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微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说明称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此前,自称为黄静怡家属的@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曾发布微博指控中传导师。看到这,真的让许多网友痛心。这么优秀的学生,天之骄子,就这样在花一样的年龄陨落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呢?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该网友还将黄静怡和导师的聊天记录公布了出来,从发出的截图和文字中,可以看出的是,死者确实哀求该老师了,每一句话似乎都暗示着自己面临着多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崩溃。简单的介绍一下该导师的行为作风。薛燕平,男,1975年生人,中国传媒大学老师。搜狗百科搜得其别称“猫粮”,微博@猫粮的动画馆 。他公然调侃北京服装学院是“大便样”,公开讽刺诋毁学生作品,甚至用各种污秽言辞辱骂学生。他擅长以自认为“幽默”方式,让别人感到不适与厌恶;他享受于口舌之快后,别人生气还无可奈何的样子;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对的,别人的道歉换不来他的原谅,只能让他更坚定地傲慢下去。这种吐槽未免也太欺负人了。没有一点高校导师的风度和素质。近日,多名毕业生实名举报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薛燕平,举报者称,薛燕平长期在班级群里发带有性暗示的图片,在课上讲黄段子,播放与性有关的视频。在群里和学生聊天时,他作为一个教师,大量使用低俗粗鄙的图片。此前,薛燕平的硕士研究生黄某怡疑因论文压力跳楼自杀,黄某怡家属将矛头指向其导师薛燕平。学生实名举报该导师:时常打压学生,上课讲黄段子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学生李某杰实名举报称,2014年大二时,薛燕平在动画表演课上公放色情视频,李某杰质疑,"这个视频又和动画、和表演有什么关系能被选为"教材"呢?该讲的材质和力量传导、画画的内容反而一点没沾。"另一名2007级动画学生张某鑫则表示,在2011年毕设展映上,薛燕平搞区别对待,不让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展映毕业作品。"我在台上说没有人有权利剥夺毕业生展映权利,他伙同他的狐朋狗友将我照片发在微博上,并扬言要在动圈封杀我!"除此之外,还有多名薛燕平曾经的学生举报称,上学期间从薛燕平那里除了黄段子八卦,什么也没听到学到。薛燕平根据自己心情给学生随便打分都是家常便饭。黄段子,拿着往届学生的作品冷嘲热讽是每次上课的内容。"为我亲爱的母校还留着这种垃圾,浪费学生宝贵青春感到耻辱!"还有学生反映:"当时他对我们说过,他一句话会让我们在动画圈混不下去。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这件事情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据悉,黄某怡自杀之后,薛燕平曾发长文回应,质疑黄某怡早就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意图为自己甩锅。该老师还被爆料多次不当言行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一则情况说明称,已成立善后小组安慰黄静怡家属,涉事学院已配合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核查。由于学校方面调查结果还没有公示,孰是孰非目前还无法下定论。然而这几天围绕这位导师的人品话题已经在网上炸开了锅。希望学校能够给一个说法,不要放过坏人,也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中国传媒大学#首先,个人对中国传媒大学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和惋惜。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我国算是高学历人才,所以该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家长、指导老师和学校都有重大影响。此前,多数报道矛头指向研究生导师,个人认为有些片面,被众多网友指责说偏向导师。个人也是学生群体,同样面临毕业。所以对黄静怡同学的心情具备些许同感。如果前期论文准备工作不及时、不全面,确实存在较大压力。但是,究竟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未被导师同意答辩导致学生轻生,需要全面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对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当看到学生家属发出因为毕业论文未被签字是原因时候,我也非常气愤,在导师与学生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我们偏向弱势群体是天性。但是,客观公正的给指导老师一个讲述机会这是理性。我想指导老师肯定也在后悔没有多关心一下黄静怡同学,舆论的压力又接踵而至。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肯定会对该老师进行询问,多重压力下,指导老师最终有了回应,结局出人意料。以下为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聊天记录。目前,微信等聊天记录可被当作证据。(1)(2)(3)(4)(5)(6)(7)(8)(9)(10)从上述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自杀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较好,要不然也不会跟老师说家里情况,指导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然后再跟老师具体聊。此外。