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出名侮辱了三样东西:北大、哲学和博士!原创 魏剑美 文字客老魏 1周前某“北大哲学博士”杀气腾腾地说:“我强烈建议公安检察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调查方方,与境外势力有着何种程度的勾结,与资本集团存在着何种利益共生关系?”老魏昨天的公号文章《方方那么多名人朋友,居然卑怯到没一个站出来发声!》(点击查看原文)发出后,反响强烈,随即有人回应说: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是缩头乌龟,还是有一批名人在陆续发声,力挺方方。这个名单有:易中天、张抗抗、阎连科、严歌苓、唐翼明、戴建业、刘川鄂、丁帆、冯黎明……还有更多的名人虽然没有直接发声,但通过朋友圈转发等形式,表达着对方方的支持和致敬。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那些围剿方方的“檄文”所获得的掌声,未必全是某种安排,不少也确实是一种真实情绪的表达。就有不止一个朋友截图给我看,他们圈子里就有极为厌恶方方的人,指斥她是美帝国主义的孝子贤孙。厌恶方方乃至于鼓吹要对方方处以“汉奸罪”的人,理由无非这么几种:一,面对灾难事件,她系列日记散布负能量,影响民众积极向上的情绪,不利于抗疫;二,丑化了中国当局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利益,为国际反华势力提供口实;三,她个人心理阴暗,臆造和夸大负面事件,表现出病态的价值观。以上几种理由,从他们提供的证据支撑来看,当然无一站得住脚。不少人甚至根本就没看过“方方日记”,只是道听途说“有个女作家写日记批评这批评那”,被“战狼情绪”所鼓舞的义愤群众,顿时火冒三丈:我们国家都这么好了,她还来胡说八道,这不是民族罪人吗?那些带头辱骂方方的,立马赢得一大片喝彩,点赞、留言和打赏的激情高涨,甚至就连明显的编造构陷也毫不在乎。像北大教授张颐武,大小也算个名人,说话行文总该有点起码的逻辑,讲点基本的证据,但事实上表现出的却是一种简单的红卫兵思维,其用以立论的证据,居然是方方早就解释得明明白白的“手机照片”一事。网络的普及,本以为是人类的一大福祉,因为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消除信息鸿沟,打破知识垄断,让最微弱的人都拥有发声的渠道,至少可以用“在看”和“赞赏”来形成一种民意指标。但是,所有的传媒学者和社会学者都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把关人”的立场控制与意义选择。这就好比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原来都只能听广场上的大喇叭喊话,现在好了,给每个人都发个喇叭,这下子总该实现信息互通的便利了吧?但万万没想到,这喇叭具有智能判断与选择的功能,如果喊话的用词、频率、声调与设定标准不符,就会自动被屏蔽,甚至喇叭被毁。而那些符合“优选”标准的喊话,则会被自动调高音量。所以,很多看上去“字油”“闽煮”的公共事务,其实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手。对这只手来说,只要符合它的安全、稳定要求,你说得再荒诞离谱也无所谓。这也是一大批“爱国谣”的制造者和发布者都安然无恙的原因所在。像周小平、占豪、卢克文之流,再多的信口开河,再多的荒腔走板,又有什么关系呢?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尽量理性表达,重证据、讲逻辑的人,无不需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瑕疵,也可能招致被关黑屋子,甚至上纲上线到“组织处理”。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贼喊捉贼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理直气壮,围观者于是纷纷信任了贼,并进而同力痛斥那些指证贼的明眼人。托马斯杰斐逊相信只要有“意见的自由市场”,人类的理性就会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真理无需捍卫,因为真理先天就具有战胜谬误的优势”,“只有错误的事物才需要捍卫”。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意见的市场”是经过幕后人精心甄别来配备的,则看上去自由选择的结果,却是无意识中的一种被动接受。也就是说,做了奴隶还自以为是主子。这也是我们眼见诸多本是奴隶地位的人,却颇具主子头脑的原因。明明是一只屡屡挨揍的屁股,却时时从鞭子的角度思考,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黑色幽默的一个现实吧。回到“方方日记”这个事情上来说,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实在是再简单、明白不过的一件事。首先,她有没有权利表达?答案当然是毋庸置辩的,公共表达是最起码的公民权利,表达者只需对其内容负责即可。即便其表达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只要不被认定为违法违规,她就有权继续。这属于天赋人权。其次,她表达得好不好?好的标准,一个是真实,一个是有价值。方方从个体层面出发,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时代记录意义,也有社会思考价值,得到了相当多的人认可与追捧,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当然,反对乃至否定“方方日记”,也是反对者的天赋人权,那么,就请提供反对的证据和理由,而不是以立场定对错,更不是流民地痞式的侮辱和谩骂。最后,可不可以有“负面情绪”的表达?这可以说是一道“脑残”鉴别题,天气有阴晴圆缺,季节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怎么一到写文章就只准情绪高昂、凯歌高奏了?遍查天下名著,有几部没有对现实的批评、对民生的哀叹、对命运的忧虑?事实上,这正是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昨天有个“好汉”采用加关注,取消关注,再加关注,再取消关注的方式,反反复复来后台留言骂人。这种流氓无赖式的骂将倒也不值一哂,但他抬出鲁迅来作为自己的支撑,却又显得可笑至极了。他言之凿凿地说:“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公知普世美狗们战斗的一生。”殊不知在鲁迅眼里,“真的知识阶级……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到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照此而论,方方不正是鲁迅所说的“真的知识阶级”吗?更何况此次yi情以来,暴露出多少环节上的疏漏与错位,有些甚至严重和荒诞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正是在各种批评的声音和制度与舆论的监督中,各种漏洞和制度短板才得以补上。所以说,批评本身就是积极的力量,“不希望社会更好,我批评它干什么?”这个署名“北大哲学博士”的王诚杀气腾腾地“强烈建议”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调查方方,让原本非常美好的三样事物都受到了毁灭性的羞辱:一个是北大,一个是哲学,还有一个是博士。闻者无不掩鼻:这都什么东西?一个作家写写日记,就要受到如此恫吓,这个“北大哲学博士”只怕是从五六十前穿越过来的吧?据说现在的农大招生,最火的专业就是兽医。火得有道理。与其北大,不如农大。与其哲学,不如兽医。至于博士,唉,不说也罢!
我国目前开设“哲学专业”的高校不是很多,不到100个。很多人认为,哲学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很多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哲学的世界里,需要被重新认识和理解。哲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2019中国高校哲学专业排名如下排在前10位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哲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哲学概论、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美学、逻辑学、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哲学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哲学博士一般会在高校、某些事业研究机构、出版社和期刊杂志社等单位就职,当然,还有公务员。哲学硕士一般在较低等级的学校、出版社工作,有的会从事文秘、政府公务员等职务,这个层次的哲学人才很受社会欢迎。本科生就业相对就要差些,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文秘。哲学不是一门用来挣钱变业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最好不要去学。否则你很痛苦,哲学也很痛苦的。
