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十年峰会丨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隆重开幕古之道也

十年峰会丨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隆重开幕

聚焦信息技术领域 为产业发声导读7月16日,北京大学可视化发展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十年特别峰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及国外可视化领域知名学者、跨界专家、往届学员、行业从业人员等250余人参加了本次峰会。会议伊始,北京大学袁晓如研究员在开场回顾了创办可视化暑期学校的发展历程,他提到,自2009年开始创立举办全国研究生可视化暑期学校,每年邀请国内外学界精英到北大授课,十年来,面向全国院校、研究机构,培养近千人次可视化人才。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可视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暑期学校也已经成为业界学习、了解可视化的重要途径。他还介绍到,此次特别峰会分为四场,分别为概述与前景篇、科学可视化和交互篇、可视化成长篇、可视化跨界篇,诸位讲者将分别从不同维度为大家带来可视化领域的精彩分享,从初级入门到深入学习,从艺术角度到专业角度,本次十年特别峰会将带给大家不同凡响的“视觉”盛宴。开篇:可视化领域前景可期在第一场报告中,来自企业界以及学术界的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可视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阐述,一致认为可视化在未来前景可期。来自奇虎360的技术总裁、首席安全官谭晓生进行了《第五空间,第五战场》的演讲,他提出,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细节,网络空间即第五空间的大战已经开始了。从美国大选到震网病毒事件,网络大战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包括美国在内的120余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网军,以此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可视化正好成为网络攻防的一个重要手段。随后,北京大学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宝权在《新一代视觉感知:从计算到智能》中结合自己所研究领域提出,人类对视觉感知不陌生,那计算机是如何看见世界的呢?接下来它将机器与人做类比,提出,机器也可以像人一样,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看懂到创意的进化。最后他提出,视觉感知未来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是无限的。接下来,来自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屈华民教授在《可视化的三大机遇和下一波荣景》中提出,从2012年到现在,可视化迎来了第二波荣景,可视化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三大困境:手工作坊式的产出模式、研究和实践的脱节、增长的困境。针对这三大问题,屈华民认为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大规模创制、以解释为主的可视化的崛起、可视化的风格化可以解决以上三大问题。最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系主任徐迎庆在分享中提到,清华大学最近成立了未来实验室,并从目前进行的人场交互、嗅觉计算等进行了展示和介绍,他认为人机交互应当包含情感因素,目前正在做情感交互与理解实验室,希望更多志愿者积极参与。技术篇:科学可视化和人机交互随着企业界及学术界的专家分享完可视化未来的广大前景后,来自科学可视化和人机交互领域的专家就专业内容进行了分享。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刘世霞教授从孩子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出发,对人工智能目前的情况进行纠正,她认为“人工智能并不都是魔法,而是黑箱子”,由于机器学习模型功能难以理解、工作机制不明确,大多数用户往往将其视为“黑匣子”。在不清楚模型如何工作以及为什么工作的情况下,高性能模型的开发通常依赖于耗时的试错过程。接下来,她介绍了交互式机器学习的主要挑战,并结合案例说明了几种可视化分析技术和示例,包括模型理解和诊断。接下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单桂华博士提出,有数据的地方就有可视化。可视化可以助力科学探索与发现,并结合可视化在天文领域和力学领域的应用展现了可视化的强大魅力。随后,来自ETS的Michael McGuffin在题为《为知识工作者提供增强现实技术》的演讲中,从微软全息透镜的炫酷场景出发,对其广泛的应用进行了展示,随后,他又以Leap Motion的 North Star为例,提出增强现实可以让可视交互可以更有效。最后,小小牛创意科技的曹翔在名为《科技,为创造而生》的分享中提出,创是idea,造是make,创的灵感来自身边,并不是凭空冒出来,而造往往需要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现在,他们想要通过技术降低创造门槛,诠释开放创作。随后以Kinect 辅助的 3D 游戏为例,在游戏中,用户可以创造自己的形象,通过人体动作帮助用户自定义人物形象,引得全场哄然大笑。成长篇:我与可视化的故事在下午的分享中,参加过以往北京大学可视化暑期班的优秀学员对自己的可视化发展之路进行了分享。首先,来自中南大学的赵颖教授分享了《我与可视化暑期学校的故事》,以寻找初心、初尝胜果、低谷徘徊、继续前进几个篇章阐明了自己进行可视化研究的道路,他认为,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跨越低谷,收获希望。