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助力科学抗疫舜有大韶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助力科学抗疫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各团队、中心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号召,及时完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以实际行动助力科学抗疫。王腾蛟团队研发多源大数据疫情防控研判系统1月底,实验室数据管理及分析中心王腾蛟教授团队接到学校一项紧急任务安排:发挥团队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的优势,立即投入大数据疫情防控研判系统的研发,为疫情研判服务。从那时开始,王腾蛟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闻令即动,争分夺秒,立即进入了全力以赴的科研攻关状态。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和高传染性,原有数据统计和分析方式存在来源单一、覆盖面小、缺少综合研判机制等问题。为了与疫情拼速度,及时掌握真实全面的疫情数据并对这类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和准确的趋势预测,王腾蛟团队集中攻关,连续奋战,迅速研制开发出多源大数据疫情防控研判系统(Pneumonia Epidemic Situation Analyst ,PESA)。系统采集多种来源的数据,包括全球疫情每日发布信息、疫情相关网络舆情信息、各国疫情环境数据等,通过疫情分析因素提取方法,从采集的多源数据中提取出用于疫情发展研判的因素数据。各个来源的数据和预测模型相互独立又互相补充,最终通过多个预测模型的集成学习,生成对疫情发展的多维度研判结果,为我国疫情防控指挥和部署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3月以来,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同时,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积极稳妥地做好应对海外输入风险工作,坚决维护好前一阶段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成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王腾蛟团队及时追踪疫情形势发展,开发了基于多源大数据集成学习的国际疫情发展研判系统(PESA-Global),并依据该系统对国际疫情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和研判,每天上报一次《疫情预测日报》,每周上报一次《疫情防控政策研判报告》。国际疫情发展研判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包括:王腾蛟、陈薇、博士后常一鸣、博士生高翔、博士生王鹤媛、硕士生王朝和硕士生韩愉等。周晓华团队展开科研攻关迎战新冠病毒疫情如何科学、高效地控制住疫情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实验室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主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生物统计及生物信息实验室主任,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晓华教授团队针对这一重大现实需求,全力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并取得一定进展,已撰写多篇简报或论文,部分成果已公开发表。周晓华团队综合利用流行病学数据、病毒基因数据和交通流量数据等各种信息,从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相结合的角度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力图阐明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流行特点和规律,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供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化决策建议。团队于1月23日完成了武汉市在封城前新型冠状病毒潜在感染人数的估计(An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of NCIP (2019-nCoV)),这项成果于1月29日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杂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版)》(China CDC Weekly)接受发表。文章作者是Chong You(尤翀)、Qiushi Lin(林秋实),通讯作者是Xiao-hua Zhou(周晓华)。团队提出新冠病毒潜伏期新估计方法及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新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对主要地区的疫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模型估计出的确诊人数与报道人数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对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比例进行了估计。由张云俊、张原、尤翀和周晓华共同撰写的“基于数学和统计模型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染规律分析和决策”已被《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在线发表。周晓华团队率先采用更新过程(renewal process)理论对潜伏期的分布进行估计。这一方法通过可观察的离开武汉时间到发病时间,即可以得到不可观测的潜伏期的分布。在“浙江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应急科研专项”资金资助下,周晓华团队联合灵迅医药科技搭建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监测平台,并可在线展示。目前,他们已经收集湖北省外上万余名确诊患者信息及部分国外病例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诊疗经过和流行病学接触史等三方面共计25项信息。目前团队正在推进系统平台与分析算法融合,下一步将融合课题组及全球预测模型,对世界范围疫情关注点进行分类、分区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监控平台示例图(全国疫情概况)团队撰写的相关论文“Estimation of the time-varying reproction number of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Estimating the daily trend in the size of the COVID-19 infected population in Wuhan”“Estimation of incubation period distribution of COVID-19 using disease onset forward time: a novel cross-sectional and forward follow-up study” 均可在网络上检索预印本进行查看。(来源: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文字:北京大学周晓华教授团队 图片:北京大学周晓华教授团队、ChinaCDCWeekly官网)邹磊团队建立知识图谱系统助力科学抗疫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刻,OpenKG推出了新冠疫情专题知识图谱数据集,实验室知识集成和智能决策中心主任邹磊教授团队在此基础上将数据转化成RDF数据,并基于gStore建立了知识图谱系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知识服务。本次发布的疫情知识图谱访问平台由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知识集成和智能决策中心发布。团队在本次OpenKG发布的新冠知识图谱数据基础上,将其转化为RDF三元组数据格式,并导入gStore图数据库,提供基于云端的Endpoint接口服务。目前用户可通过SPARQL查询语言进行访问,同时他们正在开发基于关键词等智能化访问接口,供大家学习和研究使用。OpenKG开放的新冠知识图谱数据包括八大类共17个知识图谱,分别为新冠科研图谱、新冠百科图谱、新冠健康图谱、新冠临床图谱、新冠英雄图谱、新冠热点事件图谱、新冠流行病学图谱和新冠物资图谱,均提供访问接口和详细的使用手册。新冠知识图谱(部分)本次疫情知识图谱访问平台由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知识集成和智能决策中心发布,发布后得到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截止到3月31日,数据访问24,336人次,且仍然在高速增长中。