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都去哪了?戴德

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后都去哪了?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给我钱

北大本科生和北大的研究生参加应聘时,公司会选择哪一个?

这样的问题在网上炒了很多年,北大本科生和北大研究生在就业上真的有很大差距吗?我说一下我同事家孩子的情况。这孩子当年高考时家庭发生很大的变故,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当年高考发挥不是很好,只考取了一所二本院校,可是孩子不甘于现状在,在大学内一直很努力,五年后孩子考取北大医学部研究生,现在已经毕业分到北京的一所医院上班。同事说当时面试的时候有很多人争取这一职务,可是孩子凭着自己的文化底蕴与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成功逆袭,把北大,哈工大的学子们碾压下去。公司招聘我再说一下我朋友家的孩子。一朋友家的儿子上学一直很优秀,当年高考成为全县状元,被浙江大学录取,现在在华为公司上班。由于当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孩子本科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当年参加招聘时,孩子只是浙大的本科生,可是通过笔试面试,孩子赶超北大研究生,成功进入华为信息部上班,现在已经上班五六年,在单位混得风生水起,年薪五十多万。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事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大公司在招聘人员上,不仅看中的是学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研究生不是所有的北大本科生都能成才,也不是所有的北大研究生都能高人一等。马云既不是北大的本科生也不是北大的研究生,但是他照样成功了。所以说不要纠结自己是什么学校的毕业生,也不要纠结什么学历。我认为当你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你的知识蕴藏,你的专业能力,你的社交能力,你的处事能力等等各种综合能力决定你在工作上的能力。在一单位上班,不仅考察你的专业能力还要考察你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质,考察你的责任心,同时在单位上要懂人情世故,处事要圆滑,情商要高。所以说不论什么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多方面考虑,综合考察的。不同性质的公司在招聘人员上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公司需要研究生,因为研究生的专业领域强,他们从高中、本科、研究生一路考出来,知识功底、理论功底、智商水平、领悟力是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到了高深领域,本科生不服不行。而有的企业需要名校本科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智力超强,应变能力也比较强。工作责任心总之不同公司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招聘有专门的要求,不过大部分企业更注重的是个人态度和能力,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所以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判断公司录取不录取你,就看你的整体素质了。

活地图

本科三本的北大研究生,与北大本科生应聘于同一单位,谁会胜出?

大家都知道,北大的毕业生往往都是很优秀的,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那么,如果一个本科就读于三本的北大研究生,与一个北大本科生应聘于同一家公司,谁更可能被优先录取呢?很明显,这个命题中的北大研究生属于本科背景最差的那类了,这个问题实际可以理解为:北大“最差“的研究生与一名普遍意义上的北大本科生,如果应聘“撞车”,谁会更得到优先认可?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两条结论:1、如果面对的是那些对学历要求并不严格的单位(比如大部分民企、部分国企及事业单位、选调生及考公等),北大本科生会被优先选择。这不但因为他们本身很优秀,大多数岗位的工作都能很快适应,更在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有潜力,培养前景十分喜人。而反观三本出生的北大研究生,这类学生当然也是比较优秀的,毕竟在北大接受了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但他们的本科起点确实较低,本科培养质量确实相对较差,虽然考研北大成功,并接受了北大的研究生教育,但综合素质并不会那么好,可塑性并不会太强,培养前景并不会像本科生那么好,所以认可度不太可能超过以优秀著称的北大本科生。2、如果面对的是那些对学历要求非常严格的单位(比如少数大型国企及事业单位,少数著名的民企等),即便是三本出生的北大研究生,依然会被优先录取。原因很简单,学历够条件,更符合招聘要求。北大本科生虽然优秀,但毕竟只是本科生,在面对严格要求学历的单位时,学历上是肯定吃亏的。当然,现实中,这样的应聘“撞车”情况其实是很难发生的。因为北大本科生大部分都选择了读研深造,少部分选择就业的,也往往以“灵活就业”为主,通过签就业协议而就业的,其实是很少的。以2018年北大毕业生为例,当年的北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校本部的2693名本科毕业生中,读研深造的比例占大约75%,而剩下的25%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18%的毕业生选择的是灵活就业,通过应聘,签订就业协议的仅仅5.24%。也就是说,偌大一群本科毕业生,只有100多人是通过应聘的方式就业的,这么点人,要和本校那极少数三本背景的研究生应聘“撞车”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无论如果,北大学生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三本背景而考入北大的研究生,往往也是很优秀的。