随后,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可视化实验室,现就职于奇虎360的王祖超进行了题为《要做有用的可视分析系统》分享,他认为以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工作的经验对比,提出,真正有用的可视化必须基于真实的需求。紧接着,就任于阿里巴巴的闻啸进行了题为《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在企业的定位是怎样的》的分享,他从《人民的名义》相关的段子出发,提出可视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循序渐进地展现了自己在企业中图表工程师、视效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三个不同层次的定位。最后他提出,无论是哪种定位,最终的问题都在于数据怎么样才能被可视化。接下来,浙江工业大学的孙国道在题为《从可视化暑期学校到可视化学术界》的分享中,结合自己开始可视化的的经验,分为参加北京大学可视化暑期学校、进行小组项目、回杭州后的实践、去斯图加特大学访问、回到浙江工业大学的不同阶段,对自己的可视化道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最后,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成生辉,分享了《走进高维的世界》报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高维世界,我们可以对一维、二维、三维、甚至四维的世界进行想象,但是高维的世界是难以捉摸的,其数据不像衣柜中排列整齐的衣服,而是杂乱无章的;此外,它的关系很复杂,类型很复杂......只有我们提高认知维度,提高对维度的认知,才能提高认知维度。跨界篇:可视化是风?还是雨?在峰会的最后一个篇章,来自艺术界的以及在艺术领域有深厚基础的专家们对自己眼中的可视化进行了分享。来自美国雪城大学的徐瑞鸽在《The Role of Art in Visualization》中提出,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很早就已经发生,而艺术与可视化的关系有三层,艺术让可视化更美丽、艺术可以增强可视化的可读性和可用性、艺术还可以激发观众参与度、鼓励大家观察数据、发现意想不到的关系,能够推动自由思考。接下来,徐教授结合大量例子提出,艺术家不断尝试的意义,一是扩展边沿,二是揭示艺术在可视化中的接受程度和可视化在艺术中的接受程度。随后,美国罗格斯大学谭力勤教授带来了题为《科技智能将重构艺术、艺术家和创作力》,谭教授认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临界点将要到来,艺术及其相关的一切都将被重构,包括艺术家生物体重构、艺术环境重构、艺术工具材料的重构、创造力的重构甚至艺术和美学的定义重构。因此,艺术家们必须拥抱可视化,积极应对。接下来,艺术家任远进行了《计算机中的艺术》分享,他分享了他使用计算机编程进行的大量艺术创作实验和感性体验。他提出,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考的角度,我们不断让人类让机器和人工智能为自己服务,但却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没有考虑它们是否有生命和灵魂。于是他进行了Play项目,他认为,机器不是工具,而是朋友。接下来分享了自己使用遗传算法生成诗歌等诗立方项目等案例,展现了计算机中的艺术。与上边所分享的艺术家不同,来自天津大学的张家万教授从事文物工作十余年,他在《可视分析助力文物精准保护》的分享中提到,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数目巨大,且具有很高的价值。接下来以莫高窟的保护为例,提出文物面对多样化的威胁,如何应对是一大挑战,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分析和应对风险的方法,包括分析洪水时,使用监测点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使用震动传感器收集数据,进行可视分析和游客承载量管理等。这一跨界交叉的尝试,使得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成为可能。紧接着,国际知名可视化专家、悉尼大学教授Peter Eades 分享了题为《Topological and Geometric Graphs》的报告,介绍了关于小图布局的工作。他提出,图布局可以视为对只有点边关系的抽象图数据,增加面和面相邻信息转化为拓扑图,再增加边的曲线进行图布局。数学中的一些关于平面图的研究可以被用于进行图绘制,并可以通过平面图的性质,进行语义缩放、动画中的布局等。小结:可视化一定要为大众人民所有、所用最后,袁晓如进行了《数据之美》的总结,他提出了可视化为大众人民所有、所用是可视化在社会生活中发展突破的关键。他指出,可视分析是把算法与决策关联起来的一种技术,为机器和人的交互建立桥梁。对科学家而言,无论是哪个方向的研究,都需要可视化方法,这已经成为他们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可视化恰好成为展现数据之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可视化前景分析到技术应用,再到从业人员与可视化的成长故事,以及艺术家们对可视化的独特见解,可视化以其庞大的包容性向世界展现着数据的魅力。十年峰会,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应用,再从跨界到融合,真正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声明:黄河连线系太原九州连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本平台法律顾问为山西晋商律师事务所九州连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鏊乎大哉