实验室联合发布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排行榜3月4日,实验室联合常务理事单位滴滴出行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共同发布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排行榜。此次发布的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是结合城市交通轨迹、道路拥堵数据及滴滴平台通勤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指数越高,说明城市交通活动量更积极。数据显示,自2月10日起,全国交通出行活力稳步提升。正常状况下,2019年底城市交通活力接近于1,随着城市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城市交通活力也将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考虑到湖北多地依旧实施机动车限行,因此并未将湖北省内城市纳入统计。这一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即日起也将对外开放,点击https://sts.didichuxing.com/t-activity-index/即可查看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详情。在实验室主任张平文院士看来,各地生产生活正在有序恢复,大数据如何更好地助力国民经济恢复是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联合滴滴出行和赛迪研究院共同发布“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通过数字可视化系统及分析报告,帮助社会及主管部门宏观了解疫情防控及经济生活恢复现状。滴滴出行发挥其在出行领域数据及算法特长,创新驱动,使命驱动,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未来,国家工程实验室将联合更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协同合作,进一步开展各行各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云平台事业群负责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常务理事章文嵩表示,此次发布“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希望基于滴滴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让大家直观看到每个城市交通的恢复情况,为有序推进生产生活恢复提供更多信息参考,这也得到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赛迪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此前滴滴免费向国内科研机构、医疗及救助平台等开放用于抗击疫情相关工作的GPU云计算资源和技术支持,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免费开放口罩佩戴识别技术,滴滴将继续强化疫情防控举措,做好运输服务保障,并在保障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和更多合作伙伴共享算法算力,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助力生产。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安晖指出,交通出行情况是反映城市运转、生产生活是否健康有序的关键指征,其中路况和出行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城市生产与消费活动的恢复情况。滴滴作为交通出行领域的排头兵,其出行平台大数据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是反映交通出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基于滴滴平台的城市交通轨迹、道路拥堵数据和通勤订单数据所计算的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可对相关政策研判及研究提供支撑。张平文团队与中国移动合作完成基于轨迹大数据的疫情风险评估和疑似病例检测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迅速形成全球大流行,导致数十万人感染和全球经济动荡。世卫组织宣布,采取更精确的措施追踪、发现和隔离感染者是迅速遏制疫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当前国际各界关注的“无症状感染者”,其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失控亟需解决方案。随着我国复工复产带来人员流动的不断增强,对疫情风险的精细化评估和监测是抗疫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张平文院士团队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团队联合攻关,按照《网络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要求,依法依规,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基于实验室的算法模型能力与中国移动的大数据能力,开展了精细化疫情风险评估和疑似病例预测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轨迹大数据与物理平均场理论的HiRES风险地图时空模型、HiRES-p个人流行病感染风险客观评分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疑似病例预测算法。基于我国新冠早期爆发阶段(2020年1月)数据集的数值实验表明,HiRES风险地图对全域和局部等不同尺度的风险都具有高精度的模拟量化能力,区域尺度的风险值与该地区确诊病例总数相关性达95%以上;HiRES-p评分经验证是衡量个人流行病感染风险的有效方法,只要人群感染率低于20%,对疑似病例基于正确分类的预测准确率可达90%以上。这项研究提出的流行病高精度风险评估与疑似病例预测的思路和方法在我国复工复产、国际抗疫合作和流行病风险长期监测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可用于监测国家、省、市、区、县和社区等不同层级以及医院、车站等典型场景的疫情风险,并指导抗疫物资和人力的有效调度;同时可以推广和应用到境外以及未来其它流行性传染病疫情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境外输入疑似风险者,应用该模型无需开展流行病调查,基于电信运营商等第三方提供的客观轨迹数据即可实现及时识别,对当前疫情防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够基于我国人口和国际及港澳台漫游来访用户的全量轨迹数据,使用该模型可统一实现精细化到社区的小时级疫情风险管理,可为基层防疫减负,提升防疫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还可以大大减少抗疫期间以“抗疫”的名目对个人数据的大量非法采集和使用的情况。中国移动在工信部指导下,在落实疫情防控大数据支撑工作中,试点应用HiRES模型和方法,有效提升了信令数据的算法准确度和计算效率,在2月应用测试过程中,对疑似病例预测准确率达90%,能够有效实现社区疫情风险及个人密接风险的动态评估,可提升疾控调查和风险处置效率。双方将基于前期成果继续推进模型与算法合作,进一步研究完善在商场、园区和食堂等短时人员聚集场所提供密集人流管理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现场核查信息化能力和公共场所安全保障智能化水平,并为基层防疫减负,助力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居民公共场所有序活动以及学生安全返校。联合攻关项目组主要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中国移动集团有限公司IT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海勇,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勇等。学术论文可通过网络预印本查看:https://arxiv.org/abs/2004.00908延伸阅读: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平台。实验室紧密围绕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制订,集聚与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探索和实施适合具体行业特点的创新方案,着力解决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该领域发展趋势与重大问题的研究机制,积极提供行业发展研究情况和重要进展,更好地为国家和行业发展服务。疫情期间,实验室始终不忘初心,利用专业知识,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实验室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基层防疫减负,助力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居民公共场所有序活动以及学生安全返校。

