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工作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常务副校长龚旗煌,副校长黄如,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出席,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院系的专家学者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罡主持。合影黄如首先对朱松纯受聘担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表示祝贺。她结合学校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新工科建设作出的战略规划,介绍了过去一年多来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的基本情况、近期工作目标以及未来规划。她表示,研究院以“强基础、强交叉、强合作”为基本思路,高度重视对人工智能前沿问题和交叉领域的研究。朱松纯作为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学者,加盟北大后,一定能够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极大促进北大与北京市、相关兄弟高校的合作共赢。黄如希望,研究院全体师生员工以此为契机,继续为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出北大应有的贡献。黄如讲话朱松纯感谢北京大学的诚挚邀请,对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介绍了对人工智能学科规划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设想。朱松纯表示,自己与北大、清华的相关学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近一段时间来,自己又深入考察了解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情况。在北大,他与多个研究方向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北大的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有着很深厚的积淀,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氛围很好,这为下一步的大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还深入了解了北大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包括王博副校长、楼宇烈先生在内的知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对话,受到了很大启发。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层面的思考,文理医工等学科应该进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而北大在这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土壤和学术环境,因此,坚定了自己在北大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信心。他提出,要充分发挥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交叉领域的研究,将研究院办出北大特色、作出独特贡献。他将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老师们团结奋斗,全力以赴投身关键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争取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性的成果。朱松纯还特别强调,他将主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北大、清华等各兄弟院校精诚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来参与、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龚旗煌代表学校,对朱松纯受聘北大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北京大学高度重视新工科建设,全力推进交叉学科发展,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举措。朱松纯的加入,将对北大人工智能学科乃至整个新工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龚旗煌表示,北大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强大的基础学科优势,将为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学校将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全方位加强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具有北大特色的人工智能学科以及新工科发展体系。他高度认同朱松纯的意见与未来工作设想,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和带动,不断加强与清华大学等兄弟高校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合作。北大和清华在此前已经有过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这样成功的合作范例,相信未来一定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大家携手并肩,共创辉煌。龚旗煌强调,北京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有一系列重大举措,北大将一如既往地为北京科技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清华等兄弟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企业一起,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进步。龚旗煌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研究院建设进行了研讨。学校高度重视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学科领域,下一步,还将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部署,与兄弟院校团结协作,全力以赴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信息来源: 融媒体中心文字:王岩| 摄影:李香花
4月27日,北京大学在科技创新大会上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据了解,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指导,将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基础、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类脑计算、人工智能治理以及智能医疗、智能社会等方面。北京大学建立于1898年,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大学,不少杰出的企业家、科学家从这里走出,成为社会的精英分子。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是领头的北大,2002年成立了智能科学系,该系也是北大在人工智能领域最主要的机构,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机器学习、数据智能分析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侧重于理论、方法以及重大领域应用上,曾参加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和横向应用研究项目,如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863重大科研课题等30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重要科技奖励20多项:其中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该项成果为基础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指纹技术产业;人工神经网络说话人识别新方法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00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入选200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而此次北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象征着我国顶尖学府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距离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人工智能的高校系列中,我们曾经梳理了清华系、科大系和上交系。