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普通二本考上北大的研究生遭受歧视,网友:学校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低海拔

普通二本考上北大的研究生遭受歧视,网友:学校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考研的日子在一步步的逼近,每个考研党都在进行着紧张而激烈的复习。就在前几天,一名北大研究生的吐槽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从二本考研上北大,被北大土著看不起。众多考研党看到了这则消息,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复。那么那些以下博上的研究生面对本校土著的看不起,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第一、面对现实,微笑依旧漫漫考研路,考研党付出的辛酸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当他们如愿以偿,以为前途一片大好之时,却发现老师和学生对待自己都是有差别的对待,内心的不平和愤懑油然而生。其实北大土著代表的是天赋,奋斗考上来的研究生代表的是汗水,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天赋嘲笑汗水的事情,既然无法避免,又何苦要自寻烦恼呢!学会面对现实,微笑依旧!第二、用实力去回应考研进入了北大,就证明我和北大土著的差距并不大,欠缺的只是当时本科时期北大优秀资源所带来的差距,只要肯努力,这个差距通过努力可以弥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导师交代的事情,让导师点头称赞,北大土著的意见又有何用!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也没必要让所有人去满意,屏蔽掉别人的声音,用行动和实力去捍卫自己的尊严!第三、找找自身的原因除了那些土著的傲气之外,这些奋斗上来的研究生有没有寻找自身的原因呢?本科时期,因为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会产生分歧;因为生活环境不同,也可能产生分歧;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不同,也可能产生分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研究生也要学会寻找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当然了,也有些所谓的名校土著和考上来的研究生打得火热的情形。所以说,名校土著看不起奋斗上来的研究生毕竟只是极少一部分,没必要耿耿于怀。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校只是一方面,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考研党还是坚持自己的名校梦,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扰乱了自己的心扉,变得犹犹豫豫。最后,祝各位考研党金榜题名,马到成功。不知大家对名校土著歧视以下博上的研究生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接舆

北大硕士学历被歧视,原因是本科“双非”出身,第一学历真输不起

在这个学历非常重要的时代,学生和家长们已经越来越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如果学生想要拥有一个好的学历,那真的是需要非常的努力,只有不断的努力才会有更好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真的是非常的激烈,学历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一个好的学历,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受到限制。而且,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历,更是会受到很多的歧视,所以,很多人拼命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历。可是,虽然很多人提升了自己的最高学历,但是,在第一学历上却无法改变,而很多的企业也是非常的注重第一学历。案例:笔者的一个朋友琳琳,头脑非常的聪敏,但是就是比较贪玩,所以,在高考的时候成绩没考好,最终只上了一个“双非”院校。可是,上了大学之后,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她忽然意识到了竞争的压力,所以,就做好了提升自己学历的准备,在毕业的时候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带着期望和憧憬读完了北大的研究生之后,满心欢喜地去寻找工作,觉得这下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了,可是企业却非常的看重第一学历,他的北大研究生学历是被歧视。就因为她的本科是双非出身,对此,她也是感到非常的懊悔,不禁感慨到第一学历真的是输不起,真的是很重要。第一学历对于学生而言究竟有多重要?1、第一学历是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在当下这个社会,第一学历真的是要比最高学历要重要,因为第一学历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是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体现,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更好的学历,但是,大家还是更认同第一学历的价值。2、第一学历好会让学生在就业方面有更多的优势现在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研究生的学历也是越来越贬值了,所以,第一学历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即使学生有再好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历,那也是不行的,所以,学生们的第一学历好在就业方面也会有更多的优势。3、第一学历的含金量要比最高学历含金量高对于现在这个社会而言,对于学生来讲,在含金量上来说,第一学历的含金量其实是要高于最高学历的含金量,毕竟很多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其实更看重的是第一学历,所以,学生们努力让自己的第一学历好,要比让最高学历好重要的多。从案例中得到的启发,希望大家能够警醒1、好好学习高考考出个好成绩拥有一个好的大学真的很重要对于学生而言,在高考前一定要好好的努力去学习,在高考的时候考出一个好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一个好的成绩,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只有拥有一个好的大学,才能拥有一个好的第一学历,毕竟第一学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想要得到一个好的学历,那样在未来也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2、学生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懂得未雨绸缪对于高中生而言,在这个时候就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了,毕竟这个时候,自己已经长大了,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了,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非常的好,所以,也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做到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有更好的未来。3、最高学历和第一学历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很多学生可能觉得自己高考的时候考的不是很好,进入大学之后,还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来弥补自己的缺憾,但是笔者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样的想法真的很幼稚,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学生们的第一学历,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之间的差距真的是非常的大,可千万不要觉得最高学历是可以弥补第一学历的缺憾。【笔者寄语】第一学历在这个社会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要做好的就是好好的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朝着更好的大学去前进,让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将来也能朝着更好的未来去努力前进!今日话题:你们对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是怎么看的呢?如果大家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和收藏哦!你们的认可是小编创作最大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没问题

