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北京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仁义

2020北京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

亲爱的研究生新生们,北京大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出炉了,它正在快马加鞭地向你赶来!录取通知书内页使用北京大学专用信纸,衬水纹底色配以北大红勾勒出相框式样。录取通知书正面有新生的照片、证件号码,及录取院系、专业,学习方式等信息,还有入学后使用的学号,皆为专属定制。背面为郝平校长寄语新生的一封信,里面包含着他对新生的殷切期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如果你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来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汲黯

考研让我圆梦北大,致所有为考研奋战的学子们

北大一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学成绩不太突出的人来讲。高中毕业之后我进入一所普通的211大学,虽然被学校保研,但还是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职场,以研究生肄业标识着学习生涯。大学之后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国家机关工作也还算顺利,但其中的艰辛和磕绊恐怕只有公务员们才能体会,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的时候,你都可以看见60年自己退休后的样子。生活如果这样照常下去,这与狗的日子还有什么区别呢。一直想改变,但都没有勇气;一直想考研,但害怕考不上被同事们耻笑。也就是去年,终于鼓起勇气选择了少数民族骨干项目的考研机会,一则竞争少,同行竞争,二则工作时间太久学业复习的时间也不能保证。最终,鼓足勇气报考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从10月底接到通知报名,到12月20多号到考场参加考试,中间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复习。白天要上班,都是晚上吃完晚饭后看书做题,每天复习到一两点。这段时间,一直有妻子的默默鼓励,什么家务都不用弄,而且还是分房睡,怕来回走动打搅到妻子。回想起来,我现在能够身处北京大学图书馆写下这些文字,离不开妻子的全力支持。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相比学术性研究生考试简单很多,考试科目也少,一般就两张卷子。现在专业硕士越来越受欢迎,从我个人经历和体会来讲,都是梦想改变自己的人,想要通过学历提升来增强应对工作生活挑战的能力。我考的公共管理硕士,还有个简单的名字,MPA。与MBA很相似,但却有明显区别,MPA就读的基本是从事国家公共事务的公务员,而MBA大部分是商企老板(这个学费非一般人可以承受)。考试科目两个,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我是大三就过了英语六级,但过了十年真的什么英语底子都没有。为了应付好英语二的考试,那段时间,上下班路途都是心里背着英语单词,晚上练习着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就是穷尽所有手段提高自己的词汇量,说来也奇怪,可能真的是年龄越长记忆越差,有些单词就算背了百十遍还是不知道其意思。反反复复地背、反反复复地练习,然后做了三套真题试卷之后就到了正式考试时间,在考前的一周时间里,背诵了各种英语作文的范文和格式,意图在考场上帮自己渡过难关。英语的复习大致就是这样,也花费自己最多的时间,这是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地方,也是使自己容易被淘汰的地方,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管理类联考,包括三个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复习也是轻重有序,买的参考资料里面,数学是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并且都练习了一番;逻辑前面容易后面难,索性放弃了,考试的时候也单靠日积月累的常识在做判断填写的答案;写作部分也是把历年的真题答案看了一遍,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个印象。之所有这么抉择,主要在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白天上班,有时候还得赴外地出差,一去就一个礼拜,所以就挑着重点内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准备。复习期间总感时间不够用,转眼间就到临场考试。妻子为我预定了考场旁的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就深处考场。管理类联考终究题目没有做完,好几道题都瞎蒙;英语写作好多单词不会写,全靠凑字数。考完结束,自感胜利无望,但心里还是豁然开朗,毕竟努力过,为北京大学拼搏过。最后的结果是喜人的。二月份公布考试成绩接着公布了面试名单,最终在2018年的9月份踏进北京大学校园,漫步在未名湖畔,读书在博雅塔周边,总有一股骄傲在心间徘徊。北大曾经是我遥不可及的梦想,等到深处中间,觉得一个多月的熬夜奋斗太值!谨以此文,向奋战在考研战线的同学们致敬,付出会有回报,愿你们都考上心想的大学。

