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首任校长(当时称管学大臣)是孙家鼐(1827~1909),安徽寿县人,状元出身,任职前是清朝一品大员、吏部尚书。任职不久,就改任礼部尚书。京师大学堂是光绪帝新政唯一留下的成果。是作为全国最高学府来设置的。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从一开始就引进西学,委任美国传教士丁韪良(1827~1916)做西学总教习(相当于教务长),丁韪良自年轻时来华传教,在中国生活了66年,可谓“中国通”,曾任同文馆总教习。在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早期教学管理上,出力最大,贡献不小。慈禧太后为加强对京师大学堂的控制,特意委派张百熙(1847~1907)为新的管学大臣,张百熙是湖南长沙人,进士出身,颇倾向于维新变法,曾出任学务大臣。为贯彻“中学为体”的核心观念,张百熙请出吴汝纶(1840~1903)出任总教习。吴汝纶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大家之一,曾国藩四大得意弟子之一。目的就是加强中学传统理念教育,以固国本。在清朝末年,这一宗旨一直没变。同样是古文写得非常好的严复、林纾相继入主北大。严复(1854~1921)是福建闽侯人,新式学堂毕业,留学英国,曾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他用古文翻译的《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对当时社会影响很大。他先后出任京师大学堂的总监督和文学院院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严复是更名后的第一任校长。林纾(1852~1924)是福建福州人,他用古文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名著,深受当时读者喜爱。他协助严复管理北大文学院,带头抵制新文化运动,反对用白话取代古文。袁世凯统治时期,对教育不太重视,北大的生存环境不太好。严复多次为教学经费犯愁,千方百计加以筹措,仅够勉强维持之需。严复去职后,由工学院院长胡仁源代行校长一职。1916年,蔡元培(1868~1940)出任北大校长,他是浙江绍兴人,进士出身,同盟会老会员,辛亥革命元老,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虽然从政多年,但以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最大,他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多个第一,是一位引领时代潮流的开创性人物。他给北大带来新气象和新活力。他提倡在学术思想上要兼容并包,在教学管理上推行教授治校,实行民主管理。他为北大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学术大师,对推进北大的品牌建设和教学质量以及学术水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陈独秀(1879~1942)和胡适(1891~1962)的加入,无疑使北大的文科更上一层楼,他们和钱玄同(1887~1939)、李大钊(1889~1927)等人一起编辑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鼓吹者,在青年学生中拥有广泛的影响。陈独秀是安微怀宁人,胡适是安徽绩溪人,两个安徽人充当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角色。陈独秀思想激进,和李大钊一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胡适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在政治上主张改良,提倡“好人政府”。鲁迅(1881~1936)、周作人(1884~1967)、刘半农(1891~1934)等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鲁迅、周作人是亲兄弟,浙江绍兴人,两人都留学日本,周作人待的时间更长一点,并且娶了一位日本女子为妻,鲁迅先以小说出名,后以杂文为主,成为革命文学的主将。周作人擅长散文,颇有才气。他们两人都曾在北大任教,鲁迅是讲师,周作人是教授。刘半农、钱玄同都是语言学家,对白话文的推广,大有贡献。刘半农是江苏江阴人,留学法国,文学博士,北大教授,对语言学有独到的研究。钱玄同是浙江吴兴人,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与黄侃是师兄弟。留学日本,提倡拼音文字。他的儿子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与钱学森、钱伟长合称中国科技史上最有名的“三钱”。黄侃是湖北蕲春人,是个学术怪才,生平佩服的人不多,除了他的老师章太炎外,对刘师培(1884~1919)也格外看重。刘师培是江苏仪征人,家学深厚,天资过人,。黄侃、刘师培、辜鸿铭(1856~1928)三人都对中国古文化十分推崇,都对新文化运动抱抵制态度。在新文化运动的重镇—北大,有这三位旧学大师的存在,更显得北大在学术上的包容性,新旧思想的激烈交锋,无疑会给北大师生带来无比刺激的头脑风暴。辜鸿铭是福建同安人,留学西欧,精通多国语言,把中国儒家经籍,翻译成外文,大力向西方国家推介。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留学日本,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是著名的革命鼓动家,他在北大发展了不少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邓中夏(1894~1933,北大国文系学生,湖南宜章人)、高君宇(1896~1925,北大哲学系学生,山西静乐人)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北大哲学教授张申府也是中共早期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还是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北大在文科上实力超群,尤其是哲学系,人才济济,拥有众多知名的大师。梁漱溟研究印度哲学。马叙伦(1884~1970,浙江余杭人)偏重教育哲学,是著名的教育家,曾任教育部长。张岱年是张申府的弟弟,国学大师。任继愈是新哲学大师。汤用彤(1893~1964,湖北黄梅人)毕业于清华,长期在北大任教,曾任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对哲学史有很深的研究。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美学大师。北大校长文科生居多,蒋梦麟是学教育学的,傅斯年擅长史学,马寅初(1882~1982,浙江嵊县人)是学经济学的,他的固执和顽强是十分出名的,颇有点侠士风采。后来的北大校长也有理科出身的,比如周培源和丁石孙。出身北大的名人很多。历史学家顾颉刚、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植物学家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社会活动家许德珩(北大外文系学生)、章士钊(1881~1973,湖南善化人),作家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科学家于敏(中国氢弹之父)、王选(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人),语言学家王瑶、王力,知名学者季羡林(北大外文系),民国政客张耀曾(司法总长)。就连北大的旁听生、预科生也不乏名人。知名作家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沈从文(湖南凤凰人),青年革命作家柔石(1901~1931,浙江宁海人)、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李伟森(1903~1931,湖北武昌人),俄语专家曹靖华(河南户氏人)是其中杰出代表。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