达芙妮

北大硕士年薪30万,发出感慨:同学中混得最差,应届生都不如

当你问一个高中学生想不想考上北大,相信所有的同学回答的都是想。当你问他为什么想想考上北大,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考上好的大学,出来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轻松且高薪。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北大毕业生就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还能是轻松高薪的吗?最近有位北大的硕士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履历,他说自己硕士毕业已经三年了,现在年薪是30万,但是却是同学们中混得最差的,甚至连应届生都不如。这位同学从北大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大企业工作,可是每天上下班都非常累,甚至加班都是常态,可是自己一年下来“累死累活”才年薪30万,再出去房租、生活费用,一年的花销算下来所剩无几,想要在这个大城市买房安稳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看到这位北大硕士的故事,简直和我们想象的北大学生并不一样。大部分同学认为北大硕士毕业后,肯定是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然后就是在一些厉害的企业中担任要职,每天喝喝茶水年薪就好几十万。事实上并非如此,北大硕士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确实是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现在的这种优势却不是非常明显了。举个例子,小编虽然也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但是和北大硕士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天在秋招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工作,当应聘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各样优秀的人,一次我应聘一个电力部门的时候,就有一个北大的硕士和我一起不用笔试直接进入面试。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她是北大研究研究光伏发电的硕士。她没有很大的愿望,她说自己就想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年薪不需要太高,十万就可以了。而且她说目前北大的学生工作也不是很好找,很多同学都在考公务员,大家认为进入体制内才是真正的好工作。如果在北京工作的话,确实每月有着看似很高的薪水,可实际算下来还不如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月薪六七千的过得幸福。当然在学校看的是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看的就是同学们的工作能力了。现在工作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就像一位学者这样说道:“目前很多大城市的房价真的一高再高,很多同学在毕业后想要在大城市定居必须让家里帮忙出着一些首付才能买得起房子,如果家中帮不上忙,无论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想要在大城市定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确实是,现在很多同学都在面临房价的问题,如果自己努力一辈子只为了还清这个房贷,那么这人的一生过得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都选择回到自己的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着踏实稳定的一生。大家觉得在大城市年薪30万够用吗?

浩劫后

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生都去哪了?这篇文章来给你答案!

清华北大里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青年学子,这些在近千万同龄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天之骄子”理应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根据多年清华北大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每年有80%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了继续深造,而在深造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走出大学殿堂,开始就业生活,少部分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进行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下面我们将通过清华、北大2018年发布的毕业生就业报告做详细分析。一、清华大学①2018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去向从2018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去向数据来看,高达89.1%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10.2%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54%的博士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45%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硕士毕业生少部分选择深造的学生,主要流向国内外名校。而绝大多数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他们都流向了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呢?②2018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与行业从数据来看,选择就业的清华硕士毕业生74.6%流向企业单位,主要为大中型国企和民企,13%的流向党政机关,开始从政生涯;12%流向各类事业单位,而我们印象中的主要流向地——高等院校,只有1.6%。选择就业的清华博士毕业生48.4%流向企业单位,9.9%流向党政机关,41.1%流向各类事业单位。(高校22.9%,科研单位13.8%)二、北京大学①2018年北大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去向②2018年北大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与行业北大的情况基本上和清华大学差不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后总结一下,清北硕士研究生是两校就业的主体,学生就业主要选择大中型国企、民企,流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毕业生比例很小,这并非是两校硕士毕业生不优秀,而是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门槛是博士学位。而且,从两校博士毕业就业去向也能印证,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有22.9%选择高校,13.8%选择科研院所;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有33.56%选择高校,12.92%选择科研院所。

