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广播电视专业考研报录比蛋炒饭

北京大学广播电视专业考研报录比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MFA)专业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本专业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6艺术基础、934艺术创意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2017年艺术硕士:录取全日制15人,非全日制57人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对于北大的广播电视专业来说,这个专业之前只招在职研究生,现在开始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即使是非全日制的同学,他们也是下了狠功夫的,排名和分数甚至比全日制的还高,所以都不能掉以轻心,考研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就专业内容而言,北大侧重于论述题,不考名词解释和填空题等,所以不用在一些小词汇上下太多时间,而是要有一个全篇布局的整体能力。考试科目一艺术基础:考查艺术理论知识,需要对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这本书要熟记于心,里面重要的专业性理论是要重点掌握的。考试科目二艺术创意:考查创作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策划基础或者剧本创作能力。两门课其实是理论加实践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关注微信公众号:pku考研圈1.《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2.《艺术概论》 王宏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10月;3.《影视纵横》 李道新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年10月;4.《影视美学》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5.《影视鉴赏》 彭吉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6.《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 王一川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年11月;7.《美学原理》 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8.《文化研究导论》 陆扬 王毅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9.《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年2月;10.《电影理论读本》 杨远婴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2月;

卖猪

北京这三所院校不简单,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却都隶属于教育部

能被教育部直接管辖的高校,不是实力超强,就是在某一反面的学科上面拥有自身的特色。在我国,由教育部直接管辖的高校并不多,放眼全国,也只有74所高校,数目还没有过百。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3所特别的院校,他们虽不是985、211工程院校,但是却能直属教育部,大家跟着小编一起看看究竟是哪几所高校,他们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吧。中央美术学院央美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于1950年4月由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18年,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下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央美虽然是一所"双非"院校,但是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还是我国八大美院之首,学校可以说是我国艺术类院校的排头兵了。中央美术学院现设有造型学院、中国画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六个专业学院,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海南教学实习基地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1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1个建筑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1个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2003年获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1962年,时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除了进行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培养,学校还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教育,同时并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以及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建校40多年来,学校已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学科体系。已经为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十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从短期教育、速成教育、网络教育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学科层次齐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国内外普遍好评。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西北郊风景区,西望颐和园,东临圆明园,毗邻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等著名学府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学校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但是校园面积却并不大,占地面积近2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国关的设施还是比较齐全的。国关主要是一所文科学校,但也有信科系和国经系这样的理科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过硬,英语学习一直是这所学校的强项。学校50多年成长发展的光荣历史,以培养新中国涉外工作专业人才著称。学院曾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办学传统,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媒体、大中型企业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这三所院校"双非"院校各有各的特色,不知大家又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呢?

水中有火

娱乐圈的5位“学霸”,章泽天撒贝宁上榜,最后一位绝对真才实学

第一:章泽天章泽天被称为“奶茶妹妹”,章泽天的健美操特长为她加了不少分,通过了清华保送生的笔试和面试,凭借优秀的综合素质保送清华大学,2011年8月17日就读人文科学实验班。一个好的学校氛围,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3年8月,章泽天申请赴美国巴纳德女子学院交流,刘强东则在同年赴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在美国期间,奶茶妹妹经常出入于哥大的摄影圈,结识不少朋友,其中包括刘强东。第二:撒贝宁撒贝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目测如果不当主持人小撒应该会是一个优秀的律师吧?怪不得《今日说法》主持的这么好~原来是有原因的~第三:李思思曾连续担任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五年,今年还有她来继续主持,李思思进入央视前,就在北大赫赫有名。她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北大也结识了自己的老公。据说比她大几届也是个80后。第四:李健李健,因“水木年华”组合而被熟知,有的说是文艺特长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其实人家是直接录取的,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学霸!第五:董卿身为央视一姐,董卿的学历也不在话下。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和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1994年到浙江电视台工作,开启其主持生涯。值得一提的是,董卿出身在文人家庭,她的父母双双毕业于复旦大学。你喜欢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形神