指导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这些聊天记录,可见是想着逝者为大,涉及家庭隐私,不方便说什么,上述是2020年3月11日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微信聊天全部内容,出于对其家庭的隐私保护,他打上了一些马赛克。遇到这样的导师,真的很幸运,只是老师在多重压力压力下,心态崩溃了。导师称:几近崩溃的我还是决定把当天完整的聊天记录公布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客观地了解事情真相。我恳请大家以理性态度看待这一切。希望小黄的父母节哀,我知道你们太不容易了。导师相信通过这些内容,大家基本可以了解事情真相了。个人认为,导师不同意黄静怡同学答辩或只是单纯的学术见解不同。在没有正式官方通报之前,个人不妄加断论。相信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此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各高校能够积极进行心理测试,尽早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只是美好年华的研究生再也回不来了,这样一个导师今后或都将活在阴影下。愿逝者安息,生者振作,相关者警醒。
每年有不少的大学生都会备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广电学研究,身边的很多很多人也都会说考不上的,不用白费劲了,给很多备考考生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么,中国传媒大学考研难吗?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首页,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还是比较难,因为中国传媒大学王牌专业实力顶尖,在211高校中排名靠前,而且在首都北京,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想要报考的同学需要准备的十分充分!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笔试,考试科目与同等学力人员的加试科目相同。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注1:报名时,如考生有大专毕业证书且符合专科报考的所有条件,同时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可以选其中一种类别报考:①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本科学历注册学号,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要以本科毕业当年度的时间、学历水平为准;②选专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以专科的毕业时间、学历水平为准。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①、②不能同时填报。注2: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就读院校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以外的其它专业学位(艺术、工程、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国际商务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名参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2)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结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注: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的人员,复试时不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总之,能不能考好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非常重要。考研知识量很大,还是高考那样的很笨很蠢学得很累是不可以的。拿到书,你需要给自己规划,掌握哪些知识点,基础的,复杂的,分类出来,庖丁解牛的手法你应该掌握。培训最多给了你考上的希望以及和一堆人一起奋斗的快感,你需要巧妙利用这样的集体奋斗精神去努力就可以了
前几年,中国有很多大学由于为了生源质量等等各种原因都进行了改名,改名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在学院和大学上一般都是从学院到大学,当然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也算是一个小型的升级。另一个方向就是改好听,比如把名字改大,也就是把市地名改成省地,把省地改成大区级,或者是想科技,财经等热门的学科靠拢。比如泸州医学院,先是改成了四川医科大学,后来又从四川医科大学改成了西南医科大学,从市级到大区,从学院到大学,可谓是一石二鸟。今天我们所要说的是一所位于北京,而且改名特别成功的大学,它就是由原北京广播学院改为现名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源头要从1958年说起,1958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中央广播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后来在1959年,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升格成北京广播学院,这一名字一直沿用到2004年,2004年,当时,全国各地很多大学都开始进行了改名,所以,北京广播学院也希望进行改名,当时最初的想法是将北京改成华北,或者是将广播改成比较新鲜一点的词,因为当时的广播其实已经不太流行了,但是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校长,却力排众议,准备直接改成中国国字号的大学。后来在这位校长的努力下,最终改成了中国传媒大学,由北京到中国,由广播到传媒,由学院到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把自己的名字完完全全的改了,可谓是改名最成功的大学之一。