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2020年会议暨校长论坛30日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建筑大学和法国犹尼亚高等工程师学院联合举办。来自12个国家的26所建筑类大学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研讨跨文化培养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类大学的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于2017年由北京建筑大学发起成立,之后相继在马来西亚、俄罗斯举办会议。据悉,联盟成员已从成立之初的19国44所高校发展到目前的27国64所高校,集中分布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地区。针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工程人才紧缺等问题,北京建筑大学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设立了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5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还为来自18个国家的100余名留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附: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2019年9月,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4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学校评价:建筑土木环能都是王牌学院,环境不错,就业也很好;就建筑学专业来说属于全国前15名院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简称建筑学院)是学校的重点院(系)之一,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授予权。新校区硬件设施相当不错,四人宿舍+空调,床铺结构为上床下桌。宿舍楼每层都有浴室和水房,每层都有活动室,同时还有洗衣机。
毕业典礼现场6月30日上午,北京建筑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举行。校领导姜泽廷、张爱林、李维平、张大玉、李爱群、黄京红出席典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班班主任、教师代表,与2020届全体毕业生及其亲友,齐聚云端,喜迎收获时刻,开启全新征程。副校长李爱群主持毕业典礼。党委书记姜泽廷宣读2020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生名单校长张爱林讲授大学最后一课校长张爱林以《百年变局,未来已来,迎接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为题讲授大学最后一课,深情寄语全体2020届毕业生。他讲到,今天是特殊的“云”典礼,因前所未有,将令人终生难忘。同学们经受住疫情考验,圆满完成学业。他代表学校向全体2020届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养育他们的父母、培育他们成长成才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张爱林回顾了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点滴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他说,“同学们迈入大学,就是为美好未来而求学,你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就是北建大人才培养的成绩,你们的成长就是北建大的精彩,你们的风采就是学校的骄傲,就是国家的荣耀,同时你们也是学校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他说,“2020届的同学们,今天跟你们真难说再见。”“难”忘抗疫的经历,“难”言今天的别离,“难”料未知的将来。他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待疫情好转诚挚欢迎大家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他从学校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教育教学为切入,分享了疫情防控带来的深刻启示。他讲到,要重新认识“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人生价值,人的生命最宝贵。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就是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不怕牺牲的医务工作者和逆行英雄。我国的疫情防控充分展现出中国精神、中国制度优势。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无硝烟的战争就是科技创新的竞争。疫情面前任何国家、任何个人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要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讲到,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未来已来,变局不可预见,一切皆有可能,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同学们人生道路和未来职业生涯不可回避的。教育就是为未来储备人才,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要主动把压力变成动力,挑战转化为机遇。他讲到,作为讲授大学最后一课的校长、老师,仍然是给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让大家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他结合自己求学和丰富的工作经历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自信自强,自信比黄金更宝贵。我们党的自信来自于领导全国人民前赴后继99年的奋斗,我们国家的自信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奋斗,我们学校的自信来自北建大人“将来世界工学,还以我国为大宗”的历史胸怀。二要终身学习,他讲述了杰出校友李瑞环的生动事例,鼓励大家为自信自强不断充电。三是敢于实践,在知行合一中把理论变为利器。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迎难而上,才能挑战不可能!最后,张爱林把他参加今年新春团拜会,当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获得的满满正能量传递给全体毕业生: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被各种内忧外患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副校长张大玉宣读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名单副校长李爱群主持毕业典礼毕业生代表徐澯发言测绘学院2016级本科生徐澯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她首先感谢曾经教导、陪伴和帮助自己成长的母校和老师。她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战疫面前,我们每个人牢记学校的嘱托,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一边抓学习一边抓抗疫,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为抗击疫情贡献北建大人的力量。年轻的北建大人,将以实际行动传承百年建大爱国奉献精神,弘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带着“担当时代责任”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一路向前。教师代表张蒙发言理学院教师张蒙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深情地说,“四年来,你们坚持为理想努力前行。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到处都留下了你们青春的身影。建大‘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你们身上薪火相传,一项项获奖,一封封喜报,成长着你们,也荣耀着母校。”在这分别的时刻她寄语毕业生们,有了梦想才有目标,有了希冀才会有奋斗的动力,怀揣少年一般的梦想和热情,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永远绽放最璀璨的光芒!张爱林为2020届毕业生代表博士生甘振坤和本科生徐澯颁发证书并授予学位李爱群在主持中对所有毕业生家长们说,“受疫情影响,学校老师们不能为毕业生们现场拨穗并授予学位。现在,学校正式授权给您2020届毕业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各位毕业生家长们,请您为顺利通过答辩,圆满完成全部学业的2020届毕业生拨穗。”授权拨穗礼师生共唱校歌2020年毕业典礼在全体参会师生共唱北京建筑大学校歌中结束。毕业生云端参加典礼今天,收获的是成长的喜悦,依依不舍的是朝夕相处的同学、辛勤培育的老师和风景如画的校园。土木学院硕士毕业生潘硕说:“感恩学校、感恩学院的老师、教职工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教育和关照,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变局突现,未来已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若梦尚在,未来可期。”经管学院本科毕业生马瑞说:“四年前,我们满怀憧憬,相聚建大。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心怀不舍,奔赴崭新的明天。四年的时光,听起来似乎那么漫长,今天却觉得它是这么短暂。愿我们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最后一次聆听校长的教诲,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年轻的北建大人承载嘱托和希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建筑学院硕士毕业生李俊峙说:“张校长的最后一课让我再次深切体会到北建大家的温暖。我的母校和老师们,期待着疫情过后与您再次相聚!”土木学院硕士毕业生丑志静说:“今天,我们毕业了!此时的心里已是百感交集,有一种伤感,一份不舍,还有些许的激动。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一定牢记张爱林校长‘自信自强’的四字箴言,终身学习,敢于实践,‘逼’自己一把,活出自己的意义与价值!”测绘学院本科毕业生杨岸霖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我将牢记母校的期盼,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天,父母为我拨穗”。特殊的毕业典礼,别样的毕业体验。测绘学院硕士毕业生李思琦说:“三年前由老师为我拨穗,道一声祝贺。三年后由我的人生导师,我的父母为我拨穗,感叹一声你长大了。因为这次疫情,我也因祸得福,居家这些日子,我弥补了上学期间不能陪伴父母的遗憾。毕业典礼这样一个人生的高光时刻,因为有了父母全程的参与陪伴,我感到非常幸福。”虽然天各一方,但是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都洋溢着母校对毕业学子惜别校园、踏入社会的热烈祝贺和深切期盼。本次特殊的“云毕业典礼”通过央视频等多家网络媒体面向社会各界进行现场直播,收看量达到50万人次。来源:北京建筑大学 供稿:汪洋海容 摄影:胡保华 编辑:梅雨 责编:高蕾 审核:魏楚元 吴建国
