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国各族青年、向全国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季春时节,北大校园鲜花盛开,草木葱茏,生机盎然。上午9时许,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林建华陪同下,首先来到临湖轩,参观“新时代——北京大学近五年成就展”。古色古香的临湖轩里,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一组组数据清晰直观。习近平认真听取情况介绍,仔细察看北大在文理科学科成就、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重要成果展示,对北大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看了令人欣慰。他强调,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北侧的小庭院看望部分资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新华社发(盛佳鹏 摄)临湖轩北侧的小庭院,紧邻未名湖,景色宜人。习近平来到庭院,看望部分资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他们当中既有邓小南、王缉思、林毅夫、钱乘旦、申丹、杜维明、安乐哲等资深老教授,也有彭锋、渠敬东、余淼杰、蒋朗朗等优秀中青年教师。习近平对他们说,看到各位老教授身体健康、精神矍铄,非常高兴,你们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悉心育人,为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向你们表示敬意。美国籍的汉学大师安乐哲先生,翻译过《论语》、《孙子兵法》等中国传统经典,2013年荣获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的“孔子文化奖”。习近平亲切问他来自哪所大学、来中国多长时间、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并希望他更多向国外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还勉励中青年教师向老一辈专家学者学习,继续在教学和科研上用心耕耘。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金光生命科学大楼一层大厅认真听取关于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情况介绍。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近年来,北京大学培养和汇聚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科研综合实力、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一层大厅,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大学在理科、工科、医科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习近平认真听取关于学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情况介绍,并仔细察看新一代干细胞技术、碳芯片技术、微型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等科研装置和实物模型。习近平对大家说,看了你们的成果展示,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人、财、物更多向科技创新一线倾斜,努力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队伍。要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加强对交叉学科群和科技攻关团队的支持,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正在就“解读新时代”进行座谈交流的中外学生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近年来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于今年1月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习近平来到这里参观“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主题展览”。习近平认真观看展览,深入了解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情况。他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随后,习近平走进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察看馆藏马克思主义典籍,询问“马藏工程”进展情况,称赞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阅览室里,一些中外学生正在就“解读新时代”进行座谈交流。习近平走到他们中间,认真倾听讨论,并同大家互动交流。总书记问大家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专业、学习这个专业有什么体会,同学们兴奋地一一回答。同学们问总书记“您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好的方法”,总书记热情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他对在场的外国留学生说,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思想和发展阶段,特别是要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强调,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我们对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他勉励大家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认真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拿出更多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11时许,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参加师生座谈会。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哲学系教授王博、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四年级学生宋玺分别发言。习近平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不时插话,现场气氛热烈。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习近平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提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习近平强调,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广大青年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著,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严谨务实、苦干实干,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要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习近平离开学校时,道路两旁挤满了师生,大家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争相同总书记握手,齐声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齐声高唱《歌唱祖国》,习近平满怀深情同大家挥手告别,掌声、问候声和歌声、口号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丁薛祥、孙春兰、蔡奇、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有关活动。
哈喽,大家好,今天呢,小编我带大家去的是北京大学博雅塔。博雅塔,位于未名湖畔,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的一座辽代密檐砖塔。它原是一座水塔,但现一失去其原有功能,远远看去,很美。博雅塔,北京大学的象征,也是校园内最高的建筑。博雅塔,北京大学的地标之一,在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这座塔建得极好,那挺直的身影,应该是代表着北大学子乃至中国学子的脊梁。
北大现在成了许多旅游团的首选之地,无论是周末还是平时,排队的长龙一直不见人少。所以我去了两次才终于一睹校园的尊容。里面的美景和建筑实在太多了,因为篇幅不一一展示,挑几个给大家过过目,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李兆基人文学苑是亚洲最大的人文学科建筑群,分六个区,设有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香港商人李兆基捐资一亿元,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怀新园是清朝怀新书屋的旧址 ,牌匾由香港书法家黄简所题。陶渊明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或许便是当年怀新书屋名字的由来。六斋建于20世纪20年代,全斋建于20世纪50年代。办公楼原名叫贝公楼,James White Bashford是燕京大学前身之一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为了纪念他,该楼建成以后便叫做贝公楼,后改为办公楼。当年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就在这里办公。在鲜花绿叶的印衬下,办公楼更显得磅礴大气,格外美丽。办公楼前的麒麟是圆明园遗物,由载涛(光绪的胞弟)购得存放在朗润园,后置于此。德才均备斋又叫红一楼、红二楼、红三楼、红四楼。1929年,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聘请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建造了中国园林式的校园。德宅为纪念费先生捐款而建,才斋为纪念惠先生捐款而建,均斋为纪念甘伯尔所捐,备斋为佛布斯夫人纪念其父所捐。