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给人的印象仿佛只有偶像剧里的男主才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而每次打开Sloan商学院的主页,总能给人一种“我很厉害哦”的感觉。Sloan商学院的master项目,除了MBA,就只有Master of Finance和Master of Business Analytics两个。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Master of Finance。MIT的金融硕士有多么让人心驰神往已无需多言,进入2018年,大家对它的关注多了一个点,它是不是扩招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分析往年MIT所招大陆本学生,主要集中在清北+华东五校。但在2018申请季,紧跟这七校的985学生拿到的录取陡然增多了,这在往年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大家就有了一个疑问,是不是MIT的金融硕士扩招了?这个问题在MIT公布了最新一届金融硕士Class Profile后揭开疑团。以下是MIT 金融硕士最新的Class of 2019(即2018入学)统计数据。光看这张图还看不出来它是否扩招了,还要配合下面这张图。这是2017年的入学统计。可以看到2017年的入学人数比2018年还要多了几个。答案很明确了,2018年MIT金融硕士并没有扩招。其实这几年MIT金融硕士的入学人数基本稳定在120人以内,官方也明确说明其每年招生人数都是计划在115-120人。如果你盘算着趁扩招增加自己录取的机会,暂时是行不通了。2018年出现国内部分学校录取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可能跟MIT调整了针对某些学校招生政策有关,毕竟出现录取增加的本来也是很好的学校。还有另一种可能是,此前在这些学校所招的学生表现都很优秀,让MIT对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的认可度增高。完成了招生人数的解密,我们再来看看2018入学统计中其他值得注意的信息。1. 平均工作经验2018入学的学生平均工作经验是17个月,2017入学的是17.4个月,都是包含了实习的数据。可见MIT金融硕士是招了不少应届生和只有少量工作经验的学生的,从录取案例中也可以得出相似结论。MIT金融硕士对工作经验要求不严格。2. 女性比例女性比例是37%,男生更多一点。这应该MIT金融硕士的招生要求有关,它自己定位是一个比较量化的项目,比较喜欢数理比较好的学生。官方推荐学生拥有以下数理背景: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随机过程、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编程(R, Python, C或C++等)。在数理背景方面男生往往比女生表现得更好。3. 硬件分数这是2018入学的分数统计,看起来并没有很厉害是不是,但如果是把大陆本单独抽出来统计的话,相信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所以这个数据还是看看就好了。大陆本想要有竞争力的话,还是得往托福110左右,GMAT750左右,GRE330左右这种层次去靠。4. 专业背景数理+工程+计算机超过了60%,进一步验证了这个项目对数理背景的重视。所以大家想要冲刺这个项目的,尽早把自己的数学、统计、计算机编程这些背景提升上去吧。本期的“数据看留学”就为大家分析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国内的CFA培训机构众多,完全跟CFA报考人数的增长成正比。想要在众多CFA 培训机构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对比。那么在北京有没有好一点的CFA金融特许分析师考试培训机构?CFA不单可以帮助考生进入金融行业之外,也是一门非常有全面权威的课程,对个人专业知识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么,许多考生在选择CFA培训学校时不知该如何选择……北京CFA培训机构如何选择?小编总结如下:1.实际课时:不同的班型设置也相应导致授课时长的不同,考生在衡量CFA培训课程是否合理的时候,课时量应该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参考标准。2.师资水平:优秀的师资一直以来都是培训行业的命脉,衡量培训课程的好坏,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师资水平的高低。3.教学实力:全职的CFA讲师,完全专注于CFA考试,有大量的考试研究和备课时间,全年的授课的时间在200天以上,对每一位学员的跟踪几乎可以做到全程关注。金程教育从讲师、考试研究员到助教,各司其责、分工明确,对每一个金程财经的学员,我们在教研上的投入,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4.研发实力:众所周知,好的课程来源于强大的研发能力,因此研发能力也是考核培训机构的一个重要标准。5.学员服务质量:金程财经目前全职的学员服务团队超过了150人,能够对每一位学员做到全身心100%的贴心服务,这是我们的承诺。6.后续教育:大家一定要关注机构后续教育的实力。如果一家机构具备免费后续教育的服务,那么它的课程将是非常物超所值的。许多CFA考试选择CFA培训。哪个CFA培训机构是好的?选择CFA培训机构的重要参考因素如下:它是否是CFA机构的标准测试准备机构;培训机构的规模和服务质量;有多少老师?通过率怎么样?他们是否能在职业发展、认证、实习等方面提供帮助。;结识更多高端人士。如果选择金程CFA培训机构,还可以获得智能题库、答疑平台等,以及预试题的秘密试卷。如果您想从CFA考场外的组织获得帮助,建议选择一家大型CFA培训机构,该机构每年还将提供免费测试和场外帮助。金程CFA研究院高达10000+课时的教学经验,5-15年金融培训师生涯,投行、证券等机构丰富的从业经历,打造业界明星师资团队。保姆式CFA考试服务,3+2式教学模式,考前冲刺押题命中率高,近五年通过率CFA各级平均通过率达72%,最高通过率达到100%科学的课程安排作为CFA、FRM培训的教育机构,金程积累了大量的课程经验,全面总结CFA、FRM学习规律,从中国考生的复习习惯出发,科学制定课程计划,独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前导、基础、强化、押题,提供给学员完整的培训套餐。完善的教学体系金程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时间安排,科学设置了教学课程,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类型几乎涵盖了学生的所有需求。无论你是否没有基础,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轻松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和类型,并迅速通过财务资格考试。专业教学人员金程有一批具有多年培训经验和初级教育的教师。他们有突出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和财务实战经验,并对新的考试大纲和教学内容有很好的认识。在综合讲解的基础上,我们将加强重点难点的突破,引导您全面掌握证券投资和风险管理知识的理论和体系,让您的学习视角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
作者 | 黑曼巴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编者按:高考只是一场考试,报志愿才决定人生。面对这样一次命运的重大抉择,刚高考结束的考生和家长可能也是一时无从下手,有人说要选学校,有人说要选专业,还有人说要选城市......格隆汇特此召集格隆汇的会员朋友,以过来人的报考经历的分享以及对行业发展情况的解读等等,为广大学子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篇为格隆汇会员“十里路”的投稿,希望能够让高考毕业生们对于金融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作为全国高考最重灾区河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走出来的大学生,刚刚三十而立的我本科就读于上海某211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就读于香港某Top3大学金融专业,如今已经在金融行业浸淫五年。昨天高考分数一出,亲戚家和领居家有高考的孩子立马来问我报考志愿的事情。令我非常吃惊的一件事是,他们居然不约而同地问我让自己的孩子读金融专业怎么样,认为我一路从还不错的学校的金融本科读到硕士,然后在金融行业也干了几年,觉得我做得还挺不错。听完后,被工作摧残到麻木的我有点老泪纵横的感觉,心里一肚子苦水吐不出,还要在外人面前装坚强。如今金融寒冬下,祖国未来的花朵和他们的家长依旧对这个行业抱有美好的幻想。自己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科班出身、又在金融行业工作了五年的“老司机”,希望可以客观地谈谈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希望高考毕业生可以取之精华、弃之糟粕。1我当年高考后为什么选择金融专业呢?