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北大博士生项目如何在线上课?而寓诸庸

清华+北大博士生项目如何在线上课?

PTN项目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10月联合建立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自由选择模块化课程一直是PTN项目的重要创新和特色得到了广大师生一致好评今年春季教学安排PTN课程委员会决定线如期开课鉴于PTN项目模块课程是由不同单位的教授共同授课上课学生也涉及清华、北大两校学籍的学生如何保障PTN春季课程的顺利进行成为了一个新考验PTN项目师生们携手齐心、千里共学堂以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在初春的抗疫“大考”中勇于创新和尝试收获了良好的课程效果01多种在线授课模式相结合,技术助教助力在线教学网络平台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如何挑选?授课老师们仔细甄别,从操作简便与否、播放是否流畅、音质好坏等多个角度筛选,找出了符合自己课程要求的网络平台。同时,PTN课程委员会邀请多个熟悉雨课堂和线上授课模式的技术助教,对授课教师进行了逐一培训和疑难解答。针对PTN课程的特殊性,教务老师多次与研究生院、注册中心沟通,制定了认证课程与自建课程“两手抓”的方案、“两条腿”走路,保证PTN课程的顺利。例如,在清华认证课程“分子细胞生物学专题讨论”中,将春季所有使用雨课堂授课的教师设置为协同教师,同时与注册中心和雨课堂沟通,在班级成员中导入了北大学籍的39名PTN项目学生,以保证所有PTN项目的同学都可以开展课程学习;另一方面,针对模块自建课程,雨课堂管理方为所有授课教师开通会员权限,保证所有教师在自建课中都能使用直播和板书功能。老师们悉心授课(左上:清华大学那洁老师;右下:北京大学林一瀚老师)02模块课程顺利开课,授课教师各显神通在PTN项目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课第一周,5个模块课顺利开课,教学情况整体良好。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屏幕前,这对于大多数老师都是第一次尝试。面对未曾接触过的授课方式,老师们选择迎难而上,从“小白”做起,利用开学前时间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摸索探究,以求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张数一老师采用了雨课堂和zoom会议同时直播授课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zoom实时给老师课堂反馈、提出问题,老师及时回答。课下可以通过荷塘雨课堂复习课上不会的知识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烨老师采用了腾讯会议投屏,同时结合手写板,旁边的聊天窗口还可以随时提问,学生们表现很积极,课堂进行得很顺利。曹鹏老师在直播授课的同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网络突发故障情况,将授课内容录制并上传到腾讯微云平台,方便学生重新观看学习。此外,老师们想方设法提高课程吸引力,避免隔着屏幕照本宣科,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课堂氛围温馨而幽默。那洁老师还设置了清华专属的上下课铃声,让网络授课充满仪式感。学生们专心听讲03课程助教化身“服务小助手”PTN课程委员会为每一门模块课程都设置了一名课程助教。各位课程助教责任心强,高度投入,用心服务,成为教师和选课学生的桥梁,保障了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相比于线下授课,线上授课使课程助教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除了要统计选课学生上课次数、作业等,还需要帮助老师探索、测试网络平台,在各个线上平台提前建好班级群,联系未及时进入课堂的学生,为上课过程提供技术支持等。从“实验室小能手”转变为“课堂大助手”,课程助教是特殊时期确保模块课程顺利开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助教们辛勤协调04千里共学堂,师生反馈好本周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是第一次采用线上教学这样全新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普遍反馈上课效果比想象的要好。学生反应积极,实时互动,随时截图记录知识,课堂进行顺利。对于老师本身而言,此次线上授课不仅使其掌握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有了当“主播”的既视感。学生们表示,宅在家里上课对于他们来说陌生且新鲜,紧张而活泼。跟随老师PPT和讲解,注意力更加集中,有了1对1 授课的“VIP感”;在课堂上与老师实时互动,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亲切。有的学生特意做了“宅家上课初体验”的PPT,鲜活而温暖。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PTN项目师生们共克时艰,使这次特殊教学活动保质保量完成,也为未来的教学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5岁清华物理系教授在线开课公式:71+1=+∞“在线”科研+组会,看清华师生“大显神通”清华如期开课第一日,从升国旗开始!清华湖北籍教师直播3次哽咽,课堂被怒赞!清华教师正在讲课,但讲台下空无一人清华大学面向社会资源大盘点!点击查看图文 | 医学院编辑 | 李华山 赵姝婧头图 | 马跃排版 | 赵姝婧

本科+博士只需6年,北大试点的博士培养计划:真香还是加速内卷?