初 识2018年四、五月之间,我第一次听说朱翔非先生和孔阳国学工作室。当时候有同学推给我一个17分钟的短视频,叫做“国学十年”,后来知道是工作室的学友们为了纪念先生在北京四中传道十周年(2006年——2016年)而做的。我当时看了以后,心里大为感动,被视频里面学友们的生命气质所震撼了——这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儒家信仰者啊!我一直觉得世界上应该有把儒家当作一门虔诚的精神信仰而活着的人们,就像基督教信仰和佛教信仰中最虔诚的宗派一样,但我就是没见过。我所见的,充其量都是儒家爱好者。或者自称是儒家信仰者,但那个生命状态实际根本没有上升到信仰的层次。我后来听先生讲,儒家信仰必须上升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个层次,才真正算数——就是那种把自己的全部真诚和全部生命都交给儒家的状态。实际上真正的基督教信仰者和佛教信仰者都是这样做的,实际上孔子的弟子们跟着孔子学,也都是这种状态,拿生命去践行夫子的话。见过的人就会被那种信力所震撼,而自己再也不敢轻易自诩为某某宗教的信仰者。当然了,对于一种精神信仰,信力只是一回事,修身的工夫则是另外一回事。《国学十年》短视频里面学友们震撼我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他们的信力,还有别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修身工夫。我之前接触过基督教和佛教最强劲的教派,我知道修身工夫不是说着玩的,得做出来才是,而且并不容易做。一个人为了变化自己的生命气质,有时候可能要经历死去活来的努力和苦楚。而最后他身上有没有修身工夫,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我之前见过很多儒家爱好者和自称的儒家信仰者,但我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修身工夫。我问了很多人,实际上他们连做修身工夫这件事情都没意识到,我就知道他们谈论儒家文化、传统文化,实际都是说着玩儿的,根本没有拿生命去做信仰的态度,只是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这一点而已。17:02《国学十年》短视频里的学友们不一样,即使隔着手机屏幕,我也能感受到从他们内在透出来的生命的温暖和火热——我后来知道,这并不是一般的温暖,而是来自形而上、来自永恒天道的温暖,这是一种绝对的温暖,不是相对的温暖,不是出于偏私情感的温暖。说实话,在这个人心普遍冷漠、以冷漠为正常的年代,在这个人人追逐功利、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的年代,像视频里面学友们身上的那种温暖,还真的极其难看到,恐怕只有在某些信仰做的特别好的佛教徒和基督教徒身上才能看到,但实际上每一种温暖的味道并不一样,儒家有儒家的味道。温 暖 儒家的温暖是什么味道呢?视频里的学友们给我的感受是,从他们生命的温暖中透射出一种质朴的真诚,一种足以让我内心的坚冰融化的真诚,这种真诚在基督教徒和佛教徒身上还真不多见。因此,工作室的学友们通过短视频透射给我的,是来自于生命深处的温暖和真诚。还有第三样,就是他们身上的尊严。视频中他们身上的尊严感非常强,感觉他们就像是顶天立地的人,一点都不猥琐、不扭曲——我后来知道,这种绝对的尊严感,实际上来自儒家的礼,一个儒者只有长期循礼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尊严之气,并不是忽然一下子就能伪装或者表演出来的。温暖、真诚和尊严,是工作室的学友们通过短视频传达给我的三样非常明显的感受。学习儒学,就是为了持住心中的温暖。先 生 我再说说先生。实际上在那个短视频里,先生说话的镜头并不多,我记得只有一个镜头,应该是先生坐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课,先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吾曾闻大勇于夫子——我的老师孔子曾经告诉我这种大勇”,之后就切换到其他画面了。先生的音色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声音里面透射出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温暖和刚强。先生的温暖使得他的话很容易打动人心,先生的刚强则跟我之前想象的儒者的文弱形象不太一样。我后来跟着先生学习儒学一段时间才知道,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儒者并不文弱,他们的气质都偏向刚强,论语里面这样说孔子:——《论语·述而第十一》儒者的文弱形象,还有迂腐形象等等,实际上都是后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塑造的,为的是让大家误解儒家,然后彻底打倒儒家,然后方便他去达成他的目的。总之,儒者是刚强的,不是文弱的,夫子讲一个闻道的人有“仁智勇”三达德,先生告诉我们,儒者的“勇”,就是来自形而上、来自永恒天道的那种刚强,这种刚强也不是血气的刚强,而是一种绝对的刚强、超越血气的刚强,就是先生在短视频里讲的,曾子说自己从他的老师孔子那里听说的这样一种大勇。从我从视频里第一次见到先生,直到后来接触先生很多次,先生的生命里都投射出这样一种让人敬畏的刚强,这是我从其他学儒的人身上没有感受到的。有的人以为自己是刚强,实际上那是一种自我的傲慢和狂妄,那种东西一出来就无法让人感受到敬畏,反之让人感受到伤害。学 习 后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报名了《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这门课程,是先生讲的所有课程里最初级、最基本的,那时候还叫“中华人文精神简史”,最近才改名叫“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再后来我又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论语》班的学习,我等了两个多月才等到开课,可把我等苦了。不过现在《论语》上快学完了,我正期待着进入《论语》下的学习。我对儒家的认识,比起我曾经自己的探索和理解,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我想说,我从一开始就很相信先生讲的东西,我观察到很多人在这方面有些障碍,我觉得这种现象挺有趣的。这可能跟我走过很多弯路有关系,我从上本科到博士,先后学过工科、理科、西方哲学专业,最后才摸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这一块儿。在精神信仰方面,我尝试过基督教、佛教,我对这两个宗教的学习和了解使我比较容易判断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真正的儒者,什么样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儒者。真正的儒者,对待儒家一定像最虔诚的基督徒和佛教徒那样有信力,其次,真正儒者必须有工夫,必须做工夫,必须知道怎么做工夫。有信力和没有信力的儒者,你从他们的话语里面就能听出来,做工夫和不做工夫的儒者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就像佛教里面持戒的僧人和不持戒的僧人给人的气场完全不同,虽然那个不持戒的僧人可能讲得头头是道,但他就是假的。不做工夫的儒者可能可以欺骗很多人,但欺骗不了我,因为我对各种精神信仰了解的已经比较多了,见过的信仰人也很多,这些经历让我可以去判断我面前的一个人究竟有没有做工夫。很多人区分不出先生和社会上其他讲儒学的人有什么不同,也迟迟对先生建立不了信力,实际上就是他根本没听说过、也没意识到儒家信仰还有做工夫这么一回事,他也没有体认过做工夫和不做工夫的不同。工 夫 先生身上有工夫。跟着先生学习儒学多年的前辈学友们身上也有工夫。先生讲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工夫,就像王阳明的《传习录》里面谈的实际都是怎么做工夫,只有进入做工夫的状态才能真正体会《传习录》里面的话。先生也说,我们必须把这个工夫传出去,而不只是讲一些字面上的、主观感受的东西。就凭先生身上有工夫这一点,我们就该相信先生。