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凌云临近空间高超声速试飞平台”据媒体1月12日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独创的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TRRE)于去年年底完成该型发动机的首次工程原理样机验证,成功的进行了点火和工作模式转换。这款超级航空发动机未来还将成为高超音速飞行器以及其他类型飞行器的发动机,虽然中国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中国却是目前已知,最先公开测试这种新型组合式循环发动机TRRE的国家,目前来说已经比其他国家走在前面了,是世界最强的。图1986年863计划204航天项目TRRE组合式循环发动机,不仅对航天重要,还是未来商业化应用和航空、航天的核心装备之一,未来甚至将会影响陆地和海洋的装备发展方向。该型发动机于2018年12月7日抵达试验台。作为全新概念的组合式发动机,其意义非比寻常。中国发展航天很早就开始了,但中国人真正发展载人航天飞行器却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航天工程发展计划源于1986年提出的863计划204选型,当年选型中就有四种,而今天的神舟飞船便是当年204选型中最便宜,技术难度最小的一个选项。其他选项还包括火箭搭载小型航天飞机、火箭和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和火箭组合式方案,类似于美国的航天飞机、最后便是空天飞机运载航天飞机。当年便提出了TRRE组合循环发动机概念。图863计划204论证中最后一项为空天飞机此次公布的中国组合循环发动机TRRE首次工程物理样机试验成功,意味着中国朝未来最高航天科技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之所以用空天飞机来举例,便是因为空天飞机的发动机非常有代表性。TRRE组合式循环发动机不同其他组合式循环发动机,TRRE是一体化的,换言之将3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发动机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体的大型发动机。而传统的组合式循环发动机是通过拼接来达到目的,这点在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飞行器上最为常见。TRRE组合式发动机将涡扇、涡喷、火箭冲压发动机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种发动机最大的优势可多重切换,而且使用该发动机的飞行器通常都是可重复使用的,未来还具备商业化和改变人类交通速度的重要潜力。图美国X37B空天飞行器TRRE组合循环发动机是将这些组合为一体,公布的TRRE组合循环发动机,是多样化发动机组合模式,换言之也可以将其他发动机组合进来,这点是目前世界上除中国以外还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做到的。TRRE组合循环发动机第一个受益便是航天,传统航天器发射采用火箭助推发射,垂直起飞,在这个过程中要和大气层产生剧烈的摩擦,产生的高温对航天器是有非常巨大的威胁。即便是美国的航天飞机也因为隔热材料发生脱落造成航天飞机失事,全部人员死亡的重大事故。中国这款TRRE组合循环发动机和空天飞机,便是将TRRE组合循环发动机安装在空天飞机上,空天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便可以使用涡扇模式,这样不仅节省燃料而且使用价格便宜,在进入加速阶段可切换涡喷模式,加速空天飞机,再下一步切换火箭助推模式将空天飞机速度提高到4-6马赫,进入大气层外,这个时候上面搭载的航天器便可以自行脱离,飞往太空,空天飞机还会返回地球,并反之将空天飞机安全的降落会机场,且空天飞机还能像普通飞机一样直接起飞和降落,这样看来,空天飞机搭载航天器的这种发射模式,不仅大幅提高了航天器的有效载荷,还能够更好的规避发射航天器的风险,提高安全性,重要的是重复使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航天发射的成本,这是TRRE组合发动机和空天飞机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图美国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中国的凌云临近空间高超声速试飞平台和美国的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也属于组合式发动机,但是其是通过外部组合来实现的,并非是一体的。X51A要发射需要搭载在如B52H轰炸机上面,还要加一个火箭助推器,达到一定速度后,X51A便开始使用自己的冲压燃发动机飞行。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传资料把航天器取消,下面的空天飞机就变成了高超音速飞行器,在报道中还提到了多用途化,那么TRRE循环发动机就不仅仅只是用于一个平台,而是多个平台。比如高超音速轰炸机、高超音速运输机、超远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等等。总而言之中国的TRRE循环发动机已经进行了试验,足矣说明中国又一次在世界顶尖科技领域走在最前面,TRRE循环发动机未来突破后,中国不仅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领导者,还极有可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甚至会影响以后的陆、海、空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浮生若梦
