总体而言,欧洲在这方面是落后的,鉴于其工资水平,只有两个东欧国家的采用率高于预期:斯洛文尼亚(比预期的采用率高37%)和捷克共和国(比预期的采用率高25%)。其他所有欧盟国家的采用率均低于预期。在发展中国家中,泰国以159% 的采用率领跑,而中国的调整后采用率为153%,高于2016 年的104%,墨西哥的表现也很好,采用率比预期高16%。但是,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的采用率仍然落后。印度的采用率比预期的低66%,巴西的采用率低83%,俄罗斯低88%,美国明显落后,排名第16位,采用率比预期低49%。 部分国家在采用机器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有些国家在采用机器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处于落后地位的原因尚不清楚,工资水平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机器人的采用因行业而异,其中汽车行业需求最大。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该行业占机器人总数的30% 至60%。然而,许多这方面落后的国家(包括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瑞典和美国)相对于其制造业经济规模而言,拥有强大的汽车产业。尽管与其他国家/ 地区相比,中国的汽车行业相对较小(按人均GDP 计算),但它在机器人总体采用率方面的得分很高。Acemoglu和Restrepo发现机器人采用率与较高的中年工人比例之间存在适度的正相关关系,其逻辑是机器人采用率降低反映了中年工人的相对稀缺——中年工人的工资往往较高,通常可以被替代机器人。但是,即使包括分析中的工资因素,相关性也不足以解释较大的差异。文化传统可能起着一定作用。Lee和Sabanovic发现,文化传统在机器人采用率中起着重要作用,韩国人在经济中对机器人的看法比美国人更受青睐,一些国家似乎欢迎机器人——日本甚至还获得了年度“机器人奖”。在各国工资调整后的工业机器人采用率与各国居民认为未来应该更多地重视该技术的程度之间,存在适度的正相关,为0.20。劳资关系也可能发挥作用。例如,有些人认为,韩国之所以遥遥领先,其原因之一是它的工业工会相对强势,他们定期进行罢工和其他停工,特别是在汽车工业中。作为回应,许多“财阀”(大型的,通常是家族所有的企业集团)已经转向机器人技术,以确保更高的生产稳定性。政府政策似乎也起着关键作用。一些领先国家已经制定了支持机器人技术创新和采用的国家战略。2014年,日本确立了实现“机器人驱动的新工业革命”的目标,而韩国则颁布了《智能机器人发展与促进法》。日本还建立了公私合营的机器人研究与开发(R&D)合作伙伴关系,一项研究发现该合作伙伴关系在促进机器人开发方面非常有效。相反,美国缺乏国家机器人技术战略。韩国、台湾和日本也制定了强有力的公共计划,以帮助制造商(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采用先进技术,一些国家制定了积极的税收政策以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包括机器人技术。例如,韩国为新设备提供投资税收抵免,相反,某些国家,例如美国和英国,对资本支出的税收待遇较宽松,而制造商的资本支出水平较低。下一波生产系统的全球供应链过去的重大技术创新浪潮对空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某些国家的青睐更多。下一个生产系统可能没有什么不同,它将在两个领域发挥作用: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过去的40年中,全球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低工资国家的供应链大量转移。尽管在许多行业和职能领域,低薪国家的工人生产率低于高薪国家,但低工资足以抵消生产率下降和运输成本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个现象与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包有关,例如纺织品、服装和箱包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向东亚和拉丁美洲国家转移,趋势还在持续。例如,木制家具的进口在美国市场从2000年的38%增长到2008年的68%。如今,美国生产商仅占美国行李箱市场的1%,占外套服装市场的1.7%。随着包括机器人技术在内的自动化技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善了先进国家的工作并使之自动化。那么,为什么低薪国家不会以与高薪国家相同的价格安装它?答案是,由于缺乏政府补贴,因此在这些地区安装机器人的经济意义不大。例如,假设在美国有25万美元的初始投资用于替代两名工人(每个班次一名),而制造业工人的年度平均总薪酬为72000美元,则投资回收期不到一年。但是在墨西哥,平均薪酬为14000美元,投资回收期长达8年4个月,在菲律宾,平均薪酬仅为4200美元,投资回收期超过30年。鉴于大多数公司要求不到四到五年的投资回收期,这表明低工资发展中国家的机器人普及率非常低。这就是为什么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机器人技术节省的劳动力成本要低得多。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十年中,机器人技术的价格每年将降低1%,性能提高5%。如果机器人创新迅速发展,到机器人成本降至50000美元左右,新兴市场的投资回报将更具经济意义。在墨西哥,这一期限为1年零9个月。但是在菲律宾,回报期仍然很长,需要8年4个月,而且,可能无法实现这种改进。这表明低薪国家在利用这些技术方面的能力将落后,这种趋势可能会扩大与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和收入差异。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对从现在到2030年之间由自动化导致的劳动力转移影响的估计中发现,收入较高的国家将有更高的劳动力转移率,因为更高的工资使人们更倾向投资能替代劳动的技术。虽然在低收入国家安装这些技术将较为便宜,但与劳动力成本相比,该技术的相对价格仍将高于高薪国家。因此,在低工资国家,以节省劳动力的方式进行投资的投资回收期将大大延长。下一波生产系统的经济意义这可能意味着长期存在的“离心力”——其中商品化的生产已经从富裕国家流向了低成本国家——可能会减缓甚至逆转,从而产生“向心力”。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系统将使生产更灵活,生产周期更短。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制造业各个方面的应用正在重塑现代制造业。智能制造受到许多技术的驱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技术、3D打印、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无线连接。这种数字化正在改变产品的设计、制造、操作和服务方式。数字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日益导致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一种高产量、高混合性的方法,使小型工厂的成本效益更高,从而更均匀地分布在全球各地,以服务当地市场。的确,这些新兴技术将使制造系统更加分散化。在对238个花旗集团客户的调查中,有70%的人认为自动化将鼓励公司合并生产并将制造移至离家更近的地方。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发现,迄今为止,机器人技术使离岸外包放慢了速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停止了,因此这是帮助保持发达经济体制造业的关键。结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目前投资和生产率增长滞后,下一个生产系统的发展将很有前景。下一波技术浪潮有可能导致投资增加、生产率增长加快和支出增加的良性循环。发达国家从更高的投资和生产率增长速度、更有利于本地化生产的生产体系中受益。此外,尽管有研究表明,下一个生产系统将导致更高的结构性失业和劳动收入的减少,但证据和逻辑表明,结构性失业不会因自动化而恶化,相反劳动将获得较大收益。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创新研究,原文刊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研究报告》第4期(总第432期)2021-01-10。本公众号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转自丨 创新研究选自丨《创新研究报告》第四期编辑丨 刘瑾研究所简介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电话:010-82635522