体斋为海克尼姊妹纪念其父所捐,建斋为京津两地的中国实业家所捐,六斋当时是燕京大学男生宿舍,现在体斋、健斋是国际访问学者的公寓。乾隆四十九年,乾隆把淑春园赏给和珅,和珅便在这里仿造颐和园清晏舫建造了这个石舫。而和珅的这一“逾制”页成了后来被砍头的罪状之一。后来被嘉庆皇帝上次给了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红湖东岸石牌坊“柳浪闻莺”:几缕画情遮过客,一行烟意□新题(下联第五字嵌有一块石片),它与“断桥残雪”均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扩建时,是圆明园仿“西湖十景”中仅有的两座留有文字的牌坊。后被溥仪的叔叔载涛移入朗润园,战火之中,它们长眠地下,直到2012年朗润园重新施工时,才被挖掘出土。湖水清澈,蓝天白云,两只鸭子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游动。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为赛克勒资助建造的三座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落成于1993年,但1987年他便因心脏病去世。大门的右手边有一尊他的雕像。大门的右手边有一尊他的雕像。北阁与南阁合成姊妹阁,二者与俄文楼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独立单元。北阁原称麦风阁,现在是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办公地点。这只喜鹊这姿势跟摆拍的一样,我拍照,它还回头看着我,嘻嘻。(未完待续,周一发布北大游二:关于北大,你不能不知的那些传奇 敬请关注)
一、总体情况(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2018年是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2”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理念,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找出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积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和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路径和模式。2018年,学校基本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向建设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教育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研究型和职业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和综合资源支撑体系,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建立公正、透明和高标准的教师人事体系,完成新的教师聘任、评价、晋升和薪酬体系建设,新老体系的并轨也有序展开;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做好国际化育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国际合作,主办了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世界哲学大会、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等高端论坛。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在多个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全球前50名左右,主要办学指标已与世界一流大学有可比性。ESI的全部22个学科中有21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北京大学在全球大学中排第7位。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五个方面的建设,截至到2018年12月30日各类经费执行率均为100%。(二)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以及谋划和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学科基础设施支撑学科建设情况,中央高校落实《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情况2018年,学校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布局,形成依托人文、社科、经管、理学、信工、医学6大学部和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科布局战略。实施精准支持队伍建设,大力支持传统优势学科,使优势学科继续做大做强,冲击世界一流前列;对基础学科按需支持,营造氛围,让冷板凳有温度,使传统学科聚焦主责主业,以培养学术人才为荣。同时,依托学科优势,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立了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跨学部生物统计系、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前沿计算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等新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和院系,聚集了若干世界水平的优秀团队。进一步布局农学相关学科,在前期筹备基础上,去筹成立了现代农学院。开展军民融合专项,大力提升学校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严格落实《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中央高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储备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工学院2号楼、化学学院E区大楼、图书馆东馆大修工程和医学部医学科技楼等工程开始启动。统筹规划和布局校内实验动物设施资源。继续推进分析测试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核磁共振中心、微纳加工实验室、医药卫生分析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平台的建设,为相关学科的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支撑与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建立数据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为师生工作学习和校园生活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移动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信息化强力支撑。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把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高校应当抓好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之一。北京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直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本科生教育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教育理念。努力使学生在北大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大力改革和重构专业教育模式,建立“核心课+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训练”等多样化和开放探索的专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通识教育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梳理凝练专业核心课程,设立“荣誉课程”,鼓励学部、院系、研究中心及教师团队建设多层次、有特色的跨学科本科课程组、项目和专业,为学生提供双学位/辅修项目等多层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推进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增进与国内国外医学高校及医学教育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促进医学部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尊重学生选择,实现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努力使学生真正能够“懂社会、懂自己、懂中国、懂世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制订了《北京大学优秀教材评选和奖励办法》、《北京大学境外教材选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北京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2018年7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这一根本任务,始终把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质量作为核心工作来抓。推进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实现了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协同发展;试行博士生住宿申请制,促进学校资源优化配置。