谢飞评翟天临:创作专业不需要理论研究型博士生

新京报讯 (记者 滕朝)2月14日,北京电影学院退休教授、第四代导演谢飞针对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一事,在微博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大学艺术创作专业需要开设理论研究型的博士学位教学吗?》的长文。文中谢飞导演介绍了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研究生、博士生学位的情况,并且提出其中的问题,他拿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例子,认为学院多年来的博士教学实践不仅没出现什么杰出优秀的理论人才,博士论著被出版和引用的也属极少数。“低劣、抄袭的现象倒是常有发现。”他还提出:“像我们电影学院以培养史论研究的‘电影学系’可以设立博生研究生教学,其它以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编、导、演、摄、录、美、制、动画等专业是不适合的,也没必要开展这样的纯理论研究型的博士研究生教学!”对于翟天临论文涉嫌抄袭事件,谢飞称,“对犯过错误、有污点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一些有过污点的艺术工作者,接受相应的法律和行政处理之后,他就应该享有一切公民应有的工作和生活权利。”最近,演员翟天临因不知“知网”被曝出论文抄袭,引起轩然大波。2月14日,翟天临就该事件发表了一封致歉信,承认是因虚荣心和侥幸心迷失了自己,并正式申请退出北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以下为全文:大学艺术创作专业需要开设理论研究型的博士学位教学吗?北京电影学院 退休教授 谢飞毕业于我院的博士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一事成为近期热点,去年六月底的这张照片又被爆出来了。唉,可惜这么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演员,很可能就要这样被毁掉了。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科学地查证,妥善处理,诚信与公平乃个人与社会之本,爱护与培养青年人才也是我们的责任。“文革”后,我国大学重新开设了研究生教学,但是我们许多主管学校的部门及教学领导对这一教学制度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科学的研究,为了追求“高大上”、“世界一流”,许多学校就“贪大、贪多”地盲目上马了博士教学。1986年,我们北京电影学院才开展艺术硕士的教学,上世纪90年代又提出了开设博士学位教学。对后者当时我是反对的,我以为电影学院多年是以专业实践为主的艺术创作教学,主要是专业知识与技术训练,属职业性学位,是培养专家;而博士教学是研究艺术史论型学位,是培养学者。我们北京电影学院不具备这一理论研究型的教学基础。我自己于1960-1965年在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毕业,留校任教,学历一直只有本科,靠着多年的导演创作和教学经验,教授本科和创作型硕士研究生是可以的,但是去教授电影艺术史论的博士生就不具备资格和条件。请看看我刚从网上摘录的有关世界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的常识:“对于学位制度,尤其博士学位,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例,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但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绝不仅仅是博士(Ph. D)。美国以及欧洲的高等学位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研究型学位(Research Degree),另外一种属于职业型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艺术博士学位必须指出,在高等院校的学位制里面,还有一类属于艺术型的。比如表演型的学位,比如 MMA. 和 DMA.注重表演方面的训练。课时要求大多在表演技能方面的提高(如声乐和演奏),同时也有相应的理论课程。毕业时要求一定场次的演出。但是Ph. D博士则没有演出的要求,而必须有论文的答辩。从中可以看出,表演类的学位主要是学生演出技能的训练,而研究型的学位与其他领域一样注重研究能力、理论分析、学术水平。作为艺术专业,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 (M.F.A.) 一般已经是最高学位。因而可以满足艺术职业的要求。甚至可以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担任教授的职位。西方大学的艺术专业一般很少设置博士Doctor of Fine Art (D.F.A.) (建筑学也是如此). 而且DFA往往都是名誉学位。目前美国只有少数大学设有DFA。比如耶鲁大学设置有戏剧评论的DFA。如果已经拥有MFA学位的人希望在高等院校竞争相应的教职才会考虑获取DFA。一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会去读 Ph. D,而仅仅获取 Master of Fine Art。北京电影学院创建于1950年,在培养电影各专业的职业型人才上硕果累累,说是撑起了中国电影业职业人员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但它和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一样,是一所独立的“艺术专科学校”,不像一些综合大学里的艺术、电影分校那样,在分校以外还有多种资源可运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办研究型的博士教学是很不恰当的。据查,毕业过李安、马丁·斯科塞斯、卢卡斯等电影大师的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校、南加大电影学校等著名学校里,多数也主要是本科和艺术硕士教学;南加大里数十个学科中,只有剧作和评论专业属于理论型的专业,其中也只有评论专业设有博士学位。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主管部门的要求下,上世纪90年代起电影学院各系的博士生开始越招越多。不得已我这个只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也得招收博士学生了。最初几年中,我只招了三个博士学生,而且坚持只招已经留在影视院校教授导演专业的,且获得了硕士学位的教师,希望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退休后,学院又让我接收了一个匈牙利推荐来的外国电影博士生,还未毕业,算是第四个)在退休前后的这三十多年里,我主要在教授本科和创作型硕士研究生,前者要通过拍摄毕业短片及短论文,后者要导演短片或长片及创作体会论文方可合格毕业。我不愿意也教不好理论研究型的博士,因为按国内高校的现行教学规则,博士只有理论研究型的,不仅要发表数篇理论文章,博士毕业论文必须是十万字以上的史论专著,这对于在本科和硕士阶段不是史论研究学科的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样情况的导师亦然。学院多年来的博士教学实践不仅没出现什么杰出优秀的理论人才,博士论著被出版和引用的也属极少数。低劣、抄袭的现象倒是常有发现。事实还是证明了,像我们电影学院以培养史论研究的“电影学系”可以设立博生研究生教学,其他以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编、导、演、摄、录、美、制、动画等专业是不适合的,也没必要开展这样的纯理论研究型的博士研究生教学!也许有人会说你前面引用的学位设置规则都是西方国家的,我们可以创造自己“有特色的”的教学体系。如果真觉得获得个博士桂冠风光,我觉得不妨改革一下,在艺术高校里设立“创作型的博士学位”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三年学习拿出更高质量的、能公映公演的艺术作品毕业,而不是十万字的论文。三十多年来,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硕士毕业生里就涌现了远的如陆川(《南京南京》)、姜伟(《潜伏》);近的如万马才旦(《塔洛》)、文牧野(《我不是药神》)等优秀导演人才,可谓硕果累累。有关领导部门为什么要僵死地按西方的模式,让所有艺术职业性专业只能去培养纯理论研究的博士生呢?艺术教育以出创作专业人才、出作品为主要目的,而盲目引进的纯理论研究制度,只强调发表文章,出版专著,连学校内创作型教师评职称时,反映教师真实艺术与水平和能力、公映并获得好评奖项的电影等创作作品也不能算数,非要发表的文章和著作。这似乎也是这些年各大学平庸、拼凑、抄袭的各种论文泛滥的原因之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指导方针,对艺术创作专业高等教育中,是否应该和如何办博士学位教学的问题上,我们的高校领导与管理部门、教授教师及学生们,是否应该用科学的方式来研究、探讨一下?另附一言:对犯过错误、有污点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一些有过污点的艺术工作者,接受相应的法律和行政处理之后,他就应该享有一切公民应有的工作和生活权利。可是现在一种无形的网络舆论却不是这样,以“人设崩塌”为名就将他们彻底封杀了!现在的网络微信、微博平台比过去出现过的“四大自由”,即“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真是厉害多了!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获得信息的极大权利及自由,也会给一些偏激、过火、谣言等非法制现象及行为提供机会。我做了一辈子培养学生的工作,深知培养人才的不容易,对于人和事的辨别与处理应慎重,要理性。对于我们培养多年的年轻人才,要多些爱护和关怀,鼓励他们改正错误,重新站起来。就以“嫖妓”的污点来说吧,查查网络,你会发现古代的大诗人李白、白居易,西方的大艺术家舒伯特、贝多芬、莫泊桑,中国近代的学问家胡适、政治家陈独秀、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等名家,年轻时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改正了,成长了,社会都不会永远对此揪住不放,也并不影响他们以后在事业上为人类作出的各种杰出贡献!所以,对事要依法办理,对人要宽容、善待!2019年2月15日 北海·银滩公园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刘军 李世辉

其室虚矣

他是北大高材生,实力超群拍戏一条过,但出道13年却始终不红?

