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的考研之路,并不顺畅,但在失利之后卷土重来,最终考入北大!辞曰

我的考研之路,并不顺畅,但在失利之后卷土重来,最终考入北大!

考研之于我,已是往事。然而,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考研的人,对于考研,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本科时代,其实我是没打算考研的,所以在那所211财经院校顺利毕业时,就参加了工作。但在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读研的重要性,因为我学的金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热门专业,但专业热门的背后,是对学历和出身的高要求。最终,经历了实际工作的“教育”之后,我选择了辞职考研。辞职考研,代价当然会比本科时代就考研更大,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强劲的动力和相对清晰的目标。刚开始,我是没打算进燕园读研的,不是不想,而是感觉竞争太大,成功率较低。毕竟,对于一名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回来考研的人而言,我清楚地知道,相比于大学时代,个人学习能力的巅峰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这也是工作后再考研的弊端:学习能力会相对下降。经过反复权衡,最终,我把目标定在了魔都那所号称“江南第一高校”的名校,一方面是该校金融实力和影响力的强劲,另一方面是魔都在我国的金融地位。正式开始备考已经是七月份。制定了复习计划,并按照自己在中学阶段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一步步执行。因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有很大的信心,自我感觉效果还不错。很快,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然而,第一次考研,在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却让自己失望。虽然初试分数看起来也还不错,高出了国家线30多分,但“名校+金融”这个搭配,谁都知道进复试都得高分。最终,我没能进入该校自划的复试线。第一次考研失败。这个结果,在当时,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老实说,一时之间真难以接受。考研失败,而且是辞职考研失败,要说没有情绪,那是不可能的。知道自己连复试都没有进的那几天,人变得有些麻木,似乎什么都不重要了,什么都不想去想,什么都不想去做。好在这样的状态仅仅持续了几天。之后,我开始冷静下来,并着手总结失败的原因。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最重要的就三条:一是对考研这个选拔性考试的认知不够,存在轻视的心理;二是对报考的目标学校的了解不够,并没有做到知己知彼;三是复习时间较短,备考很不充分而不自知。冷静地总结了这些原因,发现自己考研失败几乎是必然的。接下来怎么办?既然已经明白了失败的原因,也就相应地抓住了下一次可以成功的关键,当然是卷土重来!当时辞职考研,就没打算给自己留退路,现在,就更没有退路了。为了“惩罚”自己,也为了“报复”第一次考研的失败,更是相信自己下一次可以做好,我调整了目标学校,选择了比魔都名校更强也难度更大的学校——北大,专业依然是金融。第二次考研,我首先花了一星期时间对学校进行了全面了解,对招收金融研究生的几个学院进行了反复对比,对其历年考研初试、复试等相关情况搜集了所有能搜集到的资料,并着手研究,然后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复习计划,并在当年四月就早早开始了备考。在备考的过程中,我采取了极力突出重点科目的复习策略,在前期把精力几乎都集中在数三(经济类考数三)及专业课这两门最重要的科目上,只是适当兼顾英语。直到后期,才开始在备考中有意识地平衡各个科目。整个复习周期,我把数学和专业课都复习了六轮,数学历年真题(二十年)反复做了七八遍,专业课则反复在形成知识体系方面下功夫。英语和政治在后期也下了不少功夫。期间,我有过多次“停摆”的时候。有时候复习感觉总是没实质性进展,有时候感觉越复习越心里没底,尤其是临考前的一个月。每当”停摆“,我都会暂时休息一天,放松一下,同时告诉自己,考研是一个马拉松,不但需要全力以赴,更需要不言放弃,坚持到最后。每次,我在休息一天之后,都能再次投入到备考中去。最终,我坚持到了初试的到来。走下考场,我就知道,整体来看,考得不错,尤其是数学和专业课,感觉考得很好。初试成绩下来,数学接近满分,总分420+,超过复试线接近20分,验证了我的感觉,也证明了复习策略的正确和坚持的可贵。准备复试阶段,备考的内容虽然与初试不同,但依然秉持了备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最终比较顺利地通过了复试,最终跨入燕园。回想我的考研经历,其实并不顺畅,经历了失败,但反复总结了自己失败的经验,并下决心卷土重来,才在第二次考研中避免了那些可能让自己失败的“陷阱”,不断走在了正确的路子上,并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所以,作为一个考研成功的学长,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要对那些正走在考研路上的学弟学妹几点建议:1、初试备考要趁早。一般来说,备考初试的时间不能少于七八个月,否则,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很难充分备考。2、要知己知彼。不但要对考研程序、流程等尽量充分了解,更要对报考的目标学校及专业的相关情况全方位了解,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3、合理的备考策略很关键。备考复习,除了有计划有步骤之外,更要重点突出,首先抓住主要科目重点突破,然后才是平衡各个科目。4、坚持,坚持,再坚持。5、如果失利,请总结经验,并有卷土重来的勇气。

依依惜别

读研到底值不值得:一个辞职考研并进入北大的学长的肺腑之言!

