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第三次考研,我以400+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国衰

第三次考研,我以400+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Scalers点评:最近考研成绩公布,成长会收到许多小伙伴喜报(按事件先后顺序):1、Winnie(S16)考上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研究生2、呆萌君(S177)考上中科院软件所研究生3、Vivie(S390)同学考上清华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4、王小二(S365)同学以笔试复试双第一考上中科院空间工程应用技术中心,实现了从卖导弹到搞卫星的跨越5、小猪呀你快跑(S281)同学考上清华大学心理系研究生6、醒醒(S758)同学考上中山大学麻醉学研究生7、mika(S25)同学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8、Sketch(715)同学考上南开大学世界史研究生9、……还有更多人成长会向来以学霸聚集而闻名,所以在开心的同时,也表示很欣慰。虽然我们不做任何的考研辅导与培训,但是树立了“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精神,在很多领域都能做出事情。今天分享成长会小猪呀你快跑(S281)同学的考研经验文章。他考上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这是第三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小猪说参加早起读书现学现卖读《大脑的未来》,竟然发现无意押中了考研的真题。这说明我们的读书活动质量是非常高的。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脚步,一起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作品。详见《是的,2018年,我们正在研读<资本论>了 》。在正文开始前,附一些历年其他小伙伴的经验总结:从卖导弹到搞卫星:我以笔试复试双第一考上中科院研究生Sophie:从南昌到南京,我的在职考研经历考上清华数学系的一点人生经验——专访Sumika同学(下)[833]曜灵:从硬件到交叉学科——我如何考上清华计算机系研究生皮斯菇凉:我的北外圆梦之路Infinity:二战考研,我拿下上外高翻Phoebe:我如何跨专业考上清华大学法学院我是如何同时拿到清华北大两枚保研Offer的?[854]王丹:我如何从二本院校考入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大江:从考研失败到二战面试成绩第一Scalers:给马上考研的同学写几句话Scalers: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该怎么办?Scalers:给清华非土著研究生新生的学习生活攻略一、个人情况首先先介绍下自己吧,我本科就读于山东某大学,本专业是应用心理学,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般,英语四六级勉强过了,张口说英语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的英语水平跟大多数人是一样的,最后通过考研让自己获得了一定有效的积累吧。今年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初试成绩是400+,分数还可以,在前天(3月30号)也是刚刚确定录取了。针对我个人的考研经历,现在写一写下关于备考清华心理的相关情况。二、清华心理学专业介绍清华大学心理学专硕目前只招收有2年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2年的时间是指从毕业到入学前满2年,因为这个条件,应届生就不能考了,所以,对于很多在职人员来说,报考清华大学的应用心理相对比较好考。目前清华心理系招生方向有三个,分别是积极心理学、人工智能与用户体验还有社会工作,积极心理学是清华的热门专业,像心理系主任彭凯平老师研究方向就是积极心理学,他也积极推动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每年都会召开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而且清华大学心理还建立了幸福科技实验室等平台,学术科研方面也是比较好的。人工智能与用户体验方向是新设立的,具体如何上课,有何项目,目前还不知道,等入门后在慢慢去接触吧。三、初试备考经历1. 2016比较失败的经历大四上学期参加了第一次考研,那时应该是2016年考研,当时选择了统考312,报考的是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我最终定了一个分数目标,期望初试成绩考375分,最后的结果是我考了376分。浙大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最后把分数划到了375分,于是乎我这以为分分钟录取的分数瞬间变成了擦线过,最后自然是没有录取啦。每次想到这一段,我自己都略有伤感,毕竟自己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每天六点就起床,晚上基本十一点睡觉,100多天的时间里,基本没晚起过,可以说,那段时间也是大学四年最值得回味的,其实我今年考研已经算是三战了,第二年的时候还想搏一搏,再次选择了浙大,不过那时候算是妄自尊大了,从10月开始准备,由于平时工作木有时间复习,最后仅在考前背了一周,最后英语跪了,看到当时分数,我索性直接放弃调剂了,就当打一年的酱油了。后来选择了工作,就这样沉寂的1年多,本不想再考虑考研,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清华大学居然也开始招生用户体验方向的研究生,而且是需要两年工作经验,看了下清华的招生简章,感觉蛮不错的,于是我决定再次考研了。为了应对清华大学的考试,我其实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准备,一方面是工作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那时候还天天加班,二是,我认为自主命题的院校相对比统考简单很多,不需要像统考那般一样刷统考题,所以我改变了我的备考策略。2. 2017清华初试备考这里说一下自己的方法吧,我是用了比邻迷死他赵的方法,即列框架、画表格、举例子、找不同,以及睡前半小时。这一系列方法在我第一年考研执行的非常好,可以说那时的持续行动为自己打下了基础。(1)列框架就是根据书籍的目录和要点,建立知识逻辑框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要按照自己爹组织方式来,至少要三级,每个标题下列知识点,每个小知识点以关键词形式记忆(2)画表格+找不同,是把相同的、平行的知识点做区分,比如说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深度知觉的几个线索是如何区分的等等(3)举例子,心理学的知识点要结合案例的,多数情况下只有干巴巴的理论是很难拿高分的,比如说,举例说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记忆知识点的时候联想生活例子,用例子来来说最好不过了。(4)最最重要的就是睡前半小时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记忆有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现象,倒摄抑制是说,后面学习的知识影响到前面的,反之,前摄抑制是说前面学习的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这个跟我们最近读《资本论》一样,看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回过头看前面的内容,后面的又有忘记的了。别怕,这是很正常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在睡前背诵半个小时的知识。还记得前面写的框架吗,睡前拿出自己的框架,对照的把今天复习的知识点点在自己脑子中过一遍到两遍,不要去敷衍,觉得自己会了就跳过,一定要从头开始,刚开始会很慢,后来就快了。曾经有人问我,《普通心理学》背了多少遍,采用这种方式,在考前基本1-2小时能过一遍,而且记忆深刻。这一套方案是经过检验的,可以说,当我再去准备复习时,整个人很快把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掌握的,不管是什么科目。今年备考清华,专业课方面其实我没有准备多少内容,本来就是本专业,考过心理学研究生,再加上平时都有看心理学书籍的习惯,所以我不担心专业课,平时看的内容,像彭凯平老师的《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亲密关系》、《影响力》、《思考的快与慢》等等,还看了学堂在线上彭凯平老师的心理学概论和钱静老师的走进心理学(英文授课),平时也关注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渐渐的对心理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切可是说是我考高分的基础吧。英语更简单了,买了本英语二历年真题,全做完了,我在做题的时候,明显发现英语二确实比英语一简单。所以英语也基本OK。考研政治多花了点时间,除了肖秀荣的四套和八套卷外,还让我的同学寄来了当地辅导班的材料,拿着考研政治里微信公众号里整理的资料等一起来背诵,我也忘记四套卷到底压没压中,反正考的不如第一年,第一次还考了79呢,当时也觉得一道题也没考到,今年觉得压中了好几道反而更低了,这不是很科学。2017年12月的最后一周才开始疯狂的背诵,再往前一周,我还每天加班呢,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复习,所以我从最初就改变了的策略,采用就是上面的方法外加分散学习。把自己的功夫放在平时,采取步步蚕食的方式一点点学习。我没有找清华大学的参考书目,网上整理的那些我也觉得不需要看,把我认为的重点知识看了就可以了。而且通过考研初试真题也发现,看了网上说的推荐参考书也没用,怎么说呢,比如说去年的真题里,有一个论述题,问的是举例说明什么是调节作用?什么是中介作用?,当时看到这个题目是懵逼的,这两个东东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接触到了,你看书是绝对看不到这样的内容的,其他的题目如,举例说明脑的可塑性等等也是一样,可以说清华考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和知识面,这种能力是渗透在平时的学习中的,绝对不是看了所谓的参考书目,最后使劲背背就能搞定的。四、笔试面试经历清华每年公布复试的时间都差不多的。一般在3月中旬左右,复试安排及名单公示会在社会科学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栏目发布,注意不在心理系哟,如果有幸进入复试,应该会收到老师发的邮件,到时候记得确认就好。首先是体检,校医院在西门,体检还是比较快的。接着是资格审查,在社会科学学院明斋楼里,去那里交个材料,老师会看看。再接着就是笔试和面试。注意:个人自述和成绩单在资格审查是不需要交的,复试时带着面试的老师看,所以说,你的个人自述和成绩单成绩也是很重要的,成绩单要求原件的盖红章,自己去母校多搞几份吧。我复试的准备从18年年初就开始了,当时加入了成长会,正好跟我的复习节奏对上了,像早起读书,《大脑的未来》中提到了脑的可塑性、GABA等,很多词汇和案例在清华大学初试真题中都考到了,当时我一度以为心理学出题人是一个生理学老师呢,最初看到《大脑的未来》时内心的想法是,喵了个咪的,咋不早看到这本书呢,emmm。我把重点放在了英语口语上了,跟着一些课程,每天晚上练习两个小时的口语,到3月份时,我发现自己对英语的敏感度提高了不少了,基本的对话都能跟上,后来在【S533】jenny小姐姐的帮助下,把英语自我介绍好好搞了下,她纠正了我的发音,我每天早晚各录音一次,然后听自己的发音,直到考前还在练习,英语口语的练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靠听课是没有多大效果的,自己建立反馈机制,找到可用的材料,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我最后复试英语就这么过了,老师还直接夸我英语好呢。1. 笔试笔试就2道题目,题目开放性比较强,最重要的是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来答题,这个没什么可说的了。2. 面试经历当时我们是在伟青楼面试。在门前会贴个名单,按照顺序进去就好了,因为是在办公区,所以注意安静,老师们在那工作呢。面试的屋子里有5位老师,除了认出了李虹老师外,其他的就不认识了(我自认为我可以认识的,但是进去后发现基本都认不出来,心理系网站上的照片跟老师本人差别还是挺大的,当然这不是重点哈)。刚开始是李虹老师,问我,能不能用英文来5分钟的自我介绍,于是我就巴拉巴拉的说了,这时候老师们都在看我的自述,所以也没啥紧张的了。其实我说的也就3分钟左右,这个需要提前练习的。等老师看完我的自述,我还没说完。没有问英文问题,都是中文提问的。考生们都说老师人都很好,所以没有必要过多的紧张,大大方方的家就好。问的问题都是根据个人自述来提问的,所以个人自述很重要,要注意了写自己非常擅长的,而且可以能进行延伸的,还能体现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写自己不懂的,不要给自己挖坑。老师还问了,为什么选择用户体验?不选择北师大?公司在哪里?除了爱学习,你还有哪些优点?举出一个两个例子。毕业论文成绩很低,你是怎么写的?等问题,都是跟自己个人自述里呈现的相一致的。最后是文献翻译,要求读一句翻译一句,说实话大部分基本能看懂,但是翻译得烂,这个我承认,毕竟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练习,所以做的不好也释怀了。最后,李虹老师还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对我们的课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重要,我之前有准备,就问了两个跟专业相关的问题,也算是解答了我的疑惑。整个面试差不多20分钟左右,说着说着就到时间了。以上就是我个人关于2018年清华心理备考的过程,内容不多,希望对后来人有帮助吧。2018年4月1日早9点 于北京马神庙