实际上这一点并不小,而是天大的事。如果没有工夫,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工夫,人即使学再多的圣贤书,又如何能变化生命气质?如果不能变化生命气质,人又怎么能触摸到形而上、又怎么闻道?又怎么成圣成贤?如果不能闻道,不能成圣成贤,那又怎么超越生死?那岂不是痴人说梦,那一切都白学了,那不是浪费生命吗?先生身上有工夫,所以先生说的话我们得信,得拿来反省自己,我们不能老是站在“意必固我”的立场上刚愎自用,那样的话永远走不出生命的黑暗和低谷。佛教也讲“信为能入”,信力可以带着我们穿透很多障碍。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说:——《论语·述而》《论语·季氏》就是说,对有工夫的人从工夫里面说出来的话,你得相信,得敬畏,得好好思考,不能当成一般的话,当成耳旁风。不是带着一种质疑和挑衅的心,而是带着一种基本的信力再去听先生讲的《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那就可以收获完全不同的内容,可以说是扭转乾坤、起死回生也并不夸张。《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是一门让我醒过来的课程。我以下所说的都是先生传给我的。如果没有先生来传,我就不会对孔子和儒家有现在的认识。孔夫子,提起这样一位老人,我心里就洋溢着温暖和感动,孔夫子以天下苍生的生命和幸福为念,自此以后,儒者就成为黎民百姓的天然守护者。儒家对人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儒家是真正的人本主义,所以这个课以前也叫“中华人文精神简史”。这一切都是孔夫子带给我们的,也是先生谆谆教诲、想要传给我们的。儒家为每个人确立了生命的尊严和温暖;每个人,包括你和我。儒家就代表着人性,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儒家站起来,人性就能站起来;儒家如果倒下了,那不是儒家倒下了,而是人性倒下了,是每个人——你和我——的生命倒下了。这是我从《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这门课里领悟的内容。原《中华人文精神简史》宣传海报改 变 从前我对自己祖先的文化充满自卑,我觉得中华民族唯一的前途就是全盘西化,西化程度越高,则代表中国文明越进步,所以我去学习西方的科学、西方的哲学,后来又摸索到西方的宗教。再后来,我也去学习了一些传统文化,觉得中华文明也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中华文明的高度无法跟西方相比。我后来发现民国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像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等,都是这样想的,他们都对中华文明充满自卑,觉得中国的前途就是学习西方,或者学习英美,或者学习苏俄。到了文革的时候,全面、彻底地打倒传统文化,批林批孔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头等大事,那个时候,儒家彻底倒下了,实际上佛教、道教等等也没有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成为一片荒漠、寸草不生,中国人在那个时候也遭受了骇人听闻的人道灾难,这些历史真相实际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我出生在文革结束以后的九十年代,等我长大以后想要学到真正的儒学、真正的儒家精神,已经难上加难,因为没有懂的老师带领。很多老师在这里讲、去那里讲,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懂。我感到《论语》很好,但是我也发现自己始终穿透不过去,儒家始终有一个隐藏的高度是我从未触及,也无法触及的。但这一切在我遇到先生以后全变了。我听完《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心里那样的激动、无法平静,眼眶里浸润着泪水。先生让我真正认识自己的祖先,认识祖先的信仰高度,远远超越我曾经的想象和估计。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对于基督教没什么了解,或者只是从书上看别人怎么说基督教,自己并没有切身体认。但我对基督教有过很深入的学习和体认,都是我自己身上真实经历过的,不是我从书上看别人怎么说。我跟着先生学习儒家,我发现儒家的高度相比于基督教,可谓毫不逊色。难以想象在独一的救世主耶稣基督之外,还有像孔夫子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圣人。子贡讲,孔夫子就像天上的日月,而普通的贤者不过像地上的一个小土包。后人又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并不是夸张,是因为我们根本不认识孔子,也不认识儒家的高度,无法接续上祖先的道统,我们跟自己的祖先在精神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鸿沟、难以跨越,乃至于我们不相信古圣先贤说给我们的话。山东曲阜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先生的课让我认识到,儒学并不是简单的道德格言,其背后有来自于永恒天道的绝对精神,是我们从未领悟到的,也是先生要传给我们的。中国历史也不是令人绝望的朝代更替、死循环,而是永恒天道在不同历史时期一损一益的变化和显现,这只有站在经学的高度,站在工夫的高度,站在形而上之道的高度才能看清。所以先生讲的历史跟别人讲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先生讲的历史是从形而上的高度去看到的东西,可以说是一部圣史。因为自孔子以来的圣学贯穿着所有的历史,在历史中,我们看见自己的生命和使命。别人讲的历史不是从形而上、从道的高度来看的,所以他们看不透历史,看到的都是一些模糊的影像,犹如一个人站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之下看待天地万物一样,似乎一切都是黑暗的、绝望的。这层乌云其实就是人性的乌云,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白孔子的高度,我们的生命没有实现一种本应该有的形而上的超越,所以我们看不透自己,更看不透历史。先生站立的地方跟别人不一样,先生站立在形而上的高度,在形而上那里有着人性中流淌出来的无限温暖和尊严,所以先生讲的历史总是那样令人感动,仿佛来自遥远故乡的亲切呼唤,让人性苏醒和复活。因为先生所传给我们的儒学的精神高度,我对于中华文明再也不自卑,因为没有自卑的理由。不仅没有自卑的理由,实际上有自信的理由。“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接续孔子和儒家的高度,我们的未来就是黑暗的,人在黑暗中走路,只是靠着感觉走,他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也不确定哪个方向对、哪个方向有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学明白儒家,必须让孔子的精神和儒家的道统在中华大地上重新复活。听完先生的《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就能知道,儒家的精神道统在中华大地上已经熄灭近四百年了,虽然局部也有一些残存的火星。先生的课让我感到自己肩上多了一份从自己的人性里面生发出来的伟大使命,这使命是我自己的生命本性给我的,并不是某种外在的力量加给我的。这使命就是我们要恢复儒家道统,让儒家重新站起来。儒家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儒家就代表着人性,因此,恢复儒家,就是恢复人性,让儒家站起来,就是让我们自己的生命重新立起来。让我们重新成为顶天立地的人,就像我们的祖先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人一直都是的那个样子。这就是先生为什么十几年来孜孜不倦传播儒学的原因,先生传播的是工夫,是人性,是形而上,是永恒的天道,是来自于人性最深处(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的那种绝对的温暖和尊严。先生在2014年生过一场大病,病中的先生,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儒家怎么办?儒门后继无人怎么办?”好在先生后来从病中康复了,我们这些后辈又有机会跟着先生学习儒学。先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反复说,让我们把孔子的高度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传下去,永远传下去。这,就是我们学友们跟着先生要一起做的事情!
