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亮起,他是舞台上翩跹起舞的主角;话筒打开,他是浙大广播台的新闻主播;穿上西装,他是过关斩将的职场达人;背起行囊,他是游历欧洲15国的背包客;提起纸笔,他是热爱写作的文艺青年;而坐在教室里,他是浙江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他,就是多面男神——沈政宇。今年即将毕业的他,虽在考研之时,以一分之差,错过北大,但他用大学四年的经历诠释了在浙里,人生可以有无限种精彩的方式,而每一种你都可以大胆地去尝试。未来,人生还有更多可能!舞蹈——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身为一名舞蹈特长生,沈政宇在2013年进入浙江大学后成为了文琴舞蹈团的一员。从此,排练和演出便成为了他前两年课余生活的主旋律。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校庆演出、毕业晚会……校内校外的大小舞台上都有沈政宇和同伴们曼妙灵动的身姿。“我是7岁开始练舞的”,沈政宇回忆起儿时习舞的经历仍历历在目。“舞蹈最痛苦的是练韧带,要两条腿劈开坐在地上,然后180°贴到墙上,女孩子基本上还没有挨到墙就痛得飙泪了。”练舞的艰辛一路伴随着他的成长轨迹,2014年年末,为了筹备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沈政宇放弃了寒假休息的时间,和浙大文琴舞团的同学们一起日夜排练,最终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因为舞蹈我认识了很多人,我跟一起跳舞的朋友经常开玩笑说,‘几十年后都是要一起跳广场舞的人’,我不知道如果当初没有学跳舞会怎样……舞蹈确实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写作——割舍不下的情怀在舞蹈之外,沈政宇还喜欢写作,他也善于用文字来展现自己。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的一篇原创推文——《浙大七个校区的同学都是怎么看待彼此的?》曾创下5w+的阅读量。他坦言自己当初做公众号是心血来潮的想法,没想到后来会成为求职面试中的一个砝码,“(公司)他们会觉得你可能挺有创意,想法很多。”而谈到自己写作的兴趣,沈政宇说“自己一直就比较喜欢写东西,浙大的广告学专业对于文案写作也有要求,所以大四时就把北京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作为了考研的方向。”虽然最后他选择了去地产公司的品牌媒体部门工作,不过他表示自己以后还会尝试写一写小说。出国交流——独自游历了欧洲15个国家、26个城市和地区大学期间,沈政宇还有过一段独特的经历——那就是独自游历了欧洲15个国家、26个城市和地区。“欧洲是我从小就想去的地方,”聊起在国外的这段经历,从眼神中能感觉出他的幸福,“我当时是去的瑞典,对那里感情很深,因为当地人都很不错。”趁着出国交流的机会,沈政宇独自去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也领略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因为我是一个比较独立而且有规划的人吧,旅游之前一定会做好攻略。”葡萄牙的波尔图和冰岛是沈政宇最喜欢的地方。前者有古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诱人的美食,后者则因为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而让他感到格外沉静。“出国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首先肯定是提高了英语,以前可能说英语会比较害羞,但出国后就不一样了;其次就是认识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朋友;第三就是到不同的地方旅行,它是我人生难忘的一段经历。”人生不设限,只要坚持,就有无限可能!即便在很多人看来,沈政宇已经拥有相当丰富而精彩的大学生活履历,但他自己却说,四年下来也有后悔的事。“比如大一的时候,我加了很多学生社团,但因为时间比较忙,就没能加入学生组织,但后来认识了里面的一些同学,发现他们很有趣,当时没能参加感觉有些遗憾。”他总结在大学的这几年,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给自己设限”。“有什么想法就尽量去做,不要想万一怎么样,不要抗拒机会,因为有时候遇到一个机会能够帮你打开另一个机会。”舞蹈、写作、播音、旅游……这些爱好,在他看来只要坚持下去,都会给今后的人生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文字采访: 邓鹏卓 宋晓燕 朱楠图片来源: 沈政宇
目录概览: 基本信息 初试心得 复试体会 学习技巧基本信息本科211学校新闻学,初试总分377分,其中英语81分,政治61分,专业一110分,专业二125分。首先讲讲我的择校心理历程。我其实从大二就开始考虑考研的事情,那时候整天胡思乱想,做着一战top2的美梦,甚至早早买了胡师姐的课,但是大二繁忙课业以及严重拖延症导致我其实整个大二和大三上学期都没怎么听课,真正准备时间还是大三下学期五月开始的。当时按照胡师姐公众号的北大新传书单一本本地看,也跟着网课做笔记,直到九月份的时候我们院开了一个考研就业动员大会,我们教授非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每年院里想冲985的学生都很多,报名复旦武大的比比皆是,但是很多人折戟;因此到现在看你目标院校历年真题还没有感觉的同学,建议换学校!我当时听完大会立刻回寝室把历年北大真题又翻出来看了,发现确实对于真题里影视产业、编辑出版学和广告学等方面的题目一窍不通,按照剩下几个月的复习时间我也不认为自己可以摸透这些方向,便根据当时已经复习到的范围开始看一些其他高校的真题。当时我已经看完了郭书刘书彭书以及《新闻学概论》等,课外书也读了四五本,总体把握了传播学新闻学基础知识。我的心理非常简单——考985,去大城市,复习范围不要超太多。因此综合几所目标高校的真题,我发现北师大考察范围大致就是传播学新闻学,加上一部分我感兴趣的新媒体知识,对于我来说超纲不是很多,非常符合预期,于是临时换了院校。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错。在这里也想告诉师弟师妹,虽说也有双非二本一战成功985,但是择校一定要综合自己的实力、耐力与感兴趣方向考量,建议三四月初期择校的时候就去看真题划分自己需要深入了解的方向,比如去年看到北师真题,心里就差不多明白我需要掌握:传播学基础知识、新闻学基础知识、新媒体知识以及时新技术热点。初试时突然考了传媒经济学部分,但我之前没有看而导致考场上猝不及防。其实喻国明院长早早写了这本书,然而当时搜各个经验贴都没有提到这个方向,师弟师妹一定要注意除了经验贴里历年师哥师姐提到的参考书,也要自己再琢磨琢磨,院内老师有没有出什么书?主要研究什么方向?是不是可能出考题?各方面都面面俱到在考场上才不会慌。其次想说的是学习效率问题,考研全程除了12月的最后冲刺,我其余日均学习时间为8小时,比不过每天学习时常10小时+的大佬,原因很简单:坐不住。每连续坐着学习2小时,我就会注意力涣散无法集中……因此我只能不断告诫自己,学的时间短一点没有事,效率一定要提上去,哪怕我只坐两小时,这两小时里我一定要掌握某某知识点。所以师弟师妹不要盲目追求学习时长,10小时的学习固然令人敬佩,但对于难以做到10小时学习的同学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树立一个个的学习目标去完成,最终完成考研大目标,才是最重要的。初试心得1.专业课专业课推荐书单:《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精读《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 精读《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精读《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精读《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 精读《舆论》 李普曼 选读《网络社会的崛起》 曼纽尔·卡斯特 选读《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 伊莱休·卡茨 选读……(与新媒体、网络媒体相关的书师弟师妹都可以看看) 5月之前主要忙于课业,因为本科就是学新闻传播这方面,所以学好我的课程其实是有利于考研专业课的,就没有放弃课堂听讲与课后作业。在这中途也会穿插英语的复习与一些课外新传书籍的阅读。建议本科为新闻传播类的师弟师妹:如果大三下的课程有利于考研,请一定要认真听讲,我当时有一门课叫《互联网与新媒体案例研究》,课堂讲到的思路与研究设计在我考研后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对于跨考的师弟师妹,我想说在保证能够毕业的情况下,早期一定要多看新闻传播基础书目,把基础打扎实。 5月-6月,每天专业课学习时间约为6小时,两个月时间主要阅读基础书目并初步记忆,主要看了郭书刘书彭书,《新闻学概论》由于本科就有这门课程所以简单看了一下,把笔记完善之后差不多就能记得。阅读完书目之后一定记得自己罗列要点与框架,我当时跟着基础课把传播学流派与5w相关方面的研究都列了大框架,这样不管是前期的记忆还是后期的深入理解运用,都是非常有用的。举个例子,早在刚刚接触传播学初期,我们老师就让我们整理传播学五大流派的表格,从名称由来、社会背景、代表人物、主要理论、后世影响等角度进行整理,因为比较细。整理起来确实麻烦,但是考研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表格非常有用,建议师弟师妹也去自行整理一份。(表格有点乱 师弟师妹可以用思维导图 7月-8月,暑假留校学习,这段时间的效率不能说很高,由于图书馆闭馆,考研教室早已全部被占座,我只能在寝室自习,专业课日学习时长约为5小时。推荐师弟师妹一个计时器,有人用来倒计时督促自己学10小时,我主要用来记录自己学习时长,虽然没有硬性规定自己要学多久,但是一旦今天的时间少了就会很愧疚,第二天就会利用“愧疚学习法”补上前一天落下的功课……(愧疚学习法真是个好方法)这段时间的专业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再记忆与论文阅读。五六月第一遍过书的时候难免有遗漏的点,这段时间重点需要查漏补缺,再结合第一遍的记忆做一些思维导图,我一般会在每周列一个周计划记忆任务,比如7月1日-7月7日,背诵芝加哥学派(包含人物、思想、影响),这样复习起来有了目标,不会盲目浪费时间。这段时间的论文阅读有些吃力,主要看的是清北中传人大老师的论文,很多时候一上午可能只能看两篇不到,还需要做笔记自己思考,花了很久时间却有些力不从心。建议师弟师妹在论文阅读之前一定要夯实基础。 9月-11月,专业课每天学习时间5-6小时,主要用来阅读论文与整理专题,穿插胡师姐的答题班作业与模考(答题班真的很有用)。