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段时间小典在发布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狠狠吐槽了一把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说它像红内裤。但是小典很快就被打脸了,2019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厉害了啊!话不多说,上图。黑白照有没有显得很有年代感,复古感,现在上彩色的。先来一波流行的草坪照:然后再和教室来个合影:录取通知书合上了是这个样子:据了解,这次北京大学一共发出了3800多封北京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将在后面的日子陆续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手中。这次北大终于觉醒了,估计也是看清华大学最近几年的录取通知书特别受欢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北京大学终于决定改版录取通知书,并且,还在录取通知书里附赠了七位不同时代入学的北大学霸的亲笔信,可谓是非常用心了。牌匾所在页翻开,上面写有学生的学号、姓名、院系、专业等,这是这些学霸在北京大学的标记,将会形影不离四年之久。更厉害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份录取通知书,更是一份精美的工艺摆件,可以永久保存,独家纪念。小伙伴们隔空羡慕一下吧。
北京大学今年真热闹,先是在国家专项计划河南招生录取工作中,提档又退档,最终又决定录取那两名考生,此事尘埃刚刚落定,又爆出给汉语不过关的菲律宾研究生高达47万的奖学金,引起吃瓜群众的不满。现在可好,又因为两张录取通知书,北大再次引起了吃瓜群众的关注。网友称:北大录取通知书内外有别,对国内学生,称呼为“你”,“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某某学院(系)学习……请你……”而对国外留学生却尊称为“您”,而且是“很高兴地通知您……”我就很好奇了,是谁“眼观六路”,洞察秋毫,把录取通知书上这么细微的差别,都能找出来,而且发到网上?其目的何在?用意何在?难不成是要“黑”北大?如果做这件事的是外人也倒好,如果是北大学生,想想都可怕!这件事北大倒应该好好查查!下面再来说说这“内外有别”该不该,行不行?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妥。你是普通称呼,用于平辈之间或者上级对下级之间,亲切随意。在习惯用语中,除非是对德高望重之辈或者长辈是很少用“您”的。北大在这里用“您”称呼外国留学生不是说有其它用意,只不过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尊敬,毕竟中国是礼仪之邦,对外国留学生客气一些,尊重一些,彰显的是礼仪之邦的风范和教养。反过来,如果你家孩子考上了北大,北大给你家孩子发来录取分数线,上面尊称为“您”,你什么感觉?是不是又该指责北大竟然连“您”的用法都分不清了?平等、亲切,北大给国内学生发通知书用“你”没什么不妥。尊敬、客气,北大用“您”来称呼外国留学生也无太深的用意,倒是那些挖空心思,无事生非的人,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顶尖学府,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习圣地,能到北大上学者都是人中龙凤,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背负着无数人的希冀,因此,我觉得应该在学问上、学术上,专业上多下功夫,其他与之不相关的事,不做的好。有利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7月11日起,3800多封北京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将陆续抵达全国各地。今年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模样与往年不一样,精致又特别,有哪些含义呢?今年北大推出了全新改版的立体式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五个字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亲笔题写的。烫金的文字是一掷千金的承诺,亦是一把开启北大的钥匙。新生将用青春年华,在这里寻找一份关于人生、梦想和生活的答案。打开录取通知书,大学堂牌匾位于正中央,旁边镌刻着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寓意“学堂门启,北大常新”。翻开牌匾所在页,一张A4纸大小的录取通知书正式露面。学号、姓名、院系、专业,这些将是陪伴新生四年时光的身份信息。左下角线条,勾勒出博雅塔和未名湖的剪影。硬质的录取通知书还可以竖立起来,成为一份别致的工艺品。在牌匾下方,是2019年录取纪念的条幅。随北京大学本科生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来自不同年代的七位杰出“北大新生”给即将踏入大学的新生亲笔写就的七封信,讲述他们不同时代的北大情缘,同时给新生送上来自北大的期许和祝愿。跟随录取通知书一起送到新生手中的还有一份北大全攻略——初入燕园。在这份独家攻略中,除入学报道注意事项之外,新生还将近距离了解北大的前世今生、北大本科课程体系、奖助学金制度、学术交流活动、暑期实践、文体活动、就业升学等等。