近日,知乎上一则题为「如何看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强基计划 6 年本博连读的火箭计划」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收获了超过 100 个回答。一如问题的火爆,这个被大家关注的「火箭计划」确实也十分劲爆,具体而言,这次被网友们热议的北大物院强基计划「3+X」培养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加速计划,本博共计 7 年;另一种是火箭计划,本博共计 6 年。两个计划的共通之处便是本科缩短为 3 年,保研申请从大三结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结束的暑假,区别在于火箭计划拿到博士学位只需要 3 年。试想一下,大家本科毕业需要 4 年,再读个硕士需要 3 年,加起来一共七年,而坐上火箭的北大物院学生,已经喜提博士学位。听起来,可不是真香吗?本博计划「真香」的背后,却是强基计划的遇冷6 年时光,拿到两个学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求之不得,但与看起来「真香」的培养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校「强基计划」的集体遇冷。2020 年 1 月 15 日,《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自 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将招生专业局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且探索本硕博连读,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即便存在上述这些优惠政策,试点高校「强基计划」的首届招生还是遭遇了大范围「的遇冷」,不少大学都发布了强基计划的补招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补招 9 个专业共 46 人,补招比为 21.9%;北京理工大学:补招 4 个专业 67 人,补招比为 44.6%;西安交通大学:补招 5 个专业 71 人,补招比为 33.8%;兰州大学:补招 6 个专业 65 人,补招比为 30.9%;南京大学:补招 6 个专业,补招人数不超过 69 人......然而,没有补招的高校也不等于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信息介绍,该校今年强基计划指标 120 人,但只录取了 64 人。至于北京大学这样的「世一大」是否招满了人数,由于没有公布招生计划,我们并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可以从 842 这个数字中自行品味一番。在「强基计划」招生遇冷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制定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培养计划也未尝不可,要是对来年的招生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止「火箭计划」,这些年来加速的博士培养对于博士培养而言,「火箭计划」无愧于火箭二字,6 年完成本博,喜提学位,除了北大物理学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也有类似的政策。根据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介绍,「鹿鸣书院强基班」将打通本硕博 3 个教育阶段,通过「3+5 本博直通」项目探索我国自主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方案,虽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是考虑到生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8 年也算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对于「鹿鸣书院强基班」的本科生而言,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实验室轮转;大二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学院提供相当于硕士生的研究和学习条件以及奖学金;大四通过博士开题报告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享受优越的博士奖学金。事实上,不止是「强基计划」的各种政策,近些年来,我国的博士培养计划一直在加速,硕博连读、直博生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硕博连读: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一般在硕士二年级时进行选拔。复旦大学直博生:全称为本科直博生,指在应届本科毕业后,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相比于本科毕业(4 年),再读完硕士(3 年),申请博士(4/5 年)而言,硕博连读(5-6 年)和直博(5 年)在培养时间上已经大大缩短。除了通过直博、硕博连读缩短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一些高校还明文缩短了博士生的最长有效修业年限。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今年 9 月份,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具体而言,自 2021 级起,将博士生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 8 年改为 6 年。随着「强基计划」培养计划的出炉,博士培养进一步加速,结果孰好孰坏,仍未可知。新学制:「真香」?还是加速「内卷」?制定培养方案是学校或者学院的职责,但是读本、攻博的还是学生本人,对于这样一个火箭般的培养计划,选择之前,着实需要好好权衡一番。毕竟,计划虽然香,但是真的可以按时毕业吗?可能,但是不要太过于乐观。在美国,博士生入学后十多年才毕业也是很正常的事。图片来源:NSF而在我国,根据一项调查数据,2011 年以来,北京大学每年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率均超过 40%,更有甚者,根据厦门大学 2015 年的官方数据,博士生延毕率超过 60%,这意味着许多博士生没有办法在规定的基本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除了可能的延毕问题,将 8 年乃至 10 年的本科、博士培养压缩到 6 年完成,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可想而知。近年来,博士生的心理状况一直是一个被大家热议的话题。2017 年,Science在线报道了一项精神健康调研的结果,发现 51% 的研究生存在轻度心理压力,32% 的研究生有罹患常见精神疾病的风险;图片来源:Science2019 年,Nature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 6300 名研究生中,有 36% 的研究生曾因为压力导致的抑郁寻求过外界的帮助,中国学生存在抑郁的比例甚至超过 4 成。对于「强基计划」培养的本科生而言,过大的学业压力是否会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虽然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依旧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来的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英才。抛开可能的延毕、抑郁问题,「火箭计划」的快速培养或许可以在未来的数年里培养出一批 23 岁、24 岁的博士,相比于其他培养渠道培养出的博士,这些「小博士」们争出了 3-4 年时间。要知道,对于就业而言,无疑是很大的优势。以厦大南强青年拔尖人才为例,计划明确对应征者的年龄做出了规定,B 类人才不超过 33 周岁。图片来源:厦门大学还在为毕业苦苦挣扎的诸位,闻到内卷的气息了吗?