我就是一名在校研究生,读研后转了硕博连读,正好借此机会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我在本科时代,是没打算读研的,毕业就自然开始工作。那几年本科生找工作总体不算难,又因为我读的是一所211财经院校的金融专业,在行业内认可度很不错,所以找工作不难,进的是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待遇也还可以。刚开始,我觉得就这样开始在工作中逐步积累,也是很不错的路径。但工作不久,就感受到了压力,因为发现里面有不少同事是研究生毕业,而且毕业的学校也都不错。虽然他们大几岁,但工作上手比较快,相对于本科生而言,不但待遇明显高一些,而且明显更受重视一些。不到一年,我就明显发现,如果在这类单位持续待下去,我这个本科学历是不够的,前景不明朗,基本没有升职希望,最多就是时间长了转岗。而里面的研究生同事,特别是那少数几个来自985名校的研究生,不但做事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工作能力较强,而且隐隐有了升职的希望,被当作后备干部在培养。最终,我很快选择了辞职考研。考研路上,经历过第一次的失利,也经历了第二次的成功,最终进入燕园读研,依然是学金融。在读研期间,对于读研的重要性越发认识深刻起来。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价值,不仅仅是眼界的拓展,是专业知识的深化,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平台的提升。一句话,读研,就是再上一次大学,只是这是更高一层级的“上大学”,是再一次的深造和提高。虽然因为各种因素的考量,我在读研期间转了博,不过原来班上大部分同学依然只是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就参加了工作,他们的工作都很不错,每个人都可以拿到若干offer,对于工作单位具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即便是那些要求很高的单位,在学历和背景上,都是足够的。可以预期的是,这些读研毕业的同学,只要他们自己能认真工作、努力上进,致力于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的话,他们在自己的单位,大概率都可以干得不错,都有机会得到重视,最终做出一番成绩。说这话的底气,就是他们接受的教育,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说了这些,您觉得研究生值不值得上呢?相信您会有自己的判断。实际上,无论从形而上的角度,要提升个人素养、眼界和水准,还是从形而下的角度看,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能力,读研都是很有价值的经历,它是本科之上的“再升级”,是读完大学之后对自己的的进一步塑造,这个影响是深远的,可以持续到个人的一生。所以,对于那些有读研想法的学弟学妹,如果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我通常都会说出肺腑之言,讲出自己的经历和体会,鼓励他们有机会就尽量选择读研,能保研则保研,不能保研,则完全可以考研;如有可能,尽可能进入985、211读研,即便不能进入985、211,进入不错的一二本院校读研,也是很有价值的;最终,读研的经历和在此期间的收获,终将使自己终生受益。我是博雅燕园,欢迎关注、点赞,谢谢。

可谓苦矣

一位考研进入北大的学长给即将奔赴考场的学子们的几条提醒和建议

一年一度的考研又要到来,我是一名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学长,这里有一些提醒和建议送给即将奔赴考场的学子们。首先,要给那些毫不动摇地坚持复习备考的学子们点个赞!能在半年以上,乃至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这本身就是人生一段难忘的体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其次,临考前需要做好与考试相关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准考证是否打印准备好了(最好打印两份,有备无患);2、身份证件一定要收拾好;3、因为疫情,特别是那些中风险地区的考生,要特别注意不能感冒发热,健康码、健康承诺书等必要的防疫检查资料必须弄好,健康承诺书需要填报完整并签字;4、临考前的头天下午,也就是今天下午,最好实地去考场看看,特别是往届考生,一般都对考场不熟悉,需要实地看看,避免明天早上第一堂考试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出状况。再次,临考可以适当放松,但最好不要完全放弃看书。也就是说,考前也要继续看书,可以缩短一下时间,但依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复习。这里涉及两个方面:1、继续看书(加少量做几个题),把概念、公式、定理、重要的知识点和块、典型解题思路和方法,乃至整体的学科知识框架等,回顾一下,加深记忆,同时适当做几个题,比如数学题目,做那么两三个小题,一两个大题,保持做题和准确计算的感觉,比如英语,复习一篇阅读理解,保持阅读的语感,等等,这样有利于避免临场出现暂时性遗忘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应有的水准,有助于正常发挥;2、到了临考之前这个时间点,认真备考的考生,对考试内容的重点、难点、甚至很可能考到的要点,其实已经心中有数了,部分必考内容会胸有成竹,在这个时间点,最后一点时间再复习背诵的内容,都是对考试很有针对性的,效率会极高,抓紧最后这点时间的复习,大大有助于临场高水平发挥。这是从我本人及一些考研成功的同学的经历得到的宝贵经验,我们有一个共同认识:最后几天复习的知识、方法,背诵的要点,很多都在考卷中出现了考到了。最后,希望同学们能轻松上阵,注重过程,看淡结果。考试之前,精心准备,哪怕最后一点时间都要尽量用上;考试中,排除一切与考试无关的念头,竭尽全力答题,先易后难,把自己能做的尽量拿到分,不会做的就回顾平时的复习,连猜带蒙,能拿一点是一点;考完一科就准备下一科,已经考了的科目,不管考得怎样都不要理会了;考完后就放松放松,尽力就好,结果如何,别太在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准考证号码写对、涂对,考场结束铃声敲响之前记得再检查一下。祝愿今年的考研学子们不负韶华,高水平发挥,考出好成绩!

