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航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首个返校日不谋于知

北航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首个返校日

“终于回来啦,太想念学校了!”“返校全流程,非常顺畅!”“许久未见,却从未生疏!”,即使佩戴着口罩,同学们的眉眼中依旧流露出重返校园的欣喜。8月24日,阔别了7个多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校区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归航的学子。返校首日,约有3800余位研究生回到久违的校园。在学院路校区东3门,进校同学经过核查“返航通行证”、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码“绿码”等“关卡”后,乘坐摆渡车便可直接返回宿舍。学校还为归航学子精心准备了“护航包”,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每样物品都是对同学们的关心与嘱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吴一凡表示,“终于在今天回到了北航,一切还是这么整洁温馨。”“离开时寒冬腊月,归来时已暑退秋至。虽时隔八月,但校园的一花一木、一楼一宇依然如此亲切可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姜艺凌说,“从返校申请时的系列信息填报,到地铁、校门口的摆渡车接送,再到入校时的暖心护航包,全流程设计精心又贴心!”“欢迎回家!”在大运村宿舍楼,宿管人员利用人脸识别设备再次核实信息并二次测温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吴壮飞回到了熟悉的宿舍。“心中特别期待,居家科研也有段时间了,回学校是个很好的开始,无比想念实验室!”“进入学校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我的辅导员静姐,从她手里接过护航包,感受到学校满满的关怀,点赞!”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寒冰难掩返校的欣喜,“学校还为我们准备了专车——摆渡车,直接到大运村南门,在车上看着阔别许久的学校,感觉心安了很多,还是熟悉的模样!”在食堂入口处,各项指引标识一目了然,进门即可批量实现体温检测,信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工作人员耐心引导同学们有序进入食堂。同学们纷纷表示,丰盛的菜品依旧是熟悉的北航味道。宿舍消杀到位、物资充足储备、楼宇管理有序……只等你回家。“踏实的感觉在脚下建立,校园生活节奏扑面而来。”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李耕说道。据悉,按照北京市《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自8月24日起,学校按照“安全、温馨、细致、有序”的原则安排学生分批返校,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多日来,为确保同学们安全返航,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前开展返校开学模拟演练。碧蓝如洗的天空,雨后的晴天格外明媚,温暖和煦的阳光,映衬着返校学子们的笑容。(文/王晴 图/邸白鹭 宋超 田伟)责编:张靖雯

三法

阔别近8个月 北航迎来首批返校学子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 2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归航的学子。阔别7个多月,返校首日约有3800余位研究生回到久违的校园。在学院路校区东3门,进校同学经过核查“返航通行证”、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码“绿码”等“关卡”后,乘坐摆渡车便可直接返回宿舍。据悉,学校为“归航”学子精心准备了“护航包”,内含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等防护用品。“离开时寒冬腊月,归来时已暑退秋至。虽时隔八月,但校园的一花一木、一楼一宇依然如此亲切可爱。”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姜艺凌说,从返校申请时的系列信息填报,到地铁、校门口的摆渡车接送,再到入校时的暖心护航包,全流程设计精心又贴心。“欢迎回家!”在北航大运村宿舍楼,宿管人员利用人脸识别设备再次核实信息并二次测温后,北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吴壮飞回到了熟悉的宿舍。“心中特别期待,居家做研究也有段时间了,回学校是个很好的开始,无比想念实验室!”据介绍,8月24日起,北航按照“安全、温馨、细致、有序”的原则安排学生分批返校,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多日来,为确保同学们安全返航,学校提前开展了返校开学模拟演练。(文/李依环 王晴;图/邸白鹭 宋超 田伟)