我是根据整理的专题来看论文的,比如整理媒介融合专题,我就会去知网搜关键词或者篇名为“媒介融合”的论文,筛选下载量引用量高的论文或者是目标院校老师写的论文进行阅读,每个专题至少十篇。但是按照我之前精读论文的速度,十篇怕是要看五天,效率太低。因此我找到了一种“跳读”的方法——在阅读之前先看摘要搞清楚作者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结论是什么,然后思考我需要的部分,直接到文章中去找到,最后以自己的语言整理关键词。举个例子,阅读喻国明老师这篇论文,专题为“网络治理”,先看摘要部分——可以看出文章主要讲了目前时代背景、市场需求和治理方法,而我主要需要的是治理方法来作为答题点,所以会拖到后面主要看老师讲的治理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而文章中提到的时代背景可以作为未来答题时的语料积累,我也会大致看一下,“如果要讲网络治理,我说时代背景要突出哪些点”,因为针对不同的专题,提到的时代背景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整理专题的时候一定要讲逻辑,起码要梳理概念、起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未来趋势、实际案例等要点,这样在答题时才会比较全面,在考场上不管问到什么都能有话说。(我的专题笔记) 11月的时候一定要开始练答题了,大家最好找到目标院校的师哥师姐请教,我当时因为身边没有考北师大的师哥师姐,所以报了胡师姐的答题班寻求师哥师姐的答题指导,每周都需要答两次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我在这样答题、交题、接受师哥师姐反馈的过程中逐渐规范了自己的答题框架,也知道了什么样的答题框架会让阅卷人一目了然、会踩到比较多的得分点,比如名词解释,以“拉扎斯菲尔德”举例,答出人物简介、代表书籍与理论、后世影响、理论实际运用等方面,才能得到比较高的分(在这里感谢胡师姐团队)。 12月是最后冲刺月,一定要进行模考,使自己习惯三小时连续不断的答题,因为你一旦中途停笔就有可能来不及答题,或者字数过少答不到要点。在这期间我又把北师历年真题翻出来模拟了一遍,在模考班考了两次,150分的卷子我一度不及格,两次都考了八十几,心态差点崩掉……这段时间大家可能会觉得自己哪里都复习得不够,不要担心,有了前期的输入与后期的输出,你们的表现不会太差!除此之外,在专业课复习整个过程中都要在各类新传考研公号阅读热点分析,比如刺猬公社、清博舆论等,体会作者分析时事的角度等,对答题思维的锻炼都是有帮助的。2.英语我的英语一拿到了81分,如果不是小作文偏题我应该可以拿更高……分享一下我学英语的非主流经验吧。我在备考中用到的资料为: 考研单词书(红宝书、恋恋有词、刘晓艳都行,只要单词全,最好是顺序排列的单词) 考研真题三套(一套有解析,两套纯真题) 刘晓艳考研英语网络教程(B站有)我的考研英语复习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阶段熟悉单词、基础阶段搞定单词与长难句、正式阶段出题套路理解。准备阶段的熟悉单词千万不要死背单词书!千万不要死背单词书!千万不要死背单词书!单词是永远背不完的,背了前面忘了后面,因此我们只需要确定自己最终目标,并向着目标去记忆我们需要掌握的单词,而我们考研的单词目标就是掌握考研英语词汇,尤其是“会考到的英语词汇”,所以其实考研单词书也是一个大纲,真正需要掌握的是真题中已出现、并有可能未来出现的词汇。考研3-4月的时候,我每天会拿着单词书翻几页,就纯看单词混眼熟,这两个月最好能把单词书看到五六遍,看到你随便指一个词觉得眼熟即可。 5-7月,拿出1996年-2005年这十年间的考研英语真题,这两个月的时间不做题,只看完型、阅读与翻译,精读每一篇文章(总共60篇左右,一天一篇差不多),把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并标注,第二天背标注的生词所在的句子。这个过程会帮助我们记忆单词与熟悉长难句。 8月-11月,做真题2006年-2017年,每天给自己定时一小时(定时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帮助你控制做题时间),做4篇阅读或者其余部分,一开始确实会错很多,一直到第二遍做题目,以前错的题目还是会错,但是有了点感觉;到第三遍真题的时候,就会明白从题干中寻找出题者意图并且从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题目迎刃而解而且正确率很高。我就是到11月月末的时候才突然有了感觉,之后做阅读就基本是全对了。中途10月末的时候可以开始做自己的大小作文框架,我是看的刘晓艳老师的视频,她的作文技巧讲的很好。 12月冲刺月,考研英语查漏补缺,把之前留下来的2018年-2020年的卷子拿出来做,就当模拟考试,基本就有感觉了。3.政治我的政治只有61分,当时出了考场对选择题发现自己只有24分心态就佛了,只求政治过线。我反思了自己的政治复习过程,提出三点注意事项: 不要轻信网上说的政治复习可以开始得晚,9、10月都不是问题云云。能够只复习四个月还考出很好政治分数的要么是有底子,要么是政治题有感觉,像我这样高中政治得过C的人还是不能随意冒险。我是7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每天花1-1.5小时在政治上,一开始是看徐涛网课搭配肖秀荣精讲精练,自我感觉每天都在学习,但其实看网课的效率没有埋头记忆的效率高,很可惜我考完试才恍然。政治复习还是要重视,早一两个月对你的其他科目复习其实影响不是很大。 一定要注重记忆框架。政治复习后期发现自己选择题错好多,肖四肖八日常22分,看了自己错题,发现还是之前精讲精练的框架没有能够熟练记忆,导致一些很基础的题目也会选错。师弟师妹在复习政治前期还是要注意呀,一定要夯实基础,列好框架! 1000题起码刷两遍,不要偷懒。我的马原部分和毛概部分勉强刷了两遍,但是毛概后几章因为感觉很拗口,很难背,一直逃避到最后才去刷题,导致那部分很不熟悉,而且毛概每一部分都是重点,失分惨烈。其他部分由于只刷了一遍,错题也没有好好看,所以丢分也挺多……还是希望师弟师妹重视政治每部分的学习,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祝愿大家政治都能上70分!复试体会今年情况特殊,采取网络远程面试的形式,而且复试战线拉得极长导致我一度划水……我最终正式准备的时间是4月份到5月中上旬,大概三十多天,在这里提醒师弟师妹能准备多久就准备多久吧,毕竟你划水的时候人家在学习。1.资料准备简历算是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了,一定要好好准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你的姓名、本科、绩点排名、获得奖项、实习经历、科研成果等。我从网上搜罗了各类简历模板,最终挑选的是简洁版的,并且把自己的资料控制在一页内,这样会比较一目了然。在准备简历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写的内容推测考官可能感兴趣的点,提前想好回答,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过今年北师大复试完全没有问简历,不确定明年会不会问,准备充足总是没错的。2.专业课我把自己专业课复习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理论、前沿知识与时事热点,每个部分划分了十天的时间。 基础知识就是初试时准备的一些资料的再记忆,主要是传播学的重点知识点,例如传播效果理论、5w研究、各大流派等,再记忆的时候一定要能有条理地讲出来。比如我会自己给自己出题,“请简述传播学多伦多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我就会开始对着墙一阵balabala,想象自己正在考官面前,要如何回答能够既踩到点,又能突出我的亮点。 前沿知识主要就是北师大注重考查的那些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相关,我一般会先看目标院校导师在初试到复试期间有没有发论文,关注什么领域;我记得看到张洪忠老师在四月份发了一篇关于社交机器人的论文,就又去把社交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复习了一遍。前沿知识的复习关键在于与行业结合运用,比如今年我就被问到“请简述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这个问题不难而且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中都提到了相关的各方面的点,但我正是由于只顾着背老师提过的点而忽视了“影响类问题”一定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去答,最后讲完了老师提醒我,“你只讲了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能不能说一些消极影响”,感觉自己这部分没有拿高分,唉。 时事热点一定要多看各大新闻微信公众号以及新传考研公众号,基本都会整理,你自己关注的速度肯定比不过职业新媒体小编,他们蹭热度都是专业的。时事热点需要了解的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其中暗含的传播学理论要点,比如这次复试期间的疫情事件,拿人民日报双黄连举例,我们就要知道这个事件始末,人民日报如何解决,这背后反映的是新闻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哪些问题,然后就可以再讲讲新闻伦理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困境与解决方法。3.英语我大学是学校广播台双语主播,所以英语口语其实还可以,主要练习的就是考官有可能问的日常问题和专业问题。 日常问题建议大家准备:你的兴趣爱好/你的家乡/你为什么要读我们学校研究生/你感兴趣的方向/你未来的打算……专业问题建议大家准备:你喜欢的一个传播理论/你对xx现象的看法/你认为xx行业的现存问题……我面试时候抽到的问题是“你毕业之后打算做什么”,还算比较日常,但是专硕那边听说有同学抽到“你认为新媒体时代研究新闻史的意义是什么”,我仔细想想如果自己抽到这个英文题目可能会比较难讲,所以大家还是要各方面都准备到哇。复试练习要点:一定要开口讲!一定要开口讲!一定要开口讲!学习小技巧在备考过程中我自己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记忆不行、效率不高、心态崩了……自己在克服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小经验分享给大嘎!1.有效记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全篇没有提到“背诵”两个字?因为我本人其实非常不喜欢开口背诵,更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但事实上最终目标是记忆,只要能达到记忆要求都是殊途同归。我在记忆方面主要用了两种方法,关键词因果记忆法与费曼学习法。 关键词因果。