现在的娱乐圈,大多都是小鲜肉当道,很多明星都只是靠颜值上位,有许多人的实力都不强。而有一些明星实力很强,演技爆棚却不能走红,比如当年的靳东、王凯等人。好在这两位实力派演员都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所以能够迅速蹿红。而作为靳东同届校友的张鲁一就没有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但他的演技绝对不输靳东、王凯。在《火线三兄弟》里他是毒辣的特工科科长,在《麻雀》里他是阴险狡诈的毕忠良,在《他来了请闭眼》中他是残忍的谢晗……一个个反派角色磨练着他的演技,致使他成为如今这样一位实力派演员。不过业内早就传他拍戏全是一条过,很少NG,因此被网友戏称为“撸一条”。而他不仅仅在演技上有实力,他在其他领域也是实力超群。张鲁一原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但后来又修了北京大学MFA艺术专业的硕士,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材生。就单说北大高材生这一头衔就已经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了,而张鲁一还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全才。不过让人奇怪的是他一位导演专业毕业的学生却改做了演员,即使专业不对口演技也还不赖。上面说到张鲁一这么的厉害,可他第一次以张鲁一这个身份被广大观众记住的时候还是因为韩雪邀请他去参加了《声临其境》。除这一次以外他都是以电视中的角色被人所熟知,可想而知出道13年的张鲁一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虽然张鲁一在这样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可他的这种状态又与其他小明星不一样。一般的演员进入娱乐圈拍戏、接广告等等都是为了大火,成为大家的焦点。有些明星为了红甚至有些不择手段,比如炒绯闻、强组cp。然而张鲁一这个人简直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比如现在新剧开播时,他的搭档佟丽娅早就发文宣传,而同样身为主角的张鲁一却不在公众平台上宣传。不仅如此,翻看张鲁一的官方认证号就能发现,他极少分享自己的生活,两条动态相隔的时间大概有半年之久,一年也只更新几次而且也都是一些官方的宣传语。这么神秘、奇怪的他反而让网友觉得他不是不能红,而是不想红。这样的猜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做演员并非是为了红!想想看,他是北大的高材生 ,在校期间就已经是学校的传奇人物,虽不是演员专业毕业但拍戏却能一条过,塑造的角色也是好评如潮,不仅如此还精通琴棋书画,这样实力超群的他没道理不红。就算他不拍戏,凭他个人的能力,想红也不是一件难事,可他偏偏选择了拍戏并且选择了低调神秘。想必他出道拍戏13年始终不火跟他的这一选择也有重要关系。

第六章

没上大学的几位名嘴主持人,第二位令人想不到,汪涵上榜

对于主持人大家应该都会下意识的认为一定是名牌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出身,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主持人毕业于名牌大学,比如北大毕业的撒贝宁,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白岩松,董卿更是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但有些主持人他们是搬入出家,有的高中毕业出去闯荡,有的则是中专大专也不是专业的播音出身,但是依旧凭借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折服众人。汪涵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学术派为主,博学多才,随机应变能力极强,某一季《我是歌手》救场更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然而实际 汪涵的学历只有中专,之后函授的本科,至于函授有多大水分就不质疑了,好在汪涵参加工作后也一直没有荒废读书的习惯,在长沙甚至拥有自己的书屋,取名为“培荣书屋”;加上汪涵属于从底层做起,非常勤奋的一类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说出来的话也难免更让人信服。孟非:孟非高中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后来回到院校,还算是补了一个研究生学位。但是,孟非的学历即便是自考的硕士在学术圈也属于学历低的那种。相比于汪涵,我同样非常喜欢孟非。只是汪涵更注重与擅长传统文化,而孟非更适合与擅长民生,emmm…还有婚恋吧,哈哈,挺难想象汪涵涵哥去主持《非诚勿扰》…同样,孟非给人形象很有信服力...这大概也跟孟非的阅读量有很大关系吧...忘了说,孟非也是个很爱读书的人。曹颖:对于00后,可能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对于90后,绝对是女神级别的人物,不管是她主持的节目,还是主演的偶像剧在当时的年代都绝对大热。但说起曹颖的学历,实在令人有些意想不到,因为她压根儿不是来自传媒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而是北京某职业高中的美容美发专业毕业。有一次曹颖去电视台找朋友,正赶上录制节目,而节目临时找不到主持人不得不让曹颖救场,不过也个阴差阳错也成就了曹颖,走上主持人演员歌手等多栖全能的道路。

邢邵

社会观察|招改进行时,新传院期待怎样的人才?

