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学霸分享:在北大学数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三科

北大学霸分享:在北大学数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园学子的回忆,听听他们和基础学科,数学之间的故事!范腾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高考结束后,范腾霄对选择什么专业并没有明确的想法。数学学科宽博的发展面和扎实的基本功,让他最终选择了北大数院。进入北大后,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甚至有IMO金牌的“大神”。他还记得大一开学前军训时一位同学说:“练站姿休息的时候,看看数学,就当是放松了。”范腾霄大一就加入了数院学生会,他发现数院的同学并不是固有印象里的只擅长学习。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有奇思异想、多才多艺的数院同学,与他们一起举办、策划活动,让范腾霄感受到了与同学们合作的快乐。对于没学过竞赛的同学对数院的畏惧和担忧,范腾霄说数院有大概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竞赛奖项,他们中不乏成绩优异者。而数院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比较好的分层,因此完全不必为此担心。黄桢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在北大学习数学具有广泛性。现代数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子领域的学科。总体可以分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包括代数、集合、数论、图论、分析学等,应用数学包括统计学、计算数学、运筹学、金融数学。在北大可以找到研究以上任何一个领域的学者,他们在这里教书、做科研,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学术视野。北大数院本科高年级学生可以参加研究生课程,能够直接接触学术前沿。这里汇聚了极为优秀的学子,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极为明显,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一起探讨交流某些知识和问题。王逸轩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计算数学对编程有一定要求,专业课一般都会涉及一些编程项目的实现,需要花费不少的功夫。计算数学系的老师会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和小型汇报,并邀请一些在学界做出成果的学者来做报告,这给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赵朝熠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9级直博生。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为宽广。赵朝熠解释自己读金融博士的原因是希望能够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他说大部分学习相关专业的同学都进入业界,而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则相对较少,而他自己对研究很感兴趣。他介绍自己是一名通过高考考入北大数院的学生,没有学过竞赛。在进入大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他鼓励那些没有学习过竞赛,但热爱数学的同学,不要过分担心差距,努力最终会帮助你。王青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5届本科生,现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应用数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北大数院学生本科毕业去向:出国继续深造约50%,国内保研40%,直接就业10%。大部分保研的同学会进入北大数院相同专业,也有爱好经济的同学保研到北大的国家发展研究院,对金融感兴趣的同学则可以保研到光华管理学院。关于北大数院学生最终就业情况,王青璨介绍说一般有教职、金融公司、科技公司。希望做研究的同学通常会选择申请教职。在美国,申请成功后一般会担任助理教授,考察期六年左右,考察通过后获得终身教职。国内大部分一流学校也在引进终身教职。金融公司在美国主要包括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在国内主要包括私募、券商等。科技公司在美国比如谷歌、facebook,在国内比如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将学界的成果转化为业界的应用是业界关心的事情。回想本科生活,王青璨首先感谢北大数院的老师,他们身上那份科研工作者对学术的热爱,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同学们。院系开设的齐全课程,也扩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他还很感谢周围的同学们,跟一群优秀的爱好数学的人在一起讨论、学习、生活,是他受益匪浅。王青璨还特别强调了北大数院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生活氛围,较为丰富的学生活动,他至今还记得数院每年三月十四日会举办“πday”活动。唐凤阳数学科学学院2005级本科生,2009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北大数院攻读计算数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唐凤阳以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例,介绍了在北大数院学习的发展方向。计算数学专业的同学有很多毕业后前往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一些进入大型IT公司从事算法开发研究工作,而他现在则任职于新加坡的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唐凤阳简练地介绍了量化方式与传统炒股方式的不同。传统方法首先收集各种信息,比如价格走势、新闻信息等,来做出推测。但从概率论角度,股票的涨跌并不是确定的。信息的搜集只是为了提高赚钱的概率。而量化方法,则通过数学模型研究股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正收益的组合。他特别强调,数学专业的同学对量化方法的数学、概率论基础掌握得较为扎实。建模也是数院同学较为擅长的事情,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许多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关方面的练习。在北大数院系统的教学训练下,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认真细致的考察态度都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优秀素质。来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招生办 编辑|安天源 审校 | 李馥先 童祎璐 袁晓秋 美编|李馥先