马德琳

北大燕园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210年前1799年二月二十二,正是北京城“春曰载阳”的时候。背负着嘉庆皇帝定下的“二十大罪”,和珅在狱中上吊自尽。在二十大罪状中,第十三条这样写道:“咋将和珅家产查抄……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让嘉庆皇帝如此愦愦不满的“点缀”,是一种叫做“石舫”的东西。这座石舫,在和珅的“别墅”淑春园中。十五年前,和珅当上大学士。不久,常常在圆明园临朝听政的乾隆,把淑春园赏赐给了他。这样,老皇帝可以免除一日不见和珅便如隔三秋的烦躁。淑春园,属于明清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范围之内。打从辽、金以来,位于北京西郊的这片风水宝地,就因为颇具江南神韵,一直热闹非凡。下了六次江南还不过瘾的乾隆,琢磨着把那边的小桥流水“移”到天子脚下,乃下令整治西山水系,大兴“皇家安居工程”。也好,玉泉河的水也经过了稻田边上,老百姓顺带沾了点国家级工程项目的光。当和珅第一次来到淑春园的时候,触目所及,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当然,如今和珅大人要来“规划规划”这片土地,草民们也就得靠边站了。大学士把周围的稻田、水池开凿为大小连属的湖泊,挖掘起来的泥土,则被堆筑为湖中的岛屿和环湖的岗阜。园中建筑,多依圆明园规模而建,那惹祸的石舫,也仿了颐和园的“清宴舫”。后来负责查抄的官员帮我们统计出建筑数据:楼台64座,四角楼更楼12座,房屋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和珅死后,这园子被分为两半,几易其主。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先后用大火两次“光顾”了这所园子。终于,在和珅“百年”之后的百年,除了石舫,这个园子已然找不到他的痕迹了。继承这个园子的睿亲王后代德七,拆下了战火残余的木材出售,把土地租给农民种稻田——一切又回到起点。90年前1919年的夏天,一位瘦高的“洋人”经常骑着毛驴在北京城里城外地转悠。有时他的坐骑会变成一辆奇怪的两轮车。当时,只有紫禁城里十多岁的皇上和他的兄弟,以及城外的少许几个洋人,才骑这种“洋马”。这个“洋人”叫司徒雷登,伟大领袖那篇咄咄逼人地要和他作别的雄文,让他作为一个失败的美国外交官而“恶名闻于中土”。实际上,在70岁之前,他主要还是一个“在中国的教育家”。他的父母是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而他自己在西湖边生长到11岁,把杭州话讲得满口溜之后,才到美国去学了英文。1919年,在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的司徒雷登,被教会派到北京做“燕京大学”的校长。说是大学,不过是刚刚由几所相互扯着皮的教会学校合并而成。五间课室、一间饭厅兼会议室、三排宿舍、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图书室、一间教员办公室、一个网球场和篮球场,外加刚弄到手的一座两层厂房,几乎是这所“大学”的全部家当。司徒雷登觉得,至少得给这学校,找到一个尚可容身的地方。他回忆道:“一天我应一些朋友之约到了清华大学堂,其中一位朋友问道:‘你们怎么不买我们对面的那块地呢?’我看了看,那块地坐落在通往颐和园的公路干线上,离城五公里……这里靠近那在山坡上到处集簇着中国旧时代一些最美丽的庙宇和殿堂,并因此而著名的西山。”司徒雷登一眼相中的这块地方,就是和珅留下的淑春园以及旁边的勺园。它们现在辗转到了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这军阀打算修几栋别墅,给父亲养老用。1920年夏天,司徒雷登乘火车加骑马,穿过土匪出没的险恶地带,到西安去见陈树藩。司徒雷登跟人打听好以后,就一头扎进西安易俗社听起了秦腔。当然他不是专为了听秦腔,而是为了认识陈树藩那爱好秦腔的父亲。深谙中国文化忠孝之道的司徒雷登,一口同意了陈树藩在园中为父亲塑像立碑等要求。最终,这个军阀几乎以“半卖半送”的形式,把两个园子送至燕京大学名下。几年后,它们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燕园。89年前1920年到1921年间,一个美国建筑师经常在淑春园和勺园之间转悠。在一大片废墟中,他时而用仪器观测,时而徘徊思索。有一天,他站在一座土山顶上四面眺望,西面玉泉山塔忽然映入他的眼帘,他当即高兴地喊道:“这就是我想要的轴线!”他叫亨利墨菲,毕业于耶鲁大学,却十分欣赏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设计。杭州山水中长大的司徒雷登“相中”了他,让他主持燕园的规划建设。当时,困扰墨菲的最大难题,就是为燕大校园确定一条主轴线。那天,在土山顶上,他兴奋地说:“那就是我想找的端点,我们校园的主轴线应该指向玉泉山上那座塔。”墨菲一反北京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将燕园的主校门及主要建筑朝西布置。从1921年初到1926年夏,墨菲把燕园整个儿换了模样。里面88栋建筑,在形式上模仿中国传统宫殿,功能结构却是现代的——建筑材料是新型的,室内设备也是时髦的——自来水、水厕、浴盆、电灯、风扇、电炉、暖气,一样都不能少。据说,当年燕大安装的“摩登”路灯,甚至能够自动地做到“月光上即灭,无月光始亮”。司徒雷登高瞻远瞩地说:“这些房子本身就象征着我们的教育宗旨是要保全中国固有文明中最有价值的一切,并以此作为中国化化和现代知识精华的象征。”他不无骄傲地感叹,“凡是来访者无不称赞燕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但美丽来得可不容易。此般宏大的工程,司徒雷登完全靠自己数次远涉重洋化缘而来。他一度被这种低三下四的“乞丐”生活折腾得患了神经衰弱。75年前1934年,日寇紧逼。为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燕大学生南下请愿。司徒雷登匆匆赶到南京。在师生大会上,人们认定作为校务长的他必定反对请愿。但他却缓缓说道“我在上海下船的时候,首先问来接我的人:燕京的学生是否也来南京请愿了?我听到的答复是,燕京的大部分学生都来了。我这才放心。