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已经成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作为传媒界的黄埔军校,相信中国传媒大学一定能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传媒人才。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约1500人,实际报考17561人,报录比11.7:1。这意味着,报考中传的你,平均要击败10名其他报考中传的学生哦,现实版“以一当十”!中国传媒大学已成为国内800多所高校中,竞争力最大、报录比最高的院校之一!下面一起看看2019中国传媒大学复试报名现场直击:来自全国各地约1800名考生,来到中传参加复试,为75个专业(领域)的1500个录取名额,展开最后冲刺!复试报名现场的队伍长龙最后再仔细查看一下相关资料在保安大哥的指引下有序入场这一年,你与中传的追逐是一场怎样的戏码?惊心动魄?抑或细水长流?现在,让我们找个最舒适的角度坐好,来听听他们的考研故事:【窗外风景,不及窗边的你】作为文科的考研生,很艰巨的任务就是记忆。早上背,中午背,晚上还得背,今天背,明天背,忘了还得背。我记着我们教学楼的走廊那里,隔一段就有一扇窗户,我们准备考研的同学,就每人“霸占”一扇窗户,面向着阳光,心中就充满了希望。在青春电影里看过很多长发飘飘的美女,靠着窗户,回眸一笑,眼神里全是爱情,那真是很美。但我们考研人,在这里大多是素面朝天的,疲劳焦虑的。如果你走过来,恰好也有人“回眸”,那也是很美的。考研人的眼神里是梦想。我从小就对播音主持很感兴趣,中传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殿堂,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最好选择。许多人觉得考研过程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我不这么认为。当你真正热爱并投入一门学科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为你的梦想让路,你的心里就不会有其他杂念,你不会关心怎么放松自己,怎么排解寂寞。我最喜欢电影《少年派》中的一句话:“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中传播音主持的老师都对这个专业抱有独特的情怀,我也如此。播音主持不是传声筒,不是娱乐,而是责任。【退伍之后,我就选择了你】我们报考的是体育新闻方向。中传是传媒界的最高学府,处在中国的心脏。我们两个的身份也很特殊,是退役大学生。我曾经经常在部队里看升旗,但是退伍和战友分别的那一天,我一个人来到北京看了一次升旗,那一次,真的看得热泪盈眶,当大家一起唱国歌的时候,那种氛围和仪式感,特别震撼。来到中传,我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喜欢北京,喜欢传媒大学,喜欢新闻,喜欢体育,我就是为这个专业而生的。【硬核操作,vlog使我自律】拍不好延时视频的vloger不是合格的中传人。许多人在手机上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我却让手机成为自律的工具。我每天用手机拍摄自己学习时的延时视频,一方面能监测自己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排除了学一会就要拿起手机的情况。自我驱动力很重要,虽然我是在家复习,但效果我还是很满意。引用健身软件keep的那句话;越自律,越自由。【立德楼前,中传为我点赞】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了数不清的优秀校友,他们都在各自领域成为佼佼者和领军人物,让我对中传更加向往,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今年春节,校友朱广权的表情包在网上很火,激发了我做表情包的兴趣。我之前来过几次中传,印象最深的是立德楼前的大拇指,我就在那照了一些照片,回去也做成了表情包,起名叫“中传为你点赞”。▼为传传讲述考研故事的同学们传传问答:中传初印象?好看:景好看,人好看。包容:文艺气息与厚重感并不矛盾。专业:传媒界当之无愧的No.1务实:海底捞的服务,真正为学生着想。三个字:won、der、ful!读研的最大期待?希望在这三年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希望脚踏实地,走一步是一步。想用影像的方式传递中华文化。想要建立中国的电影学派,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打开局面。珍惜中传的平台,在纪录片制作的方面收获更多的经验。专业作专,英语学好。视野和专业度都要进一步提高。多读书,多实践,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想对他说些什么?父母 ::感谢你们对我梦想的支持,感谢你们对我选择的尊重。同学 :准备考研的时候没能及时回复消息请多包涵,考上了一定请吃饭!朋友 :考研的日子没能好好陪你,但我也是在为一个有你的将来而奋斗。为了我们的未来,请一起加油吧!春暖花开的时节,祝你们有梦可待,年少有为中传永远欢迎追梦的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摄影:张明佳 王雅馨 记者:萧沐清 马志波 宋若萱 顾浩翔 编辑:王雅馨
我国最近几年,关于研究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就在几天前(5月1日),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黄静跳楼身亡,死者父母爆料孩子跳楼的原因是孩子的导师不报送审孩子毕业论文所致……2019年12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疑因导师对他人格侮辱,而选择纵火自杀身亡……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泽民,疑因其论文导师的原因选择跳楼自杀……根据我国心理学家调查数据透露,我国每年有将近高达32万人选择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更是触目惊心(250~ 500万);资料显示自杀的人群大部分是年轻人,年龄主要集中在15- 34 岁之间,其中大学生占绝大多数。虽然选择自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不强,在遇到事情时,不愿意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选择逃避。