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南昌举行共建北航江西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共同为北航江西研究院揭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南昌举行共建北航江西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摄影:王健)这是近五年来双方第三次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务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前两次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对于将北航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材料制造等领域科研优势与江西省政策、经济方面优势相结合,加快推动江西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共同为北航江西研究院揭牌(摄影:王健)双方合作将充分发挥江西省在政策、经济上的优势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上的优势,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材料制造等优势学科领域中的国家级实验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助力江西产业优化升级。签约仪式现场(摄影:王健)双方将以北航江西研究院为合作实施载体,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期在南昌高新区建设北航江西研究院总部基地,挂牌成立北航江西研究院(地址:南昌市艾溪湖北路中兴产业园内),逐步启动北航江西研究院鹰潭分院、北航江西研究院景德镇分院建设,原合作实施载体的通航研究院纳入北航江西研究院管理框架。双方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围绕航空产业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军民融合技术等重点研究方向,合作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北航江西研究院,负责承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江西省科技创新领域合作职能。双方合作共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和平台,推动江西高校航空类学科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移动物联网等重点学科建设,拓展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远程教育、创业培训等合作模式,按照产业需求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开展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育合作项目。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和平台,推动江西高校航空类学科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移动物联网等重点学科建设,拓展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与南昌航空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逐步与江西高校开展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相关学科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双方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借鉴现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的成熟模式,适时启动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江西分园建设。结合江西产业发展特点,重点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前沿科技成果、助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特色创新创业科技园。(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新华社南昌8月3日电(记者吴锺昊)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助力江西产业优化升级,日前江西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江西研究院”),共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据介绍,双方合作目的是充分发挥江西省在政策、经济上的优势和北航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上的优势,依托北航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材料制造等优势学科领域中的国家级实验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助力江西产业优化升级。北航江西研究院将围绕航空产业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军民融合技术等重点研究领域搭建科研平台,同时依托北航优势教育资源和平台,推动江西高校航空类学科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移动物联网等重点学科建设,拓展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责任编辑: 卓越
9月25日 2020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活动正式开幕本次峰会以“‘十四五’科技创新与中部崛起”为主题230多名来自全国的顶尖专家将发挥“最强大脑”作用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脉会诊”推动更多科研项目和产业技术在江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除了参会嘉宾规格高本次峰会的参与单位影响力也很大有中国科学院等9个国家级大院以及中科院下属40个国家级大所它们是国内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和主力军近年来江西主动对接国内一流大院大所搭建了一批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面向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集聚中科院及江西省创新资源,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引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等要素紧密融合,提升江西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为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 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平台。该中心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还有先进的研发设备。预研中心团队正在通过科技创新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运用‘中医药数字化’技术,为中医药行业赋能,让古老的中药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20日视察江西时关于稀土产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稀土绿色开采、高值利用、延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重大举措,也是汇聚稀土顶尖力量,提高稀土开发利用水平的有力手段,有助于改变稀土资源中高端应用水平落后的局面。