中国有五大以“建筑大学”命名的大学,这五所建筑大学在土木建筑方面独树一帜,学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为我国土建行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下面,就来盘点一下这五所建筑大学: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后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现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以研究生培养为主要方向,大兴校区以本科生培养为主要方面。学校与住建部共建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图书馆——中国建筑图书馆。院系设置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科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理学和艺术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评估结果为B。北京建筑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值得一提的是,曾设计了北京朝阳公园广场、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文化岛的著名建筑师马岩松就是从这里毕业的。2、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 1948 年 ,校址曾多次迁移,隶属关系曾数度改变。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建筑大学。学校的主校区位于沈阳浑南区,占地面积达1500亩。学校拥有国内首座建筑博物馆,校园曾获得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校园环境优美,一座长达 756 米的亚洲第一文化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院系设置学校学科设置以土木、建筑、机械为主,工、管、理、文、农、法、艺术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评估结果为B、土木工程评估结果为B+。3、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2013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学科以土木、建筑等工科为主,还有正在建设中的BIM学院。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毕业生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比例达到52%,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30%以上。4、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山东省会——泉城济南,雪山脚下,映雪湖畔,占地面积2400余亩。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学科设置以工为主,兼顾工、商。《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并被10大数据库收录。5、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北校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856号。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以上,就是我国5所以“建筑大学”命名的大学,这五所大学的综合排名可能不是太靠前,但在土木建筑领域都有较深厚的基础,相关学科建设健全,每年毕业生大量进入对口行业。
9月20日,北京建筑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大兴校区体育馆举行。校领导姜泽廷、张爱林、李维平、张大玉、李爱群、黄京红出席典礼。副校长李爱群主持典礼。3000余名新生在这座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承载希望、放飞梦想,共同开启人生新篇章。上午9时,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典礼上举行了新生佩戴北京建筑大学徽章仪式,校党委书记姜泽廷为两位新生代表戴上了校徽。佩戴上这枚徽章,不仅标志着正式成为一名“北建大人”,更象征着做出了传承和弘扬百年建大精神,努力成长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栋梁之才的庄重承诺。校长张爱林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新同学加入北建大大家庭,成为“北建大人”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以“梦想引领学业,创新驱动成功”为题,从弘扬抗疫精神、梦想引领学业、创新驱动成功三个方面充满激情和哲理地讲授了开学第一课。张爱林讲到,2020级新生是经历大国抗疫的青年一代,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与全体新生分享了疫情防控带来的五点深刻启示,并号召大家弘扬和践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张爱林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百年建大梦想及同学们个人梦想的三个层面阐述了梦想引领学业的重要意义和内在关系,全体新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人生的黄金期与“两个一百年”发展阶段完全吻合。他讲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调研学校时指出,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味十足”“建筑味十足”,是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的摇篮。他勉励全体新生,要把准他们是未来储备人才的时空逻辑,一是要梦想引领,规划好学业生涯,能力要用“将来时”,要“知彼”“知己”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二是超越自我才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最大挑战。三是意志力是实现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他用“敦煌女儿”樊锦诗和无腿勇士夏伯渝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坚持梦想引领,挑战不可能。张爱林讲到,创新是驱动发展和成功的第一动力,面对无法躲避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最大挑战,同学们要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从学习已有知识的逻辑和创新知识的逻辑及学习的真正含义讲述了创新的实质内涵,创新要不唯书,不崇洋,尽信书不如无书。他用计算机科学家家王选自主创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密码学家王小云破解世界最安全密码算法的生动实例激励全体新生要用自主创新去挑战不可能。最后,张爱林把自己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满满正能量传递给全体新生,号召他们点燃创新激情,实现人生梦想!在同学们开启新征程之际,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青年北京学者李海燕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为什么要读书、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三点感悟。她讲到,面对困难和未知,我们要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担当品质;面对学习和研究,我们要有刻苦钻研、创新求索的坚定追求;面对人生和事业,我们要有爱国奉献、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把小我融入大我、个人融入国家,担当时代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创新,勇于探索,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李海燕勉励广大新生做一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北建大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实验班周正作为本科新生代表发言。他说,走进北京建筑大学,始于立志投身建筑事业的誓言,更始于走向建筑领域的青春担当。