非臣之罪

她是北大硕士,却心甘情愿做女配,今在《和平饭店》风头盖过女主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文/栀子说起2018年开年热播剧,《和平饭店》绝对称得上是其中之一。女主角陈数美艳惊人,精英身份更是气场大开。而剧中另外一个女性角色“刘金花”却也不输人后,和雷佳音组成的“顶花带刺”CP承包了众多笑点。虽然号称是“土匪的女人”,但刘金花率性可爱,一出场就帮助王大顶顺利翻盘,趁机还套路了一把窦仕骁,让剧情更加紧张刺激,也让刘金花几乎抢镜程佳颖,成为很多网友的挚爱,更被成为“东北第四宝”,可以说是圈粉无数。饰演刘金花的演员陶慧,很多观众可能对她并不熟悉,但是她在真实生活中却是比刘金花还要厉害的人物哦。她可是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出演过《心花路放》,成为亿万票房的女演员。陶慧,于1986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小便感受到浓浓的文艺气氛。她学习了多年的舞蹈,所以练就了超棒的身材,后来成功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喜剧表演系,而她的研究生念的是北京大学心理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绝对称得上是娱乐圈中的学霸。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也让她的演技如虎添翼。在2005年,陶慧出演了电视剧《蓝狐》中的女主角“宁宁”,是个个性叛逆的少女,这是她的荧幕首秀,相信有些朋友应该会有印象。出道第一部戏就是女主角,陶慧是实力和运气的集大成者。但是随着演艺经验的累积,陶慧发现女配角不见得比女一号差。她的很多女配角都相当出彩。例如《心花路放》中,她所饰演的“阿凡达”东东,对爱情执着又真诚,让观众看了也心疼。还有《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里的“中国好闺蜜”汪涵,为朋友甘愿两类插刀。在《相爱穿梭千年》中饰演了许皇后,这是她首次尝试挑战古装造型,真是相当温婉啊。《芈月传》里的虢美人是个头脑简单,爱招惹是非的配角,但再次展现了陶慧的演技实力。戏里陶慧完美诠释了“教科书般老大的女人”,戏外不知道谁有这个荣幸娶到这朵“金花”呢?有消息说陶慧已经低调结婚了,老公貌似是圈外人,但是陶慧从来没有向外界公开过,所以“金花”是否名花有主还是不得而知呢。陶慧的“刘金花”,恰恰印证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骐达她以后更加精彩的作品啦。

歌情人

21心理学考研该怎么选学校?这么选真不吃亏~

目前距离20考研还剩下9天,21考研看似时间还比较充分,但每次把复习计划制定出来后就发现时间真的有点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2月份决定了我们考研的一年。”这个时候最好把学校这些定了,赢在起跑线,后面复习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匆忙了。21届心理学考研该如何选择院校?心理学学校那么多,我们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所学校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考虑清楚了,相信你对心理学考研该选哪些院校有底一、学硕跟专硕介绍1、学硕考试方式简单介绍:心理学学硕考研命题方式有两种:国家统一命题(312)、自命题1.1心理学学硕-国家统一命题的学校有: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海交大、西南大学(19年是自命题677,20年是统一命题312)等。从西南大学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学校命题方式虽然大体保持不变,但有时候也会产生变化。及时注意跟进招生简章。国家统一命题学校,代码3121.2、心理学-学硕自命题学校判断一个学校是否是统考还是自命题的方式:看代码是否是312.比如19年西南大学就是自命题,代码不是312,是677.而到了20考研代码是312,又变成统考。具体的还是以每年招生简章为主。2、心理学-学硕-统考跟自命题复习特点以及优劣势2.1心理学-学硕统考特点以及优劣势①国家统一命题312考试,它的书目相对较少,只有7科,考普心、发展、教育、测量、统计、实验、社会。其中考测量、统计、实验考的比较多,这些题目是比较偏理解的科目(本专业的同学都有可能搞不懂~),总计130分。对于理科同学来说比较有优势(如果你是理科生,要跨考心理学报考学硕有优势哦~)②考试重点内容很好确定((5星,是其它不能比的~)),复习起来可以更有针对性,辅导资料也非常的容易拿到。③考试科目内容都一样,在考试之前可以定三所学校,按照高、中、低选出来。然后在考试后期可以根据复习情况,调整学校。对于换学校来说这是非常方便的。(在312之间 无缝链接 切换)④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好处很多,劣势就是在于“报考人数多,难度有点大”统考312 考试复习特点2.2心理学学硕-自命题考试特点心理学学硕自命题考试特点①考试复习书目4-8科,因为是自命题形式,每个学校院校不同,书目也不同,重点关注招生简章、学校院校推荐书目,在此基础上如果有时间最好扩展一下。②考试重点比较确定(4星)。相比学硕统考来说可能没那么的好确定,但比专硕好确定多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一种状态。③根据历年情况来看,考试的时候容易出现难度较大的题目。考的比较深入。④自命题形式,每个学校不同,出的题也不一样,复习资料相对来说有点难整。(找考过学长 学姐)⑤因为是自命题,相对来说没有统考那么好换学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开始选学校的时候,要慎重,选择好,不要到了后期想换,还真不好换。(选学校可以看每个学校的报录比,收集了最新的一大波报录比,如果有需要可以私信我)2、心理学-专硕介绍心理学专硕都是全国统一大纲,各院校自命题(347)。①:书目7-13科。(普心、实验、统计、测量、发展、社会、管理、人格、咨询、临床、变态)比学硕科目多了很多。我们在复习专硕的时候重点是根据学校指定书单复习,重视真题。不然很有可能会没有复习到重点。②统计、实验、测量相比学硕专硕考的很浅,甚至不考。但北大、华南、首师大除外,如果你是要报考者三所学校,那么这里也要复习到位。对文科来说就有点吃力~③考试整体内容多为考记忆力,死记硬背就能搞定,对于文科生来说优势比较大。④重点不确定,复习起来不好把握。(真题派上用场了)⑤换学校是特别的难,5星难度。前期选学校一定要好好的选,千万不要到了后期换学校,很吃亏的。心理学-专硕的一些特点2、哪些同学适合选择学硕?①学硕学费费用相比专硕要低很多,以西南大学为例子,学硕学费是8000元/年,专硕学费是13000/年。还有就是全日制跟非全日制,如果工作不是特别好,那么选择全日制可能更好一点。以北京大学2020年应用心理学为例子,全日制学费在78000,非全日制在168000。相差一倍多点,所以如果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那么选择学硕来说,经济负担要小很多。(学硕奖学金多哦~)②如果后期,准备考博,那么选择学硕更好一点。有优势。③将来准备进入学习系统工作,选择学硕更好一点,如果选择进入企业那么选择专硕更好一点。④本科专业就是心理学专业以及理工科跨专业考研,选择学硕优势更强大~西南大学 -心理学学硕跟专硕学费区别北京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3、哪些同学适合专硕?①专硕学制一般是2年,想早点毕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部分学校除外②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它一般是考英语二,相对学硕考英语来说,它是比较简单的。③以后不准备读博,也不准备进入高校系统,就准备在企业里面干,那么选择专硕更加的好,因为它实践比较多,对于进入企业帮助很大。④文科跨考,文科跨考心理学选择专硕好很大,发挥自己背诵的能力。⑤名校推荐,北大、华师大。⑥选校在开始一定要选好,专硕后期换学校很难。(多看招生简章,跟各个学院的报录比)好了,写了这么多,21届心理学考研有什么院校推荐,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可以根据我的这个回答,相应的找到自己学校。如果有考研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或者评论咨询我哦。 最后说一下现在特别是专硕的同学可以开始定学校了。定学校就要用到一个报录比。在这里整理了,最新的报录比,后面会持续更新~ 有需要可以私信我哦。~