李时珍

北航迎来首批返校学生

许久未见,却从未生疏。8月24日,寂静了7个多月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个校区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学生,约3800余位研究生回到久违的校园。即使戴着口罩,同学们的眉眼中仍可见重返校园的欣喜。在学院路校区东3门,进校同学经过核查“返航通行证”、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码“绿码”等“关卡”后,再由摆渡车直接送至宿舍。学校为归航学子精心准备了“护航包”,里面有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等物品。食堂入口处,各项指引标识一目了然,进门即可批量实现体温检测,信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而且食堂里丰盛的菜品依旧是熟悉的北航味道。在大运村宿舍楼,宿管人员用人脸识别设备再次核实信息并二次测温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吴壮飞终于回到暌违了半年多的宿舍,他说:“这一天期待很久了,虽然居家科研也可以,但还是无比想念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寒冰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回到学校第一个见到的就是自己的辅导员静姐,“从她手里接过护航包,能感受到学校对我们满满的关怀。”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源:青瞳视角】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咖啡豆

阔别校园7个多月,3800余名北航生归航

8月24日,阔别了7个多月,北航两校区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归航的学子。返校首日,约有3800余位研究生回“家”。在学院路校区东3门,学生经过核查“返航通行证”、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码“绿码”等程序后,乘坐摆渡车直接返回宿舍。该校还为学生准备了“护航包”,里面包含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等。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吴一凡说,终于返校了,一切还是这么整洁温馨。“欢迎回家!”在大运村宿舍楼,宿管人员利用人脸识别设备再次核实信息并二次测温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吴壮飞回到了熟悉的宿舍。他说:“心中特别期待,居家科研也有段时间了,回学校是个很好的开始,无比想念实验室!”在北航食堂入口处,各项指引标识已经就位。自今日起,北航各年级学生将陆续返校。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通讯员 王晴编辑:王海萍流程编辑:王梦莹

上有五管

北航人,欢迎返航!——北航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首个返校日

返校学生准备办理相关手续。中国日报8月25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8月24日,阔别了7个多月,北航两校区迎来了2020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归航的学子。返校首日,约有3800余位研究生回到久违的校园。在学院路校区东3门,进校同学经过核查“返航通行证”、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码“绿码”等“关卡”后,乘坐摆渡车便可直接返回宿舍。学校还为归航学子精心准备了“护航包”,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每样物品都是对同学们的关心与嘱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吴一凡表示,“终于在今天回到了北航,一切还是这么整洁温馨。”“终于回来啦,太想念学校了!”“返校全流程,非常顺畅!”“许久未见,却从未生疏!”,即使佩戴着口罩,同学们的眉眼中依旧流露出重返校园的欣喜。“离开时寒冬腊月,归来时已暑退秋至。虽时隔八月,但校园的一花一木、一楼一宇依然如此亲切可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姜艺凌说,“从返校申请时的系列信息填报,到地铁、校门口的摆渡车接送,再到入校时的暖心护航包,全流程设计精心又贴心!”“欢迎回家!”在大运村宿舍楼,宿管人员利用人脸识别设备再次核实信息并二次测温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吴壮飞回到了熟悉的宿舍。“心中特别期待,居家科研也有段时间了,回学校是个很好的开始,无比想念实验室!”北航为返校学子精心准备了“护航包”。“进入学校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我的辅导员静姐,从她手里接过护航包,感受到学校满满的关怀,点赞!”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寒冰难掩返校的欣喜,“学校还为我们准备了专车——摆渡车,直接到大运村南门,在车上看着阔别许久的学校,感觉心安了很多,还是熟悉的模样!”在食堂入口处,各项指引标识一目了然,进门即可批量实现体温检测,信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工作人员耐心引导同学们有序进入食堂。同学们纷纷表示,丰盛的菜品依旧是熟悉的北航味道。宿舍消杀到位、物资充足储备、楼宇管理有序……只等你回家。“踏实的感觉在脚下建立,校园生活节奏扑面而来。”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李耕说道。据悉,按照北京市《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自8月24日起,学校按照“安全、温馨、细致、有序”的原则安排学生分批返校,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多日来,为确保同学们安全返航,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前开展返校开学模拟演练。来源:中国日报网

