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文学博士介绍了5本书,3本语文老师没看过,儿子只看过1本藏飞

北大文学博士介绍了5本书,3本语文老师没看过,儿子只看过1本

高中同学姓张,因为长相比较成熟,同学们都叫他老张。他是班上的学霸,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作文写得非常好,经常在报纸和网络上发表,在学校很有名气。他比较喜欢文学,成为一名作家是他的梦想。他如愿以偿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一路本科、硕士、博士很顺利。博士毕业后在上海一所私立学校教语文,收入不菲。放假了,同学一起聚会。我就问他,你是大文学家,给孩子们推荐几本书呗?他说,你还真是问对人了。他推荐了4本书,这4本书也是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过的,是不同类别的,学生们都抢着看。他还给出了推荐理由和他和孩子的阅读感受。我将他推荐的4本书发到班级群里,家长们都觉得孩子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如果你的孩子是上小学或者中学,这4本书一定不要错过,认真监督孩子看完。第一本书是《昆虫记》作者:法布尔推荐理由:该书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靡全球。法布尔自幼家境平寒,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凭着自己对“科学真理的热情”走上了科学之路。他一生涉猎广泛,被誉为“现代昆虫学之父”,在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等领域也是硕果累累。精彩片段:夜间,有很多蟋蟀在园子里歌唱,每一簇红花怒放的岩蔷薇上,每一束薰衣草上,都有自己的演唱者。那些郁郁葱葱的野草莓变成了一个个乐队,这些可爱的蟋蟀们在灌木丛中以清脆动人的声音互相交流。更确切的说,每一个歌手对别人唱的曲调旋律并不关心,只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欢乐。阅读感受:在《昆虫记》中,作者用充满爱与诗意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螳螂外表看起来很虔诚,但是心情非常凶猛,它有像镰刀一样的捕捉足,常对过路的昆虫发出致命的一击;人们都说蝉懒家伙,实际上它很勤快,自食其力,反而是蚂蚁常来抢它的食物;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发着亮光,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殊不知他却有着相当高超,也相当残忍的猎食方法;蜘蛛和昨蜂类都!是天生高明的建筑学家,它们运用几何学,一个把网织的对称而结实,一个把巢建的稳固而精致;还有快乐的歌唱家蟋蟀、为爱而生的大孔雀蝶、笨拙可笑的松毛虫……第二本书是《戒了吧,拖延症》书的作者:王奕鑫推荐理由:今年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戒了吧,拖延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人做事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干一会就想玩一会,久而久之,就患上了拖延症。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的名词很好地形容了这种心态—最后通碟效应。简单来说,这种效应指的是对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去完成。拖延症是阻碍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大杀手。精彩片段:一个成功的人,不能没有接受挑战困难与未来的勇气。完全可以说,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是成功者的灵魂,人生的每一步发展,就是在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中寻找机遇,进而实现成功的。可以说,成功总属于那些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先锋和行动者,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勇于接受挑战的斗士,是面对困难挺身而出、从不退缩的勇士。意大利首屈一指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是菲亚特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年利润占据了菲亚特公司的2/3,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谁也不会料到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在1979年以前的十年里,竟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由于它连年亏损,无法进行再投资,被迫将13%的股票卖给了对外银行。面对这种困境,菲亚特集团老板艾格龙尼是卖掉剩余股票,彻底将这个目前亏损的公司转手出让,还是接受挑战,对菲亚特汽车公司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改革?而面对目前的情况,想让企业起死回生,这在别人的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使再有回天之力,未来也不过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艾格龙尼没有就此罢休,具有闯强的魄力与胆识使他义无反顾地接受挑战。他一方面继续积极管理着菲亚特集团,一方面在努力寻求摆脱困境的方法。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艾格龙尼想到了一位朋友维托雷.吉德拉,他是一位极具才华与能力的人。但艾格龙尼也没有把握,吉德拉是否愿意接受他的邀请,面对着菲亚特汽车公司目前的窘境,是否有勇气接受无法预知未来的挑战。吉德拉上任后,没有让艾格龙尼失望,他面对着眼前濒临倒闭、一团乱麻无法正常运转的公司,果然出手不凡,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比如,注重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改组管理机构;加强了新车开发,还冒着风险,重新设立了首席工程师一职,并授予广泛的权利。在吉德拉的改革下,菲亚特汽车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到1984年终于使新车销售达到了100万辆,跃居欧洲第一,吉德拉本人也由于经营有方而闻名,被人们称之为欧洲汽车市场的一代“霸主”!阅读感受:拖延症是可怕的,试想一下,如果医生喜欢办事拖延,那么有可能病人会因此而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如果工人进行拖延,有可能会耽误后面的工作;如果学生进行拖延,有可能会在深夜还没有完成作业……拖延症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一头尖牙利齿的怪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坏习惯,学会如何的去提高效率,利用时间,那才是我们生活的最高秘诀。