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内江市科协邀请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专家到内江开展技术对接斗青春

内江市科协邀请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专家到内江开展技术对接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和内江市汽车等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地落实。内江市科协邀请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专家到内江开展汽车产业技术对接。12月3日,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韩立新一行四人到内江凤凰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对接,内江市科协主席林海亮、副主席刘书平同志全程陪同。据了解,内江凤凰机械有限公司是内江凤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车架生产厂,年产车架20万付,产值3亿多元,已同重庆长安跨越车车辆公司、华晨鑫源重庆、四川现代、资阳南骏等汽车厂家配套,得到行业认可和好评,是内江建设全国汽车零配件基地的骨干企业。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拟在微卡汽车行业建设全国第一条车架总成自动化生产线,需要自动化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专家为其提供技术、智力支持。围绕公司的技术创新需求,内江市科协主动对接,邀请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专家莅临内江,专家们深入车间现场,实地查看,仔细了解生产工艺中疑点、难点,并与内江凤凰集团董事长李开明、内江凤凰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跃及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探讨交流。下一步双方将在进行工艺调整优化、技术方案制定等继续对接,并达成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意向。为助力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建设,3日下午,在内江市科协党组书记高宏、副主席刘书平同志陪同下,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们又前往国跃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调研,与跃迪集团总裁刘明海等有关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刘茂 四川科技报记者张跃明)

自觉自愿

河南科技学院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

大河网讯 10月24日下午,河南科技学院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新乡举行。北自所副所长刘波,北自所机器人中心副主任赵宏剑,副校长贾积身出席签约仪式,该校科技处、人工智能学院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签约仪式由科技处负责人主持。仪式上,贾积身对北自所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我校的发展历史与办学特色进行了简要介绍,回顾了双方前期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攻关为契机的合作友谊,并对北自所作为我国最早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的单位所取得各项突破性成果表示钦佩与赞赏,希望该校相关科研人员抓住这次机会,认真的向北自所的领导专家学习与交流,同时也请各位领导专家围绕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高性能功能化智能机器人前瞻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等合作事宜,对该校的发展前景、发展理念、发展策略和其他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贾积身表示,加强校所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推进智能机器人行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的优先发展方向,此次战略合作是对双方前期项目合作的进一步延伸,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模式,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刘波对该校主动把握国家重大战略新机遇,深入开展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对双方携手开展战略合作表示祝贺,他简要介绍了北自所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的重点发展领域,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好“国家八六三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河南分中心”的各项工作,北自所将全力做好科研指导、人员培训等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技术支撑。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本着“校所联动、着眼长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宗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模式,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共同建设具有先进科研能力的科技创新载体——国家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河南分中心,进行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高性能功能化智能机器人的前瞻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在热烈的掌声中,贾积身和李波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校所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国家八六三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河南分中心”揭牌。签约会议结束后,校长李成伟专程与刘波副所长进行了进一步深层次会晤,双方就各项具体合作事宜的落实和未来合作新模式深入交换了意见。会前,北自所来宾还分别到我校智能机器人科研中试线、生物基因编辑中心、小麦育种中心进行实地参观考察。(通讯员 方强)【来源:大河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明