这份攻略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让新生快速适应和融入大学生活。 北大录取通知书古朴、大气、典雅,体现了北大的风格,表明了北大对新生的心意。北大新生很幸运能够拿到这一版通知书,值得仔细端详。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2019这个特别的年份,入学北大,也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能进入北大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对高中学习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北大是人生新的起点,希望新生能摘掉光环,在即将到来的大学四年里一如既往努力学习,不断取得好成绩,争取成为国家栋梁,担负起时代使命。今天你以北大而骄傲,将来北大以你而自豪!我是一线教师谈教育,喜欢文章的请关注、评论、点赞、收藏和分享!
编者按北京大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正在派件中录取通知书封皮采用“红色天鹅绒特种纸&烫金工艺”录取通知书内页使用北京大学专用信纸,衬水纹底色配以北大红勾勒出相框式样。录取通知书正面有新生的照片、证件号码,及录取院系、专业,学习方式等信息,还有入学后使用的学号,皆为专属定制。背面为郝平校长寄语新生的一封信,里面包含着他对新生的殷切期望。也许你尚未有机会走进校园但为了迎接你们的到来老师们早已开始用心准备精心制作的录取通知书承载着你和北大共享的未来录取通知书寄出的那一刻喜悦与憧憬充满内心一塔湖图的气韵,待你遨游未名湖畔的华章,由你续写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既然选择拥抱未来便要无惧险阻,迎难而上既然胸中志存高远定将摒弃安逸,乘风破浪这里,是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远方这里,更是你的燕园燕园猫咪也在等待你的到来~任凭风云变幻唯有初心不改追梦路上,从不孤独北大,始终与你一路同行!弘时北大考研,每个北大考研er专业化的考研指导,考前准备,复试导师沟通,招生资讯、考研上岸。今日互动如果你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最近,有人翻出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发现对中国学生的录取通知书的称呼用的是“你”,而录取国外学生的通知书上,称呼用的是“您”,于是,有人借此认为,北大“内外有别”。关于北大录取通知书“内外有别”的问题,几天前就有人发文谈到。有些人比较平和,只是就事论事;有些人则有带批判倾向,站在道德制高点,一番批驳,结果引来很多人“一致声讨”。其实这事儿挺无聊的。北大通知书对内用“你”,对外用“您”,这种格式,从来源上说,都属于国内大学的通用格式,并非北大一家如此。内地大学在给内地学子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虽然各家都是自行设计,花样翻新,但内容其实大同小异。就我的了解来看,基本上对录取学生的称呼都是用的“你”。为何用“你”而不是“您”,其实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是高高在上,而是一种自然、亲切、亲热。录取了,就成了自家人,学校以后就是自己的母校,如果来自母校的录取通知书很客气地称呼“您”,这怎么看都觉得有些怪异。而且,内地大学对内的通知书都是有校长签名的,由校长代表学校录取学生。相比于青年学生,校长往往既是长辈又是校友,如果称呼青年学生用“您”,您觉得合适吗?而各个内地大学对于国际学生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则往往并非自行设计,而是来自统一的对外格式,只是各个学校会变更一下学校名称,也就是变一下logo,都是统一的用“您”来称呼被录取的国际学生的。对外录取通知书上是没有校长签名的,通知书就是一个“通知”,礼貌、客气,但其实在彼此之间是有距离的,因为说白了,通知的对象就是客人,也是外人,通知用“您”,就是用的对待一个外人的必要礼节,礼貌需要,客气也需要,唯独没有亲切、亲热。反正我在这种通知书上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妥的。就我自己来说,我读本科不是在北大,但本科母校的录取通知书用的就是“你”,我拿到手,并没有觉得母校的这种称呼就有高高在上的隔膜感,恰好相反,而是感觉一种很自然的亲近。入学后,母校发自内心地把我们当自家人看待的那种“待遇”,我想,那些国际学生恐怕永远也没机会体会到。而在进入燕园读研时,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同样用的是“你”,我也同样没有感觉到什么高高在上,而是一种自家人的认同。同胞进了燕园,就是燕园的主人,自己人何须客气?从对同胞的“你”中能解读出“高高在上”的意味,以及从“通知”国际学生的“您”中能解读出“奴颜媚骨”的人,是不是脑回路太清奇了?其实北大的所谓“内外有别”,解读起来很简单。对待自家人,当然无需那么客套,而外人始终是外人,必要的礼节而已。外人就是外人,如此而已。
