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中文系2020拟录取推免研究生39人,其中本校学生34人!不监于心

北大中文系2020拟录取推免研究生39人,其中本校学生34人!

10月18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公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2020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202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接收了推免的硕士研究生26人,直博研究生13人。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就是三年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直博生就是直接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为五年,达到毕业条件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二者都是推免的研究生。不过,从生源学校来看,大部分都是本校学生,共计有34人,其中硕士22人,直博士12人。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直博生中,只有1人来自校外,这位同学来自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其余的12人都是北京大学生源。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中只有4人来自校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各1人,其余的22人也都全部来自北大本校。可以看出,外校生源要想推免进入北大中文系读研非常困难。从北大中文系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来看,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46人,接收硕士研究生推免人数23人,最后还有统考名额23人。

大盗乃止

考研必读书《北大文学课堂》: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

之前在某个平台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北大中文系就读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有个回答是这样的:“北大中文系给我最大的教育是,经典作品的研习与阅读,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值得尊敬的美;中文系老师给我的教育是什么是真正的值得尊敬的品德;而北大给我的教育是什么是值得尊敬的好。”这个问题天然就筛选了一批人,可以说是把“歧视”摆在了明面上来,问的人也许在围城外,但答的人一定是在围城内。至少你要读过,才知道是什么体验。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北大文学课堂》,就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三尺讲台上,学习的是诸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穆旦等经典作家,讲课的是钱理群、孙玉石、严加炎……倘若我们没有机会坐在讲台下,那么就是看一看此书,由大师带路,在文学的课堂里畅游一番,体会一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什么感觉,也是极好的。更何况这本书在坊间被誉为北大考研必读书……张爱玲有句名言:有思想则以思想取悦人,有容貌则以容貌取悦人,两间殊无区别。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好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以北大为代表的高学历吗?沈从文先生,大家都知道他出生于民风彪悍的湘西,从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走出来,沈从文一辈子都在自称“乡下人”。他的学历高吗?《从文自传》里面写过,“小时因顽劣爱逃学,小学刚毕业,就被送到土著军队中当兵,在一条沅水和它的支流各城镇游荡了五年。”他小的时候经常逃学,而且不停地说谎来逃避处罚,沈从文的父亲为此大发雷霆,说若是再犯,便砍去他的一个手指,沈从文却依旧不为所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1916年,14岁小学刚毕业的沈从文就离开了学校,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置他,就让他去做了兵役的候补者。1922年他离开湖南到了北京,从此开始漫漫“从文”之路。沈从文是典型的学者型作家,他不仅擅长写小说,在大学里面讲授中国小说史,解放后,还从事服饰、瓷器等研究,在中国服装研究史上具有开山地位。沈从文常说,“我的文化是最低级的。”在大师云集的北大,出生乡野、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学历完全不够看,但不妨碍他把湘西带到世界。在沅水之上,崇山峻岭之中,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小镇,拥有着独特的人文环境,封闭而愚昧却又异常淳朴的民风,无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世俗的野性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人生路漫漫,我们走在坦途上面,难免人云亦云。品读经典,会让我们跳出桎梏,重新思考何为真正的好?这个好一定不是舞台上绚丽的灯光,也一定不是被大众捧到至高点的偶像。阅读经典告诉我们何为美,何为好,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读?最近几年刮起来的一阵风,无数的读书平台兴起,拆书稿讲书稿甚至是养活了一个行业。每个人都在看书,好像不看书就会被时代淘汰,这句话没错,但是看什么书,怎么看却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看别人讲的书就像是牛的反刍,经过反复的咀嚼,喂给你的的确是经过了一再加工的东西,那有多少是作者的原意,或者有多少是你需要的呢?不停地接受知识,我们彷佛丧失了读书的能力。突然想起小学时候学过冰心的一篇文章《忆读书》,初读一本书时先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一点点读到最后,好像也懂了。我们现在的读书带了越来越多的功利性,必定要用最短的时间看最多的书,必定要在朋友圈打个卡,必定要对现阶段的“我”产生什么作用。真正的读书是这样的吗?孔庆东教授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真正的幽默是我不幽默》,评的是钱锺书的散文《说笑》。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物理课上看钱锺书的《围城》,物理老师让站起来讲什么,才发现虽然看了却不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物理老师说,钱锺书的文字之厚重是现在的你们很难理解的,这本书可以一读再读。钱锺书的文字的确力透纸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总能品出不一样的意思来。而且他的小说还只是个副业,一个做学问的人来写小说,真的是降维打击。《说笑》的第一句是“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就变成了文人的职业”,文章的背景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等人提倡幽默文学,认为中国人活得太沉重了,所以要向国外学习幽默。就像是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了,很多人提倡要努力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境况一样不着边际。钱锺书用一句话就表明了他的态度,孔庆东教授评论“这话比鲁迅更刻毒”。钱锺书的结论是“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作职业。”那么孙庆东教授从这篇文章里面读出了什么呢?除了写文章的方法,起承转合,还有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学的东西再多再好,也要落实到生活中来,不然就变成了“层次不够”,最多是做个打工仔挣碗饭吃。就像是幽默,真正的幽默是无需提倡的,那是一种高级的智慧,如果人为制造,就变成了哗众取宠。什么是真正的值得尊敬的美?什么是真正的值得尊敬的品德?什么是值得尊敬的好?做人和学习一个技能的方法应该是相通的,第一是知道是什么,第二是知道什么是好,第三才是朝着好和美靠拢。我们这些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接触到清华北大的教育,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这样一本书,看到大师的项背,更何况是大师解读大师,又是何其有幸?孔庆东教授在文章中提到这么一句话:我们当老师的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你要想,要达到钱锺书这水平,那得多少水呀?那得滚滚长江的一江水吧。就像是钱锺书、鲁迅先生写文章一样,举重若轻,古往今来的诸多材料都能信手拈来,看大师读书呢,就像是滔滔江水,我们取一瓢也够用了。

