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圳的这所中学招聘老师,有15名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学生真幸福剑少爷

深圳的这所中学招聘老师,有15名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学生真幸福

近日,深圳中学刷屏。是因为一则聘用名单公示。9月11日,深圳中学官网发布了《赴外公招2019届毕业生拟聘用名单公示》,拟聘用28名应届毕业生。28人中,4人博士、剩余24人全为硕士。学校方面,10人来自北大,5人来自清华,另有来自香港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的毕业生。不单单是今年,去年也就是2018年,深圳中学发布的《赴外公招2018届毕业生拟聘用名单公示》,拟聘用24名应届毕业生,仅有1人为本科,其余全为硕士、博士学历。学校方面,有4人来自清华大学,3人来自北大,另外还有来自爱丁堡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等国外名校。这所中学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欢迎,还是到中学当老师,似乎成为了名校毕业生们新的选?据了解:深圳中学堪称是深圳最牛的中学。根据其官网简介,其创办于1947年,并在1983年成为了深圳当时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截至目前,学校共有教师400余人,其中硕士200多人,博士29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教师等40余人。近几年,深圳中学还从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毕业生。2017年11月,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接受专访时曾表示:深中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学校,深圳基础教育的“领头羊”,理应努力冲刺国际一流、世界一流,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的办学定位。当然了,在深圳当中学老师收入待遇还是非常可观的。解决深圳市户口和事业编制、强力措施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刚毕业的税后大概也有20多万(元),如果有职称会更高。所以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去中学当老师是有现实理由的。如果是普通城市,普通中学,普通待遇的地方当老师,估计会是凤毛麟角。其实,“这是一种个人人生选择,不存在什么学历浪不浪费的情况,只要个人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就值得尊重。”当然了在这样的学校上学,教师们都是硕士,博士,那么学生们会很幸福,很有收获感,更有好好学习的愿望和理由。

杨雄

一次清退75名大学生,大学“严出”再升级

从本科转专科,到延期毕业,再到直接清退,大学“严出”再升级。日前,河北邯郸学院官网发布公告称,因休学或修业时间过长等原因,该校决定一次性清退75名大学生。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一定的淘汰机制是完全必要的。”严出升级最近一年来,高校处理学业不合格的大学生,手段越来越“狠”。成绩不过关,毕业老大难。2018年,云南大学共有4119名毕业生,有220人因为学分未修满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侥幸毕业的大学生,拿到手的却是大专文凭。华中科技大学2018届有18名学生,因为学分不达标,从羡煞人的985本科,转成了专科毕业。然而,跟直接清退比起来,之前高校的处理手段还算留点情面。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统计了着手清退研究生的10所高校,发现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临清退风险,其中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了退学处理。如今,大学生亦不能幸免,河北邯郸学院决定一次性清退75名大学生。梳理清退名单会发现,在“超出最长修业年限”的学生中,有4名学生于2010年入学,至今仍未达到结业条件。如今,大学生想躺着上完大学,不存在的。2018年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话了: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适度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淘汰阻力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的淘汰率并不高。教育部在2011年指出,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各种原因退学人数占在校生数平均每学年仅为0.75%,即100个大学生里淘汰不了一个。清华、复旦、中科大等被誉为“最难毕业”的一流名校,淘汰率也并不令人咋舌。根据博雅数据库整理的名校2017年休学率数据,退学率最高的是国科大(12.7%)、复旦大学(12.1%),清华为7.6%,北大为4.2%,中科大仅为3.4%,退学率低的如东南大学、哈工大、南开,均低于3%,其中南开仅0.9%。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我们小学中学的淘汰机制非常严格,到了大学反而进了保险箱,这正好是逆着人类发展规律的。”我国高校的淘汰率为何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主要原因是我国还实行计划招生、计划培养、计划管理、计划授予文凭制度。熊丙奇解释,如果一名学生被退学,想继续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那么只能重新参加高考。这样一来,退学对学生的影响就很大,学校也就不太愿意淘汰学生。相比之下,美国本科院校的淘汰率,超出想象。根据美国学生信息中心NSC的调查,NSC追踪了201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以确定有多少人能在六年内获得学位证。结果发现,12%的学生尚未完成大学学业仍注册在读,31%的学生辍学。势在必行教育要面向未来。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认为,随着国力越来越强,我们跟在别人后头的领域越来越少,更多需要我们进行创新,即任正非说的要进入无人区。汤敏说,“进入无人区的时候,最终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对人才若没有淘汰机制,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的发展都会有所影响。”那么,大学淘汰率在多大的范围内是合理的呢?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认为,高等教育要朝着“宽进严出”的方向努力,好的大学有20%、30%的退学率都是正常的。汤敏认为,“淘汰比例现在不能过高。”而且,淘汰要有一个过渡期。毕竟,大学里轻松学习的思想,是在很长时间里形成的。毋庸置疑的是,淘汰部分大学生势在必行,如何能让学生、家长接受这个事实呢?汤敏跟中国新闻周刊提出了三点改革方向。首先,淘汰是怎么个淘汰法,规矩怎么定?“这个可以各个学校自己来处理。当然,很多的规矩可能还是得由教育部进行顶层设计。”其次,所谓的淘汰,要看我们怎样来定义。“一定是劝退、回家?还是留级,多学一点儿?应该既有淘汰机制,同时也有更灵活的学习机制。”再者,淘汰本身也得跟我们的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大学重学术研究成果,带来轻视教学投入的问题,尤其是本科教学。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不算真正的淘汰啊,到了社会才是。

埃殆为病

北大研究生到深圳教初中,对教师“幸福感”的几点认识

本文为作者首发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发和关注,原创不易,抄袭必究。深圳,作为最前沿的一线城市,近几年,教师薪资水平提高得很快,引进人才的激励机制也越来越强,吸引了不少全国知名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来从教。有一位北大的研究生,选择到深圳做了一名初中教师,有人点赞,也有人质疑。美丽幸福的教师01北大研究生在深圳教初中已三年多,他有何感触周天亮,北京大学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辅助翻译。2017年毕业后,他到了深圳南山文理实验学校做了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一名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竟然去做一名初中的普通教师。刚刚踏入社会,周天亮就成了新闻人物,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受到网友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在人们的心目中,北京大学研究生,无论从知识水平和学历来说,都很高大上,从事的应该是非常高级的工作,而初中教师是一个基层的“渺小”的工作,北大研究生教初中,有人感慨:实在是大材小用呀!周天亮在上课而今,周天亮在深圳南山文理实验学校初中部已经工作三年多了,他本人的感受如何?待遇基本符合预期。他的薪资待遇每年有三十万以上,而且,学校的竞争机制给了他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他觉得,即便是一名北大研究生,从待遇的角度来说,也不算屈才。教师是让人幸福感很强的职业。他曾在深圳备考研究生四年,期间有在银行工作,也尝试过教师工作,毕业后更坚定了从教信念。周天亮接受记者采访风华正茂的他讲课生动有趣,为了唤醒学生的精神状态,每节上课之前,他都要组织学生们喊口号,他以学生有没有笑声来评估自己上课的表现。三年多,站在五尺讲台,收获蛮多,他觉得自己的幸福感很强,越发认为自己选择做老师是对的。希望梦想不要被房价扼碎。从内心来说,他也有压力,主要来源于深圳居高不下的房价。凭他当前的薪资水平,要想在深圳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但他仍打算在这扎根,“除非这个城市不要我,希望梦想不要被房价扼碎。”周天亮是一名幸福的教师02如何正确认识教师的幸福感深圳的一个小小初中岗位,之所以留住了周天亮,主要源于他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教师,有了幸福感才有归属感,才有依恋感,才有稳定感。必须有幸福感,这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教师怎样才有幸福感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第一,幸福感一定要有物质基础。幸福感首先建立在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满足上,物质是基础。如果薪资待遇太低,家庭生活开支太大,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常常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当然就没有幸福感。年轻女教师第二,“钱很多、工作少”不一定有幸福感。有的人认为,有很多钱,幸福感自然就来了,还有人认为,工作少,天天享清闲,真的好幸福啊!其实这都是片面的认识。幸福感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但并不意味着钱越多幸福感越强。有的人为了钱,在工作中斤斤计较,有钱补贴就卖力认真干,否则就漫不经心,不情不愿,或者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业余赚钱上,这样,钱赚了不少,但工作表现和业绩很差,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好的工作环境中,何谈幸福感?而有的人认为钱无所谓,关键是不能受累。总想着工作越少越好,凡事表面化,走过场,不讲效果,工作不深入细致,不精益求精,偷奸耍滑,有很多时间可以享受清闲。这种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十年前和十年后没有变化,没有倦怠感、厌世感就算不错了,哪来幸福感?深圳市南山文理实验学校第三,工作认真,有成就的老师一定有幸福感。除了基本的物质满足,教师幸福感还有另一个基础,那就是工作上的成就感。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努力地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家人对待,对工作充满热情,充满自信,充满干劲。这样的老师,受到学生的尊重,受到同事的推崇,受到领导的器重,对工作的满足感非常强,而且天天处于进步之中,每一个或大或小的成绩,都会给自己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快乐,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待遇也不会低,这样能没有幸福感吗?我的职业我快乐第四,工作上畏难,生活中抱怨的老师一定没有幸福感。畏难,是缺乏自信、能力低下的表现,抱怨是一种不满足感。有些老师,工作不起色,不从自身主观找原因,而总是从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不好等方面来找理由,不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而是唉声叹气,无能为力,充满着畏难情绪。而有些老师则整天在抱怨中过日子,看身边的人和事都不顺眼,埋怨牢骚多,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这种老师,负能量爆棚,一定没有幸福感可言。03结束语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的美妙的感受,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也是工作的目标。幸福,往往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北大研究生教初中,只要能体验到幸福的滋味,就是无可厚非的。我是教师,我幸福幸福的教师一定是优秀的,做教师,就要幸福。你,是一位幸福的老师吗?(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吉大港