高一的时候,由于自己一直喜欢周末泡书店,一次机缘巧合读到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本书《货币战争》。年少无知的我读完后心潮澎湃,认为只有做金融的人才是掌控这个世界的人,自己一定要努力成为金融界的大人物。接着,自己又在书店读到另一本书《墨迹》。名字听起来跟金融靠不上边,实际上是一位叫曾子墨的美女写的个人自传。保送人大,转学美国常青藤大学,进军华尔街,穿着各类名牌在大摩每天做着影响商界的大case,急流勇退离开投行去做了财经记者。一个有颜、有才的美女传记,自己看得如痴如醉,认为金融圈都是这种如沐春风的美女,让我对其的憧憬又增添一分。之后,我陆陆续续地读了一些初级的金融投资类书籍,每天中午午餐期间必看中央二套的《环球财经联线》。当我周边的同学还没有确定自己要去哪里读哪所大学时,我就已经信誓旦旦地跟他们说我要去北京或者上海的大学,只读金融专业。当时自己的成绩并没有特别好,特别是理综自己掉队比较厉害。自己在网上查了北京和上海自己有能力上的大学的金融分数线之后,才知道金融基本是每个学校录取的最高分,而北京上海的高校录取分数比其他城市同等大学的还要高。至此,自己便攒了一把劲,开始奋力直追,成绩逐渐从班级中等走向前列。高考成绩出来后,自己放弃了去某985院校而选择了上海的某211高校读金融,圆了自己高中三年的梦想。当时报志愿时,自己就已经感受到金融专业的火热程度——上海某二本院校的金融专业比一本线高30几分,我一位可以读北大的同学为了读金融选择去了人大,我们高中的市理科状元去了清华经管读金融……大家一致的认为,只要读了金融,将来就能进入金融机构拿高薪,甚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2进入大学后,很多的东西跟自己的预期大相径庭。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专业课上大半的学生都在玩手机,除了一两位老师是认认真真地讲课,大多数是对着PPT照本宣科,期末考试突击一把大多数人也能取得还不错的成绩。我以为可能是我们学校太水了,于是自己便向复旦经济学院的学生要了课表前去蹭课,发现复旦的学风确实要好很多,但是教授的教学感觉跟自己学校也差不多。我问过很多名校本科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一个问题,“你大学四年觉得专业课上学到了什么?”。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大家感觉大学四年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到,一毕业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上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因为大学的金融专业课大多数都是偏理论性的知识,离实操很远并且很多的知识如果不做学术是用不到的。除了一些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工作中实用,其它的精美的经济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等等确实有点像是巴菲特说的经济学家伊甸园里的美好。大二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一入学,我们系里金融专业有120名左右的学生。大二我们学校有转专业的政策,只要绩点排名系里前五就可以随意转专业。就这样,其他学院的各种专业背景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纷纷转到我们金融系,人数激增到160人。而到了本科毕业时,大家才发现金融专业本科找工作基本只能去银行,而且是柜员岗或者零售岗。那些从其他学院转专业的学生肠子都悔青了,特别是计算机类、通讯类专业的同学秋招时好像在宿舍打打游戏大厂的offer就来了,而金融行业说我们只招硕士以上的学生。3所以,按照目前金融行业核心岗位的招聘标准,意味着读完本科你至少要读个硕士出来。当然,笔者身边也有非常优秀的本科生去到很好的机构的核心岗位,但是真的很少很少。找工作无望的情况下,和大部分人都有读研计划的打算,大家在大三时纷纷踏上了申请留学和考研的路。申请留学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除了美国那些顶级名校很难申请,英国、香港或者新加坡的TOP相对而言还是很容易去的。但是有一点,金融硕士的学费很贵。拿相对便宜的香港来说,也要二十几万人民币,再加上租房和生活费等成本,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很多出国读金融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学费贵花销大算什么,只要我毕业了,一年的收入还不轻轻松松就cover掉了。(这个啪啪打脸的想法后面会讲到)另一条考研之路,就相对而言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了。毕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没有办法支付出国留学高额的学费的,所以升学就只有考研这条路。金融硕士的考研热也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很多本科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怀揣着金融梦转专业考取金融硕士。业内大家比较公认的金融名校“清北复交”和“两财一贸”的金融硕士,一方面大部分名额都给了保研的学生,特别是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基本都是本校各专业绩点靠前的学生保送的,这样留给考研的名额就变得特别少。这几个学校每一年金融硕士的报录比一般都在5%以下,竞争极其惨烈。每一年,考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励志故事都会在朋友圈刷屏。很多二战、三战甚至四战买梦的学生,在海淀区破旧的小区租一小间房,除了睡觉就是去北大清华的自习室复习。笔者的同门师兄,一直将自己的目标定在复旦,三战失败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去了一个政府部门。毕业后的青春,他们赌上了太多的东西,就为了拿到名校金融硕士的入场券。4有幸拿到金融硕士入场券的幸运儿们,大多数最终发现现实依旧比想象中残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的四万亿救市让金融行业迎来了上升的朝阳期。很多名校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如果有幸能进到券商的投行部、资管部等核心部门,刚毕业年入百万的确实不在少数。拿投行部来说明——进入投行部,只要来了项目,基本两三个月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地在项目地搬砖,如果一年做的几个项目能够过会,那不愁没有丰厚的年终奖。《华尔街之狼》里小李子尽情表现出的人生赢家的富裕和糜烂的生活,《欢乐颂》里刘涛霸道女总裁的大姐范和要做空男朋友妈妈公司的霸气,《大时代》里刘青云分分钟几百万和操纵股市的刺激,《亿万》里“金融巨鳄”艾克斯翻云覆雨斗智斗勇的帅气……无不向大家宣示这一行独有的魅力。所以,各行各样优秀的人才都想着能在金融行业掘金,华尔街汇集了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全世界最高的智力团队。2016年,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在一次演讲中,痛心疾首地说:“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板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可以说是在如今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了。但是,过去几年人才供给端的虚热导致的金融专业人数的上升,对应的是经济周期下行环境下金融市场的惨淡。中国金融行业是随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张而发展的,如今的金融资产规模和金融行业利润相对整个经济体而言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脱实向虚”、“金融成本侵蚀实体利润”等方面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再加上最近强监管的趋势,实际上金融行业受到的发展约束越来越大了。无论是从基数效应的角度,还是从产业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发展之所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竞争的白热化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每年一到招聘季节,有一个段子就会流传盛广——很多清北复交、海外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发现自己在就业准备上已经做到如此完美——认真学习绩点已经很不错了、各类实习都做了(金融岗位很多实习都没有工资,但是绝对比996工作强度大),该考得证书都考了(CFA、ACCA考证费用上万),最后投简历依旧是石沉大海。