杨立华,1971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1998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立华1988年考入浙江大学能源系攻读热能工程专业。1992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进入中国哲学教研室学习。1995年考取汤一介先生的博士。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及北京大学留校资格。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哲学以及魏晋哲学等。出版专著《一本与生生》 、《中国哲学十五讲》 、《宋明理学十五讲》、《气本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匿名的拼接》,译著《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等。北大哲学教授杨立华论人生,太给力了,赶紧读。以下是他总结的人生哲理思想,一起来品读践行。1人生最缺乏的是确定性,在充满的变化和不测的世界,用自己善良的意志去构筑一个有确定性的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的,也是孔子的目标,实际上人生的目标不必要那么高远,由朴朴实实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样朴素温暖,力所能及的目标一点点扩展开去,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只要能让今日之世界比昨日好一些,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幸福。2儒家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背后有一个前提含义,那就是当你不愿意被别人束缚时,同时请不要去束缚别人。如果你希望别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待你,你首先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3劳动不仅可以创造财富,获得生命的部分幸福,更可以赋予物质以结构,正是人类劳动的这种特点,人类才创造出那么多奇迹。人的劳动可以把自身的内在结构通过物质改变到符合人类目的和方向上去,所谓改造世界,就是把人的这种内在精神结构施加在物质上。4发扬自我主体性,懂得实现自我价值,时刻坚守做人底线,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些都必须要做到,而且尽可能地要把人的自主性多多扩散出去。5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他的生活状态尤其是跟他所追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对物质外界依赖的程度越深,他得到的幸福就会越少。6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但人可以决定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们不能把追逐私利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如果这样,我们的生命力不仅会空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会不断萎缩退化。那些向下的事物会不断侵蚀你,腐蚀你的灵魂。7传统文化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背后说的其实是创造,是生命不停地劳作与完善。自强不息就是生生不已,二者都是极好的精神状态,充满了生命的乐趣和激情,是心灵的最高主动性的意志实现。8除了劳动,思考也是一种幸福。人通过不断思考赋予人生以意义。人为何要思考呢?因为人的精神存在,唯有通过思考才可以安顿自己的精神。9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儒家强调入世作为,主张生生不已,创造不息,因为儒家看到了世界的变化,而不是佛家所说的无常。这种洞察变化的思想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是促使人去发扬创造的,而不是让人意志消沉,悲观厌世的。从这个意义讲,儒家要比佛家对社会的贡献大很多。但是人性有恶和黑暗的一面,所以必须要有道家做补充,不然就会出问题。10道家强调效法自然,效法天地万物,而儒家主张仁。所谓仁,是一种内在的德性,一种生命的良善动力。在儒家看来,一个生灵的德性能力越高,其内在的仁就越多。仁是饱满生命力的具体象征。有了仁,社会和人才会开始往良好秩序发展。
哲学一词,中文最早使用于19世纪末、从日本的汉文"哲学"使用引用过来,是philosophia(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文翻译,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那么国内那些大学的哲学专业是比较强劲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排名在前五的大学都有哪些吧!1、北京大学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经过6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先辈们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超远特立的哲人胸怀和力行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顽强努力,方始有哲学系今天的地位与成绩。优秀的系友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学院(系)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2003年与文学系和历史系一同组建人文学院,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成立了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哲学院系。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院拥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享誉海内外。求学北大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有的考生通过高考考入北大,有的考生通过考研考入北大,也有不少人通过考博考入北大。据悉,1917年,北京大学成立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52年至1966年,共招收研究生1200余人。目前,北京大学共有4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0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有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61个涵盖在1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另有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还有2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共授予18209人博士学位,77106人硕士学位。近些年来,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扩大,近些年每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2000多人。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北京大学不一起公布全校博士研究生录取名单,因此大家并不清楚具体的数字。只能从新闻报道中得知201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应报到新生共计9675人,其中硕士生6896人,博士生2779人;中国学生(含港澳台地区)9034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641名国际学生。