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是我国第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现已建成17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55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57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特别在松柏类植物、杜鹃花属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引种保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昌研究院研究院围绕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的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建设微纳加工平台、分析测试中心、院企联合研发中心,结合产业育成中心-南昌中科,根据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开放式服务、高新项目孵化,努力打造一条“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技术服务-企业孵化”产业发展通道,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围绕航空产业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军民融合技术等重点研究领域搭建科研平台,同时依托北航优势教育资源和平台,推动江西高校航空类学科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移动物联网等重点学科建设,拓展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未来江西将携手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共建150家左右高端研发机构,逐步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实力雄厚的高端创新基地集聚区和高端创新人才向往地。 希望未来有更多大院大所为江西发展助力!笔芯! 来源:江西视听头条、新华网、江西晨报、赣江发布、江西日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官网、江西省科学院官网、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昌研究院官网、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官网、南昌新闻网、江西网络台综合技术编辑:叶潇逸责任编辑:陈姗审核:付必蓉
9月5日下午,时值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在景德镇举办之机,第二届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景德镇举办。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王健摄)在研讨会上,江西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表示,去年11月,江西省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牵头举办了“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活动,左鸣理事长和七位院士莅临江西,为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把脉会诊,提出了很多有质量、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一年来,江西省在航空产业发展方面围绕五大问题,做了十五项重点工作。完善产业规划一是研究制定了航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使江西省航空产业总收入达到1700亿元。按照省政府部署,江西省拟用几年时间打造2个万亿级、6个五千亿级和N个千亿级产业,其中航空就属于N里的其中一个产业,是省政府重点关注、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江西省工信厅抓住机遇制定了航空产业的行动计划,引领全省航空及其相关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争取今年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二是研究编制了《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制定了江西省航空产业的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等“四图”作业,明确了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建好重大产业平台。江西省工信厅充分发挥南昌和景德镇航空产业集聚优势,不断做实做强南昌航空城和景德镇航空特色小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聚,推动航空与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产品技术展示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航空城和航空小镇。现在航空城集聚各类航空企业35家,航空小镇落户企业37家,产业平台的集聚势头正在形成。二是实施铸链补链工程。针对院士专家们提到的江西省航空运营、发动机、维修等薄弱环节,江西省工信厅积极推动江西航空购买运营国产ARJ21飞机,首架机将于年底前交付。中发天信等航空发动机项目已落户,还有飞机维修、航空发动机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特别是航空央企与江西的合作在不断深化,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已经落户并开工,并明确将南昌瑶湖机场作为国产民机重要试飞基地,正在开展两型飞机常态化试飞;航空工业集团明确将重型直升机项目总装布局江西。三是完善投融资体系。组建了江西华赣航空产业投融资平台,为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CR929复材研制项目合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注入资产和争取上级支持等方式,筹划设立省航空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创新融合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批复建设江西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抢占大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的核心研发制造技术的制高点。推动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的核心能力及技术装备的研发。二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在今年6月举办的2019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江西省工信厅推动与7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航空产业和技术领域合作,南昌航空大学分别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三是推进航空军民融合。航空工业洪都公司和昌飞公司加快军民融合步伐,签约了航空标准件、航空电缆、无人靶机等一批军民融合型项目,航空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呈现出军民融合、一机多型、系列发展、有人机与无人机协调发展格局。特别是洪都“初教-6”飞机获得民航江西适航审定中心颁发的首张TC/PC证书,成为全国首款军转民飞机,迈出了军民融合的坚定步伐。促进通航发展一是强化通航服务能力。江西与中国民航局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省局共建民航江西适航审定中心,现在适航中心已具备了一定的适航审定能力。推动建立了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飞行服务院士工作站。二是完善通航基础设施。研究提出江西省通用机场建设模式,推进高安、靖安、安福等已获批选址的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江西省(靖安)森林航空护林直升机场项目建设,推动大余新城机场转为军民合用机场。加快直升机起降点建设,现已建设直升机起降点80个,年底前还将完成15个。加快完善全省飞行服务站以及其它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导航通讯、监视监管、燃油补给、航空维修等基础设施保障网络建设。三是培育通航运营市场。全省通航运营服务单位增至10家,“江西快线”获得135部载客类经营许可和运行许可,并于2018年12月实现首飞,现已开通南昌至赣州、鄂尔多斯至鄂托克前旗通勤航线。