今天借此机会,我们来梳理北大系的AI才子们。百度·李彦宏李彦宏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作为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李彦宏,全面负责百度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使中国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李彦宏所拥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据了解,百度对于人工智能研发投入的比例也是中国科技公司中最高的。李彦宏曾在2018年向北大捐赠6.6亿元用于AI、医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对于此次研究院的成立,李彦宏表示:“AI上我们还会持续投入,人才很贵,但我们愿意花这个钱。“奇虎360·颜水成颜水成,现任奇虎360公司集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及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自2004年起,颜水成开始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多媒体等领域进行高质高量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应用,其提出的“Network in Network”对深度学习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同时他的团队开发的”Purine”是全球第一个开源的支持多机多GPU的深度学习系统。由于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多媒体等领域的杰出贡献,颜水成被授予新加坡青年科学家奖 (YSA)和青年教授研究成就奖,曾入选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的“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百炼智能·冯是聪、姚从磊冯是聪姚从磊成立于2018年的百炼智能(lian.ai)是一家提供知识引擎服务的人工智能公司,旨在应用AI技术,把互联网上非结构化的信息,再组织成结构化的知识,提高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并从中受益,成为中国第一亿家市场主体,并获得中国顶尖行业人工智能公司「明略数据」(mininglamp.com)和全球最大AI输入法公司「Kika Tech」(kikatech.com)的一千万人民币天使投资。创始人兼CEO 冯是聪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天网”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代通用搜索引擎“北大天网”核心研发成员之一。在惠普中国研究院期间,研发了全球最大最好的缩略词检索与自动消歧垂直搜索引擎,是国内AI、NLP、大数据、信息检索等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联合创始人兼CTO姚从磊是自然语言理解与搜索引擎技术与产品的顶级专家之一,2012年其主导建设的豌豆荚技术团队成为当时国内最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团队,2016年作为CTO加入全球最大的智能输入法公司 - Kika Tech,在语音识别、内容推荐,文本生成、语义理解等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做出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AI领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力。云脑科技·张本宇云脑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本宇,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Google和Facebook,在AI方面获得了150项美国专利。成立于2015年的云脑科技是一家跨越中美两地的人工智能行业平台公司,主攻深度学习,其循环神经网络和增强学习网络主要运用于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图像描述生成,推出的四款AI(X)产品,帮助企业降低AI技术壁垒,有效地控制风险、智能地匹配分析、精准地营销推广。云知声·刘升平云知声资深技术专家刘升平,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博士,前IBM中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云知声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刘升平带领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平台,在语音技术、语言技术、知识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建立了核心技术体系,其语音识别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顶尖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之一。目前云知声的合作伙伴数量超过2万家,覆盖用户达2亿,覆盖设备超过9000万台。海知智能·谢殿侠、王宇、丁力海知智能CEO谢殿侠、联合创始人王宇、CTO丁力均毕业于北京大学。海知智能专注于知识图谱和NLP技术中的语义理解,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图谱技术,打造第三方BOT/SKILL开放技术平台,用于知识图谱的生产及应用的智能分析员「水晶球」和知识图谱生产线「聚宝盆」。其NLP技术客户包括小米、海尔、平安、新华社,以及度秘 DuerOS、思必驰 DUI 平台等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碳云智能·王俊、李英睿王俊李英睿碳云智能成立于2015年,代表生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概念,希望建立一个健康大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这些数据,帮助人们做健康管理,曾入选“2016年全球投资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全球独角兽榜单”,被杂志《财富》(Fortune)列为全球50家引领AI创新革命公司等。创始人王俊,华大基因原CEO,主持包括千人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和复杂疾病研究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课题,曾获科学研究领域“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贡献奖”等;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李英睿,2004年免试推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6年加入华大基因,主导和参与人类基因组基础研究、复杂疾病和肿瘤研究的多项重大科研计划,曾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生命科学榜。除此之外,北大出来的大牛还有专注视觉搜索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博云视觉CEO陈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吉斯卡联合创始人雷鸣、国内大数据融合服务商的大有科技创始人李程、打造“人工智能量化投资平台”的宽邦科技创始人兼CEO梁举、解决多场景欺诈问题的数美科技联合创始人CTO梁堃、凯德尼医疗创始人陈绪勇等。在当前,由于AI产业的快速发展,稀缺的人才成为众多企业竞相争夺的资源,“产、学、研”的方式越来越成为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最佳选择,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不断创造产能,赋能企业发展。致力于为中国培养计算机科学界下一代领军人物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北大特色课程——图灵班,2018年在原有计算机科学方向基础上新增人工智能方向。据了解,图灵班十分注重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除了部分课程内容采用英文教学,还会不时邀请国际上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到北大开坛授课。2018年5月,图灵班组织了20名同学参加在上海举办的ACM中国图灵大会,与计算机前沿技术与人才进行近距离接触和交流。“图灵班能够给每位同学提供进实验室轮转的机会,使得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方向。”