君子殉名

心理学学科最好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或北京大学?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追随者,在奋斗的路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有的越挫越勇,有的不堪一击。前者心理承受能力强大,后者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轻者叫做心理障碍、重者叫做心里重疾。这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给奋斗的人们带来的新课题。心理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学科,让当下的社会对这个学科越来越重视。在开设这个学科的高校中,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学科,学科优势和特色都值得笔者写上一笔。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的学科排名中,心理学学科在这三所大学中也有不错的排名,所以高中同学,喜欢心理学学科的同学,在读完老师的介绍后,希望能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始建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的心理学学科。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创办学校。2005年,成立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拥有国家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示范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先后设立了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目前,学科拥有专业教师51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9人,讲师8人。多名教师曾在国际和国内知名专业机构或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如前国际心联副主席张厚粲先生、前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先生等都在本校任教过。使得本学科师资已形成一支研究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发展潜力较大、结构优化合理、团结求实奋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本学科由早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老一辈心理学家阮镜清教授,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在他带领下,培养了肖前瑛、沈家鲜、许尚侠等一批优秀的心理学家,学科在教育心理、发展心理、实验心理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1984年本学科获得心理学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教育心理学获得首批广东省重点学科,199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15个第一层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并获批设立广东省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共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教授24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2人。这些人中包含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这只优秀的教师队伍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各项工作深受同学们的好评。三、北京大学心理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本学科现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可授予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截至2015年,本学科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讲座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6人。在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中已有近30名毕业生担任教职,可谓人才济济。基础心理学是一门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特色专业(2008)、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发展方向设置围绕国际学术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员9人,副教授17人,讲师6人。这只优秀的教师队伍,包括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等优秀人才在这里执教,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应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关注心理学这个学科。是因为整个社会都关注社会每个群体的身心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喜欢心理学这个学科的学生和家长的人数在增长。大学里开设这个学科的大学也很多,因为篇幅有限,只能想同学们介绍这三所很具代表性的大学。了解了学科后,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自己想去的大学。适合的学科就是最好的学科。

抱德炀和

北大清华反差最大的学科,一个被评为A+,另一个被评为C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两所顶尖名校,这两所学校大部分的学科水平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在国际上也是处于一流的位置。清华大学虽然清华大学是一所理工科院校,北京大学则更偏向于人文社科方向,但这两所学校开设的学科是很类似的,基本上北京大学有的学科,清华大学同样也有,而且实力差距不是特别悬殊。尽管在学科评估中,这两所名校拥有的A+学科数并列全国第一,但他们可都有不入流的C类学科。经过对比发现,在清华北大共有的学科中,反差最为强烈的学科就是心理学,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并列第一,而清华大学的心理学被评为C-,并列倒数第一。北京大学目前心理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只有两所,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就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其心理学本科教育始于1900年。1917年,在蔡元培校长倡导下,北京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即为心理学系的前身。目前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学科隶属于理学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该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心理学院(系),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学院也一直位列大陆高校心理学院/系榜首。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现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每年本科招生规模在40人左右。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心理学科隶属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虽然如今实力很一般,但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该系曾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建立的心理学系之一,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的领军人物,遗憾的是,在1952年院系大调整时期,心理学系跟随清华大学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使得北京大学的理学学科以及心理学学科实力不断壮大。直到2008年5月,清华大学才复建心理学系,新的心理学系发展目标为争取早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心理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学术研究基地,也就是说清华大学承认心理学确实离国内一流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不得不说清华大学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清华大学曾建立了高校最早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并开设了《青年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课程,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北京大学除了心理学以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大气科学差距也是比较悬殊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大气科学被评为A+,而清华大学的大气科学被评为C+。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隶属于理学部物理学院。而清华大学的大气科学隶属于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目前只有硕士点没有博士点,它的经历和心理学差不多,在院系大调整时期被划分到北京大学,现在的地球系统科学系成立于2016年11月底,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院系之一。

