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师资培训、常青藤中戏考研……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组织和培训,真是名校办的吗?“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美誉度高、资源丰富,名校的品牌时常被一些教育机构强行“傍”上。这些机构通过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牟利。机构“傍名校”办学、办班、办比赛5月初,一些家长和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积极参与的由所谓“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在线”举办的青少年语言大赛、语言测评、合作加盟授权等活动,竟是一场骗局。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社会上一些企业未经许可,擅自发布该项活动,严重误导社会大众,损害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声誉。记者检索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现类似声明近年来已发布多次。记者从多所名校了解到,当前,“傍名校”情况在教育培训领域多有发生。有的“傍名校”办学,有的借名校之名举办各类考试辅导班和非学历教育。记者从中国政法大学了解到,2019年研究生招生期间,有人以该校名义在网上发布“2019年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并向每位报名者收取近10万元费用。实际上,汇款账户名为北京华语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该公司行为涉嫌诈骗。记者在网上发现了一家名为“常青藤中戏考研”的培训机构。该机构宣称是专门针对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的课外辅导,其所展示的师资人员也都标注来自中戏。记者向中央戏剧学院询问,工作人员否认该机构与学院有任何官方合作合办关系,并告诉记者,已收到多起关于该机构的咨询与投诉。据北京大学督查室介绍,他们发现不少以北大名义在各地办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夏令营、教育基地或联合培养授权挂牌的侵权情况。从2017年至今,核查相关侵权事件31件,涉及40余家公司。相关侵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达200余个。相关负责人称,现在还存在数量巨大的侵害北京大学商标及名誉权利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揭“傍名校”四大套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傍名牌”行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套路:——冒用校名作为商标、商号。记者发现,截至5月10日,江西新余、赣州、抚州和九江等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14起清华大学商标侵权案,涉及多所名称中含有“清华”二字的幼儿园。一家主营业务为口才演讲主持技能培训的企业,注册名称为“北京金色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盟招商广告多次出现“中传朗诵考级”“中传朗诵节”等字样。但据记者查证,该企业与简称“中传”的中国传媒大学并无关联。——假冒名义办学、办班。此前,曾有机构和个人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信息,并从事相关招生活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外留学教育中心是一家早已被撤销的机构,发布信息的机构和个人都是盗用该学院之名。此外,记者发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以“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名义开展的青少年研学、师资培训、交流研讨、比赛展演等活动。记者向该校相关部门证实,这些都属于未获正式授权、擅自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号称拥有名校师资。记者致电“常青藤”中戏考研辅导机构,询问是否为中戏设立的官方考研辅导机构。工作人员答复称,虽与校方没有官方合作,但是其所有师资均为在中戏学习或工作,能够得到中戏内部人士的资源支持。——在校区租场地混淆视听。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在北外西院租用经营场地,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与北外是合作关系。同类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培训机构租用家属区内的场地,但由于也在校区内,对家长和学生具有很大迷惑性。”专家建议加强商标保护多所名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傍名校”行为难查、难禁,且校方没有执法权,维权效果有限。目前,发布公告、举报取缔、司法诉讼是使用最多的三种处理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管育鹰表示,已经注册为商标的名校简称,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商标法保护,不容侵犯;冒用没有注册为商标,但实践中能判断其唯一指向某名校的简称,此类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或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足以引人误认为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被侵犯的权利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请求查处,也可以起诉到法院,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请求对方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朱虎认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8条,“傍名校”行为应受到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罚款以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被冒名的学校可依侵权责任法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所遭受损失。管育鹰建议,名校应注意通过注册商标维护学校名誉,一方面防止他人抢注或滥用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遭到侵权时得到法律保护。此外,专家提醒家长和学生,面对所谓名校培训,应按照各大学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核实,避免轻信宣传上当受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杰文津、魏梦佳、沈洋