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制定《北京大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实施办法》,完成首次自主审核学位授权点增设工作,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得五个A+;资助55门研究生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修订《北京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牵头组建成立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继续加强教学改革的权重,建立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兼顾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的院系考核机制,激发院系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完善教师聘任和评价体系,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的首要责任。营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整体氛围,着力推进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的“小班课教学”教学模式,要求和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学业发展和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慕课”课程建设,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改变学生评价标准与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减少学生过度关注学业成绩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潜力。设立“优秀品德奖”、“学习进步奖”、“优秀科研奖”、“公益实践奖”等校级单项奖励,鼓励学生的特长发展。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步形成,涌现出一批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立和健全学生守则、学籍管理、学风建设、学生权益和诚信体系等各项制度规定。将大学精神和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中,使学生的各项管理规定不仅是处罚人的制度,而且是教育和培育人的制度。2018年,北大学子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展示风采、获得多项荣誉。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本科生付紫璇入选中国罗德学者名单;在第42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上,北大代表队得分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荣获竞赛金牌;北大男篮蝉联第二十届CUBA男篮总决赛冠军。(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三个基础性工作之一。近年来,北京大学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不断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北京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先后发布了《北京大学教师行为规范》《北京大学师德教育实施办法》《北京大学师德考核实施办法》《北京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大学教师手册》等一系列文件,确立了北京大学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明确了违规行为。学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在教师引进和晋升中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估要求,在教师录用、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工作中,对候选人遵守师德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同时,成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估小组”,在学校层面对拟引进和拟晋升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进行审议评估,起到良好把关作用。学校始终坚持一流师资承担本科生课程,在教师晋升评估中强化教育教学评估,要求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学者投入到本科生科研的指导工作中。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督促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完善选拔、激励机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院系全额预算制,充分调动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将最好的资源和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调整学校原有年终绩效评价方案,将教学占比由30%提升为50%,科研与管理合占50%。学校不断深化校内人事体制改革,实行博雅讲席教授、博雅特聘教授、人文特聘教授、博雅青年学者等博雅人才计划。截至2018年12 月已聘任77名博雅讲席教授,认定10 名博雅荣休教授,聘任271 名博雅特聘教授,30 名人文特聘教授,264名博雅青年学者。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着重选拔具有出色的学术经历能引领学术方向的领军人才和能开拓独立的学科发展方向、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经过几任校领导、多个学院、职能部门坚持不懈地争取,国际著名生物物理化学家、美国三院院士谢晓亮2018年正式全职来校工作,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2018年,北大教师荣获多项奖项与荣誉。袁行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彭练矛、严纯华、黄晓军等3人荣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龚旗煌、谢心澄、曾毅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波当选国际哲学学院院士;阎步克、祝学光等获得学校首届教学成就奖,赵达慧等6人获得教学卓越奖;孙祁祥、柯杨等11名教师荣获2018年北京市师德榜样(先锋)荣誉称号;八位校友成为201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邀请报告人。(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盯世界科技最前沿,布局和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继续营造良好、宽松、稳定的基础学科发展氛围,培育促进重大成果产生的土壤,加强思想理论、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创新。促进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产教融合,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智库建设服务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增强理工医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搭建跨学科、跨院系合作平台,做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差异化定位和分立性安排,在量子材料、干细胞、生物医学成像、基因测序、纳光电子、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及常见多发疾病等若干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建设了一批基础研究特区。非线性光学和超快光学、激光加速器、碳基纳米电子器件及集成、超高清视频编码国家标准AVS2、新一代干细胞技术、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等一批技术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多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1项。一批学者在《自然》《科学》《柳叶刀》《细胞》等杂志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其中,北京大学王恩哥/江颖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高文团队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北京大学李毓龙团队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任务,2018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项,课题5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0项,其中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项目20项;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8项,北京市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加大扶持基础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加强基础,鼓励跨界,拓展国际视野,聚焦中国问题,强化理论创新,努力形成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思想,产生并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引领性、标志性学术成果。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等平台建设。不断推动马学科发展,大力加强《马藏》建设,编译《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第一卷)。组织编写《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社会科学》(十卷本),对中国社会科学四十年的发展进行概览、分析、总结和前瞻。