北大学生考研到隔壁,毕业后拒提清华学历,清华也存在本科歧视?

就读于清华的学生对于“几字班“一定不会陌生,作为百年名校的清华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知识上的传授也有校园文化的影响。几字班传起于清末工牌留学生,直到现在也是清华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几字班是以入学年份来进行称呼,例如2016年入学就被称作六字班,19年入学就被称作9字班以此类推。这个作为清华学生独有的称呼,在清华研究生中几字班成为“歧视”非清华本科生的一种方式,让不少不是本科就读于清华的学生感到非常的尴尬。有一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某年清华研究生实验室来了一名新的研究生,一位学长对这位刚来的学生提出了他是几字班的问题,而且是以打趣的方式进行提问。而作为学弟的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那位学长就没有继续搭话。五分钟的沉默过后,学长又问道是保研过来还是考研过来。学弟说到自己是考研过来,学长心里默念清华的学生怎么会考研到自己学校,于是对于学弟就更加轻视。直到他继续问到学弟之前在哪读书,学弟才说自己是隔壁北大的学生,只是不想学理科才来读清华。从中可见清华本校直接读研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对于考研到本校的学生有一种歧视心理,而且是对所有考研到清华的学生,即使对方本科就读于北大也难逃这一劫。很多985学生考到清华之后也有这样的抱怨,一位就读于清华的研究生表示,在考研之前完全不知道清华有本科歧视的事情,来到之后才发现。而且这位学生本身就非常优秀,当时中科院也愿意招收他,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来到清华。虽然后来这位同学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很多人的认可,但是一来的本科歧视给他留下了阴影,毕业之后他也不愿与校友联系。其实这种本科歧视不单单出现在清华之中,很多大学都有这样的事件,很多单位也非常看重第一学历,所以本科歧视就越来越普遍。这样的歧视可能不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但是对于那些大学四年通过努力再次来到名校的普通学生来说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本科生至少有自己的班级,也会在一起上课,在上课和各种班级活动之中也会建立起跟同学的友谊。而研究生不一样,更像是在工作。大家来自不同的大学,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和钻研方向,下课之后基本是各忙各的很少能够一起活动,关系自然就一般。如果是在本校就读研究生,能够遇到本校的学弟同学自然会亲切一些,而对于外校学生一方面是吧、跟自己没有过多交集,另一方面别人要是本科学校较差,也自然会有一些偏见。对于清华本科歧视的问题,很多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非本科就读于清华的学生,研究生到清华也表示自己不是很容易融入清华的校园文化之中,更像是一个外乡人。也有人表示研究生就是如此,跟本科的生活不同,没有班级概念,所以也不是歧视就是没有交集。还有的学生说,真正搞这些歧视的是少数学生,更多的清华学生还是非常开放的,没有那么多的排外歧视,搞出来这些歧视的人本身就不咋样。最后有同学表示自己是清华本科生,研究生也是在清华就读,不跟外校生玩的原因就是不熟,所以根本不是歧视造成的。对于“歧视”,笔者相信自然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是毕竟是少数,其实很多清华研究生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更多还是来自考入清华研究生的本身,网上的少数事件的渲染,和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容易将一些很小的事情放大,联系到歧视之中去,就造成了越传越广的清华本科歧视事件。而且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生活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自然会产生这种隔阂。

