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讯2021年春节,电影市场的火爆程度超出很多人的预料,大年初一的电影票房突破16.9亿元,再度刷新国内单日票房纪录,7天票房产出达78.2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2.47%,观影人次达到1.6亿,同比2019年增长21%。其中,《唐人街探案3》作为国产主流商业电影类型化、工业化、系列化的代表,一上映就显示出了超强的吸金能力,单日票房突破10亿元,截至2月17日,七天假期狂揽35.62亿元,成功领跑春节档。市场的火爆程度也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2月18日,春节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来自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等的众多业界、学界代表与知名影评人,共同参与了聚影汇发起的“《唐人街探案3》暨春节档电影市场”线上专家研讨会,总结春节档电影市场,剖析“唐探”系列化开发经验,以期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春节档电影市场大爆发彰显中国电影新成果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率先指出,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火爆具有社会、文化和电影本体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电影不仅是娱乐的标杆,同时还是政治文化软实力的标杆,春节期间上映的多部影片在内容与质量上经得起观众的检验,在价值与情感上实现了正向的引领,市场火热数据的背后表达了观众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丁亚平对此表示认同,并以 “唐探”系列为例,指出影片用一种自创的电影类型,通过移动式场景的设置(不同国家),融合了其他文化符号,持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显示了中国商业电影 “跨国化”的努力,而在它的背后,是中国电影技术和工业制作水平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电影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指出,春节档影片类型多样,质量在线,集体发力,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电影年货供给侧丰富多样、需求侧各取所需,极大地提振了疫情尚未彻底过去的非常时期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特别是《唐人街探案3》具备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国际视野,使中国电影具备更多国际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唐人街探案3》的成功和唐探系列的成功,其实超越了类型片的范畴,而是中国电影活力的象征,是中国电影人创新的尝试。对于试图建立“唐探宇宙”的“唐探”系列来说,进一步厘清“宇宙观”也至关重要。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沙丹,结合春节档其他几部电影,从亚洲电影的视角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指出,《唐人街探案3》融入了更多的日本影视元素,引入东南亚影人,将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结构与重构,从而形成和延续了亚洲电影意识,已经超越了民族主义,有可能在更大的、全亚洲的范围内取得成功,从而突破地域的限制。内容与市场成功对接助力《唐人街探案3》类型化探索对于《唐人街探案3》赢得数以千万计观众的喜欢,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各位专家与学者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与解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强调,应从电影的本质和创作规律出发,认识和看待《唐人街探案3》这样的现象级电影。他指出,从电影的本质上来说,电影是高科技、技术化的艺术,《唐人街探案3》的背后是国产电影工业化的提升,而春节档多部工业化影片的上映,显示了工业化已经融入中国价值观和文化符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王一川提出了“氛围影片”的概念。他指出,中国电影需要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供给,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唐人街探案3》作为春节档定制的氛围片,具有极强的指向性,既继承了前两部的特点,又融入了更多父女情,正义与邪恶较量等,营造丰富热闹的共情氛围,是氛围片的典范,为同类影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同样认为,《唐人街探案3》是一次创作与市场的成功对接,市场定位非常精准,通过热闹的场景、炫丽的色彩,游戏空间的延展、推理烧脑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对观众感官的强烈冲击,让观众获得比肩好莱坞硬核大片的观赏效果,又一次刷新了观众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国产大片的美誉度,为民族电影产业的发展树立了强大的信心。《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指出,《唐探3》的故事发生地是东京。这里的侦探形象柯南、金田一家喻户晓,很多著名小说也是以悬疑推理取胜,如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唐仁和秦风这次以中国侦探形象走进东京,以本格推理的典型性,和观众一起揭开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和当地的推理文艺很吻合。最精彩的法庭反转,既表现了中国年轻侦探的智慧,也出人意料地让影片站在人类高度审判了真正的原罪——战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陈思成的创作野心,他已不仅仅满足于喜剧加推理的叙事风格,而开始回顾历史,站在人性深处、战争反思上呼唤世界和平,正如结尾用了迈克.杰克逊《heal the world》的歌,拯救地球,治愈人类。并且这种呼唤是站在平等的视角而非像美国好莱坞大片,以强势的我俯视弱势的他国。我认为,中国电影用情节讲故事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物的下沉不够,很多影片人物没有前史,唐探3使人物有了下沉,使影片的思想深度有了合理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则将影片的成功之处归于以导演为核心的创作团队对观众观影心理的洞悉和把握,指出电影观众喜欢把真实性体验,放在电影所营造的虚幻中,而“唐探”系列正式借助对这一心理的把握,不断做出调整、逐渐突破受众范围,从而打造成一部优秀的合家欢电影。品牌打造成果初现国产系列化电影开发需稳步推进“唐探”系列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工业水准与票房成绩上,其系列化开发打造、品牌效应等也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强调,当下国产电影急需两种电影:一种是原型性电影,可以带动一种新类型的持续开发和系列IP的打造,并逐渐成为与好莱坞竞争的主力军;另一种是合家欢式的电影,在商业电影框架内,让一家人坐下来一起观看同一部电影,“唐探”系列基本上这两点都做到了,同时,其主创团队对于商业电影的取向和信誉也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旭光则从系列电影品牌建设的角度给出分析,指出“唐探”系列已经形成的五大品牌效应,具体包括陈思诚的导演品牌、王宝强(唐仁)与刘昊然(秦风)的演员品牌、中国特色贺岁喜剧的类型品牌、“贺岁喜剧+侦探推理”的题材品牌和多方联动的系列品牌,具有极强的工业化生产特征。