履行遂进

文学考研题如何回答?北大中文系422分学姐分享经验 不会也能得分

在考研中,最让人头疼的是那些文学性大题,无论是分析、名词解释还是简答,如果背过还好,没背过,基本上就要凉凉的节奏了,因为一道分析题的分值是20分,丢掉一个还拿什么考呢?但是每年的文学考研题中都会出一两道不在"编内“的题,这该怎么办呢?别急,北大中文系422分学姐说,即便是遇到没背过的大题,但只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一样能够得分,下面我就将技巧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因为每道题的问法不一样,答题方法也不一样,我们以这道2018年某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题为例进行回答。问题:鲁迅曾经评论《红楼梦》是在思想和写法上都冲破了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试谈谈你的理解。首先,我们从问题中得知,这道题主要回答的是《红楼梦》在思想和写作手法上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那么,我们应该先回忆一下,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不知道的话,这里就用到了联想法。可以联想一下古代的那些有名的才子佳人小说,比如《西厢记》、《倩女幽魂》等,这些小说在内容上,只是简单的描述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在写作上,除了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也没有太多出奇之处。知道了传统才子佳人的特点之后,要回答的是《红楼梦》与它们有什么不同,那么此时此刻,就要回忆《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如果记得的话,将这些点清晰的列在草稿上。不记得的话,照样使用联想法回忆。第一,先从《红楼梦》的性质进行回忆,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批判封建社会的小说,这在性质上就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不一样。第二,再从《红楼梦》的内容上进行回忆,《红楼梦》不仅讲述了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还有阶级、官僚、建筑、饮食、医药、民俗等方面的详细描写,这是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也不能比的。第三,《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看完就让人忘不掉,性格十分的鲜明,像泼辣的王熙凤,睿智的探春,圆滑的宝钗等,这种写作手法比传统小说也更胜一筹。第四,《红楼梦》有众多的心理描写,像林黛玉写《秋风秋雨词》的时候,宝钗偷听小红和坠儿说话的时候,这些也是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第五,《红楼梦》中有很多地方都暗示着人物的结局,除了判词,它们元宵节所作的谜语谜底也都是,这在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中也是没有的。这样,一一对比下来,就知道《红楼梦》在思想和写法上与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的地方。此外,还要告诉你的是,虽然题面上说的是,从内容、写作两大方面来说,但是内容上又可以分为好几个小点,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标好序号,做到简约明了。

