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除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外,其他各学科门类考试科目均设置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下面是考研数据帝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大学2018年全校初试总分十大考生排名。第1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27分第2名: 报考历史学系 中国史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26分第3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23分第4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21分第5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19分第6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18分第7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17分第8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17分第9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16分第10名: 报考经济学院 金融专业 政治:78分 外语:78分 专业课一:130分 专业课二128.0分 总分:414分
同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还是有点差距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差距就会越来越小,甚至趋于零。最后成就的关键在于人,不在于出身。有自信心和本事,什么差距都可以踩在脚下。你妄自菲薄,就会被那无聊的光圈吓住,眩晕。简单一句话:这种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计。1、考研能进北大也是人中龙凤,本事很大,精神可嘉。无论是哪级哪类学校,能够考研进清北,都是佼佼者好样的。首先自己在大学四年学业扎实,学风敦厚,才有信心和本领去考清北的研究生。英雄不论出处,能够大彻大悟,纵身一跃,这种精神就是值得一辈子自豪的事情,同时,也是自己有实力的真正表现,值得骄傲。就算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也是凤凰,不会比凤凰窝里的金凤凰差。那些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只有本科是北大的研究生才货真价实,绝对是笑话之谈。人的出身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综合全面考察。只要能力、素质够用,何谈出身?难道国家领导人都是来自清北的?2、所谓的本科是北大的,就一定是优秀的,这是假命题。不可否认,本科考进清北都是万里挑一,智商超群的学生,天赋往往碾压同龄人。可是,一个人的成就是要看一辈子的,清北学生就是马拉松比赛跑快了几公里而已。不是吗?北大清华这么多年,毕业学生无数,响当当的为民造福、安国兴业的优秀人物有哪些呢?优秀就该是自己的成就与国、与民、与家和个人都有利才行。可是清北出现的更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头脑灵活、积极善变、随风飘摇,家国情怀不深,很多是这边吃着碗里的肉,撂下筷子骂娘那种,智商再超群,没有忠诚,没有德行,没有爱国之心,有何用?总之,智力差距可以被忠贞度、意志力、恒久心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弥补。更重要的一点是,科学无国界,爱国有原则,这是定理。一个人,无论学业多么精通,科研成就极高,如果忘祖背宗,都将会被历史所唾弃。华为弃用清华,选择西北工大就是阐明了这个道理。
版主分析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历史学高校,是每一个历史学考研学子所向往的学府。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当然,考研的难度也是极高的。就在昨天,北京大学照例发布了2019年历史学考研招生目录,(每年9月8号发布新一年的招生目录)这份目录是一份正式的目录,里面包含了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等等内容。版主对其一一做一个分析。第一,招生专业,北京大学2019年招收中国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中国学研究生。其中,中国史招生方向,相较于去年减少了“礼学与经学”“敦煌吐鲁番文书”等方向,增加了“全球史”“经济史”方向。世界史专业则由原来的三个方向“世界历史”“艺术史”“国际关系史”,变更成现在的5个方向。第二,招生人数,北京大学2019年中国史招生人数为22人,世界史16人,中国学5人,考古文博30人,而201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招生中国史计划为25人、世界史17人、中国学5人、考古文博30人。从中国史、世界史专业来看,全面缩招,缩招人数为4人。这就使得本来已经竞争压力很大的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难度更上一层楼了。第三,招生考试科目,北京大学2019年中国史考研考试科为“66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为“662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而2018中国史考试科目为“62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为“628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这种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北京大学的历史学考研命题会发生变化呢?版主下面还要说。第四,北京大学除了历史系招收历史学研究生之外,还有考古文博学院和燕京学院,这里面我们需要单独说一下燕京学院。燕京学院招收中国学研究生,包括历史学和考古学,但这并不是为了给考试学生准备的。燕京学院的中国学研究生只招收推免生,所以不会给出考试科目。需要说的是,燕京学院的历史学推免生可能大家并不是熟悉。燕京学堂成立于2014年,原本就是想依托北京大学强大的人文社科实力,汇聚海内外人才。记住,是海内外,所以说,这里招收历史学研究生并不只是针对国内的学生,全世界都有。进这里读研可比近北大历史系读研难多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燕京学堂”官网看一下,每一年的每一位新生都会有单独的介绍,(厉害了)大家可以“瞻仰”一下。以上就是版主针对北京大学2019年历史学招生目录的一些分析,总体而言,变化并没有那么大,主要就是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2018年考研分析北京大学2018年历史学考研统招考试中国史录取8人,世界史5人,总共13人,推免生中国史17人,世界史13人,总共录取43人。比招生目录公布的42人,多一人。录取的13人,中国史平均分为394分,世界史平均分为387分。