同异

校园重新热闹起来 清华、北航迎来首批返校学生

本报讯(记者 雷嘉)昨天,清华大学迎来了近万名2020级研究生新生;前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回了首批3800余名返校的研究生。寂静了半年多的大学校园重新热闹了起来。8月25日是清华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清华校内学堂路上、大礼堂前,随处可见的双语展板、条幅、道旗,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在各院系报到点,迎新老师和同学有条不紊地引导新生逐项完成报到手续。学生综合服务楼前的小广场上,迎新服务区准备了有趣的互动和丰富的礼品,帮助新生了解清华文化、熟悉校园环境、融入校园生活,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清华大学本届研究生应报到新生共计9400余人,其中硕士生6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8400余人、国际学生1000余人。统计数据显示,多数研究生新生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9岁,最年轻博士生仅18岁,本科来自清华大学。8月24日,寂静了7个多月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个校区迎来了今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学生,约3800余位研究生回到久违的校园。许久未见,从未生疏。即使戴着口罩,同学们的眉眼中仍可见重返校园的欣喜。在学院路校区东3门,进校同学经过核查“返航通行证”、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码“绿码”等“关卡”后,再由摆渡车直接送至宿舍。在大运村宿舍楼,宿管人员用人脸识别设备再次核实信息并二次测温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吴壮飞终于回到暌违了半年多的宿舍,他说:“这一天期待很久了,虽然居家科研也可以,但还是无比想念实验室。”北航为返校学子精心准备了“护航包”,里面有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等物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寒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回到学校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我的辅导员静姐,从她手里接过护航包,能感受到学校对我们满满的关怀。”

玫瑰海

北航,我们回来了!

慎终如始 众志成城——北航在行动阔别7个多月今天,第一批北航学子返校啦!逾越寒冬,走过春夏金秋北航,拥抱你们终于等到你,欢迎回家!碧蓝如洗的天空雨后的晴天格外明媚温暖和煦的阳光映衬着返校学子们的笑容新学期新面貌首批返校的是研究生们校园也因他们更具活力一组高清大图小萱带你直击现场——“一站式”报到顺利抵达学校同学们有序进入待检区出示“返航通行证”后进入识别区进行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一体化核验收到“护航包”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为你的在校生活保驾护航,暖!经过前面的步骤同学们的“返航通行证”中将显示“检测通过”字样由保安员确认无误后报到手续就完成啦!返校报到完成后大家乘坐摆渡车直接返回公寓摆渡车“到站”!取下行李,即将步入阔别已久的宿舍让我们跟随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王寒冰的脚步体验接下来的环节通过人脸识别设备核对身份并二次测温进入宿舍终于回到温馨的小屋王寒冰同学笑着说:“有被温暖到!”“进入学校,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我的辅导员——静姐,半年多没见,感觉很是亲切,从静姐手里接过护航包,点个赞!想着从东三门到大运村还要走好久就头疼,天又热,这咋整,转角就碰上了学校的专车——摆渡车,直接到南门,哈哈,虽然没有专机,但是这个专车也够可以了,在车上看着阔别许久的学校,感觉心安了很多,还是熟悉的模样!——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寒冰”期待已久的沙河校区也迎来了归航的同学们安全、温馨、细致、有序跨越山河来见你,我的北航作为2020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归航的学子他们有很多话想说一起来听听——化学学院博士生张彩莉拍摄返校途中vlog“秋季里收拾着去年冬天的被褥。岁月不居的感受,在生活打了一个大休止符的时候,反倒尤为强烈。校园正在重启,一切严谨有序。新的打卡设备、各种样式的体温测量仪、运送行李的电瓶车、重新规划的行走路线,以及所有人手里的护航包,都默默诠释着:北航的工作从来没有停过。一种踏实的感觉在脚下建立,校园生活的节奏则扑面而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李耕”“穿越春夏,终于在今天回到了北航,一切还是这么整洁温馨。从欢迎横幅到护航包,处处细节都体现出学校对我们的关怀。新学期,继续爱学习,爱科研,爱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吴一凡”“离开时寒冬腊月,归来时已暑退秋至。虽时隔八月,但校园的一花一木、一楼一宇依然如此亲切可爱!疫情之下的返校,流程设计精心又贴心。从返校申请时的一系列信息填报,到地铁—校门口的摆渡车接送,再到入校时的暖心护航包,只想说:大爱我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姜艺凌”8月24日起,北航学子将分不同批次从各地有序返校返校首日有近4000位研究生回到久违的校园多日来,为确保同学们安全返航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前开展返校开学模拟演练各学院也在返校报到地点等待着学子们归来为他们送上温暖和问候化学学院辅导员迎接学生返校在食堂入口处各项指引标识一目了然进门即可批量实现体温检测信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大家有序取餐用餐宿舍消杀到位物资充足储备楼宇管理有序……只等你回家校医院大夫们时刻暖心守候安保师傅们身姿笔挺运送行李忙不停给你满满的安全感金秋时节的校园也换上了新装待你回来时,眼前一亮、久别未见,欢迎回家!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期待你的新精彩!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素材来源|研究生工作部 后勤保障处 各学院 等摄影|邸白鹭 宋超 编辑 | 史越 李子擎那么,问题来了新的学期你有什么小目标?和小萱一起为久别重逢的喜悦分享+点赞+点1000个在看【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比之又

