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媒体的报道。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拟录用35名教师,其中33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再看看学校的录用信息。这所学校,面向社会招聘,经过了笔试、专业和综合面试等环节,又经过了集体研究,最终录取了这35位人员,其中有33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并且最低学历是硕士。另外两个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和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硕士。男性12人,女性23人。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这所中学录用35名教师,33人毕业于清华北大,莫非教育春天来了?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新闻。深圳中学2019年录用的部分老师名单,名单上的13位老师全是清华的学生,最低学历是清华硕士,最高学历是清华博士后。我有一个疑问,你清华的博士,博士后不好好搞科研,到学校当老师。除了佩服之外,更羡慕这些老师的学生。这下真的可以名师出高徒了。老师是名校毕业的,所以是名师,知名学校毕业的老师,能否成为真正的名师,交给时间吧!网友分为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支持清华北大毕业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当中学教师,一种声音是惋惜,感到清华北大毕业生当中学老师是大材小用!每个省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屈指可数,至少是省排名前100名,是最优秀的学子(成绩最好的)。可是中学教师这个岗位,并不是所有岗位中排名最靠前的,从性价比来看,工资的高低暂且不说,去当老师,清华北大学生真的屈才了。也许有网友会反驳,北大毕业的还有卖猪肉的呢。清华毕业的还有当保安的呢。咱不能用特例来看整体。清华北大作为我国最顶尖的两个学府,绝对不是为了培养中学教师的。如果想当教师,去读师范学校的硕士博士不是更好么?连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都要去争当中学教师,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就业更难了。我认为清华北大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那一刻,肯定不是为了当中学老师而读的清华北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清华北大毕业了才去当中学教师。二、学校给出了太优厚的条件。能吸引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争相恐后来当老师的学校肯定不是一般的学校。首先这样的学校必须经济特别雄厚。当然对学生来说,能有个清华北大的老师,真的是太幸福了。试问这样的学校收普通家庭的学生吗?当乡村教师(在编)再为一个月2k左右的工资感慨的时候(这位新教师工资2633,到卡1923,他也不知道扣的啥)。清华北大的学生当老师,收入肯定要比乡村学校的老师高得多。有的偏远地区招老师困难,因为条件艰苦,工资不高,一些老师很难坚持下去。为啥有的中学能吸引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而乡村中小学招教师就比较困难。大家心里都清楚,吸引清华北大学子的不仅仅是这些中学的招牌,还有相应的待遇。只要给的条件好,不愁招不来清华北大硕士、博士。是什么原因让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来当老师,这所学校凭的又是什么吸引清华北大学子来任教?一起交流一下吧(如果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你会选择到中学当老师么?)!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第一高等学府,一直是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地方,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更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但限于北京大学的招生规模和无与伦比的高考录取分数,很多同学在高考时与北京大学失之交臂,所以很多人都选择读硕士、博士时再进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报名和考试同样也是竞争激烈,但一些学生却能高枕无忧,因为他们都是北京大学的推免研究生或保送研究生.。因而获得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推免资格成为很多高校学子的期望,那么到底哪些高校的学生容易获得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呢?哪些大学的毕业生容易保送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呢?今天笔者带大家看下最新出炉的北京大学2019年研究生推免40强高校排行榜。我们统计了各校保送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根据总人数排名,得到该榜。首先来看榜单的前五名:在前5名的榜单中,北京大学作为本校,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硕士和博士生保送人数达965人。近些年,名牌大学的学生深造率不断攀升,保送本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也不断提高,这也是外校学生考取名牌大学研究生难度逐年增大的重要原因。武汉大学获得58名硕士生和34名博士生的保送名额,以共计92人的优势位列第二,是外校保送北大研究生的最大赢家。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强势,学科优势十分明显,因而其毕业生自然可以得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的导师的青睐。南开大学与武汉大学类似,也是国内知名的综合类大学,经济学、数学等专业独树一帜;山东大学的文史哲、理学、管理学也是亮点颇多。这两所大学的学生进入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在相关王牌专业对接较好,这也是两校获得较多保送名额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第一高校,在教育学、心理学、理学领域建树很多,又地处北京地区,与北京大学本来的合作交流就很多,排在第五位也是实至名归。以上五校高校,除北大本校以外,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保送名额均超过70人,是201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推免的“大户”。我们再来看排在6—11名的高校: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六所高校的研究生保送名额都超过50人,其中中山大学人数最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计66人;中国人民大学仅比中山大学少5人,总人数为61人。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保送人数相差不大,且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保送名额基本对等。最后我们看下完整名单:榜单中所有高校的保送名额数共分4个档次,其中超过50人的有11所高校,30人到50人之间的有10所高校,20人到30人之间的有14所高校,其余5所高校人数均在10人以上。
全国白姓知名教授最新名录(排名不分先后,都是白氏在学界中的智囊代表)白万纲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等学府总裁班客座教授华彩咨询集团董事,中国首席集团战略与集团管控专家,兼任中石油集团、中粮集团、中移动集团、中集集团、华润集团、沙钢集团、华立集团广厦控股、紫江集团的战略顾问。白先勇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白红利 先后任华西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放射诊断方面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常见病的影像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包括肺部疾病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在胸部影像诊断方面有较高水平。白玉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白雪涛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 。白文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性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委员,著名不孕不育权威专家。白重恩现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Dean)、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Mansfield Freeman Chair Professor)、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经济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白武明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地球动力学专业高温高压实验室研究;2、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白春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个人专著1部、与人合作编著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研究》、《中州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白继重庆市大坪医院教授。全国著名角膜屈光手术专家,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兼任重庆市主任委员,全国全飞秒激光专家协作组委员,全国个性化屈光手术专家指导组委员,西部视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视光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多个专科杂志编委。白春学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复旦大学新农村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呼吸内科负责人,上海市青浦云加端物联网医学中心实验室主任,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负责人,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白勇1963年5月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当选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白永秀陕西清涧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航电测、供销大集、永安保险、天地源、陕鼓集团独立董事;永秀智库理事长。