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2020年开年,因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节奏,楼市期待已久的“小阳春”并未出现。房地产信息综合服务商克而瑞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百强房企2月销售金额环比降低43.8%,创下近几年来单月销售金额新低。为此,各地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纾困行动开始启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月份就有超过70个城市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房地产扶持性政策。不过,房地产调控并未因短期疫情压力而出现根本性转变,“房住不炒”定位仍未改变。资料图。中国商网 马文博/摄多城出台政策为房企纾困受疫情影响,多地出台不同力度的楼市政策,以确保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降到最低。给房企减负是此轮楼市“松绑”的首要出发点,其中包括可延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顺延土地出让金、开竣工时间等。2月11日,上海市宣布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期缴付土地价款可申请延期。随后包括江苏无锡、西安、广东佛山等20省市都相继出台了类似政策,通过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帮助房企度过短期资金难关。同时,无锡宣布完成25%以上投资即可申请预售、广州市花都区实施“拍地即拿证”、苏州针对具体地块取消现房销售。随着疫情发展,部分省份出台的政策内容开始扩大到需求端,表现为购房者提供购房补贴、契税补贴以及降低公积金首付比例等。例如,3月3日,浙江温州宣布继续执行“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买房打七折,租房三折”政策,首批1700多套房将在3月中旬推出。湖南衡阳、安徽马鞍山、苏州相城区、青岛、广西南宁等城市或给予购房补贴,或在人才引进等层面刺激购房需求。两地调控政策被及时叫停不过,就在人们猜测房地产调控力度是否会就此放松时,一些城市的“松绑”政策被及时叫停,再度降低了市场对房地产政策“松绑”的预期。2月21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发布《驻马店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规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17项稳楼市政策。其中提出要下调居民首付款比例,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宣布降首付的城市。同时,该文件还提出上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要求金融机构适度下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等意见。不过,不久后该文件即被撤下。2月28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约谈了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重申“房住不炒”。3月5日,驻马店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回复外界表示,撤下文件即表示不执行。同样出现政策“一日游”的还有广州市。3月3日,广州市政府网站发布应对疫情相关文件,提出48条举措。其中,在房地产领域,商服类项目(公寓、商铺、写字楼)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单元,不再限定销售对象,已确权登记的不再限定转让对象。这意味着,广州成为一线城市中第一个全面放开商办项目限售的城市。不过随即这项内容就被删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组组长邹琳华认为,上述两个政策容易被市场解读为支持“炒房”或刺激购房,触及了政策底线,所以被终止。海南省再次加码调控政策更加引发关注的是,就在全国大部分城市一定程度放松楼市调控之时,海南省反而推出重磅限购政策,使疫情冲击下的楼市调控走向更为莫测。3月7日,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创新提出发展具有政策保障性质的安居型商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或人均住房面积未达到平均水平的居民家庭销售。同时,该通知进一步加码限购,对在海南省已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省户籍和常住居民家庭(含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停止向其销售安居型商品住房和市场化商品住房。此外,该通知文件还明确提出,即日起,对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海南省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全省推行商品房现售制度的省份。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霍巨燃表示,上述政策的出台并不是针对疫情影响放宽房地产市场调控,而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要求,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效和市场稳定。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认为,现售制度可以防范烂尾楼的出现,但对房企开发融资不利。至于现房销售是否会被更多城市效仿,楼建波表示,不管是现售还是预售,都得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判断,这也符合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因城施策”的要求。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9日电(薛宇飞)12月19日,由中新经纬主办的“财经中国2020V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创新的力量”为主题,邀请经济学者、企业代表和媒体高层等近300人与会,共同探讨经济创新发展的经验和路径。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中新经纬特约专家楼建波在会上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专访时表示,房产税并没有外界想象地那么可怕,它对大部分家庭的影响都有限,更多影响的是持有多套住房的家庭或个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中新经纬特约专家楼建波 中新经纬孙庆阳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2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在多项审议草案中,未出现房地产税法的审议安排。