深圳30万年薪聘中小学老师火爆,清华北大76人,近九成研究生……

美丽语文 温暖教育 深圳30万年薪聘中小学老师火爆,清华北大76人,近九成研究生……01:37视频:深圳开出近30万年薪聘中小学老师!9成是研究生还有23名博士 //一线城市户口、年薪26万起步、事业单位编制、全年带薪休假165天……如果一份工作提供这样的待遇,你会心动吗?不管你心不心动,来自清华、北大等一批名校的毕业生心动了。3.5万毕业生抢400个岗位!难度超国考,深圳招中小学教师名单公布:清北76人、23位博士、近9成研究生。//近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系统2019年秋季校园招聘收官。10月21日龙华教育公布了这次招聘的结果。此次招聘吸引海内外超3.5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来自全球62所院校的491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入围体检,成为准龙华教育人。3.5万人报考,最终仅有491人入围体检,报录比大约为71:1,录取难度略高于2019年的公务员国考。1清华北大毕业生76人,研究生占比86.2%录取难度如此之大,能够入围体检的491人自然不平凡。▲龙华教育火爆的宣讲会现场▲根据龙华教育,在入围体检的491名毕业生中,A类双一流院校314人、部属师范62人、世界排名前100高校61人,占比89%,另有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26人。其中:博士23人,来自北京大学6人、清华大学5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23人,占比86.2%。值得一提的是,本硕均就读于A类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多达219人,占比近45%。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龙华教育”从最终入围体检的名单来看,名校、硕士毕业生占比极高。从院校分布来看,录取人数排名前十的学校为——北京师范大学 54人、北京大学 48人、清华大学 28人、东北师范大学 27人、华中师范大学 24人、武汉大学 22人、华东师范大学 21人、中山大学 16人、中国人民大学 15人、厦门大学 15人、香港中文大学 15人、华南师范大学 15人、北京体育大学 12人。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龙华教育”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名校毕业生,龙华教育究竟开出了怎样的条件?根据龙华教育9月16日发布的招聘信息,龙华区区属公办中小学计划面向2020届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约400人,待遇优厚。① 提供事业单位正式编制;② 年薪本科生26万以上,研究生28万以上;③ 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优秀毕业生奖励3-8万,并将为受聘者优先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等④ 非师范专业、无教师资格证者也可报考;⑤ 无笔试,只面试;⑥ 全年带薪休假165天+。“华丽”的简历让网友们再次感叹看完学历,这价格不稀奇了。那么有的人要说了30万年薪对于小学教师是不是太高了。可是,高素质人才自身实力,科研背景,校友资源,国际视野,对中小学学生和很多家长来说是多少钱买不到的资源,我觉得学校给30万的年薪很值。要知道,老师毕业于名校,往往意味着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逻辑,甚至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上更有优势。一个学生的习惯、认知、眼界、气质、格局等不是哪几年集中形成的,而是从小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孩子在校时间比在家更长,哪个阶段遇到高素质的老师都是幸事。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到中小学任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而高薪酬是必备的前提条件。30万年薪聘中小学教师引来质疑,说明还有很多人对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师仍然充满偏见,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小学教育、教师的重要性,这是值得忧虑的。以黄冈中学为例,这所学校原本是比衡水中学更厉害的存在,因为不重视教师待遇,导致优秀老师被深圳武汉等地挖去不少。现在呢?听说近年来黄冈中学已经下大力气提高教师待遇了,但要恢复往日的荣光,估计很难了。2名校研究生入职深圳中小学已成常态事实上,如今在深圳当老师高学历已经十分常见。据龙华区教育局此次招聘前公布数据,近三年来新招毕业生1150人,平均每年近400人,其中A类双一流院校、部署师范院校、世界排名前100院校占比82.2%,研究生占比70%。9月11日,深圳中学官网发布了《赴外公招2019届毕业生拟聘用名单公示》,拟聘用28名应届毕业生,这份聘用名单随即引起了网上的热议。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8人中,4人博士、剩余24人全为硕士。学校方面,10人来自北大,5人来自清华,另有来自香港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的毕业生。据了解,深圳中学北大、清华毕业的教师从2017年校长朱华伟任职时的6人增加至41人,博士从4人增加至31人。而在深圳公办高中“八大”之列的宝安中学也曾在去年5月爆出,当年招聘有6位清华、北大毕业硕士、博士,全部任教新一届高一。据南方都市报,在应届毕业生招聘上,深圳多个区都有一份亮眼的数据,研究生占比在70%左右。同时,总体来看公办中小学20万+年薪招应届毕业生,也是深圳多个区的“标配”。深圳市教育局曾在9月的教育热点问答中提到:近年来深圳一直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两相当”的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而且,通过几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和调整,教师收入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此前,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还通过了深圳市教育局提出的提高班主任待遇的请示事项,将班主任津贴由原来的每月500元提高到了1500元。3名校毕业生中学任教引关注现如今到中学当老师,似乎成为了名校毕业生们新的选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人大附中发布了一份拟选聘教师的公示,16位拟选聘的名单中,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占了9席;毕业院校集中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其中北大毕业生6名;此外还有3名美国高校归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网络上对于名校高材生到中学任教的事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知名高中招聘来自名校的硕士、博士生已经成为常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表示,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现在整个硕士、博士发展已经不像以前停留在精尖教育阶段,硕士、博士规模大幅度增加,到2018年,我国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270万人,每年毕业的博士也有4万多人,跟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资料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二是对高中教学来说,以前可能停留在本科层次,但现在全国范围内很多中学招聘都是硕士生起步,在这种情况下,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进入中学当老师非常正常。”熊丙奇指出。今年5月,任正非在接受媒体群访时就提到了教育,他指出,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在任正非看来,要提高老师待遇,再穷不能穷教师, 要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让优秀的孩子愿意学师范,这样就可以实现“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在熊丙奇看来,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一样,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的人才是可以引领一个地方教育的。所以,基础教育吸纳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非常值得。而与此对应的是有的地方连教师的工资还成问题,有的总在为民办学校琢磨,而不去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家长们为优质学校、学区房而奔波而烦闷,可想而知能有好的教育才怪。文章系转载,版权原作者所有。二中这女老师谁认识,彻底出名了!华裔女子用20张图片表达中西差异,非常有才!可怕!衡中教室高清摄像头曝光:不想一辈子吃苦,就必须闻鸡起舞!(转给学生)普通话:一部残酷血腥的千年汉族血泪史最全四大名著合集(阅读+听书+电视剧+讲解+主题曲)四大名著倒着看,竟然完全是另一个故事?