寂乎若清

北大研究生学历被嘲笑!第一学历不是名校,职场上就低人一等?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取到更高学历,同时,各个企业的招聘门槛也逐渐提高,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更是特别标注,非985、211学历的应聘者不要。学历,已然成了阻碍"有能力却没有高学历"这一群体迈入大企业的绊脚石。然而,学历越高就越好吗?也不尽然,市场上似乎还有"金本、银硕、铜博"这一说法,在一些人看来,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似乎更高。近日,一位北大研究生就遇到了被人嘲笑学历的事情。其在脉脉平台上发帖称:当时为了圆高府梦,付出了很多心力,才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却被人说北大研究生就那样,还是得看本科。在他看来,北大研究生并不是那么好考的,含金量自然也不低,竟然还有人瞧不上。再说了,自己的本科学历是人大,也不差劲。对此,脉脉用户纷纷表示:有些人就是喜欢通过嘲讽别人找优越感,即使你再优秀,他们也会找你的低处来diss你,所以,实在没必要和这类人一般见识。况且楼主的本科是人大的、研究生是北大的,算得上是神仙学历了,楼主应该自信一点。实际上,不仅是这位北大研究生遇到被质疑学历的事情,很多人在求职时也有同样的遭遇。职言区一位脉脉用户就讲到自己求职时的遭遇:人事非常明确地表示,只看第一学历。可见,因为第一学历低而遭遇歧视,已经成了很多职场人的痛点。之前,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就刷爆了朋友圈,甚至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那么,何为第一学历?为何企业招聘时会偏向于第一学历高的人?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全日制自学考试、排除成人高考脱产班、长线自考、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更直接点来讲就是,毕业证书上表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高等教育学历为第一学历。说白了,第一学历大部分指本科学历或专科学历,若没上大学,第一学历就指高中或者初中。只重第一学历,以第一学历划成分、论贵贱、分优劣,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诸如:破坏公平竞争、创业就业的环境,严重挫伤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的第一认识等。那么,既然只重视第一学历带来的负面作用很明显,企业又为何明知故犯呢?首先,风险更低。对于企业而言,面试前,其对于求职者一无所知,简历是其了解求职者最直接的渠道,而学历则是求职者装点简历的要素之一。在很多企业看来,第一学历较高的求职者,相对而言能力可能更高,卡第一学历,找到到优秀人才的概率更大、风险更小。其次,效率更高。企业招聘时,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求职者,短时间内根本不好鉴定、辨别应聘者的能力,而第一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能力,企业只能通过卡第一学历,筛掉一些应聘者,以提高招聘的效率。可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通过卡第一学历筛选人才,已经是相对公平、且高效的方式了。但对于求职者而言,这种方式却似乎并不那么友好。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求职者无法改变企业,只能从从自身入手。首先,调整心态,不必自卑。应聘时,千万不要被企业设置的门槛所吓倒,忘掉所谓的985、211,只要符合条件,就勇敢去申请,不要自卑;同时,也可以多参加不同的企业应聘,拓展自己的工作机会和渠道。在应聘过程中,则可以重点强调自身与招聘岗位所契合的各方面素质及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所谓的"学历歧视"。其次,努力拓展学历之外的履历,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虽然第一学历已经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寻找学历之外的替代,比如深耕某一领域的从业资质、拓展人脉等,努力突破自身的技能边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在无法改变外界的时候,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拥有可以和外界不公抗衡的力量,这样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俯而不对

女孩北大硕士毕业,却找不到工作最后回家务农,现在她怎么样了?

都说考上好得大学就是等于找到了好的工作,可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的主人公,她是北大的硕士毕业生,但是却在找工作时屡次碰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女孩名叫苏黎杰,她来自于河南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她的父母也没有什么文化,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是他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从小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苏黎杰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上学期间也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也一直是班级里的名列前茅,后来在高考的时候,考取了河南大学。她在就读大学期间,也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依旧很拔尖,毕业之后她并没有选择马上找工作,而是继续学习,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硕士,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也让父母感到非常的骄傲。她的父母认为这个家庭的未来有了希望。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大家也都以为,有着这样高的学历,应该也非常好找工作,应该会有很多的好公司会录取他。可事实却与想象中相反。她在毕业之后寻找工作,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想要的工作。并不是她学历能力不i选哪个,而是他觉得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他有些适应不过来,她更加喜欢节奏慢一些的生活,像自己的家乡一样,她对于城市的生活越来越无感,于是想着通过考公务员,回到家乡工作。可是她在考取公务员中,也碰壁了,考试没有通过。屡屡受挫的她,对于这个大城市也越来越无感,于是他就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而当时的家里人,对于她拥有这么好的学历,却不在外工作感到非常的可惜。而回到家乡的他,也依旧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适合的工作,还是屡屡碰壁,她也对自己拥有这样的学历,却还没有工作感到非常的愧疚。而最后,他也找到了一份油漆工的工作,而这份工作,她也非常的喜欢,但是生活在附近的所有人都对他并不理解,认为他拥有着这样的好学历,来当油漆工人非常的浪费,而她也表示,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他的父母也是工人,他认为劳动非常的光荣,并不能因为他的学历,就觉得这样的工作不适合。而苏黎杰也如愿的获得了想要的工作,过起了自己心目中稳定的生活,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日子才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着稳定的工作,节奏也不快,如此,甚好。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虽狎