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研发平台FMS柔性生产线航空制造集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实力,其水平的高低是国家航空工业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发展航空工业,就要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航空制造技术能力和体系。航空工业制造院作为航空制造技术的国家队,始终聚焦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相关产品的试制, 不断研发出“能用、好用、管用、顶用”的工艺技术和专业工艺装备,并及时转化给科研生产单位;承担着全面提升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水平,为航空工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的重任。自力更生 多方探索 填补空白(1957~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航空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1956年4月,经中苏两国政府共同批准生效,苏联政府援建我国航空工业建设第二批项目。经过前期紧张筹建,1957年7月1日,于北京正式成立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全名为“航空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所(航空工业制造院前身)”,专门为航空工厂提供所需要的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1958年,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国内第一代数控机床,拉开了航空制造装备发展的序幕,为米格-19和米格-21飞机的仿制作出了重要贡献。建所初期, 条件极其艰苦, 广大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排除外部不利因素干扰,以航空报国的精神,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这个阶段的航空制造装备技术上以机械机构设计技术、模拟电路和模拟控制为主,通过仿制和与国外合作、消化吸收,不断提升航空制造装备技术水平。期间,开创了多个第一:1960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代SK-53K电子管式三坐标立式铣床;1962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DPJ-1200动平衡机;196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PCL五坐标数控编程系统和国内第一台ZD-7.5动枪式真空低压电子束焊机;1966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用于生产的X53K-1G晶体管式三坐标立式铣床和航空工业第一条自主设计制造的自动生产线等。研制成功的DJL-20型两万安培电解加工机床,是当时国内容量最大的通用精密立式电解加工机床; 国内首先使用五坐标双摆角连续控制的数控加工技术,解决了复杂型面零件加工的关键工艺,缩短研制周期6个月,节约研制费用200余万元。在这期间,自主开发了RX系列热成型机、SY系列旋压机、碳纤维预浸料排布机、双坐标高压水切割机、等离子喷涂设备、双头电解机床等特种设备。向航空企业提供了三坐标、四坐标数控铣床多台套,为航空工业的歼7、歼8、运7、直9、涡喷7、涡扇9等多个飞机和发动机型号的研制解决了多项攻关难题。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内的奖励,初步形成了航空工艺技术和专用装备的发展体系,确立了航空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有力支撑了航空工业乃至国防工业的发展。开放合作 引进技术 为我所用(1978~2000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航空制造装备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1980年,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引进技术为我所用”的指导方针, 与法国Forest-line公司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了“航空工业专用数控龙门铣床合作和许可证生产合同”,共同生产三、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和国外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技术合作项目,在当时国内尚属首次。随后7年, 向航空航天工业部提供三、五坐标数控龙门铣床16台, 使我国数控机床设计制造技术提高到80年代国际水平。在这期间,创立多个国内第一:1980年成立航空工业北京软件开发中心, 专门从事CAD、CAM等加工软件的开发;1990年开发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五坐标联动数控系统;1990年开发了SKX-800五坐标数控机床;1994年开发出了国内首个准生产型的FMS柔性生产系统,成为现代自动化生产线的鼻祖;1996年开发出了国内首台SPW-1数控抛丸机。自主开发了电解加工机床、电火花加工设备、电子束焊接、超塑成形设备。通过与国外合作,向航空企业提供了自主开发的三、四、五坐标数控铣床,为歼10等型号研制提供了关键装备。荣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部级奖项180余项。在此期间,通过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显著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航空专用装备的研发能力,并利用工艺和装备一体化的专业定位优势,加速迭代,打造了较为完备的航空专用装备技术与产品体系,部分装备实现了进口替代。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自主保障(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面向航空主机厂所型号研制需求,航空制造装备技术主要以数控化和智能化为主,普遍应用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仿真优化等设计手段,技术途径采用部分引进、自主开发方式。期间,自主开发了复材自动铺放、搅拌焊、线性焊、柔性装配、塑性成形、3D打印设备、数字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2001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三旋轮液压伺服旋压机,2003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数控龙门搅拌摩擦焊机,2006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LFW-15线性摩擦焊机,2009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ATL复合材料铺带机,2013年研制成功亚洲第一台SY100旋压机,2014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立式电子束熔丝增材设备。自主开发、研制了A/B摆角的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性能先进、功能齐全,可满足飞机复杂型面结构件加工的要求,突破了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瓶颈,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机床关键部件的垄断和制约,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首台高架桥式龙门结构大型复合材料丝束自动铺放设备及核心部件——自动铺丝头,各项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实现大曲率、复杂曲面结构的自动铺叠, 实现自主保障。