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对时间的感知是错误的,他们总觉得时间是无穷无尽的,今天过去了,还有明天;明天过去了,还有后天……却没有意识到“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可是古人都明白的道理。如果你是一个拖延症患者,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应当慢慢矫正自己的拖延症,让效率和自信回归,这样你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第三本书是:《丛林历险记》书的作者是:[英]拉迪亚德·吉卜林著推荐理由:狼孩毛可利由母狼喂养大,棕熊巴鲁教给他“丛林法则”和各种鸟兽的“要语”,黑豹巴格伊拉传授他捕猎技能和生活经验。在丛林中长大的毛可利,经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冒险和考验:他遭受过猴子们的绑架;与丛林居民一起经受了百年未有的干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驱赶水牛大军,踩死了邪恶的老虎希尔汗;他指挥大象捣毁了一座作恶多端的人拥有的村庄;他目睹了人为财死的经过;他凭借自己的智慧挽救了狼群,消灭了凶残的野狗……精彩句段:《丛林夜曲》蝙蝠蔓恩把夜晚放走,鸢鹰兰恩把它带回家中。牛群关进茅屋牛棚,直到天明我们都玩得轻松。这是耀武扬威的时间,这是锋牙利爪的表演。噢,听那呼唤声声!祝所有遵守丛林法则的,狩猎大获全胜那是在西澳尼山区,一个十分暖和的夜晚。狼爸白天睡了一整天,醒来时已经是傍晚七点了。他自己挠了挠痒痒,打了个呵欠,将爪子挨着个地伸展开来,好祛除爪子尖上还残存着的睡意。狼妈还躺着,她那灰色的大鼻头深埋在她四只呜呜叫着撤欢儿打滚的小崽子身上嗅来嗅去。月光从洞口直射进他们一家居住的山洞。“又该去打食儿了。”狼爸说着正要跳下山去,忽然一只拖着蓬松的大尾巴的小个子身影挡在洞门口。小个子喊道,“噢,狼大王,祝你们好运,祝你们出身高贵的孩子们长一口结实而又洁白的牙齿,愿他们永远也别忘记这世上挨饿的兽民。”这是豺狗塔巴奇,专捡残羹乘版的塔巴奇。全印度的狼都挺瞧不上塔巴奇的。因为他好到处惹是生非,搬弄口舌。但是他们也都怕他,因为塔巴奇会动不动就发起疯来。而且他一犯疯病的时候就全不记得他曾经是多么害怕别人。他会在森林里横冲直撞,见谁咬谁。每逢小个子塔巴奇犯疯病的时候,连老虎也会飞奔着躲藏起来,发疯这种最不体面的事是会让一只野兽非常害怕的。“那就进来看看吧,”狼爸板着脸说道,“不过这儿可没什么东西可吃”阅读感受: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危险,都要勇敢去面对,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要靠智慧去化解。流眼泪,哇哇大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吉卜林的丛林故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严格按照“丛林法规”生活的动物世界也会对我们有所启迪:目前的世界,环境污染,森林滥伐,公害无穷,在这种情况下,毛葛利故事译本的出现无疑是一服绝好的清凉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保卫地球而加油吧。第四本书是:《三体3·死神永生》书的作者是:刘慈新推荐理由:这本书分为六部分为我们讲述了《三体》这个命运故事的结局。《三体》为“中国科幻基石丛书”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且对人类充满愤恨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三体》三部曲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曾获得美国科幻奇幻协会“星云奖”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精彩分享:太阳亮起来,它亮得很慢,最初只能显示自己的圆盘形状,然后才用阳光揭开这个世界的面纱,像一首乐曲,从几乎听不见的音调渐渐流淌开来。太阳的周围出现一圈蓝色,慢慢扩展开来形成一片蓝天。在蓝色天空下,一片田园渐渐显形,或者说这只是田园的一角,有一片未播种的土地,土壤是黑色的。在土地旁有几幢精致的白色房子,还有几棵树,这树是唯一能带来异域色彩的东西,树的叶子阔大,形状奇异。在渐渐亮起来的太阳下,这片幽静的田园像对他们张开的怀抱。阅读感受:这部小说不仅表达了一系列思想,同时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没有明确的“主角”,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有血有肉而不空洞。这些个体在危机中的挣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影射出一个宏大又不失细节的整体。人类,对于宇宙来说是如此的渺小!没有人知道我们将会经历什么?一个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人性的力量是伟大的,这也使得整个人类文明拥有凝聚起来的强大力量。世界,对于社会与个体来说都意味着弱肉强食,但只要我们敢于抗争,便绝不会失去希望。只要有爱,“灿烂的阳光也能照进黑暗森林!”第5本书是《寻找阿加莎》书的作者是:【美国】埃米·廷伯莱克 著, 周玉军 译推荐理由:《寻找阿加莎》这部书的作者是在历史小说的类型文学传统基础上,加上了悬疑谜样的氛围。锻造出了 一个极具刺激和张力的冒险故事。她无缝地结合了1871年发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两个重大事件。书中的小主人公乔吉带领大家踏上一段悬疑冒险之旅,只为寻找那份亲情与坚持的信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斯康辛州的宁安镇,来感受小主人公乔吉的冒险故事吧……精彩分享:“每逢下午,老人喜欢坐着想事情。他什么都想,思考关于动物、树木、飞鸟、昆虫和植物的一切;他思考事情进行的过程,为什么有些事情会发生;他思考每一种生命在这世界上的归属。因为他花这么多时间思索,所以他变成了村里最有智慧的人……”“你讲的是你自己的故事!”我叫道。阿加莎的故事讲来讲去都有她自己的影子,而且,关于大自然的事情,她可以讲个没完没了。刷头发的力道突然变大了。“这是塞内加印第安人的故事,反正,大部分都是。”阿加莎道。我一动不动地坐着,装作自己什么都没说过。刷子又恢复了正常的力道,轻轻地在我的发丝间下滑。“一天下午,老人正坐着思索,一只白鸽飞进木屋,落在木凳上。要知道,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鸽子,而是一些比智慧老人和他的村民伟大得多的生命派来的信使。老者看着鸽子,等待着。白鸽先朝他眨了眨一只眼睛,转了下脖子,另一只眼睛也向他眨了眨:‘为了表示对你的敬意,群鸟议会决定,由我的族类----鸽子----给你们人类送上一份礼物。每年春天,人类可以捕野鸽子,可以捕猎一些年幼的,但要放过成年的,在夏、秋、冬,人类和鸽子则要相安无事。阅读感受:书中的小主人公--乔吉和我在许多名著中读到的女主角不一样。她一点都不浪漫。她的理想就是和姐姐一起开店。她对数字敏感,喜欢算账、擅长把东西卖出去。这些特点我都喜欢 。就像乔吉自己说的,姐姐阿加莎是要在天上飞的羽毛,她则是必然回归地面 的树叶。我喜欢踏实的落叶,多过飘飞的羽毛。乔吉让我欣赏的,除务实之外,还有她的坚持。我仿佛跟乔吉在一起,在那神秘的森林中穿过,看到了她看到的一切。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一份坚定的,只为寻找亲情和坚持的信念。学习她----做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何谓坐忘