X-37b空天飞机第二次发射成功近日,据媒体报道,我国已经在2018年年底完成了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原理样机的首次验证,部分功能和模式之间的转换已经在原理样机实验中成功地得到了验证。据悉,该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研制实验涉及了复杂的动力匹配和模式转换。在日益竞争激励的航天航空领域,该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将是未来商业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的动力装置。美国空天飞机返航据相关人士透露,该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组合动力方案是由航天科工集团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独家研发创新所成。该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我国具有独家特有的技术优势使得我国在该发动机研究领域拥有了独特的优势。或许会使得我国在航空航天发动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空天飞机效果图相关媒体报道,该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已经于去年12月初抵达了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试验中心,并在那里完成了首次原理样机的试验,这次试验同时也是作为展示性试验。其实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作为国内之前未曾有过的组合发动机,其组合动力方式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首次原理样机的试验的成功与否。并且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试验中心也是第一次进行这样大型试验,再加上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多种动力匹配和模式转换使得此次试验更加复杂。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原理图由于此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来说使用成本十分高昂,但是当今而言,下一代具备高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可重复使用飞行器一定得具备自主推进能力,并且凭借自身动力在跑道上水平起飞再渐渐加速到6马赫以上进行高超音速飞行。但是如今无论是已经技术相对成熟的火箭发动机还是航空航天涡轮发动机或者说是超燃冲压发动机都不能单独使得飞行器达到上述要求。这就使得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成为了目前能满足要求的唯一选择,航天科工集团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独家研发的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涡轮发动机推力不足的缺点得到了解决。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效果图这次实验的成功进行,对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研发团队的众多科研人员的信心受到了极大地鼓舞,也使得研究团队对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关键技术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根据此前披露的相关宣传资料,航天科工集团准备在2030年前以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为动力装置基础设计并制造完成中国首架可重复使用空天高超音速飞行器。空天飞机X-37如今,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动力装置上的竞争都是十分激烈。但是国内众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动力装置研制上不遑多让,国防科技大学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成飞和沈飞也已经开始了相关型号的研制。我国的空天飞机以及高超音速战机的成功已经指日可待,并且弯道超车已然发生。作者:沉鱼
请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为您呈现最有料咨询据美国《航空周刊》报道,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一台联合循环高超音速发动机样机的测试,他们希望通过此次测试,为2025年实现整个推进系统的首飞铺平道路。中国工程师目前正在进行的高超音速发动机预计能够将飞行器从零加速到超过10马赫的速度,该项目被称之为TRRE计划。如果此次测试成功,这个发动机将可能是全球首个该类型中,能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动力的引擎,并且还具备为轨道太空飞船提供动力的潜能。如今的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防科技上也是如此,这不在高超音速飞行器发动机方面,中国又要拿下一个第一了!
