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京到处都是研究生,本科学历真的不值钱了吗?出路在哪里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很多用人单位其实不难找到合适的员工,不管是学历还是经验都有很对人会去应聘,所以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想要找到一位合适的员工,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对于很多本科毕业生而言,本科的学历似乎已经不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里,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本科学历,专科生几乎很少见。为了以后有个更好的将来,现在一大部分本科生都会选择继续读研。因为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读研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科学历也不足以达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标准。小军大学读的是新闻专业,这个专业目前的就业趋势已经是很困难。虽然有些公司还是会招收新闻专业的学生,可是想要进入省级电视台,或者是报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小军最后选择了考研,可是没有成功。之后小军就到一家互联网企业做策划,不过小军还是想要考研,可是他本人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学术的想法,所以即使考研,也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很多人考研其实是为改变命运,同时也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小军知道自己想要考研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可是通过成为研究生后,并不一定就能改变命运。小军觉得是自己的专业不是很好,所以导致自己在考研的路上一直感到很迷茫。小军表示自己毕业于985院校,但是身边很多二本三本的同学,都选择了考研,虽然通过考研后的他们并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可是说出去就是比较的好听。小军觉得自己一直纠结于考研的事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虚荣心作祟,其实工作之后你会发现,学历很重要,但是工作能力更重要,小军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并不差。已经毕业三年的小军懂得,是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学历改变命运,本科生不是不值钱,而是你要有自己的优势。注重自己学历的同时,能力也是要有的,毕竟有能力更加的重要,不管是老板还是用人单位最终看重的都是你的个人能力。所以即使没有考上研究生, 只要自己够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
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增加,大学本科学历似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满大街都是研究生,更别说本科生和专科生了。那么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本科学历毕业的学生当真没有出路了吗?是否这样的学历太不值钱了,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似乎很难。其实,唯学历论一直都不成立,无论在哪奋斗,最关键的还是要拼搏。读完本科,如果不考研究生,似乎都已经落伍了,很多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焦虑,一方面他们希望尽快踏入社会就业挣钱,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单位都对学生的学历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有的专业读研确实作用不大,很多人并没有做学术研究的心态,他们之所以选择考研或者保研,最主要的动力在于谋求更好的发展。小军大学学习的是新闻学,他说身边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考研,现在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虽然一些私企还会招收不少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是要想进省级电视台或者报社几乎是不可能了。小军不得已报名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他并没有成功。如今小军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做策划,他说自己希望再度考研,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学术想法,估计也收获不到什么知识,所以内心比较纠结。“文科如果读研究生,没有学术目标的话,确实是浪费时间”小军说自己希望能够考研改变命运,但是知道自己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而且一个硕士研究生学历改变命运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小军重新审视了自己,他觉得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是特好,导致在考研的选择上一直很迷茫。“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也是一所985院校,但是说真的,身边很多二本、三本的朋友,通过考研,他们虽然无法改变命运,但是说出去好听啊”小军说,或许是虚荣心作怪,让他觉得,更高的学历,让自己显得更光彩,他本身并不是很热衷于考研,而且就能力而言,自己并不差。“本科生并不是不值钱,而是要选好专业,而且你要有自己的优势”毕业三年,小军每个月的收入大约为15K,他说自己也懂得知识改变命运,而不是学历改变命运,注重学历的同时,有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如果没有考研究生也不必担心,只要努力奋斗也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根据官方的数据统计,现在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一年比一年多,2018年全国考生数量为238万,其中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较2017年增加33402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超过一半,占54.7%;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86.5%,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13.5%。也就是说报考北京高校研究生的考生也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是北京学校的资源独特优势,包括院校配套设施、导师实力,以及北京作为首都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另一个因素就是,很多考生希望通过就读研究生,毕业以后能在北京找到一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虽然北京的房价很高,但是综合教育、医疗及交通等各方面的实力,很多人还是期望能在北京有一席之地,为了首都人民名正言顺的一份子。我们来看一下研究生就业的情况,2018年北京市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大约在1.1万,2016年的户口进京指标为9000人,2018年的指标比这个更少,而且是包括京外学校和京内学校的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一共争抢这些指标,所以竞争还是蛮激烈的。而且,北京市对应届生落户北京还有一些年龄上的要求:应届毕业生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过了这个年龄,人社部和人社局审批肯定过不去了,只能走留学服务中心了。另外一个就是在就读期间不得有社保记录(本科期间不算,读研前不算),否则走应届生的渠道落户也是审批不过去的。可想而知,即使你研究生毕业以后,能拿到北京户口的概率还不是很高,要看你的专业,要看你的机会,要看你的年龄等等。所以建议想通过考研准备落户北京的同学们,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你年龄符合,专业还不错,建议你们每年多看看一些指标大户,一些国企,如银行、运营商和一些国家企事业单位等,以前一些知名内资企业、外企(纳税大户)也会有一些落户指标,现在管控的比较严格,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有心在北京打拼,又不想以北漂身份的同学,要提前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在研究生最后一年,通过这些单位的校招渠道,就有可能有机会拿到解决北京户口的offer。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北京房价这么高,留京有风险,回二线城市发展也是不错选择哈!尤其是研究生毕业回二线城市,有些城市还有就是补贴,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选择合适自己发展的城市和岗位。