余眛

北京大学中文系公布2020年推免生拟录取名单,北大一枝独秀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日前已正式公布了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公示名单,2020年北大中文系共计拟录取26人,正式名单如下:拟录取的26人中,其中22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占据了拟录取的84.6%,其余入选的四人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可以看出来想要获得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保送,整体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在此次录取的学生中,主要的录取专业方向有8个,分别是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八个方向。

刘娟

北大这四个专业考研相对容易,第3个专业多年少有人报你们知道吗

据统计,2018年大学本科的研究生报名非常火热,人数达到200万人次。通过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研究生的竞争压力有多大了。很多大学学生之所以会想考取研究生继续深入学习,是因为想在结束学业以后可以有更优越的岗位就业。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的推免的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50%了,如果考研想去这些国内比较好的学校,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了。但是相对来讲,想考上著名学校的非热门专业,还是有机会的,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专业吧。首先是我们少有听闻的“自然地理学科”,这个学科主要是为了探索地理环境的成分结构以及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专业的培育目标是:培养一批有能力研究我们地球、地壳表层科学的专业学者。毕业以后可以到一些专业的研究机构或者是高校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其次是社会工作的专业,这个学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在北京大学,这个学科属于社会学学院,在国内也是实力不凡。这个专业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录取学生的机会也比较大。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就业前景的问题,但是顶着北大硕士生的身份就业自然也不成问题。第三个是古代生物学科,这个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不热门的,哪怕在闻名中外的北京大学。在北大,这是第一个跨越学科的本科学生试点专业,连续好几年这个专业的学生都只有一个人,因此毕业的学生也只有一个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专业是在历史系学院的旗下,因此就很少考虑进入这个行业了。最后一个专业隶属于北大的教育学院,由于他们录取的硕士生差不多都是跨学科考试的学生,并且专业主要也是倾向于学科的交叉性,因此考核的难度系数是很低的。在这门学科学习以后的后面的发展主要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在教育层面的分支。上面提到的四个专业可以说是北京大学最容易考上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了,但这只是和一些热门的哇学科来比较。实际上它们的分数线依然很高的,因此,大家按照兴趣爱好和专长来选择就可以了,祝愿大家考试顺利哦。

