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名校名专业:北大考古专业,中国第1个考古学专业,每年招40-50人不自说也

名校名专业:北大考古专业,中国第1个考古学专业,每年招40-50人

今天名校名专业带领大家走进的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怀抱田野,重建历史!考古出土的器物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无字天书”,一个真正的考古学者肩负着透物见人、重建古史的艰巨任务。北京大学在1922年即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可以说是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下面让我们走进考古文博学院,追溯风雨兼程、成果斐然的历史,了解现况与展望未来。走进考古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很古老,但它其实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迄今尚不足百年。可以说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前身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于1921年底,后改名文科研究所,其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1922年在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源头。1952年设置历史系考古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1924年9月北大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1983年,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随后,北大考古不断迎来新的发展。1988年,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并开始招生。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考古文博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2002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考古文博学院。1998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与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合作办学协议上签字直至今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经过几代学者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样态,为中国考古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一代代行走在田野上的考古人,亦在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北大的精神。九十载春秋,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培养了两千余名优秀的专业人才,承担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丝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研究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学院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6人。其中,大部分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具有很高的科研素质、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学者互访、实施共同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学院经常邀请国际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学院的教师也经常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及合作研究。近年来,学院每年平均主持召开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现代人起源”、“农业起源”、“早期文明进程”、“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关乎人类历史的重大课题上,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广泛和深入的对话。此外,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野外实习基地、教学博物馆、实验室、资料室、标本室等齐全的配套设置,在国内高校首屈一指。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馆藏达到13000余件,对于高校博物馆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它是教学实践场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托;是北大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多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都曾莅临视察;也是校园文化的展示场所。2016年赛克勒博物馆第一次举办了毕业展,自此成为北大毕业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外景科技考古实验室:拥有大型检测分析仪器设备19台套,价值1158万元。目前,实验室主要开展年代学、古代遗物的成分分析、冶金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承担学院科技考古的教学任务。文物保护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十余台套。开展石质文物、丝绸、纸张和漆木器等有机质文物土遗址的保护研究,承担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学任务。文化遗产记录与监测实验室:承担了实践和研发文化遗产记录和监测技术的任务,该实验室将为各类型文化遗产的精细化记录和常态化监测,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障。资料室:有3.5万册中文书籍、5000册外文书籍、8700种古籍藏书,255种中文、53种外文学术期刊,是全国高校中学科图书资料最完整的图书资料室。2014年至今,先后举办了“最早的中国——追踪《二里头(1999-2006)》”以及“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 北京大学首站”等系列活动,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和学术推广方面更具专业特色,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也被评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优秀分馆。标本室:设有包括陶瓷、石器、体质人类学、动植物等六个门类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标本室,其中,古代瓷器标本尤成系列,为国内高校仅有。实习基地:学院极重要的校外教学设施,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挂牌十余处基地,满足考古学不同历史时段、文物建筑、陶瓷考古、文物保护规划及保护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实习教学需要。特色教学活动: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从2008年开始,学院就面向全国所有高二学生组织了中学生考古夏令营,也就是现在的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暑期课堂为期十天左右,将由学院教授和所在地考古研究专家讲授相关的知识;由学院教授、研究生及考古一线学者全程带领参观相关博物馆,当面聆听学者的讲解,近距离接触古代文物,亲身感受古代文明;以及和考古学家一起踏查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实践,深入了解考古学的方法及学科特征,培养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很多优秀中学生由此而有了零距离了解考古学的机会,很多人也因此选择了考古学。学科简介考古文博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40-50人,目前分为2个系: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系,下设5个本科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文物保护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建筑方向)、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考古学方向)。考古学考古学专业创建于1922年,是北京大学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除招收来自国内外的本科生外,还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并有博士后在站工作。考古学专业设有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明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科技考古等专业方向,体系完备、门类齐全,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学科建设方面,2019年QS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先后有19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获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针是“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科学和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和田野考古工作技能,完全胜任考古、文物和博物馆等专业工作,也能够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方面的工作。考古学专业毕业生应对传统文化常怀敬畏之心,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立志高远,力争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实习已有六十年的传统,底蕴深厚,技术顶尖,成果众多。本科田野考古实习由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三个教研组的老师轮流负责,在大三的秋季学期进行实地考古发掘,学生经历完整的“田野发掘——室内整理——田野调查——编写发掘报告”的全过程,培养独立开展考古工作的基本能力。文物与博物馆学本专业为了适应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在1988年创办。专业创办至今,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拥有一支博物馆学的专业教师队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开设了博物馆学方面的课程,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两级教学体系。同时,还聘请了多位在京的中国博物馆学和文物研究的知名学者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员和研究生导师,科研和教学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博物馆展览策划、公众教育、藏品管理及博物馆运营等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扩充历史学、考古学、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艺术史的相关知识。除了参加大三上学期田野考古实习之外,博物馆专业的同学还需在大四上学期参加博物馆专业的实习,以更深刻的了解博物馆行业。文物保护技术考古文博学院面向理科招生的本科专业按奇偶年轮替,2019年的招生专业为文物保护技术,2020年为文物建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化学类专业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还要理解和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以文理综合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融合运用,建立对文物的多元理解与认识,培养从事文物保护研究与文物保护修复实际工作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能根据文物保护原则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拥有自己的文物保护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分析仪器及研究设备,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考古学(文物建筑方向)文物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产物与载体,是与社会生活接触最为紧密的文化遗产类型,兼具着历史性与现代性。1998年,北京大学在考古学系增设文物建筑专业方向,建构起建筑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培养具备文物建筑研究、保护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形成了突出研究、突出田野和突出实践的教学特色。自创立以来,文物建筑专业培养的本、硕、博学生一百余人,大部分毕业生供职于国内外的文物考古研究、文化遗产管理及展示、高等院校相关院系和文化遗产相关工程设计单位,从事着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教育、管理、利用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在大三下学期,文物建筑方向的学生会进入实习,前往全国各地调研。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考古学方向)该专业方向将在一年级下学期经过二次招生择优录取。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历史和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和田野考古工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深入认识该语种地区的历史、考古研究。本年度招收的语种为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朝鲜语、德语、法语、日语、印地语、越南语。名师寄语北大考古学科致力于培养卓越的“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也就是说,保护、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北大考古人的天职,我们每一个毕业生,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孙庆伟,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学考古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以后发展的方向。考古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李伯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致学存乎心,补拙莫如勤。 ——宿白,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考古发现总有惊喜,也有迷茫。魅力就在惊喜与迷茫之间。——严文明,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学生风采崔秀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2级本科生,修习中国语言文学系双学位。2013-2014学年绩点名列考古专业第一名,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大学期间曾获北京大学“ESEC”奖学金、新华都奖学金。曾任文物爱好者协会外联部长,先后参加过文物爱好者协会、北大剧社、北大轮滑社、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北京大学服饰文化交流协会等社团,并且多次参与调研活动与志愿活动。本科毕业后,崔秀琳在考古文博学院汉唐考古方向读博深造。由于机缘巧合,高考结束后的崔秀琳接触到了关于新疆鄯善洋海古墓群的系列纪录片,从这以后,崔秀琳就深深地被考古迷住了。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崔秀琳认为自己之前对于考古的认识很感性,考古不仅很有意思,而且还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拥有考古的情怀很好,但也应该有一分资料说一分话。考古文博学院的每个专业都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即“文理兼修,贯通古今”。日渐深入的学习让她觉得考古知识丰富多彩,也意识到如果想进一步从事考古工作,本科四年的学习只能算是一个入门学习,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补充。另外,对北大的感情也让她觉得四年的时间太短了,因此决定继续在学院读博深造。谈及北大带给她的收获,崔秀琳动情的说道:“北大给人最大的一点就是情怀,真的是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中所说的那样,让人非常激动。有一次我轮滑训练到了晚上12点以后,回去的路上路过百周年纪念讲堂门口,看到有的学生在拍着乐器唱着歌,让我非常有触动——北大人就是这样,有情怀,憧憬自由。另外,北大教会了我既要尊重权威,又要敢于质疑权威。在这个园子里,我听过不同的讲座,感受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身边的同学们并不是对所有的观点完全认同,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向老师提出疑问,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还有一点就是北大给予我了自信心。曹文轩老师就曾讲过这样一次经历,他出去吃饭没有带钱,向服务员说下次带钱过来,并且说自己是北大的老师,对方便非常客气地对亮出身份的曹老师说没有问题。这就是北大给予我们的自豪感。每个进入北大的学生在接触到优秀的师生之后会更有底气,也会被赋予一种特有的自豪感。”“透物见人,重建古史”是每个北大考古人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国考古学重要源流之一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久弥新,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研究,加强国内外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考古学的魅力。学院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继续为中国的考古事业输送人才,发光发热。这个九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期待你的到来!来源:北京大学 图片来源:考古文博学院编辑:陈思美编:赖雯燕审校:王睿临、张欣睿

