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吴桂华执教于浙江省天台平桥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格言:不忘教育初心,追求诗意课堂,守望幸福教育。主编:王涛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 / 美编:赵宝茹编者按留守女孩,寒门学子,冷门专业,湖南女孩钟芳蓉以高分的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无疑给这个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凉。对于钟芳蓉的选择,网络上有各种质疑声——为什么不选择“热门”专业,有“前景”的专业——而这样的质疑也非常符合当下社会的现状。但面对世俗的偏见,钟芳蓉还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根据兴趣选择专业是对自己人生道路负责的表现,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主见的灵魂追逐自己热爱之事业的自由模样。别用世俗眼光看待“报北大考古专业”(标题即观点,祈使语句,态度鲜明。)①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优异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据《成都商报》报道,7月30日,钟芳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规划的考虑,她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还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一时间,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呢?对此,钟芳蓉的父亲回应称,女儿把金钱看得淡,一直很有主见。②网友为钟芳蓉感到惋惜,可能并非虚情假意,也没有什么不良用心,而是出于自身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认为钟芳蓉留守多年,其父母长期为了生活在外打工,一家人过得极不容易,既然高考成绩这么好,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应成为其挑选专业的首要目的。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考古专业不仅要坐冷板凳,而且没“钱”途,因而为她感到惋惜。(开篇由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优异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一事引发网友热议入题,网友为其感到惋惜并给出原因。)③这么多网友“真心为她好”,说明这一观点在社会上比较普遍,高中生轻文科重理科、高考后热门专业广受追捧等,都是这类观点的具体体现。其实,近年来部分专业由热迅速转冷是常见现象,正因如此,所以在报考专业时才不能盲目跟风,这也几乎成为专家每年都要提醒的一句话。即使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追捧热门专业、看低考古等冷门专业,也是目光短浅之举。因为现在的选择可能会关涉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职业道路,所以更需要慎重,需要冷静,需要发自内心。原因很简单,只有你感兴趣、有爱好的专业领域,你才能更好地投入,更好地付出。(现实性分析。钟芳蓉事件背后折射出高中生轻文科重理科、追捧热门专业和看低考古等冷门专业的社会现实。)④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并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很多人一生都在从事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虽然可以赚更多的钱,但过得并不十分幸福,时常会流露出些许遗憾。相比之下,如果个人爱好能与工作紧密结合,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更何况冷门专业竞争不太激烈,再加上个人的兴趣浓厚,愿意积极进取,就比较容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成功。⑤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两弹一星”功臣,现在的大型飞机、航母、深海探测器、天眼、北斗系统的设计者,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科学家无不如此,假如他们当初带着世俗的观念来选择专业,认为搞中医、农业、地质等专业,或者整天坐在办公室画图纸,既难以出名又没“钱”途,就无法取得当前的巨大成就。(重要性分析。以屠呦呦、袁隆平和黄大年等人为例,指出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可以提高个人幸福指数,比较容易在工作上取得成功。)⑥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这样的远大志向不仅不应该引来惋惜之声,反而应该大加赞誉。比起立志长大当主播、当“网红”的年轻人来说,钟芳蓉就如一股清流。追星就要追科学与文化名流,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文末点题,充满期待。)【时代警语】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并提高个人幸福指数。追星就要追科学与文化名流,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思维串联】【相关链接】选择的自由才是一个健康社会最该被珍视的价值近日高考填报志愿,一则消息被坊间热议。留守家庭的姑娘钟芳蓉考出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却在众多可选择的志愿里,挑中了北大考古系——一个在一些人眼中很“冷门”“没钱途”的专业。虽然遭到一部分网友的质疑,但热议的各路文章几乎都肯定了钟芳蓉的选择,某些文章还批评了一些家长为了就业而一窝蜂选择更“高大上”的专业是急功近利。社会大众从功利角度自由选择更容易就业、更有“钱途”的专业,本无可厚非,这样的“大多数”不需要被设个靶子来进行道德批评;但与此同时,依照个人爱好进行的职业选择,也是应该得到社会尊重与支持的。