2018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年度项目15项。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经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教育部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扎实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完成“十二五”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北京)设施(“凤凰工程”)北京大学单体验收和整体主管部门验收。大力培育碳基芯片、激光加速器等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大力支持大型仪器的研制研发,引导校内科研人员积极利用国内外最新的先进大科学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加强本部与医学部深度融合。实施临床科学家计划、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医学交叉种子基金等临床医学+X系列基金项目,促进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合作研究,探索并解决部分重大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首次在单细胞水平绘制了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染色质状态图谱;在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疗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建设和完善了生物样本和临床资源库。推进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探索校地科技合作新路径。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着力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加大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改革创新。修订和完善《北京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管理办法》、《北京大学技术转让管理办法》、《北京大学技术入股管理办法》和《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备案实施细则》等办法。智库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继续支持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等重要智库的发展,向党和国家提供既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和战略性,又面向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和政策性研究报告,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在最新的智库评估中、获得A+;加强各智库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政机关以及民间机构的深度合作,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影响力。立足北京,服务首都发展。根据《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结合“双一流”建设方案,积极推动北京大学深度融入北京的发展布局。2018年度北大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达到约1088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达到约35.5万人次。首都发展研究院继续发挥首都高端智库的作用,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谋划推动在中关村科学城重点发展信息、生命相关领域的研发,在怀柔科学城发展基于大科学设施和交叉平台的研发。在中关村科学城参与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利用硅谷电脑城一带,筹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科创一条街。与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5所北京市属高校签署共建一流大学,带动市属高校学科、人才培养发展,大力为北京市培养人才。(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坚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修订并实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专项教育计划》,从价值认同、价值传承、价值传导、价值涵养、价值弘扬、价值践行六个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发挥北大人文社会学科优势,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拟设立“中华文明基因库”“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及其沿线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等重大研究项目,推动学科范式转型和创新,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激活其内在强大生命力,占领新兴学术制高点,掌握学科国际话语权。深化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作,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施行《北京大学教师手册》有关规定,规范教师行为,通过评价评估、奖励晋升等措施,把学校价值导向落到实处;完成《北京大学学生手册》编制工作,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改革学生申诉机制,发挥制度的价值导向功能。构建良好的政治和学术生态环境,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追求真理、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精神面貌,克服懈怠情绪,通过不断优化评价体系,形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学风校风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弘扬学术文化传统,发展核心价值体系。认真组织北京大学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整理工作,挖掘打造北大文化的基因和个性,不断总结提炼和宣传普及北大光荣传统的精神内涵,结合独特的校情校史大力开展爱校荣校教育,积极传播北京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特色,不断扩大在师生中以及社会上的影响。激励师生胸怀大志、严谨求实、排除干扰、安心学问,使北大成为世人敬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诞生和发展的学术殿堂,加大对社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更大贡献。(五)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学术交流与合作。2018年初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格局,已与60多个国家(地区)38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校际交流关系,与一大批世界顶尖学术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交流。北京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马普所、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知名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与柏林自由大学成立梅里安国际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博古睿北京中心。注重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战略。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深化中外留学与合作办学,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协同创新,提升“留学北大”品牌质量,加快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进一步打造南南学院、燕京学堂、一带一路书院等国际化品牌培养项目。不断加强国际师资建设,稳步提升国际生源质量。开展北京大学海外学者讲学计划和北京大学海外学者访问研究计划,邀请近500位海外学者来校交流,开设500多场讲座、40多门课程及20多项合作研究项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政要访问北京大学并与学生座谈。在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前提下,2018年北京大学国际学生规模稳步提升,学位生招生规模增长8%,留学生生源结构持续优化,本科生新生单一国家学生比例同比减少10%。继续完善拓展“领赢中国”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为国际学生开展“双创”教育与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举办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大会。加快海外布局,推进北大全球战略,不断提升办学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设立北京大学英国校区和北京大学芝加哥中心,其中,北京大学英国校区是北京大学的首个海外校区,也是中国的高等学府第一次以独资、独立经营、独立管理的形式走出国门。