如果此次燕京学生没有参加请愿,那说明,这些年来我的教育是完全失败了!”1935年,中日《何梅协定》签订时,司徒雷登就为燕大的去留举棋不定。此时,好友高厚德告诉他,燕大的最高理想是为中国人民服务,而不是单纯为某个政治势力或某个政府服务。燕大必须在沦陷区坚持下来,为沦陷区的人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司徒雷登觉得有理。他迅速地在燕园升起美国的星条旗,表示此处属于美国财产,又在大门上贴公告,不准日军进入。在燕园里,抗日刊物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依然在燕京大学正常出版,虽然他并不认同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在重庆第一次见到司徒雷登,满脸笑容地说:“久仰!久仰!你们燕大同学在我们那边工作得很好。”燕大校友林孟熹多年后感叹道“星条旗啊!多少年来,你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令《独立宣言》蒙羞的可耻记录,可这一次却让你顿增光彩!”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早晨,日本宪兵队闯进燕园,逮捕了司徒雷登等燕大师生18人。那一年,司徒雷登已经65岁了。等他四年后出狱时,已经年近古稀。57年前1952年秋天,燕园里一派忙乱的景象。在西校门,人们把写有楷书“燕京大学”四个字的匾额摘去,恭敬地换上草书“北京大学”匾额。摘下来的四个字,是蔡元培的手书;换上去的四个字,是毛泽东两年前给北大校徽的题字。可惜校徽的字太小了,人们于是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大。匾额微微向前倾斜,让人们不得不仰头注目。这一年,“院系调整”大刀阔斧,“抗美援朝”如火如荼。这所美国的“私立”教会大学,也迎来了它的“公立”新主人——北京大学。当然,新主人也有老主人的成分,因为说起来,毕竟北大合并了燕大。在这“乔迁之喜”之前,北大校园以故宫后的沙滩为主体,七零八落地散在城里的四五块地方。1952年10月4日,“新北大”在燕园东操场举行开学典礼。马寅初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其一是拥护院系调整,其二是要努力建设新北大。他还在“新居”欢迎了刚调来的副校长江隆基。不久,江有了一个以前没有设置的头衔——党委书记。于是,谁真正在这园子里说话管事,从此就不好说了。两个月后,中共北京市委派工作组进驻燕园,“忠诚老实运动”开始。在一片“反美”的亢奋声中,原燕大校长陆志伟被冠上“忠实执行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罪恶政策”的罪名。在最后一次全校批判大会上,他的忘年交吴兴华“大义凛然”地登台发言,揭发自己以前和这位“美帝国主义分子”玩桥牌的时候,后者是如何地争强好胜。52年前1957年,燕南园63号院的砖砌围墙和大门上,贴满了大字报。这座小院的主人,就是马寅初。面对滔天的批判阵势,耄耋之年的老人悲壮而豪迈地说道“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那一年,马老发表了《新人口论》,建议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这和那句著名的“人多力量大”针锋相对,冒了红色天下之大不韪。其实,在最开始的几年里,马老还是很受优待的。燕南园以前主要住着燕京大学的外籍教师,63号院的原主人,是燕大音乐教授范天祥,他自费修了这小院。如今,马先生被党请进来。院子本来没有围墙,只是在周围栽些柏树作为地界。但党考虑到马先生在“解放前”,由于怒斥“四大家族”,坐了蒋介石的牢,身心俱疲,于是拔了柏树,砌上砖墙,让老人家好好静养。没想没过几年,那承载着浩荡春恩的砖墙,却成为大字报的最佳张贴处。到这份上,马老只好辞去北大校长之职,离开63号院,搬回城住,竟然幸运地活过了文革,硬是活到一百岁。但好些邻居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比如隔壁64号院的历史学家翦伯赞。1968年12月的某个深夜,翦伯赞和夫人双双吞下大量安眠药,留下了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我实在交代不出什么问题,所以走了这条绝路”,另一张写着“毛主席万岁,万万岁!”16年前1993年3月4日,当一位老人在南海边划完那个圈,北大作出了“惊世骇俗”之举雅倒南边的虎皮石墙,建设商业街。一位北大学生说:从现在起,北大不会再出现一个纯正的学者。”时任党委书记任彦申则认为,这是“更新观念”的结果。最初,小饭店和小发廊是这条街的主角。慢慢地,家具店、服装店、照相馆等接踵而至。1995年10月“风入松”书店在南门旁的地下室开张,成为“学人办书店”的典范,至者云集。1998年的情人节,“飞宇”网吧开张,最新的机器,让只能在机房用386、486的学生们趋之若鹜。2000年,“飞宇网吧一条街”赫然出现在“北京城区图”上。南墙外的商业进行曲,在最高潮突然断了弦。2001年4月,北大决定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时任校长许先生在与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的对话中说“拆除南墙时学校经费很少,所以要造一点楼,给人家做生意赚钱,现在北大有这么多的高科技产业,做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同意北京市政府的规划,把那地方重新移掉,把校园弄得更美丽。”4年前2005年1月5日,北大南门西边的废墟间突然起火,一名男子吊死在墙边。此前1年多之内,这堆废墟的旁边,一直挂着一个条幅,上书:“三个代表执政为民,北大野蛮拆迁”。旁边的牌子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字。2004年1月4日,在和耶鲁校长作“巅峰对话”时,并没得健忘症的北大校长许先生却没有提一件事:北大与商户们签的房屋使用合同,并不是8年,而是25年!但堂堂国立最高学府的最高长官,面对据称讲究契约精神的美国精英时,却如此儿戏一般需要钱时,把别人请进来挣够钱了,对不起,走人!合同?还白纸黑字?呵呵,得了吧。此番做派,如果是绿林好汉,大概也羞于为之吧?就算迫于生计偶一为之,大概也羞于启齿吧?