这个方法就是在自己熟悉理解了一个知识点的情况下,在纸上回忆并梳理关键词来记忆,举例这是我记忆多伦多学派的草稿(真的是纯草稿),就是按着自己思路理要点,先把总的框架理下来,细节会再列关键词,最后用因果把关键词串联。比如我记忆梅罗维茨,我可能就会写下“情境”“电子”“中和”“政治”“男女”“儿童”,这个理论背过的大家一定都知道我在讲什么啦,就这样把一个知识点理解记忆。 费曼学习法这个方法就是把原本比较晦涩难懂复杂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讲给别人听。当然我们考研期间可能没有这么多时间给别人讲知识点,所以我会把这些知识点先自己阅读,去理解,最后利用碎片在脑子里回想,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个概念是这样的巴拉巴拉……自己在脑子里讲给自己听,其实也是一种输出。2.提升效率我知道很多学霸会每天在图书馆学习10小时,甚至12小时,他们真的很有毅力也很厉害。但是我知道自己不算特别能坐得住,而且连续学习超过两小时就会注意力涣散,所以如果用学习时间来规范自己我真的会特别难受。于是我就思考:我在图书馆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考研。考研需要我学习多少时间?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掌握哪些点。所以考研需要我做什么?掌握可能会考的知识点。看,其实跟学习时间并没有多大关系,真正有关的是你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多少相关知识。我见过很多在图书馆坐一天但玩手机发呆半天的人,也见过身边因为看书看不进去而躲在楼道哭泣的人。在备考期间我建议师弟师妹以完成进度而非学习时间来约束自己,举例我这个月一定要把传播学基础知识过一遍,那么一个月四个星期,每周过一个部分,第一周过传播学三个流派(按照胡师姐公众号的分法是经验主义学派、批判主义学派、技术主义学派),第二周过控制研究、受众研究、渠道研究,第三周过效果研究、媒介研究,第四周查漏补缺,每周周一再列一个本周计划表,标注一下每天大致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基本上一个月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很充实。在学习期间如果自己忍不住玩手机,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你今天任务安排得太少,第二点是你情不自禁玩手机。第一种情况建议加大任务量,这样会没有心思去玩手机(并不是说不准玩手机,而是娱乐与学习不要同时进行);第二种情况,你需要有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是有任务在身的,等完成今日任务再来安安稳稳玩手机不香吗?考研期间我有装一些学习类防沉迷app,比如forest、番茄to do之类,都会有锁机功能,大家都可以试试。3.拖延症治愈拖延症确实是我曾经也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考研期间我的闹钟是7:30,但其实图书馆7:00开门就已经有很多小伙伴在排队了……赖床的时候我会赶紧在脑子里过一下今天的任务,思考如果晚起哪些任务会无法完成,然后就会有种积极的紧迫感催促我下床洗漱奔向图书馆。到图书馆学习的时候,每学50分钟我会给自己休息10分钟,但是休息十分钟之后能不能再提起笔又是一个问题,总想着再看会儿手机再刷会儿B站云云,这时候我就先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我先学5分钟,实在学不进去再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先把这个知识点前面部分梳理一下。其实一旦提起笔学到5分钟,知识点就整理到中途了,就不太想再回去刷手机了。所以师弟师妹一旦想划水,一旦犯了拖延症,就告诉自己,我先学5分钟!我先把霍夫兰这个说服要点整理一下!其实整理完你就已经进入学习状态了。4. 心态调节摒弃自我怀疑我在择校期间就有很多朋友来找我讨论要不要考研的问题,包括现在很多师弟师妹都来问我,“我要不要考研?”“我工作和考研哪个更稳?”“我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说来感慨,大一刚入学家里人就与我坚持,以后一定要读研,出来选择会更多、平台会更高、发展会更好,潜移默化下我也将读研视为一个本科毕业之后的目标。所以其实我并没有纠结过“我要不要考研”,我脑子想的是“我要考上研”,顶多会纠结“考哪个学校比较好”“一战我先尽力试试,不行就二战”,所以建议师弟师妹一旦决定考研,就不要想能不能考上,而是把读研列入人生一个阶段来考虑,更多地去思考哪所学校更适合自己以及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3P原则摆脱焦虑这是我闲暇时间看《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的时候记录的摆脱焦虑技巧。Tal教授提出3个P来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我认为这三个技巧在我考研心态焦虑的时候为我提供了帮助,在此也希望能帮到师弟师妹。第一个P是the Permission to be human(准许自己为人)。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我们会遇到困难挫折、考研期间会有不顺心、羡慕别人保研到很好的学校、伤心自己模考考了低分……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些负面情绪也是非常正常的,接受自己的情绪。第二个P是interpreting the situation as Positive(从积极角度来诠释目前的处境)。比如我今天模考只考了88分,距离满分150分只有一半,距离我的目标分120分还差32分,我好差劲。但换个角度想,我从这次模考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发现我在热点分析、技术分析时角度的欠缺以及时间分配的不合理,这些经验都是我未来考研路上的宝藏呀!第三个P就是taking Perspective(换角度)。这里的换角度尤其指考研前几天一直到初试结束后的时间,主要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目前的现实,其实就有点像高考前一天班主任的最后寄语:高考只是你们人生中再微不足道的一个部分,就算考得差,明天的太阳照样升起。其实考研也是一样的,当你认为自己考不上、考不好的时候,就可以思考“这真的很重要吗?”“它难道值得我去为之沮丧焦躁那么久?”“我的价值难道就会因此下降吗?”不过这主要用于心境调节而不是打退堂鼓啦~相信能够看到这里的你,一定是抱着能够顺利考上研的决心的!最后想说,我是北师大补录扩招上岸的,在认可自身努力的同时,我也想感谢幸运,并希望考研的师弟师妹们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来源:光明日报
考研需要适当的目标,不要过高,不要过低。过高的目标,你考不上,过低的目标,还不如自己的本科院校,所以,找到专业,定个合适的院校,一定要考研开始时就确定好,为什么?因为如果复试调剂时在选,很匆忙,你会后悔的。考研开始可以定一个信念目标院校(报考难度稍大),定1-2个复试目标院校(报考难度比自身实力稍高一些),定1-3个调剂备考院校(难度和自身等同)。考研开始定好院校和专业的好处:1、复试调剂从容应对;2、复习备考有目标信念支撑。前面说考研选目标要适当是引子,因为下面数据看完就知道有多难了,提前定目标,有目标才有切合实际的行动。中国人民大学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大有哪些专业,哪些专业最难考,哪些专业是人大的王牌,比如人大的金融、经济、法学、新闻、商管最难考,报考人数多,竞争也很激烈,如果有名校情结,不妨试试人大其他较为好考的专业,避开这些热门专业(下图为2017年考研的数据)。这是人大排名前十的学硕和专硕的学院和专业,学硕有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劳动人事学院、理学院心理学系、经济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硕有法律(法学)、金融、新闻与传播、会计、法律(非法学)、应用统计、英语口译、英语笔译、食品加工与安全、图书情报。想要挑战的考生可以试试,真要考上真的是前途无量啊。复旦大学复旦这所名校属于北大清华这第一阵营的大学,不管哪个专业,这个名字就难考。复旦大学学硕比较难考的专业有金融学、护理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传播学、广告学、药物分析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经济思想史。专硕比较难的是项目管理、英语笔译、金融、眼科学、物流工程、皮肤病与性病学、软件工程、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汉语国际教育。南开大学虽说南开大学网传没落了,实力不如前,但依旧是难考,天津最好的大学之一,可以好好看看哈。浙江大学浙大就不多说了吧,风头正劲的大学之一,与上交大、复旦同级别,报考热门,浙江最好的大学,浙大的茶学专业也是本校亮点专业之一,其他的一起看看吧。来源:内容原创,图标数据来源研招网(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场)