柔性制造 中国智造

来源:海外网三一重工“灯塔工厂”。三一重工供图江苏大生“数字化纺纱车间”。许丛军摄(人民视觉)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加大对智能制造项目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正在建设中的会昌县氟盐化工产业基地。朱海鹏摄(人民视觉)10月25日,第十七届中国(玉环)国际机床展上,客商在观看工业机器人。段俊利摄(人民视觉)今年9月,在湖南长沙的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的国际营销公司收到一个来自海外的特殊订单,对上装主动力、前支腿、底盘、控制系统以及着色都有特殊制造要求,而且这样的泵车,对方只订了一台。这样的单子接不接?现有的生产线,能不能满足这种特殊要求的泵车生产要求?“当然接啊!仅仅17天,符合客户需求的泵车便顺利下线。”三一重工泵送事业部智能制造所所长饶有福告诉本报记者。原来,三一重工的秘诀就是今年投入使用的长沙18号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线。“原来的制造周期需要28天左右,通过对生产线的柔性化改造后,制造周期缩短了近40%。”饶有福笑呵呵地说。柔性制造,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可能还是个有些陌生的词汇。但是,近年来,“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一直备受关注,除了大批量的刚性生产产品外,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制造产品方兴未艾,众多企业纷纷尝试柔性制造。柔性制造魅力何在?如何看待柔性制造的发展前景。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在吉利马来西亚宝腾工厂,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线体中,包括了70余台机器人,自动化程度达80%以上。在这个项目中,明珞总拼系统可以满足7个车型共线随机生产。多个车型共线随机生产意味着什么呢?明珞装备董事长姚维兵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经过明珞的柔性总拼系统改造后,多个车型都能从一条生产线下线,而最多的时候,他们的柔性生产线,能满足生产11个车型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就是明珞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所提出的柔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从逐步实现小批量低成本柔性智能生产,走向以共性技术、共性管理方式为制造业转型赋能,从汽车装备业的改造,迈向更广阔的大装备行业的应用。和明珞一样,实现柔性制造,满足更多个性化生产需求,是不少制造业企业的愿望。那么,什么是柔性制造呢?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系统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产品族的限制。与之相对应的,刚性生产通常体现在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方面,满足的是社会对大量工业品的需求。而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买方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要求的增多,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市场需求日渐旺盛。为什么柔性制造的市场需求在增大?商业发展到如今,市场差异化的要求,对生产线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业化时代,定制经济存在着很大的瓶颈,那就是没法上规模。工业化流程讲究的是效率和批量化,但要满足个性化需要,就要靠柔性生产线。姚维兵进一步解释说,除了用户需求不一样之外,从供给端来说,柔性制造同样很有市场,因为如果为了满足每一个产品,尤其是小众需求,就去做一种模具,做一条生产线的话,投入成本是很高的,如果需求量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话,从商业上来讲很不值当。因此,在满足一定产能的前提下,企业会希望尽可能实现生产的柔性化,让多种产品能在同一套生产体系、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这样可以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和制造成本。这就是柔性制造的价值所在。去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推广柔性化定制。通过体验互动、在线设计等方式,增强定制设计能力,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事实上,消费需求的变化正在倒逼生产商和服务商改变传统模式,逐渐走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创新型道路,柔性、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正在成为企业竞争力之一。柔性生产个性多元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一,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工厂”,其智能化制造车间实现了生产中人、设备、物料、工艺等各要素的柔性融合。两条总装配线,可以实现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在10万平方米的车间里,每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混装生产30多种机械设备,马力全开可支撑300亿元的产值。按照传统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或几个规格的产品,而在智能生产线上,可根据订单要求的不同,同时上线生产不同的产品。那么,这些传统生产模式难以做到的事,智能柔性的生产线又是如何完成的?“18号工厂”给出了答案。厂房的整个柔性制造生产系统包含了大量数据信息,包括用户需求、产品信息、设备信息及生产计划,依托工业互联网络将这些大数据联结起来并通过三一的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处理,制定最合适的生产方案,最优地分配各种制造资源。今年3月,三一重工的智能制造部门接到一项新要求:随着公司订单的增大,用于生产泵车的焊接转塔作业岛,产能需要提升8-12台套/天,这意味着原来的6个工作岛现在不够用了,需要马上增加到8个工作岛。放在过去,增加工作岛可能需要对生产线进行重新布局改造,怎么着也得花上半年时间。好在采用了柔性化布局方式,从机器人采购到后期安装加工,只用了45天就完成了生产线的柔性化改造。更重要的是,这仅仅是对生产线进行了柔性化改造,没有增加一条生产线,就实现了产能提高。而且,如果今后需要做调整,把工作岛直接挪走就可以了,方便快捷。像三一重工一样,随着“互联网+”给供应链管理带来巨大变革,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正源源不断深入制造业。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品缺口大,考验着供应链的应变能力,众多工厂借力大数据与物联网,快速完成产线切换,转产口罩和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柔性制造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除了原有厂家密集排产之外,通过柔性方式实现跨界转产的力量贡献很大。事实上,疫情冲击下能够快速完成产线切换,或者快速调整战略的企业,大多拥有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其背后都蕴藏了“柔性生产”的能力。“疫情防控背景下,具备柔性化生产特质的智能制造让企业可以在短期内重建一条个性化生产线,推动产品快速更新迭代。智能制造将发挥巨大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说。王耀南举例说,“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团队研制了医用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医用物资配送机器人等系列防疫机器人,免费赠送医院使用。从过去面向生产线的物流机器人到防疫机器人,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可实现‘变身’。”再如在服装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有着强烈的需求,一批个性化定制平台随即出现。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蒋明炜向本报记者举例说,上海纺织集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研发的“服装智能定制1.0”,采用多视图融合技术和穹顶设计,通过体感采集器、网络集线器,仅需5秒完成数据采集,运用点云数据网格化算法和基于点云拟合的围度参数修正算法,形成全彩3D可360度旋转的人体模型,同时计算出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形成基本服装生产所需数据。该数据30秒即可传送到制作间,客户通过移动端下单,2小时可实现快速成衣定制。刚柔相济智能制造业内人士指出,实现柔性制造,考验的绝不仅是企业的技术能力,还有管理等各方面的软实力,不是依靠引入一两项先进设备就能解决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生产层面的关注,更需要全面开发上下游产业的柔性。姚维兵认为,广州明珞持续践行的智能制造“六化”路径(即自动化基础上的精益化+柔性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关键一步。精益生产能够让资产、设备、投资发挥最大的作用。柔性化则是将专用资产更加通用化,进一步将产品的粗略折旧变成生命周期的精准折旧计算。在智能化发展的拐点,以非标标准化(即非标准化设备/工艺/流程/产线等的标准化成果)作为底层支持,进一步优化质量、生产效率。数字化,能够大幅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新产品质量提前得到验证,稳定快速上市,使投资迅速产出价值。饶有福认为,未来,柔性制造的扩展过程中,将面临两个方面的难点,首先是软硬结合的问题,柔性制造核心的一点是要靠软件系统识别与调度,要把新产品的要求变成程序指令,这里面,柔性程序要直接应用到生产线上,就需要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其次是数字化储备问题。客户需求变化是很快的,但是要把需求快速地变成产品时,就需要生产者具有快速协调能力,其设计和制造能力要达到快速交付的要求,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而这一点,需要实现数据的横向打通与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分析。不过,姚维兵认为,柔性生产的定制性不意味消灭标准化,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化固然是趋势,但柔性生产要做的不是无限定制化。“柔性生产也是相对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智能制造实现整个生产线的精益、柔性、数字、智能。要做好产业协同,在标准结构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开发不同的产品,同时在制造上实现尽量柔性制造。”姚维兵认为,还应该从生产前端就引入柔性制造理念,从设计生产线或者设计产品时就要开始考虑到柔性理念,而不是后期再进行柔性改造,这样才能实现降本增效。事实上,柔性制造存在的商业逻辑,不仅仅是柔性的重要性,而是谁又快又好又便宜。从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柔性制造,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王耀南所指出的,智能制造的一大特点是“有柔性”。姚维兵认为,通过柔性制造在内的智能制造的发展,将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本报记者 叶晓楠)原标题:小订单也能生产 个性化更有市场柔性制造 中国智造(新业态新模式之新观察⑥)《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1月03日 第 05 版)