开拓了无人机运营业态。江西丰羽顺途科技获得全国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 已运营飞行1.35万班,飞行时间 5624小时,飞行距离18.9万公里,运输货物约2.15万件。此外,“通航+旅游”“通航+运动”等通航服务新业态蓬勃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持。省委人才办牵头完成人才队伍专项调研,并联合8部门制定了《关于全省航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人才计划、引进培养、税收待遇、住房福利、体制机制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二是加大航空人才培养力度。发挥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航空人才培养方面优势,为产业发展输送技术人才。积极推进江西飞行学院组建招生,大力培养飞行员、机务人员、机场管理等专业人才。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南昌航空大学揭牌成立“中乌国际学院”,南昌理工学院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拓宽了江西航空产业人才国际化培养渠道。院士专家共话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王健摄)杨贵平表示,在推进航空产业发展思路上,江西省工信厅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体系发展,着力构建航空制造、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航空产业体系,早日实现4600万江西人民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航空之城兴起来和航空市场旺起来的“航空梦”。在发展任务上,江西省工信厅强调要突出四大重点:一是做强航空制造。围绕教练机、直升机、无人机、通用飞机以及大飞机等五大飞机项目,深入对接航空工业、中国商飞分工布局调整,积极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大力吸引航空发动机制造和维修、航空配套企业落户江西。二是做全民机体系。加强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江西适航审定中心能力建设,将瑶湖机场打造成国产民机重要试飞基地,构建从研发、设计、制造到试飞、审定的全产业链的民机体系。三是做大通航产业。积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加快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业,提升空管保障能力。四是做实平台载体。打造南昌航空城,建设景德镇吕蒙航空小镇、桐坪航空小镇、共青航空小镇,打造一批产业承载平台。同时引进北航江西研究院,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引进民航适航审定中心,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组建航投公司,打造投融资平台。在发展举措上,江西省工信厅将从五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依托南昌航空大学、直升机研究所、洪都飞机研究所等省内航空科研机构,引进吸纳国内外优质航空科研资源,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江西省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北航江西研究院、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孵化器的作用,推动航空军民两用高技术的转移转化。二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对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江西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调度,确保项目稳步推进,早日见效。继续深化与航空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航空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各项合作协议内容的落实,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的落户。同时,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研发基地以及各航空产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航空整机(含无人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研制项目落户江西省。三是坚持以平台为依托。江西省工信厅要打造产业承载平台、通航运营服务综合平台等五类平台。具体来说,就是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为载体,打造以航空制造为核心、航空运营服务为支撑的航空产业承载平台;以通航产业园为载体,打造涵盖通航运营服务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平台;以昌北机场等有一定规模的机场为核心,打造临空指向型产业和临空配套产业发展平台;以航空小镇为载体,打造以航空文化和航空运营为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平台。以适航审定中心为载体,打造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服务平台。四是坚持以人才为根本。突出航空教育培训,加快江西飞行学院的筹建,用好南昌航空大学、吉安航校等本土资源,大力培养飞行员、机务人员、机场管理等专业人才,开展技术工人培训,建设高素质的产业人才梯队。加大全球引智力度,吸引航空研发设计尖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运营人才来江西省发展创业。五是坚持以环境为保障。重点是做优三大环境,即可飞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积极与空军、民航部门协调,推动省域低空空域的开放,创造可飞的空域基础条件。抓紧制定教育、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举办飞行大会、航空发展论坛、航空展览、通航体验等活动,培育大众航空文化,催生通航消费习惯。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全民关注航空、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杨贵平恳请各位院士专家聚焦本次大会“新时代、新趋势、新动能”的主题,围绕教练机、直升机、通航产业及航空小镇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空产业投融资、航空产业国际化等热点问题,指点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与江西省携手一道,联合洪都飞机研究所、直升机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等省内航空科研机构,引进吸纳国内外优质航空科研资源,在航空材料、机载系统等方面,共同加速推进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含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组建运行;依托本届大会四个并行论坛以及五个产业对接会,利用“会、展、赛、现场考察”四位一体的形式,帮助推动航空重大科研成果在江西对接、转化、落地;与江西省携手一道,围绕江西省航空产业人才储备情况,面向海内外引进航空产业高层次人才,并指导企业、高校、研究院所、投融资机构等单位以多种形式对航空产业人才进行培养。(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来源:中国日报网