23岁时,一边在北大读研一边做家教,一节课能挣70块,此后越做越大,7年就登上了纽约交易所,38岁做到1300亿市值。他就是好未来的创始人张邦鑫。1980年,张邦鑫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1997年张邦鑫成功考入川大生命科学学院,但他并不满足。2001年,考入北大,硕博连读。进入大学之后,他开始给自己赚生活费了。开始时做一些简单的兼职,再后来,张邦鑫就尝试做家教。这时候,“北大研究生”的牌子就值了钱,很快就有家长找上门来。2002年他在网上搞了个数学论坛,把自己的教学心得放上去。论坛火了之后,整个研一,张邦鑫没睡过一个完整觉。 2003年8月28日,张邦鑫在知春路22号,租了一间12平米的办公室,开始了“学而思”的创业生涯。他想了几个与众不同的原则,区别于其他的补习机构。第一个是培优。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里,补习班就是给差生开小灶,补不足。在当时,北京的10多家教育机构都是这么做的。“必须另辟蹊径,”张邦鑫决定做培优,最先开设的是他最擅长的数学。第二个是允许退费。当时国内的培训机构普遍采取“先交费,再听课”。他们则允许“家长可以旁听,不满意就退费,让家长免除了后顾之忧”。第三个是培养师资。其他的培训机构都是挑选区重点、市重点的名师坐镇,“让家长放心。”唯独张邦鑫放出风声,“招新手,自己培养!”。 第四个是扩张模式。对于机构扩张,张邦鑫的扩展速度很慢。在2007年,他拿到了3000多万美元的融资,在北京设立了15个教学点,同期的几家机构教学点早已经是上百个了。到2009年时,每年培训学员超过40万,旗下网站每月独立访问量超过2800万,学员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10月21日,学而思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市值达到288亿。2013年,张邦鑫把集团正式更名为“好未来”。本文来自生意小哥,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北大的研究院、中戏的培训班?其实都是噱头——揭秘培训机构“傍名校”乱象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杰文津、魏梦佳、沈洋北京大学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师资培训、常青藤中戏考研……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组织和培训,真是名校办的吗?“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美誉度高、资源丰富,名校的品牌时常被一些教育机构强行“傍”上。这些机构通过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牟利。机构“傍名校”办学、办班、办比赛5月初,一些家长和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积极参与的由所谓“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在线”举办的青少年语言大赛、语言测评、合作加盟授权等活动,竟是一场骗局。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社会上一些企业未经许可,擅自发布该项活动,严重误导社会大众,损害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声誉。记者检索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现类似声明近年来已发布多次。记者从多所名校了解到,当前,“傍名校”情况在教育培训领域多有发生。有的“傍名校”办学,有的借名校之名举办各类考试辅导班和非学历教育。记者从中国政法大学了解到,2019年研究生招生期间,有人以该校名义在网上发布“2019年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并向每位报名者收取近10万元费用。实际上,汇款账户名为北京华语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该公司行为涉嫌诈骗。记者在网上发现了一家名为“常青藤中戏考研”的培训机构。该机构宣称是专门针对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的课外辅导,其所展示的师资人员也都标注来自中戏。记者向中央戏剧学院询问,工作人员否认该机构与学院有任何官方合作合办关系,并告诉记者,已收到多起关于该机构的咨询与投诉。据北京大学督查室介绍,他们发现不少以北大名义在各地办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夏令营、教育基地或联合培养授权挂牌的侵权情况。从2017年至今,核查相关侵权事件31件,涉及40余家公司。相关侵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达200余个。相关负责人称,现在还存在数量巨大的侵害北京大学商标及名誉权利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揭“傍名校”四大套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傍名牌”行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套路:——冒用校名作为商标、商号。记者发现,截至5月10日,江西新余、赣州、抚州和九江等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14起清华大学商标侵权案,涉及多所名称中含有“清华”二字的幼儿园。一家主营业务为口才演讲主持技能培训的企业,注册名称为“北京金色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盟招商广告多次出现“中传朗诵考级”“中传朗诵节”等字样。但据记者查证,该企业与简称“中传”的中国传媒大学并无关联。——假冒名义办学、办班。此前,曾有机构和个人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信息,并从事相关招生活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外留学教育中心是一家早已被撤销的机构,发布信息的机构和个人都是盗用该学院之名。此外,记者发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以“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名义开展的青少年研学、师资培训、交流研讨、比赛展演等活动。记者向该校相关部门证实,这些都属于未获正式授权、擅自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号称拥有名校师资。记者致电“常青藤”中戏考研辅导机构,询问是否为中戏设立的官方考研辅导机构。工作人员答复称,虽与校方没有官方合作,但是其所有师资均为在中戏学习或工作,能够得到中戏内部人士的资源支持。——在校区租场地混淆视听。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在北外西院租用经营场地,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与北外是合作关系。同类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培训机构租用家属区内的场地,但由于也在校区内,对家长和学生具有很大迷惑性。”专家建议加强商标保护多所名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傍名校”行为难查、难禁,且校方没有执法权,维权效果有限。目前,发布公告、举报取缔、司法诉讼是使用最多的三种处理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管育鹰表示,已经注册为商标的名校简称,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商标法保护,不容侵犯;冒用没有注册为商标,但实践中能判断其唯一指向某名校的简称,此类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或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足以引人误认为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被侵犯的权利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请求查处,也可以起诉到法院,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请求对方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朱虎认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8条,“傍名校”行为应受到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罚款以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被冒名的学校可依侵权责任法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所遭受损失。管育鹰建议,名校应注意通过注册商标维护学校名誉,一方面防止他人抢注或滥用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遭到侵权时得到法律保护。此外,专家提醒家长和学生,面对所谓名校培训,应按照各大学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核实,避免轻信宣传上当受骗。来源:新华网