34所自主划线院校考研难度分析,这些院校相对好考!

考研择校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很多同学在择校的时候都会有“名校情结”,然而名校的考研难度也不尽相同,下面小编就来帮大家盘点一下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报考难度情况,供老铁们择校参考。18考研国家线公布时间为2018年3月16日,而34所从2月下旬就开始陆续发布复试分数线,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最早2月26日公布复试分数线,最晚的是同济大学,3月9号。第一档考研难度是最大的,北大清华不出意外的列入第一挡!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所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里,推免生比例都超过了50%,这也保证了清北的研究生生源保持领先。数据来源:北京大学2018年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计划招收75人,拟接收推免生65人,占比87%;教育学院计划招收40人,拟接收推免生36人,占比90%;工学院、体院教研部、分子医学研究所、燕京学堂等院系100%招收推免生。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最近4年的推免生数量一直不断增长,2015年为1242人,占比34.5%,2016年为1419人,占比38.4%, 2017年为1566人,占比47.6%,2018年已经达到1650人,占比50%。数据来源:南京大学据南京大学官网数据,逻辑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应用心理学、基础医学四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在拟录取推免生时已经完成,之后南京大学将四个专业的招生计划进行二次调整,为统考生留出一定比例。尽管如此,部分院系推免生比例仍然超过70%。数学系招生计划为52人,推免录取39人,占比75%,仅剩13个名额用于统考生竞争,其中应用统计专业100%招收推免生。将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难度大致分为以上五档,主要是涉及到院校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例如位于北上广等热门城市的高校考研竞争会更激烈一些。而二线城市的重点高校竞争相对小,但并不意味考研难度低的就一定好考,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小伙伴们在选择高校时一定要认准目标,综合各项因素做出判断。事实上,对于自主划线的高校来说,一开始公布的基本分数线是很多是校线,具体到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以及复试名单,会由各个学院根据不同专业报考人数以及上线人数情况最终划定,可能与校线相同,也可能略高于校线。其实随着考研人数逐渐增长,其他非自主划线院校同样只是参考国家线来制定自己的复试分数线。国家线的参考价值逐渐降低,只是作为调剂的标准,也就是说过国家线并不代表能进复试。 此外,还有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是,自主划线学校与985高校有什么区别?985院校一共有39所,其中以上34所具备自主划线的资格,另外5所为: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具体哪个学校好考,哪个学校刷人厉害竞争压力大,大家可以根据这篇文章通过分数线、复试人数、录取人数来计算:看完这篇还不知道怎么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好考,劝你别考研了!