汝自洒濯

北大法学博士在b站上传了一个讲课视频,第二天喜提百万粉丝

Sir最近进入了一个大型魔幻现场。学生们,最近被网课折磨得够呛。但与此同时。有一批奇怪的学生,每天凌晨蹲守在电脑前,自发留堂,还听得津津有味。上课内容你想不通——法律课。听课的同学你更想不通——有初三的,有高三的,有飞行员,有艺术生,有设计师……你问他们为什么跪着听课?别问了。你听你也跪。老师罗翔,北大法学博士、政法大学的副教授。跟二次元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正经人。却是目前b站最火男主播。ID名朴素无华:罗翔说刑法。却低调地手握百万粉丝。究竟有什么魔力?Sir劝各位工作太忙的,学业太重的粉丝慎看。因为一旦入坑……你将进入一种失去理智的上瘾状态。你不怕死?来。欢迎进入——罗翔说刑法の大型迷惑追星世界。人送外号:法考界郭德纲。教学特点:知识点生僻,角度偏僻,讲课语言好笑得一匹。学生反馈:极易上头。Sir没忍住,下午在家打开了视频。点开弹幕,人都看不清。被一片哈哈哈淹没。但不知为何……当抬头再看时间时,天黑了。果然正如网友说的——罗翔,浪费了一张说相声的嘴。一天得赚八九万用这种赚钱速度大家想不想做他二奶你发自内心的问问自己想不想 是吧我都想十四年的司考培训经验,外加张嘴就来的司法案例,就连今日某条都不敢这么起标题。但,罗翔老师说的。难道不是我们关心好奇的法律知识吗?看看这些透露着专业水准,又洞察人性的课题。你发自内心问自己想不想看。是吧。Sir都想——看小黄书会被处罚吗?熊猫咬我,我能把熊猫打死吗狗咬我我把狗咬死了算正当防卫吗张三想强奸女性却意外强奸了男性算什么罪?我强奸我自己犯法吗?点开这些故事,绝非标题党。且老师的叙述比标题更吸引。喜欢没事就来几段包袱——在行驶的公交车上,乘客跟司机起了争执。乘客一生气,把热干面浇在了司机头上。司机当然气坏了。当即。把热干面一根一根吃掉。结果,无人驾驶的状态下撞死20人,该案如何处理?又一题。如果,往脸上泼石灰粉,导致被害人眼睛看不见了,抢夺财物。这算抢劫。但,如果泼面粉,糊了你的眼让你看不见了,算不算抢劫呢?如果泼热水,算不算抢劫呢?学法律的,还得要面面俱到。所有的场景都要设身处地的思考,去考虑法律的通用性。那么。罗老师问你。我要是在你头上浇了一包大便呢?没错,大多数人听罗老师的课都会经过这样的心理变化——哈哈哈!???哈哈哈!???包袱和提问,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但看完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但搞笑博主千千万。罗老师是凭借什么立于不败之地的?显然,相声式教学只是初级课程。高级课程:洗脑式教学。搞笑与专业结合,誓要把你绕进他那奇怪的知识磁场。经典段子——粪坑案。冬天,一个女人被路上跑出来的歹徒半路拦截,图谋不轨。女人佯装同意,便与歹徒来到地势较平的一处,准备顺从那个歹徒。但在歹徒脱去衣物的时候,女人顺势将他一推。推进茅坑里。歹徒爬上来一次,女人就踢他下去一次。爬上来一次,踢下去一次。往返数次,歹徒被淹死。问,这是正当防卫还是属于事后防卫?有人对歹徒,于心不忍。这个人都掉粪坑里了,战斗力肯定也减弱了。让他爬上来也是救人一命。但罗老师不这么看——正当防卫,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是我,我就踩四脚,老子还得拿块砖往他头上砸。em……你觉得他太残忍了?他当即用标志性的霸道总裁式结案给你洗脑——大家觉得合不合适?合适的不得了。一本正经耍流氓,你不得不服。罗老师不仅有着当仁不让的知识分子魅力。更是洞悉人性的高手。人类最强兴奋剂是什么?——恐惧。罗翔老师讲鬼故事也是一绝。前方高能预警。就看文字和表情,Sir已经一身冷汗了——多年前陕西安康就曾经发生过这个案件一对农民夫妇杀掉了五十多人据说夺款总共才500多块(他们)把尸体像摞砖一样放在自己家的地窖里面(警察)说你不怕吗他说你瞧瞧,你瞧瞧多大点事啊不就是杀个人吗讲着讲着,罗老师状态来了。演技也用上了。一边讲,一边搓手。那个杀人如麻的罪犯似乎一秒上身……当时尸体在二楼我在一楼睡觉晚上的时候那个血在滴答 滴答 滴答......还能把司法知识跟鬼故事紧密联系——张三到一女的家盗窃 女的很害怕怕张三实施完盗窃还会实施其他犯罪她心生一计 拉着一个白床单往自己身上一挂贴着一个红色的舌头偷偷走在张三背后 轻轻一拍 说嗨~好笑归好笑。离奇归离奇。这些还只是常规教学。罗老师不时还会为同学们讲一些超纲内容,让课题迅速进入另一个境界。请做好心理准备。视频标题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刑法让我见识了太多的变态。”如果说上述那些案件是《故事会》,权当娱乐消遣。那接下来,罗老师才让你真正触及到课程的深邃和思考。别看罗老师平时挺搞笑。但认真起来。问出来的问题,都是致命一击。世界上存在正义吗?在他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视频里,台下传出一声确定的声音:存在。来自一个女生。其他的人,都犹豫不决。罗翔又继续问,正义是被人发明的,还是被人发现的?正义是理性的,还是客观的?观众沉默了。罗老师曾讲解过两个经典案例。不算搞笑,但播放量却很高。一个,小苏丽案。一个,汤兰兰案。两个案子都曾是震惊全国的残忍命案。犯罪过程数次让弹幕震惊、愤怒。而更让人绝望的是,许多这样的案子,都已经在法律上过了有效追诉期(如汤兰兰案)。也就是说——正义,对于这些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来了。Sir认为,这才是罗老师课堂最有魅力的地方:他在幽默和玩笑中,埋下了高于日常的反思,引导了社会性的关注。我们时常说,正义不会迟到。但却又看着一件件未能被受制于法的惨案发生。我们会愤怒,悲痛,甚至不解。但,法律给予公民保障,却也给予所有人以人权。Sir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刑法的一段解读:如果你只是想惩罚犯罪的话 根本没有必要需要刑法足够客观、冷静。也足够发人深省。我们无法期待这个世界出现超人、蝙蝠侠。但Sir期待——有更多“罗老师”,能让我们看清世界,反思世界。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始作

北京大学各院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数据重磅发布!共2000多人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享誉海内外。求学北大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有的考生通过高考考入北大,有的考生通过考研考入北大,也有不少人通过考博考入北大。据悉,1917年,北京大学成立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余人。目前,北京大学共有4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0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有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61个涵盖在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另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有2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共授予18209人博士学位,77106人硕士学位。近些年来,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近些年每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2000多人。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北京大学不一起公布全校博士研究生录取名单,因此大家并不清楚具体的数字。只能从新闻报道中得知201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应报到新生共计9675人,其中硕士生6896人,博士生2779人;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9034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641名国际学生。那么北京大学2020年的招生数据又是多少呢?学术之路观察到2020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公示了最后一批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因此我们就可以手动计算具体的招生人数了。以下为各个学院的招生数据,由于系人工一一核对计算,工作量巨大,难免有误或遗漏,还望见谅。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联合培养):1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3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3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少干计划):1名博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6名博士研究生政府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新媒体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9名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8名博士研究生历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管理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工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7名博士研究生人口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2名博士研究生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8名博士研究生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8名博士研究生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6名博士研究生物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未查到,47人参加复试,2019年录取21人,复试人数为32人,因此我们假定2020年录取人数为28人。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2名博士研究生经济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7名博士研究生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20年博士招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0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0名博士研究生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光华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4名博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名博士研究生艺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现代农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名博士研究生分子医学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申请-考核制):46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2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1097名直博生经统计,以上学院共计录取2093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招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学院的招生人数(不含直博生)分别为:基础医学院:46名博士研究生药学院:47名博士研究生公共卫生学院:37名博士研究生护理学院:8名博士研究生医学人文学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医院):69名博士研究生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53名博士研究生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医院):57名博士研究生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36名博士研究生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15名博士研究生临床肿瘤学院(肿瘤医院):34名博士研究生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医院):4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地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院(解放军医院):名2博士研究生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北京回龙观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经统计,共计426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有109人直博生。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含港澳台、留学生)共计360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临硕转博名单共16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择优攻博名单共41人,即共562人。综上,北京大学2020年至少录取了2093+535=2628名博士研究生。

