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庞伟红)为机器装上人类“神经元”,创造一种像人类一样进行三维导航的智能机器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10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博士生余芳文凭借“类脑三维导航的研究”一举击败2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参赛团队,夺得大赛唯一一个创新特等奖,获得30万元奖金。余芳文的这项获奖成果——《NeuroSLAM: 面向三维动态环境的类脑SLAM系统》表明,机器人完全可以像人一样感知外部环境,自主学习空间经验,并进行记忆和处理,最终像人一样精准自主导航,类脑三维导航技术将来可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空中,甚至太空中的自主机器人和车辆,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余芳文的科研设想起始于2009年,当时还在地大读大二的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在地大北区创业孵化器的一间办公室,着手“室内定位”研究。“家里的长辈经常因找不到东西而烦恼,便想开发一些程序产品为人们提供一些生活辅助,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做到精细化定位。”余芳文的创业设想很单纯,2015年,尚在读博一的余芳文带头成立了武汉市金钉子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研发认知导航云脑核心技术,并预研两款应用产品:物品位置管家和认知导航助手。在2016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余芳文负责的创业项目“金钉子认知导航云脑”从1200多支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十强,并最终获得了三等奖和12万元创业基金扶持。当年,余芳文怀揣这12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只身奔赴大洋彼岸的昆士兰科技大学求学,在该校Michael Milford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类脑三维导航细胞模型的研究。从最简单的一维模型开始,到二维导航,到类脑三维导航,余芳文逐步解决了三维动态环境中的机器人4自由度、5自由度、6自由度运动模式下的三维同步定位与制图中的一些难题,完成了从大脑三维导航神经机理、三维导航细胞计算模型,到类脑三维同步定位与制图应用的系统性探索实践。“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今年学成归来的余芳文与攻读世界经济学的博士妻子一起租住在武汉一所很小的房子里。他告诉记者,未来,他希望花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继续推进类脑三维导航领域的研究,创造一种像人类一样进行三维导航的智能机器人,让未来机器人拥有人类一样的“三维导航脑”,为国家甚至世界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各位博士考生:根据当前防疫形势,现推迟我校原定于2020年4月11日进行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公告。请大家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及研招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公告。特此告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3月31日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亲爱的2020年硕士、博士考生们: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不知不觉,距离紧张而荣耀的研考结束已月余,然而,在鼠年的钟声敲响2020年的希冀、滚烫的成绩单即将上线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汗水与成绩一色,责任与荣耀同在。中国地质大学积极部署疫情防控,关心师生身体健康,发布了《关于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同时在积极研究和部署春季学期相关工作。现将研究生招生有关工作公布如下,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工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和复试准备。国家将适时公布初试成绩以及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已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考的硕士研究生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及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初试成绩(具体查询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我校所有前期工作(查分和复查成绩)皆可在网上办理,届时会发布通知,考生不必焦虑,更不需要亲自到学校来办理,以减少流动。请各位考生安心做好复试准备。已报考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的考生,自开学之日(待官方公布)起,请陆续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生招生系统”,及时了解本单位报名资格审查结果。我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在保证考生健康和权益前提下,合理安排研究生招考工作。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信息。亲爱的广大考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克时艰!我们相信欣欣向荣的阳光总会划破阴霾驱逐黑暗,让我们共同期待春天的到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0年2月2日部分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余芳文(右一)在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上获奖武汉晚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庞伟红)为机器装上人类“神经元”,创造一种像人类一样进行三维导航的智能机器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10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博士生余芳文凭借“类脑三维导航的研究”一举击败2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参赛团队,夺得大赛唯一一个创新特等奖,获得30万元奖金。余芳文的这项获奖成果——《NeuroSLAM: 面向三维动态环境的类脑SLAM系统》表明,机器人完全可以像人一样感知外部环境,自主学习空间经验,并进行记忆和处理,最终像人一样精准自主导航,类脑三维导航技术将来可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空中,甚至太空中的自主机器人和车辆,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余芳文的科研设想起始于2009年,当时还在地大读大二的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在地大北区创业孵化器的一间办公室,着手“室内定位”研究。