我国由于大学数量多,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有的大学曾经实力一般,但经过多年发展,越来越好,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著名的985大学。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所985大学,它是我国第一所由私人创办的大学,曾经总被称为“野鸡大学”,如今实力越来越强,比肩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它跟另外一所985大学有段说不清的历史,总是被另外这所大学鄙视,它就是著名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位于魔都上海,现在的复旦大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实力非凡,清北复交是大学常说的一句话。由于办学特色与北京大学类似,素来以人文社科,理学等专业著称,实力也是可比肩北京大学。熟悉复旦大学的人都知道,它是我国第一所由私人创办的大学,于1905年由马相伯等于创办了复旦公学,从此,开始了复旦大学的办学之路。创办后的复旦大学,办学之路可谓坎坷,经历过战乱,搬迁,不断地停课复课等等波折,解放后,复旦大学当时还差点被策划迁至台湾,才有了著名的复旦大学护校运动。如果说在这之前,复旦大学一直活在乱世的上海滩中一点都不为过,但是,复旦大学的腾飞是从1950年开始。复旦大学绝对是院系调整中的大赢家,虽然1950年将海洋学划到了山东大学,但却收获了同济大学的文法两大学院,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大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当时的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学科,这是复旦大学第一次大的收获。复旦大学第二次收获是在1952全国院系大调整,复旦大学再次来了个乾坤大挪移,用法学院、商学院和农学院换来了14所大学的众多院系和专业,这其中就包括浙江大学,原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等,这就是像一个穷小子,突然继承了一大笔家产一样,想不发展都难。更重要的是,复旦大学收获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和人才,比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卢鹤绂等著名学者教授,都是在这次院系调整中,一起划入了复旦大学。也是这次院系调整,彻底奠定了复旦大学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格局,当时就被号称为“江南第一学府”。之后的复旦大学发展得顺风顺水,位列985、211、双一流等等,后来在我国大学里,才有了清北复交这一说法。如果说,复旦大学的发展是来源于院系调整,那么有一所大学是其中牺牲最大的,它就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为复旦大学输送了大量的学科专业,还有众多专家人才,用网上说法,复旦大学就是浙江大学下的蛋,甚至被调侃为“孵蛋大学“。我们来细数一下这段历史,当年从浙江大学被划入复旦大学的专家和学者主要有:苏步青、陈建功、吴定良、谷超豪、胡和生、夏道行、卢鹤绂、吴征铠、陈耀祖、谈家桢、谭其骧、谢兰安、沙昭宇、卢庆骏、石钟慈、丁大钊、裘志洪、于同隐、孙宗彭、金鉴明、戚叔含、方重、盛祖嘉、郦庚元、赖祖武、殷鹏程、叶敬棠、龚升、张素诚等大批教授师生及其家属。当年随之而去的文理类专业主要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历史系,外文系等,特别是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几乎等于搬空。历史终究已经过去,而如今的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同为华东五校,实力更是伯仲之间,有趣的是,现今的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经常会发生争抢国内大学第三的位置,而每次讨论谁是第三的时候,总会有学生在翻出这段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之间的历史故事,而浙江大学的学生似乎更有底气一些,复旦大学也经常被浙江大学鄙视。不知道在你们眼中,如今的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到底谁应该排国内第三呢?欢迎一起交流
北京大学作为近代中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也自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这是为什么?北大以文理医科见长,北洋以工科名世;北大自由博大,北洋严谨踏实。看似风格迥异的两校有什么历史渊源?谁是第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诞生很早,1862年清政府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学堂,但是真正创办大学还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老大帝国不敌蕞尔邻邦,有识之士纷纷觉醒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高潮。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大学应运而生。就在《马关条约》签订的同年,洋务派代表人物、时任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1895年10月2日,光绪帝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北洋西学学堂就此成立,转年改称“北洋大学堂”,分为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两级,初设工程、矿冶、机器、律例四个学门,学科的设置反映了盛宣怀办理洋务的实际需要。学堂历任督办从盛宣怀开始都由津海关道兼任,直接上级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王文韶到袁世凯都有所过问。因盛宣怀同时兼任津海关道以及电报局、轮船招商局总办,学堂开办经费就由天津海关关税、电报局和招商局捐银组成,合计每年五万二千两。北洋大学堂主楼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工部尚书兼官书局大臣孙家鼐等人分别上书,请求在京师推广学校、开办大学堂。