关注“每日必看军事”,每天都有好文章送给你!美媒称,高超声速技术是有可能颠覆军事与民用航天领域的一项技术。因此,中国突出这方面的计划也不足为奇。要知道,中国一向对这种顶尖技术非常重视!从原子能到人造卫星,从电磁弹射到激光武器,中国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高精尖技术项目,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对于要求实现全球快速打击的中美两国来说,高超音速技术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架高超声速飞机可以飞行到“近空间”的高度,即12英里-60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本网注),它可以用火箭把载荷送入轨道,或在近空间执行民用或军事任务。高超声速飞机可以在数小时内环绕地球飞行,同时不在常规防空系统打击范围内。而对中国来说,最有前景的就是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的联合循环高超声速发动机项目。所谓的联合循环高超音速发动机,就是一种将传统的涡喷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以及冲压喷气发动机结合到一起的新型发动机。这三种发动机,各自负责不同的速度区间,这也造就了这种全新发动机最大特点,那就是能够让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速度直接从0加速到10马赫!有了如此技术,中国的军机和民用飞机将都能够实现这种高超音速飞行,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大大加强了中国军队的全球快速反应能力!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全球战略是至关重要的!(wf)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戳下方评论按钮参与话题讨论吧。
关注“复兴军事”,每天都有好文章送给你!复兴军事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军迷们经常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问题来了,这“星辰大海”怎么去呢?答案就是,我们需要非常优秀的发动机!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们要失望了,因为,在军工领域,发动机就是中国的弱项!中国在发动机领域一直比较弱发动机被誉为工业制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全世界能够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总共只有八个(五常、乌克兰、德国、伊朗),已经是凤毛麟角。而更高端的航天发动机更是只有中美俄三个航天大国才能独立研发!而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由于航空航天工业起步较晚,因此直至今日,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拿国产最新型的“太行”WS-10发动机来说,他的推重比达到了7.5,而且这一次是完完全全的国产!但是,与美国的航发相比,这样的推重比仅仅只相当于30年前就已经完成装备的F-110,而当今F22装备的F-119的推重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2!F-119发动机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以及国内部分军迷,将这一问题称为中国的“心脏病”!但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直是中国军工人的座右铭!这样的差距并没有浇灭他们打造顶尖国产航发的热情!凭借着这股热情,他们克服重重难关,终于,他们的付出有了回报!近日,据外媒报道,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一台联合循环高超音速发动机样机的测试,通过此次测试,有望为2025年实现整个推进系统的首飞铺平道路。如果测试成功,那么这个发动机就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该类型中能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动力的引擎!自此,中国的“心脏病”将被彻底治愈!中国的“心脏病”将被彻底治愈所谓的联合循环高超音速发动机,就是一种将传统的涡喷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以及冲压喷气发动机结合到一起的新型发动机。而后者,正是因为近几年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热潮才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三种发动机,各自负责不同的速度区间,这也造就了这种全新发动机最大特点,那就是能够让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速度直接从0加速到10马赫!反观目前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实验,大多都是利用大型军用飞机或者运载火箭加速到一定的初速度,然后再启动。一旦这种发动机研发成功,未来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将拥有和普通飞机一样的起降方式,大大增加了其机动性,真正实现全球快速打击!这些是实现全球快速打击的基石中国梦,强军梦!虽然在技术上,我国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追赶,但是,“有梦想就会有奇迹”!当年,西方嘲笑我们的空军用的都是“老古董”,如今,我们的歼20、歼31却早已上天!当年,西方嘲笑我们的海军舰艇“破破烂烂”,如今,我们的国产航母却即将下水!当年,西方嘲笑我们的陆军连质量稍好的军靴都装备不起,如今,我们的信息化单兵装备早已名列前茅!越是看不起,我们越是要出人头地!当年的两弹一星,不也是这样搞出来的吗?!“两弹一星”面临的情况更加恶劣自行研发发动机技术固然困难重重,但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潜心发展,早已成为了世界唯二的,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经济上,我国的GDP早已位居世界第二,军费和科研经费年年增长,中国早已“不差钱”!因此,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时间问题!开国伟人曾说过:“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伟人都能下定这样的决心,如今中国物质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健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造不出来?!68年时间,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本来看不起中国的西方,脸上落满了红红的掌印!这不是所谓的制度使然,也没有所谓的金钱诱惑,有的只是一份单纯的信仰!没错,大多数中国人的确不信宗教,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早已有了自己的信仰!天破了我们自己补,洪水来了我们自己疏通,疾病肆虐我们自己医治!这就是我们的信仰!中国人,信自己!我们信的不是别人,我们信的,只有自己!航空发动机是吗?有这样的信念,中国一定会再创奇迹!谁愿意俯首称臣谁就去吧,中国人不会!谁愿意附庸强国谁就去吧,中国人不会!!谁愿意放弃未来谁就去吧,中国人不会!!!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戳下方评论按钮参与话题讨论吧。
中国由于航空航天工业起步较晚,因此直至今日,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拿国产最新型的“太行”WS-10发动机来说,他的推重比达到了7.5,而且这一次是完完全全的国产!但是,与美国的航发相比,这样的推重比仅仅只相当于30年前就已经完成装备的F-110,而当今F22装备的F-119的推重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2!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以及国内部分军迷,将这一问题称为中国的“心脏病”!但是,据外媒报道,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一台联合循环高超音速发动机样机的测试,通过此次测试,有望为2025年实现整个推进系统的首飞铺平道路。如果测试成功,那么这个发动机就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该类型中能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动力的引擎!自此,中国的“心脏病”将被彻底治愈!68年时间,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本来看不起中国的西方,脸上落满了红红的掌印!这不是所谓的制度使然,也没有所谓的金钱诱惑,有的只是一份单纯的信仰!没错,大多数中国人的确不信宗教,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早已有了自己的信仰!我们信的不是别人,我们信的,只有自己!航空发动机是吗?有这样的信念,中国一定会再创奇迹!
