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住宿费自理!网友:这就是知名大学的格局?彼其外与

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住宿费自理!网友:这就是知名大学的格局?

01引子尽管国家的研究生的教育费用由国家各种经费作为保障。但是,研究生两到三年的读书时间里面,也会面临一笔不小的开销。而这些开销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也是比较大的压力。(图片来自网络)所以,很多学校都尽量地为学生提供保障,比如住宿,会提供集体宿舍,毕竟集体宿舍会便宜很多。02北京大学研究生住宿费自理,是格局太小?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 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中,在第六条:“住宿安排”部分,对研究生的住宿相关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图片来自网络)有一些网友表示,北京大学这样做实在是格局太小,竟然不能为学生提供免费宿舍。北京的房租本来就不低,这不是加大学生的读研经济压力吗?学长认为:持有这样观点的网友有点没搞清状况。北京大学只是提到学生住宿要申请,费用自理。又不是意味着不提供宿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宿舍都是收费的,只不过费用普遍偏低。(图片来自网络)另外,北京大学在后文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表明北大确实面临着宿舍楼不够的困境。03结论对于北京大学“宿舍申请,费用自理”的这种要求,各位网友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夺尸者

这些高校初试考场安排已公布!相关考生抓紧订房

距离2020考研初试只剩29天了,同学们有没有感到周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了呢!目前有几所院校提前公布了考场安排,报考这些院校的小伙伴来看看你的考场在哪个校区吧~山东大学需要注意的几点:1、仅限选择山东大学报考点的考生,报考山东大学的其他省份的学生按照所在报考点的安排考试。2、每一场考试考场都会发生变化,考生以准考证上的考场为主。3、除考试必须用品,其他物品一律不准带入教学楼。4、具体考场校区安排,可点击院校官网文章底部的附件查询。官网链接:http://www.yz.s.e.cn/info/1009/3926.htm东南大学需要注意的几点:一、四牌楼校区:报考管理类联考的考生(考试时间为12月21日一天)。二、九龙湖校区:所有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三、12月23日快题设计(科目代码:503、504、505),考试地点:四牌楼校区官网链接:https://yzb.seu.e.cn/2019/1115/c6676a295381/page.htm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官网有一个考场查询系统,选择东石油大学报考点的小伙伴们可以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查询。官网链接:http://yxweb.nepu.e.cn/kcxt/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需要注意的几点:一、草堂校区:社会考生、本校草堂校区应届毕业生。草堂校区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草寺东路(关中环线北侧),距市中心48公里,交通较为不便,周边住宿资源紧张,请考生提前规划。二、雁塔校区:其他考生。官网链接:http://gs.xauat.e.cn/show.asp?id=2057报考点考场安排啥时候出?一般情况下,12月中旬也就是准考证打印开始时间(2019年12月14日起)可以知道考场安排,具体看准考证;如有提前公布的,建议关注报考点官网公布的考试通知。考研订房小技巧 1. 确定考点的位置如果报考点是学校考点,如北京大学考点,那么考场的位置就是北京大学如果你报考点是社会考点,如xx市考试院,考场一般在当地未设置报考点的高校或地方中学。而且每年考点的位置基本是不变的,大家可以通过百度或者微博搜索去年考点的位置。 2. 在多个地点订房有些社会考点可能有好几个考场在不同的中学或地方院校。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多有出现过的考场周围的房间都定下来。等准考证打印出来后把不需要房间推掉。此外订房前一定要看清楚,房间是不是可以免费取消,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还有大家不要贪便宜选一些私人的开的小旅馆,小旅馆的安全性和环境暂且不说,关键是信誉没办法保证,往年不是没有出现过小旅馆把考研学生订单取消的案例,然后涨价的案例。因此建议大家尽量选连锁酒店或者大一点的酒店。有时候真不是大酒店有多好,而是小旅馆太不靠谱。3. 万一没有定的学校附近的房间由于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房十分紧张,周边可能没有合适酒店。建议选择交通相对发达,方便打车的情况。虽然滴滴等平台也有预约用车的功能,但这个功能不一定靠谱。去年就有一个考生,因预约车辆迟到,错过考试,当时还上了热搜。写在最后,无论在哪个地方订房,在赶往考场前,都要预留足够的容错时间。不要把时间掐的太死,随便出个小故障,这一年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鲁颂