他是照明业界第一位中科院院士他是晶能光电联合创始人他是南昌大学副校长他是“中国硅基发光之父”……他是江风益江风益教授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这是南昌大学本土产生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标志着南昌大学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人物介绍江风益,1984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现光机物理所),长期在南昌大学从事半导体发光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等,被评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30多年前国内发光材料因长期依靠进口经常遭受盘剥和刁难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江风益为此立下了“让材料发光”的理想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1993在江风益的提议下,南昌大学成立了材料科学研究所。从此江风益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1996江风益的GaN蓝光LED研究得到了江西省政府240万元的支持,并成功申请到了国家“863计划”中的蓝色发光材料与器件项目。但课题组低估了项目难度,经历300多次实验、研究工作却尚未入门,而经费就已花掉了90%。面对困境,许多合作伙伴先后离开了课题组,江风益的团队,当时仅剩下3名研究人员。2000经过1200多次的实验,蓝光LED外延材料和蓝光二极管终于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显示显像行业的科技进步,为硅衬底LED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他没有止步,又把目光投向几乎被判“死刑”的世界难题——硅衬底LED研究。2003江风益大胆选择硅衬底氮化镓技术路线。不到半年,江风益很快做出有一定显示度的硅衬底LED样管。此后,江风益和他的团队经过5000多次的实验,突破了数十项关键技术,在第一代半导体硅材料上,成功地制备了高质量的量子阱结构的第三代半导体GaN材料,研制成功硅衬底蓝光、绿光和白光LED,打破了日美等国垄断LED照明核心技术的局面,改写了世界LED历史,被称为半导体照明的第三条技术路线。2006江风益和团队引进金沙江创投等7家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晶能光电,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推出硅衬底LED芯片的生产企业。为突破创业之初遭遇的困境,江风益破釜沉舟,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饿了,叫盒饭在实验室里吃;累了,在实验室的小床上打个盹。长期弯腰工作,江风益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步行不到50米就得蹲下。但面对正处在节骨眼上的项目研究,江风益放弃了手术。在江风益的感召下,他的团队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2007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3年又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12011年开始,江风益又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LED高端装备(MOCVD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通过3年多的努力,江风益和他的团队研制成功LED高端装备——生产型MOCVD设备37片机和61片机,其中核心部分——反应管实现了原始创新,使LED生产用的原材料消耗大幅减少,用此设备生产的硅衬底蓝光LED,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2016“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同年,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黄光LED芯片取得突破,黄光LED电光转换效率达到21.5%,远高于国外公开报道或可查询到的最高水平(9.63%)。这一技术突破使我国LED技术处于“局部领跑”地位。2019江风益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同年,江风益获2019年“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是全球半导体照明领域的最高奖项。未来“这只是一个开始,LED技术尚处在‘婴儿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芯’能够照亮世界。这,是我的中国梦。”——江风益戳视频走近江风益教授倾听他的心声!↓↓↓00:52这条院士之路闪耀着奋斗的光芒更是江西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科技事业硕果累累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由2012年全国第25位前移至2017年的第19位,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年前移的省份。今年2月,首次发布经第三方机构评审认定的《江西省2018年度独角兽、瞪羚企业及培育企业名单》,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获评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挂牌成立,北航江西研究院、江西北斗应用研究院等一批与知名院所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落地……江西正以长远的战略眼光,重视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愈加坚定。江西未来可期来源:共产党员网、江西日报、江西网络台综合编辑:陈丽琴 / 责编:李健
新华社南昌7月8日电题:江西:对标一流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新华社记者刘健 李兴文 吴锺昊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进口许可证办理时限由5至10个工作日压缩至2至5个工作日……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江西近期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十大行动方案”,推出了182条具体举措。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江西密集打出“组合拳”,力破限制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小标题)政策引领为企业减负缓解“痛点”江西煌上煌集团2018年获得政策性减免税收约450万元,今年预计减税上千万元,公司财务中心副总监胡泳说,企业的担子轻了,减下来的“真金白银”将用于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近年来,江西持续开展“万名干部入万企”行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全省100个园区、企业调研帮扶。在广泛调研后,江西梳理出449个亟待解决的“痛点”,涵盖减税降费、融资、物流等多方面,逐一破解。企业“痛点”就是政策的发力点。江西分四次出台152条降成本措施,包括大幅减免符合条件的产业税款;全面取消土地登记费、房屋登记费等收费项目;全面降低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近三年累计为企业减负3020亿元,其中2018年为企业减负1330亿元,减负成效明显。融资难是企业经营的切肤之痛。江西省金融监管局局长韦秀长介绍,为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江西开展银行挂点开发区、金融专家服务团入企等定向帮扶,组建百亿元江西国资创新发展基金,发放千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今年初,江西宁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达琴提出贷款申请后,不到一周,就收到银行120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截至今年4月末,江西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3%。针对企业面临的“物流之痛”,江西“对症下药”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开展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试点,推动多式联运发展,2018年全省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降低0.7个百分点,三年累计降低物流成本约85亿元。(小标题)刀刃向内疏通企业办事“堵点”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江西聚焦市场主体办事“堵点”,营造高效、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在南昌县行政审批局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个方形透明玻璃箱集中封存着27枚印章,它们原来分别归属在27个审批科室,推行“一窗受理”后,办事效率大大提升。