你与我

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

10月10日,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京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0,客观全面地评估了我国各地数字生态现状,为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提供了科学评估依据和实践抓手工具;成立了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为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建立了合作共享、互惠共赢机制,以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副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平文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数据应用场景拓展到经济、政府、社会等各个领域,单纯使用GDP已难以衡量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需要从数字生态的视角,研究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社会经济主体,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技术进行连接、沟通、互动与交易,形成围绕数据的流动循环、相互作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打造理想的数字生态,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数字时代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对数字生态进行科学评估,是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先决条件。数字生态指数2020提出了由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构成的数字生态理论框架,由总指数和15项分指数构成,涉及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重点城市,能够监测国家、地方、产业等数字化发展与转型进展,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助力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新型科技智库与社会服务平台。数字生态理论框架张平文强调,为了全面、充分和精准地刻画数字生态,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特征和优势,以多方多源数据为基础,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评估。因此,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十四家机构,包括企业单位、互联网平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第三方组织等,共同成立了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以进一步汇聚数据、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赢。四型联动的中国省级数字生态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呈现四型联动、多维关联、经济依托的省级数字生态,具体表现为各个省份根据生态特征可划分为全面领先型、赶超壮大型、发展成长型和蓄势突破型;数字基础、数字能力和数字应用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彼此正向促进,但数字能力是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关键;良好的数字生态与发达的经济水平正相关。从分指数来看,各个省份的规律呈现高度差异化,反映出多维的分指数能够从不同角度揭示地方数字生态特征的优势,不仅刻画了数字生态的丰富性,更为解析和指导地方生态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思维启发。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生态指数对比研究团队认为,理想的数字生态要能实现优质的省级地方小循环,带动完善的跨省区域中循环,引导健康的国内大循环,融入共赢的国际外循环,最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理想数字生态的路径不唯一。”张平文指出,各地数字生态现况和禀赋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发展数字生态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遵循生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理想的数字生态既可能是基础支撑的发展路径(优先发展数字基础),也可能是能力驱动(着重发建设数字能力)或者应用牵引(精心培育数字应用)的发展路径。张平文表示,数字生态指数研究是一项需要长期迭代的复杂工程,数字生态指数2020只是该研究的初期成果,也只是一个开始,还存在一些局限与问题。未来,研究团队将以数字生态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秉承合作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改进理论体系、丰富数据来源、发展智能计算、落实案例实践、探索国际规律,努力成为地方开展数字生态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建设数字经济的重要参考,为建设数字中国、成为数字强国探明新方向、开辟新路径。