《人民日报》主任记者刘阳指出,好莱坞最卖座的电影很多都是系列电影,可以与观众形成长期的互动。而“唐探”系列从第二部开始,除在空间上进行延伸之外,还通过侦探排行榜的概念拓展了空间维度,通过横向空间与纵向时空的构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产唐探宇宙,成功经验很值得探讨,其在制片流程和视觉效果上的工业化进步也带动着中国电影制作水准的整体提升。针对于系列电影中所出现曲折与瑕疵,著名影评人,四味毒叔发起人谭飞则比较宽容。他指出,中国系列电影还处于摸索阶段,相比于前两部,再度瞄准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3》,放大了“庙会”属性和喜剧效果,包含了更多元素。这种试图赢得更多观众喜欢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推理部分的减弱和口碑的下滑。对此,我们应该给它一个容错的空间,而不是受舆论环境的影响,一昧的指责和批评。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则对这种批评声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唐探”系列的第二部是一场飞跃,而第三部则是在春节档定位下,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升级,作为一部意在覆盖所有群体的影片,《唐人街探案3》必然很难让每一个观众都满意,同时,当一部影片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其瑕疵也被放大,因此,需要理性看待批评的声音。正如聚影汇创始人,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电影专委会秘书长朱玉卿在总结发言时指出的,《唐人街探案3》较之两部全方位升级,在节奏把控、细节处理,以及观影体验方面都有明显提升,用喜剧的类型、探案的题材和国际语境,成功探索出了本土系列类型影片的成功路径,以其为代表的主流商业类型影片领跑春节档,极大地提振整个行业信心,为电影产业的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思路,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呼吁业界和观众珍惜今年电影产业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鼓励主流商业类型影片探索,为饱受疫情重创的中国电影产业复苏而鼓舞,为中国电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来源:新浪娱乐首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周的分会研讨会“新消费时代下的跨媒体电影营销”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新浪娱乐讯 2020年12月2日下午,作为首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周的分会研讨会“新消费时代下的跨媒体电影营销”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该研讨会由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主办,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伯乐营销联合承办。首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周是由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主办,该基地成立于2004年,是北京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主要在影视艺术与文化、影视政策与产业,以及影视发展与战略等方面进行研究,组织召开首届学术周旨在助力北京影视高地建设发展,广接影视行业科研前沿力量。作为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周的首场研讨会,“新消费时代下的跨媒体电影营销”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影视全产业链上的众多一线行业精英出席,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院长牧晨、毒眸主编吴燕雨、华谊兄弟电影副总经理杨磊、四四得八创始人杨艺、电影《我在时间的尽头等你》制片人李静、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伯、电影测评及观众调研平台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到场参与研讨。各位嘉宾结合其行业经验和对本领域的深入思考,从电影营销思维、媒介、渠道、工具等诸多方面,探讨了新消费时代下,电影营销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昱华致辞,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副主任翁旸主持。新消费时代下的电影营销变革悄然而至当前,我国正处在文化消费变革的关键时期,消费领域出现了提质扩容、方式创新、市场重塑等新变化。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翁旸在研讨会开场时指出,随着近年来电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数据、云计算、AI、5G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电影营销发生了的颠覆性变革。营销内容的分发和传输从早期的单向输出模式迭代为全方位、立体化、交互式的新型营销模式。前沿性技术驱动的媒介融合成为营销模式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去中心化的媒介平台中,消费者逐步成为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主力,为电影营销赋予了更多新可能。伯乐营销创始人、电影制片人张文伯,多年来致力于电影市场营销的研究与实践,曾为《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夺冠》等近百部影片的营销服务,见证了电影营销的发展与迭代,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针对当下短视频营销业务的兴起,张文伯分别从新消费时代和跨媒体营销两个方面,解读了内容和渠道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媒介、媒体、渠道,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如今短视频在电影营销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传统媒体也依然发挥着重要价值,帮我们定位守正、正本清源。媒介形态的演化将会持续下去,现在不是终点。只有关注用户和渠道的变化,时刻保持对这种变化的敏锐嗅觉,才有可能把电影营销做好。“新消费时代下的跨媒体电影营销”研讨会现场中国电影营销已进入内容为王、用户驱动的新时代制片人李静在影视行业深耕细作十余年,代表作有《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绝世高手》《九层妖塔》等。她以一线制片人和创作者的角度剖析了近十年来电影营销的迭代。认为电影营销话语权已从权威精英转向了普通用户,在电影的制作阶段就应该更多的关注用户的直接诉求和喜好。李静认为《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今年的七夕档期取得了5.05亿的优异票房,与制片方联合灯塔研究院做的两次观众试映调研有一定的关系。粗剪阶段和最终完成阶段的观众试映反馈使得电影营销更加有的放矢。电影测评及观众调研平台聚影汇创始人、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总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认为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电影已经进入用户驱动为主的新业态。“内容为王、宣发合一、互动为主”成为共识。