以前企业办工程规划许可证要一家一家跑,前后要耗时1个多月,现在集中报批只需一天。江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将35个省直部门和401个市直部门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着力实现网上办理90%以上的省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目前江西开发的“赣服通”实现了2691项高频政务“掌上办理”。一般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用水报装不超过12个工作日内办结……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江西对办事时限设置“硬规定”,倒逼工作效率提升。此外,江西在全省推开延时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从接件、办理到出件实行延时服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事,减少权力寻租环节,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江西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廖裕良说。(小标题)对标提升自我加压突破发展“难点”不久前,革命老区吉安与厦门大学签订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的框架合作协议,在省内首次引入专业化团队,采用世界银行标准,对全市营商环境系统把脉、全面会诊。类似的对标提升行动正在江西各地铺开。“世界银行的评价体系针对企业从开办到运营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确定了可量化的标准,是国际公认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江西省发改委体改处处长李光东说,在开展企业开办注销、获得水电气、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等十大提升行动的同时,江西将制定江西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11个设区市开展统一评价。引进人才就是引进未来。2018年,江西新增25个国家级人才队伍,柔性引进16名院士对接企业。今年,江西面向全球为290家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端人才。针对地处内陆制约发展的地理空间短板,江西创新机制构建平台助力营商。赣州港推出“同港同价”班列,让企业享受到与沿海大港同等运输成本、同等通关时效和服务,如今这里每天都演绎着“买全球木材、卖全球家具”的景象,企业称赞“江西再造了沿海优势”。同时,江西还引进37个像北航江西研究院、江西北斗应用研究院这样的高端研发平台,以及一批助力产业发展的资本平台。“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江西提出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就是一种自我加压。”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张和平说,面对科技革新和产业革命,作为内陆地区,江西要实现赶超发展,必须千方百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安商助商。(完)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创新红利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智能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易炼红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培育“智造”新动能,努力把智能制造打造成江西崛起的“新引擎”,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易炼红代表指出,创新是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5%,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连续6年位次前移。但是,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江西发展的突出短板。江西将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注入原动力。一是构建创新区域体系。加快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发展,以赣江新区、南昌高新区、小蓝经开区为主体,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做实中科院江西育成中心,推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稀土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和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共建,引导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加大对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三是培育引进人才。把智能制造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引进的重点方向,完善产学研用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智能制造技术转化应用力度,激发智能制造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必须把智能产业发展起来。”易炼红代表说,近年来江西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发展了186家智能装备企业,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7亿元。下一步,江西将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智能产业,为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强化基础保障。今年将建成5G基站2万个,推进南昌、鹰潭及重点应用场景5G网络全覆盖,力争覆盖所有设区市。二是强化优势引领。开展成果转移转化提速行动,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全球范围内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国名片”。三是强化系统集成。依托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及部分领域领先的优势,深化开放合作,积极培育发展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传感器等各类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智能产业基础能力。易炼红代表说,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设了119个试点示范项目,实施了1332个“数字化车间”,推动了1.6万家企业上云,创建了南昌高新区等12个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下一步,江西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融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智能制造成效。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今年将对3000户以上企业实施重大工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重点围绕有色、电子信息、装备、石化、建材、纺织、食品等“2+6+N”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二是支持“二次创业”。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仪表、智能照明电器、无人驾驶、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三是深化强强联合。持续深化与阿里巴巴、华为等巨头企业务实合作,加快制造业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好的生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易炼红代表表示,江西将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生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让各种要素发挥最大效能,合力推动江西“智造”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为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