北大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是国内一流大学,哪个考生不向往?曾看到讨论“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是啥感受”,觉得考生能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那可真是很光荣的事儿,值得庆贺啊。北京大学还记得去年北大前任校长林建华“演出”的“白字事件”即“鸿浩之志”事件。这事好像网友忘不了,要不清华出来“热列欢迎”迎新横幅时,为何还有不少网友顺便提到“鸿浩之志”,一起群嘲这两所名校。很遗憾,北大前任校长林建华演讲时发生的“鸿浩之志”事件过去还不到一年,前几天就有网友在贴吧和论坛贴出了关于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存在称谓上的“您”和“你”。也就是说,北大发出的通知书中,对国内学生称“你”,而对外籍学生称“您”。从网友贴出的图片看,还真是这样。此现象被网友称为北大对待所录取的学生也是“内外有别”,这样做事不妥吧?网友说,对本国学生用的是上下级的语气,对于国外学生用的平等的关系。也有网友说,这件事也不必上纲上线。还有网友称,北大用“您”来称呼外国留学生也无太深的用意,倒是那些挖空心思,无事生非的人,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北大录取通知书北大录取通知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树深校长给2019级本科新生的信中,嵌入了一枚“龙芯三号”实物芯片。7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一张本科生录取通知书完成打印7月9日下午国晓薇跟随国科大招办主任送出第一封录取通知伴随各省市高招录取进程的推进2019级国科大本科新生将陆续按批次收到一份特殊的入学礼……国科大校长李树深院士给本科新生的信第一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是北京综合评价考生邹鸿刚(提前批)打开信封他第一眼看到了它“这是龙芯!”邹鸿刚仔细阅读校长的信“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芯片实物。没想到是在校长写给新生的信里!”龙芯三号(高端通用处理器,由龙芯公司捐赠的样片)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树深校长给2019级本科新生的信中嵌入了一枚“龙芯三号”实物芯片它看上去很小却可以驱动庞大的世界它朴实无华正是中国科学院砥砺创新自主研发的写照希望同学们透过芯片“读懂更多,看得更远!”“我会把这颗芯片和高中校徽一同放在书桌上,作为精神信物鞭策我前行,努力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邹鸿刚说。你的录取通知书正在路上,这枚“龙芯”会带给你什么?留言区已开启……李树深校长给2019级本科新生的一封信(全文)亲爱的______同学: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意味着你有了一个新名字——UCASer。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全体师生欢迎你!感谢你选择与科学并肩、与国科大同行!你也很幸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站在了人生新的起跑线上。这个九月,将是你新的起点。你将成为国科大2019级本科新生,成为国科大校园的朝阳。你会遇见大咖老师、学霸同窗,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矢志创新的同道伙伴;你将有机会向世界顶尖学者求教,也有机会亲手触碰以前只能在书本中、屏幕上见过的尖端仪器装置。这一切,是因为你走进了离科学最近的地方!你开启的是人生新的旅程。“新”标志着和过往作别。我们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选择国科大的“初心”是什么?你的这段个人成长之旅又将怎样融入时代的洪流?从现在开始的30年,是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30年。30年后,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曾几何时,发达国家的移动通信开始普及,我们的通信还以邮电报为主;而如今,中国5G技术已经成为世界通信产业的重要引领者。从追跑、并跑再到领跑,这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体现,是时与势的呼唤,也是中国当代青年的使命责任。你,准备好了吗?你站上的是人生新的高度。“新”意味着改变和向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面对创新“无人区”,作为国科大的学生,你可以做些什么?怎样让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结伴同行?这段时间,持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再次证明,关键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自力更生;我国要想在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你,准备好了吗?你体验的是人生新的境界。