1898年,光绪帝半年之间连发多道上谕要求从速举办京师大学堂,6月11日光绪帝颁布百日维新的改革纲领《明定国是诏》专门指出:“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钦命咸丰九年状元、光绪帝师傅、时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负责筹办。在由康有为委托梁启超起草的《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规模当极宏远,条理当极详密”。“各省近多设立学堂,然其章程功课皆未尽善,且体例不能划一,声气不能相通。今京师既设大学堂,则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一气呵成”。由此规定了京师大学堂统领各省新式学堂并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开办科目包括经学、理学、中外掌故学、诸子学,英、法、俄、德、日五国语言文字学,算学、格致、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兵、卫生等学。开办经费需银三十五万两,常年经费十九万两,由户部筹拨专款。京师大学堂中外教员合影单就创办时间来说,的确是北洋在前;而京师大学堂的层次、规模、地位都更加重要和正规,因此其开办过程也迭经反复,异常艰难。就性质而言,北洋大学堂是第一所官办大学,主要依靠的是直隶一省之力。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由中央政府举办的综合性大学,并且是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办的大学。每个国家、党派、团体都有各自建构的叙事体系,各有其出发点和依据,天大、北大对外正式的表述分别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两校很少脱离上述限定语直接宣称“第一所大学”,两校的定位都有其合理性,处理得也比较克制且艺术,历史本就复杂多面,标准难定,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应该说,两所大学同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先驱,代表了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历程。并不十分成功的院系调整虽说京师大学堂定位更高,但遗留了科举时代的衙门作风和官僚气,学生毕业后按程度给“进士”和“举人”出身,据蔡元培回忆“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学生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而北洋大学以美国著名大学为蓝本,聘请的教员多为外国人且不惜重金,每名外国教员年薪高达2400两白银,从讲课到作业全部采用英文,毕业生进入美国著名大学研究院深造全部免试。因此,在创办初期,北洋大学的教学水平似乎更高。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在就职演说中,针对学生中弥漫的升官发财思想,蔡校长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以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相勉励。罗家伦说“这种精辟、勇敢、诚挚而富于感动性的呼声,震开了当年北京八表同昏的乌烟瘴气,不但给北京大学一个新灵魂,而且给全国青年一个新启示”。这位前清翰林、在德国、法国留学多年的校长,以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为榜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北大很快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蔡元培蔡元培改革的措施之一是把北大的工科并入北洋,把北洋的法科并入北大,在两校之间来一个院系调整。调整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依据德国、法国大学的经验,蔡元培主张学与术各司其职,大学应以文理两科为中心,应用科学由专门学校承办。第二,“完全的大学,当然各科并设,有互相关联的便利。若无此能力,则不妨有一大学专办文理两科……因为北大的校舍与经费,决没有兼办各种应用科学的可能”。第三,蔡元培历来着眼于全国教育的布局,“没有本校与他校的界限,常为之通盘打算,求其合理化”。他认为北大与北洋法、工两科重复设置没有必要,在商得北洋大学校长同意及教育部核准之后做出这种调整,把北大工科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充实理科。这场调整波及了两个浙江籍青年——徐志摩和吴经熊。他们俩在沪江大学相识,1917年2月,经徐志摩提议,两人同时转入北洋大学法预科,谁料半年后就遭遇院系调整,吴氏认为天津已经离家很远,不愿再北上,于是转入上海东吴大学法科,日后成为著名法学家。而曾在1914年考入北大预科的徐志摩,则重新转入北大法科政治学门,一年后出国留学,返国后成为北大英文系教授。入北大后,徐志摩结识了梁启超、胡适等文化名流,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成就了一位诗人。这次调整对于个人的影响尚且如此,对于学校来说就更大了。蔡元培这样做是完全出于全国教育的布局和效率,毫无私心,在国人普遍追逐法商、工程等应用学科的氛围下,蔡元培提倡文理基础研究可谓用意深远。但这场小范围的院系调整并不成功,北大工科和北洋法科的绝大多数教授并未进入对方学校,而是另谋他职;北大法科和北洋工科也并未因此调整而得到加强。恰恰相反,北洋法科在民国初年已相当成功,王宠惠、王正廷、郭云观、徐谟、燕树棠等近代著名法学家、政治家皆出自北洋一脉,调整后北洋大学专办工科,不但政界校友后继乏人,而且成就卓著的北洋法学教育也就此中断,失去法科成为北洋师生的心结,后人一直谋求恢复。而北大失去了工科以后,近二十年间没有工学院,后期之秀如清华正是凭借新兴的工学院在30年代异军突起,同时期的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无不包括工学院,无论从服务国家建设还是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北大失去工学院都是一大损失。直到1946年,北大才在傅斯年校长手中重办工学院,把一个德国式的近代大学变成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美国式的现代大学。早期北京大学工科实验室这里还有个插曲。1919年五四运动时,北洋大学爱国学生也在天津积极组织罢课游行,事后校方竟将参加罢课游行的学生开除。时任北洋大学学生会长孙越崎亲自到北大校长蔡元培家中联系,后来蔡氏南下,孙越崎再与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接洽,蒋梦麟深表同情,表示“北洋来多少,北大收多少”,同意北洋同学转入北大。这一年,北大最后一届工科学生并入北洋,工科已经停办,但为接收北洋转来的工科同学,北大又重新恢复工科采矿冶金、土木两系,1920年3月6日北大召开评议会特别会议,追认收回北大送往北洋大学学生案,开设新班,聘请教员温宗禹、何杰、王绍瀛、陈湛恩、周象贤等,直到1922年这批同学全部毕业。孙越崎从北大毕业后投身实业,战时担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座石油基地——玉门油矿,供应抗战需要,其产量几乎是后方产油之全部,后又担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被誉为“煤油大王”、“工矿泰斗”。