“从各种资讯到实操的技术支持,从网络直播培训到微信群随时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从教员、教务、助教,再到学生,每个环节都在努力”,在顺利进行第一次网课后,从没有网络教学经验的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老师这样感慨道。为了有效保证疫情期间的教学科研,学校提出了“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原则,目前全校共有约1900门研究生课程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占总体开课门数的90%,近24000人次研究生参与在线课程学习。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对老师使用网络平台的技巧和对教学网的熟悉程度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在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中,如何将每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及时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如何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研究生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工作。2月7日,召开全体教务老师会议,发布《关于推迟开学期间研究生教学管理与培养工作的通知》;2月8日,以问答形式回应师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发布《北大即将线上教学,研究生们注意的事项来了》;2月10日,紧急起草方案,发布《关于启动2020年春季学期助教相关工作的通知》,解决在线教学对增加助教和助教培训的需求;2月11日,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助教通用培训通知》,提前启动助教培训工作,为在线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保障;2月12日,学校英文官微、研究生院官微发布了延迟开学期间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培养、学位的问答英文版“Q&A for Postgraate Students on Teaching and Degree Affairs of 2020 Spring Semester”;2月13日,发布了《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选课通知(延迟开学版)》;2月 15日,向授课教师发布《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特别提示》;2月16日,发布《致春季学期授课教师的一封信》及《北京大学延迟开学期间研究生教学、培养、学位工作Q&A(更新版)》。与此同时,为了做好在线教学准备工作,研究生院工作团队就全校研究生课程开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工作,准确了解每门课程的具体安排,针对可能存在的网络承载能力、教辅技术支持等问题,积极同教学网、计算中心等部门沟通联络,保障在线教学的平稳推进。在线教学筹备期间,研究生院工作团队坚持24小时不下线工作,及时处理线上各类教学咨询,解答教学准备工作中涉及的选课、外请任课教师等涉及线上教学的各类问题;从明确网络教学要求、调整教学执行计划到发布各类通知及问答,为研究生和老师更好地理解各项工作安排提供支持和服务;全天候的沟通协调、信息发布与书面答复成为研究生院工作团队的工作常态。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及时在线处理各类教学咨询2月17日,在线教学全面开启,研究生院密切关注教学情况,保持与各个院系的及时沟通,详细了解授课情况,并进入ClassIn系统,使用管理员账号对研究生课程授课情况进行全面查看,对有问题的课程逐一与对应院系核实。与本科教学相比,研究生教学具有其独特性。一方面是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研究生课程更加注重研讨,师生互动的需求更大。数据分析也显示,教师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直播以及研讨的形式授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在线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因此,研究生院在做好教学管理的同时,不断发掘授课教师在网络授课方面的经验体会,邀请多位老师分享网络授课的经验,形成“在线教学进行时”系列微信推送栏目,供师生参考。吴小红使用ClassIn平台直播教学疫情当前,充分细致的教学管理工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开学四周以来,研究生网络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各院系在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优化,鼓励教师使用多种平台,并对未来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思考。授课教师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细节方面也考虑得更加周全:不少选择直播课的老师都事先准备了预案,一部分老师周末提前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问题;录播老师大部分在授课时间内实时采用微信群答疑方式解答问题;短时间的网络中断和数据堵塞的问题,大部分老师也通过转换直播平台等方式迅速启动备选方案,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开展在线教学工作,虽是疫情防控时期的无奈之举,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机遇,为了更好地保证后续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研究生院正在对在线教学开展调查工作,全面搜集院系、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期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