看完一个三本生逆袭北大研究生的经历,很多985学生都自叹不如

都说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十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这两天。而我却在这两天发高烧了,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并不算最好,但是考一本还是绰绰有余的。高考当天早上,我起床后感觉自己脑袋昏昏沉沉的,我以为是自己太紧张的原因,没有太在意,就去参加语文考试了,当时语文考试还可以,影响不是很大。但到了下午,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发烧了,又不敢吃感冒药,怕自己会更想睡觉。第二天烧还是没有退下去,我就这样带着病参加完了高考。高考结束后我立马估了分,我知道我完了。成绩下来后,我只比二本线高出5分。同学们互相询问着成绩,我忘不了他们那同情又带有窃喜的表情,没有同学会真正地为我难过,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喜悦或悲伤中。填报志愿时,我一边哭着一边填了第三批次志愿。我忍不住流眼泪,因为我心痛,我心有不甘。上了大学后,对于自己的大学我有一种自卑感,不敢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学校,别人讨论学校时,我不敢去搭话,也生怕别人会问起我的学校。我要考研,我一定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这是我内心中的声音,因为我知道这是离改变现状最近的一次,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我要和命运斗争一次。后来我就成了宿舍里的奇葩,当别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操场背英语了;当别人在谈恋爱,在追剧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看书学习;当别人在嬉戏聊天时,我在看着北大的官网。有舍友问我你准备考哪所学校,我说北大,她笑了,她以为我在开玩笑。备战考研时,每天6点起床,学习到晚上10点半,坚持了8个月。每当我有想放弃的想法时,我就刷一刷北大的官网,看看北大的贴吧,告诉自己你要成为里面的一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以总排名29的名次考取了北大的法学专业。当天告诉我妈妈结果的时候,她哭了,她知道我的要强,她明白我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心疼我每天不要命的学习。我也很荣幸再次有机会进入名校,这样的成绩对得起我曾经流的泪,熬的夜。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所有备战考研的同学,坚持下来,你要相信你所有的努力,付出的一切都不会被辜负,都会扎扎实实的,一五一十的体现在考研成绩上。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改变自己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

旄丘

她本科三年念完,备考45天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经历却很难复制

不论是为了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还是不想过早的参加工作,亦或是其它各种原因,考研究生已经成为了时下的流行趋势。每年除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外,还有不少第2次、第3次、甚至是更多次的往届毕业生加入考研队伍,这也意味着成功考研的难度在不断增大。眼下,距离2020年考研初试还有不足3个月时间,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自习室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复习景象,目的都是为了考上心仪高校的研究生。不过由于考研率就摆在那里,所以有很多对自己实力不自信的同学,会做两手准备,也即是在复习备考研究生的同时,不忘参加校园招聘会或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毕业季“多条腿走路”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机会更多一些,但这势必会对考研复习及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那些报考热门985、211名校研究生的同学,如果不能够专注其中,落榜的风险极大。而且,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考研要想成功,不主要在于复习备考期有多长,而是要让自己全身心针对性准备。值2020年考研复习备考的关键期,给内心有动摇、对结果有担忧的考研学子们,介绍一位北京大学研二学姐,希望对提升大家的考研动力、坚定考研信心有所帮助!她叫陈嘉莹,是个标准的90后,不过却在小小年龄演绎出了不凡的人生。2013年高考,嘉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南农业大学,就读于法学专业。和绝大多数新生一样,初入大学的嘉莹对丰富多彩的社团很感兴趣,能歌善舞的她很快成了同学眼中的“小明星”。一次在与同专业学长的交流中,陈嘉莹得知大学生可以去当兵,这个想法从此默默地扎根在心底。大一暑假回家,在父母也建议当兵后,嘉莹很快作出了去当兵的决定,并于大二一开学就正式入伍了。在部队的两年时间里,陈嘉莹表现优异、收获满满。回到华南农业大学后,由于当兵中断了学业,所以嘉莹决定用两年时间修完剩余三年的大学课程。2017年,纠结了一个暑假,嘉莹还没有作出毕业去向选择。一直到新学期开始后的10月份,她才在一位考上清华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硕士的班长事迹的鼓舞下,才决定了要考研,并将目标瞄向了与清华实力并肩的北大。不过此时距离考研初试时间仅有50天。在花了5天时间准备考研书目和有关资料后,在接下来的45天时间里,陈嘉莹雷打不动的坚持宿舍、自习室、食堂三点一线,甚至连吃饭、上洗手间都会拿书复习。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嘉莹很幸运地压线入围复试。又经历了一个寒假的复试备战,嘉莹最终以复试第7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如今已经是一名研二的学生。45天复习备考时间考上研究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更何况是考上北京大学的研究生。陈嘉莹的考研历程告诉我们,只要内心足够坚定,有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哪怕时间并不太充裕,同样能够考上国内最顶尖的高校。当然,能够做到45天如一日,这归结于她两年军旅生涯磨炼出的自律品质,这也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而这样的经历,他人想复制却并不容易。一言以蔽之,纵然考研形势愈发严峻、难度持续攀升,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对手其实并没有增加太多,多数人只是“打个酱油”。而如果你能够下非常之决心、做非常之努力,就能成非常之事,祝好运!