录取平均分,在历史学名校中笑傲群雄,居于绝对的高度。从报考人数来讲,报考人数早已经突破了200人,也就是说报录比早已经突破了10:1。当然,这个报录比肯定无法反应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我们看一下北京大学历年的复试分数线就知道了:2018年 3652017年 3452016年 3802015年 3452014年 3452013年 345从过去六年的复试分数线,我们看到北京大学基本稳定在345分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80分的离谱高分。即使进了复试,竞争压力也极其之高。2018年北京大学复试比例为2:1,也就是说复试比例200%!在复试中,需要淘汰一半人!这种复试压力之恐怖,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2019年考研分析不管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多么大,每年还是有无数学子前赴后继,奔赴前线。所以,版主对于北京大学难度的分析,只是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印象。对于2019年备考北京大学的考生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两件事:第一,考试科目变化会不会影响到考试命题?答案是否定的。北京大学的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考试科目名称这几年就没有怎么稳定过,一直在变。2017年是“630历史学基础(中国史)”,2018年就成了“628历史学基础(世界史)”,到了2019年又变成了“662历史学基础9(世界史)”,所以说,考试科目名称一直在变,但从每年的考研真题来看,(主要是题型)变动不大。所以,考生们可以不用担心考试重点、题型会不会变化。第二,招生人数减少,相较于去年,整个招生人数减少了4个。乍一看人数其实并不多,但是要知道,这可是北京大学,少一个招生名额就是一个量级的考研难度,更何况4个。所以不出意外,2019年北京大学的考研难度将会增加一个量级,特别是中国史专业,一下子少了3人。你猜这三人会不会放到推免生名额中减少??最后,需要提醒一下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的学生,在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新增了一个方向为“全球史”,放在中国史里招生,这里的全球史肯定就不只中国史了。既然招生方向里面包含了“全球史”,(我也不清楚为啥把这个方向放在中国史招生)那么考试的试题中,会不会额外出一些世界史的知识点呢?这个还不清楚。由于考试科目为“667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所以原则上应该不会考察世界史知识点。
清华北大是很多学生一生的梦想,不管是高考进北大,还是考研进北大,只要能进,自己肯定不遗余力的学习。但是,对于外面的一些企业可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些企业在招聘北大研究生的时候,会看他们的本科毕业院校,一般非北大毕业的,往往不会被录取,这是为什呢?按理说都是北大的毕业生,应该待遇相同才是呀?那么,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呢?网友说,在我眼中,能进北大的都是人才。首先,高考能考上北大的肯定很不容易的,每年几百万考生,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不到千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千个高三学生还未必有一个学生能考上北大呢。而且,就高考而言,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差不多都是各个地方的尖子生,没有个六七百分,北京大学想都不用想了。但是考研就会有所不同,虽然没有北京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也不多,能考上的都是学校的佼佼者,但是北京大学会给一些地方大学的推荐名额,如果大学期间能拿到推荐名额,毕业后也还是可以进入北京大学深造的。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降低了学生的招生质量。不是说拿到推荐名额的学生不够优秀,但是光优秀可能还不行,还需要一些潜在的关系才可以,也许有时候关系到了,大学不优秀也能拿到名额呢。再说,高考和考研的竞争压力是不一样的,除了人数以外,考研会有复试的机会,也就说,如果考生达到了学校的分数线,便有机会进入复试,如果复试发挥的好,会弥补文化成绩的不足,当然,这里的“好”也是有学问的。但是高考就不一样了,那是一锤子的买卖的,考的好你就进北大,考的不好,那就只能选择其他学校了,压根不会给你复试的机会。所以,高考的竞争压力比考研要稍微大一些。当然,作为国内顶尖的学府,在人才培养上肯定无可挑剔的,只要能进入北京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前提是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对于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再好的学校也拯救不了你,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来说,就算是一个不入流的高校也能闯出一番风景。那么,你觉得高考进北大难还是考研进北大难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北大今年的分数线北大今天公布了19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我报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软件工程,去年的分数线也就300左右,那个时候还有非全,今年软微取消了非全。一些考研机构都在鼓吹北大的分数线,300就可以上北大,但现实是这几年考生质量也比以往好,分数也在逐渐提升。北大研究生分数线给我的感觉,今年分数都有一定的提高,可能说今年题目简单,19年是单数年,难度要比双数年容易。而对于一个一本,还是双非性质的院校,想往高点的地方搏一搏,难道真的难吗?这个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难与不难在于自己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真的用心在准备了。我今年考研失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考研没有全心全意的备考,杂事太多,没事处理这个没事处理那个,而不知道考研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考研其他的最好不要想。这也是第一次考研,什么不懂,一心就只管冲,肯定想冲击一波名校,谁都理解,但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匹配,最后导致失败,那是肯定的!考研不是儿戏,随随便便考就可以随随便便上,那是不现实的,又不像专升本那么简单的考的目标院校越大,报考人数也多,相应的分数,优秀的学员也就越多。总之,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碰到鬼,实现了也是不可能的,要想冲击好的学校,就拿出真心去准备,那样才有机会上,也让你的考研青春不后悔!