考研故事:339分,她幸运考入北京大学,分享这些经验,值得一看

4月26日早上9点,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成都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月榜上有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临床医学(内科学)专硕拟录取,她终于把医学梦从嘤鸣湖畔做到未名湖畔。你好,北大339分,看到初试分数,刘月心凉了半截,“可能无缘北大了。”参考往年北大第一医院录取分数,这个分数悬在线上。她甚至做好“二战”的准备了,“就是想上北大。”从决定考北大那天起,刘月的目标就很明确。“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三次、四次。”一天正在午睡的刘月接到一个电话,看来电显示的“北京”,她一下精神了。对方称自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老师,由于刘月的分数过了校线,没过院线,需要进行院内一调。问刘月是否愿意从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调剂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设有6个学院(部),6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其中,首钢医院是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学院。一时间,激动、兴奋的心情全都涌上来,刘月感觉自己离北大更近了。有了复试的机会,刘月整个人都绷紧了。她详细了解了复试考察各项占比,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21日,她带着满心希冀飞往北京参加复试。23号,提交材料、体检;27号上午笔试,下午面试。6天时间,她在忐忑、紧张、自我鼓励中度过。面试当天,她非常紧张,甚至一开始,说话都带有颤音。深呼吸、冷静……她暗示自己快速调节好情绪。4月26日,看到北京大学的拟录取名单,她对燕园的期待终于从无数个梦境中走进现实。看着电脑上拟录取的界面,她默默说了一句:“你好,北大。”目标坚定:考研大一还没开学她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考研!从高中走进大学,这个没离开过家的女生有些手忙脚乱。生活得自理,学习要自觉。专业课程满,她又加入了班主任刘冰花的实验室,跟着做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面的研究。课余时间,她大多在实验室、自习室度过。刘月的努力班主任刘冰花都看在眼里。“她言行合一,说考研就在大一开始朝着目标努力。” 医学专业是五年制教育,大学期间,刘月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20%。大四时,她主动请缨当班长,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刘老师对她赞不绝口:“这个孩子做事特别认真,把班上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操作和设计也完成得很出色。”从大四上学期起,刘月开始紧张的备考。去年2月,她开始“扎根”图书馆,每天7点起床,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看书。“临床医学是统考,所以没怎么费心看学校。”她估算多久能看完一本书,配套专业课视频,每天跟着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西医综合6本书超过600万字,知识点杂,“就像脱了一层皮,经常觉得看不下去,有时候满足于自己学习了一整天的错觉,但仔细回忆一天,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备考,焦躁、又强迫自己看下去的情绪始终萦绕着她。燕园情结一次偶然,刘月看到一家教育平台的试听课程。课程配套的是英文原版书,通过引导学员对一些哲学大问题进行思辨分析,学会思考。试听结束后,刘月发现从一味死记硬背,到开始思考为什么,收获新知成了一种乐趣。“线上的老师知识广博、品行高雅,让我心生向往”。她萌生了一个北大梦。决定考北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月纠结了几个月。但她始终相信“我只要足够优秀就一定可以。”她把北大初试、复试分析个透彻,再到评估自身能力后,7月她终于下定决心:考北大!背着沉甸甸的梦想,她一边进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实习,一边准备考研。科室最忙的时候,她一天只有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间。时间紧、内容多,她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秘笈”:从大框架看向细致,循环往复。第一遍大致了解书本内容,第二遍寻找自己的知识盲区,根据重难点,不断地重复记忆。后期,她一边实行题海战术,一边利用在医院实习的机会,将书本的知识和临床病症联系到一起理解。特别是看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时,刘月看得一知半解,很头疼。正好她被轮转到呼吸科实习,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化成眼前的临床病症,一些困惑也得以渐渐消解。“我不是一个学霸。”考上北大后许多人称刘月为“学霸”。可刘月却认为“‘是个努力的人’这个描述最合适我了。”她很满足于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她说,“开开心心地学习,不是很好吗?”尘埃落定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她憧憬未来,说:“这是个非常好的开始,到了更大的舞台,自己更要学习,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来源:来源:成都大学新闻网 编辑:邓嘉琦 卢欣悦

向北

2020迎新|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大揭秘

今天是2020级研究生新生到燕园报到的日子金秋在即,芳华绚烂一起用“大数据”认识一下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北大人吧!新生概况202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校本部学习的同学有7866位在医学部学习的同学有1435位(以下数据均以校本部为统计口径)学习形式2020级研究生新生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北大2020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3943人为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男女比例从性别来看这级研究生新生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分布从年龄上来看校本部新生平均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民族地区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分布在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58和17人国际学生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生源院校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本校的同学最多(1572人)占比约20%然后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大数据就看到这里啦!新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充满期待了呢?北大欢迎你们的到来祝愿你们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创造出充实而独特的回忆九月的燕园秋光正暖,时节方好且歌且行,欣喜相逢很高兴与你初见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的研习旅程正将起航