阖尝舍之

同是出身北大、清华的明星,为什么只有他敢说硕士在我们家没文化

章泽天,1993年11月18日出生于南京,网络红人。2009年,因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走红网络,被称为“奶茶妹妹”。2011年,章泽天就读清华大学。2015年1月2日,章泽天主持的《燃烧吧大脑》在江苏卫视播出。2015年10月1日,刘强东与章泽天在澳大利亚举行婚礼。2016年2月,章泽天被证实投资Uber;3月,章泽天已顺利生产。2017年12月6日,成功入选2017年达沃斯全球杰出青年。1993年11月18日,章泽天出生于江苏南京。1999年9月,入读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2005年9月,入读南京外国语学校,在校期间为学校校花,学校健美操队队长,高一获全国健美操亚军,国家一级运动员。曾因学业拒绝了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的邀请。2009年7月3日,章泽天的同学因高二新学期重新分班而互拍照片留念,随后章泽天同学将章泽天手捧奶茶照片上传到QQ空间,之后照片经过网络转载而传播。12月13日,百度“皇家马德里吧”最早公布了“奶茶妹妹”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随后不少球迷涌入百度“章泽天吧”。章泽天的照片来源于猫扑论坛一个网友的签名图,在论坛流传了大概3天,陆续有网友问这MM是谁。12月29日,猫扑论坛一位自称“笔袋男”的网友发帖“哥散尽全部家当求此女”,帖子里贴出了章泽天的照片,并贴出一封求爱信 。12月29日晚,有很多用户爆奶茶MM的照片。12月30日,”奶茶MM“称呼出现,同时帖子也上了猫扑首页推荐,奶茶MM变成了网络红人。2010年5月15日晚,南京多所中学举办的“格桑花不哭”玉树地震赈灾晚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章泽天担任主持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参观,章泽天作为引导员请罗格先生上台。章泽天不仅仅是姿色动人,长相漂亮,人家还是具备自己能力的,作为被保送清华的体育特长生,章泽天可谓是爱情、口碑双丰收,之后有幸认识了京东老板刘强东,现在的生活过的可是多姿多彩,多少人羡慕不来的!2011年5月20日,全国青年奥林匹克知识大奖赛启动仪式在南京市龙江体育馆举行,启动仪式上进行的以“手拉手,我们一起迎青奥”为主题的精彩演出由章泽天担任特邀主持。章泽天还出任该届青奥知识大奖赛的形象大使,成为宣传片女主角 。2013年5月19日,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前瞻活动举行,章泽天任青奥会志愿者代表,手捧吉祥物“砳砳”接受访问 。2014年1月10日,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四个中国人》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章泽天作为主持人出席了仪式。1月26日晚,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章泽天应邀为大华盛顿地区“留学生春晚”担任主持人。2014年12月,“奶茶妹妹”章泽天确认以“科学助教”的身份为江苏卫视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第二季献出综艺首秀。2015年1月2日,章泽天主持的《最强大脑》衍生节目《燃烧吧大脑》在江苏卫视播出。2015年6月,章泽天于清华大学毕业。2015年7月10日,国内在线教育平台作业盒子宣布获得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好未来领投,刘强东、章泽天、天使投资方联想之星跟投。2015年7月12日,清华大学举行2015年本科毕业生典礼,章泽天未出席毕业典礼。校方表示,毕业典礼并非每一名毕业生都必须参加,章泽天已经于2015年正常毕业,并未出现外界传言的“挂科”情况。2015年12月15日,开了家公司,名为江苏章泽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文化产业投资,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等。2016年2月,京东CEO刘强东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年会上透露出太太章泽天投资过Uber。“我是把我家庭的投资分开,家庭的投资全部都交给我太太,她投得很优秀,包括投资了Uber。”章泽天投资一事,得到Uber方面的证实,Uber确认这是奶茶妹妹通过刘强东家族基金投出的项目,但具体金额没有透露,只是称“这可能是刘强东家族基金最大一笔投资。”5月4日,《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刘强东/章泽天财富达到了521.1亿元,排名第11。我们之前看到过撒贝宁在某节目中调侃到“北大也还行”,或许真不是吹出来的,撒贝宁学习成绩友谊,在还差3个月快高考的时候,撒贝宁就接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被成功保送。撒贝宁,1976年3月23日出生广东湛江,中国大陆主持人。1999年开始主持《今日说法》法制节目被大众所追捧。2000年荣获中国电视法制栏目主持人大赛一等奖、中国电视榜年度新人奖。2001年初获“荣事达”电视主持人大赛金奖。2006年荣获主持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奖。2013年11月,撒贝宁主持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电视音乐公益节目中国梦·梦之蓝《梦想星搭档》。2015年2月2日,撒贝宁确定加盟主持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3月21日成为央视公布的2015年度十佳主持人。2017年3月15日,撒贝宁获得央视2016年年度“十佳播音员主持人”。2018年2月8日,主持2018年CCTV网络春晚。四岁时,撒贝宁一人站在舞台上表演儿歌毫不怯场;十一岁时和妹妹撒贝娜策划、导演、演出一台家庭“晚会”,这一年他还获得了武汉市五年级口头作文竞赛第一名;进入初中后,他对演讲、唱歌产生了兴趣,常一个人在家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有时让爸爸作示范;上初二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拿了第一。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撒贝宁穿梭于各类演讲比赛,选手一听有撒贝宁参加,就“只能争亚军了”。撒贝宁说:“我喜欢演讲,因为我爱上了那种站在舞台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儿直抒胸臆的感觉。演讲给我自信,演讲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小撒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激动得差点晕过去,回宿舍收拾书包时眼圈红红的,同学不解地问,“你被开除了?”著名的北京大学每年都邀请各省重点中学里学习好、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参加冬令营。高三那年,撒贝宁有幸去了。试演时唱了一首《把根留住》,评委老师问:“你会唱民歌吗?”撒贝宁搜肠刮肚地想起了一首《小白杨》。老师说,明天汇报演出,你就唱《小白杨》吧!撒贝宁当即傻了眼,连夜找到父亲的战友,赶制伴奏带,还请了一位声乐老师,两个小时速成,调整发声发音,第二天顺利通过了汇报演出。北京大学是自由、宽融的。热爱艺术的撒贝宁在北京大学如鱼得水。他的专业是经济法。在他看来,律师既能改变别人的命运、又有渊博的学识和表演的空间,还能满足表达和说服的欲望,很符合他对职业的想象。1997年夏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开始筹备,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招主持人,老师推荐了小撒。当时他正在香山排演话剧《保尔·柯察金》,呼机在山里收不到信号,只能面试其他的同学,走时栏目组留下了联系电话。一个星期后,撒贝宁回来了,但面试已经结束。一连几天撒贝宁都在琢磨到底要不要打这个电话。没想到,这个在学校公用电话亭里用饭票给栏目打的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接电话的是北京大学校友钱蔚,她让撒贝宁马上去试镜。撒贝宁穿上仅有的一套肥大的蓝西装,打了条红领带,急急忙忙地去了,像个傻女婿。那时撒贝宁总在外面踢球,晒得又黑又瘦,像个猴子似的。在演播室里,撒贝宁结结巴巴背了一段有关“企业破产”的毕业论文。编导急了:“停!停!这是招主持人,不是让你背论文来了。”然后,递给他一张报纸,“随便找一段,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撒贝宁就“美国一男孩因黑客被抓”一事,联想到北京大学的一个“邮件事件”说了一通。两天后,接到了“尽早加入节目运作”的电话。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顺利。不少人认为,把一个日播栏目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电视从业经验、没有接受过正规播音主持训练的二十二岁大学生,风险太大。当时栏目内部在撒贝宁的去留问题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先作为记者留下来,慢慢培养;二是觉得镜头感不错,有可塑的潜力。当时正值撒贝宁研究生第一学年,学业压力很大,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是坚持还是放弃?甚至常常失眠。每天一早从学校赶到中央台,在演播室里从早上8:00录到晚上9:00,录完节目,回到学校,人就成了一摊烂泥。即便发着高烧他也咬牙扛着,觉得自己代表着北京大学法学院,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正是年轻人不服输的那股劲支撑着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1998年1月,一脸书生气的撒贝宁和开创了中国法制节目新形态的《今日说法》一同走入了观众的视野,同样的清新、同样的亲切、同样的独特。人们开始关注天天说法的小撒,那个邻家男孩般、理性、机敏,有些与众不同的主持人。小时候的撒贝宁,调皮是出了名的。在幼儿园里,经常带着小朋友去抓毛毛虫,被弄得浑身疙瘩,经常带着小朋友玩打仗,把人摔得头破血流……老师拿他没办法,只有将其“遣送”回家。也是这样一个淘气的“小”撒,创下了演讲的神话,初、高中时,只要有他参加,别人就别想拿第一。小撒是幸运的,他找到了兴趣和专业的契合点,虽然从小就热爱艺术的他选择了相对理性的法学专业,但在他眼中,法律同样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用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纠纷,用来平衡整个社会的艺术。他愿意在这样的一门艺术中游走,虽然最初对律师的认识只是:带着假头套,在法庭里走来走去,很是威风。当提及怎样与《今日说法》结缘时,小撒直言不讳: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这个机会不是留给我的,而是被我撞上并争取到了。如果这个机会走到另一个年轻人面前,他只要努力一点,也是能够抓住的。在大家眼中,小撒的路似乎走得特别顺畅。从保送北大本科到保送北大研究生再到进入CCTV《今日说法》,一路上,没有羁绊、没有挫折,风景无限美好。其实不然,毕竟对于电视这行来说,刚入道的小撒是个门外汉,道行尚浅。由于缺乏电视方面的专业知识,刚开始做节目时,他经常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嘉宾、面对镜头。经过几年的磨练,镜头前的他早已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了,但他却把自己的这种进步、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完全归功于领导、同事这么多年来对他的宽容与鼓励。“他们从来不会对我提出任何硬性的要求,所以我觉得是这样一种氛围让我慢慢地随着节目一起成长。”对于小撒来说,《今日说法》给他提供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合点:既满足了他固有的表演欲望,又不至于丢掉在北大这么多年所学的法学知识,他愿意用“十年磨一剑”的形态去做这个节目。李思思在北大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上学期间就是文艺骨干,自2012年主持央视春晚开始,李思思逐渐走进观众视线。给人感受密切、瑰丽大方,不装腔作势,让大家面前一亮!她容止端丽,性格柔婉,清洗脱俗、气质卓尔不凡。李思思在参加《挑战主持人》的节目时,她不俗的谈吐、稳健大方的台风,被誉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才女。李思思,1986年11月4日生于吉林长春,中国内地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2005年,参加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并成为该节目史上第一位八期女擂主。2006年,参加CCTV《挑战主持人》综艺节目主持人全国选拔赛,并获得季军。2007年,开始主持中央电视台节目,包括《CCTV春节歌舞晚会》、《中韩歌会》等大型歌舞晚会。2012年,首次与朱军、李咏、毕福剑、撒贝宁、董卿同台主持春晚,之后连续四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2016年2月,担任央视元宵晚会主持人。2018年2月15日,主持2018狗年央视春晚。2000年,曾获著名导演张艺谋影片《幸福时光》女主角提名,参加张艺谋亲自面试。2001年-2003年,任吉林卫视音乐节目《唱片街》嘉宾主持。2004年 参加北京广播学院举办的“新苗杯”中学生主持人大赛,并获吉林赛区亚军。2005年,参加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并成为该节目第一位八期女擂主。2006年,央视《挑战主持人》综艺节目主持人全国选拔赛季军。2007年,主持CCTV春节歌舞晚会。2007年,主持中韩歌会;2008年,主持北京大学校庆110周年庆典晚会。2008年,主持中韩歌会;2009年,主持第五届中国(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节颁奖晚会。2009年,主持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2010年4月20日,青海玉树赈灾晚会接线团一员。2010年9月29日,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庆60周年庆典。2011年主持春晚倒计时八小时;2011年,主持正大综艺;2011年,主持笑星大联盟;2011年,开始主持【欢乐英雄】2011年,主持天下有情人——一起过七夕。2011年,主持天天把歌唱;2011年,主持CCTV第六届电视舞蹈大赛。2011年,主持万家邀明月——一起过中秋;2011年,主持激情广场;2011年,主持《开心歌迷会》2011年12月29日,主持中央电视台首届农民工春晚。2011年12月31日,主持元旦晚会倒计时;2012年,主持中央电视台龙年春晚。2012年2月6日,主持元宵晚会;2012年,主持喜到福到运气到;2012年,主持CCTV3全新节目【回声嘹亮】2012年5月,主持心连心;2012年6月,主持海峡两岸情;2012年6月,主持上海电视节开幕式晚会;2012年7月,主持回声嘹亮;2012年7月,主持舞蹈世界;2012年7月,主持开心歌迷会;2012年8月,主持回声嘹亮;2012年8月,主持舞蹈世界;2012年8月,主持七夕晚会直播节目;2012年8月,前往韩国主持第十四届中韩歌会;2012年8月,主持消夏晚会;2012年9月21日,主持“2012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12年9月,主持九九重阳节直播节目;2012年11月16日,主持“河南淮滨第二届淮河文化周文艺晚会”2012年12月31日,主持启航2013——元旦晚会。2013年2月9日,再次主持中央电视台春晚。2013年2月24,主持元宵晚会 一共6人。2013年3月,与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热合曼搭档,主持第十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013年4月1日-5月17日,李思思与尼格买提主持CCTV“第15届青年歌手大赛决赛”2014年1月30日,与张国立、朱军、董卿、毕福剑联袂主持2014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5年,再次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与朱军、董卿、康辉、撒贝宁、毕福剑、朱迅、尼格买提等一同主持; 10月16日,与马跃搭档主持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才艺表演类节目《有朋远方来》;11月29日,与尼格买提主持央视综艺频道互动类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12月31日,与朱军、董卿、撒贝宁、王小丫、李佳明、尼格买提、鲁健、张斌、欧阳夏丹、月亮姐姐等共同主持《启航2016》跨年特别节目。2016年1月28日下午,“央视新闻”微博公布了春晚主持人阵容,包括周涛、朱军、董卿、撒贝宁、李思思和尼格买提在内的三男三女六位主持人将出现在北京主会场。2016年2月7日晚,担任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与周涛、朱军、董卿、撒贝宁、尼格买提合作。 2月22日晚,担任2016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主持,与周涛、朱军、董卿、撒贝宁、尼格买提合作。2018年1月1日,担任央视综艺频道元旦特别节目《山水中国美》主持人。1月2日,亮相《世界动漫之夜》。[15]2月15日,主持2018狗年央视春晚。李健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1年,与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组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他的妻子孟小蓓比其小5岁,她是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两人从很小的时候就相识了,两口子都是高学历啊!李健,1974年9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国著名男歌手。2001年,与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歌唱组合并发行专辑《一生有你》。2002年,李健正式单飞,创作发行《似水流年》、《为你而来》、《想念你》等专辑。2009年,签约金牌大风,发行新专辑《音乐傲骨》。2010年春晚,王菲翻唱了李健的歌曲《传奇》,使得李健知名度大增。2013年蛇年春晚,李健与孙俪合唱的《风吹麦浪》让这首发行于2007年的老歌再次走红。2015年3月28日,李健获第23届东方风云榜内地最受欢迎歌手奖,他的歌曲《美若黎明》获得十大金曲奖。2018年2月16日,参加2018东方卫视狗年春晚。李健在清华认识了年长他四级的卢庚戌。2000年12月,卢庚戌邀请李健一起做音乐。2001年,“水木年华”组合正式宣布成立。9月,水木年华的第一张专辑《水木年华一生有你》发行,很快便成为乐坛最亮眼的组合之一。2002年5月,第2张专辑《青春正传》发行后,李健主动向卢庚戌提出离开。2003年9月,李健首张个人创作专辑《似水流年》正式推出,他包揽了全部的作曲和编曲。2005年1月,李健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专辑《为你而来》。2006年1月11日,在Channel[V]主办的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李健获得“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随后,与后弦、钟立风一同出演音乐剧《花开的声音》;同年10月,推出首张个人精选辑《什刹海》。2007年,李健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主打歌《想念你》源自父亲去世后忧伤的怀念。2008年4月29日,在北京星光现场举行“李健·完美坚持”演唱会,并于同年发行此场演唱会现场版DVD。10月发行翻唱专辑《寂寞星空·见歌》。2009年担任江苏卫视歌唱选秀节目《绝对唱响》的评委[2];12月23日, 被誉为“音乐诗人”的李健,凭借扎实的音乐根基、独特的清澈嗓音、及日益成熟的音乐风格,在北京举行了自己新专辑《音乐傲骨》首发及签约金牌大风的发布会。2010年1月9日, 李健在杭州大剧院举办“音乐傲骨”个人演唱会。2月,天后王菲CCTV春晚翻唱李健创作的《传奇》,歌曲夺得国内多项排行榜的冠军,一时成为人尽皆知的热门歌曲,下载视听超过亿万次,李健的创作能力得到肯定。3月4日晚19:30,李健做客央视《咏乐汇》节目。4月25日,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Music Radio音乐之声”中国Top排行榜年度颁奖典礼,李健获得“内地最佳创作歌手”、《传奇》入选“年度金曲”。5月,推出《音乐傲骨·传奇再献》珍藏版专辑,歌曲《传奇》重新录唱。随后,与南非旅游局合作推出歌曲《好望角》,让人了解不为人知的南非美景。6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禁毒委举办的《生命之盾》大型主题活动。随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南非世界杯黄金时间《球迷狂欢节》、《豪门盛宴》大型直播活动首期嘉宾。同时,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的“盛视2010全国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评选暨颁奖晚会”。8月,参加在上海世博园举办的“华彩乐章世博音乐派对”。同月,李健举办广州浅唱会,一票难求,成为少数几位在广州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原创歌手之一。9月10日,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音乐诗人李健“传奇” 北京演唱会,演唱会门票在演出前一周全部售罄。10月18日,李健《传奇》获得第十届CCTV-MTV“音乐盛典”年度最受欢迎金曲。11月23日,参加洛阳龙门石窟申遗成功10周年庆典晚会。12月2日,参加第十二届中韩歌会演出。12月4日,在第八届东南劲爆音乐榜颁奖典礼上,李健获得“劲爆内地最佳唱作歌手”、“劲爆最佳作曲人”,歌曲《传奇》入选“劲爆十大金曲”,同时《传奇》词作者刘兵获得“劲爆最佳作词人”。2011年2月2日,参与央视春晚零点后的新势力组合表演,与方大同和萧敬腾同台演唱了4首歌。3月19日,第十八届“东方风云榜”年度颁奖典礼,李健获得“最佳男歌手”、十大金曲《传奇》。4月10日,《音乐先锋榜》2010年度颁奖典礼,李健获得内地十大先锋金曲(《传奇》)、最佳创作歌曲(最佳金曲)《传奇》。4月11日,光线传媒主办的第十一届“音乐风云榜”年度颁奖典礼,李健获得“内地最佳男歌手”、“最佳制作人”、“内地最佳专辑”等三项大奖。4月15日—5月15日,在十大城市(成都、重庆、上海、南京、深圳、天津、大连、北京、杭州、广州)展开十场“剧院版”音乐会巡演“向往2011——李健音乐现场”。4月24日,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晚会,演唱歌曲《传奇》、《绽放》。8月28日,参加2011长阳音乐节,演唱包括马上要发行的新专辑中的《I STILL LOVE YOU》等在内的十首歌。12月10日,发行个人专辑《李健·依然》并于同月13日举办新歌演唱会。12月31日,2012央视跨年元旦晚会唱响《心升明月》,同场由贝蒂·希金斯演唱英文版的《传奇》。高晓松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他说:硕士在我家就是文盲!他还真不是吹得,爸爸是清华大学教授,妈妈是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外婆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爷爷曾是清华大学校长、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舅舅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主任,外公是深圳大学创办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解放者