他强调以前做电影,大家都很注重口碑,而现在口碑很难形成引导之势。新电影一旦公映,全世界的观众都知道这个电影好不好看,这个时代的媒体路径由“从传播到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从传播到传播”,每一个人都是传播体。以前的传播效应像“机关枪”,现在则像“原子弹”。在此背景下,我们对电影营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影片为基础,以观众为导向,创意优先,互动为主,以提升观众转化率。作为分管营销业务的片方代表,华谊兄弟电影副总经理杨磊,从片方和市场的角度,以《八佰》为例,阐释了电影营销行为上的转变。 他认为电影营销不只是营销,把媒体、观众、宣传、发行、影院结合在一起才是营销。近几年片方、观众、作品都有变化,宣发方案的改变也非常大。“以《八佰》为例,我在2016年开始接触项目做营销方案,一直到上映前,一共做了三四十版。从一开始,一味的重视开发布会和较少的考虑观众,到最后充分考虑观众,而不是单一的输出,做了非常大的改变,以至于《八佰》最终上映只开了三场发布会。一方面我们关心数据,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回到电影本体,数据只是为我们服务,我们必须从电影本体出发,以人为本的去做营销才是真正的营销。”而观众真正想看什么样的电影,杨磊也给出了他的关键词,一个是“与我有关”,一个是“感同身受”,而今年夏天的两部票房佳作《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和《八佰》恰巧是这两类电影的成功写照。“新消费时代下的跨媒体电影营销”研讨会现场跨媒体全方位的电影精准营销赋能电影产业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作为一个兼具票务与宣发业务的互联网平台,院长牧晨拥有十余年市场研究行业经验、五年电影内容评估及宣发策略数据咨询经验,深度服务电影项目超过150部。他从品牌系列营销和消费者决策行为两方面,分享了对当前跨媒体营销的看法。此外,他以《八佰》和《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视频平台的营销为案例,分析了针对两部不同的影片所采取的营销破圈和打通观众群体两种营销范式的差别,并从数据角度解读了电影营销是如何影响观影人群的想看、购票、打分等行为模式,以及分享了直播售票等新兴宣传方式的价值。四四得八创始人杨艺作为作为短视频平台营销业务的代表,她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从运营和宣传的视角探讨了以算法驱动的短视频平台,是如何有效的将电影营销内容触达目标人群的。她认为短视频对电影营销的重要性在于如何找到各个平台上最恰当的语境。深耕营销平台,找到当下年轻人的语境、研究数据背后的温度,让大家对优质内容产生忠诚度与黏性,不仅是电影营销的研究痛点也是平台运营值得深思熟虑的关键所在。《毒眸》,作为国内文化产业领域较为资深和权威的自媒体,其主编吴燕雨,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剖析了电影营销产业链各个参与方的业态及思考。她以分众、精准、转化为关键词,将营销行业分为营销、渠道、用户三个维度,并以《风犬少年的天空》和《金刚川》、《姜子牙》为案例分析了电影营销的转变。她认为今年的电影市场处在一个非常大的拐点上,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更应该思考营销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应该还是TO C的逻辑,因为在整个D2C当中,跟用户最近的还是营销环节,要回归初心,用内容调动大家的兴趣,从而转化到想看,再从想看转化到购票,这是全方位都要去升级的过程。在之后的专家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又从自己的工作实践出发,站在制作、技术、市场等视角全景式地探讨了当下中国电影在技术革新的影响下将要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从观众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大数据在电影精准营销方面的普及和应用、全媒体时代电影的口碑管理等方面共同探讨文化新消费时代的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影营销迭代。本次研讨会将助力后疫情时代中国影视产业的复工复产,促进中国影视学术研究的繁荣,并进一步加强北京影视艺术与文化服务的建设,也将吸引更多业内人士及青年学生深入了解营销对于电影产业的价值,并在科学研究、决策服务、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等方面为电影教学提供科研服务和成果支持。
我国传媒艺术类院校很多,但最著名的四个,分别是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今天,我们来介绍最为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BFA),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北影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6年最终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建校60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2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北京电影学院占地主校区达105亩;怀柔校区占地面积667亩,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其他学生3000人左右。开办19个本科专业。校园平面图动画楼逸夫楼和国际交流中心主教学楼餐厅和宿舍主教楼和咖啡厅青年电影制片厂动画楼和运动场图书馆食堂库房校园一角咖啡厅校史墙知名校友王俊凯知名校友陈宝国知名校友严顺开知名校友雷恪生知名校友巩俐校园雕塑——摄像机校园雕塑——少女运动会看看,什么叫美女如云毕业典礼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管若寒)11月13日,儿童影视教育暨儿童电影调研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主办,中影集团儿童影视作品研发中心承办,人民网人民体育协办。本次研讨会是“中华少年强·体育影视新时代工程”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现场多位来自全国的高校代表、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代表、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代表、影视行业协会代表,以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专家们结合中影集团儿童影视作品研发中心“中国儿童电影受众”调研的初步成果以及“体教融合”政策热点,围绕如何更好地结合社会各界力量,在各地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儿童影视教育课程这一主题上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影股份董事长焦宏奋发言中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影股份董事长焦宏奋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描绘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现在的青少年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中宣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儿童影视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中影集团作为电影国企,承担着创作发行优秀儿童电影、服务儿童影视教育的社会责任,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作儿童影视精品,做好儿童影视教育,服务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吴涛发言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吴涛表示,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影视等文艺作品是非常好的途径。