焦裕禄

这位网红美女太厉害!北京大学博士生,和无数粉丝分享学习经验

观看网络直播或者短视频,能有什么收获呢?互联网时代,已经彻底地融入到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包括刚刚所提到的直播或者短视频,同样是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不过如果观看视频,能提升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视频绝对能够称得上是好视频。而制造这种视频或者直播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制造这种类似视频或者直播的人才,而且还是一位国内顶尖的学霸。今天介绍的这位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网红,杨慧琴,无论是在各种网络平台上,都有着大量的粉丝。虽然拥有着一般的网红才有的精致美颜以及玲珑的身材,不过杨慧琴却并非是因为这些外在的条件走红,而是因为她的学历。高考时与最顶尖的大学失之交臂,进入到了211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学习。有过在北京求学的同学都知道,虽然北京交通大学只是211大学,不过相较于一般的985高校,录取分数差的并不是很多。2010年,因为身体带着疾病,高考中的四川姑娘杨慧琴高考失利,与学生时代立志要读的北京大学失之交臂。不过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最终在2014年本科毕业之后,杨慧琴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的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可以说,虽然命运在高考的时候和杨慧琴开了一个玩笑,不过这位小时候有点调皮任性、不过进入中学之后一直都是学霸的美丽姑娘,还是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理想中高校——北京大学的博士。目前杨慧琴依旧博士在读,并且读了国外顶尖高校的联合博士学位。她没过多久就会和广大的青少年学生观众、群体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无论是关于考研、英语还是留学生在国外应当注意的事项,在视频或者直播中自称为“慧琴学姐”的杨慧琴,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广大的学生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秘诀。青少年的生活的确是需要以学习为主,不过如果真的是看关于学习的视频或者直播,比如杨慧琴所建造的,那么完全是值得鼓励的!另外一方面,从北大美女博士、超级学霸杨慧琴的经历中,广大的学生们也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感受杨慧琴每天分享的美好生活时,同时也要多多了解学习技巧。毕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为个人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来!

佐仓

北大博士教化学,中科院博士教生物,放弃科研,走进高中做老师

许多人或许认为,博士生应该从事科研工作,埋在一堆高、精、尖设备的实验仪器里,或者到高大上的公司里从事薪水高的工作。但是,偏偏有一些博士,把教书育人做为人生理想,走进学校当起普通的老师,在别人眼里的“大材小用”的非议中,把教学工作做得风声水起。正所谓:走自己的路,做适合自己的事,才会做得开心,做得有成就感和满足感。重庆南开中学化学组的卓峻峭老师,北京大学的理学博士,高中时通过自学化学,参加竞赛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化学专业,毕业后,被985高校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聘为“副教授”。但是,卓峻峭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晰的认识:放弃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科研,投身更感兴趣的教学工作,在别人不理解的眼神中,选择到心仪已久的重庆南开学校从事化学竞赛教学任务。经过系统的培训,非师范专业的“门外汉”博士,知难勇进,南开学校宽容自由的精神氛围和鼓励,卓峻峭再次表现出过人的素质和理论水平,他怀揣理想,迅速投入到教学的角色中,幸福地站在一线教学的讲台上。在教学过程中,卓峻峭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倾囊相授,用身边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化学概念,与学生一起讨论,用幽默的语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赢来学生的交口赞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年多的教学生活,卓峻峭获得“不俗”的成绩:不久前,在深圳举办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决赛中,他所带领的2018级参赛学生中一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被清华大学当场录取,还有两个学生因成绩突出,享受清华大学的降分优惠政策;在第三届新课程中学化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交流会上,他在大会现场做了“平衡常数在离子平衡中的应用”的讲课展示,获得了在座专家及教师的一致好评。“从孩子身上我能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他们取得的成绩更能让我有成就感。”卓峻峭用略带西北口音的普通话说出自己的感想,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们指明人生发展的方向,这一切,在卓峻峭看来,就是做教师的幸福收获。现在,卓峻峭依旧会每天晚上陪学生上自习,会把作业有问题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会被学生开玩笑地喊做“大佬”,他的办公桌也总会有学生们来请教化学问题。这一切,在卓峻峭看来,都是“生活的享受”。“我身边的高中孩子们,也许会因为我的出现,而发生那么一点点改变。”这是烟台二中高一生物老师宋庆楠的梦想。宋庆楠是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凭借“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的人生格言激励,从菏泽一中,一步一步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成为一名植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当别人一心憧憬做科研时,她却抱定“自己适合喜欢就好”的信条,走进高中学校,做起一名普通的生物老师。高中的生活是紧张的,做为高中的副班主任,从早上的晨跑,到晚上的检查寝室,基本每天都要到晚上11点左右才会休息。面对每一天紧张的生活,宋庆楠过得相当充实,学生的“求知的眼神更吸引我”,能够让她坚持走下去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动力,教会学生快乐的学习,未来能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去看待世界是她的教学目标。有专业人士说过:“连一个狮子老虎,连个果蝇小鼠都会有那么多博士在研究,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孩子的教育就不需要高学历人才?孩子的教育始终应该用最优质的资源。”这话确实有道理。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名校硕士博士走进中学做教师的现象日渐普遍,特别是重点中学,优质的生源更加利于博士教师们发挥长处,他们把丰富扎实的知识和教学技巧相互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如鱼得水,取得教学成绩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马纳图