祸福相生

他是北大数学天才,学神中的学神,19门课程满分创纪录

现在的考试难度越来越大,科目也比之前多了,可能对于某些偏科的考生来说是很不利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想要同时在每门科目中都考出非常高的分数是很有难度的。不过,总有这么一批人,能够做到同时将几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出色,令他人非常羡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么一位北大的学神级别的任务,他不仅数学成绩拔尖,还创下了19门课程满分的记录。恽之玮出生于江苏常州,从小成绩就非常优秀,尤其是数学方面,一直都是班上拔尖。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恽之玮就开始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还获得过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一等奖。由此可见,恽之玮从小就在数学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四年级的时候就获得过如此大规模的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这个荣誉足以令人自豪,恽之玮也成为他所在小学的一个知名人物。初中的时候,恽之玮进入了江苏省常州市的一所高级中学,被安排进了教育改革试点班。在初中的时候,恽之玮开始系统学习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知识,在这个高手如云的重点班,恽之玮的成绩依然是非常靠前的,而且他出众的数学天赋使得他的数学成绩依然拔尖。而初中阶段,恽之玮也参加了不少的竞赛并获奖,据了解,他先后获得了六个国家级和省级数学竞赛的一等奖。高中的时候,恽之玮进入了重点高中,还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并且获得了江苏赛区的一等奖,先后入选了江苏省代表队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高二的时候,恽之玮再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得江苏赛区的第一名。后来,恽之玮和奥林匹克国家队一同去参加在韩国大田举办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的成绩夺得了金牌,还获得“华英奖”特等奖。高中结束后,恽之玮被保送进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得了北京大学新生“明德奖学金”,并且恽之玮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的四年期间,他的平均学分绩点排在该院的同级本科生中第一名。每年都是三好学生,而且在此期间,恽之玮还有令人称奇的一点,那就是他有19门课程拿过满分,创下了当时的一大记录。即使是在到处都是学神的北大,恽之玮也仍然是学神中的学神。大学结束后,恽之玮带着满满的荣誉去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深造,后来据说他成为了大学教授,继续在数学方面钻研。在小编看来,天赋异禀的学霸实在是令人羡慕,不过天赋是羡慕不来的,而且即使是这样具有天赋的学霸,还在继续学习,我们也应该更努力,而且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把其中适合自己的东西学会,这样对于我们提升自己也是有好处的。网友们,你们怎么认为?欢迎在文章下方点赞评论!

明姑娘

北京大学数学四大天才,抛弃母校全部留任美国,后来过得如何?