国内最大型激光选区融化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在成形长度和高度方面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最高水平, 设备采用了自主设计研发的控制软件和新型多工位结构,解决了大粉量回收—输送—筛粉自动处理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双光束协同控制等复杂功能。突破电子束熔丝沉积设备关键技术;自主研制成功大型数控强力旋压机,突破了大型薄壁壳体高精度旋压成形的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压电子束焊接设备成功实现了4500米深海潜水器壳体的焊接, 并向工厂转移设备和工艺,实现精确复制。建立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机器人激光焊接、打磨、钻铆等工艺、末端执行器与自动化技术研究。其中,双光束激光焊接、复合材料自动打磨、金属材料自动打磨等取得突破并获得工程化应用。航空工业制造院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航空制造技术和装备体系。当前, 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引发了航空制造技术的深刻变革。航空工业制造院以需求为导向, 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在国家各级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下, 创造沉浸式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重大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和管控软件的自主保障能力,始终引领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潮流。迈入新时代,航空工业制造院将积极践行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战略,联合集团内外力量,提升技术攻关能力,成为高端制造业共性技术发展的产业标杆,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化发展,为集团公司航空制造技术发展和装备研制水平的提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河网讯 10月24日下午,河南科技学院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新乡举行。北自所副所长刘波,北自所机器人中心副主任赵宏剑,副校长贾积身出席签约仪式,该校科技处、人工智能学院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签约仪式由科技处负责人主持。仪式上,贾积身对北自所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我校的发展历史与办学特色进行了简要介绍,回顾了双方前期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攻关为契机的合作友谊,并对北自所作为我国最早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的单位所取得各项突破性成果表示钦佩与赞赏,希望该校相关科研人员抓住这次机会,认真的向北自所的领导专家学习与交流,同时也请各位领导专家围绕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高性能功能化智能机器人前瞻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等合作事宜,对该校的发展前景、发展理念、发展策略和其他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贾积身表示,加强校所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推进智能机器人行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的优先发展方向,此次战略合作是对双方前期项目合作的进一步延伸,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模式,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刘波对该校主动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新机遇,深入开展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对双方携手开展战略合作表示祝贺,他简要介绍了北自所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的重点发展领域,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好“国家八六三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河南分中心”的各项工作,北自所将全力做好科研指导、人员培训等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技术支撑。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本着“校所联动、着眼长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宗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模式,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共同建设具有先进科研能力的科技创新载体——国家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河南分中心,进行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高性能功能化智能机器人的前瞻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在热烈的掌声中,贾积身和李波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校所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国家八六三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河南分中心”揭牌。签约会议结束后,校长李成伟专程与刘波副所长进行了进一步深层次会晤,双方就各项具体合作事宜的落实和未来合作新模式深入交换了意见。会前,北自所来宾还分别到我校智能机器人科研中试线、生物基因编辑中心、小麦育种中心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通讯员 方强)【来源:大河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 年,中国科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精神, 凝心聚力,精心部署,开展“科创中国”建设,以价值引领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开放合作汇聚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组织力量,得到各方面鼎力支持,取得积极成效。为持续深入推进“科创中国”建设,及时发现、凝炼、推广各地方、各学会及各有关单位开展“科创中国”建设的典型经验,中国科协经济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征集遴选了32个具有示范价值的典型案例,包括试点建设、组织创新、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等三个方面内容。“科协改革进行时”为您陆续推出这些典型案例,敬请关注。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篇1一、基本情况“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团”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牵头,联合15家全国科技社团共同组建,服务团团长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院士担任,主要面向国家重点战略区域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组建跨界院士专家团队,下沉产业一线,为各地提供科技志愿服务。