我们要传承建大文化传统、精神价值和学术造诣,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眼中江河湖海,心间家国天下,脚踏实地、昂扬进取,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用奋斗去成就美好未来。研究生新生代表、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博士生武丙龙分享了自己在北建大学习生活的感受。他谈到,作为一名建大学子,要把握时代脉搏,厚植爱国情怀;要深耕学术涵养,弘扬创新精神;要培养自律意识,做好时间管理。既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时代格局,也要有“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钻研精神,还要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锐意进取,将“爱国情、强国志”,化为“报国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典礼期间,副校长张大玉宣读了关于颁发2020级本科新生校长特别奖学金、研究生新生校长奖学金、国际学生“一带一路”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决定。校领导为获奖新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开学典礼在全场师生齐唱校歌声中结束。本次开学典礼同时通过央视频、今日头条、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等媒体平台进行网络在线直播。来源:北京建筑大学 供稿:汪洋海容 摄影:胡保华 陈欣欣 赵希汉 编辑:梅雨 责编:高蕾 审核:高蕾
近日,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季(导师:郝晓地教授)在国际顶尖水研究领域学术杂志《Water Research》(SCI一区,影响因子IF="9.13)一篇研究论文再次被接受发表。这也是继他在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学习期间开始在此刊物上发表的第6篇高水平研究论文,也是“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国际合作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李季之前所发表的所有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132次引用,说明其所研究的内容属国际热点研究。高水平国际论文发表并获得高引用率是国际大学排名权重的主要指标,对于北京建筑大学或学科上榜国际排名(如,USNews)具有积极的贡献。目前,李季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202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2年全额资助,拟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从事为期2年的联合培养研究。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20310769
2020贵州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简介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07年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3年更名为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936年增设土木工程科,后历经北京市市立工业学校、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博士人才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5月,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2017年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8年5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各类在校生1084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713人,硕士研究生2178人,博士研究生56人,成人教育学生766人,国际学生132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从全日制到国际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2019年9月,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4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060人,其中专任教师66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25人,教授140人,博士生导师46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5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工程人才北京市级人选8人,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等各类省部级团队32个。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3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9 项,其中一等奖13 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2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 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43项。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强化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等2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6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学校坚持开放办校,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94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7年10月,学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为国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人文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有来自24个国家的57所院校加入联盟。百余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坚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60多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杨伯钢,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招生办编辑 陆维刚编审 范觉文
【MEM网】北京地区2021MEM院校如何选择?北京11所MEM院校最新出炉啦!7月16日,嘉禾博研教育培训下第一门户网站中国MEM网,今日对北京地区高频备考MEM院校做出了全方位的解读,分享给全国MEM项目考生:1.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清华大学在201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硕士,并在2015年5月成立了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中心在研究生院指导下,依托十四个院系(工业工程系、环境学院、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系、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机系、自动化系、工程物理系、化工系、建设管理系、核研院、软件学院、深圳研究生院),集中清华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针对工程管理硕士的培养工作,是清华大学最早跨院系的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之一。招生方向:普通计划(能源与环境管理、设计与制造管理、信息管理、建设管理、医养产业管理、军民融合6个方向)标准化骨干计划(标准化管理1个方向)研创新秀计划(研发与创新管理1个方向)招生人数:拟招收不低于400人,以下半年学校最终通知为准。培养费用:16.8万元,分两年缴纳。2.北京大软微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按照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按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运行的北京大学的新型学院,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多途径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实行运作企业化、办学专业化和后勤社会化,实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秉承北京大学“民主科学、兼容并蓄”的传统,坚持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坚持创新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为建院宗旨。招生方向: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创新工程管理、人工智能、商业数据分析招生人数:全日制58人,非全日制171人培养费用:全日制9.9万,非全日制16.8万3.北大工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工学院借鉴全球先进的办学理念,开创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传道授业解惑之中,立德树人,给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将学生带到各领域的国际前沿。