在这个世界上,良心应该更大于天才。巴尔扎克说:良心比天才更难得。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弗洛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撑,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不管是在航空航天、电子科技还是基础建设方面都是全世界的翘楚。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所有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不愁发展了。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到世界强国。而这些发展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才也不在少数。但是很多人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出国,在一些发达国家落地扎根,尤其是在美国。就像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四大天才,他们在北大取得了很多成就,也是北大的骄傲,不过如今的他们都居住在美国,他们分别是许晨阳、张伟、恽之玮、朱歆文,那么如今在美国的他们发展得怎么样呢?质疑中国学术界的许晨阳许晨阳出生在重庆,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他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超过了很多正常人。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别的小朋友还在算加减乘除,他早已学会了初中的各项混合运算公式。六年级的时候许晨阳代表学校参加了国家数学竞赛,这次竞赛让所有人知道了许晨阳这个名字,他一举拿到全国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这是许晨阳人生中第一次国家级大奖,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的许晨阳参加了很多次数学竞赛,每次都能拿到很好的成绩,而屡获金牌的许晨阳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他投身于数学研究,从没松懈过对数学的追求。最后他成功地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当时的北大是全国数学专业最好的学府,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大学期间的许晨阳表现尤为突出,他的数学特长深得老师的喜欢。许晨阳只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学所有的专业课程,而且多次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当时北大教授看出了许晨阳的天赋,就带着他学习研究生课程,而许晨阳用了两年时间就拿到了研究生证书。完成这些学业后许晨阳奔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就算是在美国那样人才济济的地方许晨阳也毫不逊色,拿到博士学位后许晨阳决定回国效力。2012年刚回国的许晨阳担任北大数学系的教授,他在整个数学界都有一定的地位,还拿到过很多国际性大奖。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北大工作六年的许晨阳在2018年选择去美国发展,许晨阳曾说中国学术界有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说学术造假问题很严重,学术圈也很浮躁,真正踏实搞学术的人没有多少。所以他选择去美国发展,如今的许晨阳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也做出了很多的科研成果。大山中走出的数学天才――张伟跟很多人不同的是张伟出生在湖南一个很偏僻的农村,家里经济情况很是拮据,在张伟出生前家里已经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了,一家人过着紧巴巴的生活,张伟的到来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孩子们一个个长大,都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送哥哥姐姐上学后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让张伟上学读书了。但父母都是没上过几年学的人,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好好读书。迫于压力父母就打算让年幼的张伟暂时在家里学习,父母用自己仅有的知识教年幼的张伟学习一些简单的科目。父母简单的启蒙教育并没有让张伟落后于别人,上学后张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家里贴满了他的奖状。高考的时候张伟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当时的他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孩子。北大毕业后张伟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后来又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年轻的他取得了很多成就。如今三十几岁的张伟已经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如此年轻的教授屈指可数,这样的中国人更少,张伟让人多外国人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如今的张伟还致力于研究数学代数,他前途无量,数学天才这个称呼完全配得上他。放弃斯坦福教授职称的恽之玮恽之玮是个地地道道的江苏人,大家都知道江苏是我国的高考大省,每年都会为国家各个顶级高校输送很多的人才。江苏的教育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出生在江苏的恽之玮就是一个例子。恽之玮在数学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他总是能用别人想不到的方法解答一道数学题,他不喜欢固定的数学模式,他很喜欢钻研题目。高中时的恽之玮就已经加入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队,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对于数学的热爱并没有让他放松对其它学科的重视程度,高三的时候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完成北大本科学业后恽之玮前往美国发展,因为当国内的基础科学还不是很发达,美国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地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恽之玮选择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但没几年后他决定放弃在斯坦福大学的职位,因为他觉得斯坦福并不适合他。于是他到耶鲁大学任教,而到耶鲁两年后又要麻省理工任教。如今的恽之玮被评为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优秀的人才有选择的机会。将做数学看成一种乐趣的朱歆文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是一个很难搞懂的科目,学习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的。而对朱歆文来说却并不是这样,在朱歆文眼里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目,他很喜欢做题时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为他说当你搞不懂一道题目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正在慢慢拓展,当思维转换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答案就在那里。朱歆文对数学的兴趣和他的努力让他成功地进入了北京大学,在北大的四年他学到了很多东西。跟他的同届的像张伟、恽之玮都是很有数学潜力的人,朱歆文说他在这些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北大毕业后的朱歆文前往伯克利留学,拿到博士学位后朱歆文一直留在美国任教,他曾在哈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很有名的学校任职。如今的朱歆文在加州理工大学担任教授,他还被评为最年轻的数学家。总的来说从北大走出去的很多数学天才都选择留在美国发展,张伟、许晨阳、恽之玮和朱歆文曾被称为北大辉煌的一代,是北大数学系的天才,如今都齐聚美国。可能有人会埋怨他们没有为国家做贡献,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价他们。

不能

北大数学天才,留学回国,在国内任教6年,最后却毅然出走美国

导语:北大数学天才,留学回国,在国内任教6年,最后却毅然出走美国每年会有多少人选择留学?为什么去留学?能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在很久以前,社会上对于海外留学生十分欢迎,不仅享有优越的社会地位,而且能轻而易举地获取到丰厚的社会资源,比国内同等级的大学生更吃香,这是为什么?难不成国外的教育比我们好?虽然不想承认,但在高端教育上,我国确实稍逊其他国家,他们有这样的待遇也是应该的,毕竟优胜劣汰。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提高,出国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回国的比例却越来越少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在耳边振聋发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曾经的清华副校长,施一公曾经表示,从清华毕业的人,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去美国深造,而最后回来的人屈指可数,这简直就是给别人做嫁衣。面对这样情况,大家也很不理解,认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爱国之心,曾经我们的祖辈为了回国经历千辛万苦,现在条件好了,国家培养了他们,他们却投入别人的怀抱,这不就是“白眼狼”吗?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出走,人们也在反思,为何就留不住他们呢?许晨阳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中间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许晨阳中国从来不缺少天才,许晨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2年,17岁的他在中国奥林匹克冬令营获得金牌,国家开始注意到他,对他进行培养,18岁的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并且用三年时间提前读完大学课程,踏入研究生的行列,为了深造在2004年,他进入到普斯林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他获得普斯林顿博士证明,他仍然不满足,前往麻省理工继续学习。2012年,30岁的许晨阳学成归来,在北大成为一名老师,并且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当上了教授,并且在职期间,他仍然在进行学术研究,并且多次获得奖金,因为他的存在,北大的数学系声名远播。2018年,36岁的许晨阳荣获“新视野数学奖”,这是他的高光时刻,但谁也没有想到,许晨阳在获得巨大成就后,选择离开北大,离开中国,选择了麻省理工任教。这是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一个数学新星离去?后来有人说许晨阳去美国前说过三句话:中国数学界造假太严重;学术界风气太浮躁;论资排辈太严重。【结语】当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多人都沉默了,因为许晨阳说的事情确实存在,学术造假的新闻时常能听到,而且大家都曾听闻学术界排资论辈很严重,年轻人很难突破老一辈人的封锁,因为有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遭到各种打压。学术成果得不到保护,学术造假的人惩罚力度太低,如何让人安心留下?许晨阳只是一个缩影,近些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这可能就是为何留不住人才的原因,何时才能改变这样的现象呢?