中新网南昌6月12日电 (吴鹏泉)由中共江西省委人才办、江西省工信厅举办的“江西省优势产业高层次人才网络云招聘会”12日在南昌举行,本场招聘活动主要聚焦江西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人才,该省68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本硕博岗位194个。近年来,江西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尤其是以电子信息、航空、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优势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倍增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江西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1.1%。“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助推江西优势产业发展升级,我们依托‘江西人才云’,以网络云招聘方式组织用人单位进行引才。”江西省工信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说道。与往日熙熙攘攘甚至有些嘈杂的传统现场招聘不同,当日江西省优势产业高层次人才网络云招聘会现场,一个单位一台电脑,招聘人员带着耳麦与求职者们线上“见面”,进行“视频群面”。“江西的发展,关键在创新,根本靠人才。”中共江西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本场招聘活动主要聚焦江西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人才,该省68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本硕博岗位194个。“期待广大人才与江西‘结缘’。”事实上,近年来,江西省委人才办大力深化人才改革、实施人才工程、搭建人才平台、优化人才环境;江西省工信厅大力引育各类产业人才尤其是六大优势产业人才,开展省“双千计划”有关创新创业高端人才评选,实施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各类平台和载体,各类人才纷纷来赣创新创业。江西省工信厅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衷心希望各位青年才俊积极上线、踊跃对接、深入交流,早日加盟江西、助力江西,在实现江西这片红土地的产业振兴发展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完)来源:中国新闻网
▲江西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ZF850航空发动机将亮相2020南昌飞行大会。▲目前,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的交付中心和完工中心的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备受关注的2020南昌飞行大会将于本周五开幕。日前,大会组委会已经公布并开通了购票渠道,并发布了购票指南。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南昌飞行大会全面实行网上预约实名制购票,参观者凭身份证刷电子票入场。购票渠道已经开通了,那么飞行大会现场建设筹备工作又如何呢?晨报记者提前探营了南昌飞行大会活动举办地之一——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今年飞行大会飞机静态展将在这里举行,目前正在建设和筹备之中。发布2020南昌飞行大会购票渠道开通记者了解到,与去年不同的是,此次南昌飞行大会采用线上实名预约制,购票人凭身份证和手机号购票,一人一票,单日预约人员达到上限后关闭预约通道(10月31日下午预约上限6万人,11月1日预约上限6万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网上预约成功后,防疫昌通码将在截止售票(10月30日)后对购票人员进行轨迹查询,对红码、黄码游客不予出票,预付金额将原路退回。市民购票成功后,凭身份证入场。◎购票指南1、打开微信、搜索“大麦”进入大麦网购票小程序2、进入大麦网首页后,点击南昌飞行大会海报或在搜索框输入“南昌飞行大会”3、进入飞行大会页面,阅读详情后,点击“立即预定”4、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进行登录5、选择需要购买的场次活动场次,并点击“确定”6、进入实名制页面,点击“新增”并按要求输入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确认后点击“提交订单”7、付款,完成预售登记8、待10月30日开票后,点击“我的票夹”即可查询南昌飞行大会电子门票探营13万平方米飞机静态展示区已建设完成与去年的南昌飞行大会相比,今年大会的场地面积大大增加,除瑶湖机场之外,还新增了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这一场地,其中,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机坪区将作为各类飞机静态展示的场所,将让广大观众一饱眼福。上周五,晨报记者提前来到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探营。该项目位于南昌航空城核心区域,紧邻瑶湖机场。记者看到,现场呈现一片火热的建设场面,交付中心和完工中心的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外立面装饰施工,整个项目已经进入收尾冲刺阶段。13万平方米的机坪区已经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场地清扫。“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于2019年12月份开始建设,期间克服了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用7个月的时间把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以此迎接2020南昌飞行大会。”该项目建设方南昌高新投资集团总经理戴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会期间该中心的机坪区将作为飞机静态展的场地,向普通观众开放,包括C919国产大飞机和ARJ21支线飞机也将这里展示,30日晚上还将举办ARJ21飞机交付仪式。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入口将设置80台检票闸机,并设置安检防疫设施,将于10月29日前完成安装。场地内将提供餐饮、休闲等服务,并与瑶湖机场实现连通,从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达到瑶湖机场,看完飞机静态展还可以前往瑶湖机场观看飞行表演和飞机动态展。戴晖还向记者表示,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整体预计2021年7月份正式完工并交付使用。主要承担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的内饰安装、喷漆、生产试飞支持、客户交付支持、维修维护、运营保障等业务。飞行大会的新活动场地建设如火如荼进行中,飞行大会上的展品又准备得如何呢?记者了解到,50家国内外航空企业将带着自己的产品亮相此次飞行大会。作为南昌航空产业发展主阵地的南昌高新区,汇聚了不少航空企业。此次,南昌高新区本土企业江西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将携其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即携ZF850涡喷发动机,亮相南昌飞行大会。这一发动机有何特色?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揭秘“南昌造”航空发动机明年可实现批量生产上周五,记者走进江西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飞机“心脏”研发制造基地,园区整体规模宏敞,布局严谨。“我们是2018年在高新区注册的,现在厂房一期已经基本建成,即将交付使用。”