校庆期间,围绕“双一流”建设举办国际研讨会,面向国际进行全方位的传播与报道;制作世界一流大学校长访谈录《大学的思考》、国内“双一流”高校校长访谈录《迈向“双一流”》、北大、耶鲁、牛津、剑桥四校校长CGTN特别节目《临湖夜话》;通过北大海外传播矩阵同步推出8张图读懂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特别策划,向世界介绍中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背景、目标及现状,树立中国高校国际品牌、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形象、营造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舆论氛围三、制度建设(一)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2”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确保学校党委在“双一流”建设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锻造“双一流”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体制机制。设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指导学校“双一流”建设各项任务,全面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组建“双一流”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大举措的咨询指导和评估论证。“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推进日常工作,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科建设办公室,合理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得到落实。各职能部门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业务指导作用,负责各部门职责范围内专项建设任务的组织、协调、实施、监督管理。各院系对学科建设负主体责任,具体落实“双一流”建设任务,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改革举措、资源配置等安排。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完成新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的修订,制订《北京大学实体研究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章程。建立多元筹资机制,以中央财政“双一流”引导专项经费为牵引,统筹考虑其他渠道资金,形成共同支持“双一流”建设的格局。“双一流”引导专项建设资金分为学校统筹、部门主导和院系自主三部分。学校围绕学校特色学科和主流学科的特色方向,统筹推进师资队伍及公共实验平台专项建设;部门对照“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谋划、设计相关专项并组织建设;院系自主建设经费根据承建学科情况安排使用。(二)考核评价机制北京大学一直在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始终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的全过程,把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引领未来的人作为学校的核心使命。建立教师代表作制度,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不断优化和完善在教师引进和晋升中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评估要求,在教师录用、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绩效考核、评优奖励工作中,对候选人遵守师德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定期对“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分析,加强过程管理,对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调整。继续推进理工科院系和新体制中心国际同行评议,探索开展医学部和人文社科院系的同行评议。强化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执行情况,对建设成效显著的院系加大经费投入比例,对建设成效不理想的院系减少经费投入。加大问责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双一流”信息通报和沟通机制,及时公布工作进展、建设成果等相关信息。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学科动态调整的依据,迫切需要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案。“双一流”学科建设以4-5年为建设周期,但国拨经费是以年为周期下拨,年终结余部分要回收国库,一般学校在12月中旬就要封帐,做年终结算,但下一年的学科建设经费还没有到帐。这样有些涉及跨年付款的大型设备、12月份的一些业务活动报销、学科建设辅助人员年终和年初的工资等无法执行,造成院系和师生不断的进行年底调账,耗费了大量精力。(二)改进措施2019年继续加强顶层统筹,结合北京大学建设实际,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摸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案;进一步增强学校统筹安排经费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安排,强化动态调控,提高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率;统筹推进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创新平台等各种教育科技资源配置向拟建设学科倾斜;结合经费管理、使用实际,关注经费管理细节,进一步提升经费管理服务水平。
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上的古塔建筑中,它们多数都是非常受人所喜爱的,有的古塔也更本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像是一些出名的古塔,它们不论是在古塔的保护上,还是在从古塔的发展上,亦或是在其旅游的人气上说,这些古塔也都能很好的成为当地的一个地理文化建筑,从而能很好的成为当地的代表。但是在我国许多的地方上说,在不同地区的一些古塔中看来,多数的古塔都是不知名的,甚至算是被游客所忽略的,所以就来看看在北京的一处最为典型的这样古塔,它的古塔来历很大,曾经的用处也更大,但在如今的发展上说,除了是作为旅游景点之外,它的古塔发展也的确是很惋惜了。它就是博雅塔。在我国北京的许多古塔发展中,这座古塔算是小有名气的一座古塔了,它所在的地方本身就比较特殊了,而且在这座古塔的实际发展上说,这座古塔所产生的一些价值之处也是比较鲜明的,但却在我国的古塔中看来,它的古塔名气却不是特别的高,也时常是被游客所忽略的。当然在这座古塔的发展上说,对它的一些了解数据还是要说的,它是在北京的北京大学校园内,像是处于这样的位置在我国也还是不常见的,它所在的具体位置是在未名湖东南的小丘处,而且它高仅37米,虽然是一个名气不大的古塔,但它的古塔建筑功能却是很另类的,也是我国比较罕见的一类古塔。当然在这座古塔中,它的古塔是有使用功能、艺术造型和环境协调这3大用处价值,而且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它原是校园供水塔,也算是一个塔式水楼了,这样的功能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如今的这座古塔也成为了北京大学的象征,所以如今的它也是成为一个旅游景区了。虽然这座古塔是一个不要门票,而且在古塔的旅游价值上是很高的一座古塔,但它却是北京一处被忽略的古塔建筑,而原因就是它的古塔名气不高,在与我国众多的古塔建筑相比也不是很突出,所以也就很自然的被许多过往的游客所忽略了,但它在对于北大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象征性作用,所以北京大学也是格外的看重它,更是让它所显得比较有代表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30日从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了解到,因为违规处置建筑渣土问题,清华大学北体育馆项目、北京大学工学院与交叉学科大楼2号楼项目被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全北京市范围内通报批评。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严格履行建筑垃圾源头治理责任,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与海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进行了专项检查。 检查中发现,清华大学北体育馆项目、北京大学工学院与交叉学科大楼2号楼项目的工程施工现场存在渣土运输车辆未按规定时间上路行驶、“进门查证、出门查车”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办理消纳证土方量与实际土方量严重不符等问题,且情节特别严重。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决定对这两项工程的建设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两项工程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输单位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同时,两项工程的施工单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北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暂停在海淀区建筑市场投标资格30天。两项工程的运输单位北京延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北京成伟兄弟运输有限公司被列入北京市住建系统“黑名单”,禁止在住建系统承揽业务。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相关单位应深刻汲取违规工程的教训,引以为戒,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进门查证、出门查车”等各项管理规定,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为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贡献。