北京大学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师资培训、常青藤中戏考研……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组织和培训,真是名校办的吗?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美誉度高、资源丰富,名校的品牌时常被一些教育机构强行“傍”上。这些机构通过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牟利。记者调查了解到,“傍名牌”行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套路:套路1冒用校名作为商标商号记者发现,截至5月10日,江西新余、赣州、抚州和九江等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14起清华大学商标侵权案,涉及多所名称中含有“清华”二字的幼儿园。一家主营业务为口才演讲主持技能培训的企业,注册名称为“北京金色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盟招商广告多次出现“中传朗诵考级”“中传朗诵节”等字样。但据记者查证,该企业与简称“中传”的中国传媒大学并无关联。套路2假冒名义办学、办班此前,曾有机构和个人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信息,并从事相关招生活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外留学教育中心是一家早已被撤销的机构,发布信息的机构和个人都是盗用该学院之名。此外,记者发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以“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名义开展的青少年研学、师资培训、交流研讨、比赛展演等活动。记者向该校相关部门证实,这些都属于未获正式授权、擅自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套路3号称拥有名校师资记者致电“常青藤”中戏考研辅导机构,询问是否为中戏设立的官方考研辅导机构。工作人员答复称,虽与校方没有官方合作,但是其所有师资均为在中戏学习或工作,能够得到中戏内部人士的资源支持。套路4在校区租场地混淆视听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在北外西院租用经营场地,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与北外是合作关系。同类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培训机构租用家属区内的场地,但由于也在校区内,对家长和学生具有很大迷惑性。”多所名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傍名校”行为难查、难禁,且校方没有执法权,维权效果有限。目前,发布公告、举报取缔、司法诉讼是使用最多的三种处理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朱虎认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8条,“傍名校”行为应受到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罚款以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被冒名的学校可依侵权责任法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所遭受损失。此外,专家提醒家长和学生,面对所谓名校培训,应按照各大学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核实,避免轻信宣传上当受骗。(北京晚报)
北京大学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师资培训、常青藤中戏考研……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组织和培训,真是名校办的吗?“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美誉度高、资源丰富,名校的品牌时常被一些教育机构强行“傍”上。这些机构通过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牟利。机构“傍名校”办学、办班、办比赛5月初,一些家长和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积极参与的由所谓“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在线”举办的青少年语言大赛、语言测评、合作加盟授权等活动,竟是一场骗局。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社会上一些企业未经许可,擅自发布该项活动,严重误导社会大众,损害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声誉。记者检索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现类似声明近年来已发布多次。记者从多所名校了解到,当前,“傍名校”情况在教育培训领域多有发生。有的“傍名校”办学,有的借名校之名举办各类考试辅导班和非学历教育。记者从中国政法大学了解到,2019年研究生招生期间,有人以该校名义在网上发布“2019年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并向每位报名者收取近10万元费用。实际上,汇款账户名为北京华语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该公司行为涉嫌诈骗。记者在网上发现了一家名为“常青藤中戏考研”的培训机构。该机构宣称是专门针对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的课外辅导,其所展示的师资人员也都标注来自中戏。记者向中央戏剧学院询问,工作人员否认该机构与学院有任何官方合作合办关系,并告诉记者,已收到多起关于该机构的咨询与投诉。据北京大学督查室介绍,他们发现不少以北大名义在各地办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夏令营、教育基地或联合培养授权挂牌的侵权情况。从2017年至今,核查相关侵权事件31件,涉及40余家公司。相关侵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达200余个。相关负责人称,现在还存在数量巨大的侵害北京大学商标及名誉权利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揭“傍名校”四大套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傍名牌”行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套路:——冒用校名作为商标、商号。记者发现,截至5月10日,江西新余、赣州、抚州和九江等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14起清华大学商标侵权案,涉及多所名称中含有“清华”二字的幼儿园。一家主营业务为口才演讲主持技能培训的企业,注册名称为“北京金色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盟招商广告多次出现“中传朗诵考级”“中传朗诵节”等字样。但据记者查证,该企业与简称“中传”的中国传媒大学并无关联。——假冒名义办学、办班。此前,曾有机构和个人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信息,并从事相关招生活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外留学教育中心是一家早已被撤销的机构,发布信息的机构和个人都是盗用该学院之名。此外,记者发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以“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名义开展的青少年研学、师资培训、交流研讨、比赛展演等活动。记者向该校相关部门证实,这些都属于未获正式授权、擅自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号称拥有名校师资。记者致电“常青藤”中戏考研辅导机构,询问是否为中戏设立的官方考研辅导机构。