你还记得你上大学的第一课吗?来听听北大中文系的吧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见证历史,高考延期”。史上“最难”高考生,终于要迎来自己的开学季。又是一年迎新季,看到校园里满是青春洋溢的笑脸,是否又会勾起你对初入大学时的怀念?你还记当年你进入大学时的第一堂课吗?当时还是萌新的你,或许会早早来到课室,挑选最前排的位置;或许会因为不熟悉校园,差点错过大学的第一次点名;或许会趁着课间的空隙,和邻座的同学聊聊家乡风物……转眼,当年的“小鲜肉”可能已经成为别人口中的学姐学长,忙于学业、忙于实习;可能早已阔别大学校园,“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奔波于“996”的生活。但偶尔慢下脚步,你是否会想起刚入校园的自己,青涩懵懂,却又对未来充满好奇与期待。还记得刚入学的你,在想什么吗?我的专业是什么?我未来能做什么?大学我该怎么过?......小朋友,你是否有太多的问号当时的你是否曾期待,在开学的第一课上,就有一位“过来人”为你答疑解惑?或许在北大中文系第一课上,你能找到属于你的答案。01“上大学就轻松了”?——大学四年,我该怎么过“上大学就轻松了”,这可能是每个经历过高三的人都会听到的一句话。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许我们可以从谢冕先生的大学生活找到答案。谢冕,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及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三点一线”的大学时代“宿舍—饭厅—教室或图书馆”,是谢冕雷打不动的生活路线。要说真的有变化,那只能是图书馆的座位又“抢”没了。当时条件不比现在,图书馆座位太少,学生们一下课就得冲过去“抢”位子。拿不到座位的人只好回到宿舍读书、学习、写字。对于当时的谢冕来说,在图书馆找到一个座位,已经是极大的幸运。即使到了晚上,谢冕依旧不闲着。他的床头永远放着一叠书,翻看,做笔记是他每天的固定动作。勤奋总会得到回报当年在跟随王力先生学习古汉语语法的时候,谢冕咬着牙,读完了先生列出的极长的书单。谢冕现在回想起来,这份书单正是他的老师依据自己的治学、研究与自己的一生积累而列。借助这份长长的书单,谢冕跨入文学领域的大门,为他将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要拒绝那个长长的书单”,谢冕在中文系的第一课面对刚入学的学生们这样嘱咐。“比起他,我不太用功”纵使勤奋如谢冕,在他的身边,依旧有能让他顶礼膜拜的“学霸”。他大学寝室的室友有着一张满满当当的课程表。除了必修的课程,其他空白时间都被自习和各种阅读书籍的名目所占领。这位同学后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如今在复旦大学任资深教授。同时,他还是宋代文学史的专家,并在苏轼研究上,占的国内第一把交椅。学习得下苦功,而这第一把交椅,就是他苦炼出来的。谢冕在解答同学们关于“学业与娱乐的平衡”这一问题时回答:“体育锻炼、娱乐,要吗?要的。但学习时间是不能玩的,应该这么要求自己,苦一点,再苦也就是四年,而且也不饿肚子。”02“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治学品格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观点、论文、学术资料随处可得。想糊弄一篇课程论文?容易!找到一个像样的选题,知网上输入关键词搜索,东选一篇,西摘一篇,最后再查重、降重,把字句被字句颠倒一下,又一篇学术垃圾诞生了。“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网的搬运工”知网的搬运工?这可不是学术研究该有的打开方式。中文系第一课,陆俭明先生带你用正确的姿势,叩开学术的大门。陆俭明,1955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0年毕业留系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句法、现代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等。著有《现代汉语句法论》、《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等,参与编写《现代汉语小词典》、《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等。“请问几位?”——生活细节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陆俭明是个爱刨根问到底的人。生活中的小疑惑他总能想弄个清楚明白,而这种品质,使得他总能从生活中找到学术灵感。他所提出的会话原则就是从一个疑问来的。现代汉语里面有一个量词“位”。在词典中,“位”有两个用法,一是只能用于“人”,我们从不会听到“我们养了三位羊”;二是“位”含有敬意,不用于自己一方。例如,在介绍别人时,你可以说“他们二位是大夫”,但在自我介绍时,“我是一位研究生”,总觉得不自然,改成“我是一个研究生”则会更加自然且显得谦逊。然而,在一次与友人的饭局上,陆俭明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当时他与教中国话的三位日本客人到北大附中附近的“新开元”吃饭。门口迎宾的服务员问:“请问几位?”,他脱口就答:“我们五位。”日本友人不解,便在席间请教,为什么用以表示敬意的“位”字,能用在第一人称“我们”上。陆俭明当时被问住了,只能用“这是语言习惯”来回复。但这件事情成为他心中的一个问题。为了找到答案,他假扮客人,坐在“新开元”餐馆的厅堂,只为看顾客在回复服务员问题时,用的是“位”还是别的量词。那天,他在餐馆门口调查了163拨客人,最后使用“位”字的顾客占到94%。回到学校,他向身边的学生询问这一情况。经提示,他发现,不但量词“位”字是如此,在日常对话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是“一条狗”还是“一只狗”;“朝东去”还是“往东去”;“我马上就去”还是“我马上就来”,这些表述都会因为提问者的发问方式变化而发生调整。受到这些日常现象的启发,陆俭明开始着手研究这一现象。通过翻阅国内外有关会话研究的文献,实地调查,他针对这种会话现象提出了一个——“应答协同一致性原则”。从生活中看到一个问题,这或许不是太难;但真正将这一个问题变为学术灵感,这既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不断发问、深入探究的精神。“坚持继承、借鉴、怀疑、假设、探索、求证、循环往复、螺旋地上升”,陆俭明在中文系的第一课上对同学们说:“这21个字,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学研究和汉语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03“读无用之书”?——大学时读过的书,将受益终生中学时代,手上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几本教科书与辅导练习册。想看的小说、散文、诗歌总得让位于《五三》、《王后雄》。到了大学,终于有时间在图书馆里选上一本自己心意的书,然后在馆里泡上一整天。张鸣先生无比羡慕当今的大学生。张鸣,1954年生,1977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84年本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执教至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明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诗研究”、“唐宋词选讲”、“苏轼研究”等课程。曾被评为北京大学第四届“最受学生爱戴教师”。高中时候,张鸣正遇上十年浩劫,大批文学作品被查禁,他和他的同学们都找不到书来看。他戏称77级的同学们都患上了“阅读饥渴症”,只要一张纸上写有字,他们都会像捡起来读一遍。当年出版刊物受限制,《无线电》杂志因为不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还能够继续出版。但这杂志里面,可半点风花雪月的文字都没有,里面全是半导体收音机的线路图,无线电的相关科普。但因为当年缺少读物,无数可读,只能将这本说明文杂志翻来覆去的看,读到后面的结果是,他学会了组装六个晶体管的收音机。上了北大以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星期天,图书馆的文学阅览室只对中文系的同学开放。每到这一天,张鸣便会和同学到那里霸着一个位子,从早到晚在里边读书,如饥似渴。1978年5月,对于张鸣而言,是难忘的记忆。那一个月,大批被查禁的文学作品恢复出版。例如外国名著,如托尔斯泰的小说、巴尔扎克的小说、契诃夫的小说、莫泊桑的小说……再如中国古典《宋词选》、《唐诗选》……这些书在新华书店上市的那一天,北大的学生,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都去排队买书。由于不同的店买的数量和品种不一同,大家都会分工排队。海淀街的新华书店,王府井的新华书店……全城的书店门口,都能找到在排队的北大学生。书买回来,就互相交换着看。那段时间,大家都一门心思地忙这件事,都抱着书,迫不及待地看。但看书,可不只是看个热闹。一本笔记本、一支笔,是张鸣阅读时的好伴侣。在他的大学时代,他的老师金开诚这样给他传授经验:年轻的时候,尤其上大学的时候,有了想法,就记下来。哪怕你是在床上,突然灵光一闪,你也应该马上从床上爬下来,把你灵光一闪的想法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那些想法一下子就过去了,记不得了。可如果记下来,等你到了四五十岁,打开笔记本一看,你会为你年轻时的敏锐而感到惊讶。金先生后来作的文章很多都是从年轻时的读书笔记中得来的。在中文系的第一堂课上,面对十八九岁年轻的面孔,张鸣感叹,年轻的时候,总是头脑最为灵活,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将读书心得记录下来,就能建立和保持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纵使这种心得更多是破碎、片段的感想,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总会有丰厚的积累。宋人说:“懒思天下无穷事,愿读人间未见书”,多读无用书,让自己享受来自阅读的快乐,享受来自思考的乐趣。04“焦虑迷茫”?——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更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今年家里亲戚的小孩要填高考志愿,亲戚来询问关于专业填报的事情。但他来的时候,问的不是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问的却是这个专业的保研率是多少,出国深造比例是多少,将来就业年薪能拿多少万。当听到这一问题,一方面确实可以理解,现在竞争大压力大、生活压力大,为将来做好谋划总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对未来量化的估值和评判,像是把这大学四年,当成了一场冰冷的投资与交易,本科四年像是缺失了一点人文关怀。中文系的先生们也认识到了这样的情况。钱理群先生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告诫学生们,要把握好大学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钱理群,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已退休。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话说周氏兄弟》、《返观与重构: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走进当代鲁迅》、《与鲁迅相遇》、《鲁迅作品十五讲》、《我的精神自传》、《语文教育门外谈》等。大学教育,应该是将自己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如蔡元培先生当年在主持北大工作时所说“养成健全的人格”。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注重对自己必备素质、学养的培育,这才能真正回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需求。应试教育和就业教育的逻辑是该打破了,不要再在这青春的时代,将自己委屈成一个应试机器和就业机器。陈跃红先生结合自己担任研究生面试官的经历,对同学们这样说:“本科时是通识教育的阶段,‘杂’或许是正是现代学术所需要的。”陈跃红,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谈起同学们的学习规划,如果有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方向为当代文学,将来要读当代文学方向的博士,成为当代文学专业的大学教师,本科如果就专门钻研这个方向,不考虑其他。这样的规划是有问题的。这更像是一场职业设计而不是学习规划。想成为一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你该考虑的是有哪些学科知识需要掌握。在本科阶段,应该学习一切与它相关的学科。例如提供理论基础的文艺学、必不可少的语言学、提供国际视野的比较文学……本科是通识教育的阶段,弄清楚自己要准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去适应未来的职业选择,分清主次、循序渐进,这才是学业规划该有的样子。今日活动你还记得你的大学第一课吗?在留言区和大家聊聊吧!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这本有料又有趣的书《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读书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陈澧