再生侠

在北大的研究生生活,以及你想知道的关于读研的事情

关于在北大读研的经历,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总结。希望给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或者已经处于研究生学习中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和。01 研究生生活2017年9月2日,是我的研究生报道日!那一天,真的超级激动!激动的在办手续的时候少看了几行字,导致后期又重新去办了一趟。爸爸妈妈在邱德拔体育馆外面和其他的家长聊天,各家都在夸自家的孩子,大佬们是真的优秀!我是真的有待提升hh我的专业属于大家说的“搬砖“专业,大部分时间是要泡在实验室和办公室的。想起来刚入学,和我同为搬砖工的同学吐槽,别人天天新中关五道口,我们天天实验室一日游。但这不能说明我们搬砖工的研究生生活惨!研一上学期主要完成课程学习,实验方面比较多的是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操作,为自己的研究打基础。研一下学期,继续完成课程,但也要开始对自己的课题有深入的想法了!研二在完成学分后,整个人都是天天泡在实验室的,做实验不仅需要脑力,也需要体力,这一年,我买了按摩仪、血压仪以及一些保健品。师兄调侃我老气,提前老年生活了。为此,痛定思痛,报名了学校的综合体能社,强身健体。研三主要的工作是完善实验,撰写论文,还有求职。在接下来的几个模块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02 研究生课程入学后,教务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邮件通知,选课事宜,培养计划,学分说明。不会选课没有关系,可以多多请教师兄师姐和导师,师兄师姐会非常热情的为你介绍各科课程特点,分享课程经验。我当时是把课程列表打印出来,征求导师意见,导师会给你圈出你需要学习的课程范围,然后询问师兄师姐他们之前所选课程。这里有个建议,就是导师为你圈定的必修课程一定要选择,推荐的相关课程就要看你自己的兴趣了,我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门课,哪个老师是他在开会时认识的,结果那门选修课当时上的真的很懵,课上大部分时间“在聊”,也没说考核方式,底下学生基本都在各忙各的,看文献等,属于的的确确的人情课(一些课程不满5人,是不允许开课的)。师兄师姐们说她们之前也没上过这个课,当时刚入学,一想老师都推荐了,那就咬牙把课程上了吧。也许你会问,既然是人情课,就得选啊,不然老师生气了怎么办?其实研究生主要还是在研究方面,对于课程选择,你的导师不会有过多的限制,有些推荐课程很有可能就是随口说说,当然你也可以和老师解释,对那门课程不感兴趣或者选课时间冲突等。开学前两周,会有补退选课的操作,这两周一定要好好把握,认真听听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内容、考核方式等,以便最后确定选择课程。只有学分修满了才可以,不同课程考察方式不同,大家一定要好好阅读教务的通知,我们当时就是有些课程不算做学分,比如有些课程备注的本研合上,我们院默认不算学分。不放心的话可以去教务查询,不然课程堆到最后对毕业会有影响。03 文献阅读文献是科研的第一步。阅读文献可以让你知道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从而找到你感兴趣的课题,避免重复劳动,少走一些弯路。同样的,选择文献也很重要。限定研究主题,了解课题的历史发展。可以读一些综述类文献,对于里程碑式的文献一定要认真地细读。刚入师门,那课题组的文献也要好好阅读,了解实验室的研究。选择有权威性的期刊阅读。阅读文章可以先从题目、摘要、引言和结论入手。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占比并不大,过分追求全文会有些浪费时间, 不要走极端。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做笔记可以帮你有效加深对文献的记忆。无论何种形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可以用文献编辑器标亮或者添加备注。04 社团活动研究生是可以参加社团活动的,但是经历不如本科多,建议还是第一年多参加一下,多挖掘兴趣,认识伙伴。一般同学们参加的都是研会、团委、各大社团,当然身边还有好多同学自创社团。志愿活动也有很多,大家可以积极参加。当然各种比赛也少不了。