同期转入的还有北洋土木系学生张含英,他选择进入北大物理系,日后担任北洋大学校长、新中国水利部副部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孙越崎动荡年代,折腾不断除了上面这次影响深远的院系调整以外,几十年里两校之间合并风潮几度上演。早在1912年《划分大学区议案》中就提出将全国划为四个学区,把北洋大学归并北京大学。1913年9月,教育部以“费用过多,风纪不正,学生程度尚低”为由拟将北大停办,遭到校长何燏时及师生强烈反对,教育总长汪大燮又提出将北京大学合并到北洋大学,再遭反对而作罢。1914年1月,教育部再次提出将北洋大学并入北大,遭到抵制后教育部随即抛出一个折中方案,“查本部前以北京、北洋两大学并立于京津,咫尺之地,于学区分划即嫌不符,而应合应分尤须筹划……使两大学采相对的分立制。北京大学设文、理、法、医4科,北洋大学专设工科而渐加扩充”。与之前几次合并的动议一样,这个方案虽然也没能实施,却成为三年后蔡元培提出两校院系调整计划的先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蔡元培、李石曾等效仿法国大学区制,改教育部为大学院,由蔡氏亲任院长,决定先在浙江、江苏、北平三地推行大学区制。应该说,大学区制不独为蔡元培一人所认可,历任教育总长多有推行,发展到此时乃达到高潮。在北平大学区,竟一口气把包括北大在内的原有国立九校,连同前外交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天津北洋大学、保定河北大学一起合并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这种不顾各校原有历史传统的激进政策一经推行,风波骤起,各校群起反对,掀起复校独立风潮达一年以上,1928年11月1日,国民政府只好下令取消大学院恢复教育部,1929年6月,国民党二中全会正式决议废止大学区制。最终,北大成功脱离北平大学恢复原名,而同样并入北平大学成为其第二工学院的北洋大学因为只有工科,根据192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学院,凡具备三学院者,始得称大学。不合上项条件者,为独立学院”,遂改称“国立北洋工学院”,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鉴于北洋大学历史悠久、成绩优异,特提请行政院会议通过成立“国立北洋大学筹备委员会”。北洋大学校徽抗战军兴,平津沦陷,两校均为重要大学奉命西迁后方,北大与清华、南开组成西南联大,北洋则复杂得多,先后参与组建西北联大、西北工学院,此外还有北洋西京、泰顺两个分院,战后两校各在平津复员。只是当初北平沦陷时,伪政府曾利用北大等校的校舍设备成立了一个“伪北大”,战后“伪北大”大部分学生经过甄别、考试成绩合格者得进入北大,只有工学院由北洋大学接收,成立北洋大学北平部。1947年,因北洋大学要求平部师生迁津,遭到部分师生反对,教育部决定该部并入北大战后新设立的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盘学习苏联的院系调整,北洋大学易名天津大学,两校都有大量院系调出,其中北大工学院机械、电机、土木、建筑四系并入清华,化工系并入天大,造成长期内北大只有文理、天大只有工科的局面,仿佛绕了半个世纪又回到原点。新世纪以来,北大陆续恢复医学院、工学院和农学院,天大也复建了法学院,这既是为了服务国家发展,又完善了学科布局,更是对各自历史传统的尊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校师生,渊源深厚创办之初,两校都聘请美国传教士担任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是丁韪良,北洋大学堂是丁家立。早期的两校也都由欧美留学生担任负责人,民国初年北大首任校长是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著名思想家严复,而北洋大学前后几任监督都是晚清选送的留美幼童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蔡绍基,反映了当时取法泰西、提倡新学的时代潮流。在清华作为专门的留美预备学校成立以前,北洋大学和京师大学堂是晚清官派留学生的重要基地。其中北洋大学第一班学生王宠惠在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后,相继担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和袁世凯北京政府司法总长,并被聘为北大法律系教授;秦汾(1903级土木)获得哈佛大学天文数学硕士后担任北大理科学长;而京师大学堂学生李仪祉(1904级预科德文班)赴德国学习水利,归国后担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被张含英誉为“我国由古代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的开路人”,1933年与北洋校长李书田等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后又兼任西北联大教授。除此以外,1901年考入北洋矿冶科、留美后改学经济的马寅初日后成为北大校长,而北大1913级预科学生刘仙洲于1924年担任北洋大学校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1927-1949年,也就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期间,国民政府历任教育部长均由北大、北洋两校学人担任。其中北大方面有蔡元培、蒋梦麟、李书华、朱家骅,包括曾短暂代理部长的段锡朋、陈雪屏,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1938-1944年由出身北洋大学的陈立夫(1919级矿冶科)担任,而陈的前任王世杰又同是两校中人,他曾于1910年考入北洋大学矿冶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他毅然返回武汉参加革命,之后留学英法成为宪法学家,1920年代曾担任北大法律系主任及武汉大学首任校长。风格相似的两校长:傅斯年与李书田晚清到民国这段时间,虽然政治不时介入教育和学术,甚至国民党时期这种干预还相当强烈,但总体来说程度是有限的,教育家呼吁学术自由和教育独立,政府能保持一定的克制,尽管双方仍时有冲突,这就为教育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这期间,公立、私立、教会大学鼎足而三,教育家的思想和才华充分施展,各大学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在灿若星河的教育家中,北京大学傅斯年和北洋大学李书田这两位的教育理念和行事风格极其相似。傅斯年两人有相似的教育经历。他们都在各自学校接受了从预科到本科的教育,在校期间两人都堪称学霸,毕业后都留学欧美。傅斯年1913年入北大预科,成绩名列第一并获得预科学长出资设立的奖项,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后,更以读书多、见解深刻著称,曾在一夜之间挑出《文心雕龙》主讲老师的讲义里30多处错误,傅斯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创办的《新潮》杂志风行全国,一般人印象里的北大总是自由甚至有些散漫,但民初的北大还有另一个传统,耶鲁大学毕业的徐崇钦担任预科学长期间坚持一切从严,“教授们督促学生的功课与考试,都是逼紧不放松的。预科同学看见本科同学是那样的轻松和散漫,不知不觉的看不起本科,而以预科的严格自傲。”