5月25日晚10点,央视4播出纪录片“走进中国”-“匠心第四集-工匠之家”中,介绍沈阳黎明发动机公司首席大师,片中直言:歼20发动机为中国第五代“峨眉”(涡扇-15/FWS-15)涡扇发动机。这次公开的信息,直接回击了对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能力的质疑和贬低,直接打了迄今一直鼓噪歼-20用俄制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涡扇-15,简称WS-15,它是一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沈阳引擎研究所(606所)研发、西安航空引擎公司设计生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代号“峨嵋”。涡扇15已完成原型(Prototype),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机载及长时间运用测试的最后阶段;预计2019年以前,全部装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新一代主力战机歼-20战斗机,另外,还发展专门配备在歼-10战斗机的引擎。而稍早前,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就有突破高推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技术,建立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报道称,目前各航空强国正积极探索超燃冲压、脉冲爆震、超微型、太阳能、燃料电池等新概念、新能源航空动力技术,并已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正在加快应用于高超声速平台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系统集成与飞行验证。《科技日报》也介绍了WS-15发动机,这也是官方媒体近年来少见地谈及该发动机。报道引述消息称,WS-15可能在2019年至2020年装备至歼-20。空军专家张文昌表示,WS-15基本与F-22战机的F-119发动机处于同一水平,即最大推力达到90千牛,最大加力推力达到150千牛,可实现歼-20超音速巡航、超常规机动。而在中国航空航天发动机先进制造论坛上,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李应红、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工程师王鸣、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工艺师王君平披露了空军现役和在研的发动机细节。其中李应红在主讲表面工程处理技术时,称中国研制的涡轮喷气发动机WP-13、涡轮风扇发动机WS-10和WS-15均使用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该技术可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耐磨损和抗腐蚀能力。此外中国引进的俄制AL-31F系列发动机和国产发动机均采用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和梯形涂层技术,而后者有效缓冲外物对叶片的打击力度,降低军机事故率。而王鸣工程师则讲解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运用。报告显示,中国在研的WS-10B和WS-15两型发动机热端件均部分运用陶瓷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喷口位置,但叶片尚未使用该材料。据介绍,WS-10B和WS-15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端件寿命已经通过500小时连续试验,相比之下,美军同类则通过3,000小时连续测试,WS-10A的寿命也已经达到2,000小时。另据论坛消息,中国已经启动新一代推重比高达15的军用发动机,并将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涡轮叶片。相比之下,美军F-22战机使用的F-119发动机的推重比为10,而F-35发动机F-135为现役最强,推重比超过11.4。近年来,中国空中力量不少军机诸如歼-10A、歼-10B、歼-11等战机发生坠毁事故,其共同的特征就是都使用了俄制AL-31系列发动机。上述论坛披露,该发动机轴承润滑系统故障是事故频繁发生的主因,但经过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国产发动机通过了军国标30分钟无润滑可靠性试验,表明国产发动机可靠性已经超出俄制发动机。除了在战斗机上使用的版本,目前还有一款称为SF-A之研发计划,该计划在2009年公布;SF-A将涡扇15提高旁通比、取消后燃器,作为C919客机与运20运输机之动力来源。SF-A输出动力约为13吨级,原定计划将在2016年完成原型机;除此之外,尚有代号SF-B之研发计划,但该计划细节目前不明。
9月4日,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在京成功举办了“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对入围复赛的20个“社会报名组”项目进行了评选,最终10个项目入围决赛,将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百团大战组”推荐的10个项目于9月19日在南京进行现场总决赛比选,决出全国十强,分别授予大赛一、二、三等奖。本次大赛作为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会、展、赛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激发空天动力领域创新动力与活力,促进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大赛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等环节。自大赛启动以来,共收到近百个社会报名项目,经过形式审查和专家初审,共有20个项目入围复赛。考虑到防疫安全的需要,本次复赛采取项目云端路演、专家评委在北京会场进行现场评审的方式进行。项目路演严格采取“7+3”模式,即7分钟项目路演加3分钟评委提问、选手回答。来自空天动力领域的7位大赛评委从项目原创性、独创性与技术领先性,项目应用前景与市场竞争力,项目成熟度与产业化规划,团队能力与组织管理等多个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量化打分。为保证大赛氛围和效果,入围复赛的所有选手全程在线参与,为确保复赛公平、公正、客观,评审现场设立了特邀观察员,对评选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把关,项目路演、评委提问、选手回答、评委打分和项目计分等环节严格按照评审规则进行。在评委点评环节,复赛评委一致表示,参赛项目都展示出了优秀的科研实践精神,航空动力项目定位准、成熟度高,民营企业与国家队错位发展的定位很好,对产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航天动力项目敢于和体制内正面竞争,值得钦佩,并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转变发展模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入围名单(按项目名称拼音排序)30Kg级微型涡喷发动机保定市玄云涡喷动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75kW微型航空涡轴发动机泸州懋威科技有限公司GH4096合金篦齿盘锻件工程化研制及应用研究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闭式变截面异型通道复合特种加工技术应用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超气冷叶片用双层壁陶瓷型芯成型技术研究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单晶涡轮叶片高品质气膜孔制备技术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可靠、低成本、变推力、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低成本轻型航空发动机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无人系统用系列微小型涡轮发动机西北工业大学通用/无人系统动力工程中心工业燃气轮机干低排放燃烧技术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航发燃油控制复杂铝合金壳体铸造过程集成控制技术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航机转子系统动力学自主化设计计算工具开发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数字原型构建技术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航空发动机高端工业仿真设计软件 