白明江西余干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 、陶瓷艺术系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协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陶艺网艺术总监、《中国陶艺家》杂志常务副主编、“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主任。白崇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供职于北京大学,兼《中国书画收藏》杂志学术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白挨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攻猪病的诊断与防治。白延庆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任客座教授。白刚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白长虹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兼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曾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 ,南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书记、院长 ,《南开管理评论》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有旅游营销、品牌管理与服务营销以及数字化教育等。曾任中华全国学联副主席,丽江市政府市长助理(挂职),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谦慎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书法研究工作。从傅山入手,讨论中国书法的嬗变;从重庆乡野一个理发店的招牌,引出对有关书法经典问题的独特思考。研究之余,亦有书法创作。2019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成立,白谦慎出任首任院长。白贵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石家庄学院兼职教授、廊坊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衡水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新闻理论、广播电视新闻、少数民族新闻史、文化传播。白净南京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传媒政策、法规与伦理、新闻传播教育。主编《从一支笔到十八般武艺--融媒时代新闻传播实务教学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11月。合编《媒体大变局与传媒教育改革》,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2。编著《我们这样教新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1月。专著《中国内地与香港媒体诽谤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根据百度百科,清华大学也有一名白净教授。(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欢迎各位宗亲指正补充,本文仅用于白氏宗亲文化交流。)共聚白氏亲情,传播白氏正能量,期待您的加入——《天下白氏》来源:微信公众号天下白氏
卓氏知名教授最新名录(排名不分先后,都是卓氏学界代表人物)卓新平1955年生于湖南慈利。1974年毕业于湖南常德师专英语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9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3年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卓立甬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现任职于宁波市中医院。卓红斌深圳技术大学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挑战计划成员。长期从事惯性约束核聚变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强场物理和大规模数值模拟计算应用开发研究。参与高性能计算机-银河、天河并行系统的应用开发、性能测试和稳定性考核工作,独立研制和发展了系列粒子模拟和辐射磁流体等系列并行模拟程序,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岗位津贴二类1次,荣立三等功1次。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军口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卓仲畅博士,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出生于浙江省泰顺县。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科委项目、长春市科技局项目、韩国重大创新项目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用累计110余次。光学工程、光学与激光技术、电子成像期刊、吉林大学学报等杂志邀请审稿人。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卓忠疆教授,福建福州人。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机电系。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讲师,福州大学副教授、教授、电机系副主任、科研处处长,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事中小型特种电机理论和电机瞬态过程的研究。撰有《利用逆序磁场自励恒压单相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的原理与设计》、《并网和自激三相异步电机的电磁设计问题》等论文。编著有《机电能量转换》、《电机学》等书均为全国电力专业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卓上智主任医师,教授,1957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并在其附属医院内科工作至1986年。1987年调深圳市人民医院,先后被任命或聘请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特约教授”、“广州医学院及暨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并专长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及保健工作,现仍受聘为深圳市劳动力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之一。卓旭升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测控与智能感知工程系主任,2008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测控教研室,主要从事热工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卓泽渊重庆长寿区云台镇人,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是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教授,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卓放1962年5月出生于上海,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电能质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卓超教授,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十多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主任,以研究临床、教学以发热性疾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合理、经济地使用抗生素为主要方向。科研以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细菌耐药机制为研究方向。卓伯棠首任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教授。曾就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制作)硕士,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哲学博士。曾任香港广播电影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编导,执导过《国际刑警》、《的士司机》、《第一次》、《四眼神探》、《女人三十》和《霓虹姊妹花》系列。影片:《煲车》与《宾妹》等。卓同年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高级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极康中医院院长,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实践39年。卓立宏教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科技带头人。现任南阳师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南阳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阳师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南阳市科技中心顾问,南阳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主编或副主编《无机化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系列教材)、《配位化学》、《环境化学》等规划教材。卓纹君台湾高雄师大学心理与康复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美国德州奥斯汀分校教育心理系哲学博士,高雄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咨询中心主任督导,台湾格式塔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者。