九推经验:排名不靠前,历经曲折进复旦

保研背景本科院校和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保送院校和专业:复旦大学国际商务DDIM培养方式:专业型硕士(第1年复旦,第2年留学意大利)Believe个人基本信息将自己简历与同专业的同学比较,我发现自己活动很多,但含金量不足。而最关键的是,排名和论文这两项是我的软肋。专业排名1.8%(4/218)相比于夏令营的选拔原则缺乏竞争力;第二个软肋就是论文,在缺乏学术研究兴趣的情况下,我的论文计划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在申请夏令营时没有特别加分的亮点,加上排名尴尬,索性就成了炮灰,关于申请过程和感悟,后面详述。保研准备就长期准备而言,我从大二开始就有保研的规划了,但那时还没有去关注具体的保研信息,大学里面的活动和奖励都是按自己的兴趣来,水到渠成,并没有刻意而为之。大二一年下来,收获颇丰,除了各项比赛、活动以及项目为自己加分不少,成绩也名列前茅,所以那时就基本确定能够拿到本校的推免资格,至于保到哪儿,才是我需要关注的事情。短期的正式准备从大三上学期后的寒假就开始了,关注保研论坛,去查看往年的招生信息和保研牛人的经验帖,主要是通过查看别人的条件来给自己定位, 然后选择一定梯度的学校作为自己的目标。随后就是将自己看到的信息全部整合成一个Excel表格,把相关的条件全部都列出来,包括时间和学校重视的条件以及自己可能需要完善的地方等。除了自己主动去搜寻信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去问本专业或本校上一届成功保外的师兄师姐,他们的经验可能会更适合你一些,因为你们所处的小环境是最相似的。同时也可以取得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 必要的时候可以咨询他们。关于材料准备,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学术简历(有的学校要)等都需要花费时间,但很幸运的是,本校的几个保研的师兄师姐创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保研微咨询”,为经管学子提供专门的保研经验和信息,在保研材料方面给了我很大帮助。其实关于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保研一本通》这本书上有很多模板可以借鉴,但我建议大家不要照搬,模板只是为你提供了一种思路,内容还是要根据你个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慢慢雕琢。最后我想补充一点个人看法,就我的申请经历而言,我认为这些主观性的材料其实不能从根本上为你加分,它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就是说,能不能拿到夏令营或者九月复式通知,关键在于你的排名,尤其是夏令营。因为招生办的老师面临的材料可能是上百份的,工作量大,所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去看那些客观的条件,然后以此筛选。保研申请首先谈谈定位,也就是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我在准备时有一个信念,就是宁缺毋滥,只去好城市的好学校。因为我很清楚自己保研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已有的优势,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获取更多的资源,学习更多的本领,进一步提升能力,增加隐形资本,而不是为了保研而保研。所以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之下,我将目标锁定在北上广深:北京有北大和人大,上海有上财和复旦,广州就是中山,深圳还是北大(汇丰)。这样一来其实我的选择余地很小了,几乎把自己逼到了悬崖边,所以迫于现实压力,又选择了厦大、武大作为备用选择,毕竟自己的条件并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但事实上这些学校总体上都是比较难进的。虽然夏令营惨败,但我仍然不觉得自己的定位是失败的,至少我在选择学校上没有后悔。除了学校,专业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并且要和学校配合起来。我相信除了那些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已经找到了专业兴趣的同学,很多人对于专业选择是比较纠结的。专业选择需要考虑这样的几个因素:1. 你的兴趣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个因素决定了你今后两三年会不会后悔,跟高考填报志愿和择偶是一个道理——选我所爱,不后悔;2. 学硕专硕有的专业只有学术型硕士(比如财政学),有的两个方向都有(比如税收和税务)。首先要看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培养方式。理论上来讲,学硕重学术科研,专硕重实际应用,听起来似乎是专硕更适合就业,并且很多人都这样认为。我不能百分百下定论,因为我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但在选择专业之前我看过相应的文章,其中的观点我比较赞同:以往专硕是作为学硕的调剂,但现如今国家有扩大专硕范围的趋势,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专硕,真正入学了之后可能同一专业的学硕和专硕的两个方向在课程和教学上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但专硕的时间通常短一年。除了学硕和专硕本身的差别,大家还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各个学校在夏令营和九月推免招生的顺序,有的学校夏令营只招学硕,不招专硕(比如武大),因而九月推免就招专硕会多一些,而不招学硕了,这些信息需要大家自己去查看和问询,因为这关系到你拿到复试通知的概率,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可能性。3. 是否跨专业我在申请夏令营之前问过一些师兄师姐关于跨专业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跨专业?可以啊,很多学校都欢迎跨专业的。所以我就兴冲冲地填了几个外专业(我是学财政学的),比如中山的国际商务,还有北大和武大的税务。跨专业首先要清楚你的竞争对手是那些有三年本科专业基础的同学同时还应该注意申请学校的态度和专业的性质。包容性很强的学校兼收并蓄,明确表示欢迎跨专业的同学,那就有戏。比如本人就是财政学跨专业申到复旦的国际商务,从经济跨到管理;就专业性质而言,如果你本科专业能够对你所申请的研究生专业有学科补充,比如数学专业去学金融,会计专业去学税务,可能就会很有优势。除了学校和专业这两个因素外,你还要看看自己是否具备所申请专业的其他优势,比如与之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做过相关方面的科研项目,这些都能成为你“推销”自己的理由,总之要有亮点能够打动审阅老师的心。4. 你能接受直博吗?我在挑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有很硬性的筛选条件:拒绝直博。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要去跨国公司或外资企业做高管,所以我不可能走学术研究这条路。因此我理想的选择是专硕,时间短、偏实践。当然,不同的人想法不同,有人觉得时间太短学习的知识就很虚,有人想利用读研期间时间考几个证书,还有人就喜欢做理论研究,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根据未来的导向来确定眼下的选择。5. 学校和专业,你更看重哪一个?在选择的时候,通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所在的本科学校是211非985,但我的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就专业而言排名绝对全国靠前的,但我想申985的学校,尽管专业不如本校,但学校名气大, 平台高,资源多。同时又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本科看学校,研究生看专业。总而言之,不能绝对地讲哪一个因素更重要,还是那句话,看你更想要什么。九月推免复试我参加的复试只有两个,原因在前面或多或少都提了一些,简而言之就是排名不够,我这一部分所写的经历都是九月推免的。首先是准备复试。面对夏令营的惨败整个人的情绪是低落的,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真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属于我的时刻即将到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首先我需要拿到综合排名第一,因为夏令营就输在专业排名上了,所以认真复习本校推免考试的专业课;同时为外校复试做准备,拿出微积分、线代、概论、宏微观、财政学和税法这几本书。因为经过了跨专业的打击之后,决定还是申请本专业,最多也就申经济相关的专业,所以数学和宏微观是必看的。但复习结果怎么样呢?效率很低,因为虽然计划安排的满满当当,但整个人状态都不好,复习进度很慢总之暑假二个月的成果,很心酸。接着就正式开始上战场了,9月16号我如愿以偿拿到了本校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暑假前已保研的师兄跟我说,九月机会还有很多。于是真正到了九月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校的专业都在夏令营招满了或者名额剩余很少,并且我在选专业的时候刚好与形势相反,夏令营招学硕,我填专硕,九月招专硕而我又填了学硕,所以很不幸地被各个学校淘汰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部在今年九月推出的“推免服务系统”,只能填三所学校,虽然理论上可以在48小时后更换志愿,但大部分学校自身的系统关闭时间很早,也就是说,你填的第一批平行志愿的三个学校几乎就是你所有的希望了,你需要慎重选择。而我当初在选择志愿时首先选择了本校,因为夏令营没有保底,万一保不了外还可以保内;其次是将所有想进入的学校学院及专业名单列了出来,排除掉已招满的,最后挑出希望最大的(可以作为外校的保底)和自己最想去的(可以往上冲一冲的)两所学校。其实信息的关键在于提前打电话咨询相关院校该专业是否已经招满,不然千万不要浪费志愿名额。接下来介绍我参加的两个学校的复试内容: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学:复试通知发放在填志愿之前,只有面试,分为专业面和英语面。上午8点30面试,面完两场之后就可以走了,公管的老师很随和,专业面的气氛感觉很轻松,三四个老师在里面,先让你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开始抽题,答题完毕了以后老师会对你进行提问,可能是对你的回答提问,可能是问问你做过的科研项目。英文面试就更简单了,先做自我介绍(需要你提前准备好),然后是抽题目,我抽到的题是关于自身5年和10年规划的题,因为5月才考过雅思,所以比较得心应手,看老师的表情也比较满意, 没有,答完就可以出来了。专业面占80%,英文面占20%,所以关键还是看你专业知识基础强不强,当然也要看运气,我专业面被排在第一个,抽到的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我们没学过,问的是专业知识相关的,而且面试的老师却觉得你学过,也不好辩驳什么,当时我没有一下子反应过来,所以就很尴尬地跳到了下一个阶段,老师看了看我的简历,让我讲了讲我做过的科研项目,并且提了问题,可惜老师对我们所调查的东西并不是很满意,所以专业面表现平平。所以并没有取得上财的offer。不过这恰好给了我进入复旦的机会,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上财九月推免复试是赶在系统开放之前,确认录取的时间也很早,如果我接收了上财的录取通知,那么也就没有复旦的故事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商务(DDIM):复试通知比较晚,但绝对是给我的一个带着压力的巨大惊喜,10月10号晚上发通知(那时我都准备直接保内了),15号复试,中间12号还有我本校的复试,从武汉到上海路上还要耽误,所以其实时间是很紧的。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英语和数学,一共三个小时,两套卷子一起发下来,我当时英语用了一个小时,数学用了两个小时,其实都不难,关键是数学很多人都忘了,我当时得知要考数学之后抓紧时间去复习做题的时候居然碰到了原题,万幸;复试分上午和下午,上午笔试,下午面试,面试是全英文群面,一个组大概5到7人,复录比率1:1.2,也就是说,他们会按照实际参加复试的人数,淘汰20%来录取。群面每组大概1个小时,没有自我介绍,进去的时候主持人会说明面试要求,给每个人发一张A4纸的案例,案例末尾有两个问题, 有5分钟读题时间,貌似15分钟讨论(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当时我那组因为没人计时所以在讨论时间内只回答完了第一个问题,很尴尬),最后一个人做代表陈述。基本上是依次发言,我当时的案例是阿里巴巴上市,所以还是比较新的。面试看你的英文表达、分析能力等等,每个人平均下来要说十到二十分钟,陈述之后老师还会提问,当时问了我们的实习经历和收获感想,还有我们各自将来的梦想等等。对复旦的复试总结就是:数学要好(至少你得提前复习基础知识,考试考的很简单,就看你还记不记得),英语要好。写在最后在保研过程中有许多感想和感悟,还有许多波折。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保研是一件瞬间决定永恒的事情,尤其是10月16号那天早晨我从上海回来刚到武汉,还有1个小时本校的录取通知接收就要截止了,而复旦的结果还没出来,接收本校会面临学校不放人的风险,而不接收面临的危险更大,可能忙活几个月最后什么都没有。为了降低风险我选择了先接收本校。17号接到复旦的录取通知之后就让学院老师帮忙取消本校录取通知了,所以16号就像是等待生死宣判,非常煎熬, 当最后的胜利来临时,我整个人像重获新生一般。成败只在一瞬,成王败寇,但其中过程的艰辛是怎样也无法忘却的,也是必经的。最后我只想说,不要放弃哪怕一点点希望,任何一个希望都可能会成为你今后幸福的源泉,有时候结果可能来得晚了些,路途可能坎坷了些,但那都没有关系,最好的可能恰好留在最后, 看你有没有耐心和毅力坚持走下去。

其自视也

我之所以不成功 原来是我没有大佬们的学历啊 看完很扎心

又是流火岁月,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季。很多家庭为高考忙碌着,揪心着!在中国现有升学制度下,高考一直或多或少与个人甚至家庭命运捆绑在一起。我们不禁要问高考重要吗?有人说已经不重要了,高考只是经历而已,现在几乎人人都是大学,毕业即失业。有的说只有经历了高考的人生才能有个好的开始。谁说的对呢,让我来为读者扒一扒在商业界叱诧风云的大佬们都有着怎样的学历和高考人生。也许能从中受到些启发。李彦宏也许你只知道他是北大毕业的,但你并不知道他是1987年山西省阳泉市的高考状元。1991年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的李彦宏又收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而开启了他的赴美之旅,这也为他进一步回国创立百度埋下了伏笔。马化腾“普通家庭”出身的马化腾自身并不普通,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他是一名十足的天文爱好者,他是典型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他一手创办QICQ到微信帝国,掌握10亿人次的社交帝国。马云我们很多都听说过“马爸爸”三考北大不中。1982年,马云18岁,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但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数学只有1分。他没有放弃,开始复读。第三次高考之后,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了5分,正当他准备以专科生的身份进杭州师范大学的时候,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当时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就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马云曾说没进北大是他一生的遗憾。但马云在获得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后已经是获得了五个博士学位,马云已完美逆袭成学历超高的马博士。刘强东熟悉刘强东的都知道他早期是北京中关村靠卖电器起家,其实刘强东当年竟然是宿迁的高考状元。后来刘强东以京东名义捐赠母校3亿元人民币,他起初的理想是想回去从政做县长的,结果社会学专业逼迫他做成了电商大佬。许家印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而这位房产大佬当年高考在武汉科技大学周口考生里可是排前三名的,当时的周口人口有1000多万,想考上武汉科技大学,没点真才实学真的不行。雷军雷军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仅用两年时间就修完全部学分,雷军供职金山16年,离开金山就创办小米总估值1400亿美金的公司,令人叹为观止。俞敏洪三考北大终梦圆。当年他第三次考北大时,40分钟就交卷。俞敏洪坦言上北大是自己的梦想,后来创办新东方时,俞敏洪也称没有北大的头衔是不行的。丁磊“养猪大户”曾是丁磊的代名词,这个闷声发大财的老板只用了20年,将网易做成千亿级巨头公司。史玉柱史玉柱堪称营销教父,先后创办脑白金、巨人网络,1981年高考,史玉柱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他曾说:当时我们江南地区的好学生太多,很多人不想去北大、清华读书,都选择了浙大。张朝阳张朝阳从小便是学霸,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于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1996年8月手持风险资金,回国创建了爱特信公司,公司于1998年正式推出其品牌网站搜狐网。潘石屹有人说 潘石屹当年只考取了中专,但潘石屹参加高考是高考恢复的第一年,而且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从培黎学校毕业后,潘石屹又以整个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在那个年代,大专的含金量不比现在的本科差,能考第一名的成绩,潘大嘴的实力可见不一般。郭广昌郭广昌祖上几代农民,家人为能改变这个命运,家中全力供郭广昌考学,把家里唯一的希望寄托于郭广昌身上,而郭广昌也不负众望,他被复旦大学哲学系录用,而哲学系在那个年代并不热门,1992年,他决定下海创业,3万元本金创业做出了今日亿万资产的复星国际,不得不说是学历改变了他的命运。冯仑冯仑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创业先锋中的悍将,冯仑先后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央党校,1984年,作为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研究生,冯仑被学校调到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办公室下属的专题研讨小组,也正是这些契机,让他抓住了时代的机遇,造就了属于冯仑的商业帝国。李开复著名创业教父李开复先生是一名十足的学霸出身,但由于当年英语没考好,他被哈佛拒绝,而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向他送来了橄榄枝,随后几天他也接到美国各大知名院校发来的offer,不过他最终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成就了他今后创新工场创始人。这些名字我们都耳熟能详,他们阅历不尽相同,但我们细数逻辑背后的共性:高学历出身占多数,虽然高学历不一定能改变一切,但他会影响你的一生,因为不同的高考阅历影响着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他们有的是学霸,有的被名校拒之门外,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每一个机会,他们善于倾听时代的脉搏,在计算机、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崛起的时候,先于他人抓住了机会。不要让自己因为错过而遗憾,也许我们错过了考上理想大学的机会,也许我们正在为工作而烦恼,亦或正在创业的艰苦道路上,但我们都是在为努力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着,紧跟时代的步伐,若干年后的大佬或许就是你!像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先天条件不行,只能后天努力,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绝不是一句空话。他们的故事或许正在远去,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不是吗?