大鳄魔

口述中国|北大教授⑤柳彬:北大有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不少

【编者按】卢梭说:“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蠢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部要由教育赐予我们。”教育就是这样赐予人以全新的生命。那么北大教授如何看待教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又接受了怎样的教育?他们的人生有过怎样的际遇?读者可以在澎湃新闻请讲栏目推出的北大教授系列口述中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将刊发北京大学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柳彬的口述。北大教授柳彬进数学学院用的是排除法,关键是兴趣我在1980年考到北大,1990年博士毕业,之后就留在北大做老师。我不属于那种从小有远大志向的人,对专业的选择用的是非常简单的逻辑法——排除法。首先,我文笔不好,写不出好东西来,作文都是在及格线附近,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我选不了;其次,我手笨,所以实验科学的学科我不能选;第三,我记忆力不好,比如化学这个学科它需要很多记忆,我脑子没那么好使,记不住,那么这个学科自然就被我pass掉了。这么几条下来的话,我只能选数学。还好,学了数学以后,我发现学数学不算特别辛苦,所以就这么一直学下来了。话虽这么说,其实,选择数学还是兴趣使然。我4岁就在路边看下象棋,不到吃饭不回家,6岁就能支招,属于自学成才。小时候喜欢玩所有争输赢的游戏,小朋友都喜欢和我一伙,因为我的胜率比较高。这些大概培养了我学数学的潜质,凡事爱动脑筋,爱想办法,不傻玩儿。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数学成绩大多都是100分,这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鼓励。初三时参加了辽宁省高中数学竞赛,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愈发浓厚起来。回过头来看,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如果从小兴趣明确,就确定一定要学这个,会很开心,很专注,很高效,而要走得更高,必须勤奋、刻苦和开阔眼界。我想当老师这件事情是受家庭的影响。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父亲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就问我以后想做啥,我说我肯定不想进工厂。我家在沈阳,20世纪70年代末,沈阳是重工业城市,到处都是工厂。一看这工厂大门里头到处都是铁屑沫子,我就烦死了,心里想,工厂肯定不能去。工厂不能去的话,当时想到的职业就只有做老师或者医生了。我眼睛不好,医生做不了,就只剩一个选择——学数学,做老师。因此,读完了四年本科,可以考研究生了,我就考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老师说我研究生读得还可以,继续跟他读博士吧,我就继续读博士。读完博士的时候,老师说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中科院数学所做一个博士后,另一个是留校做老师。我们那个年代做博士后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因为做博士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给配偶(学历越低越好)解决工作,比如到所在单位的图书馆或资料室这种地方工作。我那时候已经结婚了,爱人也在北京工作,不存在这个问题,于是我选择留在北大做老师。那个时候留校比现在要简单得多,现在你想博士毕业就留校,非常难,学院需要去打个特殊报告才能留一个博士毕业生。北大那个时候博士也没有这么多,一年才一百多个博士毕业。20世纪90年代,高校待遇不好,很多人想出去挣钱,因此很多老师跳槽去公司工作。我因为懒,只能留在高校做老师。但是在大学做老师就不能不做科研,不做科研在北大是待不下去的。我是喜欢数学的,对数学科研也很热爱,虽说志向不算太高远,但对自己还是有基本要求的,不一定要做到出类拔萃,但也总不能是单位里最差的那个。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就是做不到最大值,也不要做最小值。所以就这么一直留在北大里教书,到现在已经做了27年老师,在北大待了37年了。教学是个良心活,要与时俱进当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上课,基本上每学期都有课,除非出国。我知道很多工科院校现在上数学课都用PPT讲课,但我认为讲数学课用PPT不好。用PPT去讲数学课对老师来说非常方便,基本不用备课,但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就有很大困难,因为没有给学生留出反应时间。所以一直到现在为止,无论是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上课,我都坚持写板书,一边推导,一边讲解,一边观察同学反应,一边调节讲课进度和内容,力求让学生多理解掌握。我的老师丁同仁教授给我提了一个教学的基本要求:“上课不能照着你的笔记去讲,也不能照着你的书去讲。不管你讲两个小时还是三个小时,内容你要自己记住,书可以摆在那儿,但你不能看。”本科生的课我基本上可以做到我老师的要求,但是给研究生上课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研究生的课时是三个小时,内容非常多,要把所有事情都记住非常不容易。做教学是个良心活,我认为我讲课还算尽心尽力。鲁迅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当你面对学生的时候,什么都不准备就去讲课,就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当然,课上得好不好不由我来评价,而是由学生来做评价。我也偶尔看看学生的评价,只能说不好不坏。我从2008年开始做数学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一直做到2017年7月,我们学院的教学风气很好,这是一个传统,在我做学生之前,就已经是这样了。数学学院的学生智商都没有问题,大部分同学处于中间位置,不用管就很优秀,即使谈不上特别出色,但是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都可以顺利毕业。但是每年都有学生不能按时毕业,他们既有高考来的,也有竞赛保送来的,我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会更多一些,这些学生在数学上叫在边界上。他们不是智商出了问题,而是其他方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在数学系,玩游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心理调整的问题。其实整个北大有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也不少,这在我们那个年代也是有的,只是不像现在这么显性。能考到北大来的都是各个地方最出色的孩子,但是到了北大,一学期下来,他发现他再怎么拼命去学都有比他强的人。有些人能正视这件事,他就继续努力去学,到后来成绩都不错。最麻烦的是有的人自暴自弃,如果学习不好,他就要在另外一个方面比他的同学好,比如打游戏的学生就在游戏世界里非常有名,有名到大四毕业的时候不能正常毕业。这里边不同人的问题还不完全一样,这就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调整。我除了教数学学院的学生,也教其他学院本科生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这些都是本科生的大课。每周我会安排固定的一两个小时的答疑时间,那个时间我一定在办公室等着,有问题的学生都可以来找我。但是一学期来提问的学生不会超过十个。刚开始我以为我讲得很清楚,学生们全都会了。到后来才发现他们其实是不会,但他们也不来。在我刚开始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我的老师跟我说:“你不光要有答疑时间,还要有质疑时间。某些学生在这个时候必须到你办公室。”但这件事情我始终没有做,因为我发现现在学生们的生活都丰富多彩得很!你规定一个时间让他来,对他来说就是个负担,他可能安排其他事情了,他会认为这个时间是可去可不去的。我过去一直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二十岁左右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做出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他自己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必强求着让他必须干什么,这么强求他去做不见得是好事情。最近因为我儿子在MIT(麻省理工学院)访学半年,我真实地了解了MIT的本科生上课情况,使我对自己以及北大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MIT这种美国名校重视本科教育,有三个方面值得学习:一是注重平时,每个月有考试,督促学生不懈怠;二是对助教要求高,习题课解决所有细节,学生不上习题课肯定跟不上;三是采用ABCD等级制记录成绩。我想,即使我们大课的学生比MIT多很多,我们的研究生助教人数不足,我们还是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每个月把某次交作业改为随堂考试,研究生从改作业变为改考试题,既能督促学生平时抓紧,减少作业抄袭,同时也能兼顾不增加助教的工作量。儿子上大学以来,我从儿子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改进教学也更加有针对性。最近儿子告诉我,多数同学平时都在忙别的,不管课业,就靠考前一周突击,因此在考前安排答疑绝对浪费感情,同学们是不会把这么宝贵的时间用于答疑的,突击看书做题还来不及,因此答疑一定不会有人去。目前这种一学期只有两次考试的教学安排,无疑是北大本科教育应该改进的重点,答疑的时间安排我也会重新思考,要与时俱进。此外,同学们对绩点的追求和我们那个时候相比要强烈很多。现在北大将百分制改为ABCD制,希望能对这种状况有所缓解。关于成绩采用百分制,还是采用ABCD等级制,我们争论了多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我是支持改为等级制的,也专门找主管校领导提出过建议。等级制的最大好处是,考题的难度不再受到限制,能够科学地体现出学生掌握程度的次序关系,只关系到学生的最高最低分数,无关能否考90或100,这个才是考试的真正意义。百分制其实不仅让学生烦恼,更让老师困惑,当前升学、就业无不看重成绩,老师每次考试都在纠结题出多难才合适。改为等级制,90分可以是A,50分也可以是A,老师学生都得到解放,教学考核更加多元和科学,老师不再被束缚手脚,提高教学质量才有了基础。学生定志向要趁早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能够持续地做研究,把研究作为一生职业的学生比例其实都很少,这个也符合客观规律。以数学学院为例,我们一年录取的本科生大约是160个,在加上转系过来的和元培学院选择数学方向的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有接近200人,喜欢做研究的能占百分之五就了不起了。百分之五就意味着一年有10个学生的志趣是做与数学相关的研究,那么十年下来就是100个。从1952年开始算起,现在已经几十年过去,全国得有多少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学生在做研究?全国不光有北大,还有其他学校,这么算下来的话,百分之五其实不是一个很低的比例。就我的观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能够按自己的兴趣做基础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潜心研究而不用为生计奔波。现在已经有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活跃在世界舞台,说明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正在逐步走入春天,看到这些我很欣慰。刚上大学的学生一定要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比如,除了做数学研究的5%的学生,其他95%的学生,他想创业就去创业,想为人民服务就去考公务员,这些都是好的选择。我从来不认为这些选择有高低之分,但尽早选择,尽早决定最好——能在中学决定,就不要在大学决定,能在大学一年级决定就不要在三四年级决定。