卓重光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副教授,所作的研究包括电子特用化学品的合成量产研究,机能性化学品研发合成及生产研究(含光变色、热变色等等)。卓清松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卓克华台湾佛光大学教授卓爱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专家库成员、全军优秀教师、全军育才奖金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安徽省直机关讲师团成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素质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与研究。卓冬青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领域:婚姻家庭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卓朝君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专著《律师诉讼代理论》(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律师制度价值论》(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法律文书学》(合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主编教材《新编法律文书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参编教材有《司法文书写作教程》(陕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律师与公正制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7年版)、《法律文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卓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DSP信息处理系统。卓育敏主任医师、广州协佳泌尿聘专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中德医学会会员,现任暨南大学附一院泌尿外科主任,主研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先天性畸形、腔内泌尿外科。参加专著编写3本《腔内泌尿外科》、《尿流改道手术学》、《简明外科诊疗手册》。卓克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河南省杰青,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555"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卓以和1937年生于北京,电机工程学家,美国朗讯科技公司(AT&T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半导体研究所所长、教授。1955年卓以和赴美留学;1960年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毕业;1961年获伊利诺伊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分子束外延、人工微结构材料生长和在新型器件研究领域的研究。卓颐九三学社社员,1980年5月出生,浙江温州人,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声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漳州市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漳州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漳州市青联委员。(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并不全面,仅用于卓氏宗亲文化交流)@卓氏宗亲共聚卓氏亲情传播卓氏正能量期待您的加入——《卓氏宗亲网》来源:公众号卓氏宗亲网
初入高分子行业,对此一无所知别担心,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公众号“高分子科学前沿”除了及时专业的资讯和文章外,还有社群、找项目、找导师、找……高分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了解最新学术进展、工业进展、技术交流、信息发布化学加化学加,中国著名互联网品牌之一。关注化学加,看到不一样的化学,这里有你有我有大家,20多万人已关注。化学加主要涉及化学化工、医药日化、科技科普教育领域,从这里您可以看到有趣的化学实验,生动的科普故事,化学名家名企的成长经历,最前沿的学术科研进展,最新的产业新闻及商业机会等。化学加网-CAS查询数据库已收入四千多万种化学品,一亿多条数据,包含众多常规品种的供应商联系方式,可在线直接询价、购买。化学加网还提供难题悬赏,定制合成,技术供需,专业人才招聘等功能。放弃关注,您忽视的除了化学,还包括加!植物学最前沿“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植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还可以共享获得更多的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及软件,还可以加入我们的学术交流群,20多个学术交流群,总有一个适合你。募格科聘“募格科聘”是中科院旗下基金投资、立足科研科技领域的专业求职招聘公号,除了专业的资讯和求职干货外,这里有你最需要的职位,均由工作人员精挑细选,仔细核实,遍布企业、研究所和高校,随你挑选。还有不定期免费就业课程等你来领。关注回复数字 1,可获取《面试攻略集锦:助你斩获心仪Offer》PPT和免费课 重听机会;关注回复数字 3,可获取《硕博士就业分析与建议》PPT和免费课重听机会;关注回复数字 6,可获取《硕博毕业答辩指南》PPT和免费课重听机会;关注回复s1,可获取《110份精美简历模板》。医学硕博会“医学硕博会ID:shuobohui”传递最新医学资讯,助力医学考研、考博,分享科研心得,结交良师益友!关注医学硕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关注回复“干货”二字可立即免费获取Meta分析全集及SCI论文辅导视频。经管之家经管之家公众号,依托国内最大的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的在线教育和咨询社区,涵盖经济热点、楼市动向、社会百态及各类学习资源等广泛话题,是百万用户的顶级经济-管理圈子!经管之家公众号每日定时推送,内容讲究品质、深入浅出、汇聚百家之长,以最地道的方式和您说经济、聊学术、谈热点。关注经管之家,或许不会让您马上成为金融大家,但是一定会给您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活力!硕博就业出国他们50万招硕士、100万招博士,只是你没看到。我们向您推荐我们的高薪就业机会监控号:硕博就业出国。这个号的主要功能是:1、监控50万以上硕博高薪职位2、监控硕博职场生态行情变化3、精选适合硕博生的出国机会梅斯医学梅斯医学(MedSci),全球高精尖医学人才聚集地,在这里你可以获取最新、最精彩的资讯。热门研究?辛辣时评?专业知识?你想要的,我们全都有!一站式资讯平台,带你探遍医学最前沿。生物谷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学霸,如果科学、实用、权威是你秉持的学术理念,那么,生物谷的专业型学术风格一定与你心灵契合。深耕于生物医药领域17年,全面、创新、深入共享全球生物医药科研资讯与行业干货,曾数度被用户点评为学术界公众号的一股清流。学术公开课学术公开课服务数百万硕博生和科研工作者,内容丰富,包括前沿的科研资讯、优质的科研学习课程、劲爆硕博就业信息等等,只要你需要的,我们都会努力提供服务,帮助你变身科研达人,快快关注我们吧!群学书院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旨在推广全民阅读事业,普及人文社会科学新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建康社会。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公益沙龙、海外游学、文化参访。2017年获第三届华文领读者大奖。INature“iNature”,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团队打造。资深科学传播团队,为您提供前沿、实用的科研资讯服务。中国生物技术网专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进展,每日精选全球前沿、热点资讯,致力打造集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与共同进步为一体的媒体平台。——我全都关注了,你呢~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中国科学院大学如果参与排名,研究生院教育质量和数量的排名就是第一,并且多年蝉联冠军。(全部排名请见文末)国科大研究生院蝉联第一,很多名校的研究生院排名靠后。很多排名未将中国科学院大学纳入进来,如果中国科学院大学参与排名,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无疑是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当属于北大清华,在本次排名中,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夺得第四名,而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仅排名第五位。我国2所理工类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11位和第14位,未进入前十行列。排名前十的研究生院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高于中山大学和北大清华,与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差不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也不是很大,因为学校本身就定位于“小而精”,但是,中科大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是有口皆碑的,它的研究生院算得上是我国开办研究生教育最早的的培养单位。我国研究生院建设的历史,国家权力逐步下放。“研究生院”,源于西方高等教育,在欧美有悠久历史。我国研究生院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这也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后取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4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全国高等重点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规定,“研究生院是在校(院)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应有单独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这个概念将研究生院定位为“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1995年,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规定,“研究生院主要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同样将研究生院定位为“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2013年,国务院取消了“高等学校设立、撤销、调整研究生院审批”项目,此后,各高校设立、调整研究生院由学校自行决定。