来源X乎:能否从能力和就业两方面解答一下。今年北大是考不上了,但北大情结很浓,决定一定要考上北大的研究生,不过有人说北大的本科生比单是北大研究生更被社会认同,我就凌乱了,北大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多少,我能在能力上收获多少?在就业上它相当于哪所大学的本科生呢?请形象作答。当然北大只是我的方向,答主以其他学校为例或是总的来说都可以。网友一:谢谢邀请。机器人怎么把这么高大了上的提问,邀我答。记得有一次在火车上,我身边坐得就是两个北大的学生,大方、健谈、好问,海阔天空地和我聊着。谈到大学生就业难时,他们说,“我们学校的本科学生不愁就业,我们是挑用人单位,不是他们挑我们。"“我们读研的多,留学的多“,…:北大清华的学子身上仿佛都披着光环。令人羡慕。祝福他们。我原来的单位也有北大清华毕业的。但实际工作能力,也不太尽人意。希望这是个例。其他大学的学生,身上不披或少披光环的,用人单位可能更乐意聘请。我个人建议君,能读书就尽品多读书,读研读博。来到人间走一趟不容易,多学多掌握一些知识,多爽,多惬意。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窃以为是有些道理的。祝福你。网友二:应该说都不错,现在用人单位都很挑剔,都愿意优中选优。这也不奇怪,客观环境就是这样,遍地都是褚葛亮,那真的就看你的机遇了,可能各种因素都能起点作用。什么样的文凭都只是一块敲门砖,它并不能保证你可以一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充其量那只是打基础较好一点罢了,你必须再学习才能符合你的工作,名牌文凭并不能保证你不面临竞争。这没有办法,能力只能从实践中去体验培养和提高。书本知识毕竟是书本知识,会运用如虎添翼。不会运用你可能会很尴尬。这也是考验,一般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出问题。但愿你一帆风顺。网友三:以我局外人眼光看,两者都不含糊,头上光环都能把人看晕。但是牌亮只是就业容易些,不代表一切,实际工作操刀能力还要和其他学子一样有一番努力拼争,要不然就真的是银样蜡头枪,中看不中用。谢友邀。以上是网友的建议,欢迎补充,侵权立删。 小编觉得,北大本科很厉害啊。清华本科也是。看出身的年代
文 / benoit royer(知乎)【友情提醒:超长鸡汤文,不适者慎入】鉴于本文太长,故将原文『后记』提至篇首,俾便感兴趣者把握主体。【后记】因为一年多没有认真写过文字,刚好这个题目和近一年来的经历有些关联,故借此机会简单梳理一下过去的一段经历和心路,也算是练笔。白居易曾经讲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从大一开始,答主写文字一直以此为目标,努力将文学性、思想性与情感性相结合,旨在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有些论述超出了题目本身,是希望围绕基本主题发散思维,进一步阐述自己对一些现象的简单想法,也算是为了锻炼系统的思维能力。正如有分析说,一个人的文字表达水平反映甚至限定了思维水平。答主年纪轻轻,一直身处象牙塔之中,还未曾履足社会,积累不够,见识浅薄,所思所写,难脱稚气,难免见笑于大方之家。然而有句话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司马迁也讲过,『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其意大抵如此。下面有评论问,简单一个问题哪有必要附会这么多?答主这几天将这些文字不断补充完善,其原因除了刚刚所说,更为重要的是专门写给一个人。同时也是为了封存于此,将来对比今日之境遇,情随境迁,『感慨系之矣』。【正文】作为外地985高校保研到清华的小硕,也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以答主现在所在的清华为例,不能简单地说本科上清华和研究生上清华哪个更令人佩服,关键要明白所佩服的是什么。【第一部分】从几十万人中经过高考或者通过保送等方式,本科就上清华,确实是令人十分佩服的,称之为天之骄子在我看来也当之无愧。我上学期做我导师本科生课程的助教,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清华本科生综合素质在国内确属上乘,不管是外语水平、个人阅历,都属人中翘楚,智商就不用说了。他们令人佩服,一方面有赖于本身的因素,比如本身智商确实非常高,别人要看好多遍的东西他们可能看一两遍就通了;另一方面,还要看个人背后的东西,这些在决定一个人能否上清华方面同样影响重大。清华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中产或以上家庭,来自二代家庭的就不说了。清华一个老师做过调查,2010级本科生源中来自农村的比例只有17%,而同期全国农村考生占比达62%。北大复旦等重点高校的学生中农村生源应该更低吧。不同高校农村生源占比具体数值可能会有差异,但国内绝大部分排名靠前的学校农村学生近年来占比都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说法盛行的一个事实支撑,也是近年来清华等校需要保证一定比例农村生源学生的原因所在。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清华本科新生中,来自县级以及县级以下高中的接近25%(数据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清华3300余名新生今报到最小仅14岁农村新生比例提高),北大今年本科新生农村学生的比重也达到19.4%(数据来源:网易教育:五百寒门学子圆梦北大 农村籍学生比例实现连续增长)。这算是很大的进步了,也是我对清华很有好感的一个原因。当然,关于农村学生越来越难上名校,这涉及到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也引起很多讨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段引用数据以及部分讨论内容,可参见:网易新闻:研究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持续滑落;有关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数据,可参见:2015年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名单)就我通过相关资料以及日常接触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很多人家境良好,和我以前本科院校身边同学相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反映的不仅是城乡,还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他们能够上清华,其实一定程度上从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他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里的经济条件、所在的城市等等都是他们将来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出生于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加上自己平时也很努力,那么他们将来上清华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我带的本科班有一些是外语保送生,他们从小就在外国语学校读书,刚进大学,别人还在忙着考四级的时候,他们的外语水平已经是雅思8分或者8.5了。最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回答,讲那种玩得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可能是农村出来的,因为农村孩子能够上清华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成绩高,其他方面由于从小条件受限很难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这样。