北大才子清华硕士,求职提“不加班”屡被拒,当中学老师成了网红

进入新一年,“咬文嚼字”评选出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996赫然在列。现在国人很少有人不懂996的,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还没有双休日,一周工作6天。996成为十大流行语之一,可见人们对于加班的不待见。如果有人求职总是提出不加班这样的条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恐怕很少有单位会录用。有一位学霸就遭遇了这种情况。他的本科是在北大完成的,硕士是在清华攻读的,就读国内两大顶级高校,肯定是学霸无疑了。他确实是个学霸,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数学和物理简直就是催命符,最难学,他却对这两门课特别感兴趣,也特拿手,从来不觉得有学起来有什么难度。高三时,他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被保送北大。在北大,他获得了物理和经济学双学士,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样两块金字招牌,求职自然是不在话下。所以,他在求职应聘时,总是要提一个条件,就是“不加班”。本来单位都想用他,只要提了这个条件,就没有下文了。最后,他应聘去了人大附中当了一名中学老师,他在数学和物理上都特别厉害,所以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和物理老师。人大附中有北大清华后花园之称,在这里没有绝对实力是混不了的。他在人大附中,还是物理竞赛教练,他培训的队员,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多多,为人大附中立下汗马功劳,于是,他在人大附中有数学和物理天才之称。1983年出生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精力旺盛,教学经验丰富,所以,他一直觉得业余时间应该干点事情。而他这样的优质教师资源,其他地方学生是无缘接受教诲的。他就想将自己的教学推广开去,于是尝试拍摄教学视频,在网上传播。他的教学视频,风趣幽默,点拨恰当,特别受欢迎,他很快成为某社交平台大V,拥有粉丝七八百万,成为教育领域绝对的网红。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猜到这位优秀老师是谁了,是的,他就是人大附中的李永乐老师。李老师特别擅长挖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他能把数学、物理知识以有趣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学习时是这样,教学生时也是这样。有些学生学习有困难,其实就是感到学习无趣,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李永乐对于教学内容,首先就挖掘其趣,同样的知识,他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是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有趣,学生听得(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学习怎么可能不对学习充满兴趣呢?确实,要想学生爱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诺奖得主杨振宁也特别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他现身说法,说自己小时候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来自于刘薰宇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把数学知识写的特别有趣,让他读了又读,爱上了数学。现在,还有很多家长纠结于孩子不爱学习,还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数学,害怕学习数学。这就是对数学没有兴趣造成的。如果您的孩子,存在这种情况,我建议您让孩子读读刘薰宇先生的那些文章。刘薰宇先生的这些文章,现在早就结集为《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很多家长都把这套书作为孩子学习数学的必备课外读物。有朋友看到这里会感到奇怪:数学也要课外读物?这是很多家长认识误区,以为数学就是刷题,不用课外读物。这是这种指导思想下,孩子在刷题中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始讨厌数学,逃避数学学习。所以,家里孩子有这种情况的,买一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送给TA,是最正确的选择。孩子读了这套书会爱上数学,从此开挂,会想李永乐、杨振宁这样优秀。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一样优秀。像李永乐老师,北大才子清华硕士做了中学老师,有人认为大材小用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材小用。李老师在人大附中如鱼得水,在网上更是风生水起成为网红教师,哪里有什么大材小用呢?朋友们有看过李永乐老师教学视频的吗?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常萌