以杖

过来人分享:研究生、博士生,学业、就业中的一些经验,值得一看

博士毕业,资料图关于编制近年来,在博士生就业的讨论中,最激烈的问题就是编制了。许多人很关心编制,但未来拿到编制的机会会越来越少。所以,很多人开始从“高一层次”无编制选择到“次一层次”有编制的单位工作。事业单位也在面临改革。有编制和无编制差别:前者是“单位人”,是国家干部身份,可能有隐形福利和更好待遇(如公积金缴纳更多;公派出国;科研项目申报;无须坐班等),退休后享受干部待遇,学校还有专门的老干部管理部门,相对人性化(退休还有欢送会)。缺点是:档案不容易转出、调动相对不易、社会责任更大等;无编制的工作或单位算是“社会人”,可以自由流动,不断跳槽。缺点是所谓的不稳定,即可能遭遇“人到中年不续聘”的可能(如临沂某大学事件等);大多数民办高校要坐班。虽然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解放,但中国人习惯求安稳的心态,还是让社会对有编制的工作更加认同。尤其是编制的门槛越来越高后,更加催生了“编制热”。新时代,各个方面都在改。我们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会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比如职称改革,即职称评聘权力的下放等,编制的意义将会淡化。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真的很重要我认识两个研究生小明和小康,都是本硕毕业于211大学,他们当年的学习成绩自然是无可挑剔。小明毕业后往高校找工作,可是面试了很多所学校,最后都没录用。后来了解到,小明本硕七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做过一个项目。这对于要往高校求职的人而言,很难想象。我在网上认识一个研究生小康。研究生毕业时签了银行的工作,HR口中该工作年薪很高。因为签约比较早,想着更深入了解银行内部工资和晋升情况,便托人问了内部的员工。原来,这份高薪工作是有业务要求的,也就是达到那个业务,工资自然很高。比如,他的工作需要很强的营销能力,能够拉动客户存款。而事实上,过去几年的员工虽然也能达到那个水平,但那都是家境比较好的毕业生,有相关人脉形成客户资源,而小康家境一般,认识的高收入人群太少,将来业务会很难做。小康很后悔签了这份工作。一直觉得本科的时候对职业规划没有清晰认识,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如果对自己的职业取向没有思考并进行准备,那就很难说的过去了。这就类似于博士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却没有发表一篇核心期刊一样,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职业与诚信、学品与人品这几年,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建设居民信用体系。那些失信的人,即所谓老赖,出现在广场屏幕上、地铁车箱里以及看不见的金融系统中。很多招聘启事,越来越多的表达需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就拿教师这个职业为例,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教师工作者的相关行为,尤其注重其中的诚信和道德问题。现在很多老师招研究生、博士生都很注重诚信问题,甚至高于对学术的要求。所以,从现在起要养成遵守信用的好习惯,未来必定会在很多方面受益。不守诚信和不道德的人,未来必定处处受阻,比如工作、升职以及借贷等。关于人际关系无论什么行业,人际关系都是很重要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的工作得到“饱和式”认可:人际关系不好,工作做到100也可能得90;反之,人际关系好了,做到90,反而能得100的认可。要做到更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看低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是博士便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也不要瞧不起没有博士学位的同事,自己形成一个圈子。其次,对人友善,坚持难做的自己来做,公共事务多自己动手。比如打扫办公室卫生等。最后,多以笑脸和谦卑的姿态对待年长的同事,积极请教他们工作和学习上的事情,赢得他们的好感。关于写作有人写不出来,大致有这样的原因:一是没有选题、没有问题意识。建议在阅读、写作和调研中产生新的选题。写论文之前必须做调研和分析数据,最基本的是要读文献,学术有学术的话语体系,如果没有阅读文献,脑中都是闭塞的,没有语料,肯定也不行。二是很多时候,我们被电脑占去了太多时间,上网的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无聊的内容和无趣的明星八卦,看看热点新闻和无营养的鸡汤,还有可能是玩一局游戏。建议学习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写作状态:“于是我奋力向前,堆叠着文字,借此,我希望灵感突现,产生顿悟,从而不经意间出现某种奇迹。”这类似于MVP意识,即“minimum viable proct”,意思是最简化可实行产品。做一个最小可交付的版本,得到反馈后再持续迭代。通过写一句,到写出一段,再写出一大段,不断向前推进。无论职称或者人才评价指标如何强调“去论文化”,论文仍然是硬通货。就像高考一样,虽然很应试,但是还有比这更加公平的渠道吗?关于核心期刊发表发表核心期刊是很多人评职称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核心期刊发表的现实情况是僧多粥少,这使其成了稀缺资源。近四年才更新一次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在2018年末更新了“2017年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这一次,期刊进行了比原先更大的调整,一些期刊不再入选,一些期刊第一次入选。很多老师发现,部分入选的期刊,版面费立刻会大幅度涨价。对于这种现象,从核心学术期刊评选方面来说,应该实行动态评选和更新(类似于国外的Elsevier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谨防入选就涨版面费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作为写作者而言,应该要提高写作水平,多写文章,这样能够增加中稿的几率。硕士毕业答辩关于论文检测临近毕业季,大多数人的论文都写完了,但是还面临着论文检测的问题。学校会进行检测,但是很多人想自己先检查,做到心里有数。而很多人检测时都会选择到淘宝上去找检测商家,这是有很大隐患的。不过,如果非要检测,建议打乱文章段落顺序,或者采用不同文章段落组合检测的方式,另外,不明显的、重复的段落不检,以减低风险。最后,希望所有硕博朋友和高校教师等科研工作者们:对这个世界,少点偏见,多点理解。无论是谁,无论何时,不要让别人轻易看到你的局限。对我们自己,多点自信、善良和坚强。无论什么事情,无论多么难以承受,不要轻易放弃。对于学术,遵守规范,保持底线。这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不是怕受到惩罚,更不是怕被人揭穿。来源:募格科聘 作者:不一