采访 | 丁莹 张令卓 聂怡鸣 魏莱图片 | 来源于网络责编 | 江潞潞美编 | 孙广哲今年,国内新闻传播学院的招生政策出现了一系列调整。5月15日,多家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从2020年起取消本科招生。8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宣布艺术类学硕、专硕的科目三、四分别改为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专硕初试中增加“材料评议”环节。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宣布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全日制专硕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仅招收非全日制生源。9月16日,南京大学宣布暂停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全日制专硕招生。……今年5月份以来,北京三校先后改变招生政策,南大也宣布暂时停招全日制专硕,为什么今年多校的新传院都开始了改革?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更让学生们好奇的问题或许是——新传学院的改革究竟是为了培养出怎样的新闻传播人才?“转向”的考研生李渔(化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预备报考中传全日制MFA广播电视专硕。在新传发布招改消息时,她正一边准备12月份的中传考研,一边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在外实习。不过在此之前,她已从考研辅导机构的赵老师那里听到了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发在考研群里之后,我们很早就已经讨论起来了。”中传考研生担忧考试方案改变让她宽慰的是,MFA专硕的学制从三年改成了两年,她认为“时间才是真正的资源”,少上一年可以更早就业;而且”小船好掉头”,她本来就因为在实习和考研之间辗转,没能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之中,正好有机会从头再来。她觉得,投入了更多时间精力成本的人可能会遭受更强烈的丧失感。虽然不知道改革的原因,但她最直接的感受是“还是会有不公平”。“原本的考试方案中笔试、面试各占50%,其中笔试就是考试成绩。但现在考试成绩只占80%,还有20%要看你的综合材料,包括你的大学成绩、实践内容、实习作品等等。好处是本专业的同学容易过初试,因为有实践经历,比较吃香,但对外专业跨考的同学来说非常不公平,因为他们没有作品,没有我们专业相关的实践经历,包括实习。”李渔说。相比之下,人大的招生改革更具冲击性的地方在于,只招收推免生意味着考研生完全失去了考全日制专硕的机会,“转向”成了必选项。要么转考非全日制,要么转考学硕,又或者换学校。据某一头部考研辅导平台负责人粗略统计,人大考生分流到北大、北师大这两所学校较多。“憋着一口气的考生可能会选择去考北大、清华,利用自己在备考人大过程中的知识板块匹配度到更好的学校去。”该负责人说。不过,上海财经大学2017级新闻专业的帆帆(化名)不打算换学校,她坚定要考人大,这来源于高中时她就对人大的人文氛围抱有憧憬,考人大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情怀,是为了完成高中时的梦想”。剩下的问题就是考非全日制还是学硕?她最终决定由专硕转为学硕,“学硕与专硕的参考书目大致相同,只是偏重的方向不同,转学硕是较为稳妥的转考办法。”张帆说,虽然仍然对不确定性有担忧,但她也在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招考计划。帆帆参加的辅导班里,老师转发人大招改通知引起考生担忧至于作为考研人如何看待国内几家领先高校新闻学科学制的改革,帆帆觉得,需要把清华、中传、人大这三个案例放在一起来看,北京地区只是率先作出调整的。“事实上,目前许多新闻从业者的大学专业并非是新闻,但他们依然能够成功在这个行业中立足,所以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专业出身可能并不是必须满足的条件。而许多新传专业的人毕业后也未必会从事新传行业。这样的结构性矛盾势必需要一定的改革,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她说。“早有风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小涵(化名)在人大发布招改消息之前就参加了夏令营并获得了优秀营员的名额。据她回忆,人大今年的夏令营优秀营员明显增多了,往年只有二十名,今年有三十名。小涵觉得,人大招生改革并非意味着人才选拔标准的改变,直接的感受来源于今年夏令营的体验,考试题目和往年没有太大差异。“面试是线上面试,题目是自己抽的,我抽到的题目一个是有关于新闻价值,另一个则有关于互联网新思维。没有很偏很怪,还是很常规和平稳的。”全日制招生规模的缩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对非全人才的反歧视号召有关。今年3月初,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再一次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其中包括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限制性条件。而专硕仅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并非人大首创,清华早先就已经实施了此种方案。在2019年10月份清华新闻传播学院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中,学硕都是全日制,专硕为南加州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全日制数据传播双硕士项目和非全日制两种。清华《简章》中实务课前标注了“非全日制”而中传在正式发布招改通告的三天前,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出覆盖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设置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中国传媒大学有关负责人就研究生教育改革答记者问时也说明,此次改革方案的快速推出“并非神来之笔,更不是速成之果”,而是伏脉千里之后的厚积薄发。[1]事实上,中传的教育改革从前年就开始了。2018下半年至2019年6月份是改革的第一阶段,中传初步规范了招生的自命题制度和导师评聘制;本次新教育改革方案则是第二阶段的成果,三大重点分别是强化考试对优质生源的筛选作用;改善考生人文功底浅、写作能力差的积弊;破除“唯分数论”,加强对考生基本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察,这也就是设置主题写作、人文社科基础和材料评议的由来。而这正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号召的结果。7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大会中,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22日,国家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也表示要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2]所以,这并非是只有新传专业踏足的教改之旅,而是所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都处在改革进行时。例如11月初,中央美术学院也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会议强调培养人文学科的复合型人才。[3]《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革有关键领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除了学生要面对改革,导师也要迎接新的挑战。导师制改革探索打破导师身份“终身制”,建立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动态调整制度,对导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传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刘坚老师也证实,改革不仅影响学生,实际上老师也受影响。它对老师的实践能力要求高了,以后的教学方向也更加注重培养专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专硕导师来说,以后专硕学生会有专硕导师、学术导师和业内导师——比如业内资深记者——三个人组成导师组来带。