这里面不仅仅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的,也涉及大学的定位。北大虽然是研究型大学,一年招3000多人,但这3000多人都能培养成为做研究的人吗?这肯定是不现实的。谁也不指望本科生就能做研究,一定要读硕士、博士,才会走上研究的道路。北大是一个很多元化的学校,老师敬业,学术拔尖,大师云集。北大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理念,叫作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尊重选择。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讲座以及各种各样的机会,2017年还打开了学部内部转专业的壁垒。学生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无论是做专才还是做通才,只要能想清楚,就知道朝哪个方向走。当他不知道想干什么时,那他就很亏,会浪费四年大好时光和北大的丰富资源。2008年的时候,我在数学竞赛上招了一个学生,他表现得非常出色,还在读高二时就被我们录取了。但他想圆一个梦——代表祖国去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于是他高三又准备了一年,最后很遗憾没有实现这个梦想。高三毕业后,他就被保送来北大了,他志向很明确,就想做数学研究,其他什么都不想。数学学院的很多课程,包括研究生的课,他都去学。毕业的时候,他拿到了几乎所有他申请的美国大学的录取资格和全额奖学金,最后他选择了哈佛。在毕业的时候他跟我说,他非常后悔的一件事情是高三那一年没在北大听课而去搞他的数学竞赛,如果早一年到北大来听课(因为他家在北京,很方便),那么他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要多得多。我也跟他母亲聊过,他跟他父母说:“你们不要指望我将来挣钱来养你们,你们也不需要。我肯定可以养活我自己。我就喜欢数学。”北大好就好在有各种资源,就看你怎么用。像这个学生早早确定自己的志向,他这四年就没有虚度,能利用到北大所有的资源。如果有学生想创业,北大也有很多资源提供给他用。什么时候开始定志向,从那往后他就可以有效利用所有的资源。若没有目标,今天听了这个讲座觉得好,明天又听那个讲座发现那个也好,最后四年下来听了一堆讲座。这样仅仅是增加很多见识,对将来从事某一个既定的行当没什么大的推动,也很难持之以恒专注于某项工作,即使是做需要杂家的公务员,也很难做到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也很难胜任公务员一丝不苟的专业要求。所以,我喜欢有志向的学生,无论他的志向是什么。我不喜欢的就是什么志向、想法都没有的,这样的学生过得浑浑噩噩。数学是描绘这个世界最美的语言我属于对数学很喜欢的那类人。数学是描绘这个世界最美的语言,我甚至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数学高。数学不需要什么实验条件,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想。吃饭的时候可以想,躺在床上也可以想,不一定要坐在办公室的那张桌子前想。数学家中还有盲人数学家,像欧拉后来就是盲人了,他还做了很多了不起的数学研究。数学需要的是想象力,推理都在脑子里。与工程学相比,做工程讲究的是实际应用,但做数学的话逻辑对了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交给其他学科。以前我申请教授职称的时候,要考编程。我发现做Fortran 语言要算一个东西,如果有巧妙的编程方法,它需要的运算时间就很少,但我不是计算机行家,喜欢简单地建一个数组来做,我只管我逻辑是对的就可以了。只要逻辑是对的,就算运算一百个小时跟我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个并不是需要我来算的,是机器去算。工科的人就觉得这样浪费大量资源,计算机的运算是需要时间的,是占用资源的。比方说5秒钟可以做完这件事,用5分钟去做是不好的。但我认为,5秒钟、5分钟、5个小时、5天对我来说是一样的。我们做数学的只管这个东西有没有,至于计算量有多大这件事,与我无关。我只关心逻辑是对的就行。理性思维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生活中跟一个人聊天,聊着聊着你可能就会发现他的逻辑上有问题。但数学学院的人聊天或争论一些问题,会先定义几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后去推理出来。如果这个原则总在变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基础。我认为数学比其他学科需要的逻辑更多,尽管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开过逻辑课,但我们一早就被老师训练得非常有逻辑了。其他学科有可能会随着研究进展发现以前做的那些东西错了,又建立一套新的东西,带来所谓的革命性变化。数学这个学科在这点上比较靠谱,从来没有革命性变化这种说法,我们只有改进、修补、发展,但从来没有颠覆。因为前人的结论都是推理得出的,如果它是错的话,一定在推理的某一步就出了问题,那样的话经过检验它就是错的。后面是一步步这么建立起来的,如果你说一开始就错了,这就像把整个数学大厦的地砖给拆了,这是不可能的。学生以学为主我自认为作为北大老师,还算合格。我上课兢兢业业,每一堂课都认真备课。比如说我周四下午上课,那从周四早晨我就开始备课,除了中午吃顿饭之外一直到下午,都在为下午3点到6点之间的那节课备课。我对学生的要求还算严格,在我这儿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开恩”现象。我始终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为主。北大学生业余活动花样繁多,新生入学往往眼花缭乱,难以把持。面对学生被劝退,我十分痛心,因此,每年我都要在新生家长会和迎新会上苦口婆心地加以告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求学生学有余力才可以参加课外活动,社团最多只能参加一个,学好功课必须摆在首位。上大学的目的,不是学几门知识,听几个讲座,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一门专业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到逻辑,学到眼界,学到学习方法,学到克服困难的勇气,学到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些,才是教育的意义,这些没有学到,就本末倒置了。因此,任何因为课外活动影响学习的请求,我都不会支持。比如,大约1997年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没考好,他说了一大堆的理由:他是自行车协会的会长,需要做很多协会的事情,那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要组织骑车到香港。我就对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学生以学为主。你其他所有事情都要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做这样那样的事情,都应当是你课余时间做,如果占用你上课的时间就不对,影响了你的学习就更不对。考了30多分怎么就能到60呢?这个不行。”还有2016年春天的时候,当时我还是教学副院长,有个学生是北大山鹰社的,他要去登珠峰,希望我批准他三周的假。我和他说:“就算校长批准了,我也不能批。你自己偷偷去,我不知道,那是另外一回事。你让我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你因为这个事情旷课三个星期,还要我同意你旷课,这是不可能的,你说你要是生病请假,这我同意。”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那时候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给本科生上课。奥运会需要很多志愿者,志愿者大部分都是由大学生担任的,周末会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培训,学校也希望我们老师配合做培训。但我肯定不会按这个去执行。因为平时课时比较紧,不可能占我的课时来考试,于是我就安排一个周六上午来做期中考。学生们要做志愿者的话,我说:“你可以去,我不拦你,我并不是说你必须来参加考试。期中考试占30%,你愿意放弃这30%当然可以。如果你能拿到期末那60%,还有平时的10%,期末能考100分的话,加一块就会有70分。但你想要这30%,那你就必须来考试,你不来考试谁来说都没有用。”学生以学为主,除了这个之外,其他所有事情都要靠边,我有这个执念。我教外院系的课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学生们要代表学校去国外打篮球赛,还有参加学校艺术团的要去国外唱歌,正好都赶上我的考试,我也不会让路。我的态度一向是学习是天,学生可以不来考试,但是不来考试就一定不能给成绩,自己去做选择。学习以兴趣为导向我代表数学学院出去招生,不会强拉学生一定要到我这里来。我只把客观情况摆出来,让人家自己去选择。人家愿意到北大数学学院来我欢迎,不愿意来,想去学金融、学管理、学计算机,我也不拦,一切尊重自愿。我从来不会忽悠人,从不许诺到数学学院来能有什么样的保障。在北大,本科生在大二结束后会开始选专业,是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的。北大不会像人们想的那样按成绩来分专业,我们认为能到北大来的都是人才,只有他自己去做选择才能够把专业学好。如果强行给学生安排专业,他不喜欢就一定做不好,做不好就是对人才的浪费。这也是北大自由的传统,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对家长来说也是这样,不要看社会上说金融可以挣钱或统计有用,就让自己的孩子去学金融或者统计。若他没有兴趣学,那就会学不好,学不好的话,你还指望一个用人单位会要他吗?我儿子很早就喜欢化学,喜欢做实验,这个并不是我引导的。2014年他在人大附中上学的时候,因为化学竞赛成绩优异得以保送。我动手能力极差,他妈妈是学计算机的,也属于动脑子不怎么动手的,但他动手能力还不错,比我们强很多。学化学和学数学的要求不一样,既要推理也要记忆更要动手。因为化学那些东西,不是脑子里凭空能想象出来的,一定要现实中有的。而我儿子喜欢做实验,他喜欢学的我们就认为是好的。其实学什么不重要,重要是热爱,热爱了才能学得好,才能面对困难不后退,而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才是教育更为重要的意义之所在。心怀感恩,活在当下我还有九年就退休了,我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志向,就愿意做点自己喜欢的工作,上课和带学生做科研这两件事情都是我的兴趣所在,每次在课堂上得到同学们的掌声都特别幸福,特别满足。我现在还参与数学学院本科生招生,将那些喜欢数学、有特长且喜欢北大的中学生招到北大来读书,为北大数学的人才培养做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1980年我来北大,来得早,来得巧,我们这代人应该是最幸福的。我是1970年上的小学,小时候全是玩过来的,一直玩到上初中,国家就恢复高考了。1977年年底,我们就开始学习,学了两年,所以没学很多东西。当时考题也很简单,就没出过几套题,不像现在都是应试教育。读完博士之后我就留在北大工作了。我现在做科研,还是对自己有一点要求的,但跟现在的年轻人比,那科研水平差多了。我们没有失业的压力,我们的父辈都有退休工资,所以暂时不需要在经济上资助老人,只要自己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一代北大人了,现在我的生活过得很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教书育人,对下一代有帮助,对学校有贡献,对社会有回报,每天都很充实,干劲儿十足,幸福感满满。感谢北大,感恩北大,希望北大越来越好。【口述人简介】柳彬,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数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1980—1990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从本科一直到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常微分方程(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卡姆理论及其在非线性振动中的应用。(本文选自《我在北大当教授》,知识实验室编著,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标题为编者所加,原题:“我的数学人生”。)