跳出去

动态|产教共融谋发展、科创未来谱新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中国高科集团合作共建大数据研究中心

10月27日,以“产教共融,科创未来”为主题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中国高科集团合作共建大数据研究中心签约仪式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会议室顺利举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党委书记、系主任张久珍,副主任徐扬,科学评价与大数据应用实验室主任王继民等及中国高科集团董事长齐子鑫、总裁朱怡然、企业发展部总经理马云涛等领导与嘉宾出席签约仪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双方优势,积极推动产教共融、科研创新,中国高科集团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依托双方雄厚的基础学科和先进的技术学科、优质的行业资源与企业背景,将共同开展大数据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方式方法的合作探索,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探索社会专项技能人才支持学校研究的新模式、支持优秀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方式,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科研成果,形成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共同发展模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党委书记、系主任张久珍对中国高科集团的实力给予高度认可,并将此次合作定义为“和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张主任坦言,我国数据方面的人才仍十分缺乏,“把知识和人连结在一起”是现在乃至未来北大信管系的使命与教学科研的中心。希望此次双方的合作能够将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一个层次,培养更多数据方面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为民分忧,为国担责。中国高科集团董事长齐子鑫发表致辞,首先,齐董事长高度赞扬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在大数据分析和整理方面的科研及教学能力,并指出中国高科集团的优势在于多年深耕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领域的丰厚经验及优质资源。通过结合双方优势,将共建课程优化成为能够在普通工科院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课程,有助于“推动造就一批与市场需求距离更近,更容易在普通岗位上实现就业的工程师,支持中国现代制造业、现代化产业的长久繁荣”。在全场领导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双方领导代表签署了共建大数据研究中心合作协议。中国高科集团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战略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起点。以此为契机,双方将深度联融行业优势与教育资源,系统化推动建设国内领先、有重大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大数据信息管理与应用科研平台、教育资源建设平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助力平台以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微信ID:chinahitechgroup

非阴非阳

北京大学成立重庆大数据研究院

北京大学近日,重庆高新区与北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该研究院将重点攻克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创新应用瓶颈,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据了解,这是北京大学再次去西部建立研究院,早在2014年,北京大学就和四川成都锦江区签约相关框架协议,筹建了北京大学成都环保研究院,专注于雾霾防治、水污染处理、生态修复等专门实用技术的研发、中试与应用和环保产业机制、技术、环境金融等的研究与实践。重庆科学城效果图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位于重庆高新区,即重庆科学城。该科学城于2020年9月启动,截至目前,已经汇集了重庆大学等高校28所、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西永微电园等产业园区14个,总投资超过200亿。此次北京大学入驻重庆科学城,将有助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聚集一批大数据领域高层次人才,推动建设培育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助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重庆科学城规划图大家对此研究院有何期待?欢迎交流!

办砸了

北大成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网络配图今天上午,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创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据了解,该实验室由北京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旨在建设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与应用试验平台,培养和汇聚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与应用高端人才,为推动我国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北大也将以该实验室的建成为契机,强化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人才团队、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和各共建单位、各行业企业继续深化合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数据强国战略的实现做好服务。 (北青报记者 王晓芸)

仁政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落户重庆市西部科学城

重庆市,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是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重庆市现有68所高等院校,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26所本科院校,另有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42所专科院校。重庆市高校数量在国内众多城市中算比较多的,重庆市还大力引进国内和国外顶尖院校在重庆建设研究院,足以看出重庆市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重庆市在2018年就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2019年也引进了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顶尖高校;2020年也时常有重庆市引进高校的消息,重庆市今年也引进了多所中国药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2020年8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该研究院将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双方除了将建设大数据研究院外还将建设科学中心以及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庆市近年来不断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世界500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到目前为止,重庆市累计签约引进11所世界知名高校,18所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8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8家国家级知名科研院所,11家世界500强企业研究院,集聚各层次科研人才800余名,这些数据足以说明重庆市对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高度重视。