互有

考古一线什么样?这个去周原考古的北大研究生的日记告诉你

昨晚《国家宝藏》播出的大克鼎让它的出土地--周原再一次闻名于世,这个被誉为“青铜器之乡”的地方,自汉宣帝刘询神爵三年(公元前58年)以来,就开始出土青铜器,出土青铜器历史之长、数量之多,为世界罕见。通常,我们只关注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成果—那些被修复的文物和历史,但对他们的工作状态却不甚了解。这本日记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90后研究生,刚刚跟随一支考古队从周原遗址考古归来。这本日记里,就记录着她历时五个月的挖土日常。读完了这本日记,大家是不是觉得考古人的日常工作也没有那么神秘了呢?考古笔记是不是跟“盗墓笔记”完全不同呢?是举着火把小心翼翼躲开机关,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挖土挖土和挖土?古墓里面有没有还魂的古尸?是不是到处都是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比如这样……这本日记作者是五邑繁荆,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90后研究生,刚刚跟随一支考古队从周原遗址挖土归来。这本日记里,就记录着她历时五个月的挖土日常。周原遗址周原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域范围包括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的大部分,兼有宝鸡、眉县、乾县三县的小部分,因周人曾迁居于此而著名。今天我们考古发现所说的周原遗址,指的是岐山、扶风两县接壤处的周原核心区,面积达三十平方公里。仰韶时期(距今7000-5000年前)开始,远古先民就在周原繁衍生息。西周时期是周原最为繁盛的时期,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周人迁都丰镐后,周原仍是重要的政治中心。西周末年,西戎入侵,这里遂成废墟。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日记!!2017年9月9日出发啦!!!2017年9月18日太爽了……胜过活神仙,我已经整整十天没有用喷头洗澡了……洗完整个人都轻了两斤……真的,用秤称的……啊我还能再补十篇探方日记!(溯源君: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洗头啊!)2017年9月21日表土深深深几许……大概也就是今天用洛阳铲探了一下探到一米三的时候土才有了一点变化把……老师指示,别刮了,放心大胆往下挖……不怕做过……文化层啊你在哪里TAT2017年9月22日全军士气低落的一天,探铲越探心越凉……表土层厚到绝望……老师不在,工地上进行了大型的“求文化层仪式”……真的,好难过……2017年9月14日门口的古公亶父先生告诉我们……2017年9月26日做梦都梦到在轻轻地挖土找黄色和黑色土的边界,都在烦恼黑色的土到底是地层还是灰坑……2017年10月6日听领队班的各位一线考古工作者讲各自的工作,觉得各地方的抢救性发掘都好悲壮啊……2017年10月7日今天下午终于能上工了。到了工地,老师说我的方太简单不用再看了,于是派我去邻方刮方画线,然后我给他刮出来一个精美的小件,然后眼睁睁看着他的方以及我东南西北8个相连的方除了北边邻方之外都变得好复杂好精彩,而我的方只有一根线,连遗迹都没有。好难过好沮丧,所以我是要用科学方法证明我的方是一个空方吗?2017年10月11日这真的是十月份吗……已经祭出了最厚的装备了可是还是冷……真的要水下考古或者雪下考古了吗……(溯源君:心疼你1秒钟)2017年10月15日九果之尊的古公亶父是不是错误地以为我们的祭品都是求雨来的……“列果制”,祭品都可以分型分式了。2017年10月24日刮了几天夯土,画线画到怀疑人生,跟邻方对图对到考验友情,最严重的是开始觉得考古学从一门实证科学变成了一门形而上的玄学……2017年10月27日终于有坑挖了。以及从今天起我要天天烧高香祈祷墓没被盗。2017年11月4日啊……每一铲下去都提心吊胆地想着:没有被盗没有被盗没有被盗!!看到邻方的小伙伴一铲一铲刮出的盗洞,从没如此强烈地想要手撕盗墓贼W( ̄_ ̄)W(溯源君:撕撕撕!我们跟你一起撕!)2017年11月6日昨晚做梦梦到我们的墓有盗洞TAT……梦是反的是反的是反的!!2017年11月12日1 我我我我也算是见过车马坑发掘(和被做过)的人了吧!2 为什么要在墓葬镇土里面埋鸡爪子啊……清这堆骨头清得我的耐心和柔韧性又加强了呢,几千年前的鸡爪子的指甲都清出来了……2017年11月15日每次觉得“啊我终于清到生土”了的时候,都会有一小块陶片跳出来打我的脸。2017年11月19日在周原工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在满天飞雪中刮面清坑画图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名词解释:【雪下考古】是传统土遗址考古与水下考古的结合,是一种新兴的极限运动。)2017年11月22日连续上工21天了,从早上六点半起床到晚上五点半到六点下工,只有早饭午饭加起来可能半小时的时间不是在工作的,晚上回来写探方日记和记录和画图,有时候老师还要上个课,真的要累到炸裂了……2017年11月30日评论咋这么多无知群众,看来公众考古任重道远。