北京大学中文系举行“学海津渡”之考博经验交流会!

2020年11月15日晚,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会学术部成功举办了第二期“学海津渡”系列交流会之考博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分为文学、文献、语言三个会场,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6号楼B123、B114及B117同时进行。本次嘉宾共有十二位,分别为:文学方向的陈昭玉、丁程辉、刘以宁、卢多果、潘悦,文献学方向的陈启远、王琦、张鸿鸣,语言学方向的程珊珊、刘瑞、刘伟、赵小保。(排序按照首字母拼音顺序)在嘉宾分享环节,师兄师姐们分享了自己走上学术之路的历程及对学术的思考,并针对大家在问卷中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具体回应。在自由交流环节,师兄师姐们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在学业生涯规划上指点迷津,让前来交流的同学们收获颇丰。文学会场嘉宾们首先就为什么选择读博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他们指出,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对读博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有钱、有闲、有爱”,可能是最理想的状态。针对考博的准备阶段,嘉宾强调要加强对经典作家作品的熟悉、对经典命题和前沿话题的理解,以及对学术史和研究现状的把握。从提交攻博计划到现场面试,考博的各环节都要注重问题意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此外,英语成绩也是很关键的硬成绩,必须尽早考过。嘉宾们还分享了在选择导师时,有近乎“追男神”“追女神”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也激励自己在考博路上不断努力,最后梦想成真。考博是一段艰辛而又充实的旅程,嘉宾分享了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的文字与在场诸君共勉:“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并指出,在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之后,便不要轻言放弃,尽量将问题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进行理解。语言会场关于如何联系导师,赵小保师兄指出,联络导师要主动、要有策略、也要有质量。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亮给老师看,以留下好印象,要积极主动地和导师保持联系,同时也不能表现的过分急切。刘瑞师兄指出,自己也是出于兴趣而选择了读博,并分享了自己将写论文和准备考博并行的经验。他指出,写硕士论文的过程中会阅读很多文献,这也是拓展学术视野的机会。同时还分享了自己的备考经验,即:看经典著作 + 追踪学术界热点问题,如关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等 + 追踪报考老师的论文。另外两位嘉宾都是工作之后,又选择回来继续未竟的学术之路,他们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的故事。程珊珊师姐指出,出去工作之后,才认识到语言学的东西会让自己快乐。回来的一两个月觉得本科、硕士的同学都目标明确,这是很好的事情。针对考博,她指出,一定要关注官网上的时间节点,个人综述可以从上过什么课、交换收获、参加过的学术活动/会议来展开论述。研究计划则可以结合毕业论文来写作,这样会更加顺手。此外,还给同学们推荐了《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一书。关于为什么选择读博,刘伟师兄作出了这样的回答:1. 精神上的快乐。2. “我”能够对人类知识(精神文明)上有所贡献。对“我”触动很大的是王汎森在《假如再让我做一次研究生》里所引的一句拉丁文:“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因此授予你博士学位。”文献会场对比文学和语言方向,文献方向学习人数相对较少,因此简化了原定环节,采用了问答形式。嘉宾与同学们直接就感兴趣的问题互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三位师兄首先介绍了关于考博的准备流程以及考试的相关情况,指出笔试题型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面试则是抽题现场作答。并强调面试准备的范围要尽量广一点,可以从本科开设的《古代典籍概要》等入手。针对推荐信和研究计划怎么写的问题,师兄们认为,可以先介绍自己目前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和想法,再指出研究现状和不足。研究计划也可以和硕士论文相结合。此外,师兄们还就读博的动机、工作的选择、怎样阅读和做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十二位中文系师兄师姐来到现场,分享了自己关于考博的故事,不仅解答了同学的困惑、为同学们扫清了不少选择道路上的盲区,也为大家在未来学术道路的规划上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相信,不管选择学术与否,大家都会有着光明的未来。如果选择了学术,那便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中文系研究生会学术部致力于服务同学们的学术需求,助力大家的学习道路。欢迎同学们继续关注学术部的后续活动。求学之路,与你同行。来源:北京大学 北大中文人 供稿:中文系研究生会 王铮 王芷晨 吕淑娴 覃嘉欣审核:中文系研究生会 李若白 王芷晨编辑:中文系研究生会 覃嘉欣图片:中文系研究生会 孟曦 王芷晨 王馨璐 覃嘉欣