作为中国最有名气的两双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直都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小时候总在想,长大了是去北大上大学,还是去清华上大学呢?到后来才知道这个梦想真的是遥不可及,全国只有最顶尖的一小撮人考生才可以去这里上学,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上了普通的一本、二本和专科。不是说高中失败了,就永远不能去清华北大上学了,上了大学继续努力,一样可以考清华北大的研究生。那就有人问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学生,也能够通过考研去上清华北大吗?还别说,每年都会有不少的二本考生去“冲”清华和北大,最后也有部分人“捡漏”,成功上岸。这也就让我们知道,除了高考,还是有机会去清华北大上学的。为什么部分的二本考生敢“冲”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呢?有长久目标很多考生的有着名校情结,对清华北大这类国家顶尖的学府的向往之心很严重,可以说一直有目标,那就是考上清华或北大。因为有了长久的目标,不管考研只能提前填报一个志愿,也不管今年能不能考上,先冲再说。长久的目标,也就是长久的战线,从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了。就算是一个二本考生,从大一开始,准备近四年的时间,也会比很多双一流的考生更有竞争力。考研是不限制年龄的,有本科的毕业证就能够考,也有部分考生连续考研两三年,只为了冲击名校。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分二本考生敢“冲”清华北大,他们是用积累的实力去说话。高考失败者每年总会或多或少的考生在高考的考场上失意,本来平常能够上211的成绩,高考结束上了个二本,心里肯定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心里也憋着一股气,高考失利可以在考研这里找回来。本身实力就不错,再加上好好复习一段时间,考上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也不足为奇。部分“捡漏”清华北大对全国来说,是因为综合实力强劲,排在全国前列。就算是再好的学校,也会有一部分稍微劣势的学科,清华和北大也不例外。考研的时候选准了清华北大的劣势学科,还是有很大机会“捡漏”成功的。有部分考生考研目的是为了考一个好的专业,他们会选择专业排名高的大学;有部分考生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学校,他们会选择学校排名,而不是专业排名。就比如很多二本考生选择考清华的法律硕士非法学,收的人也多,难度比清华北大的热门专业轻松不要太多。竞争“较小”名校的保研率很高,很多学生根本不用参加考试就直接被清华北大录取为研究生了,这样就排除一部分顶尖的考生。而且还有一部分尖子生选择了出国,或者是专业top前几的学校,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竞争压力。很多考生担心清华北大目标遥远不敢报考,也担心有很多211和985的考生竞争,更担心复试的时候会被歧视,这些问题都会存在。本身考试就是竞争,想要出人头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年都会有二本考生成功上岸清华北大研究生的案例,也有很多被逆袭的名校学生。只要大学里注重基础的学习,好好地复习,考上清华北大研究生也是很有可能的。
我是二战考生,因为一战对专业课基础不是很重视导致我第一年与北大失之交臂,所以二战时我对传播学理论和传播学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为了搞明白一个理论而研读五六本书对该知识的表达是常有的事。能十分完整且清晰地勾勒出传播学的知识图谱,也得益于我是二战的缘故。因为只有在第一年已经把握了传播学的整体面貌之后,才能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理论的深层意义等内容。 第二年复习时,前期花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整理传播学理论和传播学史,并且整理出来的内容都是核心重点,没有大段大段的文字,而是用精准的概括性语言代替,这样做不仅在背诵时非常省力,考试答题时也能按点得分。 另外,因为我历史方面非常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许多历史事件、社会背景我都非常陌生,所以就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用历史时间的方式串联,作为理解理论的维度之一。不仅仅是传播学理论,社会学、心理学、历史背景都汇总成一个时间表,并且用不同颜色的底纹对各类知识进行分类标注,看起来清晰且易关联。二、英语英语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当然包括我,哈哈哈。我的英语基础并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可能会吓到你,高考不及格,(到底差多少我都不好意思说了)四级考了好几次才过,(具体考了多少次我都忘了) 这样的底子,最后考了74分,我还是很满意了,真的!考研前我准备报下辅导班,提高自己的英语,在经过筛选考虑后我准备报新祥旭考研一对一班,因为在与老师沟通后感觉自己专业课也需要辅导,所以干脆就报了个全科,老师给我定制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我是从4月份开始复习英语的,最开始就是每天背单词,看长难句,但是后面发现这个方法不适合我,我就采用的做真题的阅读理解背单词的方法,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把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和不懂的句子都划出来,然后用一个本子摘抄下来,刚开始真的很难,而且费时间,一下午或者一上午弄完一篇阅读,然后每天除了做新的,还背之前摘抄的,这样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阅读真题过了一遍,这个方法我很受用。