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讯 韩小可 11月3日,乐居财经获悉,北京某产业地产公司招研究高级经理。据了解,该岗位主要负责梳理产业政策、市场调研等。要求42岁以内,能出差,写作策划能力强,工作落地执行力强。该职位人才对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赛迪研究等。本条资讯有效期自发布日起为期一周,欲了解更多详情,及期望发布个人匿名应聘简历者,可将简历发送至ljcjjp@leju.com或者点击进行此处《简历填写》。
中科院计算所孵化企业中科睿芯、中科院计算所和中关村顺义园管委会共同打造的“北京智能计算产业研究院”日前在顺义揭牌成立。研究院将力求在10年内培育50家在智能计算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并最终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市场规模。 据悉,研究院将依托中科睿芯、中科院在高通量智能计算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培育智能计算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应用。结合顺义区产业环境,研究院将瞄准智慧医疗、智能环保、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方面作为重点孵化和工作方向,打造覆盖这些领域关键应用场景的高通量智能计算产业生态。
“北京现在是创新和创业的黄金热土。几十年前,美国硅谷是‘land of opportunity’(机遇之城),现在这个地方是北京。”在4月16日的HICOOL2021年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现场,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发表“数字经济3.0”的主题演讲时如是说。张亚勤提出,数字经济的三要素是数字内容、数字智能、数字产业,但这三要素发挥作用的前置条件是顶尖人才。“人才是1,三要素是后面的0。”他预测,未来15年,数字经济带来的新的产业机遇规模高达15万亿美金到20万亿美金 ,其中三分之一增长将来自中国等几个大经济体。在众多赛道中,未来十年,他最看好的三大方向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交通、智慧物联、智慧医疗领域的结合。张亚勤于2014年9月加盟百度公司担任总裁,并于2019年10月从百度退休。出任百度总裁前,张亚勤博士曾在微软公司工作16年,曾任微软中国董事长、微软移动全球副总裁。2020年7月,张亚勤加入清华大学担任智能科学讲席教授,牵头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张亚勤透露,他牵头建立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是一个产业型研发机构,主要有三方面目标:一是培养顶尖人才,培养一批未来的CTO和顶级架构师;二是研发出新的平台型核心技术;三是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产业,孵化出更多现象级公司。近几年来,随着AI产业的热潮袭来,关于AI行业存在泡沫的说法也逐渐流传。针对AI泡沫说,张亚勤认为,“AI带来的产业机遇才刚开始,有些公司可能有点泡沫,但整个大产业是没有泡沫的。”“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机遇比互联网要大得多。北京是最好的创业热土,欢迎大家来这里创新创业。”张亚勤说。
来源:北京商报如今,太空已成为各国博弈的战略必争之地,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发展。4月18日,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在大兴揭牌,16家企业也在首届北京商业航天发展大会上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1年,大兴区将在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形成商业火箭研发等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并将研究出台商业航天专项支持政策。随着“太空经济”在国内外迎来关键机遇期,社会资本如何更好地参与商业航天竞争也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培育产业集群“商业航天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技术资本密集、产业融合度高、辐射带动强,正迎来高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行业相互融合,加速迭代,将培育出潜力巨大的产业集群。”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劲松在会上表示。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正承担着产业聚集的任务。据介绍,基地位于大兴区安定镇,紧邻京台高速公路,距大兴国际机场12公里,总面积约600亩。基地将围绕商业火箭研发、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以及卫星互联网示范应用等领域,汇聚卫星应用、信息技术、航天材料和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配套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发展。同时,建立商业航天企业孵化、共享、创新平台,营造航天产业节约集约、协同共享、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此外,基地可享受国家、市级、中关村及大兴区“1+N”系列政策,涉及人才、科技、高精尖、金融、上市、互联网等方面。大兴区对标市级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政策,将研究出台商业航天专项支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速航天产业和人才集聚。当日,大兴区与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火眼位置数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根据北京今年1月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十四五”末,北京将构建具有引领性的卫星网络星座和运营平台,形成卫星网络标准体系,拓展一批卫星网络重大应用场景,打造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运营服务及核心软硬件、系统运控的卫星网络全产业链,培育北斗创新及融合应用的产业生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整个世界对于商业航天或航空技术都比较看重,商业航天的发展也成为很多地方在抢夺的目标。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的聚集地,北京聚焦商业航天的发展无疑具有自己的优势,政策和资金等正是其多元优势的体现。”“太空经济”博弈除了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北京还要支持亦庄商业火箭创新中心、海淀“星谷”建设,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向周边辐射,做强“南箭北星”。目前,北京航天产业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航天人才占全国一半,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国商业航天30强中,16家北京企业上榜。张劲松表示,北京已经形成“南箭北星”的产业格局。从全国来看,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介绍,2020年我国航天发射39次,其中商业发射19次,占国内年度发射总次数49%。长征十一号、长征八号、快舟一号等航天军工单位商业火箭仍是发射主力,朱雀系列、双曲线系列、谷神星系列等民营企业商业火箭研制进展加速。谷神星一号固体火箭成功将搭载卫星发射入轨,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此外,今年4月,首个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确定落户浙江宁波,建成后将实现年发射规模100发,是目前我国航天年发射次数的2.5倍,而其航天配套产业规模更将到达千亿。不单是宁波,山东威海也正着力打造“东方航天港”,目标是成为我国最大的海上航天发射中心。“太空经济”在全球吸引着商业目光。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2020年卫星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19年全球整体太空经济增至3660亿美元。从参与主体看,商业机构主导了该市场,占全球航天业务的75%。特别是以SpaceX(太空探索)、OneWeb(一网)为代表的私营企业引领了世界商业航天的发展潮流。目前,SpaceX积极布局近地轨道卫星,截至4月,已成功实施7次专门的星链卫星发射,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全球偏远地区提供卫星互联网覆盖的小目标。社会资本竞逐受国家政策开放利好,近年来众多商业航天、卫星网络企业纷纷成立,特别是处于产业链前端的部分商业火箭、商业卫星企业备受关注。