不是因为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市场没有需求。股市一个大回调,二级市场不用说,一级市场被联动的没有业务。最后谈谈金融业的高薪,这是大家最为误解的地方。一般情况,顶级券商的投行部起薪也就是一万多,在所有岗位里算多的了,主要是看奖金分红。金融业内有句“五年不开张,开张吃五年”的说法,某一年的年终奖多得确实有点吓人,但是其他几年就少得可怜。平均下来,跟很多主流行业的薪资并没有多很多。去年某顶级券商投行部爆出基本工资5000的新闻笔者也有去求证,确实是真事。5结语金融行业是一个资源集约型行业,对于大多数家庭优秀、有强大背景资源的人来说,在这个行业里确实可以如鱼得水,实现丰功伟绩。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入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到了瓶颈。在一些非核心岗位,做着自己感觉不到增值的工作,前途自然就不用说了。而去了类似于投行、研究部、资管等核心岗,一方面没有资源你很难吃得开,另一方面即使你积累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发现你也很难在这个市场上赚钱。所以,我是希望大家除去对金融的误解后慎重地选择金融专业。如果你确确实实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也做好了未来进入这个行业所要付出努力的准备,那我依旧觉得这个行业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优秀赛道。
春节前后,五道口MBA、高金MBA公布了招生简章和申请时间,这也是国内两个最为知名的金融MBA项目。目前他们可是有点着急了,上一届笔试成绩还没出呢,下一届宣传就开始了。究其核心原因,就是现在招生越来越困难了,乐意来学员的平均质量越来越差。金融MBA这几年的持续走弱,与整体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经济向好欣欣向荣之时,大家预期不差钱,金融MBA跟着火了几年,现在是有点潮水逐渐退去的味道了。金融MBA好的地方在于普遍都是名校办的,还是能当个牌子卖的,坏处也很明显,性价比低,适合不差钱土豪,或背景太差,高投入买一个名校牌子的。目前国内金融MBA这个模式,是不是未来能走通,还真的存疑。目前的金融MBA什么样,举个形象的例子,农夫山泉一箱水,35块。农夫山泉婴儿用一箱水,100块,是不是真的有差别我不清楚,我估计普通老百姓的婴儿喝啥白水应该也没啥事,但就是有人乐意为“产品更为合适的感觉”买单,为什么不出适合老人喝的矿泉水?卖不出去啊。同理,MBA这些年的发展,衍生出的主要也就是金融MBA,金融两个字,就是能产生更多人的付费意愿。一个MBA可能值30万40万,加个金融MBA,学费就上天了。发展至今,金融MBA的绝大多数项目,既不要求申请者有金融背景,也不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金融知识,造成招生来的多数人都是金融专业小白。(中欧在职金融MBA是个例外,体制外学校非联考)这肯定不是这些项目成立之初的目的,成立之初的目的当然是招收到国内头部顶尖的金融人才,前期不限制太多专业要求是为了扩大招生活下来,但发现活下来了,但这么多年也一直改不回去了。真正金融从业者,反而选择传统的MBA项目提升各行各业的产业人脉,提升管理技能。所谓的同业人才,做到一定年头和层次,已经不是需要认识谁的层面了,对金融MBA学习专业技能,提升同业人脉反而兴趣不大,而是手里有什么底牌能交换资源。在传统行业觉得没有前途的申请者,反而纷纷杀入金融MBA,希望结识更多圈内人寻找自己转到金融行业的机会。而金融企业目前认可的,只有传统金融硕士的应届生源,专业基础扎实,高考成绩突出的群体,金融MBA在就业市场,几乎是没有超出MBA之外的单独意义的。这种错位造成的死局,未来走向如何,我们还需要观察。目前这几个金融MBA项目,情况还略有不同。五道口金融MBA,虽然拉上了金融,但核心卖点一直是藤校的海外MBA文凭。虽然成立比高金晚了几年,但由于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把控质量,学员背景质量从人大的平均水平一路上升到接近清北的平均水平。但也由于这个卖点,在疫情中影响最大,五道口最近两年还进行了突破扩招,从70人一路扩招到一年140人,赶上了疫情优质学员的流失,去年可以说生源质量已经是滑坡了。去年申请的人还幻想疫情会过去,来次精准抄底。今年美国这个形势,估计幻想的人也不存在了,去年录取的人,今年是不是还去都没信心了,未来申请群体会进一步缩窄。目前五道口群体主要还是年轻的富二代为主,不少具备海外商科背景,本身就是有一定金融基础,五道口的定位和圈子,英语口语要求,是最适合他们的,这个群体其实本身也不在意是不是还去美国,估计早呆够了,学费是80万还是100万也无所谓,就是为了一个牌子和圈子,后续还是继承家业,也不会真在金融业长久打工。但真在金融业已经有一些积累,想真正去美国提升一下专业的群体,估计都要考虑其他项目了,而这个群体才是未来可能在金融业有成就的一群人。从这点看,五道口目前毕竟只是120人的招生,每年有个千人申请还是没问题,但招生质量是他们头疼的事。如果美国之行只能改为网课,今年也许是过去几年学员质量最差的一届,但更可能是未来几年最好的一届。考虑到五道口的招生数量和对应金融从业的数量,北京地区并没有真正的金融MBA项目,也并非MBA主流。高金MBA相比五道口,就真是招生困难了,这源于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招近400个在职,似乎还有进一步扩招趋势,是五道口的好几倍,从最初的上海在职班,一直开到了北京、深圳来补充生源,目前的主要招生手段已经是依靠辅导班进行宣传了,自己学员的口碑已经带不动了。在北京地区,过往几年学员质量即使和中财比也不占上风,而学费是中财的三倍。除了背景特别离谱的,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提前面试环节,去年在整个市场上都找不到几个高金未录取的案例,这也使得很多机构纷纷将高金作为清北复交保过项目的保底,高金属于上海交大旗下,这么算也算是顶尖项目。目前看来,高金在职班的定位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给考不上当地一线学校人兜底名校牌子的一个项目。未来能不能真的成为一线,除非放弃金钱,先把招生人数降下来,但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学员质量和招生人数一定是反比关系,这也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了。高金相对于五道口,金融从业的比例稍微高一些,但学员对应的收入和级别就低了好几个级别,大多数也还在金融最基层工作,和五道口的金主群体完全不同,从学习金融知识角度,高金给基层从业者的确提供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此外,复旦泛海金融MBA项目,可谓生不逢时,2017年才刚刚成立,完全按照高金的运作模式进行,但有点赶上6000点指数入场的感觉,又没有高金前期的积累,整体招生难度也非常大。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泛海目前招生比较小众,至少还能控制学员质量,后续是坚持中欧的小众路线,还是走高金的扩招放水路线,还需要观察。当然,任何学校的简单或困难,都是相对于该校以往的水平,或与同水平学校对比的结果,并不是真的完全什么人都能申请。对于背景远低于一线学校的人,有些项目仍然可能是个人的上限可能性。从招生策略看,北京地区人大背景偏下,中财对外平均背景水平的,都可以先考高金作为一个备选。如果中财对外今年不涨学费,难度可能还会小幅上升,因为涨价学校太多了,性价比更低。深圳地区北大光华是明显太难,中山大学和交大深圳班是第二档选择,现在第二档不保险的群体,可以加入高金作为备选。上海地区由于本身复旦交大就在大放水,仍然建议优先考复旦交大传统MBA,备选我更建议选择容易且便宜是上海财经,本身金融专业有一定级别可以考虑中欧。至于五道口,本身卖点也并非纯粹金融,如果可能,群体重合度最大的是全日制MBA项目,上可以尝试清华北大MBA全日制,下可以保底中欧MBA全日制。
▊郭一帆:总想起在华附(华南师大附中)拼尽全力的日子,和那些“比你更优秀还比你更努力”的人郭一帆,华南师大附中2016届奥林匹克班毕业生(初中毕业学校:华南师大附中初中奥校),2016年广东高考理科第33名。202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后将继续攻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学位。大学本科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经济学院温氏奖学金”、“经济学院集体贡献奖”等奖励和称号;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会文化部部长、北京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主席团成员;曾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交换,曾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联合证券、BCG等多家知名金融、咨询机构实习。“华附学习之星” ,成为最好的自己2016届高中毕业生 郭一帆郭一帆同学是高二1班里面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一个女生,高高瘦瘦的身板里却似乎可以迸发出无限的能量。