研究生院是大学的管理职能机构,各院系是承担研究生培养职能的办学实体。作为服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研究生院在研究生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国研究生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我国研究生院通过制定管理文件力推改革措施,拟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评价监督等具体方式实行。但措施制度的落实效果不够,政策执行力薄弱,资源配置导向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坚守研究生教育质量第一。另外,我国研究生院适合自身情况又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建立实行。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是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是我国研究生院要做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起步晚、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平台少、出国交流、访学人数少、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管理体制的束缚、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研究生院通过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来管理研究生教育。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研究生院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主要举措是研究生教学督导、跟踪抽查、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研究生教学督导人员紧缺,导致只能对课堂基本秩序进行监督,对培养全过程的监督难以顾及。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侧重结果监控,且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和抽查学位论文优秀率偏低,大部分评审结论是良和中,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研究生院的“角色”还不够明显,许多工作还需要展开。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院中的专业研究部门已是管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研究生教育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然而,我国当前研究生院机构设置主要基于业务流程事务处理,很少有专门设置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处室。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其他教育相比,管理的对象是充满活力的新生科研群体,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社会化,难度和层次更高,这就需要高校研究生院教育管理走向专业化,需要一支兼具研究生教育管理实战经验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理论功底的专业化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洞悉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动态、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也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规律、学科发展规律、研究生心理、导师队伍建设、导学关系特点等有深刻理解。清华大学毕业生具体来说,我国研究生院有这些工作要做: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涵盖招生、培养、毕业全过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比如,招生环节重在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结构;培养环节实施全过程链条式监控;毕业环节形成倒逼培养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同时,我国研究生院还需要改革研究生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实行校、院二级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充实督导队伍,扩大督导职能,健全督导机制。冷丝相信,我国规模巨大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如果通过改革做到了“精细化管理”,研究生院建设和研究生质量必将获得快速发展。附录全部研究生院名单:全部名单单选|攻读研究生,你愿意到科研院所还是综合性高校?类似中科院这样的研究院所综合性名校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萧箫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8月11日,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发布。今年的“杰青”名单依旧为300人,入选者均为博士、或是博士后以上的水平。在科研界,国家“杰出青年”经常被视为国内除两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奖项之一。而拥有国家“杰青”数量的多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一起来看看,今年获得高校的学校排名,以及计算机领域今年获得杰出青年的学者。高校入选人数情况1、表现突出从今年入选人数情况来看,前十名的大学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均有15人入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并列第三,分别入选14人。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五,入选12人。浙江大学与复旦大学并列第六,均有8人入选。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并列第八,分别入选7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西安交通大学并列第十,则各有6人入选。此外,还有4所大学各有5人入选,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相较于去年来说,有3所“双一流”大学的入选人数相较去年有所上升。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今年共有15人入选,与清华大学共登榜首,而去年入选11人,与复旦大学并列第三。南京大学今年入选人数比2019年多6人;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入选12人,比2019年多7人。此外,地方高校包括江苏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湖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今年表现较为突出,各有1人入选。2、排名下滑同时,也有几所高校今年排名有所下滑:北京大学今年入选14人,比2019年少8人;复旦大学今年入选8人,比2019年少3人,且排名下降至第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入选6人,今年无人入选。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除了北航,还有8所今年也无人入选“杰青”,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此外,今年的“杰出青年”名单中,有不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以下排名不分先后)计算机领域的“杰出青年”们刘利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刘利刚教授的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并于1996年毕业。此后的五年时间里,在浙江大学研究计算几何与计算机图形学读博,并于2001年获博士学位。在那之后,他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网络图形组当过副研究员,而后回到浙江大学数学系成为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计算机系进修两年后,刘利刚教授再次回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以教授的身份任教两年。2013年后,刘利刚教授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任职教授至今。刘利刚教授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已在该领域顶级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曾获得“微软青年教授”奖(2006)、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一等奖(2010)、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等奖项。刘华平,清华大学,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学习刘华平教授于1997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取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在同济大学电气工程读完硕士后,于2004年取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目前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学习。此外,刘华平教授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IEEE高级会员。从清华大学学者库来看,刘华平教授至今共发表论文341篇,WOS(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用2054次,H因子24。