毕竟,一个社会能够良性运转,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来从事,每个行当都有其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我们赞扬钟同学的选择,不是因为她选择了一个“高贵高尚”的人生方向,而是因为出身普通的她,能够抛开外界纷扰,不从社会功利出发,不以家庭物质所需,而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志趣所向的专业,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和变迁。这个与以往相比看起来很有“新闻性”的个案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以往整个社会物资匮乏的年代,普通家庭条件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家庭生计的考量,被逼要么早早辍学、早早进入职场,要么就会选择更容易就业、更有“钱途”的专业。正因如此,钟芳蓉如今的选择才更显珍贵,让我们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感受到了温暖和鼓舞,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的“个案”,在不久的将来会变为“常态”,从而不再成为“新闻”引发围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的社会物质财富逐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国家扶贫攻坚,大面积惠济最边缘弱势人群。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财富增加,迭代知识,眼界开阔和拓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志趣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氛围更宽松、自由、开放,大家不必再千军万马挤在少数约定俗成的社会职业与上升通道中。钟同学报志愿一事引发全社会巨大关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因此显得特别有意义。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我们追逐的“中国梦”,就在于让无数个钟同学这样普通家庭的学子不需要过多考量家庭经济,不需要受社会惯性的流俗价值排序,而只是因为“我喜欢”,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业、职业、事业、人生方向!这份选择的自由,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最值得被珍视的价值。
湖南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有网友评论,如此分数报考冷门专业实属浪费。对此,钟同学回应:“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这样掷地有声的回答,反击了世俗对成功的偏见。其实,只要学你所爱,就能找到人生最大财富。人们对钟同学报考考古专业进行劝退,是出于庸常的成功经验。考古太过冷门,学热门的金融、计算机,未来才好就业,拿高收入。然而,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孙璐指出,“考古所和博物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都是考古专业学生就业的选择,薪资水平跟当地的普通公务员一样的,不存在收入过低的问题”。再则,就算拿不到高收入,人的失败也不应由专业来背锅。所谓热门、冷门,都是用世俗标准界定的。每一个专业的设立,都回应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价值的。况且,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又能保证眼下热门的专业,四年后依旧风光无限?贫困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想象,思想的贫困才是。网友为钟同学打上“留守女孩”、“寒门学子”的标签,似乎认定了她的未来只能与物质捆绑。这样的想法是贫瘠的。人的一生不应该只将金钱、地位作为目标,将自己框在庸常的牢笼。而且,热爱能够催生动力,使人向上,人变优秀了,还会因为没有出路而深陷困顿吗?这样看来,热爱才是最大的财富。牺牲热爱去追逐所谓的热门,是舍本逐末。学你所爱是了不起的选择。钟同学用有主见的灵魂给所有汲汲营营者上了一课:热爱才是人一生的财富。
阿小女孩是留守儿童,因为是农民工的后代,因为不是殷实家庭,因为好成绩,因为职业选择。全国人民热议。事实上这需要更多的思考。在现代或中国教育很长时间:立德,决心改变我们自己,世界成为我们想要的。事实上教育是没有其他目的的增长,比如适应社会、取得成就。女孩做出了选择,或者从功利的角度看,或者说上一代人的教育成果可以用更多的知识和物质财富来充实国家和社会。为家庭和个人改变人生逆天摆脱前辈的痛苦。这个小女孩是做一个最直接的选择,我对他很感兴趣,因为我喜欢历史,所以我选择了考古学。如果在7O之后,我们将逆天的名称改为努力学习的动力,80后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竞争力动力,9O之后呢?他是来了还是已经过了0O年了?4O年中国教育正逐步引导个人价值观的确立,正是个人价值观教育的强大推力,使人们在个人偏好和情感方式上更加自私和选择。选择小女孩实际上是这个时代同龄人最正常的选择。引起热议的一些原因可能是小女孩不能停在合理的地方,选择热门专业要考虑自身的环境。这些真的是最好的吗?我们准备好了吗是教育的产物,这场激烈的讨论证明了我们没有。变化和固有思维的到来,老一辈和年轻一代,满足于天命和不屈,需求和个性,在这里通过小女孩普通行动相遇。请准备好,王的时代到来!