许逸伦说,“导师轮转制也让我掌握了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技能。”同时北大还开设了AI公开课“人工智能前沿与产业趋势”,由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雷鸣和蒋云、邓志鸿、谢昆青共同主持,每节课邀请一位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和行业大咖作为主讲嘉宾,就人工智能和一个具体行业的结合深度探讨,分析相应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对应挑战和与机遇。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北京大学是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佼佼者,希望北京大学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争做高校科技创新排头兵。作为国内人才聚集地的北大,其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会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式培养优秀人才,加速AI产业的发展。图片来源:网络
2019年4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并于会上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北大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可以视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节点。而这个节点距离李彦宏为母校捐款6.6亿,支持北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科研探索,刚刚好一年时间。2018年的4月28日,为庆祝北大建校120周年,李彦宏携夫人马东敏重返母校北京大学,宣布与百度公司一起,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人民币(含部分等值资产),联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用于人工智能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探索。这笔捐赠主要用于支持北大领先的学科,如信息科学、医疗、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与北大学子李彦宏达成了一个默契。一方面,与顶尖院校拓展合作,打造人工智能产学研新基地,与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作为出身于北大“信息管理专业”的校友,“出走半生,归捐6.6亿”,也带着李彦宏个人对母校情怀的呼应。201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上,李彦宏作为杰出校友代表上台发言。回忆起30年前的母校,他说道,80年代的北大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的北大,这正是自己后来留学和创业的理想起点,更重要的是,这些也是北大120年来一以贯之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当主持人开玩笑问到,“李彦宏师兄,还捐吗?”他回答:必须的!少年时代,李彦宏在太原的新华书店意识到人们在资源、信息上的不平等。后来,在央视《开讲啦》演讲中,他讲到了这个故事,这成为他报考北大“图书情报专业(即现在的信息管理专业)”的原因之一。在节目上,李彦宏还提到自己留学美国时,被美国教授问道“你们中国有电脑吗?”他当时只回答了一个字,“有”,就默默离开了。25 年之后,49 岁的李彦宏回忆道:“我那时非常尴尬,当时我就想,终有一天我会向他们证明中国也有非常强大的计算机产业。”……这些小故事凝结成了一粒种子,最后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李彦宏有了新主题。2010年,百度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开弓之箭,一发不可收。2013年,百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深度学习研究院;2014年发布大数据平台,深度语言系统,开始进入自动驾驶领域;2015年,上线了世界上首个大规模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 2016年,百度大脑正式发布;2017年7月,百度推出DuerOS和Apollo两大开放平台——Apollo是全球范围内首个无人驾驶开放平台;2018年7月,百度无人车实现量产,同时发布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加速快跑的行动之外,李彦宏奋力为人工智能鼓与呼。就像马云开口必谈鸡汤,雷军处处推销手机,向来被评价不善言辞的李彦宏,对于人工智能却显示出推销员一般的热情。近年来,在几乎所有公开场合的发言中,李彦宏开口必谈人工智能。他跟政府部门、国际政要、学界专家、企业家、开发者、大学生反复讲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中国故事。并因为这份热情被《哈佛商业评论》(以下简称“哈评”)评价为“中国AI行业启蒙者”。当然,《哈评》看中的不止是他的热情。在“全球最受关注的十大AI领军人物”榜单中,《哈评》点评李彦宏的上榜理由是:“中国AI行业的启蒙者与设计师,他首度提出AI三维一体的标准,认为未来企业都需AI化;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搭建无人驾驶开放平台,让汽车全行业all in AI,极大推动了中国及世界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中国唯一拥有全套AI技术和产业能力的CEO,在他的版图内,人工智能对于产业升级的推动,以及对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构建已经进入落地应用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是榜单中唯一的中国面孔,位列第三。在《哈评》之前,《时代》杂志在2018年1月,将李彦宏选为封面人物,称其为“创新者”。今年4月,《人民日报》也在报道中“官方盖章”,称李彦宏为“AI先生”。“AI先生”李彦宏说,人工智能时代来了。他又说,未来,我们会让整个世界充满AI。他还说,要让人工智能创造美丽新世界。如今,他参与推动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学术、科研都有了回响,未来还有更多事等着他忙。
机器之心报道作者:蛋酱、杜伟9 月 24 日,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者、前 UCLA 教授朱松纯已正式受聘担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图源:北京大学新闻网。认证信息为「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在读」的知乎用户「Beaskue」表示,在北京大学校内人员查询系统中,已经可以查到朱松纯教授的在职信息。此前,有知乎热帖中提到,清华大学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发布朱松纯拟加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任职教研系列教授相关公示,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内容已被删除)。后经机器之心求证,朱松纯教授回国后将筹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eijing Institute for 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担任院长一职。同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合作,并共同建设。根据北京大学新闻网 24 日报道,朱松纯对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介绍了对人工智能学科规划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设想:朱松纯表示,自己与北大、清华的相关学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近一段时间来,自己又深入考察了解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情况。在北大,他与多个研究方向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北大的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有着很深厚的积淀,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氛围很好,这为下一步的大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还深入了解了北大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包括王博副校长、楼宇烈先生在内的知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对话,受到了很大启发。