然后再重复做,具体刷了几遍我都不记得了,反正就是不认识的统统划出来,反复背,方法笨一点,但是真的很适合我,这样单词也记住了,真题也刷了。作文我们不是背模板,我们是背句子,真的,考场上不怕出什么作文,句子往上喷。比模板更灵活,也不怕押题押不中,毕竟押题这个事情随机性太大了,不管哪个老师宣传他压得再准,那始终不如自己脑子里有东西。三、政治政治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重视,很多同学都是在前期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复习英语,认为政治在后面背一背就可以了,我认识有不少人就是疏忽大意导致政治没过线的,真的是非常遗憾的,从7、8月我就有分时间来看政治,这样到后期的时候就不会慌乱。我政治今年74分,选择题40分,据说北京地区的主观题有些压分,这样看我自认为我的政治成绩还算可以,所以也介绍一下经验。我高中是理科生,平时对实事一点也不关注,对历史也不了解,完全是政治小白,基础几乎为零,所以我的经验应该适用于绝大多数考生。意思就是连我都能考这个成绩,那你也行。政治推荐徐涛的视频。我考研第一年看了很多个老师的视频,看过来还是最喜欢徐涛老师的授课风格。第二年从八月开始复习,又把徐涛老师的视频看了一遍。在看视频以及做选择题的过程中,我整理了自己的一套笔记,勾勒出政治学科的整体结构,清晰地标识出来每个知识点。因为有了第一年的经验,所以对哪些是易考点、哪些粗略看一下就行也有比较清晰地把握。政治的很多知识十分琐碎,各种说法有时也极易混淆,面对这种情况,我随着学就把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归类到一起了。所以一定要勤于比较和总结。前期的学习都是针对政治选择题。看视频看书—记笔记—做题—订正—记错题笔记,这是我学习政治的流程,每个单元都如此。肖秀荣1000题起码要做两遍,我把错误的题目都转化成知识点总结在了笔记里。因为针对一个知识点可以出几十道题,所以简单地掌握有限的题目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把知识把握牢,这样怎么出题都不怕了。后期各种模拟题出来也不要担心,能做多少做多少量力而行,因为刚刚已经说了掌握知识比题目更重要,并且很多模拟题的质量也不高,冲刺期时间有限,要花到更有效果的地方。尽管如此,肖八肖四是一定要保证完成,因为几乎每个考生都会做这几套题,万一考试出了原题,不能别人会自己不会,这样就吃亏了。其他的量力而行,我第二年除了肖老师的,还买了徐涛的八套卷。政治主观题我用的是徐涛的小黄书和肖四,就是背。但是背也有技巧和策略,比如把这两位老师的押题比较一下,背一些核心关键的句子。这个就后期看老师的视频讲解吧,讲得很明白。我不擅长背东西,没什么经验可以提供sorry。
胡师姐:北大新传院研究生/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长达一年的考研终于结束了,现在站在梦寐以求的校园里回首过去的一年多的考研时间, 内心五味杂陈。日思日睿,笃志笃行。考研是一段孤寂的时光,是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不抱怨,不诉苦,日后想起连自己都被感动的时光。每每想起考研的那段路途,依旧那样熟悉,飘逸着快乐和辛酸,写满了充实和感动。感谢那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感谢我的学校、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支持我的同学。现在我想把一些个人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一些准备考研的师弟或者师妹!写在前面各位20级的考生,你们好!在分享经验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应届生,一战成功考上北大MFA。我本科毕业于一所音乐类专业大学的音乐剧专业。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思考关于考研的问题,思考的重点在于两个:1、学硕还是专硕;2、考哪所学校。开始正式看书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两个问题,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复习科目方向以及掌握程度。如果没有考虑清楚就下手,后期再转型,将会浪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但若一直犹犹豫豫不下决心,又会耽误复习进度。经过慎重思考并且综合了各方因素之后,我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原因在于:1、我希望毕业去北京工作,我也希望借考研改善一下学历出身;2、北大艺术专硕更加注重综合分析能力,更加倾向专业性特质,我也比较擅长运用音乐剧史论、理论对当下国内外音乐剧作品进行分析。因此,我选择了报考北大MFA。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状元考研经验!首先,决定是否考研考研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标,考研既不是盲目的跟风,也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给自己精确的定位和足够开始的理由,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开始,也不是投机取巧的幸运,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有坚持不懈的动力,所以是否考研,得仔细琢磨敲打。一旦开始了,就要为自己的承诺买单,接受所有的情绪,调整自己,冲刺到最后。