被北大录取,却被调剂到自己不怎么喜欢的考古专业,这就好比在马路边看到一大叠的人民币,而这叠人民币的上面有一些便便……这些钱要不要捡起来?如果是马云这样的土豪我是不太清楚的,但换做我,则肯定要捡起来!在北京大学这个金字招牌面前,专业这两个字好像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厚重。陆文轩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影响他卖猪肉了吗?孙俊峰从北大社会学系毕业,影响他当装修工了吗?……考上北大,毕业后哪怕卖猪肉,也能成为一本万利的“猪肉王”;北大毕业生,毕业后哪怕搞装修,也会成为大红大紫的“王牌装修工”。陆文轩被北大录取,别说被考古专业调剂录取,哪怕被烤肉专业或者烤串专业录取,我也建议你硬着头皮去上!如果你今年是北大的博雅计划的特殊照顾对象,你就更应该连夜赶过去报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选择复读的话,而且如果你的裸分无法达到一定的境界,估计明年想进北大的热门专业十有八九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北大考古系是全国最好的考古专业,也是一个非常有“钱途”的专业。被调剂的专业是考古系,相信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考古系毕业后是干嘛的?在很多人看来,考古专业只是一个毕业后刨他人祖坟的盗墓专业,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人更是担心毕业之后坟挖多了遭报应。有这种顾虑的考生大可以放心,因为考古专业的毕业生不一定毕业后只能在墓地工作,这种想法是对考古专业的一大误解。考古实践盛世古董乱世金,太平盛世考古专业还是很有搞头的:北大考古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很可能成为鉴定文物的专家,也可能成为大学考古系的教授讲师,还可以成为各级研究所、博物馆、文物局之类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当然,偶尔参与野外实践活动调节一下心情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你都不喜欢怎么办?那你从大一开始就拿出高考前夕的拼劲认真学习,这样就有机会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申请转专业。如果大二之时转专业未果,也不必灰心,至少在大三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还有一个考研的机会,你可以在考研的时候获得第二次转专业的机会。北京大学复读一年前途未卜和拼搏一两年成为北大双料学子,哪个性价比更高,不言自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写下您的高见,谢谢。
酷玩实验室作品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微信ID:coollabs有的人,把高考活成了爽文。钟芳蓉同学,一个小镇留守孩子,考出了今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的成绩,却报了北大比较冷门的考古专业。一些网友嘲讽钟芳蓉不懂“钱途”,结果各地的博物馆、研究院、考古队等等文博单位急了,纷纷掏出自家的宝贝,争先恐后地送给这位小师妹。这件事太有话题性了:冷门专业、理想、北大、留守儿童……每一个要素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最神奇的是,这个故事还自带爽文套路:乡野小孩天降奇遇、被路人嘲讽之后出手反杀、宗派大佬重出江湖护犊子、内功心法天材地宝倾囊相赠……如果起点和晋江邀请钟芳蓉同学写一本《极品高考生之我在北大学考古》,紧扣时事热点,一定能火。这条新闻最近几天在各大官媒刷屏,说不定你也看了个大概。一个平时被泼冷水的劝退选项,现在被一边倒地支持,甚至是泼开水。但我觉得,有些话该说还是得说。如果她学到一半,发现真实的考古工作不如自己想象的好呢?如果她毕业后想转专业却转不成了呢?还有,如果她考上的不是北大,而是二本三本呢?在天降大佬的爽文式传奇故事背后,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孩子,能学她走这条路吗?1我们先带不了解的同学,回顾一下这件事经过。钟芳蓉平时比较安静,不爱和人说话。很少有人知道她想学什么,包括父母和老师。钟芳蓉的父母都在广州工作,平时不太了解女儿的兴趣。他们一年回来两次,平时主要是打电话,电话里女儿也不太善于表达思念之情。钟芳蓉同村的一位钟姓老师,建议她报考北大光华或者学会计,因为“感觉她性格合适”。但是钟芳蓉也拒绝了,说不太感兴趣。所以,当钟芳蓉宣布要考北大考古时,父母老师都惊呆了。没人发现啊!这姑娘语数外很好,但是历史成绩相比起来不算突出啊!怎么就深爱历史了???她班主任就是历史老师,但平时她也不爱缠着老师问问题啊,甚至“可能一年就问个三四次”。钟芳蓉说,喜欢在敦煌扎根几十年的樊锦诗先生。从去年樊锦诗获得共和国勋章的时候,钟芳蓉就关注她了。但是这帮父母老师们,之前从来没听她提起过樊锦诗这个名字。她周围人乱得团团转,研究北大,研究考古专业,还紧急恶补了樊锦诗先生的生平(酷玩两年前写过,补课点这里)。钟芳蓉的爸爸打了电话请班主任来劝她改志愿。但钟芳蓉同学毕竟是心事藏了三年的“狠人”,怎么可能因为别人几天的口水战就动摇。她坚定地报了北大考古。并顺便引爆了微博。“穷人家孩子要面对现实”、“不能大富大贵”、“应该选经管这样能赚大钱的专业”……以上这几条负面评论,是一小部分网友对钟芳蓉的评价。他们的看法真的太有代表性了,一针见血地把你带回到18岁那个夏天,仿佛看到了三大姑八大姨就站在你面前指点江山,劝你选个能赚钱的好专业。考古专业,肯定没有金融计算机这么来钱。但是人都是尊严的,不愿意被人当做挑剩下的咸鱼一样指指点点。知乎用户@植庵 是考古专业本硕,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当看到某些回答说北大考古专业需要蹭一个全省第四名的热度,名额经常招不满的时,我心中充满了酸楚乃至愤懑。北大在全国高校里第一个设置考古教研室、第一个设考古专业、第一个设考古系、第一个设学院。北大的苏炳奇老爷子是行业里的泰山北斗,徒子徒孙都是各大名校里的教授博导……就像“天下武功出少林”一样,“天下考古出北大”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即便考古专业在北大并不强势,生源时常依靠调剂。但放眼全国的考古院系,北大考古依然是睥睨群雄的。这下倒好,怎么轮到一些阿猫阿狗在外面说风凉话了?这还能忍?全国各地的考古单位果断站了出来,打响了他们的名誉保卫战。各省的博物馆平时就收藏了不少好东西,比如湖北的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陕西的兽首玛瑙杯、吕后之印,河南的骨笛、四神云气图……这下轮到他们掏家底了,他们可是来了精神。