清华、北航迎来首批返校学生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本报讯(记者 雷嘉)昨天,清华大学迎来了近万名2020级研究生新生;前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回了首批3800余名返校的研究生。寂静了半年多的大学校园重新热闹了起来。 8月25日是清华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清华校内学堂路上、大礼堂前,随处可见的双语展板、条幅、道旗,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在各院系报到点,迎新老师和同学有条不紊地引导新生逐项完成报到手续。学生综合服务楼前的小广场上,迎新服务区准备了有趣的互动和丰富的礼品,帮助新生了解清华文化、熟悉校园环境、融入校园生活,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清华大学本届研究生应报到新生共计9400余人,其中硕士生6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8400余人、国际学生1000余人。统计数据显示,多数研究生新生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9岁,最年轻博士生仅18岁,本科来自清华大学。 8月24日,寂静了7个多月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个校区迎来了今年秋季学期首批返校学生,约3800余位研究生回到久违的校园。许久未见,从未生疏。即使戴着口罩,同学们的眉眼中仍可见重返校园的欣喜。在学院路校区东3门,进校同学经过核查“返航通行证”、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码“绿码”等“关卡”后,再由摆渡车直接送至宿舍。在大运村宿舍楼,宿管人员用人脸识别设备再次核实信息并二次测温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吴壮飞终于回到暌违了半年多的宿舍,他说:“这一天期待很久了,虽然居家科研也可以,但还是无比想念实验室。”北航为返校学子精心准备了“护航包”,里面有口罩、体温计、免洗手消毒凝胶等物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王寒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回到学校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我的辅导员静姐,从她手里接过护航包,能感受到学校对我们满满的关怀。”摄影/邸白鹭