每学期学校都会有百团大战,各家社团在摊位都及其热情,社团会收取一些社团费,我最开始真没少报名,但是好多交完钱,我一次没去过,建议大家还是好好思考一下,社团贵在兴趣,不在多哈。我在研一的时候加入了学院研会,做了创业部部长,虽然本科也一直在学生组织工作,但比较偏文职,不搞活动。研究生就寻思尝试一下,一上来就接了个对我来说是个大活动的比赛,虽然是院内发起,但面对的是全校,初赛、复赛、决赛,记得当时天天捧着电脑看资料,熬夜到两三点,对于活动小白来说,那个时候真的不容易,但好在还有热心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们的指导,遇到困难有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在那硬挺着,适当寻求帮助没啥不好的。在这个活动中,接触了各学院同学,交了好多朋友。研一的时候我也参加了一些比赛,创赛、建模、MF行业研究比赛,这些比赛耗时不会太久,集中精力一段时间都会弄完,在此,再次鼓励大家多多参加比赛哦,跨专业搞起来还是蛮有趣的~志愿活动各个学校都会有好多,各种类型,没有必要为了凑时长去做志愿,做一些自己觉着能贡献力量的。安利一下我参加的SK SUNNY,我们学校当时主要针对敬老方向,团队没有太多人,但每个人都有当活动策划的机会,除了定期去敬老院服务以外,每期都会有主题活动,我当时的是同理心实验。SUNNY会给大家提供各种支持,在大部分学校都能看到SUNNY的身影哦~05 与师门的相处先来说导师,见到导师紧张这件事,大多数人都这样,主要还是要放平心态,平时多去和老师沟通,慢慢也就学会了和老师的相处之道。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脾气,我身边的朋友也会偶尔和我吐吐槽。有的导师喜欢打乒乓球,她们全师门就都去学乒乓球。和师兄师姐们的相处也是这样,平时多交流交流,就熟了。师兄师姐们平时看着高冷,可是走近了也就会觉着大家没啥代沟,天天在实验室办公室天天见的,总会有共同话题,聊聊科研或者一些趣事。我这点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们师门就特别和谐,师兄师姐们爱护有加,所以大家也都这样传承着,我们对比自己小的师弟师妹也是这样。偶尔实验室有个别冲突,但也不会伤了和气。大家实验不顺的时候,会一起出去聚餐喝酒,打打牌,打打游戏。06 论文写作论文写作要点选题要小,不要题目很大,太大的题目内容少就显得很单薄,自己也无从下手。写作前要大量阅读文献,平时注意学术积累。选好主题后,做好框架,进行规划,写作的大体思路。撰写按照框架进行书写,书写需要指定计划,适当微调结构框架。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等要突出一个“新”字,来反映我们文章具有的创新性,论文分层深入,逐层剖析。说别人实验不足时,要说具体,最好能呼应,从而突出我们的文章。07 关于组会组就是指你的导师还有导师团队的其他老师,你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组成的一个课题组。而组会就是每周或每两周导师和学生一同参加的研讨会,学生汇报进展状况或文献汇报。对于实验类的学生来说组会并不陌生,但是也有例外,有些老师觉着定期学生单独汇报的效率更高,就会定期挨个找学生谈话。我们师门就是一周文献进展,一周实验进展,这样交替的开组会。关于组会的准备,一般都是学生做PPT,写清自己的实验进展,论文进展,实验结果,后续计划。组会上最主要的还是要表达清楚,让大家看明白,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你提出建议。在汇报文献之前,一定要读懂文献内容,老师往往会问一些细节,答不上来可就不好啦。08 休闲娱乐大部分的研究生时间都在实验室或者办公室,人文类学科我不是太了解,有一些学科不需要天天待在固定地点工作。对于做实验的人来说,有个好体力是成功的关键啊,建议大家每天留出固定时间运动,可以晨跑或者夜跑。喜欢健身的朋友,可以每天去健身房打打卡。不喜欢机械的朋友,可以看看Keep。我个人不是太喜欢机械,所以一般都是跑跑步,跳跳操,健身操真的是不错的选择。有的人说研究生生活枯燥,其实并没有,没有必要完全一整天就想着实验,要学会适当放松。我们师门就喜欢一起参加跑步类的活动,男生们爱打篮球,师兄爱踢足球,所以总有比赛可以让我们去捧场!总之要记住,有个好心情才能愉快的搞科研!不要总自己一个人把事情憋在心里,要学会倾诉、也要学会倾听。你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总有人在你身边,或远或近。

两家人

他是一代数学天才,北大里的“学神”,大学里19门课程满分!