当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大学任教……

作者简介:甘阳,1952年生,浙江杭州人,文革中曾在北大荒下乡八年,1982年获黑龙江大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西方哲学硕士。现任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摘要:假如17年后,北京大学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鲁、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所组成,而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则只能去中国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学任教,试问那时的北京大学是变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变成了中国的二流或三流大学?我以为中国的大学改革实际正在出现一种危险的倾向。这种危险就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实际却可能恰恰在把中国的大学变成注定只能成为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学。出现这种危险倾向的原因在于,目前对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解是相当似是而非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一些改革方案的设计往往从一开始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且让我们现在以一种假设情况来提出问题。以中国现在的一流大学例如北京大学为例,假如17年后,北京大学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鲁、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所组成,而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则只能去中国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学任教,试问那时的北京大学是变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变成了中国的二流或三流大学?答案自然是后者,即北京大学不但没有变成世界一流大学,反而变成了中国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学。因为这种情况实际意味着,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越来越贬值,越来越不值钱。甘阳(左一)很简单地说,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才,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它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如果某大学仅仅能以高薪聘请别家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永远在自家大学里培养不出同等甚至更好的相应人才,那么这家大学就永远是三流大学,它的所有投资都是失败的,因为它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或者是高投入低产出。我们现在因此不妨提出三种不同的可能情况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由于我们现在是讨论高等教育的问题,因此我们这里暂时只考虑大学培养的今后从事高等教育的人才。第一种可能情况是,17年后北京大学本身培养的博士越来越吃香,受到哈佛和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竞相聘请,亦即以“北大博士”这一学术资格就可以成为哈佛教授或牛津教授等的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大概可以说,北京大学开始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第二种可能情况是,17年后以“北京大学博士”的学术资格而直接受到哈佛和牛津等国外一流大学聘请担任教授的仍然很少或几乎没有,但以“北京大学博士”这一资格在中国本土一流大学任教的比例在国内仍然名列前茅;这种情况有可能表明北大仍未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至少可以肯定,即北大仍然是中国的一流大学;第三种则就是我们前面已经提及的可能性了,即17年后“北大博士”的资格不但不足以在哈佛和牛津等国外一流大学得到聘请,甚至也已经得不到中国国内一流大学的聘请,而只有资格在中国的二流和三流大学任教,那么这就只能意味着,北大下滑成了中国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学。这就象假如哈佛的博士今后都只能去美国州立大学任教,那么哈佛也就下降到州立大学水平了。我们现在因此不能不问,北京大学现在宣称的在“十七年左右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目标?如果北大的目标是要达到上述第一种情况,即在十七年内造就越来越多的“北大博士”直接成为哈佛教授或牛津教授,那么至少有志气,唯一问题是北大通过什么制度来达到这个目标。但如果北大说,这种目标是不可能的,不要说十七年,甚至七十年都不可能,那就奇怪了,如果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北大所谓“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是什么目标?我们必须强调,“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标准是这大学培养的最高学位如博士是世界一流的,其他标准都不是真正的标准。美国有很多非常好的liberalcollege,培养最好的本科生,但不会称“世界一流大学”,人家根本就不屑这种空洞名号。又如果光是以生产论文数量质量为标准,那不如大力扩充办好中国的科学院和社科院体制,专事研究和写论文,何必浪费精神办大学,反正学生再培养也不成材,因为只能去二流三流大学教书。北京大学如果不是以上述第一种情况为自己的目标,今后实在没有必要喊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因为这种口号只能误导北大自己。这种误导就在于北大根本没有想过要达到上述第一种情况,却事先排除上述第二种情况,最后结果恰恰只能是沦落到上述第三种情况,即造成北大自己培养的“北大博士”越来越贬值。01 “留美近亲繁殖”有人一定会反驳说,如果北京大学今后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鲁、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所组成,那么由这样的北大教师队伍培养的北大博士自然也应该是最好的,怎么会反而贬值呢?我们说,这只是想当然的看法。因为如果北大以及全中国的一流大学都走上了“留美近亲繁殖”道路(为行文简便,以下用“留美”泛指所有留学),亦即如果北大等先天地认定北大教师聘任首先考虑留美博士,那么所有北大本科生自然就明白,读北大博士是绝对没有前途的,是低人一等甚至三等的。由此北大自己就贬低了自己培养的北大博士,这样北大学生自然不屑再读北大的博士,怎么也得到美国去混个博士,以免低人一等。