美人计

北大:这几个“北京大学”打头的机构都和北大没关系

“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这些冠以“北京大学”名头的机构,其实和北大一点关系都没有。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北京大学官网今年7月28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有关情况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以北京大学的名义对相关话题作出澄清。《声明》表示,近日,学校接到反映,有机构拟于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举办名为“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庆活动、暨知识产权保护全球行活动、2019全球前沿科技论坛科创文创大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的活动。上述活动方宣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等机构为该活动联合主办单位;“北京大学网信办”“北京大学网教办”“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为该活动指导单位;北京大学杨辛教授、楼宇烈教授为该活动“永久名誉主席兼总顾问”;北京大学向勇教授为该活动“会议顾问”。《声明》表示,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北京大学方面现就有关情况澄清如下。一、北京大学从未设立“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北京大学从未授权“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及该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使用“北京大学”、“北大”等商标标识成立上述机构及开展活动;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大学共建,依托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信办)、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教职工未参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等活动;三、“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不是北京大学教职工;北京大学与其无聘用关系;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23室、225室以及北京大学中关新园4号楼二层2088室、40216室不是所谓“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方面在《声明》末尾强调:北京大学保留追究相关机构和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部分网站在7月下旬陆续发布了“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即将举行的消息。会议主题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业创新创意”,会议时间为“2019年7月29日-31日”,会议地点为“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8月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拨打了上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以及“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公开联系电话,均未能接通。

奇杰

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差距有多大?上海落户政策说明了一切

如果要说起我国最牛的两所学校,那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北大和清华,其中北大的文科和理科全国最牛,清华的工科全国最牛。北大很牛,能考上的都是“人中龙凤”,但是高考进北大的学生和考研进北大的学生之间还有存在着一些不同,有网友直言考研进北大的比不上高考进北大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差距有多大?其实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的差距在上海最新的落户政策中已经暴露无遗,在上海的落户政策中,本科毕业于清北的学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但是并没有提到清北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根据这个落户政策,即使一个学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于北大,但是如果本科不是清北,照样难以获得上海的落户资格。其实仔细想想,北大的本科生都是当年高考中分数排在全省金字塔尖的那群人,这群人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综合实力都是顶尖水平,经过北大本科四年的培养,这群人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成为高端人才,而这些北大的本科生中毕业后很多都选择出国留学。而北大的研究生中出身北大本科的只占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其他高校保研或者考研而来,这些本科非清北的学生当年在高考中都是清北本科生的“手下败将”,而且即使复读一年也不见得能考上北大,所以他们的整体素质是低于北大本科生的。而且,北大的本科生毕业后很多都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直接保研,所以这些外校考过来的研究生其实在考研时没有面对清北本科生的竞争,难度下降了很多。虽然考研进北大的学生比不过高考进北大的学生,但是他们同样很牛,毕竟他们只是输给了高考进北大的学生,比其他大部分学校的学生还是要强很多的,他们同样值得被羡慕。如今社会上有所谓的“本科决定论”,过分的夸大本科学校(第一学历)的作用,诚然,本科学校确实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看的第一学历,很多单位还是承认的最高学历。三本的毕业生可能第一学历不占优,但是只要努力考个好大学的研究生,同样可以获得“逆袭”的机会,找工作时有单位要看第一学历,但是还有大把的单位看最高学历,何必揪着那些看第一学历的单位不放呢?你觉得呢?