那么北京大学2020年的招生数据又是多少呢?学术之路观察到2020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公示了最后一批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因此我们就可以手动计算具体的招生人数了。以下为各个学院的招生数据,由于系人工一一核对计算,工作量巨大,难免有误或遗漏,还望见谅。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联合培养):1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第二次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3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3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少干计划):1名博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6名博士研究生政府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新媒体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9名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8名博士研究生历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1名博士研究生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管理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工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7名博士研究生人口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52名博士研究生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1名博士研究生社会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8名博士研究生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8名博士研究生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9名博士研究生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46名博士研究生物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未查到,47人参加复试,2019年录取21人,复试人数为32人,因此我们假定2020年录取人数为28人。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2名博士研究生经济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7名博士研究生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20年博士招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0名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名博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0名博士研究生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8名博士研究生光华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4名博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8名博士研究生艺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14名博士研究生现代农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3名博士研究生分子医学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22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递补):1名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申请-考核制):46名博士研究生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72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1097名直博生经统计,以上学院共计录取2093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招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学院的招生人数(不含直博生)分别为:基础医学院:46名博士研究生药学院:47名博士研究生公共卫生学院:37名博士研究生护理学院:8名博士研究生医学人文学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医院):69名博士研究生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53名博士研究生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医院):57名博士研究生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36名博士研究生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15名博士研究生临床肿瘤学院(肿瘤医院):34名博士研究生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1名博士研究生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医院):4名博士研究生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地坛医院):1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院(解放军医院):名2博士研究生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北京回龙观医院):5名博士研究生中医药临床医学院(西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名博士研究生经统计,共计426名博士研究生。另外北京大学医学部还有109人直博生。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含港澳台、留学生)共计360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临硕转博名单共161人,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年校内择优攻博名单共41人,即共562人。综上,北京大学2020年至少录取了2093+535=2628名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于1914年开始招生。它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学科。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冯友兰、朱光潜等知名学者先后在这里执教。北大哲学系培养了朱自清、何其芳等大学学者,培养了邓中夏等革命志士。199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宗教系,与哲学系一起,共同成长。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如今的北京大学哲学学科,已经是在全国得到公认的全国排名第一流的学科。它也成为兄弟学校学习的楷模。