由此就会造成一代又一代的“留美近亲繁殖”,因为北大将惯性地认为只有留美博士才有资格来北大任教,北大学生会惯性地认为只有去美国拿博士才有前途,而读了北大博士的将注定只能去中国三流大学任教。一旦形成这种状况事实上就将永远无法再改变。由此,北大当然注定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它将千年万年地最多成为最好的“北京留美预备大学”。如果这就是北大改革的方向,那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样北大要学的就不是哈佛或芝加哥大学等,而应该多学美国的liberalcollege。同时,北大不应该再办研究院,没有必要再培养那么多北大博士,甚至连硕士都没有必要培养。作个名副其实的“北京留美预备大学”,尽早把本科生送到美国去读博士,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国家和纳税人,都是更经济更负责的方式。但问题在于北大号称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次北大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它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是大学教师必须大多数是美国博士,有这一条才能确保大多数教师都用英文写作论文到英美期刊发表。因此这次北大改革其实只有一个目标,这就是如何尽快把北大现有教师换掉,换成绝大多数都是美国博士。北大改革方案的所有设计其实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例如为什么要“十七年”呢,因为北大现在改革不能动已有教授,没有教授支持就无法通过改革方案。但“十七年”后现在的教授基本都退休了。因此改革的主要矛头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淘汰目前北大的讲师副教授,由此设计的升级机制毫无理路地繁复无比,总之升级越难越好,淘汰越多越好,这才可以有更多的位置给留美博士。最后,则是北大自己的博士不留校,说是防止“北大近亲繁殖”。但我们可以问,北大不留自己的博士,又尽可能淘汰自己的青年教师,难道是为了纳入国内的复旦、南大、浙大的博士?当然不会,北大毕业的人自然都知道,以北大的老大心态,它怎么会把国内其他大学放在眼里?北大眼里自然只有美国的大学比它好,空位自然将主要只聘任留美博士。因此,杜绝“北大近亲繁殖”的目的其实是要扩大“留美近亲繁殖”。但问题是,现在复旦和浙大等并没有把北大放在眼里,它们因此很可能同样不会聘任北大的博士,而是同样只要留美博士。由此,全中国一流大学都走上“留美近亲繁殖”的道路,而全中国一流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就全都只有到中国二流三流地方大学去任教。由此,最终的结果将是中国所有一流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都贬值。如果这样,中国实在应该考虑取消所有的博士培养点,把钱用在办地方中等学院和加强乡村的基础教育。北京大学02 立足“华人大学的理念”改革北大从“华人大学的理念”出发,北大的改革应该着重于提升北大自己培养的博士的水准,减少对国外博士的需求。中国大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尽快结束中国留学运动,以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要把中国的大学教师都换成美国博士。如果中国的大学走上“留美近亲繁殖”的道路,那么中国的大学就是“放弃了学术的独立自主,成为人家的附庸藩属”!北大目前的改革方案是乱北大、乱中国高教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根本问题是北大主事者基本不信任北大自己现有教师队伍,而又盲目迷信国外博士,从而试图以“留美近亲繁殖”的方式来对北大换血。如果放弃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北大的改革完全可以有更现实的新思路。这种新思路将首先立足于对北大现有年轻教师的充分认识上。事实上,北大最近三、五年聘用的年轻教师,可能是北大历史上最优秀最有潜力的人才。他们大多是北大和国内其他一流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在毕业时经过激烈的竞争才成为北大教师的一员。在学校中他们通常是生活待遇最低,工作条件最差,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是最受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正如现在人所周知,北大年轻的讲师副教授水平超过许多教授。这些年轻教师外语好,阅读广,知识面宽,思路开阔,而且对学生有精神感召力。没有人可以有资格任意断定他们的水平低于国外博士。事实上他们中佼佼者的水平和眼光远远高于留美博士的水平。中国从改革以来的留学运动已经二十多年,现在也应该对此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了。理工科暂时不论,如果单纯从文科(为行文简便下面用“文科”包括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看,在很多方面是相当令人失望的,并不那么理想。大多数文科留美博士都挤在美国学术界一个边缘的方寸之地,就是所谓“中国研究”。中国人到西方去留学,本应研究西学的精髓,而西学的精髓乃在西方学界对西方本身思想传统和制度文化的研究,不在西方人对中国的研究上。西方学界的“中国研究”只能说是西学的皮毛之学,因为这个部门研究的问题和方法都是来自西学主流部门的。现在有多少中国大陆留美博士在美国留学是专门研究西学的呢?大多数都挤到所谓“中国研究”领域去了。很多人其实对中国一点兴趣都没有,也要挤进去,自然是因为中国人懂中文作中国研究写论文容易点,以后在美国找工作容易点,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有些人似乎不知道在美国拿个博士只要中人之材就绰绰有余,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华,中规中矩的学生拿个博士最容易。真正难的倒是今天很少再有人象老辈学者陈寅恪钱钟书那样去留学只问学问不求学位。北大主事人如果对北大自己的青年教师和留美博士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大概就会放弃盲目认定美国的博士一定比自己培养的博士好的无根据思想。而一旦放弃了这种心态,也就有理由彻底放弃现有的以“换血”为目标的改革方案。不妨说,北大的改革目前最迫切的就是要改革主事人的思想和头脑!人们有理由要求北大的主事人树立“华人大学的理念”,这就是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大学不是要无休止地复制“留美近亲繁殖”,而是要尽快结束中国留学运动,以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为主研究中国与西方。因此北大在今后的聘任制度上,应该有三条原则:第一,主要面向国内博士;第二,在聘任留美博士时,主要聘用那些专门研究西学的人,因为中国需要大规模地研究西方;第三,一般情况不聘用那些作中国研究的留美博士,除非已经证明其人至少在西方的中国研究领域是“领头学者”。如果按这三条原则,我相信北大人文社会科学十年后必有极大起色;反之,如果按北大现在的改革方案办,则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必然变成西方学界“中国研究”的一个分部,成为“人家的附庸藩属”。北大!抬起你高傲的头,挺起你高贵的胸,不要自卑自贱地低三下四跟人走,而要自尊自信地为“华人大学的理念”走你自己的路!