升望

高考、考研聚焦: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8年本博连读,全国仅此1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于1954年,历经6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以发展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研究人类生命科学和防治疾病的基础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科研中心之一,是国家基础医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基地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基础医学院吧!8年本博连读,全国仅此一家壹- 问答时间 -基础医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成立的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可以说是伴随了整个新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历史。那么,基础医学院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中作出过哪些突出的贡献?在教学、科研上都有哪些成绩?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学科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基础医学专业,是目前基础医学专业唯一获教育部批准的八年制本博连读培养单位。学科汇聚了一大批我国基础医学的先驱和教育家,如解剖与组织学家马文昭、生理学家沈寯琪和王志均、生物化学家刘思职、病理学家徐诵明和林振纲、免疫学家陈慰峰等。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严谨创新的治学传统,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和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部进行了四轮教学评估,学院基础医学学科在其中三轮都位列榜首。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基础医学学科入选。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人类生命科学和疾病防治基础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贰- 问答时间 -基础医学院承担着培养医学生的启蒙教育,针对医学研究方向和临床医学方向的学生,学院在教学安排上有什么不同的侧重吗?基础医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学习内容,是整个医学教育的核心和基石。学院承担基础医学和医学实验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并承担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其他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专业多、学生多、课程门类多、工作量大,我们按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夯实基础”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不同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不同专业的《病理学》学时不同,实验或实习要求也有所不同学院努力强化各专业培养特色,针对性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加强专业特色案例教学。使基础医学教学紧密对接医、口、防、药等专业教育。除了教改专业(教育改革示范性专业)外,非教改专业在基础医学课程上主要区别是学时数的不同,而这种不同都是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而有所不同。比如基础和临床专业基础医学阶段的新途径教改体系是以“扎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服务临床”为目标,以基础医学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小组讨论和贯穿基础医学阶段全程的科研训练为重点。后期则会依据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各有侧重,如基础专业培养科研的领军人才,后期会加强科研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而临床专业则会进一步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学习。叁- 问答时间 -近年来,学院在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近年来,学院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开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百余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0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基础医学专业每年为国家培养300余名优秀毕业生人才,有7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PBL小组讨论科研,与教学、产业左右联通肆- 问答时间 -学院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方面有哪些专门的工作?您对于本科生科研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目前,学院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年招生百余人;在读研究生677人,其中博士生415人,硕士生262人。学院的基础医学专业主要培养优秀医学科学家。学院开放导师选聘,实施全程导师;加强创新性综合实验课程、科研思维训练课程、前沿交叉课程教学;选拔优秀人才实施8+3培养计划,即国外3年博士后培养;坚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创新性综合实验课程分为一阶段与二阶段本科科研训练是寓教于研,促进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研究型学习的有效措施;本科科研训练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能够训练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为以后从事前沿科技创新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伍- 问答时间 -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哪些成果?在鼓励科研方面又有哪些制度性的安排或者是相应的举措?科研成就方面,学院有一批代表性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如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T细胞分化及发育、雌激素相关肿瘤的分子机制、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新发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和免疫机制、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等。其中韩济生院士的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的发现阐明了针刺镇痛的内在机理,促进了针灸疗法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并且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神经学的内容,把中国神经生物学和痛觉生理研究推向了世界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曾获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著有《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近5年,学院每年批准立项各类科技项目百余项;年均发表科研论文约400篇,其中每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批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及国际发明专利5项。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获CFDA临床试验批文并实现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开发。2018年5月,肝脏病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了王玲课题组在戊肝病毒引发肝外疾病方向取得的新进展鼓励科研方面学院在鼓励科研方面大力发展医学组学、基因与细胞编辑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聚焦医学前沿领域,打造学科高峰和创新高地。加强基础与临床学科交叉合作,组建重要系统性疾病研究为导向的学科群。加强PI团队建设,建立基础/临床召集人制度,试行兼职联聘、集群聘任、Co-PI机制。2018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坚持需求导向,深化科技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人员新老体制过渡。坚持同行评议为主,实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改进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医患关系紧张是暂时的,医德教育绝不是暂时的陆- 问答时间 -Q:基础医学院一方面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任务。您如何理解学院的使命?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又秉承着什么样的理念?A:学院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科教兴医,为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和基础前沿科技支撑。目前,学院形成了“统筹资源、开放办院”的建设发展理念,明确了打造健康学科生态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基础医学学科的目标。Q:医学是一项专业度极高学科,理论与实践都极端重要。学院如何平衡理论和实践,让两者相得益彰?A:医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学院重视组织优秀师资投入基础理论核心课程教学,打造了一批医学理论精品课程;同时,学院加强学生的通用实验能力培养和前沿科技训练,大力建设“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医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支撑。同时,学院重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推进医教协同,加强基础—临床贯通的案例教学,积极与临床医院开展教学合作与联合培养,兼聘优秀的临床医生承担学院课程、担任学生导师。积极适应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医学学科融合趋势,培养医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兼优的未来医学人才。Q: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医学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工作者?在医德教育和医患关系和谐方面,学院都有哪些考虑和做法?A:世界面临“IT时代”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生物技术和医学是不可或缺的主流科技。本质而言,不需担心医学专业对最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优秀医学生和医疗工作者特别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把握生物医学前沿科技,又要有高超的实验技能和诊治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伦理。纪念大体老师的追思会,是“爱·责任·成长”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或是一种市场经济早期过程性问题,“上帝客户”观念被粗暴扩散到公益性医疗服务行业。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行业规范与法制规范的健全,相信这个问题是暂时的。但医德教育绝不能是暂时的,学院坚持将立德树人、医德教育作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内容。以“医患关系”为主题的讲座柒- 问答时间 -Q:基础医学院作为最大的一个学院,您认为学院在“北大医学”发展战略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结合健康中国建设的大的时代背景,您觉得基础医学院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A: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远超单一学科承载力。以学科交叉整合为特征的“北大医学”战略,给作为生物医学“桥梁学科”的基础医学院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学院要充分发挥学科兼容特点和综合优势,把握重大医学突破及转化起点向基础研究前移的趋势,深入推进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药学的交叉合作;积极推进医学教育向健康教育扩展转型,积极开展健康科技创新与研发,为“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个人简介万有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神经生物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分会副理事长。Neuroscience Bulletin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来源:北京大学