同时极端重视外语,主张用原版教材、外语讲授,这画风倒真的很像北洋大学了。李书田1917年考入北洋预科,1919年升入本科土木科,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留学康奈尔大学时平均成绩更高达99.5分。据与李书田同级的陈立夫晚年回忆,他与李书田同时报考庚款留学考试,结果他不幸落选,称李书田“为在校中最用功的学生,成绩特别优异,总平均分数在95以上,他一参加,我就没有机会了”。学霸李书田对同学的碾压可想而知。李书田李书田题字两人日后都长期领导学术团体,并以严格要求、拔尖主义著称。1927年,傅斯年回国受聘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历史两系主任,同年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一度兼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担任过北大代理校长和台大校长。傅斯年对学生一贯要求严格,战时避居四川李庄的史语所青年们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1927年,李书田回国后相继担任唐山交大和北洋校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副会长等职,李书田任校长期间,秉持北洋严格的传统,录取坚持重质不重量,大考小考不断,学生淘汰率一度高达50%以上,他不但考学生而且考老师,“我出题,教授回答的好,就续聘你;答不好就对不住了,请你走人”。两人对于优秀毕业生的拔尖主义也如出一辙,傅斯年手中一直保留着一册北京大学《国文史学系三、四年级学生姓名履历及历年成绩》,以便将高材生网罗进入史语所;而李书田也有一个记录本,上面记载着北洋和唐山两校应届毕业生各班前三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为其介绍工作或延聘到北洋任教。两人都有卓越的办事才干、磅礴的气魄和强烈的母校情结。傅斯年主持下的史语所对河南殷墟进行的15次大规模发掘,为中国在国际学术界赢得赞誉;战时负责中央研究院全院的内迁,战后又领导该院和北大的复员任务;尤其在代理北大校长的一年里,他把过去只设文理法三个学院的北大一举扩充为包括医农工学院在内的北方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为延聘教授、争取校产和经费不遗余力。李书田掌校期间,新设水利、电机、航空等系科及工科研究所,1937年2月制订《国立北洋大学筹备缘起及分期完成计划书》,计划至1953年分八期把北洋建成工、法、文理、医四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战时北洋迭遭合并拆分,人员星散,他联络知名校友尝试各种方案,历尽艰辛,1946年1月,教育部终于同意恢复国立北洋大学,李书田厥功至伟,他率领仅剩的35位同学、2名职员踏上复员之路,他的车走在前面,车上还插着“国立北洋工学院迁校专车”的旗子,17辆车排成一字长蛇,首尾衔接,浩浩荡荡,其为恢复和发展母校不遗余力,令人动容。李书田本人与傅斯年没有多少私人往来,但李书田之兄李书华原为北大物理系教授,与傅斯年是好友。1949年以后他们都选择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后来李书田又去美国。赴台后,傅斯年收罗了众多北大教授,不到两年时间就把原本标准不高的台大办成台湾的北大,1950年12月“归骨于田横之岛”。李书田赴美后又读了土木、地质两个博士学位,1980年母校八十五周年校庆时,李书田寄来一首词表达对母校和祖国的思念,“沽上门墙桃李秀,并迁益壮无涯。同文同规肇中华,春风常吹住,化雨永亨嘉。众院合成今伟大,科工重点交加。津南八里校园夸,师生歌乐止,至今映秋花”。
齐慧欣,女,汉族,1998年1月出生,团员,北京交通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6级本科生。她总是说:这一路,风雨兼程,就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三年学习成绩总评专业第一,保研绩点4.26(满绩为4.2)。荣获知行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等,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论文”(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H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北京市级一等奖等,共完成大创项目两项,均获评国家级。曾担任理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预科班班主任助理。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踏着知识的针尖翩跹舞蹈,踩着科学的浪头奔跑弄潮。她的目标是追求卓越。在优秀里锦上添花,在平凡中大放异彩,她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失落,勤勉刻苦,执着坚韧,在求学路途中孜孜不倦,在青春岁月里默默奋进。自习室里的盏盏亮灯,她,是奋斗者!实验室里的套套器材,她,是钻研者!不断钻研,深刻思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她,是梦想者,她,就是齐慧欣!个人事迹功夫深,铁杵成针在迈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她就立志科研伴随终身。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我国两大科研难题,无数科研工作者为此倾尽一生,她,微不足道却在默默前行。大学期间,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创新性地采用三元策略,共完成大创项目两项,均获评国家级。项目两项,实验千时,数据万条,科研,已然成为她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年级的她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当她第一次看见手套箱似的的实验仪器,心中充满了莫名的畏惧与好奇,听着师兄师姐的介绍,她心中暗暗自喜,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和科研近距离的接触。尽管课业繁忙,可是就是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她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放在了这里,每天大家都会在光电子所看见她的身影。项目对实验的要求极高,每一次的实验她都是在失败中期待着一丝丝希望的成功。两个项目下来,她流下了数不清的汗水和泪水,她付出了数不清的时间与辛酸。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依托大创项目,她发表了3篇论文,两篇SCI。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的中文论文入选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从833项创新创业成果中遴选,获评“优秀论文”,全国仅20篇获评,国家级一等奖,而她是唯一一位大三年级本科生。纸上浅,万事躬行她积极投身学科竞赛,包揽理科类竞赛,参与竞赛共8项,其中包含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项。