慧寂

为什么说考研学渣可以报考北大研究生?

导读:说起清、北,这是所有考生望尘莫及的殿堂,高考时绝大多数考生想都不想的事,但是现在居然有人说二本考生完全可以通过考研考上北大?这是在逗我吗?2019考研er,你们怎么看?北大不是遥不可及记着,二本的你,考研完全可以去北大。如果你想高考考上北大,即便你在高中复读20年,累死,也考不上北大。毕竟高考考查很多东西:智商、思维等等。但考研不一样,考研考查的是准备程度,所以说二本的孩子,如果做题时候觉得还可以,报北大拼一把还是可以的!学渣高考无望名校,期望考研梦圆北大,这样的说法确实有些夸大其谈,但是这也正好印证了一个道理。考研,对每一个考研人来说,都是一次重生。考研是我们在步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前的最后一块净土,不问出身,只论能力。纵使上述考研论坛用户所谈的关于学渣的北大梦有些偏颇,但是期待着浴血重生的你们,考研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考研,意味着迭代,意味着你要和过去的自己说一声再见,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给自己的人生赢得再次洗牌的机会。因而,在接下来的每一天,都需要你万分投入,努力学习,时刻敢于推倒昨日那个你,那个可能胆怯、懒惰、乏味的你,用努力、坚持和方法,塑造一个坚决、勤奋、有趣的新人。即使考研需要面临惨痛的选拔与淘汰,但对于大家来说,这个过程比结果更加令我们难忘,等到多年后回想起来,这都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而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看结果,每天纠结着自己是否能成功,重要的是我们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奔赴这个赛场,哪怕这个结果不是我们所盼望的,那也无所谓,因为我们努力了,努力了就不后悔。考研作为新起点,如何出发?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制定复习作息时间计划大家一般准备考研就是从3月份到12月底,基本每天的生活就是图书馆-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如果没有研友的话,好几天都跟别人说不上一句话,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近一年的复习该如何安排,计划很关键。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习惯具体计划,随着复习进度,还要作调整,但是大体不会动。就是这样的作息时间,广东中公考研从复习第一天,坚持到考研前一天。即使最后的冲刺阶段,也不会延长复习时间。雷打不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成习惯,这很重要,因为考研是持久战,不是一天两天,不然硬着头皮去坚持是非常痛苦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如何形成习惯,制定作息时间,一定得符合自身条件和目前的承受阶段。切记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高强度的复习安排,比如,比如平常每天复习6个小时,一下定决心,要复习12个小时,说要半夜几点几点睡觉,这些对复习都是有害的。同时,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人去泡自习室,有时饭也不吃,几天高强度的复习之后,就再也没有来。原因在于,复习的热情被很短时间消耗了。古人讲“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考研不是一天两天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鼓作气效果在短时间可能很好,但以后呢?就是“再衰三竭”了。有规律的复习,可以把你的热情和劲头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不至于迅速消耗。所以一定要适合自身条件。如果一定要高强度,一点一点去掉,看看自己是否能接受,再增加强度。能力不够努力来凑耐得住寂寞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捱过去,天也就亮了。考研就是如此。有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很无助和孤单,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广东中公考研告诉你,越是这个时候,你越不能放弃,因为这是上天对你的考验。当你坚持过来回头看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当时让自己濒临崩溃的困难其实也不过如此。而自己却度过了那段黑暗的岁月,以后哪怕有再难再苦的事情,也不会害怕了。禁得起诱惑考研复习的时候往往会有来自多方面的诱惑,已经拿到offer的室友、被保研的朋友等等。帮帮建议你如果坚定考研就不要再去三天两头地找工作,每年都会有好多同学就是立场不坚定,最后工作也没找到,考研也没考出好成绩。所以,考研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考研有时很孤独,面对这种孤独,你一定要有毅力,我们现在的痛苦会换来将来的幸福,所以为了将来能快乐些,现在痛苦点也是值得的。总的来说,考研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英雄不论出处,不要再用歧视二字为自己加负,敢想敢梦敢拼,你的未来有何不敢?