北大新传专硕初试总分第1状元407分学姐经验分享终于来啦,绝对的学霸TOP! 唯一今年该专业上总分400分大神学姐!一直听说今年北大新传最高分是407分一个大神学姐,神秘面纱终于揭开!!今年北大新传专硕(含健康传播)最高分,也是今年600多个该专业考生中唯一一个总分超过400分的,太强,太不容易!!作为猫哥全年一对一(并小班)学员,廊叶学姐告诉你如何短时间高效备考北大新传专硕,你也应该可以!今年猫哥复试班,北大新传专硕专业第一第二和进复试绝大多数的都在猫哥班经过了漫长的2-5月等待,不过结果是好的,5月底终于迎来了录取结果。廊叶成绩喜报截图个人情况介绍我是理科跨考北大新传专硕(含健康传播),考研初试第1,总分407分,专业一114,专业二128,政治77,英语88(初试报名了猫哥一对一专项辅导)。因为我大三左右就确定了方向,又准备了保研,所以在考研之前还算学过一些新传理论,但整体来说仍然处于知识不成体系,只是知道一些粗放的专业名词的状态。这里是我备考的一些方法论,因为备考时间比较短,很多经验比较特殊,请各位学弟学妹酌情参考,哈哈。备考经验——政治政治最后能得77我其实还蛮惊喜的(闭嘴你哪科不惊喜),毕竟作为一个从肖四一到手就开始背,背到考试前几天还没背下来的理科生,对政治实在是一点底都没有。我大概从开始备考十月初就开始复习政治,9月22号晚上保研初审名单出来之后分别做了一套英语卷一套政治卷,得出的结论是英语不用花太多时间,政治需要从头开始。于是当机立断的买了肖大大的各种书。书到手了之后看了第一章发现实在是看不下去也记不住,硬着头皮做1000题又发现错一堆,所以痛定思痛觉得这样绝对不行,还是要从基础看起,所以到知乎上搜到徐涛老师的课,感觉确实不错,就买了强化班和做题班(差不多是这个名字吧)。整个的备考过程中,大概在模拟题出来之前就每天二倍速听徐涛老师的课,早上洗漱中午吃饭的时候听不太需要记笔记的马原、思修和做题班,中午有时间就认真记笔记听史纲毛概。同时发现了微信上有1000题的小程序,就用各种零碎时间做题。比较可惜的是1000题我只做了一遍,错题看的比较少,很多题错了几遍来不及看就给放过去了。对我来说徐涛老师的课帮助真的很大,搭建好框架之后选择题基础知识记忆起来就比较轻松了,对我这种脑子不好使的人来说真的很重要。模拟题出来之后就开始做模拟题,感觉自己贪多嚼不烂就只买了肖八肖四和徐八,做完一套卷就整理知识点,整理错题,发现问题。比如做完第一套卷发现自己之前过分忽视马原政经和思修,导致错了很多,就回过头去重新复习基础知识点;后来逐渐就不再有这种大面的知识点缺漏,转而开始整理各种史纲和毛概的细节知识点。总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升过程,尤其对我这种基础不牢靠的学生是补足短板的重要阶段。我有一个文档专门记录押题卷失分的分布情况,看到最后的总分不断提高还是很满足的。补充:徐涛老师真的帅!肖四一字不差的背下来真的有用!备考经验——英语对不起大家英语不要学我我英语二的真题都没做完……本来开始的就晚做到一半感觉基本摸清楚套路就停了……唯一一个可以提供小技巧的是作文。我的作文是准备了自己的模板,在做过的真题阅读里抄了几句感觉比较好用的句子。真的是几句就够用:开头段结尾段几乎可以背,中间段总结了三句比较万能又高端的连接句;主体部分一般可以用“A导致B再导致C”的逻辑,正巧这个逻辑在阅读里一抓一大把,就抄个三句背下来了;同时准备几个万能的A,比如文化、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浮躁的现代社会之类的,这个也可以从阅读里扒。然后最后的作文里就没有几句需要自己写了……另外英语有两个教训给大家,一个是一定一定把握好时间,一定一定提前模拟,我最后考场上为了把字写好作文写慢了小作文差半句话没写完,落款也没落,应该扣了几分;另一个是英语考试那个点是真的容易困,我考场上困得要死阅读怎么都读不进去,大家一定调整好作息。备考经验——专业课啊专业课,这个漫长的故事。我觉得必须写在前面,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应当如何看待考研的问题。我觉得对我来说考研一方面是保研失败后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因为我想进入该领域的目标是确定的,而在保研之前我就意识到自己在传播学基础上有很多需要补足的部分,尤其是需要整理出一个自己的框架。所以对我来说考研的过程也是一个逼我自己认真系统的学习新领域知识的过程,所以虽然时间紧张,但大部分的时候我仍然心里面绷着一根弦,提醒自己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而是要重视思路的转变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大家关注下猫哥公众号“猫哥传播考研”,这个公众号是专门针对北大新闻传播考研的,干货十足。直接说备考过程吧,因为备考匆忙,没有太多时间夯实基础,又看到北大专硕的考题相比基础更重视变通,所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整理专题和看论文上,我有关专业课的经验仅供时间紧张的同学参考。我复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到自己基础知识有欠缺,就算一时取巧,现在考完试也需要慢慢修补,有时间夯实基础的同学请还是认真看书,真的非常有用。具体的时间线上,我把时间大概分成了基础理论复习、专题论文整理和最后冲刺3块,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走错路耽误时间,以做题作为线索和依据。原定3部分时间平均分配,每部分一个月,但真正复习的过程中发现按照往年学姐给的框架整理知识点,慢慢走上正轨,实际在国庆假期之前就整理完了大概的知识点。虽然最后还是有很多疏漏,比如今年发展传播学的真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就没复习到,还好比较幸运一次猫哥的课上偶然听了一嘴才答出了题。但这个过程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尽善尽美的吸收所有细节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一个对传播学基础理论的框架,为以后答题奠定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去做了几道题,大概熟悉了真题的形式,也逐渐发觉自己实在是没办法判断答的怎么样、还需要怎么改进,觉得应该找一位学姐帮忙把关,就去找猫哥报了一对一的课程,每周2小时,帮我看题,并且每周寻找薄弱的部分进行突击(同时没事找学姐唠唠嗑纾解情绪感谢学姐每周听我磨叨)。从十月初开始,我开始一边整理专题,一边看论文。我整理专题的过程比较坎坷,最开始是准备自己整理,觉得这样记得比较牢靠。当时我自己设计了好几版的框架,都觉得比较混乱,后来找到了一个感觉比较好的框架,突然发现诶人家整理的多好我干嘛自己在水里乱扑腾呢,就开始按照人家整理好的框架吸收学习,整理自己的专题。这个整理过程中我为了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在整理每个专题的过程中都自己思考有哪些角度可以想,再对照框架进行梳理,看有哪些点自己没有想到进行补充。同时花另一半的时间看论文,这一阶段主要看了国内新传比较重要的几位老师和北大老师的论文,每篇论文一方面关注写作思路,另一方面和关注可以吸取的观点,都记了笔记。这一过程中写的题主要是延续前一阶段,不断推翻自己之前写的题(每天都觉得自己昨天写的题是什么破东西……),因为整理专题的过程中对考研题目和新传思考方式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又有学姐每天看题所以这个阶段是我写题提高最多的时候,这个阶段突然有一天我突然感觉就算现在让我上考场,只要有几天时间做最后准备,我也没有太大问题,信心才真正建立起来了。到大概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我开始逐渐打磨细节,也逐渐的向应试的方向过渡。比如发现自己答题过于白话,就回头去重新看了王维佳老师和胡泳老师的论文,看到一个好看的句子、短语就记下来,包括很多考试中可以引用的句子也是这时记下的;比如开始逐渐思考每一段落内部句子如何安排,如何把每一句话之间的连接都写的有逻辑;比如开始整理成块的专题,像广告学、新闻实务、健康传播和马新观;比如为了了解学界热点,梳理几本重点期刊上的所有论文主题,对不熟悉的主题补充专题。这个过程中的进步没有上一阶段明显,有时会让人感觉憋闷,但其实这一阶段是把之前大面上的知识体系加深的过程,他教你如何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些小的进步的激励,所以每周阶段性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改正问题这种小的循环是对于保证持续努力的重要方法,很多时候我就把一对一的课程当成是每周一次的梳理思路的机会,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还是蛮重要的。十二月上旬开始,我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政治英语上,而在专业课上的工作几乎放在了纯粹的应试冲刺上【划重点:这里的小技巧都是雕虫小技,不可过分倚重】。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1)最后梳理框架,尤其是对于必考的热点内容每个热点准备几个答题的方向,每天答题熟悉手感,尤其是重视规定时间,保证至少3个小时内能答完题(2)搞一个好看的卷面,这里有两个小技巧,一个是要统一小标题,另一个是在每个段落之间留空白。重点是要统一,比如到底是在标题前还是标题后留白,段间距和行间距之间的差别之类的都可以注意一下,细节可以按自己习惯的方式写。这里花不了多长时间,但对提分真的很有帮助(3)整理能用得上的高分亮点,观点也好、名言也好,这个亮点不必贪多,在日常写题的过程中可以找几个自己真的赞同,又可以在不同专题中运用的亮点,不好意思的说,我当时押题准备了两三个段落,一个是关于技术的,一个是关于国际传播的,最后考试两道论述全都用上了(4)联系(5)按照猫哥最后冲刺总结的知识点查缺补漏,找到自己尚不清楚的知识点。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查漏补缺以防万一,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做最后准备放松心情的过程。(在这里推荐下猫哥公众号“猫哥传播考研”、“新传考研猫)。最后想额外聊几点小tips:(1)考研过程压力很大,过程中处理放松压力和荒度时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问题。这里如何处理没有一个一致的方法,我觉得对我很有用的一个方法是在学习的时候一点都不要想怎么放松犒劳自己的事情;同理,也没必要花心思去焦虑万一没考上怎么办,只要努力减少自己没考上的可能性就好了,只要去想自己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待解决,如何解决就好。实现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定一个明确可行的计划,只要计划完成放松一下也无妨。另外这里提供几个可以用来放松心情又不会过分放纵的可能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看。一个是每晚睡前看会儿书,好处是可以在教材之外补充一些没有那么应试的思路,同时舒缓疲劳,换换脑筋,而且不会觉得特别愧疚,不必是教材这种非常应试的书,但最好和新传相关,我当时看了三本《王国与权力》《再造病人》和《传播学史》,当睡前小故事看。或者也可以吃好吃的,我当时考研的三个月学校门口的一家店我几乎每周去三四次,每次累的看不进去书就去吃顿饭,回来再专心看书。或者大家也可以找人聊聊天或者实在忍不住看看综艺也可,只要不要过度。(2)另一个我感受到很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权衡独辟蹊径和循规蹈矩。循规蹈矩的答案不会犯大错,但可能高分可能性也低,但过于独辟蹊径风险会很大,二者之间的度需要好好斟酌。二者之间的统一点在于,循规蹈矩是提高自己下限的过程,独辟蹊径是提高自己上限的过程。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一直是一个比较跳脱的思路,而且在准备时间少于别人的情况下,薄弱基础会导致我如果循照一般框架备考,大概率比不过别人,还很可能会有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所以对我来说一心保下限绝对不是上策。但是作为弥补,一方面要尽量花时间在知识点的全面性上,防止考场上出现万一,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自己的思路是真正亮点的观点而不是走上歪路,所以要不断把握深度的观点和学界热点,防止行差踏错。而且最终证明我这种做法还是过于冒险,考场上遇到各种惊险的问题,导致等待成绩的过程中没事就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所以这件事本身风险很大,很有赌徒的风格,大家还是要按照自身的情况决定。(3)最后提醒一件小事情,请大家,尤其是我们这个专业,有一个健康传播方向,考生一定不要抱侥幸心理,不要觉得自己有一道三选一的机会就可以放弃440中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现在440越来越偏重实务,风格愈发诡谲多变,考场上很可能就会碰到一道摸不到头脑的题,所以不要想着实务或者广告什么的可以放弃或者少练,反正不差整理几个小专题的时间不如认真准备每个可能的问题。最后总结最后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马到成功,考研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管他呢”的勇气,我考研的过程中,觉得学不下去的时候会到操场上走圈,幻想自己已经拿了很好的成绩,想到时候应该怎么和学弟学妹传递经验,给自己一种几乎没有理由的自信,在调节心态的过程中很有帮助。希望朋友们为了自己想做的事都能不顾一切,不要辜负几个月的努力。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者想微信联系我的文末留言。大家加油!!