孙盛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星婷 张亦筑)11月21日,在2020重庆英才大会上,重庆高新区与北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同打造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据了解,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学和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的高端研发机构,将在科学城聚集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开展前沿引领创新研究,重点攻克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创新应用瓶颈,加快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成果向试验发展创新和应用创新的转化,孵化科技型企业,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最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性的人才聚集平台、前沿研究院和转化平台。同时,研究院还将联合重庆市地方高校院所,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加速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据了解,今年8月,重庆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双方将整合资源,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干部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今年以来,科学城加快聚集科学机构,加快聚集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推动科学城不断提升科研集中度和竞争力,10月底已集中签约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2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来源:重庆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破斧

2020迎新|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大揭秘

今天是2020级研究生新生到燕园报到的日子金秋在即,芳华绚烂一起用“大数据”认识一下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北大人吧!新生概况202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校本部学习的同学有7866位在医学部学习的同学有1435位(以下数据均以校本部为统计口径)学习形式2020级研究生新生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北大2020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3943人为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男女比例从性别来看这级研究生新生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分布从年龄上来看校本部新生平均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民族地区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分布在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58和17人国际学生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生源院校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本校的同学最多(1572人)占比约20%然后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大数据就看到这里啦!新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充满期待了呢?北大欢迎你们的到来祝愿你们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创造出充实而独特的回忆九月的燕园秋光正暖,时节方好且歌且行,欣喜相逢很高兴与你初见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的研习旅程正将起航

唯唯否否

高新区牵手北京大学,西永(重庆)科学城再多一所大数据研究院

11月21日下午,重庆高新区与北京大学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的2020年重庆英才大会上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双方携手拟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建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这是继我市今年引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后,又一项引领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成果,将推动我市有关单位高效对接北京大学的优质资源,促进产学合作,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引领前沿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实早在今年8月份,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指出双方将整合资源,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干部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北京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只是双方展开合作的第一步。据悉,该研究院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聚集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开展颠覆性和前沿引领创新研究,重点攻克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创新应用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科技企业。同时,还将联合地方高校院所,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速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截止目前为止,重庆高新区已经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重庆笔迹大数据研究院等国内多所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签约了包括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高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共24个重点创新平台项目,总投资的额高达212亿元。除此之外,重庆高新区还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倾力加盟,随着中国平安、华为、小米、滴滴、IBM、泰格医药、万邦数字能源等知名企业的签约入驻,将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注入蓬勃新动力。规划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重庆科学城将打造成为国际化、绿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新样板”。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日新月异,位于高新区腹地的西永,产业集聚、高校云集、生态丰盛,未来将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天宸云著踞守城市发展热土——西永板块,以庭院叠墅和灵动洋房合著容积率约为1.5的超低密墅级住区坐享城市发展红利,集众多丰盛资源加冕,优享超硬核配套实力。

阖尝舍之

高新区牵手北京大学,西永(重庆)科学城再多一所大数据研究院

11月21日下午,重庆高新区与北京大学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的2020年重庆英才大会上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双方携手拟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建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这是继我市今年引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后,又一项引领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成果,将推动我市有关单位高效对接北京大学的优质资源,促进产学合作,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引领前沿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实早在今年8月份,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指出双方将整合资源,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干部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北京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只是双方展开合作的第一步。据悉,该研究院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聚集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开展颠覆性和前沿引领创新研究,重点攻克大数据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创新应用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科技企业。同时,还将联合地方高校院所,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速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截止目前为止,重庆高新区已经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重庆笔迹大数据研究院等国内多所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签约了包括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高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共24个重点创新平台项目,总投资的额高达212亿元。除此之外,重庆高新区还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倾力加盟,随着中国平安、华为、小米、滴滴、IBM、泰格医药、万邦数字能源等知名企业的签约入驻,将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注入蓬勃新动力。规划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重庆科学城将打造成为国际化、绿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新样板”。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日新月异,位于高新区腹地的西永,产业集聚、高校云集、生态丰盛,未来将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天宸云著踞守城市发展热土——西永板块,以庭院叠墅和灵动洋房合著容积率约为1.5的超低密墅级住区坐享城市发展红利,集众多丰盛资源加冕,优享超硬核配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