静也

高校“刷脸”设备用在哪儿?多用于门禁,有高校已拆除

02:08新京报讯(记者 应悦 黄哲程)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学校将人脸识别、大数据采集技术引入校园,也由此出现不少争议。对此,教育部曾表态,希望高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新京记者近日调查多所高校发现,过半高校尚未引进人脸识别设备。已经引进的高校中,已经出现拆除相关设备的情况。此外,大部分高校的人脸识别设备也未用于课堂监控,多应用在打印成绩单、开学注册以及门禁识别等方面。探访1大部分高校人脸识别用于门禁不久前,一段课堂行为监控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一名女同学被标注“听讲 6次,阅读 8次,举手 6次”。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课堂上没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如此精细的监控。记者调查的10所大学中,5所已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学校均未将设备应用于课堂监控,校园大门门禁和宿舍楼门禁是设备的主要应用场所。北京大学东门配备了多台人脸识别门禁设备。据悉,这些人脸识别设备于去年投入使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门口也投放了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学校的南北门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正于北二外读大3年的曹同学告诉记者,校门口的人脸识别设备大概是在今年年初开始使用。最初学校为了方便同学注册,还在校门口设立专门的岗位供学生进行人脸识别注册。“总体来说还算方便,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刷脸进校园。”曹同学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在今年秋季学期于校门口增设了人脸识别门禁设备。针对高校内部使用人脸识别设备这一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教育角度看,不能也不必要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监控。“在监控环境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观察,上课打个哈欠可能都会被记录和指责,这会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紧张程度,甚至打乱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影响教学成效。”储朝晖表示,自律首先要给孩子机会自主,监控只会摧毁孩子的自主。出于安全性考虑,储朝晖认为,在校门口这样的位置安装监控,可以接受,但在应用前也应经过规范的评估检验。探访2刷脸可自助报到、打印成绩单除门禁外,一些高校还尝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节省学生在办理一些事务时的行政手续。在清华大学学生服务中心的自助服务处,放置着4台具备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器,不时有同学来此通过自助服务机器办理业务。正在读研究生的殷同学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可以办理新学期报到注册,打印成绩单以及火车优惠充磁等业务。“以前办新学期报到注册,要把学生证交给老师,再由老师统一盖章。现在可以用这个机器自助办理,感觉挺方便的。”殷同学告诉记者,“用这个机器注册,一是比较方便,自己注册就可以,不用再把学生证交给老师。另外时间上自由度也更大一些,机器没有下班时间,只要这里开着门就可以办,节省了许多时间。”不过,殷同学表示,自己使用的频率并不算很高,“一个学期大概会来(学生服务中心)三四次,毕业的时候可能会用得更多一些,像打印成绩单之类的业务,对毕业生来说还是比较有用的。”类似的设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能见到。正在北航读大四的彭同学表示,北航在校生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机器开学报到注册。“不过我们这里还没有打印成绩单等功能。”彭同学说。除了在校生,刚入学的新生也可以“刷脸”注册。