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4家民营火箭企业实施发射,多家企业开始实施自己的星座计划。吴志坚介绍,国内民营航天企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已注册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其中近三年设立的创企数量占比近50%。这也得益于北京、西安、武汉、海南等地不断出台的商业航天产业支持政策。例如,海阳东方航天港、象山国际卫星商业发射中心、武汉火箭产业园等空间载体建设进展加快。不过,国有企业商业化转型、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也给商业航天企业的资金来源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据介绍,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企业融资额超过90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76%。年度内大额融资交易和一企多轮融资频现,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均完成12亿元融资,长光卫星完成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天兵科技连续完成3轮融资,微纳星空连续完成2轮融资;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环节企均融资额均超过4亿元,反映出产业链上游企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热点。江瀚表示,对于整个航天事业的发展来说,商业化发展有助于集中更多的资本,有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从融资角度来说,当前的商业航天实际上依然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虽然收益也很高,但是整体风险性很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多元化的融资,由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这类比较具备创新性的投资介入,也需要一定的银行投资,从商业投资的角度来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江瀚说道。北京市经信局一级巡视员王伟介绍,北京将支持设立商业航天产业基金,发挥市级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商业航天专项子基金。在基金清算时,拿出政府出资超额收益的20%,奖励管理团队。同时,继续执行商业航天发射保险50%贴费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吕银玲
4月16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丰台区了解到,今年是中关村丰台园建园30周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丰台园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了“多业态、全链条”创新生态,聚集了150余家重点轨道交通企业,轨道交通产业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已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位于北京市西南四环通号大厦,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产品展示中心有一套大屏演示系统、三组演示操作台和一套城际列车仿真驾驶演示系统,在这里可以完成青藏铁路ITCS列车控制系统的场景演示和测试工作。这里还有卡斯柯公司的国铁系统集成实验室,以CTC为核心,集仿真测试、教学培训、售后服务于一体。卡斯柯CTC软件是全路标准统一软件,且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卡斯柯模式。迄今卡斯柯已拥有百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系统技术和产品。“卡斯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创新之路,同时也成为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志对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说。卡斯柯是丰台园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一个企业缩影。丰台园聚集了这样的重点轨道交通企业150余家,包括中国中铁、中国通号、中铁高新和交控科技等企业,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咨询到工程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收入规模从2015年开始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2%,2020年预计实现收入突破2300亿元。轨道交通是丰台园特色最突出、影响力最强的产业集群。除了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完整,丰台园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创新资源丰富,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4家国家级研发平台、16家市级研发平台,多次获得国家和市级的科技进步奖,先后获批国家级一个集群、一个试点、两个基地的荣誉称号。为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丰台园打造了特有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合中关村发展集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注册成立了北京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公司,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印发了《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从关键技术研发、打通创新链条、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支持举措。引进北京轨道交通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两家新型研发机构,调动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资源,推动产业的协同创新。联合中车资本管理公司、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基金,推进金融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联合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铁路发展论坛,加强产业的宣传推介。和北京交通大学深入合作,共同建设“轨道交通创新基地”,提升丰台园科技创新能级,增强内生动力。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编辑/张鹏[ 北京头条客户端 ]举报/反馈【来源:青瞳视角】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1年4月17日上午,由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牵头指导、分布式存储研究中心筹备组主办、莫斯科算法实验室和西邮边缘缓存智能实验室协办的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分布式存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经开洲际酒店圆满召开,标志着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分布式存储研究中心落地十三朝古都西安。该中心的成立对于深入研究分布式存储,加快建立行业体系,加强分布式存储在WEB 3.0中的技术创新、场景落地等应用具有非常重要且积极的推动意义。中国发展网执行副总裁、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卓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AI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鲍泓,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监事会主任刘孝奇,西安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杜剑波,陕西悟空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悟空云创始人、总经理孙军涛,陕西悟空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刘飞飞,陕西悟空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赵一成等嘉宾出席大会。