王乃悦之

16岁上北京大学、18个月拿博士学位:学霸戴韵教育经验很简单

16岁裸分考入北京大学连续斩获两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考取最难攻克的教育学博士戴韵,这个90后美女学霸用自己惊人的成长速度,向我们展示了她非比寻常的人生。超级学霸的开挂人生:平凡,但不平庸戴韵的人生就像开挂一样精彩,但是如果回顾她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她和很多孩子没什么区别: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戴韵跟不识字的外婆一起生活。4岁提前入小学,不是因为她在那时就已经展示出惊人的天赋,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姐姐入学,戴韵没有了玩伴,所以干脆把她一起送入学校。虽然提前入学,但是戴韵完全跟得上学校的课程。到了高中,她的文科成绩不仅在班上,在全市都是出类拔萃。那么自然而然,高考时选择北大,也成功考取北大。在北大修读完广播电视编导和经济学的双学位后,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北大与南加州大学合作创办的“世界课堂”项目时,戴韵萌发出国读博的想法。平均需要8年时间才能读完的教育学博士,戴韵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提前读完。在通常情况下,一篇博士论文也需要准备一年半载的时间,所以戴韵读博时的艰辛可见一番。举个例子: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她需要4周的时间就读完60本书,写出3篇文献综述,同时还要完成答辩。正如她自己所说,那个时候要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就不想要睡觉了。”对于这些辛苦,戴韵自己想得很明白:博士既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和名声,想要获得它的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就想要承受得到它所必需承受的压力。总结来说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为此,她还找了不少调节自己心情的方法,比如散步、做饭。她在美国的状态或许可以总结为:疯狂学习的时候整夜整夜看文献、做课题,偶尔忙中偷闲,做美食、漫步赏花,享受忙碌之后的慵懒时光。最终,戴韵完成了这个看上去是那么不可思议的“壮举”。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博士后研究生。同时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担任“世界课堂”项目经理。从上面的故事中很容易发现:戴韵不是天才。看她的成功故事,或许我们要总结的也不是天才孩子的培养方法,而是学会这些能让普通孩子享受学习乐趣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不需要有太刻意的安排现代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发重视,为了促进孩子的提升,为他们报考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没有入学之前还要进行学前教育,更有人甚至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在尝试各种胎教。这些当然并不是坏事,很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针对不同的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太过死板和刻意。在故事中,戴韵的父母对她的教育就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因为自己太忙,让她从小就跟着没有什么文化的外婆一起生活。父母决定让她提前入学,也只是因为一个简单到有些随意的原因——让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未免太过孤单。当戴韵在学校里抱怨晚自习太过无趣时,父母还主动向学校申请不参加,帮助她减轻课业的压力。业余时间也很少给她报什么兴趣班,但戴韵说喜欢的东西父母会非常上心。这种做法在有些人看来,这对父母可能还有点“不负责任”。实际上,孩子喜欢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戴韵的成功不是说是幸运,而是她的父母巧妙利用了这一点,培养孩子自发学习能力从而喜欢学习送戴韵提前入学后,她的父母也是抱着放松、豁达的态度,觉得:就算女儿跟不上同学的学习速度也没关系,也没有强硬的为她做好各种学习规划。同时父母鼓励戴韵尝试自己为自己制定目标,在她自己设立目标并努力过后,父母最后才来检验“成果”,并给出他们的评估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戴韵可以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来自父母的鼓励也让她越来越尝试到学习带给她的快乐。所以,培养孩子自发学习,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愿意学习。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非生硬的强迫式、命令式教学,或许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比起过多的直接干预,戴韵父母选择的是,通过自身行为对她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戴韵父母喜欢读书,家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柜,这个书柜也一直对戴韵保持开放。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在还不识字的时候,戴韵就喜欢倒弄、整理书柜,担任小图书管理员的角色。等到戴韵慢慢懂得读书,也慢慢喜欢上读书,和父母一起读书,读到精彩的段落,还会和他们一起分享。从儿童读物到世界名著,书本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口,不仅丰富了她课本之外的知识,还扩增了她的眼界和思维,为她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和文学基础。很多父母父母拼命地按着孩子的头,说“你给我学”。不如换个方法,拿起一本书,告诉孩子“你学,我们一起”。人生速成主要是因为积累的结果现在每每谈起戴韵,多数人都是感叹、赞叹她人生的速成,在她26岁时就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的目标。但是这样速成的人物,我们既无法模仿、复制,更加没有必要强求。戴韵只用了18个月就攻克了“史上最难度博士”,这既是一种速成,更是她过往学习知识积累的结果。正如她自己在事后所说,博士论文其实一直是在准备的过程中,而她的博士学习,也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因为有了过去的有关教育学的实践,以及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包括过往的一些思辨,才让自己顺利考取博士学位。比起刻意追求人生的速成,更加应该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回顾戴韵,反观我们的孩子,每一次成功都不会容易,但正是这份努力和拼搏才是人生最好的色彩!努力向前,我们在成为最好的父母,孩子也在成功成才路上前进!

时不可止

北大博士选择去中学当老师,基础教育需要优秀人才!