“新”孕育着希望和惊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做出的每一项微小的成果,累积起来就是足以撼动全人类认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我们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怎样与世俗的洪流保持理性的距离,怎样保持对未来生活的热忱,做善良而勇敢的青年,成为值得托付和信赖的伙伴。作为校长,也是你们的学长,我希望你们学会感恩和珍惜,学会思考和质疑,学会学习和自修。“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不畏困难,舍己为国的科技工作先辈,永远值得我们追忆和感恩。你之前经历的可能是题海战术、答案唯一。进入大学,你需要学会主动学习、不断超越;你需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和挑战权威;你需要像孩童一样,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不断大胆想象、大胆发问、大胆尝试、大胆探索——思维一旦禁锢在某一个维度,就是失去创造力的开端。我想特别告诉你,这个世界不只有公式、代码、量表。在追寻科学精神的同时,一定要提高人文底蕴、艺术素养和社会修养。多读一些好书,尽可能广泛涉猎艺术,思考社会问题,多与学科不同、圈子不同的同学、师长交流。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张信纸有些特别,其中嵌入了一枚芯片。是的,这是国科大送给你的入学礼——“龙芯”。它看上去很小,却可以驱动庞大的世界;它朴实无华,正是中国科学院砥砺创新自主研发的写照。愿你透过这枚芯片读懂更多,看得更远!愿你永葆初心,飞得更高!愿你不负时光,前程似锦!!李树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2019年7月网友评论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酸了”延伸阅读:北大新版通知书亮相今天起,3800多封北京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将陆续抵达全国各地。去年,清华大学的立体“二校门”通知书让无数学子羡慕不已,今年,北京大学全新改版的“大学堂”牌匾通知书惊艳登场。随北大本科生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来自不同年代的七位“北大新生”亲笔写就的七封信,将为莘莘学子送上来自北大的期许和祝愿。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学堂门启,燕园常新”为核心立意,北京大学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亲笔题写的“录取通知书”五个字印入眼帘,烫金的文字是一掷千金的承诺,亦是一把开启北大的钥匙。打开录取通知书,大学堂牌匾位于正中央,旁边镌刻着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今天起,这扇门内即将迎来新的面孔,百年学府正张开臂膀,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期待着新生力量,传承北大基因,书写新的未来。”翻开牌匾所在页,一张A4纸大小的录取通知书正式露面,“左下角线条勾勒出博雅塔和未名湖的剪影,大美北大的春夏秋冬,将因你的到来而多添一抹色彩。”硬质的录取通知书还可以竖立起来,成为一份别致的收藏品,镌刻着专属于每位新生的独家纪念。与全新改版的通知书一同到达新生家中的,还有一份特别的新生礼物,北京大学邀请七位北大人亲笔给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2019级新生写一封信,向他们讲述不同时代的北大故事,分享作为北大人独特的青春体验。70年间,一代代北大人成长、成熟,在校园里度过了他们鲜活的学生时代和闪亮的青春岁月。从1958年入学的历史系新生樊锦诗、1959年生物系新生许智宏、1977年经济系新生海闻、1983年西语系新生董强、1986年社会学系新生周飞舟、2006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生黄芊芊、到2010年化学分子与工程学院新生庄方东,他们中间有“敦煌女儿”、“开启北大新百年的校长”、“从下乡知青到海归学者”、“中法文化的摆渡人”、“传承儒者之风的北大学者”、“29岁的博士生导师”、“登上珠峰的北大博士”,七位北大人追忆初入燕园时的心境,分享求学道路上的体历,袒露成长岁月中的思索与心绪,抒写对后生们的嘱咐与期望。他们将想说的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以信件的形式亲手书写,并通过《颐和园路五号的来信》短视频进行传播,以信为媒,传承北大精神,延续燕园情怀,追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献礼祖国70华诞。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环球时报 网友评论 北京晚报流程编辑:TF021