从收录情况来看,WOS收录113篇,中国知网CNKI收录66篇,SCOPUS收录294篇。张广艳,清华大学,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张广艳教授于2000年在吉林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03年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2008年成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博士,目前在清华大学任职副教授。作为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张广艳教授的研究得到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持。此外,张广艳教授的许多代表性论文也发表在计算机系统领域顶级国际会议或期刊上,含FAST 2篇、IEEE TC 6篇、IEEE TPDS 4篇、ACM TOS 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论文被包括FAST程序委员会主席、ACM Fellow、IEEE Fellow在内的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中引用,并获得积极正面的评价。马晓星,南京大学,软件自适应技术马晓星教授于1993年进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习,于1997年、2000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其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主持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ICSE、FSE、ASE等国际会议和IEEE TSE、TC、TPDS、TSC以及CACM、IST、JSS等国际期刊和《中国科学》、《软件学报》等国内一级学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马晓星教授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度/第二完成人,2011年度/第四完成人),两次获得教育部一等奖(2004年度/第三完成人,2010年度/第二完成人);还曾获2009年度中创软件人才奖、2015年度东软-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曹汛,南京大学,计算摄像曹汛教授于2006年在南京大学电子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于2012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曾分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德国亚琛Philips Research、美国UT Austin做访问研究。2012年起,曹汛教授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2016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南京大学电子学院通信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图像和视频处理、计算摄像学方向的研究。近几年共发表论文29篇,多发表在顶会或顶级期刊,包括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IEEE T-PAMI, IJCV, IEEE T-IP,IEEE T-CSVT, IEEE Multimedia, IEEE T-Broadcast., CVPR, ICCV, Optics Letter, Optics Express等,申请36项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23项已获授权。马思伟,北京大学,智能视频编码2005年,马思伟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此后三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在北大工作至今。马思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编码及处理,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支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7)、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五,200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五,2012)、首届AVS技术奖(2004)、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2007)、IEEE 1857国际标准贡献奖(2013)。此外,马思伟教授曾于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2015年入选中组部第二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高云君,浙江大学,数据库理论与系统高云君教授于2008年3月获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而后在新加坡、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等高校做博士后/访问研究,2010年3月以“海外引进”人才到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高云君教授已在国内外顶级/重要学术期刊或会议TODS、VLDBJ、TKDE、TOIS、TMC、SIGMOD、VLDB、ICDE、SIGIR、AAAI等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ACM/IEEE汇刊论文26篇,CCF A类期刊/会议论文60余篇,SCI他引448次(近五年),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4部,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1项。高云君教授曾获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特等奖、ICDE 2019优秀论文、APWeb-WAIM 2018最佳论文奖、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SIGMOD 2015最佳论文提名、ICDE 2015优秀论文、2011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纪荣嵘,厦门大学,紧致化计算机视觉分析纪荣嵘,男,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系教授,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月,入围人工智能全球2000位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担任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ITISA)神经网络表示与模型压缩标准作组联合组长、CVPR 2021与ACM Multimedia 2020/2019/2018领域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工委副主任、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指委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张蕾,四川大学,人工神经网络的记忆机制张蕾教授分别于2002年6月、2005年4月获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学院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后保送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8年6月获得计算机科学工学博士学位;之后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8月作为四川大学引进人才,被聘任为教授。至2016年1月,发表国际学术论文36篇,SCI收录论文29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系列论文7篇。包括①神经网络领域的顶级刊物IEEE TNNLS,该刊物的影响因子达4.291,在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方法类的102个国际期刊中排名第1,同时在计算机科学-硬件与结构类的50个国际期刊中排名第2;②IEEE TSM C-B,该刊物的影响因子达6.220,在计算机科学-网络空间类的24个国际期刊中排名第1,同时在自动化与控制系统类的58本国际期刊中排名第2;③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顶级A类国际学术会议IEEE Conference on CVPR。李东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现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李东升教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十项课题,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根据百度学术,李东升教授在IEEE/ACM Transactions等学术期刊以及IEEE INFOCO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论文被引1545次,H指数21,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吕欣,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大数据技术的公益应用:应对贫穷、疾病、灾害的数据模型2006年,吕欣教授以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至国防科大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2009年,吕欣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读博,并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学系担任助理研究员。目前,吕欣教授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副教授。2013年,吕欣教授在人类移动行为动力学及轨迹可预测性研究上取得突出成果,成功将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到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开发出一套用于人群移动轨迹预测的马尔科夫模型。这项成果在《Nature》《PNAS》等国外高水平期刊上得以发表,吕欣教授也成为学校首位先后两次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学者。