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中传也将响应国家号召,将进一步区分学硕与专硕之间的培养路径,与国际接轨。刘坚老师说,“这种改革其实是很多老师一直向学校反映的,就是把专硕学硕区分度拉开。尤其对于老师,不能再教采访自己却没采访过,教新闻写作自己没写过稿子,教导演,自己却没做片子。”“为何转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新传招改是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大潮下激起的一朵涟漪;另一方面,新传学科内部也积攒了许多长日未决的问题,暗潮汹涌。在今年上半年,针对清华教改现象,杜骏飞、叶铁桥、胡泳、潘忠党、张力奋几位新传界大咖教授进行了一场圆桌会谈。会谈中,杜骏飞教授认为,“现在进入一个弥漫传播的时代,新闻包括传媒,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空气般的存在。”新闻传播学固然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珍贵的观察视角,但也正由于其“弥散”的学科特质,相较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具有长远的研究传统与发展脉络,显得缺乏特别明确的学科基础和方法论根基,更容易陷入“无学”的争论之中。更不要说新闻学自上世纪创立起便不断遭遇“术”与“学”的论争,新闻实践者更倾向于把新闻当作一种“术”,突出其在社会改造方面的功能性,而非“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近代以来,国内的新闻业受西方新闻业思想影响,与作为我国新闻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交融,形成我国独特的新闻格局。作为应用型学科,国内新闻传播学也更侧重于培养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专业新闻工作者。“新闻无学”的争议不绝于耳,而业界和学界也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认为,如今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在学术界对‘新闻是否有学’仍有不同看法。另一方面,由于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极强,新闻理论与‘采写编评’实操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造成业界对新闻传播学教育多有隔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说法未必有道理,但也确反映了新闻传播学教育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张力奋教授认为,新闻人为新闻和真相而存在,新传学院要培养记者,培养学生对新闻的承诺,提高基本素质。胡泳教授认为,掌握统计、编程等技术,熟悉媒体商业运营等媒体业务,有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广泛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是新传教育的方向。杜骏飞教授认为,不应沉迷于技术,文理融合,包括新闻的专业化、新媒体化、数据化、智能化,这些都是各种时髦,关键在于培养“全人”……[4]新闻传播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并存。而大学中的新闻传播专业如何定位?往何处去?要培养哪种人才?改革便是探索这些重要问题的可能答案。“改革仍在进行时……”不过,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改革本身,也可能造成问题。上文提到的头部新传考研辅导平台负责人认为,虽然改革存在合理性,但真正反馈到学生身上,则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初试考两门专业课,那两门专业课现在把哲学、艺术、文学什么的都包括在内了;而中国人民大学把专硕的名额全都给了推免的学生,客观上来说也不是那么公平。一些二三本的同学想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但这个政策无形当中就已经阻断了很多人进入顶尖高校的机会。”他做了很多年北京高校的新传考研培训工作,明显感觉到高校研招的政策正在收紧,而且高校现在都在改革。“当然他们本校有一个执行逻辑,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从我们具体的考研生的角度,非常客观地说,确实对他们的个人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且仅招收推免生的做法虽然能帮助学校优化生源,但在无形之中可能会形成一个高校推免的“优先团”,固化某些高校之间特定的“小圈子”。以及,今年改革了,明年会怎么样?该负责人从考生的利益出发表示担忧,“人大作为头部学校具有引导性,以后是不是大家都会把更多的名额放给推免,考的话更多倾向于非全日制?”这样虽然可以起到优化生源、促进非全日制学历的社会认可度等作用,但是“它会损害接下来三到四年考生的利益,这是最少的一个预估。”而且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当下,不只是北京。北京三个头部学校的改革因为其影响力,在其他院校的考研生中也制造了恐惧。目前就读于南大金陵学院、预备报考南大新传的王硕听到消息后“很担心”。他加入了十来个考研群,人大招改这一“爆炸性的新闻”出来的当天下午两点多,就在群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觉得北京三校先后的改革展现出的是对新传考研生的各种不友好,“有的人说,考研的人不如保研的人,更多机会都留给了保研的人;有的人会在无奈中带有愤怒,说‘游着游着,岸没了’这种话,语调非常悲哀、无奈。”“首先我不希望原来考人大的学生过来考南大,这样就增大了我的压力。假如报考人大的有一千多人,那么这一千多人将分散到哪些学校,会带来哪些压力?而且从一个学新闻的人的角度来看,我很好奇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影响到新传考研的一个大环境,以及未来会不会有新的动作。”他说。在学硕与专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改革当下,想要进一步深造读研的学生们究竟应当何去何从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研招组副组长胡翼青老师从学校的考量出发,认为新传其实在招收专硕和学硕时更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于学生本身,而并非是学校主动干预,学校只是为两类不同的人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体系。“没有人不适合读研,但关键问题是他对于学术有没有兴趣和激情。这种激情和热爱,以及问题意识,实际上是围绕着今天媒介发展的大潮来运作和展开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就是对媒体现象、媒体文化、围绕着媒体的社会关系的高度敏感,这是优秀的新传硕士研究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胡老师说。“业界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新媒体的技术一日千里,对所有的领域都在进行媒介化的改造。教育,尤其是新传的教育,肯定是被媒介化得最厉害的。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调整自己,去应对新的变化,这也是这些年来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境。”“培养方案永远在路上。”胡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参考资料:[1]http://www.cuc.e.cn/news/2020/0807/c5994a172338/page.htm[2]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xwb/202009/t20200910_486921[3]https://new.qq.com/rain/a/20201112A000QS00[4]杜骏飞,胡泳,潘忠党,叶铁桥,张力奋.清华“教改”与新闻学院的未来[J].新闻大学,2020(07):33-50+122-12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教育课题小组,倪宁,蔡雯.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J].国际新闻界,2014,36(04):123-134.张志安.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3):77-84+131.