2017年12月7日当我一铲一铲亲手刮出了盗洞的时候,真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还好下工路上看到了夕阳落到秦岭那边去,被治愈了一点点。2017年12月17日1 世界上怎么会有剔板灰这种修(惨)身(无)养(人)性(道)的事情啊……2 强烈谴责殷遗民填土或腰坑殉狗这种对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绘图工作进度造成极大影响、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的落后葬俗!2017年12月18日虽然做好了墓被盗空的准备,但是看到墓主人沾着朱砂和铜锈的骨头在盗洞里被扔得到处都是的时候,还是好想哭。我不知道他是谁,不知道他家在哪里,不知道他的身份,不知道他生前身后都经历了什么,但他陪了我很久很久,我猜了很久很久,而我大概永远也不知道答案了。(溯源君:不哭不哭~摸摸头~)2017年12月20日纪念一下拼陶片阶段第一次拼上了三块(*▽*)2017年12月22日刮夯土没刮出腱鞘炎,剔板灰剔出了腱鞘炎……2017年12月26日就这么告别田野了吗?周原遗址,谢谢你,好舍不得啊……2017年12月29日挖墓一时爽,画图记录火葬场TAT2018年1月3日1 不知道我的那些铜片片能不能修出个铜器啊……2 洗柄形器洗到绝望……挖大墓一时爽,整理火葬场啊我要洗了……2018年1月5日焦虑。雪这么大,二层台啥时候打,陶片骨头啥时候洗,啥时候拼对,啥时候统计,还有我的人骨到底去哪了救命啊。2018年1月9日又老一岁,心愿是爱的人身体健康,生命更加自由,以及世界上再没有盗墓贼,每件遗物每个遗迹都得到尊重和爱。2018年1月13日1 写墓葬记录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支持四位数以上的数数。2 就一百只左右的蚌鱼和一百枚左右的海贝,我每次数出来的数都不一样。3 然后我已经放弃数珠子、玉管和柄形器牙饰了。2018年1月16日1 大概是这次实习最多心血倾注的地方了,在发掘记录里写下“彻底放弃清底”的那一天,最后一次站在面前看到墓壁上的裂缝和已经被填了一半的虚土的这一天,还是忍不住掉眼泪啊。再也见不到你了,怪自己有太多太多没有做好的地方,怪自己没有能力去保护好你,再也没有朝夕相处的你了。2 啊醒来了,最后一次从周原醒来?以前这个时候已经走在上工的路上了啊。从夏天走到秋天再到冬天,终于是要走了。通常,我们只了解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成果——那些被修复的文物和历史,但对他们的工作状态却不甚了解。读完了这本日记,大家是不是觉得考古人的日常工作也没有那么神秘了呢~~考古笔记是不是跟“盗墓笔记”完全不同呢?

得之者生

考古家很有钱,是因为工资很高吗?北大考古生:月薪2800

中国的历史除了写在史书中之外,有的还流传在民间,但更多的是埋在地下。这怎么说呢,中国的历史怎么会在地下呢。其原因就是五千年乃至更久远之前的中国人就开始学会“入土为安”,但在入葬的时候通常会将当时大量的稀世珍宝埋进古墓,这些陪葬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物;这些文物代表的是当时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大多数还在地下的古墓中。考古家通过考古挖掘古墓,取出墓中文物,得到历史的真相;但中国的考古在民间名声不太好,认为这是在“掘人祖坟”,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而一般人认为考古家是很有钱的,是因为他们的工资很高吗?其实不是,世人了解到的考古家一般都是中国上比较著名的,也就是说这一类的考古家在某一方面有很大的成就,而这种“国宝级”的考古家是很有钱的,因为他们不仅能考古挖掘古墓,还能做文物鉴定。要知道我国权威专家的鉴定证书是非常的有含金量的,随便给收藏家鉴定文物就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此外,他们对某方面的知识有着独到的见解,著书、发表沦为也是考古家收入的来源之一;同时还享受国家的各种津贴。也就是说这些知名考古家基本是不缺钱的,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有着其他的收入来源,不需要用工资维持生活。有人会有疑问了,考古家会不会靠藏品赚钱呢?事实上这是不存在的,因为在我国考古规定,“考古不收藏,收藏不考古”;原因大家也都知道,要是说墓中有文物丢失,而考古家家里恰好有类似于这件文物,那跳下黄河也绝对洗不清。但不缺钱的考古家只是一部分权威的专家,普通的考古家工资还是非常低的。有网友自称是低级考古人员,在某网站上发表了自己对考古人员工资的看法。他说:一年没休假不说,一年四季在田野工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工资每月不超2千,考古吃饭补助国家是15块钱,也绝对不能不能顶风作案,不像网上的流言。众所周知,我国的考古专业都是在知名性的大学;北大考古研究毕业生的工资是多少呢?2016年,某省的考古研究所招聘北大考古研究生,综合工资是2800元。这些初出茅庐的考古家吐槽:北大毕业月薪2800,做着农民工的活,还要遭受民间的谩骂以及唾弃。尊重考古,就是尊重历史。