相即

北大心理学教授方方:一门“有趣学科”的严谨探索者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北大心理学教授方方:一门“有趣学科”的严谨探索者樊攀、魏梦佳人为什么会需要注意力集中?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注意力实现最优分配?人的大脑是怎样分配注意力的?这些关于人的“注意力”的问题,都是心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的研究领域之一。“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说,其有趣之处在于,“我们试图去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在规律、心理活动的脑神经基础,以及意识如何产生、智力如何测量等重要科学问题。”这位与心理学结缘20多年的北大人,诚朴稳重,严谨认真,有着标准的学者气质。他用极严谨的态度完成了从学生到国际知名心理学教授的蜕变,让心理学的更多领域为人所知,也在倾心研究中教会学生如何钻研学术,探索科学。见到他时,他刚结束一天的会议,有些疲惫。走进办公室,桌上摆放着几摞厚厚的英文论文。“这是我十多个博士生和博士后的科研论文,研究方向是视觉、人脑成像、无创神经调控、心理物理学等,我要给他们做指导,自己必须得先学习。”他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1992年,方方从家乡安徽蚌埠来到北大,成为心理学系的一名本科生,将自己的研究领域确定为认知神经科学。从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硕士毕业后,他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视觉认知和脑成像方向的博士。严格的学术训练,使他逐渐成长为擅长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者。博士毕业时,方方已在一些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我国心理学研究团队规模扩张很快,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跟不上,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教学科研任务,影响着心理学的研究及学科发展。”为此,2007年,方方谢绝了多所知名境外大学提供的教职,作为北大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回校工作,成为一名心理学系的教师。此后,在国家及北大支持下,方方带领团队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视觉与脑成像实验室,10年来致力于视觉与脑成像方面的研究。对学术的热爱、勤勉与专注让方方在无意识视觉信息处理及其神经机制、物体识别与表征的认知神经机制、视觉系统的可塑性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共有70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为表彰方方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2016年,国际心理学界最高组织——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授予其“青年科学家奖(基础科学)”的荣誉。这一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两个领域各授予1名具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在学生的眼中,方方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对学术的要求极为“严苛”,虽然话不多,但勤奋、严于律己、关心学生,总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博士生莫测说,有一次做眼动实验时,测试阶段发现被测试者在自由观看时眼跳次数少于正常数值。“为了找到哪儿有问题,方老师带着学生从原始数据到实验程序等一步步排查,最后发现实验设计上有一处很不起眼的纰漏。”方方办公室的隔壁就是实验室,在这里,他经常会和学生一起热烈讨论、解决问题。“方老师不管怎么忙,每周都会跟我们碰面,讨论课题,指导我们研究。”方方的学生、博士生李遥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论文的一个单词、字母都会仔细推敲。”对学术要求严格的同时,方方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放手去做。莫测说:“方老师对我们非常信任,他鼓励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展开研究,但如果最后课题没结果,他也很宽容,给我们充分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即将博士毕业的莫测说,方老师对他影响很深,“如果没有他,我不会在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学术道路,真希望能多留一段时间跟着方老师做科研。”“心理学教会了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人,以及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跟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谈到自己最喜欢的研究领域,方方说,“我希望能继续深入探索、不断钻研,为学科发展多做一些贡献,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

检察长

北大毕业生,为啥会受邀去清华出任复建后的心理学系首任系主任?