工作人员答复称,虽与校方没有官方合作,但是其所有师资均为在中戏学习或工作,能够得到中戏内部人士的资源支持。——在校区租场地混淆视听。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在北外西院租用经营场地,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与北外是合作关系。同类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培训机构租用家属区内的场地,但由于也在校区内,对家长和学生具有很大迷惑性。”专家建议加强商标保护多所名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傍名校”行为难查、难禁,且校方没有执法权,维权效果有限。目前,发布公告、举报取缔、司法诉讼是使用最多的三种处理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管育鹰表示,已经注册为商标的名校简称,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商标法保护,不容侵犯;冒用没有注册为商标,但实践中能判断其唯一指向某名校的简称,此类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或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足以引人误认为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被侵犯的权利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请求查处,也可以起诉到法院,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请求对方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朱虎认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8条,“傍名校”行为应受到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罚款以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被冒名的学校可依侵权责任法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所遭受损失。管育鹰建议,名校应注意通过注册商标维护学校名誉,一方面防止他人抢注或滥用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遭到侵权时得到法律保护。此外,专家提醒家长和学生,面对所谓名校培训,应按照各大学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核实,避免轻信宣传上当受骗。(原题为《北大的研究院、中戏的培训班?其实都是噱头——揭秘培训机构“傍名校”乱象》)
又到了拍毕业照的时候,校园里到处绽放着笑脸与鲜花,空气中荡漾着歌声笑声祝福声,博士袍硕士袍随风起舞,无论生人熟人,全都把善意写在脸上。大学校园里,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刻了。如此盛大的节日,基本上属于应届毕业生;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导师们,如今只是充当配角或照相时的道具。按理说,教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如此风光,人人有份,可偏偏我就没有这样温馨的记忆。16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独自一人,骑脚踏车,来到未名湖边的研究生院,取走那张属于我的博士文凭。回宿舍时,顺道买了个西瓜,放在水房里冰着,准备晚上受用。给父亲挂了个电话,说“东西拿到了”;电话那头很激动,叮嘱下次回家时一定带给他看看。那时年轻,看不起“博士”、“硕士”等头衔,以为关键是有无真才实学。第二天,为完成下一个研究课题,江南读书去也。也不是我特立独行,那时北大压根儿就没有此类穿袍戴帽拨丝带的仪式。前有“破除形式主义”的正面教育,后有“早请示晚汇报”的反面文章,对于各种华丽表演,学者们大都没有好感,以为真实且深刻的个人感受,不必借助仪式,也能永远铭刻在心。只是随着教育、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逐渐西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婚纱照、酒吧街、生日派对、博士典礼等方才大行其时。到了这个时候,像我这样既没拍过婚纱照,也没戴过博士帽的,一下就显得很土。话说回来,以平常心看待博士学位,也不无好处。对于国家来说,建立完整的学位制度,乃学术独立的标志,是天大的喜事;至于个人,读书做学问须持之以恒,“博士”云云,不过是取得一张从事专业研究的入场券。念及此,我辈对于博士帽的过分简慢,也不算太离谱。只是每回清点“过去的生命”,拿不出一张冠冕堂皇的博士照,还是感觉有点遗憾。什么时候“老夫聊发少年狂”,粉墨登场,补拍一张,还没想好。我之所以不是特别看重这博士头衔,其实与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关。回首百年中国学术,研究文史的第一流学者,大都没有博士学位——即便曾出国留学的(如陈寅恪、钱锺书等)也不例外。这一点,与经济、法律、物理、生化等专家大不相同。哲学家、史学家完全可能自学成材,法学家、数学家则很难回避严格的学院训练。正是这一差异,使得北大最早授予的,是理学博士,而不是像我这样的文学博士。说起来,我之“读博”,纯属因缘凑合。1984年夏天,我完成硕士学业,希望到北京工作。由于王瑶先生的大力推荐,北大中文系准备破例接纳我这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可到了学校这一关,被卡下来,理由是:既然好,何不让他考博?于是,我有幸成为北大中文系历史上第一届博士研究生。此前,北大中文系诸多名教授,虽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或因本人谦虚(“我都不是博士,让我怎么带博士生”),或因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弟子,一直悬着。那一年,北大中文系总共招收了两名博士生,除了原本就是北大教师的温儒敏,剩下的就是我了。那时候,博士生宿舍三人一屋,开始我和学国际政治、学有机化学的同住,后又改为与治中国史、治法国史的为伍。这样一来,我们的日常聊天,不能不“跨学科”。比起日后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互相提携,合作无间,我们那一届博士生,因同一领域人烟稀少,普遍养成与其他学科对话的习惯。记得1985年秋冬,我和钱理群、黄子平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系列文章发表,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北大研究生会曾专门组织讨论,与会的包括文科各系的博士生,甚至还有理科的朋友。这种对新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除自家园地外,也关注其他学科的进展,在触类旁通中获得灵感与动力,与今日博士生教育的过于强调专业化,形成鲜明对比。以我有限的观察,那一届博士生普遍读书认真,视野开阔,但学术训练相对薄弱。这一局面的形成,与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无联系,也与博士学位制度刚刚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不太健全有关。举个例子,我的博士论文已经写完,正准备举行答辩,忽然下来一个新规定:必须先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而后才能正式进入论文写作。我们苦笑一声,只好便宜行事,两步并做一步走。制度不太健全,对于博士生来说,有好也有坏:学术训练不足,这是缺点;但自由活动的空间很大,则很值得怀念。那一代人的擅长独立思考,保持开阔的胸襟与视野,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在说到“启蒙期”学术特点时,有这么一段话:“在淆乱粗糙之中,自有一种元气淋漓之象。”