考研,就是一场万里长征。在明确了自己今年考研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方位了解入学考试究竟怎么考?考什么?北大MFA的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一般是在12月20多号的一个周末。初试科目包括四科:① 思想政治理论② 英语二③ 艺术基础④ 艺术创意复试则重在面试,这个我们以后再说!其次,选择学校考研非同于艺考,只能报考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选学校的时候需要搜集各大学校信息,反复进行筛选。这其中包括专业信息,学校信息,导师信息,就业情况信息,以及分数线信息。待一切查明之后,进行对比,我的建议是:选择一个稳妥的有把握的学校进行攻读,而非盲目选择。结合你的专业情况来选择城市,学校,导师等等。择校非常重要,是我们考前要认真完成的事情之一。在定好学校之后,最好能够找到你报考学校相应专业的师哥师姐,因为他们毕竟是过来人,不仅在专业课上的复习会给你建议,而且能告诉你导师的学术动态,这些信息的把握很重要,尤其是选择报外校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不过这些只是一个方面,毕竟初试是用考的,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跨地区考研,并不认识目标院校的老师,也不要着急!你就努力准备初试笔试就好,实力还是最重要的。具体到考研复习,我觉得心态和方法同样重要!心态上,要知道考研是一次持久战,如果把考研比作成长跑,我想最适合不过了。总有些人会在长跑当中退出,有的人歇息就再也没继续下去了,有的人却一直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就赢了。诚然,考研是对心志的一种磨炼。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想想之前的努力与坚持,放弃是最不划算的举动。我是考研复习准备相对比较早的人,而且一开始便竭尽全力的奔跑,在暑假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基本上累得不行了,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让我感觉到了效率的持续下降。因为要来北京参加博雅的专业课辅导的缘故,我每周都奔波在北京和沈阳的路途中。还记得有一次坐火车坐到崩溃坐到哭,后来我发现,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找人诉说,我所有的情绪都会跟妈妈说,毫无保留。说完之后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得到妈妈的鼓励和安慰之后,学习更加有动力了。所以一定要有自己宣泄的方式。在考研期间,每一天睡前一定要给自己第二天的时间做安排做计划,什么时间段背单词,什么时间段背政治,什么时间段是做题,什么时间段是搜集翻阅资料,都得合理安排好。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某一天掉链了,后面不堪设想。所以一旦做计划就要坚持做下去。到最后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快到已经没剩几天就要考试了。最后,谈一下辅导班辅导班是有着成熟的教学体系以及掌握你报考学校信息的重要关键点所在,选择好的辅导班,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也会不那么彷徨。我选择的文化课机构就是新东方,专业课机构是博雅艺术学堂,都是兼具实力与专业的机构。在此提醒一下大家,艺术学硕士和普通考研也不一样,需要参加提前的面试:(以下内容摘自2019年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音乐领域和美术领域))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艺术硕士招生音乐和美术领域,将采用提前面试,面试通过后再参加全国统考的招考方式。广播电视和电影领域,仍然采用先全国统考再面试的形式。2.提前面试:报考音乐和美术领域的考生,需在截止日之前提交电子和纸质申请材料。经过材料评审,择优确定面试名单,面试名单和最终面试成绩将通过艺术学院网站对外公布。考生面试合格后,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加全国统考后,成绩达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拟录取分数线,可获得初录取资格;通过材料真实性复查、政治审核合格后即被正式录取。每年我院将进行两个批次的提前面试,每位考生当年有且仅有一次面试机会。若当年报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初试成绩未达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拟录取分数线,可保留面试成绩至第二年。参加面试考生需按规定缴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费”.以上这些便是我对自己考研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许多东西只有自己经历后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计划。我相信只要你有这份心,确定好了,坚持下去,就成功了。考研真的不难,但也真的不简单,坚持就是胜利。人生有很多值得我们永远回忆和珍藏的东西,逝去的岁月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轨迹。每每想起这段心累却又充实的时光,我都会忍不住露出自豪的微笑,感谢那个为了目标,奋不顾身整天待在房里学习不疯魔不成活的女孩。这段珍贵的回忆也让我幸运 地来到未名湖、博雅塔旁,让我遇见了我想要的未来。