在杭州育才中学,有这样一位年轻的老师,他本硕博都就读于北京大学,今年1月毕业之后到育才集团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工作,该中心面向全集团最拔尖的学生开设课程,所以每周三他都会在杭州育才中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们上化学拓展课,同时他还是丽水育才高中的化学竞赛教练,他就是储鹏翔,不仅是他,他的同事,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的应振根老师也在育才中学开设物理拓展课。当了一年的中学老师,储鹏翔乐在其中,他坦言,在一年之前,他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当中学老师,他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位学霸,他是北大的化学博士,而且还考了注册会计师证,他不管是去科研院所还是去生物科技公司做研发,都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想要转行的话,也可以去做金融投资类工作,他之所以选择如今的这份工作,还是源于他在北大的校园招聘会上,选择了当中学老师。一开始他也比较纠结,担心自己多年所学没有用武之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这份职业,如今家长比较重视教育,如今教育行业的发函态势也让他下定决心。于是他背上行囊,来到浙江,走上了三尺讲台,虽然现在的工作很忙,但是他感觉自己很满足,感觉在成就自己的事业,相比之下,如果去企业做研发,一定没有现在这么开心。他还发现,如今的博士生去教高中生完全不会屈才,因为他带的都是最拔尖的学生,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可能还吃不消,因为这群孩子拥有非常强的求知欲,时常需要给他们补充更深层次的知识。储鹏翔表示,前一段时间,有个同学带着笔记本来向他请教问题,他接过笔记本一看,上面满满都是大学才会学到的知识,这个孩子非常好学,自学了大学的课程,但是因为没有人指导,学习的方向有些偏差,对于教这样的学生,储鹏翔表示非常有成就感,他能深深感受到自己被学生需要。对于自己的工作,储鹏翔非常有信心,因为自己就是凭借竞赛特长上的北大,获得过当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第四名。他一直是全校的风云人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如今当老师,他也是冲着第一去的,每一次给学生出题目,他都会自己先做一遍,将自己所用时间乘以三给学生当限定时间,结果,学生一遍抱怨时间来不及,却一边用仰慕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化学老师,经过自己的悉心教导,这些学生成绩进步飞快。在储鹏翔看来,自己明白不一定等于将学生教明白,对于学校的教研活动,他都会主动报名参加,有机会就去和身边的老师讨教教学方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看着学生们获得好的成绩,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对于学校聘请优秀的博士生来当老师,学校有自己的考量,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那么就应该先给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北大清华毕业生来讲,到中学当老师是挑战,因为没有一项工作能像中学老师这样,能通过自身的综合素养,去影响一个个孩子的成长,而且在课堂上的关键时间节点,对学生的点拨太重要了,直接影响孩子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会议推荐:第二届生物质资源化国际会议(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将于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会议旨在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有关生物质资源范围内的研究开发、创新和工业化的信息,让专家、学者、官员、投资者可以通过该论坛传播思想,并为可持续的未来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于创新卓越,致力于加强合作,将提供机会并吸引相关领域的领导者,对生物质资源的创新和产业化以及再利用产生积极影响。本次会议的报名通道已经开始了,想要参会的小伙伴要抓紧时间报名啦!

大迁徙

北京大学博士学霸陈俊延:智出巧、技练精、勇于力!

陈俊延:智出巧 技练精 勇于力陈俊延,物理学院光学专业,2013级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本科生,2017级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师从龚旗煌院士,研究方向为飞秒时空分辨系统。曾获2013年章文晋奖学金,2013-2017年度福光奖学金,2014年度北京大学三好学生,2017年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成果一等奖,2018年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基础团干部等奖励。于2017-2018学年度和2018-2019学年度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也是2016-2018年北京大学散打队队长,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得男子甲组第五名。“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智出巧 技练精 勇于力”,这是我在北大散打队训练时,我的教练最喜欢的一句话,多年来,教练带领着代表队披荆斩棘,斩获战果无数。当我从擂台来到了实验室,将缠手带换成了乳胶手套,头盔换成了护目镜,这句话仍然激励着我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的前行。在研究生期间,我也幸运地遇到了非常nice的导师和同门,加入了物理学院光学所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龚旗煌院士和胡小永教授,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上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从一年级开始获得校长奖学金资助,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意味着解除了生活费的后顾之忧,也是能力的肯定和认可,是一份奖励与责任并存的荣誉,激励着我奋勇前行。现在,我也借此机会,将这句话和我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智出巧,先利其器一项好的科研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作为支撑。一个优秀的idea之于研究,就有如利斧劈材,事半功倍。如果没有指导方向,只是一味的在实验室中投入时间,盲目地循规蹈矩的进行实验,看似终日忙忙碌碌、辛勤科研,实则可能只是重复劳动的堆砌,在不必要的细枝末节上耗费过多的时间精力。而要得到新颖的idea,需要的是反复琢磨的时间沉淀,正如大家经常说的“佛系科研”,看看文献,听听报告,带着问题去思索,揣着想法来推敲,思维的火花很有可能就在不经意的闲聊中一迸而发。当然,“佛系”并不意味脱离科研终日晃荡,给自己一个放纵的借口,恰恰相反,其是整个研究工作中最需要思维活力的阶段,需要最大程度的调动理解力和想象力,这是千里用兵前的运筹帷幄,而不仅仅是茶余饭歇的纸上谈兵。技练精,百炼成钢研究生阶段与本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必须独立进行实验,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前行。这就要求我们熟知现有的各种分析方法和实验仪器,才能在关键时刻最高效地找到现有的最佳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自己课题组实验室中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操作步骤,而这正是建立在大量的尝试和模索之上的。强如神兵利刃,在凡夫俗子手中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同样的实验设计,在熟手和新手手中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更为致命的是,对实验手段的不了解和仪器性能的不熟悉甚至可能限制设计方案时的想象力,可能依靠一些巧妙的设计,就可以通过现有的实验手段实现对某些物理过程的直接表征,而无需求助于模型模拟或是数值计算。每台实验仪器,都有着一些操作上的所谓奇技淫巧,恰恰可能正是解决某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游刃有余。勇于力,速战速决有了一个优秀的idea和完备的实验方案之后,就到了当机立断吹响冲锋号角的时候。此时,需要密集实验,“沉浸式科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一方面,脑科学文献表明,人脑对短时间内的记忆拥有更强的复杂处理能力,称为“工作记忆”,如果战线拖长,则可能导致对某些细节的遗忘,进而可能与成果失之交臂;另一方面,在学术界也讲求工作的时效性,缓慢的实验节奏可能导致相似的想法被别人提前发表,而快人一步往往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抢占先机。写在最后最后,希望学弟学妹能珍惜奋战在人类科研第一线的美好时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春的激情需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的理想需要在奋斗中追逐,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学术成果1.Xue M, Islam R, Chen Y, Chen J, et al. Carrier-selective interlayer materials for silicon solar cell contact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8, 123(14):143101.2.Wu J, Chen J, Zhang Y, et al. Pinhole-Free Hybrid Perovskite Film with Arbitrarily-Shaped Micro-Patterns for Functional Optoelectronic Devices.[J]. Nano Letters, 2017, 17(6):acs.nanolett.7b00722.来源:北京大学 编辑:杨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