就算拆,如果补偿合理也行,但有钱后的北大就是不愿意多给“钉子户”不得不诞生了。天光照相馆李英一家子在废墟里扛了四年。操办拆迁事宜的北大资源公司先是对其断水断电,照相馆只好买来发电机,孰料家中有三人却因为发电机排放的废气而中毒致残。2003年6月26日晚,北大资源公司强行将照相馆和另几家商户的建筑拆毁,商户的设备尽数损坏。此后,照相馆店主在废墟上挂起条幅,搭篷居住。2004年3月1日,因中毒双目失明的店主老伴欲上吊,后获救。其间,据说店主李英得脑瘤去世。2005年年初在大火中上吊的人,据说就是李英的老伴。你们留下的残疾孩子啊,不知现在在哪里?离废墟十米之遥,有一家据说由北大法学院老师主持的律师事务所。这座著名的法学院,曾经有许多正教授、副教授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上指点人家的江山。人吊死了,好多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推土机放心大胆地把废墟推将去。南墙又合上了,如同被修复的处女膜,再不见丁点当年事的痕迹。第一学府终于能体面地迎接三年后的盛会。2年前2007年11月1日早晨,很多北大学生经过三角地,习惯性地扭头看了看,总觉着有什么不对劲。摸摸脑袋再想想,原来是三角地的海报栏突然间没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从宿舍区到教学区,三角地是一个必经之地。路过时,有事没事总会瞟一眼。校方说,三角地信息栏的拆除是因为“太乱了”,上面大多是校外的广告信息,对校内学生帮助不大。不过,据说拆除和迫在眉睫的本科教学评估不无关系。校方说拆除后,那里会竖起一个电子显示屏,需要发布消息“只需”送给学校审批——如今那里还是空空如也。1950年代中期,在短暂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学生们在这里没日没夜地贴大字报,在争论中,磨硕年轻的头脑。1980年代初,中央开展基层民主改革实验,允许各高校学生自由竞选海淀区人大代表,北大的学生候选人在这里发表竞选宣言、改革纲要,召开选民答辩会。此后一些年,先锋行为艺术也经常在这里上演。1990年代,每天路过时,很多同学总要挤在人丛中看海报,看看晚上有什么讲座,盘算着听哪一场好。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之后,这里的人文学科讲座海报急剧减少,商业宣传日渐增加。校园网普及后,信息平台转到网上。三角地贴满了考研班、租房、招聘等广告信息。尽管如此,被拆后的几天内,北大BBS上依然充斥着怀念“三角地”的帖子,也有人亲自前去献鲜花纪念“三角地君”然而很快就被人拾起拿走了。半年前 2008年8月,北大和中国一样,迎来了比过节还热闹的日子——奥运会。国家花钱在北大修了乒乓球馆,尽管这个被设计成“中国结”样式的场馆之前还起过火,但大家总算平平安安地在这里见证了最牛气的时刻——乒乓球的大满贯。这份平安来得可不容易呵!为了保证它,从7月20日起,北大规定本校学生凭学生证入校,外来人员则必须由北大学生带领,或出示相关部门的介绍信,否则一律禁止入内。奥运会走了,留给我们丰厚的遗产,比如北大的查证制度。9月18日残奥会结束,校方表示:学生仍然要出示学生证,而外校人员需在门卫处登记身份证和来访原因后,才可进入学校。于是,保安们有了一句“口头禅”:“同学,请出示证件!”不耐烦的时候,这可以简化为中气十足、耀武扬威的两个字“证件!”校门口的长龙,经常蜿蜒10余米,甚至堵住了旁边公路上的交通。其实,查证也是北大传统,和那“兼容并包”相得益彰五年之前,为限制参观,就查过游人的证;两年之前,为迎接教学评估,就查过旁听生们的证——旁听一个学分,得收200块,还不得超过两门。但查得再严,总不免有“漏网之鱼”。北大保卫部安国江部长表示,“考虑到人工查证制度存在缺憾,今后北大准备推行类似地铁刷卡系统的刷卡入校审查制度”。对于校外人员,“设想由目前的登记来访原因‘升级’到提前预约入校”。他们准备把司徒雷登留下的这座美丽园子给锁起来了。当年,对日本人,司徒雷登才这样“锁”过。北大教授陈平原说“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没有围墙。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听得懂相关课程,大学就应该向他们开放。这些校外生对于北大的感激之情,很可能远在正规生之上。尽管北大纪念册上没有他们的姓名,但他们在传播北大精神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可惜,陈教授以后得被保安们护在围墙里说这番话了。这位似乎说过“二流学者才当领导”的学者,刚刚成为北大中文系的系主任。不知他能否官运亨通到更高两级的职位上,去建设他理想中的大学。即使因此沦为三流学者,对吾国吾民,也值。只怕刚干到系主任的份上,从前那番豪言,也得收敛收敛了。但查得再严,总不免有“漏网之鱼”。北大保卫部安国江部长表示,“考虑到人工查证制度存在缺憾,今后北大准备推行类似地铁刷卡系统的刷卡入校审查制度”。对于校外人员,“设想由目前的登记来访原因‘升级’到提前预约入校”。他们准备把司徒雷登留下的这座美丽园子给锁起来了。当年,对日本人,司徒雷登才这样“锁”过。北大教授陈平原说“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没有围墙。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听得懂相关课程,大学就应该向他们开放。这些校外生对于北大的感激之情,很可能远在正规生之上。尽管北大纪念册上没有他们的姓名,但他们在传播北大精神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可惜,陈教授以后得被保安们护在围墙里说这番话了。这位似乎说过“二流学者才当领导”的学者,刚刚成为北大中文系的系主任。不知他能否官运亨通到更高两级的职位上,去建设他理想中的大学。即使因此沦为三流学者,对吾国吾民,也值。只怕刚干到系主任的份上,从前那番豪言,也得收敛收敛了。2002年4月,北大副校长陈章良调到中国农大当校长后,告诉农大说:“一流的大学是开放的大学”。于是,农大学那封闭的围墙被推倒,换成了可以往返穿行的铁栏杆。总算墙内开花墙外香了一会,蔡公元培若地下有知,或可含笑冥府。2007年12月,陈校长已经变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副区长。不知若假以时日,农大那铁栏杆,是否会像北大南墙一样,再次合上