80年代的中国学术,包括创始期的博士教育,某种程度上可作如是观。说来有点不可思议,我读博士,从来没有正正经经地上过专业课。除了必不可少的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我的主要任务是读书、思考,每周与导师王瑶先生进行一次学术对话,还有就是访问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1989年岁末,王先生去世,我曾撰写《为人但有真性情——怀念王瑶师》,其中有一段话广为传诵:王瑶(1914-1989),北京大学教授、文学史家先生习惯于夜里工作,我一般是下午三四点钟前往请教。很少预先规定题目,先生随手抓过一个话题,就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得意处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像放风筝一样,话题漫天游荡,可线始终掌握在手中,随时可以收回来,似乎是离题万里的闲话,可谈锋一转又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听先生聊天无所谓学问非学问的区别,有心人随时随地皆是学问,又何必板起脸孔正襟危坐?暮色苍茫中,庭院里静悄悄的,先生讲讲停停,烟斗上的红光一闪一闪,升腾的烟雾越来越浓——几年过去了,我也就算被“熏陶”出来了。这段描写并非“写意”,而是“写实”。我的“读博”之所以如此潇洒,既取决于王先生的个人风格,也与其时博士制度刚刚建立,尚无各种硬性指标有关。制度不太严格,外在束缚很少,既稀见奖励,也难得惩罚。如此缺少竞争,是否会降低学术水准,我看不一定。并非百米短跑的你追我赶,而是跳水台上的自我发挥,这种自由自在的读书状态,更接近古人所说的含英咀华、沉潜把玩。读书做学问,需要心平气和、优游从容。记得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提及大学课程太多,不适合于从事高深研究。在梅先生看来,对于读书人来说,“闲暇”十分重要: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非有闲暇不为也。纵探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而思对此悠久与累积者宜如何承袭节取而有所发明,对复杂繁变者宜如何应付而知所排解,非有闲暇不为也。对于志向远大并潜心于学者,“余裕”的重要性,起码不下于常被提及的“压力”。在讲求规则严格管理逐渐成为主流话语的当下,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读书”辩护,或许不无必要。即便在争分夺秒的“读博”阶段,也不该时时刻刻念叨着那借以获取学位的毕业论文。王瑶先生的指导博士生,有几点明显与今日潮流不合,值得提出来讨论。第一,不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理由是:不垒高坝,提不高水位;随处发泄,做不成大学问。这还不算初出道者投稿时可能揣摩风气,投其所好;或者发表后的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第二,不给学生出任何题目,只负责首肯或否定你的选题。理由是:所有好的学术选题,都内在于研究者的趣味及能力,别人取代不了。更何况,对于学者来说,此举生死攸关,正是研究生教学的重点。第三,硕士论文不要超过三万字,博士论文不要超过十万字。理由是:学位论文必须凸显作者的眼光、训练与表达能力,不能弄成臃肿芜杂的史料长编。你可以有很多附录,但正文部分必须干净利落、严谨简洁。王先生的这一“戒律”,日后有所松动,但基本思路没变,即学位论文并非“以长为美”。王先生指导研究生的这“三大策略”——尤其是不给学生出题这一招,在我看来,实含至理。今日中国学界,不管是理工医农,还是人文社科,名气越大的博士生导师,越像运筹帷幄的“将军”或“老板”,将众多研究生编入自己的课题组,分派题目,合作攻关。这种工科教授得心应手的操作方式,用到文科,好处是学生上路快,而且旱涝保收;缺点则是可能限制学生才华的发挥,就好像是孙悟空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清代大学者戴震说过这么一句惊心动魄的话:“大国手门下不出大国手,二国手、三国手门下教得出大国手。”为什么?我想,最大的可能性是:“大国手”所具有的无边法力与无上威严,成了其“门下”自我表达以及突围的巨大障碍;而“二国手”、“三国手”的“门下”,精神负担小,放得开,故反而可能有大发展。对于真心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者来说,戴震的这句话值得仔细咀嚼。刚博士毕业那阵子,偶有争议,常被人讥笑:还博士呢,连这都不懂!其实,这是将西方追求专精的学术精神,与传统中国的博雅趣味(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相混淆。同样名为“博士”,作为学位的Ph.D.或Litt.D.,与古代中国学官不可同日而语(尽管现在的官场上,高学历成了晋升的重要条件);可也不太像博通古今之人或专精某一门特殊技艺的(如茶博士)。一定要比,只能说是后两者的综合。当然,那是指理想的状态。我所理解的“读博”,除了现实层面的获得学位外,应该还有另外两重意义,一是读书的心境,一是读书的技术。这里所说的“读书”,包括阅读、思考、探究、写作等,接近今人所理解的“治学”。晋人陶渊明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人多以为是自嘲;其实,这是一种很高的读书境界。所谓“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更显示其读书之乐。不强作解人,不过度诠释,不为了职称而著述,这样的读书,方才能得其三昧。今人则相反,未曾耕耘,先问收获,落实到具体操作过程,便是“不读书,好求甚解”。如何兼及博雅与专精,既保留读书之乐趣,又希望对学术有所推进,我想,最佳状态是:“好读书,求甚解。”后者指向职业,前者指向志趣。在重视学历的现代社会里,读书与职业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大学里,只讲修心养性固然不行,可变成单纯的职业训练,也未免可惜。理想的博士生训练,不只是习得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包括养成高远的“学术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这也是我对北大格外感激的地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形容的是一个人在经历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后,最终是会到达梦想的彼岸。在心浮气躁之下,人们很难说抛开利益去专注做一件事情或者是坚持自己的一个爱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多汗水,而且还会面临着困难。而在2018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只有中专学历的外卖小哥雷海为成功上央视击败了北京大学的硕士彭敏,获得了那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他向我们诠释了何为在后天的努力之下,实现寒门出贵子。《侠客行》吸引着他探寻诗词的奥秘雷海为出生于湖南贫穷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差。他的父亲是当地少有上过高中的人,也明白通过读书来走出农村是实现咸鱼翻身的最好途径。雷海为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父亲亲自教他识字,学习一些古诗词。古诗词作为我国五千年来的财富,在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这些优美的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也在不断吸引着这对父子前往探究。在父亲的教导下,雷海为也认识了大量汉字,学习了许多古诗。由于所处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极差,升学的机会也比较小,所以雷海为并没有上高中,而是直接进入到了中专学习,最高学历是中专学历。在毕业之后,雷海为是选择到城里打工,主要从事外卖行业。