鬼赌鬼

走进北京 | 高精特尖与数字化转型深度研修班招募中

来源:翔正国际官网,订阅号:数字工业知识中心京东方,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已实现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GW,35,000台风电机组(直驱机组超过31,000台)在全球6大洲、27个国家稳定运行;北自所,完成了千余项国家攻关项目及企业定制的装备工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国内唯一专门从事航空制造技术和专用设备开发的综合性工艺研究所。2021年5月17日-19日,特邀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专家、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教授带队,以“标杆工厂参访+企业高管分享+实战专家课程+导师答疑解惑”的形式,深度学习这4家标杆企业在高精特尖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期待与您一道,探秘智能、对话标杆、赢创未来!█ 导 师 █宁振波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专家、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国家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9年出任中国船舶独立董事。参加多型飞机研制,多次获科技进步奖,荣立多级别的一、二、三等功十余次。《三体智能革命》、《智能制造术语解读》、《铸· 魂- 软件定义制造》合著作者。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12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获“光华龙腾奖--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设计70人”。█ 课程日程与安排 █5月17日 周一上午 【智造课程】 智造课程:《数字化转型不是“立正、稍息、齐步走“》主讲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杨学山课程大纲:·从手工化到机械化转型·人工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逐步优化·完整数字链:传统制造到柔性制造、定制生产·去中心化、去平台化,构建数字孪生下午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完成了千余项国家攻关项目及企业定制的装备工程。包括承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地面模拟震动试验;承接备受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发了我国的第一条机器人喷漆生产线;在加速器领域顶住国外封锁,研发了我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玻纤行业的物流生产线;开发出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S10信息化软件……在工业机器人及自动装配系统、无损检测设备及系统、企业物流及仓储自动化系统、金属板材加工自动化装备、企业信息化及应用等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参观流程·北自所智能制造综合展厅 · 电物理、液压事业部·北自所表面改性实验室、高速动车组智能工厂体验中心高管分享:科技创新,追求卓越·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Pack智能制造工艺研发与成套设备应用·汽车专机设备设计制造:柔性自动化输送技术、现场总线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企业物流与仓储自动化系统·金属板材加工自动化装备技术5月18日 周二上午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工艺装备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所,也是全国著名的机电产品技术开发中心。拥有40多个专业和多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制造技术研发中心。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究所是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建设单位。·实验室、研发中心·机电产品技术开发中心高管分享: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工艺装备开发·高能束流加工技术·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特种焊接技术·金属成形技术·关于航空材料专业建设和高端工艺装备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发展思路和未来规划下午 【智造课程】 《航空智能制造发展与未来推进构想》主讲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沈老师·在关键技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化生产线、网络化协同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方面的推进成效和实践案例·产品研发体系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数字化模式转变·智能化生产下的供应链、“新基建”下的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推进构想5月19日 周三上午 【京东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核心事业包括端口器件、智慧物联和智慧医工三大领域。中国大陆惟一完整掌握TFT-LCD核心技术的显示领域领军企业,目前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显示屏来自BOE(京东方),其超高清、柔性、微显示等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2016年,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二,电视液晶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三。·京东方总部展厅 ·第8.5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OLED生产线高管分享:全方位、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正确模式·显示器芯片技术·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模组实现国产化·制成设备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靶材国产化率较高·向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公司转型—物联时代的“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发展战略下午 【金风科技】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风电事业蓬勃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至今,金风科技已实现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GW,35,000台风电机组(直驱机组超过31,000台),在全球6大洲、27个国家稳定运行。深度聚焦风电、能源互联网、水务环保三大领域,并逐步培育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运动健康等领域的创新业务。公司已在全球布局 7大研发中心,并与多所全球顶级院校深度合作,以强大科研实力和持续创新驱动发展。目前,公司累计拥有全球专利技术申请4,500余项、全球授权专利2,700余项、软件著作权700余件,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46项。·金风科技展览馆、光伏智能温室·园区自电网、智能微网示范项目、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等新型项目·金风科技生产车间高管分享:智领风电,直驱绿色未来·智慧能源为智慧园区“赋能”、风电行业绿色产业链·会思考的金风科技智能风机,构建数字化风电场的核心根基·智慧风电解决方案:轻松制胜陆上、海上、分散式各类业务场景█ 翔正智造学堂 █翔正智造学堂专注制造业人才培养,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制造强国战略。依托10年为制造型企业提供海外研修考察服务的经验沉淀、良好的知识基础、权威资深的专家智库,借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实践经验,为客户提供兼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公开课,以及个性化内训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明确智能制造规划方法和技术发展路径,并作为企业的外脑,开展智能制造现状诊断评估、顶层设计,和项目监理等咨询服务。█ 学习对象 █本课程旨在为制造型企业培养智能制造转型牵头人,课程适合人群包括总经理、副总、技术骨干团队以及生产、设备维护、计划、物料、仓库、工艺、质量等部门的总监、经理、主管、工程师等。█ 往期回顾 ██ 席位预定 █百度翔正国际官网,或者关注订阅号:数字工业知识中心