在心理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时候,最终以自杀来结束。根据对我国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事件调查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家人和社会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很多学生追求的梦想,都渴望和期待“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傲人场面。然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生也慢慢失去了原有的光环;金榜题名已经不再意味着命运的华丽转身。大学只是一种教育经历的证明,其它不能代表如何意义。如果过度把大学的期望抬高,就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如果压力无法宣泄,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自杀。第二、大学生自身的自我定位不准确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慌,特别是在临近毕业那年;因为大学毕业不再意味着就业。大学生要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必须四处去“推销”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四处碰壁,经常吃闭门羹,这难免不会出现心理落差,甚至会让他怀疑当初“背井离乡”求学的梦想。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高朋满座的高考宴就在昨天,那时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亲人的祝贺历历在目;而如今大学毕业却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处境。这一切都将给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许稍微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就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防止悲剧再次重演,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责任。为避免大学生、研究生走向自杀的边缘,我觉得家长、学校和社会要一起努力。首先、全社会要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虽然高考已不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是上大学确实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很多农村孩子拼命苦读、挑灯夜战,就是期待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现在国家解决了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几乎人人能够上的大学,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果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很多大学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尤其农村孩子,他们带着父母和家人那么大的期望,几乎耗尽全家所有积蓄,结果四年或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如果出现这样的结局,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的人选择变得沉默寡言;有的人选择离家出走;甚至有的选择走向极端。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学校的职责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大学和就业的关系,淡化“金榜题名、荣归故里”的意识。大学就是一种教育,上大学只能证明你接受的教育比其他好而已,好大学并不意味着好工作。要改变学生考取大学,就等于有稳定工作的惯性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与其说大学的宗旨是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不如说是要培养大学生培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三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和面对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最后、家长和学校要监督学生,不能够让他们迷失四年现在很多大学在虚度年华,翘课、打瞌睡和玩手机在大学课堂已经司空见惯。大校园很难听到郎朗的读书声,取而代之是一对对“恋人”漫步校园的“美丽风景”。大学周边的商业和旅馆,因为学生的“荒废”而异常火爆;校园周边的产业链就是如今大学生虚度光阴的最好见证。如果你随便调查一个大学生,问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的事是什么?几乎没有人会说为了一个专业难题,泡在图书馆里几天几夜、或是挑灯苦读的情景。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大学里的主要两件事就是“玩”和“恋爱”。甚至很多大学生对于挂科一事,不以为耻反而为荣,说什么“如果大学不挂科将是一生的遗憾”。这样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现实肯定是残酷的,压力肯定是巨大的。所以家长和老师绝对不能对自己孩子和学生坐视不管,虽然读大学要的是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香扑鼻来?”。今天的过度放纵,就必须要有接受明天残酷的心理准备。最后希望每个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当下,好好抓住大学的美好时光,刻苦钻研,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素质过硬,心理素质健康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毕业迎接我们的不再是残酷的现实,而是没有的前程。