请尝荐之

北京大学394分上岸经验分享

01决定考研+择校阶段决定考研是在大二下学期期末成绩公布之后,我计算了我两年以来的加权平均分并分析了历年保研情况,结果是:位于保研资格的临界点。当时我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大三继续努力刷GPA争取获得本校保研资格,第二种选择是破釜沉舟选择考研。然而,受到高考失败的影响,我对自己参加大型考试依然心存芥蒂,仍然寄希望于保送研究生。事情的转折点是8月,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硕士研究生。我们一起在跃进厅玩耍,在未名湖散步,在邱德拔游泳,我感受了“别人家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心中压抑了很久的名校情结终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我最终决定大三这一年,在学校课程上少投入时间,逐渐往准备考研上倾斜精力。考研择校是个困难而精细的过程,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们搜集了各院校招生人数+报录比+复试差额比例等等信息,并结合我的学习情况,最终把目标院校的范围缩小到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经济学硕。在选定目标院校之后,我们又统计了汇丰商学院近三年来进入复试学长学姐各科成绩的中位数,然后结合我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了各科切实可行的目标,大致分布:70-80-130-115。每一科的成绩都不算高,可加起来的总分已经达到395分,而汇丰经济学近三年的分数线最高只有380分,已经是可以轻松过线的分数了。02备考初期这段时间是大三,我的专业课比较少,且开始较早,因此心情轻松愉快,每天乐呵乐呵地看书刷题。我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高考低于班级平均分,大学六级首考524分。但是在海文我遇见了非常喜欢的英语老师,每次上课我都非常积极地抢在第一排。大致三个月左右的课程之后,我惊奇地发现,翻开阅读真题,每一个单词我都认识,每一个长句我都能读懂了。除了老师的帮助,自己的努力当然是不可或缺的:这九个月我背完了《分级词汇》、完成了94-17年英语一所有真题阅读部分的长难句翻译。暑假之前,我的英语已经比较有底气了,拿18年的真题试水,完型8/10,阅读34/40。汇丰的专业课只考宏微观经济学,这些课程我本科都认真学过且成绩不错。微观我的复习流程基本是:看2-3章教材并做笔记+做怡课工作室编写的《范里安题库》。由于之前微观基础比较好,微观复习起来还比较轻松,怡课的书编得也很好,但其中有部分需要用到一些较难的数学知识。宏观经济学我首先复习的是张延(北大经院老师)的《宏观经济学》。我的数学考得很差,这篇文章里我会一边讲自己的复习状态,一边总结教训,希望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这段时间,我每天学英语学专业课学得乐呵乐呵的,数学上花的时间就比较少。每周听丁勇老师的课程,听课感觉自己都能听懂,节奏也比较合适。但由于没有及时刷题跟进,很多知识也是听完就忘,直到暑假开始,数学的复习情况还是千疮百孔。这里想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不能用听课代替刷题!数学这门课只有刷了题才算“复习过”。03暑假阶段数学:由于备考初期花的时间太少,当我试图开始做《题型篇》时,实在感到很痛苦。只好一边听集训营的课程,一边复习和整理笔记,勉勉强强整理完高数线代概率的笔记和考点,至此数学的基础阶段才算结束。英语:这段时间英语的复习也比较佛系了,每天中午睡觉之前翻一翻《分级词汇》,然后用excel表格整理自己的不熟悉的单词,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做两篇黄皮书(冲刺篇)阅读精读。政治:这段时间的政治备考压力并不大,主要跟海文神龙考研的老师的进度认真听课。政治的知识点也并不复杂,往往当场就能消化吸收。专业课:老师帮我联系到汇丰初试分数第一的学长。学长从八月份开始线上讲解专业课,由于之前专业课复习得比较扎实,听课感觉也还不错。除此之外,学长还向我传授了很多专业课的备考经验并无偿分享给我很多有用的资料和笔记,帮我减少了很多信息不对称以及节省了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04迷茫阶段大体而言,我整个的备考阶段都比较平和轻松,但是9-10月的时候状态突然出现了问题。