“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北大工学院最富有朝气、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子,今天给我们带来惊喜,明天将成为社会的栋梁!招生方向:企业信息工程管理、科技创新工程管理、金融信息工程管理招生人数:全10人、非全82人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大型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优化、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项目管理、工业工程、数据与信息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承担复杂工程管理工作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管理问题,具有创新思维和卓越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招生方向:项目管理、工业工程、数据与信息工程招生人数:非全200人培养费用:12.8万5.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课程内容具有宽广性、前沿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注重引入北京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体现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中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项目训练、实习实践等。课程设置以工程管理学科为基础,与相关工程学科相结合;在必修课、选修课的基础上,设置了四个方向的领域课程(任选其一),即能源与环境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大数据与信息工程管理、装备工程管理,对接工程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招生方向:能源与环境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装备工程管理、大数据与信息工程管理招生人数:拟招收150人培养费用:12.6万6.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北京邮电大学建校于1955年,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被誉为信息通信“黄埔军校”。北京邮电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授权的MEM培养单位,依托本校信息通信、IT工程主干学科和优势学科,形成了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工程技术管理专业人才为特色的工程硕士教育模式,定位于培养互联网+时代新思维的工程管理领军人才,旨在为通信工程、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全面的教育,通过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成为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新一代工程技术领袖。招生方向:IT项目管理及互联网产品管理方向、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招生人数:非全100人培养费用:5.8万7.北京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招生方向: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精益制造与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招生人数:非全15人培养费用:8.8万8.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为校训、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2012年6月,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方向:大型复杂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招生人数:全30人、非全100人培养费用:全7万,非全8.8万9.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招生方向:工程建设管理理论与实务、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能源工程建设管理招生人数:全15人培养费用:2.4万10.北京建筑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5系、4所、5中心、5基地,即工程管理系、工商管理系、法律系、公共管理系、社会工作系;工程管理研究所、工程法律研究所、房地产法律研究所、经济管理与人居环境研究所;MBA教育中心、经管学院实验中心、经管学院培训中心、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创新创业课程中心;北京市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大学生城市文化教育基地、法学实训基地、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和模拟法庭。在学校高精尖中心支持下,学院于2018年牵头成立绿色建造研究院、城市管理研究院,分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教授、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教授担任院长。学院为北京工程管理科学学会秘书处单位。招生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建筑信息化招生人数:全13人、非全16人培养费用:2.8万,5.8万11.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招生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 土木工程管理本研究方向以管理、经济和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土木工程项目策划决策、投融资、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竣工交付使用等全过程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 信息工程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信息系统工程的规划、建模、平台建设、系统测试、系统维护与管理、系统集成的全过程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 安全工程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测量与评价、安全行为、安全经济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 4. 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交通运输、物流、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物流信息系统等。招生人数:全30人、非全85人培养费用:6万,8万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本部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地区,从1915年起在北京东城区开始筹建,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资,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蓝本建立,1921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命名的中国第一所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1985年后,一度改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的校训“严谨、博精、创新、奉献”是由江泽民主席在1997年亲笔提写。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推动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12月22日,百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就合作开展癌症研究举行发布会。双方将针对在我国高发的食管癌,利用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研究合作。2016年2月,中国一流大学百强榜发布,北京协和医学院排名第45。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和终身名誉校长。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9770人,其中研究生2741人,长学制学生1534人,本科生3009人,高专高职生2077人,留学生409人;成教学生4551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的总建筑面积224.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0.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8亿元。学校校训是“扶伤济世、敬德修业”。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的重点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建校60年来,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截至2013年,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97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7个。学校设有24个院系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4个,各类学生总数29632人,教职工2612人。