令她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的比赛是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作为物理类最权威,全国各大高校极力支持的竞赛,历时8个月,课题17项,涵盖力,热,光,电,她作为我校主力队员,独立承担三项。(齐慧欣同学获“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她说:记忆最深刻的是暑期那近两个月的冲刺,小组五个人,每天7点到晚上12点都泡在实验室,大家搜集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交流讨论甚至是激烈争吵,从理论创建,到软件仿真,也自己购买实验器材,合作组装,几十斤的器材,身为一个女生从来都不会说重。她是一个不擅长辩论的女生,为了改掉她的缺点,队友们也是想方设法,日常的学术语言互怼。科研能力的锻炼,方方面面的培养,最终为我校争得荣誉,获评国家级二等奖。妙风景,花季逢君大学就该要充实丰满,青春活力。她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她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三年来,经历过不同尝试,曾担任大小不同职务共计6项,包括团支书,社团主席,以及我校首届预科班助理等。他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作为社团主席的那一年,那年的理学院科协展示了别样的风采,社团成员共计75人,为历届人数最高。任职期间,以“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活跃学术氛围”为宗旨,为培养大学生科学,实践,创新能力提供重要平台。理学院科协以“造就科技人才,丰富校园生活”为根本目的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开展了百科知识竞赛,理学院科协原创类大型活动创意设计大赛,原创类大型活动“科协嗨起来”实验设计大赛等大型活动共计20余项。开展的各项活动报名参赛人数均为科协历年最高。(齐慧欣同学担任科协主席)望星空,脚踏实地四年大学,四年科研,现已成功报送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心中信仰,对于她来说,保研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夏令营结束的第二天她便接到了老师布置的课题任务,没有给自己留下半刻放松的时间,开始自己新知识的学习。那段在学校的时候她依旧坚持自己大创的学习路线,每天北大物院留下她数不尽的身影。进入课题组已近九月,跻身前沿科学,现为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方向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参与成员。(齐慧欣同学参与大创项目)本该二月初返回学校,因为疫情的原因她只能在家里学习。也许同学们都会感觉在家无事可做,闲来无事刷剧练厨艺。但她不同,即使在家中也同样和在学校办公室一样的工作状态,坚持每天都有一点点新的计算进展,坚持每周定时的进展汇报。她也会感觉疲惫,遇到困难感觉不理,她也会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但是她始终坚信:这一路,风雨兼程,会遇见更好的自己。终有一天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飞向更高的天空,追逐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不论是科研竞赛社团还是未来前进的道路,都可能会跌倒,躺在那里只能停滞不前,站起来继续朝着风的方向前进,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四年科研,铁杵磨针,学科竞赛,展露锋芒,眼有星辰大海 胸有繁花似锦。无论风雨,她一直在前进,她,就是齐慧欣,一路上,风雨兼程,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来源: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Vke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
河南是名副其实是的高考生源大省,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人数超过百万。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更是创了新高,达到115.8万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南省的优质高校教育的缺少。之前仅有一所211大学,也就是郑州大学。2017年,实行双一流建设之后,河南大学也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即便如此,和河南的高考生的数量简直不成比例。现在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是按省进行分配,尤其是对本地生源的倾斜力度最大。哪个省的优质高校教育资源越多,其高考生升入名校的机会就更大。对于河南省的考生来说,省外优质高校招生计划的紧缺也是造成河南考生难的一个因素。在今年5月29日,河南省在北京召开驻京高校在豫招生工作座谈会,争取教育部及各在京高校对河南考生的支持,以期扩大在豫招生计划,让更多人的河南考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座谈会上,北京大学表示要底线保障和人文关怀并重,对河南贫困学子应助尽助,提供一对一帮扶。其他高校也都表示加大在河南的招生倾斜力度。现在高考成绩已出,河南的高考成绩理科700分以上人数创新高,达到了169人。那么北京大学在河南的招生计划怎样呢?2020年,北京大学在河南的招生计划(含国家专项计划)总计划数达到了141个,其中,理科44个,比去年增加1个;文科46个,医科51个,与去年保持一致;招生专业也基本保持稳定。也就是北京大学在河南的招生计划扩招了1个人。清华大学在河南投放的招生计划总数是101人。没有细分文科理科的招生人数。即使101人全部是理科,那么河南700分的考生也难被清北录取。河南考生太难了!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公布了在北京的招生计划,2020年在北京普通类本科招生208人,比2019年多25人。要知道北京市2020年的高考人数是不足五万人。有网友算过,如果按照北京大学在北京的录取率,在河南应该招收上万人才对。一方面是百万考生扩招一人,一方面是不足五万的考生扩招25人。这一做法也引起网友质疑,北京大学对北京的考生太好了。这明显的有失教育公平,更体现了“地域招生”的偏差。地域招生何时了?地域招生去除了,才能体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的国际本科生的招生简章引起人们的热议。拥有外国国籍的考生进入清华大学不用笔试,只需面试就行,门槛相对较低。让很多感叹,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作为我国最好的两所高校,这样的招生政策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北京大学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大学,更是全国人民的大学。对此,你怎么看?