相信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有过被数学成绩支配的恐惧,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分为两类,成绩略好的那种学生也许只是因为他们比较用功刻苦或者脑子比较好,并不能引起我们的羡慕。而那些真正的学霸,智商高到学神级别的人物,我们所能表达的只有深深的羡慕和敬佩。毕竟,智商是天生的,当一个人只是优秀于普通人一点点时,他获得的赞美并不多,甚至会有诋毁,而当一个人优秀于普通人非常多时,人们对这些学神只有敬仰和崇拜。有这么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人们敬佩的目光中,同学对他的印象就是智商超于常人,家长也从不拿这样的天才人物与自己的孩子比较,因为根本没有可比性。这个人被北大学子都看作“学神”,而且神话传说流传不止,被誉为“恽神”,恽之玮。恽之玮,江苏常州恽氏子弟,1982年11月2日出生,在小学就表现出了在数学上的天赋与热爱。数学这个东西,不是仅仅依靠热爱就能学出一番名堂的,有时候决定性因素偏偏是那份天才属性。而恽之玮自小就开始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四年级就开始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其他小朋友正在对数学头疼,整天和小孩子追逐打闹的时候,他已经获得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一等奖。而他系统接触竞赛知识时,还只是一个13岁的小小少年,刚读初一,初中三年的时间,并没有让他的天才光芒暗淡,甚至更为明亮。六个省级乃至国家数学一等奖的荣誉让他的天才之名更为真实。刚入高中时,他就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的资格,而第二年,他更是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要知道当时可是有461名选手,而获得满分的仅仅只有4个人。而2000年又是以满分成绩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保送北大的资格。进入北大的恽之玮,并没有因为北大的人才济济而丢失天才之名,相反,他的“学神”之名因为北大变得更加响亮。毕竟三年的数学数学生涯,19门满分的功绩无人能及,北大的校园内至今还流传着恽之玮的神话。有句名言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无法否认汗水的重要性,但是爱迪生自己也说,重要的不是汗水而是那最少的灵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于这样的天才,大概也只能望其项背。这样的学神人物也铸造了一段传奇故事,让我们不禁感叹天才的神奇之处。虽然我们没有这份天赋,但可以尽其所能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即使不能像天才那样成功,但起码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爱魔方