来源 新华网编辑 刘思博编审 李劼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李嘉瑞)记者30日从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了解到,因为违规处置建筑渣土问题,清华大学北体育馆项目、北京大学工学院与交叉学科大楼2号楼项目被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全北京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严格履行建筑垃圾源头治理责任,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与海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清华大学北体育馆项目、北京大学工学院与交叉学科大楼2号楼项目的工程施工现场存在渣土运输车辆未按规定时间上路行驶、“进门查证、出门查车”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办理消纳证土方量与实际土方量严重不符等问题,且情节特别严重。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决定对这两项工程的建设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两项工程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输单位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同时,两项工程的施工单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北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暂停在海淀区建筑市场投标资格30天。两项工程的运输单位北京延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北京成伟兄弟运输有限公司被列入北京市住建系统“黑名单”,禁止在住建系统承揽业务。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相关单位应深刻汲取违规工程的教训,引以为戒,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进门查证、出门查车”等各项管理规定,切实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为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贡献。(完)
北京大学一直是我心中的梦,但是能去北大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走进北大校园并坐在教室学习,我因缘际会,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当我坐到北大的教室内,听着全国最权威的教授讲课,那种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但是又有谁知道,我曾经跟北大的三次情缘呢。北大因为自己悠久的历史名望,一直是莘莘学子心中的高山,也是奋斗的目标和动力。记得小时候,我还没有什么大学概念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全国最好的大学是北大和清华,要努力学习争取进入那里才好,从那时开始,我也默默的记住了北大清华,成为我努力学习的目标。但是因为我本人资质愚钝,通过考试这条途径是无缘得见北大真容的,因此,能够进入北大就成了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2001年,我上大四的时候,看着众多的同学都在奋斗考研,一则是为了争取更高学历以争取更好的工作,再一个就是为了给自己第二次上大学的机会,因为高考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没有考取理想的学府,通过考研可以为了梦想再次选择。我也不例外,跟着同学们一起踏上考研的漫漫征程。当时我选择考研的时候是没有目标的,只是听同学们说法律硕士比较容易一些,而且可以跨专业考研,于是我选择了法律硕士专业,但是到底报考哪所大学呢,倒成了我辗转反侧的一个问题。那时候招收法律硕士的基本都是全国重点大学,其中就有北大,可我却因为从小对北大的神秘感和崇拜感而不敢报考,那种感觉有种“近乡情更怯”的意味,然而又感觉不能错失这次机会。经过再三考虑,加上同学们的鼓励,我最终还是决定报考北大法律硕士专业。之后,就是为了理想而彻夜奋斗,还记得那时候为了争取时间学习,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每天都是一样的路线,一样的事情,一样的规律。早上5:00起床背书,6:30跑操,7:00早饭,7:30图书馆,11:30午饭,12:00图书馆,17:30晚饭,21:00转战其他教室,22:00回宿舍,22:30洗漱熄灯开始楼道昏暗灯光学习,直到凌晨2:00,才上床睡觉,第二天继续如此反复。曾经好多次想过就此放弃,因为精力和学习压力山大,每到这种时候,总是幻想着坐在北大教室学习的场景,以此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就这样,一步一步熬到了考研日期。很遗憾,公共课虽然没有受限,却倒在了专业课的门前,最终,因为差15分没有达到录取资格线,这算是求学生涯离北大最近的一次情缘。原本以为此生跟北大就此缘断,可是工作之后,上天又给了我第二次机缘。2012年6月份,高唐县委组织部联合北大组织了为期半年的“北京大学高级管理人员EMBA研修班(高唐)”,领导为了让我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专门带着我参加了这一期的学习。第一次听到北大的专家们进行授课,心里那种激动就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一样,也是从老师的授课中,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那之后我才愈发的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以后的文化站工作也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活动居多,从说话到做事都带上了文化的气息,这就是北大给我的宝贵财富。因为是半年期的,基本是一个月一次,每次都是不同的老师讲课,我也基本期期不落的坚持了下来。等到结业的时候,我也跟着一起沾了个光,穿着硕士服进行了纪念,也算是北大的一员了,虽然不是正式的,但心里还是挺自豪的。我最为看重的就是第三次,也就是今年6月12日—6月18日的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培训班。如果说前两次跟北大都是扯点边,那这次就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北大的文化、北大的氛围和北大的严谨、厚重等,总之是全方位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说是永生难忘的。6月12日一大早,我告别女儿,揣着对北大的神圣感踏上培训之旅。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北京,但并不是北大,心里有点小小的失落,安顿好之后,就等待第二天的入学仪式了。6月13日早上,天空下起了雨,北京的雨还是比较干燥的,微风带着泥土和小草的气息,携带着雨水轻轻的扑打在脸上,好像是专门为我们即将进入北大而举行的欢迎仪式。我们打着雨伞,一路慢行,开始往北大进发。经过10分钟左右的路程,终于到达北大西门,带着历史沧桑的“北京大学”蓝底金字牌匾映入眼帘,顿时精神饱满起来。西门不大,但是庄严十足,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崇拜和尊敬踏入北大校门,心里的那种成就感填满了胸腔,甚至有种激动的窒息。这就是北大,我心中真正的象牙塔,我曾经为之奋斗也不得进的神圣学府,我终于走进了您的大门,从此,我就是北大一员,我要在您的怀抱里充分的吸收营养。直到离开,回到单位工作,每次回想起见到北大的第一眼那种感觉,还是会激动好一阵子,也许这就是触及梦想的巅峰感受吧。进了北大校门,迎面而来的是百年历史的庄严华表,两座华表肃穆的矗立在北大校长楼前,仿佛在诉说百年的沧桑,又仿佛两个门卫一样拱卫北大这座神圣之地。继续漫步向东,大约有100米左右,就到了著名的景点,也是北大象征性的景点——未名湖。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即一教或一体、博雅塔、未名湖、北大图书馆)。据知情者说,它的名称是出自钱穆教授的灵感。它能以“未名”而扬名天下,却是因为那些曾在湖边散步、凝神的大师们,是他们自由、深邃而悠远的思想熏陶,让这湖水、这园林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灵气。有一首诗曾一度在北大流行:“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这首诗说的就是未名湖给人的灵感,当时站在湖边,我也在想,未名湖估计就是大师们的灵魂凝结而成的吧,从这里走出的大师们莫非就是因了“未名”而名扬天下的吧。从此,我们每天都会在这里神圣而美丽的湖边去课堂,想来也是很幸福很美妙的事情。如果哪一天老了,起码我还能时时想起未名湖边的场景,因为她已深深融入我的脑海,变成我心灵的一部分。沿着未名湖往前走,就到了另外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一塔湖图”中的一景,这就是博雅塔。用百度百科词条里的话语来介绍吧:燕园建筑精髓“一塔湖图”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博雅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燃灯佛舍利塔初建于北周,后几经毁坏,几经重修。相传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故称燃灯佛舍利塔。博雅塔“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高仅三十七米,井深 164 尺,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 16000 加仑 (合60560 升 )。内部结构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因估工不准造成亏损而倒闭,不得不三易其手。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这座博雅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雅(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北大内外,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博雅塔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博雅”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最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走过博雅塔,经过操场,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我们的课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美丽又智慧的班主任姜老师早已在教室等候,还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咖啡、茶水、点心等,课桌上早就放好了学习必备用品及讲义,都有自己的席签,各自寻找落座。