中国传媒大学5月10日回应该校研究生坠楼身亡一事。说明确认,该校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说明称,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说明同时对黄静怡离世表示最深切悼念。(@中国新闻网)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5月1日,当大多数人正开启劳动节假期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17级女研究生黄静怡在家跳楼,结束了自己年仅26岁的生命。几天后,因被曝出黄静怡轻生与其导师不同意送审毕业论文有关,本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黄静怡家人介绍,黄静怡高中就读于岳阳当地最好的学校岳阳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华东大学,2017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黄静怡的同学们更是对她赞不绝口:“开朗、阳光、聪明……”这样一个从小就是家长口中“别人的孩子”的学霸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让人叹息,也让人疑惑。究竟谁该为这条年轻生命担责?有人觉得黄静怡自身太脆弱敏感。的确,研究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该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客观来看,像静怡这样考取研究生的“学霸型”学生,平时一定是极度自律和追求完美的。一旦受到重大挫折,极度的自律和完美破灭就极可能把他们引向自我毁灭。这也是近年来研究生自杀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成年人,自己总归要对自己负主要责任。但“推一下”和“拉一把”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重压之下,谁能保证自己的心理一定不会出问题?这也告诉我们,国民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生命面前,论文真的很渺小。每一个因学业遇阻选择自尽的研究生背后,都有一个惹人非议的研究生导师。黄静怡的悲剧,她的薛姓导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黄静怡与薛导师曾意见不合黄静怡精神崩溃的直接原因是导师的刁难和冷漠。黄静怡的同学称:“静怡的学术水平高出我们很多,我还没写的时候她的初稿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况且她毕业论文中的核心部分还参加过青年学者论坛,导师及时自己不喜欢,也不应该直接剥夺他参与盲审的机会。另外,这位薛姓老师,平时特别自我,恶评无数,是那种仅仅因为不合自己口味就给学生挂科的人。”此条声援下,还有几百条同校学生对薛姓老师的负面评价。可见,该薛姓老师在学校风评很差。然而学校制度又给予导师太大的权力。就目前现状而言,研究生毕业完全是导师一言堂,学校学院只是协助办理毕业手续。一个导师对一个学生,也换不了,跟哪个导师全凭运气。碰上个师德不好的导师,说是“羊入虎口”都不为过。黄静怡因与薛姓导师意见不合,该导师未予开题报告签字。后来论文完成,又一再刁难。期间黄静怡苦苦哀求,导师始终态度冷漠。黄静怡求助老师之后黄静怡逐渐精神失常,出现幻觉、幻听等现象。知道情况的薛导师这个时候仍没给予学生任何形式的人文关怀。一个导师,不仅仅是知识和学术方面的导师,也应该是学生人生方面的导师。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请多一分约束监督和整改,也多一分自责和警醒吧。我是娜木老师,感谢您的阅读,也欢迎您的观点。
在这个忙着追梦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追寻自己的精彩。追随国家主席的强国富民梦,我很荣幸地走进了自媒体时代。因为热爱,所以也就乐此不疲。因为想要提升自己自媒体运营能力,我打开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网站,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也心生对这所大学的热爱,想把它推荐给高考学子,热爱媒体的同学,请别错过这么有魅力的大学时代。一、特色鲜明,传媒行业最高水平中传的前身叫广院,也就是北京广播学院。六十五年的办学历程,经过几代人的砥砺奋进,已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令人神往的“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的摇篮”。学校致力于培养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中传文化,凝练出“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这种强大基因,引领中国传媒大学的广大师生,砥砺前行。也为所有热爱媒体的人,通过中国传媒大学的引领,成为业界的精英。二、传媒业大平台,学校专业成为品牌借助中国传媒业最高学府的良好平台,学校里的专业,都成为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品牌。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另外教学硬件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分别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个,有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传媒业全国专业建设的标杆,是广大莘莘学子心中的诗和远方。 三、名师、名人、让中国传媒大学在中国学子心中地位攀升丁文华、罗京、白岩松、敬一丹、周涛、陈鲁豫、李湘、胡可、赵琳、康辉、李咏、鲁健、海霞、崔永元、尼格买提、李瑞英、李修平还有很多活跃在央视的熟悉面孔。他们的优秀表现给我们解读了什么是媒体人的优秀。因为这些优秀学子,才让我们普通百姓对中国传媒大学心生尊敬,让广大学子心生憧憬。每个人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张名片,在这张名片上写着校训、和中国传媒大学的优秀基因。那培养这些人的名师像刘永坦(院士)张绍刚等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在这所大学辛勤耕耘。这是一所特色鲜明的传媒大学,也是同学们心目中最具幸福感的圆梦平台。央视屏幕上的优秀学子,把这所学校的优秀都彰显出来。名师、名校为中国的传媒业培养着大批优秀的人才。有梦想你就来,别错过这个平台,为自己的梦想找到出发点。