服务团以提升自身能力、优化顶层规划、聚焦服务目标为工作原则,以开放融通、才智聚合、价值共生为工作思路,自组建以来已经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中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泰安市、宁波市、银川市、铜陵市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直接服务企业200多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0余个,通过精准对接服务,受益科技工作者6000多人。参与服务团院士达22位,高级专家160多人。 二、主要做法(一)提高站位、主动作为,为制造业复工达产贡献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服务团紧急组织机械工程领域众多专家,通过线上积极研判疫情对制造业影响及应对之策,协调多方力量调研企业生产经营之困难,反映企业呼声,形成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分析与建议》报告,经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抗疫专栏上报有关部门;向中国科协报送《关于我国应急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等研究课题成果,组织专家研制成功“空气净化除菌毒机”抗疫设备,用于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合净化消毒,发布《一次性儿童用防护口罩》、《全自动口罩机》、《防护服贴条机》等团体标准,为医护产品的制造提供坚实基础。(二)组织赋能,建设持续服务载体服务团今年分别与天津市、银川市、铜陵市、泰安市等试点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科技经济融合联合体/服务站,持续为地方提供科技服务。服务团牵头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天津金桥巴顿焊接研究院签约合作,就焊接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研发开展长期合作,服务团中各学会也在各自领域发力为天津服务: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与天津市签约成立“中国(天津)电气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天津力神公司成立新能源船舶产业联盟,就储能技术,智能船舶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中国自动化学会与天津市科协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建立学会服务站,组织服务团专家走访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工作;另外还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金属学会等,都与天津市签约达成合作。服务团在银川市,成立了中国(银川)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为银川市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材料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泰安市成立了“泰山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在铜陵市成立了“铜基新材料产业联合体成立”等。(三)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包高端装备因其“高技术含量、高价值链、高竞争力”等优点成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必须攻克的堡垒。服务团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前沿交叉技术领域,如智能制造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再制造技术、工业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如焊接技术、热处理技术、传动控制技术、表面工程、绿色制造等领域开展多种层次科技志愿服务。服务方式以高端学术研讨、技术联合攻关、智库咨询、教育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高端研讨方面,服务团围绕天津市的需求,举办了天津滨海新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启动会及科技经济融合专家座谈会、“科创中国”天津(静海)行暨天津电气装备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IFWT 焊接国际云论坛等高端学术研讨,将技术创新资源引入天津。此外还举办了5G技术与智能制造高端论坛、3D打印高端论坛、微纳米制造专题研讨等高端研讨会。为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技展示舞台,为企业提供与专家交流的机会。智库研究报告也成为服务团服务地方的特色资源,今年服务团已经完成:《关于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的若干建议》、《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对策》、《北京市属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建议》等研究报告。通过线上线上形式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讲座与培训,共邀请智能制造领域专家70余人,已经完成26场讲座,收益人数超26万人。 三、主要成效通过服务团各成员学会在各自领域发挥专业特长,为试点城市的经济发展引入了创新资源,带动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天津市为例,服务团由陈学东院士领衔的20余人专家团队,分四个专业领域走进天津滨海新区有关企业,就增材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绿色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企业与专家直接沟通的渠道,增强了企业克服技术难题的信心。服务团还组织林忠钦、单忠德、杨华勇、丁汉等院士专家40余人,赴泰安市、浙江余杭区、银川市、铜陵市、宁波市等地专题调研,开展技术帮扶。服务团还联合了各地科协、地方学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资源共同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引入金融资源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以服务天津为例,服务团联合了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机集团、机械总院、上海材料研究所、清华大学创投基金等共同参与。形成了层次丰富的服务团队。四、重点经验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要做好科技经济融合工作首选需要提升学会自身能力,其次要有科学的顶层规划,如此才能事半功倍。第三则是基于自身专业定位,聚焦服务目标,从具体需求入手,开展科技经济融合工作。(一)提升学会自身能力服务团服务能力依赖于各类人才资源以及各平台,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例,学会拥有数万名机械工程领域专家,41个专业分会和30多个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都与各地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具备坚实的基础。学会积极整合资源,激活各分支机构的服务能力,对于工作突出的机构进行重点扶持和鼓励,以进一步提升服务科技经济融合的能力。