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谢鲲,湖南大学,大规模网络测量分析谢鲲,毕业于湖南大学(本、硕、博),后赴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读博士后,曾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担任研究助教,现任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鲲教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多个国家863计划,973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近5年,谢鲲教授在重要国际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计算机学会A类会议11篇,包括SIGMOD、INFOCOM等,IEEE/ACMTrans12篇,IEEE/ACMTON8篇,其中发表在IEEE ICDCS 2016的论文获得最佳论文提名。此外,谢鲲教授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编写著作1本。操晓春,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智能视觉内容安全操晓春教授本硕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作为NSFC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IEEE Senior Member,操晓春教授从事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安全领域的研究,曾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自然基金奖。此外,操晓春教授曾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含接收)SCI论文40余篇,EI论文60余篇,其中ACM/IEEE Transactions 及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会议20余篇;取得了多项创新研究和实践成果,获授权美国国家发明专利2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并获得重要应用。此外,在硬件芯片领域,也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吴华强,清华大学,存算一体电路与系统研究吴华强教授于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同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士双学位。200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AMD公司和Spansion公司任高级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从事先进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架构、器件和工艺研究。2009年,吴华强教授加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研究领域为新型半导体存储器及基于新型器件的类脑计算研究,先后负责多项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和重点研发计划多项课题。吴华强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lectronics,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1项,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2项。蔡一茂,北京大学,新型忆阻器件及集成技术研究蔡一茂教授于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固体电子学与微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在韩国三星电子存储器研发中心任高级研究员,从事先进非挥发性存储器架构和工艺研究。2009年至今,加入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蔡一茂教授曾主持国家重大专项、863课题、自然基金委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美国专利授权十多项,部分成果已被国际半导体发展路线图(ITRS)采用以及被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共享使用。此外,蔡一茂教授还任《集成电路系列丛书》、《集成电路工业全书》编委,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等专业期刊评审人。佟存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高亮度半导体激光芯片与系统佟存柱教授毕业于重庆大学(本、硕)后,于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特聘骨干研究员,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佟存柱教授曾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工作,包括高亮度半导体激光芯片、面发射激光器和碟片激光器,曾获中国科学院王大珩光学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佟存柱教授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1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9项,美国专利1项,受理中国发明专利申请14项,美国专利申请2项,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吕杭炳,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阻变存储器与集成吕杭炳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此后于2004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吕杭炳教授曾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纳米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信息)、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曾经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韩银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专用处理器芯片设计韩银和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所参加工作,目前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目前,韩银和已发表了20余篇SCI检索论文,40余篇EI检索论文,授权专利10项。他连续2年(2010,2011)在体系结构顶级会议ISCA上发表论文,在IEEE Trans on Computer等IEEE/ACM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集成电路测试方面的工作突出,韩银和获得了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以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韩根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型微纳米CMOS器件韩根全教授为“华山学者”菁英计划引进人才,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 Silicon Nano Device Laboratory (SNDL) 实验室。韩根全教授长期在半导体材料、器件研制方面从事科研,在高迁移率非硅沟道CMOS器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包括创新实现高性能应变锗、锗锡、铟镓砷MOSFET器件和隧穿晶体管器件;获得锗锡空穴迁移率国际最高纪录等。相关研究内容多次被著名网络杂志emiconctor-today专门报道。目前,韩根全教授已经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申请专利20余项。受邀在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6次,并担任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徐海阳,东北师范大学,忆阻材料与器件徐海阳,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工作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其光子/电子器件,近年来在ZnO材料的生长/掺杂及其紫外光发射器件、氧化物忆阻器件及其应用于信息存储和突触仿生等方面开展了有特色的研究工作。相关结果发表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PPL PHYS LETT、IEEE EDL等杂志上;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主持来自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吉林省等重要课题10余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863计划、教育部111计划等重大课题。康凯,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康凯教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本、硕),在法国高等电力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获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凯教授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索引23篇,EI索引44篇,共被引用107次。担任多个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分会主席,5次获邀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并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1次。主持973子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项目5项,并参与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1项。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命运给你一个人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说这句话的人,她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而她为大家熟知,是从反驳一篇火遍网络的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开始的。