雷海为像其他的男生一样,也喜欢遨游在武侠小说中的豪情里面。因为送外卖的收入较少,没有钱买大量的书籍,所以雷海为一般都是在送完外卖之后,到书店里坐着看书。像往常一样,他在送完外卖之后就到了书店,拿起一本小说开始沉醉在书的海洋中。在书中他偶然读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句诗是出自于李白的《侠客行》。这句诗主要是引用了朱亥、侯嬴等的故事,用来表达李白自己的政治抱负,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雷海为读到这句诗后,深深被这句诗吸引住了,这也打开了他的诗词大门。在读完这句诗之后,他真正意识到古诗词里面蕴含的东西是很丰富的,而且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吸引着他前去探究。所以在这之后,雷海为开始专注于古诗词的学习。因为每天都是要在外面奔波送外卖,所以雷海为一般都是在下班之后到书店学习,并且将这些古诗词用白纸抄录下来,等红灯或者等外卖时,就拿出这张纸来看一看,把这些古诗词背诵下来。日复一日的坚持之下,到了参加诗词大会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1000多首古诗词。飞花令震惊观众,诗词大会夺冠印证才能在雷海为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之前,已经参加过一档山东卫视的诗词类节目。这档诗词类节目比赛采用飞花令的比赛机制,通过接龙的方式,根据圆周率说出含有圆周率数字的诗词,并且是不能重复的。也就是说需要先把圆周率给记住,才能够去参加这档节目。在雷海为夺冠的时候,他是说到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208位。相信在今天的许多人里,根本就不知道圆周率小数点后的208位是什么。而这么一位外卖小哥,在他的自学之下记住了圆周率,并且还能够在这个高手云集的舞台上成功夺冠,可见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在之后,他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一路杀进了冠军的争夺战。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他所面对的对手是彭敏。彭敏也是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但是不同的是他的学生生涯是光鲜亮丽的。在本科的时候,他就读于我国著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之后又考进了北京大学,成为了一名研究生。他学习过程中的条件要比雷海为好得多,而且就读的都是高水平的大学。在两个人的对决中,一开始都是由彭敏抢答,雷海为镇定自如。但是可能彭敏一开始也有些紧张,连续答错两题失去了两分。在第三题的时候,雷海为开始出手了。第三题是由康震老师出题,康震老师采取的是绘画的方式。在康震老师刚画下几笔之后,雷海为就迅速答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短短几秒雷海为就作出了正确答案,连对手彭敏也都被震惊到了。雷海为说是因为康震老师在西边画有一个窗,所以他就迅速想出了这句古诗。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雷海为一直保持着优势,最终战胜了彭敏,成为了这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成为人人疯抢的外卖小哥在《中国诗词大会》一战成名之后,雷海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为在他身上人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外卖小哥战胜了最高学府的学生,这一差距更是衬托出了雷海为的特殊之处。从根本上来说,雷海为他不辞辛苦,在送外卖的同时挤出时间来学习古诗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这一励志故事也吸引着许许多多的商家,想邀请他成为自己教育机构的代言人。甚至有一家北京的文化旅游公司,直接开出100万的年薪来请雷海为担任他们的代言人。但是雷海为面对这100万的年薪依然不为所动,最终选择到一家培训机构当一个老师。对于他来说诗词是他热爱的东西,如今有这么高的成就,也是因为他的不辞辛苦,他并不想用他的励志故事去博噱头去赚钱。所以最终他还是回归于平常的生活,当着普普通通的老师。在雷海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农村子弟,在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之下,学习了1000多首诗词,最终努力收到了回报,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在他沧桑的脸上也印证了他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值得我们去学习钦佩。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单单靠运气天赋,而是要付出千倍百倍的汗水才能够获得的。在这芸芸众生里面,我们不甘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所以也请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大道上发光发热。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只要能够好上一个好的大学,那么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前途大好,最起码也会是衣食无忧,所以家长拼命的让孩子努力学习,力求在高考时出人头地。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名校毕业也不见得无后顾之忧,毕竟除了学习,适应社会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1978年一个叫做苏黎杰的女孩出生了,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一般,所以从小她就想着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经过多年的奋战,在高考那年她已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进入大学之后,她每天的生活都是学习穿梭于教室与图书馆之间,回到寝室之后,那盏看书的灯也每每亮到深夜。本科毕业之后,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这次她进入了北京大学,成为了北大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的这段期间,她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考了法语,英语及普通话等级,父母将她视为骄傲。学习生涯总是过得那么快,研究生的学业很快也结束了,她饱含着对生活热烈的期盼,留在了北京。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她能够做出一番事来的时候,她却被现实击败了,在北京的生活和她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交通费、房租费、生活费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学历为她带来了怎样的优势,她觉得自己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虽然找到过不错的工作,在大学中有过两年的任教经验,也在几家公司工作过,可就是没有办法融入环境之中。除了在大学期间工资的收入能够让她维持生活外,其她的时候她的生活总是过得无比拮据。她想要考公务员,可是并没有成功,一转眼她就已经31岁了,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思来想去,她动了回家的念头。虽然回到家乡后,她知道自己会备受议论,可是现如今饭都要吃不起了,又谈什么面子呢?