野草莓

助力工业互联网 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将设备利用率提升近10%

中吴网讯 8月6日上午,“E路同行 智惠江苏——‘新基建’篇”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如何助力工业转型升级。为了直观地展现智能化车间生产过程,研究、验证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相关技术,长江智造院设计、建设了熔喷布智能制造生产车间。车间应用先进的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无纺布从原料到成品的自动化生产。针对常州市机械工业加工业聚集,机加企业有设备上云需求的特点,长江智造院建立了常州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对工厂的数控设备加装数据采集器,采集出现场设备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云端,用户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进行生产与设备的效率统计,分析诊断以及设备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常州某家数控机床企业通过设备上云服务,发现设备闲置情况,改进后,提高了6%-10%的设备利用率,增加有效加工时1小时左右,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云端个性化定制“新基建”名片长江智造院是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电气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简睿捷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和常州瑞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长江智造院承接了国家发改委“制造业智能化”集成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国家智能化系统集成应用体验验证中心”。该体验验证中心项目完成后,将建成我国智能化系统集成应用体验验证基地,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引领制造行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协同创新,对健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提升我国制造业地位、促进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及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就在今年5月份,由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联合共建的——全国高校首家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落户常州大学。预计9月将正式投入实际教学。

爱简单

协作、打磨、视觉、分拣等18项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将于明年实施

从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处了解到,2020年已实施的相关国家标准包括“工业机器人柔性控制通用技术要求”、“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云制造仿真服务通用要求”、“含工艺腔室类集成电路装备设计信息模型”等共14项,其中机器人领域6项。“分拣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切割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工业机器人视觉集成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基于云制造的智能工厂架构要求”、“ERP、MES与控制系统之间软件互联互通接口 第1部分至第3部分”、“研磨抛光机器人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电子喷胶机器人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面向人机协作的工业机器人设计规范”等共33项,机器人领域共18项,将陆续从2021年2月1日起至6月1日实施。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2021年、2020年实施的国家标准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节选部分2021实施的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GB/T 39402-2020 面向人机协作的工业机器人设计规范主要起草单位: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安徽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 、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清华大学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21-6-1GB/T 39408-2020 电子喷胶机器人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主要起草单位:厦门特盈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理工学院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南京迪安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迪之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快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 、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21-6-1GB/T 39407-2020 研磨抛光机器人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理工大学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伊之密机器人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沈阳埃克斯邦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远大智能高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21-6-1GB/T 39005-2020 工业机器人视觉集成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浙江瓿达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浙江明泉工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深圳市维图视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巴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全球通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瓿达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杨森工业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今跃机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山龙智控有限公司 、南京汇川图像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机器人标准检测技术学会 、深圳市宝安区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心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电子学会 。实施日期:2021-4-1GB/T 38890-2020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海思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燕山大学 。实施日期:2021-2-1GB/T 38870-2020 切割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方德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华志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西安宇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泰安晶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21-2-1GB/T 38873-2020 分拣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武汉人天包装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济南方德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诺伯特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金陵科技学院 、西安禾思众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武汉华志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泰安晶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2021-2-1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智汇+工业创新成果推广平台整理