中央文明办三局作为指导、协调、督促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职能部门,将大力支持有助于儿童电影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电影创作,大力支持中影集团、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整合教育、影视等社会各界优势资源,以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为原型,开启一年一部新时代好少年系列电影创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电影精品,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陈东升发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陈东升指出,按照十九大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更好地开发儿童电影在新时代的育人功能,遵循教育和艺术规律,追求“寓教于乐”效果,拓展润物无声境界。期待涌现更多注重内容导向、师生感受、更有吸引力的优秀影片。教育部门将全面支持发展儿童电影事业,学校做好对接,教师用好资源,逐步形成推动儿童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助力宣传文化部门和单位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黄军发言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黄军介绍了“中国儿童电影受众调研”项目,儿童电影重要的是美育教育和心智培养,建议将目前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管理纳入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和美育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国产儿童影视创作和教育服务。特别是在“体教融合”时代,“中国儿童电影受众调研”还将重点加入儿童体育影视方面的调研。与会专家积极献计献策,对儿童电影的独特作用与意义、儿童电影与教育、观众对儿童电影的需求与期待、“体教融合”影视创作及调研问卷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吴艳红发言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吴艳红从心理学角度充分肯定了儿童电影在儿童的认知、个性和情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议在儿童电影创作中应更加注重教育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建议,以儿童为本来拍摄电影,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把电影的创作、评价跟儿童心理研究结合起来,做一个中国儿童电影观影评价体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理论与影视教研室主任龚金平发言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理论与影视教研室主任龚金平建议,电影创作应将儿童趣味与成人寓言相结合,能够达到“老少皆宜”的目标。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田俊、史家小学影视教育老师张立新、前进小学校长王立平、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校长刘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课程德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刘嘉秋、上海市延河中心校长朱俊、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兴春、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戴丽群、广西防城港市教育局何畅等校园影视教育的一线教科研人员和专家均强调儿童电影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孩子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儿童影视教育要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建立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才能使电影育人得到制度保证;儿童体育影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呼吁建立公益儿童电影片库,开发成体系的课件,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把观影和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相结合;影视创作应遵循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变化,才能创作出满足儿童精神需求的优秀影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发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提出,儿童影视教育首先是事业,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内应该有所作为,建议围绕儿童的成长过程开展政府与社会的多元合作,应将国产优秀儿童电影创作提到文化强国的高度来认识,作为科研项目开展全社会的协同攻关。人民网人民体育事业部总监彭元发言人民网人民体育事业部总监彭元指出体育影视是走进青少年心灵的最佳路径,也是“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党媒的综合价值与独特优势将对青少年影视教育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央和国家多个有关部门共同指导下,人民网人民体育与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联合发起 “中华少年强·体育影视新时代工程”,打造国家青少年体育影视创作公共服务平台,将更好地支持青少年影视教育。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秘书长周长祜发言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秘书长周长祜表示,影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德育和美育,影视教育政策在多个省市落地执行情况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室副主任李镇发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室副主任李镇指出,儿童电影除了主流价值观教育和审美教育之外,还应注重两个重要功能:快乐教育和情感教育,优秀的儿童电影特别是儿童体育电影,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强大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江西萍乡教育局局长李奭萍介绍了影视教育进校园在萍乡的试点情况和经验。北京 “高参小”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甘北林介绍了高校及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及美育的成功经验。