该公司总经理潘宁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项目一期建成以后,可实现年产30台ZF850涡轮喷气发动机、15台ZF850G燃机以及4台11D样机研制试生产能力。二期将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建成专业、高端、集发动机研发、试验、生产、维修于一体的科技密集型产业基地。“江西航空产业很有优势,我们也看好在江西的发展。”江西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徐坤告诉记者,其公司研制的ZF850涡轮喷气发动机将运用于航空工业成飞“云影”无人机,这款无人机是侦查、打击敌对目标的军用无人机,出口海外市场。目前,这一款发动机已经交付了2台发动机,2020年计划再交付4台。批量生产会在2021年实现。“这次南昌飞行大会上,ZF850涡轮喷气发动机将进行展示,届时,成飞公司‘云影’无人机也将亮相。”徐坤说。观察借势发力,奋力实现江西航空梦江西是我国航空工业的摇篮,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飞机就是从南昌起飞,C919国产大飞机已在江西开展常态化试飞,可以说江西有了发展航空产业的积淀和机遇。江西航空产业有良好的基础,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直升机螺旋翼、固定翼研发和制造的省份。江西把航空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肖云说,举办2020南昌飞行大会,目的是为促进江西航空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速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航空小镇兴起来、航空市场旺起来”的“航空梦”。走进南昌飞行大会举办地——南昌航空城,一座现代化航空产业新城拔地而起,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塘滩地,荒草丛生。如今,航空工业洪都、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南昌航空城。截至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户项目58个,总投资约600亿元。其中,今年新引进项目12个,包括空客A321客改货、飞机改装维修基地项目等等。在本次飞行大会上,还将有20个重大重点项目在会上签约。“航空产业要发展,要靠科技创新来带动,因此我们在南昌航空城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南昌航空科创城,突出科技创新为引领,来带动整个航空产业的发展。”南昌航空城管委会副主任刘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北航江西研究院、航空工业602所等科研院所落户在南昌航空城。今年,南昌航空城航空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00亿~600亿元,将超过去年的发展水平。来源:晨报首席记者 刘良昌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创新红利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智能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易炼红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培育“智造”新动能,努力把智能制造打造成江西崛起的“新引擎”,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易炼红代表指出,创新是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5%,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连续6年位次前移。但是,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江西发展的突出短板。江西将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注入原动力。一是构建创新区域体系。加快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发展,以赣江新区、南昌高新区、小蓝经开区为主体,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做实中科院江西育成中心,推进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稀土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和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共建,引导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加大对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三是培育引进人才。把智能制造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引进的重点方向,完善产学研用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智能制造技术转化应用力度,激发智能制造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必须把智能产业发展起来。”易炼红代表说,近年来江西加快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发展了186家智能装备企业,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7亿元。下一步,江西将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智能产业,为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强化基础保障。今年将建成5G基站2万个,推进南昌、鹰潭及重点应用场景5G网络全覆盖,力争覆盖所有设区市。二是强化优势引领。开展成果转移转化提速行动,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全球范围内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国名片”。三是强化系统集成。依托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及部分领域领先的优势,深化开放合作,积极培育发展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传感器等各类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智能产业基础能力。易炼红代表说,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设了119个试点示范项目,实施了1332个“数字化车间”,推动了1.6万家企业上云,创建了南昌高新区等12个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下一步,江西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融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智能制造成效。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今年将对3000户以上企业实施重大工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重点围绕有色、电子信息、装备、石化、建材、纺织、食品等“2+6+N”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二是支持“二次创业”。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仪表、智能照明电器、无人驾驶、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三是深化强强联合。持续深化与阿里巴巴、华为等巨头企业务实合作,加快制造业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好的生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易炼红代表表示,江西将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生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让各种要素发挥最大效能,合力推动江西“智造”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为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