她热爱着学习,似乎可以在知识中找到一种奇妙的感觉,那是一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之后的努力摄取,是发现自己脑子里的精神食粮在一天天累积的欣喜若狂,年级第一对她来说大概是最好的肯定。她起初并不起眼。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她仅仅排在40名,但是却一步一步地来到了三十几、二十几、前十,再到第一。这是一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的体验,她并不总是期望做到最好,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定下更好的目标,因为她相信,只要稳稳地走下去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在积累着,终有一天她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她不是最勤奋的那一个,在众大神埋头刷题的时候她可能在和同学聊得正开心。但这便是属于她的方法——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的时间保障,而是效率。当她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她会尽力把自己的效率提高至百分之百,做到心无旁骛,全身贯注。晚上回到家她也会刷刷朋友圈,但一旦开始学习手机就会被她丢到看不见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她同时还会注意对常规学习的规划,大到每科的重点,小到每天的任务。她的一本专门的日程本上密密麻麻的写着她每天对自己的计划,量不在多而在于合适与适合自己。高中以来,她已经大概摸清了对各科学习的思路,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个不同而各有特色的学科,形成了她的一套学习的方法。除了常规学习,作为奥班数学组的一员,她还积极投入学科竞赛,高一高二均获得了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在课余时间,她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美国高中数学建模大赛、校OM头脑大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便是她,一个踏实的女孩,在学习中快乐着,发现最好的自己。自觉自律,才能做好学习与生活的平衡高中三年班主任钟鸣老师好像摘金夺银都是奥班男神的天下,奥班的女神们又有怎样的精彩呢?郭一帆也是2016届奥班数学组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这位师姐的特点就是四平八稳,心态超好,遇到挫折,大哭一场之后就雨过天晴。平时会上网打卡,与同伴分享心情,偶尔还拍点黑照和老师开玩笑。但人家可是有度有节,父母说今天娱乐到点了,她会配合地交出手机,继续沉迷学习。人家就是微信QQ露一下脸,年级大考前十光荣榜也露一下脸。对比有同学没日没夜地手游挂Q,一到考试就神游挂科,师姐的自觉自律,在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值得大家学习。面对高三一次接一次的考试,郭一凡有一句经验之谈——“就一道接一道题做呗”,这反映出她强大的内心。最后以总分优势挤进省理科第33名,进入北大经管学院,与奥班同班的秦颖继续做同学。每个人特点不同,在华附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走对自己的路,不骄傲自大,不妄自菲薄,自律学习,开心生活,郭一帆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毕业合影(前排居中即左9为钟鸣老师,二排右10为郭一帆)总想起在华附拼尽全力的日子和那些“比你更优秀还比你更努力”的人前言:我与附中 2016届高中毕业生 郭一帆今年,我以优秀毕业生身份从北大本科毕业,非常荣幸收到华附的邀请,分享我大学四年的经历与感悟。四年前,我亦作为优秀毕业生从附中毕业,在此之前,我在华附度过了六年时光。华附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六年对我的塑造和培养,为我目前所能达到的一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初中以来,兼顾竞赛和课内学习,锻炼了我较强的multi-task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华附,丰富度和成熟度堪比一流大学的学生会、社团组织和各种学生活动,让我提前收获了许多学习之外的宝贵的实践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仍记得无数个高三晚自习的夜晚,老师们不辞辛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明里暗里地给我们加油股劲;仍记得无数个课间和各位奥班大神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攻克难题也好像也变成了一种乐趣……我们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一起接受挑战,在一起成长。北大经院学生会照片-郭一帆(左四)从附中毕业四年后的今天,我看到朋友圈里附中的同学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小有成就,老师们也依旧与我们保持着联系,关心我们大学生活的点滴,我深刻地感受到“华附人”这三个字是会伴随我们一生的。华附所教会我们的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我永远都会记得入学第一天就听到的那句话,“今天我以附中为荣,明天附中以我为荣”,我想每一个附中人都会为这后半句而不懈努力。我的大学生活之一:越努力越幸运 2016届高中毕业生 郭一帆进入北京大学,我能感受到自己身上依旧带着华附的影子,始终像华附教会我的一样,多元发展、不断尝试、追求兴趣、不轻言放弃。我的大学前半程基本在大学校园里摸爬滚打,在热爱的学生活动中收获了数个高光时刻。大学的半途,到外面的世界看了看,走过半个欧洲,认识一群有趣的伙伴,在阿尔卑斯山脚下谈天说地。大学的后半程,收拾好心情走出校园开始接受社会的考验,实习中兜兜转转有幸遇到无数善良的恩师,也总算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大学四年,我觉得就是“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想做的事情都做了一遍,该踩的坑也没少踩,好在也算是印证了“越努力越幸运”的那句老话,一路上总能收获惊喜。爱丁堡大学交换照片我的大学生活之二:学生活动的高光时刻 2016届高中毕业生 郭一帆我从小就有那么一点文艺情怀,初中时便和好朋友一起参加过华附的“小歌手”大赛,还幸运地闯进了决赛;高中时,我又加入了华附学生会文体部,参与举办了棋艺大赛、器乐大赛等活动。华附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让我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组织上的经验,也点燃了我对于各种学生活动的热情。所以一入北京大学,我也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学生会、团委、社团等等许多学生组织的怀抱,并捡起了我的“老本行”。在校学生会文艺部,我们举办了北大最大型的学生活动之一——十佳歌手大赛。在那段为十佳忙碌的时间里,我摸透了学校表演场地的后台,结识了校园里会唱跳rap的红人们,还认识了一群最酷的小伙伴一起k歌宵夜、一起过平安夜。而因为拥有了相似的工作经历,当时同时还在学院学生会文化部的我,在学院新年晚会的筹备中也很快显露出经验上的优势,成为了文化部里的导演组小组长,协助起部长负责彩排、节目和嘉宾联络等琐碎但重要的任务。我的能力也最终得到了认可,在大一结束时,我成功当选新任文化部部长。当大二时再一次开始为新年晚会奔忙,我的角色却发生了转变,成为了上下近百人团队的核心协调人之一。我笑称这个“部长”是我从小到大当过的最大的“官”。一次次在院楼开会到深夜才散,回到宿舍还要赶紧看看计量、线代。但是不管再忙再累,当舞台上灯光亮起的一刻我还是幸福得想要流泪,因为只有自己知道,在过去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自己如何完成了从一个刚进大学的小朋友到一个能够挑起大梁的晚会负责人的转变,从面对一堆事情时手忙脚乱,到晚会第二天就是期末考但依然淡定自若的转变。而在那个学期我的成绩也并没有受到影响,取得了专业排名第一的总绩点。因此,我无比感激那个勇于尝试和挑战的自己,也感谢华附曾经教会过我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提高专注和效率,做自己时间的主人。我的大学生活之三:海外交流,更懂世界也更懂自己 2016届高中毕业生 郭一帆我的大学四年,还有一些美妙而珍贵的日子,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度过的。北大有着非常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而华附亦是一所非常重视国际化的学校。在中学,我们不仅有每周固定的外教课、聚清园的英语角以及和海外姐妹学校的交流,就连我们的英语课也不“循规蹈矩”。还记得我的高中英语老师梁厚富Howard老师,一直让我们把英语真正当作一门语言、一种技能而学习,而非仅仅应付考试。