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层面的思考,文理医工等学科应该进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而北大在这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土壤和学术环境,因此,坚定了自己在北大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信心。他提出,要充分发挥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交叉领域的研究,将研究院办出北大特色、作出独特贡献。他将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老师们团结奋斗,全力以赴投身关键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争取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性的成果。据机器之心了解,朱松纯教授的后续工作将以 BigAI 筹建为主,同时也将推动北大、清华等高校共同参与、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之前网传北大「截胡」或胜出为不实信息。顶级 AI 学者朱松纯朱松纯教授是全球著名的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任 UCLA 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计算机视觉、认知、学习与自主机器人中心主任,是华人 AI 领域的顶级学者。朱松纯教授 1991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1992 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师从于国际数学大师大卫 · 孟弗德教授(菲尔兹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1996 年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获得多个国际学术奖项,如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马尔奖、获得国际认知科学学会颁发的认知建模奖等等。朱松纯教授在 1990 年代率先将概率统计建模与随机计算方法引入计算机视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图像与视频的结构化解译的框架、数理模型和统计算法,发展了广义模式理论 (General Pattern Theory)。在认知科学领域,如视觉常识推理、场景理解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自 2010 年以来,朱松纯两次担任美国视觉、认知科学、AI 领域跨学科合作项目 MURI 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朱松纯教授在科研方面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选题和方法独树一帜,长期致力于构建计算机视觉、认知科学乃至人工智能科学的统一数理框架。北大 AI 研究院:建成仅一年多,不断招揽顶级 AI 学者北京大学是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之一,1988 年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02 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07 年最早建成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为了统筹全校相关资源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2019 年 4 月 27 日,北京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并成为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机构。中科院院士、北大副校长黄如担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长。在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引进人工智能顶级学者。2020 年 8 月 11 日,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公司前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到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就研究院的发展和工作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受聘为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大校长郝平向沈向洋颁发聘书。图源:北京大学新闻网。作为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学者,此次朱松纯教授加盟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不仅会对北大人工智能学科和整个新工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必将极大地促进北大与相关兄弟高校的合作共赢。参考链接:http://news.pku.e.cn/xwzh/cc4e714d8def4d1db071a43771c2bb41.htmhttps://www.hu.com/question/422756251/answer/1491763760http://pkunews.pku.e.cn/xwzh/bb8ed4e9af49422bbc29783663730d9b.htm
集微网消息 4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北京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图片来源:北大新闻网)据介绍,该人工智能研究院将成为北大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基础、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类脑计算、人工智能治理以及智能医疗、智能社会等方面。研究院将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指导,致力于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智能学科。事实上,在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之前,北大早已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今年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早在2002年,北大就成立智能科学系,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机器学习、数据智能分析与智能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侧重于理论、方法以及重大领域应用上。此外,北大还开设了AI公开课、设有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校对/小北)
9月24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工作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常务副校长龚旗煌,副校长黄如,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出席,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院系的专家学者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罡主持。合影黄如首先对朱松纯受聘担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表示祝贺。她结合学校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新工科建设作出的战略规划,介绍了过去一年多来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的基本情况、近期工作目标以及未来规划。她表示,研究院以“强基础、强交叉、强合作”为基本思路,高度重视对人工智能前沿问题和交叉领域的研究。朱松纯作为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学者,加盟北大后,一定能够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极大促进北大与北京市、相关兄弟高校的合作共赢。黄如希望,研究院全体师生员工以此为契机,继续为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出北大应有的贡献。黄如讲话朱松纯感谢北京大学的诚挚邀请,对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介绍了对人工智能学科规划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设想。