虽然送出的只是一本本书籍图录,但里面全是各省的“镇省神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珍贵文物档案9》一本,考古院文化T恤一件,文创抱枕一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湖南系列丛书》一套,湖南文物贴布绣一套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者亲笔签名盖章珍藏版《再见经远—2018中国水下考古“经远舰”调查工作报告》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签名本《曾侯乙》图录一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吴城——1973-2012考古发掘报告》一本,《海昏侯国考古成果》一本……除了书,除了文化周边,这些前辈们还很憨厚地送了一堆“实用”的家伙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淮七省考古新发现2011-2017》《考古河南》一套,定制标尺一套,手铲一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口沉宝》文物图录+定制版手铲+同款冲锋衣重庆奉节县夔州博物馆:《奉节白马墓地》一本,考古工地遮阳帽一顶,折扇一把,文创产品若干等等等,前面都还很正经,后面怎么就突然标尺,手铲,遮阳帽,冲锋衣……变成工地N件套了?难道真的要这孩子九月一号扛着一堆铲子去报到么?!!钟芳蓉事件就这样变成了一场考古圈的大party。有人说是考古圈晚来得女,有人说是郭襄过生日。甚至连中国邮政都出来凑了个热闹,宣布要帮考古圈大佬们包邮。在这些热心前辈的帮助下,这条新闻迅速出圈,千万网友一起支持钟芳蓉逐梦。有人说在这条新闻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仿佛当年的自己战胜了父母的阻挠,终于赢得了自由的生活。多好的热血故事啊。但是在知乎,我看到了故事的暗黑童话版本。知乎上有一位奇人,名叫立党老师。他对于这个社会有一套独特的理解,明明自己是在直辖市拥有四套房的前浪,却喜欢向大家炫耀他在美国吃一美元炸鸡。他觉得,现在舆论已经被毒鸡汤蒙蔽了。什么冷门专业,最后还是要回到金融计算机的热钱道路上来。“上一次冷门专业上热搜的姑娘,是这位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的薛逸凡同学——当年人人都夸奖“年轻时就该追求梦想,不要在乎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北大清华高端人才就应该留在学术圈”、“学校永远比专业更重要,北大毕业都是尖子,都是行行的状元”。然而薛同学现在的状况是,她比任何人都聪明地看清了自己想要什么,在Amazon Alexa AI早早做起了NLP。”薛逸凡,就是那张著名的“一个人的毕业照”的主人公。如果她也最终败给了钱,那我们今天鼓励钟芳蓉学考古,难道是在自嗨?2我去找了薛逸凡同学的资料,还好她开通了微博,并不难找。的确,她从本科之后的研究方向,就没再和古生物相关。的确,她从最冷门的古生物专业,跳进了医学+AI的大热门方向。所以,针对她的难听话有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走弯路”“博噱头炒人设”……我翻遍了她注册以来的所有微博。幸好,事情没有那么糟糕。早在2016年,她就写过一篇文章《给古生物一个正式的暂别》,详细讲述了她转专业的心路历程。她在北大学的是用量化分析的工具去研究古生物,后来转到生物医学信息学,是用同样的工具去研究癌症信号网络。从研究方法上来说,跨度并不大。那么薛逸凡转去学医,是贪恋钱财吗?不太可能。如果想捞钱,大可以本科就开始捞钱。薛逸凡在的元培学院以学风宽松自由闻名北大,无论是转去热门专业,还是读国发院的经济学双学位,都很方便。在最方便找“钱途”的本科四年,薛逸凡一个人上课,一个人赶作业,孤独而充实地完成了古生物学业,已经证明了很多。图:薛逸凡的师弟,同样一个人的毕业照从她文章字里行间,我能感觉薛逸凡对这个专业的喜欢。她说,报古生物学,是因为不喜欢人类——因为自然是最可爱的,而愚蠢的人类带给自然的只有苦难,“如此污浊的社会,不救也罢”。她选古生物这个领域,研究对象都死得透透了,“除了自然还是自然,除了值得敬畏还是值得敬畏”。执拗,狂妄,但是很真实,是那种属于18岁的想法。我甚至想,也许喜欢古文物堆的钟芳蓉同学,和薛逸凡一样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才转向冷冰冰的文物。那薛逸凡后来为什么又转行学医了呢?她解释说:1、古生物的数据量不足,她逐渐意识到数据分析这条路走不通;2、年纪越大,对人类的狂妄自大就退散了,开始敬畏生命了。……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日志记录这些我见到的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大体上,我看到很多人都活的很辛苦,疾病,贫穷,或只是每天上班太累,下班又顾虑太多生活,却还是要坚持,不管方向是不是会往好里发展,甚至是盲目的坚持。这个时候总会觉得,自然不自然,灭绝不灭绝,作为生命的一种形式,人的执着就算不一定可敬可佩,但也是叹为观止。薛逸凡没有回避自己心态的转变。尽管古生物告别了,她还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问,会不会觉得本科四年是走弯路了?她的回答充分展现了一个北大学霸的自信:我前前后后系统的学习过生物,地质,编程,人工智能。小时候学过十年的业余美术,接触过音乐乐理和几种乐器。你知道的领域越多,你会感到周围的世界越有意思。你会看到不同领域的人,文的,理的,工的,艺术的,都是以怎样的逻辑看待这个世界的。……我出国后,还保留了徒步的爱好。到了夏天,至少每两周会去州立公园短短的徒步一次。如果是休年假去国家公园,一天走七八公里野路也是可以的……别人看风景看七分热闹三分门道,我能看四分五分。生的动物植物,死的地层地貌构造,我都能比别人多看懂一分……所以,这段本科学习经历看似和现在恰饭无关了,但显然会影响我一辈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言谈举止中,自有清北霸气。四年学古生物又怎样?就当陶冶情操了。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吃瓜群众在替北大冷门专业学生担心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北大这个保底身份就意味着衣食无忧。北大毕业生可以无条件落户上海,想落京户可以进国家部委、央企总部,想做科研可以很轻松进世界名校,转金融互联网也总能找到一口饭吃。最最保底的途径,也可以写文章做视频,自带十万加流量。薛逸凡的师兄张博然,是山东理科状元,北大古生物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张博然读博之余随手写写文章,就成了果壳网大V“Ent”,有两万七千多关注。我相信,钟芳蓉和薛逸凡选择冷门专业,是完全凭着自己兴趣来的。有了北大,你可以保证在喜欢冷门专业达到全国顶尖,不用担心生计。有了北大,你可以保证四年光阴总能学到知识,而不是老师念PPT、上课睡觉、回宿舍淘宝打游戏。有了北大,你可以保证哪怕四年真的走弯路了,要换专业/换工作了,你也有底气笑纳。你可以给她们掌声,可以当做鼓舞自己的童话故事来看。但是看完之后,先记住他们都是北大人。