北大才子清华硕士,求职提“不加班”屡被拒,当中学老师成了网红

进入新一年,“咬文嚼字”评选出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996赫然在列。现在国人很少有人不懂996的,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还没有双休日,一周工作6天。996成为十大流行语之一,可见人们对于加班的不待见。如果有人求职总是提出不加班这样的条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恐怕很少有单位会录用。有一位学霸就遭遇了这种情况。他的本科是在北大完成的,硕士是在清华攻读的,就读国内两大顶级高校,肯定是学霸无疑了。他确实是个学霸,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数学和物理简直就是催命符,最难学,他却对这两门课特别感兴趣,也特拿手,从来不觉得有学起来有什么难度。高三时,他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被保送北大。在北大,他获得了物理和经济学双学士,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样两块金字招牌,求职自然是不在话下。所以,他在求职应聘时,总是要提一个条件,就是“不加班”。本来单位都想用他,只要提了这个条件,就没有下文了。最后,他应聘去了人大附中当了一名中学老师,他在数学和物理上都特别厉害,所以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和物理老师。人大附中有北大清华后花园之称,在这里没有绝对实力是混不了的。他在人大附中,还是物理竞赛教练,他培训的队员,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多多,为人大附中立下汗马功劳,于是,他在人大附中有数学和物理天才之称。1983年出生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精力旺盛,教学经验丰富,所以,他一直觉得业余时间应该干点事情。而他这样的优质教师资源,其他地方学生是无缘接受教诲的。他就想将自己的教学推广开去,于是尝试拍摄教学视频,在网上传播。他的教学视频,风趣幽默,点拨恰当,特别受欢迎,他很快成为某社交平台大V,拥有粉丝七八百万,成为教育领域绝对的网红。说到这里,大家已经猜到这位优秀老师是谁了,是的,他就是人大附中的李永乐老师。李老师特别擅长挖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他能把数学、物理知识以有趣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学习时是这样,教学生时也是这样。有些学生学习有困难,其实就是感到学习无趣,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李永乐对于教学内容,首先就挖掘其趣,同样的知识,他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是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有趣,学生听得(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学习怎么可能不对学习充满兴趣呢?确实,要想学生爱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诺奖得主杨振宁也特别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他现身说法,说自己小时候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来自于刘薰宇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把数学知识写的特别有趣,让他读了又读,爱上了数学。现在,还有很多家长纠结于孩子不爱学习,还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数学,害怕学习数学。这就是对数学没有兴趣造成的。如果您的孩子,存在这种情况,我建议您让孩子读读刘薰宇先生的那些文章。刘薰宇先生的这些文章,现在早就结集为《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很多家长都把这套书作为孩子学习数学的必备课外读物。有朋友看到这里会感到奇怪:数学也要课外读物?这是很多家长认识误区,以为数学就是刷题,不用课外读物。这是这种指导思想下,孩子在刷题中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始讨厌数学,逃避数学学习。所以,家里孩子有这种情况的,买一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送给TA,是最正确的选择。孩子读了这套书会爱上数学,从此开挂,会想李永乐、杨振宁这样优秀。优秀的人,做什么都一样优秀。像李永乐老师,北大才子清华硕士做了中学老师,有人认为大材小用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材小用。李老师在人大附中如鱼得水,在网上更是风生水起成为网红教师,哪里有什么大材小用呢?朋友们有看过李永乐老师教学视频的吗?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小鸠

北大清华硕士博士应聘街道办事处,网友:看这待遇,换你你也去

近期一个事件很火,杭州余杭区街道办事处招聘了大量清华北大的硕士和博士,这引起了网友的巨大争论。很多网友对于北大清华硕士博士应聘政府基层岗位争论激烈,有的认为白读书这么多年,培养的人才应该进科研领域,而不是政府部门。中国的科技强大应该靠高学历人才进入科研领域和高校。另外一部分人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既然是择业,毕业生有选择的权利,有的人选择进学术界,有的人可以选择在企业界工作,有的人当然可以进政府部门。而且现在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很快,各地政府部门都在大力引进高科技企业,需要懂高科技新技术,以及了解如何和高科技企业对接的高学历的公务员群体。在塔尖看来,这些其实都很好理解。如今学术界和高校门槛越来越高,待遇却不见得有多好,而且压力还很大,很多人即使想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不一定进得去。况且这次余杭区提供的待遇也是很好,博研年薪约38万,硕研年薪约35万,福利也很充分,自然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用网友的一句话说就是:看这待遇,换你你也去。不管是政府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都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这样才能促进其更好地发展。这个时代变化很快,需要新的血液进来。即使在政府部门工作,这些高学历人才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其它地方政府很难获得这么多高学历人才的青睐,这也是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是多方选择的结果。你对北大清华硕博进政府基层有何看法,欢迎留言探讨。塔尖,聚焦高等教育,有趣有料,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