朱松纯表示,自己与北大、清华的相关学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近一段时间来,自己又深入考察了解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情况。在北大,他与多个研究方向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北大的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有着很深厚的积淀,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氛围很好,这为下一步的大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还深入了解了北大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包括王博副校长、楼宇烈先生在内的知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对话,受到了很大启发。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层面的思考,文理医工等学科应该进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而北大在这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土壤和学术环境,因此,坚定了自己在北大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信心。他提出,要充分发挥北大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交叉领域的研究,将研究院办出北大特色、作出独特贡献。他将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老师们团结奋斗,全力以赴投身关键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争取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性的成果。朱松纯还特别强调,他将主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北大、清华等各兄弟院校精诚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来参与、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龚旗煌代表学校,对朱松纯受聘北大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北京大学高度重视新工科建设,全力推进交叉学科发展,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举措。朱松纯的加入,将对北大人工智能学科乃至整个新工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龚旗煌表示,北大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强大的基础学科优势,将为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学校将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学术氛围,全方位加强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具有北大特色的人工智能学科以及新工科发展体系。龚旗煌高度认同朱松纯的意见与未来工作设想,希望通过朱院长的努力和带动,不断加强与清华大学等兄弟高校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合作。北大和清华在此前已经有过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这样成功的合作范例,相信未来一定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大家携手并肩,共创辉煌。龚旗煌强调,北京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有一系列重大举措,北大将一如既往地为北京科技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清华等兄弟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企业一起,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进步。龚旗煌讲话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研究院建设进行了研讨。学校高度重视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学科领域,下一步,还将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部署,与兄弟院校团结协作,全力以赴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来源:北京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新智元导读】刚刚,北京大学官网显示,前UCLA教授朱松纯受聘担任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大常务副校长龚旗煌代表学校,对朱松纯受聘北大表示热烈欢迎。此前曾有消息传出朱松纯拟入职清华,现在来看,还是北大「抢」得了先机!北京大学新闻网发布消息:朱松纯教授受聘担任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这则新闻在AI学术圈再次掀起热议。就在本月中旬刚有消息传出「朱松纯拟加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任教研系列教授」。然而,知乎上入职清华相关的帖子现在已经被删除了。前脚还传进清华,此时落地入北大没有帖子,也没有传言。9月24日,朱松纯已经以院长的身份在北大开了工作会议。北大常务副校长龚旗煌代表学校,对朱松纯受聘北大表示热烈欢迎。朱松纯表示,他与北大、清华的相关学者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近一段时间来,自己又深入考察了解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情况。在北大,他与多个研究方向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北大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多位知名学者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收获颇丰。朱松纯认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离不开哲学层面的思考,也需要与理工文医深入融合。而北大在各方面都有深厚的积淀,因此,坚定了自己在北大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信心。他将全身心投入到关键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争取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性的成果。朱松纯还特别强调,他将主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北大、清华等各兄弟院校精诚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来参与、支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朱松纯于1996年获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师从国际数学大师大卫·曼福德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并三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朱松纯对计算机视觉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在认知科学领域,如视觉常识推理、场景理解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信奉一句话,「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 她也注定将失去未来」,而这句话,对计算机视觉来说,也是同样发人深省。他提到,现在很多新发表的视觉的论文,很少有文章能够引用到 5 年之前的文献,都是引用近两年arxiv上的文章,去比一些Benchmarks。很少有人认真去看 10 年前,20 年前,甚至 30 年前的论文,而当时的一些思想和框架性的东西,对现在的研究仍有重要的意义,大家几乎都用同样的方法在比小数点后面的精度。大家都相当短视,只关注这几年的历史和流行的方法,根本无法传承这个学科。特别是等当前这一波方法退潮之后,这批人就会慢慢失去根基和源创力。谈到自己的学术生涯,他认为David Marr 对他影响最为深远。60 年代开始的时候大家已经很多人研究视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问题,也有人做一些边缘检测的工作。但是,计算机视觉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实现?