红灯区

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位又美又强的杭州学军中学校友这样回答大家好,我叫方文,毕业于杭州学军中学,2020年通过强基计划,顺利进入北大学习。我的爱好是“不务正业”,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会。我的特长是“三分钟热度”,最近喜欢干的事是在天桥上吹冷风。其实在高一的时候,我就产生了要去“全宇宙最厉害的中文系”,也就是北大中文系学中文的想法。但在当时我并不知道中文系要学什么,只是因为我从小到大遇到的语文老师都很棒,尤其在学军中学教过我的周秋敏、张大千、张洪峰三位语文老师,在传授应试技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而我又恰巧对中国的语言文字之美有很强的感受力,所以我就简简单单地形成了要学中文的志向。在之后的五六年中,因为强迫症和一点点完美主义,我会在学习这件事上走得更深一步,也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实现了曾经像是开玩笑一样的所谓“梦想”。来北大已经两个月了,日子过得很快,工作日的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和周末的京城闲逛、社团活动交织成了我的生活。北大强基作为强基计划的第一批学子,相信大家会有些好奇,国家到底会如何培养你们?2020年,北大古文字专业招收强基考生共28人,我们28个人在各自分属中文系的两个班级外还单独组成了一个强基班,有专门的强基班班主任与“班级福利”(公费购书)。大一是一个尝试与体验的窗口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专业必修课的压力较小,学校给了我们更多机会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也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去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现阶段内,我们还没有接触到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强基计划的培养也以激发兴趣为主,相关课程内容大多以讲座形式进行。古文字专业和中文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专业一样,有单独的培养方案。但是在必修课设置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古文字方向以文字学相关基础课程为主,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以文学理论相关课程为主。专业学习今年是强基计划招生的第一年,系里也很重视对我们的培养,提前为我们安排了一对二的学业导师,一般是中文系或者考古文博学院的知名教授,同时还配备有生活导师。有不少同学已经与自己的导师进行了愉快的线下交流,并且感觉十分良好。据强基班班主任透露,日后系里还会组织我们强基班学生集体去外地游学。当然,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各个院系开设的通选课与公选课,甚至想学物理、化学也没问题。(只要你能抢到……)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强基计划并不像一些考生和家长顾虑的那样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形成限制,而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接触原来知之甚少的基础学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术研究的大门。其实,一开始报考强基计划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很忐忑。虽然北大中文系是我从初中以来就确立的目标,但古文字方向却是我从未了解过的领域。而在真正接触古文字相关的讲座课程之后,我发现其实甲骨文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艰深晦涩。大多数甲骨文都很生动形象,让我们看了就会会心一笑,去研究考证一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报考建议因为我是综合生走的北大强基,关于综合生的清北强基规划,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第一,综合成绩是一切的核心。各大高校的强基计划选拔机制并无本质区别,都需要学生凭借高考成绩入围,然后按照高考成绩的85%和校测(面试9%+笔试6%)成绩的15%重新计算综合,择优录取。高考成绩是你入围的关键!接下来说说校测,在清北强基校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初审评级。按照今年的情况,报名清北强基的同学如果能获得A+,对于没有任何评级的同学来说,是具有碾压优势的,几乎很难通过高考裸分、校测分数扳回。而想获得评级,关键还在于自己的成绩排名!第二,了解评级,做好学业规划。大家有三种方式可以获得清北强基的评级,分别是高二暑期综合营、高三寒假营以及非常拔尖的综合成绩。要想参加清北暑期营,高二这年,尤其是高二下学期的大考成绩尤为重要!要想参加寒假营,高三上学期的大考成绩非常重要!针对浙江新高考地区,获A+评级,高三第一次选考成绩尤为关键!总而言之,学弟学妹们要想进清北,一定要好好学习,狠抓综合成绩和排名!有机构会强调多学习竞赛,拓展暑期营,可问题是,如果综合成绩上不去,你连入营的资格都没有!综上所述,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规划,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除了你,没有人可以对它负责。2021届高三高考首考在即,在此,我也祝愿所有考生摒弃杂念,斩断迷茫,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我在北大等你!版权说明:本文内容转载自腾讯大浙网“招省事”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匡坐而弦