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教育局副局长郑通介绍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情况,还将自主设计并回收的七千余份纸质问卷带来现场,为后续的调研分析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浙江红燕影视公司朱晓杰分享了推进儿童电影进校园过程中的经验。中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毛羽发言最后,中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毛羽表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作为最大的电影国有企业,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作为专业的儿童电影制片厂,将成为儿童电影与教育领域沟通的桥梁,推进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繁荣发展,满足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介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影集团儿童影视作品研发中心将充分整合本次研讨会成果,为接下来推行覆盖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大规模问卷调研夯实理论基础。在“中华少年强·体育影视新时代工程”的支持下,通过计划投放的数十万份以上问卷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全国儿童观影的基本情况,之后将组织专家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撰写全面性和专业性兼备的儿童电影受众研究报告,助力中国影视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影视精品,推动儿童影视教育服务的阳光普照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心灵成长。(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今日上午,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履新北京电影学院,任职副书记、副校长并主持工作。胡智锋,1965年生于山东莱州,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任教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游学哈佛。1988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系副主任、系总支副书记、电视学院总支副书记兼系副主任、《现代传播》主编、总编、文科科研处处长、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影视美学、影视文化、传媒艺术、电视传播艺术、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研究。据悉,去年11月15日,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十二届市委第八轮巡视对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多个市管高校党委开展巡视。今年5月22日,北京纪检监察网通报了市委巡视组对北京电影学院等12所市属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通报显示,12所市属高校党委主要存在管党治党存在薄弱环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到位;推动教育改革不够有力;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意识不强等问题。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有关方面处理。通报指出: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办学治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巡视组发现和干部群众反映的北京电影学院主要问题有:对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在办学定位、继承创新和发展方向等问题上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判断;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够严谨,办学治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到位。巡视指出:如今,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电影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电影行业尤其是电影教育与人才输出阶段,依然会存在专业院校毕业生路子窄,非专业选手综合能力强,更有优势的现象。此外,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的北京电影学院在此次巡视中暴露出的问题,反应出电影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7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2012年,参与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申报成功北京市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国电影高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能够进行正规的商业电影生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据不完全统计,青年电影制片厂创作或参与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国内外电影奖项77个。其中,《邻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选1999年新中国电影五十年优秀影片五十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冲天飞豹》、《秋菊打官司》、《劲舞苍穹》、《大沙暴》、《台湾往事》和《婼玛的十七岁》等获得多项“华表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创作的影片,多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奖项和国内影视奖项。据悉,2017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干部任免,张会军不再担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职务。此前,北京电影学院院长一职一直空缺。