北大数学“拔尖计划”十年记:打造数学高地 培养一流人才!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说是“一号院系”的筑梦计划计划实施十年来一系列拔尖人才培养举措以及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浸润着这里的每一位学生2005年,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自2009年始,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启动了数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分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及统计两个方向选拔培养数学领域的优秀本科生,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形成“一手抓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学科基础;一手抓科研训练,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2019年7—8月,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举办应用数学暑期学校的课堂课程体系建设身为基础数学拔尖计划班主任的戴波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数学科学学院已有完整、高质量的培养体系基础上,我们为有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自由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优势,培养一批高素质数学人才。” 目前,拔尖计划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的基础课程改革、拔尖课程、国际短期课程、暑期学校(国际与国内)、国际暑期科研、国际整学期学习计划、讨论班以及学术报告等,通过各种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大多数数学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在入学的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分析、代数、几何等基础课,到二年级下半学期决定自己的专业,从三年级开始按照较宽口径的专业培养方案学习。”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李若教授介绍说。前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成为学院判断同学们是否适合进入拔尖计划的重要指标。在基础数学方向,同学们在大一下学期末以及大二下学期末有两次进入拔尖计划的机会;应用数学及统计方向的选拔则在二年级下半学期进行。进入应用数学及统计方向拔尖计划的同学成为了全校最晚选择专业的人,和同一院系的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专业的“空窗期”也可以多享受一年——他们到四年级时再选择专业,而在三年级时按照应用数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指导小组制订的培养方案学习,并根据研究需要参加本科生科研和“应用数学暑期学校”中指定的相关课程。在低年级不指定专业的培养方案无疑是“选择困难症”学生的福音。“这给同学们打好了基础,开阔了视野,可以避免盲目分专业带来的弊端。”李若说道。2018年7月15-28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举办了基础数学国际暑期学校,“拔尖计划”本科生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哲格洛夫(Alexander Zheglov)课后讨论问题。想要进入“一号院系”的“金字塔尖”并非易事。据统计,在数学科学学院每个年级的近200名本科生中,仅有约一半的同学可以参与到拔尖计划当中。但是,李若告诉记者:“拔尖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建设了更多、更好的专业基础课程及选修课程,事实上全院其他同学,即使没有参加到拔尖计划当中,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在数学科学学院开设的基础课平行班中,向全院所有同学开放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这三门被同学们戏称为“三高”课程的“实验班”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在拔尖计划的推动下,数学科学学院针对希望更深入学习这“三高”课程的同学们开设的。在大课学习之外,同学们还可以参加师生互动学习的“三高”讨论班。戴波介绍说:“这些讨论班在教师讲授之外,把一部分课堂交给了同学,同学们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在课堂上作报告,这给了同学们在‘三高’课堂之外自我提高的机会,也有助于同学们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以外,为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要,数学科学学院几乎所有的研究生课程都面向本科生开放。为了更深入学习概率论的数学基础,陈龙在四年级时选修了研究生课程“高等概率论”,掌握了如何在测度论的基础上来构建概率论,还收获了一个“90+”。“辛几何”“群论”“低维流形”“应用偏微分方程”“计算流体力学”……这些从名字上看起来就不容易学的研究生课堂上,选课的本科生总是活跃在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8年7月15-28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举办了基础数学国际暑期学校,北京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及首尔大学四校学生进行学术讨论本科生科研除了完成课堂学习外,拔尖计划的同学们还需要积极参加学术报告和讲座,并跟随拔尖计划导师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课题研究、问题讨论、文献汇报……成了参与本科生科研后拔尖计划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常态。科学与工程计算系2015级本科生谢彦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加本科生科研以来每个星期的论文阅读、一个学期两到三次讨论班的主讲……这些在指导教师周珍楠带领下开展的学习和研究,都让他感到受益匪浅。事实上,数学科学学院开设有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信息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金融数学等多个方向,这些方向的约100位老师都可以指导本科生科研。在拔尖计划之外的同学,也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旨趣,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选择合适的老师、课题进行本科生科研。在拔尖计划的带动下,全院本科生的学习和研究氛围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培养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学院还鼓励大家利用暑假的机会出国学习交流或在国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探索。正是通过学院牵线搭桥,谢彦桐得到了与美国普渡大学胡婧玮老师的合作机会。他利用三年级暑假的时间,开启了神经元电位模型数值分析的探索之旅。近两年,数学科学学院还打造了一批聚焦科研“一线”的“3+X”讨论班,像规范场理论、Floer理论、Gromov-Witten理论这样的学科前沿,就是数学物理讨论班上关注的热点。“这些讨论班可以帮助同学们尽快地了解和接近前沿研究领域,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讨论班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让更多的优秀学子留下来继续学习和探索。”戴波说道。 2018年10月30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召开的博士生论坛上,“拔尖计划”本科生展示科研进展(成果)并在海报前讨论。本博连读特别计划为鼓励同学们留校深造,数学科学学院为选择国内深造的同学制订了“本博连读特别计划”,该计划在学校学位培养制度的框架内,在本科阶段前3年的学习后开通读博的绿色通道。李若表示:“这项计划可以帮助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级的时光,省去出国考英语、在不同高校间选择等大量时间,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在学术上成长起来。”选择这个计划的学生,大四就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本科毕业后再通过4年的学习研究就可以取得博士学位,和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相比,节省了2-3年时间。十年弹指一挥间,但愿来年花更红。拔尖计划实施已经10年,不少曾经的参与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如基础数学方向2010级拔尖计划本科毕业生韦东奕,已在《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通讯》(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数学科学通讯》(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等国际著名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逾10篇。李若表示,面向未来,数学科学学院有信心培养出“黄金一代”的“接棒者”。目前学院正在实施“拔尖计划2.0”,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培养面向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及统计方向研究前沿的精英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贡献数学力量。2018年7月23日,基础数学国际暑期学校合影来源:周伯洲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校报、人民号 文字:周伯洲

囧男孩

2020迎新|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大揭秘

今天是2020级研究生新生到燕园报到的日子金秋在即,芳华绚烂一起用“大数据”认识一下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北大人吧!新生概况202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校本部学习的同学有7866位在医学部学习的同学有1435位(以下数据均以校本部为统计口径)学习形式2020级研究生新生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北大2020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3943人为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男女比例从性别来看这级研究生新生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分布从年龄上来看校本部新生平均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民族地区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分布在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58和17人国际学生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生源院校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本校的同学最多(1572人)占比约20%然后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大数据就看到这里啦!新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充满期待了呢?北大欢迎你们的到来祝愿你们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创造出充实而独特的回忆九月的燕园秋光正暖,时节方好且歌且行,欣喜相逢很高兴与你初见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的研习旅程正将起航