在北大学习了9年,来自中文系的她,分享了这些经验和经历

2020年,即将是陈子丰在北大燕园学习的第九个年头,也将是最后一年。在求学路上,她一直希望将阅历的扩充和学识的增长结合,期待能够成为有机地存在于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从本科到直博,一路走来,她从质朴的坚信到经过打磨的反思,看到过文字未能覆盖的真实与痛苦,经历过对自我与外物的几番怀疑,但在此刻,仍然对更好的未来怀有期待,并志愿承担学者对于未来的责任。尝试——冰与火之歌大学四年,陈子丰修了社会学双学位,做过校学生会国交部代部长,主持过模联,带过两次“一二·九”合唱比赛,参加过“十佳歌手大赛”、音乐剧表演和散打社训练,大三时又到香港交换,大四通过了直博考试之后,找实习,做NGO,进博物馆上班……就四年时间而言,这份履历不可谓不丰富。然而她说:“我没有经验,都是很惨的教训”。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不久的学弟学妹,她想分享的不是如何把履历像徽章一样挂满前胸,而是在有限的时间、体力、精力下她曾经如何取舍,现在又如何看待这些取舍。尽管和很多人一样,填报高考志愿时陈子丰以为中文系等于文学系,但本科前两年,她没有匆匆给自己确定方向,而是抱着 “语言、文学、文献都尽可能地学一学”的想法,她不希望自己错失了了解它们的机会,不愿草率地选择一条路,斩断另一条路。“尽管,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会很累。”她开玩笑称:“我在本科的时候是以‘刷夜小天后’闻名于世的。”当时的宿舍楼里没有自习室,为了避免打扰室友,她待过学校附近一切通宵营业的地方,包括酒吧,周围劲歌热舞,而她在疯狂码字。在这些奇异的学习环境中,她感觉到了文字背后生活的温度和重量,像她在中文系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言时说的:“在中文系,我们学会了尊重文字、爱文字:尊重坐秋窗对风雨提着毛笔、或是在屏幕嗡嗡作响的荧光前敲着键盘写下它们那凝重的时刻;爱它们的昨日今朝,爱这些严肃古板、活泼脱线背后深藏的柔情蜜意或是痛彻心扉,爱它们透过纸背直达肺腑的活生生的温度。”周围的一切存在:酒吧里搭讪的男青年、餐厅里守夜的保洁员、肯教里无家可归或者精神失常,在半夜放声大哭的人……都在提醒她,文字就是从他们的生活里诞生的。“后来,附近的酒吧餐厅一个个都黄了”,她回想着,“我就骑车跑到更远的五道口,在这期间被抢劫过一次,但是他未遂,被我扯自行车锁打跑了。又有一次手机被偷了,还有种种悲惨的经历……“当然也没有多了不起,但应对过它们后,我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都不会是害怕了。”与本科毕业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专注对口实习不同,陈子丰在大四上学期通过保研考试,已经确定了下一阶段的道路。这时她开始疯狂地寻找多种跟学术没有直接关系的实习。她当过博物馆的资料员、夜校的老师、支教组织的数据小工……“虽然现在觉得挺可笑的,但当时的感觉是我好像这一辈子就要跟文字打交道了,我还是应该有一个更丰富的人生经验……这种经历真的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且我会更加确信我做出一个选择不是因为我不够了解其他的选择。而是我真的比较喜欢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对我更有意义。”回顾种种,陈子丰有辛酸,有收获,亦有遗憾。第一层遗憾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是掌握了一些技能,但是我没有爱好。”大一大二的时候她参加了很多社团和工作,不断尝试,不断告诉自己应该探索新的领域。然而“高考狗思维的余毒让我沉浸在背诵和刷题中,这不仅不是做学术,还很浪费时间。”于是,一旦她担心“没有用的”课余活动会影响到学习,就选择了放弃。如果有机会,她希望能够有机会非功利地深度参与某一个社团,在里面得到参与感和浸润感,与一群人因为“爱好”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体验到同舟共济的“燃”。而第二层遗憾则是长年熬夜使她的身体机能一度受到影响。现在,在有计划的训练之下她的体质和体能都在恢复,她也明白:“人生的征途很长,聪明的战士不应该在第一次冲锋就把子弹打光。”在陈子丰看来,探索是人生的常态,学者不应该只会学习。