她就是刘媛媛。刘媛媛的反驳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她自己,本身就是普通人。就像她自己所说,寒门至少还有个门,而她家,甚至连门都没有。刘媛媛自小生活在河北邯郸某一偏僻的村庄,在她之前,她的父母还有两个儿子。供养三个子女上学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让本就寒酸的刘家愈发清贫。更为不幸的是,刘媛媛的父母并没有受过太多教育。或者直接点的说吧,他们压根就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刘媛媛的母亲甚至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有读完。很难想象,这一对没有上过学的夫妻对教育的信心能有多大。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就注定要步父母的后尘。但幸运女神似乎没有放弃过谁。刘媛媛的父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却坚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理。为此他们毅然甘愿受苦受累,也不能让孩子上不了学。有了父母的鼎力支持,刘媛媛可以放心大胆地走上学习的道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刘媛媛学生生涯的最初十年,她的各种表现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烂。咱有一说一,单论刘媛媛初中毕业那年的成绩,那是真的烂。当时全校200人,她排在180位之后,属于妥妥的末流人物。这份成绩显然完全对不起她父母艰苦付出。吊儿郎当的刘媛媛虽然表面上显得不以为然,我行我素,但内心对于自己的成绩与未来也充满了迷茫。在平常和哥哥的谈话时,刘媛媛也会有意无意地倾诉自己的困扰。但是很多时候,哥哥也只能安慰或者鞭策她,没办法给她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然而有一次,哥哥不经意间给她讲的事,却彻底改变了刘媛媛的人生。高一上学期结束的春节,刘媛媛的哥哥跟妹妹分享了一个自己偶然听到的事。有一个跟刘媛媛成绩一样差的学生,家里其实有权有势,以后随便找家长走个后门就可以获得工作。这个在我们听起来再平常不过的故事却深深挑动了刘媛媛的某一根神经。从那天起,刘媛媛变了,北大成为了她为之执着付出的目标。早晨5点起床,中午没有午休,晚上11点睡觉。自律学习成为了刘媛媛高一之后的生活轨迹。在夏日闷热的中午,在冬季寒冷的早晨,刘媛媛凭着自己的信念,克服所有条件的艰苦不断地刷题、背单词、背资料。只知道刻苦努力是不够的,还得学会用巧妙的学习方法。刘媛媛当然深知此理,所以她在一边保持高度自律的生活的同时,一边也在孜孜不倦地翻阅各类学习方法的书籍,以期系统地改造自己的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媛媛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成绩从高一开始一路高升。初中毕业时,刘媛媛只排在倒数第二十位,但是到高一下学期时,她却已经排在了正数第十二位。成绩的稳步提升反过来刺激刘媛媛继续努力。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她甚至逆袭成为了年级第一。就这样,在以北大为目标奋斗之后的第三年,她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高考。然而这一次,她失败了。刘媛媛并没有考入北京大学。发挥失常之后成绩让北大在刘媛媛面前显得那么遥远。虽然她考入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是很优秀的学校,但梦想的破灭却让她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已付诸东流。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的彻底灰心。进入大学之后的刘媛媛也差一点陷入迷茫。然而成功者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们永远不会放弃。经过短暂的迷茫以后,刘媛媛再次恢复了斗志,“既然本科我考不上,难道研究生我还不能进去吗?”也许就是秉持如此信念,她毅然决定跨考北大法律系。可就像开头所说,大学逆袭的故事对普通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没有师长的督促,没有同学的鼓励,没有环境的约束,如果只是有一份信念,考入北大简直比登天还难。东方不亮西方亮,刘媛媛不是死脑筋。她当然知道考入大学之后的自己在记忆力、理解力上已经不如高中那般鼎盛。所以,她明智地选择了高中时屡试不爽的策略: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在考研期间,刘媛媛一方面住在脏乱差的环境里鞭策自己的信念,一方面继续翻越国外的学习方法丛书,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如此春去秋来,两年的时光过去,刘媛媛再次迎来了决定命运的时刻:研究生考试。这一次,她成功了,她不仅成功逆袭到北京大学法律系,而且是以全国的前十的高傲姿态迈入北大校门的那位学子。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刘媛媛在2014年登上某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节目,从名不见经传的小白选手,成为了最后被鲁豫所赞赏的冠军黑马。毕业之后她又选择创业的道路,如今已是小有所成的创业新星。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刘媛媛学习生涯的最近十年,她的各种表现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逆袭。从高中到本科,从一本到北大,从小白到冠军,刘媛媛成功逆袭了一次又一次。在她逆袭的传奇中,我们可以发现始终伴随着三个词,这三个词是她本人用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首先当然是自律。很多人都说自律就是自由,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一定是自由的人,这当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看刘媛媛的生活,显然也是高度自律的生活。但是我们在学习她的时候,就一定要学她的时间表吗?当然不是,自律并不是一个规则,而是一种精神。我们不一定要让孩子每天都5点起床,11点睡觉,因为这对一般人来说实在太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这是自律的本质。延迟满足不是学习完之后给奖励给玩具,而是在学习之后感到一种自豪。第二是信念。其实信念这种东西,真的是一种玄学。然而刘媛媛的信念真的是完全源自偶然吗?当然不是,父母的付出,哥哥们的榜样,都是刘媛媛信念开始萌芽的土壤,而与哥哥的谈话仅仅是一个诱因。同样,我们当然没办法给孩子灌输信念,但我们却可以提供一个让孩子拥有信念的土壤。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方法。不论是从高中考入大学,还是从大学迈入研究生,刘媛媛从来不是凭着蛮劲往前冲,而是在不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节奏。节奏这个东西真的无处不在。游戏需要节奏,演讲需要节奏,学习也需要节奏。为了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刘媛媛巧妙地避开和其他高校变态学霸们硬碰硬的困难,只求在自己的节奏中努力前行。平时,很多家长都要求孩子向谁谁看齐,但是我们真的有必要刻意模仿某个人吗?刘媛媛告诉我们,不是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方法。毕竟,要逆袭的说到底也是自己啊。对于刘媛媛的逆袭传奇,您有怎样的看法?您觉得这三个品质是她逆袭的关键吗?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
全国房氏知名教授最新名录(排名不分先后,都是房氏智囊代表)房建成山东省临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方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房兵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教授,军事学博士,大校军衔,国防大学原战役教研部军训教研室主任、山东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宁夏大学兼职教授。房晓辉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跨文化管理与全球领导力,跨文化谈判与沟通,北欧文化及管理风格,中国文化及谈判风格,中国传统哲学和智能对未来社会政治等研究。房居高山东省阳谷县人,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主任。房玫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研究生班结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党风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安徽省应用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理事,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组成员。房绍坤法学博士学位,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烟台大学校长。2018年5月起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任职。 现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法学会国际法暨台湾法律问题研究会会长。 房学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之后又获得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鸿德伟业国际控股集团总裁,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培训委员会注册顾问导师,北京大学高级管理课程授课讲师,企业投融资、资产重组及上市规划专家、集团化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专家,培养中国企业家接班人的专业导师,《中国企业高效管理系统》修订专家,企业《顶层规划与商业模式设计》专家,企业高效经管系统《一体化九鼎系统》创始人。房志武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万户良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JCI医院认证委员会中国总干事。房丰洲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及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密仪器工程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国际生产工程院(CIRP)通讯会员、泛太平洋制造联盟(MIRAI)委员、《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编委、《国际纳米制造技术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anufacturing)主编、《国际精密技术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Technology)编委,英国工程委员会特许工程师(CEng)。