金女郎

3年专注“挖啥呢”北大硕士帮你越过考古那道墙

  2010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90后男孩奚牧凉,大三时在山东章丘一个村子里考古实习,一待4个月。两年前这里曾是一座汉代的城,而现在是一片广袤的玉米地。  考古队辟出一块地挖探方、做研究,还在入口处树了一块牌子,“考古重地,禁止入内”——但这更激起了村民的好奇心。每天都有人骑着摩托车经过,探头往里张望,问工作人员:“你们挖啥呢?”  奚牧凉被老乡问了无数遍后,对“挖啥呢”三个字简直刻骨铭心,“这句话特别典型,人人都有非常质朴的好奇心,但业内人真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吗?不一定”。  2015年8月25日,奚牧凉对这个日子记得非常清楚。这天他在一个泛文化类公众号上看到新闻,ISIS占领了叙利亚的巴尔米拉古城后,大肆破坏文物,一名82岁的考古学家因为拒绝透露珍贵文物保存地点而被斩首示众。  就在同一天,奚牧凉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挖啥呢”。  奚牧凉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当时我已经在北大的公众考古专业念了一年研究生,特别想做一些传播实践。这则报道给我一个强烈的感受,行业外的人都在关注文博,行业内的人更应该发出声音,做一点事情。”  公众号“挖啥呢”就这样诞生了。这个平台既和考古相关,又试图勾连起公众与考古的关系。  综艺节目《漂亮的房子》邀请了建筑学科班出身的男星吴彦祖,来修缮安徽的老屋。虽然一再强调要“保留历史”,可转眼施工队就把老屋的大部分给拆了;天柱山三祖禅寺的僧人,在重建大雄宝殿时发现地宫,私自就地“考古”,还声称发现了“佛舍利”;考古文博人的收入和爱情是怎样的……这些话题都被奚牧凉写进了“挖啥呢”。从未刻意营销的公众号,单篇文章阅读量最高时超过80000次。  日前,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在广州颁奖,奚牧凉凭借“挖啥呢”获得个人奖。颁奖词是:“没有一个专业术语,没有一丝一毫的说教,一个硕士研究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了一种公众考古的全新话语方式。”  除了推送文章,“挖啥呢”还尝试过直播、线下活动、知识问答等形式。奚牧凉发现,最初粉丝以文博圈内人居多,但后来慢慢扩展到行业外的人。  “考古文博曾经是一个比较封闭的行业,和戏剧一样。”奚牧凉的专业是考古,但同时也是一名剧评人,“做戏剧的人有时候不知道观众要看什么,先排一个戏,票卖不卖得出去再说,一定程度上,文博行业也是如此。博物馆不停地做展览,可观众想看什么,看了之后满不满意,我们还是缺乏沟通平台。”  奚牧凉希望“挖啥呢”能成为这样的平台,所以在每周一会推送“周一尬聊”专栏,邀请读者都来说话,近期讨论的话题有“要不要发掘秦始皇陵”“博物馆观众太多该怎么办”“中国的世界遗产,你真的懂吗”……  “做公众考古,‘挖啥呢’的文风比较活泼,但追求的态度是严肃的,每次只推送一篇文章,精品式的。”奚牧凉表示,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微信公众号,但背后有他自己的学术想法。  在2016年2月推送的一篇文章中,奚牧凉对《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是否把“保护法”变成了“不保护法”这个问题进行解读,“每个公民都有了解文化遗产的权利,也有更多参与方式,来监督文物保护”。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等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行话题,奚牧凉发现,不仅文博行业内的人意识到要向公众普及文物知识,行业外的人也在积极参与。“要让文物活起来。当行业和社会交界,就需要有一道桥梁,要让人有参与感,不然这些文物和历史就真的逝去了。”  如此热爱考古的奚牧凉,高中时是理科班里的历史课代表。“理科高考不考历史,所以一方面,大家在课上花的心思不多,另一方面,老师觉得反正不用考试,就可以讲得更有趣一些。”奚牧凉记得,理科班的历史在高二时结课,最后一课,历史老师讲的是中国的未来。  “历史不是一个远去的东西,而是与我们相关的。历史让我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当下的时代,还能知道自己的来处和去处,而且会有一个更大的视角,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奚牧凉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关汉卿

北大考古专业真的很糟糕吗?毕业后都去哪工作

湖北留守女孩钟芳蓉因676分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引来了众人的热议,一场关于梦想和钱途的争论就此拉开。钟芳蓉选择坚持自己童年的梦想,而这与世俗的观点完全不符。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主导着人们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钟芳蓉能够坚持梦想,我认为她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关心,选择考古专业的她,未来找工作是否真的很困难?北大考古专业今后的就业真的有那么不堪吗?钟芳蓉北大考古专业翻开历史的书页,时间来到20世纪初期,当时欧美和日本的探险家及学者在中国西北开展考察活动,以考古、探险为名行盗掘之实,这大大的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20世纪初期借助国内的“三大发现”——即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明清大内档案的发现,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加入近代考古学研究的行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学科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或者博物学的,2002年中国教育部将考古学类为一级学科。【北大考古,业界第一】北大考古专业作为该领域的重点学科,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拥有顶级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钟芳蓉为什么想要报考古专业影响钟芳蓉一生选择的是一位叫做樊锦诗的老人,曾获得过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公布获奖名单,“正能量奖。建国70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上这位老人获颁“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她也被人们尊称为“敦煌守护神”,一个最了解敦煌的人。1962年,24岁的她和另外3名同学因为实习分配到敦煌,来到的第一天她就被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佛像雕塑,密密层层的洞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精美绝伦的壁画震撼了。对敦煌的一见倾心让这个25岁的姑娘,在这里一干就是50余年,负责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女儿”,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在她工作期间,致力于敦煌保护,积极谋求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工作的国际合作;不断探索科学保护之路;推动敦煌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奠定了钟芳蓉的考古梦。考古专业的未来今年的热点专业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专业,今年的冷门专业也不一定是明年的冷门专业,考古专业的发展还要看未来的大形势,看社会对于此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那考古专业的大形势是怎样的。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按照此政策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以现有的考古人才供给,必定是供小于求。考古专业的就业情况,看看过来人怎么说:2008年上大学,南方某985考古专业,本科班13个人本科学历1人在某市考古所;硕士学历1人在某市文物局,1人在某市博物馆;博士生4人都签了高校/博物馆/考古所,就业率100%,其中60%以上都做了本行。也许考古专业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况且有北大名校作为光环,未来钟芳蓉的就业应该不是问题。【考古毕业之后的去向】我们对考古专业的印象可能就是每天拿着铲子、铁锹挖古墓找文物,其实考古学的工作可不仅限于此,文物鉴赏、法老的诅咒、神秘的地下宝库都是考古学的接触范围。考古专业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所以考古专业很枯燥,考验人的性格和耐力。但我想对坚持梦想的女孩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考古专业就业去向一般分成几种:博物馆,考古所和其他科研单位,高校,还有一些勘探公司。高校博士可以考,博物馆、考古所和文保中心一类的科研机构,硕士可以考,(地市级单位比省级单位好考)有些文博事业刚刚起步的地方,本科生可以考。对于这个姑娘来说,只要她坚持自己的热爱,她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考古圈也来了一场大联动,纷纷为钟芳蓉送去祝福和礼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汇:赠《山西珍贵文物档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赠《#发现湖南#系列丛书》一套 +湖南文物贴布绣一套尤其值得高兴的是,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也给留守女生送去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用北大的一句祝福语作为本篇结尾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她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百骏图