虽善不善

2020中国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39亿元,未来自动化涂装是趋势

一、发展优势喷涂机器人是可进行自动喷漆或喷涂其他涂料的工业机器人,1969年由挪威Trallfa公司发明。喷漆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液压驱动的喷漆机器人还包括液压油源,如油泵、油箱和电机等。多采用5或6自由度关节式结构,手臂有较大的运动空间,并可做复杂的轨迹运动,其腕部一般有2~3个自由度,可灵活运动。较先进的喷漆机器人腕部采用柔性手腕,既可向各个方向弯曲,又可转动,其动作类似人的手腕,能方便地通过较小的孔伸入工件内部,喷涂其内表面。喷漆机器人一般采用液压驱动,具有动作速度快、防爆性能好等特点,可通过手把手示教或点位示数来实现示教。喷漆机器人广泛用于汽车、仪表、电器、搪瓷等工艺生产部门。喷涂机器人产业链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喷涂机器人有以下主要优点:(1)柔性大,工作范围大大。(2)提高喷涂质量和材料使用率。(3)易于操作和维护,可离线编程,大大的缩短现场调试时间。(4)设备利用率高,喷涂机器人的利用率可达90%-95%。喷涂机器人发展优势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二、市场规模喷涂机器人作为特殊的工业机器人,除了能极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环境外,也容易满足安全环保、高效和高质量的喷涂要求,是未来自动化涂装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中国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39亿元,较2018年的123亿元同比增长13.0%。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在国外,机器人喷涂已经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有着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历史。但在中国,喷涂机器人研发较晚,1991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完成了我国第一条自动喷涂生产线,还开发了PJ系列电液伺服喷涂和EP系列的电动喷涂机器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喷涂机器人有了较大的发展。2019年中国喷涂机器人销售收入为117.59亿元,同比增长25.45%;2020年中国喷涂机器人销售收入133.42亿元,同比增长13.46%。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三、进出口贸易中国喷涂机器人出口数量稍大于进口数量,出口产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2020年中国喷涂机器人出口数量为600667台,较2019年增加了49744台;进口数量为843台,较2019年减少了160台。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9年中国喷涂机器人出口金额为0.45亿美元,进口金额为1.19亿美元;2020年中国喷涂机器人出口金额为0.24亿美元,进口金额为1.10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中国喷涂机器人主要出口至越南,2020年中国喷涂机器人出口至越南60236台,占总出口数量的99.4%;出口金额为182.2万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7.5%;2020年中国喷涂机器人出口至印度41台,出口金额为593.8万美元。2020年中国喷涂机器人主要出口地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9年6月,为反制美国,中国政府决定对从美国进口的喷涂机器人加征10%关税。在此情形下,中美两国关于喷涂机器人行业的交易仍然较频繁。中国主要从日本、德国、美国进口喷涂机器人,2020年中国从日本进口喷涂机器人220台,进口金额为3278.6万美元;从德国进口喷涂机器人282台,进口金额为5326.8万美元;从美国进口喷涂机器人288台,进口金额为1750.7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上海为中国最大的喷涂机器人出口地区,2020年上海市喷涂机器人出口数量为60324台,占全国总出口数量的99.4%,出口金额为1997.4万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金额的82.5%。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上海市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喷涂机器人出口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喷涂机器人进口地。2020年上海市喷涂机器人进口数量为553台,占全国总进口数量的65.60%;进口金额为6068万美元,占全国总进口金额的54.96%。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此谓真人