民本

硕士北大、本科双非的我却遭到了歧视,第一学历就能决定一辈子吗

前几日,我一个北京大学的博士朋友辞掉了已经做了三年的北京某公司算法工程师的职位,打算回到家乡湖北找一份离父母近的工作。当时的他自信满满,北大的硕博头衔+几个做的小有名气的项目让他的能力足以胜任绝大多数公司的算法岗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最后却栽在了招聘公司HR的手中。该公司对朋友的其他条件都很满意,但是在了解到朋友的第一学历是湖北某双非院校后,便果断地拒绝了朋友的入职申请,纵然我的这位朋友是北京大学的硕博,但最后还是倒在了招聘公司对第一学历的歧视上面。本科双非,硕博清北也没用,第一学历真这么重要吗?其实我这位朋友的遭遇并不是求职过程中的个例,现实中仍有许多单位根本不管你能力有多强、拿过多少奖学金、拥有多少奖状,而只看你的第一学历是不是985、211,如果不是,即使你的硕士是在清北就读的,也依然会被单位刷掉。而说起了,我们国家教育部官方其实并无第一学历的说法,第一学历的称谓也只是行业间、用人单位间自发形成的,第一学历通常就是指通过高考考取的大专或本科。第一学历的取得,是百万学子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奋斗与拼搏获得的,是对其高中以前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证明,比如考取985大学的总比考取211大学的要“成功”些,考取211大学的总比考取普通一二本大学的要“成功”。第一学历的确很重要,但是当它不仅能决定一个人高考后的择校,还能决定一个人数十年以后的人生时,是否就有点被过度看重了呢?高考失利后的努力同样被值得看重高考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固然值得被肯定,但是那些失利的学生并非是一辈子的失败者。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而发挥失常,错失走入985、211大学的机会;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贫困而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和城市的尖子生争夺名校机会;也有的人单纯因为贪玩,没有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进而高考失利只能就读二本甚至专科院校。但这些高考失利的人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985名校就不值得被肯定吗?人们总是过度聚焦于一个人的第一学历,仿佛高考这一场考上就能一锤定音、决定人生成败。随着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学历门槛的提高,我国每年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数都在急剧上升之中,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大学的奋斗来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我做教育咨询这几年,看过太多的学生大学期间过得比高中还痛苦,他们或悔恨高中的堕落,或叹息高考的偶然失利,或不甘原生家庭贫瘠的教育资源,希望通过研究生考试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来弥补之前人生的教育缺陷。而很多人也的的确确成功了,从双非院校考上清北的人数每年都存在。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考失利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汲取其中教训,通过大学四年努力考上名校硕士,何尝是一种值得被人肯定的蜕变呢?看重第一学历的行为固然值得理解,但极端歧视双非学历学生的做法却是不值得提倡的。

曼鼓疯

本科双非即使考上研究生也会被歧视是真的么?