实践——中文人的广度和温度在学术研究中,陈子丰始终将眼光聚焦于意识形态、观念和文化,而不只是纯粹的文学和美学,她将研究视为一种实践,也希望研究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出于这个原因,她在本科阶段修读了社会学双学位。在她看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中文学科训练是很好的补充。其实很多思想家,如福柯、阿甘本、拉康等早已同时被文学和社会学科关注,但侧重点不同。社会学更强调理论的现实联系、对权力结构的揭示、对社会现实和社会想象的描述。此外,尽管社会科学的一些调查抽样、定量分析的方法,其科学主义的弊端已经广为人知,但它们时常仍然是称手的工具。面对一个现象,如果只靠肉眼观察,很多深层次的关联和规律都不能发现或者确定存在。因此,做人文研究也可以活用定量方法。陈子丰对女性问题的看法,同样流露出她对于总体意识形态的关注。她表示自己在实践上是个女性主义者,但不以女性主义理论为主要“抓手”。她希望找到一种理论话语或者分析框架,既能穿透性别秩序,也能分析阶级、种族等。她更愿意相信这种理论,因为它能够找到看似无关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的内在关联,并且抵达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基于此,她更倾向于在今天把关于女性的问题放到整个社会的框架,而不仅是身体、性、感情、家庭关系当中思考,尤其是希望关注女性的社会教育、就业保障、经济收入等。“就像老舍说的,‘人活着就是要吃饭,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如果被剥夺了收入,很多其他方面都没底气谈了。”关于女性主义,还是有很多更广阔的领域可以关注。反思——清醒,痛苦与坚守谈到大学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反思”。 在陈子丰看来,大一大二是一个累积知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在逐渐形成,她认为可以不用太在意学到的观点的对错,尽可能的广泛涉猎不同观点。这个阶段之后,反思就变得格外重要。大三分专业后到研究生、博士深造阶段,如果想要更加独立地走学术道路,她相信反思的能力是必备的。学术之路初看是一条大河,无论是选择哪个方向,深入之后都会发现“流派的区分就在眼前展现出来了,我们迟早要选择跟随、背离或者融合,这个时候必须进行庄重的独立思考,依靠对各种观点差异的反思判断我们相信什么,选择什么”。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她反复对高中时惯有的思维方式反思:原来不是学到的知识越多、越成体系越好,封闭的体系对于学术来说经常是陷阱。大学课堂和高中课堂非常不同: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教授的不再是普遍性的真理,更多的是具有开放性的、有探讨空间的知识;老师经常会把自己的观点和其它多种观点都展现出来,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好恶,以鼓励学生独立判断和思考——为什么A和B说的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实际上是矛盾的。要决定采纳哪个观点,就需要不断的反刍和反思之前学的东西——相信A与相信B相比有什么区别?A和B是不是还有什么潜台词?以之前我的知识和经验更接受哪一种?如果之前接受了A,以我新掌握的知识重新审视后,对于A的信仰是否被推翻了?当然,我也可以觉得它们都很片面,有更好的解释。她谈到自己在反思性学习时的一些例子:“例如研究鲁迅,首先要对他的观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时候杂文中的只言片语看上去激进,甚至怪异。这时你可以找找看这篇文章的事件背景,在这个语境中你对他的观点是不是会有变化。有时候他是在对话、辩论,但论敌的声音已经湮没了,找到他当时对话的对象、语境,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又如今天很多同学完全不能接受福柯,认为福柯说的东西是离生活很远的,很空泛玄虚的一个想象。那么我会反思,当你评判某个人某种描述离生活很远的时候,是否可以想想他是不是只是离你的生活很远,毕竟每个人的经历的范围都是有限的。更有甚者,他是不是说的就是你的生活,而你先入为主的一些观念阻止你看到这一点?”