符书

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待解

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日结束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消息,我国拟增加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至此,我国研究生学科门类将增至14个。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由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本科生学科专业目录组成,其中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个层级。这一专业目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多次调整。“增设交叉学科门类,赋予了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同等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指出。学科门类有了,接下来就是布局一级和二级学科,进行人才培养。科学创新越来越依赖交叉学科我国目前已有13个研究生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此前,交叉学科虽然并没有出现在专业目录上,但“江湖”上已有它的身影。2009年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就规定:“交叉学科按照目录外自增设二级学科的程序进行设置,挂靠在所交叉的学科中基础理论相近的一级学科下进行教育统计。”这实际上赋予了高校自主设立交叉学科的权力。根据2019年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各大高校已经开设了500余个交叉学科。“高等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是一种世界性趋势,早已有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形势下,这种趋势显得更为突出,适应趋势的需求更为迫切。李立国则指出,交叉学科是学科知识高度分化和融合的体现。最近25年,有近5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获奖成果都属于交叉学科领域。可以说,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毕竟,学科之间并非界限分明,甚至大多数时候,这种界限都是流动的。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过,按照现行制度,学科专业目录是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开展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以及进行相关教育统计的基本依据。曾有学者呼吁,在目前我国学科专业设置中,新兴交叉学科难以找到自己的学科位置,发展得不到政策鼓励和制度保障。有了正式身份,交叉学科就能争取更多资源,发出更大的声音。学科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和管理在交叉学科被正式列为学科门类之前,相关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已经进行了多年。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把它分成了三种培养模式:项目依托型(学校拨出专项名额,开设交叉培养项目)、机构依附型(依附于专门实体平台或者研究机构)和学科依赖型(已存在或新设的二级学科)。他曾深入调研过一些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情况,发现研究生交叉培养面临功利性和简单化设定的困境,一些高校的交叉培养成为推动某些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获取手段。吴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曾有高校相关负责人向他坦言,交叉学科发展最大的阻碍来自机构设置,“小单位山头林立,彼此之间会有隔阂和事务牵绊,合作比较困难”。实验室能否开放,其他学科或者学院的课程能不能选这些事,都需要费劲协调。毕竟,如果教师编制、资金以及设备等由不同学院提供,基于不同机构设置的管理体系,会阻碍交叉培养的实现。而且,在项目制的培养模式下,招生和培养其实是分离的。对此,周洪宇坦言,现在的交叉学科教学,主要还是由不同学科老师在进行。“如果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大,属于一个学科群,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一些学科之间界限非常明显,老师要在这些学科间做到‘出入自如’,就很难了。”他表示,高校教师本身接受的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的教育,要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其自身的认识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学生要毕业时,问题又来了。一些还没摸索清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往往还未建立交叉学科专家库。学生的毕业论文若送往单一领域专家处进行评审,可能会“不受待见”。吴伟感慨,如果学校缺乏强有力的交叉学科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来统筹规划和管理,在学生培养方案如何制定、学生出口标准如何设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等具体操作上,都会面临重重困难。“提高跨学科教师自身能力,做好跨学科专业的评价工作,都是未来需要探索的课题。”周洪宇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应该下大功夫研究。培养机制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那些从交叉学科毕业的研究生,都去了哪里?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最早发展和设立交叉学科的机构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运行,学院已经持续稳定的培养了多届全新设立的交叉学科毕业的跨学科交叉型学术人才。记者从2019年该院老师撰写的《理工类交叉学科人才就业状况分析——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例》的文章中看到,2013年到2018年的就业系统数据显示,北大交叉学院的学生就业领域广泛,约60%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参加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去国外或者在国内顶尖学府从事科研工作。虽然就业形势良好,但无论是自我认同感还是社会认同度,都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交叉学院的教师指出,有明确学科招聘需求的企业单位对交叉学科的毕业生,往往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偏见。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与传统单一学科学生相比,学科归属不明确,有时会出现边缘化、被动化的局面。即使交叉学科被正式纳入学科目录,要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应当如何培养,牵涉的领域错综复杂,将是摆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大挑战。他指出,需要在课程设置、导师选聘等方面树立交叉学科意识,完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健全交叉学科指导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体系,解决导师参与积极性等问题。吴伟认为,高校应有统筹管理机制统领全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保障交叉培养的实施;从入口处筛选优质生源,从出口处把关培养质量,让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支撑保障机制作用于培养过程,为交叉项目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培养机制,改善培养效果。”他强调。(记者 张盖伦)

金正日

高薪专业,2019年名校计算机考研分数持续走高

当你本科专业不理想的时候,考研跨专业则是改变人生的最好办法。众所周知,计算机行业是一个薪资水平高的行业,也是很多没钱没背景的孩子跨越阶级的最好出路。再加上,计算机、互联网行业正在处于黄金变革期,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是各大公司的争夺领域,优秀的毕业生起薪也在持续走高。除了本专业的人之外,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选择计算机专业跨考,也造成计算机专业考研分数持续走高。下面,盘点几所著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考研分数。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数据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招4个人,最高分为422分,3个超过400分,第十名为363分,超出北大复试基本分数线50分。北京大学软微学院,超过10人分数过400分,竞争相当激烈。二、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报考人数暴增,去年为700人左右,今年为1700人,增加了1000人。同样的分数,去年为40名,今年得排在200多名。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招生120人,复试比例为113%,分数线为365。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招生4人,复试比例为125%,分数线为345人。四、电子科技大学今年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超过350分150人,超过340分的230人,超过320分的400人。五、重庆大学报考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22名同学分数超过390分。六、东北大学报考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前15名都在410分以上。七、西安交通大学竞争极其激烈,1661人竞争240个名额。