据悉,北航的新生人脸识别注册去年就已经开始,不少新生表示这种报到方式比较方便,省去了许多手续。探访3高校人脸识别设备应用率不高尽管人脸识别设备目前被炒得火热,但记者此次调查的10所大学中,一半高校并未配备相关设备。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以及汕头大学的同学均表示,目前校内尚未配备人脸识别设备。“这个学期回来的时候,发现图书馆的人脸识别设备不见了。”在汕头大学读研究生3年级的彭同学告诉记者,学校图书馆去年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同时支持刷脸和刷学生卡进图书馆。“我试过好几次刷脸进馆,但只成功过一次。”彭同学告诉记者,身边也有同学出现过这种情况。汕头大学还曾在校内某些教室门口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不过识别度也不高。“有一次我室友还刷出了另外一个同学的身份。”彭同学笑着说。不少女同学表示,只要化了妆,系统就识别不出来。彭同学介绍,现在学校已经把在图书馆和教室门口的人脸识别设备全部拆除。此外,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的高校也存在使用率不高的问题。记者探访时发现,北京大学不少同学仍选择通过校园卡进入学校。尤其在人流量较高的时期,绝大多数同学用校园卡通行。一位同学试图刷脸进校园,一旁的安保人员劝阻道:“不用刷了,赶紧进去吧。”中国传媒大学南门设置的两台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只有一台处于启动状态,另一台的屏蔽门敞开,大量人员直接由此进出。保安表示,上学期间人员通行量较大,南门只启动了一台人脸识别门禁,另一台屏蔽门打开供直接通行。学校北门也关闭了人脸识别门禁,可直接通行。追访学生:希望学校做好数据保护不少同学认可人脸识别在一些场合的便捷性。比如人脸识别门禁,就方便很多经常忘记带校园卡的同学。不过,一些宿舍在校外的同学表示,校门口的人脸识别门禁会导致上课高峰时期的拥堵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同学表示,北航的大运村公寓就在校外,上课高峰时间,校门口会排起长队,耽误大家进校的时间。对于课堂人脸识别监控,学生则认为没有必要。“还是应该依靠自主学习,监控会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僵硬。”殷同学说。也有同学提出数据安全的担忧。中国传媒大学的贾同学表示,近几年几次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都让人不禁担心个人的隐私安全。“人脸也是一种信息数据,手机可以人脸解锁,超市可以人脸埋单。以后人脸说不定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密码,一旦泄露,后果也会很严重。”贾同学表示,希望各个学校能做好信息安全保障,保护学生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声音专家:数据收集监管应尽快跟上对于如何保存设备采集的数据,此次在网上掀起讨论的人脸视频监控设备供应商旷视科技表示,旷视科技向校园提供的产品皆为离线部署,仅提供技术支持,公司不会接触到学生信息。“与传统信息数据相比,人脸数据具备生物特征,而生物特征是唯一性的。”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表示,正是基于这样唯一性,人脸数据一旦遭到泄露,受害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则远高于传统的数据泄露。“传统的信息泄露,比如说我的银行账户,一旦被泄露了,我还有更改密码的余地,可以做到止损。但生物特征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谈剑锋说。“技术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找到适合应用的场景。”谈剑锋表示,目前,我国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都相对空白。尽管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但仍需要细则的补充。“在数据储存、传输、使用这些环节,都应有详细的规定。”谈剑锋说,现在生物数据的收集越来越方便,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收集到人脸和指纹等数据。对于数据收集方的监管也应跟上步伐,谈剑锋表示,不仅仅是政府部门,互联网公司同样是监管重点。除了机构、企业,个人对生物数据的保护意识也需要提高。新京报记者 应悦 黄哲程 陈超编辑 陈思 校对 何燕