(二)科学合理顶层规划服务团各学会高度重视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牵头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办公会、秘书长办公会、理事会会议等多个重要会议均将科技经济融合作为主要议题研究。成立了以学会理事长李培根院士领衔的“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团”,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大明为组长的“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组”,学会内部学术处、咨询处、规划发展处、教育培训处等多个处室主要负责人均参与工作,制定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经济融合工作方案。(三)聚焦服务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团“将重点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区域装备制造业的需求,聚合多方资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激光干涉测量,利用激光作为长度基准,可对机械设备的位置精度(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等)、几何精度(俯仰扭摆角度、直线度、垂直度等)进行精密测量,在激光干涉测量领域,激光干涉仪是代表性仪器设备,其可对数控机床、实验室基准、线性模组、自动化设备和三坐标的精度进行测量,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船舶、自动化等行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由于激光干涉仪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过去国内有不少机构都进行过研究,也有企业试产试销过部分产品,但最后都归于沉寂,市场还是牢牢把控在欧美企业手中,行业内的老领导和专家每每谈到这一现状都是唉声叹气,希望能有国内企业能够站出来打破这种局面。中图仪器做为计量测量领域内敢于突破与当担的企业,经过缜密的调研以及带着行业专家领导的殷切期盼,结合自身在光机电方面的优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过数年研究,推出了SJ6000激光干涉仪。SJ6000激光干涉仪SJ6000激光干涉仪推出后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304所)验证,精度和稳定性达到进口品牌水平,经过一些省市计量院所和机床企业试用后,大家反馈良好,随后正式推向市场,刚开始很多企业都还带着怀疑的态度看待国产激光干涉仪,但经过与进口产品同台演示和技术交流后,打消了这种疑虑,市场逐步打开,截止目前,SJ6000激光干涉仪在市场上已颇具知名度,在计量院所、机床企业、自动化设备企业、线性模组企业中广泛应用,SJ6000激光干涉仪大规模应用有利的打破了进口品牌的垄断。数控机床线性测量线性模组定位精度测量自动化设备导轨装调检测三坐标垂直度测量SJ6000激光干涉仪集光、机、电、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产品采用进口高性能氦氖激光器,其寿命可达50000小时;采用激光双纵模热稳频技术,可实现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的激光频率输出;采用高速干涉信号采集、调理及细分技术,可实现最高4m/s的测量速度,以及纳米级的分辨率;采用高精度环境补偿模块,可实现激光波长和材料的自动补偿;采用高性能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软件技术,支持中文、英文和俄文语言,友好的人机界面、向导式的操作流程、简洁化的记录管理。SJ6000激光干涉仪产品功能特点:精度高 SJ6000激光干涉仪以干涉技术为核心,其光波可直接对米进行定义。采用激光双纵模热稳频技术,可实现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长期稳定性好的激光频率输出;采用高精度环境补偿模块,可实现激光波长和材料的自动补偿;干涉镜与主机分离设计,避免干涉镜受热影响,保证干涉光路稳定可靠。功能广可实现线性、角度、直线度、垂直度、平行度、平面度、回转轴等几何参量的高精密测量;可检测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机等精密运动设备其导轨的线性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等,以及导轨的俯仰角、扭摆角、直线度、垂直度等;可实现对机床回转轴的测量与校准;可根据用户设定的补偿方式自动生成误差补偿表,为设备误差修正提供依据;具有动态测量与分析功能,包括位移分析、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振幅和频率分析等,可进行振动分析、丝杆导轨的动态特性分析、驱动系统的响应特性分析等;支持手动或自动进行环境补偿。软件强友好的人机界面;丰富的应用功能模块;向导式的操作流程;简洁化的记录管理;支持中文、英文和俄文界面;支持企业专属模板定制。SJ6000激光干涉仪主要技术指标:主机稳频精度:0.05ppm动态采集频率:50 kHz预热时间:约8分钟工作温度范围:(0~40)℃存储温度范围:(-20~70)℃环境湿度:(0~95)%RH环境补偿单元空气温度传感器:±0.1℃ (0~40)℃,分辨力0.01℃材料温度传感器:±0.1℃ (0~55)℃,分辨力0.01℃空气湿度传感器:±5%RH (0~95)%RH大气压力传感器:±0.1kPa (65~115)kPa线性测量测量距离:(0~80)m (无需远距离线性附件)测量精度:0.5ppm (0~40)℃测量分辨力:1nm测量最大速度:4m/s角度测量轴向量程:(0~15)m测量范围:±10°测量精度:±(0.02%R+0.1+0.25M)″ (R为显示值,单位:″;M为测量距离,单位:m)测量分辨力:0.1″平面度测量轴向量程:(0~15)m测量范围:±1.5mm测量精度:±(0.2%R+0.02M2)μm (R为显示值,单位:μm;M为测量距离,单位:m)基板尺寸:180mm可调,360mm可调测量分辨力:0.1μm直线度测量垂直度测量自动精密转台型号:WR50角度测量范围:(0~360)°测量精度:±1″分辨力:0.1″最高转速:10rpm最高跟踪速度:2rpm重量:1.9kg高度:148mm直径:112mm通信方式:蓝牙传输供电方式:锂电池正交触发盒信号输入:差分TTL(RS422)正交编码信号、10μApp微电流信号输出形式:10μs脉冲触发延时:0.1μs供电电源:12VDC尺寸重量与供电便携箱尺寸:613mm×460mm×230mm标准配置重量:18kg供电电源:(100~240)VAC安全要求激光的安全等级达到Class I要求
1、赛迪顾问(CCID)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旗下拥有赛迪经智、赛迪经略、赛迪方略、赛迪设计和赛迪监理五家控股子公司,并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武汉、南京、成都、贵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3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业务网络覆盖全国200多个大中型城市。赛迪顾问凭借强大的国家部委资源支撑、丰富的行业资源和高端专业化人才等竞争优势,面向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研究、转型升级规划、招商引资策略研究、信息化咨询、智慧城市规划、市场投资机会与策略分析、投资可行性研究、运营模式研究、企业兼并重组、企业战略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现代咨询服务。研究领域涵盖电子信息、互联网、通信、基础电子、装备、消费品、汽车和原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领域。致力成为中国本土的城市经济第一智库、企业管理第一顾问、信息工程设计第一品牌。2、中为咨询(zwzyzx)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中为咨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研究服务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与客户真诚合作,在工业领域调查报告、工业领域研究报告、工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工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业项目IPO咨询等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中为咨询致力于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竞争力的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涉及机械设备、工控电子、信息通讯、食品餐饮、旅游酒店、批发零售、建筑装饰、家电家居、文化传媒、汽车与交通、化工化学、医疗医药、能源环保、公共事务等领域,并向海外市场拓展。