赵婷因为新冠,“隔离”突然成为我们熟悉的词汇和行为模式——或长或短、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交,进入不同等级的隔离状态。“这样一种大规模的社会隔离,确实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情感、学习等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人类有一种习惯:做自己经常做的事情、有规律的事情、按时间安排的事情,我们过得安心、舒服、快乐。但当规律被打破,就容易产生各种情绪:焦虑、恐惧、不确定……如何缓解我们的焦虑?如何在社交隔离的情况下,维持我们的社会关系?其实,我们人有五种天生具有的技能,不需要学,不需要模仿,也不需要什么钱……”春节前,接受北京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独家专访,彭凯平笑眯眯地把他的独门绝技“五施”介绍给万千读者与观众——颜施: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每天对着朋友笑一笑,每天对着大自然笑一笑,我们的心情就会有所改善。言施:保持沟通的习惯特别重要。比如夫妻之间每天花半个小时聊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分享美好的体验。身施:人要动起来。不要总躺在那里,如果不好出门,在家可以做瑜伽、健身,甚至做点小家务、换个衣服、洗个澡,都会令我们的心情有所改变。心施:敞开心扉,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人聊一聊,心理咨询其实就是一种谈心,不一定非找专家,朋友间、亲人间也可以分享。眼施:用慧眼禅心去发现身边美好的细节,比如亲人身上之前没有发现的优点……心理抗疫眼前这位亲切的彭老师,有着各种响亮的头衔: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念大会上做联大报告,其科研成果国际引用率多年稳居中国心理学家前列……这样一位学界大咖,我以为采访会很难约,没想到一下就约到了,而且约在了一周之内,考虑到疫情管控之下校园难进,还贴心地把采访地点安排在了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一个校外办公点。“我们就随便聊聊。”他摘下刚刚还在网络会议的耳机,笑着说。话题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为这次疫情设立的心理热线说起。庚子年初,疫情不期而至。身着白色防护服的一线医护人员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其实,在我们没留意的地方——在云端,在电话线上,也有一群人努力筑起抗疫的另一道防线。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携手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2月2日开通24小时免费紧急心理援助热线,2月9日开通医护人员专线,4月7日开通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专线。热线的志愿者是从上万人中筛选出来的,不但要有专业心理学的背景,还要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性格上则要求同理心强、善于激励,系里还对志愿者们进行了专业培训。热线开通120天之际,紧急心理援助阶段的结束,一场更持久的常态化公益心理服务全面启动:除了电话(4000100525)形式之外,还有网络一对一心理咨询、线上团体心理辅导;邀请众多中国心理专家提供临床心理咨询、心理热线技术、跨文化心理咨询等专业培训……热线最忙碌的时候,开通了13个坐席(其中包括一条英语热线),至2020年底累计拨打量14000余人次,危机干预192次,0差错,0投诉,0事故。上万通电话,关键词集中在“焦虑”上,担心自己,担心家长。最长的一次援助持续了9个小时,几个人层层接力,最后总督导都上阵了,终于拦下了那个想跳楼的念头。“他们打了电话,也就踏上了求生的第一个台阶。正常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这就是瞎聊,可对那些在人生黑暗中挣扎的人而言,心理援助热线是一盏灯。”因此,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知道这个热线、知道这种方式,成为彭凯平最关心的事。虽然他们的心理援助热线登上了国务院客户端,被国家卫健委、中国政府网、北京市政府、教育部国际司、全国总工会、中国心理学会等各级官方机构、权威部门推荐,但彭凯平说:“知道的人还是太少。”病人心理康复需要过程,病亡者家属需要心理疏导。受疫情影响,因为长时间足不出户而产生的压抑情绪也在不断累积,有人过度关注负面信息,有人不想活动,症状特别严重的可能会把负面情绪宣泄到周围人的身上……热线毕竟只能被动提供帮助,如何帮助更多人自我调节、避免恐慌?在这场时间长、地域广的心理抗疫战中,清华心理学系召集了23名心理学家、186位督导、3453名志愿者、2836位助理,展开了堪称中国最大的一次心理学干预工作,除了热线,还借助多种平台对公众进行心理科普,培训受益人共超过2亿人次;出版《疫情应对安心手册》网络版,累计阅读3380万次;清华大学甚至成立了跨学科的“心理康复攻关突击队”……2020年底,一本题为“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的新书出版,在序言中,彭凯平写道:“2020年这场特殊的战役或许也在提醒我们,幸福是对他人祝福和思念的倾注,幸福是对平安、健康的守护。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彼此拥抱,携手合作,快乐积极地生活,哪怕面对压力与困难,我们也要活出心花怒放的感受。”意外:被红学挽救的心理学家1979年,彭凯平从湖南岳阳考上北京大学。日后成为顶尖心理学家的他,大一时却是各科成绩都很差、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看杂书的“学渣”,第一次普通心理学考试,只考了60多分。能考进北大的,怎么可能是“学渣”?原因很简单——他当时想的是如何不学心理学。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了中国人对地震灾害全国性的普遍担忧。当时正读初中的彭凯平,对地震很感兴趣,甚至自己发明了一个地震检测仪——用一个电极圈放在一个平板上,中间放一个酒瓶子,板子一震动瓶子就会掉下撞击电极圈,那个圈连着一个闹铃。结果刚刚装上的那天晚上闹铃就响了,左邻右舍全都惊动了,大家出去半天却没有动静,后来发现原来是老鼠把这个瓶子撞倒了。“我在高中学的是理科,当时梦想成为一个研究地震的地球物理学家,高考志愿填报的是北大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但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彭凯平却意外地发现自己被分配到了心理学系——在“愿不愿意服从国家分配”的空格处打了一个钩,结果就得去学习心理学了?打电话问了北大招生老师才知道,心理学系刚刚成立,学生都是从各个院系调剂过去的。此前,心理学划归哲学系。与众多理科生一样,刚开始彭同学对心理学有很多的误解和不满。就在郁闷、迷茫,甚至考虑转系的那个冬天,彭凯平在第三教学楼偶遇了一场人满为患的讲座——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寒夜谈红”。“他的一个说法令我感到兴奋、震撼——红学家花费了无数的精力、时间来争论曹雪芹的《红楼梦》原来到底写了多少回,高鹗是不是狗尾续貂地完成了后面的四十回,对于这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周先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可证伪的数学回答:中国文化素以‘九’为极致,九九归一,所以《红楼梦》每九回讲一个故事;同时以‘十二’作为总揽人物和情节的组合数,共12个轮回。因此曹雪芹原创《红楼梦》最终的回数应该是9×12=108回。”周先生做学问的思路和方法让彭凯平耳目一新。“这是科学理性的思路!优秀的学者就是要在看似纷繁复杂、令人目不暇接的表象、幻象之中,找到事物的规律。心理学何尝不是如此,它的表象、幻象五彩缤纷,但其背后一定会有一些数学的规律、定量的逻辑。换句话说,文理相通,对于再需要感性、悟性去理解的事物,其实也可以科学地、理性地来探索、分析和证伪。”从那一刻起,彭凯平下定决心端正态度、好好学习。没多久,他就冲刺到了班级前几名的位置。年龄最小、进步最快,后来北大让他留校任教,看中的也正是他的学习潜力。1983年毕业后,彭凯平留校工作,给研究人格与临床心理学的陈仲庚教授当助手。1985年他开始教课,在北大教的第一门课是“心理测验”。后来,他担任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班主任、辅导员和系主任秘书,再后来成了系主任助理。如今,作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彭凯平每年都要代表学院迎接新生入学、欢送老生毕业。对于年轻学子的迷茫,他给出专业级释惑:“没有哪个人的人生一帆风顺,很多烦恼之事是因为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而产生的,不一定真的值得烦恼。哪怕你确实不小心做了不太理想的选择,人生的路还长,你大可调整方向,朝着新的目标奔跑。”“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明确选择标准,积极付诸行动。”选择:人生转角处的取舍曾经,彭凯平有机会去中央机关工作。面对“机会”,恩师陈仲庚教授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年轻人,你一定要认真思索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样的事业,特别是不要让未来的你为现在做的决定感到后悔。”陈教授帮彭凯平仔细分析了他的性格特点、学术背景和心理学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最后我们一致认为,作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北大心理学系留校任教的毕业生之一,我留在心理学界,可以为自己、北大和中国心理学界做出特别的贡献。”果然,彭凯平后来选择从事心理测验的研究,成为国内该领域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写作的《心理测验》1988年出版,是当时国内第一本心理测验学的教科书。1997年5月,彭凯平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导师、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贝特教授找他讨论未来的计划——是去高校继续做心理学研究,还是去一家跨国企业做一个高管?“什么是你‘心灵的呼唤’?”“心灵的呼唤”,这个词震撼了彭凯平,让他永志难忘。他决心去做自己激动和兴奋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就在那一年,彭凯平竟收到了15所大学的教职录用通知书,其中不乏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名校;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甚至慷慨地给他开出10万美元的年薪,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待遇了。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田长霖教授却用一句话打动了彭凯平:“你应该做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人,做有历史意义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你有机会成为世界名校伯克利成立130年以来的第一位华人心理学家。”而讲出这席话的田长霖教授恰恰是伯克利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校长。就这样,彭凯平选择了伯克利,也为后来华人学者任教于伯克利心理学系开了先河。中国需要积极心理学获得了百年名校伯克利心理学及东亚研究终身教职,荣任加州大学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和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委员会成员等国际职务,2008年,“总觉得还有理想没有实现”的彭凯平回到了北京,帮助清华大学复建心理学系。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北大和清华“相爱相杀”的段子,他一个北大毕业生,为什么会受邀去清华出任复建后的心理学系首任系主任?其实,清华大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设立了心理学系,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王国维是首位将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他著名的《人间词话》也来自心理学理论“顿悟的三阶段”。北大与清华的心理学系同源同根,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心理学系并入北大。在北大留校的彭凯平甚至当过一段时间周先庚先生的助理——周先生是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院系调整前清华最后一任心理学系主任。面对清华领导几次赴美力邀,面对周先庚先生之子捎来父亲的遗愿,希望彭凯平帮助清华恢复心理学系,彭凯平踏上了回国“帮忙”的征程。进入清华的彭凯平,与两个新鲜而陌生的词相伴而行——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科技。这是他选择的两个方向:一是利用清华大学的工科优势做科技心理学,二是做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1997年第一次被提出来。“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污染、战争、饥荒和瘟疫,造成人类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幸福感偏低。”积极心理学提出要关注、研究人内在积极的力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本该是幸福的,物质充盈、信息发达……然而,太多人却时常感到焦虑、烦躁、沮丧、难以专注。为什么?因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变化翻天覆地,但我们的心理建设却没有跟上。“我们都在加班、赶路,我们想发财,我们不断地内卷、攀比……这些是行动的动力,但带来的心理伤害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网络上、生活中有人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会暴怒,睡眠质量下降、抑郁症患者增多、焦虑感无处不在……这种后现代化陷阱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关键是如何去应对、解决?”彭凯平认为,中国心理学过去一个阶段有明显的生物化、经济化、病理化倾向,应当改一改,更加关注和研究如何提高人的积极倾向和心理潜能。这既是社会需求,也是学科的范式转移。他提出,积极心理学要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和蓬勃发展,需要生活化、科技化、中国化和普及化。科技包含科学与技术,科学求真,技术求用。清华心理学系和启迪控股联合成立的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幸福科技的研究室,是清华心理学系的科技创业。从脑机接口到人工智能,从睡眠科技到积极教育,你焦虑吗?来,用唾液就可以测量……实验室的品牌形象是三个立体的H,代表幸福、健康、和谐。他努力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观点、思想和中国传统智慧对应起来,比如把“积极天性”翻译成“良知”,积极心理学的修行方法称为“知行合一”,将flow翻译成“福流”……他坚定地站在积极心理学推广普及的最前沿。他的微博经常更新,里面有着许多小视频,每个话题都是社会热点、生活痛点——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审议,他讲“父母打孩子的四个负面心理影响”;我们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他讲“数据情绪感染”,告诉你“不要让网络信息控制你的情绪”;前不久,他的公益视频“清华心理学教授揭秘PUA五大套路”甚至上了微博热搜……去年底,他的新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教焦虑的人如何拯救不开心,教年轻人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告诫父母别用表扬“绑架”孩子……归根结底一条:教你学会从日常小事中获得幸福。他们开展的“幸福园丁”计划,走进校园推广积极心理学。“我觉得积极心理学也许是能够帮助心理学走出象牙塔,走向公众的一个载体。”“我旗帜鲜明地宣传心灵鸡汤”幸福不只是一个概念,“觉得它虚,是因为不懂。”心灵鸡汤、阿Q精神、盲目乐观……积极心理学面对这样的误解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我们倡导的乐观主义不等于阿Q精神,它不是一种对过去负面事情的精神胜利,而是一种对未来的积极信仰,是一种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的行动力量,是在对我们现实清醒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引导。”彭凯平一面释疑,一面笑着为心灵鸡汤“洗白”:“我们的语言常常太现实、太黑暗、太批评。我们过去总讲一些愤世嫉俗、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话,还觉得特别有智慧,其实那都是毒药。‘心灵鸡汤’在其他国家是褒义,在中国却成贬义。鸡汤总是有滋补作用的,我旗帜鲜明地宣传心灵鸡汤——关键要看是真鸡汤,还是鸡精,是真实还是虚伪。我们反对的不是鸡汤,是虚伪。”世界积极心理学学会从成立到现在只有不到10年,而中国积极心理学大会的举行只比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晚3年。加州大学评出了世界积极心理学六大中心,清华大学是其中之一。去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你来采访我很高兴,可以让大家知道:有这样一个学科,它的研究,它的经验、方法、发现、建议、技术……它可以给人以希望,让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知道:‘有科学家在关注我的问题’。”他的金句很多,纠结良久,我选了这句作为本文的结尾:“幸福经常被误解为单纯的快乐、即时的情绪,但真正的幸福需要理性、智慧与奋斗。”(原标题:彭凯平:愿你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赵婷流程编辑:L021