女社长

“Z世代”的“十四五”思考与期待

王均伟宇文利胡献忠常兴华胡敏廉思沈杰马中红金德楠奚佳梦于万欣冯颂雅吴易唯郑健邓洋洋大学毕业,就业该选择“北上广”还是新一线、二线城市?传统工科生该怎么面对网络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独生子女怎样为父母养老?青年如何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去?“十四五”时期,是国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正在大学校园的“Z世代”来说,这段时间也是他们踏入社会、找到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未来,处于发展和上升期的“Z世代”既有宏图抱负,也有许多“问号”。12月19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办,中青校媒承办的“十四五与青年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当天,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青年教师、学生代表和创业青年与专家展开对话。研讨会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伟、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宇文利、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胡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沈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中红,面对青年人的疑问,一一作出解答。就业的选择吴易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我是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现在面临就业和读研的选择。如果去北上广发展,就业机会多一些,但是本科生在这些城市发展压力很大;如果回到二线城市,可能很难有相关的工作岗位。我该如何抉择?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理解年轻人的处境。我想引用一段马克思的话。马克思在青少年时期选择职业时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的确,年轻人要考虑职业和事业的关系。我是学外语的,最早从事的工作是在大学当英语老师。后来读完研究生,有机会选择其他的行业,比如说做公务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选择时可能会有倾向性,不同年龄阶段做选择的时候会有这个年龄段的倾向性。当然,选择职业可能有一些机遇和条件限制,其实具体职业选择不是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人生要为何种事业而努力。与自己人生的完善、更高的人生评判、价值观、人生观联系起来时,可以把职业这个词转化为对事业的判断。你对所从事的事是否真正感兴趣,能否在做这件事中找到动力,这恰恰是最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进入到公务员行业。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其实并不真正喜欢这个工作,也不适应。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在学校里工作。不管多累多辛苦,你都觉得这份事业不累,因为你找到其中的乐趣了。在新岗位上,自己有一些想法可以实现,这种感觉特别好。“风物长宜放眼量”,所以,选择自己可以投入的一件事,比当下的考量更重要。所以现在最需要思考的是,你到底为事业着想还是为职业焦虑的问题。一旦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到哪里去工作,就不会成为问题了。郑健(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我注意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这种规划会给戏曲艺术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马中红(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这里的重点是文化体制改制。我的理解就要逐步从强调文化事业转向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体制强调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免费供给,文化产品的生产主体主要是体制内的剧团剧院,为民众打造文化精品。这一块依然会对从事戏曲艺术和文化艺术的专业人才有大量需求,因为要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获得。文化产业的转型,意味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加入到文化创意、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领域,尤其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需要大量掌握这些技术的懂得文化的专业院校的学生,学戏曲艺术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了真本领,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的增量,只有数量得到保障,才会有品质改善。另一方面,数字媒介、新兴技术所打造的数字文化产业,现在应该刚刚走上快速道,有许多可开拓的空间。打比方说,我从苏州来,大家都知道苏州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昆曲、评弹、苏剧是传统的三朵花,如何激活和提升它们?苏州还有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和芭蕾舞团新三朵花,如何让它们增加演出场次,成为百姓消费得起的文化艺术?苏州还有年轻人的小众文化艺术,比如江南小剧场、青年话剧、脱口秀等等,如何让它们发扬光大?未来,这些都指望你们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专业人才。当然,随着拍摄、制作等技术降维,就像人人都有麦克风后对新闻业的冲击一样,人人都有摄像机后,数字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也会变得日常化、普遍化,民间人才也多,这些对行业肯定会有冲击,但是,最核心的创意能力、有质量的内容还是稀缺的。郑健(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国的新青年离开体制怎么活?如果抛弃体制,不去抢“铁饭碗”,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在社会中?廉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体制外怎么生存?这些年来,我做了大量体制外青年的调查,在调研中发现,他们都生活得十分精彩。体制外青年有什么特点?环境带来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学习,长期处于奋斗和成长的状态。我也调研过一些体制内青年,他们当然也很优秀,但是环境的相对稳定安逸让有的人开始慢慢丧失奋斗前行的动力;但是体制外青年不同,没有了所谓的“铁饭碗”,他们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中央政策,不断地研究市场规律。也许你会说,这样活得多累啊,但我想说,那就要看你自己到底追求什么了。奋斗的过程虽然艰辛痛苦,但也收获了一般人无法体会的快乐和自我实现带来的喜悦。当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邓洋洋(淘洗洗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我从大学开始创业,没有过多思考后面要不要进体制内工作。大学毕业之后,就继续创业了。我认为,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本质都是不断进步的路径,放长远来看是一样的,你只要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就可以。科技与创新冯颂雅(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近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给化工材料等传统工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携手同行,这给传统工科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向绿色化工转变。作为传统工科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国家未来有什么样的政策引导,能够帮助我们把创新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呢?常兴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参与全球发展已势在必然。当前阶段,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十三五”初期的55.3%提升到了60%左右;科技创新指数也已进入了世界前20强。必须看到,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短板和弱项较为明显。“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四五”及到2035年发展目标: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光荣使命,也有很多的具体工作要做。对各领域各地区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对走在经济发展前列的东部地区,必须站位高,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引领。刚才说到传统工科的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问题。我认为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我们知道,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弱项中,就有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强化原始创新,也正是我国今后科技创新中需要不断强化的。从这个角度讲,传统工科的学生仍是大有可为的。当然,我们的学习,包括今后的工作,包括可能要从事的科研工作,也是一个不断扬弃、不断创新学习的过程。目前在学校里学习,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受益终身的东西。邓洋洋(淘洗洗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据我了解,很多创业者包括小微企业也很希望做一些研发的工作,我们就有专利大概40项,我们是根据市场需求做专利,而不是为数量。对我们来讲,研发成本投入很高,我们也拿过一些投资。将来是否有更多支持小微企业做创新的制度?现在很多偏向于终端研发阶段的支持,而小微企业这块比较薄弱。常兴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输血站”。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1万元,比上年增加1.2万元。也必须看到,我国科技投入还存在较为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支持中小微企业,尤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感觉力度还远远不够。今后,要进一步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尤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使得微观主体有活力,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可以想象,今后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会越来越多。于万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在一些国家,很多科技创新是依靠企业来主导;但是在中国,马斯克把人类送到火星是很难被理解的。我认为,要实现科技创新首先要做到体制创新。对于一线科研工作者来讲,阻力不小。在创新的主体问题上,我国不是以企业为主,资本资源合理再分配;国内更多的是靠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或者高校。重大项目分配的时候,无论是资源上、财力上、配备上,都会有一定的倾斜,但不一定实现把最合适的资源给到最有能力和实力的单位。还有一点不完善的地方是,很多科技从业者会搞科学课题或工程项目,这是需要精耕细作的事情。但是,现在对科研工作者要求很高,其实科研工作者很难通过5年或10年的工作研究就拿出一个大成果。对国外回来的优秀青年学者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逼迫他们很难真正把科研成果实现产学研结合。常兴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导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一些很大的成就,和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如深圳这几年发展很快,与企业创新推动有很大关系。企业捕捉市场的能力非常强,其科技成果直接就要转化,这种转化使得企业的产品更能满足不断拓展的市场需求,当然这也推进了企业的做强做大,也促进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科技体制改革角度,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的问题。如中高端的供给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高端的领军人才很少、缺乏原始创新能力、科研投入分散、效率不高等,需要通过改革来不断解决问题。在座不少人可能今后会从事科研工作。对青年科研工作来说,包括科研项目的分配、科研项目评价奖励制度改革,把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成中高端人才,在体制机制上不能唯论文、唯职称、唯年龄。这里最重要的,在于科技体制改革能否给大家一个公平的环境,不是非要向某一群体倾斜。责任与担当郑健(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面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作为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人怎么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有哪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常兴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就养老问题,“十四五”规划《建议》有充分的阐述,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及一些具体的政策举措。应对老龄化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就养老本身,我认为最核心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经济供养,一个是养老服务。养老保险解决了基本的经济供养问题,就养老服务来说,核心是日常照料和看护,也包括精神慰藉等。国家相关部门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已有基本的界定。我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社区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应占据主体地位。居家养老是以公共服务为前提的。作为公共服务的主体,政府有责任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督促检查等方面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从一些地方经验来看,其一开始就把居家养老提高到公共服务的层面,明确由政府承担责任,从而使得居家养老具有鲜明的刚性特征,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在资金供给上不仅有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在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可提供相关福利补贴,接受补贴的老人用自己的收入购买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需要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为其购买服务,缓解日益迫切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的矛盾。再有,政府有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分项规划,加强协调,通力配合,从不同的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支持。金德楠(北京大学博士后):我觉得很多国内问题应该放到国际的视野中思考,无论是养老问题、住房问题、福利问题。一些国家有这样的做法:通过技术的发展,产生更高的价值,进而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实行价值的再分配。于万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我是一名高校本科生的辅导员,做思政课程辅导。我发现,现在有一些学生把思政课当成一门“鸡汤课”,老师授课的内容在学生耳朵中变成“鸡汤文”,有的老师会讲一些哲学思辨,但是学生的接受度有限。教育部提出“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打造思政精品课,但也有高校老师不理解,比如,英语课为什么要讲思政。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有时候我拿着指挥棒不知道往哪里指。如何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把思政工作做好?廉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当青年朋友们对当前社会现实有一些不满和抱怨,我们要向他们认真分析哪些是国家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空谈空想,要放长眼光、着眼发展;哪些是国家已经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不能过于急躁,要耐心包容,看到进步;哪些是中国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的问题,不能盲目对比,要客观理性、立足实际。我们要向他们答疑解惑,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长期坚持;哪些是针对具体问题做出的具体论断,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哪些是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需要澄清,引导广大青年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中国当前发展中的问题。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思想方法的养成,对现实的解释和关切不足。在科学知识与理想信念之间的桥梁是“正确的思想方法”,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知识和理想信念之间就会出现断层,理想信念也会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通过不回避、深层次、成系统的思想碰撞,以平等的姿态,高超的思辨,从感性上吸引,从理性上说服,才能赢得当代青年对党主张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的真正信服。奚佳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和价值旨归,“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线图。青年作为主体,青年的现代化如何理解和实现,如何融入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中去?胡献忠(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国青少年研究青运史学科首席专家):“人的现代化”这一概念,最早恐怕是由西方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并首创10项指标体系。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语境下,人的现代化实际上首先应该是青年的现代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20世纪80年代的“50后”,到新时代的“00后”,一代又一代青年身上总会比其他人群展现出更多现代性。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较少保守,最先接触到新思潮、新技术,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中国现化代的方向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其实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哲们就已经开始探索了。实践证明,全盘西化、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肯定是走不通的,照抄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是死胡同。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波澜壮阔、无限生动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在追求伟大复兴过程中正在以自己特有的模式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当代中国,网络化、全球化、市场化深度叠加,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中国人民更加地坚定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新文明的和平崛起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世界。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态势下,中国传统举国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新的旺盛生命力,曾经鼓噪多时的西方政治制度、西方价值观的短板和缺陷则彻底暴露无遗。这一发生在身边的国际案例,给广大青年上了一场生动的国家政治课、国际关系课,推动他们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总是富含智慧和哲理,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词中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我认为,这是中国近代以来青年现代人格标准的最早范本,很值得当代青年深思和借鉴。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作为青年,你们有很多优势,你们处于学习能力强、身体状况最好的黄金时段。青年变革性也强,不墨守成规;但是,青年的思想容易变化,就此而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都有。如何在这个社会大潮中把自己变成引人注目的浪花,青年需要找准方向、找准原则、找准定位,这样才能有一番作为。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蓓