近些年,围绕对房地产税法的谈论一直不断,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也不时释放出有关信息。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在116件各类立法项目中,第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拟提请审议)有69件,房地产税法位列其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楼建波指出,临近年底,外界并没有听到更多关于房地产税法消息,相信仍在人大内部继续起草和谈论。作为第一类项目,虽然要在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拟提请审议,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要通过。“房产税属于地方税种,在全国人大立法通过后,怎么征、怎么实施,地方还要在全国人大立法给的框架下制定细则。同时,地方立法也要走相应的程序。”他还说,“即使全国通过了房地产税法,不意味着地方立刻就要开征,它只是为各地根据实际进行楼市调控多提供了一种工具。”楼建波认为,房产税并没有外界想象地那么可怕,它会对家庭住房的套数或者面积给予一定的免征,对大部分家庭的影响都有限,更多影响的是持有多套住房的家庭或个人。此外,在“房住不炒”方针的指导下,拥有多套住房的业主如果把房子出租出去,也有可能得到税费上的减免或者优惠。多地今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人才引进等政策,业内认为,这会起到变相解绑楼市调控的作用。楼建波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松绑政策,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取消限购,只是购房条件的放宽,符合因城施策的调控方针。他认为,各地要遵循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既不让房价大幅上涨,也不能让价格出现大跌,把握住程度和节奏,“现在没有地方政府会将调控从100降到0。”(中新经纬APP)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乐居 弓亚楠 发自北京)12月12日,由新浪财经、乐居控股、中房研协、上海证券报、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主办的“致敬致远”2017地产新时代盛典,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盛典现场,备受业界关注的“2017中国十大地产年度CEO/百强地产经理人”、“2017中国家居十大产业人物/家居品牌经理人100强”、“2017中国十大物业CEO/物业经理人百强”评选榜单最终荣耀揭晓。北京大学不动产业研究鉴定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 冯长春北京大学不动产业研究鉴定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冯长春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对于榜单揭晓的十大CEO及百强经理人,冯长春在接受乐居专访时表示,“十大CEO所带领的企业在行业里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在行业里树立了榜样。冯长春进一步指出,30多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城市景观面貌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诞生了一批领头企业,这些企业带领行业规范性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大量的需求者、城市居民,提供了高品质、高质量的居所。行业呼唤能在规模、效益及服务质量上均有提升的企业。关于这次评选出的百强经理人,冯长春表示:“在第一线奋斗的百强职业经理人,他们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策、支撑的作用,他们在一线‘战场’上更加了解购房者需求,开发出来的产品更加复合需求。而这些产品是组成城市功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升城市了的质量及品质。”在冯长春看来,职业经理人还肩负着对社会负责的重任。开发更适合人们居住,满足不同人需求的住房,是社会责任,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十大CEO榜单本次评选首次聚焦房产、家居和物业三大行业中的职业经理人群体,吸引全国98座城市1083名地产、家居和物业公司的城市(区域)总经理、CEO参加。根据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以专业数据为先,分地方和全国评选两轮进行,由多家权威机构、核心媒体组成213位专家评审团打分,收到全国超过3000万张网络选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CRIC克而瑞,在行业指导和建立测评体系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正值中国地产30年之际,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本次评选旨在挖掘行业优秀的经理人,为腾飞中的房产、家居和物业加强专业人才库建设,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凤凰网房产快讯10月16日,凤凰网房产获悉,原中原地产COO李文杰加入贝壳找房、任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贝壳研究院与战略发展线相关工作,向贝壳找房CEO彭永东汇报。资料显示,李文杰为北京大学房地产区域经济研究生毕业,1994年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曾任香港中原地产集团首席运营官、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会长、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经纪人学会副秘书长等要职,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有着成熟见解。作为市场专家,李文杰多次参加“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发展”等国内外研讨会,并发表多篇论文,为政府部门提供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据了解,自今年3月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离职之后,该职位一直空缺,而李文杰加入贝壳找房后,除了全面负责贝壳研究院的工作,还将负责贝壳战略发展线工作。