麑裘

卢新宁北大演讲:我害怕的是,你们不再相信规则能够战胜潜规则了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生、北大校友卢新宁在北京大学的一段演讲,可能提到卢新宁,大家并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要是说到人民日报,可能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听到过这个词吧,而卢新宁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硕士研究生,就曾经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和平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完全美好的时代,就连被称作“象牙塔”的学术圣地——大学里也有很多乱象,针对这些乱象,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曾发声,这其中,卢新宁也是一个,她曾经在北大中文系毕业致辞上,发表过一篇言辞犀利的演讲,当然,由于这篇演讲过长,所以我们并没有截取全部,下面我们把她研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拿来给大家欣赏:节选如下: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是啊,这个时代大师还剩多少呢?当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的两旁,大师,还有多少话语权呢?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论,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时,坚守信仰与理想,更显得弥足珍贵。作为北京大学的校友,北京大学的毕业生,这样的演讲更体现出作为一个学姐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勉励。北京大学100年来都是我国最优秀的一批高校之一,自蔡元培先生提出“兼容并包”以来,北京大学的责任担当意识,一直流淌在北大的血脉里,社会不仅需要北大人的适应,不仅需要圆滑和世俗,也需要北大人的坚守。几十年前的西南联大,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他们才叫知识分子,他们才叫大师。在演讲的结尾,卢新宁是这样勉励学弟学妹们:不要害怕社会的现实,也不要畏惧社会的虚伪,只要心中还有理想道路,便仍然远大,相信自己的理想,也要相信自己的心,未来还遥远,中国与文化都还在等待你,等待你坚守信念,踏上征程。所以,卢新宁的演讲,其实核心还是信仰。所以我们也希望,不仅北京大学的学生有信仰,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有担当,有信仰,努力向上,早日成为建设社会的国家栋梁。(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高校官方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追求

“我报了中文系,却做了一名英语老师”|报志愿的那些事儿

“我报了中文系,却做了一名英语老师” | 报志愿的那些事儿原创:李若辰 小若有所思 2019-06-22晨雾 / 转帖教育 | 成长 | 生活小若有所思这几天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日子,我翻出了自己当年刚上大学时写的文章《高考报志愿,跟随自己的心高考》重读了一遍,深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回头一看,我大学毕业都已经四年、工作也已经两年了,当年文章里的人和事有了不同的进展和结局,也遇到了新的人、和新的故事。那么不如借此机会和八年前的自己来一场对话,说一说关于报志愿、选专业、选学校这档子事儿,小若老师的感受和看法。1. 你学的专业很可能不是你以后的职业第一个故事,是我自己的。当年放弃了香港大学的offer、欣然走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我,彼时抱着想培养点人文素养的愿望,想着以后进入传媒行业做一个针砭时弊的记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帅滴很。没成想,后来出国留学学了教育,回国成为了一名公立学校的英语老师。这个弯儿绕得可真够大的。还记得小时候老妈就时常向我安利老师这个职业的好处,我不以为意。现在呢,在每天和学生在一起乐乐呵呵,虽然很累但依然很确定这是我喜欢的事情,并且基本可以确定一生都是要奉献给教育事业了。呵,真香。不过这个世界上真香的事情可多着呢。我们在特定时间点上根据有限的信息对未来做出的判断往往有局限性,而未来几年我们的人生不断迈入新阶段,也会不断吸收信息、积累经历、成长自我,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对于人生未来的规划。我们会重新认识过去的判断,重新看待过去的选择,甚至好恶都会随时间变化。这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但这没什么可怕,因为成长就是在这个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发生的。2. 你“喜欢”的专业,是真的喜欢吗?关于选专业,当年的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的我依然相信做喜欢的工作对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性,不过这个“喜欢”可不只是看着好玩、觉着有意思那么简单,而是真正了解这个专业背后的行业和领域之后,对于这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的判断。更何况“喜欢”这事儿听起来非常简单直接,但实际上在少年时就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喜欢的专业”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玄学命题。那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能不清楚喜欢的专业,但是大部分人都想象过我们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这儿,我们不妨先一起来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我长大后,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我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你是想成为一个平凡而幸福的普通人,还是具备影响力的大人物?- 是想通过奉献来获得人生的意义、还是多工作赚钱过上很富裕的日子?- 是想独立潇洒拥有炫酷的人生、还是追求温馨和美的家庭生活?这几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想法。我们要做的就是问一问自己的内心,哪一种生活状态会让我们更有幸福感、更快乐,那可能就是我们关于未来的终极梦想,是我们要努力去往的地方。那么,光做梦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来思考怎么才能通过行动来离这个梦想近一点。所以接下来就可以更落地,思考一下我们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你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来过上这种自己想要的生活呢?在思考我们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时候,有三个非常有用的角度分享给大家:第一个是,我热爱的是什么;第二个是,我擅长做的是什么;第三个是,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张我喜欢但找不到出处的图…大家找到可以告诉我理想状态下,会有那么一些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三个维度的交叉点,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职业”。可是真实的生活常常没有那么多理想,我们常常要作出一些妥协。很可能大部分事情是我们热爱且擅长但是不赚钱,也可能赚钱且喜欢但不擅长,又或是赚钱且擅长又不喜欢。那么当不存在完美方案时,这三个维度上哪个维度是你愿意作出让步的?这可能也是我们真正面对人生选择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添加关于“选专业”的灵魂三问:- 你喜欢的专业,是你以为你喜欢,还是你真的喜欢?(你真的了解大学专业吗?)- 你喜欢的专业,真的能带你去你喜欢的职业吗?(你到底想做什么工作,这个领域看重哪些技能点,什么或者哪些是它的对口专业?)- 你喜欢的专业,如果能帮你找到喜欢的职业,那么能给你喜欢的生活吗?(你以后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想从事的职业能帮你达成吗?你一定要学这个专业、做这份工作才能达成吗?)在这里提醒面临专业选择的你,首先要尽量多地了解专业的真实学习内容和要求,探索自己对什么样的领域感兴趣;同时也要尽早在“专业”和“职业”之间建立联系,结合就业形势和前景,包括行业收入和工作内容、工作状态,再结合你自己的喜好,选一个自己真的喜欢、或者至少不那么讨厌,对我们未来人生发展最有益的专业。这不仅仅适用于报志愿的同学们,也适合所有学生朋友、和在思索未来规划的你我他。毕竟,这是个挺重要的选择,早想早明白、早准备早占先。3. 报志愿不是一锤定音当然啦,报志愿固然重要,但是大家但可不必如临大敌、觉得即将做出这辈子再也无法更改的选择。就像我在八年前那篇文章里写到的,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校都给同学们提供了转专业其的机会。本科期间没有转专业,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重新选择的也大有人在。甚至研究生学的也不直接对口,直接跨专业找工作的人也不少——当然专业和工作之间多多少少得有些联系,或者有对口的实习经历做了补充。比如各类理工科的同学集体转行成为“码农”,还有我身边从不同专业转向教育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朋友们。其实,我们人生中的绝大部分选择都不是一锤定音,尤其是在报志愿这件事情上。毕竟,能够在18岁就想明白自己未来人生长路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因此,茫然很正常,曾经坚定相信却在某些时刻感到疑惑、也很正常。哪怕是工作了很多年之后突然听到了使命的召唤,换个领域重新开始,也没关系。像工程师出身、做了IT又做了文化创业的我老爸,和学历史、做过老师和公司职员最后成了家庭教育讲师的我老妈一样,四十多岁也还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理想,我挺为他们骄傲。我们不可能总是做出100%完美的选择;在每个当下尽量全面考虑、深入分析、谨慎决定,做出那个我们认为相对适合的选择,就够了。行业会有起起落落,我们的心智也随着个人成长不断成熟。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不会失去价值的就是我们对自我的探究和思索和拥抱变化的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精进自己选择的专业,同时努力点亮更多的技能树,把自己打磨成一颗在哪里都会闪光的金子,这可能是我们现阶段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我们没什么选择,也就没啥可就纠结。4. 一切努力和经历都有价值那当年的其他故事怎么样了呢?有趣的是,当年我文章里提到的喜欢历史、哲学却迫于压力选择了经济的同学,咬着牙坚持读完了本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在美国读了公共政策,现在在国企做着有点辛苦、挣得不少、也还蛮有意思的工作,生活过得挺开心。而那篇文章里没提到的我家楼下的学长,第一年考清华建筑系落榜到二志愿之后,选择复读考上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最后还是放不下对建筑的热爱,到哈佛大学重读了一个建筑学本科,终于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有两位北大物理学院博士师兄,他俩一位转行到互联网行业成为金融保险产品经理,而另一位进入华为在深圳的研究所继续搞科研。他们选的路截然不同,都蛮辛苦、都有生活的压力,但是也时常跟我们讨论最近的成长和收获,他们都不后悔。我呢,学了中文、教了英语,我也不后悔。毕竟能在英语课上讲几段文言文、说两句鲁迅对于树立我英语教师的威信有奇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清晰了自己对“教育”这块田野的深刻兴趣与热情。“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多酷!这又和我当时想做记者的初心不谋而合;在中文系学培养的那点人文意识、语言功底和思维素养也有效地反映在我的课堂里,毕竟语言终是媒介、思想才是珠玑。“功不唐捐”。没有书会白读,没有努力会白费;我们过去所有的经历,哪怕现在看起来星星点点,最终都会连成线、织成网,造就一个丰富强大的自己。所以,专业要好好选,万一以后发现没选对,也没关系,大不了就换呗。但前提是,你要不断学习、持续成长,一直保持“换”的能力和资本。最后,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完美的工作、完美的生活。即便是找到了那个兴趣、擅长与经济效益的完美契合点,蜜月期过了也还是会向你露出起起落落落落的真相。大家都是在一地鸡毛中去选最漂亮的那几根自我安慰,支撑着自己过好每一天。可是又怎么样呢?This is life.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就好了。Well,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wrong choice.(八年前的那篇文章收录在《一认真你就赢了》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哦~)本文作者:李若辰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美国范德堡大学教育学硕士;北大附中英语教师。《一认真你就赢了》作者标签:饲猫少女,新手教书匠。微博:李若小辰辰信息来源:2019-06-22 微信公号 小若有所思ID: Ruo-Philosophy