看了这个展览,才知道北大考古有多牛!

《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开幕4月28日,北京大学迎来百廿华诞之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多家考古所、博物馆举办的《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正式开幕,以期通过回顾、反思和总结可谓“半部中国考古学史”的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发展历程,为寻找并复原一个真实的古代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展览开幕前6天,倒计时版精美海报便传遍朋友圈,给人深刻印象,展览未开已成为热议话题。田野考古是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仅1990年举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师生参与的重要考古发现就逾三十项。本次展览围绕重要考古发现对于学科建设的促进而展开,通过370余件(组)文物、图版、照片、报告、论文、工具实物等资料,展现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在中国考古学学科教学与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展览在强调观赏性的同时,又保持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作为高校博物馆办展的学术特色,在反映学科建设历程中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本次展览共分六个单元: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考古和考古技术与方法。第一单元以“中国远古人类的发现”、“华南砾石工业的发展”、“从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三部分,展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旧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科研取得的丰硕成果。第二单元▲泉护村遗址发掘现场聚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为观众呈现泉护村、王湾、北庄、八里岗等遗址考古教学与科研的杰出成绩。第三单元展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的晋侯墓地、天马——曲村遗址、周公庙遗址、周原遗址等夏商周考古教学与科研的重大发现;其中以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宝晋侯鸟尊与晋侯稣钟为代表的多件文物,将以借展的方式莅临北京大学。第四单元以大堡子山遗址、马家塬墓地、洪州窑遗址为重点,展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汉唐考古教学与科研的不凡收获。第五单元以磁州窑、定窑、越窑等遗址的陶瓷考古与白沙宋墓考古为例,介绍北京大学宋元明考古教学与科研的突出成就。其中由故宫博物院借展的白沙一号宋墓砖第123箱,为今年2月仙逝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泰斗宿白先生的著名考古成果,此次为其1951年出土后的首度公开展出。第六单元通过虚拟现实(VR)模型展示等形式,总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技术与方法教学与科研的成功经验——构筑世界一流的多学科研究平台,形成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合攻关的创新机制、研究和教学模式。精选展品金牛山人化石▲吕遵谔教授在金牛山遗址进行发掘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永安乡,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吕遵谔教授带领旧石器时代考古方向的研究生进行田野考古教学实习时发现了金牛山人化石。化石共计50余件,包括头骨、脊椎、肋骨、髋骨、尺骨及手脚等部分,属同一个体,女性,年龄在20-22岁之间,年代为距今26万年左右,为迄今发现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完整古人类化石骨架。金牛山人头骨保存十分完好,有一些与北京人相似的原始特征,但脑量显著提高、吻部后缩程度比北京人更加明显,根据头骨形态特征分析,金牛山人属于古老型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 )。金牛山人是研究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演化的关键材料,这一发现被列入了1984年全国五大考古发现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985年荣获国家教委首次颁发的大学文科奖。▲金牛山人头骨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辽宁营口金牛山A点洞穴鸮面1958年至1959年,为配合三门峡水库修建工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建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由高明、杨建芳、张忠培负责,对华县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鸮面就是在此次发掘中发现的。鸮面为泥质褐陶,手制,正面塑出鼓起的双目和尖喙,头部上方两侧还有双耳的残迹。鸮面设计构思巧妙,构图简练而传神,是新石器时代先民艺术创作的代表,后又成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源流运动”平台Logo设计原型。▲鸮面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刻辞卜甲2003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教员徐天进带领学生在周公庙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时,于庙王村附近发现了两片带有55字刻辞的卜甲,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2004年至2011 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周公庙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目前共发现7处墓地近千座墓葬,4处铸铜、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存,4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并在5个地点发现近万片甲骨,于2008年选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件刻辞卜甲龟背甲残片,与C10④:1为同一龟背甲之残片。甲内面经过锯削、锉磨处理,局部外侧经切锯,在颈板处有一圆钻。甲上有一钻,最初加工成椭圆形,外侧施凿。另残存方钻2个,钻内有灼痕,正面有“T”字形兆枝。卜辞刻在背甲正面,现有两条39字:(1)……视马,毖于马师,勿乎人于逆它,终囟(使)亡咎。(2)……五月哉死霸壬午衍祭,翦繁,事占:者……来。氒至,王囟克逸于宵。▲刻辞卜甲西周|陕西宝鸡岐山周公庙遗址采集晋侯鸟尊1992-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晋侯墓地进行了6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9组19座晋侯及夫人异穴并葬墓。晋侯墓地是目前保存最完整、资料最丰富的周代诸侯墓地,为研究周代埋葬制度、探讨晋国历史提供了空前丰富的资料。晋侯墓地以其在学术研究上的重大价值,曾于1992年、1993年两次选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于2001年选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这件鸟尊2000年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晋侯鸟尊西周|山西曲沃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晋侯稣钟共两件。一件高25.9厘米,铣间距14.9厘米;另一件高22.3厘米,铣间距12.9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稣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为第一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晋侯稣钟▼晋侯稣钟▲西周|山西曲沃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甬钟20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自2004年始,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诚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这件甬钟出土于大堡子山祭祀遗址。旋钮纹饰分为四个单元,皆饰阴线兽目交连纹。舞部纹饰也可分为四个单元,皆饰阴线卷云纹。钲部左右的篆部各分五区,1、3、5区各有三枚,2、4区饰阳线三角夔纹。表面残留布纹,放入时当包以麻布。▲甬钟春秋早期|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址白地黑花缠枝芍药纹梅瓶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对观台磁州窑遗址进行了主动发掘。发掘面积480平方米,清理了以9座烧瓷窑炉和1座釉灰窑以及加工原料的大碾槽为代表的大批遗迹,出土了内容丰富、数量巨大的遗物,这是北大首次开展的陶瓷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白地黑花缠枝芍药纹梅瓶,方唇,折沿下斜,矮梯形小口,短束颈,耸肩圆折,瘦长腹,隐圈足。灰胎,坚致。白釉泛灰,木光,施满釉。白地黑花装饰,黑花呈酱色,肩饰菊瓣纹边饰,上腹饰缠枝芍药,六朵花头,下腹饰“富贵不到头”图案一周,下为菊瓣边饰。磁州窑典型风格白地黑花梅瓶的代表作品,应该是用作花瓶或盛放醴酒的酒瓶,具有挺拔的造型,强烈的黑白反差,自由潇洒的纹样,是民间艺术的集中体现。类似的器物,国内出土和馆藏品不超过3件。▲白地黑花缠枝芍药纹梅瓶金代|河北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出土白沙一号宋墓砖 第123箱1951年12月至1952年1月,宿白先生主持了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库区三座宋墓的发掘工作。白沙宋墓是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赵大翁及其家属的墓葬,是北宋末期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中保存最好、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1952年将白沙宋墓1号墓的墓室壁画与墓砖整体切割,装了148箱。其中箱面注有“特”字的,内装绘故事画的墓室立墙砖块;箱面未注“特”字的普通箱,内装有彩绘的墓室斗拱藻井砖。148箱中,“特”字箱有19箱,普通箱129箱。根据装箱单,第123箱里装的是“前室东壁帐饰、东壁抱柱和南壁前斜线”。▲白沙一号宋墓砖 第123箱北宋|河南禹县白沙一号宋墓出土叔虞方鼎叔虞方鼎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晋侯燮父墓(M114)中。方鼎腹部饰云雷纹衬底的兽面纹,四柱足饰云纹和蕉叶纹,时代为西周早期。鼎腹内壁一侧铸有铭文8行48字。铭文记载了周王在成周举行一系列典礼,并赏赐唐叔虞车马、贝等物的事情。根据《史记·晋世家》及新出铜器铭文可知,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地,故称唐叔虞。叔虞之子燮,又被改封于晋地,是为晋侯。此件方鼎的作器者即为唐叔虞。▲叔虞方鼎西周早期|口长18.5、宽16.5、腹深11.2、通高27厘米|2001年北赵晋侯墓地M114出土▲叔虞方鼎腹内铭文展览基本信息展览名称: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展览时间:2018年4月28日~10月15日(其中晋侯鸟尊展出时间:4月28日-5月7日)展览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主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支持单位(按拼音排序):保利艺术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礼县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PS:观众凭有效证件免费入馆,进入校园请按照北京大学近期有关通知与规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简介1922年,现代考古学刚刚传入中国之际,北京大学就在国学门设立了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北京大学成立中国高校中第一个考古学专业。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开始独立开展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始终是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仅1990年举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参与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就逾三十项。围绕历年来重大考古新发现,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及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六十余年来,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大师云集:苏秉琦、宿白、邹衡、吕遵谔、严文明、俞伟超、李伯谦……他们桃李天下,使北京大学成为中国考古学家名副其实的摇篮。现在的考古文博学院学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青年学者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各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继续引领并为中国考古学的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使命和责任。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简介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大学校内的鸣鹤园中,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宗旨是收藏、保存、展示、研究、解读并加强对藏品和资源的保护,不断发现新知识,并与世界分享。博物馆的使命与北京大学的宗旨保持一致,博物馆通过科研、教学、专业培训和公众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考古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藏品包括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几大类。