短片版

北大数学系的三位天才,出国留学后,如今的现状让人痛心

北京大学的数学系是我国数学领域最好的院系,在国际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能够考上北大数学系的学生,基本都是只有天赋的数学天才,毕业后大部分都能够成为数学家。因此,北大的数学系也被称为我国数学人才的“培养摇篮”。我国每年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选手,基本都会被北大数学系提前录取。从改革开放开始,北大就已经录取非常多的天才。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三位知名度很高的天才,他们曾经都是北大的骄傲,如今的现状,让很多人感到痛心。一、许晨阳许晨阳是重庆人,由于自身的天赋异常,在高中阶段就成为国家数学集训队的队员,并成功被保送到北大的数学系学习。在北大完成本科和硕士的学业后,他又获得导师的推荐,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对国家有牵挂的天才,在完成学业之后,就马上回到自己的母校工作,出任北京大学国际数学中心的研究员。在北大工作几年后,许晨阳获得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但是国内的研究氛围让他很失望,他并不能专心做自己的研究,于是他留下三句话之后,又前往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这让很多人感到很可惜。特别是他对国内学术环境的评价,更是说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二、恽之伟恽之伟是江苏常州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参加过很多的数学竞赛。在高中阶段就成为国家的数学集训队员,并获得国际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最后成功被北大的数学系录取。也是由于自身的出色表现,他也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在完成学业后,恽之伟继续留在美国做研究,并被聘请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这样的一位数学天才,最终留在美国发展,也是样国内的很多网友感到失望。三、张伟张伟是出生在农村地区,家里都是比较贫寒,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表现得很突出,当年就成为四川成都七中招收的特殊学生。在高中阶段,他也多次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并成功获得北大夏令营的入围资格。由于对数学有独特的见解,在面试阶段,就被当时北大的数学系教授看中,并被成功录取。这位农村出生的孩子,获得国家的资助,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就前往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获得导师的赏识,被推荐到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如今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现在已经加入美国国籍。以上就是北大三位非常著名的数学天才,也是我国数学界的顶尖人才。可惜现在都是在美国做研究,而且已经加入美国的国籍,让很多人感到痛心。

夫为剑者

北大的数学“天才”,本硕博都是在国内读,很多人觉得可惜

清华北大每年顶尖的学生,本科毕业以后,都会前往欧美等国家的名校继续深造,让自己的经历变得更加丰富,也能够为自己的将来争取更多的机会。如果没有出过国留学,那人生就会失去很多的光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也会不受待见,这已经成为顶尖学霸们的共识。北京大学却有一位数学天才,在本科期间,就曾获得过众多的奖项,成为北大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可是,这位北大的顶尖学霸,在本科毕业后,却拒绝申请国外的名校,而是留在北大继续深造,选择硕博连读。这让他的同学感到很惊讶,很多人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位北大的风云人物就是韦东奕。我国数学领域的“新星”,在北大的校园里,他也被称为“韦神”。这位传奇的人物,曾经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当中,获得过两次满分金牌,创下多个中国纪录。他也是保送的方式,进入北大学习。韦东奕曾是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父亲是山东建筑大学的数学教授。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他能够对数学有更浓厚的兴趣。在初中期间,韦东奕就进入学校的奥数集训队。在高二的时候,韦东奕就已经入国家训练队。在高中期间,他获得出征国际奥赛的资格,并且在49、50届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当中,取得满分的成绩,成功斩获金牌。经过两次的竞赛,韦东奕已经被众多的名校重点关注。最后,他选择北京大学的数学学院。在北大期间,他又参加国内难度系数最大、水平最高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又多次获得冠军,连续获得六块金牌,以一人之力击败清华的数学战队。经过这次的比赛,韦东奕就已经成为北大的风云人物,也成为国外名校关注的对象。当周边的同学都为出国做准备时,已经获得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邀请的韦东奕,却做出一个让别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决定。他决定留在本校继续读研,要知道,美国名校的数学研究水平比北大高很多。他的同学都觉得出国深造后,将来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即使将来回国,也会更加受到高校的重视。韦东奕决定留在国内读研的决定,在校内也曾引起过轰动。按照北大学生们的惯例,学校的顶尖人才都为到欧美的名校深造,然后成为美国的研究者,享受不一样的待遇。很多同学都为他感到可惜,也曾劝说过他,希望能够到国外留学。韦东奕却很坚决,他觉得国内的环境适合自己,并不需要到国外去。2018年,韦东奕已经从北大博士毕业,并且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数学研究工作。虽然没有到国外留学,但是韦东奕却一直坚持数学研究。相信在未来的世界数学领域,也将会有他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