前几日,清华大学寄出的立体“二校门”通知书让无数学子羡慕不已;昨日,北京大学全新改版的“大学堂”牌匾通知书也惊艳登场飞抵全国各地;牌匾、3D校门。开启播放音乐、特殊香气......今年,全国不少高校都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一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甚至被网友称为精致的收藏品。不过,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很精美,但要论谁最“硬核”,恐怕非国科大莫属。因为,学校在2019级本科生录取的通知书里嵌入了一枚“龙芯三号”实物芯片。国科大录取通知书7月9日,国科大2019级本科生首份录取通知书打印完成并送出,随之一起寄出的还有《全球通史》、国科大校长李树深写给本科新生的一封信等。在这封信中,学校嵌入了一枚“龙芯三号”实物芯片作为新生“入学礼”。龙芯三号(高端通用处理器,由龙芯公司捐赠的样片)李树深在给2019级本科新生的信中写道:“它看上去很小,却可以驱动庞大的世界;它朴实无华,正是中国科学院砥砺创新自主研发的写照。愿你透过这枚芯片读懂更多,看得更远!”那么这颗“芯”究竟有多硬核?据介绍,中科院计算所从2001年开始研制龙芯系列处理器,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与发展,于2010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牵头出资,正式成立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旨在将龙芯处理器的研发成果产业化。龙芯中科研制的处理器产品包括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3号三大系列,涵盖小、中、大三类CPU产品。为了将国家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龙芯公司努力探索,在国防、政府、教育、工业、物联网等行业取得了重大市场突破和良好的应用。目前龙芯处理器产品在各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北京考生邹鸿刚是第一个收到这一“硬核”录取通知书的考生。他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芯片实物。没想到是在校长写给新生的信里!”邹鸿刚仔细阅读校长的信“我会把这颗芯片和高中校徽一同放在书桌上,作为精神信物鞭策我前行,努力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邹鸿刚说。面对如此“硬核”的操作,不少网友只能感慨:又是别人家的大学。来源:北京日报
胡师姐:北大新传院研究生/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导语有人说考研就像把一群人关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不到灯亮了的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衣服是否真的洗干净了。但只要你认真的洗过每一个地方,那件衣服一定可以光亮如新。不要去焦虑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因为...梦想一定会实现!昨天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通知书!此时我的想起自己两年的备考经历,满是怀念。一个一个备考的片段不断在脑海中闪过,或是喜悦,或是悲伤。但是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内心深处那种最底层而持续的信念,这种力量源于对自己的承诺,更来自于对自己的信任。一、备考期间的我——我要成全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本科来自于一所非常普通的211院校,专业是新闻传播大类的专业,本科学习成绩也非常一般。相对于大多数备考北大新媒体专业的同学来说,本科学校属于中等水平,不是很具有优势。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有一句台词:人要自己成全自己。这句话用在考研中再合适不过了。相比于高考,考研更像是一个人的战斗。要与自己的懒惰战斗,要与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战斗,要与各种干扰因素战斗。特别是在职考研的朋友们,有很多干扰学习进度的事情,精力难以集中。但是既然有了自己的目标,那就知道自己的当前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围绕着这个核心任务,再分解成一个一个小任务。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考研就是这样一条自己成全自己的道路。对于备考的具体情况,我从专业课与公共课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1. 专业课北大新媒体专业课部分的考试分为两门:新闻与传播综合,新闻与传播基础。具体的题型大家可以去胡师姐公众号寻找之前的考研真题。特别是对于还没有确定最终报考专业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对真题的感觉,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合适的报考专业。①准备书目北大的新闻传播专业是不给任何参考书目的,同学们只能从历年考研真题和老师的研究方向中下手。在这里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看过的比较基础和重要的书目,其他拓展书目见仁见智,我就不赘述了。如果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胡师姐发过的书单。