主持人胡晓莺克而瑞乐苇创始人、总经理,中国旅游地产行业资深专家。旅游规划专业本硕连读、 在国内旅游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承接过国家级、省级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地产开发策划项目百余项;《新旅行》、《地产》杂志特邀专栏作家,《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年报》出品人、主编。吴雪丹 ,恒大地产集团北京公司京北区域总经理,怀来·京北恒大文化旅游城总经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EMBA)。曾任恒大文化集团影视公司、音乐公司、经纪公司董事长。13年房地产投资、开发从业经验。现所管理的项目为恒大地产北京公司最大的文旅项目,主打文化旅游,体育场馆、儿童游乐等业态。产城融合,依托当地产业及资源优势打造京北区域首个葡萄酒交易中心,温泉小镇、全季节儿童梦幻城、儿童水上世界、五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酒店等产品。王仙山先生,奥伦达部落-董事长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曾在郑州、深圳、东南亚、北京工作。本人曾引进中国大陆第一套电脑图像彩色制版印刷系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在2010年和团队开启了世界第一家幸福运营系统,目前在全球发展健康及幸福小镇。奥伦达部落始终以健康、幸福的理念,开发和运营特色产业小镇。2013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年度品牌及各种奖项和荣誉。欧文 SEEC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Voyage新旅行》和《Voyage新旅行》首航假期总经理,《Time Out北京》中/英文刊和《Time Out北京》中/英文家庭刊执行出品人。毕业于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新闻专业,曾为南非Media24首位华人记者。导语:在众多眼花缭乱的“文旅综合体”中脱颖而出!考验的不仅仅是开发者的稳、准、狠,更考验项目操盘手的细水长流、百般柔情。本期希享会邀请到知名文旅综合体的操盘手,聊聊文旅产业运营里那些升级打怪的事儿。主持人胡晓莺:以前我们总是说商业综合体,随着整个文旅行业飞速发展,我们提出文旅综合体这一概念。文旅综合体也叫做“休闲综合体”或“度假综合体”,恒大和奥伦达部落恰好都是在北京这个消费市场中比较不错的项目。你们怎么来理解文旅综合体?吴雪丹:因为现下消费种型、生活的选择众多,传统以居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已经在逐渐被突破。像一线城市周边区域就会成为更多人居住或者旅游的选择。消费转型,使人们的追求更具有层次,这里面不仅是产业类别的增加或者配套类型的丰富,还有IP、有主题、有灵魂的烘托。总体而言文旅一定要有自己的主题、然后适配内容。王仙山:文旅综合体,最重要的是综合未来。就奥伦达部落而言,文旅综合体就是一种新宜居,具体表现为一种“逆着来”的生活方式。每周工作日早上七点从北京市区出发,到达奥伦达,在那里喝咖啡、住院子、剪草,下午五点踏上返程,这就是在奥伦达工作的一天。在这里做项目做创业的人,把城里房子租出去,在这里定居。为了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我们建设学校,引进医疗集团。提供这样小孩有地方待,老人有保障的生活,新宜居的概念就落实了。 欧文:所以文旅综合体的构建其实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集合。那么它在实际落地中和传统项目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吴雪丹:文旅综合体在实际中的侧重点就是把灵魂抓到,然后围绕着灵魂和主题打造特色。例如恒达文旅城项目,其主题是文旅主要内容就包括有很大型综合的文体设施,以及很多旅游类的项目,比如说包括建成和在建的小镇,五星级酒店群、民宿街、商业街。主持人胡晓莺:在今天做文旅的过程中如何叠加新的产业,在项目核心增加什么样的内容才可以对一个项目起产业引领的作用?吴雪丹:第一,我们来到精品市场看大家需要什么,选择旅游毋庸置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做了一个拥有500多间客房的环京五星级酒店。适逢冬奥会的契机,在项目里做温泉、做度假,做水上乐园。第二,选择当地产业做出特色,创造收益。我们选择了葡萄酒,做了京北最大的葡萄酒交易中心,里面有博物馆,有交易中心,有商街。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应当要为当地的产业推进做一些努力。第三,我们在旅游的产品中服务于我们的灵魂,比如说恒达童时代、儿童梦幻城。它们的内容、形象的来源以及整体逻辑的策划,都是在恒达的中心体系分支出来的。欧文:在房地产向文旅地产转型的过程中,有尝试,有突破。现下比较通用的一种模式就是“某某内容+”,这个“+”是否是真的好,或者“+”的太多了?吴雪丹: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1+1”里的“+”定位必须要非常准。如果剔除文旅,我们讲房地产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你怎么占据市场份额,怎么定位市场的人群?定位定准了,那么你无限叠加一定是呈几十倍的增长,而且你的量一定要有测算成本的意识。在不停地做“+”过程中,我们得到了 市场的认可,业主的认可,包括非业主很多去看过这个项目的认可以及政府的认可。正是因此,我们还会不遗余力去做这些“+”。主持人胡晓莺:奥伦达在开始之初就定位为以旅游度假为主的项目,在这个“+”后面与其他项目完全不同的是什么?王仙山:在两期实验型推出之后,市场回报率非常高。我们将市场定位于精神富足,财富自由的人群。在运营过程之中,以文化为纽带,构建一种敞开连结与爱的氛围。另外,在奥伦达部落有一个维系结构,就是我们的聚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奥伦达部落有100多个各种各样的社团,住户就靠这种每周不停社区活动维系结构。主持人胡晓莺:从传统住宅开发商转型为今天的文旅综合体开发商,当中最大的需要转变的思路是什么?王仙山: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里头它的规律是什么?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我们供应不平衡不满足之间的矛盾。想要做出转变,就得在这个矛盾点上破解。美好是什么?很难量化,它就是纯精神的存在。我们就是打造这种能让人心里高兴的,激动的,美起来的,嗨起来的生活。从一线城市的小户型到城市外八九十公里的新宜居,转变的是客户群体的内心需求。