“家里的长辈经常因找不到东西而烦恼,便想开发一些程序产品为人们提供一些生活辅助,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做到精细化定位。”余芳文的创业设想很单纯,2015年,尚在读博一的余芳文带头成立了武汉市金钉子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研发认知导航云脑核心技术,并预研两款应用产品:物品位置管家和认知导航助手。在2016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余芳文负责的创业项目“金钉子认知导航云脑”从1200多支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十强,并最终获得了三等奖和12万元创业基金扶持。当年,余芳文怀揣这12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只身奔赴大洋彼岸的昆士兰科技大学求学,在该校Michael Milford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类脑三维导航细胞模型的研究。从最简单的一维模型开始,到二维导航,到类脑三维导航,余芳文逐步解决了三维动态环境中的机器人4自由度、5自由度、6自由度运动模式下的三维同步定位与制图中的一些难题,完成了从大脑三维导航神经机理、三维导航细胞计算模型,到类脑三维同步定位与制图应用的系统性探索实践。“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今年学成归来的余芳文与攻读世界经济学的博士妻子一起租住在武汉一所很小的房子里。他告诉记者,未来,他希望花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继续推进类脑三维导航领域的研究,创造一种像人类一样进行三维导航的智能机器人,让未来机器人拥有人类一样的“三维导航脑”,为国家甚至世界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来源:武汉晚报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28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庞伟红)为机器装上人类“神经元”,创造一种像人类一样进行三维导航的智能机器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10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博士生余芳文凭借“类脑三维导航的研究”一举击败2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参赛团队,夺得大赛唯一一个创新特等奖,获得30万元奖金。余芳文(右一)在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上获奖。余芳文的这项获奖成果——《NeuroSLAM: 面向三维动态环境的类脑SLAM系统》表明,机器人完全可以像人一样感知外部环境,自主学习空间经验,并进行记忆和处理,最终像人一样精准自主导航,类脑三维导航技术将来可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空中,甚至太空中的自主机器人和车辆,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余芳文的科研设想起始于2009年,当时还在地大读大二的他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在地大北区创业孵化器的一间办公室,着手“室内定位”研究。“家里的长辈经常因找不到东西而烦恼,便想开发一些程序产品为人们提供一些生活辅助,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做到精细化定位。”余芳文的创业设想很单纯,2015年,尚在读博一的余芳文带头成立了武汉市金钉子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研发认知导航云脑核心技术,并预研两款应用产品:物品位置管家和认知导航助手。余芳文 通讯员庞伟红 摄在2016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余芳文负责的创业项目“金钉子认知导航云脑”从1200多支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十强,并最终获得了三等奖和12万元创业基金扶持。当年,余芳文怀揣这12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只身奔赴大洋彼岸的昆士兰科技大学求学,在该校Michael Milford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类脑三维导航细胞模型的研究。从最简单的一维模型开始,到二维导航,到类脑三维导航,余芳文逐步解决了三维动态环境中的机器人4自由度、5自由度、6自由度运动模式下的三维同步定位与制图中的一些难题,完成了从大脑三维导航神经机理、三维导航细胞计算模型,到类脑三维同步定位与制图应用的系统性探索实践。“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今年学成归来的余芳文与攻读世界经济学的博士妻子一起租住在武汉一所很小的房子里。他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未来,他希望花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继续推进类脑三维导航领域的研究,创造一种像人类一样进行三维导航的智能机器人,让未来机器人拥有人类一样的“三维导航脑”,为国家甚至世界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编辑:付豪】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2017级的博士研究生法赫姆,是一名巴基斯坦人,寒假前从武汉回到巴基斯坦后,因疫情防控无法返校,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的他有些焦虑。好在近日他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该校2020年首位线上答辩方式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国际学生,这标志着地大国际学生研究生线上答辩工作全面启动。法赫姆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表现出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显著的科研潜力,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尽管2020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工作造成了冲击,但在导师的远程悉心指导下,法赫姆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按时完成了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并作为首位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线上答辩的国际学生,其论文题目是《新型多功能生物炭去除水体中典型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及其机理》。此次国际留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因为武汉和巴基斯坦有两个小时时差,校方将博士论文答辩时间定在北京时间12日上午10点开始。法赫姆答辩过程严格按照该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答辩工作规范要求执行,答辩委员会主席由该校环境学院李义连教授担任,陈艳玲教授、童蕾教授、刘鹏教授、张伟军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孔淑琼副教授担任答辩秘书,牛雅莉老师担任督导。