在说书目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北大新媒体所考察的内容分为几个大部分:▲传播学知识▲社会学知识(集中于古典西方社会学与社会研究方法)▲新媒体事业产业知识▲部分新闻学知识(也仅限于与新媒体相关的部分 如数据新闻 新闻机器人等)下面这些书单也基本上是根据主要考察的内容而选定的:《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概论》 许 静 清华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化媒体概论》 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传播学》 杨奕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引论》李彬 新华出版社《社会学概论精编》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教程》王思斌 北京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里程碑》 洛厄里/德弗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化研究导论》 陆扬/王毅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网众传播》 何威 清华大学出版社《西方社会学理论》 杨善华 谢立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网络社会的崛起》 曼纽尔·卡斯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千年的终结》 曼纽尔·卡斯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认同的力量》 曼纽尔·卡斯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三次浪潮》 阿尔温·托夫勒 中信出版社《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丹尼尔·贝尔 新华出版社《众声喧哗》 胡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链接之后》 胡泳 人民邮电出版社《大数据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浙江人民出版社《互联网的误读》 詹姆斯·柯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安东尼吉登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除了这些书目以外,我还关注了很多新媒体产业事业,新闻传播期刊的专栏,如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传媒学术网、传媒圈、国际新闻界、全媒派、媒介360等。再加上自己总结的专题和练题本,备考资料基本上就齐全了。②学习进度安排因为自己是二战北大新媒体,所以在前半年自己并没有太早开始复习。我个人认为考研的战线不适合拉的过长,因为人的专注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战线拉得过长,可能学到最后可能会很疲倦。当然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早一点开始能够将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对于本科是学习新闻传播大类或者其他基础社会科学的同学们来说,我认为从当年的3月开始复习已经足够。部分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可以从寒假开始背单词、做习题。对于跨考或者在职考研的同学来说,我认为从前一年的9月左右开始复习为宜,前期更多的时间要花费在对基础核心书目的阅读理解上。▲这些建议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希望大家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开始备考的时间。▲7月到9月 着重打牢基础知识,不求记忆。但是经常能够以一种“跳出”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学习进度。将一个一个知识点编织成一条一条线索,再将一条条线索织成知识网。▲10月到11月开始进行专题整理,特别是在西方古典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新媒体产业事业等。我认为这也是整个备考期间最关键的时刻。▲11月到12月 这个时间段就集中在针对试题进行查缺补漏,特别是针对自己知识点的重大明显漏洞及时进行补救。因为到了12月时间真的很紧张,而且在12月还需要专门腾出时间来锻炼身体,所以11月到12月的时间真的需要抓紧一些。▲12月 在规定的时间里大量模拟习题,并且将做过的习题装订成册,时不时地拿出来反思总结。英语和政治每天都要接触,不求一下能学很多,只求每天都能腾出三四个小时学习公共课。因为到最后各个科目都需要时间,在12月里自己每天尽量保证能有5个小时的睡眠,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学习。2.公共课北大新媒体考研的公共科目为:思想政治与英语(二)。①思想政治政治是一门非常看底子的考试科目,对于大部分报考新闻与传播大类专业的同学们来说,高中基本上都是文科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于一些理科同学来说,政治只有大学的思政课堂上才接触,相对来说基础会差一些。