编者按:2018年6月5日,经济观察报社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主办第十五届(2018)中国蓝筹地产年会。众多高规格专家和房企高层汇聚一堂,围绕“城乡进化论——以美好生活为蓝图”主题,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分享各自思考。以下为部分嘉宾演讲实录节选:演讲者/黄益平(黄益平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经济金融新格局的一些思考和一些看法。首先看一个最简单的对比,今年正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球危机10周年。假如以全球危机2008年作为一个分界线,我们会发现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格局正好出现了一个大反转。在2008年以前,中国的经济金融格局的基本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失衡非常严重;三是金融体系相对稳定。今天再来看中国的经济,一是增长在不断地减速;二是经济结构已经变得不断在平衡,过去我们担心消费疲软、投资过度、出口太多,今天这些指标都反过来了;三是过去金融体系保持相对稳定,但今天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大反转?这和我们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有关系,很核心的一点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前30年执行的一个所谓的不对称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是指我们在产品市场全面放开,但是要素市场还普遍扭曲。什么是要素市场普遍扭曲?劳动力市场的户口制度,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能源、土地等各种市场政府也都有很普遍的干预。大多数政策干预集中体现为,一是人为的压低要素成本,二是尽可能地影响资源配置,偏好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过去三四十年的改革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相当于是政府通过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或者是由中国的居民在不断地补贴中国企业的机制。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几年,中国的企业投资者、出口商和生产者都在受到各种变相的补贴,这导致的直接结果,一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二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出口和投资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消费占GDP的比例不断地下降。这个不对称的市场化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夸大了我们的成本优势,放大了我们的经济奇迹。奇迹过去以后会迎来什么新的发展?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即将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走向常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有四个方面的改变可能会出现:一是增长速度不断地放缓;二是收入分配可能会改善;三是产业升级会显著地加速,这里面会有一些新经济的出现;四是经济结构会变得更加平衡。现在增长不断地减速,减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有不同的解释,我个人更注重新旧产业之间的博弈。因为过去低成本优势很突出,帮助我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制造业,但在过去十年成本高速上升。我们现在的成本上升,一方面是因为收入增长了,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过去的扭曲政策在慢慢地退出,劳动力市场变得短缺,户口市场慢慢改革,金融、能源、土地所有的要素市场都在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些过程意味着我们的成本上升会远远快于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样一个成本上升的直接结果,就是要求产业升级换代必须加速,经济学界把它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在低成本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的产业今天不再有竞争力,需要建立一系列新的产业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这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一个问题。当然新经济不一定仅仅是指那些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也可能包括一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房地产行业同样有这样一个特征,假如我们只是用过去传统的方式发展房地产来支持经济增长,它可能是旧经济的一个部分,但如果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支持我们新的城镇化、新的消费增长、产业升级换代,它就有可能是新经济的一个部分。目前为止我们还碰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的生产力还没有明显地上来。边际资本产出率,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的GDP需要多少个单位的新增加资本投入,这个数在2007年时是3.5,2016年是6.3。这个数字的上升意味着三个事情,一是资本产出回报率在下降,效率在下降;二是再要通过支持投资来保增长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三是投资回报在持续下降。这个指数如果转不过来,一直往前走,我们经济增长前景是很悲观的。这个指数往上走还有一个含义,意味着我们今天要面对一个金融问题——“风险性三角”,即政策空间收缩,生产率下降,杠杆率上升。中国杠杆率上升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从2007年以来这个系统性风险一直在上升,如果直观地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些变化,可以看到在过去五六年里,金融风险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游走,比如一开始的股票市场,到债券市场、理财产品、信托市场、互联网金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再到汇率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解读。第一,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持续地减速,导致的结果就是微观层面的资产负债表在不断恶化,所以金融风险开始上升。第二,过去很多金融稳定其实是通过政府隐性担保来支持,但政府的政策空间已经在不断地收缩,要持续地担保已经不再可能。最近一段时间,政府一再提出要防范处置系统性风险,其中一个举措就是要释放局部的风险点,也就是有问题尽可能让它爆出来,爆出来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总体金融系统变得更加稳定。第三,我们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多,集中体现在广义货币跟GDP的比例我们在全世界已经处于最高水平之一,也就是钱很多。