3月16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公布本届“天坛奖” 国际评委会成员,介绍“北京展映”筹备情况,发布第八届电影节官方海报,通报了电影市场筹备情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任谦,北京电视台总编辑、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珏,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巡视员、组委会副秘书长卞建国,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组委会副秘书长张小光出席发布会。“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公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任谦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一直秉承“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电影节“共享资源 共赢未来”的主旨。今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延续以往“天坛奖”评奖的定位和目标,邀请名家大师担任评委,以国际的视野、规范的程序、专业的水准,延续“天坛奖”在业内已经形成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把评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分表达中国电影与全球电影交流对话、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电影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北京国际电影节将努力把“天坛奖”评出水平,进一步增强“天坛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电影节组委会本着“首善一流、体现国际视野、彰显人文情怀”的宗旨,在经过综合考虑比较世界各国知名电影人的专业水准、美誉度、艺术成就等方面后,最终邀请并确定了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共计7人,其中评委会主席1人,评委6人。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是享誉世界影坛的优秀电影人。六位评委分别为:美国电影导演、编剧罗伯科恩、中国男演员段奕宏、波兰作曲家、制作人詹恩凯兹梅利克、罗马尼亚电影导演卡林皮特内策尔、瑞典电影导演、编剧鲁本奥斯特伦德以及中国女演员舒淇。北京展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组委会副秘书长张小光经过近几年的品牌打造,“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不再仅仅是“北京展映”单元的宣传口号,更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影迷每年的热切期待。为了打造这场绚丽的“光影盛宴”,组委会办公室在策展、邀片、排片、宣传推广等方面精心筹备,采用定向邀约和片方自主报名的方式精选出近500部作品,组成十八个展映单元。于4月6日起,在北京的32家商业影院、艺术影院和高校影院进行为期17天的集中展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重要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讲话中强调,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四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前电影市场的繁荣无疑是改革开放的文化硕果。为此,今年的北影节特别策划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影特展”,对这些年来的中国电影进行一次深刻的梳理和挖掘。本次特展包含下列四个部分:“焦点影人:张艺谋”、“中影辉煌四十年”、“北京城事”和“艺术探索”。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维度带领观众重新审视中国电影里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成就与文化魅力。这其中,众多影片经过了数字化的最新修复,将以崭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如 “艺术探索”里的《盗马贼》就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批4K修复的作品。除电影放映外,本届电影节也将邀请影片主创和专家学者走到银幕前与观众见面交流。今年“北京展映”的另一个重要特展——“女性力量”则聚焦了当下世界电影行业最具讨论热度的性别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女性创作者和女性题材电影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瞩目。“女性力量”专题同样包含四块主要内容,分别是“中国女性光影40年”,“华人女性导演群像”、“外国女性电影精粹”及“致敬大师”单元。当中既有《人·鬼·情》、《青春祭》、《红衣少女》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女性电影,也有对法国影星让娜·莫罗、导演阿涅斯·瓦尔达等杰出女性影人的致敬,还有对当下华人女导演作品和海外优秀女性题材新作的集中展示。在特展单元以外,北影节每年的“焦点影人”单元也尤其受到影迷的关注和追捧。今年,电影节既有大家期待已久的评委会主席王家卫导演的专题放映,同时还将为几位不同时期杰出的中外电影人徐枫、韦斯·安德森、佩德罗·阿莫多瓦进行特别策划。2018年恰逢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诞辰百年,本届北影节也将放映他最具代表性的14部经典作品。展映活动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本届电影节还汇聚了这一年来在各个国际电影节中斩获大奖、备受好评的众多佳作,并重点设置了捷克、加拿大、日本、波兰等国别单元。这些放映不仅让北京观众一饱眼福,更能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今年“北京展映”的单元设置继续了电影策展的多元化视角。“中国故事”、“华语力量”、“午夜场”、“系列饕餮”、“修复经典”、“纪录单元”、“舞台影像”等版块包含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相信以这样的方式能让更多不同年龄段、拥有不同电影喜好的人们参与到北影节中来,一起感受电影艺术的无尽魅力。经历半年多的准备,组委会与承办方中国电影资料馆也充分汲取参考了往年的办展经验,在单元设置、策展邀片、排片宣传、观影服务等各环节都进行了完善。组委会将深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开拓视野,积极进取,力争以细致周到的工作,让电影人满意、让参展方满意、让广大观众满意,推动北京国际电影节更快更好的发展。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公布第一批片单: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再攀高峰》发布北京电视台总编辑、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珏北京国际电影节已成功举办七届,吸引了万余名中外嘉宾、数百万人次群众共同参与,为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增进中外电影交流、交易搭建了平台。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最直接的对外展现,电影节海报历来是重要的宣传方式。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自2017年10月3日到2017年11月30日,向全社会征集了作品903幅,定向邀约69幅,共计972幅,海报评审委员会最终选定了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再攀高峰》《再攀高峰》是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海报主题。端立画面正中的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奖杯形象,凸显“天坛奖”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重要性和权威性;画面下方的8级台阶象征着北京国际电影节从第一届到第八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画面背景中的紫禁城中轴线延伸至北京的地平线,开阔的视野象征着北京国际电影节包容开放的氛围和“大师、大众、大市场”的风格特色;天与地在地平线融为一体,象征着“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核心价值理念。海报整体以红蓝色调为主,红色象征喜庆与活力,蓝色代表希望与未来,整体构图端庄,体现进取气魄与包容风范。