首先,姜老师给我们讲明课堂纪律,任命了班委,因为有了规矩、制度和建构,这个班级就算正式成立了。接下来,进行开学典礼。开学典礼虽短,但很郑重,各项议程很紧凑,结束之后就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课程。让我没想到的是,每次上课之前都要由文体委员喊“起立”,然后一起说“老师好”,之前参加其他培训班的时候,是没有这样要求的,这样的场景已经15年没有体验了,让我们不禁想起求学时期的生活,这样的要求也让这次培训之旅更加正式化,不得不佩服北大的管理之严格。还有一点让我惊讶的是,要求每次上课都要提前10分钟到场,到场之后坐好,一起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更是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北大课堂氛围。在随后的五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聆听郭建宁、郁俊莉、马骏、祝华新、张延、陈学忠、周旺生、杨金海、高钢、王岳川十位名家教授的课程,真如醍醐灌顶般舒心,十位教授果然不同凡响,各有千秋,观点独到,论述清晰,语言风趣,内容博大,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凡是你能想到的词语在此都可以用得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旺生教授,因为头一天晚上睡得较晚,第二天精神有些萎靡不振,开始上周教授的课程,感觉会枯燥乏味,他那一脸严肃会让我昏昏欲睡,可结果并非如此。周教授用他独特的解读方式和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竟然将枯燥的立法课讲得津津有味,充分体现了北大A1级教授、北大十大优秀教师的风采,让我这个本来要入睡的学生从头至尾都跟着他的思路进行,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自此之后,感觉“脑袋中的薄弱环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周旺生教授语)”。还有一件让我感触颇深的事情,那就是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其他学校,后起之秀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去质疑或评说前辈的,尤其是久已成名的教授级甚至大师级人物的,但是北大讲究的就是“兼容并蓄”,充分表达思想,教授们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评说着胡适、钱玄同、鲁迅等大师的历史功过,也同样颂扬着季羡林这样的国宝级大师,让我这个有很多“薄弱环节”的学生充分领会了自由的概念。后来跟同学们讨论的时候还在想:北大果然是北大,学术自由,思想独特,真正启迪人们思想,塑造人的灵魂,非一般学府可比,到了北大,才知道如何真正思考,想想之前的努力,看看今天的点拨,真是天壤之别,此行不枉此生!时间过得很快,短短五天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当听完王岳川教授最后的《大国崛起与文化创新》课程之后,进行了短暂而庄重的毕业典礼。又一个没想到的是,全体起立同唱《歌唱祖国》。想到明天(6月18日)就要启程回家,心里有些失落。五天不长,但是感情长存,五天不久,但是学问长久,五天不多,但是感悟很多。五天时间里,我自认为见识了很多、悟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姜老师要求每个人都要撰写学习心得,我本来想用现代白话写写感受的,但是想起既然在北大深造,还是以比较巧妙的方式表达感受吧,于是就有了《百字令.北大培训之旅》,在此写下以作纪念:专浩瀚夜不眠未名湖畔漫步思无限一朝得成夙愿名师门下把道参各有千秋神识震天醍醐灌顶豪情冲霄汉学以致用指点如画江山燕园岁月易去似云烟难忘湖水风光潋滟博雅塔下追华年白发生时无憾莫论道艰险乾坤笑看心泰然回转传我在顶端写下:愿有北大岁月可回首,且以师生深情共白头。也算是给这段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7日晚上,又下起了小雨,仿佛与刚到北大的时候呼应,为我们即将离开的学子们举办欢送仪式,难道这是天意吗?!三次与北大的情缘分别是奋斗、接触、深造的过程,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但能在每个阶段都与北大结缘,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幸福,一种圆满。因为有了北大,我的人生更加精彩,因为有了北大,我的路途更加顺畅,因为有了北大,我的思想更加纯粹。最后,就用世间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对北大的感情吧:我爱你,北大!
【第三期】北京大学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佛教遗产研究、保护、开发,佛寺建筑的修缮、兴建、管理,在当下寺庙运营和旅游开发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提高遗产保护水平,促进佛教文化旅游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内容。鉴于此,北京大学将于2020年5月举办“第三期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从佛教文化与历史、石窟寺和佛造像、佛寺建筑与遗产保护、当代佛教生活与建筑设计、佛寺考察等多个专题,由各领域权威专家授课,解读中国佛教遗产和佛寺建筑的核心内容。研修班邀请了当前佛教文化、佛寺建筑方面的资深专家,全方位解读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的方方面面。是佛寺建筑规划设计、造像设计与制作、文化旅游等从业者自我精进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基本情况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开学时间:2020 年5 月开课每两个月集中授课5-7天,共五次课程。2021年3月结业。学习地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限额招生:40人课程特色1.本研修班由多种教学模式组成:课堂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实地踏查、分享交流会、论坛答疑等。2.本研修班是目前国内“云集权威大家名师的”唯一一套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的课程。导师介绍授课老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相关高校以及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学者、专家、领导组成。主要授课导师王邦维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梵语文学、梵语与汉语佛教文献、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与中国宗教史。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徐怡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工程、安防工程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建筑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地建筑设计。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及中日佛教的比较研究。程乐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汉思想史、道家与道教思想、中古道教经典与思想、中国宗教研究理论。查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陈悦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佛教考古、汉唐考古。韦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考古学家;2002年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汉唐考古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师从宿白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兼及佛教考古、美术考古。魏正中意大利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疆佛教、地中海、罗马帝国、丝绸之路等领域的考古研究。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园林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以及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工作。沈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陈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兼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专家组成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艺术与遗产保护、 佛教美术等。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助理教授、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李路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傅熹年院士、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主要著作《〈营造法式〉彩画研究》。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考古、佛教考古。著有《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等著作。