道不可见

在线上,看北京大学同学们的作品展

不觉间2020年的暑假悄然而至,我们时隔八个月未曾回到燕园,孤独的日子里,你有多久没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了?而你的影单是否也已经库存告急?别急,艺术学院“学院奖”展映活动来丰富你的观影时光了。本次活动,艺术学院会以在线直播的形式展映2020年第十五届“学院奖”优秀获奖作品,让同学们可以跨越千里一同观看展映影片。今年的“学院奖”不再需要大家顶着烈日排队领票,而是以线上直播参与的形式举行。我们可以邀约许久未见的同学们,一同打开电脑,在线上欣赏学院奖的优秀影视作品,本次展映活动会持续五天,除了两部北京大学校园优秀作品,其他都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同学创作的短片作品。错过了去年展映活动的同学们也可以弥补遗憾,本次展映活动会再次播放2018年和2019年精选的二十八部优秀短片,让大家一次线上看个够。本次学院奖在线影展与在线平台“现在电影”合作,此外,每天晚上,部分影片的主创同学会在线上直播,与老师和同学们聊聊创作中的故事,每天更有特约的业内嘉宾等着你哦。· 参与方式 ·展映形式:线上播放电影+主创团队直播互动展映时间:8月5日——8月9日详细参与展映活动方法如下,请同学们准备好设备,提前扫描二维码并下载“现在电影APP”,准时进入展厅观看。以下是展映活动的观影日历,记下你心仪电影的播放时间,千万不要错过直播。本次展映活动全程模拟影院模式,不支持回放和重播哦。《以树之名》:最佳影片、优秀毕业作品作品以浓郁的乡野气息、厚重的影音质感与荒诞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当代农村社会中传统与现代、情理与法制之间的矛盾冲突,剧作基础扎实,思想深度值得称赏,并具较高的整体完成度,是一部优秀的原创影片。▍《笼屋之夏》:最佳导演、优秀毕业作品影片安静地描绘了两个少年在夏天的相遇,这是一个充满成年人现实规则的世界,但两个少年却围绕共同喜爱的摩托车而成为朋友,这份友情没有动机,也没有终点,只是在酷热的夏天为彼此填充了一段时光,在生命中留下一段痕迹。影片运用纯熟的视觉语言,缓缓地描绘了这场相遇,演员准确而适度的表演,导演精确自然的行动调度,加上沉心静气的节奏,让这个作品摆脱了学生毕业作品最常见的浮躁与匠气。导演:陆洲(2016级本科)百无聊赖的夏日,高二学生李佳文偶然结识楼上的群租者黄时彦。体验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李佳文与黄时彦产生了一段真挚的友谊。▍《张贴》:最佳编剧导演把自己在北大校园里经常闪现的新奇古怪的想象,变成一个议题与美学相互纠缠的饶有趣味的作品。他利用了北大学生与非北大学生的身份冲突,对围城中的北大学生指指点点,但到了最后,身份政治的批判被包裹进影像嵌套的美学游戏(或者是灵光乍现,或者精妙安排),嘲讽的适度与形式感的恰当,让这部短片赢得评委的认同。导演:张越扬(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章贴和刘学在一次争执中相识,两人为了争夺公示栏上一块张贴海报的位置而出言不逊。章贴怀恨在心,记下刘学的寝室号,计划改天趁机砸坏刘学的摄影器材,却在作案时被刘学撞见。章贴急中生智,塞给刘学一张电影留学的海报便匆匆离去。▍《饿其体肤》:最佳表演作品呈现出狭窄空间内,人物之间情感关系的复杂性。依恋中的对抗,亲密中的疏离,在细致的表演中得到了表达。▍《爱的课程》:最佳剪辑在极具时效性的故事语境中,传达出关于人性的恒久主题。作品对单一空间内的镜头调度和演员调度的有效处理,让叙事清晰而稳定。导演:沈月(2017级MFA)在疫情这段特殊的时间里,人们长时间相处于同一密闭狭小空间内,作者观察到此时人们的心理、情绪、行动等发生了许多或微妙或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了人际关系,甚至是人生轨迹。作品以疫情期间的都市为背景,咖啡店员小张在这一特殊时期住在咖啡厅看店,老顾客倪总常来光顾,二人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疫情结束后又将怎样面对他们的关系……▍《我是不是安大傻子》:最佳纪录、优秀毕业作品这是一部具有本土色彩的迷影纪录片,导演既不是回顾电影史,也没有追逐明星,而是对自己少年时代最喜欢的儿童电影中的角色“安大傻子”情有独钟,把他作为寻找的对象。在这场围绕一部老电影而展开的寻找,把两个陌生人的成长与生命体验融汇在影像中。这是一部迷影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对自我的寻找与尊重的电影。导演:孟繁达(2017级MFA)30年前,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以北京亚运会为题材创作了《我的九月》,该片既是中国体育电影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儿童电影的佳作。作为尹力导演的胶片处女座,上映后即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安大傻子”张萌荣获“童牛奖”最佳小演员称号。30年过去了,北京已经成功举办过奥运会,影片中的市井生活物是人非,尹力导演成长为中国“第五代”代表人物,剧中另一位主演“高二傻子”张国立已是“老戏骨”,每年九月都会通过电影频道和社交媒体“刷屏”。但30年来,剧中男一号“安大傻子”却销声匿迹。▍《346》:最佳技术突破了短片作品和学生作品经常存在的技术局限,作品在影像 、声音、剧作、表演等多方面具有较高完成度,并且,此种技术的完善有效促进了作品的主题呈现。▍《往生》:最佳人气、优秀毕业作品作为一部具有探索精神和先锋气质的影片,作品里的空间、人物与物象均具高度的隐喻性和象征性;作为一部极其风格化的个人影片,作品具有某种令人迷惑而又迷恋的特质。导演:沙士淳(2016级本科)平庸的建筑设计师陈双在失业后被逐出城市,开始流浪,以拾荒为生。在群山尽头,他误入一幢未完工的现代风格建筑。在这里他遇到了神秘的少女邓楠,她的母亲是建筑师,在这座大楼尚未完工时,销毁图纸,并从楼顶一跃而下,留下这座尚未完工却已然成为废墟的建筑。王双住进大楼,为得到邓楠接纳,试图帮助她测绘建筑图纸。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与邓楠和这座楼有更隐秘的连接。▍《旷野之上》:最佳创意通过在故事、画幅、表演和对话等方面具有探索性的重复技巧,影片呈现出特定时空里的人性特征与心理深度,并在冷静的节制中流露出情感。导演:奚明杰(2017级MFA)《旷野之上》是一部场景、时间、人物都较为集中的影片,在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隐含了多层主题的表达,是一部具备人性思考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影片围绕着主人公洋洋讲述了疫情之下一个江南村镇所发生的故事,以时间循环为特色,带有浓厚的奇幻色彩。▍《李茂的意外》优秀毕业作品用充满生活质感的摄影机笔触,描绘了小城青年人生的偶然与必然。▍《往日即事》:优秀毕业作品剧作以余华小说为基础,在清冷的小镇空间里,以相对简洁、冷峻而又克制的镜头语言和影音风格,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与伤害的故事,叙事完整,画面精细,是一部颇见功底的优秀作品。导演:熊果诚(2017级MFA)影片改编自作家余华的短篇小说《黄昏里的男孩》,通过三个小男孩一天的经历和遭遇勾勒出人物所生存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氛围,试图表现个体所面临的普遍暴力状况。▍《时光慢递》:校园优秀作品作为一部具有北大宣传特点的故事长片,影片较好地平衡了故事与情感以及校园风貌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声画比较精致,制作颇有野心。导演:王思涵(环境科学学院2013级本科)时光慢递是以“写在今天,寄给未来”为主题的邮递业务,即寄信的人可以寄出一封特殊的信,收信的人会在一年或是两年后才收到信件。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今天,这种“以慢取胜”的邮递方式却在日益流行《时光慢递》是一部由北大学生剧组拍摄制作的原创校园青春长片电影。电影以四个初入北大的年轻人写下给三年后的一封信为线索,记录了四人大学生活的轨迹。燕园的茫茫人海中,向往自由的理工男生向海,目标清晰的经院女生小雪,内心细腻的北京女孩沐安,家境困难的朴实男生阿哲,他们因为机缘走入了彼此的生活。大学的青春年华里,他们将带着与彼此的联系一同经历有苦有乐、分分合合的本科时光, 而四人的终点,似乎很早就在寄给未来自己的“时光慢递”中写下了答案。· 历年学院奖优秀作作品 ·此外,每天还有映后直播,大家可以关注。具体映后直播嘉宾为:而且,每天直播还有特别奖品特别提示:本次直播活动欢迎校内外影迷朋友、影视专业方向的同学参与,每天晚上参与互动的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这套丛书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书系,由多位知名学者的专著、文集组成。第二辑一套共8种,总价552元,2020年出版后已获诸多好评,丛书集中展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近年来在艺术学理论、艺术史与艺术批评以及图像、公共艺术、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戏剧戏曲、艺术管理与跨界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成果。· 关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是一年一度的影视文化活动,自2005年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连年举办“学院奖”评选和颁奖活动,评选并展示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本科生和MFA电影方向的硕士生的毕业作品。本次参与展映的影片均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获奖影片,以2020年获奖影片为主。影片中既有以平凡的小城生活为题材、书写不平凡人生命题的影片,也有呈现复杂社会关系、具有鲜明人物个性和动人情感力量的影片。同学们以不同角度和呈现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影视盛宴,展示了北大艺术学院学子的电影创作风采,体现了北大电影创作爱好者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及青春成长独到的思考与表达。2020学院奖线上影展是首次举行,整个活动的策划、制作和统筹安排,都由艺术学院MFA同学为主力自主完成,其中2017级MFA同学即将毕业,这次活动既是对他们毕业作品的展示,也是与母校和艺术学院的告别,希望大家转发一下支持他们!▍2020学院奖评定委员会李道新、邱章红、陈宇、李洋、王蓓▍学院奖在线影展工作组统筹:李洋、王蓓、解明策划:祝子建(2018级硕士)、解丰宁(2019级MFA)视频创意制作:王聪(2017级MFA)、熊果诚(2017级MFA)、常馨内(2017级MFA)美术设计:熊果诚(2017级MFA)、陈奕君(2018级MFA)、江佳璐(2018级本科)宣传策划:李瑞琪(2019级MFA)、郭舟(2019级MFA)直播主持:孟繁达(2017级MFA)、孙铭菲(2017级MFA)、苏晓龙(2017级MFA)、马广超(2017级MFA)、梁洁(2017级MFA)