白发鬼

北航宿舍同学合伙研发无人机“白鸟” 睡在上铺的兄弟成了创业伙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03日 11 版)肖鑫、刘畅、王赟、张孚阳曾是北航一个宿舍的室友,现在他们是无人机创业企业德知航创里各挡一面的合伙人。2012年,他们研究生毕业后分别进入航天系统或知名互联网企业。2015年,消费级无人机行业风起,肖鑫发现,如果和高端应用领域结合,需要更高性能更安全的专业无人机,他先后邀请其他3个人加入,用军工水准做出了专业级无人机“白鸟”系列,成为行业里的一匹黑马。都说创业是孤独的,肖鑫却总能从同住过一个屋檐下的舍友身上找到默契和支持。这个平均年龄33岁的创业团队见证了彼此人生求职、结婚、生子等重要阶段,又经历了企业艰难初创、缺乏资金、科技突破、赢得市场等重要节点。“如果说创业是在黑暗的森林里前行,可能会找到宝藏也可能会遇到猛兽,我们只能尽力用火把照亮眼前的路,但幸运的是,我们知道背后的人是值得信任的。”肖鑫说。全员降薪创业上大学时,肖鑫、王赟和张孚阳是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年同住一个宿舍的本科同学,读研究生时小一届的刘畅加入后,他们4个人同住在北航大运村宿舍。他们曾开玩笑说:如果将来一起创业,就起一个十分“中二”的名字“北航创业四君子”。毕业后,他们都选择了较为主流和稳妥的工作,周末常常聚会聊天。从小就是“好学生”的肖鑫不想过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成为技术合伙人。北航无人机所是全国最早研究无人机的单位,研发的长鹰无人机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的梁旭教授与肖鑫关系不错,时常一起交流行业变化。当时,无人机行业风起,以大疆为代表的消费级无人机首次出现在公众生活中,不少政府和企业开始寻求无人机和产业结合的应用场景。但刚刚起步的无人机市场里多是以航模思路做工业级无人机的公司,生产的无人机虽然能飞起来,但是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导致不少企业和政府买回来后只能束之高阁。这在无人机专业人士的眼中,不是“应用”,而是“硬用”。肖鑫和梁旭教授拥有顶尖的技术和创业经验,如果能研发出更高性能且更安全的无人机并提供解决方案,或许能给行业带来“降维打击”。肖鑫决定自己创业,在北航无人机所工作了20多年的梁旭也辞去了职位。这之后王赟首先加入,主要负责市场工作。最初的团队以技术为主,但一家面向市场的公司不仅能研发还要会卖产品,急需一个专业的市场人才。当时,第一选择并不是刘畅,而是另有其人。身为“成功人士”的刘畅是序列更靠前的“第0选择”。因为他们不敢设想在原单位如鱼得水、带领20多人的销售团队、已经开上宝马车的刘畅会放弃一切,加入一个一无所有的创业公司。但因为同学关系,双方一直都会聊公司的进展,后来刘畅发现“公司的速度非常快”,主动问“要不我来?”张孚阳在小米公司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公司内部“燃计划”重点培养的人才,曾拥有价值百万元的股份。他也被这个创业梦想吸引了,在办理离职手续下楼的路上,他回复领导和同事们各种“疑惑、不舍、劝解的短信发了两个多小时”。“每个人都是降薪,放弃了很多看得着的前途加入的,加入后创始团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薪水。”肖鑫介绍,还有北航无人机所的老师、北航的其他同学一起加入,有人放弃了硅谷技术高管的工作,有人放弃了只等十几天就可到手的年终奖,有人放弃了上市企业高层的工作。第一个办公场所在校园内一个仓库一样的办公室,夏天蚊子飞扰,冬天则冷得需全天穿着最厚的羽绒服,办公物品“能凑合用就凑合用”。他们就这样艰难创立了“德知航创”,名字来自北航的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白鸟”起飞了2017年年底,他们带着研发的第一代垂直翼无人机“白鸟”到达山东潍坊的试飞厂,准备在这里试飞。技术团队提前十几天就到了,在附近租了一个宾馆,不断调试设备。大家定的目标是年前首飞成功,当时距离过年仅剩几天,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甚至通宵。肖鑫心里更着急:“越到年根儿火车票越难买,我怎么着也得让大家回去过年。”2018年2月14日,农历腊月廿九,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最后的空域许可。穿着军大衣戴着厚帽子的团队成员早早就到了空旷的试飞厂里进行最后的调试,没消息时只能窝在车里等待。冬天的风非常大,不时还需要人下车压着桌子和无人机不被吹走。解决吃饭问题都需要开车去很远的餐馆买回来,运到试飞厂饭菜常常变凉了。下午5点半,天快要黑了,终于等来了起飞许可。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白鸟”在慢慢起飞,它很争气,完成了所有测试动作,在空中展翅高飞,停留了40多分钟。这意味着,“白鸟”第一次试飞竟然就成功了。航空器首飞一次性成功是难得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雪夜,顶着强风和雪花完成的首飞,更是极其少见。平时冷静内敛的肖鑫心里很激动,甚至超过了看到5000万元融资到账的短信的时候。他拍了拍团队技术负责人曾罗成的肩膀,发现对方早已泪流满面,自己也瞬间落泪。当天晚上,平时很少喝酒的他干了满满一大杯白酒。其余3个合伙人都不在试飞厂,分别在忙着市场推广、洽谈客户、谈供应链等工作。他们接到了前方技术团队的通知电话,共同感受“白鸟”飞翔的喜悦。