大家莫衷一是,谈不清楚。David Marr 分出了三个层次来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计算(其实应该说成是表达)、算法、和实现。首先,在表达的层次, 如何把它写成一个数学问题。任务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这是独立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其次,对这个数学问题去求解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算法, 可以并行或者串行。再次,一个算法如何在硬件上实现, 可以用 CPU,DSP, 或者神经网络来实现。除此之外,David Marr 还理清了视觉到底要计算什么。Marr 提出了一个系列的表达,从primal sketch(首要简约图), 到 2 D sketch(深度简约图), 到 3D sketch。这里面还包含了纹理、立体视觉、运动分析、表面形状等等。Marr认为,视觉计算不是单纯去求一个解,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计算过程,越看、越琢磨,可能得到的理解就越多。值得一提的是,Marr 在1978 年冬诊断得了急性白血病,在得知来日无多后,Marr就赶紧整理了一本书《视觉:从计算的视角研究人的视觉信息表达与处理》,去世时年仅35岁。朱松纯和同事在这本书上花了8年时间,把 Marr 提出的早期视觉概念, 包括纹理 、图像基元以及原始简约图等转换成了一个统一的数理模型。从此,视觉就可以从纯粹的理论、计算的角度来研究了。除了视觉的统计建模和计算理论,朱松纯还实现了图像与场景的解译(parsing)计算框架, 扩展了模式识别创始人傅京孙先生的句法模式识别理论。自2010年以来,朱松纯将计算机视觉与认知科学、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等学科结合,探索他所称的「人工智能的暗物质」——占95%的、无法通过感知输入观测到的智能。现在,朱松纯团队构建了一个大规模、物理逼真的VR / AR环境,用于训练和测试负责执行大量日常任务的自主AI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可以整合视觉,语言,认知,机器学习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物理常识和社会常识,并使用认知架构与人类进行交流。熟悉朱松纯教授的人,对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也从不吝惜赞美之词。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组研究员代季峰,曾经在朱松纯教授的VCLA实验室访学一年多,为我们分享了一些朱松纯教授的学术人生。对视觉领域大方向有着一流的直觉朱松纯教授的实验里学生人数较多,自然要用雄厚的funding资金来支撑。朱教授在最近几年应该都是美国大学视觉界里funding最多的教授(不知道是不是要加个「之一」)。从2011年起,朱老师的实验室,作为PI拿到的资助超过4000万美元,其主要原因就是其「研究思维超前」。能够拿到这些大funding,意味着朱教授对这个领域的大方向「有着一流的直觉以及领先和准确的把握」。而朱教授这种的「第六感」在多年前就已经有所体现。2012年,朱松纯教授主持的一个MURI大项目在UCLA开会,他上台讲了一通「vision meets language」,说视觉和语言的结合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看到一整个图片,系统应该输出一段话描述它,比如看到一个bounding box区域,要描述这里面发生了什么,这个用一个hierarchical的And-Or graph该如何实现。当时很多视觉领域的大佬都觉得有些天方夜谭。没想到过一两年,这就是红极一时的VQA任务,不过是用神经网络实现的。「能够提前感知到未来的大方向」,这是顶级的research感觉,这也是朱松纯教授最厉害的地方。朱松纯教授提的大方向,虽然有错的,但是正确的概率已经是很高了。对数学(尤其是统计)一丝不苟跟朱教授讨论的时候,最经常被challenge的就是「这个算法不对,数学上是错的,这个CV领域最近火的技术在统计上是不对的」对大部分研究者来说,概率模型流行就用概率模型,SVM流行就用SVM,神经网络流行就用神经网络。而朱松纯教授是有信仰的,那就是他的「概率模型」,曾经在SVM之前引领了视觉领域的潮流。那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不像其他人那样可以轻易舍弃。朱教授曾经说过「做research像下围棋,不能东下一颗西下一颗,地盘全被别人占了」。对学生刀子嘴豆腐心这是朱教授受到的争议最大的地方。刚去他实验室的时候,会很不适应他的批评,但你慢慢了解他,就好了。他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重要利益,是非常好的;虽然批评时很难受,但过后他不记仇;还有同实验室吴教授的平衡和调和。其实学术圈的老板,脾气大一些、对学生push的非常多,算是research人的通病吧。但最后找工作什么的关键时刻,他和同实验室的吴教授都是非常supportive,有人情味的。朱松纯教授的女儿在年满18岁之际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也许从那时起,朱松纯教授的回国计划就已经提上了日程。朱松纯这次回国,将为国内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他也离「人工智能大一统理论」的梦想上更近了一步。
北京大学于昨天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过去几年为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争做高校科技创新排头兵,北大在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领域“筹备已久”,而这也获得了众多北大校友的支持。比如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就于去年捐赠了6.6亿元给母校,用于AI、医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据悉,作为Mr.AI的李彦宏曾表示:“AI上我们还会持续投入,人才很贵,但我们愿意花这个钱。”在AI投入方面,网友表示:李彦宏真是相当舍得撒钱了。不仅向科研院校捐赠专门的款项,百度对于人工智能研发投入的比例也是中国科技公司中最高的。面对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领域,未来的竞争除了创新还是创新。随着国内各大高校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足以证明中国已在政策的支持下,开始产学研全面规划人工智能的蓝图。相信随着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在AI领域的不断探索,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渐提升,AI人才将更为炙手可热。未来这些天之骄子将如何为科技进步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北京大学拟开设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或由朱松纯教授领衔2021年1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将开设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简称“北大通班”)。“北大通班”的负责人或为2020年9月加入北京大学的知名计算机视觉学者、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之一,在1988年成立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北大通班”的开设,无疑是国内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一次大动作。此次开设“北大通班”的元培学院是北京大学知名的本科学院,前身是 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的元培计划实验班。元培学生可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全校各个专业的任意课程。在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所了解后,元培学生于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能力和志趣在全校范围自主选择专业。谈到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不得不提另一所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由图灵奖得主带队,清华早在2005年创办了后来人才辈出的“姚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意在培养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任首席教授;后来,清华大学又于2019年创办智班(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领跑国际的拔尖科研创新人才。近几年,北京大学也在加大对人工智能学科和人才的培养力度。2017年,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创办“图灵班”。