(相关讨论,可参见:清华北大的学神为什么能够在娱乐、学工兼顾下还能“考前随便翻翻书”式地在绩点和学术上碾压众人? - 学习,『顾雷』的答案。)简而言之,本科上清华的决定因素=个人禀赋+家庭环境+区位因素。一个人能考上清华,首先要有良好的禀赋,若非天资聪颖,至少也要有异乎常人的刻苦努力。加上父母受过良好教育,从小家庭环境就很好,然后在重点中学读书,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可能就去清华了。当然,我所讨论的不包括那些寒门学子通过极其刻苦努力最后上清华的部分。对他们来讲,基本是完全靠自己吧。【第二部分】 再来讲讲研究生上清华。较之本科上清华相当程度上还要看先天因素,研究生上清华就纯粹多了,基本上靠的就是后天努力,加上一颗不断向上的心。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先说点自己的经历。答主无能,高中的时候曾被老师寄予厚望,认为可以考进北大,高三上学期似乎前景明朗。但到了下学期,在距高考两个多月的时候,多年的鼻炎发作,晚上无法用鼻子呼吸。因为只能用嘴呼吸,早上起来嘴巴完全干涸,以致无法发出声音,上课的时候则头脑昏昏沉沉。加上祸不单行,此时又有了颈椎病,脖子僵硬酸胀,根本无法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无奈之下,在面临高考压力下去医院住院开刀,做了鼻中隔偏正以及切除鼻肥胛手术。在住院的一个多星期里,答主母亲回来照顾答主。有一次晚上鼻子大出血,把母亲吓坏了。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高考一些因素影响,最后发挥一般,只去了普通985高校。答主出生自农村,家境一般,就是那种下馆子吃饭要看菜单上价格的。从这种环境走出来的比较进取的孩子,未来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因为从小物质匮乏,将来有可能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存在填补幼年缺憾的补偿心理,这也是有舆论讲很多贪官都来自穷二代的原因。(相关舆论的讨论例子,可参见:南风窗:从郭伯雄看“穷二代”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人民日报政文:“穷二代”更易贪腐是个伪命题;抓住穷二代特征嘲讽是另一种血统论;秦百川:鼓吹“官员出身论”,意欲何为?)另外一种就是能够看淡物质因素,在早年的艰难中磨砺出坚毅的品格,最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一番事迹,所谓『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答主从小也读过几本圣贤书,原来看过一本书,讲曾国藩三十岁开始修身,事情真伪我不得而知,但答主亦以文正公为榜样。自二十岁时答主开始有意识地修身治性,砥砺自己,就是让自己不断正心术,也希望将来能够发出一点光和热。如果不能给父母增光,至少也不能有辱门楣。答主很喜欢《诗经》里一首诗《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其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几句,每每念来,情难自已。答主从上大学后,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一直心感惭愧。父母将自己养大多么不容易,而且在他们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我的要求。答主最怕的事情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自己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早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鸟之情,苍天可鉴!从小学三年级起父母外出谋生,答主开始成为留守儿童,无人管教。所以成龙成蛇,只能在于自己的把握。也许是骨子里就不甘于平凡吧,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很自律。虽然小时候很调皮,也有过两年痴迷电子游戏的经历,但在身边伙伴一个接一个成绩开始下滑或者一些人中途辍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在12年的时间里成绩基本都保持了第一名(高一除外,最高不过第二名)。只是时运不济,到了高三下学期,由于突然发作的鼻炎加颈椎等原因,最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来曾幻想一塔湖图,最后的高考结果是一塌糊涂。其实这种结果我躺在医院的时候就预料到了。录取通知书拿回家后,放在桌子上,熟人经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有些人背后说,平时都说他念书多么多么好,现在看他考得也就这个样子嘛。『人情似纸张张薄。』当时的心境是很压抑的。到了僻处西北的本科院校后,看到满眼荒凉,一开始意志消沉。我有个室友来自浙江,他妈陪他过来报到,他在学校待了不到一个星期受不了,就回家复读了,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我一个学妹,她是天津的,她妈送她过来,看到学校环境后,劝她回去复读一年,好在她还比较淡定。我妈送我到学校,后来和我讲,她看到学校环境,回来的路上一个人在火车上抹眼泪。本科时候读过『十年砍柴』回忆在本科学校求学生涯的一篇文章,感慨万千。个人的沉浮与家国时代的变迁相互交织,而个人在时代的浪潮里、在时间的长河里如此渺小,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个人,其意志在巨大的社会机器面前如此卑微,以致于无能为力,由此演绎出一幕幕悲喜剧。开学一段时间后逛书店看到一本书,上面有句话大概讲,『如果你认为你曾经很优秀,可是你在现在的环境下都做不到最好,那凭什么说你优秀呢?』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答主开始树立目标,要好好学习。目标就是研究生保送北大,圆高中梦想。无数个傍晚吃完晚饭在昆仑堂前的台阶上坐着吹晚风,眺望校门远方绵延荒山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这辈子的记忆中。本科开学伊始,适逢学校举行实验班录取考试,答主通过笔试面试,有幸进入文科实验班。表面上算是全校最好的文科实验班,当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实话。在实验班因为有明确目标,学习比较努力,大学三年总成绩保持了班级第一名。由于实验班的独特优势,本科阶段申请去台大交换了一学期,还去美国游学了一阵。加上父母在城市做点小生意,每年暑假都会去上海及江浙等地逛逛。综合下来,答主比起一般的农村学生,在眼界与个人经历方面,算比较丰富。这在本科时和身边同学相比,就是一种优势。最后答主保研的时候申请了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学校,因为一心想去北大,所以暑假做了一些复习,都是按北大要求来的。结果没进北大复试名单,为此答主还抑郁了几天。最后被清华和人大录取,选了清华。『世事如棋局局新。』答主本科三年一心想去北大,结果最后去了清华。但到了清华,才发现清华也许更适合自己。谈到保研,中间有心酸的回忆。当时答主刚谈了不久的恋爱,而那一学期修了10门专业课,又在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打算大四去英国交换一年,还要准备考托福,自己又远离班上同学,一个人在另外一个校区上课。心力交瘁,忽视了对方,不小心就被劈了。这对当时的我来讲,晴天霹雳。当然,这不能怪人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人一开始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真心真意在一起的。当时正逢考试季,自己要考8门课,结果因此变故状态太差,有5门全部弃考。和老师说了,参加完复旦夏令营后回来补考,好在老师也十分体谅,同意了我的不情之请。虽然心情奇差无比,但最后总成绩还是保持了第一名。中秋那天去北京参加复试的时候,也是心情最差的时候,几乎无心考试。保研后答主做了一年的努力想要挽回妹子,最后无疾而终。为此,也反省了很久。答主去年研究生入学典礼上,阎学通老师讲过,『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读博,那么你已经不适合读博了。』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现在舆论经常讨论要不要读博这个问题。其中有点就是穷人的孩子不要读博,读博就像古希腊的辩论一样,都是家境优渥的人,闲暇时所进行的活动。具体我就不展开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看过一些人写的文章,讲述自己作为文科博士艰难的求学生活。我觉得物质上的匮乏还可以忍受,关键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失落、彷徨、纠结与苦楚,折磨着一颗颗敏感脆弱、在深夜难眠的心。