我特别喜欢去找Howard老师改作文,因为即使面对高考某种程度上有些“八股文”的英语作文,老师也总在努力教我们一些最地道、最专业的表达,而非刻意追求过于华丽的句式。这种培养方式在我看来是非常难得的,对我的英语水平提升也有较大帮助,让我更加自信、从容地参与到国际交流活动中。毕业谢师宴上郭一帆(左)与梁厚富老师(中)的合影我在大一时加入了北大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ICA),现任该协会的主席团成员。大一暑假,我跟随SICA的圣加仑项目前往瑞士,十几天的深度交流访问让我完全爱上了这个童话般的国家。不论是大开眼界的政商界参访和讨论,还是一起爬雪山看星星,都是太过于美好的回忆,而同行的小伙伴很多也成为了我在大学里最交心的朋友。后来,怀着继续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我申请了北大国际合作部的英国爱丁堡大学交换项目,有幸获国际合作部的推荐并获得欧盟伊拉斯姆斯奖学金,于是在爱丁堡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又度过了小半年的时光。这半年对我来说应当是成长最快的半年,也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独立”——在异国他乡独自生活,独自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迈出脚步去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里,我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听他们讲述各个地方的故事,和俄英法挪威四国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完成project,品尝印度朋友从家乡带来的特殊点心,和泰国室友一起在宿舍煮饺子,在local小姐姐的带领下去参加复活节的苏格兰舞会。我还有幸结识了苏格兰中国文化交流协会的主席,帮助他们举办当地小学的中国文化艺术比赛。在感受丰富而多元的文化的同时,最最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柴米油盐经营自己的生活,克服孤独和恐惧,像一个当地人一样去生活。这半年时光带给我的远远不止是一学期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而是真正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作“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毕业后返回华附我的大学生活之四:在实习中褪去稚嫩 2016届高中毕业生 郭一帆随着年级的提升,节奏也逐渐开始变得紧张。该认真考虑未来的去向时,我发现相比起学术,性格外向、享受变化的我更希望前往金融业界工作,因此确立了国内保研金融硕的目标,并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习当中。在一份份实习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天都是新的,新的挑战、新的收获、新的教训,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未经历过的第一次,也正是在这过程中,在不断的压力和挑战下,我们逐渐褪去学生的稚嫩。仍然记得上学期在实习时需要固定前往高铁半小时车程的河北保定出差,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课程,于是每周两次往返、四趟高铁,往往早上天还没亮便开始起床准备赶往高铁站,高铁票攒了厚厚一沓。也还记得在自己生日当天,从凌晨开始直到当晚深夜都在和团队一起赶一份材料,最后形成一份大几十页的汇报PPT,度过了一个最难忘的生日。这样的奔波忙碌换来的是难能可贵的项目执行经历,无数宝贵的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对各个行业、各个市场的一线认知,并且这些东西是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只用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才能收获和体会。的确有很多感到辛苦的时候,但在这些时刻也总会想起那些在华附同样拼尽全力的日子,和那些“比你更优秀还比你更努力”的人们。我的高中政治老师黄华林老师日常加班到深夜;我的高中班主任钟鸣老师作为物理组教练甚至微信头像都是高深的物理模型公式——他们都是我的榜样,让我看到在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道路上所必然要付出的努力,也就更加拥有了继续勇往直前的动力。毕业后返校与黄华林老师(中)的合影所以,到最后回头看,其实所有的故事都串了起来,从华附到大学生活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割裂的,他们都是构成现如今这个我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我最最宝贵的财富,让我逐渐变得更强大也更勇敢,让我遇见了一路上值得感激的所有人,也让我始终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的善良,相信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谢谢华附六年、北大四年,让我看过更多世界,遇见美好的人们,也迎来一个更好的自己。成人典礼时郭一帆(右一)与肖朝云副校长的合影来源:学生处、高中2016届年级组(特别鸣谢:黄华林老师、钟鸣老师、梁厚富老师)编辑:李芸 卫嘉瑜
复试结束快一个月,终于在拟录取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我清晰地明白为期两年的考研之路至此划上了句号。本人毕业于某985的财经相关专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金融专硕,二战上岸,备考周期六个月,这里将给学弟学妹分享一些一战失败至今的经验与教训。一、择校择专业关于择校择专业问题,我其实没有太多个人经验。报考人大基本出于自己高考失利的一个执念,所幸作为文科生对于这种偏文科金融的考试风格还算顺手。但这里还是很建议各位学弟学妹在做决定前多去看看各大高校的考研真题,摸清各类学校的考试风格,比如偏文还是偏理,试题是偏规矩传统还是灵活多变,每年报录比等等,再根据自己的长、短板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而我选择金融专业主要是出于其较好的就业前景,以及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相关课程,有一定积累,最终认定这个学校加专业是够一够可以达到的目标。初始各科复习我大部分科目的复习均从七月开始,政治科目则从八月下旬开始接触。基本保持每天都复习得到各科,没有长时间的空白和搁置。1. 政治(65+):我从八月下旬开始看肖老的精讲精练,但这里我不太推荐花过多时间在这本书上(因为内容过于详细,一遍看下来的时间线过长,对于十月以后的政治复习作用不大,比较适合入门熟悉),到十月初也同时刷完了1000题并开始二刷多选。十月底开始听其他老师的网课,重点熟悉主观题解题思路,并通过凯程的两次全真模拟充分练习了考试时间和卷面的安排,获得了不错的主观题分数。但到最后一个月我忙于练手各家模拟卷的选择,没有再静下心来三刷自己1000题的错题回归基础知识,导致最终考试选择题在基础的知识上频繁失分,也是一个教训:政治复习到后期不能没有节奏地东看西看,选定几本资料,在此基础上把自己总结和订正过的东西先看好看熟是非常重要的。2. 英语二(85+):我在大学期间考过四六级(580+)和雅思(7.5),因此对于英语二的学习比较有信心,复习安排没有很紧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英语水平适当调整复习时间来提高整体科目的复习效率)。我从七月开始保持每周两套英一或英二近五年真题并订正(除翻译和作文)的节奏,以熟悉对考研试题的感觉,并标记阅读和完型的错题,不断总结套路;同时每天(在凯程的早自习时间)背50个左右的单词,保持现有词汇量。进入九月后,二刷英二真题的错题分析,重点背记真题出现过的生词。十月份开始,重点转向翻译和作文,下笔完成对应真题,基本保持两天一练(30分钟左右)的频率,因为英语二难度较低,真正的分差其实就在主观题上。十一月开始,凯程组织的每周作文批改给了我很大帮助,从字迹到行文安排等等都让我的大小作文有了更为规范标准的呈现。3.经济类联考综合(130+)(1)逻辑:从八月开始,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刷完了《逻辑精点》,感觉比较简单就放松了节奏,没有养成卡时间做题的习惯。九月开始刷周建武的两本题库才逐渐感到做题速度太慢,在后期凯程的几次396全真模拟考试中,明显出现逻辑部分思考时间不够的问题,正确率一直不高。十一月开始重新回顾凯程关于论证逻辑的课程,总结笔记,每天限定时间并提高刷题量,不断训练不被选项带跑的做题思路,在考前把错误率稳定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2)数学:396的数学比较简单,个人感觉考察的更多是文科数学类的细心与滴水不漏。我在暑期开始跟着李东红老师的课程完整过完了高数、线代、概率的基础知识和讲义上的题目,八月下旬总结完一本基础知识(定义、推导过程、公式等)的笔记供后期复习翻阅。九月十月刷了两遍《核心笔记》并总结错题到自己的题型笔记上,同时完成了第一遍真题。