起底中国机器人发展历史——摇篮期

中国机器人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至今已有40多年。到目前为止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摇篮期,规划发展期及拓广发展期。1. 摇篮期(20世纪70年代—1985年)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1976年,此段时间“文化大革命”仍在进行中,一些中国知识份子从图书馆外文杂志中零星了解到机器人技术的出现,自发地去探讨机器人的性能、特点、结构和应用场合,出现研究期望的萌动,例如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查礼冠教授就是一例。1975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局面的短暂时间,由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在上海地区也出现了以数控技术为基础的研发工作,例如上海针织九厂的插销板控制机器人,上海同和电机厂的压铸用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基本上是步进电机驱动,其位置、时间和顺序信息由插销插孔预设坐标实现点位顺序控制。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对国外机器人技术无从系统地了解,信息闭塞,学术交流停滞,研发工作是在压抑、无序的环境下,零星自发地进行。1976年文革结束,蕴藏在知识分子、技术人员中的科技振兴热忱相继迸发,许多学校和企业科技人员自发地投入研发工作,外国的信息资料也经过出版、信息部门陆续出现,以学校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投入基础研究工作,以工厂为代表的技术人员投入了以步进电机、液压、气动为动力源的“机械手”研制工作,出现了一个研发的小高潮。由机械部牵头以机械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为主体成立了“机械手及机器人行业协作组”,1977年在江苏嘉兴召开了全国性机械手技术交流大会,会议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曹祥康主持,这是我国史上第一个以机器人为主题的大型会议,出席会议的人数多达500多人。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市均有代表出席会议,这个会议,表达了中国机械工业界发展机器人技术的热切期望。随之我国出现了几个发展势头:1.1中外学术交流活动迅猛开展从嘉兴会议以后,有关机器人技术的学术交流会几乎年年不断,一些相关的专业会议也引入了“机器人”的元素。这些国内学术会议有:1978年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召开的长春会议,机器人技术作为一个新的专题引入会议;1979年、1980年由机械手及机器人行业协作组召开的苏州会议和南京会议;1980年由机构学界召开的成都会议;1982年由国家科委组织的新技术展示会等;在此期间,在有关机构和学校的邀请下,不少外国专家进入我国开展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例如:1978年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日本早稻田大学机器人专家加藤一朗教授在北京讲学和学术访问;198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罗斯教授应上海交通大学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1980年日本东京大学小川洁教授应哈尔滨工业大学邀请开展讲学和学术交流;1982年日本山梨大学牧野洋教授应华南理工大学邀请开展讲学和学术交流,共同著书出版;1983年美国机器人代表团一行30多人在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活动;此外,日本的达三郎,花房秀朗,安滕司文等教授等教授陆陆续续来华访问交流,在此同时,我国许多单位也开始走出去到国外有关部门企业进行考察和访问。访问的国家主要是日本,欧洲和美国。由于签证上的原因,在当时主要是日本,例如:江苏,广东,四川,上海,北京,沈阳,大连等省市均有机器人访问团在国外进行访问考察。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派出访问学者到国外开展研究活动,或是参加有关机器人的各种专业学术会议。1.2若干省市立项支持机器人的研发或应用工程的开发例如:江苏省支持的江苏省机械研究所喷涂机器人的开发;南京市支持的南京机械研究所搬运机器人的开发。GF部门支持的华东工学院填弹机器人的开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地方支持下的焊接机器人的开发;四川省支持的汽车顶喷机器人的开发;广东省以应用牵动研发的电风扇喷涂用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开发等。在开展机器人研发的同时,一些国外机器人也作为样机引入,由于当时掌握的国外机器人资料有限,另外也因为巴黎统筹会对我国机器人进口的的限制,第一批在各地引入的机器人主要是教学机器人(例如Hero-I)以及日本大日机工株式会社的PT型机器人(引进地为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此后还有日本TOKICO、挪威的Traffa喷涂机器人以及美国Puma机器人。1.3成立了相应的学术机构1983年12月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曹祥康,常务机构设在机械部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内;1985年9月在沈阳成立了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蒋新松,常务机构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内。这两个专业委员会每1~2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协助国家主管部门开展有关机器人发展规划的工作,前一委员会在国家计委和机械部的领导下,协助制定“七.五”、“八.五”机器人攻关项目的发展规划,制定机器人的有关标准,后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委的领导下,协助制定863科技发展规划。1.4组建机器人工程中心,各高校、研究单位成立各种机器人技术研究机构1982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国家科委支持下,在北京友谊宾馆开展机器人工程中心筹建论证工作,经两年建设1984年机器人工程中心建成,开展以智能机器人及水下机器人为主体的研发工作,为今后863计划的启动和实施做出贡献性的前导工作。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1985年前,全国有若干单位成立机器人技术研究机构,开展研发工作。附表略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表现为:(1) 机器人的研究基本上自发启动,表现为名称的混乱,“操作手”、“机械手”、“机器人”、“机械人”等各种称呼同时出现;研究开发的切入点各自生成,有的从基础理论切入,有的从产品研发切入,有的从应用工程切入;样机的开发各依所进口的样机依葫芦画瓢,并参考进口样机进口各自使用的元器件;基础理论如运动学的研究各依信息进入渠道而呈现多种多样;如矩阵法,旋量法,四元素法,对偶数法等等;控制手段表现简单,主要为开环,点位控制,手把手示教、编程示教等等;(2) 研究单位以高校及科研机构为主,主要为各部属高校,机械部及航空部直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工厂企业由于信息源欠缺及市场没有形成的因素,尚未成为主导力量。(3) 主要研发单位集中在我国东部的由北到南地带。(4)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一些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的介入和资金的支持,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也取得一些进展,表现为: 机械工业部北京机床研究所建立一条由FANNUC产品为主体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自动运输车组成的示范加工线;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HR-01试航成功,这台机器人中2.5吨,潜水深度200米; 哈尔滨工业大学初步研制成功“天龙”5自由度弧焊机器人;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编码器取得试验性成功;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初步研制成功可用于机器人的语音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外特定人的汉语语音,初步识别率为95%;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TOKICO喷涂机器人建成用于钻石牌风扇的自动喷涂生产线,全线长38米。(未完待续)