确实,如果经济条件一般,在决定是否读博之前要慎重思考。毕竟,除了四年左右巨大的时间成本,还有机会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落差与不适应,都是需要考虑的。答主本科从大三开始学习国际政治,一直牢记『博古通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这句话,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王沪宁那样的人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曾经年轻气盛少不更事,也曾想过要有为于社会,至少要在学术上颇有一番造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做不到立功,至少希望能立言于世。为此,答主学习国际关系的时候,曾制定计划,按照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三个大的板块构建知识体系,外加IPE、地缘政治学等其他科目;在此基础上,每周看英文文献,把握前沿,掌握搜索与阅读文献、做笔记、写论文的科学方法,力图夯实基础,深刻把握国际关系这门学科。而答主自幼喜欢文史哲,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地理学、伦理学以及美学等,都有浓厚兴趣。曾经幻想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努力构建系统的跨学科知识框架,举数十年之功,庶几小有所成。『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矣!去年开始读研后,在清华感觉到和身边人的差距,一直深陷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忧虑之中。是继续追求自己所爱,还是先要满足物质需求?后来考虑到父母谋生不易,而生活也很现实,因此决定放弃学术追求,首先要实现财务自由,务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因此,也就放弃读博的想法,以后有机遇的话再考虑吧。答主很多同学都曾问我读不读博,得知我不读博,都很诧异,也感到可惜。对于这种选择,用几句诗来说,『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窥一管而见全豹,对于那些立志读研的同学,他们所要付出的成本,在轻易评价他们行为的同时应该需要考虑。【第三部分】 再来说说答主的同学。对于文科生保清华,第一名很重要。开学时老师讲,有16个学校的专业第一名进入复试,最后录取了三个(老师开学典礼上如此说,具体数据我并没有掌握,因此可能存在偏差)。答主刚好忝列其中。就我所知,文科外校保研进清华的,很多专业都要求是专业第一名,至少是前5%(文理专业及文科不同专业间存在区别)。而我考进来的很多同学,包括我室友,都是考了两年或者三年才考上的。很多最后还专业调剂了。他们考研蛮辛苦的,我没有体验过,但我自我感觉,要是让我考清华研究生,我是考不上的。毕竟大学前三年一直比较努力,到了最后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了。所以对于这些研究生考进清华的,我是蛮佩服的。不可否认,研究生从外校考进清华的,和清华本校的学生(清本)比,在综合素质方面应该存在一些差距。但具体到专业素养方面,外校学生由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有机会进入清华,所以他们一些人的专业素养可能比清本学生接着在本校读研究生的要好。但清本学生由于本身综合素质较好,在一些方面发展潜力也许更大。当然,不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清华,清本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的隔阂还是挺明显的。这也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的情况。『清本』这个牌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区分『他者』与自己人的标志,意味着自己人往往更加优越。我们这一级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外校学生一块玩,清本学生自己玩。诸如研会、研团等一些部门,基本都是外校学生参加,而清本学生可能参加其他一些部门,他们和本科生走的更近。当然我讲的只是一般情况。当然,我并不否认自己和很多人的差距,也一直向他们学习,事实如此。我感觉,在清华,硕士是最不受重视的,清华看重的是本科和博士。本科属于博雅教育或者通识教育,博士属于学术性质,而现在清华硕士的定位存在职业化倾向,在一个学术型大学里,自然是最不受重视了,能理解。我一些外校来的同学,他们刚来清华后觉得,好歹现在自己也在清华读研,也算是清华学生了。而我一开始就很清楚,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当他们经历过上述事件后,总算明白,外校来的和清本学生之间,是有道看不见的线的,即便平时大家在一起言笑晏晏,但一道无形的『铁幕』横亘在他们之间,难以逾越。我那个在我前面絮叨过几次的同学,一开始就自我感觉我现在是清华的了,经过上述事件后,感慨不少。毕竟,若干年后,在校友会或者系友会上,很多人是不把那些本科不在清华就读的人当做校友的。答主有点小傲娇,从来不会去争取这种所谓的荣耀。所以在外面,除非别人问到我具体在哪个学校,我一般是不会说的。说出去的话,『啊,你清华的?好厉害啊』,我的回应只有打哈哈。当然,每个人的观感不一样,也许答主夸大了这种隔阂,所以答主在此处的描述并不具有代表性,而只是个人主观论断。生活中清本学生还是很友善的,我也非常欣赏他们的才气,以他们为榜样。只是个人性格使然,对这些比较敏感吧。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更佩服清本学生,还是更佩服外校来的研究生,这个选项背后,其实体现了一种浓厚的社会意识。当我们在讲外校来的研究生时,在这个标签的背后,他们自己也在默默忍受很多。即便他们辛辛苦苦考进清华,在心理上依然承受着不当的压力。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答主并非愤青,也无意于讨论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只是想指出,就题主这一问题本身而言,考虑到考研学生的遭遇,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理解和宽容。讲了这么多,要我选的话,我会更佩服那些考研进来的。也许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不上清本学生,但这种差距在我看来更多是先天决定的。如果他们同样出生在相同条件的家庭,他们完全有可能同样本科上清华,甚至做得更好。这些考进来的学生,他们用自己后天的努力,努力缩小与一些人先天形成的差距。这种希望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生命力,才是我敬佩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对自己本科时的状况并不满意。这不是他们否认自己的本科院校,我相信每个人对高考后接收了自己、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地方都是充满感情的。他们只是觉得只要再努力一点,自己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而通过正当手段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都不可剥夺的权利,也不应该受到指摘。想想吧,一个人本科毕业后,蜗居在五道口狭小的一个房间,用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在考研失利后不抛弃不放弃,忍受与亲友隔绝的孤独,度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饱受前途不确定的煎熬,然而依然意志坚决,只为圆自己的一个清华梦或者北大梦。这就是我身边一些研究生考上清华的同学的写照。相对他们,我是幸运的。而这些人进入清华或者北大后却受到奚落,因为他们不是清华本科,但他们有什么过错吗?他们只是非常纯粹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处境,获取一个更高的平台,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加充实,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可能。你可以说他们来清华不过是为了镀金,拿一张学位证书而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因为要做学术才应该读研。他们没有通过祖上的荫庇,也没有使用任何其他手段,仅仅单纯地通过无数个夙兴夜寐来努力改变命运。我觉得,从任何意义上来讲,这一点都是令人佩服的。