3在竞争越来越内卷的现代社会,在冷门专业找突破口,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用狗哥的话来说,“找到自己那片非洲”。“非洲”是属于你的蓝海市场。因为你喜欢,所以你能做得比别人更专注,更有幸福感。“非洲”开垦前只是一片荒芜,你得先考虑自己的肚子,也就是满足基本生活条件。每个人对基本生活的理解都不一样,你要找到自己的忍耐点。有的人想要一线城市的房子;有的人想要三线城市的朝九晚五;当然也有的人觉得豪车游艇、财务自由才算基本生活,那是有病,除了被币圈割韭菜没有地方能满足他。在能满足基本生活的条件下,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去奋斗。我自认为,我们公众号算是找到了一片“非洲”的。众所周知,自媒体领域是吹牛逼的重灾区。要想吸引点击,就要标题够狗血够醒目,内容让人看到一半就想打起来;要想成绩好看,就得刷阅读量、刷在看数,要么编造人设,要么编造经历。每年都有因为内容夸大惊悚被封号的,有阅读量几百的小营销号,也有自媒体教母级别的大V。如果你觉得做自媒体注定这样,那下场就是加入到他们中,不断内卷,比谁的节操下限更低。酷玩实验室起步的时候,写的不是惊悚故事,而是一群无人问津的科学家。我们觉得,他们比小鲜肉更值得记住。他们的故事很精彩,有弃文从理的学科奠基人,有终身孤僻的实验室天才,有坚守大漠58年的学霸情侣。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收获了第一批粉丝,不多,但是支撑着我们一直把这个号做下去。我们把能找到的科学家故事,几乎都写了个遍。直到现在,你随便指一个两弹元勋,我都能给你吹上一杯茶功夫。科学家故事挖掘完之后,我们又开始写“中国创造”,写荆棘和血汗中成长的中国科技,写被制裁的华为,写委屈的蔚来,写朴实无华的五菱宏光。和其他号相比,我们一直不咸不淡,在新榜前百左右徘徊。我和狗哥说:“老板,我们可能也就这个命了。”狗哥也是个有点情怀的人。他说:“能做下去就好。”酷玩写航天题材,是一定扑街的。但我们保留了一个传统:这次扑完,下次接着写。中国第一次向月球背面发射嫦娥四号的时候,我兴奋地提前三天开始准备,当天早上就把文章发送了(平时总要拖延到晚上十一二点)。结果,文章数据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把隔壁乌鸦都吓了一跳。他本来准备也追(抄)热(作)点(业),吓得赶紧去准备新选题了。扑街归扑街,写还是照写。去年我专门跑去西昌看长征5发射,和14000人合唱《歌唱祖国》;今年最后一颗北斗组网,我也是早早一周就开始准备。当然了,这些文章的数据都反响平平。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公众号能够找到自己的“非洲”,在不饿死的前提下能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一半的作者能够达到,那么公众号上的文字垃圾就能减少一半。作为读者的你,心情愉悦值至少能翻一倍。这样对大家都好,不是吗?
众所周知,考古专业一直是极度冷门的专业,就业十分困难,很多家长都奉劝孩子不要选择从事该专业。但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北大考古专业却成了热门专业。即留守考生——钟芳蓉之后,江苏省苏州市文科状元——赵文浥做出同样的选择:北大的考古专业。许多网友笑侃:“从今以后,地下的老祖宗们该睡不着觉了。”在我国数千年的朝代更替中,王侯将相等达官贵人的墓穴分布在各地,并且伴有大量的陪葬品。然而,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盗墓贼这个行业便应运而生,他们破坏性的盗窃各大墓穴,并将我国的瑰宝文物转卖别国。故而,为了挽救造成的损失,以及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考古专业也随之建立。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考古专业就业困难,很多学生不愿继承前人的遗愿,继续探索。值得庆幸的是,今年苏州市的女状元虽然取得高考总分426分的好成绩,但愿意保持初心,为我国历史真相还原做出贡献。一些苏州网友对此表示肯定:“好样的,给家乡人民长志气。”关注我,继续分享教育知识。
2010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90后男孩奚牧凉,大三时在山东章丘一个村子里考古实习,一待4个月。两年前这里曾是一座汉代的城,而现在是一片广袤的玉米地。 考古队辟出一块地挖探方、做研究,还在入口处树了一块牌子,“考古重地,禁止入内”——但这更激起了村民的好奇心。每天都有人骑着摩托车经过,探头往里张望,问工作人员:“你们挖啥呢?” 奚牧凉被老乡问了无数遍后,对“挖啥呢”三个字简直刻骨铭心,“这句话特别典型,人人都有非常质朴的好奇心,但业内人真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吗?不一定”。 2015年8月25日,奚牧凉对这个日子记得非常清楚。这天他在一个泛文化类公众号上看到新闻,ISIS占领了叙利亚的巴尔米拉古城后,大肆破坏文物,一名82岁的考古学家因为拒绝透露珍贵文物保存地点而被斩首示众。 就在同一天,奚牧凉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挖啥呢”。 奚牧凉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当时我已经在北大的公众考古专业念了一年研究生,特别想做一些传播实践。这则报道给我一个强烈的感受,行业外的人都在关注文博,行业内的人更应该发出声音,做一点事情。” 公众号“挖啥呢”就这样诞生了。这个平台既和考古相关,又试图勾连起公众与考古的关系。 综艺节目《漂亮的房子》邀请了建筑学科班出身的男星吴彦祖,来修缮安徽的老屋。虽然一再强调要“保留历史”,可转眼施工队就把老屋的大部分给拆了;天柱山三祖禅寺的僧人,在重建大雄宝殿时发现地宫,私自就地“考古”,还声称发现了“佛舍利”;考古文博人的收入和爱情是怎样的……这些话题都被奚牧凉写进了“挖啥呢”。从未刻意营销的公众号,单篇文章阅读量最高时超过80000次。 日前,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在广州颁奖,奚牧凉凭借“挖啥呢”获得个人奖。颁奖词是:“没有一个专业术语,没有一丝一毫的说教,一个硕士研究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了一种公众考古的全新话语方式。” 除了推送文章,“挖啥呢”还尝试过直播、线下活动、知识问答等形式。奚牧凉发现,最初粉丝以文博圈内人居多,但后来慢慢扩展到行业外的人。 “考古文博曾经是一个比较封闭的行业,和戏剧一样。”奚牧凉的专业是考古,但同时也是一名剧评人,“做戏剧的人有时候不知道观众要看什么,先排一个戏,票卖不卖得出去再说,一定程度上,文博行业也是如此。