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曹正平摄/光明图片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
胡师姐:北大新传院研究生/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认定的 “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1998年,原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与原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合并,组建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年,学院进入首批十所与地方宣传部门共建新闻学院序列,加挂四川大学新闻学院院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现为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等5个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等7个二级学科点)和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新闻与传播硕士(MJC)、出版硕士(MP)2个专业学位点,还设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2019年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招生专业目录(2020年招生目录预计2019年9月可在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查询)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招考方式统考:统一参加每年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11月份正式报名,12月份考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需参加统考,但复试线单独划定,一般低于国家线;援藏计划:需参加统考,一般要求总分不低于230分;强军计划:需参加统考,一般要求总分不低于230分;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需参加统考,但复试线单独划定,一般低于国家线;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需参加统考,一般要求总分不低于200分。历史数据近五年相关专业考试初试合格线参考书目自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于官方网站上公布参考书目外,近五年再未更新过官方参考书目。根据已有官方参考书目及学院教师研究、命题风格和真题,为20年考研学生整理了新的书单,方便大家在确定专业后购买和复习。新闻史论《新闻学理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四川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理论《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四川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传播业务《广播电视学教程》,欧阳宏生、谭筱玲,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广播电视学导论》,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操慧,四川大学出版社《网络新闻编辑学》(第二版),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李苓,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专业实务(初级)》,中国编辑学会《出版专业基础(初级)》,中国编辑学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吴建、徐沛,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广告与媒介经济《广告学教程》,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媒介经济学》,宋建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媒体产业运营方略》,李宜篷,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符号学《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赵毅衡,南京大学出版社《趣味符号学》,赵毅衡,重庆大学出版社《广告符号学》,饶广祥,四川大学出版社划重点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相关专业考研,覆盖范围广,参考书目多,而且在考试中每个本书的内容都会有所涉及,建议学生在结合自身专业的基础上,尽量广阅读,涉及;2.学术型各专业新闻传播史论题目相同,但业务能力的考察则根据专业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建议结合自身选择专业有取有舍,重点关注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参考书目3.中外传播史考试题目主要以名词解释和建大为主,建议根据指定书目,结合笔记重点进行考试。4.符号学、编辑与出版的内容越来越多。2017年以来,符号学作为单独专业招生,考试中题目比例也越来越大,应加强重视;另外,结合川大老师研究领域,学硕和专硕都要关注。新闻学院名师蒋晓丽蒋晓丽,女,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国专家组成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闻传播学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符号与传播、传媒与文化、网络与新媒体、公共传播等方向的研究。陈华明陈华明,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与传播学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文化、网络空间治理。出版了《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隐私话题研究》学术专著1部,编著2部。在国内CSSCI来源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研究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网全文转载。王炎龙王炎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公益传播、编辑出版。有多年省级电视媒体营销策划的执行及管理经验。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著及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和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和咨询建议被采纳并获批示。操慧操慧,女,中共党员,四川成都人。于四川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工会兼职副主席,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媒介文化、新媒体与舆论引导。赵毅衡赵毅衡,四川大学符号学-叙述学教授,主攻形式论,意义理论。南京大学本科(1968);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1981);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1988)。长期执教于伦敦大学,现执教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任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主编双语半年刊《符号与传媒》(Signs & Media)、《符号学译丛》与《符号学前沿研究》丛书。
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 本文图片 光明日报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原题为《2020,他们因何考研》)(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来源:光明日报)