途隙守神

考研故事:339分,她幸运考入北京大学,分享这些经验,值得一看

4月26日早上9点,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成都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月榜上有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临床医学(内科学)专硕拟录取,她终于把医学梦从嘤鸣湖畔做到未名湖畔。你好,北大339分,看到初试分数,刘月心凉了半截,“可能无缘北大了。”参考往年北大第一医院录取分数,这个分数悬在线上。她甚至做好“二战”的准备了,“就是想上北大。”从决定考北大那天起,刘月的目标就很明确。“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三次、四次。”一天正在午睡的刘月接到一个电话,看来电显示的“北京”,她一下精神了。对方称自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老师,由于刘月的分数过了校线,没过院线,需要进行院内一调。问刘月是否愿意从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调剂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设有6个学院(部),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其中,首钢医院是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学院。一时间,激动、兴奋的心情全都涌上来,刘月感觉自己离北大更近了。有了复试的机会,刘月整个人都绷紧了。她详细了解了复试考察各项占比,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21日,她带着满心希冀飞往北京参加复试。23号,提交材料、体检;27号上午笔试,下午面试。6天时间,她在忐忑、紧张、自我鼓励中度过。面试当天,她非常紧张,甚至一开始,说话都带有颤音。深呼吸、冷静……她暗示自己快速调节好情绪。4月26日,看到北京大学的拟录取名单,她对燕园的期待终于从无数个梦境中走进现实。看着电脑上拟录取的界面,她默默说了一句:“你好,北大。”目标坚定:考研大一还没开学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考研!从高中走进大学,这个没离开过家的女生有些手忙脚乱。生活得自理,学习要自觉。专业课程满,她又加入了班主任刘冰花的实验室,跟着做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面的研究。课余时间,她大多在实验室、自习室度过。刘月的努力班主任刘冰花都看在眼里。“她言行合一,说考研就在大一开始朝着目标努力。” 医学专业是五年制教育,大学期间,刘月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20%。大四时,她主动请缨当班长,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刘老师对她赞不绝口:“这个孩子做事特别认真,把班上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和设计也完成得很出色。”从大四上学期起,刘月开始紧张的备考。去年2月,她开始“扎根”图书馆,每天7点起床,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看书。“临床医学是统考,所以没怎么费心看学校。”她估算多久能看完一本书,配套专业课视频,每天跟着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西医综合6本书超过600万字,知识点杂,“就像脱了一层皮,经常觉得看不下去,有时候满足于自己学习了一整天的错觉,但仔细回忆一天,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备考,焦躁、又强迫自己看下去的情绪始终萦绕着她。燕园情结一次偶然,刘月看到一家教育平台的试听课程。课程配套的是英文原版书,通过引导学员对一些哲学大问题进行思辨分析,学会思考。试听结束后,刘月发现从一味死记硬背,到开始思考为什么,收获新知成了一种乐趣。“线上的老师知识广博、品行高雅,让我心生向往”。她萌生了一个北大梦。决定考北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月纠结了几个月。但她始终相信“我只要足够优秀就一定可以。”她把北大初试、复试分析个透彻,再到评估自身能力后,7月她终于下定决心:考北大!背着沉甸甸的梦想,她一边进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实习,一边准备考研。科室最忙的时候,她一天只有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间。时间紧、内容多,她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秘笈”:从大框架看向细致,循环往复。第一遍大致了解书本内容,第二遍寻找自己的知识盲区,根据重难点,不断地重复记忆。后期,她一边实行题海战术,一边利用在医院实习的机会,将书本的知识和临床病症联系到一起理解。特别是看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时,刘月看得一知半解,很头疼。正好她被轮转到呼吸科实习,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化成眼前的临床病症,一些困惑也得以渐渐消解。“我不是一个学霸。”考上北大后许多人称刘月为“学霸”。可刘月却认为“‘是个努力的人’这个描述最合适我了。”她很满足于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她说,“开开心心地学习,不是很好吗?”尘埃落定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她憧憬未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开始,到了更大的舞台,自己更要学习,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来源:来源:成都大学新闻网 编辑:邓嘉琦 卢欣悦