钱很多应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可投资的资产不够多,这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一个较大的挑战,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资金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游走。在一定意义上,我觉得这也是支持了房地产市场繁荣包括房地产价格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怎么化解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第四,现在的监管框架有一些问题,我们过去是一行三会,现在是一行两会,分业监管,但是金融实践都在变化,一方面是混业经营,交叉业务变得越来越活跃;另一方面是很多创新的金融业务正在不断地发展,过去的金融分业监管的框架制造了很多漏洞,导致了很多问题,一些新兴的业务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最后变成了一个风险源。所以从去年7月份开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成立国务院金融发展与稳定委员会,今年两会的时候又对金融监管框架做了一些调整,我觉得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要面对的一些新的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本文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有删节,经济观察报记者陈博整理)—END—
来源: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由财政部、北京市政府、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平行论坛:学术研讨专场会议”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出席并演讲。刘俏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产业结构变迁,比如说统计局GDP核查之后,2018年农业对GDP的贡献只有7%了,但农业的就业人口还有将近27%,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27%的就业人口贡献了7%的GDP,这种情况下,城乡二元结构肯定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很难消除城乡收入差距。他指出,未来三个产业的变化,第一产业肯定是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就业人口也会越来越少,第二产业现在已经降到40%左右,制造业降到30%以下。服务业上,到2035年中国服务业的GDP会占到65%甚至更高一些,就业人口的数量也会更高,为了顺应产业结构的变迁,劳动力如果不能自由的流动,或者劳动力流动方面制度性的障碍如果很高,完成从现在到2035年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度非常大。他强调,要思考房地产投资,房子会不会建的太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不是有效率。这个问题,在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保持9.5%左右增长速度的时候,可能不是很重要,但现在讲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之后,提升投资的效率就变得很重要。房地产投资也好,基础设施投资也好,应该在什么城市发生,应该在人口流入的城市发生,通过要素配置方面的市场化改革让人口的流动,让公共服务的可转移性,让土地配置方面实现市场化的配置方式变得很重要。以下为文字实录:刘俏: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中国营商环境在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短板我们该怎么改善,刚才建堂书记讲了营商环境改善比较大,反映在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长上,现在整个市场数量1.1个亿,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全部加在一起有3400多万户,这个数字表明我们在营商环境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中小微企业的寿命比较短,平均寿命2.5年左右,这个数字我想跟美国的5-6年和日本的7-8年相比,咱们稍微短命了一点,原因还是跟营商环境里我们面临的节点问题和需要改善的环节联系在一起。现在最大的挑战在于未来怎么实现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包括资金,金融领域,当然也包括劳动力、土地,甚至未来还包括数字化的资产,实现要素配置市场化最根本的精神还是在于真正实现竞争中性的原则,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角度论证一下,为什么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目前如此重要,最大的挑战在于产业结构变迁,比如说统计局GDP核查之后,2018年农业对GDP的贡献只有7%了,但农业的就业人口还有将近27%,大家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27%的就业人口贡献了7%的GDP,这种情况下城乡二元结构肯定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很难消除城乡收入差距。未来三个产业的变化,第一产业肯定是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就业人口也会越来越少,第二产业现在已经降到40%左右,制造业降到30%以下,服务业我们做了测算,到2035年中国服务业的GDP会占到65%甚至更高一些,就业人口的数量也会更高,为了顺应产业结构的变迁,劳动力如果不能自由的流动或者劳动力流动方面制度性的障碍如果很高,完成从现在到2035年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度非常大。土地市场化配置很重要,还是讲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到2035年按照现在这种城镇化的速度,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75%,甚至可能更高,每年1个点,现在是60%,未来十六年一年1个点,76%、77%,甚至到80%都有可能。但大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居住在农村20%多的人只依赖农业的收入,到2035年农业GDP占比只有3-4%,这种情况下怎么为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提供财产性的收入或者产业发展带来的收入,如果没有土地配置方面的市场化改革,让农村集体用地更广的进入市场交易范畴,只靠农业收入发展产业,使居住在农村的人获得财产性收入难度其实非常大。