编辑出版的作品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语文导报》、《高教研究》和《教育艺术》等。首都师范大学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北京语言大学,简称北语,英文全称[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LCU)]。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1962年,当时校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6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该校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同时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教育,并承担着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以及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近60年来,学校已发展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北京工商大学(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有着辉煌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党和国家领导人程子华、姚依林等同志曾先后兼任学校前身校长。学校于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所以名为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先后隶属于轻工业部和中国轻工总会;原北京商学院先后隶属于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原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隶属于机械工业部。北京工商大学现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北京建筑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肇始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2013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和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两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合并组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学校是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是北京市学院路共同体21所院校之一,学校在机械设计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形成了学校的明显特色和优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位于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健翔桥校区位于朝阳区北四环中路,毗邻鸟巢、水立方。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是北京市“首都文明单位”。学校校训是勤以为学,信以立身。北京联合大学(Beijing Union University)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北大等大学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北京联合大学以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己任,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时也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14个校区,分布在北京的6个城区,形成了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布局。学校校本部位于交通便利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东侧北四环校区。北方工业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NCUT,简称北方工大。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坐落在北京西山脚下石景山区,校园占地32.05万平方米,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前身是创立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兼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和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招收资格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院校。截至2014年4月底,学校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现场总线技术及自动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6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工程训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陈笑彤)五四青年节之际,《共青团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的决定》(中青发【2020】8号)文件正式下发。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研究生陈越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是本次北京市唯一一位获评的高校学生,也是该校团员青年首次获此殊荣。据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团员青年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一次。今年3月,团中央为选树典型,表彰先进,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团员、团干部和各级团组织冲锋在前、担当奉献,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中央启动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的申报评选活动。经学校申报,省级推荐、全国评审等环节,最终全国共有505名同志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其中北京市仅有7位同志获该荣誉。据了解,陈越同学是该校土木学院2018级结构工程方向研究生,师从副校长李爱群教授,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快速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参与武汉雷神山和北京市小汤山医院的排风设计,满足应急医院的建设工程周期需求,有效解决防疫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国内首个应县木塔(世界最高木塔)BIM模型,完成首个足尺斗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发表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20项;参与国庆70周年志愿服务,是庆祝大会上群众游行方阵最精准的刻度尺,用自己实际行动为国庆献礼。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使命,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位于古都南京,是一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117个硕士点,50个博士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223个硕士点,127个博士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拥有55个硕士点,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34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660名,各类在校生1164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60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79人,成人教育学生1842人,留学生115人。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简称“南大”,是211工程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20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人文社科学部、理工学部和医学部和5所附属医院;有7个ESI前1%学科。燕山大学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有研究生院和18个直属学院,1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4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上海市9所“卓越工程师”学校之一,是中国独立建制的三所电力高校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学校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200亩;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余人;学校设有13个二级院部和32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