西安流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用关键结构件曲面流道尺寸符合性设计方法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空重油发动机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基于惯性摩擦焊的航空发动机双级整体叶盘一体化结构制造技术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基于空间复杂型面的整体叶盘类零件脉冲振动电解加工技术研究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轻质高效模块化换热器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蛛网式骨架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叶盘设计及验证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欢迎您参加 第五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第五届空天推进技术展会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时间: 2020.09.16-18地点:江苏白马国际博览中心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大道99号第五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第五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在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学术交流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和国际化运作,会议将设主论坛和14个分论坛,汇集国内外空天动力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围绕航空燃气涡轮推进技术、冲压与组合推进技术、固体推进技术、液体推进技术、特种及新型推进技术、航空活塞发动机技术、发动机热管理技术、材料工艺与制造技术、含能燃料及推进剂技术、结构强度和可靠性技术、发动机内外流一体化技术、发动机控制技术、空天推进技术战略发展及前沿进展,深入探讨空天推进技术创新发展思路与途径,推动国内外空天动力领域深度交流与合作,会议期间同时设中国科协青托人才学术论坛,为航空发动机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会议学术交流成果的推广,会议优秀论文将推荐至《推进技术》(中国科协卓越计划期刊)、《航空动力学报》等26种科技期刊发表,并遴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或工程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颁发《推进技术》奖励基金。第五届空天推进技术展会第五届空天推进技术展会将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对接与交流洽谈平台,邀请国内外从事航空航天推进技术相关研究、制造与服务的单位展示、交流最新科研成果,推动空天推进技术领域技术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以“合作共赢 重启共生”为主题,发挥空天动力领域大企业的旗舰引领作用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跃特点,发现国内空天动力领域创新创业先进人物与成果,推动大中小微企业从以供应链协同演化向依托双创平台的深层次融合融通;与地方共建空天创新枢纽城市,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共建共享集政产学研用金于一体、创新要素供需双方直接对接的网络服务平台,推动空天动力产业双创平台向国际化、集群化、网络化生态健康发展。
11月28日,由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超级计算创新联盟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指导,北京北龙超级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AMD公司承办的“2019超级云计算应用年会暨AMD HPC应用研讨会”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成功举行,高性能计算行业专家、应用领域专家、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用户代表汇聚一堂,交流探讨超级云计算发展及应用之路。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副主任陈明奇、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作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网信办副主任陈明奇致辞陈明奇主任致辞指出,国家超算能力及科学数据产生能力有很大提升,当前重点要提高科学数据处理能力,协同超级计算、科研网络、科学数据,为科学家提供更专业优质的计算服务。中科院牵头建设了中国科技云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由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北京北龙超级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目前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希望继续努力,为更多科研及企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研究员致辞迟学斌研究员致辞提到,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从筹备到现在已有十年,正式成立也有8年时间了,前几年通过“元”超级计算机提供服务,这两年开始超云新建了一些通用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用户数也正不断上升,希望广大用户和专家领导继续支持,助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北京经济建设,服务于广大科研、企业等用户。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北京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肖亮通过视频方式作会议致辞,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希望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能为怀柔科技城建设提供计算服务平台支撑,为更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北京北龙超级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迪女士主持本次大会,同时做了《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到北京超级云计算中立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中国科学院怀柔科教产业园。中心从成立至今率先实现了从传统计算到超级云计算服务模式的转变。同时,超级云计算作为信息时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支撑,以计算到服务、建模到调优的“一站式”服务推动着科研发展。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弹性最优资源和高品质的VIP计算服务。