最后,给大家附上一套真题,来一起练练手吧!2019年北京大学MFA音乐表演艺术真题(音乐方向)一、必答题(共2道,每题40分)1.根据你熟悉的一个音乐家,然后谈谈他对音乐所做出的贡献(40分)2.请结合流行音乐作品然后谈谈音乐的抒情和叙事性的特点(40分)二、选答题(共2道,任选1道作答,每题70分)1.以《红楼梦》贾宝玉为主人公编创一部音乐剧作品(70分)2.先比较中西方器乐文化,再从音乐的国际传播的角度,分析中国器乐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下该如何传播(70分)重!磅!消!息!基于胡师姐团队在北大和北师大新传考研辅导领域的垄断优势,以及博雅艺术学堂在北大和北师大MFA艺术硕士辅导领域的绝对优势!胡师姐团队与博雅艺术学堂团队将合作拓展广播电视、电影方向MFA考研的新格局!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北大MFA及北师大MFA备考建议,以及状元经验贴!其中包括19级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9级北大MFA音乐剧总分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广播电视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音乐剧专业课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师大MFA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状元经验分享!敬请期待!如果你还在考新传还是MFA之间犹豫不决胡师姐微信可以为你提供最最专业的免费咨询服务!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上岸之后,很多同学问我的复习心得,确实一路走来不易,主要还是贴出公共课的复习经验和考研幡然醒悟的心路,供大家参考。另外解答很多同学常问问题的答疑。经验帖分4点讲吧。1、准备考研:开始复习,软微介绍2、公共课复习:英语、数学、政治3、专业课复习4、复习状态 环境和研友,拼命的醒悟5、复试情况1.1过年开始准备准备考研准备得很早,大概在过年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个一起买资料的研友,他对我的帮助很大。我都没进入状态,他就各种发资料给我,给我分享经验,给我分享北大校歌,互相激励。虽然最后他因为一些情况没有战到最后,但真的是很感谢他,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每每抬头眺望北方,都告诉自己那是信仰的方向!我5月份正式开始复习,因为没考过研,前期摸索了好久才进入状态。1.2北大微电子介绍北大有三个学院开设微电子相关专业,分别是信息工程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其中信工在深圳,软微在大兴(无锡校区已撤),信科在本部。信科和信工只收学硕,软微学硕只收推免,不收统招,统招全为专硕。三个学院都是北大一级学院,学生学籍档案都在北京大学本部,导师教授共享,不过三个学院褒贬评价不一。信工低调,远在深圳,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但是也被吐槽课程安排不合理,食堂不如华科,据某学长说就业会稍差一些,但因为没有详细数据,不好统计。信科在本部,学术氛围浓厚,大神出没,信科的器件说是国内第一的。软微校区偏一点,资源少一点,但怎么样也还是北大,也可以选信科的导师。所以【实力不够但想要名校牌子的】,可以考虑软微,相对好考,还稳。相比信科的学硕,软微研二研三即可出去实习,所以不管是就业质量还是就业薪酬,都是北大前三的学院。如果选择信科或者信工,就是实打实北大考研水平了,现在考研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怕是会比较惨烈。这么说吧,340的分数上软微集成和电通已经很稳了,到了华科和北邮,【分数线都过不了】。2.1英语复习经验英语看基础,我的话,是四级500的水平,但是哑巴英语不会应用。幸好考研英语没有听力,集电和电通复试也没有听力。这点是对大部分考生很友好的。英语只做真题,做张剑英语黄皮书,经典。每隔一段时间,我的阅读错误数量眼看着减少。(1)刚开始好久没做过阅读了,直接刷两套,虽然完全没看懂,凭借着多年的阅读经验和语感,我很顺利得选完了所有20道阅读。得意之余觉得成绩应该也和以前看不懂时候做四六级题目一样五五分吧?结果改出来发现错了16-17个!在下怒了,是怎样,两套卷子下来我的蒙题法失效了?(2)于是我直接刷一套汉语版,直接看中文翻译做中文题,是看看是词汇的原因还是理解的原因。果然还是错很离谱,大概10-15个。(3)ok,阅读理解的原因大于词汇原因。找到kk三步法,get阅读套路。定位、替换、主题为王。原来出题人是这么设置题目的,我后来刷题的时候就发现,切,这不就是故意替换了一个嘛,这不是考我们主题词吗,就跟kk说的一样~此时成绩提升到只错7-8个。(4)而后去攻克词汇。词汇用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便携版】,这本书很多人用。背完之后直接阅读错误数量变成4-5!后来发现效果最好的是,把词汇书里面模棱两可记不牢但是眼熟的词(注意不是完全不熟的词)抄下来。平时重点解决这些题,做真题阅读之前也要看一看,感觉就跟作弊一样!真的暗爽,好像先把答案给你:【“诶,这是待会马上要考的阅读里要出现的词,都是你不会的,你好好看看”】。然后刚刚看的都会出现在文章里,就很爽,培养了强烈的刷阅读的快感,爱上了做阅读,阅读无障碍~(5)最近几年真题,我的错误直接达到2-3个!暗爽!爱上了刷英语阅读,跟研友吹牛贼有面子,研友酸了:【那是因为16年-18年太简单了】。哈哈哈。对了,阅读除了跟一下kk三步法(何凯文),觉得不够的还可以看看唐迟的阅读课。对了,研友还说,考前的何凯文押题还压中了19年真题的阅读,题目不一样,但文章一样。牛逼,这都能押,真是万物皆可押。之前有看恋恋有词的朱伟词汇视频,一开始还觉得新奇,喜欢新东方的上课方式,但后来发现这个人严重的崇洋媚外,屌丝气质在线,很不喜欢。再者词汇也不是听课就有用的,听课听得很爽,听听故事,做做笔记,以为很努力了,但是有什么效果吗。