多年的努力,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一、学科建设特色明显,学生们在这里分享着大家的思想盛宴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等3个本科专业方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并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二、这里是思想家的摇篮,大师云集,教学能力很超前哲学系现有专职教师67人(教授43人、副教授22人、讲师2人),现有黄枬森、张世英、汤一介、楼宇烈、叶朗等饮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有杜维明、陈鼓应等海外知名学者担任讲席教授,并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学科领军人物,以及近年从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等国外一流大学引进的青年才俊,学术梯队合理。这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完成学校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正常教学工作。三、学术研究特色明显,为学科前沿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和思想盛宴哲学系拥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儒藏》编纂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儒家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等十余家研究机构。本学科培养的学生多数是具有高等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有丰富的哲学史知识和缜密的哲学思维能力;学术成果比较前沿。有喜欢哲学这个学科的同学,可以关注北京大学的哲学专业。这里有中国优秀文化的积淀,也有一些著名思想家留存下来的哲学思想,在一直影响着中国的青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你可以先看看,了解一下中国哲学简史,在报考专业之前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避免以后出现学习不适应,努力让自己和哲学有一段美丽的遇见。
作者简介:甘阳,1952年生,浙江杭州人,文革中曾在北大荒下乡八年,1982年获黑龙江大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西方哲学硕士。现任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摘要:假如17年后,北京大学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鲁、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所组成,而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则只能去中国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学任教,试问那时的北京大学是变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变成了中国的二流或三流大学?我以为中国的大学改革实际正在出现一种危险的倾向。这种危险就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实际却可能恰恰在把中国的大学变成注定只能成为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学。出现这种危险倾向的原因在于,目前对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解是相当似是而非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一些改革方案的设计往往从一开始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且让我们现在以一种假设情况来提出问题。以中国现在的一流大学例如北京大学为例,假如17年后,北京大学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鲁、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所组成,而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则只能去中国本土的二流和三流大学任教,试问那时的北京大学是变成了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变成了中国的二流或三流大学?答案自然是后者,即北京大学不但没有变成世界一流大学,反而变成了中国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学。因为这种情况实际意味着,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越来越贬值,越来越不值钱。甘阳(左一)很简单地说,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才,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就是它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如果某大学仅仅能以高薪聘请别家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永远在自家大学里培养不出同等甚至更好的相应人才,那么这家大学就永远是三流大学,它的所有投资都是失败的,因为它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或者是高投入低产出。我们现在因此不妨提出三种不同的可能情况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由于我们现在是讨论高等教育的问题,因此我们这里暂时只考虑大学培养的今后从事高等教育的人才。第一种可能情况是,17年后北京大学本身培养的博士越来越吃香,受到哈佛和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竞相聘请,亦即以“北大博士”这一学术资格就可以成为哈佛教授或牛津教授等的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大概可以说,北京大学开始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第二种可能情况是,17年后以“北京大学博士”的学术资格而直接受到哈佛和牛津等国外一流大学聘请担任教授的仍然很少或几乎没有,但以“北京大学博士”这一资格在中国本土一流大学任教的比例在国内仍然名列前茅;这种情况有可能表明北大仍未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至少可以肯定,即北大仍然是中国的一流大学;第三种则就是我们前面已经提及的可能性了,即17年后“北大博士”的资格不但不足以在哈佛和牛津等国外一流大学得到聘请,甚至也已经得不到中国国内一流大学的聘请,而只有资格在中国的二流和三流大学任教,那么这就只能意味着,北大下滑成了中国的二流甚至三流大学。这就象假如哈佛的博士今后都只能去美国州立大学任教,那么哈佛也就下降到州立大学水平了。我们现在因此不能不问,北京大学现在宣称的在“十七年左右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目标?如果北大的目标是要达到上述第一种情况,即在十七年内造就越来越多的“北大博士”直接成为哈佛教授或牛津教授,那么至少有志气,唯一问题是北大通过什么制度来达到这个目标。但如果北大说,这种目标是不可能的,不要说十七年,甚至七十年都不可能,那就奇怪了,如果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北大所谓“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是什么目标?我们必须强调,“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标准是这大学培养的最高学位如博士是世界一流的,其他标准都不是真正的标准。美国有很多非常好的liberalcollege,培养最好的本科生,但不会称“世界一流大学”,人家根本就不屑这种空洞名号。又如果光是以生产论文数量质量为标准,那不如大力扩充办好中国的科学院和社科院体制,专事研究和写论文,何必浪费精神办大学,反正学生再培养也不成材,因为只能去二流三流大学教书。