2019年底,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用户数超过10000家,计算资源累计超4000台服务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俞永强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基于超级计算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的主旨报告。俞老师近年来一直从事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和耦合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评估分析工作,他指出地球系统数值模式已经是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和预测未来地球气候、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国家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综合实力的体现,其研制应用与高性能计算密切相关。基于过去一个世纪的观测数据和地球系统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最近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认为过去百年来的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而且未来百年到千年的时间里全球变暖还将持续,一些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均会增加,海平面也将持续上升,将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金钟研究员报告题为《E级计算与分子科学》。金主任表示,随着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不断增强,异构计算变得日益重要,加速器部件展现出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成为了E级计算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来源于模型训练的混合精度计算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挥现代异构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而作为现代超级计算机的重要应用,分子科学计算注重用分子层次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解决化学以及相关的环境、材料和生命科学的问题。本报告介绍了异构计算技术在分子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剖析了应用异构计算技术的一系列计算化学软件。本研究团队也开展了采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分子计算时间的探索。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肖志祥研究员代表航空航天领域数值分析方向,做了题为《发动机喷流与机翼安装效应对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报告。他采用LASD实验室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FD软件UNITs,通过改进IDDES方法中网格尺度的定义,极大改善了对喷流近场流场和远场噪声声场的预测精度,检验了新方法,验证了计算软件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独喷流与单独机翼的安装效应(主要研究垂直距离和前后位移)对远场噪声的影响,其中垂直距离影响较大(约3dB),而前后位移的影响较小(约1dB)。该研究获得中欧航空合作项目——IMAG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5和1177217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A0401200和2019YFA0405302)的联合资助,感谢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等提供计算资源。11月28日,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国内首套AMD EPYC Rome HPC大规模集群首期新资源暨科技云超算云队列新技术发布。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副主任陈明奇,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研究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高性能计算专项主管谈儒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林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陆忠华研究员,AMD公司商用事业部销售总监周俊杰,北京北龙超级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迪共同出席并见证启动仪式。随后,北京北龙超级云计算有限责任公司方案经理甄亚楠以“新资源 新选择”发布国内首套AMD最新罗马处理器大规模超算系统:尽享科技云超算云队列,计算“不排队”服务器数量:1000+CPU核:64000+计算峰值性能:2500万亿次/秒IPC性能提升: 52%计算性能提升:1.5倍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黄兵研究员发表题为《半导体中的缺陷物理和掺杂调控》报告。半导体中的本征缺陷和掺杂效应决定了其所有的物理效应,他们提出了在宽禁带半导体中有效实现n型或p型浅掺杂的新思路。新的掺杂理念来克服零能隙石墨烯和宽间隙BN中的掺杂问题,展示了传统的和非常规的合金工程来有效地控制半导体中的缺陷能级位置,从而进一步抑制半导体中的深能级缺陷态;他们发现了一些缺陷或掺杂诱导的新奇物理现象,如高居里温度的磁性材料,新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以及抗掺杂的THz等离激元。北京师范大学龙闰教授就《钙钛矿材料激发态动力学》展开报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缺陷,如晶界、掺杂、空气湿度、氧气、有机阳离子重排和无机框架扭曲等因素,强烈影响其激发态性质和器件性能。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非绝热动力学模拟,龙教授及其课题组研究了多种实际因素对钙钛矿材料光生电荷和能量弛豫动力学的影响,获得了该复杂体系详细的电子-振动动力学信息,厘清了大量实验和理论上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为降低钙钛矿材料能量损失、提高其光捕获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AMD公司商用事业部技术支持总监刘文卓谈到,AMD EPYC ROME处理器扩展了 AMD 公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创新领导地位。AMD EPYC SoC 采用了业界领先的 7nm 制程工艺,提供 8 到 64 核心广泛选择的同时提供一致的特性,包括 128 个 PCIe 4.0通道和8个内存通道,并最大支持高达 4TB 的DDR4-3200高速内存。AMD EPYC ROME处理器的创新架构为 HPC 应用程序带来了卓越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为用户提供 x86 架构选择的同时优化了总体拥有成本,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挪威等国家已有成功的应用。HPC在风资源评估领域的应用探讨金风科技是国内最早从事风力发电的企业之一,在全球风电市场遥遥领先。金风科技风能研究院首席架构师雷冬旭谈到,与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合作,建立“风电场前期微观选址软件GoldGIS”公共服务平台,大大推动了风资源评估研究,通过中国科技云·超算云海量、经济的计算资源,大幅度提高了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及计算速度,全面提高了项目经济性。