十月下旬集中听了整体题型,我一般先自己做题再针对疑难的部分重点听课,把真题对应到自己的题型笔记中,这个时候做题往往就是细心程度的考量,很少再有不会的题目。十一月直到考前我没有再做新题,就是不断地复习自己前几个月的笔记和错题,不断通过考试和真题自测去练习细心和答题节奏。(3)写作:从十一月开始,全程跟上凯程安排的作文一对一批改的节奏,加上自己练习,严格保持每周大小作文各练笔两次。通过和批改老师的交流,相比一战我对于396的写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结构一定一定要清晰。我在自己开始准备的过程中总结了王诚老师资料里关于作文立意的讲解,搭建了自己的立意模板,主要是按照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来摸索不同的审题与立意方式;接下来通过定期的练笔(主要是练真题题目)和每周作文批改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立意模板,并尽量做到用相对固定的行文思路展开立意,在立意不出错的基础上力求结构清晰;最后通过集中的396模拟考试训练写作时间和节奏。这样一个过程下来,考试时其实不管遇到哪种论题,我都基本可以保证一个合格以上的分数。4.专业课(110+)我一战失败是因为专业课未过线,二战专业课提升了近三十分,但仍有很多遗憾和教训,这里重点讲一下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一战失败后我发现自己在专业课学习上最大的教训是埋头自学,没有学习任何网课或报班,只是机械地整理书本,复习思路非常局限。因此七月份刚到凯程,我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刷完了凯程基础班的课程,同时也发现,在复习开始的阶段,集中跟随网课节奏非常高效地帮助我回忆起了一战时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快速建立了新的框架思维,在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中,我也就比较坚定地采用听课+课下总结这样的模式。专业课内容较多,这里建议大家同样在暑假结束前确定一个较为适合自己的模式,百日过程中再推翻重来的风险是很高的。金融学:七月听完基础班课程,开始跟上暑期强化班的授课直到八月下旬。这期间基本上是课前看完对应章节书本,课上听课并在讲义上记录要点笔记,课后练习选择题巩固,达到对于书本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能够清楚知道选择题考点对应在哪个知识点这样(也就是了解知识点都会怎么考)。八月下旬和整个九月,我都在整理自己的框架笔记,这也是我觉得金融学学习提升最快的一段时间:主要是以书本内容为基础,参考暑期讲义的结构将黄达这本书划分成几大部分(如利率、国际金融等等),来搭建整本笔记的框架,同时补充进自己做题和课外查阅的一些零碎知识点,手写笔记也无形中加深了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在进入十月后,主要任务就是背记这本框架笔记,接触真题,同时我也开始针对简答和论述开始积累题型笔记(这本就只记录主观题要点和思路)。后期凯程所开设的热点课程是非常有益于复习多轮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的,因此我也会补充热点问题到题型笔记中开拓思路。公司理财:这门课我觉得能比较好的和金融学搭配起来复习,因为它整体对于背记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理解原理,准确计算。因此我在暑期听完强化课后就着手完成笔记,主要是整合书本的逻辑思路和表述、对于经典例题记下完整的解题过程,同时每天刷一章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点,到九月下旬基础知识掌握得已经比较牢固。之后就是练习真题以及二刷课后习题,最好标注多次错误的题目以备考前三刷,我也集中记录了自己常错的知识点定期翻看。到十一月基本就是训练考试的时间安排和答题细心,整理简答的题型笔记,同时物品集中列出了所有书本和课外涉及到的公式来保持记忆。冲刺阶段安排的题型课思路非常清晰,通过这门课大家基本上能够对于会考到的题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这里需要强调,专业课的背记是直到考前都不能轻易放松的任务,我在考前一周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好好静下心来再回归笔记,金融学考试作答论述题时一些书本常见的话术回忆得不够迅速完整,也是一个教训。后期形成自己的笔记和答题思路后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背记过程,比较枯燥但非常重要因为专业课考试节奏很快,熟练回忆能够节省不少时间。复习时间安排我的备考周期从七月开始直到考前,基本遵循凯程的时间安排。暑期两个月尽快熟悉各科目,并打好基础。百日初期完成各科笔记,十月份开始训练真题及各类题目,开始积累题型笔记。十一月主要训练考试时间安排,培养考试习惯,背记并不断补充之前的笔记。进入十二月主要是保持其他科目的感觉温习笔记,必要时回归书本,着重加长背记政治和专业课的时间。我本人的学习方式一直不是时间战,更喜欢相对稳定的时间安排来减少自己的焦虑,一战期间也是由于学习时间不稳定心态波动非常大,因此刚到集训营,我就有意地去培养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模式,后期有加长时间,平均下来大概每天有效学习10-11小时。上午:主要是英语和396科目的复习7:20-8:40 背英语单词/做英语真题并订正/后期是训练翻译+翻看真题分析9:00-10:10 396数学10:20-10:50 396逻辑10:50-11:20 政治11:50-12:40 政治下午:专业课复习14:00-17:00 金融学或公司理财整块时间复习晚上:专业课、其他未完成进度科目的复习18:00-21:30 公司理财或金融学整块时间复习21:40-23:30 专业课刷题、作文训练等等(主要是平衡各科目进度的时间)复试过程初试结束后,会有一个比较漫长的等分时期,这里建议大家无论初试感觉如何都尽快投入到复试的准备中,复试占比40%。我在结果出来前大概只过完了《商业银行》这本书,没有足够重视对历年复试真题及面试题库的分析和记忆,之后的准备还是比较辛苦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又由英语笔试和专业课笔试构成,在复试当天的上午完成,全程三小时,面试在下午举行,每人5-10分钟,包括自我介绍和中英文回答专业课问题。今年人大的英语笔试有所变动,将以往的阅读换成了翻译和写作,但难度不大,基本和英语二真题相当,作文主题是“公平”,综合来看对于答题速度和英文思考能力可能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专业课笔试风格较为稳定,仍然是对于常考章节的考察,其中《商业银行》考察并购相关的计算题和书本例题基本无异,《证券投资学》也大多是对于基础知识的高频率考察,比如最小方差组合、组合方差计算等等,总之熟练掌握、理解书本重点章节的定理内容和例题计算,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在面试部分,主要是进场后座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抽取中英文专业课问题作答。在中文问题环节,我抽到的题目是利率倒挂相关,由于了解不深,在做完名词解释,列举相关实例后被老师了更为细节的问题,没有给出合适的回答。因此这里建议大家在准备面试题库时,对于利率、商业银行、央行等重点考察对象最好能有一个完整、从小到大的知识链条,从而应对老师灵活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回答不理想的情况下,也要积极作出回应或者尽量多阐述自己相对熟悉的部分,避免较长时间的停顿与卡壳。总体来说,如果初试是选拔赛,复试更像是一个及格赛,无论准备得是否充分,一定要保证没有硬伤环节,即不及格科目。在凯程的收获我在凯程报名了半年特录班,从七月开始二战直到复试录取,都得到了凯程各位老师的辅导和陪伴。相比单打独斗的一战,这种指导给了我很坚实的心理上的后盾,在出现复习进度停滞不前、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时,都能够随时得到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帮助以及研友的理解支持。因此我在凯程最大的收获就是这种团队感,问题总会解决,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过程。其次,凯程所提倡的一系列学习方法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在一战期间,我没有记录笔记的习惯,也并没有模拟过考试,做题没有卡时间习惯,最后上考场对于主观题的作答非常慌乱。来到凯程后接触的框架笔记和题型笔记等方法使我逐渐提高了对知识整合记忆的能力,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意识也得到增强,同时每个阶段的模拟考试使我更好地感受、训练了考试时间安排,培养了考试习惯,在最后考试时调整到了相对良好的心态。最后,在凯程集训营期间,我养成了稳定的作息模式和生活习惯,这对于较长周期的备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促进心态的稳定,良性调节紧张备考期间的心情,还有利于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况,应对压力与各种学习任务。