2018年考研季进入尾声,常州大学同宿舍的8个男生,4人留在本校读研,3人考取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1人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宿舍8人全部考研成功,网友却迎面泼来一盆凉水。那意思就是即使你考上了985、211的研究生,还是会被看不起的,因为你本科学校不怎么样!他们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每天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不放过任何碎片时间读书,这么励志的故事被报道后,网友的反应却是这样的:“一个硕士简历递过去,给不给笔试机会70%的权重压在你的本科学校,信不信由你们。”原始学历歧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新闻年年都有,什么武汉大学女博士第一学历被歧视啦,研究生因为第一学历求职碰壁啦甚至连白岩松,都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一项关于“博士毕业找工作原始学历是否受到歧视?”的统计,说有76%以上的博士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本科学历歧视。这些歧视有明着来的,直接在招聘要求上就写非985、211不要。也有暗着来的,嘴巴上说着只看实力不看学历,筛选简历的时候却很诚实。一些企业还看学校开工资,2015年深圳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招聘时按照学历、学校给起薪: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的6000,211工程院校7000,985工程院校8000,清华、北大、电子科大为9000。简而言之,在用人单位眼里:高职的不如专科,专科比不上二本,二本肯定没得一本好,而一本呢还得看是不是211,985面前211也只能往后站,而这些,统统都不如清华北大。即使研究生、博士考上清华北大了,也还是比不上本科就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内部的歧视之外,导师因为学生本科时期的学术经验、思维训练、知识积累等,也更爱选择本校或名校的研究生。这导致很多双非学生考研时,除了备考,还要胆战心惊地到处询问哪些学校不歧视本科学历……找工作歧视、学校歧视,学生鄙视、导师也不喜欢,讲真,就因为一次高考,双非的人生就被定下了吗?退一步说,就算本科不是所谓的名校,名校研究生也是自己凭本事考上的,凭什么就得受歧视了?如果真要拼学历,是不是幼儿园就得上重点?所以我个人认为三年高中,基本上是一个漫长的人才挑拣过程——不聪明的,淘汰;不努力的,淘汰;意志不坚定的,淘汰。四年大学,是人才的关键塑造期。本科时代对一个人的人格、品行、能力等各方面的塑造,影响深远,是其他后期的深造难以弥补的。前不久,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决赛中,击败北大硕士彭敏,成为总冠军。雷海为连大学都没考上,20岁就从家乡出来打工,从清洁工到外卖员,他都干过。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愿意为之不断学习,克服自身惰性,或许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的捷径。有很多本科非名校的朋友,但是高考时因为分数不够只能服从分配,连读的专业都不是自己选择的。不过并没有因此浑浑噩噩地把四年日子混掉,而是在迷茫中想清楚了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所以本科期间找到一切办法接近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终于在毕业时成功转行。关键的是,在一步步朝着自己理想方向的迈进中,读名校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学历,而成了前进方向中的一块铺路石。然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想干嘛呢?