北京大学如果不是以上述第一种情况为自己的目标,今后实在没有必要喊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因为这种口号只能误导北大自己。这种误导就在于北大根本没有想过要达到上述第一种情况,却事先排除上述第二种情况,最后结果恰恰只能是沦落到上述第三种情况,即造成北大自己培养的“北大博士”越来越贬值。01 “留美近亲繁殖”有人一定会反驳说,如果北京大学今后的所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助教都是由哈佛、耶鲁、芝加哥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博士所组成,那么由这样的北大教师队伍培养的北大博士自然也应该是最好的,怎么会反而贬值呢?我们说,这只是想当然的看法。因为如果北大以及全中国的一流大学都走上了“留美近亲繁殖”道路(为行文简便,以下用“留美”泛指所有留学),亦即如果北大等先天地认定北大教师聘任首先考虑留美博士,那么所有北大本科生自然就明白,读北大博士是绝对没有前途的,是低人一等甚至三等的。由此北大自己就贬低了自己培养的北大博士,这样北大学生自然不屑再读北大的博士,怎么也得到美国去混个博士,以免低人一等。由此就会造成一代又一代的“留美近亲繁殖”,因为北大将惯性地认为只有留美博士才有资格来北大任教,北大学生会惯性地认为只有去美国拿博士才有前途,而读了北大博士的将注定只能去中国三流大学任教。一旦形成这种状况事实上就将永远无法再改变。由此,北大当然注定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它将千年万年地最多成为最好的“北京留美预备大学”。如果这就是北大改革的方向,那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样北大要学的就不是哈佛或芝加哥大学等,而应该多学美国的liberalcollege。同时,北大不应该再办研究院,没有必要再培养那么多北大博士,甚至连硕士都没有必要培养。作个名副其实的“北京留美预备大学”,尽早把本科生送到美国去读博士,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国家和纳税人,都是更经济更负责的方式。但问题在于北大号称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次北大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它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是大学教师必须大多数是美国博士,有这一条才能确保大多数教师都用英文写作论文到英美期刊发表。因此这次北大改革其实只有一个目标,这就是如何尽快把北大现有教师换掉,换成绝大多数都是美国博士。北大改革方案的所有设计其实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例如为什么要“十七年”呢,因为北大现在改革不能动已有教授,没有教授支持就无法通过改革方案。但“十七年”后现在的教授基本都退休了。因此改革的主要矛头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淘汰目前北大的讲师副教授,由此设计的升级机制毫无理路地繁复无比,总之升级越难越好,淘汰越多越好,这才可以有更多的位置给留美博士。最后,则是北大自己的博士不留校,说是防止“北大近亲繁殖”。但我们可以问,北大不留自己的博士,又尽可能淘汰自己的青年教师,难道是为了纳入国内的复旦、南大、浙大的博士?当然不会,北大毕业的人自然都知道,以北大的老大心态,它怎么会把国内其他大学放在眼里?北大眼里自然只有美国的大学比它好,空位自然将主要只聘任留美博士。因此,杜绝“北大近亲繁殖”的目的其实是要扩大“留美近亲繁殖”。但问题是,现在复旦和浙大等并没有把北大放在眼里,它们因此很可能同样不会聘任北大的博士,而是同样只要留美博士。由此,全中国一流大学都走上“留美近亲繁殖”的道路,而全中国一流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就全都只有到中国二流三流地方大学去任教。由此,最终的结果将是中国所有一流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都贬值。如果这样,中国实在应该考虑取消所有的博士培养点,把钱用在办地方中等学院和加强乡村的基础教育。北京大学02 立足“华人大学的理念”改革北大从“华人大学的理念”出发,北大的改革应该着重于提升北大自己培养的博士的水准,减少对国外博士的需求。中国大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尽快结束中国留学运动,以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而不是要把中国的大学教师都换成美国博士。如果中国的大学走上“留美近亲繁殖”的道路,那么中国的大学就是“放弃了学术的独立自主,成为人家的附庸藩属”!北大目前的改革方案是乱北大、乱中国高教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根本问题是北大主事者基本不信任北大自己现有教师队伍,而又盲目迷信国外博士,从而试图以“留美近亲繁殖”的方式来对北大换血。如果放弃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北大的改革完全可以有更现实的新思路。这种新思路将首先立足于对北大现有年轻教师的充分认识上。事实上,北大最近三、五年聘用的年轻教师,可能是北大历史上最优秀最有潜力的人才。他们大多是北大和国内其他一流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在毕业时经过激烈的竞争才成为北大教师的一员。在学校中他们通常是生活待遇最低,工作条件最差,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是最受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正如现在人所周知,北大年轻的讲师副教授水平超过许多教授。这些年轻教师外语好,阅读广,知识面宽,思路开阔,而且对学生有精神感召力。没有人可以有资格任意断定他们的水平低于国外博士。事实上他们中佼佼者的水平和眼光远远高于留美博士的水平。中国从改革以来的留学运动已经二十多年,现在也应该对此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了。理工科暂时不论,如果单纯从文科(为行文简便下面用“文科”包括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看,在很多方面是相当令人失望的,并不那么理想。大多数文科留美博士都挤在美国学术界一个边缘的方寸之地,就是所谓“中国研究”。中国人到西方去留学,本应研究西学的精髓,而西学的精髓乃在西方学界对西方本身思想传统和制度文化的研究,不在西方人对中国的研究上。西方学界的“中国研究”只能说是西学的皮毛之学,因为这个部门研究的问题和方法都是来自西学主流部门的。现在有多少中国大陆留美博士在美国留学是专门研究西学的呢?大多数都挤到所谓“中国研究”领域去了。很多人其实对中国一点兴趣都没有,也要挤进去,自然是因为中国人懂中文作中国研究写论文容易点,以后在美国找工作容易点,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有些人似乎不知道在美国拿个博士只要中人之材就绰绰有余,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华,中规中矩的学生拿个博士最容易。真正难的倒是今天很少再有人象老辈学者陈寅恪钱钟书那样去留学只问学问不求学位。北大主事人如果对北大自己的青年教师和留美博士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大概就会放弃盲目认定美国的博士一定比自己培养的博士好的无根据思想。而一旦放弃了这种心态,也就有理由彻底放弃现有的以“换血”为目标的改革方案。不妨说,北大的改革目前最迫切的就是要改革主事人的思想和头脑!人们有理由要求北大的主事人树立“华人大学的理念”,这就是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大学不是要无休止地复制“留美近亲繁殖”,而是要尽快结束中国留学运动,以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为主研究中国与西方。因此北大在今后的聘任制度上,应该有三条原则:第一,主要面向国内博士;第二,在聘任留美博士时,主要聘用那些专门研究西学的人,因为中国需要大规模地研究西方;第三,一般情况不聘用那些作中国研究的留美博士,除非已经证明其人至少在西方的中国研究领域是“领头学者”。如果按这三条原则,我相信北大人文社会科学十年后必有极大起色;反之,如果按北大现在的改革方案办,则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必然变成西方学界“中国研究”的一个分部,成为“人家的附庸藩属”。北大!抬起你高傲的头,挺起你高贵的胸,不要自卑自贱地低三下四跟人走,而要自尊自信地为“华人大学的理念”走你自己的路!