坛坛罐罐

湘潭大学“研席攻略”考研经验交流会举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1日讯(通讯员 王怡楠)5月19日晚,湘大2019年“研席攻略”考研经验交流会在大礼堂举行。5位主讲嘉宾根据各自的学习生活,从跨专业考研、留学、保研等多个方面分享了宝贵经验。 本科英语专业、跨专业考入复旦大学法学专业的罗雪结合自己对考研科目的选择,说明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考研是一个认识自己、做自己的过程,切忌随波逐流。”她不建议过早准备考研,特别是大一学生对各个专业的认知还不成熟,可能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科。低年级学生应该“积累好手中的牌”,并扎实学好英语。罗雪根据考研英语的题型分享了英语学习方法及感悟。并推荐了一系列实用的考研软件及资源账号 环境与资源学院的高林峰用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考研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得现场阵阵欢笑。经历三次考研终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诉讼法学的田剑,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屡战屡败却依旧坚定考研的心路历程。他从工作与考研的权衡、与亲朋好友间沟通的方法、如何调整心态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2015级物理韶峰班尹衡闯则分享了自己的保研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的过程,他认为目标院校的选择、英语的学习、参加夏令营对保研都很重要。化学学院药学专业的方欣被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录取,她就留学的择校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本次考研交流会由湘大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 [责编:胡孟婷]

哭丧女

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亟待解决

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待解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日结束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消息,我国拟增加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至此,我国研究生学科门类将增至14个。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由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本科生学科专业目录组成,其中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个层级。这一专业目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多次调整。“增设交叉学科门类,赋予了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同等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指出。学科门类有了,接下来就是布局一级和二级学科,进行人才培养。科学创新越来越依赖交叉学科我国目前已有13个研究生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此前,交叉学科虽然并没有出现在专业目录上,但“江湖”上已有它的身影。2009年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就规定:“交叉学科按照目录外自增设二级学科的程序进行设置,挂靠在所交叉的学科中基础理论相近的一级学科下进行教育统计。”这实际上赋予了高校自主设立交叉学科的权力。根据2019年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各大高校已经开设了500余个交叉学科。“高等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是一种世界性趋势,早已有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形势下,这种趋势显得更为突出,适应趋势的需求更为迫切。李立国则指出,交叉学科是学科知识高度分化和融合的体现。最近25年,有近5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获奖成果都属于交叉学科领域。可以说,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毕竟,学科之间并非界限分明,甚至大多数时候,这种界限都是流动的。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过,按照现行制度,学科专业目录是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开展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以及进行相关教育统计的基本依据。曾有学者呼吁,在目前我国学科专业设置中,新兴交叉学科难以找到自己的学科位置,发展得不到政策鼓励和制度保障。有了正式身份,交叉学科就能争取更多资源,发出更大的声音。学科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和管理在交叉学科被正式列为学科门类之前,相关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已经进行了多年。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把它分成了三种培养模式:项目依托型(学校拨出专项名额,开设交叉培养项目)、机构依附型(依附于专门实体平台或者研究机构)和学科依赖型(已存在或新设的二级学科)。他曾深入调研过一些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情况,发现研究生交叉培养面临功利性和简单化设定的困境,一些高校的交叉培养成为推动某些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获取手段。吴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曾有高校相关负责人向他坦言,交叉学科发展最大的阻碍来自机构设置,“小单位山头林立,彼此之间会有隔阂和事务牵绊,合作比较困难”。实验室能否开放,其他学科或者学院的课程能不能选这些事,都需要费劲协调。毕竟,如果教师编制、资金以及设备等由不同学院提供,基于不同机构设置的管理体系,会阻碍交叉培养的实现。而且,在项目制的培养模式下,招生和培养其实是分离的。对此,周洪宇坦言,现在的交叉学科教学,主要还是由不同学科老师在进行。“如果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大,属于一个学科群,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一些学科之间界限非常明显,老师要在这些学科间做到‘出入自如’,就很难了。”他表示,高校教师本身接受的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的教育,要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其自身的认识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学生要毕业时,问题又来了。一些还没摸索清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往往还未建立交叉学科专家库。学生的毕业论文若送往单一领域专家处进行评审,可能会“不受待见”。吴伟感慨,如果学校缺乏强有力的交叉学科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来统筹规划和管理,在学生培养方案如何制定、学生出口标准如何设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等具体操作上,都会面临重重困难。“提高跨学科教师自身能力,做好跨学科专业的评价工作,都是未来需要探索的课题。”周洪宇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应该下大功夫研究。培养机制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那些从交叉学科毕业的研究生,都去了哪里?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最早发展和设立交叉学科的机构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运行,学院已经持续稳定的培养了多届全新设立的交叉学科毕业的跨学科交叉型学术人才。记者从2019年该院老师撰写的《理工类交叉学科人才就业状况分析——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例》的文章中看到,2013年到2018年的就业系统数据显示,北大交叉学院的学生就业领域广泛,约60%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参加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去国外或者在国内顶尖学府从事科研工作。虽然就业形势良好,但无论是自我认同感还是社会认同度,都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交叉学院的教师指出,有明确学科招聘需求的企业单位对交叉学科的毕业生,往往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偏见。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与传统单一学科学生相比,学科归属不明确,有时会出现边缘化、被动化的局面。即使交叉学科被正式纳入学科目录,要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应当如何培养,牵涉的领域错综复杂,将是摆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大挑战。他指出,需要在课程设置、导师选聘等方面树立交叉学科意识,完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健全交叉学科指导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体系,解决导师参与积极性等问题。吴伟认为,高校应有统筹管理机制统领全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保障交叉培养的实施;从入口处筛选优质生源,从出口处把关培养质量,让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支撑保障机制作用于培养过程,为交叉项目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培养机制,改善培养效果。”他强调。