另外一个角度,未来城市人口分布角度,中国城市确实很多,数量蛮大的,我们前一段时间做了分析,按照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做了测算,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数字,将近300个地级市单位,一个城市实际人口除以理想人口,所谓的理想人口是最适合产业发展,能让公共服务的投资获得最大回报的人口规模,这个数字其实很出人意料,中国将近300个地级市,我们有88%的地级市比例非常高,实际人口占理想人口的比例低于40%,很多城市人口严重不足,有十来个城市人口过多,这个比例超过了1%,甚至是2%,有88%的城市比例不到0.4%,人口是严重不足的,靠基础设施建设,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要思考房地产投资,房子会不会建的太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不是有效率,这个问题在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保持9.5%左右增长速度的时候可能不是很重要,但现在我们讲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之后,提升投资的效率就变得很重要,房地产投资也好,基础设施投资也好,应该在什么城市发生,应该在人口流入的城市发生,通过要素配置方面的市场化改革让人口的流动,让公共服务的可转移性,让土地配置方面实现市场化的配置方式变得很重要,特别是现在讲都市圈的概念,讲新城镇化的理念,背后很重要的营商环境的改善应该体现在要素配置方面是由市场决定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于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消费对经济成长拉动的力量超过60%,甚至个别年份到了70%,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年到目前为止服务消费占的比重已经到了50%,我们测算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中国的服务消费在整个消费中占的比重很可能会达到60%,美国是66%,日本基本是60%,大量的消费需求会呈现出来,比如对医疗健康、养老、高端服务业的需求会涌现出来。服务业要发展,人口的流动、汇聚、城市发展、消费意愿的呈现变得非常重要,这一切如果没有要素配置市场化进程极大地推进我觉得很难实现。举个简单的例子,消费现在变得很重要,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前一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调研,简单算了一下中国农民工一年的工资收入,跟可支配收入的定义不太一样,有将近4万人民币,释放出来的是很大的消费能力,去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2.8万人民币,每个月也就3000来块钱,农民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因为他很难享受到公共服务的需求,他没有安全感,这种情况下有很多消费释放不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实现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彻底改变营商环境,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目前为止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谢谢大家。
北京讯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将“房住不炒”纳入其中,释放出了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明确信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分析说,一般会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不可能大涨,不过九个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房价恐怕还有上涨的空间。据《经济日报》报道,对于在未来五年,中国的房价走向如何的问题,姚洋说,一般会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不可能大涨,不过“九个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房价恐怕还有上涨的空间”。姚洋指出:“但是由于推进新的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战略,而非中心城市区域的房价就难以维持,特别是那些人口流出比较严重的城市,房价下行的压力更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卢锋认为,多年前的研究就发现,房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再加上投资,需求一直是比较旺盛的。卢锋说:“中国的房地产建造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但房价还与供地体制有关系,在城市化过程中,房地产(住宅)所消耗的土地占比很小,小到超出我们很多人的预期或直观感受。现在看来结构改革的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在卢锋看来,在根本性的结构改革实现之前,房地产调控不是取消的问题,而是不断加码或略微放松的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这离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率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根据姚洋的观察和研究,“十四五”规划中将城市化与城镇化开始并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他分析认为,未来的城市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的再集中,以及中西部重点城市人口的再集中,推进以核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化群。”目前,中国已经宣布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中心城市名单。姚洋教授认为,围绕这九个城市会形成七大城市化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四川盆地、西安咸阳、郑州开封等。为此,他建议,应大力推进户籍、高考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减少人口自由流动的阻力。同时,随着乡村人口向县城的集中,将出现县城与乡村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使更多的农民转型变新产业工人,并获得适度的社会保障。(闵涛)