因为缺乏挫折造成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值得各方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把握机会,让抗挫折教育成为狙击学生心理危机的利器。近来,高校学生轻生的消息屡屡爆出,令人惋惜痛心。4月13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名刚通过研究生复试的女生跳楼身亡;早些时候的3月9日,位于杭州的中国计量学院校园内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位从四楼跳下的男生没有生命危险。过去,曾有毕业季就是“高危季”的说法,大意是毕业生没有找到满意工作,没能顺利升学,或者面临毕业即分手的结局,所以心情郁结,甚至可能做出放弃自己生命的决绝举动。然而,现在在校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复杂,“高危季”的所谓“规律”早就失灵,低年级学生也可能会作出跳楼举动。可是,这些年轻人本应高兴地度过大学生活,他们都还在象牙塔的庇护之下,至少还没有直接承受来自社会的更大压力。防止类似跳楼事件发生,仅靠生硬、被动的策略,事实上证明已经不适用了。比如说很多学校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把希望寄托于物理方式——把宿舍阳台用防盗窗封起来,把教学楼、宿舍楼天台出入口关闭。其实,封得了窗户,封不了人心。作为有行动能力的成年人,只要心里产生了跳楼的念头,付诸实施一般不受这些手段阻碍。而从心理层面来看,学校往往只有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且是暴露得很严重的时候才可能察觉、疏解。在人员庞大、环境相对自由的校园里,有的学生出现问题,身边同学、家人都没有什么感觉。心理问题的变化与过往的经验,无疑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日益复杂的跳楼动机,已经很难让人从个案角度防范、消解,更不可能用外在的技术手段来应对潜在的跳楼事件。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自杀,归根结底都是大学生遇到了自己觉得难以应付的挫折。在人生道路上,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在所难免,何况一些跳楼事件后经查明的挫折,在平常人眼中可能还不是什么跨不过去的坎儿。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疏解,提高学生群体的抗挫折能力。如果把跳楼视为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那么抗挫折教育就是一种心理上的锻炼。就像人的身体健康一样,面对防不胜防的心理健康问题,一项有效的措施就是教育人正确地应对挫折,提高遇到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尤其对当下199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长环境大多一帆风顺,没有经受过多少物质上的困难。大学是他们从被抚养到独立生存的转折点,遇到挫折不知道怎么克服是他们的常态,也是他们的课题。实际上,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早就把抗挫折列为重要部分,未来需要做的只是增量进步,让心理健康课程普及面更广。但是,仅凭学校教育纾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远远不够。如果只把心理健康当成一堂课来看,抗挫折只会成为一种知识、一套理论,学得再好,也不一定会被学生用到生活中。只有学生、家庭和全社会共同营造一种抗挫折教育的氛围,才有可能让抗挫折成为一种能力和素养。当发生学生跳楼事件后,片面把责任指向校方、家庭乃至第三方,都是不公允和不科学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马斯洛也从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出发,提出自我实现的需要受到压抑是挫折感产生的根源。这些理论为抗挫折教育指明了方向。对家庭来说,有必要教育子女从小养成合理的自我实现预期,既不能过度满足子女的一切愿望,以至于使其独立生存后不适应社会环境,也不能从小打压子女的需求,导致其丧失自我实现的信心。无论是实习、从事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还是在生活中接触社会,不可否认大学生已经是大半个社会人了。社会是制造挫折的,社会也应该包容和理解挫折。对社会大众来说,在接触大学生时,对他们最好的抗挫折教育是示范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态度。一句脍炙人口的商业名言说得好:“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在社会提供的抗挫折教育中,身教往往大于言传。类似跳楼这样的学生自杀现象,属于心理危机的极端表现。更多学生时代暴露的心理问题,可能起于毫末,也未必会走向极端,不过无论大小轻重,因为缺乏挫折造成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都值得各方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大众应当共同把握机会,让抗挫折教育成为狙击学生心理危机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