中为咨询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事业成功、推动社会文明的建设发展,中为咨询的生命在市场,中为咨询的成功就在于帮助别人出主意获得成功;帮助别人成功的业绩越多,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自身的社会信誉不断提高,目前包括深圳中为慧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及深圳万海格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也变大。中为咨询始终把引进优秀的研究投资人才作为公司的核心目标之一,中为咨询员工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统计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等数十个专业。中为咨询现有350名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0%,65%具有双学位、硕士及博士学位。企业大多数员工曾在国内多家知名产业研究所与证券研究机构有过丰富的从业经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中为咨询的最大财富,也是中为咨询提供优质服务及践行客户价值的保证。中为咨询业务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辐射全球;公司90%以上的业务主要针对大中华区实施,10%服务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为咨询在中国大陆32个主要城市设立调查派驻点(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贵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郑州、沈阳等),为客户提供专项调查研究的同时,也为研究咨询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公司拥有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已拥有实施项目的宝贵经验。目前,中为咨询已与国内外数十家专业调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了跨国性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执行。3、中研世纪(CMRC)北京中研世纪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本土一家主营工业制造业市场研究的专业机构,现已成为中国最权威的工业市场研究机构,是中国市场唯一一家提供与工业应用技术和生产流程技术有关的市场研究专业机构。2003年成立北京中研世纪咨询有限公司,正式以公司身份面向社会提供市场研究服务。现有30名硕士以上学历研究人员,4名总监级研究人员,3名副总级研究人员。现提供行业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品牌研究、满意度研究。CMRC在长期市场研究基础上,向更高程度的咨询产品发展,推出企业营销咨询全案服务(市场研究+市场活动推广执行),企业运营咨询顾问服务(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企业市场结果为目标的诊断、咨询、设计、运营指导)。CMRC现有服务有两条主线。定性研究,主要针对BTOB市场,提供深度咨询服务。定量研究,主要针对BTOB和BTOC市场,提供数量研究服务。是本土少数几家提供BTOB数量服务的专业机构。CMRC中研在水处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材料、配电设备、工控设备、建筑产品、矿山设备、商业复合地产、在线教育、轨道交通、银行、医院等领域有着突出的研究经验。4、慧聪研究(HCR)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于中国、放眼全球,提供大数据与小数据有效结合的洞察研究公司。HCR为企业提供大小数据结合的深度洞察服务。企业的数据既有来自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沉淀的网民浏览行为、消费行为、舆论文字等海量数据;也有来自于企业内部沉淀的大量用户的购买行为和数据。企业将大量异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析、挖掘,通过大数据研究与经典研究相结合的深度洞察服务,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了解他们面对的市场、客户群体、竞争情况等,伴随企业成长的每一步,助力企业成功决策。汽车、通信、家电、科技、金融、医药、媒体、零售、包装消费品、时尚/运动、奢侈品、工业品、公共事务、烟草等,无论您来自哪个行业,HCR专属的行业服务团队始终陪伴着您。HCR前身为慧聪研究院,2011年,HCR完成MBO,为推动HCR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奠定了有力基础。2012年,公司引入多位业界重量级专家,并于同年8月与上海DNA合并;2013年,HCR宣布与国内顶级投资机构达晨创投达成融资协议,5000万的金额也成为市场研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2014年11月,HCR完成股份制改造。2015年8月12日,HCR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新三板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股。HCR拥有24个行业1159种品类20余万广告主的媒体数据库,连续积累22年行业数据库,1000万中小企业数据库,70万的B2C消费者样本库,100万移动端用户行为追踪panel。具有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数据挖掘与管理技术、报告电子化平台技术。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8个分公司,拥有市场研究与传播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研究人员500多名,同时还与行业内的专家、厂商、渠道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除覆盖全国的市场信息直接调查网络外。5、赛立信研究(SMR)赛立信总部位于广州,旗下包括赛立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上海赛立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赛立信市场调查有限公司、赛立信资讯(香港)有限公司,以及设于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厦门等城市的现场执行机构。赛立信是全国市场研究行业协会理事及发起单位之一,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受众研究会理事,国家统计局核定的甲类涉外市场调查机构。赛立信以欧洲市场研究协会《社会研究与市场研究国际准则》(ESOMAR规则)为运作规范,致力提供国际水准的服务。赛立信拥有中国大陆最早涉足市场研究和信用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熟悉中国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是中国大陆少数几个能够同时提供市场研究服务和商业信用调查服务的专业机构。多年来,赛立信以专业的研究技术、完善的调研网络和高效率的服务系统,竭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调研服务,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企业紧密的伙伴。