恶虎村

北大图书馆的五个模样,你get到几个?

【编者】2018年5月,北京大学图书馆东楼改造正式动工。2020年10月,大部分脚手架撤除。从东门步入校园,抬头便能与北大图书馆面对面。从外观上看,东楼与记忆中的图书馆似乎并无二致,但它的重启并不仅仅意味着一栋承载着历史的建筑向全校师生敞开大门,让万卷藏书更加触手可及,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能够带着新的视野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2020年11月15日,《北大青年》同各校园媒体记者一起,与北大图书馆现任馆长陈建龙教授展开对话,走近图书馆东楼的新气象。在建筑与设计之新、功用与服务之新以外,我们也希望与读者共同思考“图书馆”的意义,在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回答:图书馆是什么?△陈建龙教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分馆接受访谈一栋独立建筑北青:2015年12月的时候,也就是五年前,我们写过一篇题为《他们是图书馆人》的特稿,展现了北大图书馆庞大的幕后服务团队。您作为馆长其实也是其中的一员。从图书馆人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图书馆”意味着什么?陈建龙:图书馆它必然有一脉相承的初心和使命,但如果一路见证了图书馆的变化,对它的期待和追求自然就不同了。早期图书馆费尽心力希望拥有一栋独立的建筑。历史上北大第一个独立的单体图书馆建筑是1935年在红楼边上建成的,经历了几代图书馆人的努力。在这之前校内也能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李大钊做主任的时候图书馆在沙滩红楼一层,现在你们去看还陈列着不少当年的东西。但是单独的图书馆建筑,到蒋梦麟校长时期才建成。到20世纪50年代,我们开始追求建立容量更大的图书馆建筑,又经历了几任馆长的努力,到1975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建成了26,000多平米的图书馆。现在看来单体建筑两万多平米不算大,但在当时已经是很大体量的建筑了,在校园里几乎没有其他建筑能和图书馆相比。现在单体建筑10万平米以上的高校图书馆也已经建成。虽然当下在图书馆建筑的规划上还任重道远,但最重视的不再是“建筑”,而是“服务”。一册求学生涯的记录北青:您从本科到博士阶段都是在北大度过的,您的专业与目前的工作也都和图书馆息息相关。在学生时代,北大图书馆给您带来了什么呢?陈建龙:我1983年来到北大,第一志愿就是图书馆学。这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帮我选的。当时自己见识不多,还没有自己作出选择的能力,后来也就高高兴兴地一直在这个专业钻研。本科期间我觉得自己很充分地利用了图书馆。如果用图书馆学的话来讲,我属于图书馆用户当中那一类“受益用户”。当时觉得在图书馆学习的氛围确实是不一样的。还记得当时冬天的早晨,图书馆南门开门之前就有很多人在门口排队等待,怕晚了一步图书馆里就没有学习的位置了。我也是那一批学生当中的一个。尤其在本科三年级后期,几乎每天都背着一个书包早早地去排队,还一定要想办法排在前面才好。后来我在北大继续读硕士。毕竟图书馆学也是我的专业,我也把图书馆当作一个实习实践的场所,经常参与到馆员老师的一部分工作中去。一所提供知识的服务站北青:平时不少同学把图书馆当作一个自习的场所,或者借还书的书库。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书籍资源都能够电子化,在互联网上也便于获取。图书馆是否也正在顺应这种趋势,或者做出改变呢?陈建龙:图书馆绝不只是借书、还书的地方,它可以是包罗万象的空间。图书馆需要从一个单一的地点:place,转变为一个意义更丰富的空间:space。使用者在这里获取服务,与馆员老师、与自己、与其他人交流。现在图书馆不止围绕书提供服务,而是慢慢覆盖与知识有关的各种服务,不论形式或专业。采购书籍和资源数据库只是图书馆最基础的服务,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以创造新的知识,这是图书馆新的方向,包括对文献进行疏通,或者对学科发展情况与创新前沿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学校的41个学科目前在世界上处在什么位置?把世界范围内哪一所学校作为标杆?我们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方面表现如何,和标杆学校有多少差距?这些方面,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从学科发展的宏观层面给出意见参考,有助于各个院系进行学科布局,规划资源的投入。图书馆也在以更细致的方式呈现“书本”。图书馆对书籍的管理并不简单。每次进行图书搬运,并不是迁移了位置就结束了,还需要馆员老师重新扫码,调整书本在系统里的“位置”。这次东楼重启之后还会加入一个新的展示区域,像开放式的厨房一样,展示一本书的编目和加工过程,让大家看到一本书如何经过馆员老师的专业工作,来到书架上供读者借阅。以前我们对服务的理解是比较被动的,考虑的是如何多采集书本,如何组织、分类,便于读者借阅。我们可以通过图书目录等方式,让你知道我们有哪些书,在什么地方能找到,之后就等着读者“上门”来借。现在我们会考虑更主动地为读者服务。比如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图书馆发起的“送书到楼”,再比如通过对现有数据库的挖掘,为从事教学或科研的老师提供研究支持。图书馆可以成为各院系教师学术科研中的伙伴。