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是了不起频道的第55个互动话题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刚参加完一个大学同学聚会,往日的同学们一个个全都变了样子。当年彼此之间相差并不大,但是现在再看大家简直天差地别.有的连续三年公务员没考上,有的却当了小老板,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升任部门总监。大家说话的语气,动作和神态都已经完全跟读书时判若两人,我突然都觉得不认识他们了。怎么会这样?目光短浅,轻易放弃 @doing 最近,近二十年未见的高中同窗好友私信给我:我一直觉得你是我们班上天份最高的人。这句话在我沉沦已久、麻木不仁的大脑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哦,原来高中的我在别人心目中期望值曾经那么高啊。享受恭维之余,我当然清楚老同学志得意满之后对当年对手如今失意者的惺惺相惜之情,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天份比我们都高,现在混得也不过如此。但我还是情不自禁进入了郁郁不得志的卢瑟们典型的“想当年”模式——从小到大,我凭着七分小聪明和三分努力,在大别山区那个国家级贫困小县城的学习路上可谓一帆风顺。高考时,我发挥得差强人意,虽与心目中既定的目标北大失之交臂,最后还是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进了上海一所炙手可热的211。老家母校的老师常常拿我做榜样,在后辈考生面前叨叨:人家谁谁,将来就是给国家领导人做随同口译的,以后是要当外交家的……一转念到现实,就是无尽落寞。真相是,如今,我只是混迹魔都的路人甲,碌碌无为的小市民,还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地用大隐于市、万人如海一身藏的话来麻痹自己。我硕士毕业后就进了一所中规中矩的国企,过着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十几年来没有接受任何挑战,我甚至连一本英文原著都没好好读过,甚至都没有机会开口讲英文。每天不思进取,浸淫在琐碎生活的鸡毛蒜皮中,打卡上班、接送孩子、买菜烧菜,言谈必离不开学区房、股市这样的民生话题,过着魔都几千万普罗大众千篇一律的小市民生活。每当想到我辜负了敬爱的历史老师的期望,与他替我设想的外交家的远大前程相差云泥,我就汗颜,觉得没脸回去见家乡父老。再加上小日子的悠闲惬意,事业没发展,身体倒是发福,想象中的衣锦还乡,也变成了衣紧还乡。就拿前面说我天分最高的那位同学,当年高考报的是法律志愿,结果莫名其妙被调剂到英语专业,之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初衷,不甘心就这样被调剂,自学考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双学位,而今从英语专业成功转型,成了一名移民律师。直到现在还每天打鸡血在努力参加各种讲座、论坛,事业风生水起。我相信,她一定会走得很远很远。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高中同学,毕业后要么出国留学,要么继续读博,如今移民的移民,当教授的当教授,创业的创业,升职的升职,最不济也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小有名气……而我,无论以世俗的标准还是非主流的标准,都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市井小民。我在一个小小的国企里只有眼前的苟且,干着吃大锅饭的工作,每天的生活就是家长里短,穿衣打扮,老人孩子……无论见识、格局,我都自惭形秽。我深知,对于如今飞黄腾达的同学们,我只有望其项背,自叹弗如的份儿了。所以,同学聚会,打死我也不会去的。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名牌重点大学,起点都差不多,然而十年之间,很多人像我的同学那样继续努力,很多人像我一样认识到人身处社会发展的瓶颈,自我设限,止步不前。十年之后,各人的发展相差云泥。如果你非要说,成功的定义多种多样,那我也算成功。我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只看近不看远,只想小家没有远大抱负的小市民。也许你要批评说,人比人气死人,攀比是没有尽头的,知足常乐就好。我要澄清一下,我的落寞,不是说自己混得多差,而是我在琐碎生活中忘记了学习新知识,忘记了自己当初的那颗进取心。接下来,我总结一下自己从一个十八线寒门小学霸沦于平庸小市民的原因。如果一些年轻的孩子看到这篇文章,也算是作为过来人对你们的前车之鉴吧——1、没有坚持梦想,轻言放弃。记得我考大学时,很想报考复旦的中文系,因为我从小喜欢写字,梦想是当记者当作家。可是报考志愿的时候,妈妈说,女孩子当记者危险。姐姐说,中文系太冷门,出来不好找工作。我没有坚持自己的初衷,选择了当时比较热门的英语专业,第一次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大学毕业时,我的梦想是出国留学。但因为专业是文科类,申请奖学金基本是不可能的。 宿舍里两位家境富裕的室友都申请去英国留学,一年需要20-30万。我在电话里弱弱地跟妈妈提出,有没有可能出点钱供我出去留学,生活费我自己打工挣。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电话里,妈妈用好像天塌下来的声音说:“我砸锅卖铁也没钱送你出国留学啊!”于是,我惊惶地把出国留学的梦想压在心底,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话题。这是我第二次放弃梦想。2. 自作聪明,害怕吃苦。记得大学入学时,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个卡氏测试,当时我记得自己智商测下来时很高的分数,寝室里只有两个人是这个分数。 而那位成为我好闺蜜的,当时不肯给我们看她的智商分数。其实这正是她不用任何标准给自己设限的一个表现。而我当时还嘲笑她是不是分数太低不想让我们知道。而事实证明,我的闺蜜之后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科研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我们全寝室最牛的牛人,三十出头就当上了某985大学的博导。那时候,我记得我节假日总想拉着她去玩,可她还坚持要去图书馆学习,经常被我埋怨,想想我曾经也真是坑队友的典范。这么多年我才知道:人生的大坑之一就是自作聪明,以为自己可以不像别人那样努力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最朴素的真理。世上真正能做大事的人,都是那些无小聪明而有大智慧的人。大智若愚,所谓的大智慧就是看似愚笨的重复和坚持、持之以恒的坚毅和定力。3. 急功近利,过早赚钱。可能因为我出生十八线小县城,又出生于小县城的寒门,家境比较贫寒,见识也比较短浅,所以我初到大城市就被其中的浮华深深震慑了,从心里认同“读书无用论”。另一方面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从大二开始我就每学期只问爸妈要一千来块的生活费,开始各种兼职、勤工俭学养活自己,有了一些余裕之后就开始豢养自己的虚荣心,去挣钱买衣服,买化妆品…这一路上我唯一没有急功近利的一件事是没有听从当时大学辅导员的劝导,毕业马上找工作,而是跟随我的室友,最后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好闺蜜去考了研。大学期间,还好我交了几个品行端正的好朋友,要不是她们,我可能会在弯路上走得更远。那时候,我因为是班上的特困生,所以辅导员多次过来劝我不要考研,去找工作,理由是,你家那么穷,早点工作赚钱养家啊。所幸的是我那个时候没有急功近利,抵制住了诱惑,后来顺理成章上了公费的研究生。到了读研期间,到外面教英语,上各种培训班,做翻译……想想那时,我早就是一个现在流行的斜杠青年。三年下来,我从没问爸妈要一分钱,反而攒下来几万块。毕业后,从2009年工作刚满三年到2013年期间,我每年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就是办各种各样的买房贷款手续、装修。每天纠缠在各种各样的世俗杂务当中,唯独没有投资自己。我本身是学英语出身的,可是毕业之后,这么多年每天下班时间,我连一本完整的英文原版书都没读过。急功近利的后果是,我最该学好的专业没有学好,我把本来应该去背单词、读原版、做研究的时间都花在了赚钱上!年轻人一定请记住:一个人的专业是今后的立命之本,没有学好专业,今后到哪里都感觉底气不足,抬不起头。4.自我设限,从社会找原因。认清社会的真相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而我却在太早的年纪认识到社会的客观局限,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主观努力。毕业时我报考商务部公务员,一路过关斩将,全国笔试、商务部笔试、面试、体检,却在最后一轮政审中被部门刷下来。身边的人大概为安慰我,说没有“关系”很难进商务部,原因不在我。我从此找到了自欺欺人的借口。觉得很多事没有关系办不了。而很多人之所以平步青云,要么是因为家里有关系,要么是自己会搞“关系”,我潜意识里自暴自弃,觉得像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不要心气过高,于是从此以后有些事情我连想也不敢想。我最后选择在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国企,周而复始地做着单一而无创意的工作。就在我认真反省了自己所有的问题之后,老公又开始纠正我:第一,你本来就没有自己想像得那么牛逼。一个四线小县城的学霸,就是小池塘里的大鱼而已,到了上海这种“人多的地方随便一砖头下去能砸中三个博士五个硕士十个大学生”的人才高地,你也就是一条大池塘里的小鱼。现在放眼望去,人才济济,90后的小年轻比你优秀的人多了去了。就说80后有很多人比你优秀,也比你努力,却因为没有你的运气,还不如你现在所拥有得多。所以放平心态——你根本没有那么重要,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第二,人生本来就不要跟别人比较,一旦你开始攀比,只会画地为牢。而且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你再怎么努力,奋斗的终点只不过是人家的起点。第三,你历史老师和你高中同学心目中的你是那样的,你就要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吗?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好,自己的成功要自己去定义。到一定年龄,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还要被社会主流价值观牵着鼻子走,那就是不成熟的表现,继续修炼。老公的话一下点醒了我——我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呢?我应该问问自己内心里最想要什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正站在从而立到不惑的交叉口。我知道此时我人生的战场上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你本可以。也许我当初更努力一点,就不会与本该更优秀的自己擦肩而过。也许我更有远见一点,就不会变成一个庸俗的小市民。但是,已经错过的就错过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悦纳如今已然平庸的自己。不去跟过去的自己较劲,也不去跟周围的人比较。当我开始触及事业的天花板,屡屡碰壁,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其实不必一直努力向上生长,跟自己较劲,我可以开始“横向发展”,让自己活得丰富。我不一定要像钻天的白杨树,想要努力站在人生的至高点,无论初衷是想让全世界看见自己还是想让自己看见全世界。我只需要做一棵努力繁盛的榕树,树冠葱茏,给需要的人遮荫挡雨,给小鸟小松鼠小动物提供栖息地,让自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是的,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被全世界看见,也可能一辈子也站不上制高点去俯视全世界。我知道世界的大荣耀都跟我没有关系,我清楚我注定成为这些大荣耀底下斑驳的衬底。可是,当我想像自己不再是一个索取者,而是一个给予者;当我想像自己不需要发出众人瞩目的强光,而只要温暖身边的人就足够,我心里就不再有那些锋利的奢望,去割伤自己柔软的灵魂。我只想看着眼前的光阴丰沛而温柔地流淌,水利万物而不争,同时又觉得这一切默默无闻都有意义。作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女孩,在魔都奋斗十八年,如今我该拥有的都有了,曾经不敢想的也有了。但心里却一直有一丝微弱的不甘,如今我终于知道,那一丝不甘,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在为了世俗的标准活着,却忽视了内心的自我。从现在开始,一切归零;重新上路,开始学习。学习不是为了争强好胜,也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让自己成为更善良的人,更淡定的父母、更有趣的朋友,甚至只是个更有温度的陌生人……差距一直都在@jc同学 其实读书的时候彼此就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学校掩盖了这个差距。从小学到大学这16年大家都在读书,彼此上一个班级、同一批老师教、读一样的课本、考一样试,一门成绩一般最多也就差个几十分,看似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实差距很大。有一些同学智力超群,但是看上去只是考试多几分;有一些同学擅长交际,但是看上去只是比较活跃;有一些同学颇有商业头脑,但是看上去只会倒卖点小东西;有一些同学家境非凡,但是看上去也很平常。学生这种制式模板,让我们看起来都很接近。但等到大学毕业真正走向社会后,那就是这些同学显露差异化的时候了。有背景的利用背景,有才智的利用才智,还有一些有异能但在学校不得显山露水的也各显神通。而三五年的时间,足以带来很大的改变。有人觉得别人怎么变化那么大?那是因为没有看到原先就有本质不同。像某个化名王某云的,上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知道人家什么来头?选择决定你看见的差距 @锦帆 这个问题我很想回答。不过,我要谈的是:毕业前三年的重要性。毕业不过才三四年,大家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事实上,差距一直都在那里不增不减,只是学校不是亮剑的地方,谁都无法看出对方真正的实力。你感觉差不多的人,真的只是你的感觉。学霸考了98分,学神考了100分。学霸以为和学神的差距就只有这两分。学神说:你考98分是实力只有这么多,我考100分是试卷只有这么多分。这个世界,对于每个人都十分公平的事情,只有:运动和看书。那么,条件旗鼓相当的又是怎么拉开差距的?这就是这篇鸡汤文要讨论的重点。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当你在想玩什么,有人在想学什么——时间;当你在做计划,有人已出发——执行;当你为上次失败沮丧,有人已开始下次尝试——心态;当你想放弃,有人却坚信前进就有希望。所以,道理真的很简单,那些比你走得远的人,并不比你聪慧,只是每天多走了一点。那么,又有人要说,不是我不努力,只是我没有机会没有环境,是的,“上进心是水到渠成的东西”也是我一直在强调的观念。所以,毕业前三四年,基于我上面说的,努力、行动和心态外,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什么?是:选择。就人的一生来说,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很多时候,一念之间的选择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哪里还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而,决定人一生的又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选择。决定命运的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大的机会,而是每一分钟里你做的一个微小的选择。所有的差别就只在那一分钟里。我记得香港有个作家陶杰曾经说过:“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以前在豆瓣看过叫斑马的作者说过一句话,感觉很正确,现在分享给大家:“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是懒人,只是有些人表现在行动上,有些人表现在思考上。第一种是看得见的懒,第二种却成了人们眼中的努力勤奋。”相比之下,第一种人成功机会还更大些,有时候一个人行动上懒了,如果又不想饿死,起码会在事前多动动脑子,为自己找出一条最好走的捷径。倒是第二种人,他们努力了一辈子,最后的标签也只是努力。他们以为付出的是努力,实际上只是体力。有人付出的努力就是努力,有人付出的努力只是体力,这就是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差距拉开的本质。