今不可也

中戏96级同学聚会,梅婷打扮惹眼,曾暗恋她的男生如今大有成就

中戏96级同学聚会,梅婷打扮惹眼,曾暗恋她的男生如今大有成就最近中戏北影两大艺术院校纷纷举行同学聚会,前不久姚晨还晒了同学聚会的照片,20年前和20年后的对比惹来很多感慨。中戏不甘示弱,96级同学聚会也办得风生水起,章子怡、秦海璐必不可少,梅婷还特意携家人出席,场面温馨。从被曝光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当天梅婷打扮得十分惹眼。她身穿白色休闲T恤,搭配半身裙,时尚度满分。照片有些糊,但依然能看出梅婷保养得十分不错,几乎素颜现身,脸部皮肤紧致又白皙,状态看上去与当年出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时别无二致,看来女明星对于皮肤的保养都深有心得。此次聚会,梅婷还带着老公儿子一起出席。三人乘坐自己的豪华保姆车前来,非常拉风。梅婷的老公曾剑对她很好,每次同框被拍,大家都能看到他把她照顾到无微不至。难怪梅婷敢于在事业巅峰期急流勇退,有这么贴心的老公和圆满的家庭,又有何求呢?除了梅婷之外,最惹眼的要属曾暗恋过她的陈明昊了。他也拖家带口前来。与梅婷截然不同的是,他们一家三口是骑电车来的,小小的蓝色电车,乘坐3个人看上去有些拥挤,但能看出陈明昊不攀比的朴素之心,还有他的妻子女儿也毫不计较这与普通人无异的生活条件。但如此朴素并不是因为陈明昊家庭条件不好,只是搞艺术的人都比较随性罢了。陈明昊如今专攻话剧,他除了是北大首届MFA艺术硕士之外,还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来头不小。不知道梅婷看着这位曾暗恋她的男生如今大有成就,是不是也会感到一丝欣慰呢?梅婷一家与陈明昊一家关系非常要好。聚餐结束后,梅婷站在门口和同学一一道别,笑意盈盈心情不错。陈明昊要离开时,两家人还凑在一起说话,曾剑不知道在跟陈明昊的妻子说些什么,陈明昊则跨坐在电车上,与其他人交流,从拿手机的动作看,也可能是跟老同学交换微信。道别过后,大家纷纷踏上回家的路,梅婷回到她豪华的保姆车中,而陈明昊则骑着小电车带妻女回家,这一幕让人有些感慨,当年大家抱着一样的期许入学,而一晃多年过去,却走向了不同的岔路口。虽然人生不同,但想必对生活的热爱,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中戏96班从不让人失望,希望未来他们能带来更多优秀作品!文/【小呱侃娱乐】原创,转载请注明: 小呱侃娱乐,欢迎订阅,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奔向你

18北师大MFA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状元:跨考一战上岸心得分享!