简言之,我身边的小伙伴儿大多数都保研了。一夜之间,之前一起讨论数学题的小伙伴开始一起讨论旅行计划了。而我,快没书读了。当时正值考研报名阶段,我暗戳戳对比了一下我自己的水平和保研到汇丰同学的水平,我觉得,我真的,快没书读了。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低落很自责,觉得自己大学四年过得很失败,成绩不好+没有实习+没有竞赛+没有科研。而身边的同学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让我仰望的大神。甚至一度我有想过,放弃考汇丰转考本校;也有一天晚上我走进了一家公司的宣讲会填了简历。这两个月我的复习效率很低,但很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很感谢爸爸花了很长时间陪我讨论“考不上汇丰怎么办”,得出的结论是“考研失败人生也不会很惨”。最终,我提交了研招网的表格,之前浪费的时间,错过的机会,我要通过考研一点点找回来。05冲刺阶段数学:这段时间我的数学备考状况依然比较狼狈,海文考研组织的几次全真模拟测试我的分数也不够理想,在跟老师分析了试卷之后,我心态平和下来并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值,每天做一年真题,做错的部分对照集训营时的笔记查漏补缺,尽可能地弥补自己知识点上的漏洞。政治:这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背主观题了,根据朋友的建议,我没有选择太多的资料。主要以海文发的资料为主。最后的考试结果是(客观题38+主观题33)。英语:第一次全真模考之后,我的大作文竟然只得了9分,大小作文加一起也只有13分。短暂的崩溃之后,我决定每周利用老师上课前的20分钟和中午休息时间请他修改作文,每周四老师告诉我课程安排,然后我赶在上课之前堵住他帮我改作文。印象最深的是11月末的一天,我凌晨四点半起床去大兴,赶到上课地点了天还没有亮,周围一片漆黑空无一人。其实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很辛苦很努力,只想把作文写好英语考80分。终于在北京的极旱区我的作文拿到了23分,总分也拿到84分,今年同专业考生英语最高分是85分,整个北大英语一的最高分是88分。专业课:由于数学的仓促狼狈+英语作文的迷茫+政治主观题的压力,冲刺阶段我的专业课复习时间也被不断压缩。很感谢学长,帮我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习题并录制了讲解视频。后期我主要跟随视频的进度,刷题+推导模型+翻课本,之前计划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并没有看过。除此之外,我完成了大部分光华、CCER的微观真题。06复试我的初试排名是13名,计划招生人数是16人,应该是毫无悬念可以进入复试了。短暂的庆祝之后,我开始了有一场辛苦的备考。老师帮我联系了学姐,学姐认真讲解了当年准备复试的过程,以及介绍了汇丰的面试流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造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我从本科阶段的校园经历以及科研经历出发,不短寻找与未来学术研究方向的契合点,最终在面试中,向考官展示了强烈的学术热情和扎实的学科基础。从1:2的复试差额比例中存活下来,实在非常幸运。最后一些想说的话:(关于目标和动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去的地方,可能每个人的motivation不太一样,有人为了家国情怀学术理想;也有人想在金融界做出一些成绩,有一份体面的薪水;或许也有人只是在某一个时刻,遇见了一个想成为的人。这些motivation或熠熠闪光或简单朴实,不过一旦开始,都希望我们能恪守初心,砥砺前行。两年前同样通过考研进入北京大学的男朋友总拿“考研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来鼓励我,备考过程中我也经历了难言的焦灼与压力,不过日子在踏实和勤奋中一天天流淌,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不主常声