博物馆不停地做展览,可观众想看什么,看了之后满不满意,我们还是缺乏沟通平台。” 奚牧凉希望“挖啥呢”能成为这样的平台,所以在每周一会推送“周一尬聊”专栏,邀请读者都来说话,近期讨论的话题有“要不要发掘秦始皇陵”“博物馆观众太多该怎么办”“中国的世界遗产,你真的懂吗”…… “做公众考古,‘挖啥呢’的文风比较活泼,但追求的态度是严肃的,每次只推送一篇文章,精品式的。”奚牧凉表示,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微信公众号,但背后有他自己的学术想法。 在2016年2月推送的一篇文章中,奚牧凉对《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是否把“保护法”变成了“不保护法”这个问题进行解读,“每个公民都有了解文化遗产的权利,也有更多参与方式,来监督文物保护”。 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等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行话题,奚牧凉发现,不仅文博行业内的人意识到要向公众普及文物知识,行业外的人也在积极参与。“要让文物活起来。当行业和社会交界,就需要有一道桥梁,要让人有参与感,不然这些文物和历史就真的逝去了。” 如此热爱考古的奚牧凉,高中时是理科班里的历史课代表。“理科高考不考历史,所以一方面,大家在课上花的心思不多,另一方面,老师觉得反正不用考试,就可以讲得更有趣一些。”奚牧凉记得,理科班的历史在高二时结课,最后一课,历史老师讲的是中国的未来。 “历史不是一个远去的东西,而是与我们相关的。历史让我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当下的时代,还能知道自己的来处和去处,而且会有一个更大的视角,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奚牧凉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本文转自【成都商报】;676分留守女孩报北大考古专业 真是“浪费分数没前途”吗父亲回应:她把金钱看得淡,一直很有主见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7月30日,钟芳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一时间,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呢? 高考成绩出来当晚 50多名老师到村里报喜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成绩为676分,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回忆起查成绩时,她仍表示“有点难以相信,觉得成绩有点高”。钟芳蓉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自己估分大概是六百分多一点。而她的班主任陆老师则表示,钟芳蓉平时成绩就很好,这次是正常发挥。 高考成绩出来当晚,学校校长率领50多名老师抱着鞭炮烟花到村里报喜,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该校校长罗湘云向记者表示,在他想象中,钟芳蓉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不知道这个是天大的喜讯,她可能会很失落很孤独。“我们大家放炮仗,村里人自然会过来,给钟芳蓉增加点热度。” 成绩出来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也相继上门提供报考志愿咨询。 不到1岁就成留守儿童高考前背了7遍书据钟芳蓉爸爸讲述,钟芳蓉不到一岁时便由爷爷奶奶带着,他和孩子妈妈外出打工,每年最多回来两次。在他的印象里,女儿从小自律,成绩优异,学习上从没让家人操过心。“她中考成绩也很好,有一些免费的学校让她去,她也不去,选了她后来读的高中,因为这个学校学习氛围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见。” 而让钟芳蓉爸爸遗憾的是,自己每年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过少,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她妈妈是初中学历,我是小学学历,我们也教不了她什么,但是没想到她这么争气,她喜欢历史也跟她性格安静有关,她比较能沉下心去学习。” “悟性高、沉稳、学习有规划。”这是班主任陆老师对钟芳蓉的三个最深印象。陆老师告诉记者,钟芳蓉学习习惯很优秀,人比较沉稳,能够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完成各科作业。学习很有规划,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钟芳蓉则认为自己没有太多的学习技巧,文科的话课本和基础知识更重要。“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没有刷很多题,一般都是背书。我背了好多遍书,10天复习一遍,大概有7遍。” 反对声音选择考古专业网友说她“浪费分数,目光短浅”7月30日,钟芳蓉告诉记者,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已经决定就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并透露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谈及选择考古专业是否受小说或影视剧的影响时,她笑称“可能会有一点吧,有时候看小说会讲到有些主角是学历史的,我就觉得跟文物打交道挺有意思。” 面对未来的就业情况,钟芳蓉表示也有考虑过,因为是北大的考古专业,未来就业的话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她表示希望当一名老师或是在博物馆工作。 消息冲上热搜后,网上却出现一种声音:考古专业冷门,还可能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些网友指责她浪费分数,觉得她目光短浅。 对此,钟芳蓉回应说:“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 支持行动欢迎小师妹入行多省份考古同行送她“大礼包”女孩报考考古专业引发网友热议的同时,也掀起了考古界的关注。就在7月31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发文称,为了鼓励钟芳蓉,山西、河南、湖南、甘肃、辽宁、江西、湖北的考古机构官方微博以及广东、四川、天津三地的考古同行个人微博实现联动,向这位小师妹送去“入行大礼包”,包括《山西珍贵文物档案9》、《江口沉宝》等史书资料。 “她知道后很开心,毕竟是她感兴趣的东西,也谢谢大家对她的鼓励。”8月1日,钟芳蓉的爸爸告诉记者,当时得知女儿想报考考古专业时,他去问了村里的大学生,别人说这个专业很冷门,就业狭窄,赚钱少。“但是她把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专家:考古专业就业率并不低“我也听说了这件事,这名考生应该是对历史、考古很感兴趣才选了这个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告诉记者,他认为考古是一种事业,不能仅凭“赚了多少钱”来计算价值,文化传承同样也是一种价值。“社会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经济发展,现阶段文化发展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而考古就是文化传承与接力的过程,需要不断有人来做这个事。” 钱国祥称,考古学确实是一个冷门的专业,但是就业率并不低,和其他专业一样,同样面临人才竞争大的挑战。“目前在经济建设时期,有很多建设活动,考古团队在某一阶段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需要引进考古人才,但是岗位有限,有新思想的高层次人才才能进入比较大的研究机构。”不过除了国家级研究所和博物馆等,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各省、市博物馆、研究所等上百家机构就业。 她的偶像樊锦诗曾获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樊锦诗,女,汉族,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她是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文滔 罗丹妮 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青年报
今年高考报志愿,没想到考古上热搜了。来自湖南耒阳的钟芳蓉同学高考取得了676的高分,是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同时也是留守女孩,父母在外打工,她从一岁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钟同学从六年级开始就一直住在学校,一直到高考,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更显得不易。查分的当晚,中学校长带领50多名老师进村报喜,和村民一起放烟花,庆祝她成了“全村人的希望”。图片来源见水印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钟同学的报考志愿选了北大的考古专业,一时间网友先炸开锅了:“到时候就业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好不容易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一个热门的行业?估计老师们都失望了,注定不是个大富大贵的行业。这种家庭应该选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学什么当诗人,最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可能把自己逼疯,学金融,等有钱有闲了可以把考古当个爱好也行。”像这样的评论很多,下面还有一群人跟评“社会残酷、冷门专业、毕业就失业、没钱途……”,比考生本人都着急,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甚至还发出一种阴谋论,说她“被北大招生组忽悠了”。看完热评我只能感叹一句“别人真的不用你操心!”北大考古专业自1922年建设起,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教学和科研水平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顶尖水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是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微博发布考上北大已经很优秀了,再加上如此顶尖的学科培养,难道还愁找不到工作吗?毕业后继续深造研究,进科研所、省一级博物馆、文物管理部门等单位都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这个社会最尊重的就是人才。之前去过一些高中参加报考咨询活动,很多家长第一句话问的是“你们学校什么专业最有名?什么专业最好就业?”,但很少有家长问“什么专业最适合我家孩子?”。那么问学生自己报了什么专业,理科报的是计算机,文科报的是经管,因为在很多学生眼里文理科就只有这两个专业,反正最热门就报这个。后来进了学校,许多同学越学越迷茫、越没兴趣,成绩提不上去,自我规划一团糟,因为“这个专业不是我想的那样”、“我爸妈帮我报的”。还没看到前途,却只能做自己不了解,不喜欢的事,这无疑是痛苦和难以坚持下去的。在这一点上,钟同学比很多考生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北大招生组的老师向钟芳蓉全面介绍了专业情况,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考古学专业。喜爱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希望成为樊锦诗先生的小师妹,这是她最真实的愿想。图片来源网络樊锦诗先生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图片来源见水印钟芳蓉回信:“选择为考古献身,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有多少人能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所在的领域有所了解,或者认识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谁能保证热门的专业四年后依旧热门呢?唯一长久保鲜的可能只有热爱了吧,咱还是先把自己整明白。我很喜欢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刚好和这一期的主题不谋而合。这是一部只有三集的文物修复类纪录片,记录了故宫珍稀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图片来源电影海报这些“文物医生”不能化妆,不能喷香水,不能做指甲,还有的经常蓬头垢面,干这一行的年轻人在最活泼的年纪,却做上了最需要耐心的活儿。