个人心态调整及经验最后我想聊一聊自己在备考时的心态调整经验。由于是二战,我对于大部分科目都有着一定的经验,同时吸收一战时心态波动的教训,我在集训营期间一直注意保持稳定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息,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心情波动,同时告诫自己,要攻坚的部分已经非常明显,(专业课),即方向已经很明确,我只需尽全力解决问题就好。同时,我习惯和班主任以及家人研友定期沟通,保持和外界的交流,在状态不佳时果断休息调整,不打时间战,通过对效率的提升来促进对心态的调节。考研是一个过程,所有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从生涩到熟练,从不确定到确定的,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对待这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调节自己,在最终考试时发挥一个平均以上的水平。我想给大家两点个人建议,一是心无旁骛:考研是一个机会成本很高的选择,一旦决定考研,就最好拿出生活中90%以上的时间来专心备考,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尽快熟悉节奏,提高效率。我个人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备考期间我基本做到了每天坚持,可以说专心和坚持是考研胜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二是及时求教:在备考这样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必然会有大大小小的疑难问题出现,在这种时候最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寻求机构指导,而非自己埋头苦学,在偏离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这也是我一战失败的教训,时间宝贵,我们都应该减少无谓的摸索。希望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在考研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式和思路,完成最初的目标,考入理想学府!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班(简称"材料国际班"),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材料专业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并基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科研平台、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以及长期稳定的国际人才培养交流机制而设立。自2008年成立以来,材料国际班经过12年的改革、发展、完善,现已成为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先进、培养成果显著的优秀育人模式。培养目的——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材料国际班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优势,采用专属培养计划和全英文课程体系,立足本土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国际视野宽广、跨文化交流能力强、竞争力突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雄厚师资、全英教学学校和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国际班任课老师均有海外学位或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以此为保障,材料国际班采用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以每年小学期可选的外国专家课为辅,着重营造英文氛围,从入学开始打好英文基础。——全程导师、助力科研材料国际班学生入学前即可选择自身学业、科研导师,本科全程接受导师一对一指导,并有进入其科研团队学习的机会,便于学生开阔视野,打好科研基础。——国际交流、机会广泛材料国际班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际交流机会广泛。学校动员组织国际班学生旁听与国外高校的联合会议、交流合作会等,以此拓展国际班同学的视野,加强国际化建设。本科期间,学院将组织材料国际班学生赴海外一流高校进行短期或1至2个学期的交流学习,通过聆听国外合作高校报告、实验室参观、国际企业参观等实地活动,加深对国际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班学生国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最终实现国际班学生竞争力的提升。培养成果——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璀璨明星遍布全球。自材料国际班成立以来,共有291名材子材女从中走出,其中深造率和出国率分别高达86.94%和60.14%。以材料1501班为例,班级深造率高达100%,出国/境率高达83.87%。国际班深造去向包括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历届毕业生前往全球QS前50高校人数为119人,占比40.89%,具体去向分布如下:历年的材料国际班涌现出许多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充分利用身处国际班带来的国际视野优势、跨文化交流优势等,砥砺奋斗,不负韶华,为自己的大学四年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优秀学子王旭冉:不懈努力,终有回报材料国际班19届毕业生王旭冉,四年加分平均分96.846分。本科期间丰富的留学经历为她日后的成就埋下伏笔:大一暑期社会实践前往斯里兰卡的一家孤儿院进行支教、大二下学期获得前往国立台湾大学交换学习的机会、大三暑期前往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做暑研,对自我和世界的思考便在这其中一步步的深入。在大四时,斩获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10多所美国名校的offer,并最终决定前往斯坦福大学继续材料学科的深入研究。她说:努力只是基本标准,先努力,再说别的。最终,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美好的未来。曾圣锋:丰富经历、多点开花材料国际班20届毕业生曾圣锋,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综合加权平均分93.26,GPA 3.86。总计超20项国家、市、校级竞赛奖项:冠之奖学金,美国kennametal公司肯纳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等。2018年赴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进行为期一学年的交流学习,期间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并取得较好成果。他曾体验过全英文的奖学金答辩,也感受过身兼班长、钢琴社社长、竞赛组长几个角色:奔波于不同会议的忙碌;做过钢琴老师教学成人钢琴,也兼职过一年健身教练穿梭于学院路南北。最终,他保研至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低维材料与器件方向攻读博士学位。材料1501:优秀集体来自共同努力材料1501,曾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首都大学、中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团支部"、"87级校友奖学金最佳团队"等荣誉称号。而班级的优秀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材料1501共31人,深造率高达100%,其中5人保研到清华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余下26人均选择出国,分别前往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继续深造。他们满怀一颗初心、一份执着、一线思想,并一直行动,在中华大地和世界舞台上绽放自己的风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拥有国际视野为己任,以打开交流窗口为目标。欢迎报考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报考材料国际班,做"有理想、创新强、国际化"的优秀青年!