新闻传播学是历年考研的一个热门专业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少文科考生会报考的一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就业面也比较广,不会出现毕业就失业的情况,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都可以有用武之地。同时这个专业也是考公务员的热门专业。2019年被称为“史上最难考公”年,但对于新闻学或传播学毕业的考生来说发挥余地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招生的职位多,仅次于财政、经济和统计学专业。那如果想去这个专业类,有哪些学校可以推荐呢?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被很多人认为是除北大外,人文专业表现最好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在人文方面的表现都超过了复旦大学。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1955年设立的新闻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即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被评估为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第一名。知名导师:陈力丹、喻国明、方汉奇、郭庆光等第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和人大并列第一,非常不错。始建于1954年3月,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知名学府。学校以广播电视为特色,并在报纸、新媒体、出版等领域均有建树。其播音主持、广告学专业全国闻名。知名导师:刘昶、王灿发、贾乐蓉、胡正荣、雷跃捷 、陈卫星等第三、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曾经是我最向往的地方,被它当时的宣传所吸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1988年6月成立。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为全国最早。同时,复旦大学还在全国最早设立了传播学专业。“北人大,南复旦”在业界流传已久,尤其是在传播学被推介到中国的过程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作出了重要贡献。知名导师:李良荣、曹晋、陈建云、黄旦、黄芝晓、童兵等第四、清华大学虽然清华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相比表现并不算太好,但是前面两次表现还是不错的。还有一点是,如果能上清华,估计前面的三所学校大家都不会选的。2002年4月成立,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成立的传播系。该学院现下设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四个 研究机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飞速发展,拥有传播学博士点,主持出版的清华新闻传播译丛对国内教学研究有重大影响。知名导师:崔保国、陈昌凤、李希光、郭镇之、李彬等第五、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本来就是和北大、复旦、南大等一样,人文特色非常突出。1995年成立新闻学院。前身为新闻学系,创建于1983年;1984年开始招收新闻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增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1994年增设广告学专业。武汉大学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知名导师:罗以澄、单波、强月新等第六、华中科技大学华科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科学校,以电气和机械闻名,这几年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从第二轮学科评估的第7名到第四次的第4名,一直在稳步前进。也许比底蕴不如上述学校,但是现在是一颗新星,对于分数相对较低去不了上述学校的,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前身为创立于1983年的华中工学院新闻系,1998年成立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知名导师:张昆、余红、唐海江、陈少华等第七、北京大学在不熟悉这个专业之前,我想不少人和我一样,没想到北大的新闻传播竟然排名这么靠后,而且在学科评估中的表现也是一般,连清华都赶不上。但事实就是这样的。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学课程的高等学府,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学院下设四系、三所、四中心:新闻学系、传播学系、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系、广告学系;现代出版研究所、现代广告研究所、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多媒体中心、影视制作中心、媒体分析中心、财经新闻研究中心。知名导师:程曼丽、龚文庠等第八、上海交通大学上交作为一个理工科高校,这几年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也是一直在稳步上升的,尤其是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表现非常好。至于排名不如北大,主要是文科大家还是更认可北大。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2017年12月更名为媒体与传播学院。学院下设新闻与传播系、电影电视系、文化产业管理系,现有传播学、广播影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知名导师:蒋宏、姜进章、李晓静等第九、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由于是一个侨办学校,是一个容易被外地人忽略的学校,但是如果想在广东发展,暨南大学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仅次于2个985。2001年3月组建。2004年全国一 级学科评估排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整体水平全国排第6位。历史上的暨南大学较早建立了新闻系,后在院系调整中并入复旦大学。现在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成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新闻传播学重镇。知名导师:蔡铭泽、林如鹏、谭天等第十、厦门大学1922 年至 1926 年,厦门大学就有了自己早期新闻教育,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新闻教育的历史。 1983 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率先以“传播”冠名,集中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的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2007 年厦门大学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新闻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三个系,以及传播研究所、品牌与广告研究所两个研究所。知名导师:陈嬿如、黄星民、邱红峰等另外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南大作为中国最早的电影广播教育单位,后来新闻传播没有发展的太好,也是挺可惜的。
正如历史学家许倬云所说,“要将全人类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这也是经验贴的意义。不是所有的弯路都要亲自去绕一遍,不是所有的雷都要亲自踩一脚,经验贴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总结出胜率较高的路线,节省宝贵的时间。但仍然需要提前说明的是:不要被经验论的话语束缚你。比如,“理科生政治一般不会拿太高的分”,“没听说过二本能考上的”,“一战没考上的二战就更考不上了”……作者的认知框架在交流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挟带出来,读者如果对号入座就会陷入固定的轨道中。我在二战的时候受到这种话语影响甚大,常常自怨自艾,直至初试放榜才意识到:哪有什么不可能,考上了,就是一种强势的可能。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我的一种可能。1 决定考研——如何搜集信息做好前期的计划准备关心时事热点,热爱新闻传播,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这应该是每个打算考新传专业的同学都具有的特性。对新闻事件有敏感度,有亲切感,在平时的生活中自然就会多多留意新传领域的信息。这样的同学跨考新传,在外人眼里或许冲动、有风险,但实际上,这是水到渠成的选择,勇敢走上专业轨道的开端。如果你在浏览信息之余,总是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感,忍不住说上几句,忍不住洋洋洒洒的写了长篇博文,证明你有表达观点的习惯,你可以考中传、北师大等新传名校。如果你看过评论列表,感到大部分网众的发言有些极化,总想说点什么以正视听,或者批判这种生态,证明你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你也可以考北大等更加期待新观点的院校。但只是自我觉察,仍然缺少衡量的坐标。你会难以说服自己,真的可以。的确,在浩荡的考研大军中找到自己的定位,too hard. 两次考研,两次所谓“战略分析”,两次做决定的过程或许可以让我同你们分享一些关于“决定”的见闻。首先提纲挈领地说,你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评估自己目前的学习素质;2、预计自己能投入的时间及精力的密度;3、分析院校历年录取的客观数据; 第一点学习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学习习惯”。请不要轻视,看起来是句空话,却让我反思了一整年:从小学开始反思起,你养成了良好的「坐姿」吗?