中国科技云·超算云具有三大特点:计算速度快利用中国科技云·超算云平台强大的并行能力,极大的缩短计算时间,支撑计算架构提升3倍以上,科研效率大幅提升;计算精准单方程模型提升为双方程模型致动盘尾流模型;降低成本使用中国科技云·超算云平台的计算成本远低于公有云成本为了回馈用户一直以来的支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科技创新。2019超级云计算应用年会暨AMD HPC应用研讨会上,高性能计算行业专家为超级云计算用户颁发了超级云计算优秀应用奖、超级云计算应用之星奖、超级云计算杰出应用奖和超级云计算最佳合作伙伴奖。获奖名单:超级云计算优秀应用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军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海旺北京化工大学 刘志平北京师范大学 崔刚龙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谭光明研究员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聂君锋清华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蒋河川超级云计算应用之星奖清华大学 王兵清华大学 彭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志梅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特聘研究员 杨延涛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黄兵研究员超级云计算杰出应用奖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十六室清华大学 徐贲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轻型动力实验室 张燕峰研究员超级云计算最佳合作伙伴奖锋创科技园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8周年庆典晚宴 一路同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2019年不仅是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成立8周年之际,更是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提供原有超级云计算服务的基础上,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正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强性能的资源,满足更多用户的计算需求。2020年,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将投资1亿元,计算资源预计超过15000节点,CPU核心数450000+,同时上线百Pflops以上国产高性能服务器,在提升硬件资源的同时,从基建开始优化成本,努力为最终用户提供质优价优的超级云计算服务。今后,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将会不断努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同时希望超级云计算平台能够助力影响更多领域用户,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科技创新,为国家信息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获得者,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15位两院院士。本期推送,我们就来走近天津大学,一睹天大院士的风采。1.中国科学院院士:余国琮余国琮,著名化工蒸馏专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5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8月返回祖国,1952年起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多年来,他在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曾任天津大学化工系副系主任、化工所所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民进第十届天津市委顾问。2.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恒周恒,著名流体力学专家。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水利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担任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力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工程力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3.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邹竞,感光材料专家。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电影胶片制造及洗印加工系,获工艺工程师。同年回国后分配到保定电影胶片厂(现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前身)工作。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4.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彭一刚,著名建筑学专家。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系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担任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5.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春霆张春霆,著名生物物理学家。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起在复旦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1965—1970年在天津工科师范学院任教,1970—1979年在天津轻工业研究所工作,1979—1982年在法国国立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从1984年起在天津大学物理系工作至今。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境外研究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6.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姚建铨,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1957年考入天津大学精仪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并留校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民进中央委员,第九、第十届民进中央常务委员,天津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民进第十届天津市委主委。7.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王静康,著名化工工业结晶专家。1960年天津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1965年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贵州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大学任教。自1980年调入天津大学工作至今。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是天津市授衔专家、国家"八五"立功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优秀教师。8.