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先天的优渥很难获得,而通过后天努力改变自己命运,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现在很多人讲社会阶层开始固化,下层往上升的渠道不断被压缩。如果这种最坏的情况真的在发生,那么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为了不让我们自己、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沦为底层,需要我们努力啊。即便自己安于现状,也不应该轻易指责别人的努力。【第四部分】那么,对于这种来自于普通家庭甚至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或者即便身居清华园依然受到各种歧视内心感到屈闷压抑的寒门学子,再推而广之,对于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受到形形色色不公平待遇但自己又难以改变而倍感屈辱的千千万万人,该怎么做呢?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曾经讲,『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答主看来,真的猛士,更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处境,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谓『反身而诚』,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所谓『随缘惜缘不攀缘』,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如此等等,大概都是这个意思。李鸿章曾经讲过,『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各种遭遇在所难免,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要做好自己,不留遗憾,默默等待改变现状的机会,同时更应当淡定从容。从答主现在的角度看,就是要能够做到贫寒时不虚荣;囊中羞涩时不打肿脸充胖子,起自底层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时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掩盖过去的寒酸,『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与富贵人物打交道相形见绌甚至心感自卑时不能矫揉做作强装台面。用答主分享的诗来讲,就是任何时候都应当『跟村夫交谈不变谦恭之色,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主虽然称不上大丈夫,然而亦一直渴望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德川家康也说过,『人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之时,当回顾贫困之日,可无事长久。』如果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后果往往不会太好,如陈胜认为贫贱之交有损自己颜面,因此失散人心最后身首不保;又有多少饮食男女一开始相结合,但因为不能诚实面对自己而欺骗对方最后还是劳燕分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翻翻二十四史,翻翻名人传记,自古迄今多少豪杰出身草莽,但敢于面对自身,如刘邦从不以自己大老粗为耻,而项羽出身贵族,为名衔所累过于矜持,最后二雄相争刘邦胜出。其他因素固然发挥重要作用,但答主认为出身和性格在影响楚汉结局上也很重要。做到坦诚地面对自己,知易行难。答主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概是讲,『只有当你敢于面对完全真实的自己时,你才能够获得自由。』我曾经一直思忖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想我大概明白了。坦白地讲,答主年幼之时内心怯弱,不敢正视自己的处境,甚至很小时第一次去上海这种大城市和一些人打交道时心生自卑。即便现在,在面对比自己各方面都要优越而又令自己心仪的姑娘时,会有顾虑而逡巡不前,以致于在情感上过于理性从来不会冲动。可是后来我明白,这种负担一直在束缚着自己,让自己无法去追求一些想要的东西。从长远看,它令我不能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场合为了维护虚无的面子过于矜持。而如果我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想开放开,那么从灵魂到肉体,我都轻松多了。想开后,面对很多事情就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虽然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至少能够让心境平和不少。因为没有自不如人包袱的束缚,就能够更专注地投入。比如,认识到自己从外校来清华读研,知道自己在一些方面比不过别人,也明白清本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的隔阂,理解这一切,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你若愿意和我打交道我当然乐意,你若自感优越,很抱歉,不敢高攀,好走不送。埋头做好手头事情,努力提升自己。再比如,遇到一个比自己各方面都优越的姑娘,在对方不了解自己背景的情况下,两人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但最好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她讲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如果对方愿意接受当然更好,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就坦然面对,长痛不如短痛,当然也要祝人家幸福。任何时候,不要怨天,不要尤人,即便难过也要坚强。换位思考一下,为人父母,辛辛苦苦将姑娘养大,当然希望她过得更好,而不是让她跟一个条件一般的男生受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唯有敢于面对真正的自己,我们方能避免许多无谓的纠结和痛苦,把更多地精力用于努力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生在世,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某种形式或者某种意义上的苦难,当时让我们感觉昏天暗地世界末日般的经历,现在回首,只不过『也无风雨也无晴』,早已经云淡风轻,即便还有影响,也不过只是偶尔在内心泛起一些涟漪。所以,从一种超越的角度来看,我们当下所遭受的任何不幸与苦难,都有走出来的一天。有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走出来,但是却并不愿意。因为这种对过去困难的回忆与再塑造,是我们保持与过去联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感知自己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一种形式。答主学历史的时候,不喜欢读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的凶险环境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历史上我们曾经历多次分裂与统一,相对于国家的分分合合来说,无数个个体的悲欢离合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早已经化为尘埃,无处踪迹。特别是1840年代以来屈辱的历史,已经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与精神中。在当时那样看不到出路和希望的黑暗年代,我们的先人们依然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希望再造崭新的华夏国家,无负于我们先民创建民族基业的汗水和血泪。我们现在回首往昔,如果用这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就会明白,国家当下所遭受的诸多不易,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就能共克时艰。用李大钊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在『艰难的国运』中依然要有、更要有『矫健的国民精神』,唯此之故,我们民族、我们文化的火种才得以生生不息,绵远流长。如果在考虑个人命运的同时融入对民族命运的思考,那么个人在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将会得以稀释。