这一名称来自人工智能之父、英国数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北大对“图灵班”的定位是“致力于为中国培养计算机科学界下一代领军人物”、“标志着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改革正式启动”。“图灵班”邀请1986年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教授主持开设,参与教师招聘、课程设计和指导学生。2019年,北京大学在面向本科培养的“图灵班”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生培养环节,立项“图灵人才培养计划”。除“图灵人才培养计划”外,2019年,北京大学还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机构,统筹全校相关资源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研究院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科研布局,分别是支撑交叉层、关键领域层和通用平台层,从事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认知与常识推理、多智能体、机器人研究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的第二年,北京大学聘任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担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后又聘任世界顶级人工智能研究学者朱松纯担任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曾任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系与计算机系,因在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领域做出的系列开创性工作,他多次问鼎计算机科学国际大奖。受聘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时,朱松纯提到,他深入考察了解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情况。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层面的思考,文理医工等学科应该进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而北大在这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土壤和学术环境,因此坚定了他在北大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信心。
8月11日上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公司前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一行来访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副校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如在临湖轩会见了沈向洋一行。双方就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相关事宜进行深入交流。同时,郝平向沈向洋颁发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会见现场沈向洋长期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人机交互、统计学习、模式识别和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的世界级专家。2005年和2015年,沈向洋分别受聘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近年来,他与北京大学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学科建设合作,为北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郝平讲话郝平欢迎沈向洋一行的来访。他表示,近年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发展十分迅速,依托多学科优势,北大人工智能研究呈现文、理、社、工、医的学科大交叉、深融合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具有北大特色的人工智能研究格局。建设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学科,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沈向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希望在其指导和帮助下,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以及各个研究中心更为顺畅地开展研究,同时延揽更多的海外人工智能领域优秀学者,推动研究院更好更快发展,为北大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学科、培养人工智能学科一流人才作出贡献。沈向洋讲话沈向洋感谢北京大学的诚挚邀请。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与北大的渊源,讲述了他在微软任职期间推动微软与北大在相关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经历。沈向洋为北京大学对人工智能学科的高度重视以及在相关领域做出的开创性工作、对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思路与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赞赏。他表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北大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绩引人瞩目。此次受聘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将竭尽全力为北大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贡献,期待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多引领学科发展和国际学术前沿的成果。郝平向沈向洋颁发聘书会见前,人工智能研究院领导及研究人员在英杰交流中心与沈向洋一行举行座谈,双方就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整体情况和相关中心的科研工作进行交流,围绕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发展方向,以及建立双聘教授制度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港澳台办公室、人事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见和聘任仪式。沈向洋人物简介沈向洋,196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专家,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微软公司前执行副总裁、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微软小冰公司的董事长。人物经历1980年沈向洋进入南京工学院,之后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1991年进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博士毕业后加入微软研究院;1999年回到北京参与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并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组主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04年升任第三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2007年升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2013年成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2017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8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年11月14日提出辞去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的职务;2020年3月5日受聘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2020年8月11日受聘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来源: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