(可以让你承受更长的久坐时间)你是但凡开始某项学习任务就非常「专注」的人吗?(“专注力”就像一个无形的墙壁,学霸在里面,你在外面)你是「记忆习惯」非常良好的人吗?(不说记忆力了,说记忆力就像说智商一样似乎难以解决,咱们只说记忆习惯)记忆习惯我想单独拿出来说,在尤其像新传考研的科目要求中,这一点至关重要。从我自身经验讲,不知道初中还是高中开始,我养成了“潦草看书、反复记忆”的劣质的记忆习惯,这让我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总是一次性记100个单词并计划很高的复习频次,后果是,只要稍加懒惰疏于复习,就1个也记不住。如果你已经开始考研单词的复习,你也一定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背单词就是反复刷!”。在这里我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totally wrong!为大家举几个正确的例子:与我同一批考研一战顺利上岸的同学A,高考大省出来的985学子,她每天背单词20个,从早到晚就看这20,到考研的时候,虽然6000单词没有背完,但客观题几乎没丢分。这说明连每个细小的完形填空选项中的易混词,她都没有搞混。另一位一战北大高分同学B,不看什么单词书,就把阅读中的单词像高中英语课一样做详尽的笔记,如果单词就是人,一定和她比较熟。这两种方法都优于“每次100词,每天重复记”的方法。我们新传专业课也是一样,“之前落下了,今天我要背完这本书”,此类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也证明不了什么记忆能力。事实证明,好的记忆习惯,就要避免急功近利,走心而不走量。学习习惯的差异总让我有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感觉,看同样的参考书、伏案同样的时间,却因为一个不专心、一个不钻研,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其实是合理的。但我回顾我的学习历程,短时间内创造奇迹,我还真的成功过,这也就是学习素质中的第二点:学习的规划能力。以全国大考“高考”为例,我在高考当年的1月投入复习,3月一模就从班级20名开外跃入前三名,之后二模三模回归到前五名,6月份高考,我仍然是前五名。原因在于一模之前的一次极其细致的全面规划。从这一份“规划方案——严格执行——实现目标”经历里,我看到自己学习中容易受什么因素影响、适合的备考时长应该是几个月、可能提升的空间大致是什么范围、综合所有因素能取得什么成果……拿它与考研复习对比,发现有共通之处,有可以复制的经验,这为我增加了信心。因此我建议仍在制定计划阶段的同学,把上一次筹备大考的过程拿出来重新审视,每个人都不一样,相信你的经历一定和我不同,但我真诚的向你推荐:从个人的过往经历反推当下的决策这个方法。第二点评估可投入的时间,你可以把考研理解成一场战争,你就是将领,你要攻下对面的城,时间就是你的兵。参照已录取的学长学姐是个便捷的途径。当时我参考了中传学姐的时间安排,她在备考过程中经常在咖啡馆复习并拍照发朋友圈,很轻松的样子。因此我想,即便我比学姐学习差一些,但是我可以更刻苦一些。她一天的复习计划就是8小时左右,我就延长时间,并牺牲娱乐行为,至少我不会去咖啡馆学习了,我就每天埋头图书馆,甚至具体到交通工具,我买了小电摩,就为节省路上的时间。延长时间,提高精度,这样严格的执行下来我应该可以向我的目标发起冲刺了。这里出现了我一战中最大的偏差。制定下7-12月冲刺的计划,却在最后一个月松劲,11-12月冲刺阶段的学习内容没有安排好,导致失败。这也说明了短期复习冲刺北大的策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它更要求对计划的严格执行,不松劲!冲刺阶段规划过的复习时间表二战前期我补读了非常多的专著,将一战寥寥看过的书目重新翻出来看,在做完毕业实习之后,我来到北大附近沉下心复习,此时又快到7月,一战的教训更多是让我警惕最后松劲的风险,复习战线拉的过长实际上对我的情绪也会造成挑战。再来一次的感受有点像游泳冠军在比赛,去年的记录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你,你要想方法超越它,你已经有过一次经验了,这就是最好的参照物。第三点分析客观数据,现在的考研信息非常公开透明,你可以到北大新传院官网、北大研究生招生网、学信网的信息公开板块或学长学姐处了解信息。需要担心的是不要被“一面提示”到了,无论是谁与你分享报考某院校的成功的可能性,都不要忘了在不同的信源中多作对比。也不要过早的执迷于某一所院校的某个专业,尤其是招生计划只有1~2个人的专业,冲动报考的代价是非常大的。2019年北大新传mjc在放榜前官方流出了一个pdf,里面有所有报考考生的考生号、成绩、排名等信息,我的一位研友通过这个表格计算出有效数据中的平均分、中位数等等,来判断报考难度,你完全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数据,理性分析,同时也可以用于说服家人。思考过这三点之后,通往目标院校的道路也会更加清晰,一些庞杂的事情也不应该再叨扰到你,这时候可以做一个详尽的考研计划表,分为时间和学习内容两个维度。2 付出努力——全面计划与严格执行一张总计划表:按月分配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数张周计划表:包括详尽的每日时刻表,计划精准到小时,甚至10分钟。(按周调整) 我的总计划表(大致的,具体可以写到A3那么大的纸上,目标分数也可以标在旁边)我的日计划表(按周调整,这是7月最初)关于计划中的时间,有以下几点要说明:排计划的难易顺序:据我的个人经验,美好一天从肖秀荣开始更容易进入状态。政治不难,但需要一定时间的理解,而且内容较多,留给早上最有耐心的时间。不完美,计划是有变的,重要的是完成它而不放弃它。制定一个16小时/天的计划,压力会太大,允许有执行中的偏差,但即使特殊节日也要坚持保证至少8小时。用碎片时间做不太用脑力的事情。像背英语单词、背作文,完全可以在10-20分钟时间去做,但你想在10分钟搞懂一个传播学理论,就太急了。不建议“很难进入状态”的同学使用番茄工作法,适当延长每个板块的时间,因为入定一次太难得了,减少注意力转换中的损耗。学习柳比歇夫工作法,对时间进行全面性预算管理。推荐博主:Hoolly Gabrielle。帮助你集中注意力的小tips:forest某一天的截图 大家都在鼓足劲学习关于计划中的内容,分科目说明:政治:参考资料:我是全程跟肖秀荣,我非常推荐根据肖秀荣团队资料出版上市的时间来进行政治复习的学习方法。我也曾看过腿姐、徐涛等名师的资料,也听说过很多同学称赞他们。但是看肖的仍然是大多数,政治不求观点独特,求的是稳妥。我在最后冲刺阶段购买了腿姐、徐涛、文都、任3等等等等大部分考研机构的模拟题,这些题目帮助我踩到更多的选择题考点,但在做题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些题目良莠不齐,模拟题与真题调性差距很大。在最后的关头仍然读到这样的资料,徒增焦虑。因此整体上政治的复习,我建议把根据地建立在肖秀荣《命题人精讲精练》和《1000题》之上。对于这两本书的利用,每一遍都不一样。第一遍,每天看一节《精讲》做一节配套的《1000》题;第二遍,在《精讲》上标出《1000题》错题的知识点出处。划住这句话,在旁边标上错题的题号;第三遍,再刷错题,再看《精讲》已经非常立体,政治的知识点多而固定,肖书中总结到的考点基本全面,把《1000题》拿下来,客观题的得分就可以达到35-40 。形策专项形策与时政在政治考试中占单选与多选最后的1-2题,分值4-6分,11月才出教材,容易被忽视,因此单独拿出来说。在刷《1000题》刷的起劲的时候,记得留意11月出的这本小册子,像做《精讲》一样刷明白里面的知识点,对应题目的练习可购买多家机构的形策和模拟卷,专门练形策这两道题。总之政治就是要面面俱到,全覆盖,如果哪一板块没覆盖到,就很容易达不到70分。主观题到11月份肖8做完,对于客观题的得分已成定局,可以给自己每套卷打个平均分,我经常考20多分,群里同学总有40分,当时心里非常着急,但肖八题目整体是偏难的,故意不考简单题,到考场上会有几道基础题目,得分一定要保持到35分以上。12月肖4做完客观题,就可以展开对肖8肖4主观题的背诵,同期我还背诵了徐涛的20题,参考了腿姐的电子资料。过眼云烟,没记住什么。最终决定主观题得分的,还是对肖4主观题参考答案的记忆程度。考前一周的每一个晚上,我都背肖4背到凌晨1点,看起来就20道大题,其实20道大题是60小问,每问3个观点,你要记住180句以上的政治术语,保持它们在脑海中的深刻印象,还是需要严阵以待的。肖4总之记得越清楚越好,在20年疫情突发的大背景下,相信经验丰富的肖秀荣,就是相信科学,离真理会更近一步。专业 英语:基础英语有点比拼基础的意思,于是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就可以采取“背背单词、背背作文、刷刷真题”的复习方法,为专业课节省时间。但是基础不好的同学,不把根本弱项补上来,始终回避问题,是不可行的。举个学姐的例子,第一年也是背背单词就去考试,结果60多分,第二年是狠下苦功,像高中生一样学英语,最后提升到接近90分,远超基础好的同学。因此基础不好不是问题,关键是有没有补起来的决心,有没有决心像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一样学英语。考试发挥中国的英语考试,越来越注重阅读理解,不想在完形填空这样略微繁文缛节的题型上克扣考生。因此阅读一道题2分,完型0.5分。根据分值分配作答时间,是答考研英语的核心要义。但我不建议先写作文、或先做阅读,我是从小到大都按题目顺序答题的人,这样在作答过程中就不会忽然怀疑自己有没有漏掉题目,能心态平稳的写完卷子。英语作文许多人建议先写草稿,再誊抄,保证字体美观。我也是想写草稿的,但每次我的时间就只够一次性写在卷子上,也因此字数总是超出,要求150字,我总是会写到最后一行220字左右,这一点非常不好,但好在分数没有受影响,我的作文得分总是在12-13分,说明字数超出不会倒扣分,为大家亲身验证了。这两年的题目来看,小作文总是出人意料,要么题目中有个别难僻词,要么写作容易偏题。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忽视对小作文的训练,小作文10分,我只拿到5分,说明在这一块依然有一定分差的空间值得提前争取。英语进阶针对考研英语一或二的阅读理解题目,基础好的同学补充时文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亲近英文书写,亲近欧美视野下的国际评述,能培养考场上面对阅读题材的熟悉度。专业:不要忽视440的复习作为跨专业的考生的我在接触浩淼的传播学理论、社会学经典时,常常心潮澎湃,感慨某学者理论的宏大和精深。由理论的高屋建瓴切入到实务的落地时,常常感觉无所适从,总觉得实务有点直白,有点拿不准要点是什么。我想这也是跨专业考生普遍的短板,出现这种感觉,需要通过勤练勤练勤练来解决。440需要多多关注院校真题,以北大为例,一个老师出一道题,一道题50分,并且北大440出题的特点是:回避热点,反押题。似乎无迹可寻,这就导致考生更少分配时间在440上,更愿意沉浸传播学理论研究中了。实际上,也并不是无迹可寻,至少从真题我们可以看出,题目的大类:新闻、广电、广告。也可以看出题目的宽泛,比如今年的考题“谈谈专访节目和群访节目的差异,举例说明”,是我没准备过的,但准备18年考题“互联网视频和电视视频的区别和相同之处”让我对此类题目的出现有了心理准备,并积累过比较两者差异类的题目该如何快速建立答题框架。