镆铘为下

南昌大学宿舍5位漂亮学霸:考研到清华、北大、复旦、中科院!

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每一份荣誉都曾历经枯燥。每一分成绩都充满汗水,奋力拼搏,扬桨启航越惊浪,披荆斩棘,拿奖无数,上岸名校,颜值与实力并存,智商与情商兼备,她们就是来自南昌大学本硕实验班525寝室的四位同学,快一起来看看她们的故事吧!姓名:施思卡 升学院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升学专业: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在校期间,曾获优秀奖学金一次、优秀学生特别奖学金两次;获第七届“数学中国数学建模国际赛”一等奖,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校级三等奖,南昌大学第十五届物理竞赛特等奖,南昌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通过日本语言能力测试等级中N2考试,国家级网络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三级网络技术;荣获“社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姓名:廖述筠升学院校: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升学专业:生物学在校期间,曾获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荣获“三好学生标兵”“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称号;曾被公费选派参加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ORIC+”研究性学习暑期课程;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院级三等奖;参与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任团队主要成员运行“智绘”大学生求职力工作坊获得2017年江西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教案视频一等奖。姓名:周竞升学院校: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升学专业: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在校期间,曾任际銮书院党支部纪检委员,2016级本硕实验班团支书,高等研究院ICPA社团副主席;获南昌大学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和南昌大学特别奖学金一次;荣获“优秀团干部”“南昌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18年暑期参加了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ORIC+创新大学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姓名:李婷婷升学院校: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升学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在校期间,曾担任2016级本硕实验班的生活委员,获得南昌大学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南昌大学特别奖学金一次;考取计算机等级考试Office二级合格证书;2019年获南昌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校级一等奖。卓尔不群 斜杠青年她们审视生活,审视自我她们尝试未知,尝试有趣她们不仅成绩优异且兴趣爱好涉猎广泛“能歌善舞”的施思卡,热爱音乐,擅长吉他、古琴、架子鼓等多种乐器,她也喜欢舞蹈,每逢闲暇时候,都会跟着视频练上一会;“通文达艺”的廖述筠,她从小学习钢琴,在学业之余一直坚持练习,她也喜欢拍照,热爱用影像记录下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多才多艺”的周竞,弹的了古筝,玩的起吉他,更是旅行的狂热爱好者,拥有一颗自由的心,说走就走,去看看山川湖海的大千世界,去体会各式各样的百态生活;“氧气美女”的李婷婷,喜欢舞蹈,更爱健身。自律给人自由,大汗淋漓给人心情舒畅思绪放空,健身锻炼的坚持不懈,也让她的个性愈加坚韧。直面挫折 笑对人生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看似顺利的她们在学习路上也有无措失意的时候来看他们是如何自我调节的~在高考时候,施思卡由于被迫调剂,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几度愀然不乐。在本硕实验班里,廖述筠从曾经名列前茅到成绩几次不如意,排名的落差,让她自信心极其受挫。在科研过程中她们也时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跃过的困难,很多背离预期无所适从的失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她们会选择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暂时放松下来,或者和朋友家人沟通交流,疏解情绪,待情绪稳定了之后,及时梳理问题复盘总结,理清思路找到逻辑,树立自己坚定的目标信念,问题终能解决。适以相成 群情欢洽古人云“与贤者为伍,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缘分将她们凝聚在一起525寝室气氛积极生观,活力满满。学习之余,寝室里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彼此之间会偷拍不修边幅的丑照,互相打趣;会深夜交心的畅谈,述说天南地北。“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她们不仅是生活中亲密的挚友,更是学业上并肩的伙伴。因为大家是不同的专业,所以在各自领域有交集时,可以互相帮助。周竞保研时的专业和廖述筠本科专业一致,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廖述筠为她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意见。看到专业相关的保研信息,她们会在寝室群里交流分享,提醒各自注意报名时间和比赛事项,相互之间督促提醒。正是这些一起同舟共渡的日子,才让她们在共同进步,熠熠生辉,成为了她们最美好的时光。学姐对你说人生只有一次,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施思卡学弟学妹要记住,“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要相信自己有优秀的潜力,努力拼搏,才会有广阔的天空。——— 廖述筠恰恰是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变得有趣。希望大家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周竞大学四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希望大家努力充实自己,不断向前。愿学弟学妹都可以得偿所愿,不留遗憾!——— 李婷婷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愿你们都能得偿所愿,哪怕长路迢迢也不改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坚持去经历去热爱愿我们都有追风逐梦的骁勇奔赴所有未来可期来源:南昌大学际銮书院 文字:周文 编辑:周文、詹泽凯、任智昊 责编:杜明琳 审核:饶勇、孔爱民、宋志豪