所以,每一个选择背后,事实上就是智商和情商。其他各钟商。选择到底有多重要?你说她有多重要。她就有多重要。别人家的鸡汤说“性格很重要,性格注定一切”,我的鸡汤是:“性格根本没有好与坏之分,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选择对了,就幸福一生!”如何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理论上要求是的智商和情商。其实就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再加一些清楚的自我认知和一些不怕输的勇气。不管是职场,还是爱情,或者人生,或者婚姻,所有的一切。其实,并不高深玄妙,所有事情核心内容就那么几条,反正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一直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直就是笨办法。然而,这也是我“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吃过任何苦的”诀窍。我毕业前三年也是很迷茫的。一步一步怎么走过来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庆幸自己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不但走了脑,还走了心!那是什么支撑我很多事情一直没有放弃?我如果告诉你,支撑我一直没有放弃的,只是因为我“外表看上去小,我可以假装自己还很年轻”,你信吗?可就这是事实!听我一句劝。从毕业那一天起,就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大到一份工作,小一件衣服,真的不要马虎对待!关于毕业生如何处理职场关系,我其他答案都有,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去看看,虽然赞数不高。也是我用心写的!真的要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的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个选择,真的要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而不是眼睛和耳朵。一个人做事情,走心,走脑。能让你知道自己适合样的什么样职业,找什么样的伴侣,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交什么样的朋友。能让你明白跟谁怎么打交道,怎么样用人,怎么样合作,怎么样看社会,怎么样看世界,怎么样解决你身边的一切麻烦和问题。这是你一辈子最大的事,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走多少冤枉路都换不来的,读一辈子书都学不到的。我年少的时候,看过一个理论,我当时是相当排斥的,多年以后,我却发自内心的认同了这个观点。那个观点是这样说:“一个男人,你如果想要成功。你身边的女人真的很重要,这个女人可以是你的母亲,也可以是你的妻子(女朋友),如果你两者都错过了,那么你的人生基本也就这样了。”这里说的错过,不是错过母亲和妻子(女朋友),而是错过“对的”母亲和妻子(女朋友)。鸡汤喜欢劝人说,你要珍惜你拥有的一切,珍惜你的眼前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什么叫“珍惜你的眼前人”?什么叫“珍惜你老板给你的机会”?好的情感,是两个人因为对方变成了更好的人,好的工作是,我可以把我的工作当兴趣。人生一世,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错的选择就是:浪费了自己的生命都不够,还要浪费别人的生命?大部分人。不是不能选择, 而是忘了自己还能选择。“别无选择”真的是很让人讨厌的一句话。什么是选择的权利?难道是读书用功?难道是努力认真?难道是比别人有成就?选择不就是选择。先有了想要选择的心,才能有拥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可以光芒万丈。只是,不能自欺。有一句话怎么说?自欺永远摇摆于真诚和犬儒主义之间。所以,选择自欺的人,你就心安理得了是吗?你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别人希望你想要的(他人即地狱)!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你应当怎样做: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天降标志。差距来自于认知水平 @MAJI其实都是因为认知水平不同而拉开的差距。你的认知水平决定着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决定着你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就先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吧。你觉得社交重要吗?在我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社交一点都不重要,整天和狐朋狗友勾肩搭背的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吗?那时的自己大概是光知道努力整天沉迷学习不能自拔的书呆子,但是呢效果一般。而现在呢,我觉得社交很重要了,同样是学习上,我可以直接向大牛请教知识,也可以向他学习学习方法,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世界上总是存在一群人过着你想过的生活,你想过上这种生活的最快方式就是和他们做朋友。一样的道理,世界上总是有人分数能考的很高,你想最快提升成绩的方式就是和他们做朋友。试想一下,要是那时候我就意识到了社交很重要,于是和第一名做知心朋友,也许我早就知道了费曼技巧、要做计划、要进行复盘……这就是认知决定了我的行为,从而决定了我的结果。认知水平决定一切,现在金钱少点没关系,现在朋友少点没关系,现在地位低点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能停止认知的升级不能停止认知的升级不能停止认知的升级如果你在进行一场人生的游戏,认知就像一本技能书,能开启你的新技能。还是拿社交举例子吧,当你意识到社交很重要的时候,你的认知其实就已经升级了,你已经开启了一个新技能——社交,剩下的就是要去实践和总结,打怪和刷经验。比如你和一个喜欢的女生在微信上聊天,对方突然就不回你消息了,你会怎么想?以前我的我哈,是这么想的:是不是我哪句话说错了,是不是我惹对方不高兴了,是不是我让对方感到厌烦了?我是不是长的太丑被对方给丑拒了?现在我是会这么想的:没事哒,对方可能有事情忙去了,然后自己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认知会让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副校长给我们上课,课外就讲到,如果你们20岁的时候有25岁的阅历就能混的不错,在你25岁的时候有30岁的阅历就能混的飞起,在你30岁的时候能有40岁的阅历,那这个人就了不得了。现在回想起来,副校长说的阅历就是认知吧。如果学生时代我能认识到各方面学习的重要,我大概也不会混成这样吧。很多人都会这么回想(意淫),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升级一下我们的认知呢?让我们提前意识到当前的某种事情很重要,从而抓住先机呢。其实一切的困境,都是由于认知不足引起的,不同的认知水平会导致行为不一样,导致结果的不一样。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曾经的出现的困境,在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来看,其实都不算什么了,而且我们也能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升级了,以高水平的认知去处理低水平的事情,简单而快速。那为什么我们不去提前升级我们的认知呢?各有各的活法@马赛克先生 读书时,我的同桌S是个文青,身体不太好,长相很一般,成绩虽然不差,但也不是顶尖,性格又很闷,不爱搭理人,所以存在感很低。但是他很爱写写画画,文笔极佳,小说常常在班级传阅,文章也常常是年段范文,他有些小才华,为班级宣传写过句句对仗的骈文,也曾用全班同学的名字拼拼凑凑,不考虑平仄,居然也写成了一首有意思的长调——或许,这算是他唯一知名的优点了。坐在我们前面的,有个女生,典型的冷艳学霸,也不太搭理人,但是出乎意料,她似乎喜欢S写的文字,居然跟他关系不错,好到什么程度,其实我也不太了然,只看到他们两个常常窃窃私语谈笑风生,颇有种耳鬓厮磨的味道,羡煞旁人。但我琢磨着,S只闷不骚,女学霸相貌清秀、家境又好、人品又佳、裙下无数,感觉不太有风情月债的可能,同桌这货,不会是甘当备胎吧?晚自习的时候,同桌偶尔会莫名失踪,第二天早上,又来得特别晚,我到后来知道,还是因为身体的缘故。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直到高考,放榜后,女学霸如愿以偿,去了中国最好的学府,而S成绩也不差,尽管有机会远赴北京二线学校,但还是留在了本地的一所985。我知道同桌的身体情况不太妙,之所以留在本地,也是方便治疗,他跟女学霸,不得不分别。大小手术,这么拖下来几年,他素来又有些文人伤春悲秋、逃避现实的坏脾气,中间竟轻度抑郁,意志消沉,成绩差倒在其次,不久后,他居然连喜欢的写作,喜欢的小说,都彻底放弃了。尽管我跟他一直保持联系,但也不是诸事尽知——譬如这家伙就从不会把感情的事宣之于口,我们始终不知道,他跟女学霸到底是什么关系。就这么过了几年,大学毕业了,他也参加工作,进了家待遇一般的企业,身体好一阵坏一阵,工作也越换越糟,落魄经年。中学毕业后,每次同学聚会,他都因身体抱恙,没来参加,不管同学怎么联系也不理。但是他的身体情况是隐疾,除了我之外,也没有人知道。读书时,虽然S晚自习偶尔会失踪,但由于存在感低,大家随便议论几句,时间久了,也便忘了。有些混得不错的人,唤他不出,甚至会不快——“这家伙一定是混太差了,一定是自卑,所以几年来都不敢见大家,但是同学之间,无非谈谈旧事,为什么要害怕这些呢?”我苦笑,但囿于他隐私,也不辩驳。倘若同学会,能够只“谈谈旧事”,又哪会有越来越多人缺席呢?毕业十年的时候,他身体好了一些,终于跟大家见面了,但是时间一久,同学间彼此关系也愈加疏远,他还是那样,登场时毫无存在感,罔论成为众人的焦点。大家不过笑笑:“你老了好多啊!”“臭小子终于来了啊!”“你小说出版了吗大作家?”听到最后一句,我替他感慨,他笑笑,大病之后,似乎看淡了很多,浑若无事,只是静静摇摇头,躲在角落。那次同学会,他跟女学霸重逢了。高中毕业后,他是否有跟女学霸联系?是否有去北京找过她?抑或者,她知道他身体的情况吗?有回家乡探望过他吗?这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只知道,女学霸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外,现在一家投行,年薪何止百万,出落得也更为时尚靓丽,跟S一比,判若云泥。S自始至终淡漠的表情,第一次流露出自惭形秽的神色。同学会后,我和许久不见的S两个,去别的地方续摊,我跟他喝酒,有意无意聊起女学霸,他那些莫可名状的心事,隐匿晦暗的情感,尽管没有喷涌发泄,却终于一点点渗透了出来。她还是很温柔啊。 S说,我不知道她去了投行,不知道聊什么,我对她的记忆还停留在学生时代,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在清华还好吗?女学霸可能没有想到毕业多年,S第一句搭讪,居然是这么不着边际的台词。无奈,她还是描述了一些在大学的片段,然后沉默了半晌,突然对S说出了一句,连我也永世难忘的话。“其实论文笔,清华的人没一个比得上你,真的。”后来S笑着说:她太高估我了,我中学时,不过是捣腾文字游戏,不过是皮毛小道,她又没见过清华所有人的文章,怎么能这么肯定呢?我也附和着:是啊,她只是回忆加成吧。毕竟,记忆中的一切,总是最美好的。但是我心里一酸,明白S说的“温柔”是何意。她看到了S的自卑,她感受到了两个人于共同话题的失语,她意识到了两个人的差距,这种差距,有如阶级流动,可能永远,永远,都难以拉近了。她知道再没法像十年前那样,前后桌间,窃窃私语、耳鬓厮磨。她只是在用最大的善意,试图将他“抬高”到,跟自己最接近的位置,她尽力地想去化解两人间的疏离感,陌生感,尽管真诚,终究,还是无能为力。你我都能看出。我看着S的眼神,他喃喃地说,可惜我已经不写东西了。我突然想起《一代宗师》的电影里,同样阔别经年,宫二倥偬半生,面对她曾经挚爱的,等候多年的叶先生。叶先生遗憾道,可惜,就差个转身。宫二却说:六十四手,我已经忘了。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我问S,你喜欢过女学霸吧?同桌摇摇头,是不喜欢,还是不知道?我仍然,不得而知。女学霸还是冷艳如故,同学会后,什么动静也没有。但是我却发现了她的舍友,发了她们两人的合照,发了一条朋友圈。“她说:祈求旧人万岁,旧情万岁,别随便老去。”我也希望,最好我在意的任何面容,都不会老。-----------------毕业之后,大家的差距的确会越来越远,看到很多人连篇累牍分析,说了一堆某某人在校如何守拙,毕业后怎么如鱼得水,其实大家不都明白原因吗?的确有些人会自甘堕落,有些人会奋发图强,而更多的差距,却是与生俱来的。《天龙八部》的结尾,段誉说:各有各的缘法。其实我多么希望毕业多年,再参加同学会的时候,大家能怀有最大的善意,像那个高考状元熊轩昂一样,去包容所有的差距,弥合越来越深的阶级鸿沟——既然散场后仍旧要各奔天涯、形同陌路,那么,至少在这一刻,同坐共饮也好,三两成伙也罢,只聊旧事,笑过去永远不厌的梗。而不是将平时为稻粮谋的卑微,见风使舵的伪装,甚至媚上欺下的功利,再抖擞出来,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汲汲营营的日子还长着啊,何必呢,何必又浪费这一时呢?但是,我知道,终究,只是幻想罢了。《Rick and Morty》 @大嘟嘟一、眼光短浅的人,混得不会太好。我们院里有个王阿姨,挺能干的,别人谁都夸她做的棉被好,对了,忘说了,她经营着一家棉布店,每天都做活,而且很忙碌。按我这么说,她其实日子过得应该很不错。其实并没有。刚够吃喝,房子也很多年了,也没装修,甚至不如一般普通家庭,想换个大的店面,也一直没换成。她家总是挣钱了就去还债,儿子呢,也调皮,总是也惹事,她到处给别人赔钱。她曾经还去算命,算命先生说她财运不错但就是八字太凶,容易破财,所以才过得不好。直到2014年,我听闻她儿子应该跟别人在烧烤摊上打架,把别人打得很严重,入狱了,我才慢慢懂得为啥她会过得不好。她孩子从小聪明,但就是调皮,老师总是叫她去,让她回家多看管,做好家庭教育,但她总说自己活很多,没时间管,管孩子不就是老师的事嘛,不然要老师干嘛。她老公常年在深圳打工,所以她孩子也就成了我们院的野孩子,没人管,“自由生长”。而她的破财事件,其实都有迹可循,锁坏了,顾不上修,所以就进了贼,干活太累顾不上吃饭,就得了胃病,花更多的钱买药,腰也不好,关节还疼......所以呀,她的苦命,不是因为什么八字,而是只顾着眼前,不顾了长远。而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很会犯这个毛病,只顾着眼前起薪高,却不顾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个团队和这个boss是否合得来。慢慢地,就差开了差距。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如果眼光太短浅,命不会讨好你。二、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四象限理论: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这四类事情顺序安排妥当,你的人生过的不会差。紧急且重要的事,如毕业论文,重病住院,业务谈判,这些需要立马去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比如追剧,玩游戏,一般都是可做可不做。让我们意乱神迷的往往是“紧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紧急”的事。紧急不重要的事,如闺蜜喊你逛街,手边突然扔过来一份资料需要改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如读书,跑步,学一项新技能,陪伴孩子。然而,我们普通人,大多都是放下了重要不紧急的事,去忙紧急不重要的事。如果你总被紧急的事拖住后腿,忽略了重要的事,那么如此以往,重要的事就会慢慢变得特别紧急,到时候你就得花很大的代价去弥补。或者,都弥补不了。所以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决定了毕业后三五年同学人生的质量和高度的关键因素。三、别做那个一直锯木头的人。咋判断一个事是“重要不紧急”还是“紧急不重要”呢?那就是想一下,这个事对你十年后的人生有没有影响。比如,大学周末兼职,虽然能赚点小钱,但是这个钱,对于十年后的人无足轻重。考四级考六级,考驾照,会对你工作,生活有很大影响。多接待一个客户,多做一单生意,多挣一份钱,十年后,这份钱对自己没多大意义。保护健康,教育孩子却影响你一生。所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多做一些关系长远,真正的大事,去读书,去锻炼,去提升技能,这样你人生前半段会艰难,但是后半段会很轻松。有个故事,说是一个人费力锯木头,旧的没据完,新的就送来了,越来越多,不断加班。别人提醒他,你的锯子太钝了,磨磨吧!他说,活都干不完,没时间磨。朋友问,那你啥时候磨呢?他说,等我锯完再磨。所以说,我们一定别做这个锯木头的人。磨刀不误砍柴工。