母与女

国内985高校首个!5个寝室全员读研,30人去清华大学等深造

44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命名奖学金,12人获得佐治亚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外一流名校offer,30人将步入清华、浙大、复旦等国内一流大学深造,选择就业的学生也获得了华为、浪潮集团等知名企业的青睐……在这个毕业季,东北这个学院的毕业生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他们诸多荣誉拿到手软、大神学霸比比皆是,更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份——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首届本科生、国内首届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生。本期推送,带你走入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揭开东大人才培养的奥秘!探路,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2015年9月22日,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组建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螃蟹好吃,但不"好"吃。如何培养机器人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东北大学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参考,只能做"探路者"。凡事预则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针对首届学生的培养计划,自设计之初就瞄准新工科建设目标,邀请东南大学、沈阳新松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对培养方案定位、课群要求、实践环节、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最终确定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考量,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践模式、校内外教学资源融合等主要环节进行耦合,将各个环节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相关联,建立目标统一的贯通式系统框架结构。目前,学院培养计划中实践类学分占到毕业总要求的30.68%,较全校平均标准高5个百分点。机器人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架构"机器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以个性化、专业化为导向的机器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技术实验指导》《自主移动机器人:理论与实践》……一个个省部级教改项目,一部部教材专著,都是机器人学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印记。在新课群建设方面,学院基于PBL(问题式学习)思想加强以团队为单位协作实操和实践环节。在教学方法方面,将实践成效和实践能力提升指标作为教学考核和反馈的重要因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学院自成立以来共获得中国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申请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共8项;积极进行机器人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建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签署协议计划编写出版7部机器人系列教材,并积极推进《机器人基础原理》课程慕课上线。制作《机器人基础原理》慕课资源基于PBL教学法的课群改革与实践情况依托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及辽宁省机器人智能感知与人机交互工程中心、沈阳市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建设平台,学院构建完善了多套先进的实验系统与平台,与沈阳新松、北京一维弦科技、沈阳吕尚科技、德国西马克(中国)、日本CKD(中国)、山东山速、上海一坤电气、辽宁壮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共建协议,实质性建设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获赠机器人设备价值800余万元。硬件设施的完备为学院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北大学—德国西马克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东北大学—辽宁壮龙开展全面战略合作通过专业特长转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胡涵露,现已拿到法国图尔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四年,我在丰厚优质的教育资源中汲取营养,使我的大学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英国阿尔斯特大学教授Sonya Coleman、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总裁曲道奎等大咖授课,让我受益匪浅。在大量的实习实验和创新研究项目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接触到国内最好的机器人实验设备,锻炼动手能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践,开启学生创新的快捷键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而创新来源于实践。为了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寻找创新的灵感,学院建立了凸显机器人工程专业特色的"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包括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900平方米。实验课课程均为48个课时,学生们以2-5人组成实验小组进行实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式实验的驱动下,同学们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中有许多方案打破了我的思维盲区。PBL教学模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大家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机器人学院2020届毕业生孙欣阳说。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院始终坚持学以致用,通过科技竞赛、大创项目和实际课题让学生将知识用于创造,同时学院也建立了"导师-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科研创导师制"培养模式和专任教师与学生的长效互动模式,保证每一位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有课题可做,有导师指导。在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下,学院以企业技术需求引领本科生向行业应用实践方向继续探索,借助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企联合项目等资源拓展个人实践领域和视野。"学院为我们搭建的科创载体,让学生既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学们的科研创新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受益于"科研创导师制"培养的毕业生白帆深有感触。成绩是检验实践的"测量尺","科研创导师制"实施以来,学院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课题40余项,指导数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水下机器人大赛等国际国内科技竞赛获奖33项,累计获奖84人次,指导学生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学生为主体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7项,并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020年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海底巡线竞速赛冠军等。实践促动创新,创新统领实践。探索不息,实践创新不止。博雅,德育航路的指向标培养学生学识渊博、品行端正,这是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教师朴素的育人追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院树人而不忘立德,给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逐步凝练了"机智"成长社区之"博雅训练营"系列品牌活动,并精心设计配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培养科学精神,崇尚健康生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智大讲堂"立足专业特色,邀请专家教授、知名校友、企业代表,就专业现状、科研动态、就业前景等做主题报告,帮助学生们认清行业发展方向、了解前沿科技动态、培养严谨科研精神、激发成才报国动力。"学业工作坊"开展"九思学堂""互助学习小组""答疑堂"等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各种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全方位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玩转不一YOUNG的年轻"项目以朋辈引领、素质拓展为方向,开展"弘扬体育精神,凝聚东大力量"等文化活动,成立足球、篮球、羽毛球、排球、毽球、跑步社等体育兴趣小组,开展趣味运动会,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特长,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学院注重融合思政、科研等元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大学期间,机器人学院的首届毕业生秉持"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比学赶帮超,形成良好学风班风,两个班级连年获得东北大学先进班集体或先进班集体标兵,5个寝室全员读研,44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命名奖学金,72人次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88%……四年拼搏奋斗,四年探索不息,他们离开东大时,荣耀满身;一路步履坚定,一路追梦不止,他们去向五湖四海时,意气风发。他们是东大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标杆和骄傲,是东大人才培养的又一硕果。感谢曾经相遇,愿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群优秀的毕业生继续秉承"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披荆斩棘,不惧风雨,继续大步前行,母校祝你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也欢迎更多有志学子报考东北大学,东大将为你创造一流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期待你们在东大磨砺成才,金秋九月,白山黑水,等你赴约。来源:东北大学