此外,不盲信权威是她的切身体会,求学的最初阶段大家都会觉得闪光的名字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如果真的进行思考,会发现他们之间常常是存在矛盾和争议的,“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他们还是你,都没有默认的正义性。”这样的反思,远远不止于学术研究的层面,陈子丰将这种批判与省视的目光投向了她自己的内心。剖析别人,剖析作品需要技巧,而审视自己需要勇气。八年多大学时光,焦虑的体验于她并不陌生。曾经,由于成长过程中父母严格要求,让她永远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焦虑、沮丧、困惑成为她刻意忽视的主观体验。然而坚持完成一项项不易为,有时也不愿为的工作的同时,她的内心仍然难以克制对事情的意义和休止时刻的反复质问。直到经历过几次内在的崩溃后,在不断地反思中,学会了在“通常”、“必须”、“很难”、“值得”、“不值得”的废墟堆里挖出那个致命问题“那我活着为了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当然都不一样,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情绪,正视问题, 个人平凡生活“意义”也许很快会找到落脚点。她以一种理性的目光审视中文系对自己的影响。某次发言中她提到,“‘思远忘近,背故向新’是头脑的本能,很多学过的知识都难以再回升,而什么是不可剥夺的?是在中文系这三年、四年、五年之中我们的‘自我’的形塑。在人生中最关键的年纪,如同陶器的收口,兵器的淬火,我们成为了都印着‘北大中文出品’底款,却每一个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她认为中文系赋予她最宝贵的财富是对于这个世界敏锐的感知力,无论是用于迅速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还是发现问题。在有关现实世界的思考上,陈子丰坦言自己仍然没有从一个“愤世嫉俗”的状态中走出来。越是相信学术研究有“无用之大用”,越不甘于这种“用”的踪迹渺然。她也意识到,超越“愤世嫉俗”的阶段,抵达所谓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才是最关键的。这种意识的重要性在今天非常迫切地显露出来。尽管,她依旧迷惑:“泛泛地说,很多人想着真善美,世界当然会更美好,这就是大用,但我仍然看不到我能体现在最切近的日常生活的用在哪里。”或许这就是成长必然带来的茫然与痛苦。15年本科毕业时,她分享:“在中文系,盲信的人学会了像后现代主义者一样怀疑。怀疑天经地义、怀疑黑白分明、怀疑约定俗成,怀疑被书写下来的一切……我想起我的起点,导师陈晓明老师课上‘解构一切也解构我’的德里达,和保罗·策兰的‘灰烬,灰烬,灰烬’。”但有些东西仍然是值得相信的,在15年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一个年轻的学者,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答案仍将变化,减少、扩充。但她说:“没关系,我觉得恍然大悟中得到的‘原来真的有’比失去的天经地义的‘人们都说有’宝贵得多。”谈及在北大多年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变化,她觉得这是近似于“成为另外一个人”的过程,也许不是better self,但是她确信自己从内到外都不一样了。“我感觉20来岁可能是每个人变化最大的时候,无论是世界观还是能力,都是一个可以重塑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里,你待在哪里可能还是挺重要的,从外界吸收哪一部分也挺重要的,北大这么大,你可以尽量自己选择去接触它的哪一部分,然后让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每个人对于北大,对于在其中的这一段经历的感情都很复杂,但是她知道,如果她没有在这,她不能够确定自己是否会成为今天的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重构中,陈子丰的认识和目标一直在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她入学之初就拥有的一颗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真心。来源:北大中文人 采访:中文系学生会学术部 刘雨佳撰稿:中文系学生会学术部 杨闰涵 审核:中文系学生会学术部 王睿临编辑:中文系团委微信平台 刘悦月