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叶声华,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1962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导,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一直工作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科研第一线,发展了一系列非接触、在线测量新原理新方法,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其"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几何量计量仪器现场标定新技术"项目于2002年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著有《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激光测量技术》等著作,发表了百余篇重要学术论文。在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注意具有创新能力工程人才的培养,先后培养出80余名博士、硕士,建立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学术梯队。研究生培养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9.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予恕陈予恕,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创始人。195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并留校工作至今,1963年获苏联科学院机械所副博士学位,1998年当选为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九五"期间主持一般力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18年获天津市最高科技成就奖。1978年创立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并于1979年组织第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至2004年连续十届作为大会主席。在培养的1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中,许多已成为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科技骨干,其中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人被评为新世纪人才。10.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余贻鑫,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1958年在天津大学本科毕业,1963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电力安全域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首次将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规划方面,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应用于国内逾千个项目,涉及金额超过5000亿元;作为我国智能电网的首倡者与积极推动者,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和科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校十大科技成果奖、省部一等奖。11.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钟登华,水利水电工程专家。1985年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现南昌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天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德国基尔大学作访问学者。1988年至2019年在天津大学工作,2016年至2019年任天津大学校长。2019年起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2.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金东寒,动力机械工程专家。1978年3月就读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5月毕业于中国舰船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4年2月任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任上海大学校长,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2019年5月任天津大学校长。兼任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3.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万华苏万华,内燃机动力工程专家,1968年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研究生毕业。1985-1986年挪威理工学院海洋技术中心作访问学者,1994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内燃机研究中心(ERC)作访问教授。现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内燃机学报主编,国际权威刊物Int. J Engine Research 和Int. J. Automotive Technology 编委。14.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永川陈永川, 组合数学家。1984年获四川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1993年被聘为研究员。1994年回国工作,先后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南开大学副校长、天津市政协副主席。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任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5.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刘丛强,地球化学和表层地球系统科学家。1982年春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4年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86年至1996年先后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东京大学和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做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任基础科学特别研究员和副教授,于1996年获中科院首批百人计划资助回国工作。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贵州省科协副主席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现任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和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是贵州省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十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建校以来,天津大学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未来,天津大学将不断努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来源: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