三号而出

切身体会!读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差别有多大

近来有一个学妹万般纠结地对哲匠君说:“我在纠结要不要考研啊,因为我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那会浪费大半年的时间和大笔买书的钱;还有就是,周围的同学都上了,自己名落孙山,我担心自己丢不起那脸;还有,考研可能与就业黄金期冲突,导致考研就业两难。好难好难…”另一个学妹对哲匠君感慨道:“考研了,可能考上了,但是为了读研付出了三年的时间,到头来自己却仍然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怎么解决?考了大学,也许考上了,可是担心家里承受不起高昂的经济负担啊!”考研资料可众号:哲匠学社那么,考研还是工作呢?真的很纠结啊,考不考 ?在此,你可以考虑10秒钟的时间。对我们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到底做了什么”就成了可以比得上哲学三大终极问题的难题!怎样更好地理解宇宙世界和解决宇宙问题?怎样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和解决人类问题?怎样更好地认识自我生活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使是千方百计、千方百计地去争取,摆在我们大多数同学面前的也只有考研找工作了。近几年,考研热不减,20考研创历史新高,达到341万人。但是,每年刷新的就业难问题又让不少人开始抱怨硕士学位越来越没价值。由此网上出现了“原来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考研,现在又怪罪硕士学位‘不值钱’”的调侃。那么,我们到底在考研吗?哲匠君觉得,如果到目前为止,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或者是一技之长的话,比如,会说话,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家庭背景优越,会修车,会修代码,会冲咖啡,会画图纸等等,还是去学习吧。我们之所以纠结,无非是贪恋读书升职,并渴望工作上的资本积累,但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一点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以下就具体列出了考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各自的优缺点,供纠结的童鞋们参考!读研第一年:你会怀着好奇和新奇的心情开始你的研究生生涯,没有预料到的是,你的第一年基本上都是上课或参加一些小组活动。而且,像本科一样,很少有课程!有些同学主动去实验室,把自己关起来,研究研究,发现:还是挺累的!来看一下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新生课程吧!工作第一年:初到你会怀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开始你的工作,渐渐地发现工作不如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好!我们过着蚁族的生活,开始想念校园的环境,以前没水没电都可以找宿舍阿姨,现在,咱只能忍受,因为咱没钱!(有些人可能会对工作不满,不到半年就做跳槽族,开始漂泊!)读研第二年:研二的同学真正开始涉及自己的科研课题,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由师兄师姐指导,有时因为操作或研究思路不正确而遭到责骂。生活比较乏味,对外交流也少。有时候是因为实验的失败而受到打击,有时候是因为成功而受到刺激,这就是科研生活的核心所在。工作第二年:咱们慢慢整理自己的工作状态:有的发现工作不太适合,自己很疲倦。因此就360度换工作,又开始了漫漫的求职旅程;有的挺满意自己的工作的,在思考怎么才能更上一层楼啊;有的觉得社会险恶,还是校园好,反而又辞职选择考研…读研第三年:研三的大同学似乎才刚刚享受了两年的校园生活,不料又要找工作了!有些人迷茫感觉自己,除了学历什么也没有获得,还要再次面对找工作的难题;也有同学,学了一身的本领,等待进入更高的平台,将人生推上全新的轨道。工作第三年:说到买房子,说到结婚,应该基本上是别人和你说的吧?此时斟酌自己的薪水,发现:太难了!独身和裸婚可以吗?此时我们开始发现事业是多么的重要啊,也会慢慢去为自己设定5到10年的目标!假如第三年还不太稳定,没有基础的话,到时候日子就会很难过!总之,哲匠君觉得如果你选择读研3年:你可以继续在大学里学习、深造,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自己的竞争力也会更强哦,这样咱选择事业的空间就更大了。但是这也意味着你还有3年的时间财务紧张状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过来想,读书考研,虽然不算最好的选择,但只要你不作死,不懒惰,能够顺利毕业,你就可以凭自己的学历出身,去一家不错的公司,拥有一个不错的平台,过自己相对稳定的小日子。实际上你很清楚,现在很多大公司,平台都很好,但对入职员工的学历要求也很高。对大部分普通大学生来说,没有机会到这么大的平台上去。但拿到研究生文凭后,进入的可能性就大了!如果你选择工作3年: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进入职场,在3年内完全熟悉一个领域,积累3年的经验,对于未来的事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先工作后买房,你会有时间可以兼顾多个方面的东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买车买房结婚都可以,但是这前提是你要混得好才行啊。是啊,工作不错,能有一定的收入,能体验五彩斑斓的世界,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但是这份工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们肯定会干得很好,但更可能是游手好闲,一事无成。未来的不确定性,会让你压力倍增,焦虑憔悴,充满不安。或许我们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但是我们的社会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同一件事,你请小学同学办不了,但请研究生同学办也许只是一句话而已。说到底,你的学历越高,你认识的人也就越高。人们总是抱怨社会太现实,太残酷,其实人和动物一样,适者生存的法则也适用于我们人类。只是我们在这样的每个人哀叹世界黑暗的时候,还保持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想回来还是少年的样子。但哲匠君深信,无论你做什么选择,走到哪里,都逃不过“拼”字,努力吧,你的未来就在你手中!