为什么要在北大学考古?

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在高考中喜获佳绩并坚守心中所爱选择了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将理想寄托于此北大也定不相负愿你在此找到毕生所爱昨日中午,钟同学在微博发声,随后北大官博转载并送上祝福:愿你在北大,找到毕生所爱!网友也纷纷在评论区送上祝福和鼓励“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祝福学妹”她决定,报北大考古!7月23日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钟芳蓉父母外出打工7年仅能看望她三四次她从6年级开始在校寄宿一月回家一次独立自强的她考取高分千万网友也送上祝福:“真·全村的希望”钟同学说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并初步打算读研深造未来从事考古研究消息冲上热搜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些评论认为考古专业冷门,工作没有保障面对质疑,钟同学依然坚定“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钟同学的这一选择收获了考古圈的纷纷欢迎和祝福一时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团宠”多省份考古研究单位联动送去礼物和心意以表支持与鼓励北大校友樊锦诗先生更送去口述自传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北大考古,牛!其实在评论中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学北大考古还愁找不到工作?(知识点:北大考古全国专业第一!)北大考古有多牛?在现代考古学刚刚传入中国之初北大便在国学门设立了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北大成立中国高校中第一个考古学专业苏秉琦、宿白、邹衡、吕遵谔严文明、俞伟超、李伯谦……这些闪耀的名字让北大成为中国考古学家名副其实的摇篮而北大考古学科的发展历程也几乎写就了“半部中国考古学史”而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2018年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在赛克勒博物馆举行回溯了北大考古专业取得的辉煌成果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唐、宋元明……北大考古耕耘在田野之间不曾停歇到今天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老师们仍活跃在专业的第一线自1990年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北大考古师生参与的重要考古发现已达34项位居全国高校首位“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北大参与的两个项目入选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去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用科学的手段探赜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在北大,学考古寻根,求真

雷诺阿

考古冷门专业?北大这个专业更厉害,一年仅一个毕业生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消息刷爆网络,有网友觉得考古这么冷门的专业,不适合家庭贫困的学生学习,将来就业也是很大的问题,还不如报北大的经管专业。不过,在北大还有一个比考古“更厉害”的专业,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连续六年,每年只有一个毕业生,可谓一脉单传。而且这个专业可能只有贫困的农村学校才会出现的现象,老师比学生还要多。但是在北大这专业还有一栋专门教学楼,想想一栋楼只有一人的情形,听着都不可思议。这个专业就是北大元培学院开设的古生物专业。大家可能会想既然没什么人学,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多资源开设这个专业呢?其实呢北大古生物专业由来已久,曾经因为某些缘故也被撤销,但是在2008,北大元培学院又重新开设这一专业供学生选择。既然曾撤销,为何又从新开设?主要还是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生命特征、生命的起源以及演变历程和生存环境变换过程,对社会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这算是大家眼里非常冷门的专业了吧,但是这个专业却没有我们说的不好就业什么的,基本是供不应求。只不过这个专业对于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颇高,学生基本都是硕博连读。而离现在最近的一位让人所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还是16年毕业的安永睿,毕业时直接保送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方向直博生。在他之前毕业的10级的薛逸凡,当时因为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毕业后到了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如今的她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读生物医学信息博士。这样看来,这个专业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惨”吧!