是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科学委员会委员、组委、或会议主席。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精密加工与测量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从事超精密加工、复杂曲面加工和精密测量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房玉林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博士学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葡萄酒学院院长。房西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北大教授、北京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加学院兼职教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会员兼培训教授,清华经管学院MBA教授。房玉清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四十余年,为外国留学生开设过初级汉语、中级汉语、高级汉语、汉字、写作、汉语概论、汉语语法等课程。房清敏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系全国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滨州市该会常委,山东省修复与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滨州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房乐宪教授,198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得学士学位。199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英国肯特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系进修访问。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博士生。房文翠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学理论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第四批省级培养对象。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一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2007年12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第一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房宁教授,长期从事政治学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要调研和理论文章写作工作。主要著述:《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成长的中国——当代中国青少年国家民族意识研究》 、《论民族主义思潮》 、《民主的中国经验》 、《亚洲政治发展比较研究的理论性发现》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保国山东省枣庄市人,法学博士,院长助理,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燕山大学法律系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房玉辰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房德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戊戌变法史,清末民初政治史。房国晨大庆职业学院教授,黑龙江省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专家库成员,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全球生涯教练(BCC)房国忠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有多项科研成果。房清侠山东文登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房广顺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大学学术(位)委员会委员、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辽宁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暨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当代世界人权比较研究、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战略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当代世界人权问题分析》(专著)、《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著)等。(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欢迎各位宗亲指正补充,本文仅用于车氏宗亲文化交流。)共聚一堂共聚房氏亲情传播房氏正能量期待您的加入——《房氏宗亲网》来源:微信公众号房氏宗亲网
艺术家简历高译1962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导师工作室导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导师、校友会书画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会会员。出版有理论专著《中国书法艺术美学》《中国画艺术美学》及画集《当代名画家精品集——高译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高译卷》《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高译卷》《中国美术家大系——高译卷》《中国水墨——高译卷》《收藏界最受关注的中国艺术家——高译卷》等。寒潭渡鹤影□朱良志读画家高译先生的丹顶鹤组图,使我想到了《红楼梦》中“寒潭渡鹤影”的诗句,这句诗代表中国艺术中的一个大境界,若用它来评价高译先生的画,庶几近之。鹤,与中国文人的纠缠实在太深了。断云孤鹤,萧然而行;寒潭鹤影,飘然无踪。鹤寄寓着中国文人别样的灵魂。高译先生数年来坚持画鹤,他以水墨画鹤,以色彩画鹤。他画独鹤徘徊,画群鹤戾天。在他的笔下,神秘的山林中,悠然的鹤在闲度;萧瑟的秋风中,高逸的鹤在清吟。他所追寻的正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传统,并通过鹤这一再平常不过的画题,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看他的画,你可以想象他独临秋风时,萧瑟的山林中有鹤在自在翩跹,他画的就是那一缕当下的生命悸动。高译先生画的是鹤,说的是“大化境界”,他要通过鹤舞旷野,表现大化的融和。我读他的水墨和彩墨两个系列的鹤图,的确感到融于一片天和的快慰,一种静穆中的欣喜。高译的鹤图表现出一种“游”的境界。他的鹤图落脚点不在孤独、清高,也不在对自由的强调,而是表现万化自生的活泼,那种无所滞碍、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精神。中国古人心目中的鹤是具有一定神性的,所谓“跨鹤绝尘去,云中登清啸”,道教中以羽化来形容成仙,用鹤背人来形容成仙的人。表面看,高译先生的鹤也有一种高严浑穆的宗教感,有飘然而飞的势态,有清逸绝尘的意思。但在我看来,他的立意似乎并不在遥不可及、不可叩问、只能匍匐其下的神性,而在活泼的人性;不在浑穆的宗教感,而在生命的大智慧;不在叙述一个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程式化图式,如中国古代祝寿的松鹤之类的图,而在表现自己当下直接的感觉。看他的鹤图,常常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瞻焉在前,忽焉在后,徘徊左右,使你难以忘怀。他的鹤在清溪边,在旷野外,在渺茫的芦苇丛中,嬉戏着,呼唤着,引颈前望,振翮欲飞,和清风,沐晨露,伴淡月而微吟,沐清雾而轻舞。他创造的一个个与鹤相关的世界,真能使人从喧嚣走入宁静,由浮华转为天真,弃芜秽而存清丽,刊落表相,直入浑蒙。他的丹顶鹤水墨系列之十四,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梦幻般的山林,被轻雾笼罩,被溪水缠绕,在微茫惨淡之中,几只野鹤立于岸边,如站在一片云中,给人无限的想象,使人产生强烈的欲与之同游的愿望。高译的鹤图还有一种平常的禅心。我喜欢他鹤图系列中特别的柔和感,在当今“现代性”的喧嚣中,这样的柔和实在太难见到了。他的画,画得非常干净,也非常平和,摒弃了躁动,去除了争锋,淡化了欲望,于是山花烂漫,弱柳扶风,清泉在前川滴落,落红随空花飘荡。他的画不是大喊大叫,而是轻声细语。他的这类作品,总是被清逸、温馨、典丽、温润包围,没有剑拔弩张,只有轻云带鹤还。但这并不是呢喃儿女之语,也不是慵懒的呻吟,而是在平和中淡去一切冲突,让世界自在兴现,花自飘,水自流,鹤自舞,云自舒卷,天自开合。禅宗中有一境界,叫“两岸芦花雪,江水一天秋”,我在高译先生的不少鹤图中也体会到了。他有一幅画,画深秋的远山,溪水潺潺,绵延无际的芦苇如雪一样延伸,微茫的光影在跳动,几只野鹤若飞若扬。看这样的画,真有身似灵鹤轻飞去、心如冰壶彻底清的感觉。热衷于“撕裂”的现代性陈述当然有它的价值,但我更喜欢这样柔和的格调。富有韵味的柔和,有安顿人性灵之功效。高译的鹤图有一种“影”的妙意。影,是高译绘画的意象特点,虽然他的画中多画云影、月影、树影、水影等,但在我看来,高先生可能并不是对影子感兴趣,而是将具体的物质虚幻化、外在的对象诗意化。八大山人有一句对画的断语给我深刻的印象,他认为“画者东西影”,即绘画都要有具体的物质表现,都要画具体的“东西”。但一个好的画家,不能停留在作为物质存在的“东西”上,而是要由实及虚,由象及影,由外在物质化的对象,渗入到内在的生命化的世界,将自己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画家应该画物象的“影子”,而不是物象本身。就像高译先生画鹤,其实他笔下的鹤又可以说不是鹤,不是家禽野鸟,而是人的灵性的象征物,是人的生命的活的呈现。他通过鹤的轻舞微吟,追求自己生命的云影天光。他的画面颇得益于禅家片云太虚、不粘不滞的妙蕴,在秋末的苇絮飘舞中,在雪落荒原的浑莽境界里、在暮霭沉沉的氛围下,有几只野鹤闲渡,闪烁飘渺,似有若无,细影灭没于水际天光中,将人带入超现实的境界中——我们生存在局促的世界中,需要艺术将我们带到空幻的所在,这流光逸影的存在,似乎是一个幻象,但谁又能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落脚于大地的就是一个实在?我不是画家,对画家寄寓其中的微妙意旨哪里能够测知,我只是说说初读高译先生作品的一点儿浅疏的体会,以此表达对他新画集出版的祝贺和欣喜之情。(文有删节;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