茴香

这些出家人有着高学历,硕士博士到处都是,最差也是专科毕业

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我国宗教发展百家争鸣,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道教、佛教等。在民间,百姓烧香拜佛的习惯延续了千百年,出家人也是受人尊敬的脱离红尘的一类人,如今出家做和尚也有了门槛。说到僧人,我们会想到在晨钟暮鼓的寂静山林中,安静地坐落着一间寺庙,往往远离闹市,是需要拜佛求神的人驾驱马车才能到达的。而僧人作为寺庙的居住者,平日里接待香客、打扫庭院、诵经参禅。他们往往剃光了头发,表示与尘世俗人不同,不再过问红尘往事一心只为参禅修道,希望通过学习佛学帮助自己脱离尘世的苦海,不再为俗事烦扰,只求内心的永宁。在古代,有两种人是会出家做和尚的,一种是对红尘凡事大彻大悟,希望通过参禅悟道洗净内心污秽求得灵魂上的永生的人,另一种是在生活上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不得不离开纷繁的红尘出家做和尚谋得一个吃饭的地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就因为家里贫困,父母亲双双病亡,不得已出家当了和尚。可在今日,寺庙对和尚的要求高了起来,会从各方面条件筛选,不是想去就能减掉头发去的了。与佛结缘在四川省达州市仙女山山顶有一个云海寺,寺如其名,坐落在高高的仙女山山顶,四周云雾缭绕,山上树木茂盛,空气质量极好,远离尘世,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就是这么一座好山好水中滋养出的寺庙在籍籍无名后迎来了大批的香客前来拜谒,一时间名声大噪。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寺中的和尚个个有着高学历,有的是硕士博士毕业,最差的也是专科毕业,而且年纪在30左右,令人惊讶。历史中有大智慧高学问的和尚僧人也有不少,比如唐朝受皇帝之命去往西方取经的玄奘法师,他跋山涉水几万公里,路途迢迢不畏险阻,到佛教的发源地求得真经回到中原广布佛法,对推动我国的佛教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除去顶尖儿的佛学大师,寺庙中的和尚大多还是学问浅显,像云海寺这样的全是高学历的寺庙少之又少。到底是怎么样的佛缘将几个高材生聚在一起呢。寺庙本来是简陋的,香客稀少,庙中只有一座大殿,而一切随着人卿法师的到来开始改变。人卿法师原是一名大学教师,有着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经历,偶然的机会他与朋友来到仙女山游玩,当山涧中传响着寺庙的鼓声,他感到自己的内心似乎有了极大的归属感。随着声音寻去,云海间缓缓出现在他眼前,他瞬间被这座破旧的小庙吸引了。在红尘世界碌碌几十年,他一直寻不到内心的归属和安宁,曾经的他已经结婚生子后便可以安静下来,但直到今天看到眼前这座不起眼却安静存在的寺庙,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选择。如今看来,一定是佛缘牵引着他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寻找内心的归宿。他说了出家的想法,亲人十分不解,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问什么要去庙里做和尚去过那般清苦的日子,最后家人无奈只得答应了。从此他便在云海寺出家做了一名参禅悟道的佛家子弟。人卿法师出家后做的第一件是就是修整云海寺。寺庙本身简陋破败,庙中只有一座供人上香的大殿,一条曲曲折折布满青苔的小道缓缓通向门外。人卿法师深知若想更多烧香拜佛的人来云海寺需要将寺庙重整一番,"穿一件新衣",以更好的姿态供奉神像,接待来往宾客。他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起初做的很吃力,后来陆续来了三个人,同样都是高校的高材生,因为各种原因在听到云海寺的名字后选择来到这里出家。有了帮手,寺庙的修整工作有序开展起来,四个人省吃俭用为修庙还是花光了全部的积蓄,于是他们开始四处"化缘",宣传云海寺的佛缘。百姓们对修庙供佛这些事本身就很热情,慷慨解囊,为的是求个平安富贵。后来又有不少人来到云海寺剃发出家,有了人力资金的帮助,寺庙的修整工作很快有了进展。他们在"化缘"宣传的过程中也增加了云海寺的知名度,很快,寺中的香火旺了起来,再加上高学历的和尚聚集地少有,更是加大了寺庙的知名度。高学历佛学家智宏法师是一位在终南山清修的女性佛学家,她原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在读书时脑袋中便有许多解不开的疑问,在请教别人后无果,心中十分焦虑。渐渐的她在心底萌生了一个想法,在大学学习时也接触过学习佛学的老师和同学,佛教是她解开内心疑问的另一条路。佛法无边,她开始了就没能停下来,最后干脆决定终身在山中修习,做一名真正的佛家子弟。在清修期间,她收养了26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教他们生活技能和做人的道理,还为他们教授佛学文化,以亲身作为熏陶感染孩子们。孩子们长大后受到法师的影响大多在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也从事着佛教文化的修习和传播。这一段佳话在宗教界一直被传颂。五台山普寿寺是中国最大的女子佛学院,这座女子寺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如瑞法师修建的。当初,如瑞法师怀着一颗对佛教赤诚学习的心报考了佛学院,她在生活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广学佛法。后来她在四川尼众佛学院见到了佛法深厚的隆莲法师,在法师深刻的教诲下,她感悟到佛法的深厚,需要终生的时间去研习。为此,她用一句诗告诉了世人自己的决心:宁为学佛前进一步死,不为不出家退后半步生。在研习佛法中,需要僧人们静下来耐心细致的不断学习,传承和发扬佛教优秀文化。云海寺庙是个特殊的存在,庙中的僧人不仅潜心修学,学历更是一个比一个高,他们抛却红尘的百万年薪和优秀职业剃发出家想必是被佛学文化深深吸引了。