北帝王

“北大考古女孩”争议背后: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学霸究竟有多难?

高考获得676分,却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的选择,引起网友对于未来选择“理想”还是“现实”的热议。其实,这一话题更是对孩子志向与主见的探讨。如何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学霸呢?外滩君联系了前世外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人保部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卢文来,她为家长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3点建议。文丨张楠 编丨Travis7月23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绩,位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成绩一出,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然而,随着女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选择被报道,没想到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有人说,太不懂事,不务实;有人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目睹了争论的全过程,不难发现,争议的核心在于:一个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的孩子,却选择了一条注定辛苦、清贫的学术道路;这种选择究竟是没有经受过社会毒打的天真、幼稚,还是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坚守学术志向的难能可贵?理想还是现实,这是一个问题。这场风波已经基本归于平静,高考学子们填报志愿也都全部完成了,但,为什么在大家冷静下来之后仍然有讨论的必要?正是因为这件事中的观念碰撞,对于我们如何看待教育、如何培养孩子亦有诸多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高考后怎么选学校、选专业的问题。凝视整件事中的各方观点,更值得讨论和自问的是:一个孩子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孩子拥有更高远的视野与格局,这是否符合父母师长对于教育的期待?越来越被重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真的如字面意思,只是让孩子早早了解各个工种的运行机制?01理想还是现实这是一个问题先简单还原下整件事的始末。争论爆发最早,呈现出一种两派极端对立的情形,一把名为“值不值”的标尺把网友意见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姑且简单粗暴地概括为“现实派”和“理想派”。“现实派”的核心论点在于,考古这种偏冷门的专业,不能“大富大贵”,对“留守女孩”来说并非优选。“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好不容易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的行业那?”“估计老师们都失望了。注定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行业。”“这种家庭应该选毕业后可以赚更多的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理想派”的观点则基本建立在“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鼓励女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别被世俗影响。“考高分,不就是为了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吗?”“做自己,做强大的自己就好了!”“在这个时代,梦想是珍贵的东西。”“如此淡泊名利,视钱财如粪土,那她朋友圈的空气一定清新得像海边儿一样。实名羡慕。”紧接着,考古圈学术前辈们纷纷为女孩声援,多家科研院送上入学大礼,影响女孩热爱考古的人生引路人、“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也亲自写信、赠书表达鼓励与期望。女孩本人也注册微博回应,简要说明了选择考古专业,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对历史和文物感兴趣。事情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但眼看风评渐渐转向“理想派”对“现实派”的全面碾压,外滩君觉得,这其中仍然是存在问题的。追求理想与尊重现实,一定要被摆在对立的两边,甚至有一个高下之分吗?其实冷静下来看,争论的两方都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天然带有一点“偏见”。比如,认为女孩的选择太不务实的“现实派”,其实是就先入为主给女孩套进了“寒门贵子”这么一个充满社会焦虑的设定。另一边,“理想派”也似乎把一种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假想甚至期待,放在了女孩身上,无异于一种“理想绑架”。其实女孩钟芳蓉和父亲都曾回应过:家里条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差,“留守女孩”也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过着平凡快乐的日子,喜欢历史,也喜欢二次元,不必强行悲苦;家里人都很认同女孩“不那么在乎钱”的生活态度,也没有要靠孩子实现“阶层跨越”的焦虑;而且,说“北大考古系”毕业找不着工作,确实有些杞人忧天。所以从钟同学本身的角度出发,完全没有什么纠结、矛盾、人性的拉扯,既没有“现实派”以为的苦大仇深,也没有“理想派”脑补的一腔孤勇。向内自问,她热爱历史,亦有能力去追求所爱,家里和师长也支持肯定。对外评估,也是有过自己物质欲望低、家里条件也还不错的现实考量的。用女孩自己的话说,选择考古专业,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网络世界里,很容易把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推向二元对立的局面,而这种对立,正是这件事中最值得警惕的部分。我们不必要也不应该,把“理想”和“现实”强行拉往对立的两边,何况,真实生活中兼而顾之求得一个平衡的大有人在。02“理想”跟“现实”并非势不两立现实一点说,钟同学的选择就完全实现了兼顾了“理想”和“现实”。这在网友后期的讨论中其实已经有提及,考古系这个看似冷门的专业前面还有一个关键定语,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院校,北京大学的平台资源、社会光环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的。北大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考古专业的,北大考古专业的历史,几乎和中国考古学同样历史久远。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考古学做出的巨大贡献,让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爽利直言,中国考古学在北大。张光直(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沈睿文,也在近期采访中回应了大众对于“就业”的质疑。大部分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大部分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50%在本院或其他科研机构继续攻读硕、博研究生,20%出国留学,而且还多是哈佛、牛津、普林斯顿等世界名校。其余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进入文物管理部门、考古单位、博物馆,出版社、报社和企业的都有,完全没有“就业不好”的问题。回归教育本质去看这件事就更纯粹了,一个有主见的学霸,怎么看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其实都说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谈不上一个可以被称为“志向”的存在。而一个18岁的孩子就有明确的志向,这件事本身就弥足珍贵,当她还有能力去追求,岂不更妙?1958年,胡适先生在台大演讲时分享自己对于选择科系的看法:概括起来,只需要自问两个问题:我喜欢吗?我做得到吗?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我”;一个是“社会”,看看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中国现代需要什么?但这个标准——社会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现在可以说三千六百行,从诺贝尔得奖人到修理马桶的,社会都需要,所以社会的标准并不重要。因此,在定主意的时候,便要依着自我的兴趣了——即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在这种标准的指引下,胡适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便毅然放弃了更有可能“复兴家业,重振门楣”的农学,转到了文学院,这才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家。胡适不过,在高呼“理想万岁”的同时,是否一定要苛责那些或许还没有找到所爱,或许没有足够能力追求的,不够幸运的大多数呢?这段时间,有一个支持女孩的声音其实更令人感动,来自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蒙曼教授希望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不要对她形成太大压力,一定要尊重钟芳蓉的选择权。“她应该顺着自己的本心去成长,如果她学了,真的热爱,那无论是对她、对考古专业,乃至于对社会风气来讲,都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觉得专业和自己的想象有差距,再爱别的也是可以的。”对于还没有明确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的大多数来说,尊重现实,及时调整也并不可耻,“再爱别的也是可以的。”蒙曼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名导李安,常被称“大器晚成”。李安说自己“晚熟、36岁才开张”,45岁才迎来人生中的第一座奥斯卡。回想起来,他却非常感恩自己漫长的幼稚期。“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不管是环境孕育,还是年轻人准许自己被孕育,我觉得都要鼓励你们不要太急功近利,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03培养一个有志向的孩子这些生涯规划少不了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国内大学的已经有703个专业(不包括军事学)了。这才是新一代的孩子们真正面临的挑战,从这个多样的世界中,找到自己“性之所近,力之所能”的那一个。而这却不仅仅是高考后的抉择,更关乎之前十几年的成长、教育是否给到了孩子足够的养分去实现这种自我探索。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一个有志向的孩子呢?前世外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上缘优势教育平台总设计师、人保部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卢文来给家长们提供了三点建议。卢文来1.家长自己要成长,保持发展的眼光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很快,变化也越来越多,父辈的生活经验已经不足以支撑孩子面对的现代社会,“热门”这个标准也是有时间性的,比如,过去的“铁饭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太有吸引力了。这种差异是必然存在的,父母要正视这种差异,同时保持学习,让自己不成为一个“过时”的人。这次新闻事件里的钟爸爸就是一位非常智慧的父亲,女儿虽然是“留守儿童”,但并没有像外界想象得那么辛苦,喜欢看书,有主见,这些都是有父母的影响的。2.和孩子沟通,多提问少判断卢文来老师曾接触过不少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却因为跟父母的意见相左或不符合父母期待而非常痛苦、迷茫。这是非常遗憾的情况,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了,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尊重、保护和支持。更多的情况是,在很多意见领袖的父母影响下,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习惯了对父母意见听之任之。等到需要孩子自主的时候,父母又会很困惑,“我们都这么有主见,怎么会养出一个这么没主见的孩子?”卢老师建议父母平时和孩子沟通,多提问,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发表观点的习惯,少发表意见,少对孩子的想法做判断,这样才能给他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让他内在的能量流动起来。3. 相信孩子自己是有方向的卢老师做家庭教育,更多是教父母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包括基于优势、心理营养、独立、自我价值和安全感等。父母再通过类似的方法去促进孩子自我认知的觉醒,挖掘其内驱力。“基于优势”这一点尤为重要,表面上看就是鼓励,但本质上是从“补短”到“扬长”的观念转变,相信孩子即使不那么完美也能基于优势发展出自己的特点。教育的本质是关系,而信任则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方向,尊重差异,及时放手,对其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才更有助益。