天空晨光绚丽、朝霞泛金,象征着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电影产业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美好未来,是对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电影作出的美好展望和期许,寓意北京国际电影节不断发展,中国电影再攀高峰。同时,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的征集工作现在开启。欢迎所有关注、喜爱电影的朋友,把您的智慧和热情投入到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的设计上。电影市场五大版块筹备进展顺利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巡视员、组委会副秘书长卞建国两会期间,电影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大家关注的话题。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了559.11亿,比2016增长了13.45%,如今的中国电影产业,可以说是备受关注并且成绩喜人。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作为电影节的核心版块之一,一直在不断完善电影要素交易平台和项目创投交易平台的建设,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将于4月18日至4月2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本届电影市场分为招商展会、项目创投、行业对话、特约活动、签约仪式五大版块。一、招商展会本届电影市场的招商展会,覆盖电影全产业链,有针对性地邀约国内外重点展商进行集中推介、展示,以促成电影拍摄、版权、合拍等全面交流合作。前期准备中,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重新进行了展位规划,扩大了展区面积, 满足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展览展示的需求。展位的规划主要分为标准展位、特装展位和联合展位。其中,标准展位105个,特装展位12个,联合展位4个,满足不同展商的个性化展示需求。招展一经推出,各家公司和多个国家的联合展团争先报名。截至目前,本届电影市场招商展会在线注册的企业机构已达到200家,数量远超预期。从参与国家来看,本届电影市场在往届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际渠道,已经确定参展的国际展商分别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乌克兰、以色列、蒙古等国家,北京国际电影节参展商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二、项目创投项目创投一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孵化项目、扶持人才的重要平台。本届项目创投仍将甄选优秀电影项目与电影产业链要素进行充分对接,最终孵化出具有艺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优秀电影作品。本次项目创投征集自2017年12月1日正式启动,到3月4日报名通道关闭,累计接收项目722个,申报项目数量再创新高。另外,本届征集项目中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海外华语电影项目报名,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创投平台的国际影响力愈发凸显。三、 行业对话与特约活动作为电影市场最具前瞻性的交流平台,行业对话结合每年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关注热点话题,探讨前沿趋势,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分享新知的平台,成为电影产业“风向标”。特约活动旨在于整合产业资源,提供涵盖项目路演、企业发布、沙龙活动在内的多元化活动方案,充分满足国内外电影机构和公司对自身品牌建设、业务及项目宣传的需求。截至目前,共有29家企业和机构报名参与电影市场特约活动,现已确定活动31场。话题内容涵盖项目发布、电影视觉特效等多个方面。四、签约仪式签约仪式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的特色环节,旨在为电影市场上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及机构提供一个集中发布、展示的平台。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影视产业倍受关注的精品项目签约发布平台。今年的签约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征集中,截至目前共收到电影市场参展企业提供项目多个,覆盖电影项目、电影基金、影视基地建设等全产业链。综上所述就是截至目前电影市场各个环节筹备进程的具体情况。组委会将继续推进电影市场的各项工作,促进各版块活动中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交流合作。为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提供良机,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窗口。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享资源共赢未来
第九届 中国电影史年会(2020)征 稿 通 知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电影史年会”正式开始征集稿件。本届年会的主题为“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解放思想、探索艺术、振兴文化”。为保证学术水准,凡受邀参加者,必须提交正式学术论文,且论文应为在本论坛首次发表,字数在10000-15000字(含注释)。论坛组委会将聘请专家评审组进行匿名论文评审。论文符合规范且通过评审者,将会收到正式参会通知。本论坛鼓励有志于电影史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将在邀请比例、论坛发言、论文结集出版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依照以往年会的惯例,本次年会仍将设置主论坛、分组讨论、互动点评、珍贵影片学术放映等环节。我们荣幸地邀您参加此次年度学术盛会并发表鸿文,嘉惠学林。年会筹备时间安排如下:2020年6月25日前为报名阶段,有意参加者可将个人信息及选题填入论坛回执(本函附件2),发至本论坛专用信箱cfhac2020@126.com2020年8月20日前,请阁下将论文全文(10000-15000字,含注释)发至论坛专用信箱。论文的格式须按照拟定的相关学术论文规范(参见附件1)。2020年9月10日左右,论文经过专家组审定通过后,将发送正式邀请函。为配合疫情防控,本届年会的具体召开日期还未最后确定。关于会议的更多细节,我们将在正式邀请函中与您及时沟通。会务组联系方式如下: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室 ;邮编:100082 ;联系电话:8610-82296081;E_mail:cfhac2020@126.com联系人:彭 琨(18511085956) 张 伟(13051813755)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第九届中国电影史年会(2020)”组委会2020年5月附件1:论文要求一、论文内容涉及1980年代中国电影。例如:80年代“学院派”电影研究80年代电影史料研究80年代电影理论研究80年代艺术电影研究80年代电影口述历史研究80年代戏曲电影研究80年代电影教育体系研究80年代港台电影研究80年动画电影研究80年代电影机构研究80年代类型片研究80年代电影技术研究80年代电影导演或明星研究8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研究80年代中国纪录片研究8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研究80年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80年代的地方电影史 等等。二、论文字数在10000-15000字之间(含注释字数);三、论文正文前需有内容提要、关键词;四、论文注释符号应在句号后,采用页脚标注;五、论文请用Microsoftoffice-Word2003以下版本,A4纸幅面,中文正文小4号宋体字,注释小5号宋体字;英文选用正文14号,注释10.5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附件2:回执有关主题为“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解放思想、探索艺术、振兴文化”的第九届中国电影史年会相关资料收悉,本人决定参加会议,并准备发言。现确认发言题目及联系方式,请查收。请将回执发至:cfhac2020@126.com2020年 月 日