凯旋门

8名北大本科生保送至武汉大学文学院,名校推免已经成为主流

在10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公布的2020年招收推免研究生信息显示,今年总计招生计划为125人,其中光是推免生就占到了81人,也就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只有44个,其实相比于南开计算机留的位子已经够多了。不过这44个名额之中,学术学位硕士只有13人,其余31个均为专业学位硕士。武大文学院2020年的推免生招生情况依旧良好,81人之中79人来自原985院校,其余2人来自211高校(湖南师大和华中师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8名保送生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校园可能有的网友对于从北京大学保送到武汉大学有点不太理解,认为是一种倒退。单纯从学科上来说,北京大学文学要强于武汉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之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北京大学是A+,武汉大学是A-。武大文学院与法学院一直以来都是武汉大学的优势学院,在曾经很火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之中,武大选手基本都是这两个学院的,每年保送到武大文学院和法学院的北大学子都不少,在去年更是有17位北大学子被保送至武大法学院。第四轮学科评估大家都认为能在高考之中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但是在研究生推免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拥有此资格,首先能得到推免资格就说明平时的学习一定不差,至少在中等偏上。何况文学这学科不像理工科有量化的考核指标,论师资力量及学科实力,武汉大学文学院也是国内一流的。除了武大本校以外,保送人数较多的高校还有北师大7人,华东师大川大中大三校均有6人,这些高校的中文学科评估成绩均为A-及以上,可见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推免生质量还是很好的。推免生毕业院校人数排名比较有意思的是武汉大学是多年以来保送至北大的第一大高校(除了北大),而每年保送至武大的北大学子也很多,可见如今推免已经逐渐成了名校互推的趋势。除了原985高校之外,部分优秀的211高校可能还有机会角逐名校热门专业,普通院校保送名校热门专业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鹿鸣

8名北京大学本科生,保研武汉大学文学院,网友:自降身价 网友评论太有才了

要说网友的智慧聚集地会在哪,那当然就是每篇新闻热点后面的评论区了~大家好,精彩神评论又和大家见面啦~一起来看看,对于下面的热点话题【8名北京大学本科生,保研武汉大学文学院,网友:自降身价】,网友们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神评论呢~如果你有更独到的见解,赶紧在评论区留言吧~武汉大学文学院有多厉害?81人保研拟录取名单,8人来自北京大学10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2020年推免生录取工作顺利结束,一份81人的拟录取名单随之在网上公示。从整体来看,今年武大文学院的推免生质量相当之高,仅有2人来自211高校,其余本科出身全部为985高校,当中还包含了8名来自北京大学的同学。但今年文自降身价。2019年该校法学院拟录取的186位推免生中,就有17人来自北京大学,其它学院也曾出现过北大学子下保的现象。所谓“下保”,也即是大学生的保研院校比本科院校要差,就像北京大学学子保研武汉大学这样。在这三年当中,一个优秀的高考生可能会退化成平庸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名校有很高的保研率,所以就有少部分同学有保研资格,但却难以保研到更好的学校或本校。对于8名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保研武汉大学文学院一事,你怎么看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网友的精彩评论,快来看一看~有些网友的关注点全在“大硕士”上:@老梁伏骥 : 1993年读上大硕士时,班上有五个是清华本科毕业统考入学的同学,不是保研,这算是自降身份吗?@SinkIn : 因为保研没报上北大所以报了武大,自降身价不存在,北大也没厉害到本科生比武大硕士值钱。有网友点评道“专业却很强”:@人要走正道 : 武大也有不少专业比北大强@基情颗粒 : 虽然学校整体差点,但是一些专业却很强甚至还是第一点评“北大”的:@大胜归来 : 这八名是北大最差的,故只能保武大!否则只能毕业回家种地。@雷鸟 : 这有什么奇怪的。本科看高考,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导师,总体北大强,但也不是每个专业方向都强,武大百年名校,学科实力也很强大,也有一大堆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啊院士博导的,也是学科专业上的领军人物。@八月桂花六月柳 : 这有什么稀奇?北大保复旦、南大、中山、厦大等名校多的是!少见多怪[撇嘴]不只这些,该话题还吸引了更多大神,下面大家感受下热烈的氛围!第一回合:@Tony : 因为学生的专业水平差异,高校间的学生流动很正常。北大的好学生出国和保研本校的有,而差学生保研到武大也不奇怪,同样也有优秀的武大学生保研到北大或出国。@夏星月 : 这个确实有点。一般三本的本科考研到一本学校,普通一本的到比较好的211,211好点的本科能到985了。北大清华的本科比较好的的出国了,至少也能本校读研吧。@雨花一部 : 武大的研究生档次肯定高于北大的本科生。第二回合:@艾悟凯 : 北大的学渣@wpfdg : 北大保研的老师名额用完了,能够保研的都是优秀学生,挂科的根本不能保研,所以选择武大,武大法学挺厉害的@哈汤哥 : 估计是北京籍考生吧第三回合:@随遇而安 : 这有什么自降身价的!武大也是相当不错的大学啦!@我心依旧zhp : 文学院嘛,北大武大差不多的,又不像理工医那么有技术含量。每次看网友回复,小编都深深的折服!@你,想说点什么呢?说说吧!

身乃无咎

北大中文系2020拟录取推免研究生39人,其中本校学生34人!

10月18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公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2020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202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接收了推免的硕士研究生26人,直博研究生13人。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就是三年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直博生就是直接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为五年,达到毕业条件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二者都是推免的研究生。不过,从生源学校来看,大部分都是本校学生,共计有34人,其中硕士22人,直博士12人。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直博生中,只有1人来自校外,这位同学来自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其余的12人都是北京大学生源。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中只有4人来自校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各1人,其余的22人也都全部来自北大本校。可以看出,外校生源要想推免进入北大中文系读研非常困难。从北大中文系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来看,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46人,接收硕士研究生推免人数23人,最后还有统考名额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