对个人而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留下的,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只是,作为凡人,我们即便明白很多道理,却又很难做到超越。但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它能让我们在遭受不幸时更加坚强,明白当下的一切都将会过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努力减少在这过程中的纠结,由此我们的心智也将日益成熟。有句话讲,『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柴静也说过,『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大概就是其意义所在吧。答主讲这些,是考虑到有些人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会心生怨恨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在此提出自己关于如何化解戾气的一些想法。【第五部分】『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怜悯』,这三种感情同样支配着我,其中对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悲悯,更来自于本能。答主来自普通家庭,自然站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令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我一般不会讲我是清华的学生,只是讲,在清华读书。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确实是答主从小到大一直践行的箴言。理学讲『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这些问题其实看明白、想通就好。争一些无谓的头衔、做一些无谓的争论,在答主看来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很多人往往喜欢争论。大凡人情,总是喜欢看结果,而个中的艰难却鲜有人在意。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这个道理。轻易地评价别人是很容易的,不过是费费口舌而已。就像我们评论马云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就是走运嘛。从答主的观察来看,一般喜欢轻易评价他人并盖棺定论的人,往往没有兴趣和耐心去了解别人,自身缺乏足够修养却又自我感觉良好,有点自命不凡却又眼高手低缺乏行动力,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他们的眼界与能力已经被限定在狭小的区域,内心容易充斥焦躁与怨忿,未来发展的空间也不会很大。其实他们是脆弱的。因此,应该同情他们。这种缺乏了解却轻易judge别人的做法,容易成为自己懈怠的借口,也失去了学习他人提升自己的机会,容易让人的心胸变得狭隘,眼界不断被拉低。看到某种事物,睁开因心灵蒙上灰尘而睡眼朦胧的双眼,嘟囔了一句『有啥了不起的』,然后翻个身又接着睡了。『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背景,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生活中一些不为人知且无处诉说的磨难。而且人们处于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次,在一些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匪夷所思;一些人每天习以为常甚至感觉不到的生活方式,另一些人可能发挥最大的想象力都无法想象。孔子讲君子有『三畏』,对一些事情保持基本的敬重、一定的谦卑,不要轻易评价别人,是完善自己人格的重要方式。《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书中第一句话就讲,『life is difficult』,人生是艰难的旅行,每个人都不容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多一丝宽容,多一份理解,于人于己都更好。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所坚守更加困难。我明白自己做不到,所以才佩服自己的同学。其实,与其佩服别人仰望别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尽可能活出精彩。毕竟别人的精彩,顶多是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偶尔成为自己打鸡血的原料。而自己一天一天的努力,『丰碑无语行胜于言』的执着,敢于扼住命运喉咙追求更好的自己的志气,才关系到自己的命运,乃至于自己后代的命运。李陵见苏武的时候讲,『人生如朝露,苏君何久自苦如此?』是啊,人生如白驹过隙,白云苍狗,转瞬不过百年,又何久自苦为?大一入学的情境还历历在目,现在已经研二开学了。今天还在这儿写这个答案,很快这种经历又有可能成为两年后的回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日月逝矣,时不我与。感时伤世,还不如活在当下,努力把握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一直很喜欢这首词,也寄托了答主偶尔寥落中的心境。我大一的时候,读过两首现代诗,一见倾心,一直用来激励自己,稍加改动后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此分享愿与各位共勉。生命的含义你不会有那美丽的相逢,除非你之前能忍受等待的煎熬;你不会有那明朗的清晨,除非之前你的睡梦能忍受黑夜的迷雾;你也不会获得任何东西,除非你敢于下赌注赌注,赌注,生命的赌注,就是你的脚步。但是,你要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因为,只有让你迷路的地方,才是你真正的出路。有多少次此刻的离别,就有多少次彼时的相逢;有多少次此刻的酒醉,就有多少次彼时的痛醒。所以,你应当理解一个人的沉默。沉默,就是一个人最多的话语。你也应当谅解一个人的忧伤,之所以忧伤,一定是他不肯舍弃某些快乐。生命,确实有两层含义。如果众人六神无主而你镇定自若而不人云亦云,如果被人猜忌而你自信如常而不枉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而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而不走火入魔,如果你于成功之中不喜形于色而于灾难中勇嚼苦果,如果你看到追求的美好破灭为瓦砾也不言弃,如果你辛勤劳作已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敢于一搏,且不惧功名化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谈不变谦恭之色,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如果他人的爱情左右不了你,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自立,如果昏惑的骚扰不动意志,你依旧心平气和再作答,那么,你的修养将如天地一般博大,你的魅力将如大海一般深邃,你的未来将如日月一般闪耀,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文 / benoit royer(知乎
每年的毕业季都会如约而至,每一位毕业生,每年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选择就业,选择考研,选择去社会上面闯荡一番,选择继续学习,提高自己,使自己更有竞争力。小编自己是本科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小编会选择继续学习,不要着急找工作,工作的机会有很多,但是学习的机会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到了社会上,可能总有那么些原因,阻挠你学习。所以说,学生时代是最值得怀念的。我们总是听说过很多人工作一段时间辞职去考研的,还真没怎么听过读了研究生中途去参加工作,或是读了研究生说后悔的。当然,这只是小编个人的观点,具体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小编还是要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和大家聊一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却是走向职场的敲门砖学历不能证明能力,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学历能决定人生第一份职业的高度,和人生未来的发展轨迹。一些好的企业门槛比较高,不仅需要研究生毕业,还要求双985、双211,一个非985的本科毕业研究生,如果没有超群的能力,如何在一份高门槛公司简历筛选时安全着陆呢?