第二问举例说明,老师则在考察你对传统新闻业界的熟悉与关切,说明案例的积累是老师极其看重的一点。针对广告学复习,材料是有限的,在短短几个月内,搭建一个完整的广告学框架需要花费比想象中更多的时间。而考研复习往往采用北大陈刚老师的《创意传播管理》加上《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心理学》《超越营销》等书目及论文,我也针对性的读过这几本书,在答题中实际用处不大。二战时我去北大听了《现代广告学概论》这门课,根据课上推荐的书单重新搭建框架,最主要的还是通过陈刚老师主编的期刊在关注哪些热点,并在树英网等广告界知名的网站补充案例,这样做准备,答440的卷子好歹有底气些。不要完全依赖同一种信源要有独立的自我,在备考的同时就要准备好独立的自我,体现在你的论述风格、行文特点、观点倾向性等等,到考试时跃然于纸上的,是独立意识的传达,这也是老师非常看重的一点。做笔记与做专题第一年我没有做笔记,第二年我补上了一份30万字极其详尽的电子版笔记。感谢研友教我使用视图-导航窗格,使整个笔记更有层次,方便查阅。专题有轻有重,重要的专题不仅整合好记录全,更需要按照答题的思路整理出小标题,背诵下观点框架与关键词,熟练于心。重要的专题中涉及到的观点可能年年都在考,年年都可以答,比如媒介融合、谣言后真相与假新闻、新媒体与社会变迁、马新观等;同时,也要注意新提法,比如新型主流媒体、四全媒体、短视频出海、vlog、PUGC、MCN等。疫后社会大有不同,考题一定会发生转向,像《疾病的隐喻》《枪炮、病菌与钢铁》之类书籍,包括刘海龙《新冠疫情引发的十个传播学话题》等学术大咖的讲座都应该严肃的纳入学习计划中。关于今年的考题在经验贴中就不多说了,如果有“预测贴”到时候再说说。对于笔记与专题的载体,也分为两派,电子派和手写派。我第一年是手写派,第二年是电子派。需要提醒的是,确定用哪种方法,就不要再反复更改和犹豫了,有些同学一开始选择手写,到10月份实在是羡慕用iPad的同学书包轻,就临时买了iPad切换学习工具,这之中浪费的时间和心力着实没有必要。选哪种方式并不重要,对你的考研分数1分都不会影响,大胆的艰辛自己的学习方案就好了。图片为我的部分专题、我在11月对导师关注点做的部分总结答卷与考场选择新传专业课答题纸通常会发12-16页(四页组成一张B4大小的纸),我在模拟考试过程中一直是180分钟写15-16页卷子,10个分值每页,因此当听说有些省份答题纸有可能发不够16页时,就决定在北京大学考点考试来避免这种可能的影响。在北大考场考试可以免去10月份的“现场确认”这个环节,直接在北大官网上传照片验证就可以。这张照片以后会印在你的校园卡上,因此也要谨慎选择。考试当天,教学楼外排起长队,和新传一个考场的有许多是考MBA或EMBA的成年人,你会感觉他们很轻松,一边排队一边还在social,穿着也很精致,和裹着大棉袄的你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你还是不要放弃,要记得伸出戴好手套的一只手举起肖4继续背诵。考场内据我亲测室温不冷不热,不用担心冻脚,3位监考老师正常发挥,只需要牢记收卷铃声响起立刻停笔。我的考场有人开卷时不小心用小刀划伤了手指,血流不止,没想到真的确实会发生这种事。考到一半的时候,会有人提前交卷,考完两个科目的时候,会有几户一半的人不再出现在下一场考试,这些都不应该影响你的心态。你要做的就是拿到卷,迅速进入状态,读题-思考-作答,和无数次模拟真题的时候一样。书单由于选择在图书馆复习,我就直接坐在了新传专业书架旁边的自习区,取书看书都比较方便。我强烈建议经常去新传书架翻书,遇到不熟悉的名词,直接翻翻看学者本人怎么说的。我所在的院校新传专著不多但够用,几乎架上每一本和新传有关的书我都翻阅过,遇到感兴趣的书就站在那里把它读完。也会偶尔到楼上的政治学书架,找找刚做完的题目涉及到的“利维坦”在哪本书里,读读上下文,别理解错了。重点阅读的书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深入讲一个理论体系,便于加深对理论和学者的理解,深化思想深度;第二种理论解说合辑,便于用联系的眼光看各个范式,了解历史源流和学术脉络,更加直接的作用于考研。 第一种,深入讲一个理论体系:传播学:《舆论》李普曼《传播学史》罗杰斯《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交流的无奈》约翰·彼得斯《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加莱亚诺《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马特拉《理解媒介》麦克卢汉《帝国与传播》英尼斯《传播的偏向》英尼斯《社交媒体:原理与应用》谢尔顿《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乔治·瑞泽尔《想象的互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印象形成》张放《弱传播》邹振东《媒体化时代——当代传播思想的反思与重构》王维佳新闻学:《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新闻:幻想的政治》班尼特《媒介形态变化》罗杰·菲德勒《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新闻业的救赎》彭增军《时评中国》曹林社会学:《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终结》《网络星河》曼纽尔卡斯特《自杀论》涂尔干《流动的生活》鲍曼《消费社会》鲍德里亚《风险社会》贝克《景观社会》居伊·德波《新自由主义简史》大卫·哈维《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人人时代》克莱·舍基《浪潮之巅》吴军《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广告学:《创意传播管理》陈刚广播电视:《中国电视:掌声·嘘声》俞虹心理学:《自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戈夫曼《公共场所的行为:聚会的社会组织》戈夫曼《孤独的人群》里斯曼《群体性孤独》雪莉·特克尔人类学:《乡土中国》费孝通《跨越边界的社区》项飙第二种,理论解说合辑:《文化研究导论?》(书名和作者都忘记了,查到后我给大家更新在评论区)《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莫斯可(上海译文出版社)根据目录搭框架《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里程碑》厄洛里、德弗勒《重返灰色地带》刘海龙《美国传播思想史》胡翼青《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董路新传前沿:《解析中国新闻传播2019》刘海龙《新媒体蓝皮书》《知识图谱》《热点与前瞻》小王子这基本也是阅读的顺序,到冲刺阶段刘海龙当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也出版了,这时候再结合今年的导师论文以及之前的重点论文,对各领域的前沿问题做专题整理,所学皆融合于专题中,到考场上就像携带了一包一包的书卷,问到哪一卷,就在脑海中提取即可。需要认识到论述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大量积淀的过程:读书做笔记——>学术话语、理论框架;读论文做专题——>观点框架;读公号——>补充案例,基本是这个思路,以上工作执行的程度就决定了答题产出的水平。如果报了批改班、答题班,那这个打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你的提醒,如果在平时的考试中都做不到前几名,那什么时候才发力呢?图书馆借阅的部分书籍3 考后感想——考研的个人意义与录取标准我感觉似乎每个考研北大新传mjc的同学,都经历过一段壮志凌云的时光,当着所有提反对意见的人抒发心中的抱负,跟他们辩论,为自己的选择罗列合理性。没有人考北大是顺理成章的,可以顺理成章的同学一般会直接被保送,或有更好的选择。真正考研北大的同学都有一腔理想主义、有勇气、想证明自己,有这些共同的特性,但能拿得出手的资本却只有努力乘以时间。今年我上岸了,我很想肯定这种梦想的力量,我想对决定二战的同学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我身边,有不少二战高分上岸的同学,多付出一年的时间,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人也变得沉稳起来,二战不是什么很稀罕的事,甚至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但我仍然不能忘记一战落榜之后的痛苦,比起鼓励大家怀有梦想,我更希望提醒大家正视现实。在「决定志愿」的环节再理性客观一点,多听听异见者的声音吧。因为在攀爬过高的目标中跌落下来,失去应届生的身份,面临的是找实习、找工作的处处碰壁,你得做好准备遭受社会的毒打。顺风顺水的人生和遭受过打击的人生还是不太一样的,那种一往无前,面对什么都不害怕的气势很可能一朝之间就离开了你,你变得遇到什么都退缩,听到什么就敏感起来,长期伴随着自卑的状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调整。不听异见,执着自我,你就得做好这个准备。好,过了这一关,就铁下心来考研。在漫漫考研路开始之前,我想向大家分享我对「终点」的理解,也是北大新传这张考卷到底想要筛选什么样的学生的理解。我们都知道为了考北大,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关注前沿、了解研究方法、能够谈对问题的看法。包括复试的考题,天马行空,老师最近关注《公民社会》,就希望你也刚好读过这本书。北大想要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们似乎不喜欢「标准答案」,答题套路严重的同学,50分的大题会直接得到一个5分的分数,略带惩罚的意味。这要求我们做专题的时候,至少标题要打破重写,论述方式也按自己擅用的来,套用、复写不可取。敢于答一份与众不同但逻辑自洽的答案,也可以让阅卷老师像看一篇全媒派、虎嗅的分析一样,给他带来惊喜。更好的答案似乎总是更成熟点、全面点,在短时间内把题目答全,需要对知识点从框架的高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假设自己就是对这一问题有所关注的学者,不惮于展开视野把角度写得极尽全面。复试中与老师面对面,你会发现他们并没有想象中严格,他们更想从提问中发掘你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你的毛病将你贬下去。你需要做的只是准备好自己,方向明晰,在研究计划的准备过程中进一步揉合初试所学的知识,使自己接近合格的研究生水准,毕竟到研究生阶段,你就主要在自己的方向上独立钻研,而考研到研究生之间,只有一个大长假,因此在考研的时候,就将自己与研究生水准(而不是考生)多作对比吧。2019年12月22日的北大考场寄语21级:不知辛苦的探求 最终会到来自由明年此时 迎接属于你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