考研院校的选择同样是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为要考虑自身实力是否能匹配上目标院校的实力,如果目标院校实力太高,而自身无论如何复习都达不到,那100%的要失败的,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很重要。今天应很多粉丝留言说要看看自己专业各个大学的实力情况如何,特每天给大家看下各大学某专业实力排名如何,助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本次就先说说一级学科“哲学”专业,实力如何自行看下图即可。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48所,本次参评38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4所。(注:排名依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你还想要看哪个专业的实力排名直接评论留言即可,小编会根据留言顺序一一给大家展示的。数据来源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来源:考博圈 作者:洲洲本人普通二本,硕士北京211、985高校,本硕皆为英语专业,跨考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现已成功上岸。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仍旧充满了不真实感。回想自己从读研时期爱上学术,到备受挫折远走他国,再到重返故土奋力一搏。期间的各种心酸不易,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机缘巧合地被北大中文系最知名的教授之一录取,深感自己幸运,也深叹功不唐捐。故而将我的考博经历和心路历程与还未上岸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愿各位能从中获取一二经验,早日圆梦。我是在读研期间接触到了现在从事的研究方向,那时便深深为之吸引,立下了深造的宏愿。因本人英语系出身,当时学院老师都鼓励我出国念书。谁知道在成功陶瓷,写完研究计划,得到老师的offer之后,我没能申请到奖学金。因家境普通,实在无法在经济上支持我完成学业,于是我只好放弃。参加了学校某项目远赴欧洲一年。期间学术梦想始终无法泯灭,于是毅然回国考博。北大中文系是我的夙愿,我现在的导师曾是我不敢企及的梦想。因此虽然心之所向,但是仍旧不敢冲动,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还是稳妥的报考了我硕士学校的中文系,选择的专业是文艺学。因为之前便有雅思成绩,研究计划也是早已写好的,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报考了北大中文系。从去年九月至疫情前,我除了去旁听北大报考导师的课(每周3小时),便一直在复习文艺学。此时我已经算是半工半读,一边需要一定的收入保障生计,同时也抓紧时间复习,找导师。借助地理位置优势,我面见了报考的两所院校的老师,老师不会许诺什么(尤其是文科),只是说欢迎报考,鼓励好好复习。因为博士生考试没有参考书,我找到了自己报考的老师录取的博士,询问了一下他们当时看过的书,又买到了历年真题的回忆版(北大没有),以供参考。在这样知己知彼之后,我便安下心来全力投入复习。复习基本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专业课基础书目,尤其针对跨专业的我而言,硕士入学的参考书都需要重新阅读一遍,拎出该领域的研究架构和历史脉络。这一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月即可完成。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学科架构之后,深入重点,反复阅读几本书(具体书目可以咨询心仪导师的博士生当年的备考书目),并且有条理有逻辑地做笔记。这一阶段相当于二轮复习,要深入,反复研读,做笔记是重中之重!博士考试不在知识点本身,而在于你的思辨、批驳和表达能力。所以二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点的串联,逻辑框架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对大的理论和问题的整合性思考。这一阶段过后,是输出环节。博士生考试是表达能力的考核,需要谨记书面写作能力是考核一个博士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多写,多练,把思考化作笔尖的文章。试着自己给自己提问,并且让自己限时作答。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一方面,它能让你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有些知识点记忆不深,有时逻辑不够清晰,理解不够到位等;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你练就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因为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表达,都将是博士生入学考核的关键。而如果是申请制的录取制度,研究计划和论文发表则是重中之重。因为我是转专业考试,所以本身没有并没有该领域的研究作品。此前在外语系成绩平平,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幸而今年北大的初试是以研究计划为考核标准,不参考背景,所以非常公平。研究计划的写作虽然大概只有三四字,但实则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独立思考。个人总结下来,研究计划的写作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一个好问题,即一个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老师在这个阶段考察的是你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问题的发现一定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拓展。这就使得文献阅读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大概确立研究对象之后,要快速检索相关文献,迅速筛查做出判断。再根据不同研究视角分类打包,按重要性标记阅读等等,都是做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技能。阅读之后记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最终以此形成自己的问题,设定自己的研究步骤。针对我的学科和报考导师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意识便是研究计划致胜的关键。而研究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阐述你的问题,并且详述该研究的意义和合理性,以此说服导师你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种种为考试所做准备都没能如我所愿的派上用场。但是深感功不唐捐,不管是比较文学还是文艺学,学习的方法、能力,以及学科本身便是相通的,这使得我在面临北大的面试机会时,能迅速重拾之前读过的书,写过的东西,快速掌握比较文学的学科架构和历史发展,最终成功被北大录取!记得面试结束的时候,在场的诸位老师为我是英语系出身而研究了中国问题而吃惊,更没曾想我的哲学(文艺学)知识了解如此详实。因此印证了硕士导师曾说的,博士需要的是独立研究和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导师的首要考量,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离成功便很近了!最后仍旧想给未上岸的准博士们说,其实无论如何备考,如何报考,愿大家坚持心中所爱,勇敢追梦。在我看来,对学术最真挚的爱,对报考专业的执念,对报考导师的认同和钦慕,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你要相信,只要不断走在进步的路上,最好的、最对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边。祝各位都得偿所愿。事事皆尽力,则好运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