中国发展网执行副总裁、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卓琦在本次大会上致辞,她表示,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衔接国家发改委及各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整合政、产、学、研、用、资各方资源,承担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工作和重大课题研究。区块链技术的诞生,让云存储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数据被集中化运营管理走向了分布式自运营模式;从集中化到分布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与思维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去中心化商业实践。分布式云存储作为点对点技术、网络存储技术、智能合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结合体,不仅从技术层面推动了多领域、多行业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将催生全球新一轮的数据存储与应用的产业革命。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分布式存储研究中心未来将持续推动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出商业新场景,“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授牌仪式悟空云创始人孙军涛在分享中谈到,存储作为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其重要性和安全性已经不言而喻,全球对存储需求增长是大势之趋。悟空云从创立之初就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并且不断在成为国内知名 IPFS 技术运营服务提供商的道路上奋力奔跑。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鲍泓发表主题为“分布式计算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演讲。西安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杜剑波发表主题为“边缘智能与自组网算法”的演讲。过去一年,以IPFS为代表的分布式存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接近万亿,行业标准和政策监管亟需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成立的分布式存储研究中心未来将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是由中国发展网发起的专业研究产业发展高端智库。产研院智库以整合产业资源为目标,通过实施“开放合作、优化组合、精准对接、踏实服务、创造价值”的发展战略,在产业发展创新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5G技术与应用系列丛书为持续深化5G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教育、交通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推出“5G技术与应用系列丛书。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产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个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产业园区产业链上游代表企业在产业园区产业链上游领域,我国产业园区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依据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产业园区发展计划,结合相关设计规划单位研究结果,设计产业园区顶层架构,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设计规划单位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在完成顶层架构设计之后,产业园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造项目进行招投标,再由先关中标单位完成产业园区工程建筑设施建设,代表企业有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以及葛洲坝集团等工程建筑企业。产业园区产业链中游代表企业在中游产业园区管理运营领域,我国产业园区运营方式主要包括自主运营、联合运营、承租运营以及受托运营等方式。依据产业园区运营方式的不同,我国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机关直属机构,另一类是民营企业。通常国家级产业园区均会成立管委会,负责运营管理产业园区各项事务,如苏州工业园管委会、中关村管委会、天津经开区管委会、广州经开区管委会等;而民营企业多以承租运营、受托管理运营和合资运营三种模式参与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代表企业有张江高科、中南高科保、亿达中国、招商蛇口、联东集团、荣盛产业新城等。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与运营管理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前瞻产业研究院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王宁《证券日报》记者最新获悉,近日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联合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碳中和”背景下的发展路径、行业机遇和挑战、政策激励措施、气候投融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报告》认为,中国承诺“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开启了中国以“碳中和”目标驱动整个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和科技创新系统全面向绿色转型的新时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将带来科技创新、能源和经济转型的重大机遇,相关产业和公司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大的趋势,就可能开辟一系列新的高成长的业务领域,取得更好的长期收益,并有效规避低碳转型对传统高碳产业所带来的风险。《报告》指出,全球已形成的“碳中和”共识将有力地引导长期投资向低碳领域配置,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发达国家更多,但是实现“碳中和”是可行的并且能带来多重效益。《报告》重点梳理了实现“碳中和”的八大重点领域的相关机会,包括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领域。如电力领域的光伏发电中硅片和电池片技术提升、交通和工业领域的电气化、新材料领域的循环利用再生、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农业领域的化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相关减排技术、负碳排放领域的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数字化领域的智慧生活方式与健康等。高瓴合伙人李良表示:“2021年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正在步入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十年。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公司自成立伊始便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视作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投资全生命周期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因素,将其作为必不可少的投资决策标准。在科技创新和实业赋能投资主题之外,我们也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投资于气候变化相关的方向和领域,希望依托高瓴深度研究和持续参与创新的实践经验,创造更多产业升级和科技突破的机会,从而实现更长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梁红博士表示:“高瓴通过前瞻性的行业研究,持续加大对气候变化、新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布局。未来,高瓴将持续寻找产业升级和科技突破的新机会,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益。”(编辑张伟)