夏丽

同是北大学生,考研进入和高考进入,差距真的很大吗?有多大?

很多人认为,同是北大学生,考研进入和高考进入,差距很大。其实,两者之间确实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首先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看。我们知道,北大本科生的保研率很高,总体超过50%,主要保研于北大清华及中科院等单位。在北大招收的研究生中,保研生的比例也很高,主要是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其中以北大本校学生数量最多。比如,在2019年,北大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总数为5202人,其中,共有136所高校的1884名学生获得保研北大成功,其中有662名保研生来自北大本校,超过保研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计算下来,2019届的北大硕士新生,来自北大本校本科生的数量约占总数的13%。如果加上来自与北大可以匹敌的清华的保研生数量,再加上北大清华本科生通过考研而进入北大的少数人,粗略计算下来,2019年北大硕士研究生新生中,大约有15%是来自北清的本科生,其他85%的人来自于国内其他高校。很明显,从生源的角度看,北大研究生只有大约15%的人可以与北大本科生匹敌,其他大部分生源都是要弱于后者的。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过高考进入北大的本科生群体,比起北大研究生这个群体而言,确实要强一些。具体到考研生这个群体,由于北大保研生规模较大,留给考研生的名额在北大的很多学院及专业里面都不是很多,所以考研北大的竞争很大,难度很大。从录取结果看,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国内的985、211高校,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一路过关斩将才能进入北大的,这批人是考研这个数百万大军中最优秀的一批人。从这种意义上说,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虽然总体不及北大本科生,但差距并不太大。那么,差距大致有多大呢?从微观的角度看,则北大不同的学院及专业,这个差距是完全不同的。在热门而强势的学院及专业里面,北大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很好,这个差距并不大。比如,以热门的金融为例,在我研究生班上,49名学生中,有17名来自北大清华,来自“华五人”的大概有15人,来自其他985及211的,有17个人,且基本来自武大、中山、南开这类比较强势的985,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样的强势211。这个阵容,从生源的角度说,虽然依然不及北大金融本科生群体,但这个差距就很小了。如果是相对弱势的学院及比较冷门的专业,这个差距就比较大。比如,北大化工学院,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对于生源并不歧视,考研进入北大这些学院的学生,就不像金融那样主要集中来自于强势的985、211大学,而是分散来自各个层次的高校。其中,既有北清的,也有“华五人”的,还有普通985、211的,甚至,以双非本科而考研成功的,也不乏其人。典型的如软微学院,因为招生规模较大(每年大约七八百人),几乎每年都有几十名双非高校的优秀学生通过考研成功进入。从这个阵容来看,显然,生源比较北大本科生就差之甚远了。不过,北大的大多数学院的生源,都是介于上面两类实例的二者之间的,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大。总体而言,从生源质量的角度看,北大本科生确实强于研究生,所以说北大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是有道理的。但这个差距,也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北大本科生固然是拔尖的学生,但其研究生也是很优秀的。

海口人

北大学长经验分享:做到这3点,可以帮助走向考场的你轻松考研!