团队太需要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此前,公司谈好了一笔天使轮融资,部分融资到账后,团队搬到了办公环境较好一些的写字楼里,但投资方后续资金断裂,公司陷入困境。创始团队中有人背着房贷,也都选择自己不领工资,但仍坚持给员工发工资。不仅如此,无人机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一项开模就需要几十万元的费用,作为董事长的梁旭自己开始往里搭钱。有地方产业园希望巨额帮扶吸引入驻,也有头部公司发出了收购邀请,但团队判断和公司预想的创业方向不符合都拒绝了。肖鑫知道大家都很不容易,“在吃饱的时候拒绝一碗饭很容易,而饿着的时候放弃就需要勇气。我们当时很有信心是因为团队的精神、风骨和勇气,知道方向是对的”。高精尖也需要接地气虽然技术证明靠谱了,但距离成为产品还有距离,同时公司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资金问题。北航无人机所代表着国家队水平,创始团队原本以为将军工水准的大飞机技术应用到中小型无人机上,又以更为系统、专业的方式保证无人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产品一定会“降维打击”市场同类产品,迅速获得客户认可。事实证明,实验室里一厢情愿的想法与市场是脱节的。有的用户需要无人机可以搭载更专业、数量更多的相机以满足自己精准的测绘需求;有的用户要求安装作业时简单容易,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项成本;有人嫌参数太高了,这意味着更贵没必要。产品需要接地气。为此,技术团队和以张孚阳为代表的产品团队调整了设计,主打“安全、高效、模块化”的特色,具备同级别产品里最强大的飞行性能,建立模块化程度最高的载荷集成系统。给客户介绍时,刘畅着重介绍产品的优势,也为用户在实际应用时的各种麻烦提出了解决方案。与其他无人机公司相比,德知航创的无人机采用军工厂规范化、精细化生产,在国家级发动机实验室里选用最佳匹配的发动机,并通过了风洞考验,罕见地使用了航空铝作为主材。以租赁大型有人机配备专业的航摄设备进行任务为例,千万级的直升机租赁费用一般每天会达到数十万元,而德知航创的无人机每天的费用是有人机的数十分之一。安装无人机时需要两三个人,但初次使用都有“飞行小队”帮助。渐渐地,产品有了买家。另外一个任务是找融资。赶着写商业计划书的那段时间,有时要工作到半夜两三点,时间久了大家接二连三地发烧。为此,公司在附近的宾馆租了两个房间,谁困了就去休息一会儿,但这两个房间却常常空着。他们最后获得了复星锐正资本领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在收到7个0的融资到账短信时,肖鑫的女儿刚刚出生几个小时,他在医院并没有太兴奋,自以为是被升级父亲的巨大幸福感所冲淡了。在办公室的团队得知消息后,也只到楼下一家人均50元的餐厅吃了顿饭庆祝,就继续上楼加班了。后来,他曾问团队内每一个人“兴奋吗”?大家普遍表示感觉兴奋感不多,但责任感巨大,“压力更大了,得对钱负责,也得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彼此见证人生最重要的阶段4个合伙人都是从外地考到北京,共同经历了美好的大学和研究生时光。在第二故乡北京,他们相处时间多过远方的家人。他们还是彼此婚礼的伴郎、司仪,留下了很多只有他们自己能笑个不停的“梗”。创业后每周一的晚上,公司内部都有升级版的“宿舍夜谈会”。有时在咖啡厅,有时在茶馆,有时就点个外卖在办公室,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彼此沟通通气,交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畅所欲言。幸运的是,随机安排到同一个宿舍里的4个人所擅长的方面各不相同,这又是创业时很好的搭配。在刘畅看来,4个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的原因在于“都是普通人家孩子,都很积极向上,都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带来更好的生活”。他们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希望换更大的房子,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希望能成为父母的骄傲。在国内外的创业史上有很多同学创业的案例,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美团创始人王兴等,他们的团队都是因为共同的使命感和信任感走到一起,建立起商业帝国后同学们也都在公司里担任了重要管理岗位。有人担心,能共苦不能同甘。“人情归人情,利益归利益”,肖鑫表示,在加入团队时都给每人允诺了相匹配的期权,大家的相处也很平等。不过,期权兑现对于一个还在创业初期的团队来说仍很遥远。作为投资方的复星锐正资本是复星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当年也是找了5位复旦的同学一起创业,被誉为“复星五虎将”。年过50岁的郭广昌告诉这个平均年龄33岁的创业团队:“我很喜欢同学创业的组合。”肖鑫很庆幸。其他的CEO微信群里交流总像“心理咨询重建群”,创始人的压力和苦恼没人可说,和家人说会被担心,和员工说会丧失信心,和客户说会泄露机密,而他,总有来自同学倾听的耳朵和给力的支持。2019年12月0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