变形记

北大研究生学历被嘲笑!第一学历不是名校,职场上就低人一等?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取到更高学历,同时,各个企业的招聘门槛也逐渐提高,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更是特别标注,非985、211学历的应聘者不要。学历,已然成了阻碍"有能力却没有高学历"这一群体迈入大企业的绊脚石。然而,学历越高就越好吗?也不尽然,市场上似乎还有"金本、银硕、铜博"这一说法,在一些人看来,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似乎更高。近日,一位北大研究生就遇到了被人嘲笑学历的事情。其在脉脉平台上发帖称:当时为了圆高府梦,付出了很多心力,才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却被人说北大研究生就那样,还是得看本科。在他看来,北大研究生并不是那么好考的,含金量自然也不低,竟然还有人瞧不上。再说了,自己的本科学历是人大,也不差劲。对此,脉脉用户纷纷表示:有些人就是喜欢通过嘲讽别人找优越感,即使你再优秀,他们也会找你的低处来diss你,所以,实在没必要和这类人一般见识。况且楼主的本科是人大的、研究生是北大的,算得上是神仙学历了,楼主应该自信一点。实际上,不仅是这位北大研究生遇到被质疑学历的事情,很多人在求职时也有同样的遭遇。职言区一位脉脉用户就讲到自己求职时的遭遇:人事非常明确地表示,只看第一学历。可见,因为第一学历低而遭遇歧视,已经成了很多职场人的痛点。之前,一篇名为《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的文章,就刷爆了朋友圈,甚至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那么,何为第一学历?为何企业招聘时会偏向于第一学历高的人?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全日制自学考试、排除成人高考脱产班、长线自考、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更直接点来讲就是,毕业证书上表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高等教育学历为第一学历。说白了,第一学历大部分指本科学历或专科学历,若没上大学,第一学历就指高中或者初中。只重第一学历,以第一学历划成分、论贵贱、分优劣,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诸如:破坏公平竞争、创业就业的环境,严重挫伤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的第一认识等。那么,既然只重视第一学历带来的负面作用很明显,企业又为何明知故犯呢?首先,风险更低。对于企业而言,面试前,其对于求职者一无所知,简历是其了解求职者最直接的渠道,而学历则是求职者装点简历的要素之一。在很多企业看来,第一学历较高的求职者,相对而言能力可能更高,卡第一学历,找到到优秀人才的概率更大、风险更小。其次,效率更高。企业招聘时,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求职者,短时间内根本不好鉴定、辨别应聘者的能力,而第一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能力,企业只能通过卡第一学历,筛掉一些应聘者,以提高招聘的效率。可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看,通过卡第一学历筛选人才,已经是相对公平、且高效的方式了。但对于求职者而言,这种方式却似乎并不那么友好。但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求职者无法改变企业,只能从从自身入手。首先,调整心态,不必自卑。应聘时,千万不要被企业设置的门槛所吓倒,忘掉所谓的985、211,只要符合条件,就勇敢去申请,不要自卑;同时,也可以多参加不同的企业应聘,拓展自己的工作机会和渠道。在应聘过程中,则可以重点强调自身与招聘岗位所契合的各方面素质及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所谓的"学历歧视"。其次,努力拓展学历之外的履历,提升自己的议价能力。虽然第一学历已经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寻找学历之外的替代,比如深耕某一领域的从业资质、拓展人脉等,努力突破自身的技能边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在无法改变外界的时候,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拥有可以和外界不公抗衡的力量,这样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称不足者

考研院校真的歧视三本吗?