但没有自己暗地努力,忍着枯燥和坚持去背,怎么会有收获。相反,如果用词汇书的话,刚开始很难坚持,但背到后期也可以很爽的,背一轮词汇时候,一天6h,最难是中间时候,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复习旧词还要背新词。一天大概要背1300词!多有成就感!背完两轮词汇书没意思了,最后还加背了黄皮书配带的5500词的词汇手册。新题型我到最后都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做,虽然结果还算好,但是这样对自己很不负责。建议和阅读同步推进。新题型给的时间才10mins,词汇上来了之后随便就刷完了。作文最后一个月背,别的不说了,王江涛作文押题贼准。考试时候,考场上因为座位太靠前,监考老师和别人聊天严重打断了我阅读的思路,最后北京改卷还有65分左右,也算是意料之外了。2.2数学复习经验数学上,我是5月份开始李永乐复习全书。看不动了就听网课,推荐汤家凤老师和张宇老师。我10月份才看完一轮,所有研友都说我这样该复习不完了,慌了。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完了,难倒努力要付诸东流了吗。不行啊,我得刚起来啊!只好10月花了一个月用30瓶红牛把张宇1000题刚完,每天只学数学,数学只做1000题!从早上八点喝红牛开始,一做就是一整天,做到头皮发麻,后脑勺疼。。。(建议不要这么干,太刚了也。还有当时喝的都是冰红牛,直接导致临考前肠胃出问题,倒数20天至倒数10天最宝贵的时间都在哼哼唧唧学不进,幸好最后十天调理回来了)。学完1000题觉得张宇的书确实更喜欢。张宇偏向于总结出做题的套路,像一个教你做题的学霸,而李永乐是从官方的角度讲题,传统名师,不会去总结套路。而且张宇还是很有情怀的,会跟你讲数学家的故事,阿贝尔的两块钱、狗减sin狗等于六分之一狗三次方,这些故事我应该会一直记得,也开始对欧洲的数学家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拟人化的手法介绍题目,是我自己也常用的。11月开始数学真题。真题要好好利用。尽量找研友一起考。我是做题太慢了,导致99年以前的真题直接放掉了,99年以后的真题刷了两遍。所以11月份才开始真题是太迟了,大概至少十月中旬就要开始了。最后临考前,有时间的可以做模拟题and看张宇小押题视频。对了提一句,李林继18年压中几十分之后,19年又压中了数一数二的题目。数一有一道大题是李林模拟题里的一道小题,完全一毛一样。。。20年诸位看着办吧。。。另外,数学考试不是有大小年嘛。张宇说19年是小年,我就疯狂打基础,难题搞得少,结果19年比18年还难(个人感觉)。分数有点崩。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按照难的准备,这样都可应对吧。2.3政治复习经验政治大概十一月之前刷1000题,有时间的看看任爸的马原和毛中特视频,没时间就甭看了。如果对自己要求高的,1000题之后还可以二刷,把错题圈出来再做一遍,然后还有刷题班的视频,你值得拥有。临考刷真题的选择题,太久远的真题参考价值其实也不大,最近几年的价值是最大的。数学、专业课学累了刷刷政治选择题,舒服得很。至于问答题,在肖四出来之后疯狂背就完事了。跟准肖秀荣稳。我在文科基础基础很差的情况下(总是记不住历史事件),得分接近70,也还是满意了。自己定分数目标的时候,可以把政治和英语放到一起,加一起130分就达到平均水平了。3、集电专业课是数电。电通的话,07-17是数电,18是嵌入式方向:计算机组成和C语言或者通信方向:数模电,19是数电和C语言。我的专业课是数电,我是大概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因为是跨考没学过数电,先看金燕华老师的,讲得特别简单易懂。但是不全。入门可以看看。然后就是华科张林老师的,完全对应五版康华光的数电。视频包括模电数电,前半部分的模电可以不看。第二轮,直接刚真题。你会发现很多题目会反复出现。而且题型比较固定。问答题容易从书本课后题出。刚到只剩最近几年,找个研友一起模拟考一下,知道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第三轮专业课复习则是,背真题。然后以那份「学长购入的数电资料」为主过知识点,膜拜一下出这份资料的大神,和真题还有教材契合得很准。真题会有少量冷门的难题,不过数电不考Verilog,已经没什么好学的了,继续刚冷门的那些难题。但是相比研友,在专业课上花费时间少,可以腾出时间给数学,真香。建议复习过程找好研友,有问题可以互相问。有都不懂的难题,可以每人解决一半,搞懂了之后去教另外一个人,这样就很节约时间了。而且互补之余,还能觉得有战友很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些标准都把握不好。关于时间安排,专业课我是5月份看了金燕华,觉得贼简单,放一边没管了。10月份开始看张林,觉得没那么简单,开始有点慌了。11月开始二轮刷真题,12月三轮,时间略紧张,不过最后结果还行,基本都会做,估计错了15分左右,估分130+。结果大家都说老师改卷压分,大概压了20分。我分数出来是115+,确实是压了20分,但专业课还是排到了前十名。最后说一下,19年考研难度提高,即使是软微也受分数线提高影响,单科线刷了不少人。尤其一个第七和第九的大佬,英语单科没过线,遗憾退场。300分以上的,英语没过线9人,专业课6人,数学6人,政治4人。难度可以把握出来了。4.1复习环境和研友。考研的难度是低于高考的,只是大学玩了三年,大多数人玩散了,不能静心坐下来好好做题。实力还在,只是没有那种全力以赴纯粹地学习的感觉了。一般说,高考考的是智力,考研考的是毅力。我们可以找一些外在的东西辅助提供毅力值。比如虽然很有信心觉得自己在家能学得很好,但是知道自己在家事实上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是在中南大学租了房子全力准备考研,抛开家人和同学的影响,还有娱乐和社交的邀请,在中南的考研自习室修炼自己。在中南也碰到了很多研友,包括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和舍友,同学的同学,研友的研友~。大家都是互帮互助,不在状态的时候,相互请教。有进度上疑问,也可以相互参考。