北京大学2021考研现场(多图)!

今天,是2021考研的第一天,话说考研现场是什么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大学的考研现场,感受下这氛围吧:第一教学楼考场第二教学楼考场第三教学楼考场理科教学楼考场最后祝大家都考研成功上岸来源:北京大学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图片:蔡翔宇、朱成轩、隋雪纯、聂铭均、文韵章、谢昊、王伟豪、贾宝如、张丰哲、单丹萍、视觉中国文字:杨心悦、陈子月制图:万婧

灰熊人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还上了“热搜”,总分389分就能排第一?

北大考研成绩在2月22日进行了公布,都说“好饭不怕晚”,在所有大学里,2月22号公布成绩确实算比较晚的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查到满意的成绩。北京大学研究生网成绩公布通知截止公布成绩以来,,能够上热搜榜的大学不是很多,而北京大学却是其中一个,原因我想没有别的,只因为“神仙打架”,分数实在是有点高,那么,这些“学霸”们的成绩到底有多高呢?“北大考研成绩”热搜榜下面,一起去看看同学们晒出的成绩吧看到这些成绩以后,相信不少同学都会觉得自己多半考了一个“假研究生”,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自己真的是有点“飘了”,竟然有勇气点开这个热搜。总分416分的“学霸”率先登场,他自己奔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去了。除了416分,报考光华管理学院的同学,还有410分,423分……这都是些什么“神仙分数”啊!400+对于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特别是那些不考数学的专业。不过,对于有些专业来说,却不见得都能够考400+的成绩,因为这些专业,都有一个“拦路虎”,那就是数学,无论是数学一还是数学二,数学三,想考高分确实不容易。比如,下面这位同学。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考研成绩总分是389分,这在其它专业动辄就400+的成绩里面,绝对不是一个高分。但是,我们再看他的排名,没有错,排第一名,389分,就可以排第一名。主要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报考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硕,必须考数学一,数学一在2020年还能够考120分,绝对属于高分。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位同学的专业课成绩是116分,对于其它动辄就140+的专业课成绩来说,也不算高。但是,依旧能够排第一,说明专业课确实也很难,不像其它偏文科类的专业课,更注重背诵多一些。比如,下面这位同学,总分407分,也是所报考专业的第一名。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所有考试科目中,没有数学,而是两门专业课,并且,这两门专业课都是偏文科类的课程。除了这位同学,再看下面这位同学,同样400+的高分,情况跟前面同学差不多,依旧是不考数学,只有两门专业课。414分的高分还排在第2名,真可谓是“神仙打架”,名不虚传。为什么有些专业389就可以排第一?有些专业388分还很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考数学的理工科专业来说,能够考到400分以上的成绩非常难,别说400+,就是390分以上,也非常不容易。所以,每年的理工学专业的国家线也要低一些,最近几年都维持在280分以下。而对于那些不考数学的专业来说,考400+虽然也不容易,但是,确实要多一些,这也造成了这些专业考研竞争非常激烈。比如,下面这位同学,考研总分388分的高分,报考光华管理,他都觉得有点悬,怕进不了复试。除了考研竞争激烈外,国家线也是水涨船高,比如,2019年文学类的国家线高达355分,工学只有270分,对比悬殊。一些关于研究生报考的建议所以说,在我们选择考研专业,特别是“跨专业”考研时,一定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虽然有些专业不考数学,但是,竞争激烈,录取分数线很高。而有些专业考数学,看似很难,但是,国家线却很低,280以上,或许就有学可上。这是一个舍与得之间的权衡。考研报考北京大学的同学值得敬佩最后,想说的是,在考研时,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这种顶级大学的同学,都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尊敬的。因为,他们需要很大的勇气,首先不说考试难度如何,这些大学,光每年的保研率就高到吓人,很多研究生都是通过免试进入读研的。所以说,能够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同学,非常难,可能比高考也容易不了多少。所以,真心希望这些同学都能够进入复试,祝他们复试顺利,成功上岸。如果不幸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关系,不是大家不优秀,而是“神仙打架”,竞争太激烈,不过,也不用太难过,以大家的初试成绩,依旧可以调剂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学,圆自己的研究生梦。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对于北大考研成绩上热搜,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得之也生

北大研究生感叹:二本考研上北大,被北大土著瞧不起,滋味不好受

北大是我国最知名的院校之一,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气,虽然有很多人想去北大读书,但北大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因及其低的录取率让北大这所大学愈发的神秘,无独有偶,在某论坛却出现了不为人知的一幕,一名北大研究生大倒苦水,看起来较为伤感。我是考研上北大的,本科是二本,但我从不说自己是北大的,因为北大只认本科校友,读研的三年里,即使是研究生在同一个实验室,考研的跟考研的在一起玩,土著和土著在一起玩,北大土著从来不跟我们交流,后来我才发现我在他们微信分组里的北大同学只有本科同学,研究生同学都不算在内。这便是该研究生的原文。从文中可以看出楼主在北大求学过程并不愉快,反而有些伤感,原因是被本校的同学另眼相待,滋味不好受,其实像楼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这也不能以偏概全,这样的例子在哪都存在针对楼主的感叹,部分网友如此表示:我非常赞同楼主,当时我高中发小从南开考入北大直博,刚进去的时候他跟我抱怨,他们导师对于外校来的和本校保研的区别对待,而外校的,二本和重本又区别对待,他是化学专业的,导致他最后从北大退学,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正准备去加州理大读博:很正常,考研的去tb都没用,不是第一学历:好学校都看土著,不是只有北大这样:学生,导师这样,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优越的道德缺失同时也有网友站在理性的态度看问题,觉得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他是这样认为的:北京本地读北大和外地读北大区别开来比较合理~楼主算了何必在意,混社会讲的是实力,我身边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同事,而我就一普通烂本,那又怎么样,技术是谁对听谁的,不是谁学校牛逼就听谁的:北大清华等名校比社会上复杂黑暗的多,农村人小地方的人根本适应不了。还有某网友列出搜狐老板张朝阳的经历:张朝阳在麻省也被歧视,美女都不理他,才回国创业的,现在不照样好好的,这样的现象很正常,说是说人人平等,我觉得做不到人人平等,正所谓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说不定之前嘲笑你的人都在为你打工。显然楼主是被该校的学生刺激了,才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看开来也很正常,是人都会攀比,毕竟生活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对于北大研究生被本校学生歧视,读者怎么看待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