广东赛立信数据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的中国市场研究经验,致力于提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专业服务,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项目设计、项目管理、研究分析和营销解决方案。多年来,赛立信在快速消费品、家电、汽车、医药、通讯、IT、房地产以及商业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培育了一批专家型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专业研究技术与研究模型,帮助客户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赛立信集团共有员工超过300人,广州总部有正式员工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几个具备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博士和信息管理、统计学或广告学士学位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核心研究顾问团队。此外,还聘请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博士、教授担任研究顾问。研究人员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及4年以上市场研究经验,专业方向涉及经济学、统计学、市场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领域,大多具有其他行业如市场营销、政府部门、统计、银行投资、媒介等的工作经历。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拥有智能机舱,便于飞机在甲板上起降;能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船体全寿命监测,如与冰面刮擦后,能自动预警。该船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并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船舶机动能力大幅提升。日前,“雪龙2”极地科考船科考仪器海试结束,雪龙2”配备的240道电缆的海洋数字地震系统、2台20立方/时的空压机和4000米级遥控无人潜水器等装备。参航队员还对电视抓斗、超短基线和CTD等设备的验收工作,并对超短基线水下定位系统与母船及人员的协调配合试验,顺利完成了极区冰下海底热液探测支撑能力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OBS短基线定位系统可以实时定位OBS在回收过程中的位置,提高在浮冰区的回收率,测试初步结果表明该定位系统可以测量出船与OBS的距离,但受环境噪声影响,定位误差较大,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海底热液口附近孕育着极端环境下独特的生物群落,研究深海热液,热液样品采集是一种常用的探测方法。深海热液俗称“黑烟囱”,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之间的火山口,有200多米高,形状与烟囱几乎一模一样,其附近的温度高达400℃。深海热液又可以被称为“热液硫化物”。“热液硫化物”是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海底矿藏。电视摄像电动抓斗由采样器、铠装电缆和船上操纵板组成。采样器框架内装有海底电视摄像机、光源及电源装置,通过铠装同轴电缆将采样器连接到船上操纵板及电视显像装置上,操作时用深海绞车将采样器投放到离海底5~10米的高度上,以1~2节慢速航行并通过船上的电视显像设备连续观察海底寻找采样目标,一旦找到目标立即用船上操纵板将采样器沉放到海底并关闭采样爪捕抓样品。采样爪的开启和关闭是通过抓斗内的电动水压式机械手完成的。主要用于海底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结核、锰结壳及其他沉积物的采样。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一种水下定位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洋打捞等海洋生产开发方面,主要用于确定ROV、AUV、潜水员、水下其他载体的水下精确位置。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由发射换能器、应答器、接收基阵组成。发射换能器和接收基阵安装在船上,应答器固定在水下载体上。发射换能器发出一个声脉冲,应答器收到后,回发声脉冲,接收基阵收到后,测量出X、Y两个方向的相位差,并根据声波的到达时间计算出水下装置到基阵的距离R,从而计算得到水下探测器在平面坐标上的位置和水下探测器的深度。CTD系统即为温盐深测量系统,一般称为温盐深系统,用于测量水体的电导率,温度及深度三个基本的水体物理参数。根据此三个参数,还可以计算出其它各种物理参数,如声速等。是海洋及其它水体调查的必要设备、海水物理和化学参数的自动测量装置。由水中探头和记录显示器及连接电缆组成:探头,由热敏元件和压敏元件等构成,与颠倒采水器一并安装在支架上,可投放到不同深度;记录显示器,除接收、处理、记录和显示通过铠装电缆从海水中探头传来的各种信息数据外,还能起整套设备的操纵器功能。此设备可测定海洋不同水层或深度的海水水温、盐度、氧含量、声速、电导率及压力,用以研究海水物理化学性质、水层结构和水团运动状况。海底地震仪是为在海底观测地震及其他地壳构造事件引起的微振动而设计的地震仪。按用途和仪器装置不同可分为系留式、自浮式、电缆式和人造卫星式。通常都是在路上地震仪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特殊元件改制而成。与陆上地震仪相比,脉动的增强和衰减都比较快,其振幅比约有20倍以上的差距。脉动的来源为海洋,并和风、波浪成正比。这种地震仪结构复杂,体积大,造价高,布设和回收都比较麻烦。通过架设海底地震仪可观测到陆上不易观测到的前震和微震活动,便于弄清地球构造的区域性差异,是测定海沟、洋中脊附近地震动态和特征的最有力手段。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离心式压缩机是非常大的应用程序。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变化。由于气缸内压力的变化,通过进气阀使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消声器)进入气缸,在压缩行程中,由于气缸容积的缩小,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阀的作用,经排气管,单向阀(止回阀)进入储气罐,当排气压力达到额定压力0.7MPa时由压力开关控制而自动停机。而空气压缩机就是提供气源动力,是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机电引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通常是电动机或柴油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新闻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钛媒体 TMTPost.com|科技引领新经济|钛媒体潜在投资不完全统计,国内医用机器人相关的公司有36家,虽然近两年不少创业者开始探索这一领域,但目前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钛媒体编辑丨付梦雯大多数人对于手术机器人的认知,是从其在小玻璃瓶内缝合葡萄“皮肤”开始的。类似的缝合“炫技”,由名叫达芬奇的专业手术机器人来完成。作为目前最为大家熟知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微创手术的代表,精确、创伤小、恢复快、远程手术指导等特点让其备受追捧。曾有媒体报道,截止2017年10月,中国内地有67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虽然这一数字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单机手术利用率全球第一。“医生相当于多了一只手,这只手更精准、更可靠。”华志微创创始人王荣军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提到,作为医生的第三只手,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解放了医生双手,也帮助医生触及到人体本身无法实现的精细程度。手术机器人操作平台是由智能机械臂、标志点、光学跟踪定位装置、多功能操作平台、手术规划软件等组合而成。