产业领域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点区域开放,打造创新政策集成的试点示范。纵横推进、条块结合的北京“两区”建设,正以产业+园区双轮驱动的开放新模式,为国家探索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益经验。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灌装、包装生产线二十四小时运转。政策突破 园区先行先试解企业难题走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内的中航材波音保税仓库,各类航材部件琳琅满目。这里是波音全球六家备件中心之一,为国内和世界各地航空公司、维修企业提供不间断服务。在以往,飞机维修需要的大量航材由属地管理,航材一出库就要征税,但如今,这里的航材可以在保税状态下运到上海、厦门、广州等多地,实现共享使用。“航材利用率提高40%以上,单次航班成本降低20%以上,有力保障航空公司航班高效运转……”说起新政落地带来的改变,中国航空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感叹,航材在保税状态下实现自由流动,为航空公司带来了大实惠。以波音787型飞机为例,平均送修周期由传统模式的60天缩短至目前的35天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该模式可为关联航空公司每1亿美元航材投资节省2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重复投资。在北京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的主体区域被纳入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是我国自贸试验区中为数不多的空港型产业功能区域。“两区”建设以来,园区依托空港优势,推动新政落地,航空服务领域取得新突破。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的北京自贸试验区中,涵盖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三个片区。其中科技创新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科技服务,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医疗健康、国际寄递物流、跨境金融,高端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三大片区都在集中推出一批先行先试政策,打造改革开放的集成高地。根据海淀最新公布的38项“两区”支持政策,将大力支持科创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等基础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对企业新增研发经费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此外,在国际化、知识产权、双创服务、科创基金等方面都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对于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最高将给予800万元的资金支持。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方面,朝阳将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推动重点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便利化;支持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企业。产业升级精准服务助推成果转化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里,日夜忙碌的新冠疫苗生产车间正在争分夺秒地与新冠病毒赛跑。一批批新冠疫苗从这里运往国内外,为战胜新冠疫情筑起安全防线。去年4月13日,科兴中维疫苗获得了临床批件,开始临床研究。但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是项浩大的工程,一方面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领取营业执照,另一方面需要建设复杂的生产车间,实现尽快投产。面对紧迫的局面,10多个单位合力攻关,为新冠疫苗生产车间的建设开通“绿色通道”。仅用不到100天的时间,科兴中维就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建成生产线,实现年产能3亿剂。在“两区”建设的推动下,一整套从研发到落地生产的疫苗生产体系迅速建立。大兴区“两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兴中维二期厂房预计今年4月10日交付,投产后新冠疫苗年产量将突破20亿剂。此外,百奥赛图新药研发平台、五加和腺病毒载体平台、华放天时抗体药物平台等一批新药研发平台也在陆续投入使用。“我们还在探索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落地,有效推动疫苗上市和产业化落地分离。”相关负责人说。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两项税收政策落地实施,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税收环境;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2020年142家企业的1660件专利获保;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挂牌成立,为中外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两区”建设启动以来,本市聚焦商务、科技、金融、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数字经济、航空服务、专业服务等9个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开放式探索,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要素保障助推营商环境再提升集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民海生物,正推动自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引进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实现产业化。但如何留住更多人才,是困扰企业的问题之一。“两区”建设以来,本市围绕知识产权、资本、数据、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创造沃土。“在人才住房和落户方面,目前大兴区政府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已经帮我们解决住房50多套,解决了50户人才的户口问题,并且以每年近10户的速度增长。”民海生物总经理郑海发说,人才团队的引入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新冠疫苗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巨大助力。人才不可或缺,数据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交易所、数字海关、数字贸易港……一系列保障数据有序安全流动的机制正在加速落地,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的大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本市引进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快速知识产权维护行政机制,同时还设立了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为跨国公司在京展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发展环境。专家点评园区开放和产业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自贸试验区也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的城市,北京的‘两区’是当前中国最开放的平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贸所所长李俊分析,在“两区”建设中,产业开放是在全市范围内无差别地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可以使更多企业受益;园区开放则可以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对一些特殊的开放政策进行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最大程度化解风险。李俊表示,北京集合了园区开放和产业开放这两种开放模式,这两种开放路径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北京的高水平开放。“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不仅对于北京市高水平开放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国高水平开放也有非常好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