最近,在某些自媒体的鼓动下,清北成为了很多人口中的美国人才培养的预科班。然而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清华大学首先,我们来看看留学率最高的本科出国留学的情况,以2019年为例,清华大学本硕博有15.3%的出国留学,其中本科生出国留学占比最高,达到24.6,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占比最低,为5.5%。整体来说,有84.7%选择在国内升学或者就业。可见,和网络上宣传的动辄超过一半的清北学生留学并且不归国服务相差太远(已经完全脱离真实的数据发威,更有甚者说清华毕业生有92%的毕业生为他国服务,真不知道这样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下图是清华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毕业生去向分析(数据来源:清华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截止2019年10月31日,清大201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其中国内深造占比29.0%,出国深造比例为15.3%,钱三方协议就业占比39.4%,灵活就业占比14.5%。2019清华本科应届毕业生去向2至于说清华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留学率,比起本科留学生来说,那就更低了,在4%-8%之间。我们再来看一下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去向,下图是北京大学2019年应届毕业生去向(来自北京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大学2019本科应届毕业生去向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本科生留学率相对高一些,达到30%左右,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的比例最低,月5%左右,整体出国留学的比例为14.79,有超过85%的北大学生留在国内就业或继续深造。北京大学由此可见,整体上来说,清北的留学生比例和网上传言的相差甚远,实在不知道网络上流传的清北动辄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出国留学不归国服务的数据是从哪个地方来的!从我国高校的整体留学率来看,清华北大也不是留学率最高的高校,下图是整理出来的我国各大高校的留学人数及其留学率排名(2018及其2017年数据),供大家参考。2017-2018我国高校本科留学率排名由此可见,相对于全国的高校来说,清北的留学率都不是最高的,特别是清华大学,出国留学率排在了第十二位,直接跌出了前十。排在前十的分别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但是即使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其本科出国留学率也不到35%,和网上盛传的某某学校超过一半的人才为国外服务,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那么那些人为什么会发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言论呢?个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大部分人是为了博取别人的关注,所以在当前这种留学生作为热门话题的情况下,语言越夸张,就越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这样所谓的流量和粉丝来得就快了。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谣言了。2、某些人为了宣传自己心目中的高校,故意贬低清华北大,博取别人的同情,让别人误会清北的人才培养机制。3、就是某些人受到国外势力的蛊惑,故意来抹黑清北,这样以博取他国的好感来牟利,这类人也是最为可耻的。前两种尽管有些让人无语,好歹还属于可接受的范围,最后这种人,虽然占比少,却是最为可恨的!大家对于清北的真实出国留学率和网上盛传的留学率,以及清北培养的人才到底是为国家服务还是位国外服务,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也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祝各位生活愉快。
英国剑桥大学——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很多同学望而却步的顶尖名校,而剑桥大学破天荒开设的硕士预科,对于小伙伴们来说无疑是个绝好的实现梦想的机会。何为硕士预科?在这顺顺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硕士预科:图源:剑桥大学官网英国硕士预科项目是为有志于赴英国攻读硕士的学生而设计的。简单来说,该项目课程是为学生进入国外大学硕士阶段打语言和专业基础的,是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及语言能力的桥梁课程。学生通过一年的预科课程学习,可以全面提高语言水平、学习技巧、论文写作能力。学生若顺利通过国际学院所有硕士预备课程,并取得国外大学要求的语言成绩,即有机会直接申请入读该大学的硕士课程。这是我们传统对于硕士预科的理解,比如格拉斯哥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等都有硕士预科。下面,顺顺给大家详细讲讲剑桥大学的硕士预科~剑桥大学-硕士预科 作为开设硕士预科时间较短的剑桥大学,从硕士预科课程的设计方向来看,主要是英国留学生申请最多的工程方向和商业管理方向。因此,不排除这是剑桥大学放下身段,招收更多国际学生的一种策略。有同学会问,那么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这个硕士预科呢?什么样的人适合读预科1) 均分不理想但是想要冲击名校的学生 2) 想要转专业,专业跨度较大的学生申请要求图源:剑桥大学官网顺顺解读剑桥大学开设的硕士预科,不仅保留了该校名气(世界范围内的超高认可度),而且申请条件(入学门槛)并不算太高:GPA:大学本科成绩均分85%以上;雅思:6.5。从要求上来看,对于雅思成绩不太好、GPA没有达到剑桥大学硕士入学要求的同学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正因为入学门槛不高,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虽然开设了预科,但想要顺利申请到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顺顺充分了解到大家的需要,也不愿意看到一些优秀的同学止步于梦校的门槛。因此顺顺独家推出了剑桥硕士预科IPM项目 (一年)。●全球录25个学生 超低录取率 强势录取8人●享剑桥学生终身荣誉 ●在剑桥三个学院完成社交、学习、生活 ●直升最低要求:海外本科/985 /211 /雅思6.5●GPA85 达到此要求可参加简历筛选+面试注意:只收商务管理专业和工程方向的学生如果你也梦想着走进剑桥,赶紧私信获得通往名校大门的入场券吧!