与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相比,手术机器人组合更为复杂,技术要求也更高。“医用机器人发展存在很多困惑和风险,由于技术大多来自学者,因此在成果转化时会遇到困难。产业化路径也很长,包括医工协作、临床、标准制定、大金额投入等。”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实机器人董事长孙立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目前的行业现状,“可喜的是,现在政策开始扶持,资本也在进来。”从实验品到产业化落地据普华永道与ROBO医疗联合发布的《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医疗机器人市场主要参与者依然是美国企业。钛媒体潜在投资不完全统计,国内医用机器人相关的公司有36家,虽然近两年不少创业者开始探索这一领域,但目前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钛媒体图注:市场规模包括该公司所有涉及领域,不仅仅是医疗机器人领域。 手术机器人市场,目前被国外品牌统领,总体而言,中国的手术机器人起步相对较晚。据钛媒体了解,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公司多为高校研发背景:研发者成立创业公司,技术完善时引入资本,解决产业化难题后推向市场。经梳理发现,诞生在中国的手术机器人研发机构中,比较知名的有以下几家:199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和海军总医院共同研制开发的脑外科机器人辅助系统CRAS,首次为患者实施了机器人微创手术。2000年天津华志成立,购买了此研发成果,2002年产品取得CFDA注册证书,2017年1月,王荣军成立华志微创,同年,华志微创收购了天津华志234.6万元注册资金股权,持股51%。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垄断。思哲睿医疗是该研发成果落地时成立的企业,2015年5月,由博实股份设立全资子公司出资人民币2000万元认购思哲睿医疗新增注册资本275万元。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INAVI)成立于200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完成的 863 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完成骨科机器人的产业化开发。2010年获得了产品注册许可证,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对于王荣军这样的创业者而言,“怎么从实验品变成真正可以用的产品,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他告诉钛媒体,目前在手术机器人行业的现状是,做研究的主要是老师,“没有太强的商业化意识”。而王荣军在清华的导师有商业化的意愿,希望他能够将成果带出实验室。与天智航、博实相比,华志微创的商业化落地相对较晚。2018年2月1日,华志微创获得天士力资本的5000万元首轮融资。从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十几年的时间,华志微创遇到了不少技术壁垒,以华志微创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难点是机械臂,“为什么很多厂家不敢轻易碰这个领域?机械臂最关键的指标就是精确度,尤其是神经外科,差之毫厘就可能会有性命的危险,我们从2000年开始研发,大概花了七八年时间,研发的机械臂是100%国产化的。”作为最早的一批达芬奇机器人操控者,北京和睦家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朱刚曾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提到,达芬奇机器人的技术和市场被国外制造厂商垄断,相较于其他医疗器械价格要贵得多,而且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使用时是临时安装到机器人上面,每条机械臂使用10次后便不能继续使用,机械臂的价格大概每条数万人民币。国产化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价格低,王荣军告诉钛媒体,“机械臂精度我们在100%国产化的前提下,跟国外产品相当的精确度。”同类型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ROSA销售价格是千万级别,而华志微创研发的国产手术机器人设备售价销售价格是百万级别。“农村包围城市”华志微创首轮融资时,王荣军被投资人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这个技术已经过了4万多份病例了(上市后的临床病例),实际上这个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而不是某个专家的验证。”“未来医疗资源下沉,这款手术机器人对于地市甚至县级医院的脑出血患者来说,能够提供更加及时的救助。”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卢旺盛主任曾举过一个例子,“脑瘫患儿采用传统的框架手术有很多不便,如麻醉问题、颅骨骨板薄,患儿的配合问题等等,通过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技术的临床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很多原先手术不便的患儿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出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三甲医院在引进医疗器械设备时首选外资设备,这也正是华志微创等国产企业面临的现状,国产该如何走进医院?国产化带来的价格降低为二三线地区医院引入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前置条件。华志微创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三甲医院,我们能进就直接进,不能进,就农村包围城市呗。”“我们想让更多的患者、更多的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获得这个技术,我们要的是规模化效应来获取企业的利润,而不是某一台。”华志微创的手术机器人进入的100多家医院多分布在地市级,正因为定位在基层医院等资源短缺的地方,华志微创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医生自己独立操作,节省了技师辅助的人工成本。规模化利润并非一次性销售一台手术机器人设备,更为关键的在于耗材和后续服务,王荣军向钛媒体透露“医院不只买的是设备,他们还需要后期服务。”钛媒体在华志微创的商业计划书中发现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从2018年开始,设备销售占比逐年递减,耗材销售占比逐年增高。华志微创年度销售计划表“还有基层医院的培训,学会脑出血之后,还可以做活检、肿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下沉,我们有一定的专家团队了,他们相当于种子,可以生根发芽。”王荣军连着反问了几个问题,“谁能够真正落地?旗能不能插下去?能插多久?任何一个产品是不是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这是基本的;解决了痛点之后,是不是能够提供后期的增值服务,如果这两者具备的话,旗子就能插的久。”对比心血管搭桥产业在中国近40年来的发展,王荣军认为近两年手术机器人行业会发生大的变化,“微创手术与心脏支架进入中国是一样的,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都有好处,伤口小恢复也快;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是最省钱的。这一定是个趋势。让患者受更少的罪,得到更好的治疗。”但对于手术机器人产业而言,产品落地面临着安全认证与临床试验两大关卡,如果无法证明其安全有效性则无法取得认证进入临床,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行业内的主流企业均为“高校、医院、产业化”的深度结合。行业已经进入“小火慢炖”阶段,后来者被“时间”拦在了门外。(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付梦雯)钛媒体祝大家春节快乐,狗年旺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