回到了熟悉的老家之后,她觉得这才是她想要的环境,于是她开始面试,在大学期间她读的是环境设计专业,于是她先后去了两家房地产公司应聘。可是在面试时,她却发现公司的理念与她所想有着很大的差别,几番思索之下,她觉得与其日后辞职还不如干脆不要开始。她感到非常痛苦,家乡虽然亲切,可是这求职之路却仍旧和北京一样不顺利。直到某一天,她在报纸上刊登有免费培训油漆工的消息之后,她动了心,她去报名的时候负责,招生的老师都感到震惊,可是她只是很坦然很大方的回答劳动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分。就这样,她和其他人一样,每天穿梭于各个不同场合,身上总是沾染着各种颜色的油漆。现如今她抛弃了自己北大研究生的身份,在老家当了一名最普通不过的油漆工,在别人询问她时,她也会很坦然的微笑。她的事情或许极端,但是却并不是个例,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除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忘记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对社会的事业能力,毕竟离开校园之后的生活和在学校中是完全不同的,只有真正让孩子适应社会,才能让她们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对于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为了生活最终沦为一名油漆工的北大硕士苏黎杰,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人为什么要考名牌大学,为什么要读硕士、博士?大部分的人答案也许都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可总有人觉得不对劲儿,学习难道就不能单纯为了求知吗?能吗?当然能!还记得陈小春版《鹿鼎记》的小玄子吗?那个TVB老戏骨马浚伟,最近真是让人大跌了一把眼镜。他竟然花100多万跑去北大读了个硕士!想想《鹿鼎记》也是20年前的戏了(暴露年龄咯),算算马浚伟也已经48岁了,这几年没怎么见他露面,想象中应该已经是中年男油腻的样子。可看看人家微博,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没变,还是那个儒雅的小玄子。这张有点像撒贝宁48岁,再过几年都好退休了。马浚伟却不是因为闲在家里没戏拍,才去学了北大的EMBA,事实上,他忙着呢,事情多得要命。他开了两家公司,其中一家是传媒娱乐公司,定期排演舞台剧、话剧,他不但是CEO还是编剧。他的舞台剧处女作《偶然徐志摩》,是2017年上海艺术节官方唯一指定代表香港在内地巡演的舞台剧。去年根据马浚伟自身经历,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生前约死后》在香港上映,他拿到了电影节的最佳新导演奖。今年他又把这部剧改编成了舞台剧。18年的时候,马浚伟还迷上了做咖啡,考了咖啡师执照,还做了自己的咖啡品牌。46岁时,他又读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都拿了北大硕士,总该喘口气歇歇了吧,毕竟他还有自己的公司和事业。然而并没有!马浚伟接下来又马不停蹄地申请了香港浸会大学的中医硕士,马上9月份就要入学了,12月还要读一个短期的儿童心理学课。(香港浸会大学是香港一家非常好的大学)另外他还一直都在抽空健身,看他的身材就知道,铁没少撸:说实话,无论是演舞台剧、做舞台剧导演也好,还是拍电影也好,做咖啡品牌也好,读一个北大硕士也好,都值得全职去做。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同时把这些都做好。如果这么多任务,是一个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小伙子做的,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一声“斜杠青年”。可马浚伟都48岁了,人生过半,还像18岁小伙子一样拼,学那么多东西,他图什么呢?还跑去学中医,难不成他还能半路出家,坐堂问诊吗?对于马浚伟而言,如此拼命地学习,大概是为了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吧。因为家里穷,马浚伟初中就辍学。14岁去雪糕店打工,16岁到图书馆做管理员。打从心底,他一定十分羡慕能背着书包上学校,肆意享受青春的同龄人吧。对知识的渴望,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里,一有机会就要蠢蠢欲动。后来马浚伟被TVB的高层曾励珍看中,让他去试镜《鹿鼎记》。当时马浚伟没有受过专业的演员培训,全靠自己努力钻研,虚心请教,这才把康熙演得深入人心。很难想象那个稳重、儒雅,偶尔又有些顽皮的小玄子,竟然是个没有任何演戏基础的初哥。再后来马浚伟一路走红,演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角色。比如《洛神》中的曹植,《妙手仁心》里的医生。按说一辈子演戏也没什么不好。TVB里有很多老戏骨,都是从翩翩少年郎,慢慢地演到爸爸、伯伯,再演到爷爷。如果缺钱,就去接广告,或者去别人婚礼上走走穴。人生一眼望得到头。虽然没有什么波澜,但是胜在安全,毕竟一直待在舒适圈里,也挺舒服的。可马浚伟没有这么做。他从未辜负少年时的自己。那个羡慕地看着别的孩子去上学的少年,从未被他遗忘。北大要开学的头一天,他为自己买了新的校服,书包和笔记本。那种欢欣雀跃,透出屏幕,令人简直疑心这是一个刚升上小学的孩子,摸着新书包,激动地睡不着觉。他还骑着小黄车,在北大校园里转了又转。哪里像见惯了大风大浪,跟各路明星有过合作的老演员。此刻,他和未名湖畔的新生没两样。虽然同时导演着电影和舞台剧,他还是坚持每个月都要飞北京,认认真真地写报告,做笔记。他的论文也以0.77%的超低查重率通过了答辩。别人称赞他,他却只是谦虚地说:我不是本科生,我只是完成了北大EMBA的硕士课程。简直憨直坦白地可爱。别人都在努力地往脸上贴金,只有马浚伟,恨不得拿锉刀给闪光点磨没了。常常听见有人说,都怪原生家庭穷,所以我才学历不高;都是因为小时候妈妈太小气,所以我现在才一样乐器都不会……真相是:所有的遗憾都可以弥补,如果真的有那么遗憾的话。对于现代人来说,年龄越来越不是个事了。40岁如何,50岁又如何?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正在亲身上演拆掉年龄的墙。而这样的事,其实一直都在发生着。上个世纪的美国有一位名叫摩西的农妇,她一辈子生了10个孩子。76岁这年,她决定开始学绘画,在此之前,她从未握过画笔。80岁的时候她开始办个人画展,一直画到100岁,创作了1600副作品。100岁后,她还画了6副画作,直到101岁时,她才回到上帝身边,去天堂继续作画。100岁这年,摩西奶奶亲笔写了一张明信片,寄给一个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起因是春水给摩西奶奶写信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写作,一直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是他大学读的却是医学,现在已经成了一名医生。他已经30多岁了,一边虽然令他厌倦,却是一份稳定的职业,有着不错的收入。而另一边是他儿时的梦想,可却没法保证能养家糊口。春水上行很是迷茫,因此写信向摩西奶奶求教。摩西奶奶给他回了一句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如今这位春水上行也已经逝世,可他的笔名被大多数人铭记,他就是那个写出《失乐园》的渡边淳一。(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摩西奶奶的自传,相当励志,76岁人生才刚开始。)有梦想就去实现,别抱怨,不要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记忆也不好了,学什么都不如那些年轻人了,梦想从来就不是聪明人的专利,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就像马浚伟说的:我不聪明,可正是因为我不聪明,所以我才要更努力地阅读、学习、练习、运用,然后不断地重复。别问别人为什么做得到,要问自己,究竟为了梦想付出过什么?做过什么?别为自己设限,拆掉年龄的墙,你就会立马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