金融专业“最难考”的25所大学!清华大学仅排第二,考上金饭碗在中国,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教育是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目前金融学的核心在于收益和风险的问题,考生在学习金融专业的时候,通常需要研究风险、收益、利率等内容。在近些年,金融学一直是属于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很多金融学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会在银行、证券公司等上班,就业前景非常好,如果你能够考上中国排名前25所的名牌大学,那么就等于拥有了一个“金饭碗”,以后就不用再担心就业与生活的问题。金融专业虽然不比英语专业、土木专业等学科的数量多,但是每年报考的学生还是非常多,于是就造成了激烈的竞争,在同一所大学中,金融学专业的投档线一般都要高于一般的学科,是真的“难考”的专业。现在就来分析金融学中最好的25所大学中的前三名大学!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专业是国内非常出名且有实力的专业,不仅是学校设立的最早的一批本科专业,也是国内最早拥有雄厚的专家学者实力的学科。所以,从整体上看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无疑是国内最好的。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通常都会直接去国内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上班,比如:证券公司、外资金融机构、政府金融和经济管理部门,各大新闻媒体以及各大企业的财务和融资部门等等。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金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助理教授8名。能进清华大学的毕竟都是有实力的“学霸”,再加上在清华大学深造之后,大学生毕业出来基本都是有机会找到非常好找的工作,因为清华大学本身与汇丰等各大银行建立的人才输送联系,毕业之后就等于拥有了“金饭碗”。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管学院金融更注重理论,培养学生理论上的知识,同时也给予学生很多实际的实习机会。而且在北京大学学完金融专业之后,也能够进入各大银行工作,对于那些知名的证券公司以及各大企业的财务融资部门等等工作都不是问题,年薪也是相当高。当然,以上三所大学虽然都是金融学专业的最好大学,但是同时也是“最难考”的大学,每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能够考上的不仅仅是学霸,几乎都是各个省份的“状元”!所以,如果实力欠缺的高考考生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比如两财一贸、南开复旦以及厦大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很不错,还有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等的金融专业实力,实际上都已经超过很多985大学、211大学。
一、北京大学北大五个学院招金融专硕,且每个院专业课考试内容都不走寻常路,感慨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北大光华金融专硕初试还考微观经济学,每年复试线400分,最终被录取的10来个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中之翘楚;北大经济学院金融专硕专业课诡异多变的风格加上稀奇古怪的考题,涉及公司理财、投资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考的就是心跳;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专硕(招生专业叫“计算机技术”)专业课不考金融,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且每年风格还不一样,那是相当的任性;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也招金融专硕,但是专业课考的都是数学知识,真让人怀疑是不是发错了卷子;北大汇丰商学院,地处深圳,国际化精英办学模式,三年深造后将过上无比糜烂的生活。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两个学院招金融专硕。五道口,无数学员心目中金融专硕最高殿堂,自2017年起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办学,对外招生人数超过100人;经管学院2018年对外招2名学员,莫非好事成双的寓意?话说,清华大学金融专硕专业课真不难,但是问题是总分能考400分左右吗?全国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就是由人大财政金融学院负责编写,你说人大金融专硕牛不牛?学校牛、就业棒,引得无数考生把头挤,一次不行二次上。人大金融专硕专业课有点难,考得细又综合,所以得专业课者得天下。话说,人大还有一个散落在民间的孩子——人大苏州校区,人家也招金融专硕,档子稍微差点,但毕业也发人大毕业证。三、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大,银行家的摇篮,金融专硕自然牛。专业课两本参考书,翻过来看过去,看个三四遍还不够,最好再看点其他书。初试考题细,边边角角要注意。进入复试先莫喜,因为复试淘汰率并不低,榜上有名再庆祝。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经贸,招生人数相当多,实力非常强,结果导致报考人数火箭般上升,僧多粥少。外经贸金融学院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都招金融专硕,两个学院没有差异不大,所以莫纠结报考哪个学院。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看蒋先玲《货币金融学》,否则提前出局。五、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不要被校名给欺骗,人家金融专硕并不差。211招牌、牛逼的校外导师、语言优势,关键是专业课不难,这些不错的硬件一定能够打动你。专业课初试还考英语翻译,学校特色很明显。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招金融专硕,虽然招生人数为个位数。专业课考题有特色,涉及到: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投资学、财务管理学。专业课考试有大纲,照着大纲复习一定错不了。话说,人家喜欢招本科学工科的哦。七、北京交通大学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北交大金融专硕不出名,但性价比不错,毕竟考题不难,每年对外招生15人左右。北交大金融专硕主要研究方向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投行业务、公司金融等,就业也不错。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如果想在北京念一个较为容易考上的985高校金融专硕,强烈推荐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金融专硕考题很有规律,如每年都会考关于资本市场的考点。透露一个消息:18年考卷,单热点课和三套押题卷,我们就押中80多分。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看清楚,不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也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力强大,导师社会资源广、实习机会多,就业前景好。专业课有一定难度,推荐一定要看博迪《投资学》。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首经贸和北工商,经常被拿来比较,其实两个学校差不多,关键是考试真简单,因为专业课考140+,绝对不是梦
今天(9月23日),2020年东城区文化金融研修班正式开班。本次研修班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以“文化东城”为引领,推动“五个东城”建设,全面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培育文化金融人才,降低疫情对企业影响。区内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相关委办局业务干部、对口帮扶地区挂职干部等共120余人参加培训。开班动员仪式上,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东城区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支持政策以及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进展情况,期待各位企业家能把发展的目光聚焦东城,把事业的重心落到东城,通过学习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携手奋进,共同推动东城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训采用专题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委员会委员范周教授,以及盛景投资、信索咨询、梦知网等行业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围绕新趋势、新消费、新场景、新开放等内容进行授课。培训还将组织学员实地考察区内重要文化资源——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观学习大磨坊文创园经验,希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员对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拓展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思路和视野。在3天的培训中,授课老师还将围绕“新趋势——文化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新消费——产业投资逻辑和案例分析”“新场景——数字时代企业增长战略”“新开放——利用知识产权思维弯道超车”“资本市场现状与上市规则解析”等主题进行深度解析,学员们也将通过互动交流,开启一场研与习、思与辩的学习之旅。当前,东城区正在全力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8月28日,国务院批复《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以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依托,支持文化创新发展。在刚刚闭幕的2020服贸会上,重磅发布了《东城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行动计划(2020年-2021年)》,针对文化资产定价难、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基础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和瓶颈环节,围绕“四个体系”“两个创新”提出26项具体举措,全力提升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性和精准性,打造成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下一步,东城区将紧紧围绕示范区创建,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结合北京市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五新”政策出台,围绕戏剧演艺、展示交易、文化旅游等优势行业,注重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及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创新,撬动社会资本服务文化产业,推动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促进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将东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成为生产力、软实力。来源 | 区文促中心编辑 | 小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