4月15日,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何与何为——艺术电影论坛”上,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发布了“2019主题系列”放映计划和全国艺联&淘票票“艺术电影用户社区”建设计划,包括《罗马》《监护风云》《卡拉斯:为爱而声》《撞死了一只羊》《柔情史》在内的10部中外艺术佳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全国艺联加盟影院陆续呈现。国家电影局副巡视员陆亮出席论坛,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国际电影节一直高度重视艺术电影的传播和推广,努力为艺术电影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去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增设了艺术电影推广论坛,今年,艺术电影论坛首次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重点打造的六大主论坛之一,重要性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陈名杰在致辞中充分表达了对举办艺术电影论坛的肯定与期望,并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三点思考:如何把握好艺术电影的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怎么处理好政府,或者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如何把握好创新、创业、创造三者的关系。具体来说,乐于参观艺术展的人群或许和我们艺术电影的观影人群高度重合,可以尝试与博物馆联手推广艺术电影,让艺术电影叫好又叫座;此外,政府希望能为艺术电影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也希望今天的艺术电影论坛能把业内希望政府做的一些事情具体提一提;艺术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创造,艺术电影的创作者如何与创业的人群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希望今天的论坛能提供好的启发与建议。论坛上,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艺联负责人孙向辉和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优酷电影总经理李捷分别做了主题发布。据孙向辉介绍,全国艺联今后将以主题系列的形式发布影片上映计划,“2019主题系列”由“雕刻时光”“艺术人生”“新锐巨浪”三个系列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展组成。主题式放映有别于商业院线一部一部影片单独放映的模式,影片之间将通过不同的相关性有机呼应,逐步形成观众稳定的观影习惯和对全国艺联的品牌认知。“雕刻时光”系列放映计划“艺术人生”系列放映计划“新锐巨浪”系列放映计划据李捷介绍,在全国艺联&淘票票“艺术电影用户社区”的建设计划中,“淘票票将通过产品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国艺联和艺术电影的内容,辐射更多用户,培养核心观影人群,最终完成艺术电影用户社区的建立。全国艺联会员将拥有新片抢先看、独家物料发布等相应福利。”法国影片《监护风云》的导演泽维尔·勒格朗、美国电影制片人雅明·奥布莱恩、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副主席希德·甘尼斯分别做了主题演讲。泽维尔·勒格朗分享了法国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对于作者电影,法国电影行业会有一部分资金专门资助青年的电影家。雅明·奥布莱恩分享了美国独立电影的制片经验,找到合适的观众对于独立电影的成功来说十分重要。希德·甘尼斯介绍了美国奥斯卡奖选片及推广策略,并表示期待奥斯卡选片委员会能有中国影人加入。中国导演万玛才旦、杨超、陆庆屹和杨明明围绕“乡愁四‘艺’:中国艺术电影与本土化表达”主题进行了第一组的分组对谈。万玛才旦导演所表达的电影信仰与情怀,杨超导演强调的“带有强大的信心生活在镜头面前”的表演方式,陆庆屹导演所谈到的影片中蕴含的“诗意”,杨明明导演所谈到的表达自己情感的独特方式,都对中国艺术电影寻得正确创作方向有所启迪。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副总经理黄群飞、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讲武生、路画影视创始人/CEO蔡公明、合瑞影业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及糖果世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祺、卓然影业董事长/CEO张进和中国电影资料馆收集整理部主任、电影节展映项目负责人、全国艺联总协调人林思玮围绕“‘艺’海风云:艺术电影发行放映模式探索”主题进行了第二组的分组对谈。讲武生、蔡公明和张进等把他们成功主持《流浪地球》《小偷家族》《白蛇传》等宣推工作所得到的最新、最成功的市场经验与大家分享,为中国艺术电影的市场发行和文化普及出谋划策。本次艺术电影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国艺术电影市场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明确了未来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道路,开阔了艺术电影发展的视野。通过本次艺术电影论坛,专家们都认为艺术电影应当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丰富电影市场多样化的重要内容,与会者也都对中国艺术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为何与何为”,艺术电影发展任重而道远,前途璀璨。
新华社照片,西安,2019年8月29日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开馆 8月29日,参观者在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参观不同时代的电影放映机。当日,陕西省西安市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该中心由电影老爷车博物馆、电影胶片收藏库、世界电影放映机收藏博物馆、西影厂史馆等功能区组成,是一座展现电影历史与电影艺术、胶片电影工业发展史、西影电影艺术成就的电影艺术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新华社照片,西安,2019年8月29日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开馆 8月29日,参观者在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参观展出的老式幻灯机。当日,陕西省西安市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该中心由电影老爷车博物馆、电影胶片收藏库、世界电影放映机收藏博物馆、西影厂史馆等功能区组成,是一座展现电影历史与电影艺术、胶片电影工业发展史、西影电影艺术成就的电影艺术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