有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难相互帮助。有什么资料还可以共享。尤其是最难的数学是公共课,可以互相请教,约着刷题。状态不好的时候,会有监督。到自习室迟到早退,会担心研友鄙视和嘲笑。试卷做得分高,也会在研友那洋洋自得一下,哈哈哈。清华室友很强,他进度比我们快,很多资料他都是自己先用过之后,去粗取精,把最精华的推荐给我们,不好的资料就叫我们不用去看,大神带着真香哈哈。4.2考研需要【幡然醒悟】因为我是工作辞职考研,之前工作很稳定,所以家里十分反对。这下考研的压力就很大了,万一没上岸,就是两面受压。我好几次在半夜抽掉一包烟,思考:虽然白天觉得已经很努力在学了,但是按这个状态下去是上不了岸的。 很多时候,努力只是感动了自己,但是分数是客观的,还要讲究方法,会调正自己,或者激励斗志。我也会在进度不行,或者分数太低的时候,和我的清华研友讨论我的挽救措施。(1)比如刚到中南的前两周,没人监督,学习学不进,还没有研友,贼孤独和难受。到后来就是整体整体地在租的房子里玩手机。玩了大概一周之后突然有一秒钟幡然醒悟。看看自己,难道花这么多钱到外面租房子是为了来玩手机的吗,我怎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明明以前最讨厌的就是大学生宅在宿舍天天打游戏的呀。然后小醒悟,开始坚持去自习室,正课时间,学不进也不再回宿舍玩手机了。(2)我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有时候经常就很满足,觉得自己按部就班得学习,虽然现在分数还没有上来,但是自己有信心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能达到自己目标的分数。但是渐渐的渐渐的,随着时间后移,我发现还是没啥改进。可我明明有很努力啊,也跟自习室其他人一样努力呀。后来想懂,其实自习室很多人看起来按部就班,但是最后都上不了岸的。你是在跟别人竞争诶,如果你是懒洋洋,按照大学时候的状态随便准备一下考研,那只能感谢一下你重在参与了。既然是竞争,必然有淘汰,有残酷,所以必须存在痛苦。提分,必须是去解决你不想解决的很麻烦的知识点,是去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做那些事情,你才有机会在竞争中有一些胜率。你会发现,其实考研很痛苦,其实考研还蛮难的,考研很锻炼人。(3)其次是十月份才学完一轮数学,就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进度不过,而且很危险,很可能复习不完。后来问研友说,他们为了保证进度,很多时候就是直接看答案,不会每道题都亲力亲为去做,因为刚开始你见识都不够呢,怎么能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数学的提高本来也在于题海战术,而最快的题海应该是面对题目思考1-2mins,没有思路就去看答案,甚至背答案,这样才能见多识广,否则还没有见过大量的题目就去花大量的时间只为解决一个题目,划不来划不来。我们已经不是在真正扎实学一个知识,而是在应试在为提高分数而努力啦。所以,我抛弃了埋头励志,在努力的时候还要经常调正方法,不是努力就完事了,还得根据分数调正方法。(4)第四就是临考前,还有很多事没做,时间却越来越紧张了。我告诉自己,再多学一点再多学一点,还能提高很多分。但当时状态也太懒洋洋的了,没有大战将临的紧张。我当时想到的是血溅一般的深刻认识。我喜欢那些励志的故事,和励志的句子。高考时候励志的精神伴我走过,但我备战考研比高考还要认真十倍呢。我当时的【反省的思想汇报】也会附上,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能在关键时候激励一下大家~最后临考前,只能是选取提分性价比最高的内容去学,没有精力去学的也得战略性放弃。5、复试经验北大集电和电通方向复试,整体比较简单,而且相对其他专业,复试没有笔试和英语听力,难度很低,都是性价比高,19年复试线依旧是300分,复试过线43人,拟录取41人,扩招3人(已经连续多年扩招),基本上只要初试分数高,复试很友好。复试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英语自我介绍,然后,英语问答介绍家乡、家乡美食、家庭、爱好等。老师们都很nice,不会刁难,氛围也很轻松。第二个环节就是中文回答,基本上个人陈述上有一定的科研经历,老师就不会过多问课程知识。如果本科阶段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项目的话,老师会问一些相关的专业课和本科课程的知识,如果这些问题回答得好,分数也会不错。声明:本文来源于考研论坛,作者:博雅塔北大情,如有侵权请联系叮当学姐。
中国的硕士学位招生分为十三个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专业课考试也不同。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下面是考研数据帝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大学2020年全校专业课平均分十大高分排名。第1名: 报考经济学院 税务专业 136.5分第2名: 报考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地理学专业 135.5分第3名: 报考数学科学学院 金融专业 135.17分第4名: 报考经济学院 保险专业 133.0分第5名: 报考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论经济学专业 131.25分第6名: 报考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学专业 130.6分第7名: 报考数学科学学院 应用统计专业 129.17分第8名: 报考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专业 126.75分第9名: 报考经济学院 国际商务专业 126.0分第10名: 报考人口研究所 社会工作专业 125.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