我们也加入到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去,协同完成研究任务。没有图书馆馆员老师们的帮助,课题并非无法实现,但所能达到的效果可能受限。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配合上馆员老师信息获取方面的专长,能将科研创新做得更好。△目前图书馆官网中的学习与研究支持服务感受、思考与活动的空间北青: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共享书店,它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有的也提供专门的学习空间或自习室。您觉得与这些功能上较为相似的空间相比,图书馆能够带给学生哪些额外的价值?陈建龙:我们的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里开放时间是比较长的,周末和节假日也很少闭馆。但和营业时间更长的自习室或书店相比,图书馆在功能上可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我想,在这些功能之外,图书馆更宝贵的价值在于不同的人身在其中的不同感受。我们的朱光潜先生有过这样的描述:人生的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一半得之于感受。每个人感受到的图书馆其实都只是它的一部分。从感官感受上来说,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空间,它带来的视觉刺激是教学楼、自习室所没有的。其次,我们在图书馆也会产生心灵的感受。读者之间的交流,读者与书籍的互动关系,以及几乎是无法穷尽的个人思考,这些都充实了读者在图书馆的经验。你还能够发现图书馆揭示出的恢弘时空,看见1600年前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的出版物共同存在,也看到国内国外、世界各地的丰富知识,高度浓缩在图书馆有限的空间中。当然,在图书馆工作的老师也特别希望大家能对图书馆感到自豪。如果有朋友到北大来,你会说:一定要去图书馆转转。每一次走进图书馆都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或者你会感叹,图书馆原来还可以是这样的。又或许,更简单地说,在图书馆随便逛逛,你能够换上一种新的心情。这些都是图书馆特别重要的价值。突破校园边界的网络化平台北青:我们读到过您一篇关于图书馆的文章,提到说想要把图书馆建成一个“跨学校、跨行业”的“合作共赢的平台”。您觉得我们北大图书馆距离这样一个平台,它还有哪些空间?或者说我们正在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呢?陈建龙: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是,对用户提出的任何需求,图书馆不说“对不起”。即使难免有我们缺少的资源或能力,我们也应该想办法帮助他获取。通过馆际互借,以及与社会上其他图书馆进行合作,和国内外数据库结成网络,来履行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也在寻求和更多行业或产业部门建立联系,不局限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一些从事数据库开发,或者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可能觉得图书馆跨行业的业务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经营,但当图书馆和业界的关联越发紧密,回避与防范并不是最佳的姿态。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展开探讨。这些努力的最终归宿都是“为用户服务”。图书馆并不是为了合作、为了共享去改变。从藏书库到知识服务,再到服务平台,它的目标始终如一:用户们需要什么,图书馆和他们一起来实现。这么说或许有点理想,但我觉得不管怎样,这都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北青:您有着图书馆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两重身份,可否谈谈您理想中的图书馆是什么样子的?您对北大图书馆有怎样的期待?陈建龙:历史上有很多对图书馆的叙述,比如精神的家园,文明的沃土,求学的课堂;也有博尔赫斯讲的“天堂的模样”,泰戈尔说的“静穆的海浪”。这些都是从图书馆中感受到、领略到的东西。对学校而言,哈佛大学的老校长艾略特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以前李大钊先生则说图书馆是学校的“第二生命”。从中足以看出图书馆对一所高等学府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我从馆长的角度去看图书馆,也从一位教师用户的角度去看图书馆,这时我会更容易看见图书馆的全貌。它是一个生态系统,个人的用户或组织的用户在其中活动,不同学科背景的用户不仅在这里接受服务,也参与到它的形成、发展和管理中去。除了图书馆有关部门,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都在委员会中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担当起志愿者与服务者的责任。我想北大图书馆确确实实能够借东楼重启的机会,慢慢形成、或者逐步地体现一个新格局、新气象、新担当。它会一直和北京大学、和所有的用户一起成长。文字:孙乐怡(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编辑:安宁