听说,名校研招MPAcc时有院校歧视?每年MPAcc考研结束后,总会在各大论坛、贴吧等研友聚集处看到关于“研招时有院校歧视”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被爆出的,可能就是因为大家目测了几类现象:某人本科985院校,初试成绩擦线过,但是复试成绩很高,逆袭录取了!某人本科二本,初试成绩很高,但是复试成绩很差,惜败!所以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学校在招收研究生时,复试的时候歧视本科非一本、211、985的考生”。初试,大家试卷相同,公平客观地改卷,所以不会涉及任何的主观的判断,绝不会有歧视本科院校的情况,大家吐槽最多的其实就是“复试”。MPAcc复试成绩取决于什么,一般来说就是由“专业课笔试+面试”构成。笔试也是客观的分数,也不会涉及主观的歧视,那么问题其实就是出在“复试面试”上。那我们来分析分析...复试面试的内容是什么呢?一部分关于专业领域的提问,一部分关于考研这个行为的提问,一部分关于其他相关常识、相关经历的提问,可能还会有英语口语的检测...回答这些问题,绝不只涉及你大半年来的备考经历,可能涉及你的考证情况,可能涉及你的实习经历,可能涉及你对于本专业的认知面,甚至还涉及你学习能力等自身素质。你以为你花上一年时间,勤勤恳恳、没日没夜地学,把初试和复试笔试的分数考的高高的,就能掩盖大学前三年庸庸碌碌懒散,不好好学专业课的样子吗?就能掩饰面试英语口语结结巴巴的尴尬?就能隐藏你节假日闲度时光,没有半点实习操作经验的过往吗?不,面试官可是阅人无数,从你的只言片语就能看到你的真正的专业素养,从你的眼神里就能读出你读研真正的目的。毕竟院校、研究生导师真正需要的,不是会做题的学生,而是能实践,能做出点实战成绩的研究生。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你是院校方,如果你是研究生导师,面对一个实力强的考生,和一个实习差的考生,你会如何选择?“择优录取”一定是最重要的标准!谁不稀罕更优质的考生资源呢!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国内211、985院校的学生和一般院校,甚至是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平均素质谁高谁低?列一个最最极端但是却有能说明问题的情况:A考生和B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各类分数都一模一样,礼仪举止各方面也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A本科是985院校,B本科是三本院校。现在只能从他俩中选一个录取,你会录取谁?所以,名校研招MPAcc时,歧视的到底是本科的院校,还是完全在情理之中应该进行比较的“自身实力”?本科的院校与自身实力有什么关系?一句话“全凭实力说话”!除非是面试官无法通过现有的考察模式来比较大家的实力,才会“随大流”将本科院校和实力挂钩,当然这种情况几乎是不会发生的。曾经听一位研招办老师说过一句话:“歧视,是自身实力弱的人给自己的失败找的华丽的借口,将失败的自身原因转移给他人”。其实每年非211、985,二本、三本学生考上名校,甚至是清华北大研究生,都有很多例子,没必要一直纠结于歧视这件事儿,当你的实力足够让你摆脱别人对你本科院校的刻板印象的时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考研的规律,为了不被可惜得淘汰,现在给大家如下几点小建议。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考MPAcc:1、考研笔试拼的是备考,但面试是偏向于专业综合素质的。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积累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不要让别人觉得你白学专业了,显得很“外行”。做一行、专一行,这样才能给别人足够的理由去选择你。2、使劲学!初试的分数,笔试的分数,越高越好,这是“王道”!这样就算你复试的分数不是很高,按比例算总分的时候,也不至于吃亏。对于跨专业的学生考MPAcc:1、你必须要承认可能你在复试专业课上是不占优势的。但是,不必过分担心。既然你选择了跨专业考MPAcc,你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前期,积累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在边备战初试的同时也要兼顾复试科目。其实有些本专业的考生在校专业课也没怎么好好学,所以,有超越他们的可能!2、同样的,使劲学!初试的分数,笔试的分数,越高越好,这是“王道”!这样就算你复试的分数不是很高,按比例算总分的时候,也不至于吃亏。加油吧,有志者事竟成!等你变得足够优秀的时候,没有人会将你拒之门外。

卡由

本科双非,挂科8门,逆袭考上北大研究生,凭什么是他?