清华北大谁是中国第一,这个话题可能挣到头破血流都难分高下,有不少的文章在科研实力,大学排名,甚至食堂好不好吃的角度各种对比清北;那在我们竞赛党眼里,清华北大哪个更强呢?这个简单,我们直接看看2018年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的226名保送生多少去了北大,多少去了清华就知道了。一、五科竞赛国集队员去向情况汇总进入国集的226名竞赛生是国内竞赛生的顶峰,北大清华这对老对头对这些尖子生是要去争抢的。事实上,绝大部分竞赛生也都选择了北大清华其中的一所,但也有少部分选择香港或海外的高校就读。从数据上看,2018共有97人选择了北大,87人选择了清华,两校的差距并不大,但具体到竞赛科目上,则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北大作为中国理学第一名的高校,其数学系、物理系的实力冠绝群雄,因此对顶级竞赛生的吸引力较清华确实要大一些,往年北大的战果也一直优于清华,今年其总体录取人数仍高于清华。今年北大在数学、物理、化学三科上依旧强于清华,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最硬核的两科上,继续保持着对清华的强势压制,录取人数都是清华的2倍以上。而选择北大的学生基本都选择了与其竞赛科目相关的理学专业,如数竞党多选择数学类专业,物竞党多选择物理类专业,北大数院更是有着国内天才聚集地的称号,是国内数学的殿堂高考状元都不一定能进北大数院。清华是中国工学第一名的高校,虽然其数学、物理等理学实力稍逊北大,但工科实力独霸全国,这也是对竞赛生最大的吸引之处,毕竟工科专业一般都比理科专业更好就业一些。近年来选择清华的国集队员比例也逐年增高,今年仅落后北大10人,可谓后来居上,大有弯道超车之势。今年清华在生物和信息这两科国集队员的抢夺战中胜过了北大,尤其是生物的录取人数3倍于北大,可谓惊喜;信息学方面,背靠国内最强计算机系,这一阵清华赢得实至名归。但与北大不同的是,不少竞赛生选择清华,都放弃了相关理学专业,而看中了清华的其他热门王牌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姚班、经济、金融与管理理科实验班等均有国集队员加入,尤其是姚班的学生,更要经过清华的校内二次选拔,连保送生都不一定能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最牛的国家队选手的争夺中,清华已经开始能和北大分庭抗礼,6名IMO国家队选手3人选择清华,且都选的是清华王牌“姚班”,5名IPhO国家队选手2人选择清华,也都选的“姚班”,IOI国家队当然也尽数来清华计算机系报道,仅仅一个“姚班”就帮清华争过来这么多竞赛好手,可见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院系有多重要。二、小结总的来说,在国集竞赛生争夺中,清北继续保持着国内的垄断地位:没有任何一名国集队员选择国内除清北以外的其他高校,强如复旦、中科大等也无人问津。而清北内战中,北大仍然领先,在传统强项数学、物理上,其统治地位更是不可撼动,可见在我们竞赛党的眼里,北大是第一目标;但清华近年来势汹汹,在生物、信息学两个优势专业上已经大幅反超,再加上其保送生所有专业任选的政策,国内无出其右的工科实力,无不强烈吸引着核心的数学、物理竞赛党。可以预见,清北对于顶级竞赛生的争夺战将逐渐白热化。未来清华能否完成反超,北大能否牢牢守住王位,都值得我们期待。不过对于我们竞赛党来说,我们应该乐于看到清北两校的竞争,两校相争肯定比一家独大要好。正因为有了竞争,清北才会分别出台更有利考生的政策,如所有专业任选、奖学金、经济补助等,不管怎样,最终的受益者都是我们广大竞赛生。三、各科国集队员名单全汇总1数学国集队去向情况2物理国集队去向情况3化学国集队保送情况汇总4生物国集队保送情况汇总5信息国集队保送情况汇总来源:学科竞赛网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经济实力以及教育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北京市的知名高校比比皆是,比如说世界闻名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全市一共有八所985大学,211大学的数量就更多了,这可不是一般的省份能够与之相比的。正是因为北京的这些知名高校光环太盛,所以普通的大学就简直黯淡无光。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北京很低调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在外地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是考上就是公务员。这所大学的名字叫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很多人听到这个校名都觉得陌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所高校。国内有不少大学都是以国字头冠名的,这些大学的实力大都非常强悍,不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却是例外,这所学校目前并不招收本科生。这所大学直属共青团中央,是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建的一所重点高校,也是唯一的一所高校。该校入选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处,在北京来说是比较有名的一所特色行业学校。这所学校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青年和政法,不过也涵盖了其他的学科门类。以前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招收本科生的,而且是提前批招生,当时的时候这所大学可以说辉煌无比。很多优秀的考生放弃报考985和211大学,转而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而它也成为当时最难考的双非高校之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是人大博士,而且很多优秀的专业都有着人大的痕迹,比如说法律专业。这所大学在考研方面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被称为是北大以及人大研究生的预科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实力强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现在停办本专科教育,转至社科院大学,但是学校的实力却在不断的增强,而且硕士点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所大学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够顺利地考上这所大学,并且顺利地从学校毕业,那么将来就业基本上不成问题。这所大学的就业率一向非常好,每一届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而且有很多毕业生都是共青团各省、市委的领导干部,这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公务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名气确实不是很大,很多外地的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它的实力却毋庸置疑。
由于申请量过大,英国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杜伦大学硕预2021年度9月以及2022年度1月入学的部分专业目前已经满位,waiting list开放。详细如下:一、杜伦大学21年9月/22年1月开学的非经济类商科硕预课程已满位;目前杜伦大学该入学季还有【经济学】类专业及【工程】和【社科人文】硕预还有少量余位;二、利兹大学:Leeds国际大一:商科Business Management专业已经满位Leeds本预商科两个专业满位BA (Hons) Business Management;BA (Hons) Business Management with Marketing三、谢菲尔德大学硕预【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方向全部满位MSc (Eng)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MSc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MSc Computer Science with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MSc Data AnalyticsMSc Software Systems and Internet Technology●什么是英国硕士预科?预科课程是国际学生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的一个台阶。在你现有英文水平、学历水平和攻读硕士学位课程所必备的条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你获得稳步攀登学术阶梯的全部技能和自信心。●预科学习内容硕士预科课程是为未达到英国大学研究生入学要求的学生设立的,课程的重点是弥补学生在即将就读的硕士课程中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薄弱,训练学生全面适应英国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并最终顺利过渡到硕士课程的学习。●硕士预科申请条件学术条件:1、在中国完成至少三年制大专以上的学历;2、本科毕业,在学术、专业和英文等方面,尚不具备直接进入英国大学攻读硕士课程的学生;3、个别中国两年制大专的学生+良好的工作背景。雅思要求通常需要IELTS5.0—5.5分。●开课时间入学时间一般在9月,很多学校也有1月入学的预科课程,一般需要提前半年或一年申请。关注汇英留学,获取更多英国留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