线上答辩中,法赫姆汇报了博士生阶段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随后,答辩委员会就研究工作和论文内容进行提问,法赫姆逐一进行了回答。最终,经答辩委员会认真讨论,全票通过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本次答辩全程进行录像,并作纸质记录。在答辩感言的环节今年30岁的法赫姆硕士和博士阶段都在中国度过,他对中国很有感情,还被地大国际教育学院评为优秀留学生。一般博士需要4年完成学业,他只花了3年时间便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4篇SCI论文,超额完成学术任务,表现出不错的学术素养。法赫姆说:“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鲍建国教授和杜江坤老师在三年博士生学习阶段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环境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在生活、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同时,非常感谢学校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为毕业生制定的线上答辩政策,让我们能够如期毕业。这段时间,我见证了中国政府的战“疫”能力与担当,我为在中国留学感到自豪。”接下来,中国地质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将协同各培养单位,有序推进国际学生答辩及授予学位的工作。在此非常时刻,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处于这样的定会被历史铭记的特殊时刻。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楚天都市报5月15日讯(记者肖杨 实习生隗薇 通讯员刘妍慧 吴凌奇)5月12日,来自巴基斯坦的环境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法赫姆,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首位以线上答辩方式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国际学生。此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开展,标志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学生研究生线上答辩工作全面启动。法赫姆在巴基斯坦家中远程答辩作为首场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线上答辩的国际学生,法赫姆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表现出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显著的科研潜力,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尽管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工作造成了冲击,但学校及时有效地出台了线上答辩政策,在导师的远程悉心指导下,法赫姆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按时完成了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其论文题目是《新型多功能生物炭去除水体中典型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及其机理》。国际学生的答辩过程严格按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答辩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本次答辩委员会主席由环境学院李义连教授担任,陈艳玲教授、童蕾教授、刘鹏教授、张伟军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孔淑琼副教授担任答辩秘书,牛雅莉老师担任督导。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法赫姆进行线上答辩线上答辩中,法赫姆汇报了博士生阶段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随后,答辩委员会就研究工作和论文内容进行提问,法赫姆逐一进行了回答。最终,经答辩委员会认真讨论,全票通过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本次答辩全程进行录像,并作纸质记录。在答辩感言环节,法赫姆说:“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鲍建国教授和杜江坤老师在三年博士生学习阶段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环境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在生活、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同时,非常感谢学校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为毕业生制定的线上答辩政策,让我们能够如期毕业。这段时间,我见证了中国政府的战‘疫’能力与担当,我为在中国留学感到自豪。”【来源:楚天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楚天都市报8月12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金融吴金伟 通讯员徐燕)近日,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名单公布,获评标兵的10人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博士生韩磊成功入选。韩磊是地大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地质装备工程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和机器人研究。记者昨日在地大校园见到韩磊时,他正忙着写他博士期间的第6篇SCI论文,而令人惊叹的是,其中有四篇论文是他在病房中写出的。过两天,他还要赶赴浙江湖州,对自己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SY850H进行性能优化测试。韩磊来自内蒙古,从小就对科技表现出极大兴趣,2010年进入地大读书后,他更将学习、创业作为自己的动力,因成绩优异保送该校研究生并获得硕博连读资格。“我总是什么都想要干到最好。”韩磊说,大三的时候,他作为第一负责人备战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校赛、省赛、国赛,一路下来,韩磊不得不“搬进”实验室,大三一年,吃喝睡全在实验室进行。“我曾一个人蹲在楼道里哭,感觉压力大、坚持不下去时,就给在内蒙的妈妈打电话”,韩磊回忆说,“最后我想明白了,放弃了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人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该咬牙坚持的时候。”最终,他带着团队成员斩获了全国二等奖。尝到坚持带来的甜,韩磊愈发自信了。大四的时候,他与同学合作,创办了武汉中地水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市场营销经理。创业初期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只睡四个小时,写材料到凌晨、第二天一早赶去考察调研市场、准备路演活动……一年多后他累倒了,为了不耽误公司的运营,他不得不退出苦心经营的创业公司。然而即便是在做手术和休养期间,他仍见缝插针进行专业学习,甚至在病房里发表SCI论文。 