昨天,一个超级励志的考研故事刷屏了:“我与北大只差1.08”。详细看了这个主人公逆袭的故事,小编在惊叹之余更是为说这句话的主人公疯狂点赞。 网友:“2018最强鸡汤,看了这个发现真的没什么不可能。”小编先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其中有很多值得每一个考研人学习的地方。主人公是来自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2014级的学生。跟大多数考研人一样,本科“出身”普普通通的双非院校,不过他还有几个标签是“学渣”“挂科8门”“学分绩点只有1.08”。当大家知道他今年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之后,立刻成了“逆袭的神话”。他曾在大一的时候沉迷于游戏,浑浑噩噩,直到大二结束,挂了8门课程,绩点也才只有1.08,这让他开始慌了,难道大学四年就这么混过去了吗?真正让他幡然醒悟下定决心改变的是与哥哥的一次谈话。哥哥同样是一门本科生,为了不足四千的工资他时常需要工作到凌晨甚至通宵,哥哥告诉他:最后悔的是本科没有好好学习专业课,白白浪费了四年的青春,似乎现在所吃的苦就是当初荒废时光的“现世报”。从那一天起,他就暗自发誓,一定要改变。大三期间,除去应修的课程,他还需要另外重修挂掉的8门。他的课表被排得满满当当,多到可能同一时间就有三门课要上。他开始不再逃课,每堂课都坐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也开始了每天早起“占座”,认真上自习的“学霸”之路。大三下学期,他认真分析了自身情况和就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考研深造。2017年3月,他卸载掉手机和电脑上所有的游戏,开始了考研这段破釜沉舟之旅。在他考研初期,将目标定为3个不同档次的5所院校,备考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三月到六月是第一阶段,目标为电子科技大学;进入六月,他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已经超过身边报考电子科大的同学的水平,毅然将报考目标改为上海交通大学;进入九月后,他又一次调整目标院校,这一次,他将目标锁定到北京大学。他说:“这当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足够信心而做出的成熟决定。”在考研后期冲刺阶段,他坚持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用掉将近八千张草稿纸,摞起来有一米多高。整整九个月,自始自终他都用考研标榜和激励自己,管住了自己的脑子,也管住了自己的手,再也没有碰过一次游戏。终于,他如愿以第11名的初试成绩进入了复试:复试名单90多名学生中唯一本科出身双非的学生。正如我们所有人都会担心的:北大会不会歧视普通本科,他本科成绩不好,挂过8门课,导师会不会歧视?结果证明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他说:“看着别人浙江大学毕业,8项专利、4篇论文等科研成果,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他们更加自信,告诉自己我并不比别人差。最终,在面试了四家研究所之后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被他的故事所激励。小编觉得这个小哥哥简直酷毙了!其实不止他,还有好多好多,大家还记得那个专科逆袭考上复旦大学计算机硕士的岳祥吗?2012年9月,岳祥入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刚入学的时候他也很迷茫,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说想深造就要考本。于是他从入学起就开始努力,以第一名239分(满分3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湖北工业大学读本科。读本科的开始准备考研,英语基础差怎么办?用最笨的办法:一天背200个英语单词,一天背7遍,先过单词关。一次性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词汇量达到了14000个,看英文原版书,听常青藤公开课都无难度。数学基础差怎么办?自学高数、线代、概论,市面上所有的真题模拟题用来练习,连续3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在17年的时候,岳祥考上了复旦大学计算机专硕,人工智能方向。记者想要采访他几乎找不到人,他每天早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出来,其间陌生电话一概不接。他说“我不愿意浪费一分钟。有时我看食堂要排队,就回寝室啃面包。”励志的故事很多很多,小编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梦想,就立即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在小编这里,经常会收到大家的问一些关于“歧视”的问题:本科双非报考名校会不会歧视?本科成绩不好会不会歧视?本科挂过科会不会歧视?专科生考研会不会被歧视?小编不否认有肯定的答案。但是,与其担忧这些不如拼命提高自己的初试成绩,那些被“歧视”的,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初试成绩或者复试表现不理想被刷。有句话说得好:要么初试分高不可比,要么复试表现的无可挑剔,当你足够优秀时,那些缺点自然而然就会被弱化缩小。很多时候不是你不行,而是你不努力!所以,不要把所谓的“歧视”,当做自己不上进、不努力、无能的借口,更不要让类似“歧视”这样的负面的词汇,为你设限!还有人酸着说,考研能考上这些学校有什么了不起,高考能考上才算厉害···诚然,本科能考上985确实了不起,但就算是那些中学时代不努力的人考了一个平凡的大学,大学之后开始发奋努力就没用了吗?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人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和那些因为人生打到了一副烂牌然后就自暴自弃的人相比,知耻而后勇最终明白发愤图强的人更值得尊敬。小编举这些例子说这么多,不是要给大家打一针都去盲目考名校的鸡血。只是想让你们像他们一样,在自己能踮起脚尖够得到的范围内,努力跳一跳突破自己的极限,拼尽全力去够到自己的目标。如果你也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己,就应该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梦想!认真去考研吧,不断重复着学习,做一个真正勤奋的人,直到你能轻车熟路地分析、应对各种问题,简直酷毙了!人生能有那么一段时期,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过后你会发现,原来是那么有意义。既然已经决定了考研,就好好准备,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加油,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教以为己