芙蓉传

中国神秘的四所二本,毕业即有金饭碗,其单位多属保密级别

中国的好大学不少,这些大学分为一本和二本,一本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建设,都要超越二本的。一本里的985 ,211高校,更是众多学子追求的目标。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毕业大军涌入到就业的队伍中,特别是今年更是超过了870万人。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文件里明确就写到只招985高校毕业生,或者只招211高校毕业生,这样就把很多人挡在了这个门槛之外。毕业即失业是很多人都不愿看到的场面,既然一本毕业生就业形势都非常严峻,更别说二本了,但是下面这4所神秘的二本却非常好就业,相当于毕业就有金饭碗,而且都属于保密单位。中北大学而这4所大学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本身这4所学校就是国家二级保密单位。自然考入这4所学校的学子们,也就相当于进了保密单位进行学习,毕业之后也很容易进入类似的单位工作。让我们来一起揭开这4所二本院校的神秘的面纱,看一下他们的真实面目。这4所二本院校分别是中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下面,我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4所二本院校。一、中北大学中北大学位于山西太原市,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八路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即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中国的“军工泰斗”、“人民兵工第一校”。截止到2020年初,中北大学占地接近3000亩,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学校有85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7个: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教职工2700多人,全日制在校学生接近40000人。截止到2019年初,中北大学共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等。中北大学中北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国家一流学科;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北大学有国防特色,与广州军区、北京军区签订了《共同培养干部协议》,开设了校内军校的先河,为部队输送毕业国防生数千名。中北大学曾经参与天宫一号、神舟十号研制工作,有70多项成果应用在“天宫”“嫦娥”等工程,助力了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研发。比如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中北大学的“电子存储器”科研成果就被应用在了上面。二、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坐落在西安,始建于1955年,曾经是中国兵器工业部直属的七所本科院校之一,是我国西北唯一一所以兵工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的前身是西安第二工业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二级保密单位,是一所“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高校。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有56个本科专业,15个教学单位。有教职工1800多人,学校有15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有3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其中,光电成像技术、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军用关键材料等是国家国防特色学科;而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三、沈阳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坐落在沈阳。沈阳理工大学有教职工1600多人,全日制学生17000多人。有13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院系,55个本科专业。沈阳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两个: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一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沈阳理工大学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80多所高校有友好合作关系,与多个国家开展本硕联合办学项目,并在俄罗斯的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四、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坐落在武汉,是二级保密单位,其武器装备科研实力超群,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武昌农业学校。湖北工业大学现占地面积1600多亩,有16个院系,55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一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21个,有教职工1300多人。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和艺术设计。湖北工业大学与20多国家的80所高校有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多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作为具有国防背景的这4所普通二本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即就业,基本就有了金饭碗,且工作单位属于保密单位。只要学校选得好,专业选得好,就业就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