考研,从准备到录取,正好一年。初试 389,综合复试成绩全日制专硕的第一。这是个过好的成绩,我的真实能力远不如这个名次好看。但考研的确改变了生活轨迹,好多习惯也保留下来, 比如不避讳谈论崇高,比如思辨存疑等等。考研从进行时变成过去式,从准备到录取,我用整整一年给这个任务划上full stop。借此机会,跟大家聊一聊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顺便分享一下从整体规划到单科复习的情况。本人情况:中国戏曲学院应届生(不好意思不会唱戏),虽然本科跟艺术相关,但毕竟还是跨专业,懂得并不多。专业知识也只有之前靠兴趣看电影、戏剧、博物馆之类的零散积累,完全无法建构知识系统。看到直系师姐报了博雅艺术学堂,考上了北大,而我又是一个需要有引导的人,所以也就入班学习啦。做好专心考研的决定后,就推掉了朋友旅游的邀约,放下了毕业要忙的实习、论文,开始了全心备考。考研规划 4—5 月,学习时段:碎片状态调整期,看书一轮结束,虽然有时候看不进去,背单词接着就忘,但还是坚持不让自己闲着的原则。博雅课堂上,老师还进行了第一次模考,规定时间3小时,我写了六小时还是没写完,内容也是惨不忍睹,第一次感受到考研的可怕,瑟瑟发抖……6—8 月,自主学习时间:1—2h(惭愧)知识储备期,专业课一直有暑假培训,就按部就班跟着老师来了,大半月的专业和政治课基础,感觉很充实,上课路上刷完了几部电视剧和综艺,有笔记有标注的必看书目二轮刷完。剩余时间就是暴殄天物式看老片 + 一站式看院线。9 月,学习时长:6h 主题:复习巩固月,公共课陷入了与英语阅读的死磕阶段……专业课自我放飞,暑假拖延的知识梳理放到这个月才做,剩余时间依然抱着书奔波在去展览和影院的路上。总之……玩得很开心。10 月,上课时间:黄金周假期。自主学习时长:随时 2 黄金周的集训课建立了很多专题,尤其是专业二,还有巨大的知识空白压填补,所以十月一直在看书,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拓展。10 月后期是质变阶段,虽然写题依然很困难,但感觉答题思路清晰了不少,专题也陆续建立起来了,心里也有底一些。11 月,自主学习时长:12—20h 不等正常情况是按一日时间表进行;12h 的情况是结合上课提到的热门综艺、电视剧,一下午倍速完一季综艺/一部电视剧;20h的情况是懊悔自己怎么又看了这么久视频,利用休息时间,低速赶进度;月末玩脱了,身体扛不住,背疼的坐不久躺不住,歪着写了半个月的题,最终还是理疗大哥救了命。12 月,学习时间:15—18h 效率低下的低谷期,复习前期整理的专题+每日练手,没必要再看新书增加负担了,最后半个月太累了,天天因为睡过头而苦恼,背痛还要占用复习时间去理疗,真心崩溃。在博雅课堂考试前三天的模拟考试,写的内容一般般,但写题布局问题很大,及时调整。所以说模拟真的很重要啊!初试状态特别差,睡不着吃不下,两天喝了 7、8 杯咖啡,考完试脸都蜡黄;第一天自我瞎猜觉得过不了线,严重影响了专一发挥。所以说,考试尽量别自己 想这想那,不一定是真的不好,考完赶紧投入下一门复习。单科复习 1. 折磨死我的公共课 政治,对于我这种记性差、忘性大的懒人来说,政治是真的很难学啊!所以也没什么高分期望,最努力的时候就是顺着辅导老师的讲解,A4 纸手抄了一版史纲大事件年历,后续也整理了专题,看重点比较方便,而且手抄版的好处就是印象深刻,给最后一月的复习打下一点点基础。再有就是肖秀荣了。肖四肖八选择题建立专题。大题看看题目,做一下马哲,就直接背答案了。我英语一直还可以,所以刚开始 4 篇阅读能错到9.10 个,就突然懵逼,导致九月份一直在跟英语阅读作对。慌乱复习是我英语复习的常态,作文基本放弃了,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经验。比较管用的就是吃透英语阅读,建单词专题(我是真的很爱建专题)。刷真题英语一总体2遍,英语二总体5遍以上,部分文章是做到7遍的。倒不是说一定要刷遍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适应出题人思维,刚开始我就是觉得大部分文章都能看懂,但就是做题做不对,练题感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不推荐做模拟题的原因。今年英语比较简单,4 篇阅读加1篇新题型一共错一个,2 分钟做的完型错2个,翻译应该也写的ok,就是作文扑街打乱我考试节奏。再就是不论时间长短,每天听BBC,看一两段 TIME / the Economist。2. 又爱又恨的专业课为什么既爱又恨呢?一方面,学习范围极大,学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学明白什么;考试范围不大,时间紧迫,没办法由着兴趣来。加上没有标准答案、比较主观的考试方式,就上手比较慢。复习基本就跟着老师节奏+看书来的。考艺术硕士真的很好,老师说没事多看电视,也让我更加放心大胆的各种刷片。写题也是从刚开始憋不出来,到最后考试觉得根本写不完!我还能再写三个小时!专一大概看过 5、6 本艺术概论,北电的、王次诏老师以及其他同类型书目,选看了一部分,个人感觉应试的话用处不大。专业一尤其要对得上所考学校的风格,我是以北师大张同道老师的为主,北大彭吉象老师的为辅。客观来讲,考北师大专硕的同学们,专一吃透张同道老师的书基本够用的,对于建立专一的复习架构非常有帮助,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入门必看!我最后 GG 的原因就是到后期一直在追求丰富素材库,最基础的东西反而模糊了。桂纶翠饵,反所以失鱼说的就是我本人。另外,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沃特伯格的《什么是艺术》是借着考试的名头看的“闲书”,这些东西是真正驱动我思考,西方先贤哲人的见解浓缩在几百页中,虽是速读不求甚解,但寥寥几句便醍醐灌顶,受益终生。王国维《人间词话》也不厚,你会在各种书里看到他的只言片语,其实原著更牛!推荐!专二刚开始看书很少,只看过《电影学导论》陈晓云新旧两版、影印版影视艺术史还有一些带插图容易看的书,剩下就是看电视电影。直到 10 月份上课后,我才整理出比较清晰的关于年代划分、地域流派的架构,剩下的就是继续补电影、看书、看论文,及时梳理了。买书也并不多,宿舍空间受限没地方放(请看我贫穷又尴尬的微笑),大部分是白嫖学校图书馆和国图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多书都没记书名,整理完 就放回去了。十月份看得最多,基本上两三天一本,薄一点的 or 特别感兴趣的一天就能看完,脑爆又开心。当然,并不推荐这种方式,还是会打乱复习节奏的。电影书,中国的像杨远婴老师的《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戴爷的《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钟大丰《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都不错,郑亚玲《外国电影史》还有其他不记得名字的书,大家可自行选择。路易斯贾内梯的《认识电影》 算是很全的工具百科书,还有图文讲解,也很容易看的。还可以选看一两本电视 史、纪录片史的书,了解一下发展脉络即可。各位老师的论文,就去知网下载,自己总结后复制重点到电脑上,在需要注解的部分留空行,然后打印成册,这样涂涂写写也比较方便。像黄会林、王宜文老师的第三极文化,周星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等论文,多了解老师们都研究过什么。每天下午 6-7 点效率很低,所以为了不浪费,我会看杂志,特别累就纯看,一般累就边看边整理,看看发表刊物是怎么遣词造句的,对解题同样有很大帮助。主要就《当代电影》、《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现代传播》、《电视研究》,深焦deep focus、华谊兄弟研究院、幕味儿、枪稿、文化产业评论、艺恩网、剑指北电、亚洲电影研究。音频节目有波米他们的反派影评—网易云、喜马拉雅;马未都的观复嘟嘟—喜马拉雅;高晓松的晓说、矮大紧指北—喜马拉雅、蜻蜓;许知远的艳遇图书馆—蜻蜓。B 站上视频论文(电影大师专题)和王知无(电影技术专题),对于长期学习益处无多,但考研嘛,时间紧迫,选择性看一看。还可以专注着各学校的课表,累了可以出门蹭课散散心。像北师大网站上可以查空闲教室,我就在没网的教八度过了 11 月,师大的课没听过,北电的倒是蹭了不少哈哈。为节约时间,考研期间,基本吃饭、外出不约人,从早 8 点到晚 10:30, 食堂阿姨是跟我面对面交谈最多的人。但我也不是完全封闭,早上起床会跟同学交流彼此复习的知识,她跟我讲绘画史、音乐史,我给她讲电影史;晚 10.30-11 点跟另一位同学聊电影产业,有时候还会因为各自赞成不同的哲学观点争吵;还有辅导班的朋友们谈谈学习思路和心得,看看大家怎么偷偷优秀……跟考学方向相似的朋友们多聊天,拓展思维比闭门造车有效的多。除部分定义外,背是我复5习的最后一种方法,能力有限实在也背不过。还有,真题真的很少啊!省着点做啊朋友们!别忘了两科各留一份完整的没 做过的真题,备考后期按照考试时间卡点,公共课模拟客观题,专业课是拆分题型模拟的。总结 1. 关于准备 想想过去一年,脱发长痘头大背痛,失眠紧张情绪失控,考研真的很熬人。所以,首先要有一个尽可能清晰的认知,想清楚是否真的喜欢甚至热爱自己选的专业;其次,还需要一份满满的欲望。2. 关于辅导班 像我这种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没有聪明的脑袋,没有超人的感知力,有人引导会安心些,专业课辅导我前边也有提到,是跟着博雅走下来的,也让自己复习少走了些弯路,剩下的功课还是要自己努力的。关于复试 前面没有提到的原因,是因为我实在没怎么准备,成绩也很一般,就不误导大家了。不过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准备简历和作品集,尽量做得好看些。希望各位享受考研时期纯粹的痛苦与充实的欢愉,不负艰辛,终有所成!重!磅!消!息!基于胡师姐团队在北大和北师大新传考研辅导领域的垄断优势,以及博雅艺术学堂在北大和北师大MFA艺术硕士辅导领域的绝对优势!胡师姐团队与博雅艺术学堂团队将合作拓展广播电视、电影方向MFA考研的新格局!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北大MFA及北师大MFA备考建议,以及状元经验贴!其中包括19级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9级北大MFA音乐剧总分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广播电视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音乐剧专业课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师大MFA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状元经验分享!敬请期待!如果你还在考新传还是MFA之间犹豫不决,胡师姐为你提供最最专业的免费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