为什么他们能坐得住?那一定是需要坚守与传承的“匠心”。文物穿越千年,由他们揭开神秘的面纱,还原器物的真实,为世人诉说历史与文化故事,这大概就是他们的本心。图片来源纪录片曾经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给《我在故宫修文物》点赞最多的是年轻人,这说明很多年轻人读懂了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平凡的个体在不为人知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这很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什么都快,网络快,生活节奏快,快到来不及思考。快起来很容易,慢下来却很难得。当别人坚持自己的热爱时,有人却不理解甚至是嘲笑,但走大多数人走的路就一定是最好的吗?用自己平凡的经历和普通的视野,对别人的理想和追求指手画脚本来就是一件可笑的事。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
记者 | 高佳编辑 | 刘海川12020年8月7日下午,家住湖南耒阳市同仁村的钟元位又跑到镇上取回几个快递——最近几天,这成了他的一项“例行工作”。快递来自各个省份的历史博物馆和研究所,被寄给他的女儿钟芳蓉。钟芳蓉是今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高考成绩676分。在公共舆论场上,她被贴上了“留守学生”的标签。又因主动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并被录取,故其备受关注。钟芳蓉所居住的同仁村位于耒阳市西南部,距离市区10公里远。这座山丘间的村庄,坐落在京广铁路附近,村民们常常能听到飘来的火车汽笛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在外地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幼妇孺,读五年级的一个女童说,她的父母在广东工作,每年只回家两三次,奶奶告诉她,村里的钟芳蓉考上了北京大学,“太厉害了!”她知道这所著名的学校,它很遥远。钟芳蓉也本是一名普通的少女,父母在她1岁时就到广东打工,钟芳蓉被奶奶带大。她的家建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共有三层,还有个宽阔的前院。奶奶在屋后种了花生,快到收获的时节,她一直在屋后忙活,给纷沓而至的媒体记者介绍这个贫寒之家的情况。她没读过幼儿园和学前班,但自小便显现了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在村里上小学时,老师就曾劝奶奶:“这个孩子得带到外面去(读书),她那么聪明,不能耽误她。”六年级时,钟芳蓉被送到耒阳市正源学校就读,这是一所私立学校,高考升学率在市里排前列。“她和弟弟两个人去正源学校读书后,我们就没存过钱了。”钟元位告诉界面新闻。他家的房子是2012年盖好的,共有三层,只有一层简单装修过,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二楼三楼还是毛坯房。“每年拿出四万块供他们姐弟读书,没钱再搞装修。”钟元位说,正源学校实行“2+4模式”,即2年初中加4年高中。钟芳蓉去年也曾参加一次高考,“当时语文这一科没考,分数拿了540多分。”她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大多数时候都是第一,我记得考得最差的一次是年纪第四。”钟元位说:“我们没管过她的学习,每次打电话交流,只是说吃饱穿暖,注意安全。”钟芳蓉曾跟父亲说:“你们要多陪陪我们。”钟元位听了觉得心疼,但他还是直接告诉女儿:“条件不允许啊。”前年暑假,钟元位所在的家具厂停工,他在家待了一个月,那也是自她读书以后,他陪在她身边最长的一段时间,“带她去长沙动物园玩了一天,她都高兴得很。”今年的高考成绩发布是在7月23日,下午一点多钟,正源学校的老师先查到了钟芳蓉的成绩,给钟元位打电话报喜。钟元位原本想着,按女儿平常的测试水平,“考国内十大名校没什么问题,但没想到能上北大、清华。” 当时他还在广东上班,也不太会使用查分系统,就通知钟芳蓉自己在家查,“她一点也不紧张,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还在睡觉,迷迷糊糊的。”7月30日,钟芳蓉告诉媒体,她决定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这个选择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话题甚至上了微博热搜。有人认为,基于她的家庭背景,她应该选择更实用的专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应该选个来钱的专业,改善家里的条件才对。”还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学什么当诗人,最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把自己逼疯。”钟元位此前从来没听女儿讲起过自己对历史和考古的兴趣,刚开始他和妻子“也不太理解,心里不舒服”。看到网友的评论,他也担心:“这个专业赚钱会少一点。”不过,后来他听女儿说,“选这个专业,不是想着去赚钱,是想服务人类。”他心里又觉得骄傲,“我都不知道,她竟然在心里想了那么多的事。”面对网上的质疑,钟芳蓉回应,自己是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樊锦诗给她寄去礼物和信,信里写道:“希望在未来求学期间,能够抱定宗旨,不忘初心,做胸怀天下的新青年。”各地博物馆、考古机构和工作者也给她送上书籍、考古周边等“考古大礼包”,欢迎她加入考古人的队伍。网友又调侃:“有种武侠小说里遇到了骨骼惊奇的练武奇才,众派抢人的情景。”钟元位从小就喜欢读武侠小说,刚到深圳打工时,每月交着书店的月租,租来金庸的全集。看到网友说自己的女儿是“考古圈的郭襄”,他也咧着嘴笑了。“我们是没有梦想的,只是知道干活,养家糊口就行了。我们也佩服她有梦想,有追求。”钟元位说,他现在很支持女儿的决定。钟芳蓉高考结束后,一家人原本计划出去旅游,媒体和网友的关注打断了他们的计划。“她压力很大。”钟元位说,女儿为人低调,今年高考之前,衡阳市举行联考,钟芳蓉考了全市第一名,分数比第二名高了20分,“我就跟我的表哥讲了一句。”钟元位说:“她知道后,都把我说了一顿,叫我不要讲出去。”高考成绩发布后,太多的关注让钟芳蓉有些紧张。此前,当地媒体来她家拜访时,她把自己关在卧室,没有人能敲开她的房门。钟元位说,外人的频繁拜访给她带来压力,恰好赶上妻子的工作单位邀请她去深圳玩,“她之前从来没去过深圳,马上就定了票,坐车走了。”