近日,北京就《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仅提出了短租住房的经营条件,更明确了短租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和互联网平台的核验责任。同时提出,今后想在北京居住小区内开办短租房、民宿,需要取得同楼其他业主书面同意。随着“互联网+旅游”的兴起,选择入住民宿或短租房的游客越来越多。与酒店、旅馆相比,这类住房分布广且多为成套住宅,既能满足多人出行住宿需求,价格也普遍低于酒店等。但是,短租房的出现也带来了治安、扰民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小区住户正常居住生活。针对上述情况,“征求意见稿”明确,经营短租住房,应取得房屋业主的书面同意,并符合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决定,没有经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决定的,应当取得本栋楼内其他业主的书面同意。此外,房屋还应当符合建筑、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条件并依法办理房屋出租登记。同时,短租房经营者还应承担安全责任。在住宿者入住前,经营者应当面核对住宿者身份证件信息,即时通过规定的信息系统申报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居住时间、有效联系方式等登记信息。此外,作为发布短租房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则应核验短租住房经营者提供的业主身份证明、经营者身份证明、房屋权属证明、治安责任保证书等材料,实地查看房屋状况,登记并实名认证经营者身份,逐一登记订单签订人和实际入住人员身份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并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报送入住人员、房屋等信息。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庆祥表示,大量居住小区内的民宅以民宿、短租房等形式对外出租,“一人预订、多人入住”“张三预订、李四入住”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流动人口管理及治安管理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房主、经营主体、平台、租客等各方主体的责任,以及出租登记、平台信息核验、入住者信息报送等要求,将短租住房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既能保障租客租住安全,也将有效防止短租房成为吸毒、卖淫等藏污纳垢之所。”“相关政策的出炉凸显了‘业主自治’精神,有助于保障小区居民的合法居住权益。”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表示,短租房主要用于满足旅行者短期住宿需求,住户人员更换频繁,性质与旅馆类似,属于经营场所。而居住小区住宅用于居住生活,如用于短租经营,应依据《物权法》《民法典》保障业主权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征求意见稿”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大城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首都特点做出的制度设计,可以概括为“于法有据、有例可循”。该政策发布实施后,短期内将对那些以“城市民宿”为主业的经营者、平台公司带来较大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民宿业的规范、健康、长远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近日,北京就《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仅提出了短租住房的经营条件,更明确了短租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和互联网平台的核验责任。同时提出,今后想在北京居住小区内开办短租房、民宿,需要取得同楼其他业主书面同意。随着“互联网+旅游”的兴起,选择入住民宿或短租房的游客越来越多。与酒店、旅馆相比,这类住房分布广且多为成套住宅,既能满足多人出行住宿需求,价格也普遍低于酒店等。但是,短租房的出现也带来了治安、扰民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小区住户正常居住生活。针对上述情况,“征求意见稿”明确,经营短租住房,应取得房屋业主的书面同意,并符合小区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决定,没有经管理规约或业主大会决定的,应当取得本栋楼内其他业主的书面同意。此外,房屋还应当符合建筑、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条件并依法办理房屋出租登记。同时,短租房经营者还应承担安全责任。在住宿者入住前,经营者应当面核对住宿者身份证件信息,即时通过规定的信息系统申报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居住时间、有效联系方式等登记信息。此外,作为发布短租房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则应核验短租住房经营者提供的业主身份证明、经营者身份证明、房屋权属证明、治安责任保证书等材料,实地查看房屋状况,登记并实名认证经营者身份,逐一登记订单签订人和实际入住人员身份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并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报送入住人员、房屋等信息。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庆祥表示,大量居住小区内的民宅以民宿、短租房等形式对外出租,“一人预订、多人入住”“张三预订、李四入住”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流动人口管理及治安管理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房主、经营主体、平台、租客等各方主体的责任,以及出租登记、平台信息核验、入住者信息报送等要求,将短租住房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既能保障租客租住安全,也将有效防止短租房成为吸毒、卖淫等藏污纳垢之所。”“相关政策的出炉凸显了‘业主自治’精神,有助于保障小区居民的合法居住权益。”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表示,短租房主要用于满足旅行者短期住宿需求,住户人员更换频繁,性质与旅馆类似,属于经营场所。而居住小区住宅用于居住生活,如用于短租经营,应依据《物权法》《民法典》保障业主权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征求意见稿”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大城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首都特点做出的制度设计,可以概括为“于法有据、有例可循”。该政策发布实施后,短期内将对那些以“城市民宿”为主业的经营者、平台公司带来较大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民宿业的规范、健康、长远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