病情稳定后,他聚焦智能机器人的投资热点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三年前又进行了二次创业,创立了武汉惟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员全是地大的在校学生,围绕公司产品研发,还成立了相应的科研团队,高峰时有近30人。公司成立不到两个月就成功签订了近80万的订单。去年4月,韩磊又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SY850H在江苏昆山下线交付。该机型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在大型、超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机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已具备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彻底打破了国外正铲液压挖掘机机构专利技术对中国的长期垄断。“你不学习就必然会落后。”过去,韩磊很拼,如今,韩磊依旧很努力,只是更注意身体了,现在他每天习惯早睡早起,用更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创业经历丰富的他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坚持科研,将自己的所学更多的服务社会。
楚天都市报7月8日讯(记者肖杨 实习生隗薇 通讯员 徐燕)7月6日,美国细胞出版社的下属期刊《当代生物学》在线刊登了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田力与英国专家合著的论文,该文对部分生物类群会怎样适应未来温室气候变化做出精准预测,提醒社会要对无法产生这些相关适应的类群或物种投入更多的关注与保护。田力七位著名生物/生态学家和以他们姓氏命名的生态地理法则依据生态地理法则对未来气候变暖下生物-生态变化的预测田力介绍,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超过1℃。国际气候组织预测,到2100年可能会继续上升1-5℃。近现代的多种地表灾难,包括洪水、干旱、飓风、空气污染和瘟疫频发,物种多样性降低,众多物种濒临灭绝,都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联。这篇论文为部分生物类群会怎样适应未来温室气候变化做出了预测,除了告知我们要对这些变化有所准备,更提醒大家要对无法产生这些相关适应的类群或物种投入更多关注与保护。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合作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博士后基金委“国际交流派出计划”的联合资助。
韩磊朋友圈截图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4日讯(记者汪伟颋)近日,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名单揭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韩磊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全国仅10人获此称号。图源:中华全国学联微信公众号研究“挖掘机”技术,真学霸求学路本是一帆风顺韩磊韩磊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地质装备工程专业的博士,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和机器人研究。他潜心于学术研究,大部分时间均在实验室中度过,因成绩优异保送研究生并获得硕博连读资格。韩磊先后获得“84校友奖学金”“爱贝尔72911奖学金”、全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竞赛三等奖,发表SCI、EI论文8篇,授权和公布的发明专利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同时他还是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SY850H的核心研发人员。韩磊的朋友圈签名是“读博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他的求学之路的确如他所说,“漫长而艰辛”。研二时突患脑瘤,“硬核”如他病房里发了两篇SCI最右为韩磊2014年4月,还在读大四的韩磊开始了首次创业的历程。繁忙的工作和学习让他不得不将休息时间压缩到极限,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只睡4个小时。长期劳累和用脑过度让韩磊病倒了。2016年年初,读研二的韩磊因为长期头痛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恶性三级脑胶质瘤,有可能危及生命!韩磊父母连夜从内蒙古赶过来,在同医生经过仔细的交流后,决定让韩磊去北京做手术,韩磊因此休学了大半年,并退出了苦心经营的创业公司。“在攻坚研制技术难题时,我不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身体状态很好,要是让我停下来了,那才会胡思乱想。”韩磊把大量的专业书籍搬到了病房,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见缝插针地不停阅读。只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立刻投入到学习与科研之中,每天都工作6个小时以上。住院治疗期间,韩磊没有停下手头的科研工作,他在病房里发表了2篇SCI论文。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身体有所好转之后的韩磊立刻返回学校,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的研究之中。2018年4月,韩磊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的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SY850H在江苏昆山下线交付。该机型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在大型、超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机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已具备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彻底打破了国外正铲液压挖掘机机构专利技术对中国的长期垄断。“我们在做的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课题组的努力和辛苦是完全值得的!”韩磊原以为克服了病魔以后便能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和学习中,不料,2018年10月,病魔再次袭来,他被诊断出上一次的脑瘤“没有切干净”。这次韩磊显得更加从容,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继续投身到挖掘机构型和串联机器人的研究之中。住院治疗期间,韩磊又发表了两篇SCI论文,“我要用足球场上必胜的心态来打好抗击脑瘤这场硬仗,我相信我能做到!”目前,韩磊正在积极准备博士论文,谈及未来,他充满信心,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人生的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做准备,在创业的路上,我将持续走下去。”据了解,“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到今年已连续开展12年。(综合自中华全国学联、中国地质大学微信公众号)【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