道枢

676分考生选北大考古专业,父亲的回应让网友惊讶,独爱历史?

676分的高分在很多考生眼中绝对是学霸级才能考到的。如果考到如此高的分数,那么清华北大的很多专业完全是可以选的,如果喜欢医学还可以考虑去四川大学学习口腔医学,最近湖南考生钟芳蓉以文科676分报考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引起大家的热议。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呢?8月1日,钟芳蓉的父亲做出回应,表示他也去咨询过村里的大学生,知道考古属于冷门专业,就业比较狭窄,但是孩子把钱看得比较淡,也希望孩子能做自己开心的事儿很重要。据钟芳蓉爸爸讲述,钟芳蓉不到一岁时便由爷爷奶奶带着,他和孩子妈妈外出打工,每年最多回来两次。在他的印象里,女儿从小自律,成绩优异,学习上从没让家人操过心。“她中考成绩也很好,有一些免费的学校让她去,她也不去,选了她后来读的高中,因为这个学校学习氛围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见。北大考古:已经走过了九十多个春秋与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迄今,北大考古已经走过了九十多个春秋。北大考古具有国内高校最完备的科研实习基地、最好的教学博物馆、藏书最丰富的的图书资料室。拥有一批批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教育部四次学科评估中,北大考古均名列前茅。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北大考古专业排名第一。A+:10001 北京大学 ,10697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穷?考古专家:误会了!有网友认为,考古专业注定不是大富大贵的行业,穷苦人家的孩子还是要多考虑现实因素。而对于未来的就业情况,钟芳蓉在采访中表示也有考虑过,因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来就业的话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考古真的像网友们担心的那样——“考古=穷”吗?对此,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孙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一个行业都有被人误会的点,说我们是合法盗墓的、摸金校尉的大有人在,担心我们吃不上饭的也不少。事实上,考古所和博物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都是考古专业学生就业的选择,薪资水平跟当地的普通公务员一样的,不存在收入过低的问题。毕业后,深造研究、科研所等都是钟荣芳可努力前进的方向,现实与理想并不是部分网友所担心的那样不可兼得。“考古虽不能让你暴富,但体面、稳定、自由。”“据我所知,很少有后悔选择这个行业的。”是不少考古人对于自己职业状态的描述。孙璐也曾在其个人微博中表示,18年过去了,我依然在考古行里,不但有饭吃,吃的还挺开心。兴趣和现实并不对立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人还可以活着,可要是没有了钱,那可就寸步难行了。不过,说出这些话的人,恐怕大多到老死都没有找到一件值得自己终生热爱的事情。他们为了钱在社会中奔波打拼,却始终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为了家人、为了大局而放弃掉梦想,对他们来说是应当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但却因为世俗的评价,将这样的取舍选择当成每个人都理所应当的。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也不必过度贩卖焦虑,告诉她没钱会有多惨,找不到工作又会多么不值得。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过上富裕的生活才叫成功,有时候我们需要接受的是,将梦想当成事业,不一定就不会幸福。毕竟,未来会怎么样,不走一走,怎么能妄下结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