漫展

北大中文系历经的七次重大变革

涨知识:关于北大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七次变革。第一次是1919年废门改系,原文科国文门改为中国文学系;第二次是1925年课程调整,出台“分科专修制”,为一年级设定共同必修课,二年级以上“分类选修”,分类选修的科目实际对应着语言文字、文学研究、古籍整理3个专业领域;第三次是抗战西南联大时期,清华与北大两校中文系联合,强化基础性训练,很好地发挥了两校的优势;第四次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大、清华、燕京大学三校中文系(包括新闻)合一,随后中山大学的语言学系又并到北大,北大中文系达到一个鼎盛;第五次是“文革”时期,开门办学,当时的种种运动导致系所元气大伤;第六次是八十年代学科复兴,教学正常化,中文系语言、文学、文献三足鼎立的框架日趋完善;第七次是2000年以来,中文系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科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奠定了现在中文系教学的基本格局。1918年建成的红楼,中文系址1918年建成的沙滩红楼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是北大文学院所在地。现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纪念馆。2.诞生之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文科的中国文学门。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独立的学科。中文系现址那么,北大中文系著名的师生你知道的有哪些呢?部分内容引自北大温儒敏教授讲座:北大中文系的历史与学术传统

性命

选择了北京大学冷门专业,终于考上研究生

一、 自我介绍我想写下这段故事,成功者会觉得它冗长,而失败者也不一定能找得到共鸣,但是我想写下来,给自己一个交代,我终于能平静地、悲悯地坐下来回想,我的大学四年,我究竟有多平庸,多无用,(如果不是今年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在此之前,)我可以铁定地说我怕是“一无是处”,哪怕从此之后还是如此,这也是难料的事。班级竞选班干部时我照例落选;辅导员和导师从不记得我的名字,而且总是对着我喊另一个同学的名字,(这无可指摘,因为我就是那么平凡地让人过目便忘,而且从没处得好与老师的关系);成绩最差时班级排名为60多名;大学期间从没拿过省级、更别说全国性的大奖,但这不意味着我不在乎,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一直是我的渴望,只是从未因我的不着边际的幻想而实现过。 大三是人生的一个十个路口,它逼着你直面眼前的路,我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清醒。以后的生活究竟应该怎么过,或许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排除了就业(没有光鲜的履历和实践经验)、考公(对从政有所恐惧),我仿佛就只有考研可选。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考研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只是是最合适当时迷茫、不甘的人的选择。当我对庸庸碌碌的大学生活感到后悔时,我就拼命地想重来一次,考研对我来说,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样别无选择,差点被生活拧断脖子,请记得一定好好过大学四年的生活,越努力才越有选择的机会,更努力是为了以后更自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逼迫。没错,我的确很差,但这不代表我不能拥有梦想,我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变我的生活。对所有追梦少年所经历的委屈与不甘,我想说我懂,而且为你祝福。来自边缘城市普通二本高校的我,凭着一腔热血向着心中的殿堂,我感动了自己,也说服了别人。二、初试准备我从2018年4月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因为只有8个月的时间,我不敢怠慢,从开始的第一天直到最后一天犹在眼眸。我的分数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121,英语69,政治总73,只是一个能进复试的分数,因为我也存在诸多失误,所以会期待同学们少走弯路。如果不是复试逆袭,也恐无缘与诸兄相见 。我始终记得七年前看到的这句话,白岩松对他的儿子说“孩子,我不是不准你哭,只是不要哭早了,哭,太耽误事了”。考研期间谁人也难免有崩溃之时,但是亲爱的你请把委屈放在心间,这不是残忍,而是面对残忍的必修课,“哭”等到你成功的那天吧,先做好手边的事,一步一步向你的目标接近,我期待看到你喜极而泣的那天。三、复试逆袭①我个人是个比较注重礼貌的人,这也让我在考研路上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心希望你们在考研路上走得顺利一些。②不要发语音,尽量把问题用文字表述清楚;不要发多条消息(这让人有压迫感),尽量用一条消息(可以很长)把问题表述清楚,把问题列出来,末了可以加上一句“前辈,您有空吗?”

白桑

北大考研成绩出炉,专业第一能考多少分?英语政治86,总分402!

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年因为一些特殊事件,考研成绩公布时间被推迟,在正常时间十天后才得以问世,不过不管怎样,如今考研成绩已经出炉,考生也都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北大考研成绩出炉,专业第一能考多少分?英语政治86,总分402!北大一直是我国考生心目中的“圣地”,是很多学生小时候的梦想,北大和清华也是我国在世界上认可度最高的两所高校,北大的文科和理科在我国都是排名第一,工科虽然不及清华,但是也是实力不俗。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北大是非常难考的,高考难考,考研也难考。很多人说北大的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其实这有一点道理,但是北大的研究生依然是人中龙凤,也不是一般人能考上的。那么,想要考北大的研究生,专业第一能考多少分呢?我们来看一位学生的成绩。这位考生报考的是北大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传播学综合知识127,传播学理论与方法103,英语86,思想政治86。专业课暂且不论,毕竟每个学校题目不一样,没法比较。但是这位考生的英语和政治分数确实已经到达了顶尖水准,英语86,还是英语一,这分数放眼全国考研党,也没多少人能达到,简直是雅思7.5的水准了。政治86,这个分数也很高,毕竟政治也有很多主观题,能拿到这个分数,这位考生想必复习得也很深入了。再来看另一位专业第一考生的成绩,这位考生报考的是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生,初试考四门,其中有三门公共课和一门专业课,总分389分排名专业第一。公共课三门数学一120分,英语一79分,政治74分,专业课成绩116,考的是计算机专业基础。相比上面的那位考生,这位考生的政治和英语不算高,但是也不低。从这两个考生的成绩就能看出,考北大研究生算是“神仙打架”,没有绝对实力,基本上是考不上的。另外,从历年北大录取研究生情况来看,很多考生都是二战三战生,这也加剧了考取北大的难度。教育君短评:对于北大这种顶尖学校,每年无数双眼睛盯着,一般只有高分生才敢染指,如果考生想要考北大,要么实力超群,对自己有足够信心,要么就要做好二战三战的准备。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