“醒醒吧,年轻人!”本科不是211,硕士考上清北也照样被歧视

提起在学习上逆袭的事情,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丁辉,这个一直都很努力的青年,哪怕硕士研究生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这样的名校却仍然难免被人排斥。用人单位不在乎他身上的闪光点,只在乎他曾经的那段平庸经历。这个例子足以给当下的年轻人敲响警钟,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只有一次!高考当中考不上知名大学,想要光凭考研就逆袭成功,很可能只是“空中楼阁”。一、本科不是211,硕士考上清北也照样被歧视这真的不是在泼大家冷水,毕竟有很多赤裸裸的例子摆在面前,时刻告诫着我们学习中不存在任何侥幸。曾经一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哪怕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可是当年不理想的高考成绩,自己仍需要为它买单!一句话道出了想要依靠考研翻身之人,面对现实生活的那种无力感。前几年的一档求职类真人秀节目,一位拿着北大硕士学历的求职者,被当当网CEO李国庆当场拒绝。观众都觉得是李国庆的要求太高了,可是人家所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截了当:在我们眼中只有第一学历才是最含金量的!这就是典型的本科“双非”,硕士即使考上清北也没有用,只是徒劳一场!二、高考已将所有学生打好“阶层标签”这种现象在当今的社会中普遍存在,很多靠着考研逆袭的年轻人,应聘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受过来自第一学历的歧视,求职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985硕士的含金量还不如211本科!而且有这种学历歧视现象的单位,多数是学生面试时的热门单位:国企、政府、事业单位。然而双一流大学哪有那么容易进?在许多省份,高考只有近一成甚至更低比例的人,有机会跻身双一流大学学习。一次考试已经把所有学生打好了“阶层标签”,所以说在你拿到清华北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沾沾自喜的时候,有的人可能正在旁边冷眼鄙视着你的努力。三、男女交往甚至租房都要看第一学历

机械工

考研时,老师会有本科学校歧视现象吗?

考研时,本科学校对于一个学生有多大的影响?同等情况下985211比其他普通本科更加受欢迎吗?这或许是不少考生心中的问题。那么在考研时本科学校到底有什么影响?有多大影响?1.有一定影响这个影响可以说是很小,条件也是比较狭窄的。如果一个双非学校和985大学两个学生最后综合分数相同,面试给老师的感觉也差不多,最后被录取的应该就是本科学校比较好的了。毕竟条件都差不多,最后只能选择本科比较好的学校。千万不要说本科学校没有用,毕竟本科学校也是你高考考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来你的水平。所以在同等情况下大部分老师还是喜欢本科学校比较好的学生,这个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情。就拿大家熟悉的保研来说,985211保研同等学校肯定是比较轻松的。比如北大的学生,虽然是医学专业,但是依旧可以保研到武大的热门王牌专业法学,而且武大还很欢迎!其次各个大学调剂肯定也是985211优先的,在这些硬性要求下,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还真没有多大优势。但是考研只看出生吗?2.大部分下条件没有影响在大部分时候,考研还是看的综合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复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一旦你初试考第一,谁还敢说你不行呢?如果你本科学校一般,考的是比较好的学校,更加需要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弥补本科上的差距。不要因为自己被其他学校的学生刷了下来就怪老师不公平,歧视学校等。不公平的老师确实有一些,但是肯定是少数,想一想为什么被你碰到了?好的学校歧视情况一般都比较少,毕竟人家尊重你的努力,而且人家平台比较高,对这个在乎比较少。以前北大有个学生就说过,他从来没有关注过第二名以后的学校。北大清华每年都有一大批非985211学生,要是歧视的话这些学生是怎么考上的?大家可以看看北大软微,每年有几十个非985211大学学生。同样位于合肥的中科大每年也有上百人都是省内双非学校,人家是怎么考上的?总的来说,如果普通本科学校考生去考名校,这种情况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又有什么退路呢?既然先天不足,就只能在后天去努力,争取把能够做的全部做好,考研初试分数考好点,谁还会管你是普通学校还是98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