十日自愁

看一看,国庆期间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优秀的背后是奋斗和汗水!

十月的假日 如期而至笼罩在烈日朝阳或微微秋雨中风推开了房门 拉着人们出走远方 遍历世界他们有的背上行囊行遍祖国大好河山有的则选择留在校园不仅是因为燕园的秋日胜景已初见端倪更在于畅游书海的美妙无从取代躲在图书馆的那些惬意午后缱绻着静默和暖意如同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如若伊始 书海遨游 你轻然上前穿过时间的缝隙踏进诗情画意所有花枝都为你绽放满地 馨香萦绕在这里 探索 思虑 沉淀低吟浅唱着首首婉转歌行实现更多还未触及的梦想也寻到自己的归处眼睛追逐着文字 反复翻阅用心去体会着蕴藏在书中的痕迹和脉络漫长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每一分每一秒地把握在众声喧哗与万物静默之间付出总会甘之如饴那些遗失在路途的碎片故事那些停留在脑海的悠然岁月行色匆匆 恍如一梦沉浸书中所有酸涩的沉重的美好的久违的透过青春印记的缩影忆及窅尔过去 望到深远未来或行万里路或读万卷书都是心灵的旅行来源:北京大学文字:侯雨杉摄影:侯雨杉排版:文婧责编:以栖

金与木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出分,对于一本考研学生真的有这么难吗?

北大今年的分数线北大今天公布了19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我报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软件工程,去年的分数线也就300左右,那个时候还有非全,今年软微取消了非全。一些考研机构都在鼓吹北大的分数线,300就可以上北大,但现实是这几年考生质量也比以往好,分数也在逐渐提升。北大研究生分数线给我的感觉,今年分数都有一定的提高,可能说今年题目简单,19年是单数年,难度要比双数年容易。而对于一个一本,还是双非性质的院校,想往高点的地方搏一搏,难道真的难吗?这个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难与不难在于自己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真的用心在准备了。我今年考研失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考研没有全心全意的备考,杂事太多,没事处理这个没事处理那个,而不知道考研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考研其他的最好不要想。这也是第一次考研,什么不懂,一心就只管冲,肯定想冲击一波名校,谁都理解,但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匹配,最后导致失败,那是肯定的!考研不是儿戏,随随便便考就可以随随便便上,那是不现实的,又不像专升本那么简单的考的目标院校越大,报考人数也多,相应的分数,优秀的学员也就越多。总之,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碰到鬼,实现了也是不可能的,要想冲击好的学校,就拿出真心去准备,那样才有机会上,也让你的考研青春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