我是北大学长,一个考研过来人,经历了考研失利到成功的全过程,对于考研,记忆犹新,确实有些体会想告诉正在考研的学子们。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3点:1、考研,首要的是坚持。年年都有很多考研学子坚持到最后,从备考到初试,再到复试,一路坚持,也一路前行,最终走到成功的彼岸,收到考研录取通知书。每年,这样的考生都有50万左右。每一个考研成功者能成功,首先都是坚持的结果。有不少同学甚至是二战,乃至三战的结果,这种坚持,愈发不容易,也愈发可贵。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年年都有不少考生没有坚持到最后。有些人是备考了很久,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勇气上考场,可谓临战脱逃;有些人是上了考场,但是只考了第一天,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考场上了;甚至有人都已经考完了三科,只剩最后一科,考完就可以顺利将考研告一段落了,但依然选择了放弃。非常可惜。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放弃则完全扼杀了成功的可能性。考研,首要的是坚持。无论结果如何,能坚持到最后,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本身就是一种成功。2、你的对手,没你想的那么多那么强。我们知道,最近几年,考研报考人数年年大幅度上涨,今年甚至高达341万人,这使得考研的整体难度有明显的提升,从宏观角度说,确实如此。但实际上,作为优胜劣汰的选拔性考试,对于个体考研者而言,你的对手,仅仅是那些和你报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学院同一个专业的人而已。整体考研形势的变难,其实并不会让个体的考研难度必然增加。你的对手,并没你想的那么多那么强,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在那一小群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的考研就成功了。3、无论胜负,考研,仅仅是一次考试而已。虽然考研很重要,虽然考研很辛苦,虽然每个考研者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竞争不小。既然是选拔,就会优胜劣汰,既然是竞争,就既有胜利者,也会有失利者。年年都有几十万人考研成功,但也有更多的人考研失利,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只要是参加考研,在结果出来之前,就没人敢说自己一定能行,无论胜败,都是正常的。说来说去,考研,仅仅是一次考试而已。它当然很重要,但也没有重要到决定命运的程度。成功了,未来的路大概率会好走一些,失利了,可以再考,事实上,就有很多考生是二战甚至三战才考研成功的;其实即便没有走通考研之路,也不一定会对人生的发展产生多大影响。我当年考研,第一次就是失利者,但我不认输,坚持再考,最终收获了二战考研北大成功的喜悦。作为过来人,我对此的深刻体会是:请不要将一次考试看得太重。以上3点就是我的经验和体会,正在考研的学子们,做到这3点,可以帮助走上考场的你轻松考研!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

长恨天

考研一再失利,该怎么做?这里有一个矢志不渝考研北大的故事!

考研失利,甚至考研第二次,冲击目标院校依然失利,这样的同学,每年都不少,遇到这种情况,确实很闹心,要不要再考的纠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里有一个坚持考研北大的故事。去年4、5月,我在校外偶然认识了一个考研的学子,是个男生,考经济类专业,当时已经是第3次考研了,没能进复试。去年北大经济类专业的校线是380分,他考了378,连基本线都没过,郁闷吗?那是肯定的。他考研的3年,堪称“血泪史”。为了考研成功,他在大三时就早早准备,拼命努力了一年,第1次考得很不错,超过北大复试线10分,但因为复试太过紧张了,发挥不佳,加上考研北大又能进入复试的,就没有庸手,最终复试中被淘汰出局。这种情况,他自然会坚持二战。再次努力了接近一年,自我感觉准备挺好,但有可能是“一鼓作气,再鼓而衰”吧,第2次本来感觉不错,结果考得很不好,距离复试线差了20多分,他自己都感觉很不可思议。两次失利,依然痴心不改,继续坚持,也就是去年考的第3次,结果还差校线2分,院校就更不用提了。当时遇到他,他很沮丧,内心非常想继续考,但又不知道该不该还坚持。我问他为何不调剂,以他的分数,第1年就可以调剂一个还不错的211学校,比如B区的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如果不计较地域的话,调剂到兰州大学这样的985都是完全有机会的。他回答,压根没考虑过调剂,心仪的就是北大,北大就是他唯一的目标院校;何况,除了第1次考研有相对较好的调剂机会,后面两次,因为考研大热,虽然也可以调剂,但已经很难调剂到相对还不错的学校了,能调剂的学校他无法接受。我就没话可说了,只是告诉他,那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继续坚持就行了,当然,一定要全面彻底地总结经验及教训,特别是,不但要总结,而且要总结正确的经验及教训。说了这位考生的考研故事,我相信,那些考研失利,甚至一再失利的考生,纠结于要不要继续坚持的考生,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具体说来就是,如果对于自己心仪的学校从不想放弃,也愿意为之继续奋斗,我觉得,考研失利两次也不是多大个事儿,就该放手再博,人生难得几回搏,现在年轻就该搏,当然,需要自己好好捋一下,总结失利原因,并在接下来的备考中走出一条更正确也更有效率的路子。如果内心“还想考”,但其实自己内心都对于是否需要坚持犹豫不决,对于自己的目标学校并不是那么矢志不渝,那么,能i走调剂的路子就走调剂的路子吧,当然,调剂的学校一般都不会很好,比较大的可能是调剂到普通本科院校或者地域较偏的照顾性211大学,比如新疆大学、宁夏大学之类。文章的最后,说一下上面谈到的那位坚持考北大的考生的情况。今年是他第4次冲击北大,2月份已经知道了初试成绩,考得很好,400+,而北大今年的经济类校线是360,按照这个分数,他能以超出院校较多的分数进入复试,并很有希望被录取。祝福他,同时,也祝福还想坚持的同学们。

使乎

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将规范,考研人:考研培训机构早该整顿了!