笔者大三那年,陪着大四的学姐走过找工作的路途,深知土木行业对女性的歧视,说实话,土木工程这个行业,如果是本科生几乎都去施工单位工作,风吹日晒,天天出差的日子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毅然决定考研。研究生在土木行业的就业领域就更宽阔,设计院很倾向要高学历的设计人员。也就是说,设计院比施工单位平台更高,设计人员想跳槽去施工单位容易,而施工单位的人想跳槽去设计院的几率微乎其微。相信除了工程类领域就业趋势如此以外,还有很多行业在学历上就会刷掉一半的本科生。也许,有的人会提出疑问,研究生就比本科生有能力吗?并非如此,有的公司对员工的学历并不是很看重,但这第一步——想进入公司,首先要看的就是学历这个敲门砖。当然,这里并不是在鼓吹大家都去读研究生,因为有些行业对于学历并没有要求,比如旅游行业、动漫设计等等,如果一心想从事一些对学历要求不高的行业,那研究生对你的未来规划并没有很大帮助。薪资与户口更青睐研究生也许很多人认为研究生代表着高的薪金,这是有一定依据的。一般而言,国企对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薪资差别不大,200-800之间,一些互联网公司差别在2k上下。今年的一些地产公司,本科生年薪10k起,研究生25k起,以上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倘若以上数据还不能证明研究生就业优势,研究生去国企的级别待遇一般高出本科生一个级别,本科生想升到这个级别,一般需要2-3年,同样是2-3年,一个是过着美好的校园生活,一个是过着赚钱的社会生活。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考研。一辈子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太少,而赚钱的日子可是大半辈子。至于户口,帝都的户口今年限制的很严重,不说本科生,就是硕士生都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笔者今年面试的所有企业里,只有两个能承诺解决户口。而且,北京户口不仅卡学历还卡年龄,90年以后出生的才可以办理。倘若你在乎北京户口,现在在工作准备考研,千万别犹豫,赶紧辞掉去考研。当然,也不全然如此,有些热门的领域指标对于本科和硕士都是开放的。机遇人人有,研究生特别多硕士在找工作时有更好的选择权,很多时候不是公司愿不愿意要你,而是你愿不愿意去公司。一年前,笔者和父亲聊天,父亲鼓励硕士毕业去考公务员,考上直接副科级待遇。不知道这个信息在今日是否还成立,但可以看出,公务员对研究生与本科生还是区别对待的。除此以外,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会通过一些人脉给自己的学生推荐一份好工作。而一个本科生能接触的老师只有教课老师,且交情都十分平平,老师给几百号学生中平平的你找一份工作,是不贴切实际的。有些同学对于本科的专业不感兴趣,跨专业考到喜欢的领域,硕士毕业从事自己钟爱的工作,更是对自我人生的逆袭。一个学弟在本科期间读的专业在我的母校就业前景特别好,高薪又稳定,然而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考到国内某顶尖金融专业院校,目前,研二的他目前已经有了许多的意向offer。实力不必多说,但是是学历让他有了在在名企游刃有余的能力。以上都是笔者及周围同学的一些亲身经历,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底哪个优势多?众说纷纭。必须承认的是,本科生在年龄上是有优势的,而研究生的学历也是相对有优势的,凡事都有利有弊。只不过对于今天的我,如果让我重新回到大学时代,我的选择仍旧不会变,选择读研,选择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超级名校不仅支撑了北京高校圈的门面,在其他地区也能看到,但是北京还有很多好的大学,那么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这三所北京的专业类大学,都非常低调,但是实力个个都是行业翘楚。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改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首个“双一流”建设大学名单。现在有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会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的教育学院、心理学院、体育人体科学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体育训练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观光学院有七个系,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体育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冬季奥运教育学院)8个学院,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立了中国足球学院、中国篮球学院中国冰球运动学院、中国游泳运动学院、中国田径运动学院、中国极限运动学院、中国马术运动学院、中国教练员学院、竞技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11所学院(学校))体育工学部的下面设置了体育工程学院,中国共产党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员学院设立在学校。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优秀重点学科,有教育部运动和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和身体功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学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级考试教育示范中心,两个北京市大学实验教育示范中心。中国戏曲学院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是新中国国家举办的第一个戏曲教育机构,第一任校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歌词的田汉老师,校训是“德艺双馨,继承往路”,隶属于文化部,作为文化部戏剧改善局戏剧实验学校而为人所知,1955年1月正式命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中国戏曲学院,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学院转向北京市,2014年文化旅游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了中国戏曲学院。学院有“戏剧和电影学”、“音乐和舞蹈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专业的硕士课程和14个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戏剧戏曲学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京剧表演专业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国家和北京市二级特色专业,是北京市附属高中第一届一流专业,现在有京剧部、戏剧部、导演部、音乐部、戏剧文学部、舞台美术部、新媒体艺术部、国际文化交流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等教育部门。北京舞蹈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是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于1954年,新中国第一所专门舞蹈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北京舞蹈学院,隶属于文化部,2000年转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学校有学士和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中国唯一专门化的舞蹈教育高等学府,以全世界知名的舞蹈学院为最大规模。学院现为中国古典舞蹈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系、芭蕾舞系、国际标准舞蹈系、音乐剧系、创意学院(包括编辑指导系、现代舞蹈系、艺术设计系、影像新媒体中心)、人文学院(包括舞蹈系、艺术传播系、公共基础部)、教师有教育学院,附属的中等舞蹈学校等教育机构共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以上就是这三所北京的专业类大学,都非常低调,但是实力个个都是行业翘楚。