非吾事也

20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一战400+高分考研经验

2020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经验:脚踏实地,坚持学习1、考研背景选报北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对未来的打算就是要成为一名研究人员,之后可能会准备出国,读博等等,走学术的道路,所以我希望这条路可以尽可能长一些,所以会选择最好的学校——北大。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北大很难,或者觉得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好,所以不敢报北大,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为自己不想努力而找的借口,只要认真准备,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我也仅仅花了约9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取得了这样的成绩。2、考研经历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所以我在一开始就报了勤思的班。我的准备过程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暑假前,暑假中以及最后的冲刺阶段。第一轮的目的是理解书中的内容,这一轮要把书中的所有内容都看一遍,确保没有遗漏的部分。在这一阶段,勤思的课程给了我很多帮助。一方面,看视频的同时学习书本知识的效率要比单独看书高很多;另一方面,听老师讲也确保了在看书过程中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东西都看。除此之外,碰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去找老师或者同学问清楚。看书的顺序可以自定,依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看书顺序。第二轮的重点是整理出所有书本的框架,可以使用手写的方式,也可以使用软件,主要看个人喜好了。刚开始写框架的时候,可以依靠书中和讲义中的标题与知识点。逐步过渡到对知识点非常了解时,可以自行进行总结。在第二轮结束之后,我参加了为期28天的集训营。集训营中老师首先会把整本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讲解,最重要的是,老师会分析整本书的脉络和结构,此时,可以把老师的框架和自己的框架进行融合。集训营的讲课速度较快,所以如果已经报名集训的话,最好要保证在暑假之前复习完两轮,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效率会更高。老师也会带领大家做题,了解考题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学习答题技巧。北大的知识方面的复习是没有什么技巧的,就需要认真,并且实际上,考北大的时候,竞争对手里有二战三战的学生,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几乎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但是在答题时,就需要关注答题的方式和流程了,这个方面是自学学不到的,需要从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我觉得这个是让你的分数与其他人拉开的一个重点。例如,回答一道简答题,首先是要对题目中所提到的概念进行名词解释,之后再答具体内容;而在回答具体内容时,要注意分层次分结构。当然,在整理出一个自己的框架之后,就可以开始背诵了,这一阶段背诵的目标是记住框架,不需要强求自己逐字逐句背诵知识点,也不需要为记不住而感到困扰。结束集训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框架,在记住框架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逐字逐句背诵了。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枯燥,但是要坚持。很多人可能会对背诵这件事有一个畏难心理,或者在背诵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的遗忘而感到疲惫、放弃,但是要记得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背诵一次记不住,两次记不住,这是很正常的;但只要不断重复,不仅背完一本书的时间会变短,最后也会发生质变。除了背诵,也需要开始模拟做题。即在计时的情况下去写一道或者一套完整的题目,之后对此进行总结。模拟做题中要注意答题的方式和思路(方向),要求定位准确。我依据自己一个背诵情况,分成了三个阶段。首先,刚开始逐步背诵时,可能一本书要一周去背,那么这一周背完之后,在晚上,可以找一些单科的题目去做,不仅检验一下自己的背诵效果,也可以使自己对答题流程更加熟悉。勤思有提供题库供大家去使用。之后,所有的书已经背诵完几轮之后,虽然不能逐字逐句背诵,但基本可以时,就可以开始定时做整套卷子。因为还没有到最后的阶段,这个卷子最好是其他院校的真题。找一个三小时的空闲,然后定下心做一整套卷子。你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最后阶段,考前一个月,这时就可以开始做北大真题和模拟题。模拟做题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默写。默写的话可以穿插在每个阶段,例如说,今天学习了统计的一部分,可以试着自己去画一个导图来总结学习的内容,之后与书本对照,查漏补缺。在整个过程中,勤思配备的辅导员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辅导员每隔几周会检查一次进度,所以会有一个督促的作用。人都是会累,会懒惰的,所以适当的外力推动和监督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因为我是跨专业,所以对于考核知识点的内容就是去看书和背诵,基本都能解决,但是实验设计是我的一个短板,我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实验设计。所以在实验设计这方面,辅导员帮了我很大的忙。3、专业课与公共课复习建议首先,专业课是重中之重。大家可以看每年的考试成绩,身边也会有人分享自己的成绩之类的。政治和英语是拉不开分的,考好的人,也是专业课分高;考的不好的,也是因为专业课拉分了。不要本末倒置。第二个是一定要落到实处。一方面是背诵,一定要好好认真的去背。去不断的重复。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动笔写。就像我之前说的模拟练习。但是也要注意不是去抄书,而是要计时并默写。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出,自己的背诵情况。最后就是坚持最重要。对于公共课,首先是政治,如果有充分的时间,最晚也要在暑假开始,也就是7、8月份。我购买了勤思的全程班,讲马原的老师很有意思,大大降低了了我对政治的排斥心理。英语因为我的基础还可以,所以一直也没有很认真的去准备英语。也基本是平均下来每天一个小时。我对阅读题的一个感受就是,放慢速度去读懂文章之后,确保题目的要求理解正确,那么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速度放慢,因为我觉得时间是挺充分的。然后,特别是像阅读题这种客观题,在第一次做题的时候的理解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如果第一次理解错误,那么之后再返回去重新看,想改对一两个是基本没可能的。4、对2021学弟学妹的鼓励!考研这个过程其实挺漫长的,特别是到了最后那几个月,身边可能会不断有人放弃或者改变主意,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那就要好好去努力。过程当中肯定会感到焦虑、难受、或者厌学,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毕竟是人,不是机器。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想学习了,那就休息吧。最好养成一个固定的休息习惯,会比较好坚持。本文是勤思2020年考研成功学员经验,分享给备战考研的同学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禁止违法使用。

是是非非

2021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考研备考指导汇总

一,北京大学应用心心理学专业介绍应用心理硕士全日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自2012年起招收攻读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并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领域的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为非全日制授课,学制3年。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方向师资团队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培养。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教育部首批高校心理咨询示范中心,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首批审查合格的注册实习机构。该中心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咨询的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方面是带头单位之一。应用心理硕士(MAP)旨在将有志于从事高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工作者,以及正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或担任学生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工作者培养为可以为高校、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学习内容涉及人格的发展、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等。学生将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在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接受心理咨询的实践培训,并接受督导,深入院系学习实践。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大学心理咨询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工作。二,应用心理学考研专业目录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三学费应用心理全日制学费总额为7.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2.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需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需自理。应用心理非全日制学费总额为16.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5.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须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须自理。三,应用心理学近三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5 55 180 3902020年进入复试45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0)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全日制录取18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4) 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非全日制录取14人(最高分415 最低分393)2019年复试分数线;55分、55分、180分、总分375分。2019年统考录取全日制21人(最高分308,最低376)2019年统考录取非全日制15人(最高分403,最低375)2018年复试分数线;50分、50分、190分、总分330分。四,应用心理学考研参考书《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格心理学》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心理学》 车丽萍、秦启文 武汉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学出版社五,应用心理学3472020年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小题20,共180分)1.婴儿客体永恒性发展2.长时间盯着黄色圆盘,之后注视白色表面,会出现后像,你会看见什么?用什么理论解释?3.社会支持的含义,社会支持对人的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4.效应量和统计假设显著性的关系?5.双盲设计是什么?有什么优点?6.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的优点和缺点?7.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8.认知疗法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策略?9.二、实验设计和论述( 每小题40分,共1201.研究表示,人对于熟悉的面孔更容易知觉为积极情绪,设计实验研究性别对此效应的影响2.论述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结合实验或者企业案例说明如何提高创造力3.启发式是判断决策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启发式造成的影响六,应用心理学2021年专业课备考指导阶段一:基础(3-6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阅读和理解北大心理学考研的教材。主要的科目有:《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管理心理学(刘永芳),《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现代心理与统计教育学》(张厚粲或甘怡群),《实验心理学》(朱莹或郭秀艳),《心理测量学》(戴海琦或甘怡群)。这一阶段学习重点是要把所有专业课知识打好基础,目的是做到对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了尽快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我找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然后我按规律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学习,比如:管理,社心,人格有很多知识交叉的部分,可以放在一起学;变态,咨询都是临床的科目,有天然的共通性,也可以放在一起学;统计,测量,实验都偏理科,知识点有大量交叉,建议放在一起准备。经过这样的分类,学科之间就有了联系,不再是孤立的学科,学起来就更系统,更高效!阶段二:强化(7-8月)这一阶段我主要是做笔记并开始记忆学科的框架。做笔记很重要,因为北大考试题目全是主观题,所以背笔记就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我的笔记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背书,一种是自己做笔记。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是如何高效率的完善我的学习笔记的。第一:我直接背书的学科:普心。这是最重要的学科,为了避免讲义知识点不全面,直接把书作为我的笔记本,勾画出其中的知识点,从头到尾背。后来也证明我的策略很正确,因为考题都是书上才有的细小知识点,因此建议大家普心更多依托教材。第二,其他学科,我在参考了教材和市面上出售的讲义基础上,自己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笔记,因为书上的内容太多,而且很多内容是非知识点,不需要逐字背诵,所以我通过自己把重要知识点单独整理成笔记,为我后期背书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整个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理解和掌握。阶段三:提升(9-11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就是反复多次的背书和刷题。我背书有两个小技巧。第一是每一门都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类似思维导图,先背概括版本的,再不断往下背更细的知识点,越背越详细,同时还对整体知识结构有一个把握,这样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背书效率,降低遗忘。第二,重复,每天晚上都将今天背诵的内容的框架画一画,或者快速浏览默读一遍,也是为了增强记忆效果。但是背书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坚持一轮接一轮不停的背,我们都不是超人,之所以记得住不过是不停的重复罢了。做题的话,是在背书后期,推荐北大真题和非统考院校的真题集(非统考院校比如人大,北师大,南开,华东师范大学的真题,和北大题型相似,更具有参考意义),多做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考试出题侧重点,反过来也促进我们背书时有侧重,提高效率。阶段四:冲刺(12月)这一阶段没有别的,就是不停的重复背书,把书背薄,每天把知识框架画一画,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尽可能的多背几轮,不要临考就松懈休息了,千万不要。即使每天背的不多也要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保持一个最佳的记忆状态。此原文来自公众号【PKU燕园考研联盟】,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