魂魄将往

「中瑞论坛专题」北大深圳研究院胡国庆:5G技术前沿与产业机遇

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了5G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给信息通信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通信领域是开放性、全球性、特征鲜明的基础研发领域,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国内外共同研究合作成果,全力推动全球技术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2019年11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南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中瑞产学研发展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在“5G与信息通讯创新论坛”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胡国庆围绕5G技术前沿与产业机遇做了主题分享。本文摘取了他的部分精彩演讲片段。1G就是打电话时代,2G是打电话、发短信,3G是上网,4G是智能手机时代,5G是全面面向产业化。5G将来用在哪儿?像各种宽带和移动终端、家庭家居、办公、农业、工业、教育、医疗、交通、环境,各行各业都会涉及5G。有句话是“4G改变我们的生活,5G改变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改变社会?一是5G增强移动宽带,上网速度快了;二是5G超可靠、低延时,像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万物互联场景,像物联网场景,这两个基本是面向产业的。5G用户体验达到1Gb/s,究竟能不能达到呢?前段时间我去华为总部交流,现场拿着手机亲自点的开始,当时速度是1050Mb/s,大于1Gb/s。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在3~5毫秒的时延就完全可以做到。2019年低频段技术已经完成,明年3月份R16标准也会出来。2019年是5G商用元年。中欧美日韩是5G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是俄罗斯、中东、拉美、南非。这也反映出为什么中美两国一定进行5G大战,美国先走的是高频段5G路线,我国包括欧洲走的是低频段。为什么美国不走低频段?因为被美国军方占了,拿回来需要花时间,拿回来重新拍卖也需要花时间。我们先走低频段以后先于美国完成产业升级,便可以对其他国家的产业进行降维打击。像美国在互联网时代率先完成产业升级以后对其他国家进行降维打击导致其他国家的网络根本起不来,而我们国家有防火墙,所以这些国家进不来。我们率先完成5G升级以后便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降维打击,我国在未来产业的影响力将会大大增加。我国在5G领域基本与国际实现同步,2019年三大运营商试商用,2020年全面实现商用。广电想把自己的频段用起来,和电视业务相结合,另外也可以做一些物联网的业务,这一块700兆可以说得天独厚。低频段美国是待定的,因为好的频段全在美国军方手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要从军方手里拿频段无疑虎口拔牙,在低频段方面美国可能就要落后于我国了。高频段方面,我国在2020—2030年进行部署,现在宣布的是低频段。产业方面,爱立信在全球拿到20多个单子。爱立信的单子含金量比较大,美国部分盟友拒绝华为、中兴,这些单子被诺基亚、爱立信和三星瓜分掉了。上个月28号到华为参观,当时有全球很多合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政治的问题。中兴目前一直在非常大力地推进5G方面的建设。日本开发了100多项5G商用服务,预计到明年奥运会的时候全面实现部署。韩国在这方面一直是比较激进的,三星推动韩国也成了全球5G首个商用国。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他市场份额,像华为、中兴最大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市场,美洲市场单纯讲美国拒绝华为、中兴设备进入的话影响并不太大,最重要的是一定“吃下”欧洲市场,欧洲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爱立信和诺基亚也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现在美国也感到很紧张,比如华为、中兴是中国的,爱立信、诺基亚是欧盟的,没有美国的,所以美国打压中兴和华为。根据2018年日本产经新闻的统计报告和今年6月份的另一个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市场份额的情况,有些事情值得我们警惕。第一,爱立信的单子比较大,含金量比较高。第二,一定警惕三星的崛起,它的技术储备非常大,如果它转型做设备商,这对传统的设备商格局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到三星市场份额猛增。特朗普政府打击华为、中兴是打击我们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倒逼我们加25%的关税,实际上是倒逼我们产业链外溢,可能导致人口失业率增加,GDP会受到影响。今年深圳前两季度GDP是7.4%,而前三季度是6.6%,如果折算一下的话会发现第三季度相比去年第二季度增长只有0.6%,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据,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为什么我们有华为、中兴全球最好的设备商,但还担心卡脖子?就像华为有芯片,但很少有人知道华为只是能够设计芯片,并不知道华为不能制造,也不能封测,靠的是代工,这一块我们还是严重对外依赖的。应用方面,韩国和日本重点是AR/VR、车联网和高清视频,美国重点是无线宽带、AR/VR、车联网和高清视频。我们家的重点是AR/VR、车联网和电网。我们可以看一下十大应用场景:一是AR/VR,传输需要100Mb/s左右,传统4G是不可能得,到了5G基本没什么问题。二是超高清视频,5G时代基本没什么问题。三是车联网,5G可以提供的端口是1毫秒,可以提供3~5毫秒的时延,自动驾驶成为现实。四是无人机,5G给无人机提供的速率和时延,可以让“无人机”有更好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五是个人AI辅助,如导盲头盔。六是远程医疗,比如传输高清影像,还有超低时延,可以用于5G远程手术,5G医疗方面也有了大规模长足进展。七是智慧电力,5G加泛在物联网的报告,电力部门也非常注重5G。八是智能工厂,5G采用了切片技术,类似于数据专用道,将来仓储、数据检测都有专用道,就不会出现卡顿了。九是智能安防,在方方面面都得到很好的应用。十是智慧园区,把园区的物流、电表都进行智慧化的管理。5G 在2022—2025年将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在2026—2028年市场进入成熟期。2019—2028年是一个十年的经济周期,未来十年5G将为国家带来6.3万亿的直接产出,年复合增长率6.9%,也就意味着17万亿的产业。2008年4万亿把经济带出了泥潭,我们相信5G一个17万亿的产业足以把中国经济带入以技术为驱动的中国新经济时代。2019—2021年是设备商的春天,这几年对运营商非常关键。为什么美国政府选在这个点打击华为、中兴,就是因为现在处于采购设备的关键时期。2021—2023年完成5G手机的换季。2024—2025年是应用商的春天,市场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营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它的营收在增加,净利是零增长或负增长,5G建网要覆盖的话产值压力非常大,所以电信和联通进行联合5G建网。手机方面,除了苹果以外,各大手机品牌的5G都会出来,因为苹果之前想采用intel的方案,但今年intel放弃了,不得已采用高通的方案。什么时候买5G手机呢?我们的同行要知道5G出现什么问题,我们要做先烈。其他人可以等一等。2020—2023年基本会出现换机的高峰期。5G起来以后全面进入3D时代,所以摄像头这块也会大幅增加,还有折叠屏,一是让5G感触更好,二是它需要有更大的地方放电池,一折叠就可以放两块电池。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农业以及智慧交通,这一块也有大的增加。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5G加物联网作为我国新的方向,以前是铁公基,现在是信息化技术。明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83万亿。从2020年车联网将走向规模化生产,中欧日美韩都发布了相应的产业报告。5G给车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自动驾驶成为可能。未来两年自动驾驶汽车密集上市,BBA也好,特斯拉也好,都有了上市的规划。5G是大互联的时代,这个时代之下互联网格局一直在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下一代互联网一直不断融合,行业壁垒一直不断打破,互联网从传统门户到BAT,尤其到6G的时候我们提到空间一体化网络,比如马斯克说要传输到外太空,在那个时代构建第一个天网,那时候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在上面走,将来整个行业格局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假如马斯克的网络建设好了,意味着大家可以上太空Wi-Fi了,意味着传统互联网巨头进入我们的市场,对传统互联网企业产生冲击,美国也可能投送一些不良信息影响我们的安定,整个互联网的格局也将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在5G大环境时代,唯有创新方可立于不败之地。5G是一场革命,一定重视颠覆性技术,有大量行业壁垒消失,可能睡了一觉早上你的行业就不存在了,大量独角兽企业将会诞生。5G大互联时代,大网络、大数据、大融合的时代,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机遇方面,未来十年5G将成为新经济的发动机。围绕十大应用场景和产业链进行布局,我国将进入以科技为核心驱动的中国新经济时代,5G+物联网+人工智能+指挥医疗+区块链将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新时代。大家看到这些技术联动将会把我国带入以科技为驱动的新经济时代,也可以说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智能化的工业革命,基本带来了中国改革开放2.0时代的新的试验。现在我国需要把经济改为以技术为驱动,怎么变?所以国家选择珠三角作为一个试点,我们看到2035年的时候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有一条是探索以技术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那就是把珠三角作为一个试点,这里面选了深圳作为示范区,做得更深更远,以技术为驱动的模式珠三角完成以后才会在全国推广,这就是国家的大战略。如何在5G大互联时代竞争呢?一是军团级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到什么地步呢?可以把违反知识产权的企业罚得倾家荡产。二是需要军团级的法律人才和金融人才,就像华为最强的就是两拨人,一波是做技术的,一波是打官司的;还需要金融人才,将来各种商业资本进入同一个5G大领域竞争,实际是诸侯争霸的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之下伴随着大量企业的相关兼并。最后,5G是一场革命,大家一定要重视颠覆性的技术,5G未来已来,希望大家把握住这个伟大的时代。(根据2019“中瑞产学研发展论坛”速记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