最近,北京大学公布了2020年推免研究生的名单。从整个名单来看,北京大学的生源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个名单共有165所高校上榜,其中多数高校入选人数为个位数。而从北京大学的推免研究生本科高校入选情况的统计来看,北大对不同高校学生的认可度也是不一样的。那么,都有哪些大学推免名额最多呢?请看下面的统计结果:以上是近2年北京大学推免研究生本科高校的统计情况,从入选人数方面,北京大学可谓是遥遥领先,近2年北大本校的推免研究生人数都过千人。要知道,北京大学每年本科毕业人数也就4000人左右,有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还有一部分选择了本科直接就业。这也就意味着,北京大学的本科生基本上有近80%的同学可以拿到推免资格,这就是重点大学在升学就业方面的优势。从总数来看,北大本校的推免生占据了总推免名额的1/3以上。其余高校中,有10所高校2年推免人数过百。但从总人数来看,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和南开大学无疑是北京大学推免生的重要生源地。除此之外,通过这些数据还有另一个发现:北京大学在北京地区高校的推免名额在逐年减少,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都是如此。相反,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名额在逐年增加。从整个的排名来看,前20名高校中仅有1所非985工程高校,那就是中央财经大学。不过央财虽然不是211,但高考录取分数要比很多985工程高校还要高,从这一点来看,央财入选人数多也实属正常。清华大学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作为国内的TOP2高校,每年仅有30多名学生可以推免北大,这似乎有些少了。与清华同样尴尬的还有上海的3所985工程高校,复旦、交大和同济,这3校每年得到的推免生名额也仅有20人左右。在这份榜单中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南昌大学,与其余高校相比,南昌大学虽然也是211工程高校,但知名度要差了不少。但从名单来看,南昌大学每年都能有20多名学生成功推免北大。与其余高校个位数的推免名额相比,南昌大学确实是显得鹤立鸡群。如果各位小伙伴们高考发挥不是很好,可以考虑一下这所高校,毕竟在北大研究生推免方面,这所大学有比较大的优势。
北京是我国目前区域发展能力很强的一个城市,而且在其境内很多大学的地域表现中看来,它所具有的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除了是世界闻名的北京大学之外,也有不少潜力大的大学分布其中,例如说一些比较突出的重点型大学,它们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也较大,而这也是令当地学子关注的学校,但也有大学是被低估的了。这所被低估的大学就是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境内的高等学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较高,因为是有很多的211和985大学分布其中之一,当然也有不少的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对北京的城市发展提供了许多源源不断的人才,但也有很多大学的实力是很强的,但也依然是渐渐被低估的了,这也显得比较无奈的了。这所大学在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它是我国很重要的一所大学,因为它不仅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全国重点大学,虽然不是985大学,但也属于211大学,这对其大学的教育表现上看,它也依然取得了较好的旅游推动力和社会意义的了,从这些大学地位上看,它也能体现出很强的综合实力和潜力。另外,从这所大学的教育学科建设上看,它也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当然,它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在对学子的教育培育上是起到了比较强的社会作用,也是北京对外很有代表性的大学了,但却是北京被低估的大学。因为在众多的高等院校中,有很多知名度很高的大学,无论是在大学名字,还是在大学的具体学科建设上,都与很多重点大学有一些差距,同时,在对不少外地人来说,对这所大学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所以也就显得很低调的了,所以说它在我国也是很被低估的高等院校,也是当地很重要的一所学府。虽然说它是北京被低估的一所大学,但其实从这所大学的教育表现中说,它却是当地很有实力的大学了,因为从这所大学的教育意义上看,它其实也有很高的地域性魅力,同时也会获得更多游客的赞誉,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的话,其所具有的大学综合意义也会体现得更大,这也是北京人感到很有实力的地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我们学历的提高,身边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一般来说,一所大学里最多的是本科生,硕士生次之,博士生是最少的。当然也有例外,在我国高校中,有一所高校却不是这样,这所高校目前的在校生中,本科生最少,仅两千多名,而研究生却将近5万名,这所高校便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当然,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校生这样的组成结构,主要是因为其从事本科生教育的时间较晚,接下来在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由原来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于2012年更名而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背靠着中国科学院这棵“大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上全国顶尖。更名之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在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在招生之初,中国科学院大学就因“高标准、高起点”而闻名,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仅招收三百多名本科生,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考考生生源就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之前的中国高校排行榜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影子,但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始本科生教育,这所高校便频繁出现在各大高校排行榜,其发展势头之迅猛,足以媲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横空出世”,对中国很多顶尖名校有着不小的冲击,目前其不但入选“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在“双一流”高校中的实力也非常突出,在校友会最新的高校排行榜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一所非985、211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能够入选“双一流”就已经非常了不起,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表现也极为突出,仅“A+”学科的数量就达到18个,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北大和清华各有21个学科入选“A+”),位列全国第三,可以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学科建设上的实力,在全国高校中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内最高学学术机构,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很多人觉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我国状元、学霸们都想去读的大学,却不知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内的佼佼者。本期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些,各位同学如何看待中国科学院大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