彼故使彼

交叉学科赋能科技创新

来源: 深圳新闻网“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物理学家,奖励他们解决了生物学问题”。12月12日,在南科大举行的全国首届前沿交叉学科论坛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联席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汤超以这个例子说明,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主要源泉。当天,20多位院士专家、50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单位代表齐聚南科大,共同探讨前沿交叉学科的发展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校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促进新兴学科建设、培养学术领军人才的有效途径,对高校未来的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邀请众多交叉学科领域院士及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交叉研究机构参加,为各高校提供相互交流先进经验及合作的平台,深度探讨如何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并以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联席会为基础筹备成立中国交叉科学联席会,共同促进交叉学科的长期有效发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开幕式上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交叉学科是大势所趋。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了交叉科学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也公布将新增“交叉学科”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他介绍说,南科大于2016年成立了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目前已成立7个交叉研究机构,搭建了一批校级共享的科研平台,累计与跨院系课题组合作聘用了130多名专职交叉学科的研究序列教授、30余名国际访问教授,累计获批11亿元的科研经费和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发展已初具规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科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集成创新、融合发展的新态势,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目前全球已发展形成的交叉学科有2000多门,中国已开设500多门交叉学科;从诺贝尔奖来看,最近25年前沿交叉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已接近一半(49.1%)。我国从事交叉研究的科学家群体也已具备一定规模(2020年科学基金各类项目申请中,D类“共性导向,交叉融通”项目近6万项,占比10.5%);经初步统计,基金委跨科学部的评审专家群体占比已达到30.6%。因此,强化学科交叉和寻求新的科研范式已经成为支撑实现科技创新重大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需要。

光棍儿

2018年北京大学全校36个保研夏令营通知信息大汇总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后来在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截止到2017年年底,北京大学拥有48个博士学科一级授权点,50个硕士学科一级授权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5个,同时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7个,所以研究生教育是北京大学的重要任务。目前北京大学全日制在校生数量为42600人,其中本科生为15600人,硕士研究生为16300人,博士研究生为10700人,外国留学生为3500多人。下面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研究生保研夏令营的招生情况: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综合金融方向)2018推免招生说明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8年MPAcc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正式启动4、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业分析硕士项目 (BA)2018年推免招生说明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8首届国家发展青年论坛报名简章6、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金融论坛”的通知7、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18年第五届新结构经济学国际夏令营启动报名8、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18年“新结构经济学国际夏令营”报名通知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8年“全国经济学与管理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接受报名10、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2018年“全国统计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1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1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于举办 “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活动的通知13、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年“大气科学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预报名通知14、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年“物理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预报名通知15、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通知(第一轮)16、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8年夏令营的通知17、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关于举办2018年交叉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18、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18年“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通知19、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20、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21、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空天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招收2019级保送直博生/研究生启事22、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23、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年“大气与海洋科学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正式报名通知24、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年“物理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正式报名通知25、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关于举办2018年信息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第一轮)26、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科技夏令营通知27、北京大学工学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通知及报名指南(不断更新)28、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8年夏令营预报名29、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30、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31、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2019招生简章32、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3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招生简章34、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35、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2018年暑期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36、北京大学护理学院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报名通知近些年保研夏令营已经成为中国顶尖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重要方式,如果有机会的大三学子们,还是建议进行积极申报。最后祝愿每位学弟学妹都能保送到理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