考研培训机构乱象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近年来愈演愈烈。特别是考研培训机构们,为了招徕学生,各种夸大其词的宣传诱导,把一些普通教师包装成“考研命题组命题人”,把并无多少真材实料的教师包装成“考研名师”,甚至对考研人信誓旦旦地宣称“保过”,加上各种能“考前拿到原题”的暗示,使得考研培训这个市场乌烟瘴气,鱼龙混杂。更有人真的神通广大,真能“考前拿到原题”!2012、2016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的两次实锤“泄题”,均与校外考研培训机构密切相关。最近的一次有关2018年考研数学疑似“泄题”的传闻,仍然与考研培训机构有关,虽然这一次被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证明“不实”。这次事件之所以迅速登上热搜榜,被传得沸沸扬扬,与活跃在校外的某些考研培训机构,给了人们一种可以安稳地行走在灰色地带边沿,甚至可以上下其手、视法纪为无物的印象有很大关系,消息一出,很多人立刻相信12、16年的历史又重演了。即便教育部组织专家核实调查了,仍然难平物议,各种声音都有;有些人宁愿相信这次是真的“泄题”,是神通广大的考研培训机构的又一“杰作”,也不愿意相信教育部的专家结论,在他们看来,少数考研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某些不法之徒浑水摸鱼的温床。请点击输入图片教育部: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件事迟早要做,迟做不如早做,小修不如大修。”新华社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18年教育部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这次教育部要规范的主要是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市场,因为中小学辅导行业市场规模庞大,2016年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037亿人次,但目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问题。各类无序的教育培训班,不仅加重了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故教育部将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这是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的,对校外培训市场的规范正是教育部发挥自己教育主管部门的功能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点个赞!考研人说1、考研培训机构也是校外培训机构,而且数量不少,收费不菲,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很多都没有多大实际效果,也该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对考研辅导机构进行大力规范呀。2、教育部长说的“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个机构除了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大学校外的培训机构,特别是考研培训机构,那些机构牛皮吹翻天,各种套路,早该整顿了!3、我就服有真正的名师的那几个考研培训机构,其他机构我觉得都该好好规范下,特别是那些办“保过班”的机构,纯粹坑人不浅,为了利益啥都敢说,啥都敢做,现在开始整顿,真心觉得来得太迟了。4、中小学、大学、考研等层次的培训机构都该得到有力监管,教育部的宝剑早该出鞘了,希望教育部出鞘的宝剑寒光闪闪,斩妖除魔,清除各路妖魔,特别是考研培训机构里面的害群之马。教育部这次的“出招”将会对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考研辅导机构的规范有多大作用?我们拭目以待。那么,你觉得呢?

护星者

即便考研三次,也要进入北大,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有个学弟,因为初中时,爸爸去北京出差,随便就带他一起去了,游览了北大,就对北大一见钟情,立志考取北大。高考时,尽管成绩比较优秀,但北大的竞争实在太大了,最终没能进入心仪的北大,引为憾事。本来为了北大梦,准备复读。亲友劝他,可以本科毕业时保研或者考研进入,毕竟通过高考进入北大太难了,何况他也考上了一所211学校。几经权衡,最终选择了上大学。大学时代很努力,各科都学得很好。大四时拿到校内的保研资格,唯一的目标就是北大。可能是还不够优秀,也可能是太过在意而紧张,结果面试的时候被刷掉了,保研北大没能成功。保研不成,就只能走考研的途径了。第一次考研,因为保研等其他事情耽误了很多时间,考得不好,没有上。本科即将毕业,现在,他开启了二战的征程。2018年5月4日,是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日子。他提前到了北京,想看看120周年的北大庆典,也想给自己的北大梦注入更多的动力。他说,即便三战,也要上北大。准备考研三次,也要上北大,小编不知道这可能性有多大,但祝福他,以及同样心怀梦想的考研学子能梦想成真!即便三战也要上北大,你们觉得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偷渡客

盘点2018年考研之二:考研到底难不难?有多难?

尽管2018年的考研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但我们对它记性盘点依然很有必要。这是小编盘点2018年考研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欢迎关注:考研大家。考研难不难?作为一个考研成功的人,如果我非要说不难,估计会遭到报考了2018年研究生考试的238万考生中的80%以上的人的反对乃至唾骂,因为人们总有一种“对已知低估,而对未知高估”的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考上研的人觉得不难,而没有考上研的人以及还在“能不能考上处于未知中”的人则往往觉得很难很难。所以不能根据是否考研成功来评判。那么,到底考研难不难?难。为什么难?考研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而录取率低决定。一、考研对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高研究生考试是我国级别最高的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有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复试则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组织。考研的特点是考生需要自行备考并收集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虽然也有考研辅导机构,但那些机构良莠不齐,且仅仅只是辅助性质的,能起的作用其实有限,真正的复习备考其实主要靠自己。事实上,多数考生并没有参加辅导机构的培训班,完全依靠自学。这不但要求备考的考生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要求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考研需要搜集各种信息,包括报考学校、专业的信息,考试科目及备考资料的信息,以及考试本身的各种信息,比如报名方面、现场确认、参加初试和复试或调剂注意事项等信息;因此,这又要求考试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的能力。如果进入了复试,因为要进行笔试、中文面试及英语面试,除了需要较强专业能力,还需要较好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汉语和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总结起来,一句话,考研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你说考研难不难?难。因为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证明考研难。除此之外,录取率数据也可以证明。二、考研录取率低按照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公报来看,2017年研究生教育招收了80.5万人。不过这80.5万人包括博士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粗略估算,博士生大约有8万人,非全日制研究生大约有10万人,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约62万人。这62万人里面又包括推免生,而有些学校推免生比例很高,比如北大清华等名校推免生比例接近计划招生的50%,普通211院校也不下于20%,因此粗略估计大约有10到12万推免生。最终,2017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大约有50万人,而当年报考人数是201万人,当然这个201万里面包括大约20万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所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大约180万人。180万考生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通过考研录取的为50万,考研录取率为大约28%。这个数据虽然只是我的估算,但应大致接近现实。28%什么概念?100个报考者只有28个人能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成功被录取!这还仅仅是2017年的数据,2018年报考人数由201万大增到238万,而招生规模不可能同步扩大,也就是说,今年的考研录取率要低于28%。所以这个低录取率决定了考研的真正难度。有人说,高考比考研要难,从录取率来看,是高考难还是考研难?很明显,考研更难。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