俞莉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2018-201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东亚古代建筑的比较研究、佛教建筑的形制与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注:篇幅有限,仅列举核心授课老师课程纲要授课内容分为:佛教文化与历史专题、中国佛教石窟寺和造像、踏查实践课、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设计实践课。下列将模块中主要授课内容公布如下:模块一:【佛教文化与历史专题】1.中国佛教的历史分期及其民族融合功能2.佛学与宗教哲学3.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4.在观念空间中建筑信仰——历史视角下的道教文化的诸面相5.当代寺院探访:宗教建筑遗产在宗教建筑以外的用途6.壁画里的佛教世界模块二:【中国佛教石窟寺和造像】1.中国建筑文化赏析|如何认识中国建筑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2.佛教石窟寺概述3.中国佛教造像4.宗教仪轨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产物主与次、整体与局部5.古代佛像着衣法式6.河西石窟造像艺术7.龙门石窟造像艺术8.龟兹石窟寺院日常生活的重建9.中原石窟造像艺术简析10.中国佛教经典文物鉴赏(上)11.中国佛教经典文物鉴赏(下)模块三:【踏查实践课】1.寺庙建筑与石窟寺考察2.经典石窟寺考察3.寺庙建筑信息记录与结果呈现模块四:【中国佛教遗产与建筑】1.中国佛教建筑遗产概述(上)2.中国佛教建筑遗产概述(下)3.佛教建筑保护与更新4.中国藏传佛教史5.中国藏地佛教建筑选址的认识和思考6.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价值评估及当代设计7.佛造像绘画练习作业8.佛造像绘画作业讲评模块五:【设计实践课】1.当代佛道建筑设计2.佛教建筑设计专题3.设计元素整理与收集4.分组设计模拟实践5.设计成果展示与评判6.结业仪式与研修优秀成果选拔注:篇幅有限,仅列举核心课程,详细课程以实际课程表为准。招生对象①从事佛教遗产保护的相关人员②从事佛造像艺术的个人③佛寺建筑规划设计、修缮、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④对佛教遗产有一定研究的爱好者结业证书修完全部课程,按要求完成考察研究任务,由北京大学核发“北京大学中国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专题研修班”结业证书。除此之外,还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知识脉络,精准的行业人脉,高效的项目对接。
第七期北京大学古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研修班为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古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传承、弘扬中国优秀建筑风格与技艺,北京大学将于2019年12月举办第七期“北京大学古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人才研修班”。现面向全国范围招生,以期培养出掌握传统建筑语言与营造技法、及时代发展趋势与潮流的专业人才。课程设置课程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建筑考古、文物保护政策与法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古遗址修复技术、近现代建筑保护、古建筑设计、传统民居保护与修缮、石窟寺保护规划、中国传统建筑结构按照模块,精准且有系统的传授保护、规划设计技术与理念。培养目标1.为了使建筑遗产从业者拥有正确的建筑遗产价值观。2.为了培养出掌握传统建筑文化内涵、设计能力够强的优秀古建筑设计师、规划师。课程亮点教学模式:课堂教授、讲座、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小组作业、实地踏查、考察活动、分享交流会、论坛答疑与课程讨论等。核心课程模块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建筑考古文物保护政策与法规中国建筑史(上)中国建筑史(下)中国传统建筑的礼制文化基础建筑考古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建筑遗产与保护建筑文物保护政策与法规明清建筑踏查记录讲评模块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古遗址修复技术近现代建筑保护文物建筑保护方案的编制与保护措施及文物建筑修缮施工组织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方法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案例分析文化遗产规划实践练习保护规划作业讲评古遗址保护修复技术近现代建筑保护模块三古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传统民居保护与修缮古建筑设计原理 古建筑设计作业与实践古建筑设计实践与方案讲评北京四合院考察传统民居保护与修缮模块四早期建筑踏查早期建筑特征与考察记录办法早期建筑考古方法考察分组练习考察点评讲析模块五石窟寺保护规划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营造技艺石窟寺考古与宗教建筑--石窟寺专题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分析比较中国传统建筑的礼制文化基础中国古代建筑彩画·设计思想方法与制度注:篇幅有限,仅列举核心课程,详细课程以实际课程表为准。部分师资孙庆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学家,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等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出版有《最雅的中国--春秋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等专著。宋向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考古专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从事中国先秦史、中国艺术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徐怡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局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09、2018年均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16年获中国考古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樽奖”。2018年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韦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考古学家;2002年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汉唐考古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师从宿白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兼及佛教考古、美术考古。周双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材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著有《土遗址保护材料探索—非水分散体材料研制及土遗址加固研究》。查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从事文物保护规划和修缮设计及相关研究工作。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助理教授、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李永革,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成员,国家级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北京市文物局文物质量监督站常务顾问。李路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与色彩、古代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2001-2007师从建筑史学家傅熹年先生、王贵祥先生。出版:《〈营造法式〉彩画研究》等。刘亦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助理教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中国建筑史学会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城市史、中国近现代建筑保护。齐莹,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北京建筑大学讲师,前土人景观规划设计院主任建筑师,GHF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建筑顾问。参与和主持多个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改造、风土乡村规划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国建筑史。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考古、佛教考古。著有《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等著作。研修安排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开学时间:2019 年 12 月开课,2020年 11月结业;分五次学完,每两个月集中授课一次,考察活动安排在课程期间。理论课学习地点:红五楼招生对象:各地从事文物建筑、仿古建筑规划、设计以及技术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招生计划:40人,名额满员即停止招生证书样本课程结束后,由北京大学核发《古建筑规划设计专业人才高端研修班结业证书》。研修成果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第一届学友会 第二届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