在政治备考期间,我除了肖秀荣系列以外,没有看任何其他资料。影响政治得分最关键的部分在选择题部分。在北京考区同学们政治如果想考到70分以上,那么选择题部分(满分50)需要在40分以上才比较保险。北京地区政治大题感觉大家基本上都在30分左右。最终我政治成绩在北京地区获得了69的分数,不是很高,但是也算没有拖后腿。②英语(二)第一年我的英语(二)成绩为75,第二年为82分。7分的提升却花费了我大量的心思。在进入复试的同学们中,属于中游水平。我学习英语除了两本英语真题(英语一和英语二)和一本作文书以外,没有看任何其他资料。我认为只要能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同学,如果能把真题认认真真学透彻,英语一上70,英语二上80是没有问题的。在所有科目中,英语的历年真题的参考价值是最高的,经过十几年的沉淀,考研英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出题规律和解答思路。需要力求将历年考研英语真题的每个单词搞清楚意思和用法。同时要善于横向比较:例如在英语阅读中有一种题型是“选取最能概括全文的标题”,那么我就把考研真题中所有这种题目翻出来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解答的规律,这样难题错题就引刃而解了。二、考场上的我——我就是我回忆起这次考试,我整个人处于一种微微的兴奋状态。因为我想检验一下自己一年以来的学习成果。能和这么多高手同台竞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管能不能考上,都是我作为学生时代宝贵的经历之一。▲第一天上午 政治:这可能是我所有考试科目里面状态最差的一门了,一进入考场还是有一些小紧张,感觉整个考场的人脸上都写着两个字“学霸”。以至于政治都发下卷纸和答题卡来了,我还以为没有发下来,傻傻坐了五分钟。而且第一道选择题就不会(手动捂脸),还好凭着自己的直觉蒙对了。总体来说,我对选择题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肖1000我刷了5遍),最后选择题部分拿到了40分的成绩,不是特别满意,但也够用。大题部分,我觉得凭着做选择题的积累和肖8肖4的背诵理解,大题基本上足以应付,部分同学也背了徐涛的“小黄书”,我觉得也OK。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好好把书写练习一下,不求多么漂亮,只求看起来工整舒服。▲第一天下午 英语: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喜欢考试的时候喝红牛,所以四门考试我喝了四罐(红牛请给我打),其实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所以觉得整个人比较精神。在英语考试中,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先从阅读开始做起,我个人是不推荐的。因为做英语也需要“提前热身”,而选词填空就是很好的一个热身环节。一般来说英语二的选词填空非常简单,基本上可以算是送分题目。阅读部分我总共错了两个题目,有一道题目是考完就感觉不对,知道自己选错了,另外一个确实不知道错在哪里。总得来说,英语阅读如果能过做的很流畅,说明问题基本是不大的。想做到英语阅读非常流畅地做完,还是需要大量的练习与总结反思。翻译部分我的分数相对较高,总结成功的经验,我觉得是自己做到了“信达雅”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信”就是忠于原文,语义不能有明显偏差;“达”我理解为翻译语句通顺,而不是明显的“翻译腔”;“雅”就是具有文学色彩。例如“polished work”我翻译为:“他千锤百炼的作品”。作文部分对于英语非常好的同学来说,就是需要掌握基本题型,然后即兴发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我相信作文模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选那种人人都背,特别主流的英语作文模板,建议自己去搜集一些比较小众的。▲第二天上午 新闻与传播综合在新闻与传播综合的考察当中,我认为有两个核心要素能够决定成绩:学术知识以及展现知识的方式。①学术知识即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答题一定要“有理有据”,道理和依据可以是书本、可以是论文,可以是自己的思考结果,也可以是各种数据库,但是一定要有“来源”。没有理论支撑的回答只能是一堆“非学术的总结性”知识,这样的学生并不是来时心目中的人选。②展现知识的方式,可以理解是答题的框架和思路。这种分值很高的大题非常忌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种“跟着感觉走”的答题方式。在下笔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整个回答的结构构思,剩下的任务就是将框架填满。同样的,因为专业课考试的答卷纸没有格子和横线,要做好排版和书写工作。▲第二天下午 新闻与传播基础与上午专业综合主要考察思辨和逻辑能力为主不同,下午的基础更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在回答中就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使用。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审题的问题。今年新闻与传播基础的考试名词解释一道题的分值为8分,很多同学没有看清楚题目分值,导致回答过于简短导致扣分。所以到了考场上要有一种“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能力。认认真真审题,从出题人的心理换位思考,相信你能有不一样的作答角度。新闻与传播基础科目与综合相比,题目的数量更多,所以在时间把控上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回答的完整性是给分的首要指标。例如简答题15分,回答得再多再好,最多也就给13分14分,但是留给其他题目的时间就会很紧张。所以要合理分配好考试时间,避免虎头蛇尾,或者快速书写字迹过于潦草的情况。三、考完的我——我还是我考完最后一门,抬头一望窗外,天色已经暗沉了下来。环顾四周,考完的同学们都渐渐散去。我怀着略带疲惫的身体,坦然地走出了考场。在备考期间,自己遇到困难也会很崩溃,特别是考研这种不确定性给人带来的不安感和焦躁感,在有一段时间内时时刻刻围绕着我。这个时候希望大家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我一般喜欢去跑跑步,或者选一个晚上不学习,出去散散步,也会躺在床上静静地闭眼休息。良好的学习成果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但是一昧地追求学习时长,很容易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张弛有度,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才是正道儿。我还记得不知道从哪听来的一句话:考研的时刻,就是冬至的时刻。经过这一天后,白天越来越长,日子也就会越来越光明。这句话我想送给还在备考的同学们。有些梦想,从来没忘记,也不应该忘记。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一定会实现。
如今,参参加完高考的考生们,志愿正在紧张填报中。在学校,各个大学也在紧锣密鼓地设计录取通知书。对于清华和北大,这两所我国最受瞩目的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究竟长啥样?我们来一睹为快吧!清华大学,大家都知道,去年的通知书,打开后有一个立体浮雕,这样一份平面的通知书瞬间就变成了立体的了。而且校门——清华园的立体浮雕极具科技感,充分彰显了这所大学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精神,让大家不禁为之一喜。那么,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是啥样的呢?清华大学表示,2019年的录取通知书正在紧张设计制作中,其中,大体沿用了去年的立体化的风格,如今就等着志愿报完后,进行录取制作了。绝对的私人定制、独一无二。具体的制作过程,上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诚意满满,大家也十分买账。那么和清华大学同级别的北大呢?它的通知书长什么样?2018年北大通知书我们先来看一下2018年北大通知书的样子。从外观看,没有立体化,没有太多的科技感。相比于清华大学,这样的通知书多了一份古朴典雅。通知书上,未名湖、博雅塔成为了通知书的北京,色调古色古香,这也和北大的风格相关,拿在手上,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心头凝聚。2017年录取通知书今年北大的通知书是什么样子的呢?据相关知情人士表示,北大今年的通知书和去年相比,基本会继续沿用去年的样式,代表了历史的延续性。其实,我们从2017年的通知书样式就不难发现。对于这两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网友们纷纷表示,真羡慕。@王不达:看着去年同学拿着清华的通知书,自己是羡慕呀,通知书太漂亮了。@张二蛋:北大通知书虽然每年基本都是一个样,但谁让人家学校好,拿着就是不一样。@涵涵:通知书只是个形式,上了学校后还是要好好学习。相比于清华的创新,北大的古朴,虽